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壮族文化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为商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的物质载体,材料能够直接体现包装的设计风格。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都会有独特的民族材料,对现代包装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中华民族对于天然材料有着心理上的偏差,丝绸、麻、木、竹等材料在中国包装产品中比较广泛,葫芦茶、粽子等中国的传统产品都选用了天然材料进行包装,这不仅由于天然包装具有合理的功能因素,更由于与金属材料和塑料材料相比,这些包装能够给人更多的亲切感,拉近人的心理距离,体现出自然、乡土、温馨的风味。在我国的现代包装设计中仍然有很多品牌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包装材料,例如,“酒鬼酒”就选用了麻袋和麻绳最主要的包装材料。由于“酒鬼酒”属于湘西民族的特色品牌,选用这些民族包装材料更能够体现出崇尚自然、崇尚天性、纯朴无忌的民族心理,在包装中展现鲜活的湘西文化,又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出了宁静质朴、崇尚自然的中国酒文化,能够更好的引起消费者的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材料进入到包装设计领域,如金属、玻璃、塑料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将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结合起来,体现出现代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例如金属与竹的搭配、给玻璃酒瓶配备手雕的木塞等等。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在充分发挥现代人工材料的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巧妙的加入民族文化的元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民族文化中的色彩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语言,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色彩能够使人产生视觉刺激,引发人们的联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文化,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色彩,能够使商品的可识别性增强。例如紫色、绿色和蓝色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黄色、色和红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甚至鲜红色会让人感到辣味,褐色会让人感到苦味,桔红色、粉红会让人感到甜味。因此很多甜味的糖果、饼干都采用了粉紅色、橘红色的设计,给人一种温馨、童趣、甜美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的月饼盒、粽子盒都使用了红色,给人以喜庆吉祥的感觉。颜色同样是企业文化的代表,更是民族文化的代表。百事可乐的包装运用蓝色和红色,可口可乐的包装运用红色和白色,这两种色彩的搭配既体现了企业文化,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不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于同一种颜色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倾向。东方文化偏好红色和黄色,以红色作为积极、喜庆、热烈的象征,以黄色作为高贵、亮丽、典雅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以红色象征血液和牺牲,以黄色象征耻辱。伊斯兰文化热爱绿色,认为绿色具有除邪祛病的功能,而法国文化中由于举行葬礼时需要铺设绿叶,因此将绿色视为忌讳。颜色与政治文化也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巴拉圭的三大政党分别以绿色、深蓝色和红色作为象征,中国封建皇室以黄色作为象征。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颜色的运用要考虑到用户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
三、民族文化中的图形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绝大部分都要用到图形来表现产品的内容,包括摄影、绘画和图案。如果能够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合理的运用各种图形,不仅能够使画面变得更美,还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由于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民族对于图形的文化寓意都有着不同的解读,体现出一种特有的文化审美和定位。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如果能够对图形背后的文化寓意进行很好的把握,就能够将文化寓意更好地传递给消费者,赋予商品同样的文化信息,提高商品的文化定位。例如,中国书画能够体现出高雅、脱俗的文化气息,而茶作为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特色饮品,向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如果能够使用到中国古典的书画、诗词等,能够通过书画体现出深厚的茶文化内涵,营造出高雅、脱俗的民族茶文化氛围,给人一种学识渊博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图形往往有着不同的文化解读。例如大象图形在中国是强大、温和的象征,而且佛教文化中白象还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吉祥、智慧的象征。然而英语和英属国家认为大象虽然体型巨大且无用处,因此而禁用大象无形。这就导致中国的白象牌电池在英语和英属国家难以打开销路。日本皇室以作为象征,认为高雅、高洁,中国文化中是气节的象征,然而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中却厌恶。这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对用户所属民族对一些特殊图形的好恶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免造成适得其反的包装效果。
四、民族文化中的文字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文字在商品包装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商品的宣传标语、生产厂家、用途和品牌名都要靠文字来传递给消费者。文字作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其形势能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进行反映。良好的字体设计风格能够使商品包装具有独特、高雅的格调,体现出民族品位和特色,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如在商品包装中使用中国传统书法,能够拉近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要立足于本国文化,并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进行渗透和交流,发展出特有的包装设计文化。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现代包装设计为本国民族文化中的文字进行挖掘,挖掘文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当代文化的各个层面越来越趋向于高度的视觉化,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可视性和对视觉形象的认知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生产、传播和接受活动的重要方式。文化所产生的图像资源的丰富,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由此,“眼球经济”或“注意力经济”的说法应运而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提高人们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位,美学和艺术已不再是少数艺术家所占有的特殊资源,同商品的结合前所未有的紧密,美的事物已经充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长时间被泛化的审美所影响,视觉审美逐渐变得麻木漠然,即通常所说的审美疲劳,对美的事物开始视而不见,美原来所具有的那种高尚、脱俗和难以触及的特质,在广泛的审美化过程中被逐渐的削弱。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消费水准不断攀升,消费模式也逐渐更新。新消费观念产生的同时伴随着旺盛的消费需求,这一切都标志着我国正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即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人们面临商品选择的多样化,使用价值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考量,商品在品牌塑造过程中蕴含和传递的文化信息成为打动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地区,多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碰撞、交融、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多样性。长期以来,新疆的包装设计与制作产业滞后于经济发展,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使新疆对外经济的区位优势凸显,极大促进了产品进出口流通,这使得改变新疆产品包装样式单一、工艺粗糙、品牌附加值不高的现状显得尤其迫切。目前,新疆民族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较为简单,并且存在不同民族文化元素在设计应用中相互混淆的情况。包装设计并不是一个材料简单取舍的过程,包装在保护产品和提供美观的外表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同时,也有传递文化的功能和意义。
二、新疆民族文化元素的视觉表现形式及特点
(一)书法的表现形式
在新疆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语言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书法同样具备一般书法艺术创作中灵感激发、缜密构思、谋篇布局、运气行笔等过程。笔一般由书写者自己制作,有竹笔、草茎笔、木板笔等。书写方式一般是由右向左,在书法表现时可以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交错、左右交叉的写法进行自由组合,笔画简洁流畅,具有曲线穿插的效果,富有节奏感和纹样装饰性。与哈萨克族的书法相比,维吾尔族的书法更侧重于装饰,装饰在维吾尔族书法表现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但是,当书法应用于包装,需要把握装饰的尺度,不宜过于繁复,否则会喧宾夺主,削弱包装整体的视觉传播效果。
(二)图案的表现形式
新疆少数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在装饰图案中有共同的特点,所采用的题材以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为主。图案花纹结构精巧、变化无穷,以植物、花卉、几何图案为主,多为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各种适合纹样多以对称、并列、交错、连续、循环等手法进行构图。维吾尔族传统装饰图案的形成与其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维吾尔族人以农业、手工艺、经商为主要生存方式,各种图案花纹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物为来源,以表现植物的花、蕾、茎、叶、藤蔓、果实等为主。主要植物花纹有巴旦木、石榴花、桃花、波斯菊、无花果、葡萄、玫瑰、月季、葵花、、西瓜、甜瓜等;几何形花纹有直、曲、圆、方、三角、六角、菱形、鱼鳞、蜂房、回纹、十字纹等。图案表现手法精细流畅,画面饱满,线条疏密相间,变化丰富又井然有序。哈萨克族人以草原游牧生活为主,装饰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猎鹰、大雁、犄角、草原植物、花卉、流云等;几何纹样有锯齿、三角、方、圆、直、曲线、斜线等,采用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与维吾尔族图案相比显得粗犷大气,在应用中以强烈的红、蓝、绿、橙、褐等色彩形成补色关系,对比鲜明极具特色。哈萨克族崇拜生灵,在毡房、屋顶、礼拜寺、麻扎上摆挂牛羊头骨,借以象征灵魂永生,这些形象反映到图案中,寓意生灵常在,人畜安定兴旺。
(三)绘画的表现形式
艺术的地域性与在特定地域生活的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孕育出艺术的独特性。摄影没有出现以前,绘画一直是人们记录生活的主要方式。新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开凿了大量的石窟,到目前为止已发现17个石窟群,其中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的有位于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克孜尔石窟和库车库木吐拉石窟,以及吐鲁番地区的柏孜克里克石窟等。其中的壁画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各民族间相互交融、不断创造和发展的独特西域文化,表现内容主要有佛像画、佛经故事画、动物画、山水画、装饰画、世俗生活画等。目前,新疆绘画多以具象表现为主,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貌,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塑造了画家们不同的艺术风格,画家们以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素描、速写的方式,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地域文化的认识。这些丰富的图形为包装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视觉素材。
(四)摄影的表现形式
摄影的出现,在记录功能方面以绝对的具象优势超越了绘画。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图像生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信息传递方面,除了语言和文字,人们迎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新疆地域广阔,地貌与气候差异明显,各地风土人情迥异,为摄影和旅游爱好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导致各地物产各不相同,将特色产品与地方的风情摄影结合是强调产品产地属性的一种设计方法。随着图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脑图像处理技术的出现,摄影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本性,极大地拓展了包装设计的表现空间。
三、如何在特色包装设计中应用新疆民族文化元素
(一)结合产品定位,创意应用民族文化元素
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在谈到欣赏过去的艺术品时说:“实际上,我们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欣赏过去的艺术品。”历史上某个艺术品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由于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欣赏和解读过去的艺术品时,方式和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导致对过去的艺术品理解上的历史差异,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当前对新疆民族文化元素的认识与理解。视觉效果首先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和诱惑力加以实现,“注意力经济”和“眼球经济”的首要法则就是吸引眼球,所以当代视觉文化的种种形式,无论是广告图像,还是电影画面,或者形象设计,都非常注重即时、瞬间的视觉吸引力。以维吾尔民族图案为例,有些图案应用于包装显得过于细腻繁复,不利于信息的瞬时传播,也不符合现代人简约快捷的生活方式,所以新疆民族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应用中要在保持其鲜明特色基础上进行适度删减与调整。继承民族文化元素的最佳方式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产品的同质化和多样性使得生产商非常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以凸显自身的特点,产品包装的不同定位实际上是在迎合不同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对其消费品位的引导和塑造。只有满足了消费者在视觉和心理上的特殊需求,消费者才能在纷繁的同类商品中选择让自己心仪的商品。包装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艺术在引导人们欣赏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迁就和满足观众现有的鉴赏力,而是不断提高和激活他们的探求欲望。换言之,是满足观众不断更新的视觉需求。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包装要形成视觉吸引注意力,同时准确的传达产品信息,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深入了解新疆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灵活应用视觉文化元素。其次,设计的理念不仅立足当前,还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二)民族文化元素与产品属性的统一,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产品的包装设计除了保护产品以外,也是广告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功能并不只是简单地推销商品,实质上是在生产意义和欲望。新疆民族文化是由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各民族文化之间在进行交融的同时,也保留了各自鲜明的特征。在包装设计中,设计师要依据产品的属性选择合适的视觉文化元素,包装设计在文化传递的功能上不能出现偏差和误解。多元民族文化和不同文明中都有自己的视觉禁忌,禁忌不仅是对特定视觉行为简单的禁止与排斥,而且也蕴含了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在涉及不同民族文化元素展示中,如何处理好平等的文化共存关系,坚持文化多元论,进而凸显文化特色,是设计师需要审慎对待的问题,这在民族地区显得尤其重要。
(三)注意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不同于商品匮乏的时代,消费社会中过多的商品选择反而成为消费者最大的困惑,消费社会催生并更新出无穷的消费欲望。消费者面对琳琅的商品形象,通过视觉探索来寻找符合自己心理期待的商品,商品外观的不断变幻,使人们视觉体验前所未有的活跃。从视觉文化角度看,设计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呈现为从功能到审美、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一元到多元、从技术到人文、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深刻转变。视觉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各种新的视觉形态层出不穷,人们的眼光也相应发生着变化以适应新的视觉样式,发展出新的视觉认知。这些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视觉眼光也在不断地激发视觉文化本身提供更多的视觉样式来满足视觉需求。产品面临严重的同质化,商家意识到差异经营的重要性。作为设计师而言,在特色包装设计中根据消费群体的定位,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来满足其消费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与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传统社会相比,当代社会,时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时尚作为一种现代消费社会现象,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和诱惑力,时尚在不断推动视觉文化花样翻新的同时,促进工业生产,推动商品营销。因此,新疆特色产品包装在引入本土文化元素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与时尚元素的结合,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四)网络购物平台的产品展示
当前网购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由互联网、电脑和手机构成的巨大网络中,数据的传递快捷方便,不同的终端和节点相连互动,使图像资源无限倍增。无穷的链接形成了巨大的图像数据库,其中各种图像的流动,具有相当的公共性。新疆特色产品要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和销售,需要对网络信息的特点及受众的接收行为方式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网络广告传播的优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网络平台产品图像展示要注意色彩模式的转换,传统静态产品包装使用的是CMYK(天蓝、品红、黄、黑)四色印刷模式,而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则使用的是RGB(红、绿、蓝)三色模式,RGB模式的表现色域远大于CMYK模式,前者更能表现出包装的丰富色彩,设计师要注意图片色彩转换中的变化。此外,电脑和手机作为两种主要网络终端,使用手机进行网购的用户更加普遍,电脑与手机的屏幕显示尺寸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网络产品图片信息时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
四、结语
[关键词]云南;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民族文化
[DOI]10.13939/ki.zgsc.2016.51.195
云南旅游资源由于多样性强、聚合度高,加上抓住政策优势,顺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利用西部大开之势,实现了云南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目前,云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大省,随着旅游业的繁荣,也带来了周边市场的兴旺。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其包装设计在促成商品销售增进旅游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中,包含了两种商品形态,一种是基本旅游消费品;另一种是非基本旅游消费品。第一种基本旅游消费品属于必备的旅游消费品,比如旅途中的生活、饮食、 游玩等刚性需求商品;第二种非基本旅游消费品也就是旅游纪念品,属于旅游衍生产品,其包装特性与产品内在文化价值等是合二为一不可分割的,也可以理解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包装是产品本身内涵的体现,也反过来影响受众对其内容的理解。因此,探讨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必须把其文化内涵与商品本身联系在一起。
同样作为文化的载体的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无论是食物还是饰品,每一个都承载着旅游者的一段记忆和旅行中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则又反映出当地不同的文化特色,这一切都从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中传达出来,因此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也应该作为一门以文化传播为导向,以旅游生活为本位的学科进行研究。加强包装设计中的文化传播属性,丰富旅游本身的体验过程,提升旅游商品给予人们的消费体验,对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除了产品本身信息,还应该包含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地域特点等因素,一个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如能包含如此多元化的信息,则旅游产品的开发就不必仅限于传统的饰品、食品等,把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融入包装设计中,化妆品、日用品,甚至搭载文化传承的电子产品都可以作为旅游商品进行开发。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探讨。
1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应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特点与当代民族精神
对于到云南旅游的消费者而言,旅行的意义在于体验各类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由于消费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差异、世界观等差异,这样的差异正是成为所谓的地方特色,越是差异大的“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越能促进消费。因此在包装中必须融入本地的“地方特色”的一些元素设计。而只有民族元素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融合当代的审美情趣,这方面国际上一些设计大师们的设计就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靳埭强大师,在为日本、中国台湾做文化产品包装设计时,就融入了大量的和风元素,结合欧洲审美标准,融合数比法设计理念,用当代审美标准做出来的系列包装设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至今都是值得借鉴的典范。在这些设计中,粗狂的书法,飘逸的图片元素,素雅的色彩搭配,都透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又不失国际审美情趣。在进行设计中的点、线、面规律排版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化传达力,各类型的图像、文字的编排与小元素的运用,极致到无法再做二次修改。每一个元素的位置都是精心编排和设计好的。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应借鉴这样的优秀的设计,既有西方的大气开放的设计,又具备云南本土各民族的地域特色,在充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又能巧妙地结合当代审美标准。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特色不同,包装形式也应该多样化,造型设计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包装形式,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做出盒装、陶艺装、玻璃装、甚至草绳包装等形式。这样具有鲜明的差异化的的包装才能成为优秀的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
例如,云南傣族地区竹子原材料丰富,可以考虑使用竹制品进行包装设计,使用竹篾编织成相应的外盒包装,再加以手工造纸的纸张材质,结合当地文字元素和图形元素,就可以做出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包装。有的地方如果没有很显著的差异化特点,例如东川地区,东川地区特点就是泥石流和红土地,这样一想,似乎无法就地取材用作包装材质,其实不然,东川因为其独特的地质结构,所生产的稻谷、土豆、荞麦等农作物比市场上流通的粮食作物相比营养更加丰富,但产量低,无法量产。结合东川质朴的人文风俗,可以采用麻袋进行各类型的农作物的“伴手礼”的包b。这样的“伴手礼”设计精致、重量小,方便携带,有利于宣传东川文化和产品特色。如果消费者觉得产品本身不错,需要进行二次消费,则可借助网销平台进行产品的“量产”。
结合当地原材料进行产品特色包设计,其实古来有之,古时候的普洱茶七子饼,由于考虑到运输便利等因素,采用了竹笋表皮进行包装,海南从古至今都沿用了椰子壳进行雕刻、包装生活器皿等。当代,结合一些高科技手段则可以把这些古人的智慧加以发扬光大,继续以现代设计理念开发更多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包装形式。比如说陶艺品包装,玻璃器皿包装等接近现代风格的材质也可以结合一些手工麻绳等手工制品包装辅料进行包装设计,从而体现出更多自然材质的质感,从触感上也别具一格地体现了古朴的云南民族特色。手工加工的工艺也不同于机器量产的标准化,正是由于手工“去标准化”的特点,使产品包装设计本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特性,这正是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人文元素。
2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品牌形象塑造
由于云南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大设计,基本上属于一种“自然成长”的发展状态,加上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差异化大,导致了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多为独立的个体包装,也就是每开发一次产品,就进行一次产品包装设计。而因为每次设计的设计师不同,设计理念不同,使之即便是同一个地方的同类产品,从设计风格上看都大相径庭,没有形成设计中独特的记忆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云南各地方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进行有计划、有战略设计部署的“产品系列包装”,最终形成以地域为划分的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品牌形象塑造,建立其独特的产品VI体系,即针对同一地区的不同商品都有独特的包装元素贯穿其中,无论包装形式怎么变换,图案文字如何编排,都在统一的视觉体系内。使人一眼分辨出风格化的包装,认出是哪个地方或是哪个民族的产品。只有这样,建立了独特的包装设计体系,才能使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
比如我们常说的“和风”风格,正是由于独特的日式书法行文结构和大气空灵的排版构成使之形成设计中独特的个性。纵观国内,也有很多类似优秀的设计。例如天津“泥人张”有着自己独特的包装风格,一眼即可认出来。又比如"杨柳青"年画的包装,使用了红色丝绸带系金黄色丝绢装裱画,以牛皮纸圆筒包装加以保护,美观大方,方便携带,而云南民族品牌产品例如"猫哆哩"和"嘉华鲜花饼"则是比较具有品牌识别性的。
品牌形象的持续设计,有利于加强产品的识别性和云南民族文化透过商品包装设计进行文化传播。如今产品同质化越发严重,使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吸引消费者,留住消费者,使之进行二次消费,最终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就必须把民族元素进行凝练,从设计上达到道家思想中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可持续性发展观的设计理念。结合民族特色进行包装品牌化设计的持续输出,让设计师结合民族文化与当代审美情趣,进行有战略部署的品牌设计才能被世界认可与接受。
3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的细节设计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的细节设计指的是包装结构中有利于提升消费者体验度的,看起来不起眼但对设计至关重要的设计部分。云南旅游商品包装设计,设计到最后,从消费者出发,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方便携带。比如云南的鲜花,可以借鉴台湾鲜花快递的包装,整体包装是个长条形的盒形,侧口有一拉扣,当把侧口的拉扣拉出来时候,会随着拉扣把一整束鲜花拉出来,为了避免运输中的损坏,在盒子内部用铁丝弯形固定了大部分的主干鲜花,而细节之处还有细节,铁丝为了美观,每一根铁丝都用绿色带子缠绕起来,顶部也有一个活扣,可以方便拿取鲜花。比如云南的玫瑰饮料,是否可以做成玫瑰花的外观造型并把玫瑰鲜花用手工造纸的方式装裱在饮品外壳上以加强识别性。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设计中的细节部分。这样的包装传达了商品的特色,也对消费者进行了深度的关怀,这样的设计更是体现出了深层的文化内涵。
因此,如何通过融入云南民族特色,打造云南旅游商品品牌个性和做好设计中的细节处理,既保持云南民族本身的民族特性和人文特点,从设计上表达出对自然、对人性的探索,又要与时俱进提升云南旅游商品包装的审美情趣,仍需去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聂森.基于地域文化的贵州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12(16).
[2]董静.中日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比较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12).
[3]李多.商品包b设计的便利性,值得关注[J].中国包装,2013(3).
[4]雷莹.浅谈以方便为前提的商品包装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
随着供电企业制度变革的结束,它们在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同时,同样需要履行重要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然而,在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企业客户方都对供电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及时响应、柔性化服务等。不难看出,这些都为供电企业作业班组带来了不少的工作压力。为此,如何通过班组文化的建设来使班组成员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则十分必要。可见,这也是当前供电企业管理层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当前班组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对班组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班组文化的建设目标不明确
供电企业班组一般从事着供电线路维修、搭建和设备检测等工作,这些工作存在着应急性强、环境较差等特点,从而就使得班组成员在履职中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感。然而,正是因为班组处于基层作业部门,从而在任务导向下就难免模糊班组文化建设的目的,主要表现在班组文化建设缺少持续的内驱动力。
(二)班组文化的建设方法不清晰
根据组织文化的圈层理论可知,班组文化建设从外到内分别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考察现有班组文化的建设特征可知,其在方法的应用上更为强调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而这些文化的建设则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实施。与此同时,在制度文化和更为重要的精神文化建设上则存在不足。
(三)班组文化的建设过程难控制
如何对班组文化的建设过程进行控制,关系到最终能否与目标相契合。不难发现,正是因为班组文化存在着无形和不可触摸的特质,导致了在过程控制上存在着缺失,最终又弱化了班组文化持续建设的稳定性。从当前现状来看,这种评价上的缺失仍然存在。
尽管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并没有谈及在班组文化的建设上的成绩,但事实证明在现有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还应与时俱进的给予完善和优化。
二、分析基础上的优化模式定位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班组文化建设的优化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位:
(一)关于班组文化建设目的的定位
“目的”包含两层含义:(1)所要达到的目标;(2)实施主体的价值判断。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来看,实施主体的价值判断是不明确的。根据组织文化建设原理可知,组织管理者作为文化元素的传递者,其沿着下行传递通道将组织文化引入到组织生态中,从而组织管理者成为了文化建设的实施主体。这就意味着,供电企业的高层和班组负责人,都应明确班组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二)关于班组文化建设手段的定位
从现代企业管理所应用的绩效管理措施来看,其主要在于建立起约束机制来构建企业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乃至也促进了制度文化的建设。然而,面对班组成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则需要通过精神文化的建设来振奋班组士气。为此,现阶段应着力围绕精神文化建设来进行手段设计,使其最终形成完整的组织文化圈层。
(三)关于班组文化建设结果的定位
由于班组文化属于文化上层建筑,从而难以通过直接途径来进行效果评价。然而,根据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存在着反作用的辩证逻辑,可以通过对班组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情绪、工作质量等环节进行评价,来为优化班组文化建设提供控制职能。
三、实践途径的构建
优化供电企业班组文化的实践途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深化对班组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
由于组织文化建设遵循着从上到下的下行通道,从而供电企业管理层和班组负责人都需要深化对班组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企业管理层通过对当前生产经营现状的调研,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问题进行文化元素的提炼,然而在目标管理下推动班组负责人完成环境适应性改造。最终,在持续推进的情形下来构建班组文化。
(二)在解决短板问题下来探寻关键问题
上文已经指出,目前班组文化建设中应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而精神文化建设则依赖于物资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支撑,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这类文化建设已经较为完善。为此,供电企业党委、政工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班组负责人应协同完成思政文化建设工作。因此,当前班组文化建设的关键应放置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上。
(三)结合新时期需要优化建设的手段
供电企业班组成员的工作强度较大,从而在进行精神文化建设上应考虑到他们的工作现实和心理感受。前面谈到了应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对此笔者建议:首先需要转换思政政治工作意识,从过去的教育意识转换为“教育意识、服务意识”兼容的模式上来。从而,通过关心班组成员的工作、生活问题,来增强他们的组织归属感和工作责任心。
(四)完备对班组文化建设绩效的评价
需要对班组负责人进行绩效考核,其中一点便是针对班组文化建设方面的。笔者建议,可以通过观察、问卷、小组访谈、个别谈心等方式,来间接获得班组文化建设的效果。当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应及时给予解决。
以上四个方面,便从主要环节对优化班组文化建设提出了实施路径。
四、实证分析
找寻班组文化的根,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个振奋而快乐的过程。我们将分知、信、行三个基本阶段,系统规划、部署班组文化的落地工作。
(1)知,让我们的员工和相关利益方了解、理解企业倡导的文化;(2)信,让我们的员工和相关利益方认同公司倡导的文化理念;(3)行,则是在理解、认同理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身体力行,自觉依凭企业文化的要求开展工作。
应该强调的是,班组文化的落地不仅要有形式上的宣传,更重要的是在于你、我、他的理解、认同以及践行,班组文化应在每一名员工身上入心、入脑,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持之以恒,持续完善,与时俱进。我们要注重积累改革发展实践中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与企业的愿景目标相适应的优秀时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丰富,在应用的过程中突破创新,始终保持生命力。
关键词:现代服装设计;中国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87-01
一、中国民族文化概述
中国民族文化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传承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精神文化涵盖了众多方面,语言、文学、宗教、科学、艺术、风俗等包含其中。中国民族文化尤其自身的发展特点,许多文化都被通过各种方式记录和传承下来,它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保留着其中的精华,并且许多方面都值得人们的深入研究,并且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同时它的一些表现形式还影响着当代的许多设计创作。尤其是一些国画、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剧脸谱、皮影、剪纸等,以及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习惯等元素都对现代的设计都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现代服装设计与中国民族文化的结合
(一)现代服装设计与唐山皮影的结合
唐山皮影将内在美与形态美进行完美的结合,最典型的特点是将戏曲艺术与美术造型进行综合的结合。唐山皮影造型有其独特的装饰性,形象性明显,造型大部分情况下都比较夸张,同时通过运用几何图形分割重组、透明线条或大小色块进行组合来体现造型。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许多服装造型的款式风格、色彩、图案、以及线条组合方式、分割方法等都会借鉴唐山的皮影艺术。其中唐山皮影的色彩运用特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较广,主要以红色、黑色、绿色为主,并且较多的采用大色块。唐山皮影造型的色彩较为艳丽,并且运用夸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正比例、反比例、局部色彩比例对服装进行自然色的设计,在服装的色彩搭配上较大胆,有的运用撞色设计,很好的将红色和绿色融合到一起。同时在许多的现代服装设计中都将皮影造型作为衣服的图案设计,许多植物、动物、或者是抽象几何的皮影造型都运用到服装设计元素中,成为服装的点缀。
(二)现代服装设计与剪纸艺术的结合
剪纸通过手工剪裁,颜色的点染后呈现在人们面前,它的镂空艺术设计以及独特的审美视觉感受给现代服装设计师带来了很多灵感,使其对现代服装设计产生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剪纸属于镂空艺术,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对这种镂空设计进行创新研究,许多服装设计师都将服装的整体进行镂空剪裁,增强了其独特的美感,使服装更具有观赏性。同时将剪纸艺术中的图案纹样也吸收到现代服装的设计中,使服装设计极具地域色彩,强化了服装的民族文化。
(三)现代服装设计与中国画元素的结合
中国画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也被广泛运用。中国画追求的往往是飘逸的意境,让人有遐想空间。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就充分的运用了这种意境,进行服装设计。通过不规则、不连贯的一种若隐若现的轮廓线来构成服装的新的廓形,使服装具有层次感,并且产生多种观看视觉效果。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也受到了设计师的争相模仿,在许多现代服装设计中,都运用了中国的水墨和色彩晕染相结合的方法,将中国画中的一些山水、蝴蝶、花卉等用夸张或者打散的方法进行服装的装饰,呈现出中国画水墨晕染的效果。同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中国画元素通过刺绣、手绘、数字喷墨印花等方式在现代服装中表现出来,其中的数字喷墨印花受到普遍的欢迎,可以将图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中国画元素更加立体的展现在服装上,同时还能够进行大部分的中国画元素渲染,在结合刺绣手法,突出装饰重点。
(四)现代服装设计与中国传统图案的结合
中国的传统图案多种多样,不同的图案在当时有不同的寓意,在现如今的服装设计中,将现代服装设计与中国的传统图案进行结合,有着特殊的装饰作用。旗袍一直是中国女性的象征,传统的旗袍设计只是有简单的刺绣图案,将吉祥的纹饰融入其中。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在保留原有旗袍的线条特点的同时,进行创新,许多创新后的旗袍被中国影星当做礼参加各种社交礼仪场合。同时在图案的运用上也较为大胆,许多中国传统图案被大面积的应用到旗袍当中,例如龙、凤、孔雀、蝴蝶、鱼、福、喜、吉祥等,使的旗袍在现代感的设计下同时还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增强的现代旗袍的独特审美价值和视觉享受。
三、结束语
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发展特征,并且其内在价值是值得人们不断探索研究,并且运用到现代生活当中的。现代服装设计师将自己的服装设计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既是对服装风格、款式的一种创新探索,同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将中国民族文化进行理性和感性的分析,进行重新组合,使现代服装设计在具有现代感的同时,也能够充分表达独特的中国风格、中国文化、中国韵味,增加现代服装的审美价值和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本文以壮族服饰图案纹样为切入点,挖掘和提取图案纹样中可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的艺术字纹样、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等元素,分析了不同类型纹样的艺术特点及其吉祥寓意,同时提出现代室内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功能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注重空间的艺术性和文化品位。通过结合不同类型的图案纹样特点及其寓意,探讨了其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体现的艺术价值、传递的情感价值以及传承的文化价值,旨在为现代室内设计开辟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道路,促进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壮族服饰;图案纹样;室内设计;艺术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
壮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纹样是服饰的重要装饰手段,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服饰中的图案纹样在题材内容以及纹样造型等方面都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意涵和特点,表现了壮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壮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折射出壮民族勤劳、智慧、和淳朴的独特气质[1]。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室内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功能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注重空间的艺术性和文化品位。作为具有浓郁壮族文化特色的服饰图案纹样结合现代设计的方法经过提炼并加以运用,不仅能够使图案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也将成为传承服饰文化、壮族文化的新方向,唤起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1艺术价值的体现
壮族服饰图案纹样是壮族人民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艺术构思,吸取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素材,按照美的形式规律,结合高度的艺术提炼,运用夸张、变形、概括等手法,简化自然界中最真实、精美、简洁的部分,最终形成服饰装饰中的几何纹样、动植物纹样和自然纹样等[2-3]。图案纹样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聪明才智,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从图案的布局构成到图案蕴含的文化内涵,壮族服饰图案纹样中的每一个纹样符号都可以为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4]。通过将其再设计、再创新,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充分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花、鸟、鱼等,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壮族人民通过抽象、概括其中最精美、最真实的部分,进而艺术加工以后形成服饰图案中的花纹、鸟纹、凤纹、鱼纹等,这些纹样比现实中的具体物体在形式上更自由、更具艺术魅力。龙纹样中,两条蔓生的枝藤组成了龙的长须,卷曲的花草组成了龙的身体,这种简洁的形式与中原地区把龙作为权力和神圣的象征是完全不同的。凤纹也是常见的一种纹样类型,但是纹样中的凤确是被完全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它概括了孔雀、锦鸡、孔雀的部分特征,成为公鸡头、锦鸡身、孔雀尾。这些抽象的艺术形象造型简洁、朴素大方,与现代室内设计“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壮族人民在日常的社会劳动中形成了对线条造型的美感,这种线条造型的美感在壮族服饰几何纹样中表现的淋漓尽致[5]。壮族服饰图案纹样中的几何纹样是由点、线、面组成的菱形、多边形等有规则的图纹,包括以这些图纹为基本图形通过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对称式等多种构成形式排列而成的几何图案。这些几何图案结构紧密,造型简练,画面雅朴明快,呈现出一种韵律感。如万字菱纹、方胜纹等都是以万字纹、方格纹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组成的。这种单一的连续对称及重复的出现,产生一种对称平衡和庄重之美。对称重复的构成形式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显著的装饰特征之一,壮族服饰图案纹样强化了这一装饰特征,赋予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2情感价值的传递
壮族服饰中的图案纹样是少数民族多姿多彩民俗风情的一种物化形式。正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爱情的渴望等抽象涵义,运用自己的生活情感和聪敏才智通过图案纹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6]。这些图案纹样涉及面广、内容极为广泛,寓意丰富深刻。现代室内设计不仅表现在对使用功能上的满足,而且还应该满足情感需求以及文化需求。壮族服饰中的图案纹样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期盼幸福生活、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传递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合理、适度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而且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7]。
2.1艺术字纹样
壮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壮族文化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也注重与其他民族的相互交融。壮族服饰中的艺术字纹样就是典型的表现形式。在壮族传统服饰装饰纹样中常见的艺术字纹样有:寿字纹、卍字纹、回字纹等。卍字纹是壮族传统服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纹样。在唐朝时将它的读音定为“万”,它的寓意是“放大光明,吉祥万德”。字纹在服饰纹样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单独存在的,有绵延相连的字不到头的,但是不论是何种形式都代表着美好吉祥的寓意。
2.2植物纹样
具有独特壮族文化寓意的植物纹样是壮族人民把自然、劳动、信仰融为一体,结合艺术的方法创作而成的。稻穗纹、树纹、桂花纹、纹等都是壮族服饰图案纹样中比较常见植物纹样。植物图案纹样既有具象的图案构成,亦有抽象的显示,但是不管样式如何,它们都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信仰、审美观念以及美好的生活愿望。在壮族人的民间传说中,主管人类生育的是一位女神——花婆,日常生活常见的花卉草木被壮族人当做花婆的象征,服饰又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人们就把植物纹样绣在日常服饰中,甚至是其他生活用品,如被单、背带等,表达了人们对人丁兴旺、祈求平安的希望。
2.3动物纹样
在壮族传统服饰中常见的动物纹样有:凤纹、龙纹、鱼纹、蝴蝶纹等。凤凰是壮族及先民崇拜的一种吉祥物,在壮族人民的心里,凤凰代表的是寓意是美丽、吉祥、富贵,将凤纹绣于衣服上,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蝴蝶纹、鱼纹、蝙蝠纹等也都是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4主题性纹样
在壮族服饰中,图案纹样更多的是由几种纹样组合而成的。比较常见的主题有蝶恋花、凤穿牡丹、狮子滚球等。蝴蝶在每次产卵时,因卵子的数量无以计数,所以壮族人民将蝴蝶赋予繁衍生命的意义,在壮族文化中将其寓意为多子多福。“蝶恋花”主题纹样中的蝴蝶和花的图案,是壮族传统稻作农耕社会和生育观的折射与反映。蝴蝶自古都是美的化身,与象征,类似于蝶花之恋的主题性纹样,都是壮族服饰中常见的图案纹样,折射出了壮家人通过服饰图案的展示,表达他们对美的憧憬和向往。
3文化价值的传承
壮族服饰图案纹样从功能角度来说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从目的角度来说,是承载着壮民族追求美好生活、寄托美好理想的物质载体,不同的纹样类型能折射出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它体现出的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图案纹样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壮族服饰图案纹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壮族文化的浓缩与精华,是壮族和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资源[8]。挖掘图案纹样背后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将其与现代室内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壮族文化,而且对指导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9]。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广西自治区级博物馆,也是建国以来广西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较大的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结合“民族、生态、实用”的设计理念,展示了广西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博物馆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壮族服饰图案纹样,充分体现了图案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文化价值。在博物馆大厅墙面装饰上,设计师提取了服饰纹样中的鱼纹等纹样,运用对称的手法,装饰在博物馆内厅墙面的两侧,在游客进入大厅时,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壮族文化气息,同时装饰纹样通过直接运用的手法,借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博物馆其它界面的设计上,设计师根据提取的装饰纹样结合现代设计的手法和审美观念,对装饰纹样进行了简化、重构等艺术手法加工处理,然后将其综合应用于大厅的其它界面装饰中[10]。例如,在入口大厅的地面拼花图案上,设计师提取装饰纹样中的植物纹样图案,通过抽象、夸张、简化等手法进行重新设计。在大厅石柱的柱身上也雕刻有大方简洁的几何纹样。在二楼楼梯扶手栏杆上,设计师结合木雕工艺的手法,在扶手的顶端雕刻有回纹和植物纹的综合纹饰,在栏杆上结合木雕中的镂雕手法,运用了几何纹样进行装饰。壮族服饰图案纹样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充分表现了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所传承的文化价值。当然,在应用的同时,设计师结合自己的主观意识对装饰纹样进行再设计再创新,巧妙运用了现代设计的手法,结合现代新材料、新技术的特点,将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让设计更符合时代潮流,人们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4结语
现代室内设计已经不仅仅表现在空间功能上的满足,而且还应注重自然化、民族化、个性化、情感化的表达。壮族服饰图案纹样在艺术形式上造型简洁凝练、构图均衡;在情感表达上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在文化价值上它是壮族文化浓缩的结晶,这些都成为其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的价值所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通过合理巧妙的运用壮族服饰图案纹样,可以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室内装饰语言,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增加新的思路,使这些“文化活化石”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有利于现代室内设计朝着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的方向发展,充分展现艺术价值、体现情感价值、传承文化价值。
作者:宋国栋 单位:北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樊苗苗.壮锦图案纹样分类及文化蕴含探析[J].美与时代(上旬),2013,(10):53-57.
[2]玉时阶.壮锦文化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8):44-48.
[3]玉时阶.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纹样刍议[J].艺术探索,1995,(06):68-73.
[4]樊苗苗.壮锦图案纹样分类及文化蕴含探析[J].美与时代(上旬),2013,(10):53-57.
[5]彭谊.壮锦美学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1,(10):4-7.
[6]玉时阶.壮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12-15.
[7]宋国栋.回纹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8]吴延,黄凯旗,罗建举.壮族传统装饰纹样对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4):88-89.
[9]宋国栋,戴向东,杨颖.回纹纹样在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01):38-39.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对色彩都显示出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审美追求。一个民族色彩观念的形成,与其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紧密相连。色彩文化观与民俗文化正是在环境适应过程中孕育而成的。色彩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也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特征,决定着企业形象在消费者脑海中是去是留的命运,而色彩为企业所创造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竞争力更为惊人。继承和摄取民族色彩的精髓,把握民族色彩的审美规律,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使之融入到现代VI设计中,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品牌形象,促进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是我们新一代设计工作者的责任。
我国56个民族中,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色较鲜明的一个民族,本文就从壮族的民俗文化中来汲取其色彩的精华,使之与现代VI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能够设计出具有壮族民族特色的品牌形象。
一、壮族色彩情感分析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壮族的传统艺术中,红、黄、蓝是基本色,使用非常普遍,其次还使用黑色、绿色和白色作为补色,对比鲜明强烈,显示了壮族人民勤劳、纯朴、热情、爽朗、勇敢的性格。在壮族民间流传这么句话:“深地人人爱,浅地也不坏。”说明了壮族色彩特点即暗地亮花,不但使花纹更加鲜明亮丽,还使画面和谐。这样的色彩搭配都运用于绣球、背巾、鞋面等装饰上。
红色,是“中国红”,被称为国色,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在壮族民族艺术中是一种主色调,也是壮族的吉祥色,即具有烘托画面的作用,又使人感到温暖,激起人们精神的振奋。自古以来,人们对红色有着深切的审美感受,如每逢春节都粘贴红彤彤的春联,以示吉祥、喜庆和幸福。
蓝色,也是壮族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主要色调。蓝色和绿色属于冷色调,给人以冷静、自然的感觉,容易激发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壮族对蓝色有着亲切的审美随感,在服饰上、披戴的头巾上、肚兜和围裙上也都喜爱使用蓝色。有力的对比张力和视觉刺激性,给人以单纯、明快、和谐的色彩感受。
黄色,是一种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也是壮族传统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色彩。在壮族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里,黄色是成熟、丰收、幸福与吉祥乃至神圣的象征。黄色也是庄重与神圣之色,不能随意使用,如巫师、道公用的符策方使用黄纸,祭神送鬼时亦须焚烧黄色纸钱,家有老人去世之年只能粘贴黄色对联,其它礼仪则忌用黄色。这些表明:民族对于黄色的审美观念也已超出其自然属性。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情感。
二、壮族民族色彩在现代VI中的应用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色彩的象征性与色彩的地域文化紧密相关。现代设计语言已不仅仅是对设计元素的仿制,对艺术语言的民族性表现日益体现在设计中。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本土性的设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要设计出符合大众喜好的品牌色彩,就要深入了解消费目标群体的历史文化、地域习俗、民族文化。
壮族的民族色彩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壮族人民对自然的高度凝练和升华。民族色彩在现代VI设计中的运用,绝不是生搬硬套,要将壮族色彩中的能体现民族艺术的精华运用到设计中。
1、归纳其色彩规律,把握其色彩特色
对壮族民族色彩的提炼,不是看到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要归纳出主体颜色,分析
其辅助色和主体色之间的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及不同的对比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在壮族的民族色彩中,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非常注重整体色调的运用,色彩倾向和侧重也非常明显。如黑衣壮的上下黑色装,在纽扣和下摆处运用了红黄蓝等亮丽的色彩点缀,醒目、跳跃而具变化,沉着而不沉闷,反而更耐人寻味。第二,灵活运用鲜艳的色彩。如在绣球制作中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色,辅助色搭配合理绚丽精致,别有一番韵味。在壮锦中常将纯度、明度、色相相差很大的色彩放在一起造成强烈的对比,画面具有浓艳、清新、优雅和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第三,注重对比色的运用,以少色见多色,注意物象固有色表现。这一点在壮锦中得以体现。
2、现代VI中壮族色彩的应用
在VI设计中,标准色的表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体现企业属性和情感,具有强烈的识别效应。色彩心理影响人的感情,它反映人们的色彩视觉规律和生理的平衡性。要加深企业的形象特征,颜色的选定也与形态同等重要,采用一色或数色作为企业的形象色彩,体现企业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标志的设计就采用了具有壮族民族特色的红黄蓝作为基本色(如图1)。还有,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广西馆的印章(如图2)设计就体现了壮族的独特特色,印章的右边是“广西馆”三个字,下方用英文标注“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馆”。左边是由一面铜鼓和一段飘舞的壮锦,图中由蓝色、绿色和黄色组成,充分体现了色彩鲜艳、以少色见多色的色彩特点,使印章图形更加具有跳跃性。
三、结语
通过对壮族民族色彩及在现代VI中应用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民族色彩在新时代的设计中已被运用,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将这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地域特色文化广泛创造运用,使之更深地融入到现代VI设计中,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韵味的企业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苗蕾,谈我国民族色彩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大众文艺,2010,13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壮锦元素以及壮锦元素在现代软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从图案纹样、色彩搭配、壮族文字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软装饰设计与壮锦传统文化的借鉴融合方式,望对广大学者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壮锦;现代软装饰设计
1壮锦中多彩的元素
1.1图案纹样
广西壮族图形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壮锦中的图案纹样又是广西壮族图案元素中璀璨的一颗明星,这些都是壮族人民用智慧和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在壮锦的编制过程中有许多元素是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生态和风俗信仰中提炼出来的,如:太阳纹、花鸟纹、动物纹、植物纹等,其中,动物纹和植物纹被运用的较为广泛,寓意颇多。龙凤纹是动物纹中的一例典型代表,龙是壮族崇敬的图腾圣物,是掌管农业收成的“水神”,可以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纹与壮族先人“纹身以状蛟龙”之俗有关;凤是赐福于人的神鸟,在壮锦中使用的最为普遍,经常被用在婚嫁的床被上,希望能够逢凶化吉,繁衍生息,视之为吉祥如意的象征所致。花鸟纹也是壮锦里面出现得比较多的纹饰之一,大多数以抽象型的造型出现,常见的花纹样式有、山茶花、梅花、牡丹花、莲花等。以花和动物为组图的图案有:凤穿牡丹、蝴蝶朝花、孔雀闹梅等。壮锦中的花纹色彩对比强烈、生意盎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太阳花纹是壮锦中的常见纹饰,花瓣如太阳的光线,太阳花形似太阳,整体花型美观大方,表现出了壮族先民对太阳的膜拜。还有由太阳花衍生出来各种多样的太阳意向符号,比如,有人认为壮锦中的圆圈图案是由太阳图腾演变而来的一种几何形构成。
1.2色彩搭配
壮锦图案的颜色搭配与壮族的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个独特的颜色审美在形式图案表达上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色彩。壮族人民的色感来源于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不管是大胆夸张的撞色系,还是简洁明了的使用手法,都将色彩的色相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等完美呈现在画面中。壮锦的颜色变化展示出了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俗话说:“红配绿,看不俗”壮锦文化的重彩极其撞色搭配,体现了壮锦艺人对配色的独到之处,在追求艳丽夺目的同时,也要经久耐看。通常以红、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补色,对比鲜明强烈;以红色为背景,代表着吉祥喜庆的美好寓意,同时充满热情、活跃、生命勃勃生机、欢闹的气氛;用绿色作烘托,充满自然生气,有清新开朗的情调;如以黄绿配置,则艳丽动人。一幅壮锦,常常用几种颜色甚至是十几种颜色搭配组成,由于配置得当,显得斑斓绚丽,丰富统一。壮锦色彩运用的特点,是以部分见整体,单一中见丰富,平淡中见斑斓,对比鲜明视觉冲击感强烈,显示除了壮乡人民热情、奔放、勇敢、朴素的性格特点。而在壮锦的色彩处理中手法也颇多,其中最主要的有阴阳相生的和谐之美、暗底亮花的对比之美、简约明了的映衬之美等。而暗底亮花的处理手法在壮锦的图案配色中最为常见,使用此种处理手法,不仅使花纹更加明艳动人,也使整体画面和谐统一,给人一种沉稳深厚的美。
1.3壮族文字
文字是除了色彩、图案纹样外的一种具有鲜明识别符号的图形,而壮文作为壮族发展的基石,它既能弘扬壮族文化,又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使壮族文字能够让大家熟知,因此对壮文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壮锦中的壮文便是融入了壮乡儿女对壮族文字的热情与喜爱,将壮文进行装饰,既美化了效果,又增加了壮文的内涵,可以让买者更好的了解壮锦信息,促进壮锦的发展。
2壮锦元素在现代软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1美学价值
壮锦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只独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包含着丰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承担着广西少数民族乃至全国少数民族特色载体的功能。壮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美,在自然万物中体验美,用勤劳、勇敢、智慧在实践中创造美。费尔巴哈曾说过:“人本来不想把自然和自然分开,因此也不想把人与自然分开”壮家艺人形神兼备的将自然高度提炼,融入于壮锦之中,使之更自由,更具有艺术的气息。无论是动植物的造型美,还是流畅的图案线条美,丰富多彩的色彩美,触感细腻的质地美,都将壮锦文化推崇到一个极高的文化领域地位。在增添内在艺术的同时,还引发对其的价值思考。所以在结合当代人们审美的同时,充分的将壮锦的美学内涵精髓科学的与现代软装饰融为一体。通过磨合和碰撞,使壮锦生产艺术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而这种新的艺术生命既能传承壮锦美学内涵的精髓,也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尤其提高了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了当代人的审美化。将壮锦元素融入现代软装饰中,也反映出当前时期的文化艺术水平,与物质文明追求以外的对美的认知和超高追求。使壮锦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生气、情感、风格、精髓能动的反映人在创造美的世界中所拥有的美学价值。
2.2文化价值
壮锦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广西壮族地区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它作为壮族人民爱情与民族信仰的载体,寄托了壮族人民美好的诉求,而由壮锦文化衍生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建筑及服饰等产物,契合了壮族人民崇尚自然、讲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这又与当今倡导绿色环保、提倡和谐发展的思路不谋而合。在历史的更迭过程中,民族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他们各自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在当下大众主流倡导的文化自信的风潮下,大力发扬这种极具区域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壮锦作为广西地区的民族文化产物,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丰富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壮锦文化,能从中探析壮族人民的生活常态、生产习俗及。此外,壮锦文化的产物诸如绣球、图腾等又寄托了壮族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3壮锦元素与现代软装饰设计相结合
3.1图案色彩在现代软装饰设计中的搭配应用
壮锦纹样图案色彩丰富,内容广泛,是壮族人民对民族生产生活的感悟的提炼。壮族图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家居装饰中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习俗、思想和审美趣味。同时,家居风格反映出居室主人的生活格调。
在现代装饰中壮锦图案多以几何形式出现,主要由长短、粗细、疏密、圆点等各种形式的元素有规律的组成,形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适合纹样等图案。壮锦图案运用搭配强调实用性,点、线、面、色彩与室内环境的相协调是装饰的根本所在,从装饰的角度看,纹样与色彩的结合能给家居装饰带来迥异的风格,而与室内软装相结合,在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中发挥它的价值。
3.2民族风格与现代软装饰设计相结合
现代软装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使用需求,也要满足精神活动的需要,同时能反过来表现使用者的文化和品味追求。软装的设计反映了生活需求,而生活离不开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地域文化是孕育设计的土壤,但只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内涵才能使现代软装饰设计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而壮锦文化的自身积淀和发展通过装饰设计的表现能使现代软装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格得以更好延续。将壮锦文化中精美的图案、花纹融入到现代软装饰设计中,不仅能够衬托气氛,还能够加强环境意境,例如将万寿纹壮锦图案巧妙的融入家居门、隔墙的内含设计。现代软装饰设计中的壮锦纹样的运用还可以通过布艺、皮革、金属、木材等材质的搭配进行表现。从色彩方面看,好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可以提高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情趣,还能看出设计者的设计内涵。壮锦文化中的色彩运用蕴含着特殊含义,其特点是用色大胆、简洁明了、对比强烈,色调运用合理巧妙,华丽而不失素雅,质朴而不失大气。而在现代软装饰设计中,可合理\用壮锦文化色调元素,并进行适当转换,更能突出民族色彩和文化特色的装修风格。
参考文献:
[1]张欣.广西壮锦织绣图案的视觉艺术符号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2016(06).
本文系2015年至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西地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软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10596223。
(一)政府主导机制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是关乎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大事,这决定了该举措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政府化行为。因此,壮族乡村传统工艺的抢救、保护、传承、开发、研究、创新等整个过程都应以政府为主导。当前,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扩张的能力十分弱小,其组织形式普遍处于原始状态,表现为规模偏小、经营分散、结构单一、关联度低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市场指导。市场是乡村传统工艺品的发展载体,也是其生命力的体现。目前壮族乡村传统工艺市场的开拓是广大壮族乡村村民颇为关注的问题。对市场进行调查和预测是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因为村民们只有在了解市场动向的前提下才能及时调整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受社会历史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目前壮族乡村民众的信息交流渠道相对狭窄,加之村民整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仅依靠村民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对传统工艺市场的调查与评估。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传统工艺市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及有关单位对乡村传统工艺产业进行正确的市场指导。2.活动支持。壮族乡村地区普遍具备“文化丰厚、民风淳朴、风景宜人”的特性,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村就素有“风景小桂林、气候小昆明”美誉,近年来有关调查结果充分显示,旧州的自然环境、文化遗存、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仍保存在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中,是一个难得的、活生生的、底蕴深厚、不断发展的文化整体[2]。壮族乡村特有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政府在当地举办相关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当地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以“文化搭台”的形式实现“经济唱戏”的目的,如通过举办绣球文化旅游节、绣球文化艺术节等吸引专家来调研、商人来考察、游客来观光,节庆带来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势必为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赢来商机与生机。3.资金帮扶。资金紧缺是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的桎梏,也是目前当地农民无法自行解决的难题。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其进行积极适当的资金帮扶,既要安排必要的研发启动资金,也要兼顾广告宣传、技术培训、技艺保护等方面的费用资助。对于资金的来源,政府除财政拨款外,还应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采取投资与受益相挂钩、民办公助等原则进行多渠道筹集。此外,还可借助乡村的传统信仰文化组织相关民俗活动进行社会募捐等。
(二)民众参与机制
扎根乡土、依附自然的乡村传统工艺是源于乡村、基于乡村的草根文化。广大乡村民众是乡村传统工艺主要的创造者和传承人。离开乡村民众的广泛参与,乡村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开发将无从谈起。为此,应该注重落实民众参与机制,通过激励、抢救、带动等方式充分利用乡村民众的力量推动乡村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开发。1.激励创业。为了树立乡村传统手工艺人的信心,激发其创业热情,进而壮大乡村传统手工技艺的人才队伍,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应该着手组织建立乡村手工艺人档案,收藏他们的作品,同时组织策划相关活动,如乡村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竞赛、乡村传统工艺产业品牌创新人物评选等活动,通过设立相关奖项和颁发证书,使人们树立尊崇乡村文化艺术的人才价值观,激发人们在手工艺产业方面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积极推荐农民艺术家申报“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广西民间工艺大师”等荣誉称号,让乡村传统手工艺人的技艺及成果得到肯定,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信心、激发创业热情。2.抢救人才。高尔基曾说:“一个民间文艺家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3]对于壮族乡村绣球技艺,乡村传统手工技艺能手往往是绣球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绣球产业化开发的主力军,但一些手工技艺能手多是年迈老者,年轻能手寥寥无几,如不采取相关补救措施,必将造成“人走技失”的局面。例如,最具特色的旧州绣球绣制工艺“堆绣”,目前只有极个别老人掌握,24股的堆绣技艺目前已经失传。而从总体上看,旧州年轻一辈绣工的技艺与老一辈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见,抢救技艺人才势在必行。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鼓励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传统手工技艺的跨代传承,如动员开展家族(庭)式传承,即鼓励祖辈与父辈将技艺传给子辈与孙辈;组织实施师徒式传承,即乡村传统工艺协会通过办班培训或通过资深艺人招收门生,将技艺传给学员或学徒;等等。二是组织相关部门及时深入采访年迈的乡村传统工艺能手,通过调研—整理—归档等程序,建立乡村传统工艺能手的资料库。3.带动学习。目前,乡村教育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广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部分义务教育学校不达标,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以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村为例,目前当地村民的文化程度大多为小学或初中水平,其薄弱的文化基础及思想意识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旧州绣球产品整体质量的提升。如巨型绣球的制作,巨型绣球的造型设计涉及代数、几何等知识,球体的巨幅图案也需要更高的设计、绘画与刺绣技艺,而当地大多数手工艺人因缺乏必备的知识,所以对绣球制作显得力不从心。对此,当地有关部门可以针对绣球生产所涉及的文化知识,通过文化培训等形式对当地民众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带动民众学习。
(三)专家指导机制
实践证明,通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开会研讨、撰写论著等方式,对乡村文化进行针对性、全方位研究,既有助于人们了解乡村文化的个性特征,继承发展和开发利用乡村文化,又有利于对外宣传,提高乡村文化的知名度。构建专家指导机制,应该落实以下两点:1.创设研究平台。所谓的“研究平台”,一是研究基地,如依托专项试点项目建立的“政府主办”式研究基地、由政府联合科研机构或高校共建的“官学合作”式研究基地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根据自身研究需要自行选择某一乡村作为研究点的“民间自办”式研究基地等;二是生态博物馆或生态保护区,如2005年在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村建成的壮族生态博物馆,这为专家学者研究旧州壮族绣球手工技艺及其保护开发提供了平台;三是经济文化示范点,如2008年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村被文化部选定为“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为旧州绣球技艺的保护开发创造了积极的环境。2.实施对接指导。研究成果只有用于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智力支持的作用。对于乡村传统手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对接指导形式:其一是“专家—民众”形式,即专家启动其研究成果直接指导乡村民众;其二是“专家—政府—民众”形式,即专家把研究成果提交当地政府,再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指导乡村民众;其三是“专家—企业—民众”形式,即专家把研究成果转让企业,再由企业通过培训等方式指导乡村民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旧州绣球为代表的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开始走向市场。受其所处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仍然处于相对盲目的发展状态,生产和销售均有待改进与提高。要打破当前的发展桎梏,应该启动创新理念,着手对“产”和“销”问题进行调整。
(一)生产策略创新
目前,绣球产业的开发经营者缺乏对市场的敏锐观察与理性分析,这导致绣球产品的生产缺乏针对性,商品种类相对单一,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绣球产品的销售面,制约了绣球产业的发展。要解决以上问题,最主要的应该从绣球的功能入手。从文献资料看,绣球最初是壮族男女求偶传情的产物[4]。以绣球传情求偶的习俗至今在壮乡仍有所保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代的更替,当今绣球已不仅是壮乡男女的爱情信物,更多情况下还可以充当多样化的商品角色。因此,应根据市场需求了解并拓展绣球的现代功能,有针对性地对绣球进行分门别类的加工制作,例如可生产成双结对的“情侣用品”类绣球、囊括挂饰、摆饰、香球、贺礼等多种形式的“生活用品”类绣球、用于点缀装饰盛大节庆活动会场的“节庆饰品”类绣球、附属于当地旅游业的“旅游纪念品”类绣球、附属于民族体育赛事和民间游娱活动的“体育用品”类绣球,等等。如上所述,通过丰富绣球的产品种类来扩大绣球的市场功能,而绣球市场功能的扩大势必为绣球赢来更广阔的销售市场和更多的消费者。
(二)营销策略创新
当前,手工艺品开发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手工艺产品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营销问题理应成为开发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文化促销。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文化作了定义:“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的其他能力和形成的习惯。”[5]由此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品一旦被赋予文化因素后,其身价就不仅仅是物质因素的总和,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将随之提升。如旧州绣球是当地壮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这是制造绣球销售亮点的重要筹码。为此,产业经营者应该注重挖掘绣球的文化意蕴,如在颜色上,绣球的主色一绿色象征着壮族世代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文化———稻作文化,主色二黄色反映了壮族古老的信仰文化———土地膜拜,主色三红色体现了壮族民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鲜艳的色彩搭配彰显了壮族人民热情勇敢的性格、自然纯朴的感情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观念,等等。将绣球的文化意蕴融入销售环节,通过文字图片的宣传介绍和促销人员的讲解,势必能让无形的文化价值转为有形的产品价值,从而提升绣球对消费者的吸引力。2.平台促销。构建多样化的产品销售平台是广开产品销路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借助当前科技迅猛发展、大众传播媒介日趋丰富的大好形势,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构建网络销售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当地发展势头良好的旅游业,以旅游为销售平台,将壮族乡村传统手工艺产品融入当地旅游文化产品的销售行列。此外,举办壮族乡村手工艺品展销会等标志性节庆活动也是构建绣球销售平台的有效途径。3.广告促销。在众多促销手段中,广告无疑是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广告界有一句行话:“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你推销商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6]因此,在对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进行宣传时,应该策划好可以唤起人们注意的醒目标语和响亮口号,如旧州绣球可以将广告语设计为“购旧州绣球,游美丽壮乡”、“旧州:精美绣球眷恋的地方”、“好绣球、旧州造”等。另外,广告代言人的选定也非常关键。物色广告代言人,其重要的准则之一就是在产品与人物之间找到一种价值诉求与文化内涵的融通,使广告代言人与产品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旧州绣球广告代言人的遴选,在影视圈中因扮演“刘三姐”而声名大振的艺人可考虑列入人选的范围,因为绣球与刘三姐是一脉相承的:其一,绣球是壮族民间传说中刘三姐送给阿牛哥的定情信物;其二,电影《刘三姐》的重演是绣球脱离“四旧”、逐渐被社会认同的新起点。
“品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能将产品与消费者的认可迅速连接的时尚文化;是一种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多重财富。”[7]要实现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经营者应当树立起品牌意识。
(一)落实商标
落实商标是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也是通过法律途径树立和保护自有品牌的重要手段。商标是品牌最光荣的象征,一枚好的商标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商家创造利润。旧州绣球商标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特色化。壮族乡村传统工艺是特定乡村地区的民族传统工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特点,可将这些特性考虑成为其商标设计重点凸显的优势因素。第二是提高知名度。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基础的因素融入商标设计中,有助于商标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消费者所熟悉和认可。旧州绣球在商标的设计上就具备有利的知名因素,如具有“中国绣球之乡”美誉的产地旧州,再如在当地技艺精湛、曾荣获多项荣誉称号的杰出绣球能手,等等。第三是具有合法性。近年来不少商标的设计尤其是区域民族产品商标的设计引来了诸多非议和官司,因此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商标的设计应注意吸取前车之鉴,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的基础上完成。
(二)优化包装
商品包装是附属于内装商品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又是实现内装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目前壮族乡村手工艺品普遍没有采用正式的商品包装,这使其商品价值大受影响,非常不利于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如何给乡村手工艺品设计合理有效的商品包装,首先是凸显特色。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的包装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兼顾地方特色,如可以在包装的正面,将工艺产品的精美形象、关于传统工艺文化意蕴的文字介绍以及山清水秀的壮族乡村图景,经过现代技术处理,整合成情景交融的广告图,以吸引消费者。其次是注重适用。壮族乡村地区众多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材料都不具备防潮、防尘及抗污染的功能,所以壮族乡村传统工艺的包装要适用于抵抗外界环境的破坏。另外,介于绣球的购买者有跨省份,甚至是跨国的特点,所以包装还应注重迎合目标市场的接受需要,如包装上的产品文字介绍应同步体现壮文、汉字、英文三版说明。再次是体现美观。基于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外形精美的特点,可以在包装盒的其中一面设置由透明材料作成的视窗,这样既不影响密封的效果,又可以让购买者透过视窗欣赏到工艺品的精美形象。
(三)有效宣传
创新的宣传方式对塑造、打响品牌至关重要。传统的宣传方式,如文字、图片的纸质介绍或影视、网络的立体传播,在宣传的广泛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所以,壮族乡村传统工艺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寻求更合理有效的宣传方式。例如,借助会展进行宣传。“所谓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带来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形成一个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8]通过会展宣传新兴产业或特色经济往往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壮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会展经济在当地发展迅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一年一度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该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和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广西的壮族文化与东盟诸多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文化特性,抓住博览会这一有效平台,深入宣传特色鲜明的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与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将壮族乡村传统工艺融入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轨道中。再如,借助高校进行宣传。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了广西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效率的提高,广西高等教育形成了“立足东盟、面向世界、开放—合作办学”的新局面,高校的国际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与高校对接的宣传即利用高校这个平台宣传壮族乡村传统工艺,如可以选择广西的部分高校,在每学年新生入学之际向外国留学生赠送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首先,此种做法属于公益行为,没有商业气息,更易于产生宣传效应;其次,投资少但却可以产生跨区域跨国界的宣传效果;再次,宣传活动对象是高校的师生,他们是社会上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其产生的社会内化力比一时的直接销售力意义更深远。此外,还可以借助名人、借助节庆、借助活动进行宣传,这些宣传方式均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