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护理教学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护理人员;全科护理;需要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学也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成为健康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而理论则是由相关的概念来表达的。
医院的临床护理教育管理组织结构是在主管院长或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成立护理教学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教学管理,并在各临床科室成立教学小组负责实施具体临床护理教育的管理。①护理教学管理小组:有医、教、研任务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在医院护理副院长或护理部主任领导下,设立护理教学管理小组,其成员由高水平的护理专家和护理部教学管理负责人等组成,任务是研究制定与修改临床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了解和检查临床教育的进展情况,并考核和评价临床护理教育的效果。条件不具备的医院,应由护理部定专人负责上述工作。②科室教学小组:每个临床科室应有科室护理教学管理小组。一般在科主任或护士长的领导下,由主管护师及护师3-4人组成,负责本科室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和全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2 临床护理教育制度的制定
临床护理教育制度和教学计划是在护理管理者的领导下,由护理教学管理小组的专家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结合所在医院的具体情况及人才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并不断完善的。我国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洲试行办法》和《临床护士规范培训大纲》,是针对护士规范化培训的主要法规,《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是针对护士继续教育而言的规范。各医院应遵循上述法规,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培训制度和计划,有利于有计划、有目的临床护理教育。
3 护理管理者对临床护理教育的责任
护理管理者对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是关键的。护理管理者有责任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最终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①转变观念:管理者的观念指导其行为。要想更好的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护理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目前,我国的从业护理人员大多是专科教育,却承担着日益现代化的护理服务工作。因此,护理管理者首先应认识到加强临床护理教育的必要性和急需性。②成为育才型领导:护理管理者要变“管人”为“用人”和“育人”。在护理队伍中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的护理学科,是管理者的应尽职责。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努力成为“育才型领导”,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使广大护理工作人员不断进步,提高素质,进入良性循环,将培养人才作为护理管理者的重要职责。③教与学的责任:护理管理者本身也是临床护理教育的一员,应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模范。同时,护理管理者也是护理的教育者,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4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
4.1 评价应全面 评价时应包括长处与不足两方面,尤其是长处。评价中应列举充分丽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小心地评价经常性、一致性的行为,避免夸大一项优异或不好的特例行为。应避免晕环效应,即对下属行为评价得过高,某一方面好即得到比实际更高的绩效。也应避免触角效应,即对护理人员评价过低的现象,如考核前夕犯了一个错误,而得到比实际更差的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双方还应确定改进不足的措施,改进行动与步骤。此为对护理人员考核的核心问题,应使被考核者明确要改正什么。
4.2 控制和考核应适当 应注意防止两种倾向,即对护理人员控制得过严和控制过少或不控制。考核标准过高,控制过严会使下属不满意,仅听从管理者行事,工作积极主动性及反馈会减少;没有考核或控制过少,标准的落实没有保证,则工作有效性很难掌握。有效的考核控制应做到护理人员个人心情舒畅,又使工作不断得到改进。
5 结 论
护理学中,人、健康、环境和护理被公认为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最基本的概念。在这些概念中,护理实践的核心是人,从人可引导出其他概念。有的学科也可能涉及这些概念中的一个、两个乃至予三个(如医学),然而,缺乏这些概念中的任何一个,护理都不可能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也不可能步入专业实践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施萍.全科医生如何进行儿童健康维护系列.全科医生新生儿家庭访视(二)[J].中国社区医师,2011(02):113-115.
【关键词】护理教学;体验式教学;课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5-02护理作为一门科学和人性化完美结合的学科,对专业和统一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范围扩大,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护理专业学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外的体验式教学,已经具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基础,目前在我国,体验式教学也逐渐在基础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中具有一个新的高度。现在体验式教学理论以及在护理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概述如下。1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和发展
1.1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体验是内部主要的历时知识、感觉、意念、对事物的经历、体会和验证。它是一个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的主题,见证了活动的意义,并得到相应的知识和情感。从活动中获得学科知识,体会到个人的经历和情感的结果等,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自参与实践活动,通过提高认识,体会和感悟,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方法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是体验式学习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产物,创造出的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学互动,自我参与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让学生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证实。
1.2体验式教学的发展这种学习模式是20世纪4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一位德国教师移居英国,在威尔士建立军人、学生等的培训机构,通过对生存和管理能力的培训来塑造自己的个性,教学过程主要是进行户外活动,从而创造一个体验式学习培训机构的先例。随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大卫・库珀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奠定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后来,Peter Jawis将他们的理论进一步扩大,他建议成立一个多学习路径轨迹,不仅包括反射学习,还必须包括一些非反射的学习,很快,美国体验式学习模式被学校等教育机构使用,而且还具有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这也使得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也不断提高[1]。
近年来,体验式教学的基础教育在我国也得到了一些教育工作者的亲睐,同时体验式教学模式也越来越流行,这种教学模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管理课程、企业管理课程、统计等课程、中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体育等课程,体验式教学同时在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各种在职培训和其他领域也被使用。在医疗领域中也广泛应用体验式教学,护理教育、心理学、解剖学、生物学、医学基础教学、临床护理教学等。采用的案例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以及其他形式的情感体验的教学,都属于体验式教学的模式。
1.3体验式护理教育的特点
1.3.1见证性包括:①实际情况的经历下,通过实际行动,如组织护生分流,门诊办公室,医疗服务及相关临床科室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病人接触、体验病患实际情况的机会;②心理经历,学生在实践中,心理上虚拟地“体验”护理工作,包括如何让别人理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回顾与反思,换位思考。如情感体验,让护理学生自己扮演病人,体会病人的情绪,从行为和情感上体验教学活动。
1.3.2个体差异每个人之间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兴趣爱好,即使是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体验会有所不同,所产生的情绪是不同的,因为护理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切身体验,有必要和同学进行交换和共享。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通过互动和沟通,可能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1.3.3缄默性体验式教学让护理专业学生有了自己的真实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内心感受,对于另一个不在场的护理专业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个人体验与之分享,但是个人体验中也是一些部分可以分享,而另一些体验就需要其他学生自己感受了[2]。2体验式教学理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关心的是一个全面的医护人员,护理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外,体验式护理教学有广泛的实践和理论基础。理论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循环模式首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科尔布认为的,他从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对体验式学习进行描述,他认为,体验式护理教学可以从四种教学模式来看,即:①对事情有具体的自己的亲身体验;②对自身的体验进行观察和反思,并进行总结和分析;③在看到的事物和自己思想的整合问题上要形成抽象的概念;④将理论付诸实践,总结体验的意义的概念。这四个阶段交替进行并不断的循环往复。
2.2卡瑞特模式成功的心态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学习者希望看到他们的学习内容是学习的开始,学习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到实际情况中体验,得到自己的切身体验后进行总结和思考。与同伴交流思想,然后将这些信息反馈到一起进行整合。最后付诸实践,整个过程需要学习者有学习的高度热情。更重要的是建立学习的心态。学习者愿意看到新的可能性。卡瑞特体验教学模式由既独特又紧密相连的6个环节组成。视为开始,到经验,然后共享和交换,从而整合,并付诸实践,最终把所得加以使用。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体验式教学的理论来源,不断发展的阶段理论,这一理论也可以不断完善和更新,现在的主要类型是指令类型,直观的感受型,角色模拟类型,社会调查类型等。3在护理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
3.1创建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感受体验是由于源自于个人对实际事物的感受或经历所产生的感觉。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巧妙地设计实践情境,使学生体会是真实的体验感受,比如实验室、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培训和一切可能的手段,为学生制造出一个真实的临床情况,对实际的操作使学生了解真实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张毅在高职护理生护理教学情境中创设了问题情境,主题会话情境,实际操作情境,承接任务型情境,小组活动情境,进行了多维的、动态的、互动的资源情境。各种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创造一个真实般的体验机会。
3.2激发学生的体验欲望当一些学生对护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老师便根据以往的教学进行上纲上线的教学。但是,作为护理教学,他与其他教学不同,所以笔者通过医疗案例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让学生对案例相对理解的情况下,再提出合理的问题。所以,笔者结合这一点,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记录的一些知识,当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这些感官体验就会加深,笔者再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体验。这个过程可以是临床教学,它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教学。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来搜索场景的知识,也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3.3探讨交换所的体验,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分享给学生和老师,然后互相讨论。笔者通过预先创建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具备了护理知识与直观的认识。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将被分成几组,然后通过体验学习,数据积累,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对这些理解进行整理和组合,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并最终由老师对这个知识框架进行审查,挑出错误,从而变得更加完美。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发展过程,也将自身的体验表达出来[3]。在这种经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营造的氛围中要发挥作用,主要是负责鼓励学生探索任务并且热情和积极的交流。在此期间,即使老师发现,学生的认识出现错误,也不要及时改正学生,但要尽量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延伸,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对学生总结的知识进行检查,并作出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点和一些认知的不足做出及时改正,从而使他们对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
3.4运用迁移知识的最终价值是能够使用在临床实践中解决问题,蒋幼凡等呼吸内科教学体验式教学中使用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写病历、病人和医疗沟通、教学查房,帮助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伍彩红使用角色扮演培训护理,让学生的照顾病人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吸收新的知识,通过分析,总结,比较,综合,联想扩展到新的情况,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临床护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如对待病人的刁难,如何与之沟通,临床病人出现事故,如何处理现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切身体验得到迁移,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增强了动力和信心。参考文献
[1]吕燕.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教育,2008(3):147.
关键词:护理专科化 高职 临床专科 就业
自2011年,护理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起,奠定了护理专科化建设的现实基础。近年来,直属于国家卫计委的三甲医院,都在建立专科护理团队。我国专科护理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医院在专科护士的培养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要想进行大规模的专科护士培养,还应该从高职高专起点的护士做起,针对不同的人才素质进行,可见高职高专护理专科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行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高专护理院校一样,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护理教学体系在建设过程中,沿袭着医学高等教育模式,把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按专业逻辑进行罗列式安排,使得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态下,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1.1学习内容丰富,学时不足。对于高考后进行医学学习的学生来说,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要掌握本科四年或五年才能完成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存在起点低、自学能力薄弱等特点,在系统地掌握课程相关知识点,并形成医学思维等方面存在障碍。
1.2教学与临床存在脱轨现象。发达地区院校的建设投入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求,这就导致学校的教学依然采用较落后的医疗技术进行教学和实验训练,而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浪潮下,医疗技术和设备方面发展迅速。学生理论学习结束后,进入临床医院实习,将面对陌生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将要重新学习,这浪费了在校期间进行的学习,特别是实训技术的学习和训练。
2.目前专科化护理在临床的发展趋势及状况
专科化护理的概念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我国,而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主要有:造口护士、糖尿病护士。也有一些刚兴起的,如疼痛护士、心理护士、介入护士等。各临床专科医学的迅速发展,相应的护理配合也随着发展起来,很多专科设备和诊疗仪器的使用,都离不开专科护理人员的配合。[1]
2.1专科化护理在专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2001年,国内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创立并招生。目前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内有3-5名不等的造口专科护士。这促进了医院的外科手术后伤口愈合的护理水平发展,同样对于内科慢性疾病引发的褥疮和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手段。
2.2专科化护理为各类专科护理问题提供更佳解决方案。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病患的舒适和身心的健康状态维护也越来越成为护理工作的重心。与日俱增的医疗成本和费用引起各国重视,专科护理的介入,在医疗费用和住院周期的控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如感染护士,对病房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感染的风险进行预估,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感染的相关措施,降低病患住院期间的感染机会,降低感染率,减少运用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频率,减少平均住院日,从而大大节约了医疗成本。
3.临床专科护理对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随着专科在临床的迅速发展,高职高专护理人才进入临床工作,从未接触过专科的学生,在应对新技术、新观念、新设施等一系列新环境的时候,需要医院安排有经验的专科人员进行教授,这增加了临床医院的人力负担。而临床医院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这一现状,使得他们在安排带教和培训方面畏而却步。
高职高专阶段引入专科护理教育理念迫在眉睫。高职高专护理阶段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大量的护理技术人才,填补上护理行业的人员缺口,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在此阶段引入专科护理教育理念,能让学生了解医疗发展趋势,涉足专科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探索,在教学中,突出各专科特点和护理工作要点,使得学生领会各专科护理的需求及现状,利于她们临床实习的角色能够更快适应,融入医院的专科护理工作。
4.专科化护理教学体系的构建
专科化护理教学体系应依托于现有的医学教学体系,提炼整合相关专科理论,与基础理论融合,贯穿于教育始终。同时,专科化护理教学体系要与临床护理水平相适应,在教学中充分与临床医院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将教与学融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将讲授与自学融合起来,专科化护理教学体系才能更显实用性和科学性。
4.1教与学的融合。专科护理的素材来源于临床,是临床需求带来的教学改革。让学生进入临床观摩,返回课堂进行讨论分享,教师引导其对于技术和实践的内在理论和联系进行思考,从而掌握相关理论,并用以指导进行实践。
4.2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发展。在专科护理教育中,学生学习相关专业专科理论知识,展开各项专业技能实训,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这些技术,提高护理水平。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要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操作的意义和原理,而不是机械的记忆操作要领和动作。
4.3讲授与自学的融合。高职高专护理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差的特点,自学对于她们的要求偏高了一些。在教学中,将专科护理相关知识和技术,采用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的课中或课外,形成教学的合力作用于学生。
5.结语
护理专科化教学体系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这一教学体系的建设,将填补护理专科教育在高职高专阶段的空白,为我国护理专科护理的快速发展储备人才基础,也为我国各专科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支持。护理专科化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推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在其专科领域的迅速进步,从而在解决我国老龄社会问题和基础医疗问题等方面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由于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学生基数较大,在专科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中,为本科阶段的专科教学和研究生阶段的专科教学提供大数据支撑。专科化护理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远景都将立足于此,得到更大的推动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魏革;黎蔚华;临床专科护士培养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6年26期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 临床护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03-01
人性化管理是指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此理论一经提出,便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在护理管理中将人性化概念引申,指导医院护理领域的实际工作。在临床护理教学方面针对如何让实习护生尽快适应医院科室环境,如何发挥带教教师的潜能、调动护生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我院护理部将此概念融入其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体会总结如如下。
1 实习前准备工作
1.1 制定规章制度2010年,我院共80名实习护生,护理部安排专职人员对临床教学工作统筹安排,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制定多项规章制度,如《实习生管理制度》、《实习生轮科制度》、《带教老师授课制度》等 规章制度,完善带教体制。
1.2 设立副护士长及带教组长专门负责实习带教工作
根据全院护理队伍情况及来院实习护生人员组成,及时调整带教科室,并从带教科室中挑选骨干力量,以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带教组长,并采用聘用制,优胜劣汰。在护理部的安排下,科室特设立副护士长一职,指导带教组长开展工作,在实习生下科前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带教教师的特点,在带教安排中因人施教。
1.3 带教教师业务培训 加强带教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多次组织师资培训学习,安排教师试讲、专家讲评、自我分析和提高,让带教教师树立正确的护理价值观,掌握科学的现代护理理论与技术,提高带教教师的整体素质,树立职业形象。
1.4 因材实教 调整带教方法 参加入科时的实习护生会议,了解实习护生的基本情况,以做到因材施教,并组织他们学习教学计划、实习要求,在不违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尽量采纳和满足她们对实习安排的意见和要求。
2 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1 人性化管理是工作中充分的授权与有效的分权,护理部将带教工作分配到各科室副护士长、带教组长及各带教老师,做到任务细化,工作具体化,将权利充分地授予给各带教教师,是对各科室工作的信任,在不违反医院制定的护理带教计划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更能发挥各科室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带教效果及质量。在整个实习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与实习护生之间从一开始的陌生到熟悉,从师徒间的敬畏到朋友间的融洽,双方的心理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实习同学反馈的信息分析,科室老师普遍存在主动讲的多、手把手教的多,灵活教学的能力较差,延续了学校教学模式,从而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较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利用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带教老师以身作则,使学生耳濡目染,从一开始就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升学生今后从业的自豪感、使命感。
2.2 人性化管理是提倡以“职责无边界”的心态展开工作 人性化提出“无限责任”的概念,即执行中“零借口”。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带教老师要充分认清带教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只喊空口号,要在平时的带教中体现护生的实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随时调整个性带教,提高团队凝聚力和作战力,带动整个医院的实习带教效果。实习同学也应在带教老师的影响下,尽快融入科室,融入护理队伍,发挥效能。
2.3 人性化管理 允许组织中存在不同声音 张扬个性 倡导创新 护理部在近几年实习带教工作中,改变了以往护理部一句话的安排模式,充分听取临床科室及实习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改变实习时间平均化,根据科室护理队伍水平的高低和实习期间知识接受的程度调整实习时间的长短;在实习过程中,护理部定期召开实习座谈会,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例如带教中要注意的“三严”即严要求、严把关、严考核,“四多”即多沟通、多关心、多鼓励、多帮助,就是充分听取了实习同学和带教老师的体会后总结出来的,为今后的实习带教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思路。
3 体会
护理部在总结近几年实习带教工作时发现,良好的准备工作,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以人为本的实施计划,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不仅提高了医院护理教学质量,打响了知名度,以榜样激励、需要激励及感情激励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带教教师及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现人性化管理,以及教师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达到教与学的双赢目的。通过对全院带教老师的培训,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转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通过实习带教工作中渗透的护理服务文化,为护理人员不断灌输先进的护理理念,更提升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习带教作为医院护理长期持续的工作之一,要善于总结经验,主动发现问题,吸纳新的管理理念,不断对护理管理体系加以完善和提高,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继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图画模式;病理教学;价值
一、前言
病理学是阐述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代谢、功能以及结构形态等方面产生的变化,对于医生的手术以及术后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临床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学科。由于病理教学概念、知识等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和记忆难度相对较高,如何提高病理教学水平与效率已经成为病理学教师关注的焦点。画图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画图模式应用在病理教学中,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画图模式对病理教学的价值分析
画图模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组织器官的病变部位、病理改变机制、疾病病变机制以及临床联系等,采用颜色不同的粉笔描绘出来,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由于病理学是一门集中了技能学和形态学的医学学科,侧重与从形态的结构描述疾病的发生过滤,存在许多难以记忆的名词,例如病毒性肝炎中的桥接坏死,这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解释,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很难记忆,教师可以采用画图教学模式,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让学生根据教材内的图画,画出概念的草图,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病例教学中,通过自己动手画出的概念草图,许多学生能够当场记住概念。例如原发综合征、新月体、变形等概念等教学,都可以采用画图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表明效果都非常好。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无从下手的问题,教师应该先采用画图模式解释,以低钾血症引发的反常性酸性尿为例,教师先用画图法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高钾血症引起反常性碱性尿。
三、画图模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实证分析
(1)研究对象。文章以某大专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为例,选护理A班的45个学生为实验组,护理B班的40个学生为对照组。
(2)研究方法。对于实验组:对护理A班的45个学生采用画图模式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师用100min对病理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板书,用彩色粉笔模拟结构示意图,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擦掉板书与关闭多媒体课件之后,给学生50min理解与记忆。50min之后教师随机提出2-4个病理改变绘图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8-10人,每一组选举出一个组长,负责对小组绘制的病理图进行讲解,小组讲完之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打分。对于对照组:对护理B班的4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加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教学。
(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成绩考核法,当学期结束之后,由授课教师根据病理学的四章内容进行命题,其中主观题占60%,主要考查学生对病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客观题占40%,主要暴差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等。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所有学生进行统一考试,相同试题由同一教师进行评阅,以此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4)成绩分析。通过对实验组、对照组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5)结论。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可知,对照班客观题平均成绩为34.3±7.6,实验班客观题平均成绩为35.3±6.9,t为2.38,P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班主观题平均成绩为40.7±10.5,实验班主观题的平均成绩为44.6±15.3,t为2.16,P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班考试总成绩为75.2±7.9,实验班考试总成绩为79.2±6.5,t为2.08,P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实验班客观题成绩、主观题成绩以及总平均成绩都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画图模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由此可见画图模式的优越性。
2.提高学生画图能力的技巧
提高学生画图能力技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重点,教师在画图时应该强调重点,让所有的学生明确画图意义。
(2)注重比例形状,学生在画图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示范画图,教会学生怎样将具体的图像绘制成抽象的、便于学习与记忆的写生图。
(3)加强现场指导以及批阅,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现场指导,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加强批阅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改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病理学知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画图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将画图模式应用在病理教学中,能够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高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的提高病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4月140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按照随机原则将护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名。其中研究组大专52人,本科18人,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29±2.57)岁;对照组大专49人,本科21人,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2.05±2.25)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均身体健康,否认有精神异常既往史。
1.2带教方法的创新
1.2.1传统带教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整理教案,按照教科书的理论安排进行要点讲解,同时搜集典型手术病例,根据病例讲解疾病的护理方法——即入科介绍、讲解一般手术护理流程、洗手和巡回护士工作程序指导及理论授课等。此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护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1.2.2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是一种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育,使学生不仅达到“学会”,并且做到“会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护理水平和能力的教学目标[3]。PBL教学法包括下述内容: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收集资料、论证假说、归纳总结[4]。具体操作中,设立8~12人的学习小组,由教师提出值得关注问题,例如“优质护理在烟雾病患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式中的应用”,以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三部分为重点,通过集体讨论、查阅文献、实践操作、归纳总结四个过程,研究及明确优质护理的各个细节,年轻护生以临床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经过个人思考、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在随后的护理工作中得以证实及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带教内容的创新
1.3.1传统带教。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严重,一段时间我国在医学教育上只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授教,忽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护理教育更是只重视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训练。传统的手术室带教内容多是关于疾病的简单知识、手术器械的识别与运用、专科手术配合要点三部分内容,而关于人文观念的培养很少涉及。
1.3.2人文理念教育、共情在护理带教中的运用。随着护理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护生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自学能力的加强,她们已不再满足带教仅仅局限于医学内容,而且迫切需要人文理念的相关教育内容,本研究注重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将整体护理、人文护理理念延伸到临床护理教学中。共情(Empathy)又称同感、深入感情转移等,意思是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接受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简而言之,共情就是从别人的眼中看世界[5]。在护理带教中,逐步教会护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努力尝试站在患者的立场感受其经历,从患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及态度行为,从而对患者倾注更多的爱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此即是“人文关怀”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培养护士以人为中心,关心人、帮助人,给患者以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温暖;而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共情能力的核心和精髓。
1.4教学效果评价
1.4.1评价方法。(1)将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试成绩进行评分。(2)将护生对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分成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评价进行比较。尝试改革教学评价,减少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教学效果。
1.4.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5.0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的得分情况,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检验水准α=0.05;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比较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成绩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生术后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PBL教学模式显著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PBL教学模式即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中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引导的教学方法。它的优势在于:(1)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3)培养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6]。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或者称为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Research),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概念。转化医学的核心就是医学研究者和患者、疾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特别关注如何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协作、对疾病做出最有效和最合适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这一过程。PBL教学法就是转化医学在护理教学研究中的体现。
3.2人文理念教育使护生更加热爱护理事业,对护患关系的处理也游刃有余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具备娴熟的技术能力,同时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情绪。护理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所崇尚的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医学实践活动,故其中包涵人文关怀的内容同样重要。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疾病为中心”向“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重视“人文关怀”的概念,注重共情能力的培养及运用,将整体护理理念延伸到手术室临床护理中,护士与患者可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护理。将人文理念运用到临床带教中,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护生尽快适应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角色转变,提高护生工作积极性,使其关爱患者、热爱护理事业。在护理带教中,老师同样可以应用共情理论,设身处地去理解护生,使护生感到被理解、被接纳,从而产生激励效应,为护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提供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积极参与教学和临床工作,使得教学双方沟通交流更顺畅,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具体细节上,包括注重培养护生自身良好的形象及气质、注重对患者称谓的亲切自然、学会倾听及尊重患者、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微笑艺术,以及注重尊重与保护患者隐私、满足患者正当合理诉求等等内容。通过精神上的理解与共鸣,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3PBL教学模式与人文理念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护生满意、患者满意、带教老师满意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模式、健康观念的转变及维权意识的提高,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儿科护理教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在注重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关注对学生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但与此同时,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也存在如下问题。
1.1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较传统
(1)中职《儿科护理学》教材1~5章概念、公式较多,属于识记内容;第6章与临床结合紧密;7~17章多为系统知识,知识呈递进关系,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学过就忘,机械记忆。
(2)对于中职护理教学,无论是学校或学生,都对内科、外科、护理基础非常重视,而对儿科重视程度远不如这些课程,课时安排非常紧,加上教材内容多,故教学任务较重。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及讨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2学习兴趣低、临床经验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差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学习兴趣不高,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反感。临床见习少,见习期间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案例分析能力差,缺少评判性思维能力。
2概念图的作用
2.1辅助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熟悉教材,取舍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医学知识都是概念性的知识,知识点多且枯燥,教师在备课中运用概念图可以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概念的记忆关键点,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借助软件把概念图加入课件中,能使知识点可视化、直观化,有助于课堂教学。
2.2有效学习的工具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能理清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温故知新。在绘制过程中,必须要归纳关键词,锻炼了学生的整合能力。绘制的过程也是知识的构建过程,学生绘制前必须理解相关知识点,这使学生必须主动学习,同时,通过资料查找、相互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中职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绘画能力好,绘制概念图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快乐地学习,边学边画,动手动脑。
2.3教学反思和评价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教授修改再设计的不断循环往复,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或学习,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绘制过程可以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思维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未能掌握的知识点,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3概念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3.1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结构
(1)在知识点归纳中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没有对知识点很好地归纳,没有整体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进行板书,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做笔记。在每一章节授课前都先给出空白的概念图,让学生填写,如第2章的生长发育规律,首先填写4个小节的内容,然后找出每一小节中的关键内容填入概念图中,再根据关键内容逐步展开,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图。教师讲解时逐个讲解,讲解完后利用概念图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在知识难点中的运用:儿科护理后面部分大多是系统性的疾病,发病机制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比如佝偻病、肺炎、肾病综合征等的发病机制,通过概念图建立知识框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图为例。
3.2利用概念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案例分析都有一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多倾向于线性思维,但概念图提供了更有效的组织、计划护理方案的方式。概念图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框架的构建,注重各方面相关信息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符合现代医学模式整体护理的要求。以肺炎案例概念图为例。
3.3利用概念图进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儿科教学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过程中,教师觉得儿科相较于其他课程知识点集中,题型难度并不大,但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学生却反映儿科很难,要记忆的内容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填一填”等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旧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各知识点间一些新的联系,因此,绘制概念图不仅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教学反思
概念图运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从教师角度来说,它能辅助教学设计,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来说,通过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运用概念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1)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能力和阶段有选择性地运用。对于一些系统性疾病中与解剖生理知识、已学知识联系较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2)概念图在运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明确的任务及考核和评价机制。如果是小组间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和答疑,否则容易出现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
(3)概念图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更注重知识的梳理过程。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要按照简洁的原则,要精不要多,要有层次性,注意运用不同的颜色、图形绘制。
关键词:民办职业教育;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护理教育作为我国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补充,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的护理人才,亦促进了我国护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成为后起之秀的民办护理院校,在护理教育中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大量学者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角度出发[1-3],探讨改进民办护理院校教育模式,但其由于教师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动力低、教学设备较落后等问题,目前仍无法摆脱“以教为主”、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方式,且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临床操作技能重视度不高[4],亦缺少对护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护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较低,易出现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专业认同感缺乏等问题,影响其未来临床工作的稳定性和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民办护理教育的基础上,以宏观、系统、整体的教育思路为指导,满足当前我国护理教育的需求,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建立适合我国民办护理院校的教育模式,提高其教育质量,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民办院校及护理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
1民办院校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民办学院的护理教育始于南丁格尔时代,在近一百多年的护理教育中,民办护理院校一直探索和推进着教育模式的改革。相比公立护理学校,民办护理院校存在教育方法落后,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内容局限等问题[5-7]。民办护理院校缺乏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护理教学的能力,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8-9]。我国民办护理院校从上世80年代开始不断的发展壮大,其成就和社会地位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民办院校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有的尝试对护理教育课程进行整合,以形成内容繁余度低、结构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10-11]。有的对护理学生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民办院校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3-12]。但总体来看,我国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改革仍存在以下不足:①民办院校护理教师存在缺乏临床教学经验,护理操作技能较差,但目前的教学改革较少提及;②改革多局限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缺乏对护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③改革多基于民办院校自身,较少涉及临床教学基地;④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护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⑤教育改革多从一个角度出发,很难全方位的改善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
2“三位一体”民办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模式。其以发挥护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手段,以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根据医院及用人单位的需求,采用“校院对接、能力本位”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构建和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2.1知识培养板块
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着重强调以护理学生为主体,提倡其自主学习,理论课程教学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并通过课前预习考核、课上情景模拟、PBL教学、阶段考核等方式,激起护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由学校和医院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按照临床护理专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从事行业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再由学校组织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能力要求。以医院用人需求及岗位设置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形成教学课堂与临床医院的融合,让学生真正能够实现“进校有门、毕业有岗”。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职业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大类课程,并突出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使护理专业实训课比例达到60%以上。以“适用、够用、实用”的原则制定课程标准,针对护理专业就业所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制定出本专业的技能体系标准,确定学习领域的重点课程,最终落实到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单元设计。依据以“校院对接、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重点课程,建立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课件、教案、习题,规范重点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临床护理方向选取基础护理学作为核心课程建设,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市场的要求,联合医院技能训练指导方案、护士资格考试指导用书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及训练项目。特色课程的建设首先由专业骨干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论证,设立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实训案例。然后由专业组骨干教师参与教学单元的系统设计,在设计中将体现“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开发出系统的学习指导书。
2.2技能培养板块
护理实践技能培养应作为民办护理院校教学重点来抓。学校建立专门负责实训带教工作的护理实训指导中心,定期安排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教师到省市高水平的临床医院进修学习,了解并学习临床医院的护理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实训指导中心按照省教育厅护理技能抽查标准并结合临床医院新要求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核,规范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老师的技能操作标准,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训带教相结合的标准化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同时强调以护理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护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民办护理院校实训课时安排有限的现状,建立“带教教师-班学-学生”的技能培训考核制度,充分利用护理学生课余时间,由带教教师集中统一培训考核操作能力强的班组长,再由班组长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努力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保证护理学生足够的校内技能训练时间,并做好一对一的技能考核。其次,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建立建全临床合作教学基地,利用护理学生临床实习和见习,通过临床实景体验、操作情景模拟、课后临床实践等方式来提高护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3人文素养培养板块
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开设相关护理人文课程为基础,在老师言传身教的同时,适当采取邀请医院专家和优秀护士进行讲座、护理学生临床实习见习分享感受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护理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护士人文素质修养,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护理导论,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护理伦理与法规,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护理心理学,每门课程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1:1、以2学分计入总学分。
3“三位一体”民办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是促进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对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取得以下成效: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参照护理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医学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体现临床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职业活动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标,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岗、证、课”一体的融通。构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的、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有机融合。②确立“三位一体职教观”,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涵。将学校与社会、行业、医院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医院”和“社会”三种教育主体的不同作用,并实现“学校”、“医院”和“社会”的三方共建、共享、共赢,促使职业教育向人性化、多元化、开放性发展。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临床需求的高素质型护理人才成为了当今护理教育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改革现有的民办院校护理教学模式,制定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需求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构建系统合理、符合社会需要、适合护理专业发展以及满足护理从业者个人发展要求的护理教育模式,为完善我国民办高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以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日军,杨庆爱,王若维,等.民办本科院校护理学生临床见习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9):2442-2443.
[2]张佩,王若维,杨庆爱,等.民办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115-116.
[3]谭美春,房春娟,刘欢.民办院校护生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的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559,355.
[4]任力威.辽宁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5]刘雨晴,陈晓莉,花芸.概念式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实施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12):938-942.
[6]朱林美.运用新理论深化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261-262.
[7]姜安丽.21世纪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J].护理杂志,2005,21(6):1-3.
[8]代雨,何玲梅,王俊峰.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2017(2):37.
[9]李娜,周猛,曲晨菲,等.民办院校高等护理职业教育改革思路[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7):265-266.
[10]赵瑛.民办院校《内科护理学》和《健康评估》课程整合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13):105.
[11]李蕊.民办高校高职护理专业(美容方向)电子教案的制作与应用[J].电子制作,2014(8):137-138.
我们可以邀请国内护理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护理专业的知识技能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讲座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与临床的工作结合起来。专家对操作技能讲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学到的专业知识再次进行内化的一个过程,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在讲座后,按照专家学者的理论进行实习,并注意做好前后的对比工作。进行对比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明白新技能对于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共同发展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的一种动力。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必要对护理本科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方面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工作的能力与态度、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要由主考老师指定1例患者,由护理小组现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对病人进行护理的方案,并且还要按照病人的病情酌情修改护理方案,并且指定护士进行现场护理模拟操作,最后由护理小组全体人员写好护理病历,主考教师要对学生申明护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尤其对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完成。通过对护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是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护理工作并非是发药与打针,而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四、更新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是不能同步实现的,这主要是因为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强调护理实践,导致护理教学出现了滞后性,这不利于护理科学的发展,所以说护理学科中的实践环节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还要将新的护理技能与方法运用到护理教学当中去。护理学科对实践要求很高,因此护理课程的结构要突出护理实践环节,对护理教学的课程计划,根据学生实践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重视起来。另外,我们还要从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出发,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能够让学生早日走出教室,尽早接触护理。所以,在大学的一二年级要强化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利用暑假这段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要注重能够让大学生在内科和外科都有足够的护理实习时间,将护理的操作技术在实习中得到提高。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护理技术的考察,还要让大学生学习好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护理实践能够提高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临床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五、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
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完成的,教师与学生在操作技能的演练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通过教师对相关技能的展示能让对护理的技术进行规范,保证学生基础操作能力。在学生分组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本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一个团体的工作,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种团队协作精神能够让小组内的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也为以后在实际工作当中护理人员与医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