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小学体育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培训总结

第1篇: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附件中指出: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1]

首先是遴选问题。包括参与的培训机构、优质中小学以及骨干教师的遴选。高水平的培训机构的遴选是通过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标书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名单后再组织答辩,最终确定项目任务的承担机构,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这种竞争择优机制,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改变了以往直接由行政任命培训机构的模式,让具备优秀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做到优中选优,这是保证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培训组织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协调培训机构与优质中小学之间的关系,以往的培训当中,一部分优质中小学认为培训主体的是培训机构,自己只是协助参与,让优质中小学全面参与到培训中来,让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是培训组织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遴选体育骨干教师学员是“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培训质量好坏的关键,并直接影响培训的全过程。能否选派到高水平、高素质、有潜力、可造就的优秀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不仅关系到此次培训,而且决定整个“国培计划”既定目标的实现。从2010年一些省市的体育骨干教师学员反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专业不对口问题,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其他专业或者一些退伍军人担任,没有专业正规的体育教师选派,只有抽调他们参与培训,造成了一些参训教师专业不对口。第二,学历,职称,教龄等与体育骨干教师学员的要求不符,部分学员学历、职称偏低,教龄较短。第三,被选学员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较大,显然,这与“国培计划”实施目的初衷相违背。第四,一些学员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本身就少,学校不愿意把一线的骨干教师派去学习,对置换来的师范生能否胜任一线骨干教师的工作表示怀疑,让骨干教师去学习,学校体育工作就难以有效地开展,于是就派一些闲置人员参与培训,造成一些人被“国培”了。在这种状况下,有些学员培训学习时得过且过,放松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这种不纯的学习动机和怠慢的思想行为偏离了“国培计划”的培训目的和要求,影响了“国培计划”项目的教学与培训质量。[2]

第2篇: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培训;业务;提高;体育教师

进入21世纪以来,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处于相对饱和的状况,其在职培训显得越发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了“培训”是教师的一种权力,“培养和培训应有计划的从政治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进行。应该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形式和途径的培养、培训教师。”2008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加强中小学教师、校长队伍的培训,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使其中的一部分人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现实也证明只有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才可实现《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培训是在培养基础上的再教育

培训是针对在职体育教师开展的继续教育,诸如体育院校的成人教育、教育学院的函授班、讲习班、短训班等等。其鲜明特点是在职的业务提高,以及所处学校与自己学历不相符的再教育,通常也称为职后教育,这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提出有关“终身教育”的提案以来,教育的民主化、系统化、完整性、连续性等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同,并提出了“从0岁到100岁为止的教育”观点,强调教育是无止境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所有学科都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为表1。另外,根据俄罗斯学者估计,全世界每年将出现新的“知识流”约为70-80亿。新知识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教育内容精炼与更新,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自身的文化素质对培养现代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延长自己的运动寿命,以便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2职后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质量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我国在体育师资建设方面,一直采用“双轨制”,即所谓培养与培训相结合的道路。实事求是地讲,这些年来培养是第一位的,是大批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培训是第二位的,是少量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什么这样说呢?20世纪70-80年代,国家为了尽快解决师资严重不足及农村学校开课难的实际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专业院校每年以5万余毕业生的速度向教学一线输送体育教师,较好地缓解了师资缺编问题。在培训方面表现得很不平衡:(1)高等院校教师参与轮训的机会较多,比如各种学习班、助教进修班、骨干学习班、访问学者、高级研修班等。(2)城市中小学参加短训的机会较少,一般供给学历未达标者,而专业院校的毕业生10年不接受任何继续教育的占80%以上。多数教师是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有的是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一些资料,边干边学。。有的则是吃老本过日子,知识的陈旧率在加剧。(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培训的机会,这与经济条件、信息不畅和学校领导的限制等因素有关。根据本文调查所知:20世纪90年代各省教育学院举办的“三沟通”,即学历“大扫荡”为农村广大教师提供了一次系统学习的机会,这项函授的特点是:时间短、费用低、参与人数多、收效快。但仍有一部分学历未达标者没有参加学习。这样并不是否认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问题,恰恰是在不同年代对师资的标准有所提高所致,诸如20世纪50年代体育师资多追求“技术型”;60年代变为“技术知识型”;70年代强调“又红又专”;80年代提倡“一专多能”;90年代要求“复合型”;21世纪重视“全能型”,国外还提出了“通材”、“完整型”等新要求。由于标准的提高,显得继续教育越发重要。通过对参加沈阳体育学院函授学习的164名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目标”调查,了解到体育教师把“知识更新、扩大视野”放在第一位,目的在于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要求。从理论意义上讲,培训比培养更重要。根据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将建国60多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和目的归纳为:50年代:(1)体育教师业务依据学校制度;(2)暑假体育教师训练班等形式,目的是备课,学习体育技术理论,创编体育教材,使中小学体育计划规范化发展。70年代:(1)体育院系举办的体育教师轮训班;(2)送教上门培训教师等形式,目的是教改小分队自力更生,自制体育器材,自建场地,恢复起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80年代:(1)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体育系科;(2)高等体育院系进修与函授等形式,目的是通过正规系统的体育专业学习与进修,使教师能够资格或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总结6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具有以下5个特点:(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或制度,使培训工作越来越规范化和制度化。(2)建立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门的进修培训机构,如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3)扩大高等体育院系接受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任务。(4)在职培训成为体育教师取得任职资格,提高学历和获得学位、晋升职称的有效途径。(5)通过培训使广大体育教师跟上时代的要求,成为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一种典范。不仅如此,在培训方面,一些地区建立了适合当地体育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和模式(见表2)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实现师资培训目标的主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正实现着由培养向培训目标的战略转移,随着21世纪的到来,培训将是第一位,而培养退到第二线,提高教师的质量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坚信:教师的质量将决定教育的质量和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管质量要效益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向培训目标的转移,我们首先要明确“培训目标”应确立在怎样的基础上,值得考虑的因素有3个:

3.1按国家教委要求去作

2008年国家教育部提出:“新补充的体育师资,必须达到合格学历的要求,即小学体育教师具有中师毕业程度(专职体育教师具有中师体育班毕业程度);初中体育教师具有体育专业专科毕业程度;高中体育教师具有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程度”。10年后的今天,基本达到了这项要求。众所周知,现阶段中等师范学校多与师专合并,说明小学体育师资相对饱和,对体育师资的学历要求提高了一个档次,即向着小学为大专生、中学为本科生、高校为研究生、博士生的方向努力。

3.2注重潜在问题的解决

尽管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潜在问题还不少。据本文调查所知,上世纪90年代的2次“三沟通”函授,辽宁省各市参加学习的人数在60-120,其中有1/3为城镇教师,而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绝大多数尚未达到规定的学历,或没受到培训。根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农村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30%左右,而小学相对较高。通过“普九”验收了解到,达标的教师多数为中师函授学历,而不是体育专业。

3.3学习国外培训的经验

国外对体育师资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般为大学体育系,或综合大学体育系毕业生,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才能在各级学校中任教,而切轮训周期较短。根据上述三个因素和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将师资培训目标确立在:优先推进农村学校达标;保持高等学校师资的高学历;鼓励城镇学校师资的轮训。到2010年之前实现全面提高体育师资整体质量目标,将各级学校师资学历提高为专科及本科以上,大量研究生充实高校教学一线。为了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现阶段各级院校在完成国家计划招生外,要积极主动地转变职能,加大培训力度,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工作,尽快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新体系。真正处理好“四结合”,即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班与长期班相结合;函授与广播电视相结合;校内自培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落实课程设置“三结合”,即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专业知识与相邻学科知识相结合;纵向与横向发展相结合。我们认为主要抓三条主线。一要充分发挥体育院校,教师进修院校培训的主渠道作用;二必须广开渠道,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进修班、函授班进行培训;三实行教师专业自学考试,是促进教师自学、提高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著.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蔡宝忠,著.体育教师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编.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总结当前我省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并找出相对的对策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教师流动;综合素质;建设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体育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促进或者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发、实地调查法、分析法,以河南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根据当前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1.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经历改革开放农村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农村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

1.1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缺乏

目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状况发展令人堪忧。具体表现为: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及相关部门领导对学校体育师资建设的认识不足;体育教师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体育的场地和器材匮乏。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脱节。调查显示学校部招聘新的体育老师,导致现有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工大,而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几乎没有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后备力量不足,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开展受到严重阻碍。

1.2 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无法正常实施

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水平不高。由于农村学生数量较少,学科教师难以配齐,造成实施素质教育水平达不到要求,在农村小学里,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基本够用,而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专业教书普遍缺乏。体育课课时安排少、上课时间不合理经常被语文、数学课占用。

1.3 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且稳定性差

造成农村体育教师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农村教育软件条件较差,专业发展困难,优秀教师不断流失;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不合理,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的不合理;三是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新生力量不足,教师职业倦怠逐渐成为阻碍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完善教师教育专业学位学历系

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科学科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实施国际农村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培训时效性,使其影响更好的发挥在教学工作中。使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2.2促进城乡教育之间的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优秀教师的单向流动,实现城市、农村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农校中小学与城镇中小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2.3对农村教师流失实行“补偿”政策

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流失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现象,那么对于当前已经流失过的教师资源实行有效的补偿。农村中小学当地政府应该时刻关注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正视优秀教师流失这一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

2.4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建议

科学定编教师队伍,修改教师编制,实现教师队伍编制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

2.5切实解决好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的问题

尽量吸取后一类优秀代课教师到教师队伍中来,从根本上看,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才是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根本之策。

2.6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和待遇的建议

修建体育场地、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让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们心甘情愿留在学校长期任教,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保障机制,提高工资标准;二是要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三是要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城镇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整合。

3.结论

当前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已不能够有效的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更不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创建一殊的有别于当今通用的模式。政府部门真正立足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从实际出发尽快将国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

[1]牛辉.河南省农村高中体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

[2]李灿,付圆圆,刘皓.豫东地区农村普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2)

[3]冯大志;姜山;对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北京教育;2008期1期

第4篇: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组长;选拔;地位;管理能力;培训;管理问题;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指导力量,还要将学生的力量作为改善教学体系和完善教学结构的重要支撑。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的内容,是深化学生主体能力与解放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性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各个小组的管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教学焦点,成为了达成有效教学的路障。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小组合作之中,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拟定小组长,以小组长作为自身的“左膀右臂”对学生进行协调与管理;以小组长作为连接学生与教师的纽带,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以小组长作为调节课堂的杠杆,缓和与调剂合作教学之时的氛围。小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风向标,带领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但是作为体育合作教学中新晋的小组长,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的骨干作用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之中对其进行耐心与细致的疏导,在日常之中逐渐向其渗透小组管理思想,以此强化小组长对体育学习小组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

一、重视选拔,确立具体的选拔标准

在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选拔小组长,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小组长的身体素质必须要过硬,必须能够具备扎实的运动功底,能够以榜样的力量向学生展示体育运动的精彩与魅力;其次,小组长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能够真正地帮助教师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学生,并时刻以身作则;再次,小组长必须能够善于沟通、善于协调,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凝聚为一体,让学生集体在小组长的引导下能够具备较强的集体荣誉意识。小学体育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选拔与任用,撇除小组长自身的条件之外,教师还要注重选拔方式的科学、民主与公正,切不可因随意指派误己、误学生、误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之内进行投票选举,也可以鼓励学生自我推荐,教师在根据小组长候选人的表现做最后的裁定,最后经过全体学生的认可与肯定的便是体育小组长的最佳人选。通过这样公正、民主的任命,可以让小组长真正意识到身为组长的重要性。

二、适时放手,突显小组长的管理地位

小组长,是学生的第二任“教师”,是教师开展合作教学管理的“心腹”。培养和强化小组长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就需要教师适时放手,卸下束缚小组长成长与发展的包袱,为小组长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一定有利的平台,以此突显小组长在小组合作之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在小学体育小组合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将集体的体育锻炼、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等等分组进行,向小组长下达专属命令,让小组长对其组内成员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与引导,让小组长以自身为首进行体育游戏与竞赛参与的积极号召,以此充分体现小组长的带头作用。作为小学体育的任课教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小组长,要将课堂管理的权利适时适度的下放,让小组长的管理能力能够有体现与发展的一席之地;教师还要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向学生阐明小组长的地位与作用,表明小组长在合作学习中的立场,引导学生对小组长进行拥护与尊重。例如,在小学体育《篮球及篮球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在一定的投篮技巧传递之后,就可以鼓励小组长进行投篮技巧的示范,之后在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锻炼,让小组长带领自己的小组进行投篮锻炼,鼓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监督与引导,以此突显小组长的管理地位。

三、培训指导,重点强化小组长的组织能力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组织性的教学是开展体育锻炼及其他活动的主要方式,分散式组织教学就需要教师借助小组长的作用来进行组织、协调与管理。在小组长的选拔时看重的就是其自身的组织能力与管理作用,但是真正发挥小组长内在的组织能力与管理作用却是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培训的,毕竟“初来乍到”的小组长未有任何管理与组织的经验。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长的明确指导与强化培训,以培训指导强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组织力、协调力。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鼓励小组长在会议之中将自己管理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公开性的探讨,教师可以依据小组长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在会议中向小组长传达小组管理的有效思想、有效管理技能与有效管理方法,让小组长在会议中进行经验分享与方法借鉴,让小组长在互帮互助之间共同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在小组长会议中对小组长传递组员合理分工的方法,可以向小组长传递合理安排组内活动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鼓励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合作时善于听取组员的心声,及时与组员进行交流与共同,鼓励小组长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四、注重评价,发现和改正小组长的管理问题

在小学体育合作学习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任小组长任意妄为,教师要以旁观者的角色对其的管理能力与管理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与总结,及时发现小组长在体育小组学习管理中的行为缺失与突出问题,并及时与小组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小组长排忧解难。在小组长管理行为的评价中,教师应遵循正面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要以激励性的语言与肯定性的行为对小组长的主动性进行激发,让小组长在教师的赞许下积极主动,让小组长在评价之中实现发展与进步。例如,在小学体育小组长的评价之中,教师可以在小组成员之中开展小组长的能力总结,鼓励小组成员对小组长进行评价,教师则可以根据组员的真实反馈对小组长进行正确的指导与教育。总之,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小组长在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并为小组长的管理与进步提供一定的平台,让小组长在教师的引导与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实现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文静.发挥体育骨干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运动.2014(12)

第5篇: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10-04

新课改以来全国、省市、地市大大小小举办的教研活动很多,形式也多样,回顾这些年的教研工作,有许多需要梳理和总结的地方,有哪些地方随时展需要进一步改进?今后我们的教研培训工作又如何才能更具有实效性,让老师们受益更多呢?

江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研室孟文砚: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为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工作,全国、省市和县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教研活动,为体育教师搭建了培训研修的平台、学习交流的平台、评比竞赛的平台、研究探讨的平台,应该讲在课改进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教研由于该地区经济文化较发达、教育资源较丰富、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较重视、广大体育教师较努力,因此,省市体育教研活动丰富多彩,也较有凝聚力和影响力。关于江苏的体育教研,我在《体育教学》2007年第三期“新课程背景下江苏体育教研的新思维”一文中,提出我省开展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⑴把握方向,一切从教师发展的需要出发;⑵整合资源,追求体育教研活动效益的最大化;⑶重视过程和细节,讲究体育教研活动的质量。同时总结了我省开展教研活动的三条经验:⑴要善于调动上下两个积极性;⑵要善于将地区和跨地区的大型体育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⑶要善于寻找实践和理论的结合点。这些年来我们就是这样去做的,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不少薄弱点。

首先,地区和跨地区的大型体育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的结合还不够理想。由于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发展的不平衡,有些地区实现了县(区)乃至大市的整体推进,校本教研搞得很红火,有些地区则尚有不少学校校本教研或名存实亡或流于形式,开展得很不理想。因此,地区和跨地区的有些体育教研活动尚缺少广泛而又扎实的研究基础,同时,其指导和服务的覆盖面和后续的滚动发展也受到限制。

其次,缺少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高层次的引领。有些小学教研活动没有根据课程标准来规范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有些小学教研活动没有针对本地区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方式和方法,满足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这种不接地气的教研既不能引导教师透过身体活动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又不能让体育融入教育来彰显体育学科的特殊教育价值。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余立峰:教研活动作为整个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分子,它的价值在于通过教研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体育课程实践能力从而落实体育课程改革,最终实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研活动根据范围常见的有校本教研活动和区域教研活动两种,其中校本教研活动是最基本的形式,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障,而区域教研活动除了具备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功能以外,更承担着引领、交流的任务。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理念、新的经验、新的成果能够以点带面,逐渐为更多地区、学校、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接受并实践,是与全国、省市以及地市开展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所起的纽带作用分不开的。但不可否认,这些区域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也存在效益不能最大化的问题,其中不够接地气,教研活动的研究氛围、学术性不够凸显是最大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一次教研活动的时间、策划、人数等因素的限制。

首先,时间因素制约了学术交流的互通性。一次教研活动,根据区域范围大小通常在1~4天之间,以3天的教研活动为例,实际能够利用的也就是3个半天的单位时间,这对于深入研究问题,充分展示每个参与者的观点,在客观上就不太容易做到,结果往往造成权威专家们的一言堂局面,那些有不同学术观点,对研究的主题存在困惑的老师们,没有时间表达和释疑。

其次,策划因素制约了学术交流的充分性。一次教研活动的策划,会有一些与学术无关的因素干扰策划者,而且有的很难回避。客观上的因素如,开幕式、承办单位或区域的特色展示、相关友情单位的介绍等等,会占用本来已经非常少的活动时间,相对减少了参与者进行学术交流的时间;主观上的因素如,策划者或主持者在学术包容性方面不够开放,很多时候会出于顺利开展活动的考虑,事先就安排人员做好发言交流准备,并不预留时间和空间给予所有参与者机会。由于这些因素的干扰,策划者为了均衡各方面的问题,往往导致活动的学术交流不够充分。

再者,人数因素制约了学术氛围。开展区域性的教研活动,次数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地市以上的教研活动,虽然主办者事先已经控制规模,但参加的人员还是会比较多且杂。一方面出于为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的现状考虑,会尽量多安排名额,另一方面出于平衡与尊重的原因,具体参加者的人员不会明确指向到具体某某人。由此造成参加活动的人数会比较多,并且良莠不齐,于是到会后忙于“走亲访友”的现象频频出现!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开幕式满满当当,闭幕式冷冷清清。”谈何学术氛围!

因此,如何使得教研活动更有实效、参与的体育教师更受益,发挥更好的引领与交流作用,在当前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针对以上问题,从提高体育教研活动效益最大化的视角,结合本人多年来组织教研活动的体会,觉得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转变观念,树立教研活动必须具有学术性意识为指导思想,以体育教学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寻找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操作为着眼点,并相对固定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实实在在进行研究。以下两种教研活动形式或许能够体现以上观念,值得尝试。

第一种是名师引领的团队之间合作研究活动。当前,各地均有冠以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头的工作室之类团队,这些团队成员往往是通过某种途径加入,有的是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选拔产生,有的是以拜师名义,无论哪种形式进入这个团队,共同特点是团队成员都是当地比较优秀的教师,这些成员至少在学习的主动性上不存在问题。这类团队之间建立相对固定的合作研究平台,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有利于改善上述问题,同时有利于各团队研究成果的交流分享,有利于促进竞争与合作以保持学习主动性。

其实,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相当复杂,学历层次的差别、成长经历的差别、接受方式的差别构成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内需的复杂性,理性分析并承认这一内需的层级性,是搞好各种培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三种类型的体育教师对培训的层级需要(表1)。

要想做到“外控式”培训向“内需式”培训的转变,我们需要改进的是:

1.重视“培训者”的培训,规范“培训者”的行为。目前“培训者”一般包括顶层设计专家、教研员、特级教师、教学能手等,主办方要对每个“培训者”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培训内容、培训的形式符合受训者的内在需要。如:顶层专家要以案例的形式简述空洞的理论、教研员要确定贴近课堂实际的操作主题、特级教师要展示成长过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能手要以典型示范的课堂观察为主线等,让参加培训的教师真正学有所有获。

2.设置参培学员的报名条件,确定鲜明的培训主题。设置参训者的报名条件,进行分层、归类培训,使培训的目标方向更明确一致。如:以工作年限为界,把工作年限相近的人集中培训;以职称为界限,把高级教师组织在一起培训;以工作性质为界,把抓课余训练的教练归类一起培训。又如:以体育科研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培训,以名师工作室引领的骨干教师培训等,这样完全可以避免笼统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从而解决因培训对象的参差不齐而使授课者感到困难,导致培训效果低下。

3.搜集培训学员急切解决的问题,解决教师的教学疑惑。问题能够让教师对教学进行探究,发现自我认知需要改进的地方,内化为自我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教师的探究精神。组织者在培训报名时,针对教师需要研制一份问题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筛选出相对集中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工作难题等,再将这些针对性的问题交给有相关特长的专家答疑解惑。这样的问题是来自于体育教师一线工作的“根”问题,这样的专家是有指向性的研究专家,这样的培训是来自教师内需要的培训,这样的培训结果一定是专家、教师双赢的结果。

第6篇: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为契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1、切实抓好《全民健身条例》的学习贯彻工作

自《全民健身条例》颁布之后,我局迅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工作,将《条例》的学习宣传列为本年度的重要工作;并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将贯彻落实《条例》的内容纳入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调研项目,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到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通知》,强化各相关部门、单位履行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今年月,市人大专门召开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民健身工作的汇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和裁判员培训班的平台,首先对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进行《条例》的培训与学习。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期间,我局大力开展贯彻落实《条例》的宣传造势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印刷宣传资料、开辟专题专栏、媒体宣传等途径,提高了群众对《条例》的知晓率,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2、加快场地建设、完善基层体育设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把群众性体育场地建设纳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体系,为完善我市公共体育设施奠定了基础。去年我市已经全部完成了“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和“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任务,为了扩大和巩固体育设施建设的成果,今年我们大力宣传,积极引导,鼓励各村充实完善体育设施,经过努力,全市已有近一半的行政村在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了健身路径,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充足的健身设施。此外市室内游泳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年底建成使用。

3、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健身组织保障。与组织部、武术协会、体育舞蹈协会共同举办了3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再培训,培养了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多人,并深入等两个镇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对800多名幼儿和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并发放了运动处方,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4、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结合年全市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成功举办了万人长跑活动、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中国象棋比赛、体育舞蹈比赛、老年门球比赛等20余项赛事,镇、社区、邮政局等单位以开展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方式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市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意识进一步加强,队伍不断扩大,体育人口不断增加。

(二)抓基层、打基础,竞技体育工作成绩显著

一是坚持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通过坚持上好“两课两操”,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特色学校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学校业余训练的水平,为全市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在组织好全市中小学生田径、乒乓球比赛工作的同时,积极承办“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和“江苏省第五届业余篮球联赛”等,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二是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各项比赛。在市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26金15银20铜的好成绩,其中我市8名运动员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在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男、女团体冠军;在市中小学生棋类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并有5人获得相应级别的个人冠军;在刚刚结束的省十七届运动会中,我市跳高选手摘得桂冠,并打破该项目记录。

第7篇: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由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落实体育课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北京丰台区陆续招入了一批青年体育教师,他们成为我区体育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年轻体育教师取得了教师资格、具有合格的学历或学位,专项发展突出,专项运动能力强,大多数富有朝气,有激情。和学生相处起来感觉会比较亲近,容易赢得学生们的好感,他们没有家庭负担,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在一定的压力下可以快速的成长。但是,这些青年体育老师,教学基本功薄弱,教学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对体育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够准确,在学生中威慑力不够,个别青年教师身上缺少一股韧劲,在面临挫折时会动摇,面临困难时会退缩。

目前,我区体育教师的数量已基本满足需要,但是年轻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教学技能亟待提高。从长远看,是对学历已经合格的青年体育教师进行职后教育、解决知识更新和继续提高的问题;从近期看,主要解决年轻体育教师“胜任教学”的问题。我区小学体育教研员看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2010年11月在石榴庄小学召开了我区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班开题会。希望通过三年的体育基础专业技能与基本教学技能培训,能够打造一支通技能、懂教学、精专业的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综合能力。基于体育学科需要实际操练的自身特点,把这些年轻体育教师分成四个班进行培训,我负责(二)班的培训工作,在2011年4月开始进行小学体育短距离跑教材的培训工作。我对负责的培训班(二)班的青年体育教师短距离跑项目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动作技能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前测反映出的问题,在和教研员沟通后进行了如下培训:

1 专家引领、更新观念。针对青年体育教师短距离跑项目中存在的动作方法不清等问题,由区骨干教师讲授实用的相关理论知识,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帮助他们梳理小学体育教材中短距离跑项目的知识点,深入理解动作各个环节以及一些教法的应用和拓展。

2 问题答疑,理清思路。在培训过程中,区骨干教师及时解答青年体育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提高了青年体育教师们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完善了他们的教学理念,解决了他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3 操练技能、提升内涵。改进和提高青年体育教师们短距离跑的动作技能是这次培训的主线,培训中针对一些失分较高的动作环节培训中着重进行了练习。

4 教学实践、学为所用。结合培训内容组织受训教师们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有7位教师进行了研讨课的展示,使他们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和延伸,对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学实践和培训研究的统一。

5 培训考评、及时反馈。及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评,对学员进行客观评价,要求学员认真完成相关作业,做好培训小结。建立本次培训班学员档案,编印学员考勤花名册及通讯录,评选优秀学员,向学员所在单位反馈培训成绩。

6 互动交流,思维碰撞。在培训中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QQ群,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其意义深远。

7 开展联谊,共谋发展。培训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结交友谊,为青年教师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并且把培训精神、价值观念等寓于各种有形的载体中,使青年教师们在培训活动中形成了兴趣、坚定了信念、获得了知识、结下了友谊。

培训后通过后测数据可以看出,只有一人次后蹬跑动作技能不合格,其余动作的合格率100%。所有项目的优秀率更是大幅提高,其中上挑式接力跑的优秀率达到了91.17%,下压式接力跑优秀率更是达到了100%,只有终点跑动作的优秀率低于50%。这充分说明青年体育教师短距离跑动作技术、技能完成的动作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结论与建议

1 结论:我区体育教师队伍有了很大变化,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幅增加,教师专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这对整体体育教师队伍知识的更新,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这次培训使他们明白了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从中他们认识了自我,锻炼了自我,升华了自我,理清了发展思路,挖掘了自身潜能。这无疑将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相信通过培训,他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进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 建议:

(1)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提高系统性,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同时充分发挥本区骨干教师作用,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贡献力量。同时还需要行政部门的资金支持,以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2)建议教育行政部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组织一系列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也是他们课余训练的动力,可以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并使他们身心得到锻炼,并且从中发现和挑选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形成梯队。(3)青年体育教师技能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建议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的技能训练,并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自身运动技能的全面性,力争收到好的效果。(4)加强学校内体育教师的研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运用所学技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自己教学基本功不断地得到提高。(5)建立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成长足迹。内容包括:个人信息、3-5年发展规划、定期的教学设计、承担公开课、研讨课、各级各类评优课、论文获奖情况、培训反思或总结,阶段培训的自我评价。

第8篇: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体育新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贯彻体育教学大纲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明确指示。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即阐明了教育教育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人才,以使我国走向世界,看到未来发展的需要,又指明了***体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是在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小学体育课不仅要为提高全体学生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应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学期将以“单元教学”和“校本教材研训”为突破点,努力抓住课堂改革,向学生进行体育健康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体育工作重点: 1.抓好体育日常工作 (1)抓好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 (2)抓好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多方面进行基本功培训。 (3)加强对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4)抓好体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努力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5)抓好体育尖子生的培训。 (6)抓好一年级新生的课间操教授工作,保证课间操的质量。 2.上好体育课做到五重视: (1)重视安全教育。 (2)重视严格要求。 (3)重视每个学生的活动量。 (4)重视体育课活动安排的合理性。 (5)重视教师的服务意识。

三.各项体育工作的安排: (一)强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1.理论学习: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组织新体育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教育法》,深化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住大好的契机,在体育课上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业务学习: 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学好各年级的教材,掌握教法。做到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备好课、上好课,真正使每个学生达到: (1)每个学生身体得到锻炼。 (2)思想教育得到提高。 (3)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4)锻炼了吃苦的精神。 3.以名师为榜样: (1)走出去多观看名师的课,学习人家的经验。 (2)观看好课录像。 (二)加强对体育训练队的管理,抓好体育尖子生的训练。 1.体育训练队应做到: 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时间、有地点。有活动记录,有总结。 2.要做好每个队员的思想工作: 要有持久性,要有能吃苦的精神,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要有敢攀高峰的精神,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让自己的运动技能、技巧不断提高,争当体育尖子生。 (三)抓好全年级学生的课间操的教授工作,保证课间操质量。 1.用课间操时间向学生传授新操,教师利用体活课进行巩固练习。 2.校间操新老校区有专人负责,保证学生上操时间及质量。 3、保证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时间。 4.保证新老校区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5.抓好课间操后的晨间体育锻炼。

(四)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管理: 1.对他们的学习多督促、多检查。 2.在业务上加强指导: (1)要求体育教师定出可行的体育工作计划。 (2)和他们一起备课,多听课,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a.查备课的安排。 b.查课堂上课的组织形式。 c.查一节课的上课效果。 3.开足、开启各年级的体育课及体育活动。 四.本学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全面抓好新老校区的新广播体操教授工作。 2. 体育课逐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3. 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有普遍的提高。 4. 体育训练队要有成效,迎接学区运动会的召开。5. 抓好校田径、乒乓队、三棋的训练工作。 五.体育活动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加大力度积极地进行运动队训练,为参加区田径比赛做好准备。 2.

努力做好新课间操的教授工作,狠抓课间操的质量。3.组队参加区游泳比赛

4.爱山小学系列小型体育竞赛翻轮胎十月份: 1.积极组织田径队学生训练,参加吴兴区田径比赛。 2.爱山小学系列小型体育竞赛趣味运动会 十一月份: 爱山小学系列小型体育竞赛打雪仗。十二月: 1. 爱山小学系列小型体育竞赛跳绳(一、二年级跳短绳,三---六年级跳长绳)2. 进行备课组期末工作总结。

第9篇: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本学期,我校继续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追求有效性,基本上能完成计划制订中的各项任务,教师在培训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就我校本学年的校本培训工作作如下总结:

1.制订有序和有效的计划。

为了便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我们在学年初就制订了详细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和教研组计划。在计划上基本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和内容,在实施计划的时候因基本上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培训内容针对性强了,可实施性也强了。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不少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围绕教师的平时工作,或者是教师急须提高的能力。如新常规的培训;另一个通过"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帮助老师提高资源共享能力的培训。两个培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主要针对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很好,对年轻的老师的成长会有不少的帮助。

2.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

健全并完善了我校校本培训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考核、考勤、奖惩与管理制度。着重解决了校本培训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使校本培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在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做到学期、校本培训和各种专题培训有计划、有总结,学校培训领导小组对全体参训教师完成培训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进步情况及时通报,并在评优树先中优先考虑、年度考核中给予加分,同时进行表彰奖励;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最重要的是各项活动开展后,基本上都能上传到博客上,都及时展示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活动,也希望更多的同行能有机会对我们提出意见。

4.外出考察学习培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一学期来,我校共有50多人次参加各级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其中省培训平台自主选课达38人次)。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教育教学思路,推动了学校课改工作的进行

5.培训硕果累累,精彩纷呈

自培训实施以来,师德养成和教师礼仪得到加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已经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教师整体素质大大提高。表现为:爱心育人,教风端正,班级管理科学、规范,师生关系和谐;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已初步形成。参加县级新常规、新设计评比活动的施莉莉、颜茂旭等5位老师均获得二、三等奖;由周月媚老师负责、林敏老师执笔、钟丽春、陈姿姿、黄天鹏为成员的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新旧教材对比的实践研究》获得县二等奖;由谢敏老师负责、雷日坤老师执笔、邱玮、陈 雪、李文静为成员的课题《小学低段语文开放识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获得县三等奖;钱义先老师的德育论文《用优良家风铺就孩子人生底色》获得县三等奖;黄天鹏老师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获得县三等奖;龚昌盛、林雪、钱义先、林闽江、施莉莉等5位老师的论文均在学苑新报(CN13-0037)上发表并获得一等奖;我校还承包县新常规协作语文学科教研活动,邱玮老师上一节县级公开课,谢敏老师做专题发言;我校还承办了县体育新教师汇报课,陈银檬老师上一节公开课;和xx二小体育学科校级教研在我校举行,陈银檬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徐加东老师专题点评,同时邀请县体育学科教研员王青迪老师来现场指导;学校内的教研活动有序开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力度,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创建校本培训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