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班级文化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文化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文化制度

第1篇: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办法》及《河源理工学校学生管理办法》相关文件规定,以河源理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指导,对班级制度文化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制度文化。

二.建设目标

   

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班级的规章制度为载体,规范约束学生行为习惯,将班级打造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育人的良好班风学风氛围。

三.实验班级

   

河源理工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班级

四.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原则

   

服从与服务性  服从和服务学校教育总方针

约束与激励性  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奖罚分明

简明与实用性  制度文字及流程简洁明晰

整合与优化性  整合校园文化建设,整合和优化同级的                            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

五.制度文化构建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班级文化的制度文化构建是“洋葱”模型教育下班级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即制度文化。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柔和专业特点,设置具备本班特色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一)结合校企合作为契机,制定适合本班校企合作的班级管理制度。

(二)班级管理机构

(三)班级管理相关制度

1.班级考勤制度;

2.班级例会制度;

3.班级财务制度;

4.班级卫生制度;

5.班级仪容仪表、环境和礼仪管理制度;

6.班级宿舍管理制度;

7.班级学习管理制度;

8.班级手机管理制度;

9.班级文体、赛事管理制度。

(四)班级学生仪容仪表及行为规范要求

第2篇: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1)加强德育建设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角色、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也正在由单一性、稳定性向多元性、多变性转化,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没有牢固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人,在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时,很容易受物质利益的诱惑,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这些不同的价值观也冲击着学校,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甚至形成与我国倡导的主旋律相违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要求特色高中加强德育建设。

(2)德育是高中生继承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

德育教学对促进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德育教学,有利于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新时期的高中生德育教学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国情,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德育是高中生继承优良传统的载体,其主要表现为高中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还能将祖先遗留下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只有具备了这种集体精神、敬业精神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在应对未来的挑战时保持高昂的斗志。

2.特色高中德育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高中教育教学中存在实用主义现象

特色高中要本着“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原则,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特色高中当前的现实选择。由于教育主导思想的变化,特别是职业教育就是择业教育的渲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道德教育,加上实践教学场所的拓展、分散和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德育教育的难度。特色的教育教学方式是特色高中教育的重要属性,也是它的特色所在,但由此而带来的实用主义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2)德育目标脱离现实

特色高中德育目标立足社会本位,强调德育的工具价值,忽略了德育的本体价值。将学生的修德与他人、社会、国家的需要相联系,过分强调个人为社会、为集体做出牺牲,忽略了修德与学生自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德育往往拘泥于较高层次的道德教育,强调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要求单方面压抑自己的需要,去成全别人,甚至认为只要是为别人做出了牺牲,不管这种牺牲是否有价值、是否必要、是否适度,统统都是高尚的道德行为。这种德育方式将每个人都假设为具有较高思想境界的完人,德育目标立意过高,存在“圣人化”的倾向,强调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以社会发展遮蔽了人的发展。

(3)教育方法缺乏新意

德育有着自身的教育规律。特色高中的德育工作必须顺应时展需要,由单一、静态、平面教育向多样、动态、立体教育转变,即由单向灌输转向双方平等交流,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由传递知识转向塑造人格等方面的转变。但目前特色高中德育基本上采取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党团工作、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实践中存在“两课”不生动、日常思想教育不深入、党团工作无特色、社会实践重形式、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凸显出德育方式人性化的缺失。德育和艺术教育脱轨,德育环境的实践性不足,没有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3.加强特色高中德育与智育建设的路径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特色高中德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出发,将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个性,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正视学生的价值与权利的存在,尊重学生在特色高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合理需求,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考虑社会的要求,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依据职业教育要求,遵循学生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2)拓宽途径,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

学校应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报告宣传的模式,积极采取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方法,加大德育的信息注入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正确区分、辨别、选择和吸收多种社会信息的能力;树立全方位德育理念,加大渗透的力度,把德育教育同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提出“人人有责”的德育模式,把德育渗透到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领域。

(3)改进德育方法,实现德育手段多样化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传统的德育手段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特色高中必须调动一切资源,使德育丰富多彩。要在利用好课堂、广播、电视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利用互联网等载体来丰富德育的内涵,确保德育的效果。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校可以考虑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平台。

第3篇: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一、要建设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是指班内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是一种显性的文化。搞好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恩格斯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一种教育的力量。”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能使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中,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教室虽小,却处处是宝,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教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研究怎样让班级内的设施、设备等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班主任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窗台、黑板无灰尘,地面无纸屑,桌椅板凳整齐,能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叫“整洁”,从美化教室过渡到美化学生的心灵。健康和谐、温馨优雅的班级环境,会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具有枯燥呆板的说教所无法达到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教室中张贴各种名人名言,布置各种专栏,让每一面墙壁都充满文化,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

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全班师生既是设计者和建设者,又是使用者。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自主设计布置教室。通过美化教室,精心装饰班级墙壁,能营造起整洁、优美、优雅的班级物质文化氛围,也能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要建设阳光和谐的精神文化

在班级文化系统中,班级精神文化是核心与灵魂,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班级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精神风貌的体现。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淀起来的,是渗透在师生心灵中的一种精神动力,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班级精神文化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一旦班级精神确立并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要抓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立班级目标。明确具体的班集体奋斗目标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条件。班集体的形成和巩固是以共同奋斗目标为前提的,正确的奋斗目标是维系师生为之奋斗的共同纽带,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有了目标,班级就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班级文化就有了立足点,从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所以,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确立好班级目标,并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各种工作。

其次,要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马卡连柯指出:“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意志,能够培养学生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班主任要经常通过晨会、班会、主题队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和美丑观,为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是前提。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是不可能有健康舆论的。

再次,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灵,用尊重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同学之间要营造友爱和尊重的氛围,要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只有建立了和谐友爱的关系,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陶冶性情,健康快乐地成长,班集体才能在和谐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最后,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形式。让班级活动成为一种文化,是铸就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一次有意义的班队活动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开展班级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活动,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行动上得到改进,更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歌曲、辩论、调查汇报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文明守信、节日庆祝活动等为主。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活动中去,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学生才干,又能净化班级精神环境,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要建设严谨规范的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制度为学生共同认可、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班规是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活动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班主任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政策,以学校的校纪校规为依据,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的客观实际为出发点。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在保证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还要适时进行修改、完善。

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定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级制度能否被班级成员所接受。在制度制定中,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塑造功能,而不只是冰冷的条文。班级制度的建设就是要由管理性向人本性转变,让学生在关怀和尊重中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义,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在班级制度文化的建立上,应牢记一个规则,有布置一定要有检查,否则,所谓的制度便会成为一纸空文。

第4篇: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本文将从班级文化的内涵,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措施等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作为班级文化,它与企业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凝聚促进等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班级文化一般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画像;班级图书角;班级明星园;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含各种班级规约;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成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应措施

(一)“硬文化”的建设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环境布置要讲究和谐:其一,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求要和谐;其二环境的布置要根据班级活动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尽可能使人、环境、活动更和谐,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我认为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色。

1.注重教室的卫生。

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等摆放整齐,扫帚等工具要整理整齐等。让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感觉到自己就是主人,教室就是自己的家。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

2.重视教室的布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不要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装点好教室,首先要详细了解有哪些地方适合做怎样的装点。如把班规贴在学生一进教室就能发现的地方;在教室的正前方贴班级文化的核心目标、五星红旗和时钟等。其次,一定要精心设计黑板报。黑板报要主题鲜明,要为班级管理和教学服务,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地图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工具角、通知角、图书角等;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对学生的桌椅进行编号,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享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只是给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的建设。班级“软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建设是否健康。

1.班规、班训、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此三者是班级“软文化”建设起点,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会进行展示,让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规、班训、班徽作为班级的特色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这是班级“软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教师方面。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班风”,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它需要多种力量,教师在这里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

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方面,我建议采用一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或是一种参与式的领导方式。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教师要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在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尤其在批评时,教师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

②学生方面。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并由此形成的的人际关系和相应的心理氛围,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要引导学生的交往,学会协调人际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待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且在班级中形成关心同学,为同学的进步而自豪,“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氛围。

其次,培养学生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班风的重要基础。它有助于班级学生互相吸引、互相欣赏,使学生间互相信赖、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从而产生强大的内聚力,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更大程度地认同班级目标,并能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把自己融入集体,按集体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3.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制度文化对班级学生规范功能的发挥取决于班级制度的健全与否,以及班级是否有一个有利于制度文化发挥作用的舆论环境。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应突出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首先,应建立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规范,也为学生提供了基本行为的模式,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应包括:学习制度、卫生轮值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评先制度等。要注意不断完善制度,确保制度的落实。

其次,把制度的执行和教育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制度落实的舆论环境。制度文化规范功能的发挥程度有赖于班级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同和内化。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座谈,明确建立规章制度的意义和执行的必要性,形成“依法治班”的舆论氛围。

再次,注意做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比工作。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强化了制度的落实,又能够促进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

可见,班级文化对班级集体的建设及班级成员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它有着规范、陶冶、审美、同化等不同的功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能建设好班级文化并充分利用班级文化来教育和管理学生,达到管理的一种无形境界。

[参考文献]

[1]《给班主任的100条新建议》.孙玉洁.开明出版社

[2]《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5篇: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一、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班级文化建设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班级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个人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形成对学生成长有利甚至一生有益的积极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理想。我们所做的班级文化仍然是教育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手段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班级环境文化(物质)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

二、我们应该怎样建设班级文化?以个人在学校从事管理和当班主任的工作实践,我想就从三个方面谈谈。

第一,精心规划,细心布置教室环境。教育具有延时价值,要建设班级文化先要从校园文化着手。以校园文化引领班级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就以我们的学校为例,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真话真人 正字正人”,校训是“一笔一划正字 一言一行立人”。因此,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则紧紧围绕着“正字正人”展开创新。每间教室前后及室外走廊都放置了学生和教师的书画作品,校园一楼的走廊外粘贴了古代到现在有正气的贤人名士楷模的画像和事迹。这些作品全都是围绕着端正的字,有正气的人来进行,更多的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创造,学生负责创造和保管,在养护管理过程中,既加深他们对正字正人的理解,增强内心的敬仰,也培养了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此外,重要的就是班主任老师当总规划师和学生一起布置自己的教室:班训,国旗,班规,名人字画,班级铭牌,劳动工具,图书等放在哪个位置都需要精心规划,细心布置。比如说国旗悬挂在教室正中的位置,班规粘贴在教室一进门的醒目位置,桌凳一定要端正整齐,劳动工具的摆放要美感,教室干净无尘无纸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洁净清雅的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无声的教育。总之,我总结就是“一训二栏三墙四角”的布置都要有美感,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当然班级环境的打造也要讲究共性和个性的结合,学校统一要求的内容必须要,同时,根据班情创新设计,做到年级有风采,班班有特色,生生有参与。有的班级喜好美术就找位置挂上美术作品,有的喜欢书法就挂上书法作品,喜欢手工制作的就摆放好手工作品,充分展示师生的个人爱好。总之,结合班级实际,让教室的每一面墙,让学生的每一件作品都开口说话,既凝聚了班级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又提升了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水平。

第二,耐心制定班级制度,恒心实施班级制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有的可能会说制度就是用来约束人的,还有什么文化可言吗?答案是肯定的。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这是制度的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虽然制度的教育性是构筑在制度的强制性基础上的,并通过其强制性起作用,但不能因此忽视制度的教育性,甚至否认制度的教育性。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论语》有言“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所以应该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深化制度文化的内涵,彰显制度的人文关怀。个人认为,制度重要的就是民主平等。班级管理的任何一项规章制度,都必须通过班级成员的集体充分耐心的讨论,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与服务作用。至于应不应该制定制度、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如何执行、怎么保证制度得以实施,这些问题,所有学生说了算,才叫民主。制度是大家定的,也是用来规范和服务大家的,这样的制度执行起来的自觉性和通畅性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在讨论制定制度过程中,班级成员会对制度制定的目的、作用、内容、执行等,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更全面的理解,认识制度的深刻性、遵守制度的自觉性、贯彻制度的通畅性、维护制度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制度是针对班集体每一个成员的,不能因身份或其他原因出现任何的差异——这就是制度的平等。制度的执行必须贵在恒心坚持、稳定性和相对持久性,老师更要杜绝随意、朝令夕改。我在班级管理中坚持学生监督学生,甚至违反制度的处罚也有同学们讨论做出,并且班上还要有专人记录学生遵规守纪的表现,从而评选“班级纪律之星”来实践制度管人。

第三,用心思索精神文化,爱心引领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它体现的主要载体首先是班训,班训的制定一定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提炼而且也要根据本班大多数学生的特点来提出,比如我在火炬中学工作时,担任2001级三班班主任的时候,他们是实验重点班很压抑很拼命,我们就提出的“劳逸结合,成就未来”为班训,2004级5班整体比较活泼,我们就写了“静净竞进”四个字作为班训,2007级5班是学校的远志班,我们就以“乐思乐学,远志远航”为班训。班训为魂,践行为本,魂本相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一种优良的学习环境,尽情彰显学生健康成长的个性。其次精神文化要体现在班级铭牌上班级的目标,班主任寄语中,再次班级的精神文化中一定要有诚信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

三、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思考的四个问题:

1、我个人觉得好的的班级文化一定离不开一个有创新思想,有健康思想的班主任的引领,我们有什么样的班级文化,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要特别注重这块的培养,你想要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从课程、活动中去引导他,感染他。一个具有良好班级精神风貌的集体是学生学习的潜在课程。现在我们学校有位班主任老师带的学生普遍胆小,她希望班上的孩子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于是她就着重找了些勇敢的故事书让学生每天朗读,从朗读中感受自信、快乐,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进而培养学生自信、向上的态度。

2、好的班级文化一定是是围绕在学校主体文化这艘航母旁边的小护卫舰,大花需要小花映衬,小花需要大花引颈;学校的发展目标,一训三风,育人理念,就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各班的文化都要围绕它们去建设和打造。

3、班级精神文化的践行者是全班学生,我觉得一个学生在班级文化的引领鞭策下不断去成长是一个自我塑造和历练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一本“班史”,有专人来记录班上从成立开始的大事,特别是学生所做的好事和个人为班集体做的贡献,从而激发其集体荣誉感,毕业时还可以将“班史”复印了给每个学生做毕业留念!

4、正确理解班级文化三个内容之间的关系。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是班级精神文化得以体现的载体,而精神文化则是班级文化的精神核心,班级制度文化又是环境和精神文化内容实现的一个保障。在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形成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表里的关系,表象与实质的关系。到过许多班级,一进门就感觉到:有的班生机盎然,有的班死气沉沉;有的班严谨规范,有的班散漫凌乱;虽然这些都是通过班级环境、班级制度,班级成员的言行和精神面貌这些表象的东西展现来的,但都是班级精神隐形存在作用的结果,亦是班级精神的具体表现。

第6篇: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 抓手 文化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1 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1.2 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1.3 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班级一周工作总结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2.1 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2 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2.3 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2.4 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从实施之日起,就要保证它的公正性。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3.1 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3.2 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3 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鉴于此,在军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校运会,培养班级凝聚力;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培养集体荣誉感。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4 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第7篇: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大学班级作为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是促进大学生良性发展的主要载体。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一部分人甚至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状态及价值观。接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其生活态度、价值观、交往方式等存在明显差异,班级文化好坏对整个学校文化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深入分析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大学班级文件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1.班级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目前,多数学校并未制定全校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已有的管理措施比较落后,缺乏专门针对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和文件。高校某些班级管理人员(辅导员及班主任)意识中缺乏班规这一概念,班级管理者压根没想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或者认为使用学校或院系的规章制度管理即可,不用那么麻烦制定班级管理各项制度,更谈不上设定班训、班徽、班歌等管理内容。“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一个人、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学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奋斗目标,何谈良性发展?如果班级随意选用、撤销班干部职位,只设置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三个职务,不利于更全面地管理学生和班级事务。

2.班级凝聚力不足

学生的凝聚力对班级开展各类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一个班级缺乏凝聚力,班集体犹如一摊散沙,那么这个班级无法体现自身的意义。如果大学班级有较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学生的成长,促使班级成员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同时,由于学生各自的生长环境、经历、家庭环境等因素不同,个人发展轨迹就会有所差异,学生会依据自己的家庭条件、个人追求选择相对应的生活方式。繁多的私人事务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学生对班级事务缺乏精力和兴趣。某些学生集体意识不足,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出现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忽视班级或其他学生的利益。

3.班干部未发挥领导模范作用

班干部是管理班级的重要力量,也是多数学生的表率和先锋。班干部是否能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学风和班风。如果班干部没有发挥表率作用,辅导员及班主任没有正确指导、培养班干部处理问题的能力,班干部感觉自己一直辛苦工作却无人肯定、认可,自身的成就感不足,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就会更加懈怠。也有部分学生班干部未得到教师正确指导,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无法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同学之间威信不足。某些班干部一直认真辛苦工作,却吃力不讨好,有些甚至与同班学生产生严重矛盾,无法科学处理工作与学习两者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班级管理效果不理想。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班干部日常工作积极性,进而制约班级管理良性发展。

二、强化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1.精心培养优秀的班级干部

大学校园中,每个班级的班干部协助辅导员或班主任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例如:下达学校对院系、班级下达的通知,组织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体娱乐活动等。因此,大学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选拔、挑选优秀的学生班干部,为德才兼备的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大胆、放心发挥自己的作用。班级学生干部明确各自的分工,有利于更好地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班级学生干部应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而帮助辅导员更好地管理班级。如果学生班干部对本班级违规的学生有所偏袒,不仅会损害其在同学们之间的形象和威信,也不利于班干部健康的成长。教师要善于发掘班干部学生的优点,也要时刻督促、提醒他们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教师要充分调动班干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主动总结日常的管理经验,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班级文化是创建科学、民主班级管理制度的依据,也是形成优良学风、班风的基础,能够确保辅导员、班主任及班干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因此,班级的管理制度要展现人文关怀,以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管理为目标,否则,即使在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下也发挥不了理想的效果。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规范所有学生的行为,在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中实现共同的班级目标。班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定期组织班会制度、活动参与制度、奖惩制度、班干部任免制度等,根据学校先进班集体和团支部设定的考核标准,定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认同感和班级荣誉意识,有益于更好地凝聚班级力量,发挥建设班级文化最佳的影响作用。

3.以班级文化为本向网络文化延伸

第8篇: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能显示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得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来进行,要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条件,要十分重视。

制订和实施制度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2、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同学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实施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实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4、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同学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他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班级精神文明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心里。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3、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乐于助人;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第9篇:班级文化制度范文

一、为什么要探索班级文化内容课程化

(一)班级是实现学生完整成长的主场域

兑现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必须追根溯源,一要追问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奠基生命的完整成长,并提供相应的优质养料和时空场域。二要追问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高度重视课堂,而班级建设则相对薄弱。奠基生命完整成长,必须首先端正认识:班级这个学习生活实践的平台和时空,是学生在校生命完整成长的主阵地,既是学习文化知识、开启智能的场所,更是丰盈生命综合素养的重要场域。

(二)班级生活是家庭、社会生活联结的重要纽带

人是社会性动物,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和谐共生,才能滋养学生优化成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纽带,除了人们普遍认同的课堂,还有班级。赋予学生完整的生活成长时空,实现学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的有机融合,班级文化建设亟待优化提质。

(三)班级文化转型创新,呼唤厘清班级文化内容构成及其关系

我们看到,大部分班主任对班级文化认识比较模糊,并导致行为碎片化和低质低效。虽然有的班主任在探索班级文化,但缺乏核心思想引领和系统建构,多属于短期低效行为。推动班级文化转型创新,必须厘清班级文化内容构成及其内在关系。

(四)班级文化转型创新,呼唤班级文化课程视野和课程行为

传统班级文化建设育人价值发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班级文化建设的课程化视野和行为。奠基生命个性化、多样化成长,需要以课程化视野对班级文化内容进行适宜生命成长需要的转型重建与创新探索。秉持“人文立根,翰墨开悟”办学思想,成都墨池书院小学从建校起,就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为价值诉求,展开了班级文化内容课程化的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探索,推动了班级文化的蓬勃发展。

二、面向新教育的班级文化内容是什么

班级文化是师生创造的滋养、激发、优化、提质生命成长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滋养的是知识、情感和精神,激发的是内在动力与个性潜能,优化是方向引领、行为规范与纠偏、资源选择和路径开拓,提质的是综合素养和个性品质。改革压抑、扭曲、弱化育人功能的传统班级文化,面向新教育的班级文化转型创新,旨在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奠基生命成长,开启无限可能。建设面向新教育的班级文化内容,前提是弄清班级文化的构成。班级文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一是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是以师生为主体的生命成长共同体,并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凝聚引领,这在班级精神文化中表现为班级理念、班级目标、班训班风、班级精神等。班级精神文化对班级建设起着方向导航、行为规范、精神激发、潜能开发的作用,创生着班级正向前行的内生力量。二是环境文化,包括教室桌椅摆放、区角利用、班墙文化装点等。三是班级制度文化,按行为主体不同分为导向规范和激发个体的制度、导向规范和激发小群体的制度、导向规范和激发整体的制度;按制度的不同作用分为方向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激发性制度;按制度涉及场域不同分为集体与个体制度、班级活动制度、人际交往制度。四是班级行为文化,即班级群体约定俗成、习惯自觉的行为方式和准则,是班级风貌和文明程度的反映,它比制度文化柔软,但是更具行为影响力。

三、班级文化内容课程化的实施路径

(一)班级精神文化课程化

推动班级精神文化课程化,班级建设才有灵魂,才有思想引领,才更适宜生命和谐、优质生长。班级精神文化课程化需遵循如下原则:生长性原则,班级精神文化从儿童特性和成长需求出发,导引、激发、滋养生命成长。生本性原则,学生参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让班级精神文化打上儿童烙印。转化性原则,以儿童喜欢接纳的方式将班级精神文化转化为课程载体,如围绕班级精神编班歌,围绕班级目标编儿歌等。实践性原则,通过实践活动将班级文化观念、精神、规则等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中。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校一年级这样展开:首先,各中队找一种精神象征。因为孩子往往处于一元次世界,每一个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都能与其成长直接对话。我校各班教师、学生、家长反复讨论,选择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班级精神象征,赋予精神内涵,融入班级理想追求,并给中队命名。第二,设计中队标志。班主任和孩子们根据中队名称,设计极富班级特色的中队标志,如班上每个孩子和老师的笑脸凑成一只可爱的小海豚,就是“海洋中队”。第三,各中队写一句响亮的口号,如“小太阳中队”“蒲公英中队”口号分别是“小太阳,越升越高”“飞扬的蒲公英,拥抱蓝天和大地”。第四,把班级目标转化为“我们的约定”,针对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一件件具体事情,帮助学生归纳出什么事情该做和怎么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能做,以简短凝练的语言一点点组成了“我们的约定”。第五,以“星级评价”持续跟进。这样的班级精神文化来自儿童,深受儿童喜欢,潜移默化引领滋养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班级知识文化课程化

班级知识文化包括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蕴含的知识及其传递生长,师生共建的班集体是知识传递、生长的场所。注重班级知识文化课程化运作,能将潜在、散乱的知识汇集成流,放大育人价值。班级知识文化课程化展开路径,一是充分认识班级是知识创生、流动和生长之地,耕耘好班级知识苑,有助于夯实学生知识底蕴;缺乏育人视野的班级知识文化是散乱和良莠并存的,难以发挥育人价值。二是通过选择淘汰,促进班级知识文化走向优质。三是构建班级知识文化系统。四是培育内生力,创生、丰富班级知识文化。

(三)班级组织文化课程化

班级组织文化课程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组织的育人功能,进行有思想、有体系、有机制、有考评、有效能的班级组织体系建设。强化班级组织管理的育人功能应注意以下几点:信任是前提,充分放手,把班级文化建设的自、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民主科学的机制是动力,比如班级机构的设置、职责的确定与运转,学生管理岗位及职责的确定执行等,都要经历发动学生、学生自创、师生共谋、诚信运转、监督考评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环境是保障,基于学生充分参与、内力生成、高效运转的班级组织结构,离不开安全、愉悦、自由的班级心理环境,教师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必须拥有和谐和美的心态,并善于叩开心门、耕耘心灵。

(四)班级制度文化课程化

现实中班级制度文化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杂乱堆砌,缺乏体系与层次,缺乏分层表达、分层要求、分层实施和考评;学生主体缺失;重规范与约束,轻导向与激发,忽视过程性管理。改进班级制度文化,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各班根据实际引导学生确立当前班集体最需努力的几个方面,以简短的儿童语言、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做成班级公约等,为班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行为指南和激发力量。

(五)班级环境文化课程化

针对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缺乏精神文化统领、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班级环境文化课程化应遵循有序、有效、审美、生态、优质等原则,环境陈设要服务于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处理好动静关系,释放生机活力。教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让墙壁说话,处处留下孩子的心声,是我们想要的境界。我们把教室价值定位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前方是若隐若现的屋顶,象征远方的家,牵引学生不断追寻;后方是典型的古代书院后墙,开了三扇窗户,寓意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右边是宽大的窗台,下设书橱,寓意“有容乃大”;左边设置彩色的展示区域,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材料和作品展示。这样教室环境文化做到了丰富而不杂乱,突出了生态性、审美性、个性化特征。

(六)班级活动文化课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