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教育笔记范文

幼儿教育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教育笔记

第1篇:幼儿教育笔记范文

教育在班级环境、教学氛围、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追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最适合的、质的教育。因此日常工作中幼师要通过各种形式记录孩子的情况,进而找到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1大一班的音乐活动开始了,我正带领小朋友一起学唱歌曲。这时,有两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时,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待这个活动单元结束后,我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刚才小朋友在唱歌时你们为何打闹?”“我们没有打闹。”他俩竟然不承认。我问全班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他俩打闹,大家都说看到了,并大声喊:“老师,罚他俩站到前面去!不给上音乐!不许吃饭!”等等。看他们的神情个个欢呼雀跃,异常兴奋。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我想这和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偏差有关。由于教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有过这种批评幼儿的行为,如孩子打闹得出格时,教师有时会沉不住气,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就给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欢顺应老师的心理,于是在发生同类现象时,孩子为了讨好老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被指责的孩子在班里会觉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压抑,从而不喜欢上幼儿园乃至影响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而指责别人的孩子,刚开始,并不懂得幸灾乐祸,但长期这样,也会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心理,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其次当孩子犯错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艺术的方式,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错原因,从而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实还是要追溯到教师的教育,“从孩子的行为看教师的观念”这话很有道理。

晨间活动在进行户外游戏时,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我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特特把顺之给撞倒了。特特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特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认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于是我赶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顺之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顺之说:“疼。”“特特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我故意奇怪地问。“疼。”顺之不解地答道。听了顺之的话,我问特特:“你摔过跤吗?”他点点头。“你摔跤时有什么感觉?”特特低头说:“疼。”“那你疼时希望别人怎么样呢?”我又问。“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给顺之揉一揉,还把她身上拍打干净,嘴里还说着“真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顺之,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看见特特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顺之还在哭,说明她还疼、还委屈呢。你帮她拍拍土,揉一揉,这样关心她,她的疼痛就减轻了。她也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他减轻伤痛。这样,小朋友就会原谅你的。”他点点头。

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移情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2---,一提到他的名字,就有些头疼。一入园,孩子的爷爷便告诉我们,老师给我们好好教育一下这个孩子,在家谁也管不了。果然,张文腾还真是“非同一般”,跳椅子,上桌子,甚至还爬窗户,推小朋友还不承认,班里顿时炸了锅。面对这样一个调皮的孩子,还真得好好想想办法,在与张文腾爷爷的多次交流中,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并且在做错了事情后,家长未能用有效的方法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要想让张文腾改变现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育活动时,我请小朋友坐小椅子,可张文腾围着教室跑,我说:“张文腾,请坐回小椅子,这样会打扰小朋友们。”可没坐一分钟,他又开始了。我没再给他机会,把他的小椅子放在一个角落,对他说:“张文腾,老师已经给了你一次机会,让你坐回去,可是你没做到,你打扰到所有的小朋友,你要对你的行为负责,请你到这儿来,先学会坐。”他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坐了过去。进行完教育活动,要进行室内游戏了,张文腾要起身过来,我说:“张文腾,你不能参加,你还没有学会坐小椅子。”我说完,张文腾又坐了回去,但哭了,我当做没有看见。第二天,进行教育活动时,我发现张文腾表现的比以往强很多,我抓住这个机会及时对张文腾进行表扬,“张文腾今天表现真棒,长大了,会坐小椅子了,大家为他鼓掌。”张文腾听了,脸上笑眯眯的,还自言自语道:“我长大了,我会做小椅子。”在进行适当的惩罚后,还是多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获得自信,以后再进行教育活动时不会看到那个满屋跑的张文腾,而是守秩序的张文腾。

教育活动是搞定了,但在进行区域活动时,他还是很调皮,玩玩具争抢推,第一次发生后,我说:“张文腾,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想要同伴的玩具,要用嘴巴说,“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别人同意了,你就玩,别人不同意,不能抢,他点点头,但之后还是发生了战争,被抢的孩子哇哇哭,这次我直接走动他面前,把它的小椅子放在一边,他没有反抗,知道自己错了,很乖的坐在了旁边,不玩玩具。在被惩罚了两次之后,他自己也明白了一件事情,做错了事情就要自己负责。因此再进行区域活动时,他就会努力的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当然我们更应该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多赞赏。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文腾收敛了很多,渐渐地由一个调皮的孩子,变成一个老师们都喜欢的孩子。是的,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但对不同的孩子,要因人而异,适当的惩罚让孩子意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点滴的进步多加鼓励,给孩子足够的自信。可见,惩罚加鼓励是对调皮孩子的良策。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3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知识文化的要求的提高,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知识面的提升,更多的是对孩子为人处事的教育。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先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行为习惯,然后是文化知识。记得,我在一次活动课中提问孩子们,“孔融让梨”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可是没有一个孩子能够说出来。确实,现在的孩子普遍自我意识强,许多时候都是很自我的。例如,吃早点的时候,每个小朋友吃两块饼干,可是就会有小朋友多拿,原因无他,就是“我喜欢吃”。他不会想到你吃的多了,别人有可能吃不到,会饿肚子等。虽然这是极个别的小朋友,但这种情况几乎每个幼儿园甚至于每个班级都会出现,特别是刚进入小班的幼儿,这一情况尤其突出。其实,这需要家长从小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懂得分享,愿意分享。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天使之心,但是如何让孩子一直保有一颗天使之心,这就是父母家人的责任了。

让孩子学会分享是一个孩子步入社会交往的开始,会分享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开朗的孩子,他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会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会乐意与他人交谈,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对孩子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助益。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因为我就是这样教育我的女儿的。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4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5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可是,孩子们出现感冒、流鼻涕、咳嗽的现象也渐渐多了起来。保教并重是幼儿园教育的宗旨。看着孩子经常请假,还有的孩子拖着长鼻涕入园,作为教师,心里很着急。想想自己工作中有哪些未照顾到的地方,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创设清洁、卫生、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每一天。

在院保健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工作,班上请假的孩子渐渐少了。可小女孩妮妮虽然天天坚持来园,却每天都伴有咳嗽,不时还会拖出长鼻涕。班级老师给予了她更多的关注,可还是时有发生。我们开始注意孩子的穿着,发现这位小女孩总是穿着针织毛衣、裙子,脚上穿裤袜。

第2篇:幼儿教育笔记范文

幼儿还处在心智、性格、兴趣发展不成熟阶段,家长们让孩子在幼儿教育时期接受小学化教育,这无疑是在揠苗助长,违背了孩子成长规律,制约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

(一)制约孩子个性发展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学习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是在幼儿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的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孩子之间交流学习,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但是,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越过了孩子们这一发展阶段,抑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最终会造成了孩子们厌学的现象。

(二)制约孩子发展兴趣

现在很多孩子都处在被动教育中,在家长的安排下,各种兴趣班接踵而至。紧凑的兴趣班剥夺了孩子们玩乐的时间,更别提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将孩子们的天性都扼杀在襁褓之中,摧残了孩子们智力发展,孩子本在被迫的学习过程中,甚至有可能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三)制约孩子的学习进程

孩子在幼儿时期接受小学化教育,在短时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孩子在学习方面这些领先于其他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在幼儿时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中,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枯燥学习过程中,会很快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四)制约幼师专业性发展

由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逐渐倾向小学化教育,幼儿教师的各种专业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得不到施展,仅仅局限在向学生传授各种理论知识,在一段时间后,幼师就会形成特定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中小学化教育的解决措施

(一)遵循幼儿教育原则

幼儿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让他们在游戏激起自己的求知欲,发展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兴趣,加强孩子的思想教育,让孩子身心都能够健康发展。

(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社会总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家长的观念也不会停滞不前。现在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在孩子幼儿阶段就开始接受小学化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极大损害了孩子学习积极性,制约孩子的成长个性,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很多人都是在这种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要想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就需要学校多开设一些亲子教育,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幼儿教育中来。

(三)应试教育观念的转变

应试教育是中国特有国情下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影响了我们几代人,虽然现在我国正在极力提倡改革教育,但是他们将改革重点过多放在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等等,正是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才使得很多的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教育的不良现象。因此改革教育,还要从幼儿教育抓起,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逐渐改善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

(四)专业化队伍的培养

学校实行幼儿教育,是让孩子在幼儿教师引导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育,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这就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极大影响。因此,要改善幼儿教育中具有小学化倾向的状况,还要从幼儿教师抓起,因此,学校在招聘幼儿教师时,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进行考核,同时还需要幼儿教师在平时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给孩子们一个全新的幼儿教育。

(五)回归教育本色

现在国家一直提倡为小学生减负,但是很有学校都没有将这一号召落实,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让本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的孩子被各种兴趣班围绕。这种揠苗助长式教育,违反了幼儿教育原则。要想教育回归本色,不但需要加强幼儿教师的教学专业性,还需要学校加大投资力度,购置各种教学用具,让孩子的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因此,要想回归教育的本色,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六)加大监督力度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共同呵护,但是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教育正在不断摧残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要解决这一教育问题,需要教育部门规范幼儿园建设机制,加大对幼儿园的监测力度,明确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在还给孩子们一个无忧的童年。

三、结束语

第3篇:幼儿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 幼儿 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情商教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顺口溜,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1、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4、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第4篇:幼儿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绘画表现;自由游戏;集体教学;中班幼儿;手的拓印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71-0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绘画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通过反复操作材料感知材料特性,表达情绪情感,探索表达方式。

艺术在本质上是游戏,因此,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社会的认知与情感,就是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的视觉游戏。〔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自由游戏是顺应儿童天性的活动,它是否可以成为幼儿审美与表达能力发展的途径?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从生命本能与理性之间关系的视角探讨了游戏的起源,认为游戏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宣泄,虽然游戏对维持生活没有直接帮助,但这种由无目的的本能冲动所带来的生理机能的快乐和精神,正是人类追求自由意志和美的内在动力,这一点与艺术是相通的。〔3〕正因为两者具有相通性,所以,将自由游戏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可能的。

集体教学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较集中、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归属感、集体性与自制力。〔4〕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因人数较多,教师较难集中所有幼儿的注意力,较难充分照顾到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5〕教师在教学活动时,要花费部分精力维持活动秩序,运用各种策略帮助幼儿获得认知经验,因此难免会忽视幼儿审美与情感体验的获得。〔6〕集体教学活动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确实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那么,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美术教育有何不同呢?两种不同活动组织形式对幼儿的绘画表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自由游戏是否可以作为“适宜性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为此,本研究根据《纲要》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指南》有关美术教育的定位,分析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下幼儿的绘画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开展适合幼儿发展的绘画活动。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公立幼儿园中未参与过“手的拓印画”活动的20名中班幼儿,分为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每组各10名幼儿。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见表1。

实验结束后,研究者收集幼儿绘画作品,从表征内容、表现方式以及叙事表达三个维度分析幼儿的绘画表现,比较两组作品间的差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表征内容的比较

1.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的绘画表征内容较少

结果显示,集体教学组出现了14种绘画表征内容,自由游戏组则相对较少,出现了8种(详见图1)。其中,相同的事物有“花、彩虹、蝴蝶和太阳”4种,此外,集体教学组表征了“河、草、车等”10种不同的事物,自由游戏组则表征了“泥土、海浪、天空、雨点等”4种不同的事物。集体教学组在命题作画活动中出现了更多的表征内容,表明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难以围绕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绘画,这可能与幼儿是第一次接触拓印材料,尚处于材料探索阶段有关。幼儿的表征内容往往是基于材料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行为动作进行表达的。例如,一名幼儿用手指点画了一个个小圆点,并把它们想象成一只只小蝌蚪,而不是根据绘画主题,使用相关材料加以表征。

2.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表征主题的比例及其相关度更高

(1)自由游戏组比集体教学组表征主题的比例更高

集体教学组与自由游戏组作品的绘画主题表征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在表征主题的幼儿组内百分比中,集体教学组占60%,自由游戏组占80%;在表征“花”的幼儿中,集体教学组和自由游戏组幼儿分别占42.9%和57.1%。集体教学组在组内百分比和总体百分比中所占比例均低于自由游戏组,这表明,自由游戏组的作品表征主题的比例更高。

研究者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动作示范、语言强化等方式,引导幼儿表现绘画主题“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做得较多的是重复练习、直接模仿教师的绘画,对主题“花儿朵朵”的关注较少。在自由游戏活动中,教师直接引入主题,要求幼儿根据命题作画,教师不提供范画,也不对绘画的技巧等作要求,如何表征主题是幼儿自己的事情。

(2)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表征的内容与主题相关度更高

与主题“花”搭配度较高的表征有小草、泥土、水分、阳光等。幼儿若在作品中对这四类事物进行了表征,则说明其作品内容与主题有较高的相关度。本研究对两组幼儿作品进行了分析,由表3可知,有关主题表征,自由游戏组对照百分比为64.3%,大于集体教学组(35.7%)。在表征“水分”时,集体教学组大多通过“河”来表现,自由游戏组则大多通过“海浪”“雨点”来表现。对于与主题“花”相关度较高的“泥土”的表征,出现在自由游戏组,集体教学组无人表征。由此可见,自由游戏组的作品内容与主题相关度更高。

3.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的作品表现出更高的表征精细度

为进一步探究两组幼儿对同一主题表征的差异性,本研究将主题“花”的表征细化为“花瓣”“花茎”“花叶”“花心”四个部分,分析两组幼儿对这四个部分的表征以及对于“花”的命名情况,以考察幼儿作品表征内容的精细程度(详见表4)。

由表4可以发现,自由游戏组对主题的表征更为全面、精细。结合录像资料的分析发现,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首先,集体教学组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将重点放在了对“用手掌印小花”和“用手指头印小花”两种技巧的掌握上,同时,幼儿还要分散部分精力去探索新材料。自由游戏组则经过几次自由游戏,对材料已较为熟悉,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表征主题上;其次,从绘画技巧来看,手指点画和拖线画更便于幼儿进行精细化表达。

(二)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表现方式的比较

1.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更少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由图2可知,相比于自由游戏组,集体教学组较多采用教师示范的手指点花和手掌印花表现方式。教师除了不断示范“手指点花”与“手掌印花”的绘画技巧,还配以口诀式的语言指导。例如,在教幼儿用手掌印花的技巧时,配以“小手张开,颜料里面摁一摁。小手摁在纸头上,哇――一朵花儿开开了”。手掌印是一种拓印方法,印出的是大面积的手掌,颜色和形状变化较少,难以表现物体的细节。

2.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学习绘画表现方式所需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集体教学组根据教师的示范学习绘画表现方式,自由游戏组则通过游戏自发学习。对两组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由游戏组在第一次进行自由游戏时,就开始自发使用手掌印的方法探索材料,第二次自由游戏中有90%的幼儿使用了手指点的方法。这表明,通过自由游戏,幼儿能够迅速掌握手掌印和手指点的表现手法。集体教学组则在教师讲解、示范十分钟后开始学习该技巧(详见表5、表6)。这表明,即便没有教师的示范指导,幼儿通过自由游戏,也能掌握这两种表现方法。

(三)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叙事表达的比较

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在绘画叙事表达上无明显差异。两组幼儿在作品中叙事的情况较少,集体教学组有1名幼儿在作品中叙事,自由游戏组有2名幼儿在作品中叙事,对应作品及叙事内容见表7。

两组幼儿均表现出叙事表达数量少、语句短的特点。这可能与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次数不多以及材料本身的特点有关。一方面,自由游戏的次数会影响幼儿的叙事表达。自由游戏组在进行命题作画之前进行了四次自由游戏,经历了从探索材料、探索表现形式再到尝试表征的过程,但很难说通过四次游戏就能够让幼儿的绘画叙事具有丰富性和逻辑性。如果能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游戏时间,他们也许会有更多、更丰富的叙事表达;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能限制了幼儿的叙事表达。不同的绘画工具会影响幼儿的绘画表征。有研究表明,使用硬笔工具绘画,能促使幼儿出现更多对细节的表征;使用软笔工具绘画,能促使幼儿出现更多的情感宣泄和自由联想。〔7〕在拓印过程中,手与水彩颜料是绘画工具和材料,水彩颜料是水和色彩的调和搭配,具有流动性、溶合性和渲染性等特点,有利于幼儿的自由联想和情感表达,但可能不利于幼儿的细节表征与叙事表达。

三、讨论

(一)较之于集体教学,自由游戏更适宜幼儿的发展

1.在自由游戏中学习绘画表现方式的成效不逊于集体教学

游戏作为顺应幼儿发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有不少教师认为它不能替代集体教学。在他们看来,集体教学才是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途径。但本研究表明,通过自由游戏,幼儿同样能够习得绘画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如果留给幼儿更多自由游戏的机会和时间,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

2.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比在集体教学中的被动学习更有意义

本研究发现,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90%以上的幼儿在15~20分钟之内就可以习得教师要求掌握的表现方式;但在自由游戏中,几乎100%的幼儿都需要更久的时间来习得教师要求掌握的绘画表现方式。虽然自由游戏组在习得速度上不及集体教学组,但这种主动习得较教学示范的被动习得更有意义。主动习得是幼儿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探索、操作和尝试而获得的对材料特性的理解,是容易内化的和长效的学习;被动习得的效果则往往是表面的、短时的,习得的内容未必能内化,反而有可能禁锢幼儿的想象力。

3.幼儿的游戏学习是一个从偶然发现到互相模仿,再到自主创造的过程

幼儿的游戏学习有一个过程。幼儿在游戏中会有很多偶然发现,进而会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这些发现。幼儿同伴间又会产生互相模仿,这不是单纯的模仿,他们往往会不断调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这个过程是自愿、自主的,因而可能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性。

(二)幼儿自主操作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幼儿绘画表现的质量

本研究中,集体教学组幼儿只有一次操作材料的机会,自由游戏组则有四次操作材料的机会。自主操作材料的机会以及质量会影响幼儿的绘画表现质量。在自由游戏中,幼儿从最初的满足于在白纸上留下痕迹,到逐步有意识地尝试用不同的颜色、手的不同部位探索其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再到有意识地根据自己对绘画主题的理解进行创作。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幼儿从无意识地摆弄材料到有意识地探索材料,再到使用材料进行自主创作,这一过程正是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过程。

(三)教师与同伴的支持能提高幼儿自由游戏的质量

1.教师的个别指导与分享交流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

本研究中,对自由游戏组的实验设计排除了教师的教学示范、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游戏后的分享与交流。然而,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避免整齐划一的示范指导,另一方面,也要在观察与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更好地探索游戏材料,在必要时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游戏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幼儿开展分享交流活动,以帮助幼儿梳理在自由游戏中获得的经验。

2.同伴间的模仿有助于幼儿的自主创造

在自由游戏中,幼儿除了自发探索材料,也会观察同伴对材料的探索。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分享、交流,对材料的操作会更加得心应手,创意也会得到不断的激发,从而由材料探索过渡到运用材料进行表达创造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段保国,李钦曾.儿童美术学〔M〕.杭州:西冷印社,2012:147-1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2-34.

〔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1.

〔5〕华爱华.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有意义的教学”〔J〕.幼儿教育,2008,416.

第5篇:幼儿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 幼儿性格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模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孩子性格的萌芽时期。在婴儿期虽然能看到幼儿性格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是不明显及不稳定的,因此谈不上性格的形成,只能说是性格萌芽的表现。进入幼儿期后由于语言、思维、动作的迅速发展,家庭、幼儿园等对幼儿提出许多要求,幼儿的自我意识、道德意识日益增强,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目的性、自制力逐渐发展,出现显著的性格特征,它标志着幼儿性格的初步形成。

有人认为,幼儿的性格是先天的。的确,很多孩子在性格上与亲人,特别是与父、母很类似。这里有遗传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性格是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它是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一种反映。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他不断反映环境和教育影响的过程。

一、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性格影响的具体体现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日常言行、性格特征等都会在孩子的性格上打上烙印。

1.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日常言行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在幼儿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不良性格的源泉。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的品德或行为不良,孩子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会受到这些不良品行的影响,形成不良的性格。

2.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父母的职责是教育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性格的形成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密切的关系。在家庭里父母的行为举止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教育孩子,孩子如果形成良好的性格就会对他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们“第一课堂”,在幼儿性格的形成时期,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家长的言行举止保持一致,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行。

3.父母性格特征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小孩子的学习主要靠模仿,因此,家长的性格特征将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性格的不同,家长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一般说来,孩子和母亲接触得多,所产生的影响是:温柔、热情,但缺少刚毅性;思想细腻而胆量小,按规矩办事,怕与陌生人接触。所以,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作用不能相互取代。

4.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非常明显。如果父母的生活习惯不好,那么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是毫无用处的。只有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才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二、家庭教育模式对幼儿性格影响的差异性

我国学者将家庭教养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型的教养模式、专制型的教养模式、放任型的教养模式和溺爱型的教养模式。不同的教养模式将对幼儿的性格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结合一些案例说明不同教养模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1.民主型教养模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持这种教养模式的父母用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和进取心。当孩子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父母不是一味压制,而是循循善诱。

2.专制型教养模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在专制型的家庭中,父母是权威,凡事由他们说了算,孩子要绝对地服从他们,否则就会受到打骂。在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内向、孤僻,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中去,即使融入到集体生活,也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3.放任型教养模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他们冷漠、自我控制能力差、做事容易冲动、不遵守纪律、情绪不稳定,幼儿的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会使他们发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如因为人际关系受挫产生侵犯行为。此外,这类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少,更容易让他们形成内向、冷淡、兴趣狭隘等性格特征。

4.溺爱型教养模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在这种家庭里,父母给孩子过多的保护,他们迁就孩子,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会满足。在父母溺爱、娇宠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是消极、依赖、没有责任感与耐力、做事缺乏坚强的意志;他们缺乏自理能力、自私自利;他们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不能被别人接纳;他们自己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遇事优柔寡断。

三、促进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措施与手段

1.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正确的儿童观是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与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家长要打破传统的重视幼儿知识的获取而忽视幼儿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掌握幼儿的规律、特点,了解最新的幼儿教育动态,树立新的儿童观。由于幼儿处在发展期,需要家长的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把孩子当成容器,任意灌注,或把孩子当成泥土任意塑造。家长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孩子,努力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认真研究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家长要相信孩子具有发展的潜力,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茁壮成长。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学习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适合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2.家长应注意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

为了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应给孩子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日本著名幼儿教育家井得胜曾说:“促进孩子早期发育,用不着专门做某些事,最好的开端也是你能做到的,就是创造一个愉快的家庭氛围与和睦的夫妻关系。”家长应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让幼儿成为快乐的人。

3.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都呈现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不良行为肯定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求幼儿做什么事,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给子女做表率。

4.注意选择科学的教养方式。

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幼儿的性格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教养模式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民主型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和睦,关系融洽,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容易感到轻松快乐,他们可以尽情地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达到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特征。

(1)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予孩子“话语权”,遇事特别是关于孩子的事情时要与孩子共同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让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父母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2)恰当运用表扬与批评

表扬是鼓励幼儿进步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父母用表扬肯定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进步,孩子乐于接受,因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表扬也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孩子犯了错,家长仍然一味地表扬,不仅会使孩子养成自以为是的性格,还会使表扬丧失其原有的激励作用。长此以往,幼儿就不会重视表扬,教育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3)科学的心理引导

引导,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理疏导。父母的引导,尤其是母亲的科学引导,有利于幼儿对不良行为形成约束,这样幼儿有了合理的约束,不会做出一些不利于良好性格形成的行为。

在幼儿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尤其是3~6岁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幼儿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态度和言行成为幼儿良好性格形成的积极因素,促使幼儿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

参考文献:

[1]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4-66.

[2]李传银.普通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49-252.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31.

[4]依田明,郭洁敏译.母子关系与幼儿性格[J].上海社科院信息所,1995,(5):10-11.

[5]刘金花.上海市与横滨市幼儿性格特征和家庭环境因子关系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4):51-58.

[6]张锋等.家庭教育结构对初中学生性格展影响的测验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29):63-68.

[7]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

[8]印小青.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90-98.

第6篇:幼儿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联合应用;婴幼儿

喘息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疾病[1]。以往临床上常采用解痉、平喘等治疗,其复发率较高[2]。为此,本文特探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口服孟鲁司特及联合应用在预防婴幼儿喘息的临床疗效,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喘息患儿,男123例,女77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25±0.26)岁。

1.2治疗方法 A组:病情痊愈后,给予患儿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加孟鲁司特治疗,口服孟鲁司特(顺尔宁),用法为12个月者4 mg/d睡前一次性口服;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125ug)治疗时加用面罩吸入治疗,2次/d,持续治疗3个月。

B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方法同A组。

C组:孟鲁司特口服治疗,方法同A组。

D组不做任何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儿的喘息再次发作人数、喘息发作次数、喘息持续时间及首次喘息再发及最后1次喘息再发间隔时间。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婴幼儿喘息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上呼吸道疾病,在婴幼儿感染下呼吸道疾病时,咳嗽及喘息同时存在[3]。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患儿体内存在较多的半胱氨酸及白三烯,白三稀是气道炎症反应中最重要的介质,可引起炎症细胞集聚,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支气管的收缩。孟鲁司特作为白三稀拮抗剂,能够有效减少炎症因子的合成,减轻气道粘膜水肿,对控制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减少喘息的反复发作[4]。

孟鲁司特起效较快,可显著减轻急性发作期症状,其异性体质患儿尤甚[9]。由于婴幼儿气道发育不成熟,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时反应较差,茶碱个体代谢变异性较大。丙酸氟替卡松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吸入式糖皮质激素,具有起效快,抗炎作用强等优点,可明显的抑制肺泡炎症及支气管炎症的发生,降低低气道的高反应性,缓解患儿的喘憋症状。丙酸氟替卡松的血药浓度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丙酸氟替卡松不仅可以迅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防止哮喘的发生。但丙酸氟替卡松并不能对全部的炎性介质起作用,采用较强抗炎作用的孟鲁司特,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将两种药物联用治疗婴幼儿喘息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疗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对防止复喘息发作具有显著的作用[5]。

通过本次研究,A组喘息再次发作人数、喘息发作次数、喘息持续时间及首次喘息再发及最后1次喘息再发间隔时间明显优于B、C组(P

参考文献:

[1]赵德育.婴幼儿喘息流行病学及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6):401-403.

[2]尚云晓.婴幼儿喘息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11):811-813.

[3]陈晓媛,高英,马金海,等.婴幼儿喘息的相关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2):151-153.

第7篇:幼儿教育笔记范文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下面是我写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职责帮忙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

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个性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

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必须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第8篇:幼儿教育笔记范文

1关注幼儿与关注教师

瑞吉欧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幼儿。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是自己发展的主人。”[1]幼儿教育应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以教学者为主的教育。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每一位教育者的充分尊重与保证。在学习方式上,他们强调: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经验,而是在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每一位儿童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发展进程,都是他们自己成长中的主角。他们“都拥有一份丰富且精细的认知地图,而结果是任何一种行为的策略都是非常个人化的”[2]312。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分析每位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及幼儿们不同的想法、活动与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瑞吉欧的教师总是把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主张凭记录制定教育对策。记录被看做是教师研究幼儿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精心地把每个儿童每时每刻的活动都采用各种方式(笔记、录音、拍照、录像等)记录下来,凭借所记录的丰富资料去研究每一个儿童的各个方面。诸如儿童当前的兴趣、需要、能力水平及其学习方式、认知方式、表征方式等,进而研究怎样给每个儿童提供最适宜的帮助。我国的幼儿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不是幼儿如何学。不少教师都是在“教什么”和“怎样教”上用足了功夫。整天都在教具、教参、教案、教课上忙来忙去,很少顾及幼儿的想法。教师用千辛万苦换来的却是幼儿无限的痛苦。幼儿想做的事,一直没有时间做;而不愿意做的、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东西,却时刻缠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教师教得辛苦,幼儿学得痛苦。而瑞吉欧教育关注幼儿,每一位儿童都能富有个性地成长。不仅幼儿快乐,教师也在快乐着。

2关注环境的间接教育与关注纪律的直接教育

瑞吉欧教育特别关注环境,关注环境对幼儿的间接教育作用。他们关注环境的创设,把环境作为幼儿的第三位教师。注重通过环境的间接教育,维持良好的秩序,促进幼儿的发展。瑞吉欧教师认为,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者。环境有能力组织、提升幼儿的各种教育活动,激发儿童社会、情意和认知等方面的种种学习。他们“强调环境的设计要能成为具有激发性、有意义的活动中心”[2]170。通过创设丰富、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环境,来刺激儿童的发展。“工作坊”就是一个供全园教师和幼儿使用的大型的操作活动区,在这里,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操作、试验或熟悉各种工具、技术和材料;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探索、修正各种观点或设计各种活动方案。“这个‘工作坊’又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活动室’。”[3]环境中材料的选择与设置,则是一种动态变化、富有弹性的过程,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活动的进程和幼儿的经验,随时对材料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便使幼儿真正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比如在“恐龙”的项目活动中,教师事先准备有恐龙的画册,随着项目的进展,教师又在环境中增添了泡沫、铁丝等材料,以便帮助幼儿制作恐龙。教师就是这样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又通过进一步调整环境来保护儿童的兴趣,维持儿童活动的正常秩序。他们精心地准备环境,不断地调整环境,“使一切方案活动都以环境的创设为基础,把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位置。”[4]环境不仅满足了儿童的各种需要,保护了儿童自由发展,自然成长;而且,环境潜在的间接的教育使儿童的活动井然有序。儿童“受到最低限度的规则与日常例行活动的限制,这一课程便富有智慧与活力”[2]35。我国的幼儿教育虽然也看到了环境的教育作用,但对环境教育作用的理解及如何利用环境开展教育活动,就缺乏更深的研究与探索了。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还不善于通过环境来教育幼儿,而是习惯于通过规矩和纪律来维持教育秩序,防范、约束幼儿的各种违规行为。“在活动过程中,儿童缺少活动的自主性,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一切行动都要听从教师的指挥,儿童在教师的高控制下进行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监督’幼儿的活动。”[1]教师不相信幼儿,不相信环境能教育幼儿。教师始终拿着管制幼儿的“纪律牌”,对幼儿进行着直接的管理与教育。儿童的许多天性,往往就是在这种无形的束缚中,一点一点地被淹没了。如何发挥环境的间接教育作用,引导幼儿学会自觉管理,逐步减少教师不必要的限制行为。瑞吉欧教育对我们就是很好的启示。

3关注过程与关注结果

关注幼儿成长的过程是瑞吉欧教育的又一亮点。他们认为,关注幼儿探索的过程、幼儿兴趣形成的过程、不同表征表达的过程、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力发展的过程等远比关注结果重要得多。“我们应该尊重成熟的时间,发展的时间,制作和了解工具的时间,幼儿能力完全地、慢慢地、过度地、清楚地、时时改变地显现的时间,这时间是对文化智慧与生理智慧的衡量。”[2]77瑞吉欧教育实践者认为,幼儿倾听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以及对各种活动做出多样化选择的过程,往往正是幼儿无限智慧被唤起的过程。幼儿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教师“必须进入幼儿的时间架构中,幼儿的兴趣只出现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所引发的协调沟通中。”[2]71在瑞吉欧教育者看来,幼儿要知道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就必须经历:研究恐龙照片的过程、画恐龙的过程、测量照片上恐龙各部分比例的过程以及小组合作制作恐龙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儿童才建构了自己的知识,激发了潜在的智慧,获得了自我成长。否则儿童的发展就不能算作实实在在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关注的是教育的结果。教师无论组织什么活动,最为关注的就是活动的结果如何?教师手中的小红花只会落在活动结果最好的幼儿手中,而幼儿活动或学习的过程,常常被教师无情地忽视着。由于教育关注的重点不同,幼儿发展的结果也就不同。我国幼儿教育关注活动结果,幼儿更容易获得现成的学习经验或知识;而瑞吉欧教育关注活动过程,幼儿更多地获得的是“对幼儿具有意义且具挑战性的学习经验”。这对我们的幼教实践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启示。

4关注团队与关注个体

瑞吉欧教育关注教师团队的力量,关注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瑞吉欧教育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教育幼儿,就必须发挥教师团队的整体力量。整个团队组成了一个研究指导小组,共同负责幼儿某个项目活动的指导。小组成员有分工,比如有教师负责活动的组织,有教师负责录音、录像、拍照,有教师负责环境布置,有教师负责整理记录等等。每位教师都分担着同一项目活动中各种不同的职责,但他们却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所有记录呈现的只是局部的发现及主观的诠释,而且不同工具的使用会使得记录产生偏差,因此,教师必须与他人,尤其是同事,共同讨论并重新解释记录。”[2]117在约定的时间,教师要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发现、意见,并商量下一步工作的要点。“教师是在集体协作的方式下工作的。”[5]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研究儿童,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正是这样的团队竞争,激励着团队中的每位教师,他们互相激励,不断地验证着自己的经验,修正自己的理论。在合作中寻找着工作的乐趣,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他们完全把教育教学当成了一种快乐的事业。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追寻着快乐的事业所带来的幸福感。教学过程中,快乐并幸福着。我国的幼儿教育关注教师个体的力量。教师习惯于单兵作战,各备各的课,各自组织各自的教学活动,各自对自己的活动负责。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较少。每个教师对教育工作真谛与精髓的追求,只有靠自己慢慢去领悟。这种教师个体成长的经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正因为如此,瑞吉欧教育关注教师团队的理念及做法,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借鉴。

5关注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关注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力量

第9篇:幼儿教育笔记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形成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知识面宽的幼儿教师队伍和管理者队伍,为我区幼儿教育质量提高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严格执行资格准入制度,各幼儿园应按有关规定聘任(用)新教师,并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备案后方可上岗任教。通过集中培训、园本培训、教师自主研修相结合的培训网络体系,对各类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200人次以上,培养骨干园长30名左右,骨干教师100名左右,幼教名师10名左右。

三、培训形式及内容

1、集中的专题培训

旨在帮助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把握幼儿教育规律,理解幼儿园新《纲要》精神和新课程体系,掌握科学的保教方法,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2、分散的园本培训

各幼儿园要通过园内研讨、自请专家、外派学习等形式提高本园教师素质,继续开展好师德教育和专业精神培养,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专业态度,增强爱心和事业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保教人员参加学历进修,促进教师专业学历达标和提高;并加强安全工作的培训、信息技术素养培训及美术、舞蹈、弹奏等职业技能、艺术素养的培训等,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3、在职园长提高培训

侧重提升园长的办园理念和管理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集中培训与园长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培训与热点问题讨论相结合。

4、骨干园长高级研修

培训对象为富有办园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较高研究能力,办园成效显著的优秀园长,旨在帮助园长总结办园特色,发展幼儿园个性,尽快完成从合格型园长向创新型、专家型、学者型园长的转变,为我区造就一批学前教育改革的带头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通过与高校联手、参与式的实地感受先进地区幼儿园的优秀管理经验等学习形式,开阔视野,提升水平。

5、新教师上岗培训

所有新担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人员均需参加上岗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与幼儿保教职业相关的专业思想、专业态度、专业修养、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培训时间不少于80学时,其中区教体局组织集中培训24学时,园内实践培训56学时,为期一年,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得教师《上岗证》。

四、培训保障

1、制度保障

建立幼儿教师、园长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和学时制。全区每位教师每学年接受相关类型培训应不少于72学时,其中接受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原则上每人每学年不少于24学时;分散的园本培训原则上每人每学年不少于48学时。学时登记使用全区统一印制的《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教师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计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由托幼办负责学时登记和审核认定。对没有按规定接受培训或没有达到培训规定的教师,以及虽经培训但考核不合格者,必须在各培训阶段内进行补修补考。各幼儿园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持证上岗的情况,将作为幼儿园年度考核和等级评估的重要依据。

2、经费保障

区幼儿教师培训实行专项经费补助、幼儿园分担、教师个人自负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办法。各幼儿园要在办园经费中列出一定的比例,用于教师培训支出。

3、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