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防疫的概念范文

动物防疫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防疫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防疫的概念

第1篇:动物防疫的概念范文

一、疫病多发的原因

1.防疫条件不合格

1.1动物防疫设施不全

农户没有隔离舍,且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随意丢弃病死动物尸体而被鼠类或犬科动物叼食,从而使疫情不断扩散。有的农户甚至是自己吃掉或卖给饭店,缺乏无害化处理意识。

1.2缺乏专职防疫人员和统一的防疫制度

在农村没有专职防疫人员进行指导,防疫主要根据饲料厂、药店技术服务人员或村级防疫员的建议完成。基层防疫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政治意识不强,防大疫的意识不够等,导致有时免疫后也会发生疫病。防疫管理全凭自觉,缺乏统一的公共制度制约。

1.3选址、布局、建筑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目前,农村大多数是利用房前层后的场地用砖或石头砌成简易圈舍,缺乏整体的规划,无净道、污道分开概念。圈舍低矮、光线不足、舍内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密度过大、饮水不洁等问题较为突出,使得畜禽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降低了免疫力。许多养殖户相隔太近,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

2.饲养管理不科学

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殖畜禽的习惯,但缺乏生产商品畜禽意识,主要以获得大量的肉类自食和有机肥为目的,数量较小。饲养管理粗放,多日龄、多批次混养情况较为普遍,没有实行以栋(栏)为单位全进全出。

3.消毒观念意识淡薄或不规范

农村缺乏对消毒作用的认识,有的虽然对消毒有点认识,但也只是注重舍内环境消毒而轻视环境消毒,重化学消毒轻物理消毒;消毒药使用不正确,如生石灰未稀释成熟石灰,而直接在干燥地面使用;消毒程序不科学,如刚使用消毒威等酸性消毒药,又立即用生石灰等碱性消毒药,从而降低了消毒效果;消毒药物单一,致使某些病菌长期不能被杀灭,消毒效果差;缺乏带畜消毒制度,甚至在疫病爆发后也未采用紧急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只是采用药物等进行控制。

4.防疫意识不高

农村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养殖业高风险的认识,“三重三轻三无”现象非常明显,即重治疗轻防疫,重免疫轻消毒,重饲养轻管理,无防疫效果监测意识,无引种隔离检疫意识,无动物防疫意识。

5.防疫物质的选用、保存、运输不符合要求

在选择疫苗时,只注重本病的预防效果,不管其是否具有副作用。农村居住分散,疫苗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致使疫苗虽然在有效期内,但已失效。

6.隔离、无害化处理不到位

没有隔离制度,人员、车辆、动物流动频繁,从而带入疫源,相互传染。没有引种隔离制度,引种后直接进行合群饲养,致使疫情发生;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病死畜乱丢乱扔,未按照规定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染严重。

7.诊断治疗中问题较多

7.1不能及时准确诊断、治疗

主要有:一是用药禁忌。有的养殖户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不管药物能否混合使用。二是剂量不准。有的养殖户总想通过加大剂量来达到快速治病的目的,认为剂量越大越好。三是药不对症。有的养殖户在畜禽发病后,便使用速效药物或抗菌药物。四是疗程不足。有的养殖户急于治好,用药后没有明显疗效就立即换药,不考虑药物疗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有的养殖户是为了省钱,用药后发现症状消失,就停止用药,导致治疗不彻底,复发现象普遍。

7.2药物使用方面原因

滥用化学合成药物和抗生素,一方面由于添加药物剂量过多而导致畜禽中毒。临床上常见有马杜拉霉素、喹乙醇、磺胺类药物、痢特灵中毒等;另一方面造成不断出现抗药菌株,破坏了畜禽正常的菌群平衡,产生耐药性。

8.免疫不到位

8.1免疫方法不过关

一是疫苗质量不合格;二是免疫程序不合理,一些养殖户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免疫;三是饮水免疫不当,因饮水器太少、停水时间过短或过长致使部分禽只未能饮用到疫苗水或疫苗水饮不完。采用含氯过高的自来水,导致疫苗效力下降;四是方法有误,如油苗接种采用肌肉内注射时,因不够熟练,接种操作不规范,往往导致接种处形成包囊,疫苗难以被吸收,刺种、点眼、滴鼻免疫时,稀释的浓度过大导致接种剂量不足,或稀释后使用的时间过长。

8.2免疫病种不全、程序不规范

只关心当地畜禽死亡率较高的病种,如鸡瘟、猪瘟等,而对国家规定的其它强制性免疫的病种不够重视;农村防疫中的免疫程序不是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因而免疫效价低;免疫程序制定后不严格执行,往往只在春秋两季进行大面积免疫工作,甚至未达到密度;未能有效管理新补栏动物的免疫工作,并未及时对其进行补免;偏重饮水免疫,免疫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8.3疫苗传播

使用未充分致弱的活疫苗,会使母猪繁殖产生障碍,出现木乃伊胎儿、死胎、产弱仔及流产。

二、防治对策

1.强化宣传教育、做好技术推广

在农村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养殖户动物防疫法律意识,加强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合作,实现依法治疫。适当介绍养殖业的风险性,提高养殖户的风险意识。大力推广养殖特别是疫病防治技术,做好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农村养殖户防疫意识和水平。在使用疫苗时要了解出厂日期、注意事项、使用方法等,免疫后要注意外界疾病的流行,必要时需进行追加接种。

2.确立正确的防治方针

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搞好预防接种、饲养管理、防疫卫生、检疫监督、隔离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3.科学饲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加强饲养管理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和预防疫病措施。畜禽实行全进全出,供给清洁饮水,保证营养需要,注意合理密度、通风换气、防暑保温,在良好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增强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

4.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

定期举办讲座或培训班,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基本操作技能、基础知识等培训,进行现场指导,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心,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逐步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确保防疫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5.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养殖户要经常清除舍内污水、粪便、污物等,定期搞好舍外环境卫生。从思想上重视消毒工作并形成制度,定期对圈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畜禽定期进行带畜消毒,每批空舍后应对圈舍内外进行彻底冲洗后再喷洒消毒药。在进行饲养下一批畜禽需要经过一段合理的空舍时间,且在畜禽进入前需要对空舍再次进行消毒,同时需要不断更换消毒药,使用不同的类型。

6.搞好免疫接种、预防驱虫、隔离治疗工作

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采购消毒药品、兽用生物制品和其它兽药时,到合法生产销售单位进行采购,并按规定要求对所购的防疫物品进行运输、保存和使用。做好预防性驱虫工作,选择有效的驱虫剂,病畜要放到隔离舍进行观察治疗。每个村防疫室应该配有一个冷藏设备,彻底杜绝发生无效疫苗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定康,李有智,吴建平.浅谈农村养殖疫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畜禽业.2009,(8):60-63.

[2]唐耀平.养殖小区疫病多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2):47-50.

第2篇:动物防疫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动物疾病防控 现状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24-01

勐烈镇基本情况简介:勐烈镇位于江城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一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8个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2717人,耕地面积1099亩,森林覆盖率为70%。勐烈镇辖区自然资源条件较好,江城县勐烈镇最早就是依靠畜牧业而发展起来的,畜牧业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人们对于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勐烈镇也不例外,其相应的动物疾病防控工作近来来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中,截至2012年年底,勐烈镇全镇共有一万六千头牲畜,其中猪占了一半比重,大牲畜有超过六千头,山羊综述将近一千五百头。

一、勐烈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常见的问题

1.家禽疫病防控疫苗注射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大多养殖户根本没有家禽疫苗注射的概念,散养户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主动性不够,养殖方式主要是散养为主,,这样的养殖模式的产量相对较少,管理不是很精细,技术水平低下。共同防范动物疫病风险责任意识匮乏,很多养殖户一味的重视养殖工作而忽略了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有疫病的牲畜的处理方式相当不合理,有的甚至将有疫病问题的牲畜进行加工流入市场,这对整体社会环境影像相当大。

2.动物以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自2003年开始,全县范围内开始兴起动物防治检疫工作,,但检疫仪器少,设备简陋,肉品市场无检疫专用房。乡镇的动物疾病防控中心的实验室里的相应的仪器以及设施设备都相当陈旧,很多设备根本无法使用,及时能用其准确度也是相当的低。检疫人员技术参差不齐,操作不够规范。由于部份检疫员是非专业人员,未参与相关培训,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不倒位,业务能力较差,有的检疫人员怕苦、怕累、责任心不强;有些检疫员不按程序检疫,认为检疫即盖章撕票,不动刀、不用显微镜等。票据填写不规范,有的收费不开票。存在少数检疫员证明填写不签字、内容不完整,有的检疫员收费后不出具定额收据,甚至不按标准收费情况。

二、建议措施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宣传工作很重要,要使依法检疫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相当的重要,应当向乡镇领导多宣传有关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应当依靠媒体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鼓励各大养殖户积极主动参加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最后,还有针对屠宰以及贩运商的宣传工作,其屠宰以及贩运过程中应当完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最终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熟悉程度以及支持。

2.加强认知能力,提升领导能力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局限在畜牧业的发展上,其对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身体健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各项相关工作都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针对防疫工作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各乡镇都应当组建相应的领导小组,目的在于保证相应的防疫工作的质量,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绩效进行相应的考核与评定,有效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

3.做好疫苗注射工作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核心工作就是免疫注射工作。争取做到牛、猪口蹄疫及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城疫疫注射密度达到应免数的100% 。所有的动物以及动物产品在生产加工之前都要先经过免疫注射工作,以确保所有产品不存在感染疫病的现象。针对调入畜禽、怀孕牲畜及幼崽,要及时补针。

避免细菌感染,滋生新的疫病。所有已经经过免疫注射的牲畜都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避免出现漏针现象。

4.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方面要进行行政与业务相统一

动物疫病防治站的设立以及运营经费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政府的拨款并不多,不能很好的维持其正常运营,这时候就需要群众的力量,江城县的相关领导应当出面帮助筹集资金。动物检疫工作团队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要严格统一指导与监管。在人员招聘工作上应当就检疫站的实际情况招聘最适合的人员。分配工作任务是要把工作分配到每一个人身上,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能找到责任承担者,这样的分配方法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检疫工作的保质保量。

5.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动物防疫相关工作团队的整体素质

很多人认为乡镇兽医的工作就是给牲畜打免疫注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们的工作还包括对所管辖区域的相应的一些牧医技术的发展状况的了解与掌握。兽医是整个动物防疫工作团队的技术支持,但并不是全部,还有很多与动物防疫工作息息相关的工作人员在为了动物防疫工作兢兢业业的工作,为了勐烈镇的经济发展,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努力。针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也相当重要,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向全体员工传授最新的有关动物防疫的技术以及专业知识。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工作人员完全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参与检疫工作时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工作甚至有的人连口罩都没有戴,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都没有做好。参与检疫工作的工作人员就像是战争的前线人员,随时都在跟病毒打交道,一定要有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作为其保障。对员工的管理制度也要完善。有效帮助工作人员们更熟练的掌握自己的工作内容并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动物检疫工作当中去。

参考文献

[1]索南才让,黎瑶.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及建议[J]. 青海农牧业,2008,02:34-36.

第3篇:动物防疫的概念范文

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除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许可外,其他动物卫生许可均由兽医主管部门实施,包括动物防疫条件审批、动物诊疗许可审批、执业兽医注册、以及兽药生产、经营、进口等的审批、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许可,等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许可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即出具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包括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许可、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及其、胚胎、种蛋审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检疫审批等。

二、动物卫生行政许可的程序

1.申请与受理动物卫生行政许可与其他行政许可行为一样都是依申请而启动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动物卫生行政主体提出申请。申请人申请动物卫生行政许可,应当如实向动物卫生行政主体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申请书格式文本中不得包含与申请行政许可事项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第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第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第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第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第五、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2.审查与决定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动物卫生行政主体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动物卫生行政主体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动物卫生行政主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加盖印章的下列行政许可证件:第一、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如《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兽药生产许可证》等;第二、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如《兽药GMP证书》等;第三、动物卫生行政主体的批准文件或者证明文件,如兽药产品说明书等;第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的,可以在符合加施检疫标志条件的包装物上加贴检疫标志,或者在胴体上加盖检疫印章。

3.审批期限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如,《动物诊疗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或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对动物卫生行政许可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动物卫生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述规定的期限内,但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如,对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检疫,其隔离期间不计算在法定审批期间内。动物卫生行政主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4.变更与延续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动物卫生行政主体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变更是指对获得许可事项的非主要内容的变动,如,取得动物卫生行政许可的单位其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发生变化等;对实质内容的变更,如,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饲养场其饲养地点的变化,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诊疗场所其诊疗地点的变化,则不属于变更,而应当重新申请许可。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动物卫生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动物卫生行政许可的撤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动物卫生行政主体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对于因下列原因而撤销的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应当依法给予赔偿:第一、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工作人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第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第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第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第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此外,对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也应当予以撤销,被许可人因不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被撤销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动物卫生行政主体应当不予撤销。

三、动物卫生行政许可的注销

第4篇:动物防疫的概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 宠物动物 动物福利 立法

近年来,随着宠物数量及种类的增多,社会上由宠物引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法律规制成为必然要求。英、美、加、澳、日等一百多个国家都制定了适合本国的《动物福利法》,参加了一些国际性公约,也有不少的国家有专门的宠物动物福利立法,如英、美、欧盟等,这为我们宠物动物福利保护立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宠物动物概述

目前对于动物福利尚无准确定义,国际上公认的非野生动物福利概念最初由英国农场动物福利理事会建议提出,包括动物的五大自由,即:(1)不受饥渴和营养不良困扰的自由;(2)不在恶劣环境中生活的自由;(3)不受痛苦、疾病和伤害的自由;(4)享有表达正常天性的自由;(5)不受恐惧和忧患紧张的自由。这五大自由目前已被大多数国家认可并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中有具体体现。

宠物动物又称宠爱的动物或陪伴动物,按照1987年《保护宠物动物的欧洲公约》的定义,是指为个人娱乐或者陪伴目的而被人类在某类场所特别是家庭拥有或者意图被拥有的任何动物。按照2003年《关于宠物动物非商业性转移的健康要求以及修订92/65/EEC理事会指令的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条例》的规定,宠物动物是指列入本条例附件1的陪伴主人或者代表其他自然人的不打算出卖或者转让给其他人的动物。另外,葡萄牙的《保护动物法》、奥地利的《联邦动物保护法》中也有关于宠物动物的定义,但所有的定义均有一个共同的描述,就是宠物动物的意义体现在“陪伴”上,均以人的需求来进行定义。

二、我国宠物动物福利立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立法现状

1.国家层次的立法。我国颁布的与宠物动物福利有关的法律主要有《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涉及宠物动物福利的法规主要有《种畜禽管理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部门规章主要有《进口兽药管理办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

2.地方层次的立法。一些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如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实施的补充通知》。一些地方有自己的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如广州省的《广州省动物防疫条例》和云南省的《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北京针对犬类制定的《北京市养犬登记和年检管理办法》、《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北京市犬类防疫管理办法》,山西省太原市制定的《太原市限制养犬的规定》等。

(二)存在问题

1.立法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宠物动物福利的法律,对于宠物动物福利的保护穿插在与动物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保护层级较低且都捎带而过。我国的动物保护立法基本上是“濒危动物保护法”,保护范围狭窄。因此,我国宠物动物福利立法尚属空白。我国宠物动物福利保护的立法体系虽然既有国际条约与宠物动物有关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交易的规定,又有《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等与动物福利保护的相关规定,但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金字塔体系,只是对动物福利的某些方面进行规定,涉及到的宠物也仅限犬类。几部防疫法也只是针对宠物动物的特殊性保护,表面看是对宠物的保护实则是对与宠物相处的人类权益的保护。没有上位法的指导,小法发挥不了初衷的立法目的,造成上位法缺失、下位法无法实施的状况。

2.宠物动物保护范围过窄。从我国仅有的几部与动物福利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可以总结归纳出我国对于宠物动物的保护集中于犬类,例如《种畜禽管理条例》、《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宁波市限制养犬规定》这几个条例和规章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限制或者规定的主要是犬类。而现今宠物的种类已不仅仅局限于犬类,还包括猫、鸟、乌龟、鱼等性温小型动物及诸如蜥蜴、蛇、猪、蜘蛛等有毒或大型的动物,并且这类大奇毒宠物的数量在急剧增长,而我国鲜有的几部动物福利保护法律远远满足不了宠物动物福利保护的要求。

3.宠物动物福利保护法律责任不健全。西方国家对于宠物动物福利法律保护责任救济规定的相当严格,以欧盟为例,其规定的侵害宠物动物福利的法律责任细致到行为罚、资格罚、财产罚和自由罚,形式多样、轻重分明。而我国的宠物动物保护法律责任包括行为罚、资格罚和财产罚,不包括自由罚,规定也不细致。除了针对动物免疫的法律责任与宠物福利保护有一定的联系外,其他涉及宠物动物的喂养、医疗等方面都没有规定。

三、我国宠物动物福利立法的必要性

(一)理论依据

20世纪以前学术界主张“动物是物”的理论,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颠覆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动物主体论”,相关学者对“动物主体论”进行了理论扩张,相继提出功利主义、权利主义和整体主义动物主体论三种主张动物主体地位的理论。

1.功利主义动物主体论。功利主义有两项最基本的原则,即利益平等考量和利益最大化。辛格在《动物解放》中指出:“感知能力是利益的先决条件,凡是有感知能力者均应有利益。在这一原则下,动物与人同样具有利益,所以应享受同样的法律待遇,否则,就是物种歧视,这如同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一样是不被允许的。”这种理论不仅在理论上修正了人们现有的物种主义态度,还从实践上要求解放动物,具体包括:禁止动物实验和素食推行等。

2.权利主义动物主体论。汤姆·雷根也是“动物主体理论”的推崇者,他指出了功利主义动物主体论的种种不足,提出了权利主义动物主体论,认为这才能恰当说明动物的道德主体地位。雷根认为,作为正在体验生命的个体,动物具有为其本身的价值,这就是天赋价值。他提出了尊重天赋价值原则,并将其归结为受尊重权利与不受伤害权利,法律上再制定相应的规范,通过法律权利来保障。还提出了最少凌驾原则和最轻原则,指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万不得已要伤害或牺牲一些无辜者时,如果每个个体所面临的伤害相当,则选择伤害少的,当面临的伤害不等时,则选择伤害最轻的。在实践上,权利主义动物主体论观点持有者要求禁止动物实验和牲畜宰杀。

3.整体主义动物主体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霍尔姆斯·罗尔斯顿,他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拥有系统价值,每一种物种都有其内在的价值,物种的灭绝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健全,导致整个系统价值的减损。人类对于动物的责任在于维护自然作为一个整体的良好运转。动物是自然生态中的一员,拥有其内在价值,因此人和动物都是主体。

动物主体论及由其延展的其他具体主体论理论告诉我们,动物与人一样是权利的主体,动物利益的保护跟人的利益的保护是一致的。因此,动物福利保护立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二)国外形势发展需要

英国宠物动物福利保护法以《动物保护法》为基础并专门制定了一系列专项法律,如《鸟类保护法》、《宠物法》、《野生动植物及乡村法》等⑥,并辅以法案、法令、条例,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美国于1966年即制定《动物福利法》,并进行了多次修订,在联邦和州一级都有动物福利保护法律法规,且数量甚多,美国联邦与各州法律各有侧重,相互配合,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宠物动物福利保护体系。

欧盟宠物动物福利区域性公约,以1987年《保护宠物动物的欧洲公约》为核心,辅以欧洲理事会通过的两个决议——《关于宠物动物外科手术的决议》和《关于饲养宠物动物的决议》,并综合一系列欧洲理事会决定和指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另外欧盟范围内还有一些次区域性条约,如《关于捕猎和保护鸟类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经济联盟条约》。

由上可见,宠物动物福利立法是普遍也是趋势,我国应该顺应形势发展,建立完善宠物动物福利保护法律。

(三)现实意义

近年来人们愈发意识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2010年被联合国定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年,再一次定位了我们与动物的关系,而作为对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的宠物的保护的意义也进一步彰显了出来,保护宠物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对于宠物动物的保护具体有如下意义:

1.生态意义。对动物进行保护的任务之一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人类对动物的需求永无止境,既要求数量,又要求种类。食品动物、观赏动物、宠物动物都是由于人类的需要而分化的类群。任何一种野生动物都有成为家养宠物的可能,相对的,宠物也有发展成野生动物的可能,随着更多野生动物变成家养动物,家养动物变成宠物动物,对于宠物动物福利的研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物种的保存,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2.社会意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尤其是城市人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大,人内心的孤独感增加使得宠物成了人们很好的另类伴侣。宠物市场越来越红火,宠物数量越来越多,必然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果不出台法律加以制止,将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关注动物的福利问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建立文明的法制社会,有利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3.经济意义。宠物行业在国外有着比较成熟的法律规制和保障,与宠物吃、穿、住、用、行有关的行业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解决了不少的就业问题,因此,宠物行业的发展也可能成为我国经济的一项新的拉动力。

第5篇:动物防疫的概念范文

笔者联系本部门工作实际,就新洲区畜牧业与两型农业建设的关系浅析如下。

1畜牧业在新洲区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畜牧业是新洲区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的重要经济部门。现代科技测定表明,农作物全部产物中可为人类所利用的生活资源仅占1/4,其余3/4是秸秆、饼粕、糠麸等一系列物质,而这些物质均可通过畜禽养殖进行转化利用,转化为动物产品。数据资料显示,新洲区畜禽产业每年转化本地牧草与秸秆资源7.8×108kg,占总资源量的50%。转化各类农业副属产品5.2×108kg。其他自然资源3.2×108kg。

(2)畜牧业是改善、遏制新洲区土地生态恶化的重要条件。目前,新洲区同国内许多地区一样,农业土地自然资源酸度增大,保墒性能差、土地结构破坏、理化性状发生变化,养分大量流失,一些地方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不高,甚至出现作物很难生长等问题,矛盾已经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单纯追求“通过大量使用省时、省力的无机肥料,达到农业高产、高效”的所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所致。二是对“太阳能―农作物―人、畜、禽―肥料―田地”这个物质、能量系统中的畜禽粪肥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放弃和忽视了畜牧业维系农业土地生态平衡的生态功能。科学测定表明,每吨猪粪中含各种有机质150kg,含有各种元素折合成硫酸铵20kg,硫酸钾10kg,过磷酸钙20kg,其他各种微量元素若干。由于养分全面,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维生物活动、保养保持土地良好地力等方面,能够获得任何物质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很多专家学者对畜禽粪肥赋予了“土地粮食”的新概念,指出改善和遏制农业自然生态恶化的唯一办法是发展有机农业。

(3)畜牧业是促进新洲区两型农业建设发展的

重要载体。经近几年实践与探索证明,新洲区畜禽产业在维系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分析测算,667m2蔬菜常年园、667m2旱地或667m2水田配以10头猪或1 000只鸡的畜禽厩肥沼肥,分别可替代和降低350元、298元和273元的无机肥料成本。对于水产业,一个1hm2左右的精养鱼池,配以1 500只鸡,其沼肥可以节约30%左右的鱼池饵料投入,可增加养鱼产量15%~20%。此外,畜禽厩肥沼肥为我区食用菌、林果等产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肥基料,对于提高食用菌产品品质与产量,林果的品质、品相与产量,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按照全区蔬菜常年园,鱼池、水田旱地面积据实估算,若全用上有机的畜禽厩肥沼肥,全年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近3亿元。

(4)畜牧业是现阶段新洲区农业经济的重要产

业。近几年来,新洲区畜牧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禽蛋产业在湖北省排列第一位。2009年,全区肉类总产量5.27万t,蛋类总产量10.09万t,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77亿元。良种蛋鸡存笼突破

1 000万只,畜牧经济安置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5 000多个,创业门道13个。全区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 315元,比2008年净增60元。畜牧业经济占全区大农业经济比重达到29.3%,对农民人均增收的贡献份额达到28%以上。

(5)畜牧业是现阶段彰显新洲区农业发达程度

的标志产业。目前,新洲区畜牧业已经步入到升级转型的发展新阶段,形成了以标准化小区养殖为龙头,以规模化、工厂化养殖为核心,以板块基地化生产为主体的现代畜牧经济发展格局,畜牧生产基本步入到了发达的工厂化生产新时代,成为现阶段彰显新洲区农业发达程度的标志性产业。2009年,全区规模化、工厂化畜禽养殖场(户)达到4 800多家,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小区达到100多个,畜产品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以上。建成了李集、三店两个省级畜禽养殖大街大镇。武汉禽蛋产品市场“三分天下归新洲”。升阳集团、中粮集团、灵星集团三大品牌集团将全面提升新洲区畜牧业经济运行质量。

2新洲区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畜禽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的发展矛盾。从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发展原理上讲,畜禽粪肥是建设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两型农业,改善与遏制新洲区农业土地环境恶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畜禽粪便不利用不处理,就成了环境污染源。因此,治理污染,归根结底是加大畜禽粪肥开发利用。

(2)重大动物疫病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3)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瘦肉精”、

“蛋白精”、“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等一系列事故的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政治及经济的影响。

(4)资源短缺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新洲区每年从外地调运玉米约3 000万t,豆粕约30万t以上,鱼粉10万t以上,饲料原料长期受制于人。

(5)体制、机制与畜牧依法监管的矛盾。一是现行的区级畜牧兽医机构不能合法地履行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职能职责。二是街、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与区级脱节。

3促进新洲区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1)提高产业发展认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提高对发展畜牧经济的认识,走出对畜牧业发展的认识误区。一是要走出畜牧经济是农业经济附属经济的发展误区,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实现与扩大农业再生产的重要经济部门。二是要走出畜牧业有悖于农业环境保护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的重要经济系统。三是要走出畜牧经济无关于大农业和谐发展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产业。

(2)调整发展规划布局,促进产业科学发展。根据武汉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定与要求,结合全区畜禽产业发展优势与实际,对新洲区畜禽产业发展规划作如下调整:一是突出新洲畜牧业发展特色与优势,重点发展蛋鸡产业;二是结合两湖地区水资源优势,适时发展水禽产业;三是利用东北部地区的草山草坡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肉牛产业;四是根据新洲区畜牧业资源情况,合理调整畜牧业。

(3)严格把关畜牧项目,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一是严格按照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要求,科学选址,科学布局,科学规划,科学设计。二是全面加强畜牧、环保、土地、能源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污染治理的技术协作与依法管理,对不具备防疫资质,不按要求规划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畜牧项目,一律不予支持,不予立项建设。

(4)狠抓技术推广普及,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沼气工程、生物发酵、配套生产等成熟技术,全面加大普及推广力度,切实解决好畜禽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矛盾问题。二是重点围绕现代畜禽规范化、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积极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全面提高畜禽养殖科技化水平。三是积极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四是继续加大畜禽饲养新品种、新模式推广指导力度,提高畜禽产业的产出水平。

(5)切实抓好依法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畜牧业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力度,重点围绕饲料、兽药及添加剂、动物疫苗、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加大依法查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畜牧生产资料投入品市场安全,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及产品市场检疫及畜产品公共食品卫生安全等环节的依法监管工作,积极应对动物防疫、畜产品食品安全公共突发事件。

(6)加强产业技术合作,建设两型畜牧经济。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畜禽有机肥的科学开发利用,有组织、有领导地组织开展农业各产业间的技术合作,加强产业协作,加大畜禽有机粪肥的循环利用,改善农业土壤环境,遏制农业土地生态恶化,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第6篇:动物防疫的概念范文

一、种猪引种的概念

种猪引种是将优良的种猪品种从甲地引到乙地进行繁殖和饲养。它是生猪养殖生产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二、种猪引种的注意事项

1. 制定合理的引种计划。要根据当前饲养场的生产需求和生产目的,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引种计划和方案,同时要求所引进的种猪品种要符合引种要求,用途要明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到所引种猪产地的环境和自然条件必须与当地的环境、自然条件大体一致,这样种猪才会很快适应环境、正常生长发育。如果自然气候环境不同,比如将热带种猪引入寒带就会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出现死亡,反之寒带地区的种猪引入到热带也难养殖。如果养殖场的人员缺乏引种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咨询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以避免引种计划的盲目性。

2. 引种目标场的选择。在选择引种目标场时,要求输出地必须是国家畜牧兽医部门划定的非疫区,种猪场内的兽医防疫制度必须健全完善且管理严格。在实际选择引种目标场过程中,首先要查看该种猪场的各种证件,包括《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等;其次要尽可能地选择新建场,要求建场时间最好不超过5年,同时所引品种规模数量应越大越好,这样有利于精挑细选;再次目标引种场要具有“三高”,即生产水平高,配套服务质量高和有较高的信誉度。

3. 种猪品种的选择。在选择种猪时,要采用“查系谱、细观察”的方法。首先要查阅种猪品种的系谱档案,至少要查阅3代的档案,真正明确所引的种猪品种生产水平是否高、血缘是否纯正和遗传性能是否稳定;其次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种猪个体,挑选具有明显品种特征的种猪,种母猪要求数多、无瞎、背腰平直、后躯发达,种公猪要求四肢粗壮、大而对称、雄性特征明显。

4. 运输。运输车辆必须严格清洗消毒,并且大小合适,在车箱底部垫上锯末、沙土等一些柔软防滑的垫料,避免种猪在运输中颠簸碰撞而出现受伤。在装车时,尽可能地按种猪体重大小分装。对于个性强猛、特别不安的,可适当注射镇定剂。运输途中要尽量减少应激。如在夏季进行种猪运输,应选择阴凉天气或早晨、傍晚时分。尤其是路途较远时,要在运输车辆的顶部安装遮阳网,避免温度过高使得种猪出现热应激。此外,还应注意种猪运输途中的饮水供应,运输车辆也要尽量做到匀速行驶。

第7篇:动物防疫的概念范文

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

面临的挑战

畜牧业是将第一性的植物生产力转化为第二性的动物生产力的食物生产部门。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对于畜牧业的基本要求就是提供肉蛋奶、毛皮等动物产品。但随着我国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畜牧业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压力、动物疫病、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等也迫切要求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型和强化风险管理,以及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需求结构变化对畜牧业生产提出新要求。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到2020年,人均奶类、牛肉、羊肉消费量 将分别达到36公斤、5.49公斤和3.46公斤的目标。目前我国肉类(不含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已达28.73千克,而奶类只有11.98千克,肉类消费总量已接近完成目标,而奶类现有消费水平与目标消费量的差距较大,相差24千克。在肉类中,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为18.02千克、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分别为1.83千克和1.07千克。但近年来牛羊肉、乳制品等草食畜产品的消费增速大大快于猪肉。猪肉产量占我国肉类产量的比重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90%以上降到60%多。从发展趋势看,“猪粮型”农业生产结构势必向着多元结构转换。为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今后的畜牧业发展必然要调整内部结构,突出奶业、肉牛、肉羊业的发展。

其次,随着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活动需求的增长,以畜牧业为主要载体的相关产业不仅体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还凸显了重要的生态文化价值。例如,传统马(骆驼)业衍生出赛马(骆驼)、马术及马术运动、马上休闲娱乐等现代马(骆驼)业,相关的饲草料、良种、兽药、养殖、加工、骑乘、旅游商务、文化体育出版等行业蓬勃兴起,形成较长的产业链。但目前,这一发展趋势尚未在畜牧业发展政策层面得到足够重视,对传统畜牧业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文化价值的挖掘研究均十分薄弱,制约了产业快速发展。

资源环境压力要求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升级转变。由于人口基数大,在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我国对畜产品量的需求很大,形成了基于自然资源条件、依赖资源消耗扩大规模的畜牧业经济增长模式。这一发展模式随着时间推移日益暴露出问题。一是随着肉类需求不断增长,饲草料需求随之上升,大豆、玉米、豆粕产品、牧草等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资源供给能力不足。二是因土地消纳空间有限、环保设施不健全,集约化生产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动物疫病等问题越来越多。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施行,规模养殖的粪污处理问题成为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总体来说,紧缺的耕地和淡水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已不允许继续以平面式拓展和粗放式经营来发展畜牧业;政策法规变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要求畜牧业发展向着规范有序、质量安全、不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转型。

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频发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畜牧业面临的风险有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除了自然灾害外,主要就是动物疫病。近年来,动物疫病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沉重打击。2004年禽流感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元。2013年3月H7N9病例公布后,至5月1日白条鸡价格下降19.4%,肉苗价格下降48.9%;19家重点种鸡企业因禁运销毁雏鸡2500多万只;2200万枚种蛋作为商品蛋处理;家禽业直接经济损失800~1000亿元。2014年H7N9卷土重来,家禽业损失400亿元。生猪生产也屡受疫病困扰。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爆发使生猪生产受创,2007年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7.7%,3个月内猪肉价格上涨59.5%。社会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因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而带来的生产和市场波动。畜产品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波动加剧,紧缺和卖难交替。1998年、2006年、2009年我国均出现卖猪难,猪价出现起伏波动,生产受到影响。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造成倒奶杀牛,消费不振。目前,我国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行业准入门槛低,经营规模较小,生产经营规范性差,质量安全控制、污染治理和全方位服务困难,无序生产和竞争易于造成市场波动。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交替出现的情况下,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是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如何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问题凸显。我国畜牧业发展实际上已经带有明显的依靠外部输入资源的特点。目前我国豆粕进口依存度已达到80%以上,鱼粉进口依存度70%以上。近年全球玉米消费增量的大部分被中国消化。我国优质草种饲草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苜蓿干草和草种的进口量成数倍增长。饲用玉米、蛋白草、油花草、氨基酸草、香槟草、黑麦草等养殖用饲草品种都要从国外购买。生猪、奶产品进口也在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我国每年约7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草山草坡利用率也较低。我国拥有近60亿亩草原,占全国植被面积的64%,目前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为93784万吨,折合干草约为29421万吨,但载畜能力只有约23031万羊单位。另外,我国各种青绿饲料(包括木本饲料)有1.6亿多吨,蔬菜叶和瓜果类资源4500万吨,水生饲料资源3400多万吨,但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

目前,我国畜牧业已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面临如何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有着丰富优质的饲料牧草资源,畜牧业发展时间长,前期投资多,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完善,其畜产品消费市场已经稳定,其资源、产品、技术等都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出路。长远看,我国也有这方面的迫切需要:进口饲料粮和肉类产品将减少我国饲料粮消费,可以缓解粮食供求压力、调剂国内余缺;学习和掌握国际大型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则可提升我国肉类行业整体生产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

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已经不能单纯强调数量扩张,而应将主要工作放到内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上。目前关键的问题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认清问题所在,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首先是思想观念问题。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畜牧业有不同的发展目标。过去,畜牧业追求的是产量目标、产值目标、直接收入目标,基本上是从产品数量角度衡量发展成效,即使是产值与收入目标也是建立在“以量取胜”的基础上,较少考虑其就业功能、社会功能、环保功能和生物多样等。但实际上畜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它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具有巨大的纵向一体化空间。但我国目前的农业政策仍囿于“猪粮安天下”的传统观念,耕地资源利用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不重视与畜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饲料饲草业的发展,种粮与种草的政策支持悬殊。对于牧草,只看到生态功能,忽视了牧草作为独立产业需要专门的发展支持政策。在畜牧业发展,强调生产多,忽视加工和资源转化利用;强调生猪生产多,对其他畜禽产品缺少基础设施投入、科技支撑、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等。

其次是畜牧业支持政策尚未形成完整框架。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政策带动和投资引导作用。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有较为成熟的支持政策体系和运作有效的管理制度;重视对良种化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科技投入;有严格的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注重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市场体系完善、注重环保等。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缺乏完整的政策框架设计,主要体现在:一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缺乏良好的政策对接。二是畜牧业补贴政策整体规划缺乏、覆盖面有限、精准性不够,对关键性环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主产区域、社会化服务的支持不够。三是畜牧业大产业的概念没有形成。而畜牧业的产品功能、生态功能、文化休闲功能、体育健身功能,为满足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市场需要的多种功能的延伸同时都需要产业政策支持。

第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一是畜禽牧草良种繁育体系薄弱,养殖和加工技术落后,优质牧草种植技术、收获技术、贮藏技术缺乏。二是饲草料不足。我国豆粕、菜粕、棉粕、玉米蛋白粉、血浆血球蛋白粉等不足,饲料企业原材料越来越依赖进口。据测算,目前,中国饲料工业蛋白饲料短缺1000万吨,能量饲料短缺3000万吨。我国优质禾本科牧草主要来自北方天然草原,但肉牛、肉羊和奶牛养殖逐渐从牧区向农区转移,奶牛分布在大城市郊区。北方农区冬季常出现青饲料不足。南方青饲料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条件差,适宜南方气候的畜牧品种(特别是奶牛)不多。三是兽医管理体制不健全,防疫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动物防疫测报体系不健全,防控技术措施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各环节和各领域的监管体制,法律、标准、认证体系比较健全,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快速提高,过程控制明显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大为加强。但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散养散放、规模小、兼业占比大,生产及防疫不规范,外来疫病威胁日益增大,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疫病防控形势总体上仍是严峻的。

第四,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优质、安全、营养的畜产品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畜牧业行业仍存在不少质量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彻底杜绝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兽药残留等问题。

第五,缺乏有效的产销调控手段。近年来,我国畜产品市场,尤其是生猪市场的波动幅度非常大,迫切需要减少市场振荡。由于饲料原料价格上涨推高养殖成本,盲目生产扩张和信息不对称造成产销衔接出现困难,需要有效的市场调控工具发挥作用。

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定位与政策设计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已经进入结构转型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严峻,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和多样化的要求更明显,养殖风险与市场波动问题日益突出,环保和质量安全要求更严苛,畜牧业须在新的挑战中不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对今后的畜牧业发展政策进行完整设计。

当前,我国畜牧业从总量上已经越过了供不应求的发展阶段,到了产量、质量并举,效率、环保并重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畜牧业在农业产业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人民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生态绿色环保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调整农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概括起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任务就是:调结构、控风险、保质量、提效率、促环保。

从各国发展实际来看,畜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不仅要制定关于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而且要在不同发展阶段针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市场潜在需求等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制定符合品种特征的政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基础千差万别,既有农区畜牧业又有牧区畜牧业,既有干旱半干旱的草地、又有温暖湿润的亚高山气候,畜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多样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多样,猪肉、鸡肉都有传统市场,牛羊肉产品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加;除肉类消费需求外,市场上对精深加工业畜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因此,针对特定发展阶段、区域特色、品种生物学特性、质量安全控制状况、市场变化情况、国际贸易状况等制定专门政策,采取专门措施,走差异化、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之路。

一是调整农牧业结构,利用好两个资源、两个市场。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随着饲料粮供给压力和环境压力加大,生猪生产趋于稳定,草食畜牧业则快速发展。要在稳定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加快肉牛、奶牛、肉羊等品种及其他特色品种的发展。在北方草原区,创建品牌畜牧业和借助草原文化传统发展与旅游商务文化产业等相结合的高端化畜牧业。走“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的路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遵照“宜农则农,宜草则草”的原则,减轻耕地和水资源压力。在北方草原重点开发紫花苜蓿、优质禾本科牧草;针对北方越冬青贮饲料不足,加强青贮饲料贮藏基地建设;在传统农区继续利用好谷物、秸秆资源保持畜禽养殖的合理发展;积极开发饲草资源,加大优质饲草基地建设投资力度,扩大专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探索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途径,加快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恢复草地植被和适度发展人工饲草料地;在南方闲置农田上适度发展种草,加快发展草食家畜等。抓紧研究畜牧业的“走出去”政策。适当鼓励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适度增加肉类、饲料进口,适度增加大豆等非基本需求农产品的进口。搞好品种的余缺调剂,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水土资源丰富国家开展一批饲料生产项目。加强生物饲料资助研发力度。

二是完善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产业发展基础。健全畜牧业生产补贴制度。研究畜禽种业发展政策,涉及地方品种保种开发、育种机制和育种投入政策等,加快提升国内畜禽育种水平。加大畜禽品种改良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南方适宜畜禽品种的培育工作。要加大饲料研发投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来源的营养成分,强化基础和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在农机补贴中增加先进养殖设备补贴目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在教育、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价格支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健全服务体系。加大对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增加畜牧业公共投资,推进畜舍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道路、通讯、市场设施和饲草基地建设投资。加强畜牧科技研究,健全疫病防治和饲养技术推广体系,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等。

三是控制好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和社会风险。加大畜牧业保险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在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加大保费补贴力度,拓宽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开展价格保险试点,摸索经验。要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从安全监管体制、法律法规、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科技、信息交流等方面,强化食品安全控制支撑。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善安全控制体系。要加大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力度,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基础设施装备和机构队伍,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平抑市场周期性波动。探索开展产业总量调控引导机制试点,逐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生产许可准入制度,提升经营者素质,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并对养殖规模和产量进行调控,为实现供求结构平衡、平抑价格波动奠定基础。推行契约化经营。积极发展契约经营,发展期货市场。建立完善的肉类储备制度。

四是加快提升生产效率,增强畜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扩大冷却肉生产,延长肉品保质期。完善供应链,与城市超市建立直销关系,提升品牌。大力发展奶制品加工业。提升制革业和羊毛加工业层次。加快科技创新。加大动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创新繁育体制,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加快舍饲半舍饲养殖业发展,提高集约化水平。改善设施条件、提升机械化水平,提高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加快产品创新,加快畜牧业机械工业改革发展。

第8篇:动物防疫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养殖;养殖技术;推广措施

畜牧养殖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们食品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我国的畜牧养殖面临严重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安全受到威胁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概念,即在整个畜牧养殖过程中,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畜牧养殖产品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尽管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在政策、行政管理及资金方面都受到了大力支持,但还有一些问题制约其快速有效推广。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做好针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

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1.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内容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旨在科学地规范畜牧生产业,不仅保证畜牧业产品的安全性,也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这种绿色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养殖场址的选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综合考虑水质、空气及污染源等;兽药、饲料等的使用管理及饲养生产技术,需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必须遵守《动物防疫法》;病死畜禽及粪便污水处理技术必须符合生产管理技术,排放物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等等[1]。

1.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实意义

畜牧养殖业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养殖过程中,利用激素、禁药等方式加速畜牧的生长生产,最终通过食物链使毒素、重金属等物质进入人体中,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则是畜禽污水、粪便及有害气体的产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污染。据统计,因畜禽粪便污水等造成的总体土地符合警戒值高达0.5,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2]。这种自然资源的污染有些是不可逆转,给自然界造成了巨大、持续的危害。由此可见,大力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保障我们生命安全的必要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除此之外,绿色畜牧养殖业的推广也能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只有安全可靠的畜牧产品才能更好地回报他们的付出。

2如何做好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

正是因为畜牧养殖业的严峻问题,我们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来改善畜牧养殖业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有效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

2.1加大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监管力度

目前畜牧养殖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与我国在畜牧行业监督管理不足有很大关系。作为一项重点工程,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需要政府从政策、法律、资金、人员等多方面给予支持。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首先要健全基层畜牧养殖技术管理部门,专注负责基层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如环保设施建设、粪便污水无害处理技术等;第二,加大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全力支持推广工作;第三,还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正是因为法律体系不健全,才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第四,要做好畜禽疾病防治工作,一旦畜禽被疾病困扰,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实时监控畜禽的状况,做好及时打疫苗等工作。

2.2建立专业的绿色饲料原料基地

作为畜牧养殖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饲料畜牧产品的质量原料严重影响了畜牧产品的质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专门建立绿色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生产的饲料原料符合国家标准。只有选用合格的饲料原料,畜禽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生长速度更快,制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把建立专业的绿色饲料原料基地作为重中之重,与养殖业和饲料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标准化、正规化的饲料原料生产基地[3]。

2.3构建第三方技术推广机构,形成有效推广机制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缺乏完善有效的机制,导致基层推广中存在技术框架不完善、技术含量低、实际效果差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构建第三方技术推广机构,形成完整有效的推广机制,给基层技术推广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第三方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将现有的框架进行细化和内容填充,改善现有的推广技术,完善推广效果,从而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影响范围。

参考文献

[1]闫润浪,王吉,朱向卿.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探究[J].当代畜牧.2016,17:1.

[2]包明亮,于明,张钰,李方哲.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及其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04:199.

第9篇:动物防疫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畜牧业;健康养殖;现代畜牧业;质量安全;问题;措施

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饲养的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规模养殖成为畜牧业转型期发展的主要方式。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占73.2%,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户)占79.64%,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户)占86.67%,存栏5头以上奶牛的养殖场(户)占61.92%,出栏10头以上肉牛的养殖场(户)占23.3%,出栏30只以上的养羊场(户)占48.21%,其生产能力已超过全国畜牧业的半壁江山。随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鼓励政策和项目的实施,社会资本的大量注入将继续助推规模养殖的发展。面对快速发展的规模化养殖,如不树立健康养殖的理念,推行标准化将会带来生物安全、生产效益、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探索健康养殖对促进我国畜牧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健康养殖的理解

1.1 对健康养殖概念的理解

健康养殖就是树立“以人为本”、“以畜禽为本”的理念,根据畜禽的生物学特性,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组织畜牧生产,在首先满足人类的需求、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畜禽健康舒适地繁殖、生长发育和生产,达到生产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最大化、生态环境保护最大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1.2 对健康养殖内涵的理解

健康养殖的核心,是在畜牧生产全过程中要紧密围绕人类与畜禽健康和环境保护来组织生产,主要包括养殖场(小区)的选址、规划布局、环境评估、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过程控制、劳动保护、投入品质量控制、生产环境控制、疾病预防控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节能减排、生产效率、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环境保护等内容。健康养殖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畜禽疾病防控,更不是单纯的畜禽疾病治疗。归纳起来,其主要包括从业者劳保与待遇、畜禽基本福利与保健、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内容。

2 当前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1 主要问题

2.1.1 规划布局不到位

据2010年调查,从养殖场选址防疫要求看,选址同时满足离村庄、养殖场区、生活水源、交通主干线500m以上的场区仅1028个,仅占全省规模养殖场的21.2%;场区有整体规划布局的有3238个,占66.8%;请专业技术人员设计的有2059个,占42.4%;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有隔离设施的有3321个,占68.5%;有消毒池的有1945个,占40.1%;生产区净、污道分开的有1553个,占32.0%;有独立兽医室的有1347个,占27.8%。整体规划符合NY/T682-2003《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的不足10%。

2.1.2 动物福利不到位

动物的福利主要体现在饮食、生活环境、行动自由、医疗保健和无应激生活几个方面。在饮食方面,有些场区饲草饲料储备不足,致使畜禽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很多场虽能提供足够草料,但因原料存在质量问题或含有有毒有害成分而不能满足各类畜禽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有些场区不注意水质卫生和水温,不注意调节自动饮水器压力等,致使畜禽饮水不足或引水不卫生。在生活环境方面,由于选址规划不合理,或缺少必要的实施设备和管理不当等,畜禽圈舍存在饲养密度过大、阴暗潮湿、空气污浊等问题,致使畜禽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行动自由方面,对某些畜种和类群采取限位栏或拴系饲养,且不提供必要的运动,甚至将几头公畜放在一个栏内,导致发生撕咬争斗的想象,造成互相伤害。在保健方面上,有些场区依然重治疗、轻预防、轻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过度使用消毒剂强制消毒、有病乱投医和滥用药,致使牲畜久治不愈,忽视动物保健。据了解,由于忽视奶牛、肢体的保健,我国奶牛利用年限比发达国家少了2年左右。在无应激生活方面,有些场区位于铁路、工厂等附近,深受噪音污染。有些场区饲养犬类,有些场区允许生人随便出入圈舍或频繁更换饲料等,这些常常引起畜禽应激。

2.1.3 投入品生产和使用控管不严

在投入品的生产上,商品饲料生产总体检查结果较好,但仍有部分产品不合格。据农业部办公室通报,2012年共抽样各类商品饲料6616批次,不合格的有284批次。在饲料抽检中,铅、镉、铬、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时有超标,另外还检测出2批次隐形孔雀石绿、1批次赛庚啶、2批次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超标。许多自己用预混料或浓缩料加工饲料的规模养殖场,一般只重视配方,而忽视原料质量,生产的饲料基本不送检化验,而且自产自用的这部分养殖场的饲料问题较多,抽检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此外,一些兽药生产企业不按兽药典和标准生产,超范围添加抗生素和生产假冒伪劣兽药。据今年1月27日《中国畜牧兽医报》报道,2012年11月份,山东等13个省抽样确认有216批假兽药。另据今年1月13日《中国畜牧兽医报》报道,山东省日照市在2012年畜牧综合执法中立案查处兽药饲料案件81起,收缴假劣兽药饲料1500kg、原粉200kg、违禁药物100kg。在投入品使用上,很多场(户)对畜禽饮用水没有化验,在饲料应用上使用未经处理的霉变玉米现象也较为普遍。陕西正大奶牛服务中心对关中一些牛场饲料进行化验,发现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毒素和呕吐毒素等超标。有些养殖场(户)依然使用高铜、高锌和有机砷添加剂等;在兽药使用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有些场区甚至应用违禁药品,并不严格执行休药期等。据今年3月14日《华商报》报道,一个中美合作研究团队对北京、福建和浙江3个养猪场的粪便、粪便堆肥和附近使用堆肥的农田土壤进行样本测试,检测出149种耐药基因,证实了抗生素的种类和数量上的严重滥用。

2.1.4 畜禽疾病时有发生

不健康的养殖必然导致畜禽疾病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的死亡率甚至超过正常病死率。据2010年2月5日“渭滨农业信息网”题为《关于我区生猪发病死亡情况的调查》报道,通过对全区6个乡镇、14个村、77户养殖场(户)的调查发现,该区存栏生猪6585头,发病率为12.5%,死亡率为11.4%。石鼓镇某庄生猪发病死亡现象尤为严重,27户存栏1589头,发病率达19%,死亡率达14.22%。据陕西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2011年调查,某猪场当年3、4、5、6月份分别生产仔猪512、594、386和414头,因病死亡头数分别为289、217、129和157头,当月死亡率高达56.4%、36.5%、33.4%和38%,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嘉兴市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出现猪大量死亡的现象,仅养猪大村竹林村今年1~2月份就死亡了2万头。上海市动物疫控制中心4次采集了死猪的内脏样品共20套,其中,13份检出猪圆环病毒阳性。浙江方面也对36份死猪病样进行检测,检出16份圆环病毒阳性,7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

2.1.5 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

从阜阳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到苏丹红生产红心鸭蛋事件,从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双汇瘦肉精事件,从广东问题猪肉事件到山东速成鸡事件等等,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年年都有发生。据新京报报道,2011年7月,福建省对涉及6个集收、运、制、销“一条龙”的制贩病死猪肉犯罪网络进行打击,抓获犯罪嫌疑人51人,缴获病死猪肉及其制品132t。据2013年2月10日《中国畜牧兽医报》报道,广东佛山问题猪肉案牵出非法产业链,宋某和李某收购病死猪3500kg加工成腊肉等,更甚者是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报》报道的湖南省益阳市高新区动物防疫站站长李某介绍屠户收购病死猪从中牟利的案件,像这样性质恶劣的事件常见报道。无公害畜产品是政府主导的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众消费品牌,但陕西省获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场(户)累计仅有266个,认证规模和产量都不足5%。

2.1.6 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畜禽存栏数量的增加使得圈舍产生了大量的甲烷、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基本上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吸收处理就排放到大气中去,产生的大量粪污也只有少部分得到无害化处理。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数据表明,全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和6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和25%、占农业源的95%和79%。另据调查,陕西省2009年规模养殖场的粪便直接使用或销售的场区有2073个,占全省规模场区的42.7%;污水直接排放的场区有2808个,占全省规模场区的57.9%。近年来,有关养殖场(户)抛尸河流和垃圾场的事件时有报道,特别是今年黄浦江漂猪事件数量之大、危害之重,令人发指。据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截至3月20日,黄浦江水域共打捞死猪10395头,嘉兴打捞5528头。无独有偶,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河流又打捞上千只死鸭。

2.2 规模养殖出现问题的原因

2.2.1 思想观念滞后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畜牧业生产管理的惯性思维的影响,面对快速发展的规模化养殖,在行政管理、技术推广和生产组织等方面难免存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滞后;在政策扶持和工作考核上,依然偏重于养殖数量规模;在行业管理上,没有及时将规模场纳入行业准入管理;在用人观念上,认为养殖就是农民干的脏、累、苦活,有人干就行;在技术研究应用上,侧重于传统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轻视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真正树立“以畜为本”的观念,重病轻养,重治轻防,忽视畜禽基本福利;在产品生产上,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和安全。

2.2.2 技术力量极其薄弱

近年来,规模养殖场的快速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矛盾日益彰显,技术力量非常薄弱。据今年2月24日《中国畜牧兽医报》头版头条的《畜牧养殖业面临人才匮乏困境》报道,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转行,真正从事畜牧兽医行业者不足10%。另据调查,陕西省养殖场的场主为农民的占66.4%,工商业者或返乡农民工占19.1%,只有极少数是专业人士。全省规模养殖场有从业人员32285人,其中畜牧兽医的专业人员有3413人,仅占全省专业人员的10.6%;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249人,所占比例仅为10.1%。

2.2.3 管理和技术推广与生产脱节

行政管理在政策制定、项目论证评审和验收等环节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业务部门在围绕产业发展积极主动地提供科技支撑方面也发挥得不够,导致有些企业只偏重于项目资金而忽视项目技术含量。

3 健康养殖应引起足够重视

在畜牧快速转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无论是对企业本身还是对社会,都有严重的危害。若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畜禽就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和繁殖,就不能充分发挥正常的生产性能,这必然导致企业自身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的降低;养殖场选址和规划设计不到位不仅会给养殖场自身疾病防控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隐患,也给生产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而且还会给周边居民带来环境污染;不合格投入品的使用导致畜禽产生耐药性,致使疾病防控难度加大;药物残留影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养殖场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甚至给不法之徒造成可乘之机;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给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影响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和社会安定。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七成民众不敢购买国产奶粉,大量内地居民涌入香港、澳门抢购奶粉,致使新西兰等国外企业奶粉大量涌入,导致我国奶业一蹶不振。

现代畜牧业应是健康舒适、高效节能、优质安全、生态环保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新型畜牧业。健康养殖的理念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如出一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引领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健康养殖解决畜牧产业大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无论是严格动物疾病防控,为动物提供舒适生活环境,还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无论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人类现代生活需求,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健康养殖势在必行。

4 实现健康养殖的主要措施

健康养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行政管理、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生产等方方面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要解决健康养殖的问题,就要从行政管理、技术支撑和企业生产这3个层面入手,统筹兼顾,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4.1 发挥行政职能,强化执法管理

建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执法和管理。一是落实养殖场备案制度,将规模养殖场纳入行业准入管理。各地业务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农牧发(2001)1号文件,对养殖场(小区)建立备案制度,将规模养殖场(小区)纳入行业准入管理,对其生产场所、生产工艺、配套实施、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动物防疫条件、环境保护实施等进行审查,落实备案制度,对审查合格的发给生产经营许可证,对审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勒令关并停转;二是推行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畜牧兽医行业的业务单位和生产企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涉及的畜牧兽医技术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要求持证上岗;三是加大生产企业质量监管。建立兽药、饲料和养殖企业检查员队伍,赋予检查员一定的职能职权,对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实行检查员包抓制度,加强对兽药、饲料和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组织各类经常性的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违法事件的查处力度;四是大力推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制度。对进入农贸市场、超市的畜产品实行先检测后入市的准入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鼓励养殖企业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五是做好定点屠宰管理接管工作,加大对定点屠宰的监管,坚决取缔和惩处黑作坊私屠乱宰,斩断病死畜禽非法加工畜产品的利益链;六是建立病死畜禽公益性无害化处理机制。按照“行政规划、财政补贴、事业监督、企业运营”的思路建立区域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对辖区养殖场(户)病死畜禽进行统一规范的无害化处理;七是围绕健康养殖下达科研、推广和生产项目。

4.2 加强科研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应各尽其能,围绕健康养殖加强科研、培训和推广,为畜牧生产实现健康养殖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涉农院校和培训机构应围绕健康养殖做好教学和培训。农业大专院校应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增加实验和实习教学内容,组织学员参加企业生产管理,提高其动手能力,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职业学校、农广校和事业单位要借鉴德国校企合作的职业技能教育经验,要面向生产重点做好技能教育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守诚信、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二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具备研发实力的企业应围绕健康养殖、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加大研发力度,多推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针对畜禽养殖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研究开发降解减排的生物添加剂和有毒有害气体降解与吸收的工艺技术;针对药物残留,研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的兽用药物;针对动物福利和减少疾病,研究开发新型圈舍设计方案、环境控制系统;针对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研究开发经济实用的新型实施设备;针对粪污、病死畜禽污染,研究更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加工技术;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等。三是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单位要按照健康养殖的要求积极推广先进的技术、先进设备和生产模式,要及时获取科技信息,掌握畜牧科技前沿动态、最新科技成果和行业管理法规政策,深入养殖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生产情况,为养殖企业提供法规政策和技术咨询。将先进的规模养殖场规划设计、现代设施装备、环境控制、发酵床养殖、粪污处理等单项技术和工艺进行熟化、提炼、集成和组装配套,完善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生产方式方法,并将其总结成经验模式进行示范推广。此外,还可引导具有第三方认证和检测职能的事业单位积极介入生产企业对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和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