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

第1篇: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 教育 教学

加强初中生心理教育,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初中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一系列政策和条例的出台,都强调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初中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校和教育者们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中学生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正视社会带给我们的各种影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

一、 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自身因素。这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情绪和个性三个方面。具体说来,初中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对外界事物的判断缺乏公允性,对自己的估价缺乏客观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吃苦能力差,依赖性强,对新情况适应力弱,对新事物产生不正常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情绪,因此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情绪自控能力差;不愿与人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喜欢自我深思,难与人友好相处,同时又迫切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二者往往产生激烈冲突,从而造成孤僻怪异、格格不入……,出现了人际关系不和谐;优越的生活条件,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读不了书、吃不了苦、挨不起批评,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

2.环境因素。首先,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关系紧张、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变迁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等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其次,学校生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也很大。

二、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以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教师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以自己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在课堂上,教师的需要、兴趣影响着学生的需要、兴趣,教师的高尚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所以在学生面前,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调节情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不能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兴趣(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性所决定的)、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并且还应时不时地关注学生们的兴趣,以利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要微笑着面对学生,积极地鼓励、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在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精神品质,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2. 巧妙运用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典型案例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它有独到的铸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作用,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道德情感的教育。典型案例可以是哲理故事,也可以是名人轶事,或者是笑话寓言。如在教学有关自信走向未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内容时,列举大量榜样人物故事,如张海迪高位截瘫仍自强不息;国家体操队员桑兰不慎受伤,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自信面对未来;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孟佩杰10多年来照顾养母的感人事迹等等。学生听后无不为这些榜样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坚毅、顽强以及对生活的自信所感动,从而为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做准备。

3.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教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同时,与教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气氛。例如,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教师错了允许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讨论。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4.在辅导中矫正学生心态

目前,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有的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学生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以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从而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然。除了配备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信箱和心理热线,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辅导。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视,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断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并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让学生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丁志根,初中思想品德“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宁波大学学报,2005,(2).

第2篇: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研究

物理作为初中生必学的自然学科,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科学性,物理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了解自然规律的平台,并且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解,帮助他们熟悉自然界中某些事物发展的本质,并理解一些现象的科学内涵(例如雷电的形成、电流的形成、人体的静电现象等)。正是因为物理严谨的科学性,使学生们接触它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些困难,比如对有些现象的解释太抽象,并且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都是以老师授课为主,老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只一味的向同学们简单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课堂的灵活性,导致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漏洞。因此,借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平台,老师应该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1.结合案例分析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案例一——力学

力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最基本的章节,它是带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开篇之章,因此力学知识授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也会奠定学生们对物理印象基础。在我国几乎所有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物理老师在讲授力学这一章时也是这样,缺乏和学生的交流,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不了主体作用,并且物理是一门相当乏味的自然科学学科,因此,许多学生在接收物理知识时都存有被动心理,有的也只是为了完成学业的需要,并没有真正的去好好掌握。

1.2案例二——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章就是《欧姆定律》,它作为初中物理课程中最基础的知识章节,影响着许许多多初学者对物理课程的印象以及日后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在讲授该章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而不是一股脑的把所有知识概念都讲完。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物理老师在讲授这一节时一般都是先把需要解释的概念给学生讲解一下,然后把这一章节涉及到的公式(主要是I=U/R)在例题中给同学们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如果不是天生对物理充满兴趣的人在听起来时都会觉得很无聊。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章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留的作业题也是抄别人的,使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教学任务也几乎不能按时完成。

1.3案例三——物理实验课

物理实验课是带领学生走入物理世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教学资金的缺乏,许多初中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这一门课程,或者是开设了这一门课程,却因为缺乏实验道具和器材,而从未真正上过。这种教学漏洞的出现,损失了教育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机会,由于物理知识大多数都十分抽象,初中生基本上无法从理论课上真正搞懂那些知识,而又没有最直观的教学实验来演示,错失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最佳机会。

2.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2.1消除力学知识的学习障碍

由于力学知识是物理课程最基本的入门知识,因此学好它对学好物理课程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是一个人学生生涯中最容易对事物充满好奇的时间段,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引入物理的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问,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在上课时带一个苹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实的体验万有引力;在讲授自由落体的知识时,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用自己的笔、纸片等来感受自由落体的妙处;在讲力是相互的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报名来前台互相感受一下;在讲摩擦力时借助实验道具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等。

2.2学习欧姆定律的有效途径

其实要想有效的学习欧姆定律,在老师授完理论课的基础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设这一章节的实验课。欧姆定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体、导体的电阻不是一成不变的、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的推广式不同。

这些有关电路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讲解上是十分抽象的,教师只有亲自带领学生,让学生们在实验课中自己动手,体验欧姆定律的实验表现,才能使他们把这些知识真正掌握,否则即使他们掌握了理论要点,也无法真正的与实际相结合。

2.3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

其实以上方法适用于所有物理章节的学习,实验课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课程不能忽视。随着科技的发达,多媒体教学方式也逐渐引入了物理教学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施,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种学习知识的新鲜感,PPT上鲜活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学视频等内容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学生们对物理课程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在多媒体中得以具象化。

此外,改变教学最根本的方式是增加教师授课的趣味性,一个幽默的物理教师和一个死板的物理教师教学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改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从自身寻找问题,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不仅要把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还要让他们能够接受并且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逐渐走进了千千万万的大中小学校,因此,物理老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来使枯燥的物理知识多彩化。此外物理课程中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实验课程,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物理世界的多姿多彩,培养他们不断探索科学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红岩.《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与分析》.教学实践,2012

[2]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新课程·中学,2010年9月8日

第3篇: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 青春期; 性健康; 路径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of adolescence sex knowledge path analysis

――Based on sexual health survey of grammatical knowledge in Sichuan thinking

WANG Yuxin, FENG Zhongyue

Sichu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Sichuan 610225, China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dolescence physical and mental rapid changes of period.At this time they are easy to go astray them because of confused, fear, curious tosex.So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classroom teaching, education, and companion thematic activities approaches can effectively help junior high effective master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to form the correct sexual awareness and good sexual morality.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dolescence; Sexual health; Path

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高峰,是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展示期。青春期一般从10岁开始,而初中生一般处于11~15岁这个年龄阶段,当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文化,各种“性”信息汹涌而来,他们还没有做好各种准备,很容易误入性错误的歧途。因此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开展适时、适度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能优化其“性别化”过程,为其一生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

1 初中生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1.1 性健康知识教育的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性健康是指具有的人在躯体上、感情上、知识上、信念上、行为上和社会交往上健康的总和,它表达为积极健全的人格,丰富和成熟的人际交往,坦诚与坚贞的爱情和夫妻关系。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即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性生理健康。

针对青春期容易出现的一些困惑,如月经、,因身体发育带来的种种性困惑或性焦虑,同伴间的性尝试、无聊感、情绪波动等问题,本文所提及的性健康主要是指青春期的青少年具有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的性心理、科学的性知识和良好性道德。

1.2 四川省初中生性健康知识的现状

2010年6月,四川省教科所义教室对四川省1992名初中生进行了关于性知识与性病、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对性知识和性病、艾滋病的了解比较少,总得分均分为19.67±7.52(满分39分)。对女性和男性第二性征包括那些现象,分别仅有14.5%的女生和20.3%的男生能够做出正确解答。关于性病艾滋病的知晓情况,有高达31.9%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性病,25.4%的学生完全不知道性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对于初中生早恋的问题,有53.4%的学生觉得虽不赞成,但能够理解。对初中生的看法,有18.9%、3.6%、7.1%的学生分别表达了能理解、赞成、无所谓的态度。经调查发现有30.62%的学生表示交往过异性朋友,在恋爱过程中41.9%发生过拥抱,23.3%有过接吻,27.6%有过轻抚,3.5%发生过。

如此令人堪忧的现状值得我们教育者去反思,我们究竟该如何将这些对他们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性健康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青春期。

2 初中生性健康知识教育的路径探析

2.1 通过环境影响渗透性健康教育

环境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本文的主体是指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环境则是指在他们周围的能对他们产生影响的各种外界事物,如校园文化、社会意识形态、成人的认识、行为和言语等。环境可以对处于其中的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环境影响对初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

2.1.1 营造开放健康的校园环境 学生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的,甚至有些住校学生24小时都生活在校园里。因此营造开放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性健康教育,形成积极的性意识。所谓开放是指学校不能谈“性”色变,完全回避“性”问题,而应该坦诚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壁报、咨询热线、青春信箱、咨询室、图书馆等途径大方的谈及性健康知识的话题。所谓健康是指宣传的内容要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关于早恋、过早引发的不良后果的案例时,学校要在批判的同时更多的进行正向引导,告知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例如在图书馆配置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图书、开设青春期信箱和咨询热线等,通过显性的校园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摆脱性神秘、性龌龊的不良认识,以科学和人文的态度对待性健康教育[1]。同时学校隐性环境的影响也需要注意,如青春期信箱最好以网络匿名的形式开设,这样学生可以没有顾忌地说出自己的困惑;性健康教育图书可以包装一个精美的封皮,以消除学生借阅时怕别人看到而不好意思的心理,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

2.1.2 营造轻松信任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每个孩子教育的启蒙地,也是他们感觉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因此温馨、轻松、信赖的家庭环境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意识,养成良好的性道德。父母亲最能够看到和感受到孩子的身心变化,所以应该适时适度地对孩子进行性健康知识的渗透。父母亲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或是通过评论一些青春期性教育的案例,来让孩子消除困惑,向他们传达一种对性的正确认识。例如有个男孩子发现自己遗精后,总是觉得害羞又困惑,结果父亲发现后不经意间以一种玩笑口吻说“哦,小伙子,你还没有超过老爸哦,我13岁就第一次遗精了”。一句轻松的话让孩子一下子就豁然开朗起来,不再为此烦恼。还有当看到关于早恋的评论时,家长可以针对某个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对“性”的态度,这样通过言他人之事来传达一种态度、一种观点,而且也不会尴尬。家庭中的长辈能够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环境,不仅有利于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且可以培养亲子间的信任,让孩子心里感觉安全温暖,遇到问题会愿意与父母交流。

2.1.3 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社会对每个人的影响是必然的。尤其是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而广,成人很难控制。社会上各种黄色图书、音像、网络、广播、电影已经在侵蚀学生们尚未发育完全的身心,而社会环境不是哪一个部门或是领导可以改变的,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具有责任意识,宣传弘扬一种健康向上的性文化,例如社区、医院、共青团、妇联等可以定期搞一些性健康知识普及、性病的预防、艾滋病的预防等宣传活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性健康。

2.2 通过课堂教学传授性健康知识

课堂教学途径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专门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二是有相关教育内容的校本课程;三是学科渗透。

2.2.1 专门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性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多年来,瑞典的性教育和咨询活动成效显著,在1991年~1996年的五年间,15~19 岁青年的艾滋病感染率下降了32.4% ,淋病和梅毒的感染也分别下降了65.8% 和55.9%。”[2]专门开设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可以科学地系统地实施教育内容,达成教育目标。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科学的性健康知识,避免了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不健康的性知识。开设专门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授课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生物学、医学常识,因此教师的前期培训非常重要,一定要在教师具备了这些素养的前提下再开设课程,保证性健康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二是教学的方式应灵活多变,不能仅仅是讲授,还应根据内容增加一些活动、讨论、体验、阅读等教学手段;三是课下的观察很重要,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课下的行为,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2 有相关教育内容的校本课程 相对于前面提及的专门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校本课程是比较容易开发和开展的。例如四川省开发的《生活、生命与安全》地方课程,就专门针对初中生开设了青春期健康教育、青春期人际交往教育、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等内容,并且从生理到心理逐渐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性健康,形成良好的性道德和正确的性意识,可以很好的帮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消除困惑,获取科学系统的性健康知识。因此各地方或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时增加关于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以完善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课程建设。

2.1.3 学科渗透 如果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也没有开设包含性教育内容的校本课程,那么可以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教育。例如可以在生物、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学中融入一些关于性健康的知识。如初中生物课程中涉及了人的起源与发展、人的生殖、青春期、计划生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内容,在讲解青春期时可以适当的加入青春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恋爱、婚姻、性、责任的关系;在讲授人的生殖时可以适当适度的讲解一些关于避孕的常识等。再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涉及青春期、健康安全的生活、男生女生交往等内容,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男生女生时加入一些异往的原则、如何认识早恋、法律常识等内容,在教学健康安全的生活时可以加入一些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因此各学科教师可以统筹安排、整体布局,各有侧重的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开展性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性意识,提高对不良性信息的识别和抵制能力, 学会自我保护, 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堂教学是青少年接受性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具有高效性、系统性、层次性、知识性和综合性。学生可通过各科课堂学习, 从科学的、人文的、社会的多重角度有机地接受性知识教育[1]。

2.3 通过专题活动消除性健康困惑

专题活动是指针对某一方面开展的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主题,有专业的人员指导。通过专题活动可以更深入、细致、科学、全面的了解某些方面的知识。

2.3.1 专题讲座 可以邀请医院、疾病预防中心、心理教育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如疾病预防中心的专家讲解传染病的预防,包括性病、艾滋病,从传染病的病理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深入讲解;心理专家可以讲解异往问题,包括恋爱的真谛、责任感、自我保护、拒绝的方法、交往的原则等。专题讲座是针对某个问题开展的系统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性健康知识教育的深入开展。

2.3.2 主题活动 讲座更多的是给予学生视听觉刺激,这种刺激的持久性和强度不及活动体验。因此针对有些性健康内容可以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如生命的由来,可以开展珍爱生命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孕妇体验怀孕的艰辛,意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进而懂得珍爱生命。

2.3.3 专题讨论 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首先确定讨论的主题,然后选择相关案例,进而展开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引导性结论。如针对一些关于过早引发的危害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对“过早”进行思考,然后出示一些案例,如17岁的学生因把悄悄生下的孩子扔到窗外而获罪,19岁的女孩因堕胎不当丧生等,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讨论分析后得出积极导向的结论,让学生从他人的经历中得到启示。

2.4 通过同伴教育拓展性健康

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同伴教育通常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同伴教育是一些发达国家较为流行的一种性教育方式。同龄人讲述自身经历和体会,易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在提高青少年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 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 在自我保护及安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伴教育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把班级任意分成若干组,每组由一名同伴教育者担当组长,每组由同伴教育者做组内主题发言,介绍性相关知识。小组展开讨论,同伴教育者回答、澄清组内学生不明白的性知识;其次,小组报告,组间分享;最后,教师总结。

同伴教育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对学生要求很高,在进行同伴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同伴教育者进行系统深入的培训,使同伴教育者真正领悟所要传递的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背诵知识,能够随机应变,对同组同学的提问进行科学的解答。

3 结语

总之,在初中学生中进行性健康教育,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其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落实在认识与思考、咨询与调查、调整与适应、防止与预防、观点与态度几个方面。教育者必须以科学的态度,适时、适度、适量地开展初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为初中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健康成长,走好青春之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培禾.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982.

第4篇: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展开教材知识讲授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即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收获感想等)。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习成为爱好,使地理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科目,学生才能学好地理,学会地理。

一、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阶段蔓延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较之以往也显着提高,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抽象记忆,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运用合作学习、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理除了这些有益于学习的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难以控制的方面,例如,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课堂碎碎念、学生水平不均衡、课堂秩序杂乱,还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难度,这就要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到不偏心、不烦心。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教具教学,展现教学直观性

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原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用具,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原则,而且还给地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提供了形象合理展示的平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不仅可以将五湖四海以及祖国的旖旎风光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就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各种地形地貌罗列整齐,使课本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学习效率显着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新课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地形和河流》时,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中流砥柱的地位,新课伊始,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这一学期从一个大洲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通过展示东、西两个半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图片使学生说出名称和地理位置,做到对上学期学习内容的简单回顾。之后再点数一个洲——亚洲的范围图,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步步被带入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显着提高。

2.引入生活案例,展现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性

初中地理既介绍祖国的美好江山,地球的丰富物产,又在展现地球现状的同时发现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联系学生平时所看、所听、所思,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认识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同时做到懂得爱护环境、知道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第5篇: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不良情绪;心理疏导

一、“心理疏导”的概念和重要性

“心理疏导”是指对人存在的各种思想、心理、行为等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科学、细致地给予启发疏导,使人如释重负,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满怀信心的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中。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了,成人感的出现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其思维发展方面,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辩证思维水平有限,因此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遇事爱钻牛角尖。加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升学压力、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受挫、家庭变故等消极刺激,很容易产生不满、厌烦等不良情绪和对抗行为,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校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1.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生道德意识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①畅通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渠道,确保教师能真实、客观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开展德育工作,从他们身边的案例入手,及时解决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德育事件。③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情理交融,从情入手,以理服人。采用正面说理、榜样示范、小组讨论、辩论、社会调查、观看录像、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2.创造条件,多形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定期组织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青春期心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特点;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从认识层面上有效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概率。

3.加强家校联系,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与家长沟通交流,指导家长对子女要确立合理的期望,期望水平要适合子女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切忌太高,不切实际,否则会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加强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家长要及时调整教育观念和方法,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子女,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要。平等以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发扬民主,遇事与之民主协商,对他们的意见要给予重视,正确的要采纳,不能讥笑或压制他们发表意见。充分给予自主,孩子的事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仅仅提提建议,做做参谋。这种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的亲子关系、朋友关系,是预防和消除初中生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的具体策略

1.帮助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力

在日常教学中应指导初中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增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遇事就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并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也可避免过激行为和对抗行为的发生。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时,随着乐曲声响起时,坐在前排的一位小男生马上大叫起来:“难听死了!”甚至肆无忌惮地将书扔在地上。班级里骚动起来,大家都无心欣赏音乐,这令我颇为恼火。但此时我如果当众批评他,肯定会引起这位学生的对抗情绪。所以就选择了课后再去找他。细纠之下,原来他当天在家因为最近成绩下滑被父母数落,就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到了课堂中来。针对以上情况,我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不是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带到课堂中来的。老师可以将自己的不开心发泄到你的身上吗?父母的管教是为了你好,也许你一时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但你可以告诉他们你一直在努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摔书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差,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吗?这首曲子你可能不喜欢,老师也不会强迫你一定要喜欢,但以这种方式表现不恰当,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情绪。而音乐也许可以给你疗伤,你何不尝试一下呢?通过心理疏导,这位小男生心悦诚服地低下了头。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积极健康情绪

初中生很难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又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结果由挫折感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作为教师,应重视初中生这一阶段的特殊心理需要,对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

曾经有这样一位女生,她将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比做是“伊拉克与美国的关系”,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架,她不喜欢每一位老师,经常和老师唱反调、顶嘴。是什么造成她如此的“标新立异”与“特立独行”?她因为错误的定位及缺少必要的交流沟通,在潜意识里她认为“每个老师都是一样的,都是偏袒好的学生的”,而她自认为就是个坏学生。在长期的漠视中就形成了她现在厌恶老师,甚至厌恶社会的不良情绪。心病还得心药医,本人经过反复思考,决心以自己的真诚代替厌弃和冷漠,耐心细致地做她的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肯定她不是坏学生,了解她的思想活动和兴趣爱好,利用她很希望引起大家注意的心理,适当的为她安排一些具体工作,在课堂中多给她举手发言的机会。其次,利用班上的榜样去激励她,安排表现好的学生与她同桌,带动她为集体做好事,并及时表扬她,减轻她自认为在集体生活中不受欢迎的心理负担;再次,一旦她再出现不良情绪,也不大声训斥,总是以朋友的身份、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语言与她谈心,设身处地的理解她的处境和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件事做错了,只就事论事,找出原因,分析危害,从不算老账。……由于进行了恰当的心理疏导,渐渐的你发现她不再是以敌视的目光注视你,不再与老师有敌对情绪,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3.帮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人际关系和谐则情绪愉快心情舒畅;人际关系紧张,则心情抑郁,不利于身心健康。很多初中生由于人际沟通能力缺乏,交往常常受挫,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支持初中生与同伴之间的正当交往,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促进他们积极交往,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而教师应关心、了解初中生的文化倾向,有的放矢地做好引导工作,对其中存在的某些极端行为和不良思潮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而初中生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疏导、纠正这种心理要将其与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应结合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因素进行疏导,以便他们用更加健康蓬勃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贺淑曼.《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6篇: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一、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分析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者、体育技能的教练,还要能够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这既是体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内在需求。初中生进入了人生发展的青春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更为迅速,同时也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细心观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因为一些学生心理素质较低,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影响了体育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过度紧张、情绪焦虑、莫名恐惧,与人相处信任度低、耐挫能力差。这样的问题在体育心理与教学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够做到及早发现。教师在观察了解并分析学生的特点之后,可以针对性地渗透心理教育,开展各种专门活动,以此体现体育学科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

二、渗透情感教育,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积极情感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明显作用,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在影响着学生体育学习训练的内心积极性和外在投入程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顽强不屈的意志教育,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魅力。另外,教师还要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如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信任,乐于接受教师教育,在教学中关怀帮助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浓浓的师爱中增强体育学习动力。再比如在学生之间开展团结互助教育,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集体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

三、实施心理干预,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据某地教育部门和心理研究部门联合调查显示,初中生中有百分之十八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百分之六程度较深。这样的心理障碍形成是在长期片面的思维压抑环境以及淡漠的关系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体育教学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也是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密切相关的教学学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心理干预,解除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障碍。每一把锁都有开启的钥匙,每一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也是不一样的,体育教师应当发挥自身角色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通过短信发送、电子邮箱、QQ留言等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不对面屏障式心理治疗。学生遇到哪些想不通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可以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利用自身阅历经历、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客观分析,站在更高的层次引导他们,让他们走出心灵的误区。

四、搭建参与平台,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参与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低与教学成效具有明显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搭建参与的平台,让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充分满足,在体育教学模式的确定上,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参与更多的方式,如学生小组自主训练,让每一位学生在其中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有指导别人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训练成效。教师也可以将一些训练活动设计为竞赛形式,让训练成为比赛,让学生成为运动员,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内心的参与愿望、竞争意识将会被有效激发出来,在这种澎湃的动力推进下,学生的训练活动如同竞赛一样紧张而激烈,训练目标达成度将会迅速完成。另外,在校本课程补充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发扬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选择,提供多套内容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延伸教学的内容。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满足,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营造良好氛围,强化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体现。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字里行间渗透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如结合对学生进行奥运知识介绍,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我国承办奥运会的艰辛历史,向学生讲述我国奥运会的巨大反响,让学生明白国力强盛是体育发展的根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再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体育锻炼、全民健身等活动,向学生讲述全民体育的重要意义,上升到全民族素质提高的高度,让学生受到教育。

六、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学生守好法律底线

初中生容易冲动,盲目讲义气,部分学生因为冲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可以搜集本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凡事都要遵守纪律、不能冲动。在这样的警示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照自身存在的一些细微问题进行深刻反省与汇报发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联系实际,增强警示教育渗透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好防火墙。

第7篇: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不同途径,可以将地理教学方法分为六种。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的特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教学环境等。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多样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和有序性原则。

关键词

选择地理教学方法;主要依据;基本原则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之一,是达成地理教学目标的关键,是选择地理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所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优化地理教学设计、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一般类型

地理教学方法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从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不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课型的不同、地理知识属性的不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不同等角度来划分。为凸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以直接感知为主、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以操作训练为主、以自学探究为主和以参与体验为主的六种方法。其中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旅游参观法、演示法等;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等;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实习法(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以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讨论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

二、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1.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的特性

要科学地选择地理教学方法,首先应了解每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运用条件、适用范围、优势、局限性等。例如,讨论法,既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又能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但要求教室空间比较大、班级规模比较小;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合作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适用于高中阶段;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问题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调控能力。又如,地图法是最具地理特色的教学方法,直观性强,最适合区域地理中地理名称、地理位置、地理分布等知识的教学,但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差,需要与讲授法配合使用。实践表明,正确认识各种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的特性,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

2.地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类型决定了应当选择的方法。由于各章、各节、各课时教学目标不同,就必须相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就可选择以直接感知为主和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等,以利于学生建立丰富形象的地理表象[1],进而准确地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原理;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除了采用讲述法、讲读法、问答式谈话法等以阐明有关知识,让学生明确基本要求和掌握操作要领外,还应大量运用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加强技能操练;如果教学目标旨在发展学生地理能力,则可选用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以及讨论法,以发展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如果教学目标有科学的地理价值观教育,则可选用讲解法、案例法、讨论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获得某种地理体验、产生某种地理情感,则可选用以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

3.地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应当采用的方法。自然地理内容多概念、原理,既抽象又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比较难学,宜采用旅游法、演示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变式练习法等,便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原理。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特征决定了在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应较多地采用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等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人文地理内容常常被认为是“易学不易教”[2]。因此,针对人文地理的知识特点,宜采用参观法、社会调查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具有人文地理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人文地理内容“易学易教”。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内容,多地名、数据、景观、分布、判断、特征,可采用演示法、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游戏法、区域比较法等,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乡土地理内容最接近学生生活,既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应采用学生自由度较大和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法,例如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给予学生较多的学习自,同时尽可能采用旅游参观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根据课题名字就可确定以模型(地球仪)演示法为主。又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根据问题内容很容易确定出其主导教学方法为决策教学法。

4.学生的特点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选择教学方法就必须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适应[3]。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方法取决于年龄心理特征。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课堂注意力比较短暂,容易分散;观察事物和现象比较片面、肤浅、粗略;直接经验比较少,理解能力弱;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象一般从感性出发,贫乏单调;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够牢固。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选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讲述法、讲读法、启发式谈话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地理表象,发展地理形象思维能力。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与初中生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课堂注意力比较集中、持久;观察事物和现象比较全面、深刻、细腻精确;直接经验比较丰富,理解能力强;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想象一般从理性出发,丰富且具有创造性;记忆以意义记忆为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较牢固。因此,地理教师应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教学方法以讲解法、练习法、实习法等为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观察、练习和实践操作,辅以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自学探究的方法和讨论法。同时,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存量和初始能力来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5.地理教师的特点

教师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者,教学方法的选用往往带有运用者的个性色彩,因此,地理教师应发挥自身特长、优势,选择适宜的地理教学方法[4]。如有的地理教师雕塑和美术功底扎实,他就可以多选用模型、板图、板画等直观教学方法;有的地理教师酷爱旅游、擅长摄影录像,他就可以多选用标本、照片、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学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精通计算机和网络,他就可以多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法和网络演示法;有的地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音质柔美、极富感染力,语调抑扬顿挫,讲话幽默,他就可以多采用讲解法、讲述法;有的地理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强,他可以多采用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善于组织学生活动的地理教师,可多运用讨论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总之,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来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做到扬长避短。

6.地理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与周边教学环境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物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理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本学校现有的地理图书、报刊、挂图、图片、标本、模型、教学软件、网络教材、教学器材、学习场所等教学设备条件、学校所能够提供的教学经费情况以及学校周边的自然与人文教学环境,选用条件许可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设施比较简陋的乡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质地貌、河流、植被等自然景观进行野外考察教学,可以充分运用地球仪和地图册进行直观教学,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教具和设计实验进行教学。而现代教学媒体齐全、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往往建立了地理专用教室,可以经常采用标本与模型演示法、实验法、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法和网络演示法。那些建立了地理园的学校还可以经常运用制作法、观测法。总之,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建立在对学校教学设备条件和周边教学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三、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1.多样性原则

从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看,选择多种方法有助于进行组合教学,实现优势互补。实践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所有的方法都有其运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5],没有一种方法在所有方面都超过其他方法,也没有哪一种方法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校、学生和教师。有时,某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可能正好是另一种方法的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可以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组合、直观教学方法与逻辑思维教学方法进行组合[5]、文字语言教学方法与图像教学方法进行组合、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方法与以学生为主的方法进行组合等。从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看,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教师素质、教学设备条件等的不同所决定的。不同的进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教学设备条件有差异;不同的班级,学情有区别;不同的教师,素质有高低。地理教学系统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变化性客观上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

2.主导性原则

主导性原则是指在一节课里,教师所选择的几种地理教学方法不能均衡使用,而要在其中确定一种方法作为这节课的主导方法,而其他方法作为辅助和补充,为主导方法服务,所谓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具体而言,要分三个维度进行选择:首先要在宏观层次上本节课是以教师活动为主旋律,还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旋律。例如,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就属于以教师活动为主旋律的方法;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就属于以学生活动为主旋律的方法。其次,要在中观层次上确定本节课是以哪一种方法为主导,即确定是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为主导,或是以自学探究为主导,还是以参与体验为主导。最后,要在微观层次上确定本节课具体的主导方法。如在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方法中选择案例法作为主导方法。

3.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是指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以保证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对此,首先要熟悉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优势、局限性、运用条件、适用范围等自身特性。其次要分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维要素组成与水平层次(包括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水平等);分析地理教学内容的性质、知识属性、组成、层次结构、逻辑联系、重点和难点[6];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差异等年龄心理特征,挖掘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学习积极性因素,结合生活经验、地理知识存量、初始地理能力等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学习风格;清楚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特长、教学弱点;熟悉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教学经费情况和周边的教学环境。再次,要充分考虑学校目前为地理课程安排的教学时数(即课时)和最大程度所能提供的教学时间保证,做到因时制宜。在此基础上全面比较,综合考虑,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作者:赫兴无 单位: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培英.探讨“决策”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0(6).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家清,等.生本取向优质地理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第8篇: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25.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集中语法教学在农村高三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李双燕,马江涛,魏印卿,郭树芬

26.农村初中体育游戏教学初探张烨

27.浅谈"活动单"作文教学模式许震

28.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初探肖明镜

29.让自行车"骑进"初一体育课堂张成军

30.构建情理交融的课堂——《月光启蒙》教学案例反思夏玲红

31.计算教学:在单一走向多维中凸现实效郑秋萍

32.音乐课上的艺术综合实践探析赵敏

33.例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李传德

34.让生成性资源在价值引导下亮出精彩韩斌

35.细节决定成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点思考周密,刘刚

36.对美术课程改革的反思徐蕾

37.教而不思则罔——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反思包俊莉

38.对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王祥年

39.还生活本色阅读积累创意表达——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霍建香,秦成义

40.全纳教育视野下对学困生问题的审视柏杨,吴乐乐

4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樊建安

42.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吴学华

43.课堂提问的几个误区探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陈建新

44.浅谈高中生"好课"的三大问题柯宏

45.走出课堂新误区构建政治新课堂王寅建

4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STSE教育的探讨方洁

47.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调查研究——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邢捷,谭兰

48.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金德召

49.小学语文课内外作业效果对比调查分析束长青

50.浅谈中学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和创新姚家佳

51.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改革化学课堂教学史妍妍

52.浅谈高中政治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陈树茂

53.刍议初中物理教学的激趣技巧陈素云

54.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葛丽屏

55.加强实验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黄裕云

56.浅谈初中基础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李萍

57.浅议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王燕春

58.浅议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王运尤

59.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孙艳丽

60.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情趣王虹

61."学生评教"要避免负面影响王家鹏

62.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张贯永

63.浅谈情境教学的教学效果何志权

64.让联想点亮灵感——初中作文教学感受点滴吴东花

65.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背诵技巧的重要性何淑梅

66.新课标指导下对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袁芙蓉

67.吃透新教材做好『数学活动何立德

68.初中作文思维模式培育探析钱正荣

69.方寸之间评价无限——自制美术作业本开拓评价新天地蒋国尧

70.巧用音乐成长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曹金凤HttP://

71.将音乐的耳朵"唤醒"——音乐课堂如何培养倾听的艺术钱鹏

72.课堂巧提问事半功倍增——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寻吴丽颖

7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陈伟

74.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课陈明伟

75.科学课堂中如何进行课堂收口的教学策略刘生艳

76.以兴趣敲开智慧之门——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夏宇

77.高中通用技术专题网站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祝声彦

78.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英语课堂教学龚传芳

第9篇: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了解 调节 思考 安排 消除 处理

在体育课上面临着大量的技术难度动作,在准备练习和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胆怯和恐惧心理。要想消除学生的胆怯恐惧心理,首先应当找到造成其原因的因素。造成课中胆怯和恐惧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怎样解决?下面我通过案例分析来找出课中学生产生胆怯恐惧的因素和方法。

一、体育教师要在课前了解每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情况

案例:排除耐久跑教学中学生的胆怯、恐惧心理。

耐久跑是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长时间跑步的能力。初中学生练习耐久跑的难度是克服“极点”也称为“第二次呼吸”。在初练时到达“极点”是很有难度的,虽然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系统训练,但这个“极点”的滋味谁都尝过,每当课中教师下达这个任务时,学生自然会心存余悸。

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呢?首先,教师课前要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耐力运动能力水平,根据水平差异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并下达不同的训练目标。其次,是采用趣味的教学方法,如:运动中体验成功,游戏性练习等等,尽量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是在快乐中学习,从而达到克服学生在感到枯燥的运动中中产生的胆怯和恐惧心理。

二、课前课中要随时调节好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

案例:排除耐久跑教学中学生的胆怯、恐惧心理。

耐久跑训练对学生是感觉最“乏味”的运动项目了。教师在课中如果草率地布置耐久跑任务,学生的反应心理大多是逆向的,缺少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甚至会产生胆怯和恐惧心理。

怎样来调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呢?首先,对学生要进行心理教育,并向学生说明,通过耐久跑能使身体受益。比如,强调经常参加耐久跑练习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能够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是健身的好方法等。通过一系列语言来煽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意志品质和自信心的目的。其次,要用梯进的训练方法或趣味方法来进行训练,布置的任务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循序渐,进逐步升级。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教学前要多思考本堂课所安排的技术难度或危险性

案例:排除单杠教学中学生的胆怯、恐惧心理。

单杠包括各种支撑、悬垂、摆动 、回环 、腾跃、屈伸和转体等非常丰富的动作。从内容上看,初中单杠教学是以掌握悬垂、支撑、腾越及上法、下法为重点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姿势为主。它虽然没有高单杠的高难惊险动作,但在支撑、跨越上面对初中生来说也是具有难度的。当学生在练习单腿向前摆成骑撑动作时,如果没有熟练的单腿蹬地翻身向上的支撑基础,就会产生胆怯心理,害怕下一个动作做不出来,甚至害怕摔下杠去。此时,我们应当多巩固教基础环节,循序渐进地教学,而不能急于求成。

四、教学前要充分安排好场地、器材、设备及周边的安全情况

案例:排除双杠教学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初中双杠教学,重点安排了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的支撑摆动、移动及简单的上法、下法、转体等动作。动作虽然都不太难,但动作是借助器材在空中完成的,并需要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要想完成好一连串的动作,还是有着一定的难度的。在空中动作的同时,人的本能使人产生怕万一摔下……要排除其原因,教师要注意安排好场地器材、设备及周边的安全情况。在场地上,地面要有草坪或沙层。沙层的厚度要达标。草坪上最好还要铺满体操垫。若有条件器材最好用木质双杠,并做好保护帮助和教育。

五、消除因其他同学出现了动作失误或伤害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因其他同学出现的动作失误或伤害事故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胆怯和恐惧心理,这种伤害涉及到不仅仅是自己,而且还涉及到了其他同学。此时,如果教师不加以采取措施,教学效果和负面带来的伤害效果会更糟糕。

案例:排除支撑跳跃的分腿腾越教学中学生的胆怯、恐惧心理。

在学习支撑跳跃的分腿腾越内容时,一名学生由于踏跳用力不充分,顶肩推手不积极,成骑在跳箱上了,这样就导致给其他同学带来了胆怯和恐惧心理。教师在此时可以一次或多次模拟刚才学生这个动作,并且告诉同学们,这个不要紧,请同学们大胆练习。

很多项目练习危险性、突发事故是排不尽的;但,是可以做到预防和减少它的机率的。在此问题上,解决方法是:第一,通过保护措施多元化,保护场地器材安全化,预先准备活动充分等来解决。第二,采用多鼓励,提高学生的斗志,来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