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城市环境学;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生态观;城市建筑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多学科的生态观
城市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起始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但若探究其渊源,却须从追溯滕尼斯、涂尔干、恩格斯的思想开始,并要着重剖析西梅尔(Georg Simme1)的城市观和路易斯·沃斯(Louis wirth)对城市主义的阐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人类生态学派城市社会学理论, 把城市社会学建设成了一个独立学科。其中影响范围大, 时间最长的研究范式有两个一个是美国芝加哥人类生态学范式,另一个是新城市社会学范式。
生态学最早和城市社会学结缘, 以人类生态学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芝加哥学派衰落了, 但是生态学却在不断演进, 生态学观念正在走出专门学科领域, 日益成为人类思维的普遍方式。
一、城市环境学中的生态观
城市环境, 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统一体, 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马丁(马丁·麦乐西教授是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学家, 曾经担任“美国环境史学会”(1993-1995 年) 、“公共史全国委员会”(1992- 1993 年) 和“公共工程历史学会”(1988- 1989 年) 的主席。)认为, 城市环境主要研究人造或以人为中心的结构( “人工环境”)和技术如何塑造和改变城市地区的自然环境, 以及这些改变对城市及其人口随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反作用”, 和城市地区的自然特点和资源与自然力、城市成长、空间变化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相互形塑。正由于此,城市既是自然的生态系统( 这一思想早在18 世纪末就已出现) , 具有象有机物一样的新陈代谢的功能,也是文化的建构。
二、城市生态学的生态观
1971 年, 美国生态学家E .P. odum对源于博物学的生态学作了一个经典的概括“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界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其中“生态”包含了三层涵义: 第一层次是自然生态的概念, 是指自然界动植物与其生境的关系; 第二层次是复合生态的概念, 指研究对象是由自然演替和人为开拓两种力交叉作用的结果, 是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复合的结果; 第三层次是哲学生态的概念, 指事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或事物之间的关联认为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这种以优化为主体的思维方式在把握城市这一复杂系统时十分必要。
笔者认为城市生态学角度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生态质量评价: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调控方法。
(4)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
(5)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节控制。
三、城市规划生态学化
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我们正在达到一个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 就是由工业文明时代到生态文明时代的转折点。”
亨德莱认为, “生态学是21 世纪的科学” 。据统计,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结果是已形成了一个与生态学有密切关系的庞大的学科群(学科体系)。
生态哲学不仅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而且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论。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 设计人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 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
城市规划深化中的生态观
城市是集自然、经济、社会等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城市既具有经济和社会特征, 又不可忽视其生态特征。传统的城市规划偏重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偏重于城市十地利用, 而未将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建设列为具贡要的规划内容。
从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结合以及深化城市规划的角度, 应在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引入城市生态规划的思想。如在城市规划调查阶段, 引人生态调查, 包括生态因子、生态关系等; 在用地评价方面,引入城市土地的生态评价。
四、城市建筑学
我想在讨论城市建筑学这个话题中引入一些生态学和运用于城市科学之中的心理学研究。在此不讨论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意义上的生态关系。自从孟德斯鸠(Mantesquieu)以来,这一直就是一个属于社会学和自然学得问题,尽管它很有意思,但会使人们偏离太远。
我只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城市场所一经确定之后,它是怎样影响个人和集体的?从索尔的生态学观点来看:环境是如何影响个人和集体的?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比人是如何影响环境的这个相反问题更为有趣。后一个问题使人类生态学突然改变了意义,从而牵涉到整个文明史。
但是正如我们所讨论的那样,即使就我们所说的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而言,也只有在城市被视为一种由其各个部分组成的复杂整体结构的情况下,这种研究才有意义。我们不能通过将其缩减为图解般的城市模式这种方法来进行(帕克、霍伊特这些美国学者所提出的生态城市之中)。我认为,这些理论虽然能解答城市技术问题,但是对基于建筑体而不是模式之上的城市科学几乎是无能为力。
当伯尼尼(Bernini)认为巴黎的哥特环境是粗野的,因而以轻蔑的口吻谈论巴黎时,我们难以对他的心理产生兴趣;而我们所感兴趣的是一位建筑师的评价:他基于一座城市的“生态式”的整体和特定的文化之上而对另一座城市所做出的评价。同样,密斯(Mies van der Rohe)的某些建筑见解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表明了德国中产阶级的城市趣味或态度,而是在于他们能使我们理解这些见解的基础,理解申克尔似的古典文化遗产以及与德国相关的其他思想。
笔者感悟,在理解现在绘画当中画家为什么在某处采用不一样的尺度作画时,画家其实是在考虑某一特定时刻所面临的特定问题以及与整个场所环境的相对关系。
五、建筑学范畴的生态质量
在福斯特看来,“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用最少的来做最多的。这句话可能是密斯那句“少就是多”的生态变形。人们完全可以用被动建筑手段来节约能源的消耗,仅通过建筑形体、构造和空间的积极配合,而不是使用需要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并排出废弃物的机械设备。建筑的能源效率越高,使用的时间越长,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对环境的可持续性能就越好。
对于罗杰斯这样一位高技派建筑师的代表人物来说,可持续设计的目标在于,满足现在的需要而不用消耗过大的自然资源。
六、结论
本章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讨论了领域内不同学科的生态观,采用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的论证方法来展开相关讨论;第二部分讨论了本学科(建筑学)范畴内的生态质量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如何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并尝试着提出一些可行的见解。作者将试图在第五章展开讨论:一种在国家标准框架范围内的沈阳市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生态质量评价的地方评价标准。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没,它是保证建造过程各环节充分体现可持续生态概念的重要措施。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利地推进了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成熟与发展,而且为澳大利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口号,如何使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化”的内涵,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园区,是能否真正实现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于2002年10月立项,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历时14个月。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就是力图通过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到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个环节,来实现奥运建筑的绿色化。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研究能支持这一评估体系正常运行,可在奥运建筑从招标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政策,从而确保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能得到高水平实现,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评估体系内容简介
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
针对园区规划、业主招标、建筑设计至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手段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奥运园区建设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按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阶段
第二部分:设计阶段
第三部分:施工阶段
第四部分: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
针对上述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只有在前一阶段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施工工作。当按照这一体系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时,这个项目就可以认为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2.ql评分方法
绿色建筑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而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这二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为清晰地对这二者的实际状况给出科学描述,本评估体系采用了quality(质量)和load(环境负荷)这两个指标。这种双指标方式与目前发达国家标准(如美国leed)相比,解决了上述矛盾,更准确地刻划了被评估对象的绿色性。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二者综合起来即可对建筑物的“绿色”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在考察建筑物的l(load)品
质时,没有直接采用l而是转化为lr(loadreduction,建筑物环境负荷的减少)来评价,也就是说“建筑的环境负荷降低得越多,得分越高”,易于操作。然后,便可利用统一的5级评分制(此时l=5-lr)及与之配合的权重表,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的q和lr进行评价。
根据评估项目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权重系数。参评建筑实际的q/lr得分=∑(5分制得分×权重系数)。对于包含多类型建筑的园区,需由建筑各类型建筑的面积比乘以其相应的q、lr得分情况,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评价结果。
参评建筑的q/l评估结果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两维图表进行科学的描绘。
其中:
a区: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和优秀的建筑服务品质,为最佳绿色建筑。
b区、c区:尚属于绿色建筑,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建筑品质略低。
d区:高资源、能源消耗,但建筑品质不高。
e区:很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却获得低劣的建筑品质,一定要避免的建筑。
除了提供一张二维q几图表之外,评估软件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建筑信息,生成一系列直观图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参评建筑在不同层次的条目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
四、主要创新
本课题主要创新如下:
1.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不仅符合国际先进理念,还有突出创新。例如,强调项目论证的必要性,强调总量、规模和容积率控制;强调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注重建材的可再生、可回用性:提出多种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下的评价方法,注重能源品位,提出能源的优化利用和梯级利用,注重降低能量转换系统的能耗,提倡热回收;综合考虑并评价建筑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重视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与保护,强调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明确节水率与回用率的合理范围、强度用水安全性;对施工过程进行专门评价,提倡绿色施工和绿色管理;重视验收和运行管理,强调考核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考核实际运行效果和实测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的体系和框架。
2.得到一批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通过对近20个实际项目的调研和测算,提出了建材全生命周期评价的4个定量指标,即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本地化;建立了科学、客观和全面的建筑能耗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评价居住建筑节能状况:提出与参考建筑比较的方法评价办公建筑节能:直接对体育场馆的围扩结构部分的热工性能和做法评价节能效果;提出基于能质系数的ecc指标评价不同供热空调系统及方式:提出tdc指标评价风机水泵等输配系统能耗;提出热回收能效比cep指标评价新风热回收;提出照明能耗系数并结合灯具、照度、控制等全方位评价人工照明;采用了单位建筑面积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体系(c02、可吸入颗粒物、n0x、s0x等)和建筑排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大气(直接或间接)污染及温室效应;
3.提出全过程控制的观点与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根据我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特点,把评估体系分成四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这完全不同于国外(如美国的leed体系)仅限于对最终项目的绿色评估。
4.提出用q(quality)—l(load)双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揭示了建筑建设过程在获取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占用能源资源、影响环境之间的矛盾,指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追求此矛盾的协调。
5.开发了一批与评估体系匹配的、可进行定量模拟计算、优化指导设计的软件。
五、评估案例—某综合体育训练馆(设计阶段)
1.基本情况说明
某综合体育训练馆,位于北京市某体育训练局东院东南角。训练局院的北面、南面、西面为城市道路,东面为城市规划路。建设场址南向面对人工湖,东侧贴临某居住小区,北面与网球馆及体操训练房相邻,西侧是一小学。
该建筑风格追求现代化、地域化、本土化的契合,整体造型突出体育建筑的气势,以大面积的金属百叶和纯净的实体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充分利用阳光,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建筑面积为10968m2,建筑层数2层,建筑高度23.9m,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首层为举重训练馆,二层为篮球训练馆,一层夹层和二层夹层为办公室等其他功能房间。建筑设计充分考虑无障碍要求。
该建筑北侧面临训练局体操馆一侧设有硬质铺面的广场,并与建设用地东侧城市道路相通:西侧设置有4米宽车道,其与建设用地南侧城市道路相通,同时在建设用地西北角与训练局院内原有南北向主路相连。所有人流及车流将由此进入综合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北侧设有主入口。东侧及西侧各设有一处次入口。南侧设有三处辅助疏散口。
该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达到墙体节能要求。钢筋混凝土屋面保温采用30mm厚挤塑板保温材料。外窗窗框为铝合金断桥体系,玻璃采用6mm9mm6mm中空低辐射玻璃。
该建筑物中举重和篮球训练馆均采用过渡季可送全新风的双风机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其它功能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等采用直接数字式(ddc)监控方式,并纳入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利于节能。
该建筑外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绝外部噪声干扰。通风管道送排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该建筑正常照明光源主要采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所有高效节能气体放电光源均须配备低谐波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
该建筑的生活给水由建筑物西侧院内给水管线引至室内,接至各配水点。生活热水采用地热水,由大院集中地热水供水管网供给,直接接入馆内用于淋浴热水。本工程雨污水分设系统,污水不含污染物,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排入市政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入院内雨水管道,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接入室外雨水管道。所有卫生器具配件均采用节水型。运动员浴室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小便器、红外线感应龙头洗脸盆及淋浴器。总供水干管上均设置水表,便于计量用水量。
2.总结
本综合体育训练馆主要为运动员训练之用,采用了一定的节能、节水措施,但并无特别突出之处,各评估点得分均在3分左右,表现平平;其综合评估结果在ql二维图中处于c区。
六、展望
后续的推广工作包括:
1.继续扩大建筑项目试评估工作。通过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配合,准备今后以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基础,对北京市一批在建项目进行评估,并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2.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相关的辅助软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思考
所谓绿色建筑,其实质是指在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尽可能的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通过对节能环保建材的使用,来为人们提供一个低能耗、高效率的建筑使用空间。这便是绿色建筑的基本定义。直至目前,绿色建筑已被公允为一种可持续性的生态节能建筑,并逐渐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
1 推动绿色建筑的意义
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逐步落实环境建设工作,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融入到实际行动中,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们的共识。绿色建筑作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根本途径,其主要提倡节能减排,并希望所设计建设出来的绿色建筑能够满足以下三个目标:(1)能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量,缓解当前所面临的能源危机;(2)能在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能耗的同时,满足居住要求,为居住者创设一个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3)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防止臭氧空洞。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拿我国来说,当前大部分城市都在大范围、大面积的开展建设活动,城市生态景观快速发生变化,城市生态系统和外部环境进行着大量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仅就建材而言,我国钢、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砖、砂、石几项生产耗能达1.6亿多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3%左右。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产量虽然增加很快,但实心粘土砖仍然占80%以上,不仅年耗煤达5000多万吨,而且是每年要毁掉10多万亩土地资源,还要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
建筑系统在使用、改造和拆除过程中,比建造它还要发生多几十倍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有资料表明,一个建筑使用6年所消耗的能量就相当这个建筑建造中所消费的能量,而建筑的寿命要达到50-100年。在建筑使用能耗中,仅占全国人口14%的采暖人口,每年用于采暖的能源高达1.3亿吨标准煤以上,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0%,保温不良的墙体材料造成的热损失估计达1.2亿吨标准煤,按单位面积计算,我国住宅采暖能耗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倍。与此同时夏季空调和现代照明的耗能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一个建筑体系,是否可称为绿色建筑体系,其界定的原则,不在于它是否应用了某种绿色设计的技术方法,而是要从以下两个观点考虑它是否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是要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影响的考虑;另一个就是要从建筑材料及使用功能,对室内、室外,对局地、区域及至全球环境和资源影响的考虑。只有在这两方面达到一定标准的建筑体系,才能做到无害化、无污染和可循环。
2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思考
2.1 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提倡绿色消费
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绿色建筑,其首要工作是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加大对社会公众的绿色生态意识教育力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建筑设计师的绿色环保意识教育。建筑设计师是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者,其在设计和创作建筑物时,必须对当前社会的建筑意识有所了解,并结合时展脚步来进行建筑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才有可能被大众认可和接受。但是,建筑师也应该清楚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在当今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绿色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除了要关心社会历史、社会人文之外,还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将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以便设计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
其次,除了建筑设计师以外,社会公众的绿色建筑生态意识培养也同样重要。推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第二步工作是加强社会公众的生态意识培养,提倡绿色消费。这里所说的绿色消费主要是指人们在娱乐、出行、居住等活动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尽可能的节约社会资源和能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的一种生活方式。绿色建筑设计的推行与绿色消费方式是有着一定关系的,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仅仅只是提倡绿色消费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只涵盖了“居住”这一方面。但是推行绿色建筑设计,只有在社会公众都形成了固定的绿色消费方式后,才有可能会被真正贯彻实施。
2.2 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推行绿色建筑评估
想要推行绿色建筑设计,建立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清楚的是,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实质上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是推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有效措施。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力量,结合我国国情,着手建立一套实际可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深入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标准,在评估实践中不断更正和修改,完善不足。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法,虽然它在实践中无法指明相关单位行或部门应该怎么做,但它能够告诉你哪些事是不能做的。这种评估方式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意义。
2.3 改革建筑工程运作模式,加强建筑师对工程全过程的控制
在当前国内建设体制下,开发商把一个建设工程分段发包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包括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也基本上是开发商说了算。一般说,建筑师往往都是先进理念的代表,可是在现行体制下,建筑师的权利极为有限,加上设计招投标运作的不规范,建筑师往往只能按照投资商的想法追求建筑的造型和画施工图,谈不上对工程全过程的控制了。所以给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和控制工程质量的权利已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立项时就应该有绿色建筑的创意要求,同时扩充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按照绿色建筑体系的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建筑设计单位服务的领域要积极进行延伸,按照国际通行的咨询服务的模式来运作,服务的对象应该包括业主、承包商、金融机构等实施各种项目总承包的方式为建设工程提供建设全过程的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推动绿色建筑要依靠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依靠市场机制的驱动,靠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与诱导,但建筑师的先觉无疑是重要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春普.努力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国勘察设计,2004(7).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缺乏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由于各项社会环境的成熟,绿色建筑也在近几十年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在保持低能耗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的绿色建筑工程也开始了自己的历史,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和困难,对于国外的先进理念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为了实现我国环保业的大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业应当加大对外国相关理论的研究,投入资金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这样的举措,有利于我们在探索绿色建筑的过程中找准方向,避免出现研究的方向性错误。
2.缺乏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关于绿色建筑的行业标准,对于绿色建筑所要实现的节能标准做出了具有法律效益的规定。尽管有了一个基本的标准可供参考,但在具体的细节上,这样的标准显然还是不能完成标准的,使得许多并未达标的建筑能够借机成为绿色建筑滥竽充数。比如关于土地、水源、木材等建材的节能标准目前仍没有具体的规定。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对绿色建筑类别的划定上,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一般指代的为住宅类的节能建筑,而在其他建筑类别上,则完全没有涉及。所以这样的绿色建筑体系是十分不合理的。
3.缺乏严密的行政监管体系
与国外相比,绿色建筑在国内更像是民间行为而不像是政府行为,这也决定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不可能获得足够多力量的支持。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将绿色建筑的发展纳入政府的职能之中,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发展绿色建筑的方法与对策
1.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对于建造绿色建筑,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划定绿色建筑的建筑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才有可能造出环保的绿色建筑。本质上说,其便是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建立也有相关的原则可循,最为重要的便是要明确绿色建筑的涵义以及背后的意义。绿色建筑要到何种程度对于人才算环保才算低能耗,有了这样的衡量标准,具体的建筑指标才有了建立的依据。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绿色建筑的建造标准。同时也可以为绿色建筑建材市场的行业规范的确立提供参考,为生产、设计、施工提供制约,有了制约,绿色建筑才能走上节能的发展道路。从以上角度出发,绿色建筑应当尽量避免商业化炒作,应当尽量还原其原来的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借助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建立发展与不断完善。
2.加强绿色建材技术的研发工作
绿色建筑属于高技术领域下的产物,而组成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自然也有着极高的科技含量,从某种角度来说,绿色建材所达到的技术水准决定了最终的绿色建筑所处的技术水准,对于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能力的发挥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按照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水准,我国许多的绿色技术仍处在研发阶段,整体技术水准与国外仍有极大的差距。加上我国的绿色建筑多诉诸于民间,但科研的巨大投入使得民间机构力不从心,因此政府诉诸于绿色建筑产业,将其作为基本的行政职能是绿色建筑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能够调动极大的社会资源,将资源投入到科研研究中,只有在资源上保证绿色建材的研发,绿色建材的革命性进步才有可能,除了政府的投资,政府还可以建立一种风险投资机制,招商引资,这对之后绿色建筑的产业化生产不无好处。当绿色建材技术卓有成效之时,政府便有着手建立相关的保护技术知识产权的制度,其中以专利技术保护为主要代表,先进的技术进入市场,对于市场政府也应当加以调控,保证整个市场的健康透明,从而使得技术通过市场将利用率扩大到最大。当所有制度建立完成完善之后,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才有了保障,科研人员也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接下来的研究中。而且政府对于绿色建材市场的建设与保护可以保证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尽快进入市场转化为革命性的生产力。这也是另一个意义层面上的绿色工程,是为绿色建材搭建的“环保通道”,其在本质上推动了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发展,加快了其技术革新的步伐,也加快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速度。发展绿色技术不仅在自身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机制,对于外部,更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世界上的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搜集机构搜集各地不断更新的绿色建筑技术信息为己所用,只有这样,我国的绿色技术才能在与国外的相关绿色技术的交流中真正的实现突破。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可以减少技术研发的时间,而且可以与自身技术相结合研发出新的技术来。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绿色建筑行业是我国环保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社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体现,绿色建筑的成功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其也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品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同继锋 赵平 马眷荣 顾真安:《我国绿色建筑研究与评价》《中国建筑科技》2003(3):1~8
1.问题提出
建筑的发展把“人的需求”推到一个最原始的起点上――人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水、动植物……因此,我们努力实现的不仅是有个建筑物,还要使之置于一个健康的、易于生存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中。建设部发言人仇保兴强调: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绿色建筑评价研究发展得非常快,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技术的制约,各国对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得认识还不完全,与实际需要相比,评价体系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以至于绿色建筑的价值没有得到客观、科学的体现。
本课题就是在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后,运用价值工程等原理及方法对绿色建筑的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现有的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没有很好地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它只是基于环境学家的角度对是否为“绿色建筑”进行了判定及对其等级进行了划分,然而并没有对绿色建筑做出全面的评估。本论文的研究有如下意义:
1.从建筑的角度研究分析,同时考虑生态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生物学与非生物学等因素,还涉及建筑环境综合评判中各种构成要素的质量标准如:建筑形态、使用方式、设施状况、营建过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等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舒适、健康的内部环境营造等等进行分析以得出绿色建筑的真正价值所在。
2.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及回报,检验各项绿色技术带来的效果,包括对其在使用过程中运行费用的降低、节能效益,甚至对人体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上评估。
3.目前的几乎所有国家的评价指标体系均没有评价历史人文等有关内容,评价单从技术的角度入手,回避了此类问题,从而造成了内容的欠缺,本论文将会考虑建筑和历史人文的平衡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战略与技术”,成立了相关的技术协会、研发组织,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1) 英国的BREEM评估体系
英国建筑研究所(BRE)推出的BREEAM是各种评价系统中最著名的一个,它于1990年首次推出,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际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中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最初,BREEAM的评价目标主要是办公建筑,该机构同时为建筑师和开发商提供相关技术咨询,目前该系统己在全球传播,并被认为是评价一个建筑物环境质量和性能的工业标准。
(2)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等级体系
“LEED绿色建筑等级体系”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3年开始着手制定(1998年8月第一版,2000年8月第二版)。它受到英国BREEAM的启发,主要用于评价美国商业(办公)建筑整体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绿色生态表现。2000年3月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二版)( LEED GREEN BUILDING RATINGSYSTEM VERSION 2.0),旨在用成熟的或先进的工业原理、施工方法、材料和标准提高商业建筑的环境和经济性能,为设计单位按照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设计提供指导。
(3) GBC绿色建筑挑战
“GBC绿色建筑挑战”发起于1996年,当时有加、美、英、法等14个国家参加。两年间,各参与国通过对多达35个项目进行研究和广泛交流,最终确立了一个合理评价建筑物能量及环境特性的方法体系:GBTOOL,目标是建立第二代建筑环境评价系统。1998年10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14国参加的绿色建筑国际会议“绿色建筑挑战98 (GBC98)”,在这次会议上研究成果得到了展示和总结。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可以适应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自的技术水平和建筑文化传统.
2.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绿色观念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尤其是绿色建筑评价研究,我国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绿色评价体系之后,已经推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生态评估体系包括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和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五大指标. 经判断打分后上述五大指标体系得分都在60分以上则被认定为绿色生态住宅,体系得分在80分以上者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单项认定。
(2)建设部征求意见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5年10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6月)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木,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笔者主要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①在现有的各种评价系统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基准,每种评价系统选取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都大相径庭,这就使得每种评价系统的使用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关键词: 绿色; 建筑问题; 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作为建筑发展的领导者, 对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明确职能的定位,界定出职能范围,运用可行的对策,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工程健康有序的发展。
1.1 观念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不清:我国绿色建筑的概念定义, 分为过程说和目标说两种, 在学术界持以上两种观点的学者分歧特别大, 同时也对社会中人们的认识造成了混乱。“过程说”是指绿色建筑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 是伴随在全寿命周期中每个阶段的持续概念。“目标说”是指绿色建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是伟大的目标,但仅是理想中的目标,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对绿色建筑概念存在分歧认识不全面, 是目前人们对绿色建筑概念认识的基本现状。其次, 政府与开发商在绿色建筑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开发商就是以营利为最终目标, 在绿色建筑的选材上他们选择风险小、利润大的高端产品作为切入点;而专家及政府官员出于自身职责要求,呼吁人们追求适度的舒适就好, 提倡中低端的绿色建筑材料。在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出杠杆的调节作用, 导致市场中的理性选择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1.2 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属于粗放式阶段,在工程管理体系上,很多的规章制度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台的。对绿色建筑的支持政策, 只有《节约能源法》和《建筑法》。这两部法律已经出台很久, 与现如今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不适应。而且现阶段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绿色建筑的施工做出具体的规定, 在施工中遇到不符合规定的施工项目也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 导致绿色建筑工程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在绿色建筑施工中,仅仅是对建筑的设计环节有一定的监管,而在质量监督及建设施工方面的监督做的还是远远不够, 很多打着绿色建筑旗号的项目, 其实都是高能耗的项目,却也可以通过验收。
1.3 缺乏专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专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影响到绿色建筑行业是否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目前也制定了相关标准来衡量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比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但是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我国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部分建筑,并不适合我国所有的建筑,并且在规章制度间相互比较独立并没有形成较好的融洽性和衔接性,甚至有些规章制度是相互冲突的,不仅没有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为评估体系的建立带来了问题。
1.4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
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活动, 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 并熟悉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履行职责。但目前的状况是很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根本不达标准,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建筑大都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 所以很多部门并没有重视起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当前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达标, 不能有效的管理建筑工程的局面。
2 解决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2.1 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第一步制定出绿色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 加强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 结合我国现有能源的实际现状,制定出绿色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然后需要完善绿色建筑的服务体系搭建与国外的交流平台、发展科技中介组织, 推进绿色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
2.2 完善法律法规
因为市场并不能对所有市场活动都可以进行有效调整。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 所以必须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首先,要修订相关法律例如《建筑法》,在修订中,要加强与绿色建筑切实相关的立法, 对建设、开发、运营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关规定, 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的准入机制。其次,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例如认证制度、建筑评估等。对绿色建筑还要强制性的进行绿色建筑认证, 通过认证的绿色建筑可以授予绿色建筑的标志, 让人们可以区分出绿色建筑和非绿色建筑。很多的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存在问题, 而由于有关单位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这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在今后有关单位要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执法力度。首先,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和建筑企业的监管; 同时一旦发现施工中存在不符合规定问题时, 一定要给予严厉法律制裁。
2.3 加强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
首先, 要建立严格的绿色建筑行业准入制度。对于没有资质的企业,决不允许进入到建筑行业中, 在准入机制上就要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绿色建筑行业,坚决不审批,并责令取消,防止某些普通项目打着绿色建筑旗号欺骗客户, 同时对社会的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其次加强对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的控制。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施工、设计等过程都应严格控制, 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够执行绿色建筑的有关规定。
2.4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绿色建筑中管理人员素质将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和质量,所以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不论是外部监管单位中管理人员,还是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都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企业要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培训,而管理人员应通过自学逐步加强技术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小结
绿色建筑中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是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由于其初始阶段的投资较高, 使想在短期内收益的开发商们无法下定决心是否投资绿色建筑,所以一直很难予以推广和普及。在很多情况下,在建造和拆除过程都影响了现存的自然资源, 取代之的是非自然人造系统;在建造及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占据了填埋废物总量的一半;在建造中所散发出的微粒、灰尘、空气污染物等物质都会造成人类的健康问题。而使用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方法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填埋废弃物数量、对场地环境产生的干扰。同时,还可以将建筑物在建成后对室内空气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底。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势头较好,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此方面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把问题解决好,保证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陈汉文, 张宜霞.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3):48-54.
[3]俞雪花,阳建芳.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1(16):46-49.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原则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21 st century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standard concep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 “可持续发展” 口号后,“可持续发展” 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 “绿色建筑” 热潮。所谓 “绿色建筑” 就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 健康、 高效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 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
一、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
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 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 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年内,还要建设 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2、 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 "为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为代表,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鼓励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资源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迅速在最大份额的中低端市场推行以减少使用!合理使用资源为主要策略的低成本路线,即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应以低耗为核心。
3、 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强调 “整体设计” 思想。
适当技术原则的内涵,所谓适当技术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 材料和劳动水准的技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脉和传统。如某科技大学在陕北黄土高原所发展的现代窑洞住宅设计,利用最简单的玻璃温室、 浮力通风、 太阳能热水和天窗采光等技术,不但使窑洞居住环境大为改观,甚至使采暖能源节约了60%以上。
所谓整体设计,就是要从全球环境和资源出发,应用经济可行的各种技术和建筑材料,构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体系。如何在设计之中应用高技术和优质的材料,就是要应用寿命周期评价方法予以权衡,现在欧美应用的高技术绿色设计方法往往和智能建筑设计相结合, 智能建筑是使用户发挥最高效率、 低保养成本和最有效的管理建筑本身的资源,这与绿色设计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 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原则。
1 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 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3 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 舒适、 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 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 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三、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1 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 地形地貌、 地质水文、 气候条件、 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 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 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 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 区域划分、 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 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 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①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
②立体绿化。引入 “土地空间化” 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 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 组景、分景、 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 例如: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2 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 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 明卧、 明卫、 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如上海现代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以秸杆稻草为原料的绿色建材―― ―― ―稻草板,并在上海青浦县推广使用,它与传统的粘土砖相比,不仅具有色彩丰富、 重量轻、 体积小、保温、 隔热、 隔音等多项优良性能,而且在环保上解决了秸杆焚烧的问题;其次它自然降解,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 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 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 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 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 石油、 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 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 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 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 湿度、 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 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 “高标准低能耗、 高效能、 低污染” 状态下持续发展。
四、绿色建筑的评价
建立绿色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不仅需要环境工程师和建筑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决策者、 管理机构、 社区组织、 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环境意识,共同参与营建的全过程。 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建筑环境评价结果,形成共识,使其贯彻始终。因此,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法、 美国的环境评估工程、法国的 ESCALE 法等等。
人工环境的营造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可以从不同层面划分为全球的、 地区的、 社区的以及室内的环境影响。此外,评价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方面的因素,如社会经济、 历史文化、 物理环境的影响(如噪声和气候)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容(如景观、审美)等,而这些因素可能很难确定评价指标或者很难用一种清晰的因果关系来表达。绿色建筑评价是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规划设计、 实施建设、 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系统化、 模型化和数量化,是一种定性问题的定量化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作为一种操作工具,它应对考虑环境设计的使用者提供帮助,从营造的每一阶段所采取的行动和列出一系列的指标信息而组织的。为此,首先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对所研究的问题要有明确的认识,弄清问题的范围所包含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明白研究是在怎样的一种前提下进行的,并且初始阶段所做的相关选择也必须弄清楚。评价方法的选择牵联着其他一些基本决定,如研究目标、 边界、 范围的设定。 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应抓住系统中的关键因素进行评判,从大的方面着手,忽略不重要的细节。 否则将增加评价体系的复杂性,而不易把握其实质。
五、 结束语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离不开全民的参与,通过我们共同的智慧、 经验、 勤勉和努力,我国的建设事业一定会走上一条环境和谐、 资源节约、 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六、总结: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其内涵既通过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极大地减少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国外从8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目前已有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 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欧盟国家推动“焦耳2”行动计划,因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在多个欧盟国家,选择典型的具有示范性的绿色建筑设计项目,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示范的行动计划。其目的是验证各种绿色技术,例如太阳能利用技术、地热能和水能利用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和实践中的应用。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居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城市生态建筑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不少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实践示范。比较典型的有英国BRE的环境样板楼、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的办公楼、Integer示范房屋、美国匹兹堡的CCI中心、英国新国会大厦、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澳大利亚悉尼的奥林匹克村、丹麦KAB咨询所设计的斯科特帕肯低能耗建筑等。这些绿色生态建筑通过精妙的总体设计,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生态建筑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围绕推广绿色建筑的目标,国外近年来发展了一些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且有相应的标准和模拟软件来评价。例如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德国的LNB、英国的BREEM评估体系、澳大利亚的NABERS、加拿大的GBTools,挪威的Eco Profile、法国的ESCALE等。此外,日本和台湾省也相继推出了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体系。此外,在这些评估体系中都制定了定量的分级体系。例如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M评估体系、加拿大的GBToo1s都要求用建筑能耗模拟预测程序DOE―2对被评估建筑的能耗状况进行详细的模拟计算和预测;加拿大的GBToo1s和台湾的绿建筑评估手册则要求对园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平衡、水的平衡以及建筑材料采掘、制造及运输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对影响进行全面的定量计算,再依据其结果进行评估。对于难以定量预测的内容,则采用定性分析、分级打分的方法。这些评估体系的制定及推广应用对以上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建设中倡导“绿色”概念,引导建造者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展望和建议:
建筑节能并不意味限制发展,正确的建筑节能观,应该以提高建筑物的能量利用效率,同时尽量降低建筑物的固有能耗,用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建筑节能工作应该同时从两个角度同时展开。一方面是降低房间的冷、热负荷,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及采用新型的节能建筑材料解决减少房间负荷(围护结构传热、新风得热及房间内人员、灯光、设备等的得热量)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建筑耗能系统(冷/热源、输配系统和末端设备)的效率降低为满足冷、热负荷的要求而消耗的能量。
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角度看,因为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相对比较困难,所以近期应该优先考虑新建建筑的节能,包括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筑物和建筑设备的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等。
从建筑类型看,民用建筑应该更侧重于新建建筑的建筑物本体的节能技术和优化设计,兼顾发展建筑设备新技术;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则更应该侧重于空调和采暖系统及照明设备方面的新技术和优化控制技术,对新建商业建筑的空调采暖系统技术更新和对既有商业建筑的系统节能改造技术应该同时推动。
此外,在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应该从节能体制方面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如建立基于市场的建筑节能机制、强化贯彻实施建筑节能标准、推动供热/冷计量收费制度、制定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措施等。
“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3个方面开展研究:
第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第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第三:“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其次又包括一些小内容: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价值;建筑节能内容;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本质上就是节能型建筑,其含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资源,通过节能、节水、节电、节材、节地等环节的合理设计和实施,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合理科学地利用空间的同时,和自然和谐相处。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立体绿化、种植屋面、绿化中庭,而是代表一种建筑设计理念,而是指建设环境友好型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和谐统一,资源利用实现动态平衡,因此绿色建筑又被称为节能环保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
2建筑节能价值和主要内容
2.1 建筑节能的价值
能源存储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国在建筑上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近 28%,且每年以 1%以上增长率飞速增长,按此估算,至 2020 年,建筑能耗将预估占据中国能源消耗的 40%。中科院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 59 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排名第 56 位。另据统计,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 11.5%。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将能源效率列为重中之重。2008 年中国政府启动的 10 大重点节能工程,预估节省 2.2 亿吨能量。建筑节能占 1 亿吨,约占 45%。
数据表明建筑能耗已占的国内节能项目半壁江山。因此,推进节能减排,可谓迫在眉睫。 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 2020 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建筑节能是节能工程的其中之一,具有现实紧迫性与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价值远远无法用经济来衡量。离开节能技术去谈建筑节能是不现实的。在未来 15 年内,我国致力于把中国从目前的低效能源使用者变成高效能源使用者。改善能源消耗现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节能技术,从电工装备到煤炭、石油、建筑等多个行业共同不懈的努力。
2.2 绿色建筑节能的主要内容
(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建筑围护结构就是建筑窗、墙体、屋面等建筑部位,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改良,可以减少因为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不善而出现热能流失现象,让建筑物的热能能够有效地运用在内部,最终实现减少能耗目的。经过研究分析,提高门窗、墙体、屋面等的密闭性能,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热能流失或者空气渗透,实现节能目标。
(2)采暖供热系统节能
采暖供热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热源、热网以及户内采暖设施。为了减少热能转换和传送过程中的散热损失,就要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以及管网的传送效率。所以,供热系统的设备性能关系着系统节能的效果,要改善性能,提高设计以及施工安装等水平,并且要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科学管理。在室内的采暖设施,要使用双管入户,根据户头来计量,对每一个房间进行温控管理。在收费方面也要有合理的收费制度,用制度来促使消费用户成为能源节约者,让人们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真正实现节能建筑效益。
(3)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
建筑能源消耗的方向是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再生性能源,可以永久使用,无须担心用完的安全可靠性能源。另外,可再生能源作为清洁能源,环保,环境零污染或者污染相当少,分布广泛,可以就地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有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
风能是指风负载的能量,风速以及空气密度决定着风能的大小。就我国而言,其北方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太阳能是指太阳负载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是通过计算阳光照射至地面的辐射总量来计算太阳能的大小的,既有太阳的直接辐射,也包括天空散辐射。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多样化,有光伏、太阳能聚热系统、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采暖和制冷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水能则是由水的流动性产生的,通过水能发电,就是水电。我国在水电技术各个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而且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水电产业体系。 生物质能则是指自然界各种自然植物、人畜粪便等转化而来的能源,比如沼气、生物柴油等。实际上都是对自然植物或者垃圾的利用。其使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的有效加工和利用,在加工利用过程中,需要掌握生物质转化技术,并且要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掌握相关处理技术。
地热能是指地下岩石和流体中蕴藏的能量,地热能同样可以用来发电,或者为建筑物提供采暖和制冷。海洋能则包括各种与海洋相关的能源,有潮汐能、温差能、海流能、波浪能、盐差能等,海洋可以经过很多种物理形式接受、储存以及散发能量,并且以各种新式表现出来。举个例子来说,潮汐能的形成,就是因为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引起的,潮涨潮落之间,便形成了能量巨大的潮汐能;波浪能则是由潮汐和风形成的;温差能则是由太阳对海洋表面的照射,使得海洋表面和深层形成温差而形成的。总之,各种形式的海洋能都有发电功能。
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至今,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土地退化、生态失衡等问题的不断恶化,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近 10 多年来,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已经成为国际建筑界普遍关心的课题。1992 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渐成为一个兼顾舒适健康与环境保护的研究体系,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重视和推广,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1 国外绿色建筑相关评价标准
(1)美国 LEED 评估标准
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制定的《LEED 绿色建筑等级体系》,其评价等级从高到低有白金、金、银和证书级别四个等级。该体系旨在用成熟或先进的工业原理、施工方法、材料和标准提高建筑物的环境和经济性能,为设计和建设单位按照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指导。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建筑评估、建筑环保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LEED 绿色建筑等级体系》被公认是最完善、最具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
(2)英国 BREEAM 评估体系
BREEAM 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让建筑在舒适、安全、品质、能耗以及减排等方面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因此在技术层面上,它是一系列设计施工运营的指导方法。这套评价体系最早被市场检验。获得 BREEAM 评级的建筑值得开发商和消费者信赖。对于开发商、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来说,BREEAM 评级体系是市场和政府认可的价格增值权威;对消费者而言,BREEAM 评级体系创造了一个低碳和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生活工作品质和舒适度的同时,降低了运营能耗和运行成本。
除以上介绍的评价体系外,还有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绿色评估体系。这些评估体系的制定及推广应用对各个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倡导“绿色”概念,引导建造者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评价体系之后,迅速做出了一系列的行动。从 1989 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到 2006 年的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主要针对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进行星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飞. 绿色节能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7.
[2]沈芳亮. 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设计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one of our basic state policy.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uild green home" already became the consensus of people,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building research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the key point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cussion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 the main points of design.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rchitectural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对生活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成为人们的共识,纷纷追求“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其研究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但是由于采暖和空调制冷领域不断的扩大,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最难根治的城市病之一,影响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对环保节能建筑的认识
1.1节能建筑的涵义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保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节能建筑是指满足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的建筑。标准包括《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等,这些标准涵盖了我国90%以上的建筑。
1.2节能建筑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能源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四个大问题:⑴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的能源终端利用效率约为34%,与发达国家相比少了10%;⑵能源分布不均匀,主要体现在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和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⑶人均能源量低、能源储备少;⑷能源结构比较单一,依然以煤炭为主。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源也面临着短缺,建筑能耗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的32%,还有每年建筑房屋材料的消耗的13%,建筑总能耗将近45.3%。因此,倡导节能建筑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3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
建筑节能是指包含了建筑设计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其中节能设计起着关键作用,在建筑设计阶段,如果没有节能的设计,就不可能有节能的建筑,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设计一项工程,工程自施工建设开始,设计者就开始对它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
2节能建筑的设计要点
2.1设计上的节能环保
(1)建筑规划上要提高环保节能意识,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用地环境、设计要求及商业价值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使得我们设计人员对环保节能兼顾不够,最为突出的就是建筑的朝向,部分建筑呈东两向,造成了室内热工环境差。
(2)建筑构造要求控制节能设计要求进行设计。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50%目标的需要,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护结构(屋顶、外墙、外门外窗)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2.2节约采暖能耗的主要途径
节约采暖能耗的主要是加强围护结构(包括屋面、外墙、门窗等)保温,以减少传热热损失;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以减少空气渗透热损失。在减少建筑物总失热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太阳辐射得热,达到节约采暖供热量的目的。对于采暖供热系统来说,节能的主要途径是,加强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以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加强管道的保温,以提高室外管网的输送效率。
门窗的保温性和气密性对采暖能耗有重大影响,原来我国广泛采用的单层和双层钢制门窗保温性和气密性都较差,已经不能适应舒适和节能的要求,应尽快以各种保温节能门窗来代替。
2.3环保节能材料
对于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应主要考虑高效、健康、经济、节能的原则。如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不同的装饰材料对能源的消耗不同。一间贴着深色墙纸的房间,需要的照明用电是同样大小贴着浅色墙纸房间的两倍。房间里灯具的选择同样可达到效果节能效果。首先,客厅等较大的房间使用多角度的装饰灯具,保证房间的各个部分都达到照明度;其次,大量使用节能灯具,可以根据自然光线的强弱调节灯的亮度;再次,鼓励住房用户使用多种规格的灯泡。不同材料对能源的利用也是不同的,应尽量选用绿色环境节能材料来建造人类家园。 总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型的高效、节能材料不竭的被研发出来,并有效的应用于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去,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应。
3构建环保节能建筑新的评估体系
德国可持续建筑协会(DGNB)推出了环保节能建筑新的评估体系,关注到了可持续建筑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方面因素,以及建筑功能和建筑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还包含了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量的计算,其目的就是使建筑少排"碳",最终成为可持续性建筑。力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保证建筑舒适度,不仅实现环保和低碳,更将建造和使用成本降至最低。德国DGNB注重生态、经济、建筑功能和社会文化等性能质量的综合全面评估,它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完整、先进的评估标准和质量认证的可能性,使其在各个方面完全超越了第一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成为世界范围内标准最新、规格最高的新一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是中国以及国际上未来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节能和能源在利用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开展建筑节能,提倡“低碳生活”,对推动建筑节能乃至全社会的节能工作均具有重要作用。绿色低碳建筑顺应了这种潮流,受到了全行业的关注。而在诸多的节能技术中,要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推广性的绿色低碳建筑殊非易事。需要设计者在建筑设计中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贺慧宇.建筑节能,从方案设计开始[J].中华建设.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