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健康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进行口腔检查儿童。纳入标准:年龄3~10岁;首次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既往无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标准:存在牙齿缺损;合并全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儿童及其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7±1.28)岁。干预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4±1.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常规健康教育,调查儿童口腔清洁及牙齿保健情况、指导儿童正确刷牙、指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等,每2个月进行1次。干预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视频与图片、宣传讲座进行健康宣教,向儿童发放以生动趣味图画为主的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数、正确刷牙姿势、不良口腔习惯及其危害等内容,向家长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手册,纠正家长如龋齿无需治疗的错误的口腔保健观念,指导家长正确刷牙方式、日常口腔护理内容、限制儿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向儿童及家长宣传局部用氟的好处、沟窝封闭的重要性,鼓励儿童积极提问,耐心、详细地解答儿童与家长的疑问;介绍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增强儿童与家长建立防龋齿意识,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监督;介绍儿童常见不良饮食习惯,强调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向儿童与家长推荐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叮嘱家长严格控制儿童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甜食、酸性食物;强调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叮嘱家长定期带儿童来院检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健康教育每2个月进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针对个别儿童与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刷牙情况(正确刷牙姿势、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2次)、不良口腔行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刷牙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保持正确刷牙姿势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数≥2次比例69.57%均高于对照组的43.48%、39.13%,刷牙时间(2.96±0.42)min长于对照组的(1.78±0.3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口腔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分别为4.35%、2.17%,均低于干预前的21.74%、13.04%,且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口腔疾病是与人的生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着人一生的健康。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抚养子女、养老、传递人类文明和社会规范、健康保健和教育等功能。因此,家庭在预防口腔疾病和口腔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口腔保健与家庭教育应当紧密结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互补,有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互动性、血缘关系的亲密性、亲子教育的早期性、持久性等特点,可以在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家庭口腔保健在家庭成员间有良好的示范性。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会让每一位家庭成员受益。应当在家庭生活中营造良好的爱牙环境,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定期作口腔健康检查等,让爱牙好习惯代代相传。
家庭口腔保健可以提高父母关爱孩子口腔健康的能力。父母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对儿童的口腔保健负有应尽的义务。婴幼儿的口腔完全依靠父母来护理,家长的防龋意识、防龋措施掌握程度以及家长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口腔健康的标准。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家庭口腔保健基本内容
1.家庭成员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最好使用保健牙刷。家长监督或帮助儿童刷牙;
2.家庭成员能够做到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帮助儿童克服吮咬、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3.家庭成员了解《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内容。每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接受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龋齿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龋齿对儿童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疼痛。龋齿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会感到疼痛不适,影响进食和睡眠;龋齿进一步发展侵犯牙髓后疼痛十分明显,严重时还会出现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咀嚼困难。龋齿可导致儿童咀嚼困难,影响孩子进食,形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营养不均衡;由于龋齿造成的偏侧咀嚼,还可导致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
乳牙龋齿影响恒牙。乳牙龋齿不及时治疗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可造成恒牙萌出障碍和牙列不齐。
心理影响。由于龋齿对言语、美观等功能的影响,会引起儿童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儿童龋齿的预防方法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饭后漱口也可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指导儿童刷牙的要点有:早晚两次刷牙;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保健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做到一人一刷一杯;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当帮助和监督。
2.局部用氟预防龋齿。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氟可以减少牙齿被酸溶解和促进牙齿再矿化、预防龋齿的发生。指导儿童局部使用氟化物防龋的要点有:使用含氟牙膏要注意用量。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应当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以防误吞;不要给孩子使用成人牙膏;接受专业机构提供的局部用氟措施。
3.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窝沟封闭是预防恒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窝沟封闭技术无痛、无创伤、安全简便。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机是儿童牙冠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一般第一恒磨牙在6~9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窝沟封闭后还应当好好刷牙,如果发现封闭剂脱落应当重新封闭。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53―02
牙龈由于受到全身血流供应增加的影响,而使牙龈变软、增厚,刷牙时易引起牙龈流血,口腔疼痛感。妊娠期睡液分泌的增加,加上围绕牙齿边缘的牙龈增厚、肿胀,进食后若不立即漱口,饮食碎屑堆积填塞在牙缝、牙龈边缘,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发炎[1]。有文献报道,牙龈炎患病率为60.9%,孕早期为50.7%,孕中期为59.7%,孕晚期为70.2%,软垢及牙结石发生率分别为83.4%、79.2%,孕妇中有正确的刷牙方法及习惯者9.9%,懂得口腔保健知识者8.6%,有口腔保健意识并主动要求做口腔保健者仅占2.3%[2]。妊娠期牙龈炎一般在怀孕三个月左右时发生,分娩以后症状就可逐渐消退,所以称其为妊娠期牙龈炎。临床症状为全口牙龈炎,尤其是牙间肿胀明显,色暗红、发亮、松软,严重者可能有溃疡和假膜形成。有资料显示严重的妊娠期牙龈炎能引起胎儿出生后患先天性心脏病。因患严重牙龈炎是导致孕妇早产的原因之一,拔牙也容易引起流产或早产。
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经妇科会诊,诊断为
“妊娠期牙龈炎”的孕妇共38例,年龄为18~35岁,平均年龄23.6岁。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疾病知识的教育
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增多使牙龈血管发生变化,加上围绕牙齿边缘的牙龈增厚、肿胀,进食后若不立即漱口,食物碎屑积填塞在牙缝,牙齿边缘,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发炎,外加其他因素作崇,像不注意口腔卫生、有牙垢沉积、牙齿排列不整齐或张口呼吸等原因都引起牙龈炎。
2.2 加强口腔卫生宣教
提示孕妇及家属要注意口腔卫生,重视自我口腔保健。
2.2.1 指导孕妇进食后立即漱口和刷牙,并应用牙线清除牙缝中之食物碎屑,清除食物残渣,尽量避免碰伤牙龈。
2.2.2 指导孕产妇选择软毛刷刷牙并教导正确的刷牙方法。每次进食后都应刷牙。使用软毛牙刷,顺牙缝刷牙,清除食物残渣,尽量避免碰伤牙龈。
2.2.3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牙龈炎红肿、增生肥大、牙龈袋溢脓时,可用1%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局部放药、漱口等方法,避免口服用药及避免接受X线照射。
2.2.4 要指导准备怀孕的妇女首先在确定准备怀孕之前,到口腔科请医生帮助作全面的口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清洗牙齿,已达到预防的目的。怀孕之后定期口腔检查,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都要及时进行口腔检查,以及时获得必要的口腔保健指导,使已有的口腔疾患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2.3饮食指导
2.3.1 指导孕妇进平衡膳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饮食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等。还应适当摄取丰富的蛋白质和足够的钙 。
2.3.2 挑选质软、不需多嚼和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减轻牙龈负担,避免损伤。多食富于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预防措施。
2.4 做好心理护理
要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快。这样,既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又可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牙龈炎有着重要作用。
2.5 指导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饭后3分钟之内刷牙,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3 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健康指导收到了显著效果,凡已进行健康教育的妊娠期牙龈炎病人减轻了病人的思想负担,通过宣教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提高了病人的信任感。
4 体会
通过妊娠期牙龈炎孕妇妇产科和牙科共同指导、共同宣教,提高了病人对疾病认识的同时也促进我们去不断学习,开阔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在健康教育中加强了护患交流,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护理人员双受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乳牙;龋病;健康教育
乳牙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临床资料显示,儿童乳牙患龋率高、发病早,多数集中在3~6岁。石四箴等报告,上海市1991年儿童乳牙患龋率分别是:3岁59.53%,4岁77.25%,5岁83.39%,6岁88.7%。冯军等1994年报告,西安市6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97.2%,受检者的龋均数位2.65~5.87[1]。根据1995至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55%,龋均为4.48;北京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5.56%,龋均为4.18。
乳牙龋病高发病率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积极预防儿童牙病已刻不容缓。因此,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及家长的爱牙意识,做好预防保健,降低患龋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乳牙易患龋的原因
由于儿童乳牙的生理结构特点和饮食结构特点,以及口腔自洁和清洁作用差等原因,儿童乳牙较恒牙更易患龋。(1)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酸力弱。一旦发生龋病则迅速达深龋。(2)乳牙牙颈部明显缩窄,邻牙之间为面接触,牙列中的生理间隙易致食物滞留,且易成为不洁区。(3)小儿的饮食细软,对牙齿的粘着性强,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可使牙釉质脱钙,产生龋病。(4)口腔卫生差,不良生活习惯,喜食零食,含着奶瓶或含糖饮料睡觉,没有刷牙的习惯。
2 乳牙龋病的危害
乳牙龋病对儿童口腔局部和全身都有不良的影响。一是影响咀嚼功能。龋坏早期牙齿酸痛,儿童不敢咀嚼,影响进食;龋坏后期会导致牙体缺损或缺失,不能咀嚼,会直接影响儿童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影响身体的发育。二是影响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乳牙早失或者不敢咀嚼,造成颌骨的发育不足,或偏侧咀嚼引起面部不对称。乳牙早失会致咬合关系紊乱,从而导致恒牙的排列不齐,影响面容。三是影响恒牙的健康。如果乳牙龋缺损或龋早失,就会影响恒牙萌出的顺序和位置。牙列不齐又会导致口腔自洁作用差,使口腔卫生恶化。在龋齿细菌不断增长的环境下生长,恒牙就会形成新的龋齿。四是由龋病转成的口腔病灶牙与机体的其他感染有关,影响全身的健康。五是影响儿童学习发音。六是龋蚀的牙齿也影响美观,还会给儿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抑,对身心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虽然乳牙终将被恒牙替换,但是不能忽视乳牙龋病。
3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3.1 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1)宣传乳牙龋病的病因及其危害,提高家长的爱牙意识。(2)指导家长对幼儿的口腔正确护理,预防乳牙龋病的发生。(3)宣传窝沟封闭技术,纠正不良习惯等。
3.2 口腔健康教育的对象 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准妈妈及其他愿意学习口腔保健者。
4 开展口腔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 习惯是根基,从小做起 2岁以前,婴幼儿自己不能清洁口腔,要求家长在每次饮食之后用棉签蘸清水,最好是淡盐水,给小儿轻轻擦洗牙面、牙龈和口腔各部位软组织。3岁以后,要教会儿童自己刷牙。4岁以后,可以开始用含氟牙膏。让幼儿从小养成爱牙护齿的良好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生活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儿童建立良好口腔习惯的重要指导者和督促者,家长本身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儿童效仿的榜样[2]。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正确辅导;家长以身示范,让每位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爱牙护齿的方法。做好幼儿龋齿预防工作,对幼儿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4.2 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参与,共同预防龋齿的发生。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乳牙反正是要被替换掉的,有龋齿也无所谓,对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淡漠,不重视对乳牙的保护。幼儿园通过指导和干预,提高家长对幼儿龋齿危害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家长保护幼儿口腔健康的意识,以达到家园同步,共同对幼儿采取各种科学的干预措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4.3 定期检查、防治结合。定期请口腔科医师到幼儿园检查幼儿的口腔健康情况,或者家长定期带儿童到医院检查或做窝沟封闭,及早发现或预防龋齿。
4.4 结合全国爱牙日,将每年的9月份定为爱牙护齿月。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页、宣传图片、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手册等,开展爱牙护齿的系列活动,提出保护牙齿、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爱牙护齿目标。每年的爱牙日,邀请牙防医生到幼儿园为全体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爱牙护齿的健康教育讲座,发放爱牙健齿资料,共同了解和掌握龋齿对幼儿的危害,以及刷牙小常识,正确选购牙刷、牙膏。掌握刷牙的基本要领、牙刷正确握法及刷牙的正确方法,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爱牙护齿的意识,使家长意识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重要性。
4.5 营养膳食、科学安排。龋齿的发生往往与口腔环境、口腔卫生习惯、生活方式、饮食和卫生习惯等密切相关[3]。因此,在安排幼儿饮食的时候,严格控制食糖用量,注重甜咸搭配、粗细搭配、干湿搭配、荤素搭配;在菜肴的安排上,尽量让幼儿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新鲜水果、粗粮,如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燕麦、薯类及各种豆类,让幼儿有规律地咀嚼硬度适当、弹性纤维素的食物。这样既可以除去附着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软垢,还可以防止幼儿牙齿生长排列不整齐,有利于牙齿和牙龈组织的健康。
5 小 结
乳牙龋病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应加强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使儿童逐步树立正确的爱牙护齿的意识,养成口腔保健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使儿童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
摘 要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方法:8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并实施。结果:全部患者均能按计划完成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率93.9%。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使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计划完成同步放、化疗,减少口腔黏膜及皮肤反应,从而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 健康教育路径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54
鼻咽癌是我国南部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及广西西江流域一带发病率较高1。放射治疗目前仍然是治疗鼻咽癌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其原发部位隐蔽,不易早期发现,病理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呈浸润性生长及早期转移,很多患者就诊时多属晚期。对于晚期患者,单纯采用放疗,其疗效不甚理想。已有资料表明,采用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可以提高局部区域控制率,并降低远地转移率,从而提高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2。2008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及Ⅳa期鼻咽癌患者83例,按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进行了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83例鼻咽癌患者均经鼻咽部病理检查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其中男62例,女21例;年龄29~71岁,平年龄45岁;根据2009年AJCC分期,Ⅲ期44例,Ⅳa期39例。全组患者均采用6MV—X线常规外照射,在放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每周均予奈达铂40mg/m2同步化疗。
方法:制定鼻咽癌健康教育路径,并形成表格,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包括一对一教育,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健康教育课堂集体授课等,护士长及护理小组组长评估效果,如发现患者有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或有疑问时,随时纠正不良行为或给予解答。
⑴入院第1天,介绍病区环境,次日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
⑵入院第2、第3天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放化疗流程。
⑶放疗开始3天内介绍放疗的不良反应,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知识。①放射性口腔、口咽炎的护理:口腔、口咽护理在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治疗后口腔和口咽部的放射性黏膜炎一般发生在放疗后的3~4周,表现为口干、咽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并随放疗时间及剂量的增加而呈逐渐增加趋势3,严重时可影响患者进食。嘱患者餐前、餐后各用软毛牙刷刷牙1次,每天用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3次,黏膜反应重者应每天给予雾化吸入2次,并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口咽湿润,减轻疼痛,必要时予抗炎治疗。剧烈疼痛者可在口腔黏膜溃疡局部喷麻醉剂,以便能够进食。②放射野皮肤保护指导:放射性皮肤反应一般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皮肤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及脱皮,但无渗出物,不会造成感染4。湿性皮肤反应则表现为照射区皮肤有湿疹、水泡,严重时可造成糜烂、破溃。对于损伤较轻的湿性皮肤反应,可给予三乙醇胺乳膏局部涂抹。为减轻皮肤反应,在治疗开始时就交代患者穿棉质内衣,禁穿高领硬领衣服,勿使用刺激性清洗消毒剂、护肤品,防日晒、防冷热刺激,剪短磨平指甲,出现皮肤瘙痒时勿挠抓,切勿洗脱照射野标记,保持照射野界线清楚及皮肤的清洁、干燥。③张口锻炼指导:张口锻炼3次/日,每次3分钟,同时行扣齿错齿、按摩牙龈、按摩颞下颌关节、鼓腮、伸舌弹舌、转颈、抬肩锻炼。
⑷化疗前1天介绍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滴速要求,应对不良反应的方法、饮食指导、心理指导。①心理指导:患者对治疗方案缺乏了解,而且由于治疗后反应和预后的不确定性,往往出现恐惧、焦虑、怀疑、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很多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心理5。因此,尽可能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多沟通,向患者解释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消除由于出现的这些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心理症结,介绍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使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争取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②饮食指导:患者放、化疗后常出现口腔黏膜反应及食欲不佳,进食量少,易造成营养不良,以致影响治疗和康复。因此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并且应戒烟酒,禁食辛辣及干硬、过热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鼓励患者多饮水,使肿瘤坏死组织尽快排出体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③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应对指导:胃肠道反应:用药前使用止吐药物预防,出现频繁呕吐需要给予补液治疗。及时清理呕吐物,呕吐后漱口,取舒适,清淡饮食。泌尿系毒性反应:嘱患者大量饮水,使尿量2000~3000ml/日以上,按医嘱使用利尿剂,输液量3000ml以上,碱化尿液。神经系统毒性:防性低血压,防冷刺激,按医嘱使用营养神经药。骨髓抑制:卧床休息,口腔护理,空气消毒及隔离,预防感染。
⑸出院指导:复查时间,放射野皮肤避免日照,注意口腔卫生,坚持功能锻炼,保养鼻腔,饮食指导等。
结 果
83例患者全部能按计划完成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率93.9%(78/83),口腔黏膜反应≤Ⅱ级,皮肤反应≤Ⅱ度,没发生张口受限。
口腔预防比全身疾病预防更容易看到效果
[记者]您是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口腔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组长,能否介绍一下我国公民口腔健康状况?
[冯教授]最近一次口腔全国流行病学调查(1995年)表明,全国患龋率为59.65%,近六成,35~44岁中年人患龋率更是超过63%,牙结石检出率74.03%,患各种牙周病的比例达97%,真正牙周完全健康的人只占3%。因此,我国公民的口腔卫生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口腔健康与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生活水平高了,口腔患病率也随之升高。生活水平提高后,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吃含糖食物的比例升高,口腔疾病呈上升趋势。但这个趋势不是一直如此,当生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口腔疾病患病率将呈现下降趋势,美国等国家就是这种发展曲线。而我国由于人们保健意识未增强,口腔疾病仍处在高发阶段。
[记者]口腔医学专业人员在口腔预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否表示只要人们增强了预防意识,口腔疾病相对其他疾病而言更容易预防呢?
[冯教授]口腔疾病的预防比全身疾病预防更容易看到预防的效果,只要护理方法正确,就可以预防有关口腔疾病的发生,降低龋齿、牙周炎等疾病的发病率。遗憾的是,日常口腔门诊中,只有1/10不到的人是以保健为目的就诊的,以从国外留学或工作归来的人、外资企业工作的本土白领和重视孩子口腔卫生的家长为主。他们就诊的内容,主要是接受洁齿、定期检查,并询问预防措施等。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咨询专科医生获得专业而全面的口腔预防指导。
主观意识是影响就诊的主要因素
[记者]在这种口腔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情形下,当前的口腔医疗资源能满足老百姓的求医需要吗?
[冯教授]从上海地区来看,口腔医疗资源与患者就诊之间的比例是适宜的,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口腔科医生的数量以及口腔治疗设备的数量尚不能满足百姓就诊的需要。但是,影响患者就诊的主要因素不是医生及医疗设备的不足,而是人们的主观意识。调查显示,只有1/3患有口腔疾病的人会去医院看病,仍有2/3人不去就医,患病但未就诊的原因分别为“认为自己没有口腔疾病(79.46%)、害怕看牙(10.12%)、就诊时等候排队时间过长(3.87%)、口腔医疗机构离家太远(3.57%)、看牙太贵(2.98%)”。由此看来,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意识非常普遍。
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口腔疾病需要到医院处理,且治疗后预后好。如患有龋齿,就应该去补牙,没有其他方法;而牙周炎的第一步治疗就是要洁齿,只靠吃药是控制不了病情发展的。
无病要早防
[记者]如果人们已经认识到预防很重要,那如何预防才是有效的呢?
[冯教授]给所有人的几点口腔保健建议是:除日常的口腔卫生措施如刷牙漱口外,要做到①无病早防。②对甜食进行控制。③至少每半年对口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进行洁齿等。④合理饮食。特别是不要以过软的食物为主,应保持口腔充分咀嚼。咀嚼食物不仅有清洁牙齿的作用,对儿童而言,还能刺激颌骨正常发育,防止颌骨发育不良导致的牙齿拥挤。⑤高档次的电动牙刷在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上优于手动牙刷,可以选择使用。
[记者] 我们注意到,龋齿的患病率在各个年龄层次都很高。您长期研究龋病,能给民
众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吗?
【关键词】 鼻咽癌;放疗;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130012 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二科(江志兰 吴洪芬),脑外科(刘子厚)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帮助患者形成正确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1]。笔者总结了40例鼻咽癌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是我科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接收的鼻咽癌放疗患者。其中男 29例,女 11例,年龄 35岁~77岁。
12 治疗方法 本组40例患者均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放疗组织量DT 70 gy/33次/7周(鼻咽部),DT 60~66 gy/33次/7周(上颈部),DT 56~60 gy/28~30次/6周(下颈部及锁骨上区)。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入院教育 患者入病区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护士自我介绍,选择医生及床位,为患者营造整洁、安静、温馨的病房环境,然后为患者详细介绍科室环境、科主任、护士长、经治医生、病区设施使用、自身物品管理、探视制度、治疗时间等。使患者对医院环境和治疗初步了解,消除陌生感。
132 放疗前教育 ①放疗前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心理负担较重,除了对疾病的担心还存在着经济的压力。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疾病方面多给患者讲解有关放疗的知识,放疗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带患者到放疗室参观,让患者了解放疗室的环境,放疗组的人员等,并且找治疗结束或即将结束的患者现身说教,让患者消除对放疗的顾虑。在经济上与家属沟通,让家属给予全力的支持与配合,缓解患者由经济压力产生的心理负担,增加治疗信心,让患者以最好的身心状态来接受放射治疗。②放疗前宣教 进行指导和训练,告诉患者治疗时要听从技术人员的指导。如果龋齿严重的要拔除,牙周炎要先治疗。戒烟酒,避免刺激口腔及鼻黏膜。
133 放疗中教育 ①皮肤保护 照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不能用力擦洗,可用软毛巾轻轻蘸洗。避免涂碘酒、酒精、化妆品等刺激性物品,避免冷热刺激。不要在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带遮阳帽或遮阳伞。指导患者按时涂皮肤防护剂,可用三乙醇胺乳膏(比亚芬),每日两次,可起到保护和修复皮肤的作用。局部皮肤不要瘙抓,皮肤脱屑切忌用手撕剥。②口腔卫生及口腔黏膜反应 口腔干燥是鼻咽癌患者放疗的常见症状,嘱患者多饮水,每天2500~3000 ml,亦可用金银花、麦冬等中药泡茶饮。加强口腔清洁,避免用牙刷清洁口腔,用朵贝氏液含漱,4次/d,饭前饭后用盐水漱口[2]。本组40例患者均有口腔黏膜干燥、疼痛,11例发生破溃,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中断治疗。给予09%盐水500 ml,维生素B12 500 mg,地塞米松5 mg,利多卡因100 mg配制的漱口溶液含服,破溃者应用溃疡散。③饮食和休息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油炸、辛辣等。尽量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和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进食环境,少食多餐。口腔反应严重时给予半流质饮食,并鼓励多饮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睡眠。④鼻咽腔保护 避免用手挖鼻、捏鼻,保持鼻腔湿润。为提高放疗效果及减少鼻咽部感染发生,每日坚持鼻咽冲洗,以保持鼻腔卫生。鼻腔干燥时用薄荷油滴鼻[3]。⑤白细胞降低的注意事项 骨髓抑制应以预防为主,每周查血常规1~2次。放疗过程中因血细胞减少极易发生感染,应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和环境保护。嘱患者配合采集血标本,控制随员、探视,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室内保持空气清新,定期用紫外线消毒。根据细胞下降的程度,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饮食多吃红枣、红豆、菌类、骨头汤、猪蹄等。
134 放疗后教育 出院前指导 指导患者回家后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劳逸结合,保证睡眠。照射野皮肤仍需保护,至少保护1个月以上。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饮水。指导其定期来院复诊、做好相应的康复知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疾病复发或转移症状,出现症状随时就诊[3]。
2 结果
本组40例鼻咽癌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反应等,通过给予正确的指导与护理,使疼痛等反应减轻。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患者能积极配合放射治疗,以最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放疗,均顺利完成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 体会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4]。通过对40例鼻咽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对缓解患者在放射治疗中的紧张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完成整个放疗过程,提高生存质量等,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包家明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12.
[2] 陈瑶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护理.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9495.
【关键词】老年人 口腔健康 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4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1],在我国,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龋齿患病率分别高达88.5%和98.3%,牙齿健康率分别是14.5%和14.1%.口腔健康问题使很多中老年人过早丧失咀嚼功能,还可以引起或加重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全身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口腔科门诊患者600例,其中男性360例,女性240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法了解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情况,选择自愿合作的患者以即刻答题方式完成问卷。
2 调查结果
2.1 就诊原因 牙列缺失570例(95%),食物镶嵌576例(96%),牙体缺损510例(85%),牙齿疼痛240例(40%),牙齿松动180例(30%)。
2.2 对口腔保健知识 不了解120例(20%),一般了解390例(65%),读过相关书籍90例(15%)。
2.3 常用治疗方法 自行常用抗菌药物治疗120例(20%).定期主动做保健检查30例(5%),有病后就诊:①接受医生治疗建议420例(70%),②不接受医生治疗建议30例(5%)。
3 口腔疾病的危害 口腔疾病危害多,并发症危险,它不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的重要原因.[3]
3.1 中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 口腔内的很多细菌都可以被吸入肺部,导致肺炎.据调查,口腔卫生差者容易发生牙周病,其发生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两倍。
3.2 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 牙周细菌所长生的酶能促进体内血栓形成,牙周细菌进入血液会促进人体产生一种作用类似于血小板的胶状蛋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脏病与中风。据调查,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与中分的几率分别为牙周正常者的1.4倍与2.1倍。
3.3 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致病菌。近年来,研究者再牙菌斑与唾液中检出幽门螺杆菌,而且牙周病患者的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高于牙周健康者。
4 口腔卫生的护理与护理工作方向
4.1 口腔卫生护理的健康教育[4]
4.1.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上下竖刷,力量较柔,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牙刷不宜久用,一般2-3个月定期更换。
4.1.2 注意饮食多样化,多食蔬菜,水果及含氟量较高的食物,如茶叶,多叶青菜,白菜等,很多口腔疾病可通过合理饮食来改善口腔卫生条件,病起到预防口腔疼痛作用。经常参加户外保健操等活动,增强体质。
4.1.3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牙病,及时治疗,牙周病常使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如能早期治疗可保住牙齿。近年来国内在局部治疗同时给灭滴灵0.2克,一日三次口服。效果较好,也可配合中医中药,如清胃肠,六味地黄丸等调治。
4.1.4 中老年人牙病多,义齿也多,带义齿的基牙患病率高,因此经常保持义齿清洁很重要。临床及门诊病例观察到食盐水洗刷义齿和0.2%氟化刚液漱口效果好,可防腐抗菌。
4.2 护理工作方向
4.2.1 工作指导原则 认识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WHO的“8020”计划来指导中老年人口腔保健工作,即80岁人应保存有20颗有用的牙齿。向患者详细解释,使患者明白保留患牙的目的。
4.2.2 做好口腔分诊咨询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口腔护理人员常使患者首先接触的医务人员,因此,口腔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口腔知识和保健知识,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教。
4.2.3 专业知识与技能 作为口腔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保健知识,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的技能,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
5 讨论
中老年人是口腔疾病的高发年龄,中老年人应该多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药酒不良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消除不良刺激和戒除药酒嗜好,一旦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总之,对中老年人的口腔预防保健应予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才会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卢爱工,李莉莉,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04,,1(6);499-501.
[2]刘英,老年人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26(6);280-284.
总结了健康教育对老年人戴用可摘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针对佩戴义齿前后不同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保健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通过126例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认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对可摘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义齿;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寿命普遍延长,并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及器官功能的减退,牙齿缺失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久而久之会导致消化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出现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佩戴可摘义齿,可修复牙列缺失,恢复嚼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可摘义齿具有适应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洁和价格较低等优点,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选的牙齿修复方法[1]。对已接受治疗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正确的义齿清洁方式,对可摘义齿戴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不正确的义齿护理,不仅达不到义齿修复的目的,还会引起许多口腔疾病的并发症,如义齿性口炎、牙周病、牙龈炎等。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2]。现实生活中老年义齿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不知道义齿清洁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人可摘义齿戴用者进行几方面的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诊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龄65~80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结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义齿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识,经统计,68%(86例)者不戴义齿时不知道将义齿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饭后不漱口,46%(58例)者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记摘下义齿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对义齿护理知识明显提高,比例超过健康教育前,改变了不良习惯。总之,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护理行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关心安慰患者
医院首先提供整洁、明亮、舒适、安全的环境,创造开放式的谈话场所。患者来就诊时,护士热情接待,根据不同患者产生的应急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以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和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了解有无治疗禁忌证,并给患者漱口以清洁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局部义齿戴入的步骤及治疗时间、预后、并发症、治疗费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对于听力下降及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应反复交代。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身体,以防导致口腔软组织意外损伤。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义齿取戴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取戴义齿,不宜强力摘戴。安装义齿时注意好金属翼环和套用翼环的牙齿,双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不宜用舌将义齿顶出,防止损伤自己原有的牙齿、口腔组织或损坏义齿。初戴义齿如有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应摘下义齿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来医院前1~2h戴上义齿以便准确查明原因,得到正确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压伤牙槽粘膜或损伤牙周支持组织。
2.2.2义齿的处理
告知患者饭后及睡前应将义齿取下即时清洗。可摘局部义齿与牙龈和粘膜之间有间隙存在,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每次进食后应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的健康。夜间睡眠也不宜戴活动性义齿,以免造成误吞,同时可缓解牙槽骨压力。义齿清洗时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净,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热水或酒精等有机溶剂中,以免造成义齿基托树脂老化而影响使用寿命。义齿磨光面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组织面由于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细清洗。对口腔无病变及损伤者告知经常戴用义齿,以防余留牙位置改变或牙槽骨吸收变形而导致义齿摘戴困难,甚至无法戴入。
2.2.3加强口腔卫生
老年人佩戴的义齿和余留牙之间会产生新的滞留区,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同时减弱了唾液冲洗或缓冲作用,利于细菌附着,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洁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义齿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3]。应告知患者每次进食后及时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健康。
2.2.4饮食指导
初戴义齿应先吃软的小块食物,尽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块食物,根据情况逐渐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较硬的食物,适应以后也不要吃坚硬食物,以免弄坏义齿。
2.2.5不适复诊
初戴义齿时口内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晰,恶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缓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义齿松动、摘戴困难、咬颊舌、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或义齿损坏等应及时就医检查、调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义齿。正常半年到医院复诊1次义齿,即便活动义齿没有出现问题,也应该五年左右到医院更换一次。
3讨论
可摘义齿体积大,带入口腔后影响牙齿的自洁能力,降低口内生存环境,同时义齿周围容易滞留食物,促进细菌繁殖,导致佩戴可摘义齿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减退,反应迟钝,科学保健观念淡漠,认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护士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识[4]。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义齿护理行为,达到良好的义齿卫生状况,培养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崇锦.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71-638.
[2]贾晓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门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52):144-145.
[3]应巧燕,杜靚,张维,等.社区健康教育对可摘义齿戴用老年人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6B):2092-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