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

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

第1篇: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循证医学教学培训情况,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参加培训的两批学员反馈的意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6.7%,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培训对他们的临床和科研有帮助,并有意愿在将来继续学习循证医学,以及进行循证医学的研究、推广和教学工作。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最多的循证医学知识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统计、检索、查新等)、相关数据库和医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建议主要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循征医学,增加循征医学实践机会以及加强后续跟踪指导。结论:今后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实践机会,加强后续跟踪指导。

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足。由此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尽管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川。

循证医学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的规范化模式,其核心是所有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必须建立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之上,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将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培训引人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希望能与传统的医学教学互补,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医学生适应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独立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始终以全球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指导自己的实践,使他们在打牢“三基”的基础上,再添自主知识更新的“翅膀”,不断成长为创新型医学人才。

培训在7月初学生进人通科实习、临床轮及科研课题时开始.分为三个阶段.时间约2年。第一阶段:约3个月,进行循证医学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培训。第二阶段:约9个月,进行循证医学相关课题的实践。第三阶段:约12个月,撰写论文。

预期效果是:通过培训的学员具有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医院初步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利用该模式初步培养一批具有循证医学理念的科研人才储备队伍。

为了解培训成效,总结培训经验,完善培训质量,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主要对循证医学的知晓度、运用循证医学的能力、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评价川。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将反馈意见整理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南京市鼓楼医院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该培训选择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学习的七年制本硕连读医学生及三年制的临床医学硕士生、博士生,采取自愿报名、随机录取的方法,选择两批共60人进行循证医学教学培训,每批培训时间为两年,分别为2005至200年,2006至2008年。

(二)方法

为总结引人循证医学教学的经验和成效,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在培训班开课前发给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结束后在学员完成研究生论文答辩后收回。重点收集学员在培训前后对循证医学的认识、培训对临床、科研的帮助、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应用、对培训的意见反馈等情况,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两批问卷回收率为86.7%,学员绝大多数认为该培训对他们的临床和科研课题有帮助。

(一)学员个人基本情况

学员中七年制本硕连读的占46.2%,三年制硕士占46.2%,三年制博士占7.7%;培训开始时处于实习期间的占57.7%,处于临床轮训期间的占11.5%,处于课题研究期间的占10%。

(二)培训前对循证医学的认识

培训前学员100%知道循证医学的存在,其中通过老师授课时提及知道的占53.8%,通过学校或医院的相关讲座或培训知道的占34.6%,通过查阅文献或资料时涉及知道的占23.1 %;培训前其所在院校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占19.2%,接受过循证医学知识培训的占26.9%,自学过循证医学知识的占38.5%,在医学学习过程中有老师应用过循证医学教学的占61.5%。

(三)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认识

培训后100%的学员认为有必要将循证医学引人医学教育。经过培训,学员在临床实践方面得到的最大帮助在于指导医疗(88.5% ),在课题研究方面得到的最大帮助在于数据分析(72% )。学员认为比较恰当的培训时机为课题研究阶段和临床课程阶段(均为46.2% )(表1)。

(四)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应用

通过培训,61.5%的学员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过循证医学知识,72.0%的学员在课题研究中应用过循证医学知识;76.9%的学员认为该培训对其毕业课题有帮助。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较多的循证医学内容依次为基本方法和技能(如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查新等)(72% )、循证医学相关数据和医学资源的应用(64%);在课题研究中应用较多的循证医学内容依次为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64% )、循证医学相关数据和医学资源的应用(60% )。在毕业课题中应用循证医学较多的阶段为综述及论文撰写阶段(69.6%)和实验室或临床研究阶段(47.8% ) 。

所有学员均有意愿在将来继续学习循证医学,96.2%的学员愿意在将来进行循证医学研究、推广以及教学工作。

(五)反馈意见

学员对培训的教学内容和条件满意率均在50%以上,不满意率较高的有社会实践安排(42.3 % )、实践课程设置(34.6% )、师资队伍建设( 26.9% )(表2)。

对培训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42.3%的学员认为其毕业课题中能应用循证医学的科研项目太少,34.6%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不够全面.15.4%的学员认为培训与科研、工作之间会出现矛盾如时间安排冲突等,7.7%的学员认为师资队伍不够强。

学员的建议有以下方面:①针对不同阶段的学员规划不同的培训重点;②一些基本理论已经学习过,希望减少理论课程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分组实践教学;③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循征医学,增加循征医学实践机会;④在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阶段最好能有老师的跟踪指导。

三、讨论

循证医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政府的卫生决策和医学教育,指导医师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在医学教学阶段即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研方法,当他们进人临床学习后才能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应用于医疗实践。这对于培养创新型、研究型医学人才,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培训试图建立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培训与临床学习相结合。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最多的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统计、检索、查新等)、相关数据库和医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说明这些内容是培训的优势,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未来培训应保持优势并不断完善。

由于医院的临床医师精通循证医学应用的人员不多,能够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的医师更少,培训的师资队伍一部分是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聘请,一部分是从医院中招聘,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员对目前的实践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安排不太满意,原因可能在于医院能指导循证医学实践的老师较少,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普外科、心脏内科、血液内科、妇产科等科室,导致选其他专业的学员得到的实践指导较少。同时临床医师平时工作较忙,不能对学员的实践作耐心细致的辅导。

第2篇: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 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31-01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方法论――循证医学,已成为21世纪新的临床医学模式,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循证医学的发展也对医院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任务,医学图书馆作为循证医学最佳证据提供者之一,迫切需要参与到循证医学工作中,并主动为临床医师提

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

1 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的关系

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可归纳为“五部曲”: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医学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循证医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浩瀚的信息和文献海洋中筛选出针对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临床问题的最恰当和最优的证据。循证医学的主体是临床医务人员,而文献检索是循证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工作息息相关。

2 医学图书馆参与循证医学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循证医学发展的需要

循证医学强调所有医疗活动都应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要求临床医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及传统技能的基础上,能准确认识患者所面临的问题,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采用先进的手段进行高效检索,选择最佳有关研究成果,并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对于每天忙碌于临床工作的医师来说,从浩如烟海、无限无序的医学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可遵循的最佳证据,显然是勉为其难,因此,急需一个专业机构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医学图书馆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担负着医学信息服务的任务,其中就包括医学文献检索服务,另外,医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文献检索人员,所以,无论是在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上,还是在时间上,医学图书馆都具有临床医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2.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循证医学环境下,信息质量服务是医学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医学图书馆的主要目标和服务宗旨,所以,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馆员参与循证医学实践,使医学图书馆馆员以“信息咨询员、网络导航员”的角色立足于社会。循证医学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它将一扫过去的那种只是书刊借阅场所的旧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学证据中心的全新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3 循证医学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3.1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专业知识是一个医学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基础,开展优质服务的前提,当前医学信息工作者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医学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公共外语、图书情报外语及医学专业外语知识;医学信息相关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3.2学习和宣传循证医学知识

医院图书馆员应率先学习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循证医学的一般知识,参与循证医学的各项培训,为达到共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目的,可在医院主办的内部刊物中开辟循证医学专栏,及时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培训班信息,使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受到不同层次的培训,掌握循证医学资源库如Cochrane等的信息检索技能。

3.3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为使临床医疗工作者使用到最好的医疗证据,图书馆员应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各种数据分析与检索等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鉴别、筛选、评价与合成,全面、快速、准确地找到临床医师所需的有用证据。

总之,循证医学要求医学图书馆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拓宽服务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树立终身教育观,更好地为临床医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罗素馨.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准备好了吗?[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3):202-204.

[2]周祖文,循证医学与医学信息服务的几个问题[J].医学信息,2006,19(5):990-991.

[3]温耀刚.浅谈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21(4):127,158.

[4]李珏,等.循证医学与电子信息资源[J].华西医学,2002,17(4):447-449.

[5]王家良,等.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李虹,胡善文.医院图书馆与循证医学[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10(5):9.

第3篇: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

在实际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以下观点:证据来自于经验,循证医学来自于经验医学,但又高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是扩大的、经过了科学论证的经验教学。循证医学随着科研水平、技术经验、药物研发、检查手段的提高而不断的更新、发展。今天的最佳科学证据也许明天会被证明是不准确的,甚至错误的。只有不断地保持知识更新,并结合临床实践,才是真正的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只是将目前各项最真实、最客观的证据拿出来回答目前临床上的某些期待解决的问题。那种简单地认为仅应用某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作为治疗的依据和指南就是实践循证医学的认识是片面的。

其次对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对象应区别对待,使循证医学的学习在医学教育不同阶段有所偏倚。本科生,刚接触临床,对临床工作尚不十分熟悉,此时主要是介绍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使其在思想上认识到经验医学的缺陷和循证医学的优势,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双重性,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前人的实践经验,为以后规范的学习及临床实践打下基础,避免形成某些不良观念和行为模式。对研究生等高学历学生重要强调如何应用循证医学,如何查阅文献、总结资料,如何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结论性的东西应用到医学临床实践中。此时要把循证医学当成一种高效的临床实践工具来用。

已经参加工作的临床医生,在其继续教育的临床项目培训中重点要强调的是要将循证医学结合临床实际,将文献复习的结果与具体患者的病情相结合,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最后,要引入循证医学教材,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编委认真进行教材的编写。由于编委们多为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常年的临床工作使他们的临床经验智慧难免会影响教材内容的编写。所以临床各科规划教材应注重由始至终贯穿循证医学的理念,客观的介绍循证医学,系统的进行评价。同时,教材的编写不能加重教学负担,要删减一部分非科学证据的理论和方法。

第4篇: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合理用药;临床药学

在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不仅造成药品资源浪费,而且也是造成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所以如何合理用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药不断开发和问世,制剂不断翻新和改进,给临床医师提供有力帮助的同时也使医师用药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和更加复杂,使医师在面对大量的药物信息时往往难以对用药方案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如何更好的解决合理用药的问题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医师在进行临床诊治决策时,将经验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及证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求患者积极参与决策,以期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因此,循证医学的理论体系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很有意义。

1循证医学的定义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和追求证据的医学。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r教授在2000年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对患者的治疗措施。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在临床实践中,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依据为证据制定患者的诊治决策,但并不摒弃医生的个人经验,而主张证据和个人经验有机结合,同时更加强调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不仅要关心近期疗效,更要关注远期效果;不仅要考虑治疗作用,更要考虑副作用以及经济和社会价值等多种因素,选择最佳方案,使治疗效果满意。

2合理用药的现状和原则

药物是诊断、预防和治疗人类疾患,促进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卫生资源,药物无疑是临床医师治疗疾病的最主要的武器。但是,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若不合理使用,也可以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不仅会降低药物治疗效果,贻误病情.而且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当今社会,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患者中1/3的死因为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据美国1994年统计,在住院患者中后果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估计每年有221.6万例,并致10.6万例死亡,致死率O.32%,列为心脏病、癌症、肺病、卒中之后主要死因的第5位J。在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亦相当突出,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1%~26%,全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患者中至少250万患者是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死亡19万例。现有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_6j。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曾在北京、武汉、重庆、广州等地26家医院对儿童水样腹泻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用药合理的仅占5.4%;对肺炎的药物治疗,处理适当的仅占12.3%J。其中,用药品种最多、最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我国呼吸疾病患者主要死于肺部感染,但治疗肺部感染的主要药物抗生素应用合理的不到50%。由此可见,如何减少不合理用药及相应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安全有效的药品,避免药品资源的浪费,是目前临床用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合理用药的原则为遵循安全性最小风险,最大效益;有效性达到药理效应;经济性尽可能降低治疗成本,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适当性用适当的药品,以适当剂量,在适当时间,经适当途径,给适当患者用适当疗程达到最好的治疗目标。简而言之,临床合理用药要达到利大于弊,价有所值。

3循证医学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在当前医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面对严重的不合理用药现状,将循证医学的思想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运用高质量的循证药物评价结果制作临床合理用药指南,对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循证医学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有J:①临床医师及药师应注重基础研究的成果;②临床药师应深入临床参与治疗;③临床药师应为临床设计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④临床药师应重视药物经济学的应用;⑤应注意收集医药理论的新证据。

3.1注重基础研究成果,运用高质量证据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循证医学要求医学实践立足于高质量的证据,高质量的证据离不开基础研究。没有基础医学的探索性研究,就不会有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试验是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必然阶段,基础研究的成果不应用于临床就失去了它的意义。遵循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本质所在,因而临床医师和药师必需注重医学和药物的基础研究成果,在充分尊重证据的同时客观地评价药物的疗效、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又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性和实用性以确定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_9]。循证合理用药就是要求临床药师必须清楚各种药疗方法是否有证据,以及证据的力度如何,从而运用高质量的循证药物评价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这是循证合理用药的精髓所在|8。当前,Cochr''''ate系统评价(Cochr'''',meSystematicReviews,CSRs)是在全世界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综合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并不断更新,其结果被公认为药物临床评价的最佳证据。采用CSRs结果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很有效,例如自19941997年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为保证合理用药.通过收集药品的随机对照试验制作系统评价,给该省的医师和药师提供临床用药的最佳方案,迄今,通过实施以上计划,已有效控制了不合理用药,提高了用药水平6J。

3.2应用循证医学思想,科学评价药物疗效20世纪8O年代以前,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多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即根据某一药物对某些临床指标的作用(通常不包括预后指标),如症状、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指标等来推论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进行这种有关药物的临床研究仅需一个或少数几个中心,入选十至几百名患者,在数周、数月内即可完成。此类临床观察的研究往往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其结论多带有一些偏倚,临床药师也是以散在的药物临床研究资料和理论知识为依据,结合经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这是建立在非系统观察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的。而在循证医学模式下,对药物进行科学评价时,多采用以预后指标为终点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的随机对照实验,且尽可能广泛收集有效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系统评价,更加强调高质量的临床证据,从而使结论更加全面可靠。大量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临床指标评价药物并不能平行反映它们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有时对临床指标有显著治疗作用的药物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例如心血管药物的人体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用利多卡因治疗伴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肌梗死患者,虽可减少或控制心律失常,但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猝死率,而B受体阻断剂在理论上纠正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不及利多卡因,实际上却能显著的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和再生率,在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再如硝苯地平,经临床观察能有效降低血压,又无明显的肝肾毒性,大多数患者也能耐受,曾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降压良药,从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经循证医学的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尽管硝苯地平能有效地降压,但有可能促使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增加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而且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大,此危险就越大,因而一种广泛应用了的药物最终被发现有安全问题。由于人力、财力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临床试验不可能使样本量足够大,也不可能都是多中心的,因此结论可能出现偏倚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借助于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可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单个小样本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预防男性脑血管疾病,对女性无效;而1994年发表的系统评价包括了14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0000例患者,证实了阿司匹林对男女脑血管疾病都有预防作用。循证医学评价一种药物的疗效是以满意的终点为评价目标,即评价药物对患者的远期影响及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采用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药物应用评价研究,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物信息,不仅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还能规范医院药品管理,建立基本用药目录,完善新增和淘汰药品制度,使医生在选择药物的问题上本着科学的态度,坚持对症给药,有证可循,以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3.3应用循证医学思想,科学评价药物经济性随着医疗卫生保健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药物经济学已把用药的经济性、有效性、安全性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可以避免药品资源浪费,节约卫生资源,而且更有利于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以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当前世界各国均面临卫生资源绝对不足与卫生需求不断提高的巨大矛盾,而在我国卫生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使用惊人,国家卫生总费用超过社会经济的承受力,因此用较少的钱提供较好的医疔服务,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问题13渐突出。我国进行药物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多以回顾性研究为主,真正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较少,所以药物经济学研究应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循证医学要求临床治疗应考虑成本一效果关系,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成本。效果处方,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使每个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经济负担。例如,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但需支付较高的药费,事实上该法既可减少反复住院,又可减少总病死率,结果还是节省了经济开支且大大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期和提高了生活质量u。华西医院在治疗急性脑卒中的过程中,根据Cochrane图书馆已有的系统评价资料,对患者采用了与新药效果一样且已经被证明质优价廉的老药(如阿司匹林),在提高医疗效果的前提下大幅度节约了患者治疗花费。所以在循证医学原则下,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决不能依据表面的、简单的指标或近期疗效就作结论,应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广泛收集资料,建立合理的评价指南,进行方法学评价,筛选出最有效的证据以证明结论的准确性。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应该有正确的立场和角度全面评价所研究药物的成本和效益。

3.4循证医学指导合理用药实践的方法循证医学指导临床药学实践就是临床药师搜集、评价科研证据(文献),评估其在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并以此做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具体的步骤为:第一,提出与药物治疗方案有关的问题,一个理想的问题应包括4个要素:患者或人群、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结局、对比。揶。第二,围绕提出的问题去寻找证据,这一步为循证医学实践获取最佳证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对得到的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随后得出结论,对肯定的最佳证据推荐临床应用,对有害的建议停止临床应用,对无证据的建议进一步研究。最后,是要不断更新证据,与时俱进l2J。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应注意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但也绝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和生硬的临床指导。针对临床上某一具体问题,应广泛地寻求相关证据,然后结合具体的问题以对临床实践作出正确的指导。

第5篇: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

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增加循证医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循证的思考。学院要求教师在教学备课、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不能只复述教材内容,而是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当前最佳、最新的临床证据相协调。口腔医学院每个学科备课组进行教学研讨会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检索医学科技文献,了解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并搜集临床证据,力图科学判断、评价、引用这些信息,做到授课时能够客观及时地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去。

二、循证医学指导口腔临床工作

临床的生产实习是一名口腔医学生能够合格毕业,迈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过渡学习期,是决定其在毕业后能否胜任实际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口腔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好,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不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与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医学生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及临床技能的能力,实现通过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推动口腔医学向前发展的目的。口腔医院在学生实习转科过程中,鼓励其循证医学原理,在临床医疗实践和决策中将最佳的临床证据融入到判断中。对于临床上的疑难病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获取最新的证据来指导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新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循证医学的科研活动

在教改过程中,口腔医学院在研究生的课程中开设循证医学的专门教学工作,邀请校内校外专家进行循证医学知识的讲座,培养既有广博知识又有实际临床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组织研究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经验对临床操作的合理性进行效果评价,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讨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上世纪后半叶在临床流行病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循证医学强调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临床以病人为主的临床研究。通过可靠的临床证据,同时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意愿,三者结合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通常讲的最佳医学证据,首先是指综合若干随机对照试验做出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如果缺乏相应的系统评价研究结果,那可以采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就真实性(valid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而言,系统评价的偏倚(bias)相对较小。其次是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循证医学模式的兴起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也带来了对于医学教育模式的根本变化,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basedmedicaleducation.EBME)应运而生。循证医学教育提倡的是“终身的、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参与的学生进行有关指导、学习、研究、启发、实践。对循证医学的实践是循证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评价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指标。当前,不少西方国家已将循证医学列入了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作为代表当前医学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向,美国7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办了循证医学课程。通过教学教会学生面对临床上的患者,需要慎重、准确地应用可获取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特长和长期实践经验,综合患者的价值观和自身意愿,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出具体、合理的治疗方案。口腔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操作相对独立的学科。患者在口腔医院就诊时,经常只需单一医生,首诊即能完成全部治疗且很少涉及转诊、会诊。由于患者对口腔知识的缺乏,口腔医生对于病人推荐的治疗方案往往就是最终的治疗方案。因此口腔医生能否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口腔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应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口腔医学的临床证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变化。受科技条件的限制,当前一些看似最佳的证据,可能多年后证明并非正确或最佳。以往的高等口腔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教科书、重课堂教学,由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虽然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明显不足。由于高校招生数量增加、口腔医院的诊疗椅位有限,以及当前的医疗环境限制,口腔医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够实际操作的患者数量相对减少。在较少的实习机会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诊疗水平,就要改变以往的经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缓解实习的局限,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循证医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循证医学的学习,让口腔医学生能在毕业之后的医疗工作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针对问题寻找答案,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实现终身学习,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泸州医学院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历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校教改办指导下开展的大学生循证医学科研活动,对以研促学、提高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看,对医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掌握口腔医学专科知识,而是要成为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具有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人才。循证医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模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证,将对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口腔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生学科,人们对其的认识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循证医学理论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大量的高科技口腔材料、设备、技术及新治疗方法不断被引入和投入应用,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更大的施展平台,但这些新技术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预后指标等临床效果尚不明确。目前部分相关病种和新技术可查询到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文献较少,许多临床有效的疗法目前尚无可靠的临床证据作为依据。目前证据的缺乏一方面影响了循证医学的具体实施,但也给基层医学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在教学工作中,由于本科生教学时间有限,尚无法在本科教育中进行系统的循证医学教学,只能在专业课和医学统计等课程中进行介绍。

四、结语

第6篇: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

我国教育长期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注重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课程和课程之间没有交叉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反馈、教学方法死板、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束缚了教师和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循证医学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循证医学拥有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佳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指导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循证医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共同体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循证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传播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这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思想一脉相承。

二、循证医学所倡导的人文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人文关怀是对人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人生存状态的关爱,追求人的完美个性,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循证医学包含的人文因素使其在诞生之时就存在双重意义,不仅是一种治疗技术,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从循证医学的创始人科克伦(ArchiebaldL.Cochrane)将受伤嚎哭的士兵抱在怀里,看着他平静地死去的那一刻开始,循证医学便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作为三大原则之一。“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成为循证医学的根本特征。循证医学特别强调将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病人的价值观整合起来。病人对不同方式治疗方案有不同选择,医生有责任根据研究者提供的证据,将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告知病人,最终的治疗决策应该是医生与病人共同协商的结果。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并知晓治疗该疾病的各种证据,在治疗之初就可大致预测治疗的结局,有利于病人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主动依从医生,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不但要考虑病人的暂时性治疗效果,还要考虑其终止性治疗效果;不但要考虑病人身体的病痛,还要考虑病人精神的痛苦;不但要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体条件,还要考虑治愈后的生存状态。素质教育是尊重生命个体的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循证医学对生命价值的关注,给予大学教育诸多启示。其一,科克伦说:“有效的治疗全部免费”。由此及彼,人们有理由认为,“有效的教育全部免费”。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绝不能将其变为赚取利润的工具。教育市场化虽然在特定的时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但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有目共睹。因此,“有效的教育全部免费”将是中国实现教育人文关怀的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其二,“共同体教学”是循证医学教育实践中探索出的有效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从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强烈要求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和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与学生一起成为探求真理的合作者,通过探索,发现真理。合作者的身份将给予学生极大鼓舞,创新和不确定性将成为课堂的新特征。大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如何组织和实施“参与”式课堂,是长期以来大学教育非常关注和努力实践的事,“共同体教学”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为大学素质教育提供了借鉴。

三、实践性是循证医学和素质教育共同拥有的要素

第7篇: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阐述了循证医学实践中的知识管理,分析了知识管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增强知识管理能力的措施。

1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医疗决策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领域关注的新热点。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必须基于现有的最佳证据,结合医生个人的经验和来自患者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并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从而保证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在循证医学的模式里,每一项临床决定都应该基于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之上,证据就是知识,知识管理是循证决策系统的基础。要想顺利地推进循证医学实践,必须注重知识管理能力的开发。

2循证医学实践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组织提高创造力的手段和过程,是对知识资源进行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在知识管理研究中,根据知识外程度的不同,将知识分为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存放在各种文件、报告、文章、手册、专利、罔形、图像、录音、录像、软件等文献中,能够用语言、义字、科学公式、公理、图像、计箅机程序等清楚地表达来,如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科研结果、门诊病历、药品说明等都属于显性知识。性知识易于编码、存储、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是指蕴藏在人的大脑中,未经系统化和正式化的知识,难以编码、表达和共享,属于主观个人化的知识,如医护人员与病人的交流能力、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体会等。

2.1显性知识管理

临床医生在每天的日常医疗工作中,会产生有关疾病预防、病阗、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信息需求,实施循证医学实践的第一步是将这些信息需求转化为医生要提的临床问题。其中提临床问题的依据包括: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临床医学知识等。医生只有对这些性知识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找准临床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寻找最佳证据。

循证医学实践中强调医疗决策要基于当前可得到的最佳证据.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研究都可以被视为循证医学的证据。应用于循证医学实践的证据必须符合真实性、重要性、实州性的特征。正规的统编教材及专业学术期刊是循证医学实践中比较可靠的证据来源。但是,面对浩如炯海的证据资源,寻找并判断…最佳证据,需要临床医生有较高的检索、评价和利文献的能力。他们必须做到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熟悉数据库的结构特点,了解网络资源的分布,根据循证医学对证据的要求,在检索的文献中判断最佳证据。循证医学实践的对象是个体的患者,所以将证据应用于患者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例如患者的病情、年龄、经济条件等。

2.2隐性知识管理

循证医学实践要求将个人经验与所获得的最佳证据与病人的意愿整合在一起,做…决策。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有较好的交流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以患者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能够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耐心交谈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对治疗的顾虑及意见,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所处的社会状态,同时也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中的循证医学证据。正确的医疗决策离不开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自实践经验的隐性知识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做正确的医疗决策十分重要。这些知识在书本中难以得到,不易表达和被模仿,包括临床思路、手术中的手法技巧、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医疗失误中学到的知识等。

2.3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新旧知识、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经过融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循证医学实践需要临床医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拟采用的诊治方案中权衡利弊,将现有的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整合起来,做最适合患者的医疗决策。

3提高知识管理能力的措施

3.1加强循证医学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进循证医学实践,医院应该为医生提供系统循证医学教育的机会,培养医生存循证医学实践时需要的各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和严格评价的能力。医生应该树立主动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对于医疗行业现的新成果、新技术能主动去了解和掌握。

3.2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

对于医院来讲,隐性知识是医院知识的主体,是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关键。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医院应根据隐性知识的特点,采取措施,提高隐性知识的利州水平。医院应为员T提供方便、快捷的沟通平台,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制度,鼓励医生进行知识交流与创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而医生应该注重知识获取和积累,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总结、提升为理性认识,将性知识片断整理、归纳,存知识共享、知识交流和知识创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循证医学实践能力。

3-3创造知识管理的环境

对于要引入循证医学实践的医院来讲,应该有完善的网络环境、良好的数据库资源以及大量的针对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日常例会、疑难病会诊、学术研讨会、家讲座等形式,为临床医生的知识交流创造机会。构建学术梯队,在日常医疗工作中使经验丰富的医生与年轻医生之问实现知识转移。同时,计算机网络为知识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医院可以通过构建知识地冈、知识仓库来进行知识管理。利州BBS或Blog建立医院内部学术交流的空间,为临床医生总结经验和分享知识提供平台,临床医生可以交流工作中;到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可以使用个人知识管理软件来管理自己的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3.4构建学习型医院文化

要提高知识管理能力必须形成学习知识、分享知识的医院文化。知识共享有利于整个学习型组织的共同进步。医疗队中成员的互相信任、团结合作是进行知识共享的基础。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不仅不会使知识拥有者的知识减少,反面可以使知识内容增值。在良好医院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临床医生分享知识的价值取向;知识和信息在交流和分享过程中,使医疗队的知识得到融合和升华。

第8篇: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先天性巨结肠;小儿;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理论之风已刮遍整个国内医学教育界,为进一步探索出更有效的临床教学改革方法,我们将循证医学理论引入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旨在促进医学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提高医学生各项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

1 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意义

1.1循证医学理念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的设计目的一致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也是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医学理论的课程。这个课程开设的意义决定了临床带教课程设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相关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创新思维、科研素质等的培养,以为下一步深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而循证医学,其实质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循证医学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循证、评价并决策的思维步骤进行启发式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临床经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其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务实求真的科研作风、医德医风。循证医学的这些思想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的设计目的一致,因而将其引入到具体临床带教中具有重要意义。

1.2 引入循证医学理论是继续教育的需要

循证医学理念实质上即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完善和更新医学知识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也从经验医学模式不断发展为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1]是社会不断发展向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出的最迫切的要求,因而只有真正掌握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理念、循证技巧及方法,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 循证医学理论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开设循证医学课程,使学生接受和建立循证医学理念

笔者认为在进行具体实践之前,完全有必要向医学生开设循证医学这门课程。通过这个课程,让医学生在接受传统医学教育的同时,对经验医学能从批判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且,循证医学课程能让医学生从复杂琐碎的实践问题中理出正确的头绪并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抓住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更新知识并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正确适宜的判断[2]。

2.2 进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案例式教学

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带教课程中,笔者提倡进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案例式教学。

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具体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主动性自我教育的学习,并在理论联系实践学习和巩固先天性巨结肠医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培养了自己的循证思维方式,具体开展包括对案例病史、体征等进行分析,并提高关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相关方面待解决问题,再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根据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证据进行真实性、临床价值等评价,并在整个过程中充分运用相关证据、临床知识、病人选择进行医疗决策的选择,从而充分认识到科学评价的实践效果及效益[3]。笔者认为在临床具体案例的学习和探讨中,学生的阅读习惯、逻辑思维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学生的计算机检索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师的口口相授,而成为了一个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目标和方向,学生主动吸收、主动寻求并掌握最科学有用的知识,从而优化了学习。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循证医学涉及文献检索、统计学、医学专业英语、计算机等各个学科,这就要求进行循证医学课程教导的教师不仅需有高水平的专业水平,而且还需熟练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 结语

循证医学教育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循证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将是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将循证医学理论具体应用到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只是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一个案例,而目前,我国的循证医学理论、实践研究还刚刚起步,将其引入临床带教课程并有效结合,也只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开始。要真正意义上将循证医学理念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还任重而道远,还有赖于我们对医学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Malathi Srinivasan,Michael Weiner,Philip P.Breitfeld,etal. Early Introduc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urse to Pre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J].J Gen Intern Med,2002,17(1):58~65.

[2]Wilson M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J].Am J Clin Pathol,2002,118(2):167~169.

[3]Tomlin A, Dearness KL, Badenoch DS.Enabling evidence-based change in health care[J].Evid Based Ment Health,2002,5(3):68-71.

Theory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Children with Hirschsprung’s Disease Clinical Teaching Course Design

第9篇: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妇产科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基于证据的医学,是指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结合患者的价值和愿望,通过分析找出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如诊断、治疗、预后、康复等,采用最新最佳的方法制定出最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措施。①②③④⑤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循证医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单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更是一种新式高效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临床教育模式。笔者依据目前国内外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现状,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特点,着重探讨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性及意义。

1 妇产科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国内的妇产科教学仍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根据疾病的特点系统地加以讲授,每个疾病依照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顺序依次进行习惯性的灌输,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实践为辅进行教学,主要突出教师、课堂及教材3个中心,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强调对教科书上的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应用,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妇产科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单纯记忆其所有的诊断指标、治疗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妇产科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联系紧密,学科间交叉甚多,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内容。此外,从一名临床医师的角度而言,临床思维和判断的实际能力要比单纯的信息记忆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虽强,但主动创新的学习能力匮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进入临床后实际操作能力偏低,欠缺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不能适应当今的医疗环境。

2 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思想的重要性

循证医学教育作为目前一种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医学教育模式,其核心是将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师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患者的选择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医学教育。⑥它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主要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临床分析思维,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并善于与他人协作,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实践性很强的妇产科教学中的使用,其优势见于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妇产科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各异,有时与教科书上的描述并不完全一致。在教学中引入临床实际案例,把学习置于现实情境中,通过对病例分析,小组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2)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现实案例,单凭教科书上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找答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摆脱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对教科书的强记硬背进行灌输的知识获取方式。(3)有利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妇产科面对的患者群体比较特殊,需要医师更细致操作和更体贴的关怀。循证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在治疗中充分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对患者的理解和爱心,促进医患的沟通,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⑦(4)有利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发展。将循证医学引入妇产科教学中,不但改进了目前的教育理念,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充分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并灵活运用到教学当中。其次,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理念,熟练地掌握英语阅读、统计软件的使用和文献查阅的能力,能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不断地修正、补充,才能充分发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下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因此,妇产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学思维是促进师生共赢的教育模式。

3 妇产科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措施

3.1 改变教师队伍的传统教育观念,强化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学习

教师是循证医学教育中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了解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最终会被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取代的趋势,并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和掌握循证医学的理念和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时俱进更新基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循证医学的教育方法。

3.2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穿插循证医学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选用典型的病例设立情境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结合患者的个人愿望和价值,在课后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从中选用最佳最新的治疗方式。如选取一典型的宫颈癌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包括如何正确判断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根据现有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是否需保留卵巢功能、有否合并妊娠、盆腔炎症、癌症的类型及病人的经济水平等,选取最为适合的治疗方式。由于学生知识面有限,在处理具体病例时必然会产生各种疑问,问题的解决就是循证医学获取证据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通过介绍相关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如pubmed、springerlink数据库、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让学生获取所需的循证医学证据。由于网络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价值不一,教师还要向学生传授如何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可靠性,选择最佳的参考文献,从而有效快速的获取所需知识,了解相关疾病最新的研究动态,更新知识体系,扩展知识面。通过一系列证据的获取,教师组织学生模拟病区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应用科学的、准确的评价方法,对论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及临床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论据,指导临床实践。

3.3 在临床实践中延续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

如何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是医学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在临床实习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名学生,由一名主治医师及一名住院医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首先,由每组主治医师根据目前管床病人中出现的疑难病例和治疗难点提出问题,然后在住院医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查找最新最佳的证据,并对证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合本身的专业知识、病例的特点和患者个人的价值及愿望提出最终的诊断或处理。最后,在各组主治医师的主持下对学生的检索过程和途径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包括学生是否能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是否能将文献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是否是目前最新最佳并且是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终身学习、自我引导的方法。

3.4 在毕业课题设计中强化循证医学的理念

对于毕业课题方向选择是妇产科学的学生,相关的带教老师与学生一起对目前的妇产科治疗方面的热点和难点进行探讨,按照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和途径全面寻找相关证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帮助学生运用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医疗设备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案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如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对比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等,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强化循证医学的理念。

临床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提高临床医师的实践技术及科研能力,而这一提高并不能完全局限于学校的专业知识灌输,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的医学教育应寻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引导及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无止境的理念和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彻底改变目前传统被动的教育模式,使整个医学教育向更理性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具备临床思维能力、科研、创新和开拓能力多方面结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注释

① 唐雯.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高等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2:90-91.

② Zimerman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short history of a modern medical movement. Virtual Mentor[J].2013 Jan 1;15(1):71-6.

③ 吴一龙,杨学宁.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J].循证医学,2001.1(1):1-4.

④ Peile 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values-based medicine: partners in clin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in clinical practice, BMC Med[J].2013 Feb 15;11(1):40.

⑤ Rysavy 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science of uncertainty and an art of probability. Virtual Mentor[J].2013 Jan 1;15(1):4-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