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资源的功能范文

课程资源的功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资源的功能

第1篇:课程资源的功能范文

[摘要] 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从教育部制定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开始,到现在推行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都特别强调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教育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结合构建主义、金字塔学习原理等理论,提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组建原则,在网络资源方面必须注意资源的共享性、完备性、互动性、可利用性,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

[

关键词]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构建主义;金字塔学习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5?0007?04

[收稿日期] 2014-06-21;[修回日期] 2014-07-25

[基金项目]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057);温州大学创业教育教改项目

(2013CYJG01),温州大学系列教项目(12jg10A),温州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2013jpkc09)

[作者简介] 何明昌(1964-),男,广西贺州人,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一、精品课程建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主旨的一脉相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我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开始,教育部就强调在高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育部2003 年公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强调“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并着重考虑下面几点[1]。

(1)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

(2)在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在此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各个版本中不断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2009年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版本中更是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出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2]。

(1)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并在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

(3)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从上面要求的第(2)条和第(3)条中,可以看出2009 年评审指标体系版本中,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2003 年到2012 年,我们国家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持续了十年,这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很多高校在建设精品课程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重申报轻建设、简单地把纸质资源翻版成为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互动性差,学生参与困难、课程网站内容简单、网站更新缓慢等等[3]。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方法及教学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已渐渐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强化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意识、习惯、方法、技能、协作精神等各方面的能力,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启动崭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取代原来的精品课程建设,为了把原来的精品课程建设转型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于2012 年推出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指标体系(本科),在该评价体系中进一步明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把原来的“学生”称呼改为“学习者”,以适应全民学习的需要,同时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一级指标中的课程定位和教学设计这一项指标中,从这个指标的第2项课程内容进行量化考核,要求“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使之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以适应开放教育和辅助学习需要,并有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4]。

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指标:我们该做什么

创新是通过对原有事物的研究中应用现有的知识和理论的研究,经过改进、重组、整合和提升,使之成为一种新的事物或理论。创新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5]。

创新能力是指对事物包括自然界、社会等现象及人本身和本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从而激发出新的灵感,发现新的规律,提出新知识和新方法,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的能力。知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是创新能力的构成因素,然而创新能力并不等于这三个要素的简单相加,它是以一个要素为核心的、多维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系统,在这个体系中,知识、经验是基础,智力是核心,个性品质对创新活动的认识过程起着激励和保证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进行实施[6]。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部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设置了四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教学团队建设要求、教学内容要求、教学资源建设要求、资源技术建设要求,从这几个指标建设中我们逐一分析,看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应该做什么工作。

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思维三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7],而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必须要组建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这个团队的老师必须具备良好师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并富有创新能力。按因果关系理论,这个团队必定有教学技术骨干,其中的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团队成员至少有教师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的教学成果奖励,或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的教改、科研项目,并且把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应用于相应课程的教学中,课程教学效果显著。

按照构建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不是完全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成[8],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建构和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要求方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不但要构建学习者的学习情景,还要构建学者学习的知识,也就是创新能力所具备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使精品资源课程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必须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资源建设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主讲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意义构建的方法可以从下面着手: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纠正错误以及自己纠正片面的认识。

爱德加?戴尔的金字塔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按理论研究 何明昌:基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培养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途径与原则9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听教师讲课,学习效果是最低的,如果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习会学到的更多内容。如果再用声音或图片的方式学习,学习的效果会更佳。进一步来说,如果能够以教授他人学习或马上运用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9]。学习金字塔图如图1 所示。

按照金字塔学习理论,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通过规范的网络教育技术,我们可以把精品资源建设的网络平台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则着重训练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具有多样性、交互性,能应用到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应该是较为成熟的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或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等。

三、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如何构建

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们在搭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时要着重考虑精品资源的共享性、精品资源的完备性、精品资源的互动性、精品资源的可利用性,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完全开放,全民共享

按照教育部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在校的大学生外,通过精品资源网络平台学习者,应该还有社会众多的其他学习者,因为当社会的物质及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时,学习不仅是在校学生的事情,更是一个国家全民的事情,现代化的社会必须提倡终生学习。另外,学习某一门课程不仅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问题,也是任课教师取长补短的问题,还应该是在职者通过学习增加知识领域扩充创新能力的问题,所以必须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完全开放,去掉原来各自为政且互相保密不开放的行为,才能保证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承上启下,资源完备

在高校中,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相关课程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有前设课程,即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先应该学习哪些课程的相关知识,还有后继课程,即学习完本门课程后,随着能力的提高,学生进一步还要学习哪些课程。按照构建主义理论,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当新的知识必须要用到原来知识时,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必须要给这些学习者指明一条学习的途径,让学习者不用花很多时间就能把以前所缺的知识给补回来。同样,当学习者已经掌握某部分内容想进一步深入研究时,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也能给学习者引入相关的扩展内容,以构建学习者新的知识,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三)高度互动,沟通及时

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优势是情感交流,教师和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交流是面对面的,在教师上课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手势、眼神、语调等,使师生间的情感传递迅速而有效[10],这也是传统课堂长盛不衰的原因。

当前网络教学平台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相当多的学生反映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学习会产生时空上的远离,从而导致师生情感交流障碍,这样不利于学习者完成学习内容中所希望的情感目标实现,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精品资源共享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该重视情感因素,加强情感互动。学习者是网络课程教育的服务对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所以精品资源共享网络课程建设的开发者和组织者要及时研究和主动适应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变化,从促进学习者学习的角度出发,将课程特性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创造符合“一切为了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的互动学习环境。这可以通过在网络教学中采用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通过积极自由的情境来激发学习者有良好学习氛围,通过有组织的交互活动中营造出一种相互鼓励、相互尊重的情感互动情境。

(四)充分可用,能够创新

任何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思维定式的问题,思维定势是由主体头脑当中一些起基础性作用的影响深远的要素如知识、经验、观念、方法而产生,所以它的作用实效比较长、范围广,思维定势虽然会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变化而发展,但是却不那么容易摆脱,甚至可以说主体无法摆脱思维定势,因为它与主体的知识、经验、观念、方法同在。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者来说,一定要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所提供有知识可用,所提供的项目可用,并且可对照,可检验,并能用于创新。一旦某个学习者发现课程网站上的知识无用、不好用或知识陈旧过时时,他会对该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产生怀疑甚至抵触,并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容易改变这种思维惯性和固定化思路,这样我们这个精品资源网络就对这位学习者就完全失去了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苗苗,沈玉顺.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3):37-38.

[2]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9) [EB/OL]. edu.cn/zlgc_8024/20090505/t20090505_376486.shtml,2005-05-05.

[3] 宁国利.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学报,200(6):65-66.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 edu.cn/gao_jiao_788/20120629/t20120629_801352.shtml,2012-06-29.

[5] 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2.

[6] 孔祥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76-77.

[7] 张爽,沙飞.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3(5):15-16.

第2篇:课程资源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资源型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5902

作者简介:梁兴连(1979-),男,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王泽钰(1979-),女,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

0 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专门培养未来教师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能力。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传统课程往往产生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学生人数多与教师数量少、课程内容的通识化与学生专业的个别化、课程的实践性强与实验条件不足、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与能力培养的多样性等矛盾。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网络课程,引导学生课后积极主动探究,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瓶颈。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的软件技术支撑环境。

1 设计理念

“资源型学习”模式的提出人萨其曼(J.R.Suchman,1962)认为,基于现代社会的海量信息资源,教学中应着重教给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领域的方法,使之通过独立学习与主动参与充满挑战的教学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解决问题,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资源型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借助资源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因此,网络课程的重点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提供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网络课程必须提供丰富的人力学习资源(教师、学生)和非人力学习资源(大纲、教程、课件、素材、链接、文献、软件工具、交互工具),而学习资源需要管理,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则成为基于资源型学习的网络课程的关键。

2 技术体系

2.1 开发环境

平台采用Linux、Apache、PHP和MySQL构成的LAMP开发环境。Linux是网络功能、安全性能十分出色的操作系统,Apache是应用最广、安全性能优越的Web服务器,PHP是类似ASP、JSP的主流服务器端嵌入脚本语言,MySQL是一个小巧、灵活的关系数据库。与J2EE和.Net两大商业软件相比,LAMP是自由、开源软件,成本低廉,开发的Web系统可移植性好,被誉为最强大、最优秀的Web系统解决方案。

2.2 软件架构

平台采用B/S模式,从下至上由数据层、业务层和表示层组成,如图1所示。①数据层即数据库服务层,是系统的最底层。依据功能,数据库表划分为6类:系统类(系统配置表、管理员表等)、课程类(课程配置表、公告表、新闻表、模块表、专题表、项目表、学习内容表、学习指导表、学习材料表等)、用户类(用户配置表、教师表、学生表、时间记录表、行为记录表等)、资源类(资源配置表、文献表、素材表、链接表、软件工具表、作品展示表等)、作业类(作业配置表、作业表等)、交互类(评论表、留言表、答疑表等);②业务层是表示层与数据层进行数据库表交互的中间逻辑,与数据层对应,划分为6个模块;③表示层即用户层、窗口层,是用户与平台进行交互的接口。表示层针对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客4类用户分别设计。

3 功能的设计及实现

3.1 系统功能

管理员具有系统功能权限,主要实现对平台的属性配置、口令重置、教师管理。属性配置主要包括平台的名称管理、Logo管理、CSS模板管理、平台开关管理、IP限制管理、防刷周期管理、站点地图管理、FAQ管理等。

3.2 课程功能

教师具有课程功能权限,主要实现课程内容的动态维护。理论内容采用知识模块形式,下设专题。实践内容采用技能项目形式。课程功能主要包括课程属性配置(名称、大纲、师资等)、公告管理、新闻管理、模块管理、专题管理(学习指导、学习内容、配套资源等)、技能项目管理(项目指导、项目内容、配套资源等)。每个专题、技能项目均为学生提供评论入口。

3.3 用户功能

平台用户为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客,具有不同界面和权限,通过业务逻辑层对数据层进行操作。用户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登录入口、口令重置、个人资料修改、时间记录、行为记录等。教师具有学生管理功能。学生界面还有学习积分查阅、上次学习节点入口、作业模块入口、资源推荐列表、参与评论列表等功能。

3.4 资源功能

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学习资源,才能更好地实施自主探究和达成意义建构,这是平台设计与实现的核心目标。资源功能主要包括文献管理、素材(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管理、软件工具管理、链接管理、优秀作业管理,每类资源进行分类导航,提供模糊检索和即时评论功能。教师拥有资源功能的权限,每类资源均为学生提供推荐入口,教师审核通过后共享。

3.5 作业功能

课程作业以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素材收集等为主。教师可以作业,提供范例及各类资源,收取作业,反馈意见,锁定作业,评定作业,置顶公示优秀作业等。学生可以查看作业,提交作业,反馈教师意见,评论和评价其它作业等。

3.6 交互功能

交互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平台具有评论、留言、答疑、IM会话等交互功能。在课程模块、资源模块和作业模块,各个页面设置评论。专门设置留言栏目,提供智能答疑和手动答疑功能。设置基于QQ的IM会话快捷链接等,增强师生交流、互动、解决问题能力。

4 结语

基于资源型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是平台需要支持丰富学习资源的提供功能。应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网络课程中的关键则是教师需要精心收集、开发和资源,并且需要激励学生动机,使其乐于使用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平台功能,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课程资源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

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开展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12年在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深化改革,以突出共享为重点,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其中,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网站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网站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资源共享的理念,真正实现网络教学及资源共享。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的平台。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发展很不平衡,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教育发达地区和重点院校集中的现象比较明显,有必要通过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起到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第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的窗口。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课程资源共享和评价的窗口。精品资源共享课从申报、评审到公示、公开和使用,都要通过网络进行。因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设计与创建的成功与否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成败的关键。

第三,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是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载体。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设计、实训指导、教学录像等必须上网公开,并鼓励实现在线教学、在线评价。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必须实现这一功能。

因此,探索和研究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的设计原则及要求,将对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充分共享优秀教育资源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建设要求

(一)充分体现互动性与开放性、便于资源共享。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建设中,要针对具体的应用人群开发适合其学习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精品性质,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全部上网公开,并制作课程论坛、在线作业系统、课程在线评价等模块,充分实现互动学习和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

(二)课程网站模式的选择。从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建设情况来看,不同院校采取了不同的建设方式:一种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一种是完全独立的个性化网站方式。比较两种方式,网络教学平台一般都提供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所有功能需求模块,只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像搭积木一样进行必要的功能模块搭建,就可完成课程框架的建设,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框架结构比较雷同,缺乏个性的缺点。完全独立的个性化网站方式就是以课程为单位,进行个性化开发形成一个独立的课程网站,其突出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地体现课程的个性化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思想,其缺点在于开发难度较大,一般教师不具备开发技术,需要专业网站建设人员协助进行。

从目前来看,采用软件公司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开发,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站开发模式。

(三)课程网站功能模块的设置。为了使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规范化,教育部制定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对一些基本内容和模块进行了要求。但是,基于课程内容的个性化和教学要求的多样化,各院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在提供规定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可以自行开发相关功能,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开发。

(四)及时进行网站维护和内容更新。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来说,只有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发挥网络课程平台的交互作用,才能体现课程建设的长效性。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立以后,网站的维护至关重要,课程建设团队应对课程资源进行维护和定期内容更新,对实现交互功能的互动平台给与及时反馈,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网站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资源共享、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的计划性有待增强。课程网站的建设是课程建设在网络环境下的体现,是课程建设的延伸。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效的工作,它不应该是突击行为和短期行为。目前很多院校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上缺乏整体的计划性,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课程建设割裂开来。在申报之前才开始突击进行网站建设,殊不知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内容应基于对日常课程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提炼,才可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在日常课程建设中,就应对课程网站的开发、建设、使用和优化制定相应的计划,长期坚持。

2.知识产权的问题。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课程,高等学校和授课教师如何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中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目前,教师在开发自己的课程网站时,或多或少地引用了一些文献的相关文字、图片,却忽略了加注其来源文献或标明使用授权说明。当然另一个方面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中也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目前我们仅仅是采用一些较为简单的手段来保护网站内容不被下载、抄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技术手段能完全阻止下载和抄袭,所以还得靠公众的自律和法律的规范。

第4篇:课程资源的功能范文

【 关键词 】 ;课程教学;网络交流平台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Yu Lai-hang Zhang Zhong-ju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HenanZhoukou 466001)

【 Abstract 】 teaching platform to solve problem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communicat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the space-time impact. The ma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management, operations management, online communication, custom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ews management, such as video on demand function.

【 Keywords 】 ;course teaching;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1 引言

作为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环节,网络教学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课程特点及教学过程的研究,开发了课程教学交流平台。该系统实现了网上浏览教学内容、观看教学视频、查看并下载课程资料(包括课件、视频、源码、教案)、提交作业、参与课堂讨论等功能;教师可通过此平台,公告、管理课程资源、管理课程简介、管理作业、管理用户、管理新闻、在线交流等功能;管理员对教师、学生用户和课程信息进行管理。

2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入,教育理论观念不断发生变化,从以教师讲授为重点逐渐开始向以学生学习为重点转化。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及日常管理与交流,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改革的突出问题。网络教学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开放的教学交流方式,提供了在线学习与交流的手段,充分应用了现代教学手,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然而面对网络无限扩展与内容的繁杂性,在线学习也遇到了无所适从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是现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因此开发适应课程特点的教学网站,提供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以便学生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尤为重要。

3 系统设计

3.1 功能设计

该教学交流平台采用的是B/S(浏览器/ 服务器)结构进行设计,通过IE等浏览器进行访问,在校园局域网内进行访问,也可以通过外部网络进行访问。

根据教学的特点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经常交流的内容为基础进行分析与设计,系统设计分三个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学生学习子系统和管理员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六部分组成:课程资源管理、作业管理、在线交流、用户信息管理、新闻管理、视频点播。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课程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课程学习与课程资源管理,是实施网络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通过课程资源管理模块上传指定课程的各种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对应的课程学习模块,访问这些教学资源,从而实现网上在线学习功能。

作业管理包括学生作业管理与老师作业管理,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理解和巩固过程的检查。学生可以实现作业的查看和提交,结果的反馈,查看教师评语等;教师通过教师作业管理模块完成作业的布置、修改,查看并管理学生作业、批改学生作业并给出成绩。统计学生提交作业情况,给出未提交学生名单及次数等。

在线交流模块中,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其提问和回答是异步的;学生登录后可以发表帖子,查看帖子、回复帖子;教师可以对帖子跟踪管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发展动向,有效提供课程资源及课后辅导工作。通过该模块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经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发挥主观能动性。

用户信息管理、新闻管理模块实现对基本信息的管理,视频点播可以提供多样的教学资源供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使用。管理员可以添加课程,在首页选择默认课程后可以浏览相应课程的资源,一定程度上实现网站的通用性。

3.2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得需要,数据库设计要包括课程资源表、作业表、帖子表、回复帖子表、用户信息表、新闻表等,下面给出课程资源表和作业表结构设计。

课程资源表(教师编号、课程编号、资源名称、所属章节、资源类型、后缀名、上传时间、url地址),教师作业表(作业编号、教师编号、作业名称、作业要求、日期),学生作业表(作业编号、学生学号、上传日期、作业地址).

4 系统实现

4.1 母版页及用户自定义控件设计

前台与后台的页面均采用了继承母版页的方式,使得网页的布局风格统一,包括教师子系统母版页,学生学习母版页,管理员管理母版页,普通用户母版页。为了在不同页面间复用一些功能和显示信息,系统设计了多个用户自定义控件,显示数据及实现特定操作功能,供母版页设计和内容页面设计时引用。

4.2 首页设计

首页中包括网站导航、用户登录、新闻公告等功能模块,并且设计了一个选项卡式切换内容显示,其中有推荐帖子、最新帖子、教师导航、学生导航、作业情况信息显示模块。具体设计,其他子系统也包括相应的一些功能,在各自的母版页中设计实现。

4.2 课程资源管理

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资源管理模块上传课程资源并进行管理。学生可以查看并下载相应的资源。上传文件使用FileUpload控件,显示和操作数据界面使用GridView控件实现。

4.3 作业管理

教师可以布置作业、修改作业、布置管理,查看学生作业、管理学生作业、批改学生作业。其中布置管理可以指定班级完成相应作业,取消指定完成班级。学生可以查看作业、完成作业、上传作业、管理自己的作业。通过设计数据访问层通用类方法、业务逻辑层方法、表示层进行调用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实现增删改查,把数据信息通过GridView控件显示在页面中。

4.4 在线交流

在线交流包括帖子、查看帖子、回复帖子、管理帖子四个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显示出来。

5 总结

本课程教学交流平台具有资源共享性和独立性,课程资源需要登录后才能下载;布局及风格统一,应用母版页和用户自定义控件;用户分权限登录实现不同的操作功能等特点。符合教学要求,生动直观,加强了师生的交互性,弥补了教学课时不足的缺陷,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和辅助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蒋银珍. 基于ASP.NET的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教育, 2009,(17):100-102.

[2] 吴博.基于ASPNET的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6,11.

基金项目:

周口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zknuqn201039A)

作者简介:

第5篇:课程资源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6-3908-02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已经被人们接受和熟知。在网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资源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而网络课程作为网络学习内容的载体与学习活动开展的环境,无疑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核心。因此,国家对网络课程的建设予以极大的支持。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3年,教育部举设立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2003年至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2011年,教育部再次提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计划,文件指出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与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网络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其提升网络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学校信息化的建设。由于网络课程与一般的教学资源在理论基础、设计理念、开发技术、内容结构、应用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其功能和作用的特殊性。如何将已经普遍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与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相结合,使其彰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价值,成为当前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的重要命题。

1概念界定

1.1教学模式

学者钟志贤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法。对此有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建构要自觉遵守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情境,确定相应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我们认为钟志贤对教学模式的界定较准确的反映了教学模式的内涵,即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其操作的程序性,正是基于此特征,使我们将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化到网络环境中与网络课程建设相结合,并开发出可供使用的支撑平台成为可能。

1.2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即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要理解此概念,首先需对于网络课程的概念加以界定,我们认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网络课程的界定较准确的反映了其作为课程的特征: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该定义从两方面阐述了网络课程的本质:其一,网络课程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的有机整体,凸显了网络课程的资源特性;其二,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所支撑的不仅仅是丰富多样的内容,还包括其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认为网络教学模式是在课程理论、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软件开发的技术,将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资源与课程内容相整合,所生成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中的延续和深化,即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课程内容恰当的整合到教学模式的过程性操作程序中,借助网络技术所特有的表现力,更好地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2网络教学模式平台的分析

网络教学模式支撑平台是专门为开发网络课程教学而建立的系统平台。在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学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利用本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就使用角度而言,平台所面向的用户主要有系统管理员、学科教师、学生三类,不同的用户按其权限进行相应操作。下面分别详细介绍这三种用户角色和相应的功能权限。

管理员的责任是对整体平台的管理,包括对平台的基本信息配置、平台数据库的管理等,此外,管理员还需对所有用户进行管理,以及对所有用户在使用平台时产生的数据进行管理。从平台的体系结构而言,管理员拥有终极权限。

教师用户主要是利用网络教学模式支撑平台创建课程,并根据学生利用课程所学情况开展互动,解决学生所学中遇到问题。平台应为教师用户提供如下功能:一是学生管理,主要对学生基本信息和学习记录进行管理;二是课程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对课程公告、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参考资料等基本信息的管理;三是课程教学模式的管理,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需要,为每一单元课程学习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以供学生学习;四是课程作业管理,包括作业要求、审阅和批改作业等;五是课程测试管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相应测试习题,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六是交互信息管理,包括管理自己与学生的交互记录,观看学生之间公开的交互记录并进行评价。从平台整体结构而言,教师的管理权限仅次于管理员。

学生用户主要是通过网络教学模式支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因而平台应为学生所提供如下的功能:一是个人信息管理,包括设置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信息修改;二是学习记录管理,即对于自己在本平台所开发的网络课程中学习的路径信息进行管理;三是课程作业管理,即根据教师所的作业要求按时提交作业、查阅作业批阅情况等功能;四是课程测试管理,即完成相应的课程测试,对照参考答案检查自己是否已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五是交互记录管理,即管理自己在BBS或BLOG上与同学或教师的交流记录,查看同学或教师对自己的留言评价等功能。就平台的体系结构而言,学生的权限等级最低。

3网络教学模式平台的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现代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理论,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可以使得软件的开发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从本平台的实际考虑,我们将其划分为用户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学习管理模块、作业/作品管理模块、协作交流模块和评价管理模块六大部分(各模块示意图如图1所示)。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第一,用户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针对平台所有用户信息的管理。若用户属于平台的合法用户,则平台对其登录信息进行验证,当通过检测后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的管理功能,包括记录查看、信息的删除和修改等。若不属于本平台的合法用户,则平台为其提供信息注册功能,当注册信息被管理员通过后,其功能与合法用户相同。

第二,课程管理模块。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师创建课程服务。首先,教师可将添加课程名称、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等信息。其次,平台提供课程教学模式选择功能,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某种教学模式,并根据其步骤添加相应的课程内容,最后,教师可根据需要为课程添加扩展资源。本模块的设计平台的特色所在。

第三,学习管理模块。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当学生使用课程进行学习时,平台提供对学习公告的管理功能,包括学习公告的添加、删除与修改等。此外,平台提供学习内容的选择功能,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课程的某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平台会对其学习过程进行记录,为后期的评价提供依据。

第四,作业/作品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作业/作品信息的管理。首先,平台提供对作业/作品要求信息的功能,通过设置截至时间,限定学生作业/作品的完成时间。其次,平台提供对作业/作品的审阅与评论功能,当作品提交到平台后,教师可对其进行审阅批注,通过适当的权限设置,学生也可对他人提交的作业/作品进行评论。最后,平台提供对部分或全部作业/作品的展示功能。

图1平台整体功能结构图

第五,协作交流模块。该模块为学生提供两种协作交流工具:BBS和BLOG。利用BBS学生可以针对某些话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进行协作学习。利用BLOG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同时也可作为提交学习报告的一种工具,完成阶段性的学结。本平台对于协作交流模块的进行了特殊设计,将协作交流模块直接嵌入到教学模式过程中,这样既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同时也符合现实中学习的需要。

第六,评价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平台通过对作业/作品评价、测试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及自我评价的综合,最终得出对学生学习的全面评定。其中,对于定量评价可以设置其权重,计算出总成绩。而对于描述性评价,则可以提取描述文字,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态度、与他人交互程度几方面进行评定。将定量评价和描述性评价共同展示给学生,供其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出调整。

4结束语

本研究强调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将教学模式作为网络课程平台开发的核心要素纳入考虑范围,从而使网络课程不仅仅是传统课程资源在网络上搬家。在平台设计方面,本研究以教学模式作为内容呈现、资源涵盖、交流互动、测试评价的中心进行连接,将单纯的块状课程结构变为星形辐射状课程结构,使网络课程以活动为中心,不仅注重资源的呈现,更注重活动的设计。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模式在其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有着怎样的价值,这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希望能通过本研究引起更多关注与讨论。在后续研究中,需要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将更多适合于网络课程开发的教学模式进行模型提取,添加到本平台中,使网络课程的可选教学模式不断扩充,满足实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硕,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网站建设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5):99-103.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24.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

第6篇:课程资源的功能范文

1 同类系统研究与现状

目前,国内各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的建设比较薄弱,国内普通采用的方法是将某门课程建设成一个资源子网站,学生通过资源子网站去网上学习,教师将教学资源放到专门的资源子网上,实现网络教学。若有多门课程需要建设成在线开放学习平台,则需要根据每门课程分别建立多个资源子网站,这些资源子网站在同一服务器上运行,会造成服务器负荷过重、资源浪费的问题。学生访问不同的开放课程时,需要不断切换链接,不同课程间的资源不便查找。虽然服务器负荷问题可以通过升级计算机硬件来解决,但服务器资源管理、网络课程资源查询麻烦的问题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多不便。目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购买了一套精品课程软件,该软件虽然实现了精品课程资源的管理,但学生使用起来不方便,各精品课程设置起来麻烦,自定义的风格界面不同,学生熟悉了一门课程的使用界面,换另一门课程时,由于界面不同,使用起来很不习惯,造成目前为止精品课程资源网的访问量很少,师生互动性差。本文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提出开发一个新的管理软件,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来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管理,所有课程教学资源的操作界面和功能都相同,方便师生在开放平台上交流互动,提高学院信息化教学的资源利用率,使得学院信息化教学更加实用。

2 研究的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外,还可通过网络,在互联网上学习专业知识,使得教学多样化,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教室讲解。在线学习的模式已经迅速发展,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和各种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学习平台的使用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级性,有利于拓展教学方法,带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给现有的高校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不过,当前网络开放课程或者学习平台上的课程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与各高校的教学并不相同、不同步,不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同步指导,因而这类系统平台的辅助效果有限。因此,需要针对具体高校的教学安排,制定相应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供同步的辅助学习和在线测试功能,从而利用线上线下手段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本文的在线课程辅助学习系统是在此大背景下提出的。

3 改革的应用价值

该院在线辅助学习系统目前还是一块空白,基于B/S模式的在线辅助学习系统开发完成后,可以实现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发挥出更大效力,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服务,教师可以随时教学资源,分析每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在线辅助学习系统是传统教学管理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伸缩性和方便性,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测试,甚至可实现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互动,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使教学管理走向信息化提供一个快捷有效的渠道。

4 在线辅助学习系统的处理流程

传统的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从传统教学流程图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仅限于课堂上,效果较差,下课后,教师无法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有问题也无法及时与教师互动,需要等到下堂课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只有在课堂上解答学生问题,与学生互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的交互速度慢、实时性差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学院对学生平时学习和教师平时教学环节的管理。

笔者对传统教学管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针对以上传统教学管理的弊端进行改善,归纳出改革后新的在线辅助学习系统总包图如图2所示:

“课程管理”包主要目的是为教师和教务员提供课程管理的功能;教师使用课程管理功能来对课程进行管理,教师可以很便利地管理课程进度计划和课程讲义,可以通过提供的功能和更新进度计划,并且可以、更新和删除讲义。教务员可以使用课程信息管理包提供的功能对课程信息进行管理,其可以添加课程内容和维护课程信息。因此,课程管理包主要涉及课程信息管理子包、课程进度计划子包和课程讲义管理子包三个子包,主要是提供添加课程内容、维护课程信息、进度计划和更新进度计划等功能。

“作业管理”包主要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教师可以使用该包提供的子包功能来对作业进行管理,作业子包、批改作业子包和作业讲解子包的功能是提供给教师使用的,教师可以作业内容、更新作业要求、批改学生作业,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主要是使用该包提供的提交作业子包来完成作业的提交。因此,作业管理包主要是涉及作业子包、批改作业子包、提交作业子包和作业讲解子包四个子包,提供的功能主要是作业、更改作业要求、批改学生作业,反馈批改情况等。

“课程讨论”包主要提供给教师、教务员和学生使用,教务员使用该包的课程版块管理子包来管理课程版块;教师使用发帖/回帖和在线答疑子包来对帖子进行或者回复以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复;学生可以使用该包提供的发帖/回帖子包、在线答疑子包和浏览帖子子包来参与课程讨论。因此,该包主要是涉及课程版块管理、发帖/回帖、在线答疑和浏览帖子四个子包,主要提供的功能是添加版块内容、维护课程信息、发帖、回帖等功能。

“在线考试”包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在线考试的功能,为教师提供试题管理和成绩管理的功能;学生使用该功能登录到系统,进入某门课程中,进行在线考试。教师使用该包提供的试题管理子包和成绩管理子包来管理试题和学生成绩,教师可以管理试题题型和新增试题,也可以批改试卷和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

因此,在线考试包主要是涉及试题管理、在线考试和成绩管理子包。主要提供的功能是题型管理,新增试题,生成试卷考试处理等功能。

“查询统计”包主要目的是为分管领导提供查询和统计的功能,分管领导可以通过该包提供的子包来对信息进行查询,也可以统计学生等相关数据。分管领导可以通过查询模块来查询课程信息、作业和考试相关信息等;通过统计模块来统计课程信息、课程讨论等。因此,查询统计包主要是涉及查询子包和统计子包两个子包。主要提供的功能是课程信息查询、作业查询、考试相关查询、学生数量统计和考试成绩统计等功能。

“系统管理”包主要目的是为系统管理员提供角色管理和人员管理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该包提供的子功能来给角色设置权限,对角色信息进行管理,也可以进行人员信息管理,对人员角色进行分配。因此,该包主要是涉及角色管理子包和人员管理子包两个子包,主要提供的功能是角色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权限设置和角色分配。

第7篇:课程资源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课程资源;辅助学习;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 2013 07-0010-03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网络工具功能的日益丰富,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课堂学习,网络课程资源辅助学习成为了传统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而网络课程资源辅助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学习支持服务是保障辅助学习有效性和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网络课程资源辅助学习中的问题

大学生利用网络上的课程资源辅助课堂学习,拓宽了课程资源获取的渠道,为学生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可能。但是,现实中我们看到,缺少支持服务的网络辅助学习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直接面向特定课程的网络资源贫乏

直接面向特定课程的网络资源是指专门为某门课程的学与教而设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特定课程的电子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核大纲、教材、实验指导书、教学进度计划、教案、学习指导、重点难点解析、背景资料、扩展性知识、习题库与试题库、成绩考核方案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属于“专门设计的资源”。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的特性是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泛指,而真正为某门特定课程专门设计的特定课程资源却十分难求。为了获取教育技术学专业《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资源,我们进入中国精品课程资源网查找教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有93门,其中,教育技术学专业(或公共课)精品课程18门,但没有找到《网络技术基础》精品课。在资源网中利用站内搜索功能只查到2门《计算机网络技术》省级精品课。与其他教师交流也得到类似的结论。

由于知识产权在互联网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般教师个人或者相关机构设计开发的优质课程资源都不愿以无偿形式提供给公众分享,而有偿共享的机制和平台还不够完善,因此直接面向特定课程的网络资源贫乏的现状还将长期存在。

由于特定资源的贫乏,师生搜寻检索困难,时间代价较大,成功几率低,很容易获得失败的体验。学生检索不到相关资源,自习时感到茫然,因此,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辅助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损害。特定课程网络资源的匮乏还直接导致网络资源对课堂学习的辅助作用低下。

2.与特定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分散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与特定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对某一门或多门课程的学与教有着一定的作用,属于“可利用的资源”。例如:在百度中检索“网络技术基础”,可找到相关结果约3490000个。海量“资源”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由于相关信息过多,学生从中筛选有价值信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多而无章”,反而成为负担。另一方面,这些资源并非为特定课程的学与教而专门设计,尽管有一部分是按照课程设计的,但是与校内课堂的学习内容存在较多雷同,真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辅助作用的不多。

即使是某些专门的学习网站,也存在着不集中的问题,学生在毫无指导的情况下去检索这些网站或利用这些网站的资源,也是相当繁琐的。有限的资源分散于海量的互联网上,检索与筛选极其困难,时间成本高,而且未经处理,专业化不足,资源价值低,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可利用性。

3.用于师生交互反馈的网络途径非专门化

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1。除了课堂的交互作用外,课前及课后的师生交互是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课堂学习的必要条件。反馈是调节和控制行为的条件和依据,交流是知识方法共享的方式。师生交互包括师生间的反馈和生生间的交流。

当前,高校教师已经习惯于借用网络工具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互反馈活动。如利用QQ群进行同步或异步辅导答疑、传送文件、共享文件、发送邮件等。有的教师还利用博客、手机短信、飞信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网络工具虽然为师生的即时通讯提供了方便,但是,由于不是专门的课程学习交互工具,势必存在着某些效率低,时效性差的问题。第一,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功能泛化,无用功能干扰,专门功能缺失;第二,信息泛化,通用工具与课程工具定位混淆,非学习性信息泛滥;第三,途径不固定,随意性强,信息保留不全,管理与利用中价值得不到应有发挥。

二、网络资源辅助课堂学习支持服务的策略

面对前述问题,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向远程非全日制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有六种形式2: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同步或者异步教学辅导或者答疑;②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自学时使用;③通过各类视频会议系统实时讨论和交流;④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学习活动(实验、参观、基于任务的小组协作);⑤通过常规通信工具,为学生提供咨询和答疑服务;⑥面授辅导答疑。

上述形式对于高校全日制学生的网络学习支持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全日制学生与远程非全日制学生具有不同特点,其学习支持服务应具有其特殊性。

从哲学层面讲,学习支持服务就是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支持和服务,是借助支持服务体系解决学习者学习困难的活动。因此,学习支持服务没有形式和途径的限制,只要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起到帮助和支持作用的各种方式都可以纳入我们的视野。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是解决两大类问题,一是交互,二是资源。

1.基于网络的师生交互反馈策略

师生课堂交互是十分有限的,大学生学习场所又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师生交互反馈显得十分必要。为便于课余时间师生间的交流及信息反馈,需建立网络交互反馈空间。这个空间是特定课程的辅助学习空间,一门课程对应一个空间。任课教师、助课教师和课程的学习者通过公共账号密码登录,或者通过个人账号密码登录。登录的师生可以在空间中进行同步或异步交流,也可相互传送文件。空间应具有记录功能,将同步或异步交流信息保存下来。教师和课程学习者代表具有空间管理权,能够随时管理空间中的师生留言,将重要的内容“置顶”或加标记以示强调提醒;同时,将无意义信息或失效信息删除。对于有价值的信息随时进行分类,形成重要的资源库。

2.基于课程资源库的辅助学习策略

针对面向特定课程的网络资源贫乏、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分散的问题,将各类资源汇集在一起,创建特定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在线图书馆)为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辅助学习提供便利,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传统教育中,学生为了课程的学习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图书、杂志等资料,而在数字化条件下,在线图书馆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网络资源存在着分散性和非特定性的固有弊端,使得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搜集和筛选工作,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挫伤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为学生创建在线图书馆或面向特定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就成了必要之举。

在线图书馆或特定课程资源库应分为已完成的特定课程资源、待加工的特定课程资源和资源链接三部分。待加工的资源只做学生一般参考,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修改后就成了学生主要的辅助学习资源。资源链接是为学生推荐有价值的资源网站。资源库要有良好的导航以及资源说明,便于学习者有目的地检索、选择与利用资源。

从资源的内容和功能角度看,特定课程资源一般应包括:①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②课程表及教学进度计划;③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及教学音频视频;④考核大纲、模拟试题与解析、习题库;⑤学习指导(重点、难点解析)与学习建议;⑥背景资料及拓展性资料(直接与课程的知识点相链接);⑦参考书及相关论文等文献;教师用资源、学生用资源和师生共用资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考核大纲等第④类资源要不要向学生公布的问题,人们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为了避免考试泄题的发生,一般主张试题库施行保密制度;而从任课教师的立场看,试题库是用来评价的,不但应具有课业评定的功能,还应该有学习导向的功能,所以,主张通过模拟题等形式给学生示范和引导。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在遵守学校有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适当行使个人的教学自由权。

3.资源库动态性与师生共建策略

资源库是学生利用网络辅助学习的资源中心,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基础部分。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是长期的过程,为了资源库能够及时更新内容,资源库应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特征。动态性是指资源库的内容是动态变化的,是可以适时更新的。教师要经常设计开发特定的课程资源,上传文件,使资源库的资源日趋丰富和有秩序。开放性是指资源库内容的更新不仅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有学生参与。学生不但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还成为资源库的建设者和资源提供者。学生个人提供的资源一般应经过个人筛选、小组讨论、集体修改、教师审核与修改定稿的过程才能入库,以保证资源的质量。

在资源库中,不断地增加教师辅导答疑的记录资料非常必要。因为,这类记录积累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的答疑存在资料库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解决学生的疑问。

师生共建资源库,不但解决了教师精力不足和库中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资源库建设活动,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网络资源辅助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践探索

为了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选择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开展了行动研究。按照勒温(K.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进行了以下探索。

1.建立《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网络交互反馈平台即QQ群

QQ是最为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为了便于师生即时交互,建立QQ群。这个群的成员固定,由任课教师、助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组成,不允许其他人加入。该群主要用于作业、辅导答疑、讨论交流、文件传递等。该群设由学习委员或课程代表为管理员,随时对答疑、讨论记录进行整理,以群邮件形式发送到公共邮箱和个人邮箱。

2.建立《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公共邮箱

QQ群的聊天记录、群共享等功能不具有对信息的分类功能,辅导答疑、讨论的记录积累多了会感到杂论无章。为此,建立公共邮箱,主要接受保留各类邮件,然后按照邮件内容分别存放在相应文件夹里。

3.建立《网络技术应用》优质网络资源目录及链接(学生自主检索、评价、筛选)

教师提供一部分优质网络资源目录及链接,发送到公共邮箱及群共享中。教师给学生分派任务,让学生模仿模板的形式提供优质资源链接。一般经历学生自主检索、自主评价、筛选、提交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提交相关资源,包括原始文献和经过修改加工的文献。

4.推荐《网络技术应用》优质网络资源(国家精品课等)

教师深入研究国家精品课或其他精品课程资源,编写资源说明书和利用指导书,向学生推荐。

5.施行网络资源辅助学习交流反馈制度

为了总结经验,交流体会,相互促进,定期进行一次网络资源辅助学习反馈交流活动,学生们谈体会,谈心得,并汲取教训。

通过以上实践,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信息反馈,部分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课程成绩。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比较喜欢通过QQ群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问题的内容不限于课程。结合手机、音频视频聊天等手段,教师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提出来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在群里的交流讨论内容宽泛,有时超出了学习范畴;基于QQ的交流以文字为主,教师在解答疑难问题时必须结合语音工具才能顺利进行;QQ群和公共邮箱在资源管理方面还不能达到资源库的功能要求,主要是自愿分类与检索不方便。

四、结束语

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为辅助大学生课堂学习提供了极大可能,但是,要想使可能性成为现实尚需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基于网络的师生交互反馈策略以及基于课程资源库的辅助学习策略是未来网络资源辅助学习的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篇:课程资源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本体;资源管理;推理;查询

中图分类号:TP3-4

网络教育是一个庞大的课程资源库,但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构建课程资源的模板和规范的课程资源本体的构建方法。本体作为一种概念模型建模工具,能够实现知识的共享和重用。本文对领域本体课程资源管理模型进行了研究,对该模型的系统功能以及原理机制进行了说明。

1 本体的定义

本体(Ontology)这个词来源于哲学,在哲学中被定义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地描述,即存在论”。Studer等人认为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说明。这包括四层含义:概念模型、明确、形式化和共享。

2 系统框架模型

目前,网络上已经存在大量课程资源,但它们普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课程资源的共享和重用性差,没有一个统一的构建课程资源的标准,不能实现个性化教学等。针对以上问题,该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使用本体技术构建领域知识库。本体能够以一种明确的,形式化的方式表示领域知识库,提高系统的共享性、重用性以及异构系统的互操作性。

(2)实现个性化学习。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基础,制定学习策略,满足个性化学习。

(3)具备推理查询功能,根据用户的查询条件去匹配语义相似或相同的课程资源,返回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调高系统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该系统的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框架模型

3 领域本体的构建

3.1 确定本体的核心概念集合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抽取核心概念集:(1)数据结构课程的关键知识点,(2)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例如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3)前后知识点或概念。课程的学习往往有前后性,在学习一些知识点之前必须先学习另外的知识点。(4)举例概念。我们往往用一些例子来说明概念,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

3.2 建立概念的层次结构

以上建立的概念集合没有任何层次结构。由于建立类的层次结构是一个很复制的过程,因此如何规范的提取类与类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是使用约束条件和类之间的一些特殊关系来建立类的层次结构。建立类之间的层次关系主要有“isPartOf”,“isRelyOn”,“isParallel”,“hasFunction”,“hasSubType”。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如图2:

图2 部分类的层次结构

3.3 属性及属性关系

仅用类来表示各个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属性表示类的特性和实例。通过对类的关系的扩展,完善和充实课程本体。

在确定属性及属性关系后,还要对属性所对应的值类型进行定义,所谓值类型指的是用何种数据类型的值来对应属性及属性的关系。

4 本体的推理模块

本文的语义推理部分主要使用Racer推理机实现。RACER是一个基于描述逻辑SHIQ的推理机,亦可以用作基于本体语义网络的本体编辑器。本文用到的主要是RacerPro的TBox和ABox两个功能模块。

TBox为术语(Terminology)集合,其主要功能为检测类与类之间的包含关系,通过创建类与类的层次结构,对类进行规范和科学的分类,TBox模块可以用来检测类与类的层次结构能否符合正常规范的逻辑结构。

ABox(assertion)为断言集合,其功能主要是用于推理和检测本体的一致性,使用ABox功能模块对文本的语义进行推理后,还可以返回语义中隐含的信息。

5 本体的查询模块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设置Protégé中的Querytab标签或Sparql查询语句对本体进行查询。其次,还可以使用Jena的API中包含一个ModelFactory的功能模块实现本体的查询。其查询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利用该功能模块创建一个本体模型,然后将本体的OWL文件用OntModel.read()函数输入,最后可以使用listClasses()、list Individuals()等函数对本体中的信息进行查询。

6 结束语

本文将本体与网络课程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建立课程本体,并使用RacerPro推理机实现课程本体的推理,Jena推理机实现课程本体的查询。使该系统不但能实现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实现语义的推理和知识的查询。

参考文献:

[1]曹乐静,基于本体的e-Learning个性化学习与资源共享研究[D].东华大学,2005.

[2]惠长江.基于本体论的E-Learning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07.

[3]李善平,奇华,玉杰.本体论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07):1041-1052.

[4]NeehesR,FikesRE,GurberTR,Senator T,SwartoutWR.Enabling Technology for Knowledge Sharing.AlMagazine.1991(03):36-56.

第9篇:课程资源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Efront;网络课程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9-7309-03

Th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Basis Network Course Which Was Founded on Efront

XIAO Hai-peng, XIE Ming-yao

(Hu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Zhuzhou 412012, China)

Abstract: Efront is an open sourc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it would be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which can well solve the computer teaching contradictions between heavy tasks and less class hour in medical college, i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efront; network course center;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reform

自2003年国家教育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的数量与日剧增,精品课程的建设很好的推进了我国网络教学的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目前高校辅助教学,学生开展自主式、协作式学习的主要方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医卫类专科学校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处于核心基础地位。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临床诊疗信息系统、药品管理信息系系统,医护管理与统计信息系统等),要求当代医学生急需了解和掌握医学相关信息技术。但由于医卫类专科学校教学重心在医学技能的培养,《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安排严重不足。课时不足,知识点繁多,往往使得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只能应付考试,无法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信息素养的目标。

基于此,该文在对比了国内外大量网络课程中心性能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了基于Efront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中心,并分析了该平台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 Efront 学习管理系统简介

Efront LMS(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学习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PHP语言开发的开源学习管理系统,以下简称Efront。

1.1 Efront系统的优势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LMS系统有Moodle、Sakai、Claroline、Efront等。其中Moodle在国内享有“魔灯”的亲切外号,应用广泛。该文研究的Efront学习管理系统相对于Moodle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系统简单易用。Efront系统对Web服务器环境要求不高(达到PHP 5.2 + Mysql 5即可),对中文支持良好,安装简单,功能模块设计从用户角度出发,比较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

2) 多模版切换,界面美观。Efront有多套风格模版供用户选择,并且拥有漂亮的Ajax界面,这是其他LMS(包括Moodle)没有的特色。简洁美观的视觉效果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功能强大,学习管理功能先进。Efront具有其他学习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并且可扩展官方的多种功能模块(例如Wiki,维基百科)丰富其功能。另外,Efront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学习管理功能,学生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例如,哪一章节学习了百分之多少),教师可以通过报表跟踪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殊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设置学习规则,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则路线学习(例如学生没有学习完理论章节,不能参加考试)。

1.2 Efront系统的功能

如图1,Efront系统由在线教学、互动交流、学习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成。

在线教学模块主要完成在线教学功能。包括教学组织、内容编辑、作业考试三个模块。教学组织可以设置一堂课的主要知识点,按照知识点组织内容;通过内容编辑模块可以将常见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几乎所有格式的文件融入到平台中;作业模块可以实现学生在线完成作业并提交;考试模块支持自由组卷,自动评分功能。值得一提的是Efront通过扩展“BBB级会议”模块可以实现实时在线教学功能。

互动交流模块可以实现实时聊天,论坛互动,评论,投票,调查问卷等功能。

学习管理模块可以实现课程开始时间的调度,课程学习规则的设置,即可以控制学生何时开始学习,控制学生遵循怎样的学习路线学习。该模块通过报表功能可以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和系统设置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用来管理用户注册,学生分组等;系统设置模块用来设置平台界面风格,版面布局,个性化功能模块开关等。

综上所述,Efront系统功能强大,完全能满足高校辅助教学的需求。

2 基于Efront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中心的建设

Efront学习管理系统支持40多个国家的语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高校网络教学,企业培训等领域。该文以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总结基于Efront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中心的建设经验。

如图2,网络教学软件平台的建设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图2 软件平台安装步骤

首先进行Web服务器环境的配置,用户可以选择PHP环境包来一键安装、配置环境,整个安装过程,用户不需要具备专业的PHP环境配置知识。接下来安装Efront程序包,安装的过程中根据系统提示可以自动完成安装。第三步是系统设置,程序安装完成后,进入系统后台,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可以对平台的界面风格,用户权限,个性化功能等做相应设置。第四步是课程设置,用户可以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设置开放哪些课程以及为每门课程设置个性化界面和功能。例如可以设置甲课程不开放聊天室,乙课程不开放评论等。最后是添加网络教学资源,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学资源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程中心建设的成败和实际辅助教学效果。

至此,网络课程中心平台搭建完成。可见,基于Efront建设网络课程中心非常简便。该文研究的基于Efront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中心建成后效果如图3。

图3 基于Efront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中心

3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的思考

该文作者在应用基于Efront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中心开展计算机教学时,深刻体会到网络课程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也深刻体会到建设好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事实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根据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一文中统计数据显示:69.3%的网络学习者对网络教学资源不满意。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是简单的课堂内容的网络化,更加不是教材内容的堆砌或者是单纯视频资源的填充。它必须依照你每堂课的课程设计来制作教学资源。以下是我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3.1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为指导开展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也就是说 ,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一词给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而且要 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因此在教学资源制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情境”的渲染,比如在上Powerpoint这个章节时,我会先制作一个精美的ppt演示给同学们欣赏,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那么在网络课程中心中也可以设置一个精美ppt展示专区,并对关键技术进行讲解,这样的情景设置能很好的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协作学习理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黄荣怀教授将协作学习定义为:“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谢幼如教授提出了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将协作知识建构划分为共享、 论证、 协商、 创作和反思5个环节,完整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就是这五个环节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网络课程中心有聊天室、论坛、Wiki等互动功能,因此可以说网络课程中心是滋养协作学习的一块沃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程中心互动交流技术的优势,开展基于协作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可以为重点难点设立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合作答题等任务,以达到最大化个人学习成果的目的。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时候,可以设置一道题目,要求:三人一组,各自上网查阅资料配置一台计算机,并说明其配置优势,最后评出优胜者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共享所得,再论证、协商、反思、修正这一系列的知识建构,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学习记忆,更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3.2 围绕网络课程的根本目的建设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因此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必须首先认真分析教材,分析考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牢牢把握住每堂课的知识点。既然是辅助教学,那么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必须是详实的,不允许出现知识点的遗漏。其次网络教学资源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根据课程中知识点的特点,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是文字,视频,音频,操作动画演示等。这里千万不能掉进网络教学资源就是视频教学资料的误区。视频教学资源只是网络教学资源的一种,它不能代替文字或其他媒体。比如,一个概念或定义,用文字来描述肯定要比视频描述好。

3.3 合理组织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是建立在Web页上的,Web信息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Web信息是通过超级链接无序的组织在一起的。但是对于网络教学资源却不能是“无序的组织”。该文作者认为网络教学资源的组织应该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和强化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理论知识(例如概念、定义)应该排列在首位,其次是重点难点的深入讲解(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来讲解),最后是教学资源的集合(例如,本堂课所用到的视频、音频、动画等)。站在强化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考虑,每堂课理论知识结束后应该有作业、考试测验和交流互动。交流互动因为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因此一般可以放在作业中完成。如图4,该文在基于Efront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中心中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组织结构图如图4。

4 结束语

经教学实践,将Efront系统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建立基于Efront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中心,能很好的解决医卫类专科学校计算机教学任务重、课时少的矛盾。下一阶段,作者将进一步研究如何将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网络课程的利用率,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 宋乃庆, 等. 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8(4).

[2] 张军, 季伟东.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11).

[3] 张小莉. 基于协作知识建构的计算机础课程设计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

[4] 胡晓容. Moodle在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 成人教育,2010(2).

[5] 刘志选. 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的反思――以创新教学课程为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6] 张立国, 刘晓琳. 我国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