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过《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教育技能及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和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幼儿、感染幼儿,促使学生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对于幼师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幼儿科学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尤其是儿童科学教育教学能力,是使其未来适应社会、胜任幼儿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担负培养幼儿教师任务的临沂大学而言,更应该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率先加强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应把关于培养能胜任、会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全能”型幼儿教师的研究放在首位,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教师资源。那么现实《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是如何开展的?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有怎样的解决对策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它是经历了从“幼儿自然常识教学”到“幼儿科学教育”变迁历程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年轻学科。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实施并不乐观。结合对临沂市20处《幼儿园科学活动》和临沂大学《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开展现状的调研,发现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1.幼师学生科学教育教学技能弱化,成为长期难以破解的“痼疾”。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幼师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2.教材内容选择和编排不合理。缺乏创新,教学理论偏多,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设计的内容偏少,实践技能的时间和内容所占比例严重偏低。
3.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不恰当(以讲授法为主),观念滞后(当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评价方式单一、落后等。
此外,存在社会各方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软硬件支撑匮乏等问题。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执教《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师必须大胆创新,积极进行在培养策略上体现适应时代性要求的改革和创新,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全面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结合教育创新的要求,对改进《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实施,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有效解决对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幼教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1.在实践环节上,构建多元组成的资源平台和师资共同体。
为强化实践教学,一是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备和资源,以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的学前“实训中心”(功能齐全的角色体验室、蒙台梭利教室和多媒体微格教室)为平台,以42处教育实习、10处见习为实践基地。调整实践技能的时间和内容所占比例,把培养幼师学生的科学教育教学技能放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首位。二是加强大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理论学习与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对接,通过现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小组研讨等多主体互动、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形式,加强不同主体间的对接,彻底消除幼师和学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技能长期弱化和严重缺失现象。
2.在教学内容上,立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践需求,将科学教育新理念与有效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更新教学内容。
改变幼师院校课程教材滞后的局面,“面向实践”精选内容,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将多本教材内容精心安排,要将当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动向吸收进来,高效实现课程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渗透新理论、新科技,增加“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案例与评析”的内容,不断丰富教材内容。目前准幼儿教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新理念并将新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如何提高进行科学教育的能力和素养。这既是高师教师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又是幼师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难点与制约。当前可供师生参考的这方面研究成果与资料相对较少。我们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宗旨,在有关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将《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三门课程有机整合,浑然一体,编写了一部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更有利于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目标的校本教材,做到了教材的转化和创生,真正实现了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
3.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凸显幼师学生科学教学技能为主的多种方法。
目前,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师学生对儿童科学学习规律和特点认识的教育,忽视了对幼师学生《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幼师学生将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方法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实践探究法、角色体验法、微格教学实验法等方法,强化幼师学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技能训练,以便他们毕业后顺利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工作。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为避免“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幼师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幼师学生将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方法的训练”缺点的出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注重参与式的交互沟通,方法先进,能吸引学生,能用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采用角色体验法、微格教学法等方法,强化幼师学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技能训练,以便他们毕业后顺利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工作。加速了幼儿教师教育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提升进程。
4.研制《幼儿园科学教育》“1+1”教学形式,构建以“实践先导”的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活动比例,将讨论、活动设计、试教和幼儿园见习、实习、说课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除了精讲理论外,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促进理论运用于实际;在课程评价方面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
为破解幼师学生科学教育教学技能弱化现象,增加实践技能训练的时间和内容所占比例,我们设计了《幼儿园科学教育》“1+1”教学模式。即1个单元理论的学习结束后,安排1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角色体验课。学前教育系每学期组织2―3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讲课比赛,极大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了对幼师学教学工作的职前培养的目的。这种培养对幼师学生而言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将大有益处。
5.建立多元化的监控评价体系。
组建由幼师学生、高校与教育部门及幼儿园等利益相关者参加的评价团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强化、教学内容、方法、“1+1”教学模式的创新、教改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运用诊断式、终结式、过程式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随时抽查相补充的多种方式,及时监控《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通过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积极借鉴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对培养幼师学生的科学教育教学技能的经验。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效果十分显著,使未来的幼儿教师基本获得了从事幼儿科学教育教学的理念、知识、技能和智慧。彻底解决了幼师学生《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教学技能弱化问题;从单一“教”为主导向“学”为本的过程生成问题;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比例偏低问题。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幼儿教师资源,提高临沂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施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张慧和,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钟启泉,主编.安贵清著.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一、创设生态式环境――改善教学方式的起步
环境能使师生身心愉悦,获得直接的体验并受到感染。我园对园内外环境作整体思考,充分优化、美化环境,做到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每一个空间都发挥“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合理构建生态式长廊,园内的三层长廊创设成不同的主题,底楼围绕“生态申港”主题,创设了家乡的特色与特产,二楼围绕“森林动物”主题,用废旧材料制作了各种动物头饰 ,三楼围绕“科技知识”主题,巧妙创设了生态科学长廊。在二楼的南北通道里,专设了易于幼儿动手操作的科学探索区,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践、感受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一些科学的现象,知道了一些科学的常识,并从中得到了启发。精心设置生态体验区。在我园的东北角上,开辟了一大片种植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懂得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东边的围墙那里,种满了桃树、柿子、梨子等果树,等到秋天的时候,采摘活动就开始了。生态区给孩子们无限的创造、思维与想象空间,发挥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
二、开发生态式内容――改善教学方式的基础
生态式教育不仅强调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而且强调课程内容的生成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开发科学教育内容时,我们抓住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契机,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活动,观察与收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不断生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进入主动探究的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
为了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科学课程内容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我们把科学课程内容的删选与整合也作为研究的任务,努力挖掘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而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征进行优化,分别从动物、植物、大自然三大块主题内容实施,把它们的潜在价值整合到科学课程建设中,逐步建构适合我园实际的科学教育课程。小班生成了“河豚宝宝”的科学主题,中班生成了“我和春天的约定”的科学主题,大班生成了“宝贵的土壤”的科学主题。
三、探索生态式活动――改善教学方式的途径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来讲,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都是在做游戏。因此,我园从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多渠道、多方位地实施科学课程内容,在实施的过程随机灵活变动,改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游戏中学习,有在室内活动室进行的活动,有在大自然、田野中进行的活动,还有在社区及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活动给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为他们科学想象插上了翅膀。
主动探究的科学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传统的教学活动,如何在传统中创新,我们利用课题研究,总结生态式的组织形式,幼儿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探索,在玩中学,做中学,通过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验证――记录和描述――结果与讨论”这么一种教学模式,去感知和了解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及现象,发现其中的奥妙,构建科学知识体系。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是一个真实的、全身心的、生动活泼的过程,幼儿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教的,而是主要通过幼儿亲身感受来获得。
个性学习的科学区域活动。创设班级科学区域,投放适合班级幼儿实际水平的生态材料,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并根据孩子的认知特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求,操作活动中,幼儿根据操作的步骤自己学习记录与分析,并从记录中总结,扩展了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从材料的科学投放到教师有效指导评价,都尊重幼儿的意愿,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适时指导,做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亲身体验的社会实践活动。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大社会是最好的老师。我园实施课题过程中,组织了大量的幼儿外出参观、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企业,投入到社会这个大集体。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风能、太阳能发电,垃圾处理站、豆腐坊、河豚养殖馆等社会基地,参与了许多课堂里没有的场景与活动,通过观察、访谈、操作等形式让孩子们懂得了很多的现代科技知识,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增强了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温馨和谐的亲子制作活动。利用家长资源,积极为幼儿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是幼儿园提高保教质量的有效手段。课题研究以来,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举办了各级各类的生态式亲子制作活动。有以班级为主题的“科学调查表”,有年级组织的“科技小制作”,有园部组织的“科技节”。通过一次次活动,孩子的科学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家园互动的效果也因此突显出来了。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语言教育观念,掌握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学能力为主,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但由于学校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太少,所以很多时候只能让语文教师来上这门课程。本文对中职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进行论述。
一、从零开始,突破自我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涉及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五大领域,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意义深远。语文教师由于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程没有任何基础,所以必须从零学起,自己先把这门课程学习好,才可以再谈如何教学。教师必须认认真真地通读整本教材,并且记下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和需要注意的内容,对于其中最重要的5个活动,更要深入研究。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材后,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路,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
二、学习摸索,提高技能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的教学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女生,部分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差。而这门课理论多,逻辑性很强,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懂,所以他们不爱上这门课。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他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教师可参考网上的课件、教案,从中挑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部分,再结合自己的想法来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其次,教师可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经常到他们的课堂当中观摩,并一同探讨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要认真学习幼儿园相关的公开课视频,从中选出学生感兴趣和有利于教学的内容。要备好这门课程,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摸索,才能慢慢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三、精心设计,鼓励探索
备好教材和备好学生之后,教师就要设计教案和课件。上一节课不难,但是要上好一节课就不是那么容易。教师不但要把上课的教案和课件制作好,还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一步一步达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尽量把课件制作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一些,并多用一些幼儿园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教师还要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与探索。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课上所教的内容,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实践结合,敢于创新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的教材内容重在讲述“怎样做”,并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他们以后也是要站上讲台的,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就需要教师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每一章活动讲述之后,可让学生根据书本里的某个简单的案例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一个完整的教案,如讲述活动里面的“我心爱的玩具”、听说游戏中的“小白兔吃青草”、文学活动中的“绿色的世界”,等等。教师还可以把同一类型的题目变换一下再让学生编写,如谈话活动中的“我的爸爸”变换成“我的妈妈”、讲述活动“秋天的”变换成“春天的桃花”,等等。教师可对学生设计的教案进行评比,以鼓励他们更加认真地参与。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进行演练,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可以训练他们的普通话和教学技能,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师还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见习期间进行一次教学活动,并且要上交教学反思和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才能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进而培养他们在教学中不断创新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说课比赛、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地观摩等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科教育代替游戏教学违背学前儿童教育规律。过早强制灌输知识,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的状态中,会扼杀孩子想象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又限制孩子的思维发散,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挥。超前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拔苗助长,会让幼儿从小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形成不良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超前学习不利于小学教育和终身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部分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合力作用的结果。有需要就有市场,有利益就难禁绝。
家长望子成龙,以为儿童智力早开发早得利。一些幼儿园为多收幼儿、多赚钱,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幼儿接受能力,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不断制造认识多少汉字、背诵多少篇唐诗宋词、记住多少英语单词、会算多少道题的教学神话,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的优质小学借助学科知识考试和智力测验的名目筛选学生,导致不少幼儿园投其所好,客观上助长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目前幼儿园教材与幼儿实际脱节比较严重,教材杂乱,标准不一,偏多偏难,引导幼儿教育倾向于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需要各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综合治理,手段上堵疏结合,方式上标本兼治,目标上远近兼顾。应当取消小学入学知识性考试,切断与幼儿园的利益联系;加强管理监控,公开信息,社会参与监督;促进幼教师资专业化发展,提高保育能力;改进课程教材,突显幼儿课程教材教学的个性化;同时,普及家长科学教育知识,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社会风气,加快标本兼治,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来源:人民日报,有删节
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1、爱孩子赛妈妈。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姓时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孩子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膊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这位小朋友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位姓余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她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
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已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
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过程中,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总是要到深夜1、2点钟才最后一个回到家。
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
好学、勤学是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学培训活动,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年暑假,她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报名前往,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庭教育、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跑者,成为一名智慧型园长。
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追求的目标。因此,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潜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幼儿教育》,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评审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着,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
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长期以来,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
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指导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
一.《快乐与发展》课程研发工作任务艰巨:
2012年3月5--7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所在京燕饭店召开北京市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研发会,集中四个年龄班编写者进行交流讲座,并进行了初步的统稿工作。
3——6月修改 近期交稿
二.幼儿园以园为本教研项目工作进展顺利:
1.配合全国大会,展示北京教研风采
(4月10日,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处主持召开了“全国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接待工作总结大会”,来自西城、宣武、丰台的学前教育部门的主要领导及1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出席了大会。大家首先参观了宇锋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然后各区、各幼儿园交流了经验。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出席了大会并讲话,对各幼儿园对这次大会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国家教育部课程中心学前教育研究室金晨曼老师也在大会上讲话,对北京市表示感谢。最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梁雅珠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表扬丰台区、宣武区、西城区教研室和11所幼儿园对北京市和全国作出的贡献。
2.落实项目计划,开展前期调研(7月底完成)
3.开办网络专栏,及时交流工作进展情况
4.研究制定市区幼儿园教研职责,进一步明确各级教研的任务与职责。
(详见材料——讨论稿)
三.政策调研
1.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调研(4——6月)得到各区县的大力支持。
2.全国城镇学前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前期准备)
(2012年3月19日,北京教科院早期所全体同志到国家教育部基教司幼教处采访了姜瑾处长,对当前全国幼教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听取了教育部领导对开展“全国幼儿园城镇学前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的具体指导意见。)
四.课题指导与交流
1.课题咨询
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为了对"十一五"立项课题进行追踪指导,于4月20日及25日举行了第二次课题咨询活动。
为了给前来咨询的老师更多时间讨论他们的研究,这次咨询从上次的一天增加为两天。
来自全市19个区县97个课题的300余位老师参加了咨询。活动按课题内容分成六个组。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市早教所及朝阳区教科所的老师共9人接待了大家的咨询。
前来咨询的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课题的开题和进展情况,接着提出了问题和困惑。接待咨询的老师不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还组织组内其他人展开讨论。讨论中老师们有的谈收获、体会,有的帮助想办法、出主意,研讨气氛十分热烈。
参加咨询的老师深有体会地说:"这次咨询活动对把握研究方向太重要了。我们的课题开始有点走偏了,今天才恍然大悟。""咨询使我们进一步捋清了思路,今后我们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我们又认识了不少有相同研究兴趣的新朋友,今后的学习机会就更多了。"
2.观摩与交流
3.出版《早教月报》增刊,赠送会员,加强对课题的指导,提高会员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2012年下半年工作设想:
一.学会与早期所联合
举办培训班(见美术班通知)鼓励基层老师自愿参加。(请各区组织报名)
二.新课程培训(随新课程出版,另行安排)
三.园本教研项目推进(研讨、交流)
四.出台“加强教研工作指导意见”
五.政策调研
六.课题指导(还有两次)
七.民办幼儿园调研总结
八.教研工作交流会(年底)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0141-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这要求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者,更要成为幼儿园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平日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要对有关理论进行检验,更要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渐向“研究者”的角色迈进。
二、概念的界定
“素”即平时、平素,强调时间上经常性、延续性;“养”强调修养,具有教养、培养、自养等含义。素养成为个体从事特定工作或活动的基础与必备条件。“教育科研”即“教育科学研究”,是指用教育理论去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的、系统的探索活动。
综上我们可知,“教育科研素养”是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所必备的各种素质、修养的总和,是教育科研方面各种素养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目前,学界大部分学者倾向把科研素养分为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道德五个方面。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研究在山西省晋中市和北京市昌平区抽取了10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16份,有效问卷272份,占总数的86.1%。同时,针对性地对部分幼儿教师和园长进行了访谈。
2.研究方法。①问卷调查法。本问卷主要分五个维度来设置,即科研知识、科研态度、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和科研道德,其中还涉及相关情况,如幼儿园科研管理情况等。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把握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分析影响因素提供依据。②访谈法。本研究在问卷调查前后使用访谈法,对幼儿教师和园长进行针对性的访谈,使收集的资料和信息更全面、真实。
四、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现状及分析
调查对象有年轻化的特点。66.2%的幼儿教师年龄在21~30岁,23.5%的幼儿教师年龄在31~40岁。具有6~10年工作经历的幼儿教师近半数。63.2%的幼儿教师有大专学历,14.7%的幼儿教师有本科学历。
1.幼儿教师科研意识较为淡薄。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有45.6%的教师认为幼儿教师应该集中精力开展教学,做科研应该交给专门机构做。这些教师表示,科研离自己很远,做课题应该是专家的事情,自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有过半数的教师觉得“搞科研、写论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她们认为科研不是自己能够驾驭的工作,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精力都无法达到做科研的要求。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就是管好幼儿,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日常学习,尽量完成幼儿园安排的任务。也有教师表示,幼儿教师绝大部分是女性,生儿育女是女性的天职,所以,已婚女教师明显感觉到生活的艰辛与劳累,除了努力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还要顾及家庭与孩子,身心疲惫,根本无暇搞科研。
2.幼儿教师科研态度不够端正。
由表2可见,41.2%的幼儿教师做科研、写论文是为了提升专业素养、促进自我发展。这些幼儿教师参加科研的主观动机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水平、完善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但有35.3%的幼儿教师做科研是为了“考核、评职称的需要”,11.8%的幼儿教师则是为了达到“幼儿园的要求”。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将科研视为“苦差事”,做科研被她们视为额外负担,为了考核、评职称和完成幼儿园任务。由此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幼儿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这必然会造成教师搞科研动力不足,使得科研工作难以开展。
3.幼儿教师科研知识较为缺乏。调查发现,54.4%的幼儿教师每周用于阅读相关教育理论书籍、杂志的平均时间只有12小时,82.4%的幼儿教师只阅读有关学前教育的书刊,仅有13.2%的幼儿教师会阅读与教育理论相关的著作。对幼儿教师来说,阅读期刊杂志比较方便,内容简单且容易理解,同时这些资料内容与教学活动实践密切相关。而教育理论著作中专业用语比较多,复杂且难以理解,阅读时遇到难懂的词汇与内容没有办法解决。也有很多幼儿教师认为教育理论著作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对日常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不大,并且可操作性不强。调查还发现,仅有8.8%的教师掌握课题设计与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有27.9%的教师根本不清楚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知识;在问及t检验、相关系数等概念时,没有一个教师能够回答出正确答案。可见,幼儿教师的科研知识非常欠缺。
4.幼儿教师科研能力普遍偏低。
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群策群力,教科研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科研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心态与情绪都是很消极的,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对教科研活动意义缺乏正确的
认识。认为幼儿园接触的是3—6岁幼儿,把孩子带好,用不着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说,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虽专业素质好,但理论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没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动形式单一,总是业务园长或教研组长说、念、讲,教师则一味地记录、听讲。三是教科研活动内容经常跟着“流行风”走,外面流行研究什么,幼儿园也就跟着模仿照搬,不会在分析别人之长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搞得教师随“风”摇摆不定,兴趣不大。!
为了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我园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加强思想管理,强化教科研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能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作为园长,应把教科研放到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和安排,树立“科研兴园”的工作指导方针,加强教科研思想管理,反复宣传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从教育发展、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从而唤起教师投身教科研的自觉性。园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动骨干教师进行示范,结合实际工作,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如:园领导参与进行了“幼儿一日活动中保教结合思想的渗透”、“如何开展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幼儿珠心算教育”、“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育”等研究,从而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
首先,园领导和教研组长作为教科研活动的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尊重教师,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允许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教科研活动中,与教师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导者,又做平等的参与者,与教师共同研讨,虚心听取意见,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见,善于提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启发教师思考。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心理上的距离缩小了,使教师产生被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乐于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二,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教师研究的需要,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为重点,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我园常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讨论法来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和对教科研活动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确定的教科研活动内容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因为它切合了教师的实际需要,增强了教师主人翁意识。比如,以前我园的教研观摩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园领导确定观摩内容与人选,在调查表中,许多教师认为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园领导根据大家的意见,将指定观摩与“自报观摩”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层层竞争选拔,选出优秀教师参加教研观摩活动;另一方面,对于能力弱一些的教师也要提供机会,通过个别指导,为她们参与教研观摩活动并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第三,改变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独角戏”的教科研活动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注重发挥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提高活动的质量。我园的教科研活动形式有:
1、运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知识等基本理论。!
2、邀请有关幼教专家来园作教科研专题讲座或是现场观摩,就教师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与指导。
3、教师围绕一定主题进行轮流主讲,主讲人事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熟悉主讲内容,设计出讨论题目,组织大家开展讨论,最后并进行总结。
4、经常开展教研观摩活动,并认真进行评析,提出合理建议。
5、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到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幼儿园进行观摩活动,回来向大家传达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研究和讨论。
6、向家长或同行开展教科研成果汇报评比活动。
三、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
教研的过程是教师将正确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将日 常教育活动向研究性实践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管理者要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将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潜力,促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幼教事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怕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求稳怕乱,竞赛时总让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待,活动内容
关键词:教研互助;专题培训;科学研究;评比激励
我市是一个西部农业市,农村人口占60%多,这特定的市情决定了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幼教的发展受幼教师资队伍质量的影响很大,这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幼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我们坚定地秉持“将工作置于研究的状态下进行”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多形式、多渠道培训提高农村幼教师资专业能力。
1、建立四级幼儿园教研互助网络,充分发挥省市级示范园的龙头示范作用
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后,该怎样办园?这困扰着幼儿园的干部、教师,为了使这些幼儿园尽快适应新时期幼教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当地农村幼儿教育中切实起好中心和骨干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管理,教研部门加大指导力度,在全市建立了四级幼儿园教研互助网络,同时,注重发挥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的优势,把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扩展到农村。所有的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都定点具体承担了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指导任务,通过请上来、派下去、结对帮扶、送课下乡等形式,从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师资培训、教研科研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指导,尽快规范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行为,特别是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同时,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园又相应地承担起对本辖区内各类幼儿园的帮扶、指导任务,使整个幼儿教育形成弱者由弱变强、强者恒强的良好性循环态势。内江市开展跨县(区)的各级各类幼儿园结对互助活动,现已形成常态,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市乡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专题培训活动,促进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我市开展了定期与不定期的专题培训活动。我们委托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大量的转岗教师每年进行了两期专业培训,同时每年还组织一期幼儿园园长上岗培训。近年来,在《指南》、新《规程》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幼儿教师职业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专题,对全市每一位公、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进行了全员的系统的培训,三年来共开展了60场次的讲座,培训人员达14000余人次。讲课教师深入到县(区)乡镇中心园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落到了实处,大力推进了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开展乡镇中心幼儿园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为切实纠正农村幼儿教育普遍存在的“保姆式”、“小学化”倾向,我们要求所有学前教育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同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组织符合《指南》精神、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使《指南》在我市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市教育局多次举办全市性的实施《指南》的现场研讨培训活动。进行层层培训和辅导,指导各级幼儿园结合教育教学广泛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各级示范园,特别是内江一幼、二幼、东兴区机关幼儿园等一些优秀幼儿园始终走在教改科研的最前沿。各级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还加强了对幼儿园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业务巡视和指导。由于近年来教育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幼教师资队伍水平和保教质量的整体提高。近年来,内江市幼教界从领导到普通教师已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开展幼儿教育科研活动,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法宝,因此从管理者到普通幼儿园教师普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工作。我市乡镇中心园在充分认识自身不足的前提下,挖掘自身潜力,针对自身的实际需要,主要开展了市、县、校级课题研究。
4、开展一年一度的幼儿教师环创、自制教玩具竞赛活动,促进教师动手能力提升
针对我市农村幼儿园办园经费不足,教玩具严重短缺,而乡土材料又极丰富的特点,我们大力开展了农村教师教玩具制作的培训和竞赛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制作水平,丰富幼儿的保教活动。我们以市教育局的名义编制下发了《农村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自制教玩具部分方法简介》,各县(区)每年均依照市教育局要求,开展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玩制作的培训活动,全员教师轮流参加培训。近年来,我市农村幼儿教师自制教玩具数以万计,在参加省、市玩具展评竞赛活动中均获好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幼儿教师制作和使用教玩具的水平。在农村教师制作教玩具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我市定期开展了一年二度的农村乡镇中心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环创比赛活动,以县(区)为单位,评出环创优胜者予以表彰奖励。我们课题组对环创优秀的幼儿园的经验及时加以推广,召开现场展示活动,进一步推广幼儿园环创经验,提高农村教师的环创能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提升,使农村幼儿教育更好地适应了小学教育的需要,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作好了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促进了幼小衔接。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教育部2012
[2]《幼儿园教育工作规程》国家教育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