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少儿武术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武术在我国中学普及状况
目前武术还不是我国中学体育课的必修课程,只有极少数普通中学里有所开展,绝大多数的中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开设武术课。现在绝大多数中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武术,很多人是到了大学才有机会上武术课,或通过参加学校里的武术社团学习武术,可那时他们早已经错过习武的最佳时期。虽然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都有着不同规模的的武术馆校,但是它们大多数属于民办,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当然现在已有的省市认识到了武术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开始重视武术,黑龙江省就向全省中学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中学广泛开展武术教学和活动》的文件,大庆市已经开始并通过培训武术教师,召开武术教学研讨会、选试点校、开现场会等一些列措施推进武术在中学的普及。
2、我国在中学普及武术的优势
在中学普及武术,我国有着许多得天独厚优势。首先,中学体育教师大都毕业于体育院校,而武术是体育院校必修的技术课程,所以大多数体育老师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武术知识,另外,越来越多的体育院校增设了民传专业,培养了大量专业武术人才,这些都说明我们有在中学普及武术的师资力量。其次,大量的关于武术的影视节目让少年儿童对武术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多数人影视节目中身怀绝技的英雄人物还有喜爱崇拜之情,而少年儿童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他们必将对武术产生浓厚兴趣。最后,在我国的申请下,武术比赛已经被国际奥委会批准2008年奥运会特设项目,可以在2008年奥运会举行期间举办,并定名为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这也为全国普及武术吹响了嘹亮的号角!
3、武术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3.1 锻炼柔韧素质
少年儿童处在身体的成长发育阶段,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多在6―12岁之间,骨骼和韧带柔软,关节活动范围大,正处于发展柔韧素质的敏感期。武术是对身体柔韧锻炼比较多的项目,拳谚云“打拳不遛腿,总是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习武不练肩,经不住缠牵。”从这些话中我们就能看出武术对人体柔韧锻炼的全面性,我们要抓住少年儿童这个敏感期,让他们在习武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的柔韧素质,为以后学习锻炼其他的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提高速度素质
7~13岁的少年儿童处在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敏感期),抓住这一阶段的速度练习,有助于促进动作频率、单个动作速度及反应速度的快速发展。武术练习中强调不论拳打还是脚踢,都要快疾,以快打慢。这里所说的“快”是以反应速度快、运动速度快为基础,速度在格斗和套路中都有全面的体现。拳谚中所讲的“拳如流星眼似电”也形象的说明了武术对速度的要求,所以中学生习练武术,对全面提高速度素质很有帮助。
3.3 增强耐力素质
武术对少儿耐力素质的锻炼也是非常全面的。比如正式练习前的跑步、跳绳等热身运动,是对发展有氧耐力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而像弓步、马步等要求持续时间较长的静力控制练习则锻炼了肌肉的力量耐力,另外,对成套动作的反复练习,更是对身体耐力素质的全面锻炼。
3.4 发展力量素质
少儿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骨骼比较柔软,不适合负重的力量练习,这个阶段的力量练习应该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力量练习为主,这些练习可使梭状肌加长,肌肉、肌间协调性得到改善。武术中各种形式的翻、转、腾、越和踢腿、出拳正符合儿少力量练习的要求,这些动作都是对发展下肢弹跳力、腰腹力量和快速力量非常有效的练习内容,所以说武术对提高少儿全身各部位的力量具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武术;特色;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27-2
我校始建于1952年,学校先后荣获常州市优质小学、常州市生命教育项目学校、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等称号。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尚武崇文,正德厚生”的办学理念,加强武术特色培育,并通过环境的涵养、学科的浸润、多种德育活动的熏陶等途径强化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
一、健全网络,创建齐全设备设施
学校开展武术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关注和支持,得到社区家长的合作与配合。为更好地做好学校武术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学校成立了“武术特色项目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为进一步发展特色项目,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武术教育背景下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武术特色教育”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
为了扶植武术特色教育工作和武术队的长远发展,学校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建设,以营造学生习武氛围;配备了近5万元的器械和设备,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投入近3万元建设了武术展览教室供学生了解、学习武术知识之用。
二、营造文化,注重武术环境育人
1.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遵循学生特点,精心雕琢校园文化,使校园充满生命的气息,让墙壁会说话,让花草能传情,让学生接受文化的浸润。一走进吕墅小学,迎面看到的是一面武术特色墙,“传承武魂,武以正人”是我们的特色建设理念。在校园草坪中,有精心设计和布置的武术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武术动作造型,有学生命名的“飞鸿园”;在校园操场上,整个围墙画满了我校学生习武内容图,书写着关于武术的谚语和名言警句;在校园文化墙上,有学生关于练习武术的书法、美术作品;在校园橱窗内,有同学们参加武术活动、表演的照片和获奖的照片……在吕墅小学,处处洋溢着武术的氛围,时刻让学生接受武术的熏陶。
2.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注重活动熏陶。
为了进一步推进武术活动的开展,我校每学年举办一次武术健身节活动,至今已经开展七届。武术节期间主要开展武术知识竞赛、了解武术杰出人物、学习良好武术品德、学习武术技艺、开展武术比赛、武术切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师生走近武术,学习武术,营造武术文化校园氛围。同时,结合学校读书节、生命教育周等其他各种文化活动,有机渗透武术思想、文化,使武术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武术特色。我们从2010年自己设计第一套武术操,到现在学习全国第二套武术操,一共学习了四套武术操。全校师生共同练习武术操,营造了浓郁的武术氛围,掀起了全体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潮,成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11月,举行武术操比赛已经成为一种常规。
3.建设精美的武术展览室,展示武术教育成果。
2008年3月,我校投资建立了校武术展览室,为师生进一步了解武术、学习武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1年,我们又对展览室进行了重新布局,每个走进武术展览室的人,都会为之一振:正对门口的是一个斗大的红色“武”字,背景是吕小学生学习武术的照片,两旁是武术的器械,刀、剑、棍、勾连枪、拂尘等。整个武术展览室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武术知识、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的优秀成绩,以及书法、剪纸、绘画、手工作品。武术展览室成为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工作室、加油站。
三、开发课程,精心实施武术教育
1.配备优秀师资,确保实施质量。
根据武术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特邀徐国平同志担任校本课程的专职教练,徐教练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江苏省武术协会会员,常州市武术协会常务理事,杨氏太极拳正宗第六代传人,曾入编《中华武术人物志》一书,学校武术老师李亚为武术套路国家一级裁判。另外我校还辅以兼职老师,共同参与武术项目建设。过硬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武术特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统筹设置课程,规范实施课程。
我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面实施武术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两课时,一般为一节新授课、一节练习课。在课程安排上,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与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合理配置,相互协调,使武术课程能顺利展开,引导教师按照课程计划严格执行。
3.精心选择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为了使小学生学得扎实有效,我们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武术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系列性安排。一年级学习武术操,基本手型、步型;二年级学习武术基本功训练、五步拳;三年级学习武术基本功训练、一段长拳;四年级学习武术基本知识、少儿初级剑术;五年级学习十六式太极拳;六年级综合练习。同时,学校还选拔优秀武术苗子成立学校小精灵武术队,每周集中两次开展活动,并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为优秀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4.编写《武姿飞扬》和《武文化》等武术校本教材。
武术校本课程在我校已经开设近6年,在全校师生的不断努力下,它不断发展着。在此基础上,2010我们开始着手编写了我校的第一本武术校本教材《武姿飞扬》。根据学生学习武术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专职教练的帮助下,摄制图片,撰写文字解说,编写了涵盖五步拳、一段长拳、二段长拳、十六式太极拳、少儿初级剑术等内容武术校本教材。随后,我们把这套教材印发给全体师生,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完善这套教材。今年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对校本教材进行了修改,在注重武术技能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武德培养的渗透,重编了第二本武术校本教材《武文化》,从而为师生学习武术知识技能,培养高尚武德奠定了基础。
5.加强武术课程的常规化管理。
由学校教导处负责,将武术校本课程的管理落实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网络中,使校本课程的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督促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上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们设立了校本课程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研讨活动。研讨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教师课堂语言等方面。平时,我们还加强随堂课的听课力度,注重引导教师反思、改进,促进教师提高实施校本课程的水平。
6.改革评价制度,激励学生发展。
(1)对学生的评价。武术校本课程一般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武术的动作质量,参照各项武术动作的规范要求,每学期期末进行考核,根据武术动作质量进行等级评定;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学校“武术之星”评比的重要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四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作为评价的参考条件。同时,坚持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每学年我校还依据《吕墅小学学生武术段位考核办法》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段位考核活动。
(2)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练习武术的整体质量,二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
四、整合资源,促进教育深入发展
1.实施课程整合,促进武术全面推行。近年来,为了将武术校本课程推广和进一步的开发,学校将其与“大课间活动”结合在一起,每天师生一起先练习武术操,再开展其他大课间活动。同时还将武术练习渗透到“大课间活动”各个项目中去。在武术教练的口令中,孩子们“哈”的一声,齐刷刷地使劲伸出了拳头。同学们个个英姿飒爽,精神抖擞……另外,学校还尝试了体育教学与武术教学的整合,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将武术训练有计划地穿插到体育教学之中,由体育教师进行陪练,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2.以演促练,搭建展示的舞台。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的武术特色教育工作从初探性的教学渐渐走向了制度化、常规化。学校先后参加了江苏省“太极拳(太极推手)比赛”,江苏省“汉鼎杯”武术交流大赛,江苏省“精益杯”武术交流比赛,中华艺术环球武术交流比赛暨武术与健身论坛交流大会,常州市首届学生武术(跆拳道)大赛,常州市“迎国庆全民健身武术交流会”等活动,每次,学校有重大的庆祝活动,都少不了各年级学生的武术队的精彩演出。学生的自信心、文明礼仪、团结协作、心理素质胆量等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通过表演,他们更加自信,能力在一次次的活动表演中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3.重视家校沟通,保证学习效果。总结这几年来的工作,除了领导重视,如何取得家长的支持也是搞好工作的成败之一。因为我们的学生是进入小学后才开始学习武术的,刚进学校时,孩子们又要学习文化课,又要学习武术,如何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呢?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和家长沟通的机会,如:家长会、家校互动的平台等有利机会,向家长进行宣传和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由于与家长进行了近距离的沟通,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变化,感到了万分的欣喜,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们从刚开始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五、注重普及,形成武术校园文化
学生武术队的组建带动了我校体育教学。通过武术教育进课堂,拓宽体育教学的外延,丰富体育教学的内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通过对民族武术知识和民族武术训练的教学,学生不仅初步知道武术的基础知识和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并且从中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民族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弘扬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志向,培养学生学习民族武术的热情,升华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作用。武术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让学生深深陶醉。
我校的武术教育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梯队建设。武术在我校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或教育手段,她更是一种校园文化。现在,如果说武术教育在同类学校和一定的范围内打响了品牌,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效能。
一、创设情境、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又特别活泼好动。因此对他们进行理论讲授时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使内容生动、形象,同时创设良好的情境,使讲练相结合,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不要偏食》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首先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故事“三毛流浪记”,让学生感受故事中“三毛”瘦弱、单薄的形象,为什么“三毛”会如此瘦弱呢?因为在那破败的年代,“三毛”没有得到平衡营养。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怎样才能不瘦也不胖呢?再结合事例进行人体所需营养成份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偏食有害健康的道理,掌握平衡膳食、科学营养的方法;最后再设计游戏“大力水手三毛”,让学生给三毛补充营养,把刚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并评比看谁补充的营养最合理、最科学。以故事情境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又学以致用,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理论知识课堂也要体现“动、乐”原则
由于理论知识课一般都是在教室内授课,场地受到限制,教材内容又较实践课显得单一,学生学起来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需认真备课,严密组织,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动、乐”原则,即在教学中要有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练习、动口问答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由动而乐,于乐中而学。如在“小篮球比赛规则”教学中,什么是合法运球?两次运球?带球跑?什么是推人犯规?打手犯规?故意犯规……?教师可边讲边问,并让学生边答边模仿。虽然学生一时做得不准确,甚至有些滑稽。不过,学生不断地在“动”中学习,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并在乐中喜欢这门课。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分体现体育魅力
现代教育技术已呈多样化,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还是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手段,而是要大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使活动性、形象性相结合。如在进行“小足球”教学时,便可结合各种比赛的实战、实况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各个技术环节,领略“世界第一”的运动魅力;或在“武术”的教学中,利用中华武术的渊源、流派与种类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作用,并且可结合奥运会制作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勇夺金牌、为国争光。当国歌一遍遍响起的精彩场面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时,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努力拼搏、不懈进取的精神,立志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
四、塑造具备“主持人风格”的教师形象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其生理与心理上都很稚嫩,很容易依赖人、亲近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表扬、鼓励的语气为主,激励学生不断地努力;语言要亲切,有激情,有感染力,好像电视里少儿节目的主持人一样,让学生感到很亲切,玩得开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知识丰富、语言幽默、能力全面。如在设计一个体育理论和健康保健知识的教学时,就像组织一次少儿节目一样,设计很多相关的问题,进行抢答、分组竞赛等形式,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得到巩固,把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赛性融为一体。
郭沫若的书法世界 王建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 聂心勇,况江陵
书法助我成长 王晓钰
书艺答问 梁德水
熔汉铸唐彪炳千秋——杨守敬的书法艺术 谷国伟
跟明星学硬笔整篇的训练:方格 赵明星
好房子,自己造 丁国云
植根传统参透一家
深入临帖——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
评级点评 陈辉
篆刻作品与点评 谷松章
雄强茂美古朴生动——《爨龙颜碑》赏析 守墨
沉着温厚苍凝豪放——胡小石先生的书法艺术 陈辉
未尽八缸水笔下亦精神 陈红英
浅谈少儿书法教育 郭仁鹏
书艺答问 梁德水
茂密雄伟狂放肆意——徐渭的书法艺术 陈一明
跟明星学硬笔结构的训练 赵明星
硬笔楷书结构谈(续) 陈伟平
提按在运笔中的作用(下) 侯玉新
唐·裴度《溪居》诗意图
名贴竞临
少年书法评级命题(1~8级)
崇尚意韵的宋代书法 陈墨,李丰原
恐怖谷除"妖" 丁国云
一身正气的郑板桥(二) 李响,王立东
因为书法所以快乐 郝婧
书法,我的最爱 谭淳仁
雍容大度方劲瑰丽——汉《西狭颂》赏析 逸之
豪宕典雅朴茂峻切——当代著名书法家李百忍及其书法艺术 彭肖天
浅谈书法教学的德育渗透 李佑生
书艺答问 梁德水
劲健舒展洒落自然——宋徽宗赵佶的书法艺术 陈辉
跟明星学硬笔结构的训练 赵明星
斜田格:"稳"与"活"的统一 袁红战
硬笔楷书结构谈 陈伟平
临摹的系统定位在颜真卿《自书告身》中的应用 刘宝光
唐·李世民《赐房玄龄》诗意图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古诗
隋·智永正书《千字文》集古诗
在书法学习中快乐成长 史墨龑
高度繁荣的盛唐书法 陈墨,李响
A计划 丁国云
草圣张芝 李响,王立东
方严正大浑厚质朴--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赏析 逸之
书法教学de 现状与思考(下) 肖培金
翰墨育人彰显特色--小学书法教育课程管理探微 聂心勇
格调高古直追秦汉--朱复戡先生的书法艺术 陈辉
婉转通畅劲利豪爽--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的书法艺术 守墨
书艺答问 梁德水
跟明星学硬笔结构的训练 赵明星
硬笔楷书结构谈(续) 陈伟平
粉笔楷书捺画的写法 杨海平
唐·杜牧《山行》诗意图
隋·智永正书《千字文》集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唐·王维《鸟鸣涧》诗
南北融合的隋代书法 陈墨,李响
小撇画找自己 丁国云
李阳冰中兴篆书 李响,王立东
少年书法评级命题(一-八级)
书法,我因你而快乐 赵应可
方正锦绣凝练通达--汉《张迁碑》赏析 若俨
当代草圣--林散之 樊利杰
学习书法受益匪浅 林晨晖
情理并重凸现个性--少儿书法教学经验谈 周关洪
黄道周:人品与书品完美结合的书家 若俨
书艺答问 梁德水
习作点评 樊利杰
跟明星学硬笔结构的训练 赵明星
浅谈初学书法的6个步骤 颜默
硬笔楷书结构谈(续) 陈伟平
唐·王维《幽居》诗意图 单凌雁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集联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唐·王维《鹿柴》诗
魏碑集联
隋·智永正书《千字文》集唐·王维诗《竹里馆》
魏晋书风的形成 萧寒,李响
多胞胎联谊会 丁国云
颠人舍命为古帖 李响,王立东
汉隶逸品——《史晨碑》 守墨
写字课中基本笔画教学浅谈 启凤
"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卫俊秀先生的书法艺术 杨猛
浓墨宰相——刘墉的书法艺术 吕冰
跟明星学硬笔整篇的训练(终) 赵明星
硬笔楷书结构谈(续) 陈伟平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解读(下) 孙猛
书法让我充满信心 郝金凤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联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集古诗
少年书法评级命题(1~8级)
争奇斗艳的明代书法(下) 陈辉,李丰原
点画惹的祸 丁国云
千里寻"当" 李丰原,王立东
硬笔书法技法讲座(连载) 侯登峰
开心果
笔情墨趣话题款 廖云新
颠倒歌/趣味语文
听书法名家谈临摹 房中元
读书五味 张森凤
武术得书法之意书法取武术之形——浅析书法与武术之间的相互参悟 张齐
临《张迁碑》的一点体会 陈广胜
小荷才露尖尖角 刘功锋
书法编织了我的梦想 陈颖洁
书法初级教学断想 黄少民
帛书重现马王堆 张九玉
千年名刹少林寺 娄延辉
扇面 谷松章
汉字演变的历史与文化(连载) 张九玉
什么叫籀文 看云来
篆刻的临摹(七) 谷松章
意尽搁笔 曹雨
评级展览(一)
评级展览(二)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少儿;第二课堂;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2015年3月20日《博物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迄今为止博物馆行业首个权威性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要法规。《条例》的颁布和实施,迅速在博物馆界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博物馆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热潮。
众所周知,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组织,其设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进行科普教育和知识传播。新出台的《博物馆条例》更加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明确指出:“本条例所称的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可见,博物馆教育职能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条例》明确了博物馆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教育基础设施,首次从国家法的层面,确立了博物馆的法律地位、性质、任务和规范。对博物馆从设立、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契机,规定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体系,指明了今后博物馆要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方向。诚然,一提到“教育”,特别是家长都不会对这个词感到陌生,可以列举出诸如:奥数班、外语班、美术班、舞蹈班、雕塑班、武术班、才艺班等各种名目的兴趣班及各种教育培训机构,但很少能听到家长周末带孩子专程去博物馆看展览的,而博物馆也缺乏对低龄少儿(3-10岁)群体的关注。作为未来时代的主人,我们完全有责任和义务用我们的双手去为广大少儿推出适销对路的展览。下面,笔者尝试从博物馆为何远离少儿入手,围绕少儿参与互动从未知享受全新体验,博物馆如何为少儿服务?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着力探索并彰显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在低龄少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希冀与大家共享。
一、博物馆为何远离少儿?
一是孩子们不去博物馆与家庭有着紧密的联系。家长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子女今后的成长。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家长也都知道博物馆里荟萃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让孩子们看看也是很有益处,但问题是家长们付诸实际行动的比较少,故在博物馆里见到孩子们的身影并不多,有些博物馆甚至到了寥寥无几的程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家长们对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直接性、多样性、广泛性、社会性等职能教育特点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二是当前适合少儿参观的博物馆还比较少。(3-10岁)少儿最适应直观、形象、生动的教育,妙趣横生最能启迪孩子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爱好和兴趣。而目前适合低龄少儿游览的博物馆和展览还较少。有些博物馆大多数面对是成年人社会群体,如果多办些少儿教育和展览,以此引起少儿对博物馆教育的浓厚兴趣,则情况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笔者从事文博工作以来,有机会屡次在博物馆观察公众群体,发现在最低年龄段中小学生并不多,且大多学校来馆参观的多集中在每年春秋两季,而幼儿园有组织地到博物馆来参观的更为罕见。也就是说,幼儿园对博物馆在认识和了解上有限,博物馆远离了幼儿园这一特殊群体,应引起各级广泛关注。
三是博物馆社会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有些博物馆虽说属非营利单位,实则情况不尽相同。有的不收门票,但变相收费;有的展览形式和表现手段陈旧,没有创新和改进;有的年久失修,服务设施不完善;有的解说跟不上,服务质量差,等等。各种情况并存,以致造成了少儿和家长疏远博物馆。
二、少儿参与互动从未知享受全新体验
参与和操作对孩子们更具有吸引力。少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人、新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少儿学习欲望也正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的,通过互动、参与达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学习本领的目的。博物馆正是一个理想的由兴趣出发、通过实物探索和学千世界的特殊场所。怎样使展览吸引人呢?首要的就是展览力求新颖别致,运用现代先进设备,独出心裁的展示手段。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愿望,也是成年人的要求。要让少儿观其物、知其物、甚至还能触其物。例如:美国旧金山的蒙特瑞海湾水族博物馆是一间海洋生物博物馆(Monterey Bay Aquarium),拥有成千上万种海洋生物。该馆有10个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展览,供孩子们尽情沉浸在海洋的世界里。小观众可以等待一只蝙蝠鹞鱼在自己双手的接触下游过;可以触摸到诸如海黄瓜等海洋生物的形状;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勇气,还可以用手去触摸一只有钳子的蟹,漫游在崎岖的岩石海岸;或者潜入鲜艳的珊瑚礁中,去观察鳗鲡、鲨鱼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儿童通过与展览的“互动”,会得到许多答案,更获得一种奇妙的感觉和全新的体验[1]。
三、博物馆如何为少儿服务?
(一)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渠道。少儿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到懵懂少年,他们的思维逐渐打开,世界观逐步形成。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接受怎样的教育,获取何种信息,对少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而参观博物馆则一致认为是一项极为有意义的活动。因此,博物馆要积极地与各类教育机构,甚至是幼教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少儿投入到博物馆中。事实上,当少儿从走进博物馆的时刻起,大量的文化信息就会扑面而来。他们的小脑袋立即忙碌起来,处于了“参与”的状态。如今的博物馆都在进行各项改革,将其展览推向市场,以赢得观众,也的确需要大家多方面的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地为少儿着想,甚至让他们把博物馆的精品“搬”回家。这方面我们能干的事情有许多。例如:编写一些书籍、利用网络介绍或者举办手工课堂等教育活动。中国铁道博物馆自2005年以来,就以馆内机车车辆陈列大厅常设展览的文物、展品、沙盘、模型、教具等为依托,在展示、体验、互动、表演等区域开展了以“火车探秘”为主题的科普教育活动。活动根据低龄少儿的心理特点,策划了“猜火车”的活动环节,让少儿从外观特点逐步认知机车,了解铁路。此项教育活动不仅少儿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增进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推出相应的展览,满足少儿需求。例如:举办综合性的以展示伟人名人人物事迹展,强调其童年时代、学生时代对他们今后一生的影响,以丰富形象的史料(照片、实物)突出其业绩。如:马克思在的政治、哲学、经济等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不能不归功于他在大英博物馆的学习,是博物馆培养了这位举世罕见的思想巨匠。同样伽利略、爱因斯坦、达尔文等,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离不开博物馆对他们的哺育。
(三)即便不能给孩子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记。笔者既是一名文博工作者还是一名五岁孩子的家长,我曾带着孩子参观过被北京很多的博物馆、名胜古迹等。例如:故宫博物院、北京海洋馆、紫檀博物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等。虽然自己的孩子年龄尚小,但孩子见到了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各种生物化石、古人类遗物、青铜器等大量文物艺术珍品;知道了蝴蝶的四个主要生长发育过程、蚂蚁的生活习性、蜘蛛的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既收获了快乐,又收获了知识,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我也深切的体会到了将少儿置身于博物馆优雅的环境中,则必然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智慧的启迪。只有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展览才更具有教育性和普遍性,才会有众多的家长重新审视博物馆的存在与我们密切息息相关。而博物馆发展的历史和实践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博物馆在利用科普资源对少儿进行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成效显著。
四、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博物馆发挥着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单纯的课本学习乏味无趣,如果能将历史课甚至有些地理课程搬到博物馆,结合丰富多彩的展陈,注重引领青少年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认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人文气息的熏陶,那么其效果无疑将会事半功倍。
首先,博物馆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大百科全书。它不仅藏有大量的历史信息,还有大量书本上看不到、听不到、学不到的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少儿参观博物馆,是书本课堂知识的有益补充。博物馆展示的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可以使广大少儿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和了解自然、历史、民俗、艺术、科技等,这样有利于陶冶身心、增长知识、提高素养、发现和享受快乐,也有利于培养少儿的兴趣,开发自身潜质。
其次,博物馆教育少儿易接受。不同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等机构,博物馆以其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最容易被少儿所接受。博物馆不仅有大量的珍贵图片,简洁的文字,精准的数字,珍贵的实物、史料,还有许多现代文明的高科技展示。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博物馆,如自然博物馆、动物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科学技术博物馆等适合学前儿童参观的展馆,深入浅出地展示现代科技成果,妙趣横生地揭示人类万事万物不断变化地进程及其规律。这些都是书本里、课堂上、校园里难以做到的。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改进或消除传统学习方式和教育方法的某些不足和弊端,灵活多样、适合少儿心理特点、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以更宽的视角来审视世界、了解社会,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将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它通过收藏、保存、研究和展示文物和标本,来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发展。因此,凡是进入博物馆的人群,都是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无论是幼儿园的少儿还是耄耄老人,无论是一般群众还是学者文人,无论是国内群众还是外国游者,他们都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与各项教育活动,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和共享人类优秀文化和精神遗产的教育目的。因此,不论作为家长还是作为幼儿组织,要从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茁壮成长入手,充分利用现有博物馆教育资源,实施组织好各类教育活动;同时各中小学校可以依据不同年龄阶段,有选择地与相应的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共育机制,采取多种教育方法,使少儿及中小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这样既节省了教育成本,又把博物馆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少儿及中小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滢:《欧美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广州艺术博物馆年鉴》,2006年,第68-69页。
[2]《博物馆条例》:国务院第659号令
由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梦金园全程爱心公益支持的2014年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揭晓以后引起各界强烈反响,在全社会唤起关注、关心、关爱乡村教师的浓厚氛围。12月5日,梦金园-央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捐赠仪式在海南省海口市澄迈县永发镇暖心举行,梦金园集团为“最美乡村教师”曾维奋个人捐赠10万元人民币,并为曾维奋老师所在的儒林小学捐赠电脑、书包、文具等价值10万元的物资,用以感恩最美教师的辛勤付出及改善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以阳光般的温暖弘扬“最美”正能量。
此次捐赠活动由光明日报社会活动部主任胡斌,中央电视台团委书记郑漠,梦金园集团深圳公司总经理董石磊以及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等列席现场,由澄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忠华全程主持,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月亮姐姐”赶往捐赠现场,与学生亲切互动,让小学生兴奋不已,整个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本次捐赠活动以真情动人、以质朴感人,弘扬乡村教师“爱生如子,甘为人梯”的教育精神,传播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用正能量打动人,感染人。
作为活动爱心企业之一,梦金园集团深圳公司总经理董石磊在捐赠仪式上对曾维奋老师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关注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梦金园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将一如既往的将这项责任履行下去。梦金园坚信:大家的每一份爱心,都会为最美的教师和学生们带去温暖、带去坚强、带去信心、带去激励。
捐资助学是梦金园慈善事业的重要环节,2011年成立“忠善助学基金”,解决了300余名贫困学子的就学难题,四所受援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得到了改善。2013年成立“梦园班基金”,开设“梦园班”,将经典诗文、书法、国画、古琴、武术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粹的课程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并聘请了知名国学教育专家吴鸿清教授做讲师,讲授经典国学,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近期的“金秋助学”项目,更是帮助多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2014年梦金园先后为昌乐县光明学校、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昌乐县贫困大学生捐款共计41万元,充分发挥中国万纯金9999领创品牌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行业内树立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范本,将爱心正能量持续向全社会深入的传递下去。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以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和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相互合作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是以促进文化理解和儿童健全人格为目的,尊重儿童个性,尊重文化差异,通过回归生活,扩展视野,夯实学生的做人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与国际理解能力并重,培养学生文明素养与国际交往能力并重,培养孩子自信、快乐、尊重、友好的心态。
自2005年起,芳草地国际学校以《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从实践层面构建了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 开设汉语课程——拥有国际理解的工具
几十年来,学校重视汉语推广,填补了中国对外少儿汉语教学的空白。根据外籍学生汉语程度的实际情况,入学时编入不同水平的汉语班,分层教学,过好语言关,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一个学期重组一次。我们开展了“零起点汉语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及“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的课题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和记忆特点,使用大量直观手段,调动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探索出了适合外籍学生学习汉语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在芳草地学习一个学期之后,100%的外籍学生都能为家长做汉语翻译,在学校的外事活动中做“小义工”。
■ 开发系列校本课程——为文化理解而学
作为一所国际学校,外籍学生约占学校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为了让中外学生能够了解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基本技能,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开发了以国际理解价值观为核心的系列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以国际理解教育的“尊重、理解、合作、交流”为核心价值观,分为“学科拓展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综合实践类”5大类、20多门课程,以艺术类和体育类为主体,一至六年级同时实施,每周1课时。目前学校开设了武术、空竹、国画、书法、京剧、腰鼓、十字绣、工艺美术等13门选修课程。
《国际理解》教材的研发在全国还是新事物,目前只有北京教育学院开发了北京市地方课程《国际理解》教材,但小学学段只含四、五两个年级。针对这种状况,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自主研发了小学一、二年级的《国际理解》教材。
为了更好地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学校设计了校园文化墙,如国际部大厅的“华夏文明”,中国部大厅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浮雕遥相呼应,东、西方文明相映成趣,营造了浓郁的国际理解教育氛围。学校还充分利用双语教育优势,通过校园电视台、双语广播站、双语手抄报、电子大屏幕等媒介,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交流国际理解心得,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营造国际理解教育氛围。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意义界定。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综合国内外学者和课程文献所描述的各种案例,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而自主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教学师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的特色项目,如乒乓、商务、数控、舞蹈等,体现“校本课程”“校本化”的特点。学校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以及与社会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丰富多样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丰富教学实践,凸显“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
2、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对自身科学课程观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的增强、行动研究能力的获得、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各类教材或讲义的编写,教学行为的实施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打造“智慧型”的教师。
3、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教育的实践证明,一个人每个方面都突出是不可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保证了学生基本方面达到基本质量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校本课程则要求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拓展空间。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始终围绕着一个最终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全面的发展。我们依托课改,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组成了以拓展型课程为主、探究型课程为辅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格局,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从而培养“智慧型学生”。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前期准备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机构。
在组织管理上,我校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第一责任人,提出课程设置与开发的要求,教导处负责将要求落到实处,负责具体的计划制定,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负责具体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确保学校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确立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以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为目的,因此它就必须充分的了解和反映学生的需要。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情况作了深入地分析之后,决定以知识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艺体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向实践类型、综合类型的拓展型课程延伸,构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后,由单一走向多元,增加科技环保、嘉定文化、少先队自主性探究活动等探究学习活动内容,逐步增加探究型课程的比重。
3、组织力量开展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在新的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为了让每个教师尽快适应和掌握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这一个新课题,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由分管校长亲自主讲,并专门编写了校本课程培训材料,同时还聘请专家和学者来校讲课,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对一部分有条件的教师进行“送出去”培训,学成之后在校开展自培,使更多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技能。此外,还进行了探究型课程的培训研讨活动。通过对教师的专题培训,统一了认识、更新了观念、激发了热情,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和提高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调控和评价等能力。
(二)实施过程
1、启动实施
在启动实施阶段,我们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
1)自主申报课程,教师人人参与。
起始阶段,学校要求教师们根据自己特长,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类型人人申报一门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列入学校考核之中。我们不要求教师拿出非常详尽完善的方案,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开发课程的意识与能力,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在人人动起来的基础上再不断完善校本课程。
2)列出“课程菜单”,学生自主选择。
在教师申报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老师申报的拓展型或探究型课程进行归类整理,列成“课程菜单”,并在“课程超市”开张之前,再次在学生中间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需求,最后根据学生的喜欢程度和学校需要确定具体开设的课程。去年全校共开设了10门校本课程,今年增加到15门,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程的选择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从而使校本课程能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拥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3)开设“课程超市”,分层分步实施。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我校学生“走班”学习的时间。学生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我校的“走班”学习分为校级和年级两个层面。校级层面的校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跨年级、跨班级,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形式最终确定学生名单,便于培养和选拔特长生。年级层面的校本课程实施采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学生走班流动的形式,既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促进了各年级各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几年来,校本课程的开课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100%。涉及的课程内容丰富,分成艺术、体健、综合、活动、学科应用五大类。其中艺术类校本课程有舞蹈与体操、器乐、合唱、日记画、彩墨童谣、儿童画、少儿书法、剪纸、中国结编织等;体健类的有体育游戏、乒乓、田径“三棋”、少儿武术等,综合类的有心灵的春天——心理游戏、绿色小卫士、中国传统节日等,活动类的有嘉定之旅、园艺种植、变废为宝巧制作等,学科应用类的有文明礼仪教育、演讲与口才、几何大探秘、童年的梦——童年故事创作、趣味日语等等,可以说精彩纷呈,师生全员参与。
2、总结提高
在多年的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后,我们发现一门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的课程,其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他的良好个性是否得到一定的发展,他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些问题都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从去年开始,我们着手开展教材的整理、修改和编写,并努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1)团队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团队的力量,为此,课程开发方面,在广大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围绕学校个性化特色项目,结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少儿乒乓、游泳、环境科技、艺术体操等校本课程,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实现校内外联动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努力打造特色,并以此带动其它学科。数学组的“数学小天才”,语文组的“古诗文阅读”等校本课程的合作开发都颇具规模,逐步实现由以个体为主的开发形式转向团队、个体多元开发的格局。
教材的编写方面,努力构建以团队合作为主,以个体为补充的校本教材开发的新格局。在广大教师原有编写的校本教材基础上,通过分管牵头、骨干领衔,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集中智慧、力量和优势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一类是围绕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进行校本教材的团队合作编写,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分层次、分项目编写,形成教材开发的几大拳头产品,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形成特色化校本课程教材。如以朱彩英老师为带头,由多名科技、劳技等学科老师合作编写的自编校本探究型教材《身边的绿色》等。另一类保留原有的适合个体开发,初见成效的校本教材,再进一步完善修改,形成个性特色。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规范运作、科学评价。
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我们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具体实践中,我们一方面注重对教师的评价,视过程与结果并重,将目标取向与目标达成相对照。既关注教师平时实施开展的过程:如看课程目标和方案的制定、看上课过程记录、看平时抽查情况,又关注课程实施的效果:如看学期总结、看教材编写、看获奖情况等教学成果。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既有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又有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学生问卷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
1、转变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尊重学生意向,确立和开设一系列课程超市。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加强所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在课程选择上,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以此改进学习方式。
2、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研制校本教材,开展“智慧杯”校本教材展示评比,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广大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全校共编写了三十多门教材,其中有许多教材是团队合作编写的,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以同伴互助的形式促进了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培养了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舞台,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课程的整合、开发、建设中发挥着聪明才智,贡献着才学与能力,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创造着事业的成功。
3、开发、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要适应学校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需要。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图书馆、阅览室、篮球房、电脑房等,尤其充分利用普通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独特平台,发挥辐射效应,使得乒乓、游泳的校本课程规模队伍日益壮大,形成特色课程,丰富“智慧育人”的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关键词:小学体育;现代阳光教学;健康运动;实践与探讨
单从理论层面和一般想象而言,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运动理应成为广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一项课程锻炼活动,然而从教学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应试教育及其流传习性的直接导向下,体育课程教学也自然成了受其挤压与冲击的对象之一,甚至大有广开蔓延而难以收拾之势,从而逐步拉开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师生心理对立距离。笔者从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中总结认为,除了应试教育的客观因素之外,执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艺术也是难以推脱的主要原因。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简要阐述,希望从中收获抛砖引玉之效。
一、要坚持兴趣教学原则,努力优化体育教学
罗伯特·特拉费斯曾经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又区别于其他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这句话中透露出的道理是:作为教学活动的表演者,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素质和艺术修养,把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施展课程教学的活力与魅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亲师信道之中不断深化体育情感。此外,迎合小学生的活泼心理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游戏教学与知识传授的互补性作用。
二、要坚持情境教学原则,努力优化体育教学
情境渲染心境,“有了活泼快乐的心境,就会促进学习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思维,还能有效激发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由想象不断地走向实践,由实践不断地走向创造。这就是“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和“创新体育”的先决条件和环境基础。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执教者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努力创设相应的有效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和调整他们的最佳学习心态。情境教学法的内涵比较丰富,除上文提及的游戏情境之外,还有音乐情境、生活情境、模拟情景、语言情境、表现情境等形式。本文以表现情境教学为例,如在训练小学生前脚掌着地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他们模仿活泼可爱的南极企鹅“一步三摇”,模拟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使得学生在模拟表演中掌握学习要领。再如,在立定跳远内容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引导小学生采取“袋鼠跳”的形式予以模拟表现,主要是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形式训练,由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要坚持信息教学原则,努力优化体育教学
实践证明,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音像和谐、形象活泼、演示直观的独特功用,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生动有效的强烈支撑。着力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运动比较激烈、训练强度较大、体能消耗较多的体育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适时播放《进行曲》之类的音乐,来有效迁移小学生的注意力,变相减轻身心疲劳程度,充分发挥激励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
2.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帮助学生有效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慢进、快进、定格、回放、暂停等功能,帮助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触摸重点、突破难点。
3.执教者可以借助录像机,把小学生不易理解的、难以看懂的和反复做错的技术性动作录制保存,适时给学生演示观看,有助于促进他们在模仿观察和分析比较中自查自纠、扬长避短、相互推动、自我提高。
四、要坚持综合教学原则,努力优化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