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教学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特点
新大纲分为五部分,内容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的总体要求。现从下列七个方面来浅析其特点。
一、知识体系作了较大调整
旧大纲对高中生物必修内容侧重的是讲述生命科学规律,对高三年级的选修内容则为复习高二年级的知识和初中的生理卫生内容,不仅知识体系重复,更体现出是为适应高考的需要而学(选修教材内容系高考所划定的考试范围)。新大纲将旧大纲的8个单元调整为10个单元,又将“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移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前讲述,体系略有修改,使内容顺理成章,通过各单元间内在联系使学生接受新知识。而选修内容体系则以全新的知识为主线,选取了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细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等。反映出新大纲有着适应21世纪现代化科学的特色。
二、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要求
旧大纲只是提出了教学内容,而无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新大纲则在教学目标问题上,首次从知识、思想、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知识教育方面:要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思想教育方面:要继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以形成生物的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还要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促进对保护生物资源之重要性的认识。
能力培养方面: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较活跃,思维方式即将定型,因而一方面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和自学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知识点有所更新
新大纲对教学的知识点有较多的更新。原则是:在突出基础性,对基础知识进行精选的前提下,要体现出知识的先进性,要加强知识的实用性,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还要重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性。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说明了高中仍应着眼于基础教育。因此,新大纲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选择,删去了当今学术界已经不用和使用价值不大的,诸如原生质概念和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内容等,保留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结构的基本单位、关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基础性的知识,还增添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加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此外,新大纲还选择了一些理论较浅且易被学生接受的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先进知识,如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细胞的癌变、无公害绿色食品、生物净化等,填补了现行生物教材在知识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新大纲选取补充的新知识点,普遍具有实用性。除重视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的联系外,更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解某个知识点后,配合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实验或实习。有利于实现“要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这一教学目的。例如,必修课中,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点后,配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在讲“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知识点后,安排有“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在讲“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知识点后,配合了“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习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在实践应用上的示例。在选修课中联系生产和生活的新知识则更多,如“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实验”等,都是教给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典例,体现了国际上“科学——技术——社会”(STS)的现代教育思想。
五、强调科学素质的培养
旧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仅提出了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新大纲则提出了科学素质的培养要求:“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在教学目标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
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对于生物学科来说,通过实验和实习,能够兼顾多方面的科学素质培养,因而是培养科学素质的可行途径。
从数量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必修课的5个(选修课的实验为初中生理卫生课和必修课的重复)。新大纲的必修课则安排有25个实验和实习,选修课又安排有6个。各种不同实验项目无疑是对各种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的培养。
从类型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一种定性的、验证性的观察实验类型。新大纲的实验类型除保留了观察实验,还增加了5种新实验类型:定性分析类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定量分析类型(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模拟探究类型(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与猿间的亲缘关系);自行设计类型(植物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基本技术类型(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必然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增加了灵活性
旧大纲对于每单元的知识点有较详细且具体的规定,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新大纲则是概括性地提出了应讲的知识点,并未明确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较大的伸缩余地。例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问题,教材应涉及哪些卵裂阶段和有关内容,新大纲不似旧大纲有详尽规定,因而教师教到何种程度,就有了相当的灵活性。既有利于“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实施,还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类学校和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进行灵活教学。
此外,对某些难度稍大的知识点(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光合作用碳代谢类型简介、酶工程简介等),新大纲将之安排为选讲内容,对某些需用时较长的实验(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等),新大纲又将之列为供学生选作的内容,充分显示出新大纲有着弹性的特点。
七、完善了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微生物种类;结构特点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微生物都是比较常规的种类。高中生物的新的教学大纲提出了知识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的明确目标,并对相关的知识内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更新。教材中将微生物分为三大块来分别讲解,包括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病毒。本文主要对这三大类微生物的子类别和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
一、微生物的定义及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1.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指的是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看见或看清的单细胞、多细胞的一类微小生物。绝大多数微生物的观察与研究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才能进行。
2.与身体健康和生活过程相关的常见微生物种类
(1)与身体健康相关的常见菌种: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寄宿于大肠内的一种原核微生物,是动物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大肠杆菌也有不同的菌型分类,除了部分引发腹泻的菌型外,大部分的菌型对人体是有益的,尤其是其具有合成维生素K和维生素B族的功能,是人体保持健康不可或缺的种类。大肠杆菌既有异养需氧型,也有兼性需氧型。
肺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的原核生物。也分两类,一类是正常寄居在鼻咽腔中的菌型,通常是无荚膜的;一类是会引起肺炎、中耳炎、细菌性脑膜炎等多种疾病的病原体,通常是有荚膜的。
(2)与生活过程相关的常见菌种:蘑菇。食用的蘑菇是真核生物的一大类,属于真菌界。蘑菇富含维生素D,种类众多,味道鲜美,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酵母菌和乳酸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是酒精生产、面食烹饪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菌种。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pH4.5~pH5.0之间。乳酸菌则是泡菜、酸奶等生产过程中必要的青贮饲料,同时也跟人体健康息息相关;200多种乳酸菌中,大部分都是人体需要的生理功能的菌群,存在于肠道,有助于身体健康。
草履虫。以细菌为食,可以用于污水处理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属于原核生物。
根瘤菌。杆状需氧型细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能在其根瘤内形成类菌体,用以固氮。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因为蓝藻本身含有叶绿素和蓝藻素,是最原始的藻类,属于自养型生物,繁殖很快,蓝藻暴发会引起水质恶变,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大面积鱼类死亡。尤其是蓝藻的部分菌型会产生霉素,从而导致鱼类和人畜受到毒害,甚至诱发癌症。
二、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相关的结构特点
1.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指的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一类微小生物。原核细胞中的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细胞没有膜包围的细胞核,有拟核,染色体分散在细胞质中;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主要类别有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
(1)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微生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原核微生物,既可以进行营养繁殖,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其多存在于湖泊等水体中,大量繁殖会引发“绿潮”。是生活中常见的菌种之一。
(2)细菌。细菌指的是一类形状细(直径一般在0.5~5μm之间)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细菌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参与了绝大多数的大自然物质循环。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细菌的分类也不同。按其对氧气的需求分,可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类,也有兼氧性细菌。生活中常见的大肠杆菌、乳酸菌主要以厌氧为主,而根瘤菌、硝化细菌等则是需氧型的,它们都与人体健康和生活过程息息相关。如大肠杆菌和乳酸菌都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与人体互利共生的,而根瘤菌、硝化细菌则是自然界中植物固氮必不可少的部分。
按照细菌的生活方式分类,可将其分为自养型细菌和异养型细菌,大多数的细菌是异养型的,如上面提到的大肠杆菌、乳酸菌、根瘤菌等,而硝化细菌则是自养型。硝化细菌是自养需氧型细菌,能将土壤中的铵盐及氨转化为硝酸盐,供给植物必需的氮素营养。
按照细菌的形状分类,可将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3)放线菌。放线菌是原核微生物的一种,但不属于细菌,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放线菌是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丝状微生物。放线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繁殖,在合适的条件下,保证会萌发,长出牙管,形成营养菌丝,并分化出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
放线菌具有产生抗生素的作用,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占已知抗生素种类的近70%。
(4)支原体和衣原体。支原体指的是没有细胞壁的一类革兰阴性菌。支原体能形成细长分枝细丝,呈现丝状、环状、星状等多种不同形态。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原核微生物。
衣原体也是革兰阴性菌,自身无法合成生物能量物质ATP,需要完全依赖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提供。
2.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指的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不同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同时具有细胞核和高度分化的各种细胞器。常见的真核微生物包括原生生物和真菌。
(1)原生生物。原生生物在自然界中属于消费者。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原生生物包括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等,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其中衣藻属于自养需氧型,草履虫和变形虫是异养需氧型。
(2)真菌。真菌是真核微生物中十分重要的类别,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霉菌的形状多为丝状,且具有繁殖方式多样、繁殖能力强的特点,既可以进行有性繁殖,也能进行无性繁殖。霉菌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
酵母菌与霉菌的繁殖方式相同,均既可以进行有性繁殖(孢子繁殖),也能进行无性繁殖。其特点在于生长迅速,易于培养,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兼性厌氧。
(3)病毒。病毒指的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或只有蛋白质颗粒构成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病毒与细菌间的最大区别是病毒形态更小,且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可以根据其核酸种类的不同将其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也可以根据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真菌病毒和细菌病毒。与人们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动物病毒中,我们熟知的有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致癌病毒、疯牛病病毒等。
通过对微生物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代谢特点等的把握,深入了解不同微生物种类的区别,是学好微生物这一部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邢 妍,魏朝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微生物简介及分类[J].新课程(教研版),2013(3):175―176.
【关键词】情景教学 高中生物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8-01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活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通过特殊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所学内容的本质,从而提高生物学习的有效性。当然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更注重的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实践能力的增强,它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效的应用情景教学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让它发挥应有的成效呢?笔者结合多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正确把握情景教学的内涵与重点,明确开展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一)情景教学法的内涵与重点
情景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这种情景能够作用于学生,让他们的学习情感能够调动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而从实质上来讲,情景教学其实是一种情绪的教学,它所倡导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结合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专门的去引入或者是创造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进行心灵以及环境的体验,从而让学习能够更好的进行。在情景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情景的创设必须跟课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主动积极学习为重点。
(二)高中生物开展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其实是一门与自然、社会以及生活现象等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这种科学由于很多时候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或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就算有时候即使对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其抽象性以及难以理解性也让很多的学生望而却步。而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情绪的教学,它能够通过一些问题情景以及真实情景等的创设,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的观察以及实验等方式更好的去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去探索生物的奥秘,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结合生物教学特点,有效的开展情景教学活动
(一)直击热点时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与社会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在平常的热点时事中我们也可以探寻到生物的身影。而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在心理以及身体方面的成熟,他们也对社会热点时事比较关注,并且很多时候也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需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情景创设的时候直击热点时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生物科学与现代农业》这章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袁隆平的一些讲话引入到课程中来,比如,袁隆平所说的“中国人能用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这些激励人心的话语作为情景的导入词,激发起学生探知的兴趣,然后老师再跟同学一起去探究袁隆平对于农业的贡献以及他所运用的杂交育种的原理,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地了解这些生物知识。
(二)有效开展生物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生物是一门探究的学科,所以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也离不开实验情景的创设。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一些试验,让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去懂得实验背后所蕴藏的原理,从而更加积极地去探索生物中的奥秘,提高其生物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酶的应用技术与实践》这章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实验情景,准备好蔗糖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可溶性淀粉酶溶液以及斐林试剂,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的过程,并自己探索着得出结论。在观察中学生会发现在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跟可溶性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菲林试剂,出现了砖红色的沉淀,而在存在蔗糖溶液与可溶性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菲林试剂,并不能够产生砖红色的沉淀,所以也就验证了酶的专一性。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保证情景教学的有效开展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一种新潮流。而在高中生物的情景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生物知识。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做到直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保证情景教学的有效开展。
比如,在学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这章内容的时候,通过一般的实验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实验过程的观察,所以这时候老师就可以用多媒体的手段,播放一些有关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动画,让学生分阶段的进行学习,在动态的学习中有效的理解这一生物知识。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
所谓核心素养即是中心组成部分、重要概念内涵的培养,注重整体化、综合化效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以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综合利用科学、合理的知识观念、实践技能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具有独特性、层级化、学科化等特征,为学生个体终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广泛性内容,让学生深入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教学监管机制,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大力引荐于实践教学中[1]。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机制
情境教学适用于任一学科的教学活动,联合系统化、完整化的基础知识,秉持提升学生学习技能的理念,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人教版《细胞中的无机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明确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内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细胞中的四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立体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细胞中的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分布情况,创设问题情境:细胞中的无机物以何种形式存在?具体应用情况又有哪些?结合学生群体反应变化,转入课堂教学环节,可明显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加深对“水、无机盐”等知识点的印象,可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探究问题――生物体水的含量特点、无机盐的存在形式,达到基础只是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的融合效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展现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结合科学的思维与方式、合理的能力培养,利用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等探究性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效益(即思维能力)。以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内容为例,以实验教学为基本依据,明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践操作重难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叶绿体的功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科学探究实践认知、合作科学精神,便于正确认识自我、评级自我[2]。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操作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围绕叶绿体图片展示内容,注重问答教学环节及操作过程,让学生自主开展演练试验活动,经由“提取绿叶色素”、“制备率滤纸条”、“勾勒滤液细线”、“分离绿叶色素”等操作环节,总结实验失败、成功内容,让学生撰写试验操作流程感悟,为生物教学的实验操作环节提供辅助条件,有助于营造科学探究教学氛围。在自主学习环节汇总,学生可通过实践操作、现场指导等操作流程,将科学知识、实践技相结合,达到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改革规定的要求,提升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效益。
三、合作探究,提升实践效益
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互相对应,具有统一、融合的教学特点,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益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益。在高中生物教学阶段,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本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探究精神,便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堂教学中,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产生及运输分布情况为主体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论,完成科学素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至三人为一组,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部位为试验依据,结合各种网络教学工具及搜索引擎,记录试验过程并编写试验心得,明确试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结果探究情况,并针对生长素试验的棘手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评教学氛围,便于激发学生的潜在优势(科学探究精神、积极思考及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便利辅助作用。
四、结合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均来源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生物教学核心素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利用生物的科学探究方式解决生活难题,并在完成自主探究式教学内容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总结、归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满足新课标生物教学规范需求[3]。以人教版必修三模块的最后一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内容为例,以物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就“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概念”为实施范围,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污染事件、浪费现象,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意义和实际举措,为全球化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提升学生的信息归纳能力、科学素养水平,开展“环保你我他、文明靠大家”的污染座谈活动,针对生活中的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过度放牧、大气污染等现象,引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遵循规律(结合图片、影片案例介绍,更具说服力),形成对生物价值的正确认知(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保障生物教学效益的关键依据。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学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活实践等方面举措,完善生物教学评价体制,便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英.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科学教育,2011,04:68-70.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情感教育
从高中生的情感特点、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教学特点来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实践证明也是切实可行的。本文从以下四点分析:
一、学科性质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一个有生物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良好的习惯及理解力,并在探究与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中,又能激发学习动机,使之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跟上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
二、情感方面
高中生对未来充满理想,思维活跃,比较理智,自尊心强烈,意志的坚强性与行为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处事比较果断,做事有明确的目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有较高甚至是过高情感期待与需要,这就决定了情感教育是高中生身体、心理、学习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必要内容。高中阶段的情感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面向全体的教育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高中生的情感特点出发,其情感教育的内容不仅要重视学习兴趣、动机和态度的培养,还应关注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审美以及情感自我调控能力的教育等多个方面,以促进高级社会情感深刻而持久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方面
生物学科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教师应注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能使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教学内容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生物进化、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健康等知识,都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情感。而且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能直接反映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情感。书本上几乎每个版块中,都有反映科学实践活动的语言文字材料、图示、课外阅读等,尤其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内容,均以具体的人和事为情感载体,大都反映了人类真、善、美的高尚情操,也展示了科学探究过程,体现了科学家对生物科学知识探究执着的情感。
四、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三步策略:“一造”“二利用”“三课外”
1.“一造”
“一造”即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里,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谐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真诚的关怀和帮助每一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第一,教师要加强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发掘教材中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第二,教师要研究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进行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只有了解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了解在讲课与科学实验中的认知规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激发其活跃的思维,使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第三,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着重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的培养。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启动学生真情,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2.“二利用”
“二利用”即是充分利用生物学科资源。学科兴趣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我们生物教师能挖掘生物学科的情感教育优势进行学科兴趣与情感教育,就能促使有兴趣的学生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众所周知,生物课本与课外读物中,有很多科学发展史、中国生物学成就展示,这些知识展现了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对科学探究的热爱,这些知识的教学通常以传统的人文方法,忠于史实,重视人物的主观心境和动机,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还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理解科学模式,产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究的情感。
3.“三课外”
“三课外”即是生物课堂外的教学。生物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多种实践手段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如可以通过制作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课外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此外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客观地认识自然与社会。通过小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智,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可见,由于生物教学的多样化,以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能力是难以实现教育的全方位作用的,只有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
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停地探索,总结经验,增强责任感,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道德与情感的教育的哲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芙.情感教育的体验与引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物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本身的知识层次.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有些知识是和初中生物有关系的,比如说生物分类、细胞基本结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在讲到这部分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启发,给其机会,让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对比和总结,这对学生知识面拓展和生物学习热情激发都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二、重视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
学生进行生物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学的时候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本身是一种对话方式,不但需要老师的教,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需要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更加积极的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度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能力提高不甚重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真正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将生物本身的特点利用进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对学生更好的进行诱导,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学习生物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
四、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重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学习的途径以及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新课改对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视,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做到这点,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方面的培养和熏陶.在进行探究的时候,应该将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进去,对于那些难度比较小的问题,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那些比较难的问题,在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问题本身的层次性,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对其人文素养进行培养.
五、将类比的方法运用进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要点的理解
很多生物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没有办法用肉眼进行观察,这是高中生物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直观经验是无法形成的,所以,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抽象知识转化成比较形象的或者是和学生的生活有关系的知识来进行讲解,这种情况下便有必要将类比的方式运用进去.比如说在讲到物质跨膜运输的时候,进行主动运输讲解时,老师可以将渡河的例子运用进去,船本身是一种载体,河是膜,想要渡河便必须付钱,付的钱便是能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能够比较直观的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然后在进一步的进行跨膜运输方式的研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抽象知识的理解.
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渗透;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朝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对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已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可塑性较大的特点,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树立现代的健康意识,建立和促进学生对预防疾病和保持自身健康的责任感,促进学生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有效地促使学校关心疾病预防和健康问题。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净化学生的心理、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
2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意义
2.1高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教学的积极探索,是使生物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相补充的一种必要形式,为生物教学更贴近生活,接近现实提供了相应的空间,也是适应素质教育与当前的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健康教育是时代赋予基础教育的重大责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健康意识,解决学生健康问题的有效措施。
2.2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阐明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并结合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学实践。通过对教学实践后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分析,证明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当学生遇到健康问题时,可以利用所学的健康知识做出明确的决策,这样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自身的健康起着很大的帮助。
2.3健康教育为素质教育开辟一条新途径。
通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学,对生物教学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尤其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突出了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使健康教育落到了实处。健康教育应从学生着手,由学生辐射到家庭,再从家庭辐射到整个社会,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让人们认识到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作为生物教师就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加强健康教育。这样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健康问题,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为素质教育开辟一条新途径。
3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做法
3.1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健康教育
生物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因此,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个思想,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在教材中涉及的有关健康知识的内容中进行渗透。
如在关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教材结合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列举“低血糖早期症状”“低血糖晚期症状”“肥胖”“脂肪肝”及婴幼儿、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对蛋白质需求量的重要性等实例,详细阐述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联系。此外,教材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后强调指出:人体健康的维持除三大营养物质外,还与水、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等密切相关,旨在教育学生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以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主要有直观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和启示法等。通过这些方法使同学们了解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知道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以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高中学生求知欲旺盛,自学的能力较强,因此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相
关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讲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时,由于这一知识和我们日常生活最接近,也是学生应该关注的问题。现在高中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多同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健康问题,所以在讲解这个内容时,让同学们自己根据日常生活的情况,列举一些与三大营养代谢有关的疾病,并分析这些疾病的产生原因。这样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很好的获得知识,关注他们自己的健康。实际上学习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好的身体作为保障,关注学生就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
3.2 利用研究性学习渗透健康教育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我们可以把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适合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做好指导、管理、参与工作,在确定研究课题后,教师可以开设有关专题,组织参观、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例如在《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这一节教学之前,有关细胞癌变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身边有患癌症的病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癌症病人的基本状况,其次让他们发表自己对癌症的看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在讨论的时候有的同学自然会提到患癌症跟生活习惯、跟环境有关的问题,这样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了问题,然后根据学生讨论并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调查。
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采取自愿组合。在每个小组内具体分工的方法:最感兴趣的学生作为组长,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做访谈记录,表达和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做公关,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对当地的癌症患者进行调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再由老师作相应的指导,然后由同学们自己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完成调查,得出对癌症的认识。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调查,同学们撰写报告,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分组对该调查研究进行报告,再结合《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这节内容完成教学。
4 结语
通过开展对健康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健康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解决实际问题而展开的。要求学生从书本中,从实际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的健康问题,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即打破了传统的固有模式,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现在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一、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激发创新式的教学思路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由于枯燥性强、课堂活跃度低已经不再能吸引高中学生的眼球,因此转变教学模式、抓住学生学习兴趣是改善当前生物教学现状的前提条件,其中使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我在探究生物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十分行之有效的一个教学手段。开放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的教学场所并不仅仅知识局限于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也不受教材的限制,而是以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手段将生物知识以不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得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生物学习的魅力。例如,在学习“群落的结构”这一内容时,由于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是很大的,而自然界中的生物千千万,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某几种生物进行观察,那么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面又过于狭窄,但是如果一味的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生物观察作业,学生又无法很好的完成,在这基础上教师便可以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来展开观察,可以是生活中随处接触的生物,也可以是自己特别喜欢或者感兴趣的生物,这样开放的学习课题不但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带着高度的热情参与到生物课堂实践活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正确的观察生物,教师可以找时间亲自带着学生到公园等一些植物涵盖率较高的地方,接着挑一两种比较经典的生物进行观察,教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步骤以及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这样学生便能因此学习到观察生物的正确方法,以此为今后做好教师布置下来的观察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在户外嘈杂的情况下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有效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逐渐的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生物实验的过程不仅仅只是观察,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多引导学生展开实践。高中生物的实验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演示性,这样实验大多是较特殊的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这些实验是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生物反映现象为主;二是观察性,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观察生物实验,这种实验较容易而且不受场地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完全可以随着学生的兴趣而展开相应的观察和记录;三是制作性实验,制作性的实验更多的是偏向学生的,即实验的主体是学生,该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动手实践,这样方式是激发他们生物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例如,在?W习有关植物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中养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比如向日葵、波斯菊、薰衣草等等,学生可以将这些植物的成长过程用一本专门的笔记本进行记录,观察它每一天的变化过程。这样学生便能逐渐的学会“学以致用”?Y本领,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生物成长的奥秘,不断感受生物学习的神奇与快乐所在。
三、拓展课外生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物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应该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要想不断的扩大学生的生物学习知识面,那么拓展课外生物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师可以在学习了教材中“植物”的内容之后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可是让学生去收集植物标本,或者是去拍植物的成长记录,这样有趣的作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适当的发展成学生的兴趣爱好,最终使得生物学习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高中生物;记忆;方法
如何记忆才更快捷、更有效呢?其实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教会学生应用“联想记忆法”。什么是“联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记忆的一种主要机能就是在有关经验中建立联系,思维中的联想越活跃,经验的联系就越牢固。如能经常形成联想和运用联想,就可增强记忆的效果。联想是有规律可循的,联想的规律有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因果律等,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根据联想记忆法,整合生物教学特点和生物知识点的特点,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巧记方法:
一、口诀法
其实关于口诀的生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比如利用同音字或读音相近的字,代替需识记的没规律的那部分生物知识,从而将生硬的知识转变为熟悉的知识,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例如,微量元素可以这么记:“铁(Fe)猛(Mn)碰(B)新(Zn)木(Mo)桶(Cu)”。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需要记忆的生物知识精简为很少能引发记忆的几个字,从而提示出需要记忆的内容。例如,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很重要,记忆也比较麻烦,因此,可以利用口诀法,将各个时期的特点分别编为:间期:细胞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出现纺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有规律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点裂数加,分两级(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二、比喻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兴趣听课,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可以适当用一些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方法,比如举例子、打比方,将难理解的知识变成浅显易懂的实例。比如,在复习基因表达时,把DNA比喻为“剧本”,而RNA是“导演”,蛋白质是“演员”。再比如复习体内能量代谢时,把机体比喻成一个“家”,把ATP(直接能源物质)比喻成“家”里的“钞票”,可以用来直接卖东西;糖类就像“家”里的“活期存折”,“钱”
(ATP)不够了就从“活期存折”(糖类分解)里取;脂肪就像“定期存折”,“活期存折”(糖类)里钱不够时,就该用“定期存折”里的钱了;蛋白质就像家里的不动产,当定期存折(脂肪)不够了,就该动用不动产(蛋白质)了,此时,机体有生命危险了,就像家庭面临瓦解一样。这样的比喻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机体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情况。除此以外,在教学中还有很多,比如把细胞比喻成一个大工厂,各种细胞器比喻成各个“车间”,核糖体为“蛋白质生产车间”,内质网为初加工和传输车间,高尔基体是终加工和包装形成成品车间
等等。
三、理解法
同学习其他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记忆,对于生物学来说,学生也可以适当地利用其他学科的原理和知识,来理解生物学知识,这样对需要记忆的知识就会更清晰,记忆也将更牢固。比如,在学习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时,自由扩散为什么不需要细胞格外提供能量?可以应用物理上的能量守恒定律来帮助理解,自由扩散是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移向浓度低的一侧,从高到低又相当于存在势能,物质移动的过程中就是将势能转化
为动能,所以不需要细胞格外提供能量。再比如,在记忆密码子共有64种时,可以应用数学上的排列组合的知识。密码子是由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每个碱基的位置上都有A、U、C、G四种可能,所以密码子共有43种,即64种。
四、体验法
亲身体验有助理解,知识容易理解,必然加深记忆。然而很多知识由于时间、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能亲身体验。但可借助多媒体或教师讲解,设置特定情境,让学生感受其过程,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会记忆犹新。比如,在学习体液调节时,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从体液调节的定义来看,体液调节除了学生都熟悉的激素调节方式外,还有其他方式,但这也是学生常常忽略的,所以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加深学生的印象。常见的例子如人工呼吸、剧烈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在人工呼吸时,其实呼入被救者体内的并不是O2,而是CO2。当体内CO2浓度升高时,就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再比如,在神经调节收缩反射的实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的是先感到疼痛,还是先缩手?这也可以通过生活体验得以理解记忆。当非常锋利的刀快速划过手指时,往往是先缩手,过段时间才能感觉到疼痛。通过“实物+情境设置+学生自己的大脑激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联想、发散思维的能力,记忆自然深刻。
参考文献:
[1]姜宛霖.记忆是学好高中生物的根源[J].学周刊,2012(09):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