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实用护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樊丽萍,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口腔科,主管护师,大学本科。牛秀艳,曹丽梅,牡丹江医学院红旗 医院口腔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笔者以某医学院的98名护理专业(3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舒适护理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对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2教学模式设计 对照组利用常规情景模拟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舒适护理模式融入其中进行教学。具体为:(1)课程内容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来设置实训流程(情景患者、角色扮演等等)以及课后思考等等;护理教学内容为各种注射法、静脉滴注、清洁护理、排泄护理、吸氧法、洗胃法、鼻饲法、吸痰法等。(2)讲解舒适护理理念,为研究组学生讲解舒适护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理论。(3)分组学习,依照每组7-8人的标准划分小组进行分组学习。(4)课堂实训,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在分析患者的不舒适原因之后采用针对性措施,并在舒适护理操作标准的要求之下采用临床舒适护理。(5)课后,对于课堂上发生的影响舒适护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6)对2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χ2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在整体护理理念与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配合理念与能力、同理心与爱伤观念的认同程度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所谓的舒适护理就是指高效的、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并且是系统化的临床护理模式。不论何种护士模式,基础护理都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护理内容,是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的必要条件,而且优秀高质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以及患者的满意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显示,舒适护理是主动过程,可使病人积极参与,反过来又促进了舒适水平的提高,而缺乏舒适护理可导致病人身心失衡。无论病人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在护理过程中都应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恐惧、搔痒等不适。参考文献[3]表明舒适护理研究的焦点应为是否能给予病人恰如其分的护理。如何调整护理与安慰护理于最佳状态使病人处于良好的物理环境和社交环境,精心策划的健康,工作人员的支持都十分重要。参考文献[4]显示,引指出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特别对住院病人,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独处能提高环境舒适度,适当的、感觉刺激的环境,对健康是有益的。缺乏适当的刺激能引起厌倦及压抑。尤其对婴幼儿提供活动的盒、喜欢的玩具将有利于儿童发育。
本组研究表明,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教学中推广。
急性胆囊炎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胆管疾病,多发生在进食大量油腻的食物之后,有上腹严重绞痛和右肩放射、阵发性加剧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也会有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1]。有研究显示在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应该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2]。本文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对舒适护理在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在2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基本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要求患者在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后密切的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其呼吸道的顺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服务,具体的护理方法和内容如下:
1.2.1术前舒适护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纠正患者的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紊乱,给予患者一定的疼痛护理,通过心理护理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
1.2.2术中舒适护理: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保持手术室的环境整洁,对手术器械进行提前、彻底消毒灭菌,同时,对患者手术中的心电和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异常的情况应该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避免不良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伤害。
1.2.3术后舒适护理: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之后应该定时的为患者测定血压,看伤口是否有渗出的现象,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色与质,为家属讲解监护仪的相应使用方法,同时也应该指导患者进食流质、低脂、易消化和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试验研究中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8.O 软件实现。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共23例患者,其中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14例,满意的有8例,不满意的有1例,其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为95.7%;对照组共23例患者,其中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9例,满意的有10例,不满意的有4例,其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为82.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心脏发育畸形,在各种先天性发育畸形中的构成比约为28%。胚胎发育时期心脏或大血管形成及发育障碍均可导致心脏解剖结构异常,不仅会增加围生期死亡的风险,也可严重影响出生活婴日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统计资料显示[1],出生活婴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构成比大约为0.4%-1%,给家庭和社会经济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介入术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在围手术期需要配合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才能保证手术效果。为了探讨理想的护理干预手段,本研究特选取76例患儿展开临床对照试验,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医院2016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拟行介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76例展开临床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临床组与参照组。临床组38例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2±1.2)岁,体质量5-25kg,平均(19.2±3.1)kg;参照组38例患儿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3±1.0)岁,体质量5-24kg,平均(19.0±2.8)kg。组间基线资料数据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主要包括配合家属和患儿完成相关检查,按照医嘱做好术前准备、配合主治医生完成相关操作、密切观察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变化等。
临床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包括(1)入院后除了对患儿本人及家属热情接待、做好安置工作外,还需要向其大致讲解围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尤其应当提醒家属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均应当积极询问;(2)入院后到手术前:除了常规督促家属及患儿完成相关检查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做好做好其心理疏导工作,对于有恐惧意识的患儿和负性心理的家属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3)手术过程中除了配合完成相关操作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做好手术记录;(4)手术后到出院前:给予患儿家属全面的康复护理指导,引导患儿按照医嘱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并且需要注意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力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家属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前两项构成比之和记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1.0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描述,分别借助t、卡方检验,且P
2.结果
2.1 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
临床组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与参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临床组家属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者分别有32例、5例、1例,总满意度为97.37%;参照组家属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者分别有24例、9例、5例,总满意度为86.84%。组间满意度分布及总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性(U=7.402,P=0.003;=4.353,P=0.015)。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大多病情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预后不理想,严重影响机体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能力,对患儿日后的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也可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介入术是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介入治疗达到改善心脏功能和患儿预后成效,提高生存质量水平的目的[2]。但是由于该手术较为复杂,且患儿家属对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的相关注意事项并不了解,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配合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胃癌;围手术期;不良情绪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74
临床上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 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相关研究报道[1], 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以2010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比较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0年8月~2016年8月诊治的10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4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8例, 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62.2±4.8)岁。观察组男27例, 女27例, 年龄44~74岁, 平均年龄(62.4±4.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健康知识宣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入院后, 护理人员用饱满的热情、温和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将病区、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的情况向患者进行介绍, 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术前用通俗的语言对手术的目的和健康知识进行宣讲, 认真回答患者的疑问并及时纠正患者的不正确思想, 组织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消除不良情绪带来的困扰;保证病房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保证病房内空气的流动性, 给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护理时, 护理人员需增加巡查频次, 保证患者随叫随到, 对其隐私部位进行及时遮盖, 更好的保证患者的隐私。②术后护理:患者清醒后, 指导并帮助患者选则合理舒适的, 每天定时按摩患者的下肢, 帮助患者进行伸腿及屈伸练习, 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叮嘱患者尽量避免咳嗽, 指导其采用注意力转移法应对轻微疼痛,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遵照医嘱进行止痛;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其进行及时沟通, 消除患者的顾虑, 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 多采用非语言沟通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定, 满分100分, 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护理后, 观察组非常满意35例, 满意16例, 不满意3例, 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44%;对照组非常满意25例, 满意19例, 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度为81.48%;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护理后,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社会的进步,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升高, 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考虑以人为本进行护理, 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的思想运用到护理工作中, 于是出现了人性化护理模式[3], 该模式更好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 在更加周到护理治疗的同时更加尊重患者、关心患者, 对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及住院期间的舒适度更为系统详尽的做出护理方案, 并认真做出计划并严格执行, 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4]。本研究中, 通过术前及术后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 术前主要体现在患者入院后, 进行健康知识宣讲, 环境介绍, 令患者掌握自己的病情, 熟悉自己所处环境, 并通过病友间的沟通增加患者的信心, 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5]。术后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了解掌握, 并通过有效沟通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变化, 对患者的术后疼痛做出有效的处理, 帮助患者尽可能的保持舒适的状态[6, 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44%, 高于对照组的81.48%(P
综上所述, 对胃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丽娟. 优质护理措施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103-105.
[2] 李宁, 章凡, 张健敏, 等.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21):4031-4032.
[3] 林红.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1):126-129.
[4] 彭小兰. 循证护理模式对改善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的效果评价. 吉林医学, 2015, 36(7):1460-1461.
[5] 丁敏. 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医学信息, 2014, 35(22):613.
[6] 李益萍, 谢浩芬, 费惠, 等. 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5, 22(3):190-192.
[7] 李威.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4):234-235.
关键词 护生 带教
护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理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护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临床带教教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院通过设专职临床护理教师,定人带教,着重培养护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着重定期评教评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培养手脑并重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护生虽对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但尚缺乏牢固的专业思想,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觉得护士工作又累又脏,收入不高,地位低,有转行念头的人不只个别,所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敬业爱岗,积极努力地工作。不断渗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有高度责任心,吃苦耐劳,踏踏实实认真工作。
2设专职临床护理教师,定人带教
临床带教的方式是决定实习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带教教师需具备3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或是具备大专学历、护师职称以上的人员,具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足够的护理学基础知识、能准确快速地处理紧急情况,具有职业责任感,对病人有爱心、耐心,对学生热情、认真负责。定人带教是指定一名带教教师对一名实习生按计划进行本科的全程带教,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严格落实三查七对的制度。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让护生与带教教师共同参与护理、治疗、抢救病人等护理工作,提高分析、判断、解决病人问题的能力。这种带教方法有利于带教教师了解实习护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加强对实习生的实习指导,合理安排时间,有步骤地带教多种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全面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
3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技术操作的训练
除了复习和巩固学校学到的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要知其所以然,还要知其之所以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操作技术是护士必备的基本功,作为护生必须苦练各项操作技术:(1)明确操作程序。临床上操作种类繁多,学生进入临床往往感到陌生,要求实习生熟记程序后,再通过实践应用掌握。(2)争取机会多看、多做。对于少见的操作、带教组长应组织本科实习生观看,在操作过程中先将相关的原理、适应证、护理观察等内容逐项讲解,操作完毕进行讲评,指出问题所在,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又增强操作步骤的记忆,然后再组织学生强化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多争取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多做多练;对第一次独立操作的学生,带教教师在旁指导并可于操作完毕后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纠正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并结合临床讲述相关理论知识。(3)检查评价。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带教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动作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带教教师在学生操作完成后进行评价,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从而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4 提倡自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带教中,不仅对学生传授现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查房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查房。(1)讨论式护理查房:发挥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讨论式进行查房,带教教师指定一典型病例,由学生亲自到病房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收集资料,然后以护理程序为引线,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找出病人现存、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对彼此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个体问题。(2)提问式床边查房:利用临床的场景,学生面对病人,带教教师提问有关护理问题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病人,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教教师再做讲评,共同验证。这样生动直观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带教,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学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定期评教评学
关键词:《护理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30-04
一、社会价值
开设《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厘清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行性,三是实效性。[1]关于必要性的争议主要集中于护理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有人认为护理信息技术就是护理技术融合信息技术;更多人认为是信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在形成的共识为:护理信息技术是集护理、管理和信息三方技术有机合成的新兴职业技术,它能促进护理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范围领域,给人体康复带来便捷和实惠。关于可行性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教材、教师和实训条件等三方面。至于实效性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学效应和学习效果方面。课程改革创新所追求的理想效应和效果,经过医院、学校和企业三方教师的共同努力、临床的实训操作和课程的改革实践等,已初见成效,形成以下社会价值。
(一)迎合岗位需求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临床护理实践之间比较突出的差距在于护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国内护理专业大多不开设《护理信息技术》课程,而临床护理的信息化水平日新月异,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十分普及。新进医院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取得注册护士资格者),上职岗位培训的第一项就是学习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否则无法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学校率先实施《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2]正迎合临床护理岗位应用的实际需求。
(二)培养当代护士
当代护士与传统护士之间的明显区别,不在护理理念的理解和护理服务的态度上,而在于护理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上。数字化的护理仪器设备和信息化的护理技术应用,使当代护士明显胜出传统护士。擅长应用护理信息技术的临床护士,能够很快克服难题,找到方法对策,实现优质护理,满足健康需求。关键在于她们的护理技术和方法的信息化,能彻底改进效率低下的传统护理流程,多快好省地实现护理目标,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拓展护理服务的领域范围。
(三)缩小院校差距
现代医院的信息化走在学校的信息化之前是不争的事实。所谓“零距离”培养人才,目前的主要方法是开展院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与教科研同步。尽管如此,院校之间的信息化差距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建设仍是学校的“短板”所在。开设《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3]实现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接轨,最终能带动学校护理人才培养的信息化和护理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改革的积极效果是:在护理人才培养中,明显缩短院校之间的信息化及管理差距。
二、课程建设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重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和创新教学方式等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目标的内容应纳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尤其是在《方案》的第一部分“学制与培养目标”中,要明确描述护理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护理信息知识,掌握临床常用的护理信息技术,必须具备的护理信息素养等。在第三部分“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中,应阐述护理信息化的价值和岗位需求,护理信息采集处理与护理服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列出《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名称。在第四部分“主要课程与设置”中应将《护理信息技术》列入专业必修课程,规定教学总学时及学分,提出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实训要求。
(二)课程教学体系重建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含有横跨护理、信息、工程、管理等四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知识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该课程应列入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块。若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考虑,其教学应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实施为宜。因此,需重建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融入《护理信息技术》课程。
(三)课程标准重新开发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案例分析等七方面进行阐述。即《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具有应用性、技术性和职业性;基本理念是培养信息知识丰富,信息技术能力突出,信息素质良好的当代护士;基本设计思路是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护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相渗透,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补充;课程目标由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三方面组成;内容标准分六个模块(后述,详见“教材开发”第二项内容――结构组成模块项目),每个模块由内容标准描述、案例分析和应用建议等三部分组成;实施建议包括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四方面;案例分析则从医院临床护理一线的应用实例中选取。
(四)教学方式创新改进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分别落到来自医院、学校和企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肩上。团队人员均是《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建设课题组成员。课前实施集体备课,编制授课计划,参与“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与“两课”(研究课、示范课)评比,安装实训模拟环境。按照“理实一体化”和“教科研”相结合模式组织授课,以实用为先,需求为重,效率提高为本,实施模块化项目课程教学。
三、教材开发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材开发。国内《护理信息学》等相关书籍数量少,内容窄,理论知识偏重,实践应用不足,改革创新程度不够,难以胜任护理服务信息化需求。
实践中,《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开发分为规划、实施和完善三个阶段进行。规划阶段着重解决内容、形式、体例和争议问题;实施阶段重点解决装备、实验、试讲和质控问题;完善阶段注重评价、取舍、调整和提高问题。课题组应对能够全程参与并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发人员精心选拔,以保障上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护理信息技术》的内容、形式和体例结构对教材的生命周期和开发前景至关重要,以下再分四点阐述。
(一)内容紧贴临床应用
关于《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取舍,取得的共识是:紧贴临床护理应用,[4]明显提高服务效率,具备普及应用前景,体现护理理念的信息技术率先纳入。以实用、先进,能够为护理服务带来实效,为护理对象带来实惠为原则选材。不分国家和地区,不拘专护和特护,凡有先例已在临床应用的护理信息技术,兼收并蓄,分类筛选,保证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护理信息管理应用技术、物联网人体生命信息采集技术、[5]循证护理技术等被率先列入教材内容。
(二)结构组成模块项目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现分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护理信息管理平台操作、临床护理信息技术实务、护理文书信息化拓展、护理科研信息采集和护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等六个模块,每个模块内安排4 ~7个学习项目,累计有28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内安排3~5个学习任务。[6]
(三)强化实践技术操作
六个模块各含3~ 4个学习项目,均以案例导入法引入项目学习的主题。围绕主题,突出技术应用与操作。技术技能的实训操作,既符合护生年龄段的学习特点,又切合课程改革的要求,还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训性质,由此确定《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实训实践课程的地位。
(四)安排思考实训作业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授课总学时规划在36学时(2学分)内。课后思考与实训作业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拓展部分,包括问题思考、调查研究、创新设计、文献查阅、技术循证、探索讨论等,都不是常规的是非题、选择题、判断题、解释题和问答题。让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走进医院和社区,其目的是拓展护生视野,扩大实践范围,深入临床护理,密切院校合作,培育信息素养,强化操作技能。《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已于2011年8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四、教学改革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技术的先进性要求其教学方式应有新颖性和创新性。教学团队两学年的实践教学,基本形成以下共识。
(一)案例导入教学
从众多的护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中挑选出具有典型教学价值,反映客观现实问题,能够揭示问题本质且正在护理服务中实施的项目,以故事情节方式讲述,引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本质,阐明内在道理,寻求技术解决方案。这样的导入方式也为护理信息化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思维空间。
(二)实践穿插理论
教学改革实施提倡教师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前提下,穿插基本原理的阐释,贯通技术与应用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应用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三)一线护师授课
让临床一线护理带教授课,尤其是让参加医院护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有国外医院访问阅历、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护理服务的护师授课,比专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授课效果更好。她们有专业护理技术,有信息技术应用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护理信息化的精髓,上课生动直观形象,临床实际联系紧密,护生非常欢迎。
(四)模拟医院环境
医院护理信息化环境与校园护生实训环境之间的差异通过三种途径解决。一是医院提供见习环境,二是医院管理软件开发公司提供测试环境,三是学校提供仿真环境。实践表明,三种环境组合才能解决《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问题。开始阶段,第三种解决途径比较现实。因为医院要求正式在岗护士凭密码身份才能登陆系统环境,软件开发公司不可能提供数百个操作工位给学生使用,唯有学校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才能解决批量实训的问题。提高阶段,需要三种途径结合,建设医院仿真环境的实训教室,移植部分临床护理数据建库,让护生进入仿真的医院信息系统,体验护理信息处理的实际流程。
五、观念更新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一般由医院、学校和企业三方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承担。各位教师对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教学与课程评价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课程观念(课程观),正确的课程观将决定教师对该课程的认识程度和采用的教学方式,从而呈现不同的教学质量。
《护理信息技术》的课程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1)课程面向广阔的健康护理领域,不分时空,城乡社区,直至每位居民;(2)课程重点关注临床应用,实用为先,质高为优;(3)课程难点是把握技术要领,包括深刻领会、重点把握、融会贯通护理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的技术等;(4)课程宗旨在于培养护生心智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地完成课程规定的若干教学任务。
更新《护理信息技术》课程观,目的是让授课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的内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持续创新教学方式。
六、反思建议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已有两个学年,尚需从以下六方面继续改进。
(一)“院校企”三方合作开课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离不开医院、学校和企业的三方合力。医院临床护理服务需求是新兴课程建设的原动力,信息技术开发公司是课程建设的技术保障,学校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导力量。学校成立由“院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为《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量体裁衣,把脉问诊,科学规划《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方向,开发切实适用的课程教材,解决实验实训的软硬装备问题,促进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学,改变当代护士的培养模式。
(二)实验实训室可建在医院
教学实践证明,在医院进行部分实训教学效果更好。学校可出资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医院建设仿真实训室,在医院网络环境下实践操作,生动形象,一目了然。护生操作的数据安排在专门的实训数据库中,不会影响医院的正常业务数据。实训操作的数据可实现安全监控与保护,不泄露病人隐私信息。医院环境能方便护生现场观摩临床护理信息化的仪器设备操作与运行。[7]
(三)作业练习结合创新设计
课程教学的作业练习内容不能局限于书本和校内,要面向医院护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护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调查和观察思考。让学生知晓各地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之间的信息化差距,激发解决多样化、个性化、家庭式护理的创新设计热情,组织创意设计护理信息技术应用的项目作品或方案。护理信息技术的创意设计或实施方案,能将课程教学引向实用创新阶段,也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引进课程教学。
(四)改进教学方式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所有教学内容既很实用又具吸引力,需要的是放宽视野,拓展思路,面向应用,深入调研;学会观察,善于分析,创新设计,动手实践。
(五)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课程教学团队的“双师型”要求,实际是指教师既有临床护理技术,又善信息技术,还要懂管理技术;既能动手应用,还能参与开发。社会需求是课程建设和教学的推手,也是教师成才的机会。职业学校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师跨专业培训是“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的主要途径。
(六)新教材应滚动开发,不断更新
跨入21世纪,医院信息化在国际、国内信息化的带动下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未来医院的电子病历和社区的健康档案、市民一卡通、卫生服务一卡通、医疗物联网等应用将在全国迅速普及,《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将列入所有护理专业的教学之中,其本身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滚动开发,完善体系,才能适应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玲,华危持,王新宇,等.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31).
[2]陈玲,华危持.数字化医院背景下护理信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1(22).
[3]彭鹏.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开设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4).
[4]杜宏,朱永健.护理信息技术在病区工作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4).
[5]范德兰,张艳,王再超,等.物联网应用与临床护理的创新发展[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4).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才 面向基层 高校 教育 实践性教学
1.引言
临床护理是医学中较普通却面向广大基层的护理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和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重点培训基地之一对培养面向基层的实用型基层人才起着巨大作用。其中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教育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通过实践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系统护理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操作性技能,为其在以后从事该专业事业时打下厚实的基础,让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护理工作。
2.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思路
一些高校在施行实践性教育后取得了应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利用实践性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护理能力是具有一定实效性的,下面笔者就从如何做好实践性教学,提高实践性教学教学质量出发,对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加以探讨。
2.1 认识到绪论课的重要性
学生第一次接触护理专业就是基础护理学,而基础护理学的知识概述都在基础护理学的第一章--绪论里面,只有认识到绪论的重要性才能够对基础护理学这本书进行总体了解,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护理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绪论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将其看成纯理论知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第一节绪论课学习时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就不够深刻。但实际上基础护理学的绪论是整本书的纲要,只有理解了绪论内容才能够对护理学知识有一个总体了解,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时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绪论课知识的重要性。
2.2 上好教学实验课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知识时对护理学只是抽象型的理论上理解,要想真正让学生走入护理这一学科,让学生真正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还要依靠教学实验课的辅助。要想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操作的关键,教师在实验课过程中应当进行正确的示范教学,科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边操作边讲课,在完成讲演之后让学生进行重复演示,并让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演示进行优劣势分析,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和纠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自由讨论,练习过程中,教学者应当进行适当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练习的速度和质量,通过课堂积累,最终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2.3 经常安排课外练习
课堂时间很短暂,如果近依靠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很多情况下都是仓促的。因此学校可以在每节实验课之后为学生安排一些课余时间或者晚自习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对实验课进行巩固,也可以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将不懂的问题弄懂,将不够规范的操作过程做熟练。在这种非正式练习操作过程中,班干部应当全程负责管理和指导,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更清楚的理解操作过程,教师也可以不定时到场进行指导。
2.4 增加临床见习次数
临床见习是学校组织的在医院现场环境下,以学习知识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通过这种临床见习,学生可以在真实操作环境中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际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见习中。增加这种临床见习的次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熟练本专业护理操作以及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更有利于学校培养面向基层的使用型护理人才。在临床见习中,教师应当维护好见习秩序,例如在见习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医院各科室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科室护士长带教。为了保证临床见习的实际教学质量,在每次见习时可以根据学校教学教程打印临床教学见习手册,这样带教老师可以根据见习手册内容教授适合学生的具体见习内容,这样更可以让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联系。
2.5 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
考试是考察教学成果的一中重要手段,通过考试教学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通过改进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来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笔者以为护理学科的教学不应当仅仅以理论笔试为主,还应当加入实际技能操作考试。例如教师可以在学完一章或者一项操作内容后对学生对操作的掌握情况技能操作考试,将这种考试计分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门。这种日常技能考试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基础操作的重视,同时也可以通过考试掌握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一些基础较弱,操作不合格的学生可以进行重点辅助教学,从而保证学生的整体操作能力。
2.6 抓好毕业生实习工作
实习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目前临川护理的基本护理模式,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积累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让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初就能够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护理相结合。因此学校在教学中应当严抓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步--"毕业实习",在实习中学校应当对每个学生操作技能成绩以及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察和了解,通过这种信息收集可以帮助教学者改进自身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提高毕业生实习质量的目的。
以上所分析的即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性教学思路在实际应用中确实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实用型护理人才,且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也收到了单位的好评,可见只要抓好学校实践性教学工作,培养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教学人才是没有争议的。
3.结语
高校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要想提高护理人才的能力,就应当从高校教学措施入手。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高校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而通过这种教学,高校确实提高了人才的质量。因此笔者以为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在高校教育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于茜,汪锡春.谈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方法:对在普通外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实施目标教学法,通过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成果等环节来完成实习带教工作。
结果:学生的考核成绩、对带教教师满意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结论:采用目标教学法可提高普通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护理实践护理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25-01
作为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护理带教对培养护理实习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其理论知识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为了提高我院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我科从2010年开始实施目标教学法。所谓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教学的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2]。经过实践证明,使用目标教学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带教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汇报如下。
1资料
对2010年至2011年在我科实习的两个学校(昆明医学院护理学院、云南省中医院学院护理系)63名护理本科实习生(其中女生58人,男生5人)使用目标教学法进行带教。带教老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有丰富临床经验,护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带教经验且有较强责任心。
2方法
护生入科后由总带教老师带领护生做入科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科室的基本情况、科室主要人员、科室病种介绍、带教老师基本情况、介绍病区环境、科室规章制度、各班次的工作职责、出科考核的要求。为护生做普外科常用技术操作的示教。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小讲课。
2.1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普外科临床护理教学目标。
2.1.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让护生自行学习普外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及健康教育。
2.1.2基本能力教学目标:每位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分管3位病人,利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带教老师要严把质量关,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天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技术操作,包括3次静脉输液技术、2次深静脉置管的开封管技术操作、2次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操作、2次持续胃肠减压的护理操作、3次生命体征的测量及绘制三测单、10次配液操作、10次更换药液操作、2次口腔护理及尿道口护理、对所管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并进行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准确执行医嘱、进行健康宣教。每位护生在我科实习期间至少进行1次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1次更换深静脉置管敷贴。
2.1.3思想教育目标: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2实施教学目标:每位护生由一位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计划。
2.3评价教学成果:每天由带教老师针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技术成功率为多少,进行不成功的原因分析、深静脉置管的开封管技术操作手法是否正确、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操作方法是否正确、持续胃肠减压的护理操作是否正确、生命体征测量是否准确,三测单的绘制是否符合要求、配液操作方法是否正确熟练、更换药液操作方法是否正确熟练、口腔及尿道口护理方法是否正确熟练、对所管病人病情观察是否到位、护理记录单位书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健康宣教内容是否正确完善。带教过程中随时进行提问,了解护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实习期间总带教老师经常与护生谈心及时反馈信息,根据护生反馈对带教内容及计划做出调整。出科前由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理论、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考核,组织护生进行专科小讲课,并征求护生对带教情况的意见,以无记名的形式填写带教教师满意度调查表。
3结果
通过实践证明,目标教学法使带教老师和实习同学都有了明确的实习目标,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使实习同学有被重视的感觉,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学生的考核成绩平均为88.32分,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14分。带教满意度为98%,比去年同期提高5%。
4讨论
采用目标教学法可提高普通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为护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护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保护自己就医权利的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更加重视,近几年护理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为了提供更高层次和要求的服务,适应新形势护理服务模式,护士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必须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减少实习期间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并对今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为此,展开了对如何提高实习护士法律意识的探讨。
强化护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强化护生法律意识,使其在临床护理实习中,言行谨慎、细致、耐心,学习提供周到、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这是护理专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基本要求。
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通过临床高年资护士的带教,使护生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意识增强,使其进一步认清护理专业中各项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工作中。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具有法律意义的义务去履行,从而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整体化服务。
保护自身及医院的合法权益。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具有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可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医疗纠纷,在处理时也会从容不迫,有理有力有节,依靠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乃至医院的合法权益[1]。
提高护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开设法制课:首先护生在进入临床科室之前,需进行5~10课时的法制课。使她们在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结合病例,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使她们要学法、懂法,以便更好地守法。
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带教老师要求有1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大专以上学历。临床带教老师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重视带教老师的实际考核,只有考核双优秀者才能胜任。
带教中贯穿法律知识的讲解:①结合临床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高年资的老师可以结合临床实际,一方面讲专科的理论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讲不按照规章制度去做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让护生理解:护士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交往是最密切的,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马虎[2]。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是防止一切事故的关键。②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嘱和护理常规,根据分级护理原则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正确执行各项技术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即使面对一个昏迷患者或是无表达能力的患者,也要严格完成每一次护理操作,遵守每一个操作规程。要让护生意识到护理人员如果违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将构成侵权,甚至犯罪。③向护生讲明精湛而娴熟的操作技术的法律意义。如果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在抢救危重儿时因头皮针几次穿刺不成功不能很快进行输液给药,延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新的医疗仪器不会使用,没有仔细看说明书等,都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为避免纠纷的发生,护生应努力练熟每一项护理操作。④让护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护士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处理,不单独进行治疗性护理操作。在工作中不应感情用事,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生要密切观察,在第一时间告诉医生和带教老师,否则,发生问题护生要承担责任。⑤培养护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失误,不论问题大小、轻重,要立即报告带教老师、护士长或在场的医生,不隐瞒事实、情节,立即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缩小到最低限度。遵守科学的方法,保持科学的工作作风,不接受患者及家属的无理要求,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
讨 论
加强护生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护士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护患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增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护生在实习期间就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仅很快地掌握了护理技术操作和专业理论知识,还懂得了作为一名护士应具备精湛而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护理知识的重要性。能主动地学习、练习、观察病情,并与临床所学的知识相结合,为今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法律意识与实践的关系:①护生能主动将相关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在为患者做各项护理操作时能主动地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使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的隐私权。②护生懂得了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应。懂得了临床护理记录不仅是检查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法律上也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3]。因此护生能自觉按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格式和内容认真填写,护生的责任心自然得以加强。③护生能严格执行医嘱,执行查对制度。医嘱通常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应一丝不苟地执行医嘱,但如发现医嘱有明显错误,护理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向医生提出质疑,更正无误后再执行,不能盲目执行医嘱,应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娇江,孙继良,刘玲.关于强化护理管理中法律意识的思考.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