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

对上网课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上网课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上网课的建议

第1篇: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职 信息安全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关系 梳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36-03

信息安全专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所包含的课程数目也比较多。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开设以及课程组织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专业课和基础课相互抢占课时的现象。而且专业课和基础课所开设的内容界定也不够清晰,从而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基础课开设的内容对专业课的学习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而有些专业课在学习过程中又反映出学生所掌握的基础课内容不够,甚至有些部分的基础知识缺失,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着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正常开设以及正常的教学秩序的组织。为了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信息安全专业的所有课程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每一门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分析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围绕提高学生掌握信息安全专业核心技术,提高应用信息安全知识能力为目标,对信息安全专业目前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建立所有课程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使得高职院校在开设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时有一个明确的指导依据。同时也能够根据所建立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理清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在不同课程的教学分工,合理安排教学秩序,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安全专业核心知识和技术,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

根据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安全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三条主线来开展:其一,提高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网络编程能力。与之对应的将有一系列的相关课程形成版本课程体系。其二,促使学生对网络安全协议的理解认识能力,与之相对应的也会有一个系列的网络安全协议课程体系。其三,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分析和应用能力,与之相对应的有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当然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学生还会有一些基础文化课程,如数学、英语、体育等,这些课程作为公共课程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重点研究和梳理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对学生网络编程、安全协议应用、网络安全应用等三个方面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界定每一个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范围,梳理清楚每个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

一、网络编程课程体系

网络编程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由于信息安全专业的任职岗位当中有很多岗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程序开发的基础。因此,学生通过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学习应该具备一定的程序开发和调试的能力。整个网络编程的课程体系也是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支撑课程体系,其所包含的课程都是信息安全专业中非常核心和重要的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条件,以及在网络编程过程中可能会应用到的各种技术,本文设计了网络编程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l所示)。在图l之中将所有课程分为了两个层次,分别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离散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组成与原理、数据库系统。这些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性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相应的一些程序开发过程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计算机的应用问题,也能够比较顺畅地与其他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如图1所示,网络编程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网络编程技术,这些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网络编程的主流技术进行学习和掌握。需要说明的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放置了汇编语言课程,主要是由于随着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很多安全领域中的程序开发越来越朝底层转移,仅仅让学生掌握顶层的一些面向高级语言的程序开发技术和网络编程技术,还不足以满足信息安全领域的开发要求,因此适当地给学生开设一定的汇编语言程序开发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不同的应用条件和环境下的程序开发能力。

通过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的支撑情况。比如离散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对计算机基本应用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而计算机组成与原理课程则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和内部组成结构,这对学生进行各种程序开发,理解程序的运行机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汇编语言的程序开发更是有着直接而重要的支撑作用。而数据库系统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开拓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视野范围,而且现在有很多信息安全的程序开发都和数据库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通过图1的结构,将网络编程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

二、安全协议课程体系

安全协议在信息安全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安全协议的应用是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一门重要技术。因此,在对学生开设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的时候对安全协议的相关课程的开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从目前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毕业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的工作于安全协议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建设好安全协议课程体系同样是对学生的就业情况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对安全协议知识的结构以及对这些知识的前后关联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安全协议课程体系结构图。同样在图2中也将安全协议的课程体系分成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网络密码、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这些课程所开设的内容各有侧重,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主要给学生介绍信息安全领域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数学基础知识。由于目前构建信息安全体系过程中,很多安全问题都是依赖于数学的问题,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各种安全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必要对学生开设与之相关的数学基础课程。网络密码课程主要给学生介绍网络安全协议以及网络应用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密码技术。密码技术是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实现和应用,服务于整个信息安全体系,应用网络密码技术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是目前信息安全领域常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网络通信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则主要给学生介绍当前的信息安全领域中通信方法和通信技术。通信基础是安全协议应用的前提和条件,各种安全协议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也需要依托各种网络环境来实现,因此这两门课程也是安全协议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如图2所示,安全协议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网络协议分析、VPN原理与应用、IPSec协议进阶。这三门课程主要给学生介绍典型的安全协议及具体的应用方法,如网络协议分析是对目前常用的网络协议工作原理及工作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帮助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下各种通信协议建立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建立起一些专业安全协议的理解和认识的桥梁。VPN原理与应用课程、IPSec协议课程则完全是为学生介绍当前主流的安全协议,目前在信息安全领域中所使用的安全协议主要是各种VPN协议,其中也包括IPSec协议。因此对这些协议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一系列当前实用的安全协议,促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从图2中反映的安全协议课程体系可以看出整个安全协议的教学过程应该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因为所采用的这些课程即使是分为专业课和基础课,实际上课程与课程之间有着相互的依托关系。整个课程体系中网络协议分析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各种基础课程对网络协议分析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网络协议分析技术则有助于学生深刻地去理解和掌握各种安全协议工作机制。

三、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最活跃的技术部分,而且在信息安全领域,发展最为迅速,技术更新速度最快的都集中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因此,对网络安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研究能够直接促进学生对各种具体的网络安全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快速有效的解决各种实用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变化最为活跃,因此也要求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能够紧跟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地作出调整和变化,以适应社会就业环境的需求。

针对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当前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本文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的结构图。在网络安全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支撑地位的课程有计算机组成与原理、Linux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结构分析,这三门课程是网络安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与原理在网络编程课程体系中也是基础课程,由于在该课程中对计算机的工作机制、组成结构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机上各种程序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过程,对后续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这门课程也是网络安全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而Linux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结构分析两门课程重点给学生介绍目前操作系统内部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及操作系统对各种安全问题的关联情况。之所以选择Linux操作系统作为网络安全课程的样本,主要是由于Linux操作系统结构比较清晰,有助于给学生讲解操作系统的内部组成情况。而Windows操作系统虽然是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但是由于这些操作系统是不开源的操作系统,因此不利于给学生把整个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讲清讲透。因此,在操作系统结构分析的课程里面将会给学生介绍当前主流的Windows操作系统内部机构以及操作系统在实现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安全技术和存在的安全缺陷。

网络安全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从图3可知,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数字水印、木马及病毒分析、入侵检测技术、缓冲区溢出攻击等,这些课程有的是关于网络安全防护及安全提升方面的技术,有的是网络威胁和网络攻击方面的技术。可以说,目前所开设的这几门网络安全专业课程涵盖了当前主流的网络安全实践技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网络安全工作凡是涉及的网络安全操作都主要以这几大类的技术相关联,因此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开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缩短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状态的周期。

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安全应用技术都是依赖于操作系统环境的,因此在网络安全课程体系中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的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学生通过对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能够理清操作系统的运行过程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对各种网络安全应用技术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木马与病毒分析课程,其中有很多涉及的关键技术都是与操作系统的安全缺陷有直接的关系。缓冲区溢出攻击课程则有一部分的场合也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来开展,因此,图3所建立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课程之间的依托关系非常清晰,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对所设计的相关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组织。

第2篇: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

1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构建

计算机网络教学在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高校的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实验教学内容不系统、实验硬件设备缺乏等问题,结合学院实验室自身情况,构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验室的构建内容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室软硬件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的建设3个部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结合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将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模拟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掌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协议,通过编辑各种协议的数据包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

1.1虚拟仿真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与吉林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将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引入到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当中,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虚拟仿真实验室硬件部分由主控中心平台、智能网络设备和组控设备构成,用于搭建实验所需的网络环境,可以灵活实现多种网络拓扑结构,设备硬件连接图如图1所示。主控中心平台是本系统的硬件核心,由专用高性能服务器和中心设备构成,为实验环境提供各种系统服务,保障网络数据流量,确保实验结构完整和实验用户数的有效扩展,为计算机网络实验提供FTP、DNS、DHCP等服务、实验室管理服务。智能网络设备用于构建网络硬件结构,提供网络拓扑结构的自动化管理。通过按动智能网络设备上的“Topology”按钮,就可以在所有网络拓扑结构中循环切换,从而有效避免更改网络结构时频繁插拔网线的问题,同时通过集联控制按钮“Team”设置智能网络设备的集联控制模式,可以实现对实验室内所有实验组网络结构的一键式切换。组控设备是系统专用硬件。每个组控设备由6个共享模块构成,配合智能网络设备实现多种网络结构;具有数据采集、动态缓冲区分配、均衡网络负载等功能。每台组控设备连接6台学生实验机器,其角色分别定义为A、B、C、D、E、F。根据实验不同,每个角色有不同的分工。目前该系统支持5种网络拓扑结构图,根据实验项目内容的不同,切换到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例如网络结构一效果图如图2所示。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部分由协议仿真编辑器、协议分析器和其它工具软件构成。仿真编辑器可以模拟TCP/IP协议族中多种协议的数据包;协议分析器可以捕获仿真编辑器发送的数据包,以及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并将常用协议的通讯过程以会话图解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工具软件包括UDP工具、组播工具等辅助教学的专用软件。目前,实验室的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拥有7组组控设备,每组6台机器,可以同时容纳42名学生进行仿真实验,每组同学需要相互协作进行实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以实验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设计能力,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达到真正的教学互动。同时利用BosonNetSimforCCNP和思科模拟器CiscoPacketTracer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可以模拟搭建局域网和广域网运行环境,在仿真软件中进行模拟网络实验。另外,虚拟仿真实验室前期购买了多台Cisco交换机、Cisco路由器、网络防火墙和多路模拟电话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够模拟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运行环境,用于学生在开放性实验项目中使用。

1.2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有硬件实验又有软件实验,两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先实物再理论后应用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建设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力度,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知识内容,认真选择实验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选择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重点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的内容。把实验分为操作性、设计性、分析性和创新性等类型,着力构建“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理论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结合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自身软硬件条件,对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大纲进行了修订,部分实验项目内容进行了更新,有选择地加入了CCNA课程实验项目和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设置如表1所示。各实验项目设置及内容说明如下:实验1:带领学生参观网络实验室,建立起计算机网络初步的概念,了解该网络由哪些硬件设备构成(设备名称、功能、主要技术指标);掌握局域网中电缆线的作用及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实现以太网连接的方法。学会制作2种类型的RJ-45接头。掌握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及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TCP/IP协议配置。熟悉使用ping、ipconfig、tracert等命令工具来进行测试。实验2: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以太网MAC帧格式的2种标准,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MAC地址的作用、MAC广播地址的作用、掌握LLC帧报文格式和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实验3: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自行设计并模拟搭建局域网运行环境,掌握局域网中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能够对交换机进行VLAN(虚拟局域网)的划分。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运行特点及搭建过程,掌握交换机VLAN的作用和划分方法。实验4: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原理,理解ARP高速缓存的作用和缓存表的维护过程。实验5: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特殊IP地址的含义和IP分片过程;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IP校验和计算方法、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实验6: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自行设计并模拟搭建广域网运行环境,掌握广域网运行特点、路由器的配置方法、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设置方法,使学生综合学习路由器操作系统IOS操作、路由选择协议、路由配置方法、子网划分、超网构造、网络诊断及路由器操作命令等知识。实验7: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理解TCP重传机制的工作原理。实验8:理解Socke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Socket的建立、监听、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实验综合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点对点通信协议、运输层相关原理及Socket编程思想、方法等知识。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后,需进行计划内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教学是在学完计算机网络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设计题目。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软件总体结构设计能力、用户界面的设计能力、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在计划内的实验教学任务外,学生还可以选做实验室提供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之前在BonsonNetSim和CiscoPacketTracer虚拟仿真软件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可以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搭建网络实验环境进行真实实验,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同时,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中除了实验教学环节中开设的计划实验项目外,还提供了应用层协议、网络攻防、网络故障分析和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技能进行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和工程训练,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层次结构如图3所示。

1.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依托于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平台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两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安装于主控中心平台,教师通过教师机以Web页面形式访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实验教学管理。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报告管理、实验结构管理、实验信息管理、实验方案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和实验公告信息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安装于学生客户端,学生上机时可以将教师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安排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公告等信息同步下载到学生客户端,能够辅助学生进行实验,提供实验操作环境的软支撑。该平台是指导学生实验的教学平台,辅助教师授课,并将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辅助工具、实验知识点讲解、实验过程指南、实验思考问题等内容集成在平台中,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实验环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网络实验室对理论教学的影响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具有相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建设的虚拟仿真网络实验室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完整的实验内容教学体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教学有较大影响。1)虚拟仿真网络实验室给网络课程提供了实验操作的物质基础,实验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计算机网络课程跟其他专业的课程有所不同,它需要系统掌握一套理论,然后进行实践验证和思考,如果只讲理论,没有配套的实验课程,教学效果会不理想。2)虚拟仿真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当代社会电子产品淘汰非常快,包括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但理论基础却长期不变。如果没有实验室,教师也只能一再重复教学理论,不了解最新设备特点,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教师能力成长速度缓慢。3)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科研能力。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很多都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没有实验室就无法验证,理论创新就无说服力,科研能力就得不到提高。由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需要把理论教学转换为实际动手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验中尝试、摸索、更正后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判断能力。

3结束语

第3篇: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258-02

一、“IP化”与VOIP

目前,整个网络正在向“IP化”转换过程中。“IP化”,就是把不同类型的、需要通过链路传输的信息流,统一转换归纳为TCP/IP数据流,通过一套TCP/IP网络传输即可,而不必要为不同的业务建设不同的传输介质和管理平台。例如,在TCP/IP网络出现之初,仅能供文件传输使用,还没有oIP的概念,那时候其实就是FoIP(File over IP)。后来可以直接以数据流的形式传输数据的技术了,比如:数据库远程客户端写入、网络打印,而不是提交一个文件,这时候就是Data over IP。再后来,出现了通过IP网络传输语音、视频的技术,就出现了VoIP。

“IP化”是“三网合一”的基础,所谓“三网合一”是指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的一体化,即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将趋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或者说就是将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种业务建立在一个网络平台上的技术。随着三网合一的推进,中国语音IP化成为了行业的热点,三大通信业务运营商全部成为VoIP业务运营商。

VoIP 又称 IP电话或IP网络电话,是Voice over IP的缩写,这种技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编码数字化、压缩处理成压缩帧,然后转换为IP数据包在IP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达到了在IP网络上进行语音通信的目的。IP电话极大地改进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通信的费用,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宽带多媒体应用的发展。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地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二、VoIP课程的设置

由上文可以看出,VoIP是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今后所必需掌握的一门技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三网合一”的大前提下,学生在从事一些基站和设备的维护工作过程中,也将需要掌握一定的VoIP知识和技能,因此,将VoIP技术引入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定位

《VoIP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NGN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VoIP基本原理;掌握VoIP核心技术;掌握VoIP中采用的协议;了解VoIP网关技术;掌握VoIP技术应用。让学生能够对VoIP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达到VoIP通信工程师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的要求,具有从事VoIP网络的操作、维护、网络工程设计、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以《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程之后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如网络设备制造商的相关认证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VoIP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NGN网络基础、软交换技术、VoIP网络电话、VoIP核心技术、VoIP的协议、VoIP网关技术,通过实践掌握VoIP网络的规划、设计、维护及管理;为学生能胜任VoIP网络维护、VoIP网络调测和配置、VoIP组网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无线网络的设计与维护过程中培养效率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的求学态度;具有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等等。

1.知识目标

掌握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方式的定义、特点;掌握NGN的概念、技术特征和标准;掌握NGN的分层技术;了解NGN国内外标准研究现状。掌握软交换技术的原理、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掌握软交换的主要设备的硬件结构、功能组成和协议;掌握VoIP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特点;掌握VoIP的协议体系;掌握VoIP网络电话的概念、种类和机构;掌握VoIP信令技术;掌握语音码技术;掌握实时传输技术;掌握H.323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H.248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SIP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VoIP网关技术。

2.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我国NGN的产业化情况;会使用典型VoIP业务;能够描述软交换技术的原理、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能够描述软交换设备的硬件结构、功能组成;会软交换技术的协议应用;能够描述VoIP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特点及协议;会计算多媒体数据在IP网络中传送时所占带宽;能描述H.323协议、H.248协议、SIP协议的概述、消息和模型;清楚H.323协议、H.248协议、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应用;能调测IAD-I508C、IBX1000设备;能处理IAD-I508C、IBX1000设备组网的故障;会配置视频电话V500;能描述VoIP的校园网和企业网以及EPON网中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程全网观念;树立客户至上、用心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意识;培养学生钻研业务、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热爱并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

4.课程内容

《VoIP技术》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以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计算机网络行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模式为载体”的指导思想,以“强化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根据企业对移动通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课程定位于移动通信行业中VoIP基站建设与维护、VoIP网络规划与优化、VoIP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工作岗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VoIP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达到VoIP通信工程师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以后从事VoIP基站建设与维护、VoIP网络规划与优化、VoIP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课程设计

《VoIP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模块化结构、驱动式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岗位的工作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VoIP技术》课程可以划分为以下7个学习情境:首先认识“NGN网络基础”、“软交换技术基础”、“VoIP网络电话”“VoIP技术基础”、“VoIP网关技术”课程教学模块;然后,理实结合、现场教学具体分析“VoIP协议原理及应用”、“VoIP的实训项目”,掌握VoIP技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模块设计以工作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6.课程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操作、课程操作测验、项目考核等多种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3)实施开放题库的开放式巩固练习方式,在完全练习过理论题库和技能鉴定题库后,考试不成为问题,目标明确,不用再去揣摩教师的考试重点,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提高。

(4)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7.教材的选用

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或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建议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应将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VolP通信工程师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现场教学、理实结合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VoIP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要将本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项目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自编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采取校企共建教材的模式,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并且将企业的培训教程和培训手册引入到学校课堂上来。

(2)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脉络,以项目驱动来展开教材的编写。并将行业标准、规范及行业认证内容引入其中。

三、《VoIP技术》课程实施的建议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实施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理实结合的工作驱动式教学,以工作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VoIP设备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学会VoIP组网的设计。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对一些不可再现的典型工作,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仿真教学环境来优化教学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操作的频次,要紧密结合VoIP通信工程师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需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于《VoIP技术》课程所需设备成本较高,因此,可能出现校内课程教学过程中设备资源不足的情况,学生在课上无法充分进行实践操作,会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这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增加课下练习时间,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并由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

第4篇: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英语演讲;课程设计

一、演讲课程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英语演讲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文化素养、心理素质、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和道德修养,全面提高生思辨能力、知识面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虽然《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英语、商务英语及翻译专业都需要开设英语演讲课程,并将其列为核心课程。但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关键词“英语演讲课程”,仅有十余篇相关文献,研究内容涉及英语演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英语演讲课程教材的比较等。同时,对“英语演讲教学”进行检索,也只有十来篇相关文献,内容主要涉及翻转课堂,语类教学法,二语习得理论,语言输入和输出假说等相关教学论文指导下的课程设计等。笔者经过整理分析,将高校英语演讲课程开设问题简述如下。

(一)课程时间少

整体而言,英语演讲课程是英语基础课程的分支,该课程一学期有且仅有32个学时,一般设计为一周2节,共计16周,课程时间短,且课程内容多。英语演讲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教学时间少,教师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好的演讲环境,且不能兼顾知识的普及。

(二)教材难度高

《TheArtofSpeech》是高校英语演讲教学的通识教材,更为誉为中国高校演讲教学的“红皮书”,针对于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TheArtofSpeech》教材的教学过于集中,且难度大,因此在短短的16周内,教师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差异性太大

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强,且学习动机和个人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课程中,一些英语基础较好地学生往往都能够“展现英姿”,获得教师好评,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光不能听懂教师的教学要求,反而在英语演讲课程中收获不了知识。以上问题直接干扰着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相关经验,针对英语演讲教学要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高校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英语演讲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是借助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混合”,其能够结合网络课程和线下课程优势,优化教学理念,提升学习质量,发挥资源优势,创新教学成果。

三、高校英语演讲课程设计

笔者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对高校英语的演讲教学提出以下教学设计重点。

(一)设计教学目标

建议教师在设计英语演讲课程时候,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课程和学生制定一定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特定场景中去体现自己的演讲能力,在课程目标设计时候,教师要分析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二)明确教学原则

高校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基于混合式教学方式基础上,建议英语演讲课程多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英语远程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当担任引导学生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的任务,让学生都能够围绕着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发展。在此基础上,建议教师明确一下教学原则。首先,生本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的个性,注重其全面综合发展。其次,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提供一些有效地学习手段和策略,让其自己创造适合自己的演讲风格和特色。最后,为学生搭建更多地学习舞台,让其拥有更多地实践机会。

(三)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英语教学演讲课程目标是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英语交流和会话能力,提升其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能力。建议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准备演讲的课题,包括对演讲内容的分析,课题题材资料的准备,学生活动的预设,以及对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等。其次,优化教学课程内容,建议教师分析学生在演讲课程的肢体语言和演讲能力,以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启发式教学,建议教师采用不同的演讲教学技巧,对学生讲解英语演讲知识和重点,并为学生做出特色化的示范,以此来帮助学生创新教学环境,实现教学任务。

(四)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当结合混合式教学特点,借助网络教学、课堂面授等教学方式,分析混合式教学特色,以实现创新化教学目标。首先,建议教师在网络教学方面为学生提供好的交流环境。借助微信群、校园公开网页等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作业形式,以此让其感受到混合式教学的乐趣。建议教师结合互联网信息平台,在授课之前,为学生发布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和一些学习材料。以此来帮助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并为其提供个性化教学模式。其次,在课堂面授方面,建议教师要结合互联网教学课堂的特征,针对课堂的核心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实践平台。演讲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只有借助大量的练习和展示,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建议教师在课堂设置时候,多为学生提供线下课程实践机会,以此来优化其教学质量和任务。

(五)考评分析

由于高校英语演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建议教师采取“实践教学+综合评估”的考评模式,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演讲课程的评分对象,保证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同时,分析该项课程的必要性,在选修课程基础上,教师不应当对学生的英语措辞措句过分深究,应当以引导性为重,避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采取公平、公正、公开化的教学态度,以此来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结语

第5篇: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

一、适用专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移动应用开发。

二、课程定位

《华为路由交换基础》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用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CT领域中数通方向的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华为HCIA-R&S方向的全部理论内容以及相关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通过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心等基本工作素养,为学生以后从事网络工程师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华为高级路由配置》、《HCIP-R&S实训》、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的理念是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途径,通过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课程内容选取方面,我们组织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和本专业教师一起对物联网应用技术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考虑学生以后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等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确定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我们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高职学生“不愿学习陈述性知识,而对过程性知识学习较快”的学习特点,在授课内容的组织和序化上摒弃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章节安排方式,改而按照实际项目中常用的路由交换技术为主线,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的教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

在具体的授课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课程的形式,以实际的小型企业网组建案例作为载体,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开展现场教学,创设模拟实际的工作情景,学做一体,使学生能够在工作项目的实现过程中完成对书本知识、工作过程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同时,我们还在教学中引入实际建设项目,通过ensp模拟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高度仿真的企业网络组建项目,培养实际的工作技能与素养。

课程考核突出能力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期末考核采用机试。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ICT领域数通方向工程师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达到行业相关职业标准。职业能力与国家相关职业标准,该课程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企业网络基础架构与基础组网知识

(2)掌握合理ip地址规划的方式。

(3)掌握TCP/IP数据通信模型。

(4)掌握ensp模拟组网软件的使用与使用技巧。

(5)掌握ICMP、ARP协议的基本原理与数据通信流程。

(6)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式。

(7)掌握ospf的工作原理与配置方式。

(8)掌握交换网络基础与stp协议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

(9)掌握eth-trunk的部署方式。

(10)掌握vlan的作用以及交换机的端口类型与配置方式。

(11)掌握DHCP、ACL、NAT的作用与配置方式。

(12)掌握远程登陆的实现方式。

(13)掌握完整企业网组建的全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ensp模拟组网软件,并且能熟练掌握路由交换相关协议的配置方式。

(2)能根据客户需求对小型企业进行网络规划。

(3)能根据需求撰写出项目实施的交接文档;

(4)能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变化更新文档。

3、素质目标

(1)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

(2)良好的编程习惯。

(3)查阅相关手册及资料能力

(4)掌握系统设计方法,培养严谨工作态度。

(5)自我展示与语言表达能力。

(6)责任意识。

五、参考学时学分

周4课时,总68课时。

六、课程内容结构

序号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项目四

项目五

项目六

项目七

项目八

教学项目名称

网络组建基础知识

Ip编址部分

数据通信原理部分

基础协议部分

路由部分

交换部分

特性部分

综合实施

学时

分配

4

12

4

4

12

12

12

4

学时合计:68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50%)

理论学时

34

实践学时

34

教学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模块/单元)划分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知识内容及要求

技能内容及要求

项目一

网络组建基础知识

任务一企业网络架构

了解企业网络架构

了解扁平化与层次化组网的区别

1

任务二组网设备

知道组网设备

知道路由器交换机的差别

1

任务三传输介质

掌握传输介质

掌握现网中所使用的线缆特点以及区别

2

项目二

Ip编址部分

任务一 进制转换

掌握进制转换

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含义以及转换

2

任务二 ip地址规划方式

掌握ip地址规划方式

掌握计算网络地址、广播地址等内容的计算方式

2

任务三 ip地址分类

掌握ip地址分类

掌握ip地址的分类以及公网地址、私网地址的区别

2

任务四 子网划分

掌握子网划分技术

掌握按照现实需求进行子网划分计算

4

任务五 路由汇总

熟悉路由汇总技术

掌握按照现实需求进行路由汇总计算

2

项目三

数据通信原理部分

任务一 TCP/IP五层模型

掌握TCP/IP五层模型

逐层掌握TCP/IP五层模型,掌握数据封装与姐封装的过程

4

项目四

基础协议部分

任务一 ICMP协议

掌握ICMP协议

掌握ICMP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2

任务二ARP协议

掌握ARP协议

掌握ARP的工作原理

2

项目五

路由部分

任务一 IP路由基础

掌握IP路由基础

掌握IP路由表的作用、内容以及生成方式

2

任务二 静态路由

掌握静态路由

掌握静态路由的原理与配置

4

任务三 ospf协议

掌握ospf协议

掌握ospf的基本工作原理与配置

6

项目六

交换部分

任务一 交换网络基础

掌握服务的创建

能熟练创建服务对象

2

任务二 STP协议

掌握使用本地服务的方法

掌握STP协议的工作过程与配置

4

任务三 Eth-trunk技术

掌握eth-trunk技术

掌握链路聚合的作用与部署方式

2

任务四 vlan基础

掌握vlan基础技术

掌握vlan基础知识与交换机的端口类型

4

项目七

特性部分

任务一DHCP协议

掌握DHCP协议

掌握DHCP工作过程与配置方法

4

任务二ACL技术

掌握ACL技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掌握ACL的三种分类的区别与配置方法、应用场景

4

任务三 nat技术

掌握NAT技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掌握NAT的五种分类的区别与配置方法、应用场景

4

项目八

综合实施

任务一 综合实验

掌握小型企业网络完整配置方法

掌握小型企业网络完整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4

七、教材开发与利用

1.教材编写与使用

教材编写建议:根据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课程的要求,建议所编写的教材和教学资料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论知识点到为止,遵循课堂够用原则,又不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二是时刻记住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标准为蓝本,设计简洁明了的实训方案,能通过实训内容掌握理论知识,达到行知合一的效果。

推荐教材:《HCNA路由交换学习指南》华为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资源内容,包括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微课程等教学活动资源,也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过程可视化资源,并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网络学生和互动。

八、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建议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基础、教学资源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鼓励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场地环境,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学条件

课程全部教学过程均在机房进行。机房配备符合开发环境需求的主流机型,学生一人一机。机房网络要通畅,为学生使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浏览信息、下载资料、网上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机房应安装集教学广播、学生机监控、学生演示、文件传送等功能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开展师生交互活动。学生人均一台高配置台式电脑,并且安装有ensp软件。

3.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的能力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与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本课程教学3年以上,熟悉职业教育规律,具有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员等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项目教学实施能力,具有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整合和应用能力;经过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具有教学经验和测评指导组织能力。

九、教学评价

(1)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建议20%平时考核+30%实训考核+50%期末考试组成。注重过程考核,结合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选择多种考核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6篇: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课程、模拟仿真软件、化虚为实、效果好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有比较多概念性、原理性、理论性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比较枯燥、难于理解。比如介绍计算机网络中通信设备工作原理与作用、通信协议(静态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等)时,不但教师觉得不容易讲述清楚、学生听起来也难于理解,网络课程内容显得既复杂又枯燥。

2.网络实验设备短缺。要组建一个网络硬件实验室需要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经费,对很多学校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由于资金投入问题,造成计算机网络实验所需的硬件与软件短缺。

3. 学习网络课积极性不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对生硬、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认为老师讲的这些知识不实用、与现实关系不大,慢慢地对网络课程失去兴趣,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上机任务、课后作业,甚至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课程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网络课教学形式过于简单,教学效率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新技术也不断出现与更新,知识点也不断增多,学习难度对应加大,部分老师上课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还是停留在“演示”阶段,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使得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停留在书本上,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教学效率低。

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使用模拟仿真软件的必要性。

本校是全国信息化示范校,基本上每年都组织信息化说课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参赛的不少教师为了丰富教学效果制作了优秀模拟仿真软件,比如设计出 “制作网线仿真软件”、“网络综合布线仿真软件”、“防火墙实验仿真软件”等,当初只是为了参赛,后来把这些作品应用教学当中,发现这些作品不但更加直观演示网络相关知识、丰富了课堂,而且也能让学生课堂中有机会进行互动式网络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1. 化虚为实、辅助学生理解。网络知识复杂又枯燥,老师非常需要借助虚拟软件帮助学生去理解与记忆,如果能把这些网络知识渗透到虚拟软件中的网络实验去讲解,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感悟其中的原理,以达到教学目的。

2.把抽象理论、乏味知识转化直观实验。有了虚拟软件后,就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网络仿真实验,在个人电脑上够虚拟出若干台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进行搭建网络、规划网络IP地址、划分子网、配置路由协议、网络访问控制、配置网络安全、安装配置服务器等实验。比如讲述OSPF路由协议案例时,可以直接在路由器上查看在配置OSPF路由协议之前与之后的路由表信息变化,结合使用ping命令比较配置OSPF之前与之后的结果,学生就很容易理解OSPF的作用与配置方法。

3.模拟仿真软件物美价廉,课堂效果好。可以从网络上免费下载、免费使用模拟仿真软件,不用需要增加学校开支就可以虚拟出很多网络硬件设备;为广大网络课程的授课教师、学习网络专业技能的学生、参与CCNA考证的考生提供了免费使用的平台。比如老师需要介绍无线上网时,为了达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要么购买一批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要么采用思科模拟器模拟无线网络实验。采用虚拟软件模拟器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无线加密,不仅操作比在真实的设备上实验更加形象、更加方便,而且每个人都能实验操作。

4. 破除实验环境问题,提高实操技能。全国各地很多高校、中职学校均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或者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课程,但是很少学校配备有齐全的网络实验设备;有了仿真软件后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虚拟出足够数量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主机进行网络搭建、网络管理、网络维护实操教学,达到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网络实验的目的,也让更加多的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到课堂,训练网络实践技能,一起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模拟仿真软件应用到网络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1.丰富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安装网络模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是在不购买新设备、不增加学校开支情况下,只需要在原有的电脑室PC机上安装Packet Tracer即可,在Packet Tracer上完成网络实验,借助模拟仿真软件简单明了地掌握网络通信原理、通信协议,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课程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以达到零距离上岗。学生通过在模拟器上进行实操把网络通信原理、网络协议搞清楚了,那么学生的网络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就会得到了真正提高,其毕业之后假如从事网络通信、网络维护有关的工作,不管需要面向那个厂家的网络设备,都是触类旁通,只需要查查对应设备指令系统命令格式就可以开始对网络进行配置与维护。

3.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还有其他独特的优势。使用虚拟软件不仅低成本、容易创建实验环境与平台,而且还可以节约用电量、节约实验室空间、实验操作更加安全,同时让更加多的学生参与技能实操。

四、把模拟仿真软件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的方法。

1.从网上下载为提高网络课程教学效率有帮助的仿真软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只要电脑、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教学有关软件与资源。比如在网上不仅可免费下载设备仿真软件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与Virtual Box软件,而且还可以下载这些仿真软件的文字教程与视频教程。

2.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与制作网络设备模拟仿真软件以辅助教学。网络上的仿真软件很多,但不是所有的网络实验操作、网络模拟环境都能找到对应的软件,此时作为计算机教师可以借助Flash、3Dmax等工具发挥专业优势自行动手设计与制作仿真辅助教学软件。

3.有模拟仿真软件后教师不再为教学环境、教学平台而担心,专注教学研究。有了虚拟软件后教师上课不用再为能不能做这个网络实验,有没有网络设备,设备有没有问题,这个内容能不能教等问题而操心了。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等方面。

第7篇: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的经验,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分析了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该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课程教学 技工院校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课程培养目标是从事网站建设与维护、网页美工等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网页设计与制作对于电子商务学生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电子商务专任教师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改革。

一、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技工院校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技工院校创新教育、专业建设等教学成果也频频出现在研究文献中。但是,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方面,研究成果非常少。为此,笔者对本院和兄弟技工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进行了调研,对国内学者有关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综合得出该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虽然大多技工院校所选择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授课教材是基于一定的教学方法编写的,比传统教材更为合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老师直接按教材编排的内容顺序从头讲到尾的情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比如,笔者学校选择张苏中、吕威飞、尤胜编著的《网页设计与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这本教材是按项目教学法编排的教材,以了解网页设计工作、元素的添加与操作、页面布局编排等项目进行编排内容,虽然符合从易到难的规律,但是,设计的不同项目选择了不同的网站实例,并不能使学生了解网页设计的全貌,不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该教材很少有关于网站维护管理以及网络编辑等的内容,没有考虑到电商岗位要求学生掌握商品图像处理、网页的美化等技能训练的需要。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导致培养的电子商务毕业生与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脱节。

2.教学案例不连贯

电子商务网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站各网页的设计应该围绕某一个或者某一些产品进行营销服务,因此,设计的各网页应该考虑整体风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依照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教学,各案例主要是服务于本项目的教学任务,彼此之间缺乏统一性,导致各案例成为“孤岛”,比如我院选择的张苏中等编写的教材共涉及10个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一案例,案例之间缺乏整体性。这往往会影响后续学生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网站。

3.课程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强

从调研结果发现,许多技工院校老师在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时,在处理教学内容等只考虑该课程,而没有和专业建立必要的关联性。该课程培养目标是能适应电子商务企业工作岗位的人才,因此,教学中应该把握商务特点,而不能一味地为讲技术而技术。

二、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结合当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以下建议,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交流。

1.专业视角设计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应该考虑该专业的特征,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应该着重考虑“商”的特点,以某一产品营销平台构建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网页编辑时,可以按照电子商务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把图像美化等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技能。

2.专业角度选择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选择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案例。假如不便于选择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在布置学生作业环节中以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内容安排课外作业。教师在围绕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案例教学时,可以将总教学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每一模块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结束整个学期的教学后,学生就能掌握网站建设的全过程技能。这种贴近实际工作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考核方式改革

该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形成性考核+阶段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综合性考核方式。其中,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平常实训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等,分值建议确定为考核总分的30%。阶段性考核指的是老师要求学生调研后,自己确定网站主题和网站策划书,自己完成创作过程,老师考核学生完成的最终作品,分值建议确定为考核总分的35%。终结性考核是老师提供模板网站,学生现场独立完成网站的制作(这是为了防止学生课外找枪手而蒙混过关的有效手段),分值建议确定为考核总分的35%。

参考文献:

第8篇: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

本文仅从技术管理与技术进步这一侧面,做历史回顾、经验总结和前景展望。

一、历史回顾

自年在鞍山举办第一次技术管理研讨会以来,供电分会分别在郑州、汕头、太原、上海、温州、渭南、成都、武汉、广州召开了九次会议。由于会前充分调研准备,承办单位精心服务,与会代表深入研讨,会议结束认真总结,会后编印资料汇编。从而使13年的技术管理研讨交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对促进供电企业技术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得到广大会员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13年来,研讨交流的重大课题,有以下十项:

第一、安全生产。鞍山会议上,总结和交流了鞍山电业局安全生产1000天的经验做法,为会员单位树立了样板,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汕头会议提出了以技术手段防止触电伤害、避免高空摔跌、防止低压对人身伤害以及带电作业的安全手段等一系列人身防护措施。从而探索了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安全生产新途径。

第二、供电技术管理。在汕头会议上总结了加强主网、主设备技术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供电企业总工程师应抓好主网建设,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运行和技术管理,搞好技术监督、专业管理、突出设备全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为总工程师抓好供电技术管理指出了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第三、供电设备检修体制。从1993年开始,供电分会就探索了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供电设备检修体制。并先后在太原、上海、渭南、广州、沈阳、宝鸡等多次会议中,就状态检修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十多年来,设备状态检修已经在大多数会员单位中实施。为规范这项工作的开展,**年着手进行《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指导意见》的编写工作。目前,已提出讨论稿。

第四、电网规划。在1996年温州和1997年渭南两次会议上,研讨交流了电网规划的内容、方法、手段。并由上海、昆明、鞍山、武汉、兰州、郑州等局向会议提交了示范本。对全体会员单位的电网规划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各会员单位普遍重视和抓紧了电网规划工作,为三年城网改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时任渭南局的总工程师何晓英曾说:“供电分会组织的研讨会议,为我们提供了电网规划的范本,给我们三年城网改造的规划工作,以极好的启迪和指导。”

第五、配网改造建设。自1993年汕头会议开始,供电分会一直把纠正“重发轻供不管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始终坚持把配网规划、改造、建设列为研讨交流的重要课题。其中,上海市区供电局的原总工万善良、南京局的原总工吴书强等几位老总,总结多年实践经验,连续发表多篇这方面的论文,对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优化、设备优化、技术优化和管理优化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03年他们执笔完成了《配网优化指导意见》。他们的工作得到会员单位的赞誉,他们的贡献将载入推进供电技术发展历史的一页。

第六、10千伏配电网的不停电作业。这项工作不同于高压、超高压的带电作业。多年来一直是时进时停,起伏较大。供电分会自2000年以后,把这项直接关系到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工作摆上议程。以上海市三个局、烟台局、杭州局、鞍山局、厦门局、大连局、郑州局、阜阳局等开展较好的单位为骨干,组织经验介绍,研讨技术难题,讲清必要性和可行性,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组建配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站以来,先后在杭州、厦门、上海组织三次会议。交流了经验做法,编印了技术资料汇编,现场演示了作业项目,研究了绝缘服试验方法,并在会员单位中印发了《配电不停电作业指导意见》。使这项工作得以健康有效地开展。

第七、配电自动化系统。这是近年来供电企业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供电分会从1995年上海会议以来,就将此项技术列为重点课题,深入研究,超前引导。组织供电企业、开发厂商等多方面的技术力量,起草了《配电自动系统功能规范》,指导供用双方的规划、制造、建设、运行等一系列的工作。特别是课题组组长、徐州电业局原局长毛传洲、淄博局原副总工施正毅等多位专家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进行了两轮深入地调研。总结了镇江、厦门、北京、贵阳市北、淄博等局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极具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引导此项新技术的有效开展。

第八、电能质量问题的治理工作。近年来,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稳态电压偏差和暂态电压扰动、非线性负荷和不对称负荷引起的谐波、三相不平衡、负序分量等电能质量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供电分会将电能质量课题列为专题,由上海市东供电局总工王泉根、上海市东供电公司浦东供电分公司总工奚王旬任组长,组成了有哈尔滨、大连、苏州、常州等16家供电局参加的课题组,对电能质量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一系列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调研报告,编写了“指导意见”(待审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九、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工程起步较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存在着信息共享不够、数据信息不唯一、资源共用不充分、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不到位。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不畅、维护管理复杂、低水平重复开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反映了组织管理上的六重六轻,即重单项,轻整体;重开发,轻应用;重系统,轻数据;重网络,轻资源;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为解决这些问题,供电分会组织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关于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并交流了安阳、大连、哈尔滨等局的经验做法,使此项课题的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十、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这一课题的研究,自年开始连续进行了9年。早在汕头会议,就研究了架空线路绝缘化和状态检修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以后又做了“供电可靠性指标浅析”,特别是在**年于上海召开了专题会议,会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会议中,上海市区、北京、徐州、渭南、大同、大连、福州、潮州、长春、杭州、鞍山、西宁、赣州、咸宁、成都等15个局介绍经验做法。并就此课题分析了现状,认清了形势,取得了十方面的共识,提出八方面的建议和希望。会后又编印了资料汇编。可以说,在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方面,做了一个全面的历史性的总结。对会员单位开展此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经验总结

(一)选题准确,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点。

我们在每次会议之前,都以问卷调查、会议讨论、个别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征求会员单位的意见,集中选出他们最为关注、最迫切解决的难点题目,作为研讨的课题。从而使课题本身适应绝大多数会员单位的要求。在题目选准的基础上,还把研讨的主要内容敲定,因为在内容的考虑上,如果不具有超前的指导意议,就缺乏引导作用;太超前了,也不能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做法。因此,把握好题目的准确性和内容的适应性,是抓好课题研讨的重要前提。

(二)紧紧依靠老总们的支持和参考,是提高研讨水平的保证。

13年来,依靠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较深,热心于此项工作的老总们的支持与参与,在每一次研讨会议上,都提出若干篇水平较高的论文,使会议的质量得以保证,会议的中心议题得以突出,会议的主导观点不偏离轨道。最早参与供电分会技术研讨工作的老总,如北京局的施更生、太原局的陈崇浩、上海局的万善良、南京局的吴书强、兰州局的杨士卿、长沙局的周玉清、大连局的赖庆波、广州局的林敦俨等,都在为这项工作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近年来,又有徐州局的毛传洲、上海市区局的王在滋、严健勇、张丽、咸宁局的刘剑辉、上海市东局的王泉根、张继忠、奚王旬、福州局的陈光捷、淄博局的施正毅、广州局的刘宝奎等多位老总和专家,成为这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顾问,这就使技术管理研究工作不断深化,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三)会前充分准备,会议结束作好总结,会后编印资料汇编,就能使技术研讨,有始有终,取得圆满的成果。

会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围绕主题,做好调研,提出主课题的调研报告,并深入了解情况,选择先进典型单位做主题经验介绍,这样,就使主课题在两个方面展开和延伸。一方面,调研报告,可以把面上的情况,从整体上进行介绍,又能把主要的观点、做法和成效,给代表们做简要的概要论述。另一方面,典型经验介绍又把具体的做法和典型事例讲给大家。从而做到由点到面的结合,使会议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会议结束时的总结是十分重要的,“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会议的总结切勿讲空话、套话,要把会议的主要观点提炼出来,帮助会议代表形成有条有理的思路,以指导各自的工作。中、小型的会议总结,要在会后改写成会议纪要,从而把会议的主要成果,让全体会员单位共享。

会后的资料汇编,受到会员单位的欢迎,它可以把会议的成果集中编印下来,有利于会议成果的传播推广和继承。

三、前景展望

**年组建技术管理专委会和配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站以后,依靠组织的力量,依靠高级技术顾问的参与,使技术管理研讨工作更加规范,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使这项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

在**年组建技术管理专委会的会议上,就确定“十·五”期间,将要以配网优化、状态检修、电能质量、信息化建设和配电不停电作业等五项重大课题为重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目前看,五项课题的研究都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一是配网优化。已发了一个“指导意见”,重点放在网络结构的优化上。明、后两年将把设备优化和管理优化作为重点,深入研究;

二是状态检修。已起草《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指导意见》,尚待讨论审议。在这个“指导意见”完成以后,将要编写主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和继电保护等四种具体设备状态检修的指导意见,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可能要到“十一·五”期间;

三是电能质量。已经起草了《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的指导意见》待再次审查通过。“指导意见”完成后,将要以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的实践经验交流为主,推动面上工作的健康开展;

第9篇: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

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的热门专业之一,而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又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们了解网络模型以及网络协议之间的关系,熟悉各个协议之间的作用,总结出相关协议分析工具和教学平台优势。文章基于TCP/IP网络模型作为研究基础,研究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设计与实现相关问题,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TCP/IP;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设计;实现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生活技能,这都缘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教育的重视。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作为信息安全、网络教育的重要先导课程,其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中计算机网络协议一直是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1]。因为网络协议作为一种抽象虚拟的知识,课堂教学中难以做到形象生动教育,学生更是难以从根本上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和计算机网络模型。

一、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概述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中,很多学校采用专业网络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但是由于网络系统功能非常复杂,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专业的网络软件分析虽然被广泛用于日常实验教学中,但是由于软件分析不是实验教学目的,而是对计算机网络开展实时监听和分析,致使获取的数据比较复杂,必须要具备专业分析能力才能够做出数据判断。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的时候,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采用实验方式来印证课堂理论,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协议模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即包含了监理会话、终止会话、建立窗口、协议格式、流量控制等网络操作。根据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目标进行定位,实现以TCP/IP作为模型,研究计算机网络协议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教学项目中获取的数据,通过专用的网络软件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网络实验教学和数据采集[1]。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相关研究

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实验作为网络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包含三个方面:1.协议分析类实验;2.硬件配置类实验;3.网络安全类实验等几个方面。硬件配置类教学包含了综合布线和设备配置实验等方面,硬件配置类实验为软件教学、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提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类教学主要包含了典型的网络协议和功能、路由器访问以及列表控制等方面教学。不同学校开展网络课程设置也存在着差异,根据自身学校的条件以及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决定课程内容[2]。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时候常会借助一些第三方工具:

1.虚拟实验系统,如OPNET和NS2等系统具备网络拓扑仿真功能、网络通信以及网络协议仿真功能。

2.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如Nextray、Sniffer、Iris等工具具备扑捉数据包,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网络协议、封装以及抽象概念讲解与教学。

3.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是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开发而设计,而实验平台又分为具有网络硬件设备的平台和Web虚拟系统网络实验平台。教学手段常常借助上述三种工具,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办法对网络通信展开实时分析,但是缺点则是由于分析功能复杂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尤其对于专用的教学系统需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虽然很多网络教学课堂设置都是从教学角度出发,但是还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和软件体系支持。通过设计一组基于TCP/IP模型的实验项目,以网页做模型架构基础可以有效避免协议工具的复杂性和专用性限制,进而设计出符合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条件的模型。

三、计算机网络模型以及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础理论,分为对网络通信进程进行功能界定和划分,计算机网络协议课程的组织和设置均以网络模型的分层结构组织作为基础。计算机网络模型主要有OSI模型和TCP/IP模型两种[3]:

(一)OSI模型与网络分层

OSI作为网络模型的基础模型,它分为七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等几个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层次功能均由相应的网络协议完成,OSI参考模型的时候也必须公布一系列的协议,但是这些协议无很好的发展空间。实际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过程中,使用TCP/IP作为最广泛的网络教学模型,其在实际应用中相当多。

(二)TCP/IP模型和网络协议

OSI模型中对于每个层次的功能都有定义,但是没有网络协议支撑,因此OSI模型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并无应用。随着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很多都是采用TCP/IP协议模型作为基本的试验教学模型。TCP/IP模型将网络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接入层、网络层等几个层次。TC/IP协议模型层次与OSI模型层次之间相互对应,应用层对应OSI模型层次5~7层,网络层则对应OSI模型的传输层。TCP/IP模型各个层次的协议如图1所示,TCP/IP模型中对于每一层的TCP/IP协议族定义了相应的协议,并以此来实现该层次的网络功能[4]。

四、基于TCP/IP网络协议模型的实现

(一)应用层HTTP协议与软件通信实验

计算机之间实现通信其实质就是两个系统程序之间完成通信,因此从程序的角度来讲可以将系统程序分为有通信功能程序和无通信功能程序两个方面。如Word处理器只能在本地运行,不存在网络通信功能;IE浏览器、MSN以及QQ等具有通信功能,这些均属于网络通信软件。TCP/IP协议中应用层主要在应用软件之中,需要生成要传递的数据,根据数据通信原理可知每个层的功能都由网络协议实现。利用Web浏览器搭建实验教学平台,用户必须向浏览器发送URL,然后Web根据用户命令将页面信息传输到客户端。整个过程经历了网络连接、终止、网络寻址、域名解析等几个具体流程[5]。

(二)传输控制以及传输层TCP协议实验

在TCP/IP模型之中,传输控制协议主要负责建立链接和终止链接、流量控制、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应用程序试图进行通信的时候,必须要请求TCP建立起通信,用于收发信息数据以及最后连接关闭等。TCP收到应用层的请求之后建立起连接,然后将应用层的协议数据进行分段和封装,进而得到TCP传输段,再传输给下一个层次。

(三)网络IP协议和网络寻址

网络通信的时候,TCP连接全部都是双工通信,并且在TCP段保证了通信双方可以对彼此数据有一定了解,使得数据接收方可以对其进行精确封装和流量控制。TCP数据段调用IP协议并将其封装成为IP包,IP包包含了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IP。当IP包经过路由器时,路由器根据目标地址IP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交换到另外一个网络,并最终抵达目的网络[6,7]。

(四)数据传输和接入层协议

当数据完成封装之后,确保数据从源主机抵达目的网络,局域网之中数据的收发应通过MAC地址来进行数据标识。数据收发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封装,然后再将其封装成为数据帧,然后根据不同的数据帧封装包装上源主机MAC和目的地址以及常用通信MAC地址。值得注意的是若目的MAC地址不在本地MAC地址列表上,应发送ARP广播来获取目的主机的MAC地址。若数据传输的时候需要获取目标地址的MAC地址,则分为两种情况:

1.源主机地址和目的主机地址在同一网络段,那么目的主机则可以接收到源主机的ARP广播,并且在广播中返回到MAC之中。

2.若目的主机和源主机不在同一网络,那么此时的目标主机将会无法收取源主机发出的ARP广播,同时也不能够返回MAC地址。此时源主机的网关将会应答主机发出的ARP广播,并返回MAC地址,最终实现链路层封装,进而将数据从源主机发到网关,然后通过网关的数据包进行封装,最后根据数据封装包中的目的IP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外一个网络。计算机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协议的核心,协议模型在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抽象,而网络协议教学往往属于学生们的学习难点问题。基于TCP/IP模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时候将网络协议清楚直白地表示出来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难点问题。本文针对网络专业化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需求实现了计算机协议教学实验设计探讨,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吴义三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健,吴海军,徐煊.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与开发实验的一种新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1(10):99-103.

[2]鲁丽,廖剑锋.计算机网络协议栈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J].计算机教育,2015(10):70-73.

[3]尹向东,陈旭日,张新林.Sniffer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体系协议实验课程设计与实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4):41-42.

[4]年梅,张兰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设计与思考———以DH-CP协议实验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71-74.

[5]田园,惠煌,李明楚.网络安全协议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166-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