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理疗的好处范文

中医理疗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理疗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理疗的好处

第1篇:中医理疗的好处范文

今年的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为“母乳喂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国家《关于开展20xx年世界母乳喂养活动周宣传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槐荫区积极组织各相关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开展了母乳喂养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

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向驻区医疗机构、社区等有关单位转发了上级文件,要求各单位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尤其是爱婴医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关注儿童营养的社会氛围。驻区各单位在活动期间,利用多媒体宣传,主题专栏、健康教育讲堂、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为众多准妈妈、新妈妈及家属们普及了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对妈妈们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全区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31场,义诊服务17次,开展宣传活动16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共计7011份,使年轻的家长们获得了更多的、全面的科学喂养知识,提高了社会对母乳喂养技巧和知识的知晓率。

【母乳喂养周活动总结2】

8月1~7日为第xx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主题是“母乳喂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相继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

8月1日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候诊大厅及孕妇学校举行了孕期乳房护理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教,现场气氛热烈,孕妈妈和家属积极参与,在产科门诊护士长赵艺敏带领下,进一步巩固了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使他们进一步树立了母乳喂养的信心。

8月3日上午在孕妇学校特邀请了中医理疗科的xxx老师给准妈妈们讲解了有关产前乳房保健及护理,产后催乳、挤奶等方面的知识,从中医的角度告诉大家如何增加乳汁量的方法。

8月4日院母乳喂养咨询师走进了早教妈妈群,针对新妈妈在哺乳期比较关心的夜间哺乳、奶水不足以及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对新妈妈进行一对一指导,纠正了母乳喂养过程中误区。

【母乳喂养周活动总结3】

20xx年8月1日-7日为第25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xxx”,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

8月3日下午,xxx人民医院结合爱婴医院复核标准举办了爱婴医院与母乳喂养知识复训专题讲座,175人参加本次讲座。

第2篇:中医理疗的好处范文

如果你看见一辆汽车迎面开来,就会急忙跳到一边躲避,这一瞬间的动作就包括了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首先汽车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球进入视网膜,由视网膜上的细胞把光能转换成电能,使视网膜产生动作电位,经视神经把这一信息以电码的方式输入到中枢神经视觉区,在大脑中经过亿万个神经细胞的电位活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做出躲避的决定。然后发出动作的指令由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的电兴奋做出许多肌肉的协调动作,从而实现了躲避汽车的行动。由此可见这一行动是离不开生物电的活动的。

又如:心脏有节奏的收缩动作节律,受位于右心房的特殊心肌细胞的自发兴奋的电信号控制,窦房结以大约72次/分左右的频率进行自发去极化活动,所产生的动作电位传导到两个心房,使心房肌细胞去极化引起心房收缩把血液注入心室,动作电位传播到房室结,由传导组织将动作电位送到两个心室,使心室去极化性发生收缩运动,推动血液进入体循环和肺循环,按此顺序周而复始。同时,窦房结的起搏频率还受植物神经系统的调控,根据体内的外在的剌激做出反应,使起搏频率加快或减慢,也就是心律加快或减慢。

一切生物的诞生、生长、进化、衰退、凋亡的生命活动过程,需要在体内及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这一切都离不开生物电活动。在生物体内,电现象和电活动是无所不在的。研究各种生物和人的正常生理、生化、遗传、发育、病理、药理、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各科领域,都涉及生物电或电对生物的作用。

二、何为生物电?

“生物电”一词是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在1791年对青蛙解剖过程中发现肌肉中的电能现象后命名的。19世纪医学家们利用电位器初步检测出神经细胞膜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约0.1伏特电流,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科研试验仪器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可以准确地测得细胞膜电位,例如,细胞内钾离子是通过电离子通路穿行于细胞膜内外。

人体内充满了电荷,而这种电荷不同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高速运动,而是以离子、离子基团和电偶极子的形式存在的。

由细胞组成的人体各种组织的器官,其所带电荷的强度、电学的特性、电活动的表现及规律各不相同,这种差别与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的特殊分工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可以应用仪器测到不同器官的电活动的表现,如:心电图可以观察心脏功能的表现;肌电图可以观察肌肉收缩的强度、损伤的程度;脑电图可以根据脑电波的信号,分析脑神经细胞受损、恢复的状态等等。换言之,当不同的器官发生了异常、疾病和损伤时,不但用仪器可以测出它的异常,也可以应用相应的电流来调整、激活受病的器官,重新启动、恢复它的功能,或者说是治疗这些器官的疾病,使这些器官的功能恢复正常,使人体从整体上恢复内环境的平衡,保障健康。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今天,我们从认识生物的过程阶段,已经发展到了利用生物电为人类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水平。

例如:将心脏电流通过放大的方法,绘制心电图,可以准确地诊断心脏是否有问题。将患有脑疾病患者的大脑电流引导出来,发现异常的脑电波部分。又如:为心律严重失常的患者体内埋进一个心脏起搏器,当患者心律每分钟高于100次搏动(或低于60次/分钟)时,心脏起搏器自动工作,发射电脉冲流,使患者心动恢复正常。

生物电是生物体内客观存在的,细胞没有生物电表达现象,就没有 “生命体征”的存在。我们身体中的生物电保持通畅和平衡,便有了健康的内在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体生理功能的特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生物电在体内经常是不平衡的。例如,“右撇子”的右手臂相关的神经系统传道的电子流量,比左手臂要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三、人体生物电失衡时的不良症状

身体内部的生物电平衡,是保持健康身心的基本内在能量环境条件,如果我们体内的生物电失衡或传导障碍,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非健康的症状或疾病:

1、生物电冲击大脑,会使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烦躁、失眠、多梦、暴怒、耳鸣、头痛、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等等。、

2、生物电场在内脏器官的不平衡、传导失常,会产生神经性胃痛、不停地打呃、“无名肿痛”、血压升高或下降、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器官代谢功能下降、尿等待、下降等等。

3、体内细胞组织生物电紊乱或丧失,会产生高血脂症、血红细胞粘稠度增高等现象(此类患者最容易造成心梗和脑血栓)、伤口溃烂久不愈合等。

4、抑癌基因信号传递障碍错误,将发生细胞的基因点突变甚至二次突变,引发细胞组织癌变,这都与细胞生物电的变化密切相关。胃细胞和小肠细胞间的生物电传导通路障碍,会导致霍乱、甲状腺机能亢进、无名痛等很多疾病。

造成生物电传导障碍和生物电失衡的原因很多,体内某些微量元素,尤其是体内的磁性物质元素过多或过少、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物理环境污染、创伤、运动不足或过量、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精神创伤、宿便多(便秘)及其它症状。

四、平衡人体生物电

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身体健康与保持身体内生物电的平衡有直接关系。怎样才可以使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物电通畅和平衡呢?其实方法很简单:释放生物电。在日常生活中,释放生物的方法主要有两个:

1、赤脚行走

平时尽可能不穿绝缘性能很高的胶鞋和其他绝缘性材料制作的鞋,这样我们的人体可以经常与大地接触,中医保健实践里有“接地气”的说法就是这个原理。

2、与水频繁接触

洗澡、洗手、洗脸、洗脚、游泳、喝水。水是电的导体,当你心理压力很大、紧张、烦躁不安、疲劳的时候,有条件洗个温水澡,或洗把脸、冲冲头,就会充分缓解甚至消失不良症状。如果你是个高血压或着是心律不齐、高血脂症、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患者,每天至少洗澡一次,经常参加游泳运动,就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患者应该充分利用下雨和下雪的机会,在小雨中漫步、踏雪,同时多做深呼吸有氧运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使用具有生物电平衡功能的理疗仪器

使用现代科技研制的具有生物电平衡功能的医疗器械,是有效平衡生物电的科技“工具”,是治疗和保持健康的有效方法。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具有体外循环平衡人体生物电的功能系统,使用10分钟即可达到生物电平衡的作用。

有的人会说:“过多的释放生物电对身体没有好处,没有电了,会导致疾病产生的。”

这是个知识的误区。我们是生活在的地球这个大磁场环境中的,我们的身体是个大电容,可以贮存生物电场能量。在我们的身体内外局部环境范围,地球磁场均匀,并且是和身体内在的生物磁场相一致的,地球的磁场能量会不间断的、平衡补充生物磁场能量,磁场在体内不间断转化为生物电能量场。千万不要特意利用某种方法或装置来“补充”生物电,这是在破坏和干扰细胞的生物电场。

五、警惕防御外来电场

对身体的伤害

在现代生活中,不但要经常地释放和平衡体内的生物电,还要特别注意防御外在电场过多地进入体内。

防御的主要对象:

1、防御高频电磁场:要远离高压电线、输变电站、尽量少使用手机、不要过多的在卧室里放置电器设备、不要购买离广播电视发射塔、铁路等设施较近的住宅。

现代人为的物质生活环境,造成高频率电磁波无处不在,强度也是越来越大,过度接触会造成人们食欲下降、浑身疲倦乏力、记忆力衰退、失眠、容易激动、胸闷、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免疫功能降低、肿瘤、生殖能力降低、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等。

2、防御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剧烈现象,太阳耀斑爆发时会放射出大量强力射线,同时放射出大量高能量带电粒子,会对于人体生物电造成巨大的影响。

太阳黑子爆发的三四天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加重病情,患者要特别注意在太阳黑子活动时不要外出,以降低对身体的影响。

3、防御雷电:人体电场是微量的,如果接触了雷电,哪怕的非常“小”的一点点,给人体产生的伤害也是异常巨大的,会直接破坏生物电场的正常功能。例如对心脏病患者,很容易造成心脏脉冲频率的紊乱和停止。

雷电是第三大自然灾害,雷暴时不要接触可能传导雷电波的线路和设备,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打电话、不使用电脑;不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利用生物电原理治疗疾病属于物理疗法的范畴,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物理学、医学临床等学科研究的范围。

在我国的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中也包含了对生物电的研究内涵:人自胚胎发育阶段过程中,在没有发育形成神经系统之前和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经络是光、电、磁、声等生物物理能量传导的唯一通路。现代经络研究证实,经络在神经系统通导生物电主流的同时,仍然是细胞生理功能过程消耗生物能量的能量“供给”通路。

第3篇:中医理疗的好处范文

中国青年报2009年1月5日报道,因身高不合格,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1名考试成绩优异的应聘者,与教师岗位失之交臂。一石激起千层浪,当该报道引来众多争议的同时,身高――这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再一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毋庸置疑,高挑的身材更为人们所青睐――

为此,记者走访了本市几家大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用“门庭若市”来形容绝不为过,大部分孩子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而就诊――矮。

哪些因素决定人的身高?如何才能让孩子长得更高?成年人还有希望长高吗?听听专家的说法。

事实一:遗传主“大局”

讨论:哪些因素决定孩子的最终身高?

王伟观点: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次生长高峰――婴儿期和青春前期。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两大类。其中,遗传因素占70%~80%,非外力所能改变。也就是说,如果父母都不高大,孩子将来一般也不会很高大。而后天因素则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避免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运动过少、体弱多病等不利于长高的因素,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孩子的身高。

叶哲伟观点:父母都高,孩子却很矮,应引起重视。

如果父母都不矮,孩子却很矮小,通常是一种疾病“信号”。很多疾病可以引起孩子身材矮小,常见的有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全身性疾病(如肾病等)引起的营养不良、代谢性骨病、骨骺损伤,骨发育不良等。这些孩子必须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盲目进补或吃药是有害无益的。目前,国内很多大医院都可以检测生长激素水平,若已经证实孩子的矮小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有关,则需要尽早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生长激素,以获得最佳疗效。需要提醒的是,生长激素分泌呈脉冲式,通常要连续检测几次,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事实二:潜能定“终身”

讨论:我的孩子将来能长多高?

王伟观点:测身高、看趋势。

预测身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遗传靶身高,即根据父母的身高粗略计算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孩子的最终身高。具体地说,就是取父母身高的平均值,加6.5厘米用于估计男孩的身高,减6.5厘米用于估计女孩的身高。这种预测方法不十分精确,仅作参考。

另一种是预期身高,即根据孩子的身高、年龄和骨龄来预测最终身高。具体地说,就是每年测量身高、拍摄骨龄片,将两者与年龄结合起来,通过特定的方法,计算出孩子的预期身高。这种方法不仅能看出孩子的生长速率(每年长多少),还能动态观察孩子骨骼生长潜能的变化,判断预期身高趋势。若“趋势”越来越好(比如,前年预期身高为1.58米,去年预期身高为1.60米,今年预期身高为1.63米),说明孩子有长高潜力,即使现在不是太高,但也不必过分担心。但若“趋势”越来越差,逐年下降(如1.58米-1.55米-1.53米),则说明孩子的生长潜能小,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矮小的发生。

叶哲伟观点:骨骺决定长高潜能。

在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骺的生长发育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骨骺是骨骼的生长发育中心,通过不断骨化来增加骨的长度,人的身高也随着增加。到了青春发育后期骨骺与长骨的干骺端逐渐融合,骨骼生长日趋缓慢。过了青春发育期,骨骺与干骺端完全融合,骨骺全部骨化,骨骼就不再有生长的空间,身高也就不会再增加。很多成年人不顾自身的具体情况(骨骺是否已经闭合),寄希望于通过服用增高药品或保健品使自己长高。殊不知,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够使骨骺已经闭合的人继续长高。着想了解自己是否还有长高的可能,去医院拍一张骨骺片即可。若骨骺已经闭合,则无论用什么药、吃什么保健品,都不可能再长高了。

事实三:个矮有标准

讨论:我的孩子算不算矮小?

王伟观点:判断矮小有严格的标准,不能凭感觉。

临床上,诊断矮小症有严格的标准,即身高必须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第3百分位(P3)或负2个标准差(一2sD),具体数值请参见正常儿童身高标准曲线表(见下页)。家长们若发现自己孩子的身高低于标准身高负2个标准差或明显偏矮,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做相应检查,寻找导致孩子矮小的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切莫抱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孩子到青春期会“蹿长”、给孩子多补些“营养”就会长等,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特别是那些从小身高、体重就“不达标”的孩子,家长更应提高警惕,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叶哲伟观点:更多孩子属偏矮。

有调查显示,在北京400万适龄儿童中,10%属身材偏矮。究其原因,可能与很多孩子钟情于津快餐,碳酸饮料,进食过多激素类食品或保健品,以及过度肥胖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促使发育期提前,甚至性早熟,从而导致骨骼生长发育期缩短、骨骺提早闭合。此外,学习压力大,睡眠、运动严重不足,也是重要的影响身高增长的因素。

家长们可参照以下3种简单方法来判断孩子是否属于偏矮:①孩子始终比同班小朋友矮半个头;②长得慢,一条裤子可以穿两三年;③根据2~10岁儿童平均身高公式――年龄x7+70(厘米)计算,若发现孩子的身高低于平均身高5~10厘米,则属偏矮。

事实四:长高靠“自己”

讨论:药物能帮助长高吗?

王伟:药物可帮助部分孩子长高。

一般地说,矮小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前尚不能明确病因的特发性矮小(约占矮小症的60%~80%),患儿无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性疾病或染色体异常,出生体重正常,生长激素分泌正常,一类是各种疾病导致的身材矮小(20%~40%),如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后者因病因明确,诊治起来比较方便,如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如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补充甲状腺素后,即可长高。过去,医学界不主张对特发性矮小患者采取药物干预措施,绝大多数患儿不得不接受“终身矮小”的事实。但新近的观点认为,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负2.25个标准差的特发性矮小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接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加快生长速率,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最终身高。需要提醒的是,生长激素的应用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且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必须在医

生指导下使用,并做好定期随访工作。

叶哲伟:营养、运动和睡眠是最好的“长高药”。

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儿童茁壮成长的关键。除蛋白质等供能物质外,与“长高”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维生素D和钙了。当然,骨的形成还需要其他元素的参与,如磷、维生素A、维生素c、铁等。任何一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影响身高。家长们应当为孩子提供全面、均衡的饮食,督促孩子改掉偏食、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尽量让孩子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不宜给孩子服用过多保健品。特别是含有类激素成分的蜂王浆、人参等,应当绝对禁止。

体育锻炼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加速骨骼中矿物质的代谢,刺激长骨生长。由于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盐的吸收利用,因此户外运动更有利于长高。儿童的肌肉系统十分娇嫩,可选择跳皮筋、跳绳、跑步等低强度运动。青少年可选择引体向上、投掷、跑步、跳高、跳远等运动,通过拉伸肌肉和韧带,促进下肢和脊柱的生长。当然,对骨骼有压迫。不利于长高的运动,如举重等,应尽量避免。

研究显示,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睡眠时分泌。因此,家长们想要孩子长得快、长得高,就一定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较高的睡眠质量。

“助长”产品真能助长吗?

记者用google搜索“长高”二字,共有2920000条符合搜索结果。与网友们异常迫切与踊跃的提问相对应的,是各类“增高药”“助长机”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特别是那些“诱人”的广告语――“高科技”“无效退款”“短时间内增高5~8厘米”,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跃跃欲试。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家长都曾为自己的孩子购买过“助长”保健品。“助长”产品究竟有多大助长功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产品?记者引用部分网友的提问,请专家作答。

问:我今年25岁,身高才1.55米,很想长到1.60米。我在网上看到一种美国原装进口的增高药,纯植物成分,介绍说该产品能降低骨龄,延缓骨骼闭合时间,使骨骼年轻化,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可促使身高在短期获得突破性增长。对35岁以下的身材矮小者均有效,坚持服用180天,可增高7~10厘米,是真的吗?

叶哲伟观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使骨骺已经闭合的骨骼再次生长。你已经25岁,骨骺早已闭合,再寄希望于药物增高是不现实的。至于你提到的这款产品,由于成分不明、作用机制不清,根本无法判断其究竟有多大疗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生长激素对你而言,不仅没有增高作用,若使用不当,反而会造成骨关节增生肥大,有害无益。

问:我儿子今年12岁,身高1.40米。我在网上看到一种快速增高丸,据说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及现代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能充分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促进脑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总有效率达95%以上,无任何副作用,有人试过吗?

王伟观点:目前市场上宣称有长高疗效的药物或保健品很多。但实际上,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种被公认的、有确切增高疗效的口服药推出。你儿子的身高已经达到矮小症标准,应尽快去医院就诊,请专业医生帮助寻找导致矮小的原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问:我儿子10岁,1.30米,听说多补钙和维生素能帮助长高,我每天都让他吃,不知道这样能不能长高?

王伟观点:不可否认,钙和维生素对长高有好处,但并不意味着吃钙片和维生素就可以让孩子长高。特别是存在生长发育异常的孩子,家长们的这种认识误区将会给孩子带来严重后果。

问:我今年20岁,听说经常用助长机可以激活骨骼的再生能力,帮助长高,成年人使用3个月,一般能增高3~5厘米。我用会有效吗?

温馨提示

火眼金睛辨“增高药”

近年来,我国对保健品宣传的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增强,对广告措词有严格的规定。家长若发现“增高药”广告中出现下列情形和内容,可初步判断该广告存在虚假,夸大之嫌,应提高警惕:①含有对产品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如“百分之百有效”“无效退款”“短期内获得显著疗效”等;②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化术语、神秘化语言来描述产品的作用机制,如“基因技术”“纳米科技”“最新科学研究”等;③利用国家机关、医疗机构的名义和形象,或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证明,如“权威机构认证”“病例展示”等;④明示或者暗示该保健品具有疾病治疗作用;⑤与其他保健品或者药品,医疗器械进行对比,贬低其他产品:⑥宣称该产品为祖传秘方;⑦含有“安全”“无副作用”“无依赖”等承诺;⑧含有“最新…‘最高…‘最先进”等绝对化用语和表述的;⑨出现“有效率”“治愈率”等综合评价内容的。

大家应当明确:骨骺是否闭合是决定一个人能否长高的关键。骨骺一旦闭合,除高风险的“截骨增高”手术外,吃药、打针、按摩,理疗等方法对“增高”均没有任何意义。对矮小人士而言,与其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耗费在无谓的“长高梦想”上,不如正视现实。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对你关闭了“长高之门”,一定会在某个地方为你开启“希望之窗”。

叶哲伟观点:物理牵引仪主要是通过拉伸骨间隙和韧带来增加身高,并不能拉长人体的骨骼,“增高”效果无法持久,随着韧带的回缩,人又会“矮”回去。其实,人的身高在一天中也不是恒定的,早晨比晚上要高1~2厘米,就是因为人体的骨间隙存在早晚差异所致。

问:我今年22岁,身高不到1.60米,听说截骨手术可以增高,我想试试,这手术风险大吗?

叶哲伟观点:“截骨增高”手术(肢体延长术)曾经“红极一时”,点燃了不少矮小人士的长高热情。实际上,“肢体延长术”并不是为矮身材人群“增高”而设计的,而是为那些因先天畸形、外伤、肿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或肢体不等长,以及因疾病引起的肢体畸形患者而设计的。大家必须明确,肢体延长术是一项有创手术,有严格的临床适应证,并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并不是随随便便,想做就可以做的。鉴于手术的创伤性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众多骨科专家对此治疗持慎重态度,一般不主张对正常健康人进行所谓的“截骨增高”手术。

记者手记:长高门诊见闻

1 霏霏今年12周岁,身高1.35米,是专程从浙江赶来上海看病的。霏霏的父母告诉记者,霏霏从小就长得比同龄孩子矮,但因为他们平时工作比较忙、嫌去医院检查很麻烦,就一直买助长保健品给孩子吃,希望孩子能长高。几年下来,钱花了不少,但孩子就是不长个。两个月前,他们带孩子来上海看病,医生说,霏霏患了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需要长期注射生长激素,还说他们治得有点晚了,如果能早点来,效果会更好。

2 佳佳今年9周岁,身高1.25米。佳佳妈妈告诉记者,佳佳的个头比同

龄孩子要矮一些,由于她和丈夫都不高大,她很担心女儿将来长不高,会影响到升学和就业,希望医生能想办法让孩子长得高些,吃药打针都可以。

3 小勇今年18岁,身高才1.65米,眼看别的同学个个都蹿到了1.7米以上,他变得非常自卑,父母也非常着急。听说打生长激素能长个,小勇妈妈强烈要求医生给小勇用药,就算把家里的房子卖了,也要让孩子长高!但医生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

王伟分析:随着科普宣传的不断深入,大众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家长们对孩子的身高越来越关注,这是一个好现象――身高异常的孩子可以被及早发现,尽早接受治疗。同时,这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盲目跟风、道听途说的就诊者越来越多。实际上,瑞金医院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设生长发育门诊以来,大多数来就诊的孩子只能算“正常偏矮”,达到或接近矮小症标准,需要随访、观察的孩子仅占就诊总人数的一半左右,而真正需要药物治疗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

上述三个病例基本代表了门诊最常见的三大类患者――需要治疗的、需要观察的和完全正常的。霏霏是典型的因生长激素缺乏而导致的矮小症。这类患者接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以后,长高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但遗憾的是,霏霏已经12岁,随着骨骼的日益成熟,长高空间已不大、时间已不多,必须抓紧治疗。门诊最常见的是佳佳这样的孩子。虽然佳佳妈妈希望孩子长高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但由于佳佳没有器质性疾病,也不属于矮小症范畴,暂时不需要药物治疗。面对这种病例,医生通常会采取劝说、教育的方式,嘱咐家长督促孩子多运动,保证营养和睡眠,并做好定期随访。至于小勇,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因嫌自己不够“高大”而不惜代价、不计后果地要求用生长激素“增高”,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后记:为孩子建一份生长发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