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范文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

第1篇: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范文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精神刺激和不良的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用药指导等可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1]。通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合理的服药指导,保持心理平衡。能够有效地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严重后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宣教 疾病预防 心理护理

据报道,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即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5个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中国的第一大病。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0亿,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病例的79%,其中以心脑血管居首位。虽然现有的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正常,但高血压的控制程度并不理想。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的控制率较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高血压危险人群(非一般人群)的抽样调查结果看,35-40岁年龄组是高血压发病较多的人群。在2007年的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44岁年龄组占63%,高于其他年龄组;在高血压知晓率上,35-44岁年龄组有1/3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并且这个年龄组只有48%的人进行了抗高血压治疗,而规律服药率只有26%;血压控制治疗率仅有38%;人群控制率最低位18%。

2 预防

2.1 高血压病的预防 首先积极开展高血压病的健康宣传工作,使患者获得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让其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发现高血压病时应定期复查,经常检测血压,正确认识各种治疗的重要意义,自觉的坚持和定期复查。对文化水平低得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把医学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交流,使病人尽快理解并掌握教育知识。

2.1.1 用药指导 人群中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疾病流行率愈高,则高血压病的重要性就愈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他们在得到疾病诊治的同时,更希望获得与其相关知识的指导[2]。教育病人服药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教会病人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若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严格指导、督促患者坚持用药,让患者了解药物的名称、用药时间、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等。

2.1.2 饮食指导 教育其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生活规律、戒烟限酒、心情愉快,改变其不合理膳食习惯,进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并适当补充钙、钾、优质蛋白。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致病原因很复杂,与高盐、高脂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嗜烟酒、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做到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即健康的四大基石)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有75%的高血压病及其引发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2.1.3 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是健康知识和行为改变之间的桥梁,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手段,所以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预防工作的最佳途径。

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可明显改善和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2.2 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证明,保持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不仅能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而且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因此护理工作要从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进行护理,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而稳定血压,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进一步认识多疑焦虑的紧张情绪变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教会病人自我心理放松的方法,劝导病人改变有害无益的性格特征,以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清除其多疑焦虑的不良心理因素,平衡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健康护理的目的[3]。

3 讨论

早检查、早发现、早做正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合理的服药指导,保持心理平衡,能够有效的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严重后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谭鹏 中医药导报结果 2007 13 (1) 54-59

[2] 和丽琼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16) 2347-2347

第2篇: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范文

在对入院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医护人员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着重的了解患者的知识文化水平,并且还要提高学习能力,情志状态、家庭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服药情况以及使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知识的治疗情况。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是根据医师制定的有效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在用药方面积极治疗,并且要及时的解决提出的相关问题。根据每日进行的血压测定情况,进行整体的系统分析。

2中医护理

2.1饮食护理要重视患者的饮食调护,中医学认为,痰浊内阻、痰瘀互结、清阳不升者,饮食应清淡,低盐(每天最多不超过6g、低脂(忌食油腻甜黏、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及臭豆腐、公鸡肉、鸭肉等),少食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蛋黄等。

2.2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降压药的作用、方法、服药时间和副作用等药物相关知识,并密切观察降压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以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疗效,保障用药安全。老年人记忆力差,护理人员要反复讲解高血压患者的长期坚持用药原则和正确用药的益处,可配置服药盒,注明服药时间,使患者定时定量用药,防其漏服、多服及不按时服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以达到逐步降压之目的。

2.3血压监测根据常年的治疗经验得出结论证明老年性高血压病是慢性的终生性疾病,患者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为患者在医院不能够长期的进行住院的治疗,当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患者的血压和并发症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要是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每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2.4运动指导运动疗法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使血压下降,增加热能消耗,使患者对改善患者全身状态,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适当运动可以消耗部分热量,减少脂肪的堆积,高血压患者运动应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适当、安全、长期、渐进的原则,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3结果

在本院治疗的50名老年性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深入的调查在入院时进行评估以及在住院后中医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和指导,在对老年性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了解用药知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服用依从性以及控制血压的效果进行变化。

4讨论

第3篇: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范文

中医饮食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1],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物的种类极为丰富,人们在注重食物营养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饮食有节这一重要环节,而饮食失节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病之后的饮食调摄,又影响着疾病的转归[2],笔者在对社区居民多年的饮食宣教中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中医饮食有节思想的健康宣教对促进疾病的康复,促进健康的重要性应引起重视。

1 饮食有节

中医饮食有节强调饮食必须定时,适量,有规律,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内经》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指出饮食应有节制与节度,长期饮食无度对胃肠道等消化系统造成伤害。《东谷赘言》指出:“多食之人者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化。”现代社会人们由于不注意节制饮食,或过饥过饱,或五味调和无度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日益增多,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因而饮食不加节制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

2 重视对饮食有节思想的健康教育

2.1 其对疾病的影响 在疾病发展之中或初愈之后不仅对食物的种类应有所选择,对进食的数量也应有所控制,否则会使疾病很难治愈或愈后再发[3],如感冒患者发热时提倡少食为佳,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烂面条等,而发热初愈有些患者想令机体尽快康复,勉强多食,出现余热不尽,而令疾病反复,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这一点。近年来儿童哮喘及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日益增多,患儿家属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饮食的质量问题,大多数患儿家属认为孩子抵抗力差,于是患病期间过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甚至强令患儿进食,导致患儿胃肠积热严重,胃气上逆迫肺,出现咳喘症状,疾病无好转反而加重。疾病刚愈,又不注意饮食调养,忙急于补充营养,甚至于饮料零食不断,使余热未尽,胃肠道积热不断,导致疾病又复发,因而对患儿家属的饮食护理宣教尤为重要,告知其过多进食的危害性,应予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并掌握好少食原则,康复期间逐渐增加量及改善饮食质量这会令疾病的康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目前社区高血压病病例不断增多,这类患者更应注意饮食适量,忌一次性进食量太大,否则可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痰浊内生,如果痰浊上蒙清窍,可以诱发中风,此外还可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的发生。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社区失眠症患者呈上升趋势,这与饮食结构不合理,心理压力大,睡眠习惯较差有关,而饮食不合理所导致的失眠往往被人们忽视,有学者认为吃不饱怎么睡得着,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胃不和则卧不宁”由于饮食无度,尤其是晚餐吃得过饱,容易引发失眠。饮食有节思想的应用不仅仅限于上述疾病过程中的健康宣教,还有如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都应重视饮食有节,从而改变一些人“吃得多,身体好”等这类看法的传统认识。

2.2 其对老年人的影响 《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已总结出饮食有节有利于延年益寿。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委专家近十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百岁老人70%以上的老人有节制饮食的习惯,而且具有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以摄取清淡和低热能膳食为主。老年人因脾胃运化,吸收功能减弱,过多进食还会增加许多疾病发生的几率,适当节制饮食已成为21世纪卫生组织老龄委提倡的最为简便易行的养生之道,因此对这一人群的饮食宣教除了做到饮食清淡、温热适宜、软烂等要求外,适当节制饮食的宣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2.3 饮食失节的不良饮食习惯

2.3.1 五味不调和 饮食有节才能维护脾胃化源,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注意五味(酸、辛、甘、苦、咸)调和,甚至过度享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如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控盐小勺”的健康指导,人们对味觉的一再高要求,导致了人们不知不觉的过多摄入了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以及有害的食品添加剂等,为身体各种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加强对社区人群树立科学的饮食观,“气味合而服之”的饮食宣教也是中医饮食有节思想的关键之一。

2.3.2 晚餐吃的过饱 俗话说“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根据一日三餐的食物分配比例,晚餐应占全日总热量的25%~30%,如今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早中餐无暇顾及饮食质量,晚餐成了一日三餐中最为丰盛的一顿,这一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晚餐吃得过饱,营养物质过多摄入,得不偿失,不仅增加胃肠负担,而且日久造成各种慢性病发病的因素之一。

3 饮食有节应避免的误区

饮食有节不等同于简单的节食,从每餐吃七八成饱为度,遵循逐渐减少的原则,应注意过度过快节食所造成的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它应以保证全身能量供应为前提,而食物的种类应尽量丰富多样和合理搭配,做到五谷、五菜、五果、五畜兼收并蓄,五味(酸、辛、甘、苦、咸)调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饮食有节,起到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第4篇: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范文

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在口服降压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

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促使高血压患者血压趋于正常或稳定,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吴茱萸 涌泉 穴位贴敷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69-01

高血压在目前发病率越来越高,自2009年来我科对于高血压病人除了口服降压药物外,还使用了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人86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21-90岁。

1.2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洪,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中医认为属肝阳上亢。以后可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可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1.3 治疗方法。中药贴敷涌泉治疗:可用吴茱萸适量(2-3g),研成细末,再用醋调成糊状,备用,使用方法:晚上睡觉前洗净双足,取吴茱萸醋糊适量,敷于两足中心处,敷药面积以1分硬币大为宜,再用足够大的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起床后除去。每天用药1次,连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开始起效,3个疗程显效。本法一般可降低血压10mmHg左右,对各期高血压均有效。

1.4 疗效评估。高血压症状或在一个疗程内消失为治愈,明显改善为有效,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治愈和有效两项相加为有效率。

2 结果

本组观察病例,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症状消失时间快,血压下降快,效果显著经观察85%病例连续敷药3-5天头晕缓解,15%病例连续敷药5-7天头晕症状改善,在观察病例中中药敷贴无副作用而又不易复发。

3 讨论

吴茱萸来源于芸香科植物、石虎或梳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见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呕吐吞酸,外治口疮,高血压。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又是其它疾病所伴发的一种症状。中医学认为眩晕的发生多与肝关系密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在中医学中有内风和外风之分。此条中的“风”,当指内风所致的动摇抽搐等症状。“掉”,摇也,指头面肢体动摇振颤不定的病症。“眩”,指眩晕,即头晕目眩的症状。内风导致的抽搐、掉眩、眩晕大都与肝有关。刘完素认为,眩晕为风火。《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云:“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谓之旋转”。朱震亨认为,眩晕为痰。《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云:“无痰则不作眩。”张介宾认为,眩晕为虚。《景岳全书·杂病谟》卷十七云:“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笔者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认为,眩晕的发生,属于虚者居多。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血海不足,均可导致眩晕。总之,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病情有轻有重,在临床上以虚证或本虚标实证较为多见。应详察病情,给予调治。中医认为,头晕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膏粱厚味,化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根据具体病情,常予补益肝肾、滋阴潜阳、之法治疗。涌泉穴位于人体的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主治疾病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4 结论

中药外敷法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主要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敷于穴位上,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中医学的辩证论治,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肾阳虚衰型,阴阳两虚型等,涌泉穴为足少阴之井穴,具有滋肾水、引火下行的作用。吴茱萸药性辛、苦、热。李时珍曾云:“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吴茱萸调糊贴敷涌泉穴,可引火下行,引阳归根,补阳助阴,由阳生阴,正中高血压的病因,所以在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治萍,刘淑茹.复方吴茱萸穴位外敷对高血压的保健治疗PJ].职业与健康,2007,23,1638

[2] 钟仲义,谢秋莲,钟文英,中药吴茱萸贴敷足部肾反射区临床应用探讨[J].双足与保健,2000(1):7

[3] 周永锐,涌泉穴敷贴中药治疗机制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1993,2(3):1-2

[4] 顾月珍,刘旭玲,高血压的辩证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2007(2)27

[5] 龚一萍,肝阳上亢与高血压关系的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6(2):1

第5篇: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范文

【关键词】 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脂;控制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92

慢性疾病是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以及糖尿病等,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 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而且给卫生保健服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 对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 能够有效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3]。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应用健康管理的控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高血脂45例、高血压53例、糖尿病39例。本组病例中男43例, 女94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53.79±8.62)岁。所有患者均能配合治疗, 排除有运动系统疾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 2 方法 137例患者均给予健康管理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均给予较全面的检查, 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并对相关情况记录在案。②健康知识宣教:请有关专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症状、危害、监测方法, 疾病的预防知识, 并嘱咐患者定时定量服药[3]。③心理健康干预: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医护人员应积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针对性的指导患者, 可通过心理咨询、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观, 积极配合治疗。④饮食习惯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辛辣、油腻、油炸、刺激等食物, 限制盐的摄入量, 应以清淡食物为主, 多食新鲜水果、粗粮等, 并且合理安排膳食, 一日三餐应规律。⑤生活方式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戒酒, 已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维护体能, 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健康管理前后血脂、血糖、血压控制情况, 慢性病知识和非药物治疗知晓情况。并比较管理前后心理状况、饮食情况及锻炼状况改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健康管理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137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后与管理前相比, 疾病控制良好, 相关知识知晓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健康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指标比较 健康管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与管理前相比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726、59.8243、41.8846, P

3 讨论

慢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等特点, 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4]。国内外研究表明,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均能够通过健康管理进行预防和控制, 而且患者的血压、血糖均能够控制在正常水平,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7]。健康管理就是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 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 建立完善、个性化的服务程序, 针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 使患者从社会、心理、营养、生活方式及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达到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9-11]。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 健康管理通过系统检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 使患者在疾病形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 以达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 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12-14]。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指导、及健康宣教等健康管理措施后, 本组病例的疾病控制良好、服药依存性良好, 并且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措施, 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和健康宣教, 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莉, 王洪才, 邓玲玲, 等.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海南医学, 2012, 23(2):109-110.

[2] 曾祥娟.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 26(6):529-530.

[3] 马海燕, 许亮文, 高斌.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研究, 2010, 30(2):112-116.

[4] 姜燕, 鲁翔, 公丕裕, 等.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8):35-37.

[5] 金晓涛, 李伯京, 王世平, 等. 228例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观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7(9):1068-1071.

[6] 师正坤, 孙玫, 黄重梅, 等. 动机性访谈在国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护理杂志, 2016, 33(15):15-19.

[7] 谢昀昀, 万晓光, 王大红. 慢性病控制中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31(7):741-775.

[8] 谢延, 袁芹, 张丽, 等. 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12):1517-1518.

[9] 张碧艳, 黄昱.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及效果评价.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8):187-190.

[10] 赵凤英. 健康管理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105-106.

[11] 马晓俐. 社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青岛大学, 2014.

[12] 刘红兵. 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3):00204-00204.

[13] 张雁宾.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4):273-274.

[14] 纵蒙蒙.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东南大学, 2015.

第6篇: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高血压;防治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在社区内开展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是一项对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措施[1],充分地利用社区资源对高血压展开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高血压的患者150例,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符合 WHO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合并糖尿病55例,合并冠心病21例,合并心肌梗死26例。将15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不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观察组(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高血压病讲座、播放教育录像进行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在社区墙报内进行宣传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对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并发症的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并掌握自我控制血压,合理饮食,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坚持长期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

1.2.1心理干预:患者容易产生应激心理,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容易激怒,一激怒血压就会上升。社区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亲切交谈,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耐心的劝导,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恐惧心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控制好血压,防止发生并发症。

1.2.2一般护理:社区护理人员定期免费为患者测量血压,尽量减少测量误差,对老年测量时至少测3遍,取其平均值,在运动后者要休息后再进行测量。指导家属为患者测量血压,要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测量。高血压的治疗时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对患者要求定时服用降压药物,不能出现高血压升高时才服用,有些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对药物服用时间、服用剂量常常记不住,护理人员要经常提醒患者,告知患者服药剂量、服用方法以及服用时间,了解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保证药效和用药安全。

1.2.3饮食护理:饮食要低盐、低脂,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血糖,适当的限制胆固醇,有利于控制血压。鼓励饮食多样化,食用高蛋白、高纤维、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禁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限制盐的摄入量,过多的食盐摄入会导致人体内水和钠离子的储留,血容量和细胞间液血容量的增加,使血压上升,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宣教,督促其有效地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1.2.4运动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加,增强免疫力。社区可组织患者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打太极。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5.33%,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社区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健康教育的根本的目是改变患者不良的行 为 ,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2],通过在社区内进行的各种健康教育的宣传,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效地控制了高血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社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高了很高,护理人员要掌握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心理护理知识、饮食营养知识等,加强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不断学习,更新治疗理念,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是一种干预措施,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参考文献

[1]吴玉华.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和展望[J]. 社区卫生保健,2008, (7): 445-447.

第7篇: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体质辨识;分级管理

中医体质主要是指人体在生命期间,在先天禀赋以及后天层面上所形成的生理结构、形态结构以及心理状态方面一种较为稳定、综合的固有体质,是人类在发育以及生长期间所形成的与社会环境、自然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显示上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重要病因,可以致使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和结构受到影响,最终致使其脏器功能衰竭[2]。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与人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体质的群体其对病邪的反应各有差异,且发病类型也普遍不同。为此,通过对中医体质辨识,更利于我们把握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内在因素,从而更好的实现对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控制,实现高血压管理效果的提升。现结合我社区充分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对高血压实施分级管理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天津市河西区天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12月共登记的158例高血压患者。将入选的15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9例,女性38例,男性41例;年龄为(58.68±4.21)岁;病程为(5.82±1.45)年;研究组79例,女性35例,男性44例;年龄为(58.47±4.62)岁;病程为(5.78±1.52)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年龄在18~80岁,性别、民族不受限;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属于继发性高血压者;合并有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根据心血管管理分级属于极高危患者;病历资料不全,无法判断效果者;拒绝参与者。

1.4方法

1.4.1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即督促患者坚持服用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以低盐食物为主,戒烟禁酒,坚持定期进行血压测量,并结合血压控制情况加强控制。研究组则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对患者实施分级管理,具体实施方法:①中医体质辨识调查: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中关于体质辨识的量表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调查。该量表主要包括9个子量表,分别为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瘀血质、特禀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各量表分别包括7~9个条目,各条目均采取5级评分,综合各条目得分即为总分,亚量表得分越高即表示该体质类型越明显。具体判断方法,若平和质转化得分≥60分,其余8种体质转化得分均低于30分,即可判定为是;若平和质转化得分≥60分,其余8种体质转化得分均低于40分,即可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即表示为否。②干预措施:结合体质辨识结果,将患者分为9个不同的小组,针对各组的体质特征以及临床症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高血压管理方案,同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处方,由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体征采取相应的干预,具体包括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起居、情绪控制等各个方面,同时进行健康宣教手册的发放、一对一沟通交流以及进行多媒体视频观看等,帮助患者提升对中医体质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的形成个人习惯。例如:痰湿质组,建议患者多食用具有健脾、宣肺、化湿、益肾等功效的食物;辅以参苓白术散、二陈汤等进行药物调治,取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等行经络调理;强调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日常多进行有氧运动。湿热质组重点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建议以清利化湿食物为主,注意静养心神,精神调摄;采用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丹等给予药物治疗,取背部膀胱经行经络调理。2组患者均连续实施3个月管理干预,在本研究期间不得参与其他研究项目,且严禁出现随意增减药物等现象。

1.4.2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管理实施前与实施3个月后,患者的血压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包括收缩压、舒张压。

1.4.3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中体质评分的相关标准进行疗效判断。显效:偏颇体质转化分较之干预前下降得分超出了35分;有效:偏颇体质转化分较之干预前下降得分在20~35分;无效:偏颇体质转化分较之干预前下降得分在20分以内或者无明显变化。

1.4.4统计学方法

根据统计学软件SPSS17.0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管理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2组管理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管理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9.49%,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8%,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8篇: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范文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其主要危害是急性事件发生率高,50%以上的患者其首次事件发生就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所有原因死亡的三分之一。分别超过了肿瘤、传染性疾病、意外灾害等引起的死亡数。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学者从基础到临床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对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方面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黄帝内经》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我国的大卫生政策早就明确以“预防为主”。意旨我们不但要重视疾病。更要关注亚健康和健康人群。

1 心血管疾病是生活方式病

2005年全球死亡原因:490万死于吸烟的后果;260万死于超重或肥胖的后果;440万死于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后果;710万死于血压升高的后果。2020年预计心血管疾病死亡增加50%,为2500万,其中1900万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吸烟者12亿;超重或肥胖10亿。我国高血压患者1.6亿(18.8%);血脂异常1.6亿(18.8%);糖尿病2000万,空腹血糖受损2000万;肥胖6000万;超重2亿;烟民3.5亿。被动吸烟9亿。1.1亿农村高血压的诊疗现状:绝大部分不知道患高血压;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不使用降压药;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大部分凭感觉用药;治疗的高血压中大部分用廉价药,如复方降压片、氢氯噻嗪、珍菊降压片、卡托普利等;绝大部分高血压未控制。所以说,大部分心血管病是生活方式病。

2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InterASIA调查进一步显示:超过80%的35至74岁之间的中国成年人有至少一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体重超重。此外,有至少两个或三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人口比例分别为45.9%和17.2%。

2.1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成年男性60岁以前冠心病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女性绝经期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显著增加,接近男性。

2.2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分生理危险因素和行为危险因素。(1)生理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和载脂蛋白、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2)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膳食(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高盐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缺乏社会支持等。

3 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规模队列研究一致显示,血压、胆固醇和其它主要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直接连续正相关。大多数研究针对各个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但每一相关性均展示在不同程度的其它危险因素的基础之上。例如: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显著相关。但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血管病危险进一步增高,如同时吸烟,这一危险成倍增加。

WHO 2002年的世界卫生保健报告中分析了经选择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例如血压、胆固醇、体重指数、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和吸烟)各自和联合对全球心血管疾病重负的影响程度。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710万死亡(12.8%)归因于未理想控制血压,440万死亡(7.9%)归因于胆固醇水平不理想(>3.8mmol/L)。大约半数30岁以上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因于血压控制不理想,31%归因于高胆固醇,14%归因于吸烟,该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65%归因于上述三个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全球83%-89%冠心病和70%-76%的脑卒中归因于前面选择的6个危险因素。这些发现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发达以及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重负归因于已确定的危险因素的程度远大于传统认识的50%。单一危险因素控制策略容易忽略同时存在程度不同的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个体。同时干预多重危险因素的策略可更大获益,例如适度减低血压和胆固醇,减少吸烟和控制肥胖可能使心血管病危险降低一半以上。并且,不同的干预可能达到同样的目的,选择什么干预措施取决于成本、可否获取医生/患者的优先选择。

4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策略

4.1全人群策略:在于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变全人群的生活环境,普遍降低全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增进人群健康,控制心血管病。

4.2高危策略:从人群中检出高危对象,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和吸烟或有明显心血管病、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进行针对性的卫生宣教和预防措施的具体指导,定期检测血压、血脂,通过药物或非药物处理,降低危险因素水平,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5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内容和方法

5.1内容:主要针对可进行干预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超重、肥胖和吸烟是干预的重点。对于有高血压前期、代谢综合征的病人虽然还没有患高血压,要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改善生活方式来解除危险。对于超重和肥胖者应及时有效地减重。

5.2方法:依靠各种途径进行卫生宣教,使人群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增加体力活动。(1)合理膳食:膳食以谷类为主;要求低盐(

6 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

6.1 降血压的试验:在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下降10mmHg,脑卒中大约减少I/3,冠心病减少I/6。降压药物的类似作用,也已见于没有高血压,而有其它高危情况,如糖尿病、脑血管病或冠心病患者。血压下降的获益既不依赖于用药前血压的基线水平,也不依赖于是否存在其它危险因素、病史和其它的治疗。降血压获益程度主要取决于血压下降的幅度,而非用药的类型。

6.2降胆固醇试验:总胆固醇每下降lmmol/L可使冠心病和脑卒中都减少1/4左右。同样程度的获益见于胆固醇平均水平或以下以及高胆固醇水平的个体,也见于各种高危情况,包括糖尿病、脑血管病和冠心病患者,也包括同时接受抗高血压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降胆固醇获益的程度也主要取决于胆固醇下降的幅度。

6.3抗血小板试验(主要用阿司匹林):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使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均减少1/5左右。同样,抗血小板的获益可见于各种高危人群,并且不依赖于危险因素的水平或其它预防干预。

第9篇: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宣教范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降压;疗效不佳;预防保健

本文以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平南卫生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降压效果不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策略,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降压效果不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1)均符合我国老年高血压诊治专家共识标准;(2)全部老年患者均使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联合用药≥2种,经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血压难以降低至正常值或血压下降不明显。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1±10.4)岁;高血压病程病程2年~22年,平均病程(12.1±7.1)年。

1.2方法

1.2.1降压效果不佳的因素分析 收集110例降压效果不佳患者的疾病史、临床症状、用药情况(依从性、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等)、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经济条件及心理情绪等与降压效果不佳的各种因素,综合分析降压疗效不佳的原因。

1.2.2预防保健对策

(1)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医疗服务机构作应定期组织老年患者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宣教,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健康常识的了解程度。健康教育应结合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受教育程度、年龄较大、接受能力较差等,开展浅显易懂的知识教育;健康宣教的形式应多样化,以易于老年患者接受和掌握为目标,如开展多媒体学习、名老中医讲座等;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可以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病友现身说法,为大家讲解其治疗的经验,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老年患者增进沟通和治疗的信心。

(2)加强用药指导。用药依从性较差是导致老年患者降压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用药指导的主要内容应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制定用药方案和计划,督促患者家属协助老年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尤其应注意服种类、剂量、服药时间等基本要点;用药指导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个体指导为主,还可以定期深入老年患者家庭了解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纠正患者错误的用药习惯。

(3)生活习惯干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钠饮食等均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应指导患者及早戒烟戒酒,保持低盐清淡饮食,但要注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避免营养不良造成老年患者体质下降。还应指导老年患者开展必要的、适度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量不宜过大,动作应轻柔,主要包括散步、太极拳等简单易行的体育运动。

(4)优选治疗方案。应坚持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应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选择个体化的治疗药物,如合并冠心病则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有益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药物;对于伴发心肌梗死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较少心肌重构等。

(5)定期组织复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为长期的过程,多数患者均需要终生服药,且需根据不同时期降压的效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必须组织老年患者定期复查血压,或对老年患者定期随访,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给药方案,避免过度降压或现有药物降压效果较差而未能及时调整药物的现象发生。

1.3疗效判断 观察预防保健干预后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降压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用药依从性差、血压监测不规范、吸烟饮酒等,构成比分别为80.00%、69.09%和59.09%。见表1。

表1 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例数/n

构成比/%

用药依从性差

88

80.00

血压监测不规范

76

69.09

吸烟、饮酒

65

59.09

高血压健康教育不够

54

49.09

并发症和合并症

43

39.09

服用短效降压药物

31

28.18

经济条件较差

23

20.91

缺乏适度运动

22

20.00

情绪不稳定

12

10.91

联合用药不合理

9

8.18

治疗方案不合理

7

6.36

2.2预防保健效果分析 预防保健干预后,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本能达到平稳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3讨论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也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研究[2]表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达到60%,且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特殊性,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较为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本组资料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佳的前三个影响因素为用药依从性差、血压监测不规范、吸烟饮酒等,分别占到各类影响因素总构成比的80.00%、69.09%和59.09%,其他因素对降压效果不佳的影响作用各有不同。其中,用药依从性差主要表现为:(1)不能按时服药,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经常不能记住按时服药;(2)不能按医嘱服药,主要表现为随意调整药物服用剂量和次数,或根据自身主观感觉随意较少服药次数等。血压监测不规范是导致降压效果不佳的第二大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血压测量失误,易发生假阳性高血压[3]。另有部分患者不能定期监测血压,对自身血压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而耽误治疗,均与血压监测不规范因素有关。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不但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加剧高血压的病情,还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中,59.09%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仍不能戒烟、戒酒,一方面影响了部分降压药物的疗效,另一方面也加重了高血压的病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佳的因素还包括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合并症及并发症、联合用药不当或治疗方案不当、经济条件较差及缺乏运动等。其中,高血压健康知识教育不足在我国各地均较为普遍,因医务人员数量有限,工作强度较多,或因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患者接受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够。合并症及并发症对高血压降压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39.09%),临床治疗中应由其关注该类患者的治疗状况。联合用药不当(8.18%)在我社区影响降压效果的构成比较小,表明我区联合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而定不足,主要体现在联合使用两种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及非洛地平[4]。此外,不良心理情绪变化对高血降压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此类病例本组资料也有体现(10.91%)。有学者[5]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高血压降压药物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影响。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等,而经常处于激动情绪的患者其药物降压效果将大大折扣,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将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的效果。

适度运动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循环,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不仅有助于老年患者强身健体,还有助于提高药物降压的效果,但本组调查显示20.00 %的老年患者缺乏基本的、适度的运动。因经济能力较差、缺乏适度运动而导致降压效果不佳的病例也较多。因经济能力较差而无力长期服药或仅仅服用基本药物而又无经济能力更换其它降压机制的药物为基层常见现象,相关部门需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邓雪峰,彭妙官,王建华,等.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2,33(5):687-689.

[2] 张青丽,郝茹.老年高血压用药治疗的临床要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378-2380.

[3] 顾竞春,刘瑜婕.社区用药依从性不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10(9):660-66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