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在无人驾驶拖拉机上的应用无人驾驶拖拉机是由固定操作站控制的无人驾驶农业机械。装在DBS系统后,拖拉机上的摄像机把传回的画面显示在监视器上,操作人员通过观看屏幕可对远处的拖拉机进行导航,拖拉机上的车载计算机存储一幅田间的数字化地图。通过DBS导航,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能够沿着直线和不规则的曲线自动行驶,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自动导航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提高作业质量,对于夜间作业更具有优越性。同时节约燃料,减少化肥用量。
1.2在农业收割机与播种机上的应用GPS系统在装载联合收割机与播种机这种精确的生产方式,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使用多年,形成比较成熟的作业方法。我国现有的DBS技术完全可取代GPS。联合收割机收获农作物是利用DBS技术和产量传感器,获得农田作业区内,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农作物产量分布,把这些数据经处理后可生成产量分图。利用农作物产量分布图,可控制收割速度、脱粒喂入量,已达到最佳的收割效果和最大的收割效率。根据分布图得出数据设计出的智能软件。在农田作业时可根据按需投入的原则,进行分布投入,确保在农田作业收获时,按科学方法作业。还能确保播种机、插秧机等农机实现高精度,与设定误差达到厘米计,这样使播种机播种均匀、精良播种、深浅一致,这种精确的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种子,又能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从而提高作物对营养如太阳能的利用率。
1.3在农业航空上的应用DBS在航空作业中时,通过SSM中不同区域(较小的面积单元)所需农药、肥料的用量进行变量喷洒,当飞机到达作业区域时,DBS能实现将作业区域的信息用图像传送到控制平面,达到作业位置精确定位与自动导航最终实现精确施药及喷洒精确对接。DBS与航空农业结合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延伸,其优势是可以省时省力不误农时,可完成地面机械无法完成的项目,节约种子、农药和化肥,降低成本。
1.4在农机管理上的应用在农业机械上安装DBS卫星导航接收机和发射机,农机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内自动传到中心站,监控中心实时全天候监控所有农机的位置、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发动与熄火状态,还能随时回放和记忆以前的轨迹、行程,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采样、分析可判断农机在哪个区域行程、往返的时间长,以此判定耗油量大、易磨损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建立加油站、维修站,不仅可以提高农机作业时的可靠性,还能便于配备DBS接收机的维护人员精确查找中途断油、损坏的农机。DBS系统装备农机还可以全天候、高精度地实现农机自动报警功能、锁车功能。农机可以像车辆一样执行超速报警、防盗报警,被监控所有农机超出监控中心的预设的速度报警值及超出或驶出指定的区域向监控中心响应出响应的报警。在农用飞机上,最基本的要求是确保农业飞机之间或与农作物间的安全距离。利用DBS系统的精确定位与测速优势,可实时确定农业飞机的瞬时位置,有效减小飞机间及与作物的安全距离,甚至在大雾天气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盲降,极大地提高飞行的安全和作业质量。
2DBS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DBS系统不仅在农机方面具有潜力,在精准农业中,用DBS生成图像,利用这些图像数据再配合精准农业,计算农田综合信息,查出土地的湿度、化学成分、排水沟位置,还能计算出最佳的种植方案及所需肥料、种子、农药的数量,还能应用在农业气象监测,提高天气预警业务水平,合理选择最佳种植时间,避免在农业上耽误农时。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应对对策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推动农机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是解决当前农机化发展所遭遇瓶颈问题的必然途径。
1当前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1土地因素
现实中,我国的农村地区广泛采用家庭联产承包制,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但这种方式也存在诸多弊端,例如种植规模较小、土地分散、农作物播种不连片、农机作业成本高等,这些弊端在农机化的发展进程中日益突显,造成难以采用大型、先进的农机进行统一的耕种和收获。我国虽然地域面积广大,但并非所有土地都适合机械化作业,一些丘陵山区不具备使用农机的条件,这也对农机化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1.2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薄弱
不少地区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缺乏重视,专业人才匮乏,推广资金短缺,尤其一些乡镇根本没有建立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导致很多先进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无法得到充分的推广,因此也就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1.3农民的支出负担重
当前的农业机械正在朝着大型化、自动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但同时这些先进农机的购买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大型的先进农机需要几十万,超出了农民的承担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同时,购买农机的一次性投资过大,而由农机带来的效益却不一定能够即时显现,这也使得部分农民缺乏购机热情。
1.4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
现实中,因为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对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掌握能力较差,无法对农机进行正确合理使用,而这就可能导致农机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购机者的经济收益不明显,从而导致农民的购机热情不高。此外,因为缺乏对先进农机的有效掌握,部分农民在使用农机时存在不规范操作的行为,而这就可能造成农机故障率升高,并由此产生较高的维修成本,农机的停机时间也会变得更长,从而降低农机的使用效益。
1.5农机的维护保养难
因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许多农机的使用也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一定时间段内可能会得到充分运用,在剩余的大量时间段内就会被闲置,如果对闲置的农机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那么就可能会造成农机性能的下降和使用寿命的缩短,从而挫伤农民购机的积极性。现实中,很多闲置农机在使用后不仅没能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保养,有的甚至就直接放置在露天环境中被侵蚀,导致了农机工作可靠性的降低。
2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应对对策探讨
2.1加强土地流转和田间道路建设
为了推动农机化的发展,必须对当前的农业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土地流转正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手段。地方政府应该积极落实中央有关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可以促进连片种植的面积扩大,而这就为实现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还要加强田间的道路建设,尤其要重视铺设农机道路,从而使农业机械更容易到达田间以顺利完成作业。
2.2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不仅要设立专业的基层推广机构,而且还要在财政、人力和物力等资源上提供足够的支持,通过改善基层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条件,进而为充分发挥农机推广和宣传职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加强对购机惠农政策的宣传和拓展
农牧业生产主管部门和各级农机推广机构要加强对购机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要让农民了解农机的补贴政策、办理流程和实施标准,增强农民的购机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对于实在无力承担购机费用的农民,也可以通过农村信用社提供信贷服务和相应的财政补贴,来引导农民向机械化作业转型。
2.4做好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机械化;有效路径
1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在目前的乡镇发展中,农业机械化发展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城乡协同发展。高度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可以使农业机械化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压力与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1]。
2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大多是传统的农业为主。根据2018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来看,机播面积为70.81万公顷,主要农作物农机化作业面积为69.92万公顷,农机化作业机播总体水平为28.46%,主要农作物农机化作业机播水平为31.91%;机收面积为223.69万公顷,主要农作物农机化机收面积为199.22万公顷,农机化作业机收总体水平为89.91%,主要农作物农机化机收水平为90.92%,可以看出我国还尚未实现全面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使得农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竞争力越来越小。就我国目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已经由原来的缺乏农业机械向农业机械数量增多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尚未达到发展要求。而且,因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地区还尚未对低碳经济、现代农业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认识不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中仍旧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应用了农业机械,但是还缺乏科学的使用技巧,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比较迟缓。
3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3.1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制度
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就需要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制定完善的制度,从而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还可以出台一些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惠农政策,从而使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农业低碳经济发展中[3]。
3.2加大对农业低碳生产、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力度
以行政村为单位可以针对当前本行政村内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基本的了解,可以通过村内的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来展开宣传,并可以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与村委会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让农民掌握农业低碳经济生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农业机械化水平。一些农村地区还在该区域内构建了农业低碳生产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示范基地,这样就可以将该基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榜样,引起周边村、镇农民的学习与模仿[4]。通过该示范基地内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这一比较直观的改变也可以较好地刺激附近的农民到基地内取经,并能够主动应用其中农业低碳生产与农业机械化的优秀经验。
3.3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技术
当地政府可以针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使用农业器械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派专业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指导,使农民能够掌握农业机械的实际使用技巧[5]。例如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往往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严重威胁农产品生产与收获质量。在以往的病虫害治理中往往采用喷洒化学药物的措施,但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部分农民因为操作不当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的技术人员就可以指导他们采取测土配方技术,或者是采取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出现病虫害的地区的土壤质量与土壤肥力,还能使其抗病虫害能力增强,这对促进农业的生态和谐与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建设
1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中的难题
1.1农业机械产品本身的局限性
推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必然要立足于对于农业机械产品本身的推广,但是在当下我国的农业产品机械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定位不准,售价偏高和创新困难难以推广这都是导致农业机械产品存在局限的原因。首先我们知道,在非平原的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主要以小型化的生产为主,然而在农机的推广方面,产品依然是大中型的联合生产和收割的机械设备,这和实际的小型化需求严重不符,大型机械无用武之地,这是传统大型农业机械化从平原走向丘陵和山区地带的主要障碍。再有在价格定位上,山区的农业生产以散户为主,个人实力薄弱,无法负担庞大价格的现代化农业设备,试设想,一个农业机械会直接消耗掉大半年的农业收入,那么其加快生产和收割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散户缺的不是时间,而是资本和规模化的土地,这两点是农业机械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后就是我国的针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研发升级的专业人士严重不足,这让农机产品在更新换代上的步伐十分缓慢,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山村地区对农机的需求,是农机难以走向山区地区的重要原因。
1.2农业机械的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业机械的推广离不开相关的服务,它包括最基本的农机知识的普及,农机使用和保养的注意事项以及农机的故障维修的保障体系,而在这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手严重不足,而且在服务上,山村地区以零散化分部,无论服务费用由卖家或者是买家或者是国家拨款都会是个较大的负担,基层农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让农民在面对先进农机时没有安全感可言,如果政府出面,让基层政府人员兼任农机的服务指导工作,那么将会大大增加基层政府人员的负担,再有就是很多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无法胜任服务工作,由此造成了农机推广计划在山村地区搁浅。
1.3农村地区对机械化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山区的农村地区,很多青壮年都前往城市寻求发展机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在思想上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和传统性,在面对农机推广时,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反应,缺乏了解的兴趣,最主要的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无论是在了解中还是后续的对农机的使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再有这些农民不会从经济角度来计算,如果购买农机是否会切实带来更加方便高效的生产模式,因此他们多会停留在观望状态。
1.4国家政策的补贴方向具有一定偏差
在农业机械的全面推广中,国家会给予农民进行一定的补助,比如在平原地区,还进行了低首付,分期付款的资金支持,对于燃油消耗也提供补贴,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实现了农机在平原地区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山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中,国家沿袭了这一套补助项目,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修正,因此出现补助方向的偏差。前面已经强调了,在乡村地区的农机生产中,主要以小型化方向为主,而小型化的电动机显然比燃油机更加实用,因此山村地区的农机推广几乎没有享受到对燃油的补贴,而国家还未出台对农机电力的补贴,另外,山村地区饿的农机运输成本相比城市平原地区也更高,但是这一部分额外支出没有得到补贴,几乎都是农民自己负责支出,这影响到农民对农机的积极性。
2推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
2.1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机械的多样化发展
农业机械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农业机械的单一型和片面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的农机研发和生产中,研发人员不能想当然地针对某一地点的农业生产现状进行以偏概全的设计。进行实地考察,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实现农业机械的多样化发展,是实现农业机械健康发展的一个要点。另外在由于农村散户的资金力量不足,所以除了在设计上要进行小型化的设计外,在农机的工业生产中,企业也要革新技术,实现低成本的生产,进来那个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最后在推广销售上,要尽量实现农民和企业的对接,尽量减少中间商的插手,让农民以最低的价格拿到现代化的农机设备。
2.2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服务体制
如今在当下社会中,做好后续的服务环节是达成交易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在农业服务体制上的不健全导致了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受到阻碍,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将实践操作和农机销售联系起来进行推广,因为农民需求的是实际的使用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农机产品,所以这少不了对农民传授相关操作技术的过程,这也是销售人员本应该具备的素质,另外,销售人员有必要对农机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障碍最初最终解释,善于站在农民的立场为农民争取更大的利益,包括来自企业中的,来自政策上的,总之,只有让农民体验到安全感,才会让农民加入到机械化生产的队伍中来。此外,政府基层人员也需要对农民的机械化现状进行登记和分析,将农民的机械化生产问题通过基层政府的探讨给出合理的帮扶措施,解决各类政策的限制性问题,向上级提交有效的帮扶补助措施,增加农民进行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让政府也参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后续服务,这可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 汝阳县 山区丘陵 农业机械化 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231-01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县的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攀升,农机对农业的贡献愈加提高,2015年实现机收玉米3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22.5万亩的13.3%,占可机收面积12.5万亩的24%,秸秆还田 8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5.6%,机播小麦27万亩(其中免耕播种不到1万亩)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0%,但免耕播种所占比例极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均衡日益突出,对比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的机械水平,玉米收获、秸秆还田等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
1 汝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导致和影响汝阳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等机械化率低,一方面是由于本身机械拥有量少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则存在有个别的乡、村有机不用现象。纠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群众认识不足,农民群众对使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以及免耕播种等机械认识不足,缺少使用积极性,不愿尝试,这样以来不同程度影响了购机积极性。群众对某些机械的质量认可度较低,需要厂商将产品的制造质量和功能作进步提高和完善;其次,土地结构分散,种植复杂导致机械作业效率低,成本高;最后,资金缺乏,再加上机械价格高,一次性投入大,作业期短,致使成本回收时间长或回收困难因素的影响。
2 促进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2.1 努力强化基础建设
要积极完善有利于改善丘陵山区农机作业条件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扶持政策。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公益性的基础地位。在农业项目设计过程中,应该重点将农田整治、农业机械道路维修纳入到项目体系中,切实改善农机作业条件,提高作业效率;其次,要结合丘陵山区的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积极发展山区特色农业,进一步拓展农机器械的补贴范围,畅通农机器械营销渠道,帮助农民群众真正实现增产增收,不断夯实农民群众购置大型机械设备和全新机械设备的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和发家致富的能力;再次,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持续加强山区农民群众农机操作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工作,积极完善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最后,积极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引领带头作用,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土地流动,促进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培育和规范农机作业市场。坚持示范带动,加强培训指导。建立多层次机械市范区、市范点,培养新型职业机手,推广先进适应新技术、新机具,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机械化发展步伐。
2.2 坚持行政推动,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需要结合汝阳县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将推进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纳入目标管理,制定完善的考核措施,不断完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推广政策体系;其次,除中央财政的农机购置补贴外,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应出台累加补贴政策或奖励措施,使玉米收、免耕播种机械累加补贴率达到50~80%,从而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结合汝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除了每年中央财政的补贴之外,还需要大概700多万元的资金扶持,对于这些资金就需要给政府部门积极做出努力;最后,为促进对玉米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的使用,各级政府应出台农机作业补贴办法,如每亩补助10~15元等激励措施,从而调动广大群众的用机积极性。
2.3 做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宣传和引导工作
首先,坚持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政府需加大推广宣传的经费投入,着力宣传玉米机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群众的认知程度;其次,通过相关渠道积极反映,督促农机生产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完善售后服务措施,解决用户后顾之忧;最后,因势利导,引导因地貌特点而不易进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的甚至因运输成本高而不易进行作物秸秆深加工的乡、村,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其它产业,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
结语
总之,积极推进丘陵山区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农机化在新领域的新发展,最终为现代农业做出更多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必胜,邓懿,荣冠,张文梅. 广昌县烟草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3)
[2]黄启锋,郭丽花,林有希. 小型稻谷脱粒机动力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策略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14(11)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现代农业 作用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03-01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物产量的提高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等方面。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解放了生产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对土壤的加工,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作物的增产增收;采用机械精量播种、铺膜播种、种肥分层播种、免耕播种、深施化肥等技术,不仅可以节省种子、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而且可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化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采用深耕深松、坡地定向耕翻、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可以达到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农田水土流失的效果。
2 对农业科技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科技的作用体现为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牧民素质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农业机械化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从种到收都离不开机械化。大量的先进农业技术要迅速转化于农业生产之中,就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这个载体实施于生产实践。如玉米、大豆机械精量播种,玉米、马铃薯铺膜播种及膜下滴管,小麦种肥分层播种,农作物旋耕灭茬播种以及免耕播种等机械化播种技术,就是通过机械将先进的作物栽培技术、蓄水保墒技术、科学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承载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使农业生产走上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环保的发展道路。
3 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作用重点表现在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使用农业机械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节省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节省人工费用,节约灌溉用水,增加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经营农业机械,农机户通过代耕作业、加工作业、运输作业和跨区作业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可观的收入。随着大批农业机械装备的推广使用,不少农民已从单纯的种植业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或其他产业,既搞活了农村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4 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体现在服务于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有利于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而农产品的整个生产与加工过程都与农业机械和装备有关,如在种植业方面,产前的种子选育种,产中的耕作、播种、灌溉、植保、收获,产后的加工保鲜、贮存运输等环节都需要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作支撑;在畜牧业方面,饲草料的种植、收获、加工、储运等,也都离不开畜牧业机械的支撑,还有畜禽养殖要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需要工厂化养殖设施和饲料加工设备给予保障;在农产品加工转化升值方面,农产品的收获、采摘、加工、储运、保鲜等需要成套机械装备和加工技术,实现工厂化生产。由于农业装备的广泛应用,有力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形成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土地和草牧场的流转,大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它们不仅为土地和草牧场流转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合理利用农牧业资源、保护农田草牧场生态环境、保障农畜产品安全生产、增强农田草地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比如,采用深耕深松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保障及时播种,做到不违农时;采用机械深施化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避免了因过量施肥带来的土地污染;采用机械高效植保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药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和农畜产品安全问题;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采用喷灌滴管等机械化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采用机械残膜回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水蚀、风蚀,达到了保护农业生态和保持农田、草牧场水土的目的。因此,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对农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总站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发展需求和工作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真抓实干,全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全省实现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本刊记者就我省2011年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方向采访了省农业机械管理总站站长艾青瑞。
艾站长说:“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我们决心在省农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站同志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在谈到2011年的工作目标时,艾站长说:2011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农机信息体系;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工作,拓宽农机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促进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确保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机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就是“一个突破,两个提高,三个加强”,即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有新突破;农机信息宣传质量有新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高;加强农机化生产组织与管理、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
同时艾站长对管理总站2011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抓好农机化生产组织与管理
2011年省农机管理总站将进一步强化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和服务,加强调度制度建设,开通网上调度。依法组织开展农业机械的跨区作业、连片作业,提高机械效率,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机化水平,实现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水稻机插秧达到55%,玉米机械收获达到2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的目标。
抓好机械深松整地作业和补贴实施工作
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促进土壤蓄水保墒、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农民受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影响,习惯使用中小型机械旋耕或翻地作业,致使土壤耕层变浅,板结严重,抗旱排涝能力越来越差。农机深松整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对土壤进行深松,降低了土壤的容重,促进了土壤理化性状改善。“虚实结合”的土壤结构,能改善作物根系生长,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各级农业部门的头等大事。在地、水、肥等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大力开展深松作业来改良土壤性能,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稳产高产。
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有力措施。开展深松整地作业,一般需要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及配套的深松机具,吉林农民亲切地称为“要整地,大马力”。近年来,我省对深松整地作业进行了补贴,推动了大马力拖拉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全方位深松机、联合整地机、秸秆还田机等高性能配套农机具的全面发展。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一条主线,迫切需要以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等为工作抓手,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和推广深松整地作业技术,作业深度一般超过25厘米,打破犁底层,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2009年榆树市遭遇了严重旱情,但伏旱期深松地块平均含水量比未深松地块高7%,作物耐旱时间延长10天左右。在当前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能切实提高旱作地区的防灾、避灾、抗风险能力。
过去的2010年,吉林省气候异常,为深松整地作业带来了一定影响。面对不利条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反应,专门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全面部署,确保了机械深松整地工作的顺利进行,较好的完成了机械深松整地作业任务。
据艾站长介绍,2010年吉林省深松推广工作具有五大亮点:行动比往年快;作业质量比往年好;连片作业地块比往年多;作业的大型拖拉机数量高于往年;补贴标准比往年高。
2011年,我省将继续完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实施方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质量,争取全年完成农机深松整地1700万亩。
抓好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
信息宣传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农机化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级农机部门充分利用政务信息、网站信息和新闻媒体等渠道,全面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展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建设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等重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丰富信息宣传内容,为农机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11年,省农机管理总站将加快网站建设步伐,完善应用软件建设,加强农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加大农机化重点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导向功能,突出宣传重点,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和农机补贴等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农机化重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加强重大信息的。对于重大新闻事件要及时上报,重要信息报送实行分级审核。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广泛的新闻焦点、热点及时向社会,增强信息的时效性、权威性,满足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进一步丰富信息和宣传形式,继续办好《吉林农机化信息简报》,发挥信息简报、宣传小册子、张贴宣传单等便捷、灵活的优势,扩大宣传覆盖面,形成协调、贯通的宣传格局;加强农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保持信息员队伍稳定,强化信息管理和信息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信息员的素质和编写能力。2011年计划全年编印12期共6000份《吉林农机化信息简报》,网站更新信息3000条。
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2010年是我省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较大成绩的一年。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按照农业部关于推进农机示范点建设活动的要求,筛选出基础比较好的6个农机合作社、9个农机大户和3个农机维修点定为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为了抓好示范点建设,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经营管理、技术培训和拓宽服务领域等方面普遍加大工作力度,使得示范点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6个合作社、9个农机大户和3个农机维修点全年总收入分别达到1000万元、1100万元和110万元,比2009年分别增加39.9%、12.1%和19.6%。示范点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在他们的带动和引领下,一些农机户发展成为农机大户,一些农机大户发展成为合作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勃勃生机。目前,全省农机化作业专业户达7000户,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了粮食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
2011年,省农机管理总站将进一步抓好国家农机示范点和信息点建设,推进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典型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农机规模经营,增强经营服务能力;计划新培育农机合作组织100个,农机大户500个,以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切实加强对乡镇农机站的业务指导,关心和支持乡镇农机站的建设,配合各乡镇政府切实履行主管职责。
强化职工队伍自身建设
好的作风彰显好的队伍,好的队伍才能创造好的业绩。为着力推进民生农机、和谐农机,全面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一定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机队伍建设。
1 农业机械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的生产方式,靠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使生产成本较低。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的特点,导致农民收入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把农业生产从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农业机械化。
1.1 农业机械化便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的主要载体,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率,而且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被推广以后,作业水平得以提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改善了劳动人民生活条件。
1.2 农业机械化便于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农业机械是农业技术的实施载体和物化成果,没有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技术及其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就很难实施。农业机械为不同地区实现生产机械化提供了有效保障,各不同类型作业环节的机械满足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需求。
1.3 农业机械化便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机械、土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也取决于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以及农业抗灾能力的强弱。农业机械化不仅能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还可以提高农机化水平,是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
2 对农业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2.1 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
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山高坡陡地块小,水田泥脚深,对于农业机械的发展不利,要想让农业机械得以推广,难度很大,极大地阻止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人为因素:①重视不够,认识不足;②基础薄弱,投资不足;③管理基层力量推广不足;④农业机械基础薄弱,科技发展不足。
2.2 农民收入低的因素
①农民没有买到理想的农机设备,使得农业生产的分散性、综合性得不到完善。农机设备研发能力薄弱、经费不足,使得研究农机设备的人员少,导致研究技术基础的薄弱;②国家级农机研究由于经费不足,人才流失特别严重。③农业机械化企业尤其是耕作机械的设备利润低、规模小等,使很多技术人员不能主动开发和研究,导致农业机械研究被逐渐弱化,新技术研发以及新产品滞后。制造出的农机设备不能很好地投入使用。
2.3 农业机械化服务比较低
据调查,大多数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生产服务缺少后加工环节的延伸,农户只能开展单项作业服务。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农机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农业机械服务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发展以及农机服务发展的要求。
3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在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是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力量,也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核心,着重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主要发展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农业机械生产的能力,按照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思想,主要对玉米收获、水稻种植、甘蔗收获、棉花收获、油菜收获等环节进行农作物的机械化。
3.2 坚持以农业机械结构发展为主题,推进农业机械生产结构的调整,以满足农业高产、高效的需求。
3.3 重点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用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主要解决农业废弃物处理、保护性耕作以及节约型的机械化等问题。
3.4 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大型农业机械,促进贫困地区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调整,以保障需求。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 发展对策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农机化发展既面临着重大挑战,也迎来了一个加快发展步伐的战略机遇。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农机化的强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广阔天地,农机化可以大有作为。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机械化水平低,土地粗放型经营,广种薄收,作物产量一直徘徊在低水平;80年代农业逐步向机械化转变,机械播种、耕地、脱粒、运输,逐步开始实现机械化;90年代农村运输、农田灌溉以及小麦、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作物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获、脱粒,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50%以上。21世纪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年底,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29.6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61.8%、35.3%和3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上已经迈入了中级阶段,各省农机化的发展向着大规模、广领域、快速度、高水平方向发展,具备了向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
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1、加强农机化管理,推进基层农机化发展步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在种植业、加工运输业等方面都有了自,同时科学种田和合理使用机械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含量也在继续提升,达标和不达标的农业机械充斥着市场。这就给我们农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更好的加强农机户和广大农机使用者的管理和服务,使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和掌握新技术,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以适应农机生产的需要。乡镇农机站在依法治机、维护广大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组织农机化生产、扩大农机生产规模、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加快了农机化发展的步伐。
一是组织农机化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在生产实践中,农机站加强农机化管理,组织农机队开展新的生产管理模式,解放大批农业劳动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农机化水平,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是强化依法管理,提高农机化安全水平。农机人员在走村串户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板报、广播、手册、传单和讲解,广泛开展农机法制化宣传活动。在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严格监督农机作业质量,规范农机操作规程,维护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利益,促进了农机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在技术上进行指导。在生产季节,农机站的技术管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机车组向农民宣传农机知识,帮助农民检修机具,直到正确使用机具,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操作技能,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2、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季节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要建立并完善社会化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对农业机械化作业、供应、推广、维修、培训和工程开发等实行全方位服务,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需要完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强化乡镇农机站的综合服务功能,对乡村农机服务组织按集体企业规范提高,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核算制度,提高其规模经济效益。
其次,围绕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和拓宽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领域和水平,从农户最急需的农机服务项目入手,由农业生产环节的单项逐步扩展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综合服务。
3、强化农机技术培训,建设农机化专业人才队伍
当前,中国农机化水平已进入了初级阶段后期,准备迈向中级阶段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农民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愿望将进一步增强,势必会对农机化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中国的农机化定会得到快速发展。以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抓手,切实抓好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农机科技人员及专家队伍建设、农机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农机技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抓好农机从为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全市农机化服务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4、强化农机安全使用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机作业、维修服务,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组织开展在用农机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农机的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认证工作。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营造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抓紧研究以旧换新办法,加快淘汰老旧及高耗能农机,促进安全、节能、环保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机安全使用法规和制度,开展农机使用安全教育,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监管能力,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三、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主要的内容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蔡亚军,冯志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J].中国农机化,2004(6)21-23.
[2]杜江,王雅鹏.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M].农业经济,2005(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