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理解绿色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两类建筑在经济投入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特点:在展示着林林总总的先进技术和低能耗优势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向人们传达了两个基本信息:
①绿色建筑理想的实现将依靠先进的技术;
②绿色建筑是昂贵的(示范楼项目一般成本提高50%左右,房地产项目成本提高20%-30%)。
它们实际都依循着同一个逻辑:绿色建筑是某个特定的目标(诸如“零能耗”、“自维持”等),为了实现它,常规的手段已经无法适应需要,引入更多的新技术成为必然,而新技术又带来了造价的大幅提升,最终使得绿色建筑都成为了一种奢侈产品。
虽然对于这些绿色建筑的高造价,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以技术展示为主的“示范楼”出于实验对比的需要没有进行技术的系统优化;“示范楼”项目受资金限制,规模往往太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市场缺乏相关产品,对绿色理念的成套引进(从设计师、技术到产品)必然带来高成本;为了追求“恒温恒湿”的高舒适度;消耗更多能源的高端消费者应首先为绿色建筑“买单”等等。但所有这些解释都无法回避一个现实:这样的“绿色建筑”某种程度上说,偏离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初衷(我们有95%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新建的建筑中也仅有5%达到了当前的节能要求44,如何令大量性的建筑达到节能要求,实际是当前推进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意味着“少数化”的“高档化”,将如何面对大量性的建筑可持续发展问题?
当然,我们仍可以将这一问题的根源归咎于开发商对利益的追逐、相关绿色建筑激励性政策的缺失等外在因素,但就技术层面自身而言,我们不可说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至少作为基础的、人们对于绿色技术的理解是否出现了偏差?或有欠全面?是一个问题。对此,我们认为:
1 绿色建筑技术不仅需要面对环境性能问题
绿色建筑的目标是解决由于建筑的不合理生产(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建筑的策划、设计、建造的过程)、使用所带来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建筑环境性能的提高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绿色建筑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如何提高建筑的环境性能,而不在于技术本身。要达到这一根本目标,技术就必须面对技术以外的、影响技术效能发挥的其他影响因素,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经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绿色建筑技术如果放弃对经济制约因素的考量,技术的实际影响力将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2 技术的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率有密切关系
“示范楼”与“贵族化绿色地产”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忽视或有意歪曲了绿色建筑环境效益与经济性能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人们对于技术性能与经济性能关系认识方面的不足。
绿色建筑乃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在于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只是基于当前大量性浪费现象而提出的直接目标,因此衡量绿色建筑技术优劣的首要标准,是看其在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上的贡献度,而不是仅关心其对建筑对自然环境依赖度的绝对降低值。对于效率的共同关注,实际成为沟通技术环境性能与经济表现的桥梁。
事实上,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人们早已认同经济与资源之间的重要关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总体健康程度与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是直接相关的。但在微观的技术层面,人们却往往忽视二者的关系。我们认为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效率的讨论,表面上看是一些经济的问题,好像与技术的环境表现、生态效率(资源的利用效率)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在它们的背后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特别是引入全生命周期概念后,作为整体考虑的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所追求的目标实际是统一的。因此,将对技术经济效率的讨论纳入其生态贡献的讨论,将有利于提高技术的生态效率,而不是降低。
许多专家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趋势”系列访谈中,都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传聚教授所提到的例子:“我认为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理解也需要调整。比如上海生态示范楼的遮阳系统,采用了计算机电控活动式遮阳体系,这样的成本很高,因为它追求的是100%遮阳。我们现在做的一个研究是,能不能做某种固定角度的遮阳系统,达到比如说80%的遮阳效率呢?表面上看我们是在投资和遮阳效率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实际在其背后,我们考虑的是也许为了遮掉另外20%的阳光我们需要耗费的资源更高,同时运行管理的难度、投资都会因此提高,我们认为绿色建筑追求的应该是综合节能效率最高,而不是单纯的零能耗(或是某些单一的环境目标);
3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贡献更多来自技术集成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育 绿色设计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全球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问题的情况下,人类对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的反思以及对现实与未来忧患的觉醒而提出的全新的人类发展观。①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国情来说,更加的势在必行!在目前中国高校系统内的设计专业无论是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服装设计、装饰设计,都因其专业特点而有可能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技术的前沿。产品设计是产品生产的第一环节,因此可以说设计的理念直接决定了生产的理念。如何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就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秉持绿色设计原则将关系到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运用到以后的实际产品设计生产之中。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之上
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经济观念中,所有的生产模式都应该遵循 “3R原则 ”,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产品生产过程中将原料与能耗降至最低;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产品的成品形式可以重复使用,例如可用作餐具的包装设计,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泛滥造成的垃圾污染。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可以重新成为原料而非不可降解的垃圾。上述原则应该成为我们现时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即以最低的消耗谋取最高的价值;以最简单的方式满足尽可能多的功能。然而,通观我国当今的高校设计教育,几乎没有在大纲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观念制定其中,更逞论专门的课程设置。在这种观念缺失的情况下,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失去了在奠定专业基础的同时接受先进观念的宝贵机会。这是教育者的严重失误,社会的重大损失。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氛围中,具有什么样的生态观、对环境问题持什么态度、行为方式如何、是基本素质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高校设计教育则是直接培养设计师的场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在校的学生,更影响到整个消费市场,影响今后的几代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到了十分严峻和危险的程度,可持续发展作为国策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作为可持续发展基础问题的环境保护问题也已日益被人们认识。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肩负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将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保护意识化分散渗透到相关的课程环节之中灌输给学生,让这些观念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使他们今后能够担负起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责,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时刻将追求经济效益同追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不断的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 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大力提倡和发展绿色设计
1、绿色设计的含义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环境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 Conscious Design)。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②(如图1所示)
绿色设计作为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产品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受到越来越多制造企业的重视。设计师在设计方面除了要考虑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也要从绿色环保入手,要从对社会负责任的角度去理解一个绿色环保、安全节能的设计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我国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然要充实绿色设计理论、完善绿色设计体系、顺应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
2、绿色设计的实现
实现绿色设计,归结起来就是使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做到3R原则。对与这些需要有细节的解决方案,要求设计师将设计的重点放在用一种更为简洁、经典、大方的产品造型样式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使用寿命,绿色设计强调尽量减少无谓的原料消耗,重视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则对产品设计外观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实现绿色设计要依赖以下几个环节。(如图2所示):
从图2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实现绿色设计,设计师们需对产品的材料、包装、结构、能耗和设计过程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设计师们必须在产品设计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将绿色、环保的概念融入其中。绿色材料设计就是指在满足一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用良好的环境兼容性的材料。尽量使用绿色环保性材料,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特性的材料;简化产品设计的表面工艺;尽量使用单一的材料类型;使用的材料要尽可能的具有可回收性,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而绿色结构设计在绿色设计中占有着极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长寿命及可回收利用性。绿色结构设计除满足普通产品的基本要求外,主要考虑的是结构的易拆卸性与可回收性。绿色能耗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产品结构、功能、工艺或利用新技术、新理论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消耗能量最少,能量损失最少。工业产品的高效节能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减少能源,消耗即意味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关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及其给环境带来的负担。因此,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对其使用造成的能源消耗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绿色包装是指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所以绿色包装设计首先要求用料要节约资源,力求减少废弃物量,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或再生为其他有用之材。其次是焚烧时可回收热能,不会产生毒害性气体,填埋时少占用土地并能自然降解。绿色制造过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综上所述,绿色设计的实现有赖于设计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以前的一味地关心产品的创意和造型转变为重视环境意识,考虑产品本身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成本能否十足的低廉等等。从长远的角度看,绿色设计的实现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3、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帮助实现绿色设计
要实现绿色设计,毫无疑问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不但是要关注那些直接与人的个性、 需求和兴趣相关的因素,还必须考虑生产技术、制造要求、市场信息等以及社会、环境的现实要求。因此,我们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要开设与之相关的更多课程来引导和传授学生们这方面的观念、知识和技能。
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开设关于绿色设计的理论课程。以生动、丰富的案例贯穿于学习当中,甚至还可以把那些对经济社会造成极大浪费和视觉污染的不良设计作品作为反面案例给学生看,让学生可以深刻了解绿色设计的重要性,将“绿色意识”深深的植入他们脑中。
其次,开设关于介绍绿色贸易壁垒,诸如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相关政策措施和法律知识的相关课程。让学生们可以了解国际上对绿色产品的标准和要求,进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设计制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绿色产品,而不至于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国际的绿色壁垒面前无所适从,屡屡碰壁。
最后,还应增设大量与材料、造型、能耗、工艺、制造等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使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方面和环节的了解和研究,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真正理解外观符合功能的设计的意义,在将来设计出既美观和实用又节能和环保的优质产品。
艺术设计对设计的民族化与国际化、在传承民族文化与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思考,都使得艺术设计教育面临挑战与机遇,人文精神的熏陶、 商业意识的培养、 技术层面的支持、创新思维的塑造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将作为新时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才能够兼顾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同时,以实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良性生产及消费,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实现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持久生命力。
参考文献
随着现代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加上新型生态理念的融合,园林建设趋向多元化,各种优秀的设计方案层出不穷。那么具体该如何理解新时期的绿色生态园林呢?本文就生态绿色园林的定义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在建设生态绿色园林时需要注意的要点,为园林设计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园林;生态;设计;要点
前言
广大的设计者和群众对园林设计的建设,都开始趋向于生态学的角度,但是对生态绿色园林的定义,还尚有争议。根据不同的理解,产生了不同的设计理念,从而导致设计方案的多样化。具体该如何把握新时期生态绿色园林的定义以及设计中的要点,是园林设计者所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就此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1新时期生态绿色园林的定义
新时期的生态绿色园林是在传统园林设计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继承和发展。它保留了最基本的生态学原理,让园林的设计更加体现多层次、多元化、多科学的特点,让动物和植物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并规划出一定的联系需要,让生态美、科学美以及文化艺术美等达到有机结合的程度。新时期的生态绿色园林设计秉承着让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共同发展的理念,实现生态物质的有机循环,让人类生活在一个优美、清新、文明的生活环境中。在我国,对生态绿色园林的基本定义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新时期的生态绿色园林要遵循一定的审美原则,既能够提供视觉上美的享受,更要美化环境的功能,让游客既能享受生态绿色园林的舒适,又能够切实吸取到大自然的精华。(2)新时期的生态绿色园林要有净化和改善环境的功能,通过植物特有的光合作用以及氧气的排放活动,来改善生态中有机物质缺乏的情况,吸收空气中有害的物质,降低噪音,让周围的环境处于一片宁静祥和之中。(3)要利用科学技术的培养,来建造一个空间合理、时间合理的人工生态植物储备地,让人们在闲暇时能够来到这里放松身心,生态园林要起到一个良性转换的作用。
2新时期生态绿色园林的设计重点思考
首先,我们要知道,生态园林是一个参照生态学构建的植物园林基地,其中包含了各种花草树木的栽培与协调工作。不仅要考虑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情况和色彩搭配还要考虑植物的多样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栽培植物,让整个植物的运作呈现出一种稳定、和谐的趋势。这是生态园林建设的最高标准,也是人类与植物和谐相处、构建和谐自然环境的必然要求。所以从新时期生态绿色园林的设计原则出发,需要考虑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2.1系统全面地进行绿地规划
生态绿色园林的建设,在城市中进行,要进行五个方面的划分: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以及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这五个方面中最为重要的两方面就是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这两项规划的同时,也要满足生态园林的基本原则,它的生态储蓄量以及协调能力,要遵循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律;要尊重树木群落的生长特性;要能够适应自然的变化以及植物的更新换代;在协调方面,尤为要注重的是绿地的整体结构以及它的布局形式和自然环境中的河流、地貌的关系。在进行规划的同时,要进行一个全局性的观察,让布局做到合理,让规划做到详尽,让工作做到圆满。城市的绿地规划不仅可以在城市的四周进行,生态园林也可以搬到城市中去,让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更好地结合。在城市绿地规划的管理阶层角度考虑,要想让规划立足于整个城市,必须要让城市的结构规划和城市的绿地规划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进行管理和规划。要做好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行政部门,需要进行意见的协调,来达成城市规划的最优方案。这个规划过程中,需要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这双方的负责人做出努力。新时期的城市绿地规划已经开始走大规模的园林建筑路线,实行城郊结合以及森林公园结合的生态绿色园林建设,这对城市的生态园林的发展大有帮助。
2.2绿化量要足够大
绿化量是一个城市绿化效果的体现,也是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它的具体要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面积方面的要求,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格;二是要有一个层次性的绿化结构,保证充足的绿化量。所以这也就要求在绿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乔、灌、草、藤以及地被群落结构,这几个方面的结构要把握好层次的分布利用。在考虑植物的规划时,要考虑其叶子的性能和外形,要使用光合作用较强的植物,从而使空气质量能够不断地提高。当然,在一切植物安排前,要根据植物的性能划分,保证同一区域内的植物性能不受冲突。在做好性能的了解和划分后,要对植物进行基本的挑选,挑选时要注意植物的抗污能力,要选择耐污染能力较高的植物进行栽培,这样才能够起到吸收、绿化以及同化的作用,让生态园林里充满干净的氧气,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以及它所含的有害物质。同时,还要注重植物对人身体调养的功能,能够释放出新鲜的空气对人身体进行净化的植物要着重栽培。要让身在园林中的人们,切实感受到它的保健作用以及疗养效果,做到人与自然界的融合。
2.3突出文化特色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也是博大精深的,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有501项被列入了名录,包括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医药等等。这些元素都可以运用到新时期的生态园林的设计当中。在拥有着如此丰富文化的国家,设计者更应该好好利用这些文化资源。针对一些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了解,把它们融入新时期的生态园林设计当中去。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受众的审美需求,不要过于哲理化,搞得受众不明白设计意图,同时也不要过程序化,让设计没有审美享受。在园林建设者和园林投资者之间,有一个认识标准的夹缝,所以这也就要求设计者具有高超的水平和能力,要将更精美、更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融入园林建设中,才能让我国的园林事业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3结语
生态绿色园林的建设,不仅仅是绿色植物的组合,而是一种在协调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的审美享受。在我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但生态园林设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这也要求我们的园林设计者,在把握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带给人类更多的审美享受。
作者:郭晓晴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中的第一个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本实验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实验,学生不但要熟知实验设计的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颜色的变化,还应掌握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实验操作的技能等。
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虽然有了一定的生活认识,知道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吗?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对这些具体内容,学生还是不大清楚。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阐明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懂得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2 能力目标
尝试设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方案,进一步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形成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等。
教学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4 教学过程
4.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在水中溶解地瓜粉,并滴加碘液,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教师提出问题:溶液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又是通过什么制造出来的?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通过问题引出本节的课题。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本节的教学中来。
4.2 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学生观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视频,了解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原理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学生再分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用什么方法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直接在绿叶上滴加碘液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行。绿叶中有叶绿素存在,能起干扰作用。
教师在一片绿叶上滴加碘液,请学生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进而启发引导学生:要验证绿叶内是否存在有机物淀粉,就必须除去叶绿素。
学习任务二:用什么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能将叶片放在酒精中直接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绿叶能否制造淀粉的实验方案及酒精溶解叶绿素的操作方法。
活动一:经学生讨论设计后,教师请学生代表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上台演示操作酒精隔水加热的步骤。并追问学生:为什么要隔水加热?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明白了直接加热容易发生危险。教师补充有关内容:酒精的沸点低,挥发性强,蒸发快,造成浪费,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佳等。同时为了缩短叶绿素脱色的时间,可将叶片放在开水中浸约10 s,能加快酒精溶解叶绿素的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演示模拟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学生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酒精要隔水加热的原因。
学习任务三:如何探究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对照实验的方案。
教师设疑:完成了酒精脱色的操作,即绿叶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就可以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了吗?
学生:不能。因为这操作还不能证明这些有机物是在光下制造还是在黑暗中制造的,要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提出问题: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做出假设: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设计方案:变量为: 。
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活动二:请学生上台展示利用黑纸片遮盖植物叶片的方法。
学生一:用黑纸片遮盖了两株天竺葵中两片不同的绿叶。
教师质疑学生:选择的这两片绿叶除光照不同外,还有其他不同条件吗?如温度、水分等?学生回答有可能,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其他的干扰因素。
学生二:用了较大的黑纸片遮盖了一株天竺葵的一片叶片,形成同一株植物遮光叶片与见光叶片的对照。教师再次质疑:这两片叶除光照不同外,它们制造淀粉的能力有没有可能不相同?有没有更合理的设计呢?
学生三:用了相对小的黑纸片遮盖了一株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形成同一株植物同一片叶片的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的对照。
教师设疑:你想把你自己的头像映在天竺葵的叶片上吗,或在天竺葵的叶片上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不同形状图案吗?请你试试。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对照实验的方法,充分打开了他们思维的想象空间。
学习任务四:经过遮光对照处理的天竺葵叶片在阳光下照射前,还要对叶片做怎样的处理,为什么?
教师设疑:完成了遮光对照处理的实验材料,能放在光下进行制造有机物了吗?这样的叶片中有没有可能储存以前制造的有机物?那该怎样处理?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学生明白了要黑色塑料袋把天竺葵罩住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即进行饥饿,才能将叶片部分遮光的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这个步骤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消耗掉,消除叶片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师生归纳整理实验方法和流程:暗处理;叶片部分遮光;阳光下照射3~4 h;摘取叶片;酒精脱色,隔水加热;清水漂洗;滴加碘液;再次清水漂洗;观察叶色。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设计完成,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实施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习任务五:分析实验结果,完成表1。
实验结论:
①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② 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
③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概念中获取重要的信息。学生经过思考,补充得出:产物是有机物,需要的条件是光,叶片是主要器官,在叶绿体场所中进行。
最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困惑,重视学生的收获,并及时给与评价和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反应激烈。
5 教学反思
关键词:建筑业;绿色设计;规划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绿色环保理念的理解也不断深入。这要求建筑行业在工程设计与建造中应更重视环保,将建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工程中,建筑设计者应该重点调查建筑地点的周围环境,保证建筑与环境能够和谐共存,充分发挥环保理念的优势。此外,设计建造应注重整体规划,利用合理的设计布局降低建筑物能耗,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浪费。本文主要根据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节能设计模式进行思考。
1绿色理念是建筑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成为人民生产生活中的主流思想。在建筑中也是如此,每一栋楼的建成,都会经历设计、施工、运行、入户、装修到拆迁这一周期过程。在此期间,除了设计规划,其余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消耗资源,排放废水、废气、废物。(1)适合居住。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个大的跨越,生活条件也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上更是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如何生存变成如何生活,生活的重心着重于物质享受。所以居住环境是否环保影响购房者的满意程度。而建筑规划设计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就是能够让人们在房子里住的舒心、住的放心,而无论选择使用哪种规划设计理念,这个核心目的都不能动摇,因此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设计人员务必考虑全面,全方位的设计出一款既经济又适合居住的建筑,比如,充分考虑通风性、采光性等等,使得建筑居住环境能够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并且使得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如何应用绿色理念建筑规划节能设计现在已经成为建筑规划设计的主流。(2)节能性。节能是绿色建筑理念规划设计的突出特点,而节能性的关键措施就是提高建筑行业使用的能源和材料的利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节能的关键是怎样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如通过太阳能来进行照明,节省在光度强时减少人工照明的时间,同时应该积极地开发研究新型能源以及新型施工技术,逐渐的将这些新能源利用到新型建筑中,顶替传统耗能大的设施。
2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的现状
(1)建筑商与设计人员对绿色理念的认识不足。现今为止我国的建筑设计人员和建筑开发商对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还了解不够,依然没有运用绿色理念来规划设计的意识,而很多设计商也不愿意使用这种绿色理念,他们认为绿色建筑与平常的建筑在建设上没有任何的差异。此外,有的建筑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在绿色理念上显得不够精通,不会采用新兴的绿色理念,对于建筑商来说,在采用绿色理念上还是不够深刻,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认为采用绿色理念会增加建筑开发成本,忽略了绿色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楼盘更好销售,开发商的声誉变得响亮等等,这也是绿色建筑迟迟没有发展起来的关键原因。(2)绿色理念的建筑数量相对较少。如今我国的绿色建筑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所增加,但在全国范围来看,绿色建筑的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且分布范围也不广泛,就现阶段各大城市建筑开发中,能够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建筑凤毛麟角。这主要是由于绿色建筑理念刚刚兴起,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不多,而且有很多因素影响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像开发成本问题,建筑选址问题,建筑用地批准等诸多问题,都是大大降低了建筑开发商的投资,这使得绿色建筑在城市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所以建筑中绿色理念还未真正兴起。(3)绿色建筑具有局限性。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城市现代化程度很高,大批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出现。相比之下,我国农村的建筑主要以居住用房为主,虽然一定程度上突显出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但是,在环境保护上,农村要更优于乡村,这几种的表现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的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它成功的对当地气候、土地等资源进行最佳利用,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建筑节能的思想,成为零耗能绿色的建筑典范。
3绿色节能理念下的建筑规划设计模式的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筑的不断增加与建筑物生命周期的循环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事实上各种能量的堆砌。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筑业都是古老的行业,如何使传统行业换发新的生机,走上绿色环保之路,成为人们越发关注的课题。统计结果显示,人们自然资源的消耗总量40%以上来自于建筑活动,建筑活动本身造成的空气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电磁污染等更是超过了地球环境污染总量的35%,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垃圾,42%属于建筑垃圾。由此可见,建筑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肩负起人类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1)提高建筑节能效率。提高建筑节能效率,达到绿色环保。现如今,提高对太阳能、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是我们倡导绿色能源的亮点。太阳能作为最广泛最持续的热源供给,应用于建筑绿色节能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太阳能应用将在供电和供暖方面。而天然的节能效果是完全满足建筑规划设计对绿色这方面的要求的,所以在进行运用这些天然能源的同时要尽可能充分的展现它的价值。很久以前我国就已经开始利用风能来取代电能和热能,为了降低建筑的能耗,设计多以提高建筑的通风透气性为主。通过合理的设计研究提高建筑的自然通风度,从而达到宜居度的提升。(2)建立健全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从根源上控制为绿色建筑的存在空间。首先要建筑设计者和建筑商具体的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包括在选择材料,材料的制作过程及将来是降解是否环保,工程的施工工艺是否环保等细节要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能因为用了某种环保概念的产品就把建筑说成是绿色建筑。(3)建筑朝向。在对大型建筑进行整体部署时,朝向需要重点考虑,想要选择合适的朝向,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要对房子朝向经纬度,地段进行分析。而建筑物具体的朝向适合当地环境相关联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建筑施工时,尤其是住宅,日光的照射和通风情况都需要重点考虑。北方的冬天较为寒冷,需要安装暖气,因此需要耗费很多热量,而且有些时候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为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假设墙体可以吸收阳光产生的热量,那么就可以节省很多能源,也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4)增加国内外对建筑领域的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通过国内外技术交流会,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理念,而且要聘请国外知名建筑专家教授进行传道受业,增强我国建筑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对国外的成功案例积极分析,取其精华的方式将国外的理念引进,进一步研究提高我国绿色理念的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动态和发展中的理念,社会与技术的进步也逐渐的充实了其意义。“绿色”象征着环保,清洁。“绿色建筑”更是成为当今社会生态健康的代名词,从本质上来看,绿色建筑利用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极大地节约了自然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再生,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新时期,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题讲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绿色建筑将不断增多,成为建筑业的主流。
作者:李丹丹 冯永超 单位:河南省博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杰,李洪砚,崔秀瑞.基于体制机制的绿色建筑推广责任归属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6).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达成目标:
①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听录音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通过观看提供的学习资源,弄清为什么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并知道如何去打开大自然这本书。
④通过朗读、比较,初步了解本首诗歌的写作特点。
3.学习方法建议:
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课外拓展。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评价——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二、学习任务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①将下列词语读正确:敞开 芬芳 无限 云锦 黄昏 苍劲
②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苍劲(jìn jìng) 芬(fēn fēng)芳 撒(sā sǎ)开 奔(bēn bèn)向
③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无限 洋溢 胸襟 饱览
设计意图:通过已经掌握的学习词语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为下面的自主学习扫清障碍。通过辨析读音,进一步掌握容易读错的字音。
2.读诗歌,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感和韵律美
①放声朗读诗歌,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②听录音朗读,初步体会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设计意图:诗歌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悦耳动听。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此处的读,要求学生都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一部分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能初步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美。
3.想一想,为什么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我们应该怎样去打开这“课本”呢?
①读2~5小节,想一想,诗歌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哪些景物?请用“___________ ”标出来。
②观看学习资源,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浩瀚的大海”、“明媚的早晨”等画面的神奇、绚丽。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传达,将文字还原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可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更好地体会大自然的秀丽、神奇,与作者的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③读读相关句子,说说怎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用眼睛去发现……
④发挥想象,进行仿写:
a.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______________。
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______________。
b.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
提示:先想想为什么作者将大自然说成是“课本”?再想想为什么将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
⑥在你眼里,大自然是一本什么书呢? 你喜欢这本书吗?
结合学习资源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写:
a.大自然是一本音乐书,_______________。
b.大自然是一本美术书,_______________。
c.大自然是一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自然”与“课本”的相同点,很容易地认识到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大自然中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同时,进一步提出“既然说大自然中有知识,那么,你觉得大自然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扩展学生对大自然认识与感悟,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好奇。
任务3总体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中对诗歌的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此任务的设计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借助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想象,进行仿写练习,体会诗人的情感。
4.诗歌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使诗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其中的妙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诗歌反复和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
三、困惑与建议
备注:栏目不够用可以自行扩展。
我们的想法:以生为本 还学于生
“翻转课堂”自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已受到广泛关注。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也悄然生根,不断传播。关于“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尝试从未停歇。感谢NOC活动,将我们带入到一方新的天地。随着对翻转课堂了解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翻转课堂的推行,不仅仅靠精美的教学视频,更重要的还在于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它是推行翻转课堂的核心,更是破解“翻转课堂”难题的抓手。本着“以生为本,还学于生”的理念,我们设计了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意图及亮点为如下几点。
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认为,一份好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应当是以问题为导向,把教学重难点转化为问题提出来,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根据《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一课的内容和特点,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①“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②如何打开“绿色的课本”?③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引领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学习重点。这一设计既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规律,又基本体现了新课标对高年段诗歌学习的要求。
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儿童深度理论认为:过多容易的任务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低水平思维状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过多的难度偏高的任务则对学生的思维带来压力,增加学困生的挫折感。因此,我们在任务单设计中充分考虑学情,设计难度适中的任务,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你眼里,大自然是一本什么书呢?你喜欢这本书吗?结合学习资源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写:①大自然是一本音乐书,_______________。②大自然是一本美术书,______________。③大自然是一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任务的设计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借助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想象,进行仿写练习,体会诗人的情感,注重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激励为目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要素;化学理念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绿色化学理念在以前的教材中并没有被提到,很多教师都知之甚少,高中生就更不用提了。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只提到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应用,几乎没有考虑到如何从环境保护这方面去减少或者消除化工生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教学的宗旨就是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带着保护环境的任务去学习、去做实验,从而研究如何生产环保型化学产品,进而防止有害物质产生的一种环保型教学模式。我国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淡薄以及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都致使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然而绿色化学教学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绿色化学迫在眉睫。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绿色化学理念”的途径
1.最大限度地挖掘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要素
近几年来,伴随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中不断地融入大量的绿色化学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育时就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理念的内容,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例如,在“卤素”这章节中,一方面有关于工业和生活中应用氯气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包含有危害大气层的氟化物和保护臭氧层知识点;在“化学反应”的知识点中,包含有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知识;在“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知识点中有关于酸雨的形成过程、形成原因以及防止措施等;在“氮的氧化物”中包括汽车尾气的危害、与氮的氧化物有关的光化学烟雾,等等。这些物质含有大量的绿色化学要素,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教材里的知识点,深入研究材中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环境污染和治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其绿色化学观念。
2.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在化学这门学科中,实验的地位非常重要,然而化学实验的性质就是不可避免地产生化学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物质,这给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将绿色化学理念有意识地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去,具体可按以下方面操作:(1)采取微型实验的方法。微型实验是指使用的仪器大小和化学试剂的用量相对正常实验来说要少很多,能大大降低教学实验产生的污染,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2)应该引导学生将实验后留下的废弃物进行科学的处理。比如,实验后的废弃物,绝对不能随意倒到实验室的地面上或水槽中,要倒在指定的地方,经处理后才可以排放或者埋掉。并且还要让学生正确地取用药品,纠正他们这种“用药越多,现象越明显”的错误观点。要让学生知道,这样做不但影响了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药品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化学反应后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在绿色化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化学实验时一定要做好废弃物的后续处理工作,这样一方面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3)在上化学实验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因为不论多么严格地按照绿色化学理念进行实验,都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还不能全面充分地利用资源,而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模拟仿真实验,特别是那些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实验,更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仿真实验,这也是增强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
3.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高中的化学课外活动中
教师不能将学生局限于课堂,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更广阔丰富的世界。所以,教师要在绿色化学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开展部分课外活动,比如,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如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和回收价值;调查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分析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价值;调查周围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常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储藏情况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如何选择家庭燃料以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思考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探索的能力,还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深刻地体会到绿色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利于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经济在迅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化学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想要使工业生产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在化学教学上采用更完善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出的“绿色化学理念”,就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化学教学形式。在我国不断发展繁荣的进程中,必须坚持高效利用资源,从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的进步。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模式,将“绿色化学理念”合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从而推动“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程。
参考文献:
[1]曾中文.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化学,2015(03).
[2]房建华.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3]曾春燕.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才智,2014(29).
装饰色彩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色彩的构成原理,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色彩的相互关系的对比效果,懂得如何概括的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关系,装饰色彩来自于自然色彩的提炼,把自然界纷繁复杂的色彩通过概括,从而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色彩,以理解性的、知识性的色彩运用达到装饰画的效果。同时,可借助音乐等手段,使学生从中感受色彩在心中的想象与感受,使学生所创作的装饰色彩具有单纯、秩序、节奏、对比与调和、比例均衡等艺术特色。
当我们把自然色彩归纳为色块与色块的并置时,不同色块之间的位置、大小、形状的对比于调和会形成画面的不同的色彩基调,即色调。色彩的量的悬殊会形成强烈的、柔和的、明快的、沉稳的画面基调。而色彩的质的对比是通过色彩内部的性质的改变而达到的。例如,当红色和绿色并置时,可以通过改变红色或者绿色的色相、b度、纯度而取得调和。也就是说可以在红色或者绿色中加入黑或者白,改变纯度的同时也改变了b度,使得对比强烈的红色与绿色达到和谐的对比。下面就装饰色彩的教学谈谈几点想法。
一、培养学生色彩归纳的能力
如何培养色彩归纳的能力呢?一般可以引导学生从色彩写生稿(水粉或水彩)中提炼出一组理想的色彩关系,这种色彩关系一般不超过七套色或者八套色,这种训练方法一般也是用提炼的方法直接写生,以获得装饰图案所需的色彩关系。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通过写生习惯获得新鲜的、理想的色彩感受,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写生习惯。例如:写生一组水果静物,写生之前,我们要定好画面的基调,如果有红色和绿色,要确定好面积关系。如果我们确定好以绿色为主,以红色为点缀色,我们就应该找出不同部位的不同绿色偏黄的绿,偏兰的绿,偏冷的绿,偏暖的绿等,红色既然为点缀色就要控制好它的面积,不要面积过大,以免喧宾夺主。同时红色中也要有所区分。这样构成的装饰画会很丰富,对比又协调。同时也达到了色彩归纳的训练。
二、培养色彩组合的借鉴能力
我们可以借鉴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来进行色彩组合。例如,我们可以在绘画、工艺品、文学故事中概括出五种邻近色然后确定这些色彩在画面中的位置、b度、纯度等。
三、培养色彩构成的运用能力
色彩构成是平面化的艺术,源于色彩变化原理与人类对色彩的感觉。装饰色彩的教学可以促成构成与设计课程的有效连接,还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在装饰绘画中可以运用色彩构成的形式语言来丰富画面,从而达到综合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现代化的产业革命。给工业和农业带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但资源被掠夺式开发,造成资源枯竭,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遭到破坏。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大自然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只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已引起大家的质疑。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选择新的农业模式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课题。绿色循环农业模式是以提供绿色农产品、追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国外上世纪70年代就曾提出,在中国如何更好的发展。笔者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20世纪50年代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发起的)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新农业。不仅仅强调经济效益,过去宁可牺牲生态效益来保证经济效益将被否定。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生态农业范围比较广泛。既不限于种植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还包括乡镇企业。在农药和化肥使用上,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强调合理投入。使生态农业生产成为一个开放系统,把系统外部投入无机能量与有机能量结合起来,扬长避短。
二、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首先来看看目前农村现状,我的家乡在义乌西面。过去是一个漂亮的小村庄。靠山面水,风光秀丽,但这几年农村环境变差了,河水臭了,门前的燕子也不回来筑巢了,走到村里的田间地头,小塘边都丢满了各种农药瓶及药剂袋,还能闻到死鱼和死鸡的臭味,田里水沟也找不到泥鳅,想给下一代讲讲过去在田间地头的快乐。但他们已无法理解、无法体会。农户家里种的菜都进行了区分,哪些是送到城里卖的,哪些是没用过农药自己吃的。菜也不能到池塘里洗,在家用自来水洗,水脏。不远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囱飘来白色烟雾,烟雾中有可怕的污染——二恶英。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但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果是这样的发展。笔者认为,牺牲的太多。
国外发达国家跟中国走过了相类似的农业发展过程,环境污染、物种变得单一、土地板结、产量慢慢在下降,觉察到乱用农药与化肥将不可持续,1924年在欧洲兴起生态农业。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1999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额为20亿美元,约占其食品销售总额的1.2%,预计2008年比重将达25%。除德国外。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生态食品销售量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生态农业将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对生态农业已经引起重视,但生态农业刚起步。还处在摸索阶段,农民已习惯于农药和化肥来种田。要改变这种方式,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三、如何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过去,中国的农业的精耕细作是值得提倡的,学习美国其实是丢了自己的宝贵东西,小农经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但产量低,有些人认为再回去过去。大家又会挨饿。首先,回到过去不是简单重复过去,现代化的机械。经过优化的种子,对农业业的科学认识。过去是无法比拟的。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生态农业意识
生态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尚缺。比如:日本企业朝日绿源在山东莱阳沐浴店一片盆地中,租了1500亩中国地搞生态农业,但当地农民很“费解”:谷底长满荒草,一不打农药,二不施化肥:5年来,绿源的种地方式让当地人看着心疼。一亩地的产量仅是当地人的一半。当地农民认为:日本人不会摆弄土地。不追求产量的生态农业,让农民无法理解。也有“专家”认为:自己也搞过生态农业,但产量不高,养不活中国这么多人。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民感受学习,眼见为实。要培育一批绿色园区起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农民积极、热情积极的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开展绿色农业技术培训,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部门等单位。进行操作技术指导,使农民熟练地掌握绿色农业技术。
(二)规范绿色农产品标准
为保证绿色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的特色和质量。应逐步按照国际标准,对不同绿色食品及其他绿色产品制定严格的标准。并在有关权威部门验证之后,对其发放绿色标志才准予生产和销售。饲养制度和绿色生产耕作是推行绿色农业的关键,包括使用无公害优良种子、种畜禽、肥料、饲料制度,规范无公害的大气环境、水资源、土壤环境的标准,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或清洁生产农艺。在流通领域,运用严格的安全卫生分级、加工、包装、储运操作制度等。
(三)解决有机肥的来源
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机肥来源方法之一。我们去参观考察宁波艾格莱水稻收割机时,厂方介绍政策规定在收割机上安装秸秆的切割机才能享受农机补助。秸秆还田有了政策导向。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