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工作面临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天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这是开春上班以来,继全市开放型经济会议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我市农业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新一年农业工作,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步伐。刚才表彰了去年农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等下吕丙副市长还将作全面的工作报告。下面,我谈几点想法:
一、农业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必须一心一意抓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就是靠发展,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提高了认识,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就是靠发展,全市上下发展经济的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就是靠发展,*在外界眼中的形象得到了改变。体现在农业上,主要是山区农业、田园农业和园区农业都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山区这几年发展很快,特别是2*1年我们通过赴常山县、江山市考察后出台的13条优惠政策,使山区农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特色基地发展迅速,仅香榧一项,去年就新发展了2万多亩。同时,作为农业主体力量的农民,通过信息化沟通和知识化培训也转变了思想,提高了素质,形成了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路,纷纷在田园上种起了花卉,办起了工厂,不仅使自己得到了实惠,而且还改善了环境。园区农业发展势头很好,农产品加工园区自去年成立以来,已有多家企业入园,今年还将在开发区(*)设立2*0亩的农业加工区,以满足农业加工企业的需要。因此,下阶段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取得更大发展,必须继续围绕发展主线,增强发展观念,做深发展文章,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放,牢固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开放兴农,推进农业的开发和农产品市场的开拓。
二、农业和农村工作千变万化,必须一门心思抓创新
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解决。我们已经告别计划经济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了剩余经济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路、方法等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就农村工作来说,主要抓“一个中心、五个化”,即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业农村综合竞争力为中心,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基层民主化、农民知识化。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同时,要确立“今天的农村,明天的城市”、“工业化才是农业的出路所在”的新理念,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今年是实施农业13条优惠政策的最后一年,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大力发展农业加工企业,把中心镇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作为村一级所要抓的创新,也是“一个中心、五个化”,即以人为中心,推进硬化、亮化、洁化、绿化、美化。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要强化规划设计,农民住房样式要向公寓式或联体别墅式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搞好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抓创新工作,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农村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必须切切实实抓班子
农村基层组织是振兴农村的“火车头”,是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是当地老百姓真正的父母官。作为乡镇一级来说,要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想方设法解决村干部报酬问题,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推进农村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农业和农村工作千难万难,必须真心真意靠群众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难就难在存在农业发展信息不灵、农村资金不足和农民思想观念改变不易等问题,但实践证明:只要依靠群众,办法总比困难多。因此,要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主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相信群众,只要长此以往,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一定能够克服,不管有多难的工作也一定能够做好。
五、农业和农村工作千辛万苦,必须全心全意讲奉献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作;思考
农村工作是一项最基层,最直接的工作,它的工作直接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密切相关,依据农村工作的特点,我们必须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围绕保障农村稳定、粮食增收,节约水资源的根本原则,做到稳定、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确保水利工作在农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1.农村水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水利工作,主要从事农村的水利规划、抗旱、防汛、除涝、工程建后管理、运用、水事纠纷等最基层的工作,农业发展由过去单一的靠粮食产量转变为抓粮食产量的同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由过去小手工作坊向机械加工转变,使农业经济逐步发展成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使得现有的农村结构,水利基础设施陈旧现状和保障能力与之不相适应,相对来说农村集镇化的发展,拉开了现实与发展之间的距离。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使得农村水利工作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农村基础设施陈旧,建设管理跟不上
农村的水利工程,水资源环境,农村灌排设施,防洪除涝等防御水灾害的设施,加上,一直困扰农民引水安全设施,都对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2农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一直以来农村主要是靠单一的追求粮食产量来增加收益,原有的水利工程能够主要满足现有粮食作物的需要。可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种农作物像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的种植,它们的生长对灌溉、抗旱、除涝、降渍等就有了严格的要求,这样一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我们从事农村水利工作的工作者带来困扰。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小型水产养殖户的兴起,对水源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被人为污染,破坏,必将影响农村社会环境的稳定,造成社会矛盾与经济矛盾并存。
1.3农村水利产业结构主导地位的片面性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组织主导逐步向走向农民自主,由尽可能以资代劳向出工转变,农民对水利建设的政策、投资上认识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均是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主,辅以带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属于纯公益事业。政府在水利建设上给予了财政上的扶持。但是农民认识不到位的是,认为都是国家和地方财政负责建设,将自身的责任均依靠在政府的投入上。但实际上。对于防洪除涝上,真正的受益方是百姓,很明显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是满足不了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应该是将农民自身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政府作为辅佐地位,才能有利于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2.今后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依据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协调搞好农村的水利工作,在保障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基础上,协调好资源配置、社会稳定,加强农村抗旱、防洪、除涝、降渍等基本水害治理工作,完善农村水环境与农业灌溉用水的安全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工作者的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科学利用水资源,逐步提高农村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活面貌。
2.1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面对近几年我国水资源明显短缺的实际情况,人们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均面临严峻的节约问题。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宣传水法知识,改善农村用水质量问题,采用最简洁的方式使农作物见最大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广节水灌溉方式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灌排渠系的防渗措施,发展微灌、管灌技术,在节约投资的情况下,尽量实施渠道衬砌化。以减少水量的流失。
2.2提高农业灌排标准,加大治理水环境
要深入实际研究农村灌排渠系的技术标准,合理规划设计,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及配套设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作用,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随着灌排渠系多年运行,加之管理不到位,很多灌排渠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淤沙现象,要加大灌排渠道的清淤力度,加强水环境的宣传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3解决防洪除涝问题,提高农村引水安全和供水能力
农村集镇化的发展,使我们水利工作者面临解决小城镇防洪除涝等水害问题,重点解决短历时暴雨造成的内涝问题。加强农村水利工程防洪除涝的能力的同时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农村居民饮用水以地下水为主,要想解决污染水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就必须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生产力布局上综合考虑,加强村镇科学规划设计,铺设自来水管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4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改善水利工程管理理念
合理利用有关水利的法律、法规、政策,对纯公益性的管理人员及单位要采用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尽量减轻财政支出。依据农村实际的产业结构特点,研究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政策,方针,制定防洪除涝标准,为农村水利工作服好务。农村水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在提高管理者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要明确责、权、利,对具有特殊性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养护情况灵活掌握,做到协调合作,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农村水利服务体系,负责当地农村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防洪、除涝、降渍、抗旱,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积极推广农村水利的新技术,制定监督机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促进科技和指导协调发展,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结语
农村水利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村环境安全与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要求我们作为基层水利工作者,要不断充实自身职业修养,提高文化水平,懂得知法、懂法、合理用法,我相信随着水利工作的不断完善,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跟林,徐军.对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点思考,2006.2.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部署2020年“三农”工作。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距离2020年底只剩下1年时间,脱贫攻坚已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笔者认为,虽然我国农村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变小,农民也在减少,但农村还有约六亿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现状没有变,因此,确保“三农”工作成效,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农村是脱贫攻坚的“战场”。脱贫攻坚要持续增收,实现真脱贫、脱真贫,不能只盯着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着眼于实现乡村振兴。要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通过细化、实化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不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社会保障供给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民共享现代社会发展成果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农业是脱贫攻坚的“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发展也到了这个阶段。当下,不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发展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要大力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业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巩固发展成果,确保高质量脱贫。
1目前农村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淡薄,缺乏创新理念。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实行村财乡管、“三资”制度以后,部分审计工作者认为,形势变了,管理制度落实了,农村审计工作可以放松了,甚至认为可有可无了;(2)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模式。面对新形势新特点,人们在审计方法上仍然停留在老问题、老方法、老模式上,工作方式陈旧,工作方法简单,审计工作抓不到重点,使审计流于形式;(3)因循守旧,缺乏突破意识。部分地方在新的条件下,对复杂的农经形势和农村工作,因循守旧,畏难情绪上升,对热点难点问题缺乏应有认识和审计对策,审计工作打不开新局面;(4)视野狭窄,缺乏创新手段。在农村重大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各种重大涉农政策不断推出之后,审计工作面临新局面,部分同志视野狭窄,观念陈旧,对新形势、新特点,拿不出新办法,新手段,使审计工作严重滞后;(5)队伍老化,缺乏创新活力。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农经队伍特别审计队伍出现了人才断档、比例失调、队伍老化问题,农村审计队伍缺乏应有活力。
2解决农村审计问题的几个途径
结合东丰县实际,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个人认为应重点抓住如下五个途径:(1)抓起点,常态工作不放松。县级农经工作必须始终把农村审计工作列为重点,纳入日程,周密规划,狠抓落实。东丰县资产局多年来始终针对东丰实际坚持严格的制度审计,规范流程,严把关口,坚持从源头抓起,把住收支关,堵死账外洞,管住“当家人”,健全责任制,乡镇财务全面纳入了法制化轨道。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了“三资”崭新工作模式,为创新农村审计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2)抓重点,关键问题不放过。把农村现有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看住、管好,让农民群众满意放心,这是农村审计工作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东丰县抓住这一核心问题不放松,凡是涉农工作一步不差,凡是涉农利益一步不让,凡是惠农大事一个不丢。对高速占地,涉农拆迁、征地补偿、惠农奖补等重点领域,即时展开重点审计、跟踪审计、全面审计。2012年先后对10个乡镇160个村进行了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处理不合理支出,纠正违规项目,依法处理了责任人。(3)抓难点,坚守阵地不退缩。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三资”各种惠农资金能否按时足额到位,一直是农村工作中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东丰县始终把审计锋芒定在这个热点难点上,多年来对全县14个乡镇229个村定期进行拉网式审计,落实政策,查处问题,保驾护航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审计工作模式取得了全新突破。(4)抓焦点,在创新中求实效。农村中干部换届选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九”化债,农业种植业保险涉农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审计工作能否在观念上有新突破,手段上有新创新,模式上有新举措,把这些焦点问题查实理清,让群众放心,让村民满意,这是个焦点中的焦点问题。几年来,东丰县始终迎难而上,抓焦点、破难点、审重点,先后对全县进行专项审计、离任审计,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全县得到及时、准确到位实施。(5)抓培训,全面强化队伍建设。为了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把农村审计工作推向新高度,东丰县多年来始终把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工作当做大事抓,当做要事办。先后采取集中培训,定期考试,专业考核、资格考核,年度评比等多种形式对审计人员进行两个素质的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上述五个方面是解决目前农村审计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探讨。从这五个方面着手处理当前存在问题,对把农村审计工作推向新高度,必将产生良好效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三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作者:马春杰工作单位:吉林省东丰县拉拉河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关键词:乡镇领导班子;乡镇领导;能力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5-1
1 适应形势,不断提高乡镇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
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和变化,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逐步展开,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基层民主政治进程明显加快,一些上级部门加强了对乡镇站所的垂直管理,乡镇党委的职能、职权、职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班子服务群众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应当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这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举措,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必须围绕为民、便民、富民、安民、利民的要求,从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局出发、促使农民脱贫致富、通过提高乡镇领导的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去提高领导干部的服务水平,转变乡镇干部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而为构建和谐乡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2 解放思想,不断建立乡镇领导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乡镇领导班子要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首先,转变视角,寻求新的生财之道。当前,财政困难是乡镇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对此,要强化破解财政困难的问题。一是要学会招财;二是要运用凹面镜,研究比较优势――生财;三是要运用三棱镜,调整经济结构――谋财;四是要运用显微镜,堵漏节支――聚财。有了钱就能不断扩大再生产,使农民增收致富。其次,大胆创新,在大力使用本地人才的问题上寻求新突破。目前,乡镇的问题很多,但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困惑:一是乡镇干部如何发挥最大的作用?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的问题。乡镇干部如果不能有效地服务好基层群众的基本要求,不能更好地带领基层群众致富;农村富余劳动力如果不能更好有序地转移,这样的话不但农民增收困难,而且还可能干扰社会的正常经济发展秩序,而且影响到乡镇的工作,因此乡镇领导班子在这方面要多引导、多支持、多鼓励。第三,注重实效,在干好具体工作的问题上寻求新的方式方法。第四,创新机制。在“队伍怎么带”的问题上寻求新突破。乡镇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依靠力量,必须创新机制,加强建设。
一、指导思想
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全面提升村干部应对加入WTO以后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的能力。坚持以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政策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培训目标
这次村干部的培训是政策水平的培训,是“双带”能力的培训,是知识本领的培训。要通过教育培训,继续引导广大村干部夯实自觉实现和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若干重大决策的自觉性,在“加快发展、富民强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上有新思路;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广大村干部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在转变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展示新时期村干部的精神风貌上有新形象;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广大村干部熟悉和了解加入WTO以后我市农村村级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与应对措施,熟悉农村工作的政策,了解涉农法规,在依法治村、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上有新举措;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广大村干部切实掌握县(区)情、乡情和村情,熟悉和掌握村镇规划建设、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在增加农民收入、带头致富与带领致富上有新本领。
三、培训对象
村支部(总支)书记、副书记、委员,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四、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政策水平方面
1、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2、省委关于“三农”问题若干重大政策的主要内容
3、市委关于“三农”问题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4、涉农的相关政策与各项法规
(二)“双带”能力方面
1、基层党建与村级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2、农村精神文明与民主法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3、新时期村干部的领导艺术与工作方法
4、加强和改进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5、如何因地制宜提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本领
(三)知识本领方面
1、入世后我市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
2、南京农村应对入世的基本对策
①南京市农业产业化战略
②南京市郊县工业化战略
③南京市郊县城市化战略
④南京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⑤如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⑥如何推进都市型农业和壮大非农产业的发展进程
3、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对策
①土地流转的政策与成功做法
②劳动力转移的形式、方法与组织引导
③如何做好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与龙头企业的配套服务
4、适宜南京地区的农业实用技术
①经济作物方面的实用技术
②园艺方面的实用技术
③蔬菜方面的实用技术
④畜牧、兽医、水产方面的实用技术
⑤土壤肥料方面的实用技术
5、如何有效整合城乡各类资源,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五、培训形式
(一)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在广大村干部认真学习市里统一配发教育读本的基础上,集中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
(二)分层次培训
市里举办示范班。每个区县推荐6-8名村支部书记参训,同时在区县委组织部、党校、农办、区县科协等部门中选派2-3名工作人员参训,使示范班确有示范效应。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区县委党校培训。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乡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培训。
区县党校每期集中培训班时间为3天(考察学习时间自定),乡镇(街道)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天,培训形式由乡镇(街道)党委结合实际作出安排。
(三)集中培训与学习考察相结合
各区县推荐3-4个农业现代化示范村作为开放村。要有目的的组织受训学员到开放村学习考察,使广大受训学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消化学习培训内容和考察的感受,做到学以致用。
(四)培训的考核
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由各区县进行统一命题的考试,经考试合格,发给结业证书。
六、组织领导与实施
(一)“南京市千名村官培训工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农办、市科协、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共同负责此项专题培训的规划、指导、协调,编写教育读本,提出实施意见,并负责具体的实施与考核工作。
(二)各区县由区县委组织领导牵头负责,协调各方。各区县委党校具体负责培训工作实施。
七、时间进度
(一)*年9月下旬,市里举办示范班,时间、地点及参加对象另行通知。
(二)*年10月上旬前,市里统一发放培训读本。
(三)*年10月中下旬,全市统一开展面上的培训,11月下旬前全市各区县集中培训结束。
(四)培训工作结束后,各区县委组织部将培训情况向市委组织部专题书面报告。
八、培训经费
(一)培训经费主要由各级财政支付。
(二)不得向受训学员收费,也不得向下级摊派培训费用。
学习培训增添动力共谋“双带”再创佳绩--培训班部分学员畅谈学习体会和收获
(一)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提高“双带”能力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双带”工作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认识到作为基层村支书做好“双带”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正好陈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不能带头致富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只能自己致富,不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群众不拥护”。事实也是如此,群众欢迎的是能够带领他们致富的能人做他们的领头人。没有“双带”能力的“村官”只能让更多的人在贫困中徘徊。为人民服务,实践“三个代表”,是党的宗旨,更是我们每个“村官”肩和的责任。“村官”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如何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强村干部自身的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本领。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双带”工作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把群众带和富裕之路,才能更好地维护基层的稳定。
二、进一步结合实际,做好“双带”工作
农民持续增收遭遇挑战
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8%,比2007年9.5%的增幅降低了1.5个百分点。而在2009年,农民增收将面临工资性收入减少、农产品价格下行、农资价格上升等挑战,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贵州作为农业比重较大的欠发达、欠开发省份,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更大。2008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左右,与2007年19.6%的增幅相比增速明显放缓,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继续拉大。
对贵州而言,制约2009年农民增收的最重要原因是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去年下半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减产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面临失业或大幅减薪。经济形势不景气之下,不少农民工选择提前返乡。贵州作为重要劳务输出省份之一,自2008年11月起,逐渐迎来农民工返乡回流的。在贵州,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在收入结构中占35.8%,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意味着,农民工失业或减薪将直接导致农民收入大幅减少。
调查显示,2009年,贵州省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人数在130万人至150万人之间,占全省在外务工农民总数的20%以上。如按每个农民工年收入6000元计算,100万农民工返乡将造成全省农民纯收入总数减少60亿元。如分摊到全省2852.8万农业人口身上,相当于人均减收210元,占全省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 。“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使得全省农民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表示。
与此同时,另一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经营性收入也面临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资价格上升的双重夹击。“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省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趋势较为明显,而农资价格一直在上涨。”省农业厅市场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李刚毅告诉本刊记者,虽然春节期间价格有所回升,可是春节刚过,各类农产品价格又出现走低的趋势,一些农产品出现销路不畅的苗头。与此同时,化肥等主要农资价格则持续上涨。这意味着农民生产比较效益可能下降,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前景堪忧。
挑战来自外界,也来自自身
2008年12月,一批在贵州大学赛恩培训中心完成电焊技术培训的农民工顺利找到工作,其中还有人被上海的企业录用。此时,正是失业农民工返乡的高峰期。
“其实,现在沿海地区的企业还是缺工的。” 省农办劳动力转移培训处处长高松告诉本刊记者,“不过它们不缺普通工人,缺的是掌握一定技术的技工。”春节过后,广州、深圳等地都举办了多场企业用工招聘会,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前去应聘者众多,不少企业却没有招满。这是因为,企业对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要求提高了,再不像以前那样来者不拒。农民工流入大省江苏省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农民工文化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90%的岗位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20%的岗位要求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事实证明,农民工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技术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中有更多选择。
根据贵州省有关部门之前的调查,贵州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年多。由于文化较低,企业用工需求旺盛时,他们大多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虽然辛苦,得到的报酬却很少。2008年以来,随着劳动力市场形势逆转,企业用人标准提高,他们中的很多人便遭到淘汰。
与此同时,不少农民工虽然持有初中文凭,实际却没有达到初中生的文化水平。而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和受培训者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文化水平低、基础差,学习其他技能自然比较困难。在省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中,有些农民工觉得自己跟不上,培训还没结束人就不见了。“农村基础教育还应更加务实,不能只是发发文凭,或单纯追求升学率,而是要让进入学校学习的孩子真正学到今后一辈子受用的知识。”负责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高松对此颇有感触。
与之相应,农产品价格波动这一影响贵州农民增收的另一重要因素,既有市场需求减少、市场连锁效应等原因,也与我省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有很大关系。
“如果像‘老干妈’这样的龙头企业再多一些,贵州农产品的价格会稳定得多。”省农业厅果蔬站的工作人员邵宇告诉本刊记者。他举了一个例子,2008年夏天,贵州西红柿丰收,反而出现了菜农“丰收却减收”的现象。西红柿收购价一度大幅下跌,收购价最低时曾跌破每斤1角。“表面看来,似乎是西红柿太多了,卖不出去,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降。然而,其实去年贵州全省西红柿总产量还抵不上外省农业大县一个县的产量,并不存在供求关系明显失调。”邵宇认为,“如果多一些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按照生产需求,和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就不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了。”
此外,农户与市场对接能力不强、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各生产环节的联系较为松散也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内在原因。例如,去年西红柿收购价虽然曾经大幅下跌,其零售价格变动并不明显,即使在收购价跌至每斤1角时,省内主要城市菜场里西红柿的零售价始终维持在每公斤3元左右。“收购价和零售价相差比较大。” 省农业厅市场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李刚毅说,“因为中间经历的环节多,农民实际没有得到很多实惠。”
千方百计保增收
“从总体上看,我省农业弱、农民穷、农村落后的局面还未根本转变,‘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和特征在农村表现得尤其突出,农业农村发展还处于艰难的爬坡上坎阶段。我们必须更加解放思想,增强危机意识,采取果断措施,培育积极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保持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面对严峻挑战,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传递了一种理性而客观的声音。
据悉,2009年贵州省委1号文件将从九方面对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进行部署。现将其中部分要点内容摘要如下。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各种补贴政策,并结合贵州实际,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马铃薯、茶叶、特色畜产品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将更多适合贵州山地特点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认真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回流农民工基本情况,加强组织、引导与服务。努力巩固现有输出渠道,开辟新的劳务市场,稳定农民工外出规模。引导回流农民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工接受和运用农业科技的能力,提高农民工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等,选准特色优势产业予以支持,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参与贵州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黔”系品牌。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规格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0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0-01
近年来,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问题,一直是困扰和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农民群众的不满,成为农村发展与稳定的“瓶颈”问题。村级资金、集体资产、资源开发成为的重点,大多数反映的是村级经济问题,如何处理和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是搞好农村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句容市宝华镇全面推行村账镇管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村设账、独立核算、资金集中、网络化管理的运作方式,参照镇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行日常支出报账制、项目支出直接支付,实现了村财务工作在资金管理上阳光作业,弥补了村级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具体采用了以下几种办法。
1 制定规章制度
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在句容市农村财务管理意见指导下,镇政府出台了《宝华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支出、资产、债权债务、财务公开、档案管理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村级财务由镇财政所实行“三不变、四统一”管理。“三不变”,即资金、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四统一”,即统一办理资金结算和进行会计核算;统一按照《会计法》等法规要求,审核收支业务,实行支出会审会签制度;统一设置账簿;统一管理会计档案。
严格执行票据管理、账款分管、审批制度及支出的相关规定,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财务管理。各村高度重视村级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认真实施村级财务收支年度预决算、票据领销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管理,帮助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支持财务专管员做好财务管理业务。
2 抓好四项清理
一是清理账目,摸清家底。对村集体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债权债务、收入来源、支出项目进行及时清理,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二是清理各种票据。对各村使用的各种票据进行全面清理登记,对旧版票据进行缴销,统一启用新的有省监制章的农民负担专用票据和结算凭证。三是清理银行账户。对各村原有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理、撤销,纳入村账镇管统一账户分户核算。四是清理各种合同,规范管理。对村级组织的各种资产经营、土地流转、债务等合同进行清理,并上报财政所备案,可预防收入流失,防止新增债务的发生。
3 推行直接支付
为了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村组干部工资、粮食直补资金、其他涉农补贴实行银行打卡发放。对村委会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建立报账员报账制度;项目支出在把好立项审批关、“阳光平台”招投标程序关之后在资金拨付环节推行直接支付,在财务手续完备的前提下,将资金直接支付给施工单位,增强透明度,可以起到预防腐败的作用,还群众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
4 实行“网络化”管理
村级财务由财政所管理后,实行电脑记账,并做到市、镇、村三级联网,不仅加强了镇政府对村级财务的宏观管理,提高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而且使其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同时,增强了公开透明度和上级的实时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电脑汇账速度快、不可更改、大数据的优势,对村委会财务收支核算工作进行细化,增强了村级财务核算的精确度。同时,健全队伍管理,强化财务会计业务培训,提高村级财务管理能力。
5 强化财务监督
严格落实村级财务管理监督责任,今年以来,镇纪委组织力量先后2次对各村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突击检查,要求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参与制定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对所有财务支出事项和资金使用情况,村务监督委员会都进行审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开展“三资”清理和核查工作。按照《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每年年终要对村级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分布和运用效益情况进行核对、盘存,做到账实、账款、账账相符。充分利用镇内审机构作用,及时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强化对现有村会计业务培训,提高村会计的业务管理能力。每季度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公开,财务公开由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和村监督委员会共同负责,确保群众信得过、看得懂、能监督。
从我镇实行村账镇管改革几年来的运行情况看,成效明显。一是理顺了村会计工作管理的渠道,改变了过去由农经部门管理村会计的模式,使村会计管理工作步入《会计法》规定的轨道。二是规范了村级财务收支行为,有效遏制了村级举债的盲目性和支出的随意性。三是增强了村级财务公开透明,实现资金管理上的阳光作业。村各项支出必须经村民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在财政所的监督下,按规定的时间、内容、形式定期向村民公布,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四是有利于稳定农村工作。实行村账镇管后,财务收支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审核,支出由镇财政所办理,强化了财政监督,增加了村级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农民感到放心、舒心,增强积极性。
6 结 语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正处在不断摸索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如何让农村财务人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今后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已于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确保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权益,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条例》修订实施以及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新《条例》将农村五保供养纳入了以公共财政保障为主的新轨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这是做好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根本之策。新《条例》的正式出台,标志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基本确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五保供养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群体。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形象。各地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新《条例》以及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领导,统一部署,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认真研究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
二、切实做好新《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新《条例》公布施行,不仅是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更是广大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福音。各地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条例》作为当前民政工作的一件大事,作为为民解困、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民政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确保落到实处。
(一)认真学习新《条例》。各地要组织好新《条例》的学习。作为主管机关的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乡镇人民政府,提供供养服务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和村民委员会,要全面理解、掌握新《条例》基本精神,各地要通过举办多层次的学习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的形式,集中培训基层民政局长、业务工作人员、乡镇领导、村委会工作人员、五保供养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学习《条例》,领会《条例》精神实质,掌握对象审批、资金落实、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新规定,吃透立法原意。
(二)广泛宣传新《条例》。各地要抓紧做出具体安排,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广泛宣传新《条例》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具体规定和法律责任,使广大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确保新《条例》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自觉遵守新《条例》。新《条例》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村民委员会和五保供养对象在五保供养工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遵守各项规定,严格履行职责,主动接受和争取当地政府的领导,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争取财政、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村民委员会要增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认识,自觉履行新《条例》规定的职责与义务,接受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新《条例》的贯彻落实。
(四)严格执行新《条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原则。各级民政部门要严格执行新《条例》,加强执法监督,对违反新《条例》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对审批管理过程,该规范行为的要严格规范;对五保供养对象,该落实待遇的要抓紧落实;对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该加强内部管理的要逐步加强;对村民委员会,该发挥的作用要继续发挥。要通过新《条例》的严格执行,实现五保供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三、依法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新《条例》的出台,为创建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全面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提供了法制保障。各地要以实施新《条例》为契机,针对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组织协调,精心筹划,周密部署,采取措施,推进工作,努力开创五保供养工作的新局面。
(一)完善与新《条例》精神相一致的相关配套政策。要根据新《条例》内容,对现行各类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以是否与新《条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相符合为标准,该修订的修订,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以维护农村五保供养法制的统一。要抓紧做好相关配套政策的制订。各地要尽快制定好贯彻落实新《条例》的具体办法。特别要把新《条例》中明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台的规定尽快制定出来,争取在年内形成从自治区到县上下协调配套的五保供养法规体系。
(二)组织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排查工作。各地要根据新《条例》所确定的五保供养条件,以县为单位,逐村逐户调查农村特困群众家庭情况,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登记造册,建立供养对象数据库,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审核发证,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排查工作要在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并将排查情况及时上报自治区民政厅;审核发证工作要在9月底之前完成;新审批的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待遇要在12月底之前兑现到人、落实到户。
(三)做好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科学制订和公布工作。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条例》的有关规定,根据五保供养对象吃、穿、住、医、葬(教)的需求,按照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要求,严肃认真地科学测定并公布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各地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应在10月底之前确定。对已公布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落实到位。今后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要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建立起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维护标准的严肃性,做到“按标施保”。五保供养标准的实施情况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切实解决好五保供养对象的住房难和看病难问题。要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好五保对象的住房难问题。对于分散供养对象,要通过争取财政投入、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等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因地制宜,搞好分散供养五保户的住房安排,逐步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问题;对现有独居五保供养对象的住房,要逐户排查,该修的要修,该补的要补,切实解决漏风漏雨和危房问题。各地要把解决五保户对象住房问题作为一项“安老工程”来打造,通过今年一年的努力,实现五保供养对象居有其屋,屋可安居。要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好五保对象的就医难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三项制度的作用,共同为五保供养对象排忧解难。在制定五保供养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保医”的费用,要确保供养资金中医疗费用落实,一般常见疾病的治疗应在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得到保障;农村医疗救助要优先资助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享受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应待遇,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后,仍然困难的要通过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其医疗费用。
(五)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各地要统筹规划,积极支持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把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地民政部门主动争取并积极配合当地发展改革委员会编制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专项规划,引导地方政府整合资源,改建、扩建五保供养机构,加大投入力度,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改造步伐。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的建设,要符合建设部门有关老年人或残疾人建筑规范的要求,应为老年人使用提供方便设施和服务并具备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已经建成或在建项目,如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增加设施,安装相关设备,使其符合相关建设规范;未施工的项目,要严格把好建筑设计关,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立项。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或资助敬老机构建设。要联合当地机构编制部门,落实新《条例》中关于县、乡人民政府为供养机构配备必要工作人员的要求,加强基层农村五保供养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机构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