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新课标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学;创新思维;积极探索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历经10年的实验,成果显著,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课标修订稿出台前夕,本研究从目标、方式、内容、组织等分析了体育新课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将来的体育新课改提出期待。
1.体育新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目标过于全面且不够具体。第8次体育新课程改革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5大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包括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所涉及到的从生理到心理,从知识技能到情感态度等的方方面面[1],而且是基础教育的每个学段,都提出了这5大领域目标。很多一线教师错误地将这5大领域目标直接搬到了课堂,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完全按照5大领域进行设计,如有位一线教师为一节搏击健美操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终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与肢体动作的关系。(3)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4)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优秀品质,体验音乐和运动相结合的运动乐趣(教育学/学科教育论文 。(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从该目标所表述的内容来看,几乎任何一节体育课都难以完成该目标中的各项要求,一是因为目标过多,而上课时间有限,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练习次数与时间就更少,有限的时间难以对学生发展的促进面面俱到;二是目标要求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就难以评价。如“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灵敏、柔韧、耐力、力量及反应等能力都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所能得以提高的能力,各方面的提高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并不能看出是某节体育课的目标,某些目标项更像是单元目标或学期目标。就目标而言,新课改实验前期教学目标大量套用5大领域目标,后来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一线教师的教案中所反映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1.2 新的教学方式有所引入但对实质把握不准。新课改后,体育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诸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逐渐出现在课堂中,但在运用这些方式的时候,明显表现出“形式化”的现象,反映出一线教师对这些方式的理论认识不够深入。如简单地把合作学习看作分组学习,把自主学习看作自由学习,把探究学习看作讨论学习等[2]。如在这次新课改前期,探究学习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大量出现探究学习,但问题在于,一线教师对“何为探究学习”“探究什么”“如何探究”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导致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出现“只见扎堆不见探究”(集合在一起讨论)的现象[3]。后来随着新课改培训工作和实验的不断深入,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引导后,虚假的探究学习有所降温。
就内容而言,改革初期呈现泛杂现象,随着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提高,也随着国家审定教材的编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逐渐趋于正常化,那些不该进课堂的内容逐渐减少,但体操尤其是器械类体操项目的教学依然在大部分地区难以开展。
2.对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期待
2.1 深入、具体的新课标解读。体育新课标修订稿即将出台,结合新课改实验期间的种种问题和突出现象,对新课标修订稿的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具体的新课标解读文本展示给广大一线教师,让他们能够通过全方位系统的解读,深刻了解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不至于再次走进误区,从而少走弯路。如新的学习方式的解读,不但要能够介绍新的学习方式,更需要说明新的学习方式的引入方法及评价引入效果的方法。也就是说,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新课标是什么的层面上,更要能够让一线教师知道“为什么”,不但“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解读才能真正发挥其解读功能。
2.2 提高认识、强化管理。体育新课程改革10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课改过程中认识上的不到位,管理的滞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顺利实施新课改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学校领导需要对体育新课改的重要性、全局性等方面提高认识,还需要在管理上采取更有效的跟进措施。如体育课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若跟不上,则难以执行新课改,学校领导是否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决定着改革是否能够正常推进。
就教研部门而言,如果某个省、某个区在体育课改进程中出现了体育课改的异化现象,愿不愿和能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也是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因为,教师在改革中的积极尝试,难免有时缺乏准确的判断,如若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研员的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就很难从误区中尽早走出来,势必会影响到体育课改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培训
一、前言
体育新课程实验的春风正吹拂着神州大地,新理念、新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尝试并认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渗透并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在新式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凸显,学习潜能也得到应有的发挥。然而,没有广大农村课程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当那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创新”的口号被喊得震天响的时候,农村的课程改革真的如专家所想象的那么广泛普及吗?一线教师新的教育观从根本上真的转变了吗?
二、农村中学体育新课标实践现状
1.新课程培训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的角色、教学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工作方式都将发生改变。这一切变化更多要依赖于角色培训工作。调查发现:农村体育教师,尤其是较为贫困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比例低。一些教研员不能准确把握和传达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越到基层信息失真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尽管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但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无所适从。有的体育教师至今不知道什么叫校本课程,更不清楚校本课程的目标,开发校本课程就更不知从何谈起了。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平时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如若参加县里的公开课演讲,老师们就找一些新课程的材料进行模仿、加工,根本不管教学内容、目标等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2.超大班授课、场地、器材严重不足阻碍了体育课改前进的方向。没有充足的体育器材,就很难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需要。而现在农村学校的器材配备很难达到要求。即使有些学校能达到,也是为了应付上面的评估检查,器材标准严重不合格,体育教学中,有些器材根本无法正常使用。对于部分场地狭小、学生人数多的学校来说,要想上好体育课就更困难了。况且农村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中,每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教师及学生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使用场地器材是使教师颇费脑筋的事,这给课改增大了难度。
3.农村的教师资源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21世纪体育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农村中学的体育师资严重薄弱,一是学历的达标问题,二是在职的继续教育问题,三是数量的达标问题,四是自己本身的懈怠造成相关素质退化问题。
三、对农村体育课改革的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学校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他们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师范院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国家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课程改革,要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重视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农村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切实的支持。在经费方面,各省(区、市)应安排一定的经费支持农村的课程改革。对于边远、贫困地区以及少数名族地区,也应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在专业支持方面,各省(区、市)应为促进农村的体育改革组织好专业支持的队伍,加强对农村课程改革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指导,同时要根据农村的特点,研究适合农村地区特点的教育制度。
2.学校领导要重视对新课程的学习与贯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除了体育教师外,班主任、其他爱好体育的教师、一些水平较好的学生以及校外的有体育特长的社会人员,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
3.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投资,学校也要自力更生,改善办学条件。在学校教育经费短缺与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体育器材破旧和缺乏的状况。这时,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开发常用器材的多种功能,自制简易器材,自我改造场地。
4.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新兴运动项目,充分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依靠农村的自然条件,开发自然资源。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筛选已有的优质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实际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并鼓励学校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有针对性地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并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修正,层层重视,共管齐抓,我们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国务院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全社会的文化进步也迫在眉睫。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必然的。而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体育文化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对学校体育中几个具体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课程 改革
一、学校体育新课标
新课标的提出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方向,体育课程的改变让我们对它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标的健康标准分为三个方: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适应。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让体育工作者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重新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的角色应该在新背景下从管理者转化到引导者。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体育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将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将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新和平等的对话过程。让学习体育运动的过程变的动态与发展,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从而演变为新的学校体育文化。
二、学校体育的改革
(一)根据当地传统文化风俗将传统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的教学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开封有着其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引入到中学和高校,对于体育课程中来讲,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为了保护传统体育文化,将其引入教学课程使其发展保留。而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代表项目更是中原地区文化的精髓,其中武术最具代表性。对于一些发展缓慢的传统项目将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如空竹,毽子等等。如果将这些传统项目引入课程,那么高校则必须做好各项工作:1.学校具有统一的思想。新课程的改革不单单是体育运动的改革,更是体育课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体育课与健康课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多彩。2.领导的大力支持。每个新事物的推广不会是一番风顺的,在推广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可预料的问题。虽然有些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有些缓慢,但是从武术运动发展方面来看,却能看到其他一些传统项目的未来。领导的支持和眼光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其大力支持,新课程在各个方面的开展将会十分顺利。3.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积极开发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开封历史悠久,所以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目光不能仅仅停留到传统武术的项目上,而是要用善于挖掘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其他传统体育项目,因为每个传统体育项目本身都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4.调查、搜集民间资料,请一些权威的传统体育学家来学校指导并对师资进行培训。作为受培训师资,一定要将其内容加工处理,保留其传统体育的特性。取出其中的不科学成分。5.编写教材,课程纲要。对于教材的编写学校一定要重视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注意及时修改与调整使其较完善。6.编写学教计划。
(二)中学大课间与课程内容的相结合
在新课标提出之后,大课间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为了每天互动一小时的思想,大课间的开展十分顺利。在文化大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大课间也应该跟其配合发展。新课标思想下,教师的管理地位应该向引导地位转变。1.大课间的开展中,体育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参与到大课间的活动中去,和学生更好的沟通交流。从而促进文化的课的学习。而且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开展活动时与传统体育的课程相联系。有可能在开展过程中,一些学生就是传统体育的高手。这样传统体育课的开展真正可以让老师的主导地位进行改变,和学生真正的互教互学让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大课间的开展更加顺利。2.传统体育本身有它的独特体育魅力,本身这些项目就有一定的竞技性与观赏性。体育文化中,竞技文化是其主要成分所以比赛的开展是必须得。在开展传统体育课程一段时间之后,在大课间进行比赛。比赛的开展让学生对传统体育的魅力认识更进一步,从而体育文化也就开始形成。而且开展的比赛项目分为传统项目与创新项目,传统比赛中可以开展球类比赛让同学们接触大众关注的比赛项目。创新项目,则开展传统体育的比赛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其中来。因为是新开课程,老师也可以参加到比赛中来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比赛加深师生感情。从而更好的开展教与学。3.新课程和大课间新形势的开展,毕竟没有以往的经验。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保障体育课与大课间的正常进行。开展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意学生们与内容中间的问题对内容与形势进行改进让新新式更顺利的进行。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高中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将起着基础、指导作用。新课标的实施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聊城市在推进新课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过程存在的不足和待完善的地方,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决策,加快聊城市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程,为相关部门了解聊城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聊城市5个区的16所高中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其中东昌府区7所、莘县2所、东阿2所、茌平3所、临清2所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到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及查阅有关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等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经过效度和信度的检验,分别向16所高中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95%。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91.7%。
1.2.3、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运用SPSS12.0和Exece1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师资现状
2.1.1、体育教师的性别比例。在40位体育教师中,女体育教师的比例为12.5%,女教师的比例有待提高,在所调查的16所中学中有6所中学没有女体育教师。由于女体育教师在健美操和体操等项目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在以后体育教师引进中应适当的兼顾女体育教师的需求。
2.1.2、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目前的聊城市高中体育教师的年龄集中在35-45周岁,缺少青年教师,这样的年龄结构不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开展,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
2.1.3、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体育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高学历的相对较少,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体育教师在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同时还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持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2、对新课标基本理念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2.2.1、体育教师对新课标基本理念认知度的调查分析。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大部分还处在一般理解的阶段,应加大对体育教师新课标的培训力度,积极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还有44.5%部分接受,这反映出体育教师对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依然存在一定的依赖,对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新的课程标准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2.2、学生对新课标基本理念认知度的调查分析。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处于一般了解阶段的占60.2%,说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讲授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同时反映体育教师没有完全的理解新课标的相关知识,要增强自我提高专业素养的意识。
2.3、体育课程目标实施现状与分析。体育教师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中更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说明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实际发现部分体育教师过分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忽略了运动技术的传授,有淡化运动技术的倾向,这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解。
2.4、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分析。男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主要是足球、篮球,所占比例依次为87%、72.4%;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主要是体操、排球,所占比例依次为85.2%、67.2%。男生喜欢以对抗为主的运动项目,这与这一阶段男生的身体发育和增强好胜的心理有关,女生则以塑造体形,运动强度较少的项目为主。
2.5、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实施现状与分析。随机分组教学是体育教师最常用的教学组织类型。虽然这样的操作形式简单迅速,但容易抹杀学生的运动兴趣,不能确保每个学生从中受益。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的组织形式相结合,来适应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
2.6、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现状与分析
2.6.1、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主内容主要是知识与技能和体能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所占的比例较小。同时,评价的内容缺少了学生进步幅度的内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体育学习的评价要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现状。
2.6.2、体育学习评价方式。体育教师采用的体育学习评价方式还是以教师自评为主,所有教师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地扭转单一评价方式的体育教学评价格局,要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激发学生的潜质,增加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的互动,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的氛围。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聊城市的体育教师性别比例差异较大,女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少;年龄结构中以中年教师为主,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创新;学历结构中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良好的理论。
3.1.2、聊城市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认识较好,但实施力度不够;有过分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而忽略运动技术教学的倾向。
3.1.3、聊城市的体育教学内容、组织形式需要改革创新,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以球类、田径、体操为主,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3.1.4、体育评价考核的内容还是以知识与技能和体能的评价为主,忽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的评价和进步幅度的评价。体育学习的评价的方式还是以教师自评为主,很少涉及到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3.2、建议
3.2.1、加强女体育教师的比例,采取女体育教师进行各学校交流的制度,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以填补其它学校没有女体育教师的空白。
3.2.2、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拓宽培训的渠道,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研修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2.3、鼓励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本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体育特色学校,建立奖励机制,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3.2.4、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
参考文献:
[1]曲亮. 新课标下宁波市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直观性;趣味性;体育新课程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在新课标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是体育教师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体育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它是一种身体语言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视觉建立技术动作表象,肌肉的本体感觉感知技术动作要领、肌肉用力程度以及技术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不但需要大量直观的身体动作示范,更需要科学健身理论的支撑,而运用多媒体的体育教学系统,通过图文并茂的CAI课件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育课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挂图、模型、录音、投影、幻灯、电视、计算机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教学媒体可实现立体模拟、平面模拟、语言声音重现、静态实景重现、呈现动态过程以及促进教学双方进行交互作用。其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刺激。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生动鲜活的图像,智能性的启发诱导功能,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认知心理能得到充分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是抽象的技术动作,仅凭教师的讲解示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教学,同样的技术动作,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会使学习瞬间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一于教学之中,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能够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知识,增强理解和记忆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视听媒体的组合在信息提供、直观真实反映运动变化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视觉和听觉媒体。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项目技术动作难度较大,而且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例如挺身式跳远的展体动作、背越式跳高的转髋动作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会接触的运动动作,这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很大难度。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放映录像、动画逐步展示体育动作,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动作的分解步骤,利用慢动作让学生清晰感知这一系列动作在不同时空的具置,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和习惯。这样的教学动作准确、规范,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教学效率,缩短了教学过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应当是在学生主观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运动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把不同的动作技术,常见的错误动作也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提高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观看课件后,自己去做动作,通过主观感觉,建立动作概念,然后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拍摄,让其观看自己的动作,并与课件中的正确动作进行比较,从而学会正确的动作。
多媒体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各有优势,并不能完全互相替代,体育教学中的某些特定场合,有时传统手段比现代技术更加有效,不能厚此薄彼,应强化教师培训。不仅要对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逐步提高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学场地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在体育教学设施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标准田径场地很缺乏,体育课安排过于集中,无法满足学生对活动场地需求,同时学校多位于居民区,拆迁费用过高,学校不能扩建操场,只能用非标准田径场和其它运动场地作为补充。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校体育器材,主管部门统一采购,器材质量差,损耗量大,尤其是篮球、排球损坏率都在50%以上,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正常的体育教学。
应试教学是指脱离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学。如今不仅学校而且社会都把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仍被“分数第一”的思想所代替,从而造成了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而提高升学率是许多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成绩,高三年级体育课被挤占甚至取消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此外,有53.4%的学生表示学生课外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受限,一些教师认为“在操场上奔跑的是顽皮学生,而在教室里看书的才是好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活动“打折”。如今对体育教学的忽视,其实就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忽视,违背了现代教育的宗旨。另外,体育师资总量不足、配备不齐,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使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发展面临瓶颈。
还有,过去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仍是教学的对象,主体地位没能落实好。即使当前一些体育课进行课改后,仍缺乏内涵,没有知识与技能的生成,没有学习情感的体验,像蜻蜒点水,中看不中用,偏离了学科特点,整合的有些四不像。
二、高中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制作简易器材,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去尝试:应发挥体育场地器材“一物多用”功能。体育场地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另外,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别出心裁地利用于体育教学,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可利用空饮料塑料瓶装满沙土制成沙瓶,将其用作轻器械进行沙瓶操练习;用作标志物摆出“瓶道”让学生进行奔跑及跳跃练习:用作投掷物、用作接力棒等。这样既为学校节省了经费,又能培养学生勤动脑筋、勤动手的创新意识,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2、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体育教师提高学历,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完成,还是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推广,都离不开广大体育教师,广大体育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是改革措施的落实者,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要有效地实施到教育实践中都要靠教师来实现;同时,教师也是对新课程标准精神正确领会与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邀请专家和大学教授对基层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体育组定期召开组内研讨会,互帮互助,共同交流经验,发挥每位体育教师的优势,弥补不足。
努力打造侨中教育新形象
——博罗县华侨中学2007年秋季学期工作总结
从开办发展至今的博罗华侨中学,可以说是经历了十载风雨,历尽了艰辛。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学校建设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当今的侨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以公园式校园”的优美形象,彻底地从“黄土高坡”的境地走了出来。今天,回顾一个学期来,我校全体教职工敢于面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大潮,紧紧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为指引,认真遵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求真务实,紧抓机遇,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配套设施,全方位地打造育人平台,大大地增强了办学实力,提高了办学效益,为今后我校创办省一级学校,打造侨中教育新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一、狠抓德育工作,促进校风建设。
确立永恒的学习理念,是加强我们教职工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关键,更是端正作风,不断更新思想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来,我校继续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教育与人才的培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扎实有效地进行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正确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教师自觉地用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端正师风,树立好现代教师的新形象。通过学习,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地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更好地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我校各项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在德育工作中,我校继续加强对班主任的工作指导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抓好新生的培训工作。
1、特别是加强对新教师在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在新教师培训班上,让新教师详细地了解我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班主任的有关要求,在实际中,以开会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这学期新班主任的工作来看,他们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2、抓好新生的培训。按照上级的计划,我校今年高一招收12个班,高一所招收的近一半学生的入学分数不高,为了加强学生的纪律性,把新生统一拉到县武装部训练基地进行了军训,在教官的严格要求下,同学们克服了炎热的天气等困难,较出色地完成了军训任务。通过这次军训,培养了同学们的吃苦耐劳和团结协助的团结精神。之后,为了使新生熟悉我校校规,学校组织了高一全体学生进行校规学习,为日后对新生的管理打下了基矗
3、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和安全教育,主要体现在抓得“实”和“细”。经过逐步的完善,我校对学生德育管理的制度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制度内容包括了学生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如考勤、学生仪表、上课纪律、晚修管理、午休管理、奖惩制度等等。一个学期以来,我们主要抓落实。一方面,通过卫生评比、校风校律评比,指出不足,布置措施;另一方面,加强抽查和监督,学校通过行政、校警和学生会干部对午休、晚休的例行检查和各个方面进行抽查,使学校的制度能落实到实处。此外,对个别学生的校外违纪,如打游戏机、吸烟等行为,德育处经常进行突击检查,使我校学生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遵纪守法。与此同时,我校以“创建最安全学校”为宗旨,紧抓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坚持每周一的安全教育外,我们还在教师会议上,学生会议上,护校队会议上等会强调安全,狠抓校园管理,并每周对校园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学校有一个安全祥和、进取向上的教育环境和健康环境。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我校继续紧抓培优转差工作,健全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制度,同时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继续办好《心灵物语》,完善心理咨询工作。为加大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力度,我校实行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是:周一至周五17:00—18:00和19:00—21:0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同时开通了电话热线,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电话咨询,还增加“心理导航信箱”。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50个以上,接待来咨询
共3页,当前第1页1 的学生300多人次,回复信件20来封。这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心理问题的回避转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减轻各种心理压力,从而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由于我校在德育管理上作了大量工作,德育优良率达91.7%,后进生转化率为98%以上,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其中有28位教职工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继续保障了我校良好的校风,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以创建等级学校为契机,促进学校的发展。
“上等级、创名校、铸品牌”是侨中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侨中顺利通过惠州市一级学校评估,实现了侨中师生的第一个愿望,我们将以此为起点,以此为动力,继续加快我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的进程。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筹措资金,整治校园环境,美化校园,改善办学条件。如争取县电力局、电信局的支持,免费为我校改造了校园的供电线路和电信线路,全部由地上架空线路改造为地下管道线路;争取县交通局、县罗浮山水泥厂、县固力水泥厂、麻陂镇府等单位的支持,完成了校园主校道的改造工作,全部铺成了水泥路;争取县农业局的支持搞好校园绿化工作,建成了校园休闲区,完成了荷花池的整理和荷花桥的建设;在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争取了港澳台同胞的捐资助学,其中,香港同胞关耀昌先生捐资140万元支持我校第三幢教学大楼的建设。同时,还兴建了第四幢学生宿舍、第四幢教师宿舍;增添了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增设了电脑室、教师电子阅览室以及各种功能室;充实了图书室藏书;完成了学校播音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建设和校园网首期建设;建成了地理园、生物园;添置了一大批教学仪器及器材,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及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今后我校创建省一级学校以及打造侨中教育新形象奠定了基矗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侨中要在2006年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对照省一级学校的评估条件,我校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校正紧锣密鼓地加快校园建设,拟兴建一幢集教室、功能室、实验室于一体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大楼,继续完善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科研兴校工作,推进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促使侨中打造更高品位的教育新形象、早日挤身于名校之行列。
三、完善校本培训体系,推进新课程改革。
本学期来,我校继续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加快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好如下的几项工作:
1、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外出学习。在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的老师中,我校派出教师是比较多,除了今年上高一的老师外,所有的校领导、科组长都参加了省级培训,回来后又组织学习,与外校同等进行交流,更新观念,探讨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重视各项“方案”和“计划”的制订。我校已被确定为广东省新课程改革的样本学校,为了落实好此项工作,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华侨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华侨中学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样本学校实验装备方案》等改革文件,现在看来虽然太简单了一点,但我们将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摸索和充实。
3、重视备课组的作用。由于今年只有高一年级实行新课程,所以最终的任务都落在高一年级身上,落在各备课组身上,所以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放在备课组上。各备课组都制订了自己的详细的备课组计划,每周有一个晚上为备课组集中学习时间,中心议题一般为两个,一是上一周教学情况分析,二是下一周教学内容、方式的探讨。将一些重点、难点如何突破,如何进行双边交流都拿出来讨论,以集体的智慧来面对新的挑战,以这种模式运作两个月来,情况比较良好。今年9月份,省教育厅科研室对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进行了检查,对我校教师在新课标实践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7年10月20日,在我校举行的高一新课程数学观摩会上,我校所做的工作也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新学年开始后,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联系,对社会进行宣传,并印发了《就新课程实施致家长的一封信》等资料,详细地介绍了新课程的相关内容,对家长进行宣传。同时,我们还召开高一年级学生大会,对高一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新课程。
5、通过各种途径,向上级机关和政府部门反映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困难,其中,就新课标的装备问题几次向政府汇报,并多方筹集资金,以改进办学条件。
四、搞好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本学期,我校继续抓好学校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各项配套设施,打造
共3页,当前第2页2育人平台,提高了服务质量,主要的成绩如下:
1、完成了地理园、生物园建设,并于开学初投入使用。
2、建设和完善第四幢学生宿舍,改善学生住宿条件,使每间宿舍的住宿人数由原来的20人减至14人。
3、美化C座、D座学生宿舍楼的周边环境,使水泥路面覆盖面积扩大3000平方米。
4、搬迁以前建旧的体育室和小卖部,拆除旧小店、厕所、体育室等铁皮屋,扩建了荷花池,平整了荷花池北面场地1000余平方米,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
5、重新调整青年教师的住房,解决了40多位年轻教师以前在校外租房的住房问题,为学校节约了每月近10000元的房租开支。
6、完善好400米环形跑道等基础设施建,协助县教育局成功举办2007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校在运动会上有历史性突破,有24人次打破县以上纪录。
7、为消除隐患,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食堂食品卫生和安全工作,本学期多次召开总务处、校医及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参加的关于食品卫生、安全专题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防患意识。平时加强督促、管理、检查,发现偶不守条例的现象,及时采取措施。由于我校领导的重视,行动积极,措施有力,有效地遏制了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在11月份的惠州市中小学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大检查中获得了好评。
本学期,虽然在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再次夺得了第六个高考进步奖和中考进步奖,但在教育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和存在一些迷惑:
1、由于学校的债务多(1297万元),本学期又偿还了银行的200万元贷款,因此给教师的福利和申报省一级学校带来了困难。
2、我校是广东省新课程改革的样本学校之一,按照新课标的实施标准,学校还有约1000多万元的缺口资金尚可完成或通过省验收。
3、按新课程要求,现在学校的实验器材已落后,实验设施已不配套,因此本学期很多实验难以开设。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16-04
问: 考评时语文学科老师是10分,体育学科只有7分。学校不给体育学科的老师评先评优,我们被看成小三门、副科。体育学科为什么不受别人的重视,怎么才能受到别人的重视呢?
答:这个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历史、国民素质、体育人的自我认知、工作评价,也涉及到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的问题。关于体育教师的评价和工作改进问题,我在前面的回答提问时也谈到了不少(参见“国培对话之三”《体育教学》2013年第3期),在此,我针对这个问题的具体点再来谈一点补充性的看法。
我觉得体育老师们在面对学科的地位和学科待遇的问题时,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去认识。
第一,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发展中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在教育发展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发展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都能上大学了,大城市里的孩子只要想上大学,不管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基本都能上,这是我们国家在教育发展上的一大进步,但与此同时,中国又不能让所有上了高中和大学的人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他们认为理想的工作,这就形成了许多矛盾:全面发展与考试成绩的矛盾、发展素质与应试需要的矛盾、拼学习与练身体的矛盾、看眼前和想长远的矛盾。而在残酷的教育现实中,往往是全面发展让位给了考试成绩、发展素质让位给了应试需要、练身体让位给了拼学习、想长远让位给了看眼前。由此就出现了“应试教育倾向”,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于是就督促他们不断提高学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这推动了中国的应试教育水涨船高,后浪推前浪。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期望自己的孩子学好语、数、外,层层考出高分进入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直到重点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这时的学习早已不是对知识本身的需要了,早已离开了它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真正需要,此时的教育完全变成了一种追求受人尊敬的理想工作和美好生活的手段、途径甚至敲门砖。基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家长重视语、数、外和轻视音、体、美的内在动机了。体育教师要非常现实地看到这一点,理解这一点,认可这一点。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应试教育倾向一定会在我们国家里、在社会上、在其他学科的教师、家长的头脑里长期存在,而且我们不要期望在当下的现实中,家长、校长和社会在哪一天的早上都一下子改变了观念,都开始真正地重视全面发展而不在乎考试成绩了,都把发展素质当做头等大事而把应试教育放在了第二位,都阻止同学们拼学习而号召大家练身体了,都把眼前的利益和荣誉放下而想着学生的长远发展了。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要期望教育部发几个文件,某个大领导讲一个重要的讲话,甚至我们体育专家和体育教师们发了几句牢骚,中国的应试教育倾向就会迅速扭转,素质教育就会到来了;我们更不能期待我们进行了一个“新课改”就能解决体育学科的地位问题。要知道,全中国的家长都在关注孩子们的语、数、外学习,包括作为家长的体育教师自己,因为这些课关系着孩子们未来能否有安定的工作,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能否幸福、他们在社会上能否受人尊敬,就是当下的现实,就是我们体育教师面对的现实,我们无法对抗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现实,并勇敢地在这样的现状下去动脑筋地努力地开展体育工作,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
第二,体育应该探寻“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实现素质教育并发挥体育的功能”的路径与方法。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我们无力改变,但素质教育的小环境却可以创造。我们至今有很多很好的经验,一些地方和学校就在普遍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开展了许多饶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如湛江在众多的学校里建立了快乐体育园地让学校的课间充满生机;北京育英学校经过不断的锻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倒立、劈叉、下桥和侧手翻;成都某小学在学校里长年开展班级间的足球联赛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喜爱运动和比赛;大连甘井子区的某小学校每天开展半个小时的“体育超市”活动(同学们自由地使用各种器材参加活动)使得该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小胖子;很多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让学生每天的锻炼可以有展示的机会;北京密云全县的学校都无一例外地开展快乐冬季长跑使得全县学生的达标成绩一直居北京第一;广东某学校长年开展花样跳绳,其花样百出的跳绳最终走向全国,等等等等。这些优秀的体育实践都是在同样的应试环境下,也是在同样的对体育不够重视的社会氛围中实现的。这就是我想说的“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实现素质教育并发挥体育的功能”的路径与方法,这就是体育的“突围”,我们不能消极等待。
第三,就是要换位思考,想想怎样才能凸显体育的价值,怎样做好有特色的体育工作,怎样才能“有为有位”,让校长、家长及其他学科的教师同仁看重我们。请大家时时地站在校长立场上想一想,从校长的立场角度去看看体育该做什么;想象一下他希望体育老师做出什么样的工作和成绩;想象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在什么时候看重体育,或者是体育做了什么样的事你会烦恼;想想校长希望体育为这个学校做出哪些事,就能够在这个地区被称为好学校,让校长脸上有光彩,让校长在别的校长面前站得更直、胸脯挺得更高;想象我们体育做了哪些事就能让学生的家长、教育局长说:“这个学校的体育真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做了大贡献,真好!”我想,这时你的校长就会想:体育老师帮我,帮学校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应该怎么鼓励他表扬他呢?他一定会想:我必须要好好培养他,大力支持他。相反,如果体育老师就是上上课,还是接近放羊的课,课上学生们个个无精打采,偶尔还惹点事儿,同学们说在体育课上什么都没有学到;如果运动会上播放的还是那老掉牙的“运动员进行曲”, 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跟20年前的运动会没什么区别,课间操还是数年不变的广播操,好不容易养了个代表队,成绩连区里的前三名都混不进去,还不停地和校长要钱,让校长在区里比赛老觉得寒碜。如果是这样,那校长又凭什么重视体育,凭什么重视咱体育老师呢?所以,被人家重视的前提一定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做出体育的特色。我们体育工作很有特色,也很外显,外显是双刃剑,外显好了那叫展示风采,外显坏了那叫丢人现眼,因此我们的工作要认真,要细心,要努力做好才能让人重视咱们。体育教育人一定要把体育中那些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以及体育的特殊教育意义做出来,把那些其他学科想做也做不了的事做好,做足。
第四,我觉得,体育教师遇到待遇的问题可以稍微再心平气和一点。他们把语、数、外定10分,把咱体育定7分确实是低了点,我认为语、数、外定10分,体育定8分、9分比较合适,但我也认为,如果语、数、外是10分,体育也是10分,也是不合适的。我在北师大教学,上理论课,也上游泳、羽毛球等技术课,如果你问我哪个课更累一些,我会说理论课要累得多。上理论课是一分钟不停地在讲课,但是上术科课,就有不少可以喘息的时候,比如同学们慢跑两圈做准备活动,同学们做练习,老师就可以喘口气,一会儿同学们在自主学练,你又可以稍微喘口气,这些都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真实存在的,而理论课却难有喘息的机会。另外语、数、外的老师上完课还要布置家庭作业,然后还要批改作业,还得不断地设计和批改试卷等。到了期末语、数、外的考试分数是要拿到全校教师甚至家长面前去“晒”的,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等都要受到同行和家长评价的,所以其他学科的教师是有着“应试”的巨大压力的,而我们体育教师就好得多,可能有老师会说我们也有体育中考呀,我就是当年设计中考体育的当事人,也是推进中考体育的官员,我了解情况,那个压力要比“主学科”小得多了。所以,我们不要只单方面地考虑自己的委屈和劳累,也要想想,看看其他学科的同事,人家有人家的苦楚,人家有人家的辛苦,看清楚了,我们就会知道:体育应该也必须去争取自己的权益,但这个争取不能不合理,更不能无限度。
最后,我要和体育老师们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当体育教师,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也许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可能是文化课不够好,也可能是考大学时考分不够),但无论当体育教师是当年的理想,还是当年的无奈,只要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基本无法回头了,就应安心地立足于这个职业,通过今天的努力,把过去的那点无奈,那点不足给补上。体育也是一个能展示才华的天地,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别人干不了的那些事(体育并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干好,给那些藐视体育的人看一看,告诉他们,体育教师也能做得很好,也会写文章,也会教好学,也会让学生们喜爱,也会为学校争光,也会讲理论课,也会做优秀课,而且还能编操、当裁判、当教练,还能做管理、搞公关等等。总之体育老师可以做许多有特色的事情,只要我们把这些事情做出来,都做好,校长到操场一看,啊呀!这个体育老师聪明,真努力啊!下次他和别的校长在一起开会时,他就能很自豪,很有底气的说:你去看看我们的大课间活动、看看我们学校的体育课教学、看看我们的运动会设计、看看我们的代表队训练、看看我们整齐的体育器材室、看看我们的体育校本教材、看看我们的健康教育、看看我们学校的安全制度、看看我们的体育新项目、看看我们的夏令营冬令营、看看我们的快乐长跑、看看我们的体育行为教育、看看我们的达标、看看我们的体育集体备课、看看我们体育教师写的论文和书有那么多,等等等等。总之,我还是要说那句话:“有为才有位。”我希望体育教师们都少一点怨天尤人,多一点自力更生,少一点自暴自弃,多一点奋发图强,依靠我们的真本事真本领把体育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用今天的努力弥补过去的不足和无奈。
问:我们这里体育教师的绩效工资待遇有时还没有后勤人员多,这公平吗?
答:针对“体育教师的绩效工资待遇没有后勤人员多”这个现象,简单地说,应该是不公平的现象,但是要仔细地说,也不敢断定就是不公平,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后勤人员是做什么的。从一个学校来讲,学校的主力军,或者说主要的人才应该是教师。后勤人员是后勤保障,在大学我们一般叫行政人员或是教辅人员,他们是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职业。按道理来说,后勤人员应该没有教师的工资高,绩效工资也应该比教师低。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后勤人员也有特岗人员,如受污染比较重的人员、需要上夜班的人员、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员、劳动强度比较大的人员等等。至少在我们北师大有很多这样的后勤人员,这些人比教师的绩效工资待遇还要高些,我觉得这也是合理的。另外,绩效工资也是根据工作量、年限、教师等级等来综合制定的,一个工作3年的助教的工资,肯定比工作了30年的后勤人员的工资低,这是对的,虽是后勤人员,人家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做过巨大的贡献,工资高是正常的。我不知道这位老师问题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如果真的是工作情况基本相等,工作年限基本一样,职称工级基本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的工资比后勤人员低,肯定是不公平,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去申诉,去反映,只要情况属实,我想领导一定会改正错误的。
问: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增长,是否应该相应调整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答:这个不用说,肯定是应该进行调整的,而且必须调整。我想提问的这个老师可能是岁数较大的老师,如今上体育课有点力不从心了,可能想:“体育这么多年了,还让我跟年轻老师一样上课,也不见得是上不了,但是心理不太平衡。”这种想法谁都会有,很正常,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并予以妥善解决。我说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的做法吧!我们学院给老师定的工作量都是按年龄和职称来的。55岁以上教授的工作量是30岁以下讲师工作量的一半或不到一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规定。
但是也有一种现象想和老体育教师讨论讨论(其实我也是一名老体育教师,今年56岁了)。某个大学曾经发生这样的事,让人感到个别老教师的做法有些问题。当这个学校按教学工作量来付钱的时候(我们叫做“工分制”),上一堂课就给60块钱,这时候个别老同志站出来说:“将来你们(年轻人)还是有机会上课挣钱的,而我们老了,没多少时间了,所以课还是先让我们上吧。”过了一段时间,工资制度改了,改成按岗位付钱,教学工作量上够了就行,多上也不多给钱,因此大家多上课的积极性小了,这时,当年要求年轻老师让课的那些老同志们又站出来说:“我们都干了这么多年了,干不动了,你们年轻人应该多干点,还是你们多上点课吧。”这样又把课推给了年轻老师。我讲这个事情是想说:我们一定要照顾老教师,但老教师们也要自觉,更不能倚老卖老,不考虑年轻人。
的确,年龄大的老师工作量理应少一点,但我也想说,老教师的工作量减下来了,那么多出来的课一定都是由那些年轻教师承担了,虽然他们年轻,但他们也很累,年轻的老师也会说:“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还得回家接孩子照顾家中的老人。老教师们的孩子们都上大学了,有的已经工作了,可能他们还没有我们累呢。”我想,请各位老教师们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能多上一点课就多上一点课,或者课少上点儿,在做教学计划与方案、编写校本教材、做工作总结、编运动会规程等擅长的方面多做些工作,多帮帮年轻人,带带年轻人。总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体谅才好。
问: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一线体育教师的全员性课标培训,让所有的教师都充分理解课标?
答:新课标的培训和前十年的情况很不一样,10年前课标培训由教材出版社主要推动,热热闹闹的,10年后修订课标的培训基本上动静不太大,而且课标培训主要融合在了“国家级教师培训”(国培)的项目之中,纯粹的课标培训已经很少很少了。中国有45万体育教师,如果让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参加国家级的培训和地方培训学校的培训,即进行全员培训无疑是个理想的状态,但我认为全员的正规培训是很难实现的。就是数量极为有限的新课标正规培训也是良莠不齐的,也不是所有的培训班都能够把新课标讲得清楚的,甚至有的培训专家讲的东西还有不少的错误。想想即便是前十年轰轰烈烈的培训也难说做到了让所有的一线教师都正确地理解新课标,否则,当年的体育课改也就不会出现“淡化运动技术教学”“新课改是健康与技术之争”“学生是上帝,教师是超市导购员”“运动技术教学不要太规范、太细致、太系统”等等错误理论的横行,也不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扁担南瓜”“扫把扫地”“大变活鱼”“白菜莴笋”等荒诞教学实践了。因此,课标培训既有普及性和广泛性的困难,也有正确性和准确性的问题。
我觉得,让所有的一线教师都能够得到正确和充分的课标培训,这固然好,但可能要做到会很难很难。我认为,要将“系统培训”和“教师自学”相结合起来才好。有限的正规的分层培训里要有最权威和最正确的声音和讲稿,培训是课程标准的正确方向,而教师们的自学则是依靠各种好的解读类的课标书籍、教材以及发达的网络教育,进行日常的自我学习,只是自学应该有一定的自学要求和更多的交流,当然这种要求要和教师的义务要求和职务晋升等联系起来,而交流则应更多地依靠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应该说现在这方面的硬件条件已经好多了,通过有组织有要求的,以教材、书籍及网络平台信息为媒体的体育教师自我学习,也是可以达到较好的课标培训目的的。
问:我是个语文老师,因为老师奇缺,教育局让我来参加体育的国培,让我将来带体育课。我认为这是孩子们的悲哀!我该怎么办?
答:我首先非常感谢语文老师也能加入到我们体育教学的队伍中来,来参加我们的“国培”,而且还这么认真地学习,这么认真地想问题和提问,让我颇为感动。我估计这位语文老师一定认为自己体育教得还不太好,所以觉得外学科的老师教体育是孩子们的悲哀。现在,外学科的老师顶班上体育课的现象不少,外学科的老师顶班参加“体育国培”现象也不少,有一次我在某省的“国培”班上课,居然有一半的受训老师不是体育教师。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想跟这位语文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教教体育也挺好的,体育也是一个能展示自己另一方面才华的学科,可以边上课边锻炼身体,而且体育课很欢乐,和同学们的交往更加密切,因此希望您高高兴兴地来带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