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

第1篇: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课前反思;课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在做了大量研究后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反思性教学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非常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并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已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本人从反思性教学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在他的著作《反思性教学》中记述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高中数学进行反思性教学就是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与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的本质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的形式概括来说主要有三种:一是对于活动后的反思,这种反思是在行为完成之后对师生的表现、想法、做法所做的反思,其具体表现形式为课后反思.二是活动中的反思,这是在行为过程中对师生的表现、想法和做法所做的及时反思,其具体表现形式为课中反思.三是为活动前反思,这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的一种反思,其具体形式为课前反思.下面笔者仅就课前课后反思举例谈谈.

1.高中数学教学课前反思

主要反思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或困惑,并针对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引导探究活动,同时还应反思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精神实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删减、增加、替换、拓展和整合.课前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案例1:“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

课前教师通过反思预测到学生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概念时将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如何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刻画函数单调性的数学本质,以及对单调性概念的正反应用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关键是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领会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基于上述反思对本节课教学设计为:

(1)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某天气温变化图),提出问题.

问题1:说出气温在哪些时段内是逐步升高或下降的.

问题2:怎样用数学语言刻画上述时段内气温变化特征?

(2)探究发现,建构概念.

为了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刻画单调性,提出:

问题3:对于任意t1,t2∈[4,16],当t1

在本环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尝试用符号语言表述函数的单调性,形成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3)尝试探究,运用概念.

本环节通过两个例题的探索求解加深学生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概念去解决简单的问题.

(4)回顾反思,归纳总结.

本环节教师给出一组题,让学生互相讨论,探求问题的解答和解决过程,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并作归纳总结.

2.高中数学教学课后反思

主要反思一节课后在教学理念、设计、方法、效果等方面的得与失,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并探索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方面,并加以调整改进,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起到更好的优化效果.

案例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的教学过程.

①复习上节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②通过方程研究得出几何性质(主要是老师边分析边得出结论);③学习两个例题并做两道巩固练习;④由例2归纳一般形式的方程如何转化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⑤小结本节课的知识方法,布置课后做作业.

课后反思:这是一节典型的传统教法,优点是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结构完整,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但仔细反思各方面的得与失后发现:首先教师教的理念还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方法是传统与落后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并缺乏创新,如导入缺乏新意,没有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学气氛与效果只达到中等水平.经过反思,本节课可以这样设计:

①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建立和运用抛物线方程去解决问题;②让学生回忆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③所有学生分为四组从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四个方面去探究抛物线的性质;④让每组学生代表叙述性质,教师给予补充、纠正;⑤让学生尝试解决例题,教师板书示范并作归纳,接着让学生做巩固练习;⑥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知识、思想方法,布置作业.

第2篇: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学 创新 手段

当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还有许多教师演绎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传授、灌输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学生接受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的观念活动,而对学生以获得直接经验为目的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这种教学由教师明确规定教学应该达到的统一结果,教师强调自我标准,以知识占有者、传授者的身份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程序保持一致。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和消极地位,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教学的目标是升学,教学中只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创新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手段,就要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自己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心脏。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本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一个个问题解决的累积和升华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带着想知道“怎么回事”的本能冲动去解决问题,实现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形成与发展的再发现,亲自体验理智探险的愉快。另外,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应用则集中表现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说,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所以教学时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一方面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这种问题最终是可以解决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勇气。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决定着逻辑思维的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正数与非负数、空集F和集合{0}、锐角和第一象限的角、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映射与一一映射、sin(arcsinx)与arcsin(sinx)等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辨别对比,认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同化概念的同时,使新旧概念分化,从而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变式教学揭示并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方法的本质与核心。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隐蔽关系,优化解题过程,寻找最佳解法等等。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决定着逻辑思维的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正数与非负数、空集F和集合{0}、锐角和第一象限的角、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映射与一一映射、sin(arcsinx)与arcsin(sinx)等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辨别对比,认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同化概念的同时,使新旧概念分化,从而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变式教学揭示并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方法的本质与核心。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隐蔽关系,优化解题过程,寻找最佳解法等等。

三、数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所谓数学反思,就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全面地、反复地分析和思考。数学反思可以发生在数学结论形成并证明之后,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探究方法和探究结论的反思性联系,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刻和系统,达到优化思维过程、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程度之目的;数学反思也可以发生在数学结论形成以前的观察、实验、猜想和尝试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数学反思,有利于学生选择和调整探究手段,有效监督探究活动的进行,从而达到减少盲目性,提高探究效率,优化学习进程的目的;数学反思还可以发生在对探究结果的交流过程中,来自他人的、有别于自己的探究结论或探究思想最容易引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自己本能地对彼此的探究结论和探究思想作深入的对比和分析,取长补短,实现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进一步深化。总之,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使数学反思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胡浩:《重视解题反思培养思维品质》[J].福建中学数学,2005(6);

[2]任樟辉:《数学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3]刘华祥:《中学数学教学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第3篇: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行,我们的教学过模式也逐步由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模式。现在的课堂也逐步活了起来,学生也动了起来,学生们敢想了、敢于提出问题了、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了、敢做出各种各样模型来了、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同老师、同学一起争论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通通体现出来了。老师们的教学也从经验型教学走向智慧型教学了,然而做到这一步的关键就是“教学反思”。当然这中间既包括了老师们的教学的反思,也包括了学生学习的反思。

这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得从“教”的角度去看、学、教、反思数学,他不仅要自己能“做”,还要能够教会别人也能“做”,比如我们都知道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对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反思中应当知道:数学概念从逻辑的、历史的、关联的等方面去展开,去探讨,去研究。换而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个充分而全面的认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数学教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评卷中、答疑解难时,我们往往以为自己讲得已经够仔细、够清楚明白了,板书也设计好了,表面上看起来几乎天衣无缝,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启发了,但教学后的反思才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知识层次和理解能力,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这一点从学生的作业中就能够反映出来,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埋怨学生的作业做得十分的差,这也许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作为数学实践活动,反思型数学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的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上的反思;反思性数学教学要求做到两个“学会”: 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是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与主体间相互性融合起来。反思性数学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同时也要求教师们“学会学习”“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的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直至成为学者型数学教师

对学数学的反思

我们老师除了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外,若能引导学生也学会反思一定会更好。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教学的误区,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学生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展现”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展露出来。

第4篇: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激发兴趣注重概念抓好典型注重基础

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农村小学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而数学学科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数学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跟进不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虽言必称“新理念”,事实上绝大部分教师根本没有系统学习过新课程的相关理论,不求甚解、断章取义现象普遍存在;②驾驭教材能力欠缺,教师缺乏对教材的开发和拓展,就教材教教材现象还普遍存在;③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者,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④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味”有所缺失,表现为在课堂上过于关注情境创设而忽视了新旧知识间的衔接,过于强调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强调教学创新而忽视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下面就自己在工作当中小小的实践和认识提出几点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一、激发兴趣并强调责任

兴趣与责任是每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内驱力,所以我们要设法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这并不是简单地讲几个数学故事或举几个和生活有关的东西就能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而是要学生真正地弄懂数学。首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向他们灌输数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然后在练习和作业上,以学生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要求让他们去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注重概念的理解与强化

1、建立适合农村学生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要注意和数学概念的外延及内涵相联系。比如讲集合的交集概念,使学生对交集的各种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全面理解交集的意义打下了思维的基础,并提供了知识“固着点”。2、在概念的数学化过程当中,要注意对概念的细化。数学概念是很抽象和精练的语言,学生掌握的难点是语言的理解,忽视的是条件的约束。在示错练习中,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概念当中易忽视易错误的地方进行设置,让学生辨析概念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通过纠错,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

三、抓好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往往是这一章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能包含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思想方法、解题方法,并且具有较好的训练思维和各种能力的作用。

1、帮助学生读懂题目。要教会学生找“题眼”,分清主次位置。

2、帮助学生分析题目。要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观察、去分析题目中有怎么样的特征,懂得怎样去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些条件在解题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从这些联系中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桥梁”,知道采用什么思想或方法去解决问题。

3、教会学生如何解题。

基本的思路出来后,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解题步骤,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4、帮助学生对例题进行反思。对例题的反思对于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形成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反思本题的解题思想,并总结推广到一般的情形。要让学生反思例题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的解题思想是什么。

(2)反思本题的关键点。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关键点,当然可能因人而异。通过反思,可发现各人在解题中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知识性的还是能力性的、如何在这些地方进行加强。

(3)反思本题的易错点。要让学生反思解题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为什么会出错、在以后的解题中将如何避免。

(4)反思解题中的方法与步骤。很多典型例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虽然现在有人提出一题多解,有时候并没有让学生掌握某一种方法对解决同一类更有作用。反思不同的解法,可以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促使他们的思维由单向性向发散性转变,并使他们在以后的解题中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5)对于典型例题进行变化和研究。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题和反思,学生已经对例题的条件结论及相关的联系十分清楚,因此,对例题的变化省去了学生的审题时问,这便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进一步的深化。变化包括浅层次和深层次:浅层次的变化包括简单的数量变化、背景的变化,很少涉及关系式的变化。深层次的变化可以是条件的变化,使条件变得更加隐蔽;可变化结论,使问题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宽。而结构关系就更加复杂,变化的深浅要依据学生的能力和训练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仅掌握这一个问题,而且掌握这一类的问题,并升华其思想和思维。

四、注重基础的教学

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仍然是农村小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也要注意能力的渗透与培养,注意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进行“两基”训练的同时,也得到其他方面的提高。

五、恰当地安排好练习

第5篇: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内容;意义;作用

教学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的过程,常常需要多个教师合作进行。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本文就数学教学中教学反思的意义、内容、作用等方面谈谈体会。

1. 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数学教学反思是实施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数学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从结构体例都与以前的教学大纲不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新教育理念。“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一转变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对数学知识、对数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学教师对这些新理念的领悟,新观点的接受,新要求的落实,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必须要经过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

2. 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数学教学反思,是对数学教学的反思性活动,是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和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探索数学知识间的规律等,并指导学生学习思考,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的反思的内容包括:

2.1 对概念的反思。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的关键。而平时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只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而忽视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和接受新知识的层次性、过程性,往往强制性地把新概念注入学生头脑,置学生于被动地接受概念而未能内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达到有意义、有作用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常常把概念仅仅看作一个名词,不知道其本质上是一种数学的观念、是一种数学性质,是一个数学问题所包括的重要条件,也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把新概念采取注入式的教学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混淆、含糊、甚至遗忘。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要指导学生分析其条件、结论、及产生的背景,学习后指导通过反思知识,运用对比分析概念、公式、定理间的相互关系,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学习反思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达到灵活运用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反思更多去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2 对定理、法则的反思。

我们在教学时,对于书上的定理不要急于一开始就去让学生记住它、运用它,而是要带领学生去怀疑它,从反面去否定它,这样做虽然常常徒劳但并非是无益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它,并由此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远比直接利用它有益得多。在平时用定理法则时,我们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善待错误,提倡反思,知道错在哪里,可以怎样改正?这样能变废为宝达到深刻掌握,并能准确地应用定理法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3 对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育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为解题而解题,而应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概括出普遍适用的条件化、方法化。对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内容有:

(1)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出出错之处,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

(2)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3)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洁、更佳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思考变换问题条件或结论将如何影响问题的解决;

(4)反思通过问题解决是否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

反思总结过程的最核心内容,也是应用反思总结策略的终极目标。

3. 数学教学反思对师生成长的作用

3.1 数学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作用。

数学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由“经验型”逐步走向“合理型”的核心环节。教学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养成许多带有个人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会使我们在处于教学情景时通常不再审视情景本身的具体特点,而是直接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就去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此时,成功的经验可能会使我们花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经验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条经验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制约条件。为了尝试新数学教育观下的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以理性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把数学教学实践建立在对数学教育理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数学教学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才能激发我们理性的力量,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义的活动轨道,从而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化。通过教学反思有利于构建师生互动机制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

3.2 数学教学反思对学生的作用。

反思和回顾是学生常常感到困难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涉及到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有无自我评估的习惯。而养成学生自我评估的习惯是学生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指导学生学习后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中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要回归课本知识体系,重新认识教材,总结整合教材,从中挖掘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 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课本的例题、习题,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在保持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能否得出更深刻,更广泛的结论,或改变命题条件、结论的若干元素,组成新型的更一般的命题,并探究其正确性,不落俗套,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注重知识的纵向延伸,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不断递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可以大大激活我们的教学智慧,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的新认识,有利于构建师生互动机制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教学反思也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从而形成理性思维,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功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反思,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 《数学新课程理论与实施》傅海伦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7

第6篇: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

明确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这是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理论上,任何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是反思的主要对象。

通常,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确定反思的内容。

一、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相关知识的联系方式等),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况,设计哪些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2.对教学过程的反恩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数学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的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统一的过程,从“学”的角度看,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其中,教师、学生和教学中介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中介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教学环境等子要素,其中的主体是教学内容,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特别要反思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情况;(3)是否启发了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质量如何;(4)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5)核心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到位:(6)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活动是否高质高效,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有没有抓住这种机会;(7)是否渗透和强调了数学能力的培养;(8)教学内容的“价值观因素”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并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展示;(9)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10)教师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11)各种练习是否适当;(12)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等。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双基的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数学的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4.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

没有经过教学反思的经验,其意义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解读,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只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形成经验的过程既是对经验的解释过程也是对经验的理解过程。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可以使用“反思档案”,其中包括:一是忠实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使之成为文本形式的经验:二是对文本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二、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要素确定反思内容

从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要素角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确定反思内容。

1.数学方面

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后反思对数学内容的“解构”是否到位,并提出改进措施。因为本课题主要解决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问题,因此主要反思概念的“解构”及其核心的确定是否到位,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以及内容所反映的价值观内涵是否得到揭示。另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反映的分析,反观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以及价值观内涵的呈现是否与学生的理解方式相匹配。

2.教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教师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阶段的划分与教学处理,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情境的设置(与数学、生活或其它学科联系的背景),提问质量,师生互动,板书的设计,计算机等教学技术的运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课题的引进,课堂作业的布置,因材施教,小组活动的设计等。其别要注意反思是否围绕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及落实情况。

3.学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成因,并据此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反馈到教学设计的改进中。具体包括对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分析和估计是否符合学生现状,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思想方法的理解状况及其原因,学生对课堂中某些关键性问题的反映(包括行为表现、语言表达等)及其原因分析,对课堂中学生思维活动特征的分析,对学生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分析,对学生作业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等。

第7篇: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解题策略;教学体会

在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解数学题目时常常感觉到无从下手,或者因为单一知识点无法突破而影响整个题目的顺利解决,美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善于解题。”这句话强调了解题对于学好数学是多么的关键,解题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学数学解题能力包括三个方面,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显然,要提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观察,多分析,多总结,总之数学解题能力是一个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

一、解题策略研究的概念

(一)解题策略的定义与特征

数学解题策略是为了实现解题的目标从而采取的解题方针,解题策略是探求数学学习答案时普遍采取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最高层次的解题方法,是对解题途径的概括。解题策略具有一般的适应性、直接的可用性以及方法的两重性特点。首先,解题策略的层次高,因此适用范围较广,其指导意义区别于一般的解题方法;其次,解题策略是思想和解题的桥梁,解题策略可以直接用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因此其直接使用性区别于一般的解题思想;最后,解题策略是介于思想和技巧之间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用来解题,另一方面又可以寻找出新的解题方法。

(二)数学解题策略的心理学依据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自动获得自动化基本技能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二是联系阶段;三是自动化阶段。因此针对如何帮助学生们适用特定领域里的解题策略,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是教师给学生的问题在条件方面要有更多的变化;其次,是解题策略的练习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中学数学解题策略教学中的原则

中学数学解题策略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课堂渗透的原则、课外辅导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解题策略教学的层次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唤起学生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们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解题策略,在解题实战中要懂得应用;其次,解题策略的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单独教学,教师通过课堂渗透,课外辅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理解和应用解题策。

二、解题思维的培养

(一)对概念的掌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达到培养学生解题思维的目的,首先得让学生明白中学数学所有教学内容最基本的知识―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在数学中,一个首要的概念就是函数。函数的学习标志着从常量数学学习开始进入变量数学学习。理解函数要求学生在思维中构建一个过程,来反映函数可能出现的一个情形(解析式、表格或图象表示),对定义域中每一个特定值都得到唯一一个函数值的这种动态变化过程。在教学的时候不要把概念的讲授看作是“名词”的解释而已。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很大部分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还处于很不成熟的时期,思维水平基本上停留在形式逻辑思维的范畴,只能局部地、静止地、分隔地、抽象地认识所学的事物。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知发展有三个阶段:作为“算式”的函数;作为“变化过程”的函数;作为“对应关系”的函数。这些都说明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学习理解,必然要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课程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对函数的概念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内容进行说明讲解,掌握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首先解释说明,然后与现实生活当中的某一实际情况结合,比如所买商品与所付金额、邮件重量与邮资等等,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我们就能很轻松地把学生引入解决实际问题的境界。其间可以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转入有些问题不能很直观地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引入到函数的性质上来。

(二)类比与猜想

对于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需要以上两种的观察力,也就是把数学观察力形成一种意识观念,笔者称之为解题策略中的意念。在多角度观察力的深化之后,融人学生的主观意识,那么能够在脑海之中形成一种多题目多角度的状态,那就是称之为类比。类比的解题策略就是用已经掌握的多角度观察力把以前曾经观察过的事物重新调动出来,形成一种比较对象,那么就能够从正在研究的事物中寻找到规律。把曾经多角度观察过的事物特征转移到现在面对的事物上面,那么就能够获得它们相似的地方,利用这个相似的地方推测到另外一种特性在正在研究之物上面,此番便是意念的猜想过程,最后通过检验,予以确定。在此,把多角度观察力形成了一种猜想意念,称之为结构类比。结构类比就是用已经熟悉的数学问题去与所要求解的问题进行结构比较,然后进行适当的代替和替换形成熟悉的数学问题。这个相互推导的过程,很多学生的认知都是单向的,也就是他们不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猜想模式,让所求解问题变成如此。此处教师必须提到的是这个解题的策略,让学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三、反思中深化

第8篇: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有效教学 高中数学概念 理解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60

High School Math Concepts Effective Teaching in

Understanding Learning Perspective

LI Dan

(Putian No.27 Middle School, Putian, Fujian 35116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math concep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learning, propos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effective teaching high school math concepts and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practice studied.

Key words effective teaching; high school math concept; understanding learning

1 基于理解性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涵义

1.1 高中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涵义

高中数学概念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数学的规律方法,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收获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关的丰富的知识,实现相关概念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充分体现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宝贵价值。

1.2 高中数学概念理解性学习的内涵与层次

高中数学概念理解性学习是学习手段、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的辩证统一,而且学习者通过这样的学习必须促进对高中数学概念的深刻的理解。本研究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

(1)经验性理解。经验性理解的含义是对某个高中数学概念的起始性的理解,理解的程度往往是由自身经验决定的。自身经验指对真实世界与客观对象的一种体悟和认识。通常发生在接触新概念的时候,含有较多的个人成分,较少的协商性内涵,是一种相对低层次的理解。

(2)形式化理解。在形式化的理解层次的学习是指对自身经验的抽象化的整理和组织,概括和重新表征;对不同的刺激模式分类表征,从中发现不同模式的本质属性和共性加以分化,就达到了对高中数学概念的形式化的理解。

(3)结构化理解。结构化理解着眼于在概念的关系和脉络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内涵,结构化理解的实质是结构关联化的理解。对一个高中数学概念,结构的复杂、精确程度决定着对其本质的理解程度。

(4)文化感悟与理解。数学文化感悟理解是指,在这一层次的理解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性的理解,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数学感受与体悟,是一种对数学意义的深层次的认同和一种特别深刻的数学观,并且它不但是一个终极的目标,也是一个不间断发展的过程。

2基于理解性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

(1)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丰富经验性理解。经验性理解层次的学习受环境内容、环境组织和解释方式等与先前经验相关范畴的影响,表现出易错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学习者的认知的多样性,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概念的不同外在表征作用于学习者会产生不同的心智表征,人们往往依据占主导作用的心智表征去建构对概念的理解。所以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呈现概念不同的表征形式,与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知识形成广泛的联系,使技术的优势得以发挥。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理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手段相互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形成问题解决的技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思维层次及水平,为概念的形式化与结构化的理解奠定基础。

(2)学生充分参与高中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建构形式化的理解。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重视知识形成中学生要充分参与,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式化建构过程,高中数学概念学习也必然要遵循这个理念。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一个高中数学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更要知晓其曲折的发展与完善过程,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形式化的抽象概括。更为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技能,提供数学探索能力,收获成功的体验,增进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为结构化的理解提供保障。

第9篇: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

一、主观经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

依赖经验学习生活是许多人的心态和处理办法,然而经验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数学实际当做一个操作性活动,换而言之即依赖现成经验或套用已有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对应的练习使之自动化。这种教师的教学决策成为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的教学活动,谓之“经验型”,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师生之间在基础知识、活动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显得自负而不可靠的,甚至错误。

二、反思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现行教育要求教育教学理性地发展,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为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理智性。因而“教学反思”成为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

对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如何展开?当然是对数学概念要有反思、对怎样学数学也要有反思、对如何教数学更是要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了解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不仅仅是能“做”,更重要的是要能“教”,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不能是单纯的掌握,而应从其逻辑、历史、关系等方方面面展开反思。或者说,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对数学的思考:怎样为学生准备数学?就是要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角度解释有关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先生走进数学课堂时,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做“一张白纸”、“一个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往这些“白纸”上“挥毫泼墨”、向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琼浆”,因为师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二者对同一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大相径庭的。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这是累积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最有效的方式。

3.对教数学的反思

老师教得好,学生当然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是否一概如此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在课堂、评作业、讲试卷、解疑析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说明白了,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能够灵活应用独立完成了。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却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以致不会变通,达不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的多视角性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个重要参照,每个人都做过学生,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地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以学论教”的今天,尽可能的结合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动起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使课堂活起来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如学习函数时,谈及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手机的消费额及销售中的最大利润等。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故而给学生允许范围内的最多时间讨论思考是必要的。

课前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可说是天衣无缝,然而课堂中的随机事件往往让诸多同仁有“计划不如变化”的感觉,此时的应急反应是最有意义,最值得反思的东西。若不加理睬按既定的设计进行,更多地展现教师“高超的解题能力”以获得学生的赞叹,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呢?应该记住“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同事之间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4.文献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