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篮球的教学设计范文

篮球的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篮球的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篮球的教学设计

第1篇:篮球的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运动 教育 模式 研究

选项教学的开展,使得体育课的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然而产生了这么一个新问题,就是学生不愿意教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而更愿意自己几个人在一起打比赛。表面上看起来教师更轻松了,学生也锻炼了身体,但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学生自由散漫、技战术水平得不到提高、班集体混散、部分学生从头至尾只是当观众。这种听凭学生自己打比赛的教学模式肯定实现不了新课改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目标。

1 运动教育模式在篮球选项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选项班的教学如何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又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改提出的五大目标成了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西登托普教授的运动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它是以基于游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试图在游戏和运动比赛之间建立某种联系,通过对运动规则的修改和必要的运动策略,使运动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教养的和热情的运动者。目前,国外对于运动教育模式的含义、目的、特点、价值、教法、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基础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方面的研究则相对显得不足。对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来说,运动教育模式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因此,有必要适当地进行系统研究和引进。

2 运动教育模式给我们的的启示

国外对于该模式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关于该模式在教学中的设计的几点启示:

2.1大单元。运动教育的教学单元叫一个赛季或运动季,它比一般传统的体育课单元时间跨度要长得多。一个赛季一般有12―20节课组成。在整个运动赛季中,学生都具有从属关系,他们是属于某个“队”的,学生以固定的团队进行学习。能力水平不一样的学生按水平不同被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班级的不同等级的队伍中,为每个学生创造了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

2.2全程比赛。在运动教育的全过程中都充满了比赛,从最初的小范围的简单比赛到最后的最终比赛。运动教育在赛季的开始有一个正式的比赛计划,提前告知学生,队伍可以提前花时间去练习和比赛,以图在整个赛季比赛中获胜。在比赛中,学生有非常高的积极性参与学习,在比赛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项运动的特点实质和魅力。

2.3角色。在运动教育中,学生都要分别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例如运动员、教练、管理人员、记分员、裁判以及保健员,甚至是宣传员、舞蹈指导、编曲、道具员等其他角色。还可以根据许多有趣的事情来添加角色,并且让学生都在各个角色之间轮换。

2.4公平竞争。运动教育其中的一个基本部分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公平比赛的意义,并评估他人有否公平竞争。因此,一个“公平竞争系统”就变成运动教育模式的主要部分了。在运动教育中所提倡的公平竞争的系统有五个主要因素。

2.5修改规则。对比赛和其他活动进行改动,比如:使比赛得分变得更加容易;减缓球或物体移动的速度;减小运动队的规模,增加积极参与练习的机会;在同一比赛中,采用等级赛,产生难度不同的等级比赛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相应的技能水平和已获得的运动经验得以合适地发展。

2.6技术、战术同步进行。运动教育并不单纯地教授运动技术,而是传授运动技能,西登托普认为运动技能应当是运动技术和战术的结合,循序渐进地教授技术的同时,把相应的战术应用教给学生。

2.7欢庆。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在整个赛季结束的时候的最终的比赛是一个,对整个赛季的学习、练习和比赛进行欢庆式的总结。比赛提供了成绩的记录,这将反馈给个人和整个队伍,使他们得以发展提升,并提高整个赛季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欢庆气氛。

2.8奖励。运动教育的赛季意味着全程都是庆典般布置,而且决赛要办得尤其隆重。奖品要丰富,包括给教练、公平竞争、季度冠军以及责任队的表现等。

3 运动教育模式在篮球选项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运动教育模式建立在教学条件相当充裕的前提下,班内分组的各种练习和比赛要保证有足够的场地、器械。

3.1制定教学计划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学习和比赛在每节课所占用的时间,以及学习和比赛在总的教学计划里所占用的时间;要准确反映体育新课改的精神,较好地体现体育新课改的理念,真实反映本校体育新课改实验的先进经验,并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以利于学习推广;较好地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反映学习方式、组织形式、学习评价的改革和实践,反映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过程;较好地体现单元教学计划的连续性及课时教案之间的衔接;教学目标明确,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较好地达成五个领域目标,教学过程层次分明。

3.2 教学的设计

在学院篮球选项班中选取两个班级共80人。按照人数相等、水平相当,分成两个大组A、B、C、D、E、F六个队,每队12(或13)人,这六个队的学生,在单元教学中保持固定,并且每个队员分别属于A、B、C、D、E、F六个小团队,按照学习日、练习日、比赛日,最终赛事构成一个28学时的教学单元来实验。在有比赛日的教学中,把A、B、C、D、E、F六个队随机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有三个队,其中两队比赛,另一队为职责队。职责队的队员分别担当裁判员、记分员、计时员、宣传员、保健员、器材员等。在28个学时的单元教学中,A、B、C、D、E、F六个队有相等的比赛次数,并且每队队员都有同样担当不同角色,对照班采用常规的篮球教学,完成28学时的教学任务。

3.3选好每个小组的队长(体育骨干)

教学中合理的组织安排、指挥可减少时间的浪费,然而仅靠教师一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体育骨干协助。体育骨干是师生间的纽带,体育骨干课前可把教师需要了解的情况和学生对课的要求与意见及时反映给教师,使教师的准备更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也可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较好地完成练习。骨干在师生间的桥梁作用,还表现在能密切师生感情,加深双方了解,提高教师威信。

3.4注意营造比赛氛围

良好的比赛氛围对学生体育情感的激发、体育意识的形成、体育行为的驱动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热烈而深刻的。宣传,在整个运动教育的赛季都要注意宣传,包括拉一些横幅、比赛对阵情况和结果的公布、拉拉队组织和花样翻新。欢庆,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在整个赛季结束的时候的最终的比赛是一个,对整个赛季的学习、练习和比赛进行欢庆式的总结。比赛提供了成绩的记录,这将反馈给个人和整个队伍,使他们得以发展提升,并增加整个赛季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欢庆气氛。

结论

运动教育模式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全面参与运动,全面体验运动,从整体来认识运动,最终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富有能力、具有运动素养、具有高度参与运动热情的运动人。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和学习运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综合运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龙.对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育功能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1),68-69.

[2l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成果和建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

[3]高航.运动教育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第2篇:篮球的教学设计范文

摘 要 随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日趋升温,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应结合当地或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校内外的文化、自然资源,调动和组织学生一起动手,收集或制作游戏素材和道具,将体育游戏大量地引入到体育课堂上,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使单一乏味的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最爱上的、充满着成功和欢乐的主体性体育教学课堂。本文通过对体育游戏的深入了解,结合体育学专业知识,从游戏设计的角度入手,设计几款关于高职篮球选项课相适应的游戏,目的是丰富篮球教学方法,提高高职学生对篮球运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体育 篮球教学 体育游戏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天津交通学院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查阅体育游戏以及高职体育教学相关文献、报刊、书籍以及网站,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论文撰写提供参考。2.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以及游戏设计有关书籍的阅读和理解,根据体育学基本理论进行游戏的设计。并对其基本原理进行分析。3.实验法。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随机抽取的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设计的游戏进行教学实验,验证效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结合高职学生篮球体育教学游戏的设计

1.游戏1:“特殊篮球赛”

(1)游戏规则

①场地要求:场地要一块篮球场(水泥地面),场地两边篮球架处分别放1负跳高架,仿造小橄榄球门的样子,两架之间的宽度设定为1.5米。②学生对篮球技术的要求:学生已经学习双手胸前传球技术。③游戏人数和游戏时间要求:将20名男生分成两个小组,10人一组,每组上场队员为7人,3名替补队员,游戏时间设定为6分钟一节,共打两节。④规则要求:双方上场队员不允许运球,无球时候可以随意跑动,一旦得球不得移动,只能够传球,传球必须采用双手胸前传球的方式进行,防守队员不可触碰得球的对方队员,只可以利用身体或者手臂来阻挡对方的传球路线,当球被传至进攻方3分区内的时候便可以攻门,球门是跳高架之间的区域。攻门的方式也只可以采用双手胸前传球的方式进行,球进得1分,球出界,球权交给对方,在球出界的位置由对方发球。体育教师作为裁判员,任何一方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则在违反规则地点最近的边线或者底线处由对方发球。

该游戏的设计,主要从篮球专项技术双手胸前传球出发,利用竞技对抗的方式,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游戏目的是提高学生双手胸前传球的传球距离和准确度。

(2)评价方式(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

①技术评价:教师对学生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的技评打分,采用10分满分制。技评时采用3名教师同时打分,取平均分。②准确度和传球距离评价:学生从一边底线使用双手胸前传球原地向前传球,前方有一名同学接球,要求在技术动作合理的情况下,球必须传到接球队员的双臂控制方位以内,同时落点高度要求在接球队员的肩部以下腰部以上。通过控制接球队员的距离,得出被测试者最远最准确的传球距离,记录其成绩。

2.游戏2:“计时投篮对抗赛”

(1)游戏规则

①场地要求:场地要一块篮球场(水泥地面)。②学生对篮球技术的要求:学生已经掌握单手肩上投篮技术。③游戏人数和游戏时间要求:将20名男生分成四个小组,5人一组。时间要求越短越好。④规则要求:5个篮球放在“篮球车”上,位置放在罚球线往前1米的地方,队员从中圈出发,跑到篮球处,拿球投篮,连续投5个球,从第一名队员出发时开始计时,第五名队员投篮结束后,返回到中场,计时停止。每名队员在投篮过程中5个全不中在全队总时间上+15秒,4个不中+10秒,3个不中+5秒。最后以四支队伍中时间最少的为胜利队伍。

该游戏的设计,主要从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出发,同样利用竞技对抗的方式,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游戏目的是提高学生出手速度和投篮的准确性。为了使学生能力在快速出手的同时还能够尽力保持投篮的准确性,顾采取了对5、4、3个球不中的+秒措施,超过3个不重,不中的越多,+秒幅度越大,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为了提高速度而忽视命中。让学生作为两者兼顾。

(2)评价方式(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

(3)准确度和动作速度评价:测试方式均采用30秒内投篮5球,投球位置在罚球线向前1米处,记录命中率的方式进行测试评价。

3.游戏3:“无球”运球上篮练习

(1)游戏规则

①场地要求:场地要一块篮球场(水泥地面)。②学生对篮球技术的要求:学生已经学习行进间投篮技术。③练习人数和练习时间:练习人数,实验组所有的20人,练习时间,5-10分钟/课时。④规则要求:10人一组,在两个不用的栏架处,队员从中场出发,无球,但是要想象自己有球,进行运球并到篮下进行投篮的练习。

该游戏的设计,主要从运动心理和运动训练学中涉及到的想象训练出发,在运动员大脑皮层形成表象记忆,从而提高学生有球情况下的行进间投篮能力。无球练习要结合有球练习,一次无球一次有球。

(2)评价方式:

①技术评价:教师对学生行进间投篮技术的技评打分,采用10分满分制。技评时采用3名教师同时打分,取平均分。②准确度评价:每名队员进行3次行进间投篮的练习,按照其命中的次数记录成绩。

(二)把设计的游戏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

1.实验对象: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两个班的学生。2.分组原则:随机抽取2个班各20名男生,经过T检验分成无明显差异的两个组。3.实验时间:两个组均进行8个周16个课时的授课。4.实验环境:两个组采用同一块场地,两名教师同时授课。5.实验过程:实验组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上述三种设计的游戏,对照组对应的进行投篮练习、两人胸前传球练习、三人围绕传球练习和运球上篮练习。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两组学生双手胸前传球技术评价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后两组学生双手胸前传球技评得分如下,实验组最高分9.5,对照组最高分9.0,实验组和对照组最低分均为6.0,实验组平均分7.7,对照组7.6。通过检验,P值是0.879>0.05,说明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双手胸前传球技术上没有差别。

2.两组学生双手胸前传球距离及准确度分析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实验后两组学生双手胸前传球距离如下,实验组最远16.2米,对照组最远距离15.6米,实验组和对照组最近距离分别为9.7米和9.2米,实验组平均距离14.1米,对照组12.7米。通过检验,P值是0.008

表1和表2的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游戏“特殊篮球赛”相对传统的练习方式,对高职学生双手胸前传球的技术提高作用不大,但对高职学生双手胸前传球的距离和准确度有较大的提高。

3.两组学生30秒投篮命中率分析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实验后两组学生30秒投篮命中统计如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最高命中和最低命中分别为4个和0个。实验组平均命中3.1个,对照组平均命中2.3个。通过检验,P值是0.034>0.05,说明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得出,实验组学生在30秒投篮命中方面强于对照组。因此,“计时投篮对抗赛”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出手速度和投篮准确度。

4.两组学生的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评价

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实验后两组学生行进间投篮技评得分如下,实验组最高分8.5,对照组最高分9.0,实验组和对照组最低分均为6.0,实验组平均分7.3,对照组7.5。通过检验,P值是0.565>0.05,说明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行进间投篮技术上没有差别。

5.两组学生的行进间低手上篮命中率分析

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实验后两组学生行进间投篮命中情况如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多命中均为3个,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少命中均为0个,实验组平均命中1.7个,对照组平均命中1.9个。通过检验,P值是0.712>0.05,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行进间投篮命中没有明显差异。

表4和表5的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游戏“无球运球上篮”相对传统的练习方式,对学生行进间投篮技术的提高和行进间投篮命中率的提高没有帮助。

三、结论

(一)设计的游戏“特殊篮球赛”相对传统的练习方式,对学生双手胸前传球的技术提高作用不大。

(二)设计的游戏“特殊篮球赛”相对传统的练习方式对学生双手胸前传球的距离和准确度有较大的提高。

(三)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游戏“计时投篮对抗赛”可以提高学生出手速度和投篮准确度。

(四)表4和表5的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游戏“无球运球上篮”相对传统的练习方式,对高职学生行进间投篮技术的提高和行进间投篮命中率的提高没有帮助。

四、建议

(一)建议篮球教学中可以使用“特殊篮球赛”游戏和“计时投篮对抗赛”游戏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法要注意维护课堂纪律,把握课堂气氛。

(三)由于“无球”运球练习对高职学生行进间投篮作用不大,因此建议不要在课堂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96-122.

[2] 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1-218.

[3] 张莹,高瞻.主体性教学模式在田径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104-105.

[4] 王晓.关于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初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3):37-38.

[5] 李丑亮.对体育游戏的重新认识[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2):56-57.

第3篇:篮球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研究对象

2002年新入学的初一(1)、(3)、(5)班中随机抽样40人为实验对象;初一(2)、(4)、(6)班随机抽样40人为参照对象。

(二)实验时间与方法

1.实验时间:第一阶段(2002.10――2003.1),制定研究方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确定实验对象。

第二阶段(2003.3――2005.6),展开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及时修正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2005.7---2005.1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展示实验结果,撰写有关研究文章。

2.本实验采用: 实验法,数据统计法。

(三)实验设计

1.实验班教学设计:传统体育教学中示范与讲解往往是由教师个人在新授内容前完成的;而实验班教学则采用电视录象和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个人演示及分解教学挂图图片等进行动、静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所谓“动”,即通过电视录象和多媒体教学演示将学生所学动作结合教师的示范等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既直观形象又具有新颖性;所谓“静”,即利用图片将所学动作的分步图利用画板张贴在教学现场,这样便于学生随时观摩、学习、比对和及时矫正,通过这样的动、静结合使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技术概念。现举“三步运球上篮技术”一例,介绍教学与练习的内容。

2.练习方法:

(1)徒手模仿:体会助跑节奏(小―大―上)和伸手接球、送球的时机;要求:跨第一步同时伸手接球。

(2)摸球练习:利用固定的球,三步助跑向上摸球;要求:体会第三步向上送球的动作要领。

(3)运球上篮练习:利用教师事先在场地上打好的点,运球上篮。

(4)接传球上篮练习:两人一组,一人传球,另一人进行练习;要求:体会伸手接球的时机。

(5)对错误出现频率高的动作进行及时纠正。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数据1对比 表1

从表1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利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录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得动作的完整性、直观性更强,对学生头脑中正确运动表象的建立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较长时间维持在高涨状态,无形中增加了练习的量,这就是俗话说的“熟能生巧”。同时,也加速了大脑皮层的兴奋,使得动作记忆增强,练习效果自然更上一层楼了。从对照班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学生也有进步,但是进步程度不如实验班明显,从项目3中可窥一斑。

从表2的数据分析,我们在篮球教学中采用动、静结合法,经过这三年的尝试和不懈努力,学校的篮球水平在普及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带动学校篮球运动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1.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篮球的必要性。新形势下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场地小的问题已有所改善,但器材短缺、不全面的问题还是存在的。而篮球运动可以多人一起进行,弥补了球少的缺陷,因此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开展篮球运动是切实可行而又必要的。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篮球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应针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和心理特征制定教学计划、步骤,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3.实验班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周全。实验班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实验班教学研究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像农村基层中学,班级多(三个年级共计27个班)、场地少(只有三个篮球场和两个排球场)的特点,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学生的教学内容、运动量、分组情况。

第4篇:篮球的教学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排球运动作为一项大众体育运动已经深入人心,但是通过实践教学和查阅的相关文献,发现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本文分析传统的排球教学方法的弊端,并且发现了排球运动与其他运动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了运用相似教学法进行教学,希望为排球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添砖加瓦。

相似技术教学法是指运用动作技能的迁移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一些动作结构和用力环节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共同的规律并加以科学引导和合理安排教学的方法。

一、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弊端

(一)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不合理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观中,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着如何完成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教师的职责也就是如何使所有学生都能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比如说过去教学大纲规定了排球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就必须进行该内容的教学设计,尽管很多的学生不是很喜欢这个内容。

(二)教学目的设计的技能化

由于传统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学内容,所以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反映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是教学内容的副产品,没有实质意义。同时,教学目的的设计比较偏重于技能目标,如学生对动作掌握的如何、成绩达到什么程度等目标,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导致体育教学目标的单一性、竞技化。忽视了体育教学功能的多样性。

(三)教学策略设计的单一化

在教学策略方面,传统的体育课堂重视“教法”的设计,忽视“学法”的设计。而且在教学方法方面重视讲解、示范等传输式的教学,学法上强调模仿、练习等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的设计导致学生只能机械的模仿,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培养,没有从学生如何学习的角度设计学习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地发挥。

二、排球项目不同技术相似环节分析及运用

(一)无球技术同有球技术之间

排球技术分为无球技术和有球技术,无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和移动,有球技术包括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无球技术是有球技术的基础,任何一项有球技术发挥好的前提都是需先做好无球技术,即只有在做好合理的准备姿势和快速的移动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发、垫、传、扣、拦等各项技术。因此,要将无球技术同有球技术同等对待这样无球技术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也能有更多的时间提高有球技术。

(二)击打类技术之间

上旋球的击打技术是正面上手发球力跳发球、扣球、两人打垫练习中的打球等各项技术的基础,虽然各自的击球点有所不同,但发力顺序、鞭打动作和推压腕动作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应先安排上旋球的击打方法,在熟练掌握之后,根据各项技术的特点,稍加点拨,就能很好地完成各项技术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每次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多安排上旋球的击打技术练习,使练习者通过反复触球练习,建立触球部位的肌肉对排球的敏感性,逐步了解、熟悉球性,掌握排球在各种状况下的运动规律,并建立球感。

三、排球同其他运动项目之间相似技术环节分析与运用

(一)扣球助跑起跳同跳远相似技术环节分析及运用

排球两步助跑,起跳扣球与跳远两项技术的技术环节均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阶段组成,助跑基本上都属于水平助跑技术,要求在正确完成起跳的前提下,发挥可控制的最大速度(扣球尤为明显,助跑速度以有利于制动和完成起跳为前提)。扣球时第1步的步幅比第2步小,为第2步主动加速,提高助跑的水平速度做准备。跳远时,后3步中,最后一步的步幅相对较小,为的是获得最佳的起跳角度及提高水平速度做准备,因此,扣球第一步与跳远最后一步在技术环节上,其共同特征基本相似。

(二)上旋球的鞭打动作同掷标枪和网球发球技术相似环节分析与运用

鞭打是运动员挥臂做动作时,以身体转动发力,以大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抽打动作。从力学角度分析,在挥臂初期手臂在肘关节的弯曲是必要的,这样能缩短半径,增加大臂转动的角速度。另一个方面,左腿的支撑与蹬伸是实现动量增加和传递的重要步骤,它保证了身体重心升高,并且为转体收腹提供了更大地发挥空间。通过以上分析,正面上手发球和掷标枪动作以及网球发球技术在以上各环节上完全一致,大力跳发球、扣球、两人打垫练习中的打球技术在引臂动作和鞭打动作也是完全一致。这些共同特征为上旋球中鞭打技术的教学提供了帮助,因此,在进行上旋球击打技术的教学时,要多结合以前的动作印象对学生进行启发。

(三)传球同篮球的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相似环节分析与运用

准备姿势篮球、排球相同,只不过排球是不持球。篮球的教学持球强调掌心不触球,两手持球时呈半球状,所以在排球传球技术教学时引入篮球持球动作,就很容易使学生掌握,而不必担心手型不对而挫伤手指和出现错误动作。

四、运用相似技术教学法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各项技术的特点,研究相连接、相类似或动作结构相同的动作,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二)制定教学进度时要首先考虑以同类型动作中的基本动作为基础来安排教学顺序,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相互诱导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进度要科学合理,把相连接的技术教学放在同一阶段教学中,以某一教材为主,另一教材为辅,相辅相成,交替出现,以期起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加快掌握动作的目的。

(四)在利用其他项目动作进行迁移教学时,应采用诱导和对比分析法,将已有的技术动作轻松地迁移到新技术的教学中,使学生快速掌握和提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关系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2):56-58.

第5篇:篮球的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认知能力 设计能力 实施能力 反思能力

所谓教师的职业能力,是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那么,体育教师也是如此。

一、体育教师对教学的认知能力

俗话说,纵有千金万金,不如一技在身。意思是说千金万金可能用光,但身上的技艺永远不会用光,总会给你挣来一口饭吃。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首先,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非常重要,不仅是让教师知道、记住、而且,要求每位教师都能深刻的理解,并能把它渗透在每学期、每天、每节课的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改变学生。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其次,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兼融其他学识和技能,这样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二、体育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能力

设计能力是指教师课前对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特别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场地很重要,这节课是什么内容,体育老师事先准备好器材,场地,形式和方法,本课的重难点。都必须经过精心、完整的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是分析学生的态度。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密切的关系,不能不考虑。如果一个班级很多学生不想上体育课或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机、态度不端正,甚至厌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或许基本的课堂教学都难以进行,知识技能的目标更难以实现。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态度。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在于成功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师不是“教教材”,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而是用教材教学,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整合,也就是根据学生及其他教学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如何整合教材体现了体育教师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能力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设计能力,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指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措施。在实践教学中,人们以探索出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策略等,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设计,很自然,教学策略的设计要积极围绕教学目标。每个体育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教学程序己所采取的措施都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与学生是密切相关的。

三、体育教师对教学的实施能力

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实施,为了更好的实施效果。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教学实施能力,我们认为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课堂调控能力、实施教案能力、教学应变能力。例如,有一次,我上体育课,我教学生篮球教学,学生们学会了各种运球。素质好的学生还学会了跑三步篮,我非常的高兴。下一步,我打算能让他们学会打比赛。我经常给他们看NBA篮球比赛,让他们从小就爱篮球,并打好篮球比赛。但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很快的站好队,我宣布上课内容,这时班里王XX举手说道:“老师,我肚子疼。”凭着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看出这位学生是在“装病”。如何处理?我当时很冷静,因为我知道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势必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副作用,出于这个目的,我说:“这样吧,你先到篮球场旁边休息。”这时,我带着学生一边做准备活动,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对这个问题也表露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因为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我听出来的意思是:上节体育课学习的“三步上篮”,他就没有学会,是不是怕大家笑话他呀?我突然想起上节课学习“三步上篮”时,他就没有掌握这个动作,我当时还批评了他,是不是当着全班学生批评他,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一种内疚感从我心里涌现出来。如果是这样,我应该如何弥补呢?一切活动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学生们“三步上篮”的动作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接近实战。可我心里还一直惦记着那个大家“遗忘”的同学,我不时偷看着他,通过他的表情,我能感觉到,他有一种浅浅的自卑感,而我越来越感到自己上次课处理问题的不得当。这节课,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练习,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三步上篮”这项技术,但是,我上次课处理问题不恰当,导致一个学生对体育课有可能产生了厌烦,也许影响到他的一生。我决定不能再耽搁了。下面是我们的一段简短的谈话。师:“怎么样?肚子好点了吗?还疼得话,赶紧去校医室去看看。”王XX支支吾吾地说:“老师,其实我肚子根本就不疼。”我试探着问他:“那你为什么你不去上体育课呢?你不喜欢篮球吗?”他挠挠头说:老师,“三步上篮”我学得不好,我怕同学们笑话我,还有……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想法,还是在“想着”我上节课对他的批评。“你看这样好不好,老师跟你一起到那个篮球场上,你做一次,让老师看看可以吗?”班里的学生基本看不到那个篮球场上的情景。他欣然同意了我的提议。我们来到了篮球场,他做了一次,动作还是掌握不太好,但是明显比上节课好多了,我鼓励他再来一次,第二次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动作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了。一会儿,你敢不敢在大家面前做一次?”“老师,我还是怕出问题,怕同学们笑话我”“这样吧,你再练练,如果你感觉没问题了,就去做,怎么样?”“我试试吧。”一声哨音,大家集合起来,我简单的总结了一下刚才学生练习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学生们接着练习,轮到那个学生做动作了,他犹豫了一下,在我眼神的鼓励下,他终于运起了篮球,一个还是比较生疏的“三步上篮”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全班同学都用力的鼓起了掌,这也是我刚才跟大家商量的一个对策,他不好意思地拿到篮球,回到了队伍里,接下来的练习,我和大家好像忘记了那个“蹩脚”的“三步上篮”、忘记了那个“生病”的学生。这就是体育教学应变能力的体现。

四、体育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能力

教师反思的内容,教师如何进行反思呢?这可能是体育教师更为关注的问题。我国大多学者认为,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内部组我对话方式这种方式没有外显行为,是一种内省反思方式,可以自我提问,认真琢磨,做出判断,调控行为。(2)外显自我对话方式,这种反思方式一般是活动结束进行,有外显行为,如写教学反思日记,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教训、体会与认识。(3)同事讨论方式,在交流中进行反思。(4)行动研究方式,不断反思,进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体育教师对组织研究性的学习能力

体育教师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的一种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教学设计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能力、合作教学能力。

总之,以上五种教学能力,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初中体育教师独有的教学能力。

第6篇:篮球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设计简析

(一)课的设计: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学校以培养“全人”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卓越学校的学生不仅要有出色的学业成绩,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如今,我校已积极参加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改革的实施带给我的是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变化,在经过一学期的专项化教学实践后,我更加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锻炼作为实实在在的内容载体,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本节课的教学坚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与合作学习机会,在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中,注重对学生选择性与合作性的培养。本课引入“3 X i等于几?”的教学思想,将“i”视为学生本人、教师本人、Ipad学习工具,通过三者间的相互内在联系将本节课教学目标成果发挥到最大。即学生从热身运动的自主选择菜单式学习到利用IPAD进行讨论设计完善传切配合自我练习方案和实施体验练习方案等教学手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本人希望采用这种实时展现学生选择―思考―设计―争论―完善--实践的新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体验团队学习的乐趣,自觉完成锻炼,从而在选择学习中形成责任,在规则中形成品德。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本课力求流畅、灵活、紧凑,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同学,对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练习菜单,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自选练习内容,并提倡互帮互学能者为师,促成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二)教材分析:

首先,篮球是一项开展相当广泛的体育项目,深受学生们的普遍喜爱。但纵观中学篮球教学却多以运球、传接球为主,因此造成学生爱打球却又不会打球的局面。本课之所以将简单战术传切配合作为授课的主教材,意在培养学生深入了解篮球运动的内涵,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战术的重要性,从而得到美育的熏陶。其次,高中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型的开始,因此应当把掌握篮球基本技术与战术放在目标的首位,为真正“会”打篮球奠定基础,通过不断系统练习,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掌握篮球技巧,最终养成经常运用篮球锻炼身体的习惯。辅教材为篮球拓展,笔者通过IPAD里的制作战术软件来激发学生对传切配合的理解,从而将所有知识进一步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切入跑动路线选择与准确的传球;教学难点:传切配合跑动路线与传球时机与传球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24名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战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传切配合,通过教师传授与学生合作讨论设计自我练习内容来使学生基本掌握传切配合的技术,明确传切配合跑动路线与传球时机。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传切配合的技术,明确传切配合跑动路线与传球时机。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效果与体会

(一)教学设计的执行

本课在准备部分采用传统的2列横队站立,在进行热身跑时加入一些基本的步伐练习,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熟悉球性练习时,教师先列出3张练习菜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自主选择其中一张练习菜单,并在规定时间内自觉完成相关练习。

在基本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PPT动漫展示传切配合全过程,通过动漫展示、讲解、教师亲自示范三个环节向学生传授传切配合的基本动作要领与正确的传切跑动路线。其次在整个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在练习难度上设置了坡度,从最基本的无人防守传切配合到有人防守练习,练习难度循序渐进,旨在让学生打好基础,进而在今后的学习或自我练习中提高技战术水平。分层教学和“思考与体验练习”是学习实践部分里面2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思考与体验练习”是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这个练习中,教师首先按学生水平提出分组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组别。随后学生根据分组情况利用IPAD教学软件,讨论设计适合自己的传切配合练习内容,在整个讨论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但能进行本组的交流更能通过实时视频看到其他三组的设计方案,并参考其他方案完善本组设计,通过思考―设计―争论―完善最后来实践本组的练习方案,从而达到动脑动体的教学目标。

在分层教学和“思考与体验练习”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三自”练习方针,即自主选择、自觉学习、自我评定。通过“三自”练习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目标达成情况

为有效达成目标,在教学方法上,笔者采用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在练习完基本传切技术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通过6步学习法,即“选择―思考―设计―争论―完善--实践”的学练流程,拓展传切配合练习内容。笔者通过这种新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整堂课中,学生参与练习的态度与练习情绪都是积极,课堂学练习气氛很好。

从本节课的结果来看,预定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其中有80%左右的学生能掌握假动作摆脱防守、选择合理切入这个技能,在传球的及时有效性方面有70%的同学能够做到该技术。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1、本节课运用IPAD动态战术板教学软件让学生将所学传切内容进行实时展示,通过小组间学生讨论、设计、作图、练习、修改、再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合理选择切入路线这个教学重点。

第7篇:篮球的教学设计范文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交流方式的不断改善,小学体育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的革新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越来越规范化,教育技术的创新越来越深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使得小学体育教育水平不断的提升。

1.小学体育规范化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核心是教学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合理的教育技术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挖掘学生多角度的优点,促进小学体育教育高质量的展开。

1.1 教育技术的应用充分激发了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时,其学习效率最高,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最深,知识点的记忆最为牢固,也就是说,兴趣的激发可以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省某小学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在室内篮球体育课堂上可以通过影片欣赏等方式直观的感受篮球明星在球场上的英姿,比赛的激烈气氛和篮球明星帅气的动作,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崇拜感,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早已跃跃欲试,后期的室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仔细学习篮球动作,一堂课程下来,基本上可以组织小学生完成一次简单的篮球比赛。良好的兴趣不仅加快了小学体育课程的进度,而且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1.2 小学体育学习的效率得以提升。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表现在简单的课程教学,其核心是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良好的教育技术在小学体育规范化教学的应用中,有利于课程的设计和创新。一堂设计完整,内容新颖的体育课程,不仅能够使得体育课的教学更加系统化,而且使得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调理性。小学生面对规范的体育课程,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加轻松。

1.3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得以充实。小学生处在成长初期,日常锻炼对于学生的成长比不可少。但是对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体育教育不仅让学生得到锻炼,而且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健康常识和安全知识,让学生系统的掌握锻炼方法,提升小学生体育知识的储备。同时心理体育教育也需要同步发展,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设计技术应用时需要将综合知识教学设计在课程中,充实小学生的知识储备。

某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教学时,将心理测验小问题加入了课堂中,有趣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回答的热情,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育程度。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的为不同特色的班级设计不同的体育游戏课程,不少班级的学生通过合作游戏的方式,学会了集体合作,培养了开朗的性格,整个班级的班风得到了改善,班级的小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2.小学体育规范化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实践

2.1 创新教育手段,分解小学体育知识难点。不少小学体育教师将小学体育课程知识难点分解到各个主题课程中,在课程设计时按照知识点进行课程排布,每一课程掌握一个较难的知识点,并通过实践锻炼来让学生加深印象。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亲自示范、学生示范以及小组帮扶的方式,让学生互动学习,在合作中逐渐掌握全部的知识点。

2.2 创新教学方式,转变角色。新课程改革后,不少体育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体育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发现班级中存在非常热衷于体育学习的学生,同时也存在着内向孤立的学生。体育教师让积极的学生担任值日小老师,带领大家做准备运动,讲解自己已经掌握的体育知识,并带动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参与锻炼。同龄人的带动使得原来内向的学生也放开了束缚,加入到班级的活动中来。在整个课程中,教师扮演着指引者的角色,把握整个课程的动态,以及及时的补充或纠正相关的知识。在这种课程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断的提升,不少学生还提前备起课来,有不理解的地方课间主动找老师询问。

2.3 创新教学工具,实现教学多样化。国家对于小学教育不断的加大投入,不少的小学实现了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小学体育老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采用了新的教学工具,同时也转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影片赏析、幻灯片浏览等方式,直观的感受我国体育发展的历史以及在体育发展过程中我国体育健儿的精彩表现。而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例如多媒体、教学讲义等方式为学生制作体育知识复习讲义,例如广播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也可以为学生制作广播操分解步骤的幻灯片或讲义,这样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巩固复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加强了学习效果。

3.教育技术应用对于小学体育教师的新挑战

新的模式带来小学体育教学新的优势,但同时也对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师要转变心态,教师的责任不仅局限在了课堂上的良好表现,更在于课后的课程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的研究学习;其次,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补充,教育技术的展开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变化,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最后,教师需要学会新的教学方式,小学课堂上引进了多媒体,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时融入数字化的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展开一堂生动的现代化课程。

第8篇:篮球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首先要了解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概念

主题式情境教学以确定主题为先决条件,以往的体育情境教学,虽然也有主题设计,但在教学内容编排中并不注重内容与主题的关联。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一切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和操作都是围绕着中心主题展开。内容设计一般采用树形结构框架,使各枝杈部分标题设计都与主干紧紧相连。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在设计和教学操作过程中充分要求教师和学生这对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中情境发展方向的引导、启发、把握和调控以及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充分拓展思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和积极练习,努力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周全,而且在操作中要审时度势、灵活把握,激发学生活跃思维,在思中练,在练中思。

二、结合教学主题设计比赛的案例分析

体育课中结合主题设计比赛时,要考虑教学的主要内容。如在“篮球运球”教学,教材的设计主题是“提高学生运球能力和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那么,在设计教学比赛时,其比赛就要针对教学设计分为比赛个人的能力,比如熟练程度、创新能力等;在集体比赛比如集体运球接力与集体的运球表演等。改变传统只是集体接力比赛等单调的形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是我们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高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练习的强度与密度,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就如在篮球教学中,笔者借用运动教育模式,以赛季的形式进行,每周一次的篮球课就是以比赛为主,按照实力分组,将6年级47个学生平均分成10个组,男生6组,女生4组,水平较高的组4人,实力较差的组5人,进行组间比赛。课上的流程一般是整队集合、准备活动、集中技术练习、小组技术练习、比赛、登记成绩、总结下课,比赛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经过一个学期的主题式比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大大提高,特别是放学后学生会很自觉地来到篮球场地进行练习技术与比赛。达到学生的篮球技术与身体素质同时提高了,让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真成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的。

三、通过合理运用修改规则来设计主题式比赛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体育比赛更是这样。在体育教学的比赛中,可以运用比赛规则来强化比赛效果。让学生必须按规定动作完成,对不按照要求做的学生,老师要及时提出批评,也可以对表现欠佳的队进行处罚,如适当的加长时间等。教学比赛要不断创新,特别是那些时代感强、新兴的项目、学生有乐趣的项目、传统的项目等,只要有助于学生健康,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都可以将其引进到教学比赛中来,同时我们可以把以往比赛中一些复杂、严格的规则进行删减、放宽,使比赛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篮球比赛为例,因为是八年级学生,篮球教学最开始的时候是传接球比赛,只要相互之间能成功进行传接球一次则得一分,允许学生在规定的区域抱着球跑,不能推、拉打等侵人动作,防守只许拦不许抢,即拦住持球人的奔跑路线,不能抢对方手里的球,可以抢对方没有明显控制住的球;一段时间之后,修改规则:在原有基础上规定持球人不能持球跑,必须原地持球,可以绕中枢脚转动,接球人位置不限;再一段时间之后,再修改规则:需要运球一段距离,至少拍球三次以上的传接球才能得分,运球没有“两运”的限制,一段时间之后再修改,通过规则的制定,逐步让学生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学会持球转身、学会运球、学会不能两运等等技术和规则。比起一步一步地学技术来讲,这样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学生有兴趣天天盼着打篮球,运动量较大,尤其是相互之间的争吵,这是新课改社会适应能力的最好实现渠道,通过老师帮助和引导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引导他们理解友谊第一,学会团结合作。所以说规则的制定非常的关键,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四、教师设计主题式比赛的注意事项

第9篇:篮球的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88

一、教学文件管理

1. 一级管理

教学文件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教学理论、按照一定方法形成的多种文字性材料,它规范和约束选项教学的实施途径、实施内容和评价标准,是实现选项教学预计效果的关键。

* 制定选项教学的校本课程内容

* 制定选项教学总体目标

* 制定各选项的教学大纲

* 制定各选项的评价体系

* 制定各选项的反馈机制

2.二级管理(分项的单项管理)

* 制定选项教学的教学计划

* 制定选项教学的教学进度

* 制定选项教学的备课计划

* 制定选项教学的课时计划

教学目标应清晰、确定,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校本特式,合理使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要体现校本特式、学生实际,通过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一系列教学材料,要定期进行收集,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反馈信息进行科学修改与整理,最终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文件。

二、课堂建构

1.遵循兴趣活动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告诉我们,心理活动的最起码水平,称为“觉醒水平”,觉醒水平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下,这样才能进行思维活动,才能吸收、分析、判断、储存信息。教学时,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水平,且称它为“积极水平”。积极水平表明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部分则高度抑制,神经纤维通道的有关部分保持高度畅通,因此“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内的传输达到最佳状态。这只有在高度兴奋、聚精会神下才可能达到,在被强迫的、不自觉的、程度不同的苦恼或烦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道对信息的传输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在选项教学中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一般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有趣阶段-乐趣阶段,由于这时学生的兴趣处于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学习见异思迁。如某一学生看到别人打篮球、看NBA,觉得篮球有趣,就选篮球项目。学习一段时间后,“有趣”淡化,看到同学踢足球或看到世界杯足球赛,对足球产生兴趣,便去选足球,参加足球项目的学习。

乐趣阶段-志趣阶段,如形体教学班有一位男生,身体素质很好,尤其是舞美的协调性很强,他从小就喜爱舞蹈,学校体育课选项开设形体班,他主动报了名。在教师的调教下很快成了班上的“角”,后来多次代表学校比赛并获奖,他更自信、更加热爱舞蹈了,兴趣发展到较高阶段。

由此可见,在选项教学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某一兴趣,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苗头,及时定向,建立乐趣、志趣。

2.创设情境

教学目标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重要内容。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完成教学目标的捷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也就是说,在意义建构学习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创设问题。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基本技术、应用背景以及与其他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或简单组合解决复杂情景下的问题,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要为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设计有针对性的组合练习和教学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