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

第1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体育游戏 初中体育 运动能力

新课标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逐渐加强体育课程多样化开展的重视。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呼吁下,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共同发展,体育所谓初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否则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不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必须要采用学生比较同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体育游戏教学,这种教学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

一、体育游戏特点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比较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体育游戏充满智力性,体育游戏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应的体力,而且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必须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体育游戏也具有竞技性特点,所以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学生必须要充分的了解游戏规则和特点,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相处战神对方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具智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其次,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体育游戏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教育学生学习体育,学生在体育游戏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对游戏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游戏实施的规则和方法,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要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习惯,在合作中体会到体育的乐趣,以便学生以后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再者,体育游戏的开展具有多样性。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加入游戏成分,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动作的学习,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游戏教学方式的实施,使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体育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基于初中w育教学改革的体育游戏设计

体育本身就是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准备活动、实施常规训练的过程中都可以加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就掌握了体育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感受。

1.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体育游戏设计

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同样的游戏可能会因为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差异性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在将由于纳入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初中阶段的学生性别差异已经显示出来,在心理上出现一种异性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在耐久游泳、跑步等教学中进行游戏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耐久性。

2.在技术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设计

初中生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一般都属于技术性体育项目,这些体育运动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智力和体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比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重复性训练提高学生技能,但是这种重复性的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容易降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基于此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锻炼中融入游戏教学方式,提高体育锻炼的趣味性。比如在练习排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传球比赛,并设立胜利奖项鼓励学生获胜,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游戏开始前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实施相互传球动作,并记录下在这个时间段内每个小组传球数量,最后传球最多的小组获胜。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为了获胜就会特别注意传球的动作和技巧,提高传球速度。通过这个游戏的设立使学生掌握了传球技巧;同时获胜的小组能够提高体育学习自信心,加强自身体育锻炼,为后来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3.在规律性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规律性的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一定的规律性实施选择,并且在涉及到额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体育、技术动作规律等等。比如从认识规律方面来看,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是太好,所以教学中尽量选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体育游戏,同时要将游戏形式、目的和过程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运动训练规律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在体育游戏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中的体力比那话,并能够及时调整学生活动量、活动强度,从而达到游戏目的。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而体育游戏设计作为一种创新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体育教学,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体育动作,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云超、田爱华.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设计[J]. 新课程・中旬,2015 (11):493.

[2] 王振. 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J]. 才智,2014(27):161-161.

第2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教学方法;初中体育;应用实例;有效策略

初中体育属于一门健康学科,而兴趣教学法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学校应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广泛应用兴趣教学法,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兴趣教学法不仅能够完善初中体育教学制度,同时还能优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一、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兴趣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调动学生兴趣为主要手段,同时结合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将兴趣教学法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以排球为例分为两队,积极开展类似的有趣和活动。(2)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兴趣教学法能够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的各项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训练立定跳远这一项目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跳跃石头的游戏,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现阶段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中学体育教学设计缺乏兴趣感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现在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以自身为主体,教学设计缺乏兴趣,忽视学生的个性和要求,这会导致中学体育教学出现散漫、放羊的情形。例如,在学习初中足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和对抗,然后解散。教师作为决定者,忽视了学生的想法,解散后学生大多三五成群地玩耍,并没有达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规定,因此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训练十分简单,导致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低下。

2.中学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较低

很多中学体育教师过于重视室外活动,而忽略了室内文化课的学习,还有些体育教师自身素质较低,会出现随意停课的情况。初中体育教师对课堂设计不合理、不科学,这会直接导致学生不愿参与其中,丧失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不仅会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严重者,学生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目前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中学体育的兴趣学习法不但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兴趣,与此同时,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和训练中去,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方面,中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实际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进行实际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体育技能。例如,在学习篮球的时候,中学体育教师可以性格根据学生自身的要求和性格特点,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篮球小组,然让后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拥有自身的角色,进行合作和对抗,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广播体操的时候,中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己选择学习不同类型的广播体操类型。由此可见,兴趣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这种游戏的方法对学生学习体育项目具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创建情景体育教学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都具有差异,有些学生喜欢跑步,有些学生喜欢跳跃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创建不同的情景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跑步教学的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可以先列举著名飞人博尔特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博尔特,创建不同的教学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

综上所述,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兴趣教学法广泛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符合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满足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信心,还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总之,将兴趣学习法广泛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众多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选择的主要工具和方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忽视身体锻炼,长期以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每周短短的一节体育课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充分地从体育教学中获取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创新,以创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让学生摆脱原有的枯燥的体育模式,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仅仅讲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

大部分初中教学,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教学,都存在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活动。初中生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不能很好地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老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和吸收,从而不能达到教学的预想效果。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当场进行巩固,很难充分掌握,时间长久更容易忘却。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本上枯燥的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低沉,教师应该讲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上具体的操作步骤一并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并深刻地记在心里。

(二)初中体育教学过于单调,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专门的教练

有些初中学校过分注重文化科教学,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投入力度不够,缺乏锻炼身体的设施和器材,学生们不能很好地锻炼身体,只能被迫做一些小型的娱乐运动。如此以来,学生的身心不仅得不到锻炼,初中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也得不到充分的效果。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加大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种基础设施,为初中生的身心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他们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要趁早对初中生进行培养和训练,身体素质则是众多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因此,应该在硬件设施上给初中生提供良好的设备和器材,为学生锻炼身体提供基本的素材,才能使得学生向着更远的方向前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三)体育教学比较形式化,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发展,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初中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应付教学的情况,尤其是体育教学,在课堂上随便说几句,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设施有限,没有教师的引导,很可能会做一些危险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安全遇到一些麻烦。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活的教学,不能死板教学,要注重方式和方法,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的形势,实行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怎能挑起祖国赋予的重大责任和重担,因此,改变初中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三、体育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课堂理论教学要结合多媒体等设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技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网络等先进的技术逐渐得到充分的应用。在初中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音乐和文字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某老师在讲足球方面 的知识时,一味讲述枯燥的文字难免过于抽象学生不能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现足球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对足球有了整体的概念和理解。

(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策略,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忽视,不能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进行教学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在讲完一单元的体育知识时,适当举行一场有意义的“体育知识大比拼”活动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在越快轻松的氛围下不仅能学到知识,同时也拉进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三)通过具体实践将理论知识熟记于心,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一大忌就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如果不能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一味灌输课本知识,是不会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标的。因此,在教师讲述知识后,要及时地进行实践活动,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呼吸新鲜的空气,缓解压力,针对讲述的体育活动进行实战演练,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训练,掌握要领,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为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众所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学校,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体育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孝军,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2]于泓,茅技峰,基于绩效管理的中学体育有效教学与学习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3]丁拥军,试谈对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4]汪波,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探讨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J],四川体育科学,2005年04期

第4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合理使用;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科学地、合理地使用体育器材,能够全面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故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科学地、合理地、充分地使用形式不同的体育器材,以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切合教学实际需要,让器材运用恰到好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器材不可或缺。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体育器材,合理规划体育场地,以此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辅作用,使体育器材更有效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在选择体育器材时,必须坚持下列两个原则:第一,紧扣体育课堂教学预期目标的设计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之前,只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设计的质量,才能够更好地应用体育器材为教学服务。在设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时,必须详细地分析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以期科学地合理地充分地选择体育器材。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必须合理地科学地使用体育器材,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作用,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二,紧扣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学生不同,体育知识储备也不尽不同,使用相同体育器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体育器材服务教学时,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尽量选择适合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器材辅助体育课堂教学。

二、结合学校配置实际,增加器材运用机率

在我国,每一所中学都会配有相应的体育器材。尽管配备给每一所学校的体育器材的质量、数量、类型等不尽相同,然而,只要对体育器材运用得当,就能够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巨大作用。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的学校怕学生在使用一些体育器材时出现危险,就禁止学生使用这些体育器材,使不少体育器材成了体育摆设,体育器材也因此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必须合理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材。因为体育器材是辅助体育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必须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与合理运用体育器材,以此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体操垫组织学生开展“釜底抽薪”(抽垫子)的活动,以此充分发挥体育器材体操垫的巨大作用。

三、转换教学思维方式,发挥器材的多种功能

目前,配备给中学的每一种体育器材均具有多种体育教学辅助功能。比如:栏架既可以用来开展钻越障碍运动,也可以用来开展投射门运动,还可以用来开展跨栏运动等。再如跳绳,既可以用来组织学生开展斗智拉绳运动,也可以用来组织学生开展绳操运动等。还如实心球,既可以用来组织学生开展打保龄球运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投掷运动,还可以用来当作标志物、障碍物、负重物等。再如体育器材呼拉圈,在我设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音乐中玩圈,也可以把呼拉圈当成是哪吒的项圈。学生有的滚呼拉圈,有的飞呼拉圈,玩得不亦乐乎。之后,扮演“哪吒”的学生拿着呼拉圈锻练体育本领。最后,学生们把呼拉圈用做套圈,把遇到的“坏人”套在圈中。此外,有的学生还把呼拉圈当做当绳跳,或者套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中高速旋转……可见,只要我们善于转换思维方式与教学视角,就可以充分开发常用体育器材的多种的新功能。

四、尝试创新设计,自制器材促进教学

虽然每一所中学校都配备了相应的体育器材,然而,所配备的体育器材未必能够满足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校体育器材的配置状况,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并充分利用学生制作的简单的体育器材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我们在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与当地现有的资源制作简单的体育器材的过程中,既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体育知识。

五、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综合开发场地功能

众所周知,每所中学都有专门的体育场地,以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中学专门的体育场地中,往往会配置一些体育器材,供我们指导学生使用。体育场地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通过充分开发场地资源、合理运用体育场地的途径来节省一些相关的体育器材。例如,体育场地中的篮球场,我们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足球场运动,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篮球运动。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在篮球场中开展“地面乒乓球”训练活动。同时,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避免与其他的班级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另外,我们还必须充分利用、合理开发校园中存在的那些被遗弃的体育器材,如此,既可以节省相应的体育器材,减少体育器材的浪费,又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器材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体育器材,以期每一种体育器材都能够体现出自身的巨大价值。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体育器材,既能够顺利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又能够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正是基于上述理念,我们有必要加强体育器材对课堂教学服务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体育教学理念创新作为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将创新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尤其是要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针对以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进行改进与优化,促进教育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笔者认为,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汇总,教师应当强化四个方面理念的转变。

一、教学关系要完成“师道尊严”向“平等个体”的转变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在教学中形成的关系较为重要。因为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心理发展更为敏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成效,成为推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在动力。长期以来,部分初中体育教师不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总是认为教师应当保持威严,在学生面前总是一副严肃和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觉得拒人以千里之外。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难以和教师心理上走得更近,师生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在心理上将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无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状况,都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每一位教学对象都是平等的,都有接受教师教育教学的权利,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更要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理念,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心,从而增强体育学习积极性与投入程度。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在这样的环节更需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点,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训练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训练成效。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在生活上等方面同样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发挥作用。

二、教学内容要完成“以本为本”向“立体综合”的转变

长期以来,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广大体育教师一直恪守“以本为本”的原则,一切教学活动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这样的理念看似较为严谨,但是忽略了灵活性原则,在各地区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实际情况千变万化,各地区体育发展传统以及学生的内在需求对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依靠一刀切的通行教材,无法完全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药灵活应变,在保证完成整体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完善,使其更加适应体育教学工作需要以及学生发展需求。首先,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在需求,增补一些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体育教学内容,以选修教材或者校本课程的形式出现在体育教学活动之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例如,一位初中体育教师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现行体育教材内容之外最想学习的体育方面内容是什么,经过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增加了健美舞蹈和武术防身术等方面的内容,对女生进行健美舞蹈项目的补充教学,以满足女生对形体美的追求,同时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功能。对男生进行了武术方面内容的教学,满足学生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兴趣爱好。同时,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防身术方面的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尤其是女生在应对不法伤害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另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区在体育发展方面的优势项目以及历史传统,选择部分运动项目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补充内容,既兼顾了学生的运动基础,也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强身健体方面作用也较为明显。

三、教学模式要完成“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的转变

一般情况下,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当作简单的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具体环节组织中,都没有能够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以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体育教学成效。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首先,教师应当将更多的教学空间给予学生,在动作训练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技巧方面的点拨,然后放手让学生开展训练活动。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组成训练合作小组,每一名学生都在小组里面开展训练,一人训练,其他成员进行点评并帮助其提高技术掌握程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自主训练,提高训练成效。其次,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生动化处理,进一步吸纳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将一些机械枯燥的训练项目设计为游戏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学生所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的,在这样的转变下,教师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动作训练活动,不仅圆满完成了训练目标,而且能够降低学生的疲劳程度,增强了体育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可以依据学生的体能与技巧,对学生开展分层目标要求,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发展目标,实现人尽其才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教学空间要完成“局限课堂”向“内外结合”的转变

第6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和谐氛围;体育课堂;学生

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在室外进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比较复杂,其特殊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强调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机械组织,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学生往往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将和谐的理念引入课堂,构建充满和谐氛围的初中体育课堂,体育课如果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效果将事半功倍。

1 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内涵

和谐体育课堂氛围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在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基础之上的,除了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达到体育教学的和谐效果。

2 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氛围的意义

2.1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

“以人为本”要求体育课堂的一切活动不仅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和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形态、各项机能以及耐力、速度、弹跳、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巩固生长发育。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主要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这是运动条件反射的一种,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课堂能够使学生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掌握新动作,接受新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稳步发展。反之,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在隔阂,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各项机能和运动能力减退,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不利于进一步生长发育。

从心理上看,初中学生的情感易于情绪化而不稳定,有叛逆倾向,和谐的课堂能够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更积极地展示自我,有利于果断、坚强、拼搏、团结、勇敢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反之,不和谐的课堂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厌恶、抵制情绪,甚至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构建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堂是基于“以人为本”目标,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2.2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享受运动乐趣是体育的内在因素,是体育的魅力和生命,是体育人的追求,它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也是人能一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和精神源泉。体育学科是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特殊学科,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继而产生满足兴趣的需要和努力提高的愿望。

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兴趣吸引阶段。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到方法有趣,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个阶段是兴趣产生阶段。学生在被教学内容吸引的基础上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乐意去学习和练习。第三个阶段是兴趣主动阶段。也就是在引起学生一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志趣,为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如在练习中经常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比赛,教师也亲自参与其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加课堂内容的挑战性,学生也觉得有趣,很乐意去练习。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引导他们把这种兴趣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志向,也就是志趣,最终达到积极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3 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氛围的途径

3.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注重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运动中产生兴趣,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三,教师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注意练习,争取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或练习动作不到位、不准确时,应耐心仔细地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指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在进行一些具有危险性技术动作教学时,教师应在旁边进行保护与帮助,给学生安全感。

3.2 选择和谐教学内容

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的特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和搭配教材。

3.3 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中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如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质强弱的差异、运动基础上的差别、有的项目需要保护与帮助(如体操),有的项目需要助力和阻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学习方法与适度的疑难问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因为不同层次小组有不同的知识能力和练习要求,同一活动不同环节要有不同难度,教师可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让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如:跳高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高度将学生分组,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有不同进度的学习,如障碍跑、立定跳远、不同人数的足球、篮球、排球比赛等等。创设这种课堂情景,学生们才能做到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地展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华东.关于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0,(4).

第7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84―02

农村教师在农村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村体育教师,同样肩负着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的重任,对体育课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明确的锻炼目的、合理的教学设计、科学的内容搭配、严谨的教学组织、丰富的练习方法、鲜明的个人特点等,从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更高的要求:知识结构、体育素养、业务能力等。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教师富有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体育教师要适应现代教学需求,认真学习新知识拓宽教学思路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努力做到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成为受他人乃至全社会都尊敬的人。所以本文对廊坊市乡镇初中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及调查结果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

实施过程:每个学校发放5-12份问卷,现场做答,随后收回。总共发出了1000份,收回99.1%,当时,有些教师不在学校,于是向其他教师做了一些了解,并做了记录,把试卷留下了,个别的没能收回。同时,在做问卷调查时,也对一些教师进行了走访,做了记录。

廊坊市总共有十一个县区,体育教师1000多名,对这十一个县区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走访、记录、问卷调查,由于试卷是当场作答,随后收回,试卷回收率较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如下:

有0.5%体育教师并没有接受过全日制体育专业的教育,只是个人的喜好或者曾经有过比赛经历的,如参加过乡里的运动会,并取得过优秀的成绩,进而参加县运动会,个别有参加过市级比赛的,先是待课,后来通过参加“三沟通”或联合办学等方式成为正式体育教师。

有0.2%是其他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由于教师配比问题,短期安排不了工作,加上年轻力壮,并有体育特长,领导同意短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有99.3%体育教师是经过体育教育专业的,原始学历中专占总数的30%左右、大专占总数的40%、本科占总数的30%左右是全日制毕业生,从事一线体育教育工作。同时,有一部分人参加了自学、函授进修到第二学历,即本科学历。

年龄大多集中在30-50岁,男、女教师比7:1。

体育开展情况不理想,资金投入一般,多数教师对现状不满意,科研水平欠缺。

对体育的热衷程度高,多数人是有劲无处使,主要原因是体育活动或者是体育竞赛开展得少。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器材、场馆设施不完备,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有些东西只是停留在文件上,脱离实际。

二、分析与讨论

通过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体育师资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个别是靠经验来教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练习方法、训练手段等方面缺乏创新。

即便是全日制的体育专业毕业生,由于毕业年限较长,当时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到如今有些不适应,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与训练。再有,距离体育前沿的东西较远,没有机会过多地接触,从而影响了科研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存在原因:

通过调查还发现,有接近13%的体育教师只重视体育教学而忽视体育科研工作,多数以50岁的老教师为主。由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学被放在首位,而体育科研不被重视,教师职责只是传道、解惑、授业。同时体育教师在求学期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体育科研教育,虽然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缺乏体育科研理论知识,进行体育科研总觉得缺乏条件,因此他们中的多数人对体育科研不感兴趣,由此导致他们的体育科研能力比较差。

调查结果表明,有55%的体育教师属于具备教学和科研并举的条件,缺乏时间和精力做保障,占调查对象的大多数,而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多是大学毕业生,基本都接受过体育科研专业的系统的体育科研教育,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他们当中多数人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学校太多的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任务,同时还有家庭、子女教育等因素的压力,他们不会花太多的精力与财力来进行体育研究工作,面对体育科研,他们总是习惯蜻蜓点水,缺乏必要的时间与精力保障,同时包括财力因素,因此体育科研水平有限。

由于社会的原因――长期推行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智育,而削弱体育、德育、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降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体育课及其他体育活动,致使体育工作者处于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荒废了所学专业,甚至转入其他领域学科的教学。

领导缺乏重视。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的任职条件、资格相对宽松,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但领导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事实表明,领导高度重视的问题,其解决问题的力度较大,所以作为领导要加强重视的程度,把工作做扎实,做到实处,不能只是停留在文件上。

资金投入欠缺。在场馆等硬件设施方面缺乏长远的规划,对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缺乏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三、总结与建议

加大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引进后备新生力量,待遇问题,如工资、职称、住房这些都应该逐步加以解决和提高。让大学生安心地教学,让他们把大学里的一些新知识、新思路带过来,让新老知识互相交融,合理地学习利用,从而扩宽教学新思路,改变固有的知识结构。

加大对体育的资金投入,要让体育教师走出去,尤其是年轻教师,要进行深造,增强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把握最前沿的知识动向,提高教科研水平,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有关体育科研的讲座或报告。这些专家和学者不但站在了体育科研的最前沿,而且他们也具有很强的体育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体育科研经验,聘请他们来进行各种关于体育科研的讲座或报告,能有效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通过他们的讲座或报告,体育教师不但可以在体育科研上少走弯路,而且可以从他们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他们的成功中借鉴经验;通过他们的讲座或报告,体育教师可以和他们直接交流和探讨自己在体育科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和他们保持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他们在体育科研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定期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闭门造车是写不出有价值的好文章的,要想做学问,体育教师就必须要学会整理与分析有关的资料,对观点材料进行思考总结,将理论科研信息和实践经验进行有机的结合,随时把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必有一番作为。另外,体育教师在撰写论文时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体育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多学科专业,包括哲学、医学、生物力学、化学等多方面基础知识,因此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扩宽知识面,同时还要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如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增强横向的交流,与兄弟院校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多开展一些活动,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兄弟院校之间的篮球联赛、足球、排球联赛,田径的单项对抗赛等。既丰富了课余体育文化生活,又交流了教学、训练等方面的经验,从而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参考文献:

[1]冷斌,涂小华,目前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素质现状的分析[J],江西化工,2007,(1).

[2]卞继伟,郑孟煊,论知识结构与创新思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5).

[3]孙印厚,仁许,试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型[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4).

第8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 个体差异性 分层教学 发展性 实践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误差的产生,并由此造成群体内的学习分化现象。体育教学也不例外,甚至这种个体差异表现得更为直观,现在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家庭背景、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学习的能力、已有的经验、需要和兴趣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想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因材施教,即适合个体学习需要的教育,既要抓住多数,又要顾及两头,既不能丢掉后进生不管,又不能对体育尖子生降格要求。进入初中后,学生的生理发育有快有慢,女生快于男生2年左右;他们心理上处在断乳期,且心理变化特别大;其身体素质千差万别,男生偏重于力量、速度、对抗,女生偏重于匀称、柔韧、协调;体育基本技术技能良莠不齐(受小学体育教学好坏和自身爱好程度的直接影响),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达到各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的这种发展性、层次性、差异性,就要求我们寻求符合学生最优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进行了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课前准备

1、概念明晰

分层教学,是指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亦有差异。故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要符合“学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指导、检测、评价,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其最大特点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知识信息、学习速度、练习难度,有针对的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能最优发展,从而体现出新课程的全体性特征。

与分组教学的区别。分组教学是指从方便教学组织出发,按照学生的某些共性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男女生混合分组等形式。而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三点:一是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二是分层次;三是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从以上两个概念上分析,分组教学中的同质分组,就是分层教学,而异质分组和男女生混合分组则与分层教学完全不同的。按兴趣分组、按运动特长分组是分层教学的另一个误区。学生体能是有层次的,有的好,有的差;也有认知速度的不同层次,有的学习速度快,而有的认识速度慢;学生原有的体育基础是有层次的,有的基础好,有的基础差,或者在某个项目上没有基础可言。我们不能把简单的分组教学就认为是分层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熟悉和掌握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总体目标

课程标准(水平四),是实施初中体育教学的根本依据。总体目标、分阶段(年段、学期、单元)目标、教学内容、要求,它都有明确规定。如果我们偏离了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就迷失了方向。只有全面熟悉课程标准和掌握教学总体目标,我们才有可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的技能情况,制订出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才有可能搞好分层次教学。

3、培养学生体育骨干

在一堂课的时间内,由于学生被分成了几个层次,教师分配给每个小组的时间相对较少,就必须注重对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骨干传、帮、带的作用。强化课堂组织纪律性,优化课堂组织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了解教学对象,科学划分层次

首先,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程度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体育教师,在制订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确定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番深入的了解。如班级的男女组成、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智力水平、心理素质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等。

其次,科学划分教学层次。教学层次的划分并不是进行简单的教学分组。它是将教学对象根据影响教学的若干相关因素,按递进的关系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群体。这里说的相关因素,是指对体育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较明显影响甚至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例如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智力、兴趣、意志品质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分层次教学的依据。当然,也可以分得再细一点。如在进行位移速度教学时,我们可根据速度因素按学生的奔跑能力将学生分快、中、慢三个层次。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又可根据力量大小将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按照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如:身体素质、学习积极性、参与能力及体育成绩等)的不同进行分组,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优秀组、良好组、合格组、待合格组四个能力不等的小组。这样分组的优点在于:让能力不等的学生在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学生群中一起学习并竞争,那么学生之间就没有优越感和自卑感,“只要自己努力就有获胜的可能”,使他们之间的竞争积极性更高。还有,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小组给予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能得到发展。在分组时,我们还可以为每个小组确定一定的比例,做到保持大多数兼顾两头的“橄榄”型。但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随着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变化和专项技能的变化,各组之间的学生可以相对流动。长此以往,我们相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体育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再次,教学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在某项教材中可以不用分层次(如广播操),在某项教材中,我们可分为二至三个层次,而在某项教材中,我们可分为三至四个层次(如篮球)。同样,这个学生在这项教材中,他可能分在这个层次,而在那项教材中,他可能分在另一个层次。

最后,我们在划分教学层次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把划到低层次的学生称为“差生”,更不能把分层次教学变成歧视“差生”。“学困生”“待合格生”只是一种过度阶段,对他们应一视同仁。2)、灵活性。任何一个学生有其短处,也必然会有其长处,在层次划分时,切忌将任何一名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中学习,这对于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也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3)、各层次的连续性。分层次教学,不能把各层次机械地分割开来。高中低各层次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手段和过程,其最终应向高层次发展。所以,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衔接,保持其连续性。要让每个学生明确这一层次的目标、要求 ,也应鼓励每个学生努力进入高一层次学习。

二、目标分层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领域目标统帅教学内容”的新思路。教学目标的具体和可操作性表述,就是教师把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教学策略,细化成可看、可听、可触的行为描述,付诸于教学设计中,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在具体目标引领下向前发展。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认知目标;二是技能目标;三是情感目标,这种三维目标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我们无法看到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活动,各层次的基本技术技能及各层次学生将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制定教学目标就要制定总体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是递进式的,层层推进,逐步达到。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还要注意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课次目标的确定,在内容方面,优秀级学生应增加内容,中间学生完成一个,差的同学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应对高层次学生提出高要求,其它层次同学相应降低难度。

比如,对七年级的新生,我们首先通过调查、访问、各种测试等方法,全面地了解新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及相关教学内容的技术技能等,并给每位学生建立体能档案和各单项基础档案,再根据将要教授的新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初中生大都喜好篮球,但基本功相差巨大,有很多学生只会“拍皮球”或会点“运球”,而从实验小学升上来的学生已经能熟练的变方向运球了。故我们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组为能变向运球的,约占25%;C组只会“拍皮球”,约占20%;B组学生水平为处于AB组的中间,约占55%。那么,我们相应制定了第一学期的篮球运球单元的教学目标(如表1)和篮球第一课次的课时目标(如表2):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曾根据学生的篮球综合水平好坏分为四个层次,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纯复习课是可行的,而新授课由于组织过于复杂,教师在四个小组疲于奔波,往往顾此失彼)。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分三个层次最适合组织和教学,并且效果是最好的。实践中我们适当放慢A类学生新授课的内容,强化他们对已有技能的复习和熟练程度,同时加强C类学生的教学力度,甚至要求他们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使他们尽快达到B类学生的水平,最终目的是少分层次或不用分层次也能进行教学。

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既是实际需要,学生又能接受,更能激励各层次学生信心百倍的为达到目标而刻苦练习。

三、内容和教法分层

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就该选取各种适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从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来看,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不再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广泛地学习多种运动技能。现在国家实施的“体艺2+1”项目也证明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上结合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多的开设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项目,而不照搬教材内容。以七年级第一学期篮球运球单元的第一课次课堂教学为例,说明我们是如何做到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表3。

经过上面的教学之后,对C层次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结合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内容,给他们加练原地运球。具体的办法是:将各班C层次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选定运球相对好些的学生为小组长(4-5人),再由他们带领和监督本组成员,在大课间活动时进行运球练习。教师也到现场进行巡视,对个别同学可进行临场指导。也就是说,在分层教学之后,不能对基础差的同学置之不理,而应该结合大课间活动和课外兴趣活动内容,及时对新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他们的技能,跟上班级大多数同学水平的目的。

由于初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差异,使他们对运动技能的感知会不同,对技术层面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当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体育技能时,他们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让每位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技术。下面,以中长跑为例来说明我们的做法。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中长跑项目是“最恐怖”的内容。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障碍;其二,小学阶段不是必测项目,小学体育教师几乎不把该项目列为教学内容,从不进行教学或练习。所以我们在第一次测试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时,学生的反应几乎有如“世界末日”。为了使学生适应初中的体育学习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准确了解每位学生的耐力素质及情感体验等,并将基础数据写入其成长档案。其次,学生分层。我们以达标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及因严重肥胖或先天因素等而跑不动的共五个层次。再次,制定本学期各层次学生耐久跑的教学目标并告诉每位学生。第一学期以适应初中阶段学习、消除恐惧、培养兴趣为主,不应将目标定得过高,也不能进行强化训练等。最后,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表四列举了教学要求和德育要求,表4。

中长跑的教学对七年级的新生来说,以培养兴趣、消除恐惧为主,照顾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吃得完”,也“吃得饱”。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一层次流动,形成良性竞争,杜绝随意、懒惰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发生。在随后的几个学期中,递进式的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运动成绩和自信心,锻炼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发展的目标。最终,在体育中考中,我校的学生在该项目测试中95%以上为优秀级,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评价分层

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层次,必然导致教学结果的迥异,故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要分层进行,而且,评价重心要从终结性评价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这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评价以原始的技术技能为基础,以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为基本,以鼓励表扬为主体,以初中三年的发展为主线,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从而使每位学生比原先都有所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心理和行为。在学完了一个单元后,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效果等五个方面给每组学生有一个小组的形成性评价,然后用“评语法”再给每人以“诊断性”的评价。也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目标和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强调其发展中的进步(见表5)。

对体育综合素质好、基础功扎实的学生,我们采用竞争性评价,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让他们明白:先天性良好的体育素质是父母给的,如果再配合自己后天的勤奋努力,才能发挥自己的真正潜能。因此,我们坚持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杜绝高傲自满、狂妄自大。对特别优异的学生,我们以入选“体训队”为目标,激励其自觉刻苦的练习。

对中间层级的学生,我们多用激励的评价方法,避免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例如:在B层次的王某某同学,兴趣不在篮球上,以为不用练就比C层次的好,课堂练习时不积极。我们对他说“你是让同组的学生瞧不起”,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刻刻苦练习,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其运球能力已经达到了A层次同学的水平。这种实例让同学们都知道只要努力,就能更上一层楼。

对“学困生”(中等偏下的学生),我们以鼓励表扬为主,通过体验成功,树立其自信心,指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消除其自卑心理。例如:在对运球单元的考查中,刘某某同学只会变向运球,动作也不熟练,我们给他评了良好级,同学们不以为然。我们就问“他最初是不是只会双手拍皮球啊,与现在的熟练运球比较,他的进步是不是非常非常的大?!”,同学们立刻给予热烈的掌声。再如:对七年级男生1000米的考查时,超级胖子高某某同学用了6分01秒跑完,按照达标标准只能是零分,而我们评了合格级。因为同学们说“他虽然是我们班跑得最慢的,但是每次长跑,流汗最多,能吃苦并坚持跑完”。经过三年的努力,该同学在体育中考时的耐久跑成绩达到了良好级。

我们的分层评价,打破传统的“一刀切”的做法,改变了技能评价的标准,对各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与自己的记录竞争,与同层次的同学比较谁的进步最大,而不是与其他组的学生比较,否则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或处处失落的不良情感体验,无法激发进一步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构建了一个融洽和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了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把体育课变成了学生锻炼身体、调整情绪、增强意志的学练过程。

五、效果显著

经过这几年的全面实践,我校的体育成绩每年上一个台阶。最近三年,我校在市体育综合考评中名列三甲;校体训队的成绩让人瞩目;每年的体育中考平均分进入全市初中前十名,为学校争得了无数的奖杯和荣誉,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行的肯定,尤其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结语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广,促进了我们进行分层教学的决心和实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亦有许多困难(教师的工作量大,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高等)。就目前我们实施的情况来看,总结几点建议与大家一起学习:

1、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处理好个别与整体的关系。

2、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地设置各教学层次。

3、分层教学的途径就是目标分层、内容分层、教学手段方法分层和评价分层。

4、遵循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5、培养学生体育骨干,强调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领导和监督作用。加强课堂纪律。

6、将分层教学与大课间活动和课余体育兴趣活动相结合,强化分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新凡.“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5(01).

[2] 李洪勇,张根健,杜忠孝.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4).

[3] 姜金贤.刍议“主体参与”的策略[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