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改革具体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第1篇: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 现状分析 对策

一、前言

为了完成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很多高等院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对高校教学的具体的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然而,由于高校之间存在着差异和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深蒂固,高校的教学改革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很对问题。就这些情况来说,高校应该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结合自己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寻找出阻碍改革的影响因素,明确改革主题,转变改革思想,创新改革理念,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高校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整个工作的大环境对高校学生的素质要求也逐渐升高。市场的竞争和压力逐渐走向白热化,所有的高校开始积极的采取对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可以适应竞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高校如果进行教学改革,不但可以应对市场的竞争和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的一个好的机会。高校的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但是从目前的改革情况看,仍然存在问题。

1.改革主题不明确

通过对高校的改革阶段进行了解,高校的改革主题不够明确,而且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这将直接影响高校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成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在旧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大学教师在改革进程中仍然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改革教学和开展课程都是基于教师的知识和判断来进行的,学生只是改革的试用者,无法参加到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来,更加不能参与教学改革的实施,所以学生一直以来仍是被动的学习知识。根据新的高校课程改革主题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学生必须参与教学改革,成为课程设计个教学改革的中心和主导。[2]

2.对理念认识不足

高校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也要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教育领导者的管理理念进行转变。通过对现在高校的改革现有状况了解到,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上和教育改革上仍然是应用传统的老套的方式进行,没有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对新改革的尝试。教育工作者接到改革的任务,通常是过分的在乎政策,思考出来的教学改革的对策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的领导者也没有尽到责任,并没有重视和关心高校教学的改革,没有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也没有起到带头作用,严重打击了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性。

3.改革与实际脱离

新课程标准的主题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但是这并代表高校教学的改革忽视了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而盲目的按照课程标准开展。现在的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没有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只是盲目信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相关的参考资料,一味的要求最大的改革成果。这样一来,不仅没有对高校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也没有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反而给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通过上面的介绍,了解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在这个阶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在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没有进行宣传或者宣传力度不够;第二,学校教学领导者没有尽到带头作用,没有做好有效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中,没有正确认识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教育理念和主题,盲目的学习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高校改革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学校,要加大高校教学改革的宣传,展现现有的改革成果,让全体师生对改革充满信心,以下几个方面是具体措施:首先,高校要对教学改革文件进行有力的宣传,对改革文件个课程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教师和学生有深刻的理解;第二,学校的领导者要从根本上重视教学改革,对改革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改革监管制度,时刻督促教育工作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以防止出现倦怠情绪。[3]

2.转变改革理念

在之前的有关讨论中,我们知道,高校教学改革的现阶段中,教学改革的主题不够明确,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对改革理念的理解。在整个改革的阶段,教师始终扮演着改革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对改革理念缺乏理解的教育工作者是理念改革的重点,以下是两个改革措施:第一,从学校的角度讲,应该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教学改革的理念,引起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改革的足够重视;其次,对于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断的学习教学改革的知识和结构,具有丰富的改革经验,为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展校际合作

还应该推动校际合作,加强与优秀院校的经验交流,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在进行高校之间的合作中,为了保证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效果,第一,在进行校际合作之前,要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深刻认识自身教学改革的不足和缺陷,取长补短,为以后的交流工作提供详细的依据,避免脱离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第二,在校际合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主导,要积极学习对方的改革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发现有利于自身改革发展的措施,加以利用和创新。

四、结束语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压力,就必须进行高校教学改革,想做好高校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发现在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改革,加大对改革的宣传力度,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主题,加强校际合作,不能盲目的跟风,也不能闭门造车,要找出适合学校自身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为以后的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媛. 基于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2.

第2篇: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体系全面、内容极其复杂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综合运用实践教学的不同方式和特色充分带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掌握这些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是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本文就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具体涉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两方面具体的改革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究。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教学大纲为总体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论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如何改革,其具体的内容一定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分析教学大纲的具体规定,将微观经济学的全部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的内容,包括基本的经济常识,是用来培养学生经济观的推力;第二部分是需要掌握的内容,是学生学完微观经济学以后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第三部分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要用到的知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在教学的时候采取的方法不一样,学生接受掌握的方式也会不一样。所以,教师在进行现场教学的时候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在实践教学中创造模拟环境

就目前我国各高校的教材情况来看,本科阶段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以国内学者编写的为主。国内学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很容易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经济学而省掉大部分典型的案例及其分析。“囚徒困境”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经典案例模型,但是在具体的微观经济学软件开发的实践教学中,并没能模拟还原真实的案例场景,学生只能聆听事情的发展而不能参与其中从而深切地领悟实践的整个过程。理解这个案例可以举生活中相似的例子:对于两个想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甲和乙,如果双方就同一个项目进行竞争,那么甲和乙在处理与政府公职人员的关系上都有两个选择,A行贿或者B不行贿。学生可以现场模拟公司甲和乙进行自我选择。在实践教学中创作模拟环境,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更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相长。

2.在实践教学中模拟公司运营,给学生创造逼真的操作环境

微观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应该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独立判断来分析、处理具体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教学模拟公司运营的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某个市场的内部或者是公司的内部。现场模拟一个公司的完整信息出来,包括背景资料、运行要求等。学生就需要综合运用微观经济学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具体的公司经营和运作。小到市场调查、目标人群、目标市场的分析,大到企业内部营销策略的制定、人力资源的管理、市场结构和绩效确定等一系列的决策性重大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运用自己的知识独立完成。教师应该负责好模拟结束后对学生具体操作流程优缺点的分析评价,并给出具体的改正意见,以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升,更好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知识。

3.充分依靠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高校已经基本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学校在多媒体设备的推动下,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我们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教师教学特点的特性,在教学方法、备课方法等内容上寻求突破。互联网普及也可以成为带动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邮箱、网盘等都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此途径提出相关问题,

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整理出来的资料等放到上面供学生课下巩固具体知识,为学生授业解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同时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经济方面的基本概念、定理等扎实掌握,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现实中面临的经济问题,为学生经济学方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牢固的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教师和广大学生共同努力,协同带动,只有这样,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具体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才会更加深刻,才能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郑健壮,王石河.微观经济学教学经验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2]吕文慧.浅论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第3篇: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

【关键词】生物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我国教育部在年初的《2013工作要点》中明确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随后的多个文件中对实践教学相关的师资培训、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开展等进行了引导性的工作部署。实践教学是评估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将大大有助于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生物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其实践性教学比例一直占总教学任务的关键部分,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是本文的探讨重点。

一、实践教学含义和内容

传统的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对应概念被提出,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内容。随着教改步伐的推进,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认为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课堂内、课堂外校园内以及校园外社会中的实践教学。

结合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改革后的具体情况,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包括:1. 教学大纲明确了内容和范围的专业课程实验:强调对基本实验单元操作的技能式训练;2. 教学大纲中仅对学分和课时做出要求,具体内容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师科研计划灵活设置的专业实训:主要强调对研究性任务从立项到实施到成果总结的系统性的创新性主动性的培养;3. 教学计划之内,有统一组织和安排的课程工厂实习: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在实践教育基地中系统性了解理论知识转变为生产力的过程,加深专业兴趣和专业自信;4. 毕业设计环节:作为专业知识学习完毕之后的系统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自行查阅文献确立方案,记录结果并组织为论文形式存档,综合了创新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

二、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开展形式与管理模式

总结多年来实践教学存在问题无外乎以下几点:1.实践教学比例偏低,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或陈旧;2.经费少,限制教学效果;3.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定,企业对学生展示的内容少,达不到培训效果;4.整体计划性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不够;5.师资力量薄弱,任课教师本身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针对以上几点,我校生物工程学院在实际的教改活动中从经费投入、师资培养、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大纲修改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具体的开展形式有:

1.增加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单独加设三年级专业课学习开始以后的专业实训课程:考虑到大学教育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从专业课程教学开始后的大三上学期逐步开始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加深对专业课理论知识的认识,一方面采用从立项到成果展示的完整的科研工作形式,提升综合科研能力,增加对专业的信心和兴趣。此阶段主要采用小组式教学,由有科研课题的老师确定课题,供学生凭兴趣选择,使每位同学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确实参加到科研活动中去,由于大三学生的专业素养有限,因此本阶段的教师说教任务较重,许多实验细节需亲自演示,这对加深学生印象很有好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团队合作力。

2.设立专项经费,提高实践教学硬件水平:这一部分经费除了供给各位带专业实训的老师支出必要的实验耗材外,还对全院的仪器设备进行了有计划有目标的补充更新,大大改善了以往只能够进行演示实验以及新实验难开展的状况。

3.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由学院提议,学校批准,有计划地选拔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认知,参与企业合作项目。并对相关人员的教学科研任务做出权衡,使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合作项目之中,既令年轻教师得到培训,也为企业带来收益,稳固校外实习基地的校企合作关系,同时也使青年教师在工厂实习环节的带队水平有大幅度提升。

4.增加并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考核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系统:教师考核除先期的资格认证外,还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反馈评价和成果质量做出综合判断,对学生的学习:引入学分制考评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实践认知的个性化发展;采用研讨会的方式组织专业实训和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的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参与和表现,也有助于教师的针对性教学;考核从平时表现、论文、幻灯制作与表达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价学习效果。

近年来,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研能力有明显提高,部分本科生能够独立发表研究性论文,整体论文质量有大幅度提升,这也说明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显著。

三、辅助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其他建议

结合教改实践,对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些其他建议有:1.加强数字化教学进程:除幻灯展示外,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视频是更为形象化的方法;2.校方投资入股企业:对于企业,经济利益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校方有目的地对企业进行投资控股,也有助于增加学校收益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结语

实践教学对工科专业来说直接决定了其所培养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将一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吸收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将把实践教学提升至新的高度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竞学,朱红,李庆丰.“实践教学一条线”改革模式初探. 中国高教研究,2003(5):73-74.

第4篇: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

首先,构建语文知识

一门学科的知识状况制约着这门课程的教学。语文知识对语文课程的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语言、言语规律,他人的言语经验和个体的言语规则。语文知识的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体化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整合,另外要明确每个阶段的层次目标,还要有机的结合范文适时讲授。

其次,培养语文习惯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其中包括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语文习惯的培养主要通过激发兴趣、方法指导、强化训练来完成。

再次,指导学习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我们把语文学习的常规过程规定为:“引导——探究——运用”三个阶段,各个阶段语文学习方法指导要有不同的内容。语文教师可通过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借鉴名人的学习方法等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最后,提高语文能力

《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发展语文能力包括发展语文的一般能力、应用能力、审美和研究能力。语文一般能力主要有运用检索工具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应用能力有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主要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要求。语文能力要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语文的反复实际活动中形成。

第5篇: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做合一;项目式;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是我院应电、通技、电信、微电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有基础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字电路也正朝着大规模、低功耗、高速度、可编程等方向迅速发展,应用也更加广泛。可以说,数字化已成为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潮流。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一直沿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实验—设计” 的教学模式,即将《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三门课程与之对应,分别为纯理论课、纯实践课程和单纯的理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后者作为前者的后续课程,主观上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或深化电路基本应用,但由于纯理论讲解枯燥乏味,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因而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实验过程中也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弄不懂原理,无法解释实验现象,因而总是疲于应付,交差了事,根本谈不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效果显然不好。在后期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也只是从理论上设计电路,既不做电路仿真也不进行电路制作,虽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路功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实际意义并不大。由此可见,这种模式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缺乏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融合,使各环节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处理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学团队大胆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边学边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针对本次教学改革,结合我院实际,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首先,认真挑选教材

为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以“必需、够用”为度,认真选取了一本以项目为单元、以应用为主线,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一个实践项目中去并有着丰富知识和内容的项目教程,力求通过不同的项目和实例来引导学生,将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入其中,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知识平台。

二、确定项目内容

由于我们采用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将紧紧围绕项目进行,因此如何使项目内容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能不能由简入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过仔细分析和研讨,按层次确定了与教学内容想关的五个项目,主要涉及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555应用电路等。在最后的电路设计与制作环节中,我们则选取了综合性较强的“抢答器电路设计”课题,通过电路的仿真、制作、调试和故障排除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电路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认真编写训练指导书和报告册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学生操作训练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学会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学会调试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方法。由于我院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为了帮助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各个实训项目,我们编写了与实践环节配套的训练指导书,该书共分五个项目,十二个工作任务,内容包括任务要求、任务目标、训练器材、内容和步骤、思考题等,能较全面的指导学生完成各个训练任务。报告册则是与学生操作练习配套的“作业本”,是用于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本,我们也针对项目要求和结果进行了详细编排。

四、教学方法

(一)根据项目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完成项目所应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到每一项目单元中,并根据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

(二)对各个项目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注意知识层次的过渡并加以综合化改造。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采用“讲练结合”现场教学和“讨论式”课堂交流方式。

(四)实践性教学始终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仿真实验、电路制作相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达到锻炼自己、提升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效果

从本届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实践教学有力促进了理论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四个专业的四百余名学生的课程及格率达到95%以上,平均分在75分左右,远远高于改革前。

第6篇: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

关键词: 热学 热力学・统计物理 课程整合

为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07年2月17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校这类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必须一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倡导理论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程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物理学或者相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考虑到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部分课程的重复性比较严重,因此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势在必行。有关《热学》与《热力学・统计物理》(以下简称《热统》)课程的整合已有研究[1]-[4]。本文介绍了我校对这两门课的实际教学整合与改革经验,突出适应我校的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一、课程整合的原因

根据培养方案,我校物理学专业的《热学》课程安排在第三个学期上,共64学时,所使用的教材为:秦允豪编写的《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其基本结构是先介绍分子动理论基础,再是经典热力学内容,最后是物态与相变及统计物理的初步理论。《热统》安排在第六个学期上,共64学时,使用的教材是《热力学q统计物理》,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两部分。这两本教材的热力学内容重复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统计物理内容重复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由于我们这种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学生对热学知识和概念理解不透彻,加上两门课的时间跨度过长等原因,致使教师在讲授《热统》课程时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详细复习热学中的基础知识,由于课程时间限制,因此在后期教学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讲解系综理论的内容,也无暇顾及与课程有关的前沿知识,给学生的感觉是在复习《热学》,而不能突出《热统》的课程特色。

二、课程整合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校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师资力量、教材建设等各方面情况,从2010开始对我校2009级学生的《热学》和《热统》进行课程整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原来的两本教材,对相同、重复的内容合二为一进行教学。周课时为6课时,授课周数为15周,总课时为90课时。根据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我们制订的教学计划为:《热学》整合为五章,具体内容包括导论、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物态与相变。《热统》整合为五章,具体内容有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玻耳兹曼统计、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及系综理论。这样的设置可以合理配置教学内容,彰显教学过程一气呵成,不会发生教学内容相互重叠或脱节的现象,既提高教学效率,又较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把每节课要讲的内容都制作成课件形式,这样就可以节约上课时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时间。另外,简化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推导,侧重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思想。由于教学过程、数学推导过程都简化了,因此,应该把详细的数学推算过程以附录形式发给同学们,供他们课后学习和参考,或者以课后作业形式布置给同学们自己推导。为了尽可能地建立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除了举行期末考试以外,我们还将要求每个同学作一次报告、写一份学习心得及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三、课程整合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目前,学者们对《热学》和《热统》两门课程的整合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总结,但还有很多方面尚未涉及,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更深入研究。比如:1.对热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内容的研究、整合课程教材的建设和选择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热学与统计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及与前沿技术的接轨等方面的研究都很缺少;3.热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应因不同类型的学生有所区别,比如:对重点大学的学生和一般院校的学生应不一样;对非师范类和师范类的学生也应有所不同。4.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并节约时间,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手段中,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因此,处理好多媒体使用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值得探讨;5.热物理课程中涉及复杂的数学知识,但又不能把物理学降格为应用数学,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处理好数学问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6.与热物理联系紧密的实用技术及前沿科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体现也值得深究。以上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对热学与统计物理学的教学、对我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安.“热学”与“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整合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9).

[2]刘云.“热学”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整合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

[3]伊厚会,姚延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教改创新,2013.

第7篇: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

【关键词】《新视野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三本院校

随着信息技术向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不仅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被提到了外交范围之内,因此为了响应国际和社会的号召,对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文中重点介绍了我国三本院校当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并分析了新版《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对英语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希望对提高我国三本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三本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三本院校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在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上有一定的特色,因为在高考招生过程中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但是当前使用的英语教材却与二本院校基本相同,这就会从根本上形成一种特殊的矛盾。现在国内三本院校的英语教材都是《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程》、《大学体验英语》,这些教材大多是07年之前修订出版的,其主要侧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一种系统性的英语学习方法。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推行高校教育制度改革,将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定为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听和说,而三本院校之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包含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那种长期的反复式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二、新版《新视野大学英语》内容分析

1.读写教程。单元文章选题新颖,内容丰富、贴近时代主旋律,文章在难度和长度方面适中,符合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文章课后设计的练习比较全面,对章节学习的新知识有重点突出,为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提供了多个学习和参考的网站;内容发展合理,对学生知识和思想有共同的教育作用。

2.听说教程。为学生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听说训练,对基础好的学生有巩固作用,对基础差的学生有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多媒体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教学形式的不同要求。

3.综合训练。内容上结合了《读写教程》,将英语的词汇、语法和翻译综合在一起,并附上教材中综合训练环节的详细答案,可以满足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

三、新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安排与三本院校的教学改革方法

新版《新视野大学英语》在课型安排和课时设计上完全适应当前三本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将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将原来的黑板结合教材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作了很大的改革。

1.新版《新视野大学英语》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三本院校都普及了多媒体课堂,它不仅可以将每一个词汇都用静态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而且还可将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融为一体,创造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这样抽象枯燥的单词就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感觉到和新鲜,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就像在进行一个单元教学时,由于课文的主题是旅游,自然界的美只用语言来描述是不够的,可以通过各地的风景图片来展示,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容易被激发。当遇到一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不太常见的词汇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述“parka”这个单词的时候,南方的学生可能没有见过,这个时候教师用语言表述可能不够形象,可以利用图片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马上理解它的意思。

2.新版《新视野大学英语》在课文教学中的应用。在进行英语课文教学时教师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意义、有情节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有助于课文教学的进行。三本院校的学生在英语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进行阅读课文时,教师要敢于把一些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很足的学习劲头,也可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且将课标中的读和听也贯穿到了活动中,综合地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在三本院校的英语教学中使用新版《新视野大学英语》不但可以改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而且也使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另一大优点就是改变了学生和英语教师之间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共同奉献又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发挥各自的功能和力量,这种双方的相互交流和成长才是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赵俊.大学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01):12-13.

第8篇: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

舞蹈被称为“艺术之母”,因为在古代,舞蹈是与音乐、诗歌三者融为一体的。也有人说,舞蹈是“动作的艺术”,还有人说,舞蹈是“情感的艺术”,更有人说,舞蹈是“时空的艺术”,依我看都有道理,只是视角不同而已。如果综合起来,舞蹈的全面定义应当是:“艺术的一种,是以情感为动力,以人体为工具,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合着一定的时间连续不断地运动,以鲜明的表面性特点外化人人思想感情,表现社会生活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

其古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了;其年轻性表现在,在现代社会中,不论是在都市剧场,还是在民间晚会,甚至在家庭舞会与节日娱乐活动中,舞蹈都不断以新的面貌出现。

民族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世界各个民族自己所独有的舞蹈。在中国,民族舞蹈又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民族舞蹈,是指中华民族整体的舞蹈;狭义的民族舞蹈,是指我国56个民族各自独有的舞蹈。这里,狭义的民族舞蹈是广义的民族舞蹈的具体内容;广义的民族舞蹈又涵盖狭义的民族舞蹈的各个方面。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是广义的概念。

民族舞蹈本身,既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艺术,因此民族舞蹈教学,就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与人民的要求。那么,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主要内容应当定位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维的改变

思维方式与思维内容的改变,是一切改革的关键与前提,舞蹈教学改革亦然。无论是教学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教学者,都要在思维方式与思维内容上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果。

所谓思维方式与思维内容的改变,集中体现在创造性思维上。当今世界,所有教育领域,都强调创造性思维,反对照本宣科、机械模仿,强调“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舞蹈艺术同样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强调创造性思维。这样一来,舞蹈教学就具有了舞蹈+教学的双重创造性,足见创造性思维对于舞蹈教育来说,是何等重要!

因此,舞蹈教学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目的,都必须紧紧围绕创造性这一主题和中心,这是不容置疑的世界大趋势。

作为舞蹈教学之一的民族舞蹈教学,当然也毫不例外,绝不能墨守成规、抢残守缺,也不是以“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由,因循守旧,躺在“传统”上自我陶醉。离开创新的继承,不是真正的继承。

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开放性、吸纳性、求新性、求变性诸多方面,这一切都要在舞蹈教学的实践中得以落实。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面对“知识经济”的21世纪,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要废除老掉牙的教学舞蹈,大胆引进新的民族舞蹈艺术精品作为教学舞蹈,如杨丽萍的《雀之灵》、黄豆豆的《醉鼓》等等,都应当进入民族舞蹈的课堂。

与此同时,要加大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增加文化课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民族舞并不是“民土舞”,文化素质不可忽视。没有文化修养的学生,很难真正学会民族舞,更谈不上成为民族舞蹈家。还要增加与民族舞蹈密切相关的艺术课,如书法、国画、戏曲等课程,以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广收博采。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贯彻教学思维、落实教学内容的可靠保证,民族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样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其一是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要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找到创造力的钥匙,强调艺术感觉与艺术悟性,鼓励学生“离经叛道”,要求学生真正找到“自我”。

第9篇: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类别,工作形式和工作环境等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预防“职业疾病”教学内容构建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高职体育;职业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1.02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跃居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都处于生产、服务第一线,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1]。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职业岗位劳动强度密集、负荷加大,导致工作人员都有不同的“职业疾病”,这些职业疾病的出现给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如何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更好地为学生职业生涯服务;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教学模式[2]。为此,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应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未来从事职业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职业疾病”入手,构建适合预防不同职业疾病的教学内容,实现终生体育目的,延长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服务。

1 研究方法

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等文件;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考察、专业老师交流及职业岗位技能调研,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支持。

2 研究结果

2.1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工作种类与工作特点

根据专家访谈、实地考察和岗位职业技能调研,把工作时的身体姿态相对地分为五大类:伏案类、站姿类、交往类、工厂车间类和户外类,这个分类基本上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分类目录相吻合[3]。分析和总结了各类别的工作特点、身体机能需求和易患职业疾病。具体内容见下表1。

2.2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工作的环境

本次调查主要是在花都、增城、从化和佛山等工厂企业实地考察和调研,理工科类高职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多数在工厂车间、户外类工作,而文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坐办公室的较多,这对不同性质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很重要,要根据各自院校的特点有序推进教学改革。

2.3 预防“职业疾病”教学内容的构建

2.3.1 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高职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即为职业岗位服务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4],发展学生与职业岗位劳动相适应的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构建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各专业岗位服务的特点及工作方面的实际需求:(1)类型:伏案类、站姿类、工厂车间类以及户外类;(2)做功特点:动作的近支点远支点、幅度大小、速率、强度、力量、协调性等;(3)环境:平原、高山、地下、噪音、化学污染等;(4)职业疾病。

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人体机能影响不同,不同的职业对身体机能要求也不同。比如,一个技术熟练的老油漆工,他的工作效率可能比一些年轻人还高。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定位在发展专业所需的职业体育能力素质,为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服务,突出预防“职业疾病”。

2.3.2 根据职业需要构建教学内容

由以上的依据和需求,针对各职业岗位对身体机能的要求,预防职业疾病的需要,尝试构建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具体内容见下表3。

2.4 教学内容的实施对策

2.4.1 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课程标准与选择教材

随着人才劳动市场需求的增多,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也相应增多,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不同的专业岗位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有不同[5]。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选择必须与专业课教师互相沟通,了解专业课教学内容及要求,观察专业劳动的特点,分析职业劳动所需要的体能及职业疾病,开发和选择职业实用性体育教材,促进学生终生身心健康。

2.4.2 确定教学模式

依据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课程开设的规定,结合高职院校学制时间的特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计为2年[6]。具体开设模式见表4。

2.4.3 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

当前,我国体育院校培养的人才与高职院校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脱节,多数教师在大学期间学习传统体育项目,针对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职业身体训练和体能需求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上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滞后性,为了适应高职体育教学的要求:(1)各大体育专业院校要转变教学理念,为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2)教师要有不断持续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素质,尽快适应高职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要求;另外,学校要鼓励和培养青年教师,组建老中青结合的科研团队,以科研成果提升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

2.5 通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预防职业疾病

不同的职业岗位,工作形式和特点都不同。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多数从事简单劳动,工作形式的总体特征:动作机械性、单一性和反复性,长期这样工作必然会导致身体姿态变形,骨骼、肌腱、肌肉和韧带劳损等职业疾病,缩短职业生涯。高职教育高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按照专业岗位核心素质培养的要求,分析专业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以实用性为基础,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适当地增加体育保健内容,通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达到预防职业疾病的目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丽清.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09, 9(5):87-89.

[2] 孙永梅.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高职体育课程[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8, 27(4):112-114.

[3] 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973-974.

[4] 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 15(7):75-76.

[5] 吴慧倩.突出职业特色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8(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