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第1篇: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字:建筑美学实际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当中群楼竞起,尤其是建筑和城市建设的成就使得全世界都为之大为惊叹。在中国,近年来的主要的城市变化都是依托于城市内建筑的变化,而建筑物的整体造型和视觉感官则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环境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进步,共同促成了城市的原有特色与新发觉的特色以及现代的建筑与古典建筑之间完美的结合。现如今,因为人们对于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不懈追求,同时人们对于生活水平以及物质与精神文化水平的共同提高,其建筑风格和城市的环境美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了广大群众所普遍关注和参与到的重要领域。

2、建筑美学综述

所谓建筑,就是指人类按照审美的规律而塑造出的美的物体物件,美的空间体,美的环境。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包含了地基、结构和空间、物理以及材料、设备之类的自然科学,还包括了艺术、美学以及环境心理学等等的社会类科学。它不仅要适应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心理需要,还应当作为人类艺术的审美对象,来很好地适应其精神生活的具体需要,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而建筑中的艺术,也就是建筑中的美,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在其建筑方面的反映。它应用群体、色彩、质感以及体型、空间、装饰、比例、尺度等等的建筑语言系统,共同构成了特定的相关艺术和美的形象。所以,建筑不仅要遵循一定的自然科学定律,还要遵循其他的美学规律来进行塑造和创造。

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美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整体美(或者称为群体美)。它是建筑美的重要特点之一。在群体性建筑当中,群体的建筑之美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依据各种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美学规律,将所有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多种形式的特殊组合。而建筑形体的大小、方圆、高低等等都要有多种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要丰富多彩从而显示出建筑物的主次分明,疏密相间,有章有序以及张弛得宜,进而使得整个的建筑群都浑然一体。

其二,建筑的空间艺术亦是建筑美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实,建筑空间就是一种艺术空间。建筑空间的艺术之美,往往并不同于雕塑的艺术之美。一般来说,雕塑主要通过它的实体的形象来展现它自身的艺术之美;而建筑则不仅要通过它实体的形象,还要通过它的内部空间来展现它的艺术之美。同时,空间美必须要注意把握好它的尺度与比例关系。一个建筑物的广度、高度以及深度的正确的比例关系,也是建筑的空间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个建筑物内部不同形状的空间,往往会让人产生出完全不同的感受。例如一个巨大而宽广的空间,当人们进入到这种空间中时,因为视野比较开阔,常常就会产生出一种心情豁然开朗的特殊感受,能够激发出人们豪迈而奔放的内在情绪。而一个高耸的圆形的建筑空间,因为利用了空间的一个特殊的几何形状特点,当人们进入到这种空间时,往往会产生出一种空旷而玄冥的感受。

3、建筑美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诸多庙宇建筑,大多采用了一种方形空间,在比例的尺度上面,其空间之大甚至大于人体数十倍,由这样一个宏大的空间,来象征着超出俗世的神的特殊境界,使得人们进入到庙中时,精神上就会产生出一种神圣的威力,便会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以及神明的神圣与可敬。此外,中国古代历代的宫殿类建筑,也都采用宏大的建筑空间,借此来显示皇帝的至高无上的伟大权力。而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中的庭院、长廊,常常是采取一种曲折而多变的空间形式,通过频繁的变化和不同景致来给人们一种在层次上深远而变幻无穷的视觉感受。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建筑美学在实际的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而建筑艺术其本身就是城市艺术当中的一个缩影,建筑美学的具体应用离不开城市美学。城市的美学其深度往往受到两种形态的影响,其一是历史文化,其二则是时代所应当有的新生的文化。而对于城市的本身来说,其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这样两种因素的,也因此,作为建筑美学,不仅要有较为丰富的时代特征,更要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传承。建筑的美学所担负的美学价值也就在于它能够完全地容纳在城市美学的整体大环境之下,能够通过城市的艺术特征与时代特征的门槛,深入地挖掘出一个城市独特的价值以及渊源脉络。比如哈尔滨在其城市美学上面就是主张在继承历史的前提下,慢慢地探索出其未来的整体建筑的发展之路,最终它采用了统一求和谐的方法,略略的几笔就把其历史上的建筑美学与自身的特殊的城市美学紧密联结了起来,为城市的审美以及建筑的审美都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总之,在一个具体的特定的城市的建设当中,只要能够相互地包容,在上这方面做到得法,其不同的风格建筑以及不同的城市的美感便会相得益彰,进而让城市的环境与建筑特色都显著地增强。

4、结论

总之,中国未来的建筑美学的理念思想,都将会在互相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当中,更加地丰富与发展,逐渐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全新的建筑风格与崭新的美学思想,必将在中国的土地上异彩丰呈,影响深远。

5、参考文献

[1] 梁世明. 建筑美学的超越与回归[J]. 林业科技情报, 2011,(01) .

[2] 康捷. 中国建筑美学中的文化精神[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2,(03) .

[3] 潘天波,胡玉康. 建筑美学:美学的建筑学内涵与后果[J]. 艺术科技, 2011,(01) .

[4] 葛红洋. 建筑美学[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9,(07) .

第2篇: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1 当代建筑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在建筑美学中很关键的一项就是统一协调性,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实用性,更要注重的建筑外在美,其中的统一协调性就是其中的关键,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会前往建筑的施工地点,以便自己的设计的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要统一协调,不能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要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在建筑美学中是十分关键的。

1.1建筑外形的统一

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师要思考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关系,通过观察一些细节,和对周围环境的实地查看。确立建筑的设计风格,从而达到美学的要求。在查看时这就需要我们的建筑师要有足够的美学知识来进行筛选,把最符合当前环境的因素罗列出来,其中的首要因素就是要保证新建建筑物要符合周围环境,使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如果没有做到这样,即使设计的建筑物在美,也会显得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给人以整体的美感上就缺少了统一个美感。因此,在设计建筑时要首先注意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要协调统一。

1.2建筑设计的主从关系设计

每一次的建筑的设计都要在设计上在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情况下,还有突出设计建筑的特点,应该在建筑的外形突出建筑的特色,形成建筑上的亮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建筑设计师要从建筑的设计上要把握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按照一定的层次把自己所需要设计的元素融合进去,在整个的建筑设计要有良好的层次观,把握建筑和周围环境的主从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符合美学又实际的建筑,还能拥有鲜明特点的建筑。

1.3通过建筑色彩实现设计统

每一幢建筑物都有它自身的独特气质,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美学中的色彩设计能够实现,为了保证建筑凸显出这独特的气质,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要能将色彩运用到极致,在不破坏周围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将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统一协调起来。因此,在建筑的材质和外观色彩的选择上就要小心谨慎,要在建筑物的设计上通过色彩的变换,形成一种旗帜鲜明的特点,但又不破坏美感,只有通过对色彩的掌控才能做到这一点。

2 均衡稳定性

建筑的设计需要注意建筑的均衡稳定性,建筑师在对建筑物的选材上、颜色的运用上、层次感上以及建筑的大小、形状都是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美感的。但是,设计师需要注意的在啊这些元素的运用时,要保持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均衡稳定性。

2.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设计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在设计中注意建筑的层次的设计管理,通过对建筑物的设计使建筑的各个部分均衡,做到层次清晰,在色彩的选择上使之富有变化,使建筑的各个部位的的搭配上均衡,只有得当的均衡设计才能保证建筑的美感。通过建筑的设计中的均衡设计就可以突出建筑的特色和主题,也使建筑本身更加的形象和立体,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因此,建筑师要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掌握好均衡设计,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2对称均衡

在对建筑的设计的时候,很多的建筑设计师都会使用对称均衡的设计,这样设计出的建筑,能够带给人一种简洁、合理的感觉。其实在建筑物的设计采用对称均衡是建筑师在技巧应用方面最好的体现,通过对称均衡的设计,很容易给人左右对称平衡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可以显示出建筑的大气和中正,给人一种坚实可靠的感觉。

2.3不对称或不规则房屋建筑的均衡设计

在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有些时候给建筑师的地方并不是很理想,在此基础上建筑师往往要别出心裁,设计出既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的建筑,还要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就需要建筑师要合理的使用不对称和不规则建筑均衡设计,通过不对称或不规则的建筑设计使用使建筑达到合理均衡。

2.4房屋建筑的稳定性设计

建筑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实用性。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建筑的稳定性,一般的建筑都是下大上小,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可以很好的给建筑物起到稳定的作用。

例如世界著名的建筑一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正是采用了这一经典的设计,但是最初建成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埃菲尔铁塔有问题。但是。通过后来的证明,埃菲尔铁塔不但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是建筑学上的一大壮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的稳定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 房屋建筑中的布局设计

第3篇: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建筑;对称美;结构设计;均衡

0.引言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对称式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其建筑结构抵抗扭转变形的能力,还具体一定的美观价值,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也多采用对称美设计方案。以下就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称美的应用做具体研究。

1.建筑中对称美的基本法则

对称美也就是指建筑结构设计中,采取平衡以及和谐布置方式而产生的美,这也是形式美法则中的基本概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对称与均衡,主要就是指整体各组织部分间的对应与一致,确保结构设计上作用于视觉判断中显示的均等关系,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形象占总面积的大小以及空间的分割、色彩的面积等,都需要采用比例思维作出合理的安排,确保建筑设计尺度的合理性。对于建筑设计中的对称美法则,在自然界中也是随处可见的,不仅包括对称的雪花晶体、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还有古建筑房屋,按照从对称造型法则,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规划,提高建筑结构美感的同时,也增加其稳定性,有一定的实用性。

2.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对称美的意义

对称是一种平衡关系,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就是要解决结构物体在各种受力环境下的平衡问题。对于建筑结构体系中,对称的图形以及对称的物体,不仅可以给人一种均衡的、稳定的心理暗示,也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支撑强度。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对于建筑的抗侧力结构平面布置中,适用于规则、对称的建筑形态,以使建筑可以达到适用、安全、美观的目的【2】。建筑物以及构筑物在使用对称美法则的过程中,不仅都要承受各种的荷载作用,而且这种建筑物和构筑物承担的荷载承重构件,也被称为结构。建筑结构设计中运用对称美法则,在建筑学中,不管是简单的形体还是复杂的形体,在建筑设计规划中都离不开对称,不管是在建筑领域布局还是建筑物本身,以及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置也要是左右对称的,也都呈现出对称形式【3】。用到对称性法则,结合美学以及力学的角度,以便完成对称建筑形态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运用对称美不仅可以确保其形体的美观,也可以使建筑结构身富有美学表现力,

3.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称美的应用

在现实中,应用对称美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物结构骨架的稳定性,也可以确保建筑房屋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价值,可见对称美的建筑结构在我国的应用之广。以下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对称美应用做具体介绍:

3.1对称美形态的建筑结构

对于采取对称美形态设计的建筑结构,不管是简单建筑还是复杂的建筑,都会呈现出建筑在上下、左右以及多面的均齐对称体型,就如古代建筑平面、立面在不同情况下的对称体型,我们也可以从其对称轴中看出一定的结构实际规律【1】。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对称美方式,不仅具有有序性引导作用,而且也对抗震设计提供许多的参考,通过对称美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抵抗地震力,而且也可以有效降低因为建筑物沉降不均匀而产生的裂缝。在建筑结构设计时,采用对称布置,在外观形式上可以彰显庄重性;在建筑物的受力上,又有利于确保受力的均衡,提高其抗震性能。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顺应力学规律,采用对称美法则,实现建筑结构与建筑功能的统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定性。例如就在隋代时期的安济桥,它就是采用典型的建筑对称结构,不管是在建筑技术、建筑艺术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建筑对称美结构,提高安济桥的稳定性,增强该项建筑的使用寿命。

3.2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对称美法则

对于建筑实体来说,运用对称美形式实现结构设计,从建筑实体结构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作为同一量级结构,对其进行结构设计规划,实现对称美结构的建筑实现。例如金字塔就是对称美的很好运用:金字塔作为一座陵墓建筑,不仅建筑规模宏伟,其建筑结构更是精密,金字塔全部采用方形的石块来进行建造,且石块与石块之间还是紧密相接的,对于石块之间接缝处也是严密精确,并且确保一块石头可以直接叠在另一块石头之上【4】,这样的建筑结构完全就是靠自身重量而堆砌在一起,不仅连一个薄刀片也难以,而且金字塔的对称棱锥体型,不仅使得其外形雄伟、稳重,更是可以确保其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其建筑结构的安全系数极高,不仅具有很强的抗震效力,而且金字塔历经千年沧桑依旧岿然不动,这更是能够体现出对称美建筑结构的优势。

3.3建筑设计中古典的对称美结构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对称美形式虽然可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良好的对称结构建筑也具有很好的抗震优势,但是对称美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也能体现出浓厚的古典美,使得建筑更显美观【5】。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对称美法则,使建筑结构本身具有美学价值,例如:在我国的古建筑中,应用拱形,将其加入到建筑结构设计中,在建筑物设计中,应用斗的建筑结构,不仅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使得用料变小,而且排列丛密,远看这项建筑就如一排雕饰品,运用对称美法则,使得建筑结构的美学价值更加突出,使得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空间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不仅形象优美,更是能够给人以对称美的享受。还有就是中国的故宫,就是在一条中轴的方向贯通着整个宫城,并且在中轴宫殿的两旁,也都均匀对称的分布着许多的殿宇,其四城角的角楼更是精巧美观,许多石刻花纹也常采取对称形式,正是这样的建筑结构,才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更强,并且还可以很好的衬托中心建筑的地位,渲染建筑环境。还有就是我国的天安门,其建筑结构也是左右对称体型,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突出天安门中心地位,使得人们通过对称美就能认识到建筑的重要性。在我国唐宋的建筑结构中,就大量的运用对称美规则进行结构设计,不仅应用斗进行房屋建筑,更是提高其在建筑中的美观性;对称美法则在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中还可以节省原料,使其建筑结构可以不倒塌的同时,建筑家使结构设计规律性接近于对称性,就可以节省材料用量,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也有利与体现出对称结构的优势。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对称美,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结构的重力感、支承力,也可以将建筑艺术很好的融入到建筑施工中,使得建筑结构拥有美学艺术的同时,确保建筑在最终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具顺应力学规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对称美方式,可以确保建筑结构形体与受力性能之间的协调,不仅拥有安全、经济的特性,在追求建筑结构形式创新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还能同时使建筑结构拥有美观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伟鹏. 浅谈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18):41-42.

[2] 宫黎明. 对现代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主要问题的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12):76-77.

[3] 金越成,屠笑阳,张小平.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1(14):56-57.

第4篇: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陶瓷碎片是陶瓷制品在生产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破碎后的结果,陶瓷碎片有着以下美学特征:无污染、对身体无害的环保性;形状自然随意,造型自由性;丰富的装饰性等优势特点;丰富的色彩和自然不刻意的造型都使得陶瓷碎片有着不同一般的美,在景观设计中被大量地运用到城市景观环境中。陶瓷碎片外在的色彩美和形式美都验证了它自身的艺术价值,并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装饰物应用到景观设计中。陶瓷碎片的艺术装饰和天然的碎片效果,在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给予人们一种舒适、自然的空间感受,同时还符合了现代人们所追求的生态发展、生态建设的需求。

二、陶瓷碎片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建筑物上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建筑物一般是设计的主角,陶瓷碎片主要作为一种装饰的媒介物被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它是一种不仅仅结合陶瓷文化与景观文化,且与景观环境相融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建筑设计中可以把不规则几何形的陶瓷碎片以及其质地、形状、色彩组合拼贴成有机的整体或各种图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筑大师高迪传世佳作巴塞罗那桂尔公园。桂尔公园中的建筑最充分地表达了高迪的创作生涯成熟时期的美学思想。入口处的两座楼的屋顶上,外表镶嵌着白、棕、蓝、绿等色的碎瓷片,屋顶平台周围的墙身上贴着各种各样颜色的瓷片,拼接成怪异的图案。桂尔公园建筑的造型充分表现出这位建筑师独特的美学趣味。高迪的建筑设计将陶瓷碎片成功地应用在景观建筑中例证还有文森公寓、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等,这些设计都在建筑的外立体面上进行拼贴装饰。

(二)在建筑物上应用的美学意义

陶瓷碎片在建筑上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建筑的艺术内涵,并在视觉上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力。陶瓷碎片是艺术家创作的产物,而被设计师用在景观建筑中则阐释了其独有的美学内涵。在艺术家的精心设计下陶瓷碎片被重新建构出美丽的纹饰和图形,再被装饰在建筑上之后更是别具一番风味。由此可见,陶瓷碎片与建筑为美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陶瓷碎片与建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陶瓷碎片不规则或规则碎片的组合,拼贴成不同的艺术视觉效果,给建筑一种全新的形象矗立在人民面前,为美化景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三)在景观雕塑上

景观雕塑以三维的艺术形态存在于景观环境中,具有立体美感。并且适合人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赏。陶瓷碎片同样可以成为景观雕塑的贴面材料。如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的景观长廊,瓷片有规律地拼贴组合成不同的图案而形成了色彩斑斓、妙趣重生的文化景墙。而陶瓷碎片斑驳的釉色表面、材质质感的独特魅力,使之成为了景观视觉的焦点,且极大地丰富了景观设计的层次。高迪设计的古尔公园入口处的蜥蜴雕塑,用陶瓷碎片有规律的拼贴出来蜥蜴的形状。雕塑色彩饱满,富有层次,与四周的景观环境风格和谐统一。此外,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艺术家BarnabyBarford展出了用3000块描绘伦敦商铺的独立陶瓷碎片设计了6米高陶瓷雕塑。每一块陶瓷片上画着不同的伦敦商铺的门脸,极具代表性,显现出了伦敦繁华的商业场景。

(四)在雕塑上应用的美学意义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将传统艺术的材料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来创造出更有魅力的雕塑,不仅美化景观环境,还提升了雕塑的艺术价值。陶瓷作品的自然特性能够让其与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入在一起,不会感到突兀,从而让人与景观之间的距离缩短,将雕塑所带来的距离感柔化。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大多是使用硬性雕塑,而陶瓷碎片的本质材质经过不同的加工以后能够给人们温暖亲近的感觉,将其生命的意义和本质赋予观赏它的人们。陶瓷碎片以其釉色多样、朴素自然等独特魅力,给设计者以创作的灵感,也给雕塑增添了很多寓意与内涵,极大地丰富了景观设计的多样化。

(五)在地面铺装上

陶瓷碎片在地面铺装上得应用,在我国传统园林道路的使用中比较常见,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都会有使用陶瓷碎片以后所展现的艺术效果。陶瓷碎片在道路上被用于表面的贴面材料,一般会设置在车流量和人流量相对较少的小道路上。然而道路除了承担交通功能外,还有着了导游、装饰的作用。用陶瓷碎片能够使得道路具有别样的色彩,由于陶瓷碎片具有色彩丰富、拼贴灵活等特点,将它铺设于道路易与周边环境调和,能营造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如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在道路铺装上用陶瓷碎片铺成不同的形状造型,不但充分展示了当地的地域文化,而且起到了指示功能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此外,在一些庭院的铺装上将陶瓷碎片与其他废砖、废瓦相结合,零星点缀,经过艺术化设计,效果更加漂亮,带给我们一个更具个性和艺术性的景观空间。

(六)地面铺装上应用的美学意义

从美学角度,陶瓷制品的破碎,并未失去其质地、色泽、纹理的美感,它能利用自己独特肌理魅力来加强空间的质感对比的丰富度。陶瓷碎片通过由“碎”到“整”的艺术处理在地面上拼贴成各式丰富的图案来涅槃新生,使得景观富有哲学美的意境,同时因地面在人们的视平线之下,地面就毋庸置疑地成为人们无法忽视的视觉重点,景观设计师们若以陶瓷碎片为笔墨,以大地为纸张,飘逸作画,会使景观更具视觉的美感。陶瓷碎片在地面铺装的运用,能表现出印象派画作的质感,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都能把原本无趣的地面灵活布置出富有审美趣味的新景致。这种独特的铺装方法为设计师对于地面铺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表达方式。

三、结论

第5篇: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构成艺术;建筑设计;运用;解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构成艺术在建筑中的运用更是美学应用的代表。然而在现代的一些运用中,由于各种原因,构成艺术在建筑中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统一、均衡、节奏和韵律的美学原则,因此,本文从构成艺术的点、线、面和色彩出发,深入探讨构成艺术在建筑审美法则中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构成艺术的起源

从美学角度理解,构成是一种造型美学上的法则。构成不仅应用与绘画与雕塑,也广泛的应用于建筑中,在建筑的形体塑造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构成艺术起源于 19 世纪 20 年代,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的造型艺术团体。当时,他们认为最好的造型莫过于几何形象与几何构图。后来,当人们发现这一简单的思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时,便开始将构成艺术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之中。设计师将几何形体、色彩、空间的构图关系进行大胆的引用,给人们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直到今天,很多建筑设计师试图通过构成艺术手法,打造耳目一新的建筑艺术。

二、 构成艺术的内涵与特征

“构成”,字面本身有“组织,重合,组装”等含义,“构”的原意是“筑土为木以为宫室”。“构成”从传统的概念上进行理解,可以理解为元素的组合和重组构造,具体指在一定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解、组合。构成是一种造型活动,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种构成方法。“构成”包括两方面的要素,第一要素是指形态上的要素,即点、线、面、体、色彩、材料、技法和技法运用的法则等;第二要素即心理要素,具体指人通过视觉和感觉器官来引起心理上审美的认同感。其中,构成艺术主张把形态和色彩等因素作为构成的主体,几乎不存在具体的对象。然后直接追求造型的纯粹、简洁、抽象,从而给人打造形态、色彩造型空间的时间感、空间感、运动感、节奏感等。这种美学创造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人以绝对的视觉享受。因此,我们说构成艺术是一种通过研究形态、空间、色彩来表达某种意图的艺术。

构成艺术赋予了所倾注的对象以特征,其中审美特征是构成艺术的主要特征。人们长期以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了一定的审美特征,而任何造型都要服从与这种总结出的自然规律,这就要求构成艺术需要兼具个性与共性之美。既能够在建筑中体现个人独到的见解,又要体现社会文化的潮流。由于人与人的经历不同,因此对于每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在构成艺术创作中会具有鲜明的个性表达,而共性特征是千百年来的积累。只有遵循共性特征,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其次,构成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了真、善、美的思想内涵。在构成艺术的应用过程中,设计师们常常喜欢把真、善、美的情感寄托融入其中。通过真体现人们生活中最贴近心灵的部分,通过善唤醒大众共同的心声,借助“真”、“善”获取“美”的升华。再次,构成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点、线、面、色、材质是表,而真、善、美是内涵。只有合理的将两者进行融合,才能在建筑中创造出大家喜爱的艺术品。

三、 构成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随着构成艺术广泛应用于建筑中,在现有的建筑中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代表,这些具有构建艺术审美风格的建筑为城市、为地区增添了美丽的风景。

1. 点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在几何当中,点不仅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构成艺术中,点是最小的单位,也是建筑形态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没有点就成不了线,任何物体都是从点开始积累起来的。我们把形态比较小的形态统称为点,无论点的形状如何,无论处于哪个位置,在建筑设计时都作为点进行布置和设计。点在建筑结构中虽然不起眼,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它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点的点缀和衬托,使人们充分的感受到具体的膨胀和扩大效果。因此,点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作为一种造型原色,可以有效的产生位置效应、集中效应、方向效应和动静效应,是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不同的设计环境中呈现不同的特色。

2. 线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在几何学中,线是由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相对于“点”在建筑设计中的活跃程度,“线”则显得沉稳了许多。线可以说是生命创造的符咒,利用线可以有效的进行空间的分割和链接。线主要承载的是建筑的长度和方向,有时也是宽度的体现。线按照不同的形状和性质可以进行区分,如直线、曲线、水平线、斜线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状态可以给人打造不一样的空间,从而形成了建筑或者明朗、或者庄严、或者静止、或者生动的形象,给予了建筑以生命力和审美情趣。比如在我国传统的建筑中,点和线的紧密结合就成就了一种历史悠久的建筑形式。歇山顶、庑殿顶等建筑形式,就是合理利用线的艺术形式。不仅利于采光,而且利用雨天的排水,从心理上给人轻盈轻快的感觉。

3. 面在建筑设计中运用

相对于点和线来说,面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力随着面积的增大而提升。面的特点是具有长度和宽度,在一定情况下具有厚度,在视觉上面给人的冲击总比点或者线大很多。面可以根据形状分为几何形的和自由形的,几何形有直线形和曲面形,而自由形的还可以分为任意形状和偶然形状,一系列的几何形状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于是,建筑设计师门利用面这种独特的特性进行设计。他们利用自由形状来实现张力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利用曲面造型的多样化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同时带给人艺术的美感。例如我国的奥运赛场鸟巢的设计,就是运用线与面的结合,给人以与众不同的视觉空间和想象。

4. 体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体是立体造型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在诸多的构成艺术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体通常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的三维立体空间的形态,通过立体空间表现建筑的视觉效果。在建筑师的手下,常常将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然后通过链接、渗透的各种手法,体现各种各样的艺术造型,这些艺术造型给人带来动感、张力、稳定等不同的空间感受。比如垂直的方向的形体可以给人以庄重向上的感觉,适合设计雄伟的建筑;而水平方向的形体给人以平静坚实的感觉,适合设计住宅;具有倾斜性的建筑具有活动和动感,适合建筑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埃及金字塔的建筑,方锥体的形式给人高大、庄严的形象。

5. 色彩视觉心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在建筑中的应用相对就显得比较自由,和其他元素比较起来有较大活动的空间,它可以很恰当的表达出设计创意和渲染文化气息。另外,色彩也可以对建筑造型中的某些不足之处可以进行合理调节。比如在欧式古典建筑中的墙面上的装饰物,如线条、透视门、山花、柱式、穹顶等。看上去很多但并不显得杂乱无章,反而让人感觉丰富多彩、细腻柔和非常美。现代许多建筑设计中,常常用色彩对建筑上的一些部件如门、窗户、阳台等进行装饰,通过这些装饰来突出生活气息。值得提出的是,单一的色彩是把许多看上去很复杂的造型进行整理的过程,而复杂的色彩搭配可以改变呆板的建筑形象。只有合理的恰当的运用色彩,才能在设计艺术中相得益彰。

四、 结语

总之,在当今时代下,建筑设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不单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明需求,还影响了精神文明构建。本文通过研究构成艺术,发现构成艺术已经根植于现代建筑之中,现在设计师正努力的结合实际把这些艺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构成艺术会在建筑设计中更加的完美。

参考文献

[1]邓宏.建筑专业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装饰,2009(03).

第6篇: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抽象;构型;建筑;效应;原则

1简述抽象几何构型元素及建筑空间设计的定义

1.1概念定义

几何构型,是指一些建筑内部构造中一些符合数学几何方面的立体形状。抽象赋予了数学上几何构型不一样的概念,更符合现代人对于建筑的审美要求,在建筑学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建筑空间离不开基本的抽象几何构型,它们是一种基本的元素体,给建筑带来了不一样的美感。建筑空间是建筑的形体存在,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空间,无空间不成建筑。建筑空间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其中,使用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是建筑存在的最根本意义。而建筑的精神功能比较虚化,一般与等相结合。例如,在宗教熏陶下形成的文化建筑空间和一些图腾文化等植入到建筑本身,会使建筑具有一定的文化体现功能,即表现出精神功能。

1.2近现代时期的研究情况

对于抽象几何学,它最初始于包豪斯时代,也即从那时候开始,抽象几何构型开始逐渐展现出艺术效果,在建筑、艺术品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结合。而如今,抽象几何构型元素已经成为造型艺术的表达方法,比如在建筑设计、立体设计和美学平面设计中都与几何构型元素息息相关。建筑学的出现已无从考究,但一直缓慢发展,直至于几何构型元素相结合,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建筑空间使用的一些元素和语言文化表达非常单一、枯燥,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与几何构型元素相结合,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艺术感和美感,同时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审美及对建筑的要求。因此,现代的建筑空间设计更加抽象化,它的抽象是基于抽象几何构型元素上体现的。现代建筑造型独特,设计大胆和创新,正是源于此。

2抽象几何构型元素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语言效应

抽象几何构型元素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能够体现语言效应,主要有三个方面(几何学角度):分形几何、欧式几何和拓扑几何。这三种语言效应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空间观、建筑形体、建筑思潮和绘画艺术,详见表1。总而言之,欧式几何是使用最广泛的,其语言效应能够简单识别,主要应用在现代主义建筑上;分形几何相对来说更具趣味性,更加灵活、生动,在仿生建筑和分形建筑中应用更广泛,因为它抽象元素基本从自然界中参考并剥离出来;拓扑几何,它是对几何构型元素在横向和纵向上进一步的拉伸和弯曲,获得更具创意和美感的创意复杂曲面,这个构型的建筑空间形体内容非常丰富,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应用在自然主义建筑空间设计中。

2.2三大原则的使用

建筑空间设计中应用抽象几何构型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原则:结合形态与意义、设计适当的造型和维持整体的一致性。结合形态与意义,是指在建筑空间设计前,需了解几何构型元素的形态以及它表达的意义,将两者理解结合后,再以此作为自己设计建筑空间的出发点或者创新点。因为如果脱离实际的意义,那么几何构型元素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阻碍建筑空间的设计。抽象几何构型元素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包括灵活多变,动态变化,丰富内涵和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等,所以如果没有选择恰当的造型,会达不到意想中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尝试,从而找到一个能够协调抽象几何构型元素与建筑空间设计的造型。和谐一致是建筑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仅为了美观,而且也是为了建筑设计建造成建筑的现实性,为了建筑物自身的稳定以及居住人员的安全。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装饰材料、装置材料、色彩影响等因素,只有综合全面考虑,才能更好地实现建筑空间设计的整体一致性与和谐性,赋予建筑更大的价值。

3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新事物和技术不断涌现,给几何构型元素与建筑空间设计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创意点子与方向。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挖掘和注入新鲜活力以及追求建筑空间的丰富美感,与现代审美观互相磨合和进步。只有这样,几何构型元素才能在各个方面得到极大的运用和发展,创造出更加具有内涵的语言效应等,从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作者:赵茂锦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大鹏.浅析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构成秩序[J].建材与装饰,2016(06):121-123.

[2].抽象几何构型元素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樊艳春.数字美学在当代别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

第7篇: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设计规则

归根到底,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具体的设计规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1.1、相互协调

建筑设计体系是由不同部分相互协调组成的,每个部分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合理区分每个施工环节的需求度,在对重要环节进行重点设计的同时,加强各个设计点和施工点的相互协调。

1.2、增设防护实力

建筑设计的安全设施是相互重叠的,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外力侵袭,一切阻挡外力的部分都会起到防护作用。在设计中,如果只注重部分建筑结构,就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安全系数没有上限,多一份安全就会少一分危险,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各个部分的设计工作,不断提高工程的安全防护实力。

1.3、刚柔并济

遵守刚柔并济的设计规则,就是根据建筑结构的承受力大小,采取不同的建筑结构防止建筑变形,在减少外力侵袭的同时,缩小工程变形的程度差。

1.4、疏通联系

在建筑构造体系中,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最合理的构造体系就是将整个建筑构造一体化。从设计角度出发,就是要加强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和疏通,以此来增强建筑工程抵御外力的能力。

2、建筑节能设计

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明确将节能减排作为重点改革的方向之一。节能建筑指的是在建筑规划分区时,根据气候来进行设计和节能,就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而言,就是对建筑的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等都达到一定要求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2.1、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但因为资源的积累相对其消耗的速度要缓慢得多,在全球范围内,石油、煤炭等能源正在逐渐枯竭,人们只能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目前,我国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能源的利用率低;二是能源的分布不均,虽然已采取了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措施,但仍然不能优化资源配置;三是能源结构不科学,主要以煤炭为主,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四是由于技术不佳,导致能源的利用率低,浪费率高。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进行节能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改善我国的能源利用情况,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建筑工程的良性发展。

2.2、改革建筑规划设计

在对传统建筑设计进行改革时,应认真考虑选址、布局、朝向、间距等因素,切实做到节能设计。第一,尽量将建筑布置在向阳避风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还能较低热量损耗,这就要求设计者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作出判断,例如,地区的风向变化等因素;第二,经研究表明,建筑的体型系数与耗热量成正比,而控制体型系数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降低建筑的面宽,增加进深、组合体、层数等。为了增强节能效果,可将建筑设计成体型结构复杂或表面凹凸不平的形状;第三,还要将建筑工程的朝向考虑到节能设计当中。

3、高层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建筑群,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要建立在科学化、完善化和人性化的基础之上,对其主体、顶部和裙房三个部分进行优化设计。3.1、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

高层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不仅要承受在垂直方向上的重力负荷,还要承受大自然环境的风力水平压力,同时高层建筑在抗震方面也要求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对其设计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建筑来说更高。

3.2、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3.2.1、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

相对于其他建筑工程设计而言,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更高。首先,它的总体布局要保证安全通畅,出现紧急情况'时能确保人员的及时疏散,所以要把采光设备和紧急照明设备增加到设计当中;其次,合理划分防火区域,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增放消防器械,如消火栓等。

3.2.2、高层电气设计问题

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针对消防电源与配电设施的设计,要保障电源的多元化,确保供电通畅;第二,安装停电应急设备,如应急照明灯;第三,合理设计电梯的位置和数量。

3.2.3、防雷击设计问题

防雷击问题是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秉承“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建筑层的顶部安装避雷针、避雷网或者避雷带,防止因雷电冲击造成的建筑破坏和人员伤亡。

3.2.4、高层抗震设计问题

在建筑设计问题上,设计者应结合最新的抗震需求和相关规定,在地震频发地带加强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的抗震级别。

除此之外,高层建筑设计还要加强底层入口、建筑围护和其他服务设施的设计。其中,对于底层入口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域进行不同的设计,例如:北方的要保证冬季的底层温度,南方的要保持通风散热;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还要注重护栏的设计,这样可也增强工程的安全性;在设计初期,还要将各项服务设施考虑进去,比如:在底层入口设立值班室,方便对出入人员的管理,建设停车场、应急呼叫装置、分户信箱和公用电话等。

4、建筑砌体结构设计

砌体是一种多应用于民用建筑的制作墙体的传统材料,砌体结构则是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是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目前,我国建筑的砌体结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砌体结构的材料、设计不合理,其中,砌体结构设计不规范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房屋建筑需要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进行建造,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在房屋建筑砌体结构设计中,会常常出现房屋超层或超高等有违建筑设计规律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在建筑的底层是商铺时出现的更多。

5、建筑设计与美学艺术的结合

房屋建筑是设计美学与实体艺术的巧妙结合,现代房屋建筑设计更是以美学为基础,使人从直观的视觉感知,实际体验和居住都能有美的体现与享受。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仅要确保建筑的实用安全性,还要从美学角度出发,合理设计建筑的空间、色彩、主次布局和视觉效果。

目前,美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是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其设计工作时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建筑工程的设计应不拘泥于一处,一定要有所超越,有所新奇。例如:在房屋设计工作中,设计者要灵活运用建筑学与美学之间的相通之处,积极寻找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结合当前房屋的结构、地理位置以及人文环境等设计出不仅可以满足人民基本居住要求,又能满足建筑美学特点的房屋,使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6、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在认真分析工程所在地自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规则,对建筑工程的结构、安装设施、抗震等级、应急设备和相关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还要加强建筑设计的检测工作,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冷鹏.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分析[J].门窗,2014,02:96.

[2]张韦韦.浅谈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2:119-120.

[3]李文.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初探[J].电子测试,2014,06:105-107.

第8篇: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融合

建筑是人类文明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在物质化的同时,也在被精神化和审美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不断进化的历程中,新的设计理念不仅能使我们更加自如地再现自然美景,甚至能创造出超自然的人工奇景。它不仅极大地改善我们用于造景的方法与素材,同时也带来全新的美学观念。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其外观不仅可以反应一个时代的进程,同时也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建筑的美学性就是将美学与建筑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过程。二者在现实的发展中体现了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其结合的程度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的变迁步伐。现代建筑美学伴随着现代化生产而发展,可以追溯到首先在英国展开的工业化进程,以及随后在欧洲各地掀起的“新艺术运动”。20世纪30年代,在“德意志制造联盟”和“包豪斯”全面发展的以几何形式美、材料美和结构美为核心的“工业美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门以研究建筑工业美为核心的建筑美学。

早期的建筑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并没有考虑到建筑的美学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人们不单单的要求建筑停留于满足基本需求的层面,更多的是体现建筑美学性。因此建筑中开始越来越多的体现出美学美的概念,例如中国古典建筑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美感而增设斗拱、屋顶的翘角飞檐等,或者是在建筑的表面雕刻兽纹。当现实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于现实建筑的不满足时,就会想到新的建筑形式,而新的建筑形式需要更高的建筑设计,而这就会极大的促进人们去发现如何实现提升美的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所蕴涵的内容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建筑设计以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生产设计以及建筑设备等内容。材料与结构是建筑空间环境的骨架,而建筑所使用的设备是限制建筑水平的设计条件。建筑设计的发展可以说是建筑美学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没有一定的设计作为支撑,再完美的美学也只能停留于纸面或者头脑;建筑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设计,是设计与美学最为直观的体现。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建筑设计人员以及施工设计人员在建筑的美学性设计以及建筑设计方面不断的提高,其目的是既满足建筑物安全、耐久、适用以及经济的建筑特性,同时也尽量的体现美学性,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而这也是对于建筑美学的基本要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中的这句话将设计的形式与内容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文指文采,质是实质,彬彬即和谐相配。实质欠缺文采未免粗率,文采盖过实质则显虚浮。两者谐和相配,才是君子。儒家认为礼乐是文,仁义是质,“文质彬彬”说的是人的外表、举止、风度与内在思想素质的关系。其实,建筑艺术亦是如此。

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的主要体现:

(1)均衡,是任何观赏对象中都存在的特性,是建筑物中最重要的特性。具有良好均衡性的艺术品,必须在均衡中心上予以某种强调,主要指的是建筑物构图上的对称性,可以理解为建筑物上下、左右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国建筑的均衡方式主要是在中轴线上实现左右的对称,最典型的就是北京的故宫。

(2)对称、不对称的或不规则式的均衡问题,对于复杂的对称建筑,对均衡中心的强调往往是外观设计中颇费周折的事,许多成功的建筑设计,还能以一个自然的进程来启发观者,引导他们自然而然的绕向设置主要入口的主要里面,把均衡非常明确的点出来。当均衡中心的每一边在形式上虽不等同,但在美学意义方面却拥有某种等同时,不规则的均衡问题出现了。均衡中心的吸引作用,往往使人不自觉的朝这样一个中心走去,因此,设计的好的建筑物,只需少量导向标志。

(3)比例,这些比例关系常常会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通过调整建筑物的各部分的比例,例如虚实的比例、长宽高的比例以及凸凹的比例等,可以有效的改变人们的视觉印象,达到增强审美性的目的。

(4)韵律,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而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可以认识的关系。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必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和阴影、不同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建筑中的韵律,并不局限于立面构图和室内细部处理,内部空间中韵律甚至更加重要。韵律可以是不确定的、开放式的,也可以是确定的、封闭式的。在复杂建筑物中,大和小、宽和窄、横排的房间和纵列的走廊等等空间变化和渐变的韵律相交替,创造出一种有秩序的变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伟大的和纪念性建筑才具有的那种感染力。

(5)空间和形体,建筑主要是通过空间构造来满足实际需求的,建筑设计中应用空间的转换可以达到很好的美学表现性。实际中可以通过将住宅中的房间设计为不同的大小或者有意识的将公共建筑中各个建筑设置为不同的占用面积等形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形体即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或者理解为外形,是通过形体与线条,空间和实体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并且有意识的凸显个性特色以及美学性,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色彩在此发挥的作用。

现代建筑的发展与人们对于建筑物审美要求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经常的情况是人们感觉已有的建筑水平不能满足审美的要求,并且希望通过将建筑设计与建筑美学的结合达到更为理想的情况。

建筑设计是建筑物的支持与保障,没有一定的设计作为支撑,美学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例如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期间设计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建筑美学的产生及发展,而设计的发展也只有在建筑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成熟。深化建筑美学,提升建筑设计是一个国家的社会、固有观念、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影响着建筑美学的发展。而任何一个时代的建筑都要以当时人们的审美观为前提进行建造,以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当今科技的日新月异更是促使人们对于建筑有了更为高层次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施工中加强设计的改造与监督,达到建筑物在设计与美学两方面的协调。

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的发展是相互影响而又统一的结合体。建筑设计的发展可以直接的给人们以建筑美学形象,而建筑美学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建筑形象的更新,可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将二者的联系理清,让二者相互的促进,做到建筑设计与美学的统一。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具有美学性的建筑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降尔维.《建筑的美学与设计》[M].黄运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中国建筑美学》作者:侯幼彬主编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1997-9.

[3]陈伯超.世界建筑形态美[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29~45.

[4]《建筑美学》作者曾坚,蔡良娃著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2-1.

第9篇:设计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

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在环境保护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化理念,在设计领域内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为能够使设计效果得以有效提升,设计人员应当在充分认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使其能够与建筑室内设计有效融合,促进建筑室内设计能够得以进一步发展。

1建筑室内设计中应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原则

首先,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中的生态环保原则。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而言,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应当使实际设计将生态功效以及环保功能得以一定体现,对于生态无毒害材料选择应当加强重视,同时应当注重应用生态装饰技术,在使这些条件能够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室内设计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得以较好实现,使室内环境更加符合人们生活需求及当前设计要求。其次,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中的结合自然原则。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而言,应当使融入自然及回归自然特点得以充分体现,应当较好体现出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可再生性资源以及能源。对于大自然中的很多能源而言,其均属于可再生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及能源基础上,可使其它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得以有效减少,可使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得以更好实现。第三,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现代化科技原则。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实行建筑室内设计,其更加注重对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可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得以有效减少,并且能够使人与自然之间更好实现和谐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1-2]。

2建筑室内设计中应用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要求

2.1积极营造室内绿色空间

在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对于营造绿色空间而言,其所指的就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然生态景观引入,从而使所创造出的室内环境能够与人们居住条件及要求更加适合,使整个室内环境空间均能够体现出生机与活力,从而使人们在居住中能够达到身心愉悦目的。具体而言,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应当对有关自然景观有目的且有针对性引入,在设计人员合理设计基础上,将其放置于适当位置,从而使室内设计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2.2注重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在传统美学、现代美学及生态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化美学观点。对于生态美学而言,其侧重于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实现和谐统一,注重人文美与自然美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在这种美学观点中的审美情趣就是崇尚自然,通过对一些比较形象的仿生材料及天然材料进行运用,从而更好进行室内装饰,从而使人们能够产生清新自然之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而言,应当遵循自然美原则,使设计作品能够与生态系统发展需求更加符合;另一方面而言,应当使设计人员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对人们生态美进行创造,从而使人工环境及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结合,从而使室内设计更好体现出生态美学特点。

2.3绿色材料的应用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绿色材料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求。通过对绿色材料进行应用,不但能够实现能源节约,使资源浪费情况得以减少,并且还能够对人们生命健康及室内环境更好进行保护,可使绿色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空间,可提供更好技术支持。在室内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绿色材料进行利用,可使室内绿化得以多角度、多层次及多维度实现,使建筑物及大自然之间实现有效融合,使室内环境得以较好改善,可更好提升人们生活质量[2-3]。

3建筑室内设计中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应用

3.1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实际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应当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对设计理念进行合理开发,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选择清洁无污染的一些资源及能源,应当对一些自然资源及能源进行利用,可尽量多应用风能及太阳能等相关绿色资源及能源,对太阳能及风能等新型设备应当开发利用,从而将煤及石油等一些资源代替。对于太阳能及风能等这些能源而言,其属于清洁能源,不会产生污染,通过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不但不会污染室内环境,同时还能够使室内环境与室内环境之间实现良性融合,从而可实现节能环保目的。比如,在实际设计可选择太阳能热水器,其能够使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从而可满足人们需求,使煤炭资源得以节约,使人们消费成本降低,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3.2合理应用植物绿化技术

在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更好应用,植物绿化技术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能够减轻噪音污染,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及作用。在室内装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有毒化学物质产生,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们身体健康会产生较严重危害,为能够将这些化学物质有效清除,有效减轻其所产生危害,则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应当积极引入绿色植物,使室内绿色面积能够得以不断扩展。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腐殖土生长技术以及无土栽培等相关绿化已经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为室内绿色植物较好提供很多的技术支持。

3.3有效应用引导式建筑解构技术

对于建筑室内设计而言,其是以为人们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为根本目的的。通常情况下,在室内设计中通过进行人工照明系统设计及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能够使这一目的实现,然而通过对自然通风及采光进行充分利用也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并且能够使室内整体空间舒适度得以更好提升。因此,在实际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更好体现,设计人员可对建筑解构技术进行利用,通过对自然阳光及通风进行利用,从而为人们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比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玻璃屋顶及石屋顶进行利用,可达到较好节能效果。对于引导式建筑解构技术而言,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室内设计美学原则比较符合,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可在优化室内环境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保证建筑室内设计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3-5]。

4结语

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传统设计理念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及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应当对现代化设计理念进行应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属于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化设计理念,在实际室内设计操作中,通过对这一设计理念进行较好应用,可使室内设计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对这一设计理念加强认识及了解,并且要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室内设计能够实现生态化,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浩.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J].智能城市,2016(5).

[2]张志伟.可持续发展观念与可持续室内设计[J].建筑知识,2016(4).

[3]陈永.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5(10).

[4]刘如意.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室内设计[J].江西建材,2014(2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