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让孩子独立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国父母不会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当他们还比较小的时候(小学低年级)特意强调“创业”这个词。不过,纵观他们对孩子的很多早期培养,都是在为其日后“创业”打各种各样的基础。
独立能力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美国父母就会开始不断培养其“独立”能力。这种关于“独立”能力的培养,有生活独立的培养,还有精神独立的培养。先来看看在生活方面,美国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通常他们会训练18个月大的婴儿学会自己用杯子喝水,能够自己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
当宝贝到了2至3岁,会进行上厕所训练,让宝宝能够学会控制大小便;这个时候也会让孩子开始学习用叉和勺吃饭;教会孩子能够比较熟练地穿脱衣服、开合拉链。
3至4岁的幼儿,独立性有所增强,前面说的那些技能已经渐渐熟练了,几乎不用成人的帮助,自己会扣纽扣、系鞋带、吃饭、洗脸、刷牙等;所以父母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自己的事儿自己做。
等到了5至6岁,有的家庭会让小宝贝学会自己洗碗,能够整齐地保管自己的东西。
在生活独立方面,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无论孩子年纪多大,美国父母都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鼓励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者给孩子安排一个固定的劳动岗位,让孩子学会一些必要的劳动技能。等孩子18岁了,父母会鼓励其“离家出走”,自己打工赚取生活费,自己贷款完成大学的学业。
丁鸿老师的育儿经
光有生活能力上的独立还不够,美国父母会培养孩子精神上的独立。精神独立是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重要素质。因为在创业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创业项目、挑选创业伙伴,还是找准创业时机、寻找创业资金,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出正确选择,才能使创业得以顺利地开展。
美国父母会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强的品质。他们鼓励孩子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做选择,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有些时候,父母还会开家庭会议,让孩子们就家长里短的一些事儿,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学会理财
在日常生活中,美国父母不会太多和孩子直接提创业,提经商,提挣钱,但是会先循序渐进地把理财的概念教给孩子。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教其如何使用零花钱、如何存钱、如何赚钱、如何使钱增值等。
在孩子3~5岁时,父母就会教他们识别硬币及其价值。有的父母会给孩子储蓄罐,也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使用零花钱的想法,有的还会让孩子了解“投资”的概念。总之,这个时候,小朋友对储蓄(存钱)、消费、投资这些词已经不陌生了。
到了6~10岁时,父母在日常购物时会让孩子一起做决定,让孩子学会比较商品的价格并使用优惠券。这个时候,父母还会教孩子如何记账,自己的零花钱,都用到哪儿了,用了多少,还剩下多少,都一笔一笔地记清楚。
11~18岁,父母会教孩子如何理智地使用信用卡,还会为孩子开个储蓄账户,并教他们了解利率变化。有的家庭会向孩子介绍股票、债券等多样化投资的概念。
丁鸿老师的育儿经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虽然“创业”“经商”等字眼不常被提起,但是美国孩子循序渐进地,潜移默化地在进行创业理念的塑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从小认识、体验、学习现实世界中经济生活的种种规则。老师和父母会给他们很多现实场景,让他们把这些经济规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习兴趣
美国的爸妈还有老师,特别在意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各种有趣生动的方式,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比如说,讲故事,做游戏,增加阅读量。关于“创业”这门学问,在幼儿园和小学多少会从不同角度,渐渐涉及。学校也会通过一些有意思的项目,给小朋友“下海”的机会,比如,练摊儿卖柠檬水,参与童子军卖饼干,等等。
等孩子再大点儿,上了中学,很多学校的学习和活动也会帮助孩子们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美国很多中学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课程的内容主要可分为四类:关于经济学的课程;关于个人理财或消费者经济学的课程;关于创业的课程;关于创业活动的课程。
孩子自由飞翔独立思考孩子是父母心里永远的牵挂,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父母,当孩子背起行囊离开我们的那一刻,你准备好了吗?你会拍拍孩子的行囊潇洒的说“孩子出发吧!”不用再交代任何的话语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成功了。但是很多的父母则是孩子要出发了,心里满满的放不下,担心孩子吃不好,担心孩子不能处理好和朋友的关系,担心孩子在外不能照顾好自己,担心担心还是担心……怎样才能叫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自由去飞呢?
一、尝尝自己劳动成果被别人破坏的滋味
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选好了积木在各自玩着,这个调皮的小家伙总是在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到桌子下面,伸出手拿别人的积木,再不就是把别人搭建的积木弄乱,我说过好多次了不管用,这次我决定改变方法,我悄悄地告诉他周围的小朋友,小长秀再抢别人的积木就帮我把他的积木收起来,他又开始搞破坏了,我给他周围的小朋友使了个眼色,小朋友快速地把他搭建的积木拆开放进收纳盒里,他回来会看到积木没有了,跑着到我这儿来告状:“老师,他们把我的积木给拆了!”“是哪个捣蛋的家伙拆的啊,那怎么办啊?再重新搭吧!”“可是那是我搭了很久才弄好的啊,坏蛋!”说着就哭了起来。“怎么了?是不是心里很难受?那你有没有给别人捣过乱?你给别人捣乱,把别人的积木弄乱的时候,小朋友的心里也很难受啊!”他不停地点着头,“哼,都给我弄坏了,我还要重新摆。”“是啊,这个小朋友做得不对,那你说你把别人搭好的积木弄坏做得对么?”“做得不对,我以后不弄坏别人的了,老师!”“我就知道陈长秀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来老师和你一起把刚才的积木搭好!”我拉着他的手来到他的桌子前和他一起搭起了积木。经过这次之后,他好了很多,有时会不由自主的跑到别人跟前想搞破坏,我用暗示的眼神看看他,他笑着对我说“老师我不给人家弄坏,我看看他怎么的!”我点点头,对他竖起大拇指。他笑着跑回自己的位置。
二、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学会选择,学会玩
俗话说,会玩的孩子不用愁,会玩的孩子聪明。活动时,我通常不会指派孩子固定去玩什么,活动前给孩子一到三分钟时间,让孩子想想自己要选择什么玩具,这样做是让孩子有目的的选择,避免一窝蜂去选择同样的玩具,因为是自己选择的,玩的时间也会长久一些,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的能力。我会建议孩子们一种玩具玩出很多新花样,比如积木是搭建的,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排序,来组成图案;呼啦圈不仅可以放在腰上转,还可以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转,还可以在地上滚动,玩飞去来,还可以几个小朋友玩抛接,也可以放在地上玩跳圈。甚至每周有一天就给孩子发5片积木,鼓励孩子们想办法怎么玩的有趣,开始时孩子会抱怨,“这么少怎么玩啊?没意思!”慢慢的他们学会了合作,几个小朋友在积木少的时候在一起玩搭高高,玩排列,还有的甚至把某个积木当成某样东西。比如,几个孩子用积木玩过家家,开始我真佩服孩子们的“匪夷所思”,把圆扁的积木当成碗、盘子,把方的积木当成当成桌子、凳子、电磁炉,玩的不亦乐乎,孩子们在我的“逼迫”下玩出了新花样,我很开心,不停地夸赞他们真有办法,他们也很有成就感,向我介绍他们的新玩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游戏中如果有孩子向我求救,我也不会直接帮着他去解决,而是引导他怎么去解决。在玩中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自主选择,学会了分工合作,具备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给孩子有独立的见解,学会思考
阅读课、故事课我通常都不会先给孩子讲,我会安排他们自己先看,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周围的朋友听,或者讲给我听,我会穿梭孩子中间当个“看客”。
有时也会驻足听他们讲给我听,我的讲述通常是在孩子们讲述的基础上稍稍加工,最后书本上的故事是让孩子来欣赏的,这种方式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的思维习惯,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而不是被动接受,欣赏部分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拔高。
提问时为防止孩子人云亦云,答案重复别人的,养成不思考懒惰的思维习惯,我要求孩子自己要想出一种答案,在心里先说一遍给自己听,站起来回答问题就回答自己的想法,孩子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总结的习惯,成为有独特见解的独立儿童。
四、教给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孩子出现状况时,我不会立刻出现,而是远远地观察。户外活动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状况,比如,昨天户外活动小耀琪不知怎么把小睿凝弄哭了,小耀琪紧张地看着我,我装着没看见,她一边给小瑞凝擦着眼泪,一边躬下身子看着她的脸安慰她,期间有孩子来告状,说小耀琪把小瑞凝打哭了,我说老师知道了,我去看看,答应着孩子,我稍微挪动了下脚步,走到离他们比较近的地方,听着小耀琪还再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把你碰疼了,我给你揉揉好不好,我明天给你带巧克力吃!”看来真是碰疼了,小耀琪安慰了好一会,小瑞凝才不哭,两个人手拉手去玩了,我大声地对全体小朋友说“小朋友玩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别人,不要受伤!”孩子们大声答应着“知道了!”这样的事情是经常的,只要不出现“险情”,我一般会“抽手旁观”,任由孩子自己去处理。
五、教给孩子学会承担,让孩子起飞
重视做人的教育。孩子人格的好坏,直接受父母的影响。高考“状元”中许多人坦言,高考的成功来源于良好的家教带来的精神力量。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基本都是:物质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生的信念。
家教成功法则之二:
有温暖、理解和民主的家庭氛围。曾是陕西理科“状元”的史方舟,高三重新划分重点班的时候,他是惟一一位从普通班考进重点班的学生,但他在重点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同学关系,众人关注的目光都让他觉得与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他向父母提出了退出重点班的想法,父母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见。一模二模后,史方舟说什么也不愿意参加三模四模,父母又一次尊重了他的意见,不但没有硬逼着他参加模拟考试,还在高考前带他出去玩了几天。家长的充分理解,给史方舟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终于成就了一位“状元”。
家教成功法则之三:
相信孩子,让孩子独立思考和做事。高考“状元”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都很强,从小父母就不娇惯他们,而是能自理的事都让他们自己做,遇到问题也是在引导的基础上让他们独立思考,而不是马上帮他们解决,逐渐锻炼了他们独立做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家教成功法则之四:
孩子犯错时,指导和鼓励而不是呵斥和暴力。高考“状元”的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几乎都是帮孩子分析问题,当孩子学习出现困难时,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并给孩子一定的帮助、指导,而不是训斥和打骂孩子。
家教成功法则之五:
让兴趣成为孩子的老师。高考“状元”无一例外,学习都是自己学的,不是家长硬逼的。家长从小就注意对他们培养学习的兴趣,从不像有些父母非让孩子画画、弹琴等,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学,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学,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热爱心理,同时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有意引导孩子进行相关学习。
家教成功法则之六:
给孩子灌输一个理念--对自己负责。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了,尽心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问心无愧。不能存有为家长、为老师读书的想法,应该让孩子明白,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了,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家教成功法则之七:
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大于分数,习惯重于分数,习惯高于分数。如: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有意识地让他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一开始,训练时间可以比较短,也就是两三分钟,然后逐渐延长到了5分钟、10分钟;给孩子玩玩具时,只给他一件;给他看画报时,只给他一本,给孩子创造养成专注习惯的氛围。再如,让孩子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1、谋生型父母必须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辛酸。
2、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3、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4、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5、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6、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7、成功的教育是“虎父无犬子”,失败的教育是“母强子弱”。有修养的父母总是把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8、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9、谋生型父母不能因外出打工而对孩子有愧疚感,更不能因愧疚而迁就孩子的胡闹。
1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11、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12、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3、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和完成的方法。
14、赏识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败。禁止意味着引诱,压抑反而是强化。
15、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6、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方法,是人世间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
17、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18、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19、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0、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21、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22、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二十条家庭教育名言,定能成就优秀孩子哦。
23、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24、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25、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26、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27、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28、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29、让孩子玩“自食其力”的游戏,让孩子离开父母,到苦难的地方:如果他不劳动,他就饿死。改变孩子不劳而获的坏毛病的唯一办法是让孩子暂时离开父母。
30、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31、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32、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33、父亲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影响我,熏陶我,使我的言谈举止带上一副绅士的派头。他认为这是待人接物的最重要的技巧。
34、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35、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6、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37、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38、如果事业型父母双方都无法陪伴孩子,就必须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庭教师,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移交给祖父母或保姆。
39、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40、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41、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42、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43、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44、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45、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46、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47、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8、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49、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50、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51、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52、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53、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54、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55、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56、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57、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58、如果孩子的聪明不被学校承认,聪明的孩子就会视为坏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坏孩子往往比较聪明。聪明的孩子往往比较坏。
59、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60、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6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必须警惕“人穷志短”。
62、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63、懦夫不是天生的,懦夫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不劳动的孩子,害怕重量和重负,他猥琐、畏惧,遇到困难完全没有主意和力量,只有慌乱和恐惧。
64、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
6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66、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67、了解并欣赏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因自己的特长而有成就感。让孩子因成就感而凌云壮志、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68、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69、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70、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71、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72、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73、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74、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75、孩子摔倒之后,赶紧将孩子扶起来,狠狠地踩踏地面,对孩子说:“它坏,我们踩它!”大地并不坏,是家长坏。
76、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77、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成一种游戏的。
7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79、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80、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81、如果家长教训智慧发达而教育智慧不发达,如果家长只有教训而没有教育,孩子会成为唯唯诺诺的“家奴”,失去堂堂正正地做人的自信、尊严和激情。
82、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和我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
83、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国家的发展。
84、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85、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86、事业型父母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里陪伴孩子,或者为孩子聘请家庭教师。
87、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88、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89、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90、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91、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92、好母亲把儿子当朋友,坏母亲把儿子当情人。
93、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2、懦夫不是天生的,懦夫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不劳动的孩子,害怕重量和重负,他猥琐、畏惧,遇到困难完全没有主意和力量,只有慌乱和恐惧。
3、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4、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5、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6、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7、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8、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和完成的方法。
9、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10、成功的教育是“虎父无犬子”,失败的教育是“母强子弱”。有修养的父母总是把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11、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12、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13、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14、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15、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16、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7、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20、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21、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22、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国家的发展。
23、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24、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25、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26、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27、父亲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影响我,熏陶我,使我的言谈举止带上一副绅士的派头。他认为这是待人接物的最重要的技巧。
28、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9、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30、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33、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34、谋生型父母不能因外出打工而对孩子有愧疚感,更不能因愧疚而迁就孩子的胡闹。
35、孟子的教育理想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按照孟子的标准,现代人都是小矮人。
36、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7、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38、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39、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40、了解并欣赏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因自己的特长而有成就感。()让孩子因成就感而凌云壮志、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41、谋生型父母必须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辛酸。
42、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43、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44、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45、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46、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47、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48、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49、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50、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51、谁能让孩子有主见又懂得妥协,既果敢又懂得顺从,谁就遏住了教育的关键。
52、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53、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54、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
55、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56、事业型父母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里陪伴孩子,或者为孩子聘请家庭教师。
57、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58、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59、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60、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6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62、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63、如果孩子的聪明不被学校承认,聪明的孩子就会视为坏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坏孩子往往比较聪明。聪明的孩子往往比较坏。
64、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65、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66、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67、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68、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69、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70、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71、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7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73、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74、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75、让孩子玩“自食其力”的游戏,让孩子离开父母,到苦难的地方:如果他不劳动,他就饿死。改变孩子不劳而获的坏毛病的唯一办法是让孩子暂时离开父母。
76、所有纨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尽管并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纨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77、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78、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79、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80、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成一种游戏的。
81、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82、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83、如果事业型父母双方都无法陪伴孩子,就必须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庭教师,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移交给祖父母或保姆。
84、孩子摔倒之后,赶紧将孩子扶起来,狠狠地踩踏地面,对孩子说:“它坏,我们踩它!”大地并不坏,是家长坏。
85、如果家长教训智慧发达而教育智慧不发达,如果家长只有教训而没有教育,孩子会成为唯唯诺诺的“家奴”,失去堂堂正正地做人的自信、尊严和激情。
86、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87、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8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89、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90、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
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靠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审视过自己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有多少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有多少是下意识地延续了曾经的经历与经验,又有多少其实是来自于外界影响的?其实,那些潮流追逐的教育热点,那些众口一词的“教育理念”,有问题的、不适合自家的,多了去了。
今年暑假我带过一个绘本课,课上有个助教在陪伴孩子阅读时,要求孩子去想:“他这样做,对不对呀?”“这里面包含着什么道理呀?”这些带有明显说教倾向性的问题肯定是很不合适的。
我们又不是上思想品德课。一本书首先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一个故事首先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孩子,我们得将他培养成一个具备开放心态及独立思考能力的阅读者。
好多家长像这个助教一样,都太习惯于、太急于给出一个阐释和结论了!提出那些问题的家长误以为这就是“引导”,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弊端非常多:
问题1:把原本探索性的绘本阅读,变成了寻找标准答案的阅读历程。
如果孩子还小,尚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思考能力,上述那个类型的提问足以使他的好奇心、探究精神都消失殆尽,这样的问答有意义吗?
在这里我要说一个在亲子阅读中非常常见的误区:把阅读当作“印证”过程,而非“发现”之旅。许多家长都有意无意地会用书本去“印证”平时跟小朋友所讲的道理。但真正的阅读不是这样的!真正的阅读不是用来印证已知,而是指向“发现”――发现未知,发现更多可能性。
对此,我能给到的最佳建议就是:不要去总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之类,请一定要忍住,要不然奇异的绘本世界瞬间消失,只剩下无聊的大道理。最好作为家长的你能修炼到在自己心里也完全摒弃掉这个问题,然后才有可能保持非常开放的心态――像小孩子一样的心态,真正本真地去读手头这本绘本。
问题2:分不清“事实”与“观点”,在阅读过程中加入大量的主观见解。
小朋友还不识字,需要家长协助来了解文字部分的内容,但有些家长理解错了,以为“亲子阅读”就是要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孩子。那我只能遗憾地说:这是本末倒置,主次颠倒。阅读,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才是主角。家长的作用应该是辅的,所以要克制、再克制,非必要的话尽量不讲。
怎么做到呢?这就要引入本文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分清“事实”与“观点”。什么是“事实”呢?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被证实,可以区分对错。比如我说:“这桌子是用木头做的。”这是个事实,如果它是用铁做的,那我说的就错了。与之相对的,什么是“观点”呢?观点是对某个事实的看法,是主观的,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可能不同。
既然说在“亲子阅读”中,家长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尚不识字的孩子扫清阅读障碍,那么,只需要提供“事实”就可以了,而且只需要提供孩子自己无法获取的事实;剩下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来。
问题3:说得太多、太快,挤占了孩子独立思考、想象的空间。
许多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真的是说得太多了!首先,这绝对会挤占孩子的大脑带宽,打击他的独立思考积极性;其次,你怎么肯定你说的、你的理解都是对的?当然,家长可以讲讲自己的读后感,也可以跟孩子讨论哦!
对于如何克制,在亲子阅读这件事情上,有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先探索事实,在全面、完整地了解事实之前,不陈述观点。你肯定不想盲人摸象。同时这也是训练我们及孩子分辨“事实”与“观点”的好方法。不过从我的实践经验来看,孩子对“事实”的把握比家长要精确、清晰和细致很多。对这一条还有个延伸建议:一个绘本不仅仅只有文字,还有丰富的画面元素,都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在孩子说出他的观点之前,家长不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家长与孩子的地位并不平等。如果家长先说,孩子很可能被带跑,就没有自己的思考轨道了;或者有不同观点也不敢说,认为自己的不对,家长说的才对;或者产生自我怀疑。所以我们在了解清楚事实之后,要鼓励孩子先说出他的想法――并且,任何想法都可以被接纳。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让他们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使他们能较长时间专注于活动。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身子女,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家长保护的严严实实,导致孩子们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懦弱、怕苦畏难、率性、不理解关心人、缺少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这种状态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注重和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爱,能照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拥有一颗明亮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用爱去包容孩子,用爱去感染孩子,用爱去教育孩子,一个被爱的孩子,他自然也会是一个有爱的孩子。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相处,蹲下来看孩子,与孩子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生活空间。我注意观察每一位孩子,来园的时候,我都会守候在门口等待孩子的到来,用温暖的双手来迎接孩子,用灿烂的微笑和温柔的拥抱与孩子打招呼。通过相互打招呼的方式,观察孩子来园的情绪,并创设了“我的表情”专栏,让孩子根据自己当天的情绪,来插插牌,这样,我能及时的知道孩子的情绪问题,并能及时的做出指导,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在生活中,我总是不吝啬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常常挂在嘴边,这样的表扬,让孩子充满自信,也给了孩子继续进步的动力。当孩子间发生矛盾了,我总是不急于批评,而是让孩子相互审视彼此,自己寻找矛盾的原因,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寻找让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促进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视自己与他人的能力,也防止了错怪孩子,伤孩子的心,以免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愉快。
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是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健康教育需要与其他领域相融合,因此各领域教学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以及随时出现的教育契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扬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
比如说,健康活动《开心枕与生气包》中,我们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开心与生气是人正常的情绪,并学会遇到情绪问题要善于表达,或者发泄,用正确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情绪。而在社会活动《三八妇女节》中,我们则通过引导孩子回忆妈妈平时是如何关心自己的,让孩子感受妈妈关心自己的情感,体验被爱的感觉。同时,引导孩子学会爱妈妈,体谅妈妈。通过孩子说说平时如何爱妈妈,将孩子爱妈妈的行为扩大,引起孩子的注意。通过活动,培养孩子对母爱的感恩之心,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常常通过一个故事,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孩子得到一定的情感发展。如绘本教学活动《大卫上小学》,针对孩子们要上小学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害怕、焦虑、担忧等情况,我们开展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孩子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要做一个小学生,我们需要做到些什么。并在过程中,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大部分孩子说“我有点害怕”、“我有点担心做不好”等等,针对孩子的这些心理问题,我们通过《大卫上小学》的绘本教学,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及时解决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勇于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在幼儿园的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都渗透着健康教育,它是我们活动的一部分。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学会了技能、知识、本领,同时,也学会了积极动脑,勇于探索,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健康中成长。
三、在游戏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是培养幼儿独立性、合作交往能力的极好方式。除了游戏自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汇于游戏中,就能发扬增效作用。在自主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快乐的游戏等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合作,有利于自我意识,开朗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孩子在一定游戏规则的约束下,学会克服困难,面对挫折,勇敢面对等良好品质。
首先,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温馨、安全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游戏场所,让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游戏。根据主题的变化,我们常常更换环境布置,环境色调运用蓝色、绿色等色系,让人有舒心、柔和的感觉。在每一个游戏区,我们都切合游戏内容,为孩子创设相应的游戏背景,让孩子能身临其境,游戏的时候才能更投入。在每一个游戏区,我们都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由的操作,激发幼儿活动、游戏的兴趣,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才能达到专注和自主。
本人作为高中班主任,通过这几年与各科老师总结、分析、归纳初中和高中存在的一些差异,从而引起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注意。
1.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的差异
差异一:知识量变大,初升高知识跨度非常大
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比如数学,高中数学理科生需要学习十本书,每一本书都有高考的重要考点。英语单词量从初中要求的1600个,上升到3500词+500短语。
所以在新高一开始很多学生会有“撞墙”的感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陡坡效应。
差异二:高一内容在高考直接考查
初一学的知识更多是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比如有理数、线段与角等内容,在中考中并不直接考查。高中就不同了,高一学的知识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50%(如数学大概考65分左右)。
差异三:授课方式
初中教师常常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法,反复讲解。教师要用较多的时间给学生以具体辅导。进入高中后,教师上课更注重分析,反复讲解的做法少了,学生活动多了,许多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而且高中学科多,教师多,每个教师教学方法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经常不一致。所以,只有很快适应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
差异四:学习方法
不同初中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习惯于“听、背、默”,习惯于书面作业,习惯于依赖教师。
高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方法要求灵活、多样,并要防止和克服单纯死记硬背、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读书、重计算轻概念等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2.身心变化莫轻视
初高中衔接时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巨变时期
一些学生的适应性很强,能迅速调整,坦然过渡;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走过了一段黯然神伤的历程。由于环境的转变,很多准高中生心理上还会产生诸如失落感、孤独感、失重感等现象。
失落感
特别是对于那些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原先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落差”太大。不少同学则很难摆正心态。
孤立感
进入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不懂得去理解他人。虽然大多数同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融合到群体之中,但其中也有少数性格内向,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同学,因种种原因其“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失重感
上了高中,开学不久就发现,沿用初中的那些学习方法已经不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很是失落。在高一,还有一种比较“经典”的理论:“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气了”。于是,一些同学趁机放纵自己,武打、言情小说铺天盖地,电脑游戏、网上聊天……结果是“中毒”太深,难以自拔。
了解了准高中生将发生的这些变化,家长们不妨及时跟孩子多沟通这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找一些过来人跟孩子多交谈,让孩子及早了解高中生活,尽快进入高中生生活的状态。
3.衔接不好是个大问题
初中升入高中,自然有一个“衔接问题”,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衔接教育工作,为孩子接下来高中生活打好基础。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或者跟孩子一起梳理以下问题。
首先,引导孩子“认清自己”。
跟孩子探讨他在初中的学习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包括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时期是怎么过来的,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
其次,跟孩子聊聊高中的学习特点。
可以找一些高中学生、家有高中生的家长或高中老师谈谈,弄清楚到高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面对接下来的高中学习,一定要作好吃苦的准备。
第三,跟孩子一起交流高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境况。
已经入学一段时间了,问问孩子进入高中后有哪些适应和有哪些不适应的情况。尽量要让孩子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设计一下自己将如何有针对性地改变自己来适应未来的学校生活。
第四,帮孩子重新自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