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通过作业布置、批改、统计、分析,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对所教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与难度。笔者认为,设计化学作业前,教师要切实研究大纲,紧扣大纲,更要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这样的作业设计才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性和时效性,否则会揠苗助长,事倍功半。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一堂课上下来很热闹,就像俗话说的,看的时候很激动,过后一动不动,那有什么用?所以,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和检测的时效性,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一、目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作业布置目的性不明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很好地了解,没有关注考试的方向,没有很好地钻研新教材,而是毫无目的地布置作业,这样造成学生作业太多,做不完直至不想做,产生了疲劳感。有时学生也被搞得晕头转向,不明确知识目标,抓不住重点,难点没解决;有的难度偏高,学生慢慢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2. 缺乏反馈性。设计的作业机械繁琐、枯燥乏味,缺乏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反馈,导致布置的作业失去价值。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只对答案,根本不会融会贯通、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这样的作业就失去了作业应有的功能。
3.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水平及个性差异,造成了教与学的隔离、学与用的脱节。这样,有的学生感觉“吃不饱”,有的学生感觉“吃不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无法提高。
4. 区分度不明确。大多数教师只是选几道题给学生去做,练习的效果如何,既没有去检测和评价,也没有把它摆放在和教学同等的地位。如果一个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何做作业、怎么做作业,那么他的学习是非常被动的,就算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其课堂也不可能是高效的,其教学的效果必定不理想。
二、如何设计好的作业
一般地说,每次作业的设计,基础性作业不宜有难度,若是强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业可以加大一些难度,同时多采用比较社会生产中的新信息、新题材,让程度好的学生去钻研和探究,这样既培养乐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但一般要在课后布置给学生。
1. 作业设计要注意作业和本堂课的衔接性。不能课后要做一些在课上没学过的东西,也不能老师讲的都不考,要考的都没讲,或者必须依赖教辅资料,自己钻研。如果学生可以在两三道题目之后就把要掌握的内容掌握到八九分,那学习效果是惊人的。这样的作业,称之为高效的作业。
2. 分层作业的概念看上去比较有道理,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比如,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本来就需要一个作业来衡量。而分层作业的逻辑前提是,学生已经知道自己是属于提高还是属于基础。既然学生都已经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必要做作业?化学作业不同于其他学科,是需要在重复中获得印象。化学注重的是一个人思维的参与。如果一个学生做完了作业,但结果是他没有获得思维上的愉悦,那他怎么可能完成一个好的作业?作业对他来说只能是一个负担,就算只有一道题而已。因此,我建议放弃分层作业的概念,而要教师注重布置作业和课堂内容的衔接。我一直觉得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3. 教师应该有一本作业本。这个作业本记录了什么样的题目,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但是很遗憾,大多数资料都是零散的,教师有的只是从中随便借用而已,根本对题目本身没有过研究,一道题解决什么问题他不能说出来,只知道解题方法。如果你给学生一道题,这道题你自己都没有研究过它考察的是什么,那么学生一旦发现这题和一堵墙没有任何差别,他对化学还会有多少好感和学习的欲望?
三、作业的批改和讲评
1. 作业的批改。批改的形式不限,以教师批改为主,辅以学生互相批改、自批自改、教师督促指导。涉及到知识难点,采取部分当面批,对于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当面直接辅导,让其重新思考,举一反三。
(1)作业批改要尽可能认真、及时,尽量做到作业批改不过夜。学生把作业交完时,对自己所完成的作业有所期待,若教师能及时批改完成并及时发回,能及时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问题,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也会发自内心地佩服教师,可以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
(2)作业批改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等级评定或是评分,若能给出批语,要发掘作业中的闪光点。当然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要指出来,批改时有发现独特见解的,要细心记录,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作业中表现出来问题,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论是否准确等,要给出修正。
(3)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有特别好的作业,可以拍成照片制成样本,在讲评时放映给其他学生参考。对反馈出来的错误要进行分类整理,剖析错因并分析个性与共性,对于共性的问题,课堂上重点讲评并要求学生订正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
2. 作业的讲评。作业讲评对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作用。讲评不是简单地对答案、订正错误,它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通过师生双方共同探讨并结合作业批改时获得的作业完成信息,帮助学生完善、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作业讲评还要注重时效性,学生对刚完成的作业在脑海中还有一定的印象,及时讲评就能及时纠正错误,提高作业讲评的效果。否则时间拖久了,学生对存在的问题会逐渐生疏甚至遗忘,此时再进行讲评,其效果也会大大降低。
讲评作业还要注意:
(1)善于总结规律。作业讲评时要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法。特别是评讲时要充分利用典型例题,总结出题干所给信息的规律,发挥一题多解的作用,让学生思考、探讨、理清各种解法的思路,通过课堂的提问,让学生互相评定各种解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比较,确定出比较简便且容易理解的方法,提高解题速度,拓宽学生思维。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业讲评前,先由学习小组长收集整理学生经讨论分析后仍存在疑惑或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再统筹讲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教师主要重点关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引导、拓展,给学生提供完整、简练、规范的答案。
(3)力求举一反三。讲评作业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的思路和眼界,以求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为此,有时可以适当变动习题的条件和要求。
一、设计多样化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若内容与形式太过单一,只是侧重知识应用,则难以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更谈不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设计小学实践性作业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情,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性题目,可以是图表文字类,也可以是生活实际问题,诱导学生调查研究,使其学会由日常生活中发掘数字信息,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实践性作业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应用类作业。学以致用是重要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诱导同学们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如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可布置实践性作业:①请在平行四边形中画出1个最大的三角形,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②有1块近似梯形的菜地,倘若没有测量工具,请想想有哪些方面可以算出这块菜地的面积呢?(菜地位于路边,路边栽有树木。)
2.调查类作业。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通过调查实践性作业,将实际生活与数学体验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掘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由小学数学教材来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调查素材,比如统计商品价格等,可让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丰富认知,提高能力。比如学习《统计》后,教师可布置实践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统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你们可以在课后选择某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调查统计,课堂上汇报调查结果。
3.操作类作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意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实践体验中感知知识,感受学习乐趣。如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可设计一些操作题目。比如当当小小设计家:指导学生借助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动动小手设计一幅图案,同时计算出该图案的面积。看看哪位学生画得最好,计算得最为准确。
4.实验类作业。在数学教学中,实验也是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需要学生动手探究、观察实验,获得结论,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并拓宽思维。实验类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极好初充和延续,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设计一些有难度但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实验类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比如对于一些枯燥而抽象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借助知识原型与实践操作,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比如学习圆柱知识时,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动手制作纸圆柱。再如教学平面图形后,引导同学们借助七巧板拼一拼梯形、正方形等图形,借助折叠法判断梯形、圆等图形是不是属于轴对称图形,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小创造与发明等。
二、设计层次化实践性作业,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也需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因而,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分层设计,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后,数学教师可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第1层:基础练习。呈现一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比如:已知一个花坛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其高为4米,底为6米,请求出该花坛的面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图形,弄清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关系,也可以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第2层:综合训练。展示课件:你们可以想办法算出如下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提示:要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然后引导学生动手作高,分别量出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然后算出它们的面积。第3层:扩展练习。如下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一样?说明原因。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理念与原则
1.个性化作业设计理念
高年级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应该从两大方向出发,那就是“适度地取舍”与“注重创新性”。前者意味着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减少理论性知识,增加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性练习,使所布置的作业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后者则是指教师在个性化作业设计时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生能打破传统思想,用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解决问题。
2.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
所谓“个性化”作业设计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符合一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这些原则与要求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目标明确。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与布置必然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体现在首先要以所学内容为依据,参照教学大纲及考试范围具体设计作业,确保学生一方面能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能提高能力。
第二,注重层次和梯度。个性化作业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学习薄弱环节等实施适应性的层次分明的作业设计,优等生能力有所提高,中等生知识理解进一步深入、熟练,学困生基础得到夯实,从而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
第三,力求创造性。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已经成为目前教育教学领域必不可少的灵魂,势必成为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一大理念。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生动的作业题目,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体现出题目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让学生有兴趣完成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
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体现在多方面,所谓“个性化”不仅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层次性,还体现出一定的实践意义与探究意义。
1.自主的层次性作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年级数学教学理念之一,以往的作业布置单纯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夯实,却忽略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和水平。因此,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可以先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说出自己知识薄弱的环节,教师再对应布置作业。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时,一些学生提出自己的计算速度过慢、计算不精准,教师应为这类学生多布置一些混合运算题,供学生多运算、多练习,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总结性作业
在个性化作业设计中,总结性作业同样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总结性作业是指对一周以来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与反馈。总结性作业应该由在每天放学课后单独进行,并在周末将总结性作业集中起来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性作业详细了解并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性作业中应该包括学生每天做错的题目,错误纠正,学生自认为未深入透彻掌握的知识点等,以及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体会等。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总结性作业后,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更细致的掌握,从而为接下来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3.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体现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实践体会,这也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对数学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注重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安排。首先,应该立足于每一节课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生活实践等联系起来,设计出蕴含数学知识理论的实践性问题,力争使学生更灵活地利用知识,解决实践性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作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力量。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作业题,如:为什么生活中人们愿意走直路、不愿意拐弯?为什么照相机的支架被设计成三角形?等等。让学生体会出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原理,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探究性作业
关键词 思维;实践;结合
一、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主要形式
1.操作性实践作业
操作性实践作业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数据、结论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业。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要将“权力”合理下放给学生,进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后请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年历;学习“比例尺”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要经历观察、测量、绘图、检查等过程,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探究性实践作业
探究性实践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要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促使学生参与实践,使之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探究性实践作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调查、发现、实践、小课题研究等,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中求异创新。在探究性实践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一种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学习过程,体会那种经历后的喜悦心情。比如,在学习“比例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分期付款”题:“小许叔叔是个记者,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很想买一个笔记本电脑,于是他去了电脑市场。清华同方手提电脑13000元,请选择付款方式:(1)分期付款须先付总价的20%,小许叔叔带了2500元现金,够吗?该怎么办?(2)如果小许叔叔选择年限为一年的分期付款方式,按照下表,他的月还款额为多少元?(3)你还有更好的付款方式吗?”
中国农业银行办理的分期付款业务(向银行借贷10000元的标准)
师: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大家一定对分期付款这种现代购物方式有所了解了吧?如果你现在想购买一件物品,而你的现金不够,你准备怎样付款?请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分期付款的方案。设计方案要思考的问题有“准备买什么”“需要多少钱”“还缺多少钱”“准备几年还清”“一个月要还多少钱”等等。
这样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体现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多种能力的评价和考查,十分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3.调查性实践作业
所谓调查性实践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材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我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实践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习“小数乘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实践题:“请你调查菜场鱼、肉、虾以及部分蔬菜的价格后,想一想小明妈妈带了20元钱,买一荤一素,各一千克,你能根据你调查的菜的价格,帮小明妈妈设计不同的购菜方法吗?”这样以学生的生活题材来布置作业,运用数据多,信息量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强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以上三种作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学生在实践研究中需要操作、探索、调查,三者往往结合交替使用。所以说,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核心就在于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展开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实践性作业,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教材中的知识往往是前人积累的,属于间接性知识,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而实践性作业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艰辛与愉悦,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进行高效认知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提升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业的练习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检测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新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体系》中这样描述: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参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使数学作业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认知水平,从而设计出比较科学的数学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高效的巩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本文中,我通过分析三种科学的小学数学作业练习模式,从而为提升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指导。
一、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实践性的作业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作业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模式,使学生亲自参与到作业练习中,从而指导学生在具体的练习中获得新的认知,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去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比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圆的周长”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基本的学习,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基本意义,并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练习作业,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专业素养。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本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即“圆周长的推导过程,圆周长的计算模式和圆周率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指导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在同伴之间进行讨论。教学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练习作业,即“用自己所准备好的尺子、圆规、小绳子对圆周长的推导过程进行还原,并利用还原的这个过程计算特殊图形的周长”,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并指导他们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出基本的周长计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二、针对学生群体,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学习水平和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题目,从而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健康地成长,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线与角”这节课的时候,因为本课的教学实践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进行区分,并掌握平行和垂直的基本含义、角的类型等,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直尺画出各种有度数的角。在进行本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说,之后在黑板上带领学生画出具体的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直线、各种角度等,加强学生的理解。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A、B、C三种类型的作业。对于C类型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学习的基础上画出课堂中所讲的这些内容;对于B类型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总结出学习内容之间的基本规律,升华教学内容;对于A类型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创新性练习题,从而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一个新的认知。这种分层模式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平等发展。
三、依照学生能力,设计探究性的作业
我们所有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都是为适应现实生活服务,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练习作业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他们提出一些启发性的练习问题,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建构出系统性的数学知识网络,并通过探究性的数学作业对自己所形成的知识网络进行完善,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讲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分数除法”的实践中,由于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分数除法的基本意义,并指导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档幕本计算准则,根据本课的练习原则给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比较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在教室中利用PPT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即“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基本意义吗?那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则是什么呢?一个数除以分数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教师先指导全班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思考解决方案,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学结束之后教师继续给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如“在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呢?它和整数的混合运算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探究性的问题进行课后的练习,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作业作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检测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科学地设计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作业 个性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132-01
由于传统的数学作业在布置上存在着相应的缺陷,导致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能通过相应的数学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给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为了能使高年级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作用,实施个性化的作业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在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中,数学教育取得了相应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也有更多要求,应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布置情况仍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业量过大
一定量的数学作业对小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和提高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在实际情况中,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存在着题量过大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教师的应试教育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认为学生大量练习就能提高成绩,这不仅无形中给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压力,还易使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
2.作业内容层次单一
首先,一些数学教师在布置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时,往往给学生布置相同层次的作业,完全忽视了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各方面的差异。这不仅会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作业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烦感,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注重布置一些练习题形式的作业,忽略了有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使作业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个性发展。
3.作业评价不合理
一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往往只看重结果,对于学生具体学习状况和作业过程不进行相应的了解和分析。这不仅不利于其布置作业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活动,不利于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进行下一步的个性化作业设计。
二 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理念和要求
1.设计理念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包含着“不布置作业”和增加创造性作业两个方面。其中,“不布置作业”是指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应尽量减少一些理论性作业的数量,以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时间和平台。而增加创造性作业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适当增加能提高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作业。
2.设计要求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作业设计的目的性要突出。高年级数学教师应依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数学作业,以使其能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其次,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出相适合的数学作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不同学习程度上的巩固和提高,也避免了作业的单一性。此外,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设计一些新颖、生动的数学作业,使其充满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类型
1.自主性作业
传统的数学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相应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帮助其发挥自主性的作业类型。小学高年级学生也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有利于自己提高和全面发展的作业。
2.探究性作业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题目进行多方法的解题,也可以让其对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进行相应探究。
3.实践性作业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针对适合的数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性作业,以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更加了解学习内容。
4.叙述性作业
小学高年级教师应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或每周的学习情况和心得体会,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这样不仅有利于其自觉地进行相应的补充学习,还能提高其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 结束语
为了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应在作业布置上突出个性化特点,这不仅有利于增强高年级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减轻其学习压力,推动其全面提高和个性化发展。当然,高年级数学教师应依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作业设计 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性应当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因为无论是知识向技能、智力的转化,还是知识向思想观点的转化,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动思考、独立实践和反复练习。作业的宗旨要明确,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的难易要适度,要有利于实现由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变,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情感愉悦。作业的形式要活泼,让学生一见作业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要充分发挥反馈在强化动机方面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让学生发挥才能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新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都作了较为新颖的阐述和规定,但对于占据学生学习活动近三分之一时间量的作业活动却没有说明。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众多目标,不仅要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且要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完成的练习,对教师而言它就像一把尺子,既可以反映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又可以衡量某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所以在新课改中,我们要更关注作业的改革。
二、作业设计应具有差异性,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的需求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施以科学的方法,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差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解决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不但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满足了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三、主体参与的开放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完成作业。因此,应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学生的语文作业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作业可以由学生参与设计,作业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有安排地完成。教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只在其计划与整体环节指导上起帮助、引导作用。
四、作业设计应体现灵活性,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可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都增强目的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通过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作业应当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以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总之,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更丰富多彩势在必行。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在设计作业时心中有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作业的量度和难度作出适当的调整,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某一层次上的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参考文献:
[1]邱芬芬.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J].教育科研论坛,2009,8.
[2]范娜.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8.
现状一: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操作性。目前的作业本类型有同步探究、补充习题、课堂作业本三种。以基础练习为主:形式基本是口算、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数学阅读、数学审美、动手操作、撰写数学日记等综合实践性作业。
现状二:反馈形式单一,教师以作业批改为主。作业反馈形式单一表现在批改符号单一、缺乏激励性语言。对开放性的、动手操作性的作业,缺少反馈评价。
现状三:形成恶性循环,作业正确率不高。学生的数学作业量大,形式单一,对他们来讲缺乏挑战性,感觉作业枯燥乏味。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只求写完,至于审题习惯、书写习惯、验证习惯等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一旦形成这种恶性循环,作业的正确率就不高了。
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少相关的数学课程理论学习,把教学设计重心全放在课堂教学上,忽略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作业设计在教师教学设计中还属于一片空白。这都说明教师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忽视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处理好作业数量与作业质量、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作业结构与作业效益的关系,使作业成为一种有目的、高效的活动。“怎样设计出有效的作业”这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二、什么是有效作业
就作业本身来说:有针对性(针对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性(难易层次),多样性(基础题、应用题、思考题、知识阅读、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数学日记、口述、小作品)。就学生来说:有效作业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能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差异,不造成学生负担的(适量的、适时的)作业。就教师来说:有效作业是学生完成的作业速度快,质量高。就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来说:有效作业应体现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
三、设计出有效作业的途径
1.作业设计
⑴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的作业设计小组。⑵教师根据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练习。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设计适量、适时的作业。低段以操作性作业为主,书面作业为辅。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中段高段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应用作业相结合,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适时的作业。根据遗忘规律,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应与当天的教学内容相关。⑷参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设计出有层次的作业。⑸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设计出生活中的应用性作业。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⑺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练习。创设情景:整篇作业设计成一个情景或闯关活动。数学作业与游戏结合,数学作业与美术结合。游戏和美术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⑻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练习效率。运用多媒体进行分层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时间短,效率高)。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设计练习,省去教师板书和学生书写的时间,能在较短时间内向深度、广度伸展,练习容量大大增加,生动有趣地巩固了新知。运用多媒体完成作业,对于某些抽象的练习内容,可以进行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演示,起到了点拨、疏导的作用,使学生一目了然。
2.作业反馈设计
优化批改符号,保护学生自尊心。我们普遍存在的批改方式,如“:×”、“√”、星级、年月日等,这样单一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好的地方得不到赏识,不足的地方得不到改进,我们可以先将“×”这个符号换一换,比如用“圈“””。评语评价,从批改走向对话。写上老师的赞赏、感受、鼓励、教诲、批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写上学习的感受以及对老师想说的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以鼓励和建议为主。
评价形式多样化。面改和教师批改结合。适时也可以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标准多元化。我们面对的学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反映在作业活动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我们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就应该实行评价标准多元化。同样一道题,一位学生完全做对。一位学生解题思路是对的,计算有错,比起之前的作业算是进步,那后者的作业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
四、总结
关键词:语文;个性化;特色作业;创造性设计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语文作业要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能让学生在自主作业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培养积极的情感,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语文个性化特色作业的特点
首先,语文个性化特色作业设计讲究趣味性。机械重复、单调的作业,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作业内容、形式的趣味性。比如设计“古诗文配画”“灯谜识字”“经典文章佳段感悟”等形式的作业,学生做起来就会既好奇又有趣。其次,语文个性化特色作业设计应注意层次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提高。再次,语文个性化特色作业设计应注重实践性。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能力是从实践中提高的。作业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把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最后,语文个性化特色作业设计应渗透开放性。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充分利用课外资料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语文个性化特色作业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有好奇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作业时遵循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在玩耍或日常交流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增长语文知识。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开发潜能、习得方法、掌握规律。“个性化作业”是教师针对学科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指定学生在课内外所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通过分析、比较、联想和想象,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综合建构才能完成。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传统作业往往是命令学生做作业,单调、机械、呆板。而个性化特色作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如将“根据拼音写词语”改变为“拼音乐园”,将“组词”改写成“找朋友”,将作文改成“我是小作家”等。这些新颖别致的语言洋溢着童真,散发着温馨,体现了人文性。这种人文关怀,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他们的潜能,进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三、语文个性化特色作业的表现形式
个性化特色作业,可以以拓展性作业、想象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等形式出现。第一,拓展性作业。此类作业是由文本所引发的相关知识的链接。比如,有关的诗词名句、故事、知识的列举等。拓展性作业可分为课外阅读、资料收集、广告宣传、续编故事、展开想象等五类。第二,想象性作业。个性化特色作业体现想象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创造。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体验,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发现、思考、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三,跨学科作业。跨学科作业是通过图画、连环画、漫画、图表或其他形式反映个性化阅读。跨学科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是新课程理念转变为可操作教学行为的重要途径。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的注意事项
首先,开放性作业涉及的知识应该是学生已掌握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或关心的,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要避免偏题、怪题。其次,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再次,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虽然是学生已知的,但解题策略应该是非常规的、没有固定模式可循的,对学生要具有挑战性。最后,问题的解答要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找到答案。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转变观念,不能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使语文作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
参考文献:
[1]杨润东.国内中小学家庭作业质量提升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5(24).
[2]潘玉堂.作业创新开启学生轻负高效学习之门[J].中国教育学刊,2011(08).
[3]程丽阳.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