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教学的基本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基础题类型
基础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及掌握为检测目标,其问题多取于《地理教学论》教材,主要涉及每章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相关内容,具有试题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考查内容简明等特点。基础题一般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主要检测对所学章节基本内容的了解,如结合第二章第二节“地理课程的改革”学习内容,设置试题“简述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变动”等。二是“理解”层次,主要检测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深入领会和深刻理解已学内容,如结合第二章第三节“地理教材的变化”学习内容,设置试题“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地理教材”“、如何理解教科书的编写要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空间”等。基础题设置有助于师范生有条理地梳理章节知识体系,宏观把握知识结构,从而达到理解掌握、复习巩固、深化课程学习之目的。
2.提升题类型
提升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学习的迁移、应用、实施为检测目标,其问题立足于教材并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和教改热点拓展延伸,主要以章节主干和重难点知识为载体,结合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应用,具有试题数量较少、能力考查为主、外延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体现考查学生“运用”、“分析”水平,即学生能将已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具体情景中,并对知识间内在联系深入剖析,进行内化、迁移和应用。如结合第三章“目标:地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章节学习,设置提升题“选取《地理教育》期刊近期刊载的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按认知层次对其主要知识进行分类”、“设计必修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并说明设计思路”等。提升题设置有利于师范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融入教学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讨和深化剖析,从而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从师任教能力之目的。
3.综合题类型
综合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学习的迁移、应用为基础,围绕章节学习主题,以综合能力为检测目标。其问题涉及多学科融合、多种方式探索,主要以课内外结合的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求学生突破“三中心”,操作实践与行动研究相结合,试题具有综合性强、开放程度高、课内外有机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评价”水平,即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如结合第七章“评价”学习主题,设置综合题“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结合第八章“教师”学习主题,设置“以某中学为例,调研地理新课程实施现状”等。综合题设置有益于师范生走进中学课堂、融入地理课程改革,向一线教师学习请教,从而达到巩固专业思想,坚定教育信念,促进未来教师专业成长之目的。
二、“作业练习库”试题设计的原则
“作业练习库”试题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知识测评基础上,还应凸显新课程理念,符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遵循设问角度多样、活动空间广泛、思维方式开放等基本原则。
1.设问角度多样
设问角度多样即每章节试题采用丰富多彩、层层深入的行为动词对问题解答提出要求,主要涉及基础题的“简述”、“阐释”、“理解”等,提升题的“收集”、“设计”等,综合题的“评价”、“撰写报告”等,多层次、有梯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创新意识形成。如基础题“简述地理教学原则的拟定依据”、“阐释地理事实与原理并重教学原则的内涵”;提升题“收集整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典型案例”、“结合高中地理教材某一课题,运用思维导图法设计教学过程”;综合题“调研某中学新方法运用现状,撰写调研报告”、“分析当年全国地理高考试题,对‘好题’或‘差题’进行评价”等。
2.活动空间广泛
活动空间广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业完成过程中利用期刊、书籍、视频与相关教师的咨询等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和交流学习。如“阅读《大教学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经典著作,简析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访谈中学一线教师,领悟地理教学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等。试题设计突出多形式学习活动,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信息意识,为师范生未来教师职业发展持续学习提供支撑,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二是置身不同的地域空间去关注现状、剖析原因、研究问题,就要求师范生立足课堂、面向社会、走进中学,在多元化环境中学习思考,使师范生获得广泛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丰富和充实学习经历。如“访谈中学一线教师,说明理论学习对教学实际的指导意义”、“调研某中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等,试题设计突出多渠道探索研究,利于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研做结合、校内外连接,尽早融入基础教育地理教师角色,真实体验和切生感受教书育人的艰辛与快乐。
3.思维方式开放
思维方式开放即作业练习题的组合注重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如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多端思维等。开放思维方式对提高思维品质、促进思维活跃、培养综合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试题设计重要原则之一。如基础题“简述地理教学基本能力”、“简述地理教学评价的种类”等,答案惟一,侧重形成方向性、绝对性的聚合思维,促进语言表述的规范、严谨;提升题“理解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等,借助已学知识和经验,沿着多种途径、多维角度进行思考探询,有利于形成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开发性与创造性;综合题“通过访谈调研或文献分析,探究科研型教师的成长之路”等,融入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等多种思维能力,促进多端思维发展,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问题设计注重思维方式开放,对于拓展师范生综合能力和开发多方面潜能,注重思维发散、启迪思维创新和培养创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三、结语
特级教师盛新凤主张凭借“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一载体,通过“在学生练的过程中教师艺术、巧妙地穿插引导”这一路径,最大程度地以生为本、让学于生,从而实现“学习有质量、高效地学”这一落点。如果以这种“以练导学”的主张来观照当前的小学寓言教学,能不能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呢?
一、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内涵
一般而言,课堂上既有教师教的行为,也有学生学的行为,而且现实中这两者经常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交融的。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两者区分开来。下面就从教师“教的活动”推进、组织、启动学生“学的活动”的角度,来研究两篇在“以练导学”主张下的寓言教学。
表格的第一列是教学的五大流程,表格的二、四列是两堂课中学生“学的活动”,三、五列则是两堂课中教师的调节,也就是“教的活动”。两堂课所教的文本虽然各不相同,但通过对这两堂课的梳理、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练导学”主张下的寓言教学,有五个最主要的关键字:
1.本――选择寓言教学的内容。这是整个教学的根本,“以练导学”主张下寓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两条原则:首先,要针对寓言这种文体,选择“学生需要学什么”;其次,针对“学的活动”的反馈,选择“学生需要学什么”。
2.读――在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品词析句、自主探究、感受体验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借助多种形式的读,理解积累言语,习得阅读方法。
3.讲――根据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写法相似等不同于一般写事文章的特点,在课初、课中或课尾尝试复述,从而内化言语,培养概括、想象、表达等言语能力。
4.悟――相比童话、神话、民间故事这些体裁,寄托道理是寓言故事的一个显著特点,因而体悟、思考寓意是寓言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寓意的理解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需要广泛地联系自身和生活。
5.用――在了解故事、有所感悟、明晓寓意、习得方法或发现规律后,运用言语,深化寓意,掌握寓言类文体的特点。
这五个关键字可以用现代作曲家金厄尔的名言――“最大限度地简化一切”来描述,减少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导致寓言教学的缺失甚至失败。借助这五个关键字,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基本模式(如下图)。
如图所示,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基本模式包括“读”“讲”“悟”“用”四个学习板块。四个板块统统指向“寓言类文本,学生需要学什么”这个“本”,并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中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特点
与传统的寓言教学相比,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活动化。综观整个模式,各个板块的设计不是传统的教师行为或教学行为,而是学生主要的语文学习活动,整个教学流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一来,学生通过“读”“讲”“悟”“用”这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走进了寓言,暴露了学情,便于教师“顺学而导”“以学定教”;二来,教师在学生“读”“讲”“悟”“用”这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中穿插引导、点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言语实践。
关于“学的活动”,结合前面两堂课以及其他的寓言教学课例,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寓言故事学习可以有哪些具体的“读”“讲”“悟”“用”的“学的活动”?什么样的“读”“讲”“悟”“用”的“学的活动”才会促使大多数学生有效地学习寓言?把思考的结果汇总归类后,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多样的、具体的“学的活动”,如下表:
二是组块化。“组块”是个心理学概念,原指“各种不同的信息‘比特’整合成较大的信息整体”,这里取其组合、统整之意。如前所述,“活动化”是基于“学的活动”小学寓言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模式是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的顺序罗列或随意堆砌。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此模式可以视作一个由各种“学的活动”组成的寓言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读”“讲”“悟”“用”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一个结构化、动态化的整体。为了起到“整体大于各个部分的总和”的效果,协同论认为还必须重视系统各个要素,即各种“学的活动”之间的协同配合,使其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结构。
那么,各种“学的活动”根据什么来组织、协同呢?从上图看,显然不是教师角度的“要教什么”,而是学生角度的“要学什么”。整个模式的运作其实就是教师根据“寓言类文本,学生需要学什么”这个“本”,将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或从先后顺序上进行“组块”,形成“读―讲―悟―用”“讲―读―悟―用”等流程,或从具体内容上进行“组块”,形成“默读圈画―简述大意―交流讨论―情境写话”“移情品读―故事复述―互文比较―自由辩论”等流程,或从顺序和内容两方面同时进行“组块”,形成“讲(简述大意)―读(默读圈画)―悟(角色扮演)―用(自由辩论)”“用(表格梳理)―读(比照朗读)―讲(故事复述)―悟(联系生活)”等流程。
不论是“活动化”还是“组块化”,其背后传递的都是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力图使教学走向“生本”“学本”,也就是力图实现从考虑“教师要教什么”到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从考虑“教师要怎样教”到考虑“学生怎样学才好”的转变。
三、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设计举隅
接下来,我们试着从“活动化”“组块化”的角度,运用基于“学的活动”小学寓言教学模式来设计《滥竽充数》《扁鹊治病》两篇课文的教学,以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滥竽充数》。
这篇寓言,学生需要学的主要有“装腔作势”的含义、寓意的理解、前后对比的结构。据此,可以设计如下流程:
首先用课外链接的古文引入,让学生初读课文。接着,用表格梳理前后两次的原因和结果,在说话训练中大致理解古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然后,通过学生品读语句、理解演示“装腔作势”和观看视频、识别分辨“装腔作势”,体悟故事的寓意。最后,请学生参照梳理后的表格,像韩非子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劝说生活中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
这篇课文非常简单,乍一看学生似乎都明白,不过学生真要体会到“就能够”“可以”“也还能”“再也”等细微变化的词语之巧妙,运用它们讲清病情的逐步加重、桓公的不听劝告,从正面来理解寓意却并非易事。因此,可以设计这么一个教学流程: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经典的课文通过“试改”的方式进行阅读是一种颇为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学中,本人尝试对《皇帝的新装》一文采用“试改—比照—品析”的改读法,通过“删”、“简”、“移”、“换”等试改,进行“改文”与“原文”的比较阅读,注重“发展意识”、“文本意识”、“整体意识”,贴近童趣,发展童真,涵养童心;以童话为文本,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以童话为镜子,增强对社会现实的对照反思,有效地引领了深度阅读。
一、注重整体,巧妙切入。课堂上,教者没有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零散支解式的泛读,而是彰显整体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而这堂课,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教者以“改读”为切入点,从“删”、“简”、“移”、“换”四个角度来品味童话文本的语言、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特色与内涵。这种手法新颖、主题鲜明、线索清晰的阅读教学不但便于操作,而且学生参与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收获与体验也更加具体实在。
二、紧扣文本,多重品读。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文本教学,童话教学也是如此。“扩写、续写”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情境表演是对人物品性、主题情感加深理解的一种形象措施。片段表演可以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完整剧情的表演可以在课文阅读教学之后。初中童话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对文本的分层阅读上。这堂课主体部分便着眼于文本,循序渐进地实施探究性阅读:品味意韵丰富的词句,理解奇幻绝妙的夸张和想象,揣摩极富创意的构思布局等等。课堂上,教者紧扣文本,通过改写与原文进行对照,充分有效引领学生走进内涵丰富、余味无穷的童话文本,去品读,去揣摩,去领悟。
三、提升素养,促进发展。一些童话教学的课堂往往让人感觉到表面的热热闹闹,课堂讨论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思维的跨度和深度,甚至有的问题老师还没说完,许多学生便能脱口而出。对精彩语句的欣赏往往也都浮于表面,文本教学草草收场。这堂课,教者却带着学生走进童话,通过改读、比照、辨析、领悟,深入挖掘童话的丰富意蕴语言和精妙的创意;最后启发学生走出童话,形成文本与现实社会进行对照反思的意识,促进阅读素养的内涵发展。
教学实录
一、背景导读
人们上当受骗往往开始总是蒙在鼓里,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可我们相信有些人一开始就清楚被骗,却情愿装作蒙在鼓里吗?(部分学生点头,部分学生摇头)让我们一同走进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结识一下这些人!
(学生交流课文与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教者作必要的补充。)
生:(结合课本注释和课外信息搜集,介绍作者的主要背景资料。)
师(补充课文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处于北欧的丹麦还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丹麦被英国战败后成了附庸国,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苦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就在这样的社会土壤里,一出闹剧上演了。
二、整体通读
(一)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童话的主要内容
生:(复述童话,耗时较长。)
生(点评):刚才的概括语言流畅,但是太具体,不够简洁。
生:这则童话讲述了皇帝、官员和百姓因愚蠢、虚荣而被骗的全过程,展现了一位孩童的纯真、直爽。
师:一句话,简洁准确;“一位”,充满褒扬,用得好!
(二)理清文章的线索
生:以新装为线索(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群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小孩揭新装)
师:这是一条物线,能否换个角度用一个字来表述呢?
生:骗(骗子行骗—众人情愿受骗—小孩揭穿骗局)
三、共同改读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尝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改读法”,即在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内容及构思尝试改动,然后比较体味,从而对人物、主题等形成准确、细腻、深刻地理解。(学生兴致大增)
(一)删
师(示范):骗子宣扬新装的奇怪特性怎样?
生: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师:“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这一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生:不能,这一部分特性可以检测人们的愚蠢度。
生:更重要的是称职与否是针对皇帝和官员的,愚蠢与否可以考验皇帝、官员、百姓等所有人。这充分显示了骗子骗术的高明。
师:骗子骗术的作战范围真广。(生笑)同学们这样删除可行吗?(众人齐声道:不可行。)不过这一删改却让我们领会了关键语句的深刻内涵。(请学生齐声朗读)咱们试着删一删,然后体味一下差别,好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尝试把第一段中的第二句进行删除。
师:这一句采用的什么手法?
生:对比。
师:删除之后,开头还完整吗?
生:完整。
师:这样好吗?
生:不好,缺少了对比,就不能很好地突出皇帝对新装的酷爱了。
(二)简
师:皇帝派诚实的老大臣之前心理经历了几次变化?
生:很想知道—不大自然—相信自己—先派人去看比较妥当。
师:这一段心理描写简述成“皇帝决定先派诚实的老大臣去看衣料”,效果如何?
生:这样简化处理不能形象细腻地突出皇帝虚伪狡诈的本性。
师:谁来揣摩一下皇帝的心理进行朗读?(生15朗读—师点拨“相信自己”要读出皇帝给自己打气的感觉—生16再读)再来尝试简化处理吧!
生:“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如果改成“群臣在皇帝的后面装模作样”群臣的愚蠢和丑陋形象就不够具体鲜明了。
师:原文采用什么手法?
生:夸张。
对于美术教育者来讲这种民族文化挖掘的责任心更强更大了。我们发现很多专家、教授都在关注羌族文化的继承。
理县独特地域连接了藏族和羌族的文化。对于本课题的实施创造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爱学、爱听、爱做,对羌族剪纸的传承创造了基础。
在我们国内中学的美术教材由于很多原因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本地区的美术教学,所以需要乡土教材的融入使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提高。让他们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祖国,知道报恩、知道珍惜、知道成人、知道传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会家乡丰富的艺术内涵。
二、对民间羌族剪纸的简述羌族剪纸它的产生无从考证,但在羌族神话传说《木姐珠与斗安珠》里有木姐珠剪纸救百兽的故事,说明羌族的剪纸历史较长。
羌族剪纸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地取材,根据生活的环境作为创作源,以----花、鸟、虫、兽、太阳、云朵、独木梯为主要的创作素材,创作作品极为夸张,创作内容十分丰富以实用为主,包括头饰、服饰中使用的花纹,还有背带、鞋子上的图案,羌族在过年中对神龛子的的装饰那是极富风格的,大量的使用独木梯纹样在其它的剪纸中很难看见,它包含了羌族历史的成分另外羌族剪纸不能等同于内地的各个剪纸派别,羌族剪纸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有装饰性,但是没有窗花的纹样,它的创作中没有固定的模板、样子,随意性很强。羌族剪纸更多的是我们课题小组从羌族刺绣中剥离开的一新型独立学科需要继承和发展。
三、教学实践与经验我们在羌族、藏族及藏族羌族结合地区学校同时进行了对《羌族剪纸教学》的实践活动:
1、教学前期的准备
(1)我们课题小组利用节假在羌区及羌族周围地区进行剪纸的收集整理、归类:现在在我们小组共收集到理县蒲溪、桃坪、通化、旦杂木沟、汶川克枯、茂县沙坝、松潘镇江、南坪永和剪纸近300幅剪纸作品。而且三校美术教师已经根据收集传统羌族剪纸作品开始创作羌族剪纸作品。
(2)通过进行三校研讨会的形式对羌族剪纸进行剪纸方法和理论进行总结:我们在五月、六月两次在理县米亚罗九年一贯制学校举办三校联办的关于羌族藏族剪纸研讨会。
(3)编写可以实施的试用型的校本教材:我们课题小组现在已经完成校本《理县羌族剪纸教学》一书的初稿打印版。试用效果——良。
(4)对学生进行教学前的问卷调查。
2、羌族剪纸教学的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会剪羌族剪纸的基本样式;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剪纸技艺(大样、单剪、折剪、阳剪、阴剪等);使学生了解羌族剪纸的创作方式(夸张、省略、添加等)。
3、教学的实施
(1)对教师的选择:选择各校优秀的美术教师,针对性的编写出和各地各校学生相符合的教案;(以下是我们共同编写的教案结构)教案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教具的准备教法、学法:情景导入法、演示法、激励评价法。激趣导入,引发兴趣、探索观摩,认知感悟积极体验,创新表现、评价欣赏,提高审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2)学生的分段教学:把九个年级分成三个段;1—3年级兴趣培养、认识材料和使用工具为教学重点;4—6年级兴趣培养、羌族剪纸的认知和理解羌族剪纸的基本技法,表现羌族剪纸的特点;7—9年级表现出羌族剪纸的特点、理解和使用羌族剪纸的技法,能出现部分羌族剪纸的创新作品。
(3)在课时的安排上:安排美术课外活动4—5节让每一个孩子分班参与:
第一节让学生了解剪纸、羌族剪纸的特点,同时让孩子们了解剪纸的基本技艺;
第二节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根据羌族剪纸范本教学初次试探;
第三节让学生独立照范本进行羌族剪纸每个步骤的练习;
第四节选出典型的剪纸作品进行评点,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作品的优劣,课后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
4、羌族剪纸教学的经验总结(教学反思)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口语这一人类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自然担负起社会交际的重要任务,而口语交际能力就成为当代人适应社会、满足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而探讨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理应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理论简述
1.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学校教学中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师生、生生之间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
2.口语交际的特点
首先,听话说话常是单方面的,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原来的听说训练都是一人说众人听,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往来交流,参与口语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而且要适时接话,谈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口语交际比听说更有实用性,原来练说话往往凭借看图来进行,口语交际则不一样,其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是当面交谈,学生课堂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有实用价值。
再次,口语交际需要全面的表达能力,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能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等因素。所以口语交际需要加强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达情意方面能力的培养。
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
(1)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
大量的研究证明语言习得确实存在着一定关键期,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前的这段时间,而小学生正好处在这一关键期的末期。在语言关键期进行语言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很难有效果,“狼孩”就是很好的例证。
(2)提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不爱说话的学生,可通过“对”、“后来怎样”这样一些激励性的评论或诱导提示,帮助对方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交谈的兴趣。在同伴之间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彼此心情比较放松,地位平等,如通过“自我介绍”的话题,不仅介绍自己,而且了解了别人,有利于正确看待自己。通过“夸夸我的同学”的话题,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际态度,而且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同时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如何开始自己的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别人的发言,如何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何指出别人的不足,等等。观察课文插图时可练习说话;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补白说话练习,如情节的补白、背景的补白、人物的补白,等等;借助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模拟情境,或是让学生通过表演课文来模拟情境,让学生边演示边解说。
同时,口语交际还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的环境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呈现或再现。生活化的交际环境,才具有真实性。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让学生说自己心里想的,不盲从、不从众,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
2.加强语言积累,重视非语言因素。
(1)加强语言积累
有些孩子常常因掌握的词汇太少而词不达意,因此加强语言积累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关键。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很多,大致有“听”和“看”两类。“听”包括听广播,听新闻,听故事……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丰富词汇,学习说话的方法,交际的技巧。这类方法对低年级孩子尤其有效,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通过“听”可以间接阅读,积累语言。“看”包括看书报,看电视……这是中高年级学生积累语言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高年级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看好书,学生感兴趣的书,做读书笔记,适时交流。学生看的书多了,书中的精彩语段,简短精妙的成语、言简意赅的谚语、歇后语、俗话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说起话来更具魅力。
(2)重视非语言因素
教师还要重视口语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即交际时的语调、手势、体态、表情及社会距离等。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特・蒙荷拉比把语言表达效果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一句话的影响力=15%声+20%色+25%姿+40%情。非语言因素在交往情境中起着配合、辅助和加强言语的作用,往往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奇妙作用。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要教育学生不仅要会说,态度还要诚恳,要用心去倾听对方的话,尊重别人,语言、动作都要讲文明,有礼貌,举止要符合交际的内容,这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3.口语交际教学的科学评价。
构建科学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评体系是关系到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完成其教学任务的大事。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科学测评,可以达到了解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测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的进行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我们认为,必须保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权利和参与评价的权利。要做到: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评价多元化;评价情境化;不同情境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准确、有个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也是必须的,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必要时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摸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努力提高广大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晖.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策略.吉林教育,2007.5.
下面通过对“基因工程”教学现状的简要分析,谈谈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采取的基本教学策略。
1 课程标准中有关“基因工程”的三维目标解读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有关“基因工程”的教学内容,究其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来说,主要包括: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调查基因工程产品在社会中的应用情况,讨论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等。
该部分内容从知识目标上看,属于“了解”水平;从情感目标上看,属于经历和反应水平。初看似乎要求的层次不高,且看不出能力目标的要求。但仔细挖掘“基因工程”及相关的学习内容,就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比较丰富的能力目标要求。例如,在简述基因工程操作的步骤中,需要用到的“微生物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等实验技术,就涉及到“尝试”等操作水平和“运用、进行、测定”等独立操作水平的能力目标要求。
在以《标准》为纲要编写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中,关于“基因工程”及其相关的知识内容主要见于: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六章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和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基因工程”等部分。从这些内容上看,虽然篇幅并不多,但从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出发,教师要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以及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从考试大纲框定的4项能力要求的考查上,涵盖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却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
2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析
“基因工程”的学习内容在高中生物课中所占课时较少,教科书呈现的内容文字简要,配套的插图又相对抽象,加之学生的认知层次处于提升阶段,由此使教学难度增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易把握尺度。更何况受时下应试教育之风的影响,不管是新课教学,还是复习教学,教师对考点较少的内容普遍存在着轻描淡写的现象。其结果是,应该完成的课程目标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训练也不能准确到位,从而导致学生对高考试题的求解得分率并不高。
笔者通过对近五年全国卷、京津卷、川渝卷等多套高考试题的简要分析后发现,关于“基因工程”的考题大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不多,究其分值所占比例都不超过10%;究其考题难度多属于容易题,或最多达到中等难度;究其能力要求,多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就“基因工程”的考点来说,试题的命制者常常结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减数分裂”“基因的表达”等主干内容的遗传考点,通过选取新的情境材料,进行巧妙的穿插设问,使试题更加灵活多样。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考生的思维宽度和建构知识体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在高中生物有关“基因工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基于课程标准的常态教学应该采取的策略
依据《标准》提出的四项课程理念和三维课程目标,不论是新课内容的学习,还是复习课的教学,教师都应该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应对高考内容的复习教学,应该按照《考试大纲》框定的考试范围与突显的能力要求,对“基因工程”的知识要点,通过有序的简要重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教学内容,从而可收到比较明显的成效。
3.1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基因工程”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联系前后所学知识,使学生温故知新,学会融会贯通,提升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基因工程操作的最基本工具是高考最常考的知识点。其中的“工具酶”,又几乎是历年试题都要涉及到的内容。在新课学习乃至高考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涉及到DNA结构和功能的多种酶,如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与限制酶、DNA连接酶等混为一谈,分辨不清。由此,学生会对进一步理解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带来一些新的困惑。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理顺以下知识脉络。
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逐步回忆:①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② DNA复制的过程中,涉及到解旋酶、DNA聚合酶的作用;③ DNA转录形成mRNA时,涉及到RNA聚合酶的作用……
再进而引导学生采用列表比较的方式,将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几种酶与“基因工程”中的限制酶、DNA连接酶等工具酶,从催化化学反应的类型、酶发生作用的部位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酶专一性的理解。
在认识限制酶、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时,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对《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六章图6-4的认识,要求学生在图中标注出相应酶的作用部位。最后辅以跟踪练习,检测学生对上述几种酶的区分与认知情况。
3.2 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例如,《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基因工程”专题学习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就涉及到前面学过的“植物组织培养”等实验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在《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细胞的分化”中首次提出。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单倍体育种”部分,所谈到的“花药离体培养”也属于该项技术。只有在《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的学习中,才真正涉及到实验与探究过程的认识与具体操作。
在《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中,谈到“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程序”时,提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需要培养”,涉及到前面所学的“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等实验技术的运用。在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恰当地联系前后知识,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操作步骤的真正内涵。又如学习“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步骤,对于目的基因表达出的性状之检测与鉴定,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再次设计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实验(如转基因抗病植株可采用抗病的接种实验),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因此,不管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高考复习中,教师都可以采用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熟悉、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相关实验技术。这样突出探究性的学习过程,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包括概念图构建)。
3.3 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六章的“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中谈到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时,教材只有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图6-6);在《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程序”一节中,教材则除了有一个文字流程图(图1-6)外,还有配图1-11、1-14等多个插图。要帮助学生对这一抽象难懂的学习内容有一个较为清楚的理解,很显然,教科书插图中蕴含信息的提取与图文结合的分析就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若教师细心审视上述教科书中的插图,尤其是《遗传与进化》第六章图6-6,可发现其中蕴含了“基因工程”操作四部曲完整丰富的信息。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一步步去读懂插图,从中提取出有关的具体学习信息,从而理解“基因工程”操作的四个步骤。
例如,针对《遗传与进化》第六章图6-6中“用限制酶切断DNA”这一步骤,教师可通过对图中示意的“运载体”和“目的基因”及两者关系,试作简析:这里的“DNA”,指的是“目的基因”和“相应运载体片段(质粒DNA)”;这里用到的“限制酶”是同一种限制酶。同时提醒学生在图中恰当位置,做出清楚的补注,即在图中“用限制酶切断DNA”处,写出“用同种限制酶切断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这样的识图与剖析可有效地化解图示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的一个认知难点,也有助于学生理解《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中“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程序”。
又如,在认识基因工程操作的运载工具――运载体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质粒为什么能做运载体?作为运载体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遗传与进化》第六章图6-5的细读中,挖掘出隐含的知识点,如:质粒基因和拟核基因的比较;发现质粒上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存在,而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又恰巧是质粒作为运载体的必备条件之一。判断负载目的基因的质粒(重组质粒)是否导入大肠杆菌等受体细胞,可通过配制特定的选择培养基来进行检测与筛选。
摘 要:Visual FoxPro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开设最广泛的数据库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为技校生获得就业必备的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案例 数据库 应用
由于技工院校处于本科、高职院校与中专院校的夹层地带,教学理论的难度与深度不如本科与高职院校,单纯的实操能力培养不如中专院校。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要使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建设走出困境,就必须大胆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为此,笔者所在技师学院一方面不断根据招聘企业的专业技能要求调整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删除、淘汰一些过时的课程,增加一些新技术课程;另一方面在实训教学中引入案例法,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培养入手,在加强学生基本的实操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逐步加大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就以Visual FoxPro6.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为例,简述案例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一个难易适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探究活动,从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技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是技校生受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采用具体案例,就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便于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教师通过案例,可以随时发现学生对于所讲授的内容掌握的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进度与难度,保证教学效果的优化;三是有利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一个具体案例问题的分析、解决,很容易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这样就刺激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为他们今后走向企业必经的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打下了基础。
二、Visual FoxPro6.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内容
数据库技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软件技术,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领域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Visual FoxPro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级数据库管理软件,它是一种完善的编程及数据管理语言,在小型数据库系统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Visual FoxPro6.0是一种32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在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Xbase系列软件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功能特性,性能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提高。作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6.0提供了一个集成化开发环境,使数据的组织和操作变得方便、简单,它不仅支持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还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适合开发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适合计算机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的要求,数据库应用技术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非计算机专业“1+X”课程体系中第二层次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案例法在Visual FoxPro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由于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技校生信息技术应用素质,注重数据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融会贯通,强调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必须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一方面教学内容紧扣Visual FoxPro知识的体系结构,在介绍Visual FoxPro基础知识后,逐步深入地讲解数据库与表操作、查询与视图、SQL的应用、数据与数据运算、程序设计基础、表单及控件的应用、菜单设计、报表设计、项目管理等内容,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程序、软件、软件开发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概念,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将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引入案例—“学生管理系统”,后续的教学内容围绕该案例展开,最终完成整个案例的实现。这样就使教学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特点。由于案例经过精心设计,选择学生比较熟悉,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管理系统”,整个教学内容讲述这个综合应用的案例,每一个知识点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形成一个小的、具体的案例,这样就形成案例与任务共同驱动教学展开的良好情境,也更有利于技校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据库应用的相关知识。
四、小结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48-03
汉语言文学教学是目前高校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学科。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内涵的精华,在新的发展时期,承担着更加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既是新时期高校学科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精神文化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手段,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通过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是新时期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1 审美教育相关内容简述
1.1 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审美能力则是对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相关能力的总称。其中审美感受能力是开展其他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整个审美过程的出发点,作为审美教育的最基本内容,审美感受能力主要是指对审美主体的感官美感获得方式和方法进行培养的教育。鉴赏能力则是在感受基础上产生的对“美”进行辨别、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辨别能力则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和关键环节。想象能力是指通过对将外部感知的“美”与自身的知识、能力、经验等要素结合起来产生的精神美感受。审美创造能力则是在以上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创造和创新的“美”,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审美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1.2 审美教育活动
从上述审美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审美教育活动主要是指审美能力的培养活动。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对学生的审美欲望、审美理想进行培养,审美欲望是刺激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而审美理想则是激发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主要动力,这两者是审美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其次,要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培养,优秀的审美心理素质能够指导学生对“美”进行科学的感性认知、理性认识,并且能够在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后,审美教育作榻逃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和内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特点,要发挥学生在审美教育中的个体差异性,创造出新意美,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
1.3 审美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美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体竞争力,审美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情感教育的一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开展审美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的教育活动,而情商则是指导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审美教育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充实和完善,在学生良好心态培养和个体综合竞争力提升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和健全人格,审美教育活动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审美能力培养、道德意志力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等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系统的审美心理结构,促使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塑造。另外,审美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困境,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社会发展氛围比较浮躁,在这种发展背环境背景下,审美教育能够还原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摆脱物质、功利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摒弃功利之心,更加纯粹、自然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和自我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真、善、美的鉴赏、想象和创造,实现理性思维的构建和伦理认知结构的完善,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困境,坦然生活。最后,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独立人格,在高尚情操培养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2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 高职高专《美容中药学》教材的现状
适合高校使用的《美容中药学》教材为数不多,而面向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更是屈指可数,现全国大多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美容专业所用教材,是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组织规划下,由全国20余所中医院校联合编写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而黄丽萍等编写的《美容中药方剂学》,作为高职高专美容专业的指定教材,兼顾了中药学、方剂学及方药美容等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美容中药学,简述了美容中药的定义及发展简史,美容中药的产地和炮制,系统地介绍了美容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按美容中药的主要功效类别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下篇为美容方剂学,简述了美容方剂的定义及发展简史,系统地介绍美容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按美容方剂的主要功效类别收载常用方剂。
2 《美容中药学》教材的特点
本教材载药316味,基本涵盖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范畴,并且以知识链接的方式将常用的美容知识、新技术及新成果引入教材[1],兼顾了传统中药学和美容中药学的内容,此书不但适合没有太多医药学基础的初学者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作为美容医疗工作者的指导用书。
2.1突出专业特色:美容中药学的学科内涵与传统中药学有所不同,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本教材以传统中药学为基础,围绕美容理论和应用,融合各相关学科的内容,在药物的功效、药理和应用上,不但体现医疗作用,还兼顾了美容、美体、驻颜及对损容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白芷,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用于治疗风寒表证;阳明经头痛,牙痛,鼻渊头痛,痹痛;带下证;疮痈肿毒。同时又具有生肌润泽、除臭香身、洁齿香口等美容保健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黧黑斑、痤疮、面容憔悴、牙痛黄黑、口臭体臭等症[1]。
2.2内容体现了实用性:美容中药学在注重中药的治疗功效的同时,更突出美容实用作用。知识链接内容既有损容性疾病,如黄褐斑、痤疮、酒渣鼻、肥胖症等知识,又对气血不足、体衰年老所致的面色欠华、皱纹增多等容颜衰退诸症,通过药物和食膳,可以起到祛斑去、养颜悦色、乌须生发、延年驻颜之效。如山药,具有健脾养胃,益肺养阴,补肾涩精之功,还具有润皮毛、长肌肉,聪耳明目,不饥延年的保健作用,常服山药粥,可以防止冬季皮肤干燥,毛发枯槁,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症[2]。
3 《美容中药学》教材的不足之处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因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多方位就业的选择趋势,过分注重中药的传统功用,而美容功用的知识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其功效也完全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内容,美容功效则相对阐明的偏少;另外知识链接内容的设计虽然体现了药物的美容作用,希望还能扩充一些现代美容机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 《美容中药学》教材建设之展望
4.1内容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及先进性: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内容要丰富,条理要清晰,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做到继承不离古,发扬不离宗。美容中药学教材是融传统中药学知识与美容中药学知识为一体的教材,既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又要传承而不泥古,引入现代美容学知识和机理,这样才具有先进性,才能和时代接轨。如丹参:传统认为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抑制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抑制皮脂分泌和抗雄性激素作用,能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故可用于润泽皮肤、消除瘢痕,成为治疗痤疮、面部瘢痕及黄褐斑的天然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可口服丹参酮胶囊(0.25g/粒),每日3次,每次4粒,疗效较为显著[2];又如补骨脂:补骨脂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可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黑色素的生成速度和数量增加。补骨脂素能促进皮肤黑色素的合成,补骨脂素对酪氨酸酶激活率可达 44.9%,而且并非随浓度的变化而呈线性变化,当浓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可由激活变为抑制[3]。注射、内服或外涂其制剂后,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可激活表皮内的黑色素细胞中的谷氨酸酶,促进局部皮肤黑色素合成,使白斑部位皮肤恢复正常。临床已经开发出了注射液、外用溶液剂、胶囊剂等,用于治疗白癜风、外阴白色病变、牛皮癣、斑秃、脚气等。
4.2编写形式要具有新颖性、活泼性及趣味性:教材要体现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需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及接受知识的能力,起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多重作用,又要注重智能培养,深入浅出,便于自学,有可读性。①教材形式可采取活泼的课堂互动板块,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如编写白芷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问题,白芷用于美白时为何宜晚间敷用?②还可以设计知识拓展板块栏目,介绍相关内容的历史沿革及趣闻轶事,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③亦可设定学习小结,把每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整理,以文字或图表的方式表达,便于学生自学;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每章节后可适当地出几道复习思考题,以巩固所学知识;⑤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平台,增设网络增值服务项目,通过教材扫描,可以免费上网浏览、查询相关资料,让趣味性、思想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黄丽萍.美容中药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1-32;153-154.
[2]吴军,任和平,郑红,等.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18(1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