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

第1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

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

2、实行“后退”喷药

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1发病特点。

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1.2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

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

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

2.2防治方法

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

②合理施肥灌溉;

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3、稻杆蝇

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4.2防治方法

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5.2防治方法

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6、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6.1、危害症状

3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6.2防治方法

第2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

黄刺蛾

为害特点

低龄幼虫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网眼状,形成白色圆形半透明小斑,几天后小斑连成大斑。幼虫长大后将叶片食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只残留主脉和叶柄,成为光秆。更严重则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枯死。黄刺蛾的毒毛刺人痛痒。

生活习性

华北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杈、枝干上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15天左右。6月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不久产卵,卵产于叶背,单粒散产,1个叶片可产几粒,半透明。卵期7天左右。7月幼虫陆续老熟,在枝干等处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①秋冬季摘虫茧或敲碎树干上的虫茧,减少虫源:②在成虫发生期,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③幼虫群集为害时,摘除虫叶,人工捕杀幼虫,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④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如可施用含量为16000 IU/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2%苦烟乳油800~1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20%米满悬浮剂]500~2000倍液等:⑤幼虫大面积发生,可喷施用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2.5%敌杀死]5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⑥保护天敌,如刺蛾紫姬蜂、螳螂、蝽等。

月季长管蚜

为害特点

以若蚜、成蚜群集于新梢、嫩叶和花蕾上为害,受害的嫩叶和花蕾生长停滞,不易伸展,还常因排泄物粘附叶片,影响观赏价值。严重时诱发煤污病,造成植株死亡。

生活习性

在华北地区月季长管蚜每年发生10代~20代,以成蚜和若蚜花茎干残茬的芽腋间越冬。春季月季萌发后,越冬成蚜在新消嫩叶上繁殖,从4月上旬起开始危害嫩梢,花蕾及叶反面有时可盖满一层。4月中旬起有翅蚜陆续发生,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都明显上升,5月中旬是第一次繁殖高峰,7月~8月高温和连续阴雨天气,虫口密度下降。平均气温20℃左右,气候干燥,相地湿度70~80%时(即5月和10月前后)繁殖最快,危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①秋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剪除10 cm~15 cm以上所有茎干烧毁:②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天敌,尽量少用广谱性农药,选用适合的生物农药。可使用1.2%苦烟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③虫口密度较高时,可喷洒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备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2500倍液,或50%抗蚜威3000倍液,2.5%敌杀死2500~3000倍液,6%吡虫啉3000~4000倍液等其中一种进行叶面喷雾,喷时注意安全;④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可有效防治蚜虫和其他害虫,⑤保护异色瓢虫、草蛉、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⑥注意:氧化乐果对桃花、榆叶梅、贴梗海棠等蔷薇科植物可能产生药害。在此类树种上防治蚜虫时一般尽量不用。

月季叶峰

为害特点

以幼虫咬食寄主叶片,常数十头群集在叶片上,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残留粗叶脉。雌虫产卵于枝梢,可使枝梢枯死,极大影响月季正常生长及花的观常价值。

生活习性

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翌年4月~5月间化蛹,6月~7月间成虫羽化。9月~10月份以第二代老熟幼虫入土做茧越冬。雌成虫产卵时用镰刀式的产卵管在寄主新梢上刺成纵向裂口,呈“八”字形双行排列,外表可见2 cm~2.5 cm的条状产卵痕,经3天~5天产卵痕外露清晰可见。每雌产卵30粒~40粒,卵孵化后新梢几乎完全破裂,变黑倒折,卵期约1周。初孵幼虫爬到附近叶片上为害,有群集习性,长大后分散取食,栖息时常将腹末数节翘起。

防治方法

①冬春季在花木附近挖茧消灭越冬幼虫:②在成虫产卵盛期剪除产卵枝梢;③幼虫发生期人工捕捉幼虫:④在低龄幼虫期,选用生物农药,可施用含量为16000 lU/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800~1000倍液,效果较好;⑤幼虫发生期,采用化学农药,如喷施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溴氰

月季白轮盾蚧

为害特点

以若虫和雌成虫固着在枝干上吸取汁液,发生严重时,整个枝干布满蚧体,被害处颜色变褐,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造成植株抽条,甚至枯死。

生活习性

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和2龄若虫枝干处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产卵,卵产于壳下,第一年5月上中旬和8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每雌产卵量为130粒左右。成虫、若虫常群集于2年生以上枝干或皮层裂缝处危害,严重时好象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下爬出并在枝干上缓慢爬行,蜕皮后固定危害。此时在枝干上可明显看出暗紫色的若虫,体背蜡丝隐约可见。在世代重叠现象。

防治方法

①月季休眠期,喷施波美5度石灰硫磺合剂,或松脂合剂8~10倍液,可有效地压低越冬虫口密度;②结合修剪等管理,及时剪除受害严重的枝叶并集中深埋;③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施后浇水;④若虫孵化盛期后7天内,在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向枝叶喷施40%速蚧杀乳油1500~2000倍液,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菊酯类农药2500倍液。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天~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次~3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喷药的关键在于抓住时机(若虫期),一旦蚧壳形成,喷药难以见效。

点蜂缘蝽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刺吸寄主植物的叶、嫩芽、茎的汁液,常群集危害,致使花、蕾凋落,严重

生活习性

在华北地区一年一代,以成虫在草丛和枯枝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出蛰活动,4月~5月间产卵。卵多单粒散产于叶背、叶柄和嫩茎处,少数2粒在一起,每雌产卵21粒~49粒。成、若虫极活跃,早晚及阴天温度较低时活动稍迟缓。成虫飞翔能力很强,稍受惊扰,即迅速作远距离飞翔。

防治方法

①成虫越冬期进行人工捕捉,或清除 枯枝落叶和杂草,杀死越冬成虫.②摘除卵块,③若虫发生初期,喷施5%啶虫脒乳油5000~10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脂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

月季茎蜂

为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在茎的髓部蛀食,破坏茎的输导组织,使水分、营养物质的运输受阻,造成受害枝条折断、萎蔫、枯死、基部萌蘖增多、嫩梢变黑下垂、着花凋谢,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降低观赏价值。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河北省任丘地区次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从枝条钻出,转蛀新枝,先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环食1周,再沿髓部向上蛀食,被害枝叶枯萎折断;4月老熟幼虫在新梢内化蛹;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柳絮盛飞期),刚羽化的成虫,在茎部咬一圆形小孔爬出,休息片刻,即可进行短距离飞行,进行产卵。卵多产在当年生枝条嫩梢上和含苞待放的花梗上,也可产在叶片表面及茎干处,成虫产卵前,先用锯状产卵器在枝梢上锯1道~3道“λ”型产卵痕,卵仅产于下边一道卵痕之中,1枝1粒卵,每只雌虫可产卵500粒以上;5月下旬幼虫孵化,从嫩梢蛀入髓部,月季出现倒折、萎蔫,后沿着髓部逐渐向下蛀食危害,前边把髓部蛀空,后面用虫粪与木屑填满虫道,粪便不向外排出,当蛀食到基部茎节分叉点时,少数能穿过茎节继续向下蛀食直达根部,造成次年植株根部萌蘖增多,萌出的枝条细弱,多数则不能穿过茎节而向上返回,幼虫可多次转移枝梢为害,到11月后幼虫就在被害枝条内做一薄茧在茎内越冬,部位在离基部分枝点10 cm~20 cm以内或地下茎内的空洞中。

第3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

关键词 辣椒;病虫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18-02

1 辣椒疫病

1.1 病原

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菌属。

1.2 病害症状

疫病可侵染辣椒幼苗、成株、叶片、果实、根等。幼苗期常引起倒伏,成株期叶片受害,初期水渍状病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病斑软腐,潮湿时长出稀疏白色霉层[1-2]。果实受害,一般先从果蒂开始,水渍状,病健部分界明显,后迅速扩大至果腐烂,潮湿时长出白色霉层,干枯后长久挂在病株上,不易脱落。若根茎部受害,表现根皮腐烂,地上叶片萎蔫,青枯。

1.3 发病条件

低温阴雨、田块低洼、土壤潮湿、土壤带菌、茄科植物连作等利于病害发生。海南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为发病高峰期。

1.4 防治方法

一是起高畦种植,避免田间积水;二是控制氮肥,增施磷、钾和有机肥,提高辣椒抗病能力;三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70%百菌清600~800倍液,或70%耐尔800倍液叶面喷施2~3次,在发病中心或发病中期使用50%氟吗锰锌2 000倍液,或50%安克2 000~3 000倍液,或72.2%普力克600~800倍液喷施2~3次。

2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2.1 病原

病原菌P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ptata(Brown et Jamie-son)Young.Dye&wilkie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适合致病型,属细菌。

2.2 病害症状

近几年该病在海南省发生较为严重。感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黄绿色小斑,后病斑扩大或愈合连成一片,病斑红褐色呈透明状,病斑边缘黑褐色,有黄晕,严重的大量落叶;枝条或茎部感病,初期病部腐软,后迅速变黑腐烂,导致枝条或植株死亡,用手挤压病部,溢出菌脓。该病发生蔓延迅速。

2.3 发生流行条件

适温和连续阴雨时,容易发生流行。海南省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为该病害的发生高峰期。

2.4 防治方法

一是调整种植密度,降低田间湿度;二是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3];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使用3%克菌康1 000倍液,或33.5%净果精1 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加收米)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叶面喷施2~3次。雨季时施药,先在药箱中加入少量的“柔水通”等展着剂,增加药效。

3 青枯病

3.1 病原

病原菌Pseudomonas solanaceacearum(smith)smith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

3.2 病害症状

发病初期表现为个别枝条和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整株萎蔫死亡。剥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坏死,用手挤压维管束,可溢出菌脓(有别于枯萎病)。

3.3 发生流行条件

在连续阴雨或大雨后,排水不良的田块容易发生流行[4]。

3.4 防治方法

一是改良土壤,降低土壤酸度,注意轮作。二是起高畦种植,做好田间排水。三是容易发病时期,使用3%克菌康1 000倍液,或77%多宁500倍液,或50%绿乳铜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连续灌根2~3次,每7~10 d喷1次,灌药前首先要降低土壤含水量。

4 炭疽病

4.1 病原

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和辣椒持盘孢。

4.2 病害症状

炭疽病是辣椒的重要病害,危害辣椒的果实、叶片和枝杆。若果实受害,果实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凹陷病斑。后期病斑扩大明显凹陷,其上密生小黑点。若枝杆受害,病菌多从嫩枝侵染幼皮层,初为褐色水渍状圆斑,中央凹陷,成长后不规则形,病斑上有小黑粒并排成轮纹状,干燥时病斑表皮干缩呈羊皮纸状,潮湿时病斑和小黑粒溢现粉红色黏液状分生孢子团。若叶片受害,出现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后期长有小黑点[5]。

4.3 发病条件

一是辣椒品种抗病性差,易发病;二是越冬菌原多;三是缺肥或N、P、K失调,缺少微量元素;四是高温高湿天气。

4.4 防治方法

一是合理施肥,增施多元微肥,如斯德考普8 000~10 000倍液。二是化学预防:苗期以及发病期使用25%凯润1 800倍液;初期使用70%甲基托布津(纳米欣)500~800倍液,或80%大生500倍液;发病后使用50%施保功3 000倍液,叶面喷施2~3次。

5 病毒病

5.1 病原

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

5.2 病害症状

发病症状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①花叶型:主要表现为叶片嫩叶驳褪,向内卷曲,后逐步变黄,果实感病畸形。②蕨叶型:主要表现为嫩叶缩小、扭曲、畸形,植株生长缓慢,果实较小。③坏死型:嫩叶开始出现坏死条斑,新叶、新梢逐步脱落,呈“枯顶”现象。果实表皮或内部坏死,且整个果实硬化,易落果。

5.3 发生流行因素

辣椒长势较弱以及高温、干旱,蚜虫、蓟马发生较为严重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5.4 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肥水管理,提高辣椒的抗病能力。二是注意防治蚜虫、蓟马等。三是椒园周边避免种植黄瓜和烟草等农作物。四是从苗期开始,使用2%好普600倍液,或5%氨基寡糖素(海岛素)1 500倍液叶面喷施2~3次,诱导辣椒产生免疫力。

6 蚜虫

6.1 形态识别

体长1.7 mm,宽约1.1 mm,无翅,暗绿色,复眼红褐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 mm,夏季黄绿色,春秋深绿色,腹管较短,长圆筒形,尾片黑色,具刚毛4~7根。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 mm,黄色或浅绿色。前胸背板黑色,背面两侧有3~4对黑斑。腹管.尾片同无翅胎生雌蚜。若虫:无翅若蚜,秋季为灰黄色,后半部为黑色,其他同无翅蚜。

6.2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在叶背和嫩梢、嫩茎上吸食汁液。嫩叶受害后,叶片卷缩,植株生长缓慢萎蔫,甚至使植提前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降低产量。此外,还能传播病毒病[6]。

6.3 生活习性

海南省终年发生,无越冬现象,发生高峰期为每年3—5月和10—12月,蚜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7~20 ℃,当温度超过27 ℃,湿度大于75%时,不利于蚜虫的发生。雨水过多或刮风季节也不利于蚜虫的发生。

6.4 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虫源。二是物理防治:用银色地膜覆盖避蚜。三是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如各种蜘蛛、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四是药剂防治:在蚜虫发生期使用25%噻虫嗪(阿克泰)400倍液,或3%啶虫脒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1 500~2 000倍液连续进行叶面喷施2次,每5~7 d喷1次。

7 斜纹夜蛾

7.1 形态特征

学名prkdenia litua(Fabricius),为鳞翅目夜蛾科。寄主为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茄科、葫芦科、豆科等多种农作物。幼虫食叶、花蕾、花和果实。为害叶片,造成孔洞或缺刻。为害后排泄粪便,造成污染和腐烂。成虫体长14~20 mm,体色呈深褐色,前翅呈灰褐色,中间有白色条纹,在环状纹和肾状纹间,自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纹,故称斜纹夜蛾。卵呈扁半球形,初期为黄白色,后转为淡绿色至紫黑色。低龄幼虫绿色,老熟幼虫头黑褐色,体部有黄色、青黄色、灰褐色、暗绿色等,从中胸至第9复节在亚背线内侧有三角形黑斑1对。蛹15~20 mm,灰色至赭黄色,常在叶片背后。

7.2 生活习性

成虫具有趋光性,并对发酵的胡萝卜、豆饼和牛粪有趋性。幼虫群集取食,3龄前仅食叶肉,4龄后进入暴食期。发育适温为29~30 ℃。

7.3 防治方法

一是利用振频杀虫灯、黑光灯或糖醋盆诱杀成虫。二是在幼虫高峰期及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三是在低龄幼虫期选用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或5%锐劲特喷杀。四是老龄幼虫,使用1.5%甲维·盐乳油,或6%阿维·氯苯酰(宝剑),或5%氯虫苯甲酰胺(普尊)2 000倍液进行喷杀。喷药时间选择在傍晚以后。

8 参考文献

[1] 胡荣丽.辣椒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措施[J].致富天地,2007(2):22.

[2] 鲁召军,苏广艳.大棚辣椒冬季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9(1):31.

[3] 刘忠,杨飞,宋满刚.辣椒炭疽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115-116.

[4] 涂祥敏,杨红,赖卫,等.贵州辣椒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0(12):1594-1595,1597.

第4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

关键词 桑树;虫害;举尾虫;桑象甲;金虫;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155-01

危害桑树的病虫种类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桑树害虫200多种、病害30多种,其中发生普遍且较严重的有数十种,分布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其中,沁县常见的有芽叶害虫(如桑象虫)、咀食性桑叶害虫(如铜绿金龟子)、吸食性桑叶害虫(如桑蓟马)、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几种主要害虫[1]。现就几种主要害虫从其形态、生活习性、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与分析,以供参考。

1 桑象虫

又称桑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此类害虫分布广,发生普遍,其成虫从早春3月开始危害直至6月中、下旬为止,在冬芽萌发前,食害芽,影响发芽率,冬芽萌发后食害嫩蕊及叶片、叶柄,复伐后集中在桑拳上食害新发生的嫩芽,严重时将桑芽全部吃光,造成一芽不发,以致全株枯死。

(1)形态。①成虫。体长椭圆形,黑色稍有光泽,大小4.0 mm×1.8 mm,头部呈管状,复眼位于头管基部两侧,触角在头管中部稍前,口器着生在头管顶端。②卵。长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变灰黄色。③幼虫。体圆筒状,稍弯曲,较柔软粗胖,无色型。④蛹。体略呈纺锤状,裸蛹乳白色,羽化前转黄褐色,腹部末端左右各有1个小突起部分。

(2)生活习性。桑象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半截枝、穴内越冬,第2年3—4月桑树冬芽萌动前后,成虫出穴活动,日夜取食冬芽成为空苞,桑树发芽后继而食害嫩叶、新梢,夏伐后又为害桑拳上新发的芽,危害严重时,导致桑树迟迟不发芽或发芽很少,春伐桑被害严重影响树型的养成。

2 铜绿金龟子(金虫)

(1)形态。①成虫。体长19~21 mm。②卵。初产时,椭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呈圆球形,卵壳表面光滑。③幼虫。通称蛴螬。体粗胖,弯曲成“C”形,头部较小,3对胸足、细长、体乳白色,腹部末端数节蓝色。④蛹。裸蛹,体淡黄色,微弯曲,腹部末端较钝圆,有细毛。

(2)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下越冬。成虫多在黄昏时出土活动。取食桑叶。高温闷热天气,21:00—22:00,成虫出土最多,后半夜渐减,4:00重新入土潜伏,幼虫在地下活动,取食多种作物和杂草的根茎。10月中旬以后大多数以3龄幼虫,少数以2龄幼虫开始越冬[2]。

(3)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捕捉和诱杀成虫;二是药剂防治;三是药杀成虫。

3 桑蓟马

俗称举尾虫,这种害虫在我国各蚕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各地危害都较严重,夏、秋季高温干旱易猖獗成灾。

(1)形态。①成虫:体长0.6~0.9 mm,淡黄色,近纺锤形。②卵长:约0.02 mm,椭圆形,白色透明,孵化前可见1对红色眼点。③若虫:初孵化时无色,透明无翅,成长若虫体黄色,体长0.6~0.7 mm。

(2)生活习性。1年发生数代,因各地每年气候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年发生10代左右,春季约1个月1代,夏季15~20 d发生1代。长年危害,一般春季虫口密度较低,危害较轻。夏伐后虫密度质量显著降低,多集中在春伐桑园及补植桑株上危害,以后随着夏天桑新梢的生长,虫口逐渐增多,虫口密度高峰在8月上旬。因此,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桑蓟马危害最严重时期。桑蓟马的发生危害轻重与生态环境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夏、秋高温干旱,则有利于桑蓟马的繁殖,发生量多,危害重。如多雨,发生量少,遇暴风雨后,则虫口显著下降。平原地区桑园受害一般较山区轻,沁县属山区地区,平时应特别注意这种虫害的防治。

(3)防治方法。①冬季清洁桑园,清除枯枝、落叶及桑园内杂草并集中处理消灭潜藏冬虫。②药剂防治。巧治春季桑园,控制夏秋虫源。③保护及利用天敌[3]。

4 大青叶蝉

(1)习性。喜群居,善跳跃,常栖息于桑叶背面和枝干上。多在一年生桑条上产卵,每一卵痕内产卵10粒左右,排列成行。

(2)危害。在高温干旱的夏秋季最猖獗,从桑叶背面刺吸汁液,叶面呈现许多小白斑,造成叶质差提前硬化。晚秋主要集中在一年生枝条皮层内产卵,形成新月形卵痕,使桑枝水分大量蒸发,大大降低抗寒能力,易干枯,影响冬芽萌发。

(3)防治方法。①叶蝉食性杂,夏季多在水稻、蔬菜上危害,在桑树上以产越冬卵危害为主。因此,防止叶蝉危害必须与大田防治结合。②桑枝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于秋季喷雾灭杀,严防产卵于枝条皮层内。③剪除产卵枝。④一般杂草多、管理差的桑园发生较多。因此,冬季注意清除杂草。

5 桑尺蠖

(1)习性。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有忌光性,白天潜伏在裂缝及树干的孔洞中,夜间出来活动。有假死性,发蛾盛期,振动树干蛾子即可落地,成虫活动有突发性[4]。

(2)危害。幼虫早春为害桑芽,开叶后又暴食叶片。发生猖獗时可将桑树的芽、叶全部吃光。

(3)防治方法。①通过翻耕土地杀死树干周围越夏越冬的蛹。②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喷杀幼虫。

总之,桑树害虫的防治,一般以掌握害虫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等为依据。根据当地、当时的虫情,选择适当的防治时期和蚕期生产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确保桑园高产丰收。

6 参考文献

[1] 黄礼萍,何静.桑树病虫害农业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2(2):179.

[2] 李定赢.宁南县桑树病虫害防控方法[J].四川蚕业,2012(1):40-41.

第5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

【关键词】草坪;虫害;防治

草坪作为住宅小区绿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为:美化生活和工作环境;保持水土、防止冲刷、减少扬尘、改善小气候等,并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为小区居民提供物质文化生活场所[1]。近年来,草坪已经成为小区绿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每年虫害的泛滥却严重困扰着居民的生活,这些害虫不但污染草地,传播疾病,严重时造成成片草坪死亡,甚至有成虫直接爬到居民家里。因此,草坪虫害的防治已经成为小区绿化管理的重点。我们对近几年沈阳地区住宅小区草坪发生的虫害调查研究,总结了草坪主要发生的虫害与防治,为今后沈阳地区的草坪养护工作提供了依据。

根据害虫对草坪草的危害,草坪害虫可分为: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地下害虫指生活在土地中,危害草坪根部的害虫,又称土壤害虫。地上害虫指危害草坪茎叶的害虫,主要生活在草坪上,以茎叶为食。由于草坪草要经常修剪,草坪草上层环境不稳定,因此茎叶害虫危害相对于土壤害虫要小些,地下害虫的防治是重点,但是地上害虫的防治也不能忽视[2]。

1.地下害虫

1.1 蝼蛄

我国北方地区常见为华北蝼蛄,学名Gryllotalpa unispina 又名单刺蝼蛄,直翅目,蝼蛄科。别名:土狗,蝼蝈,啦啦蛄等。蝼蛄是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之一,约3年1 代, 若虫13龄 ,以成虫和8龄以上的各龄若虫在150cm以上的土中越冬。来年3~4月当10cm 深土温达8 ℃左右时若虫开始上升危害, 地面可见长约10cm的虚土隧道,4、5月份地面隧道大增即危害盛期。它有短小坚硬的前腿,以成、若虫直接咬食苗木的根系和种芽,被害组织常呈纤维状,它主要将身体伏在地表下面,边吃边向前移动,可将草坪草一片一片的齐根咬断,造成大面积的缺苗断垅[2]。

防治方法:(1)用50%辛硫磷乳油500~800倍液拌种或灌根。(2)撒施毒饵,将麸皮或谷糠炒,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药液浸泡、拌匀,傍晚放田间,进行诱杀。

1.2东北大黑鳃金龟

学名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鞘翅目,鳃金龟科。幼虫通称蛴螬、白地蚕、白土蚕,危害草坪主要是蛴螬.蛴螬栖息在土壤中,取食萌发的种子,还可咬断幼苗的根、根茎部,造成地上部叶片发黄、萎蔫甚至死亡.大黑鳃金龟多数为两年1代,以成虫、幼虫交替越冬,以成虫越冬的,孵化盛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孵化的幼虫在土壤中危害草根;以幼虫越冬的,在翌年春季当10cm土温上升到5℃时开始活动,13~18℃时,是其活动最猖獗也是危害草坪最严重时期[5]。

防治方法:(1)设杀虫灯诱杀成虫。(2)药剂防治:预防播种期地下幼虫:用40%辛硫磷乳油100ml加水4~5L拌种撒施于播种沟内,播种后覆土。防治生长期地下幼虫: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任选一种灌根,8~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防治成虫:5-8月,用905敌百虫晶体8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3]。

1.3铜绿异丽金龟

学名Anomala corpulenta,鞘翅目、金龟子总科,丽金龟科昆虫的1种。 别名:铜绿金龟子,铜壳螂。一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冻土层以下越冬。5月开始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成虫活动高峰期;7月为卵期,8月第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咬断根茎、根系。5月中旬至6月中旬、8月上旬至10月上旬是幼虫为害期。成虫有趋光性、假死性,群集为害[3]。

防治方法:参见东北大黑腮金龟的防治方法。

2.地上害虫

2.1粘虫

学名:Mythimna separata(Walker),鳞翅目,夜蛾科。俗名五彩虫、麦蚕等。它是世界性的禾本科植物害虫,在我国分布很广。每年发生2-3代,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南方迁飞所至。成虫产卵于叶尖或嫩叶、心叶邹缝间,常使叶片成纵卷。幼虫共6龄,初龄幼虫仅能啃食叶肉,3龄后可蚕食叶片成缺刻,5-6龄进入暴食阶段,可食光叶片。6~8月为害最重,幼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老熟幼虫入土化蛹[4]。

防治方法:(1)设杀虫灯诱杀成虫。(2)成虫期设草把诱卵。可将10多根稻草捆成一捆,均匀插在草坪上,每100平方米插一两个,以幼蛾产卵,每3~4天更换一次,把带卵的草把处理掉,消灭虫卵。(3)初孵的低龄幼虫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000~30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喷雾。扩散期幼虫可用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防治。喷药要渗透草坪,否则效果不理想。

2.2 草地螟

学名: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鳞翅目,螟蛾科。 别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网锥额蚜螟。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翌春5月化踊及羽化。成虫飞翔力弱,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叶背主脉两侧,常3~4粒在一起,以距地面2~8cm的茎叶上最多。初孵幼虫多集中在枝梢上结网躲藏,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剧增,,造成缺刻和孔洞,幼虫共5龄。使草坪色泽、质地、密度和均匀性均受影响。该幼虫老熟时体长2~3cm,体上有小黑点,于6~7月幼虫危害草坪。

防治方法:于发生期喷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20%速灭丁乳油3000倍液BT乳剂500倍液均有效果。

2.3淡剑贪液蛾

学名:SidemiadepravataButl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淡剑袭夜蛾、淡剑贪夜蛾、淡剑蛾、小灰夜蛾淡剑贪夜蛾。淡剑贪液蛾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与为害。轻则使草坪形成斑秃,重则造成大片枯死,严重影响草坪的观赏价值。每年发生1~2代,该虫幼虫1、3龄食量很小,仅食叶肉,留下表皮及叶脉,白色透明,似天窗。进入4龄后,特别是6龄期,历期长,食量大,进入暴食期,短短几天就能将草坪草全部吃光,形成大片秃斑,俗称剃平头。所以,该虫突发性明显。成虫白日隐蔽于叶背或杂草丛深处,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假死性。

防治方法:同粘虫。

3.结语

草坪害虫的防治要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了解害虫的发生规律,弄清诱发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夏秋季节要注意草地调查,发病前草地上常常有成虫蛾产卵,在气温适宜时卵很快孵化,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打药防治即可。此外,注意不要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以免诱发害虫的抗药性。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住宅小区草坪建植及养护管理.赤峰学院学报,2007,23,(3).

[2]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园林企业项目负责人培训教材,2011.

[3]徐志钊,沈学丰.沈阳市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手册,2008.

第6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

摘要介绍了叶城县瓜菜常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提出其防治方法,以期为瓜菜病虫草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瓜菜;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治方法;新疆叶城

近年来叶城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各级领导很重视反季节瓜菜的生产。病虫草引起的瓜菜减产频繁出现,给瓜菜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目前瓜菜上发生的主要病虫草害有立枯病、霜霉病、白粉病、早疫病、干烧病、腐烂病、病毒病、蚜虫、白粉虱、菜青虫、红蜘蛛、菟丝子等。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发生特点

立枯病发病后瓜菜苗根茎基部萎缩呈细脖子状。棚内气温不稳定,湿度过大易发病[1]。灰霉病使果实脐部呈水渍状,灰绿色,病部呈现尖瓜状,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灰色粉状霉层。叶片染病初期病部呈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大斑,病部变黄、软腐。病部有浅灰色菌丝生长。有时菌丝集结成团。霜霉病传染初期,叶正面显褪绿斑,病斑扩大后呈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叶片干枯,叶背有白色霉层。高湿有利于该病发生,降雨量和降雨次数越多发病率越大。白粉病发病时叶背面或两面出现1层白色粉状物,略显褪绿呈畸形,严重时,植株矮小,花少而小,叶片萎缩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施肥不当,管理粗放、土壤干旱,氮肥过多,通风不良,湿度高均有利发病[2]。疫病主要是由于大水漫垄而造成的,主要感染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染上疫病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开始葱郁茂盛,开花结果后慢慢枯萎死去。瓜类枯萎病发生,在甜瓜生长过程中,由于整枝、人踩、大风吹刮等原因,瓜茎受伤死亡,受伤口容易侵染。此病的危害是致瓜类叶蔫枯萎而死。病毒病可侵染辣椒、西红柿、茄子等,发病可致植株枯萎、果实脱落。蚜虫是菜上的主要害虫,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繁殖力强。白粉虱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在叶背面吸食植物的汁液。可使受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死亡。此外,排出大量蜜露,还会造成叶片和果实产生霉污病。菜青虫是十字花科蔬菜上最常见的害虫,为害严重。斑潜蝇是高杂食性害虫,田间分布广。红蜘蛛在西瓜、豇豆上发生比较重,被害株率为12%~49%。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性的种子植物。

2防治方法

防治立枯病,及时通风、透光、排水降湿,加强田间管理,增强瓜、菜抵抗力;发病初期用适乐时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灰霉病,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最好采取膜下灌水[3];采用2,4-D或西甜瓜专用座果灵蘸花时在稀释液中加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400倍液,可有效地防治灰霉病的发生;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喷雾防治,每7 d喷1次,连喷3~4次。防治霜霉病,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采取膜下灌水,降低棚内湿度,适当整枝,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逆性;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喷雾防治,每7 d喷1次,连喷3~4次。防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阿米西达6 000倍液,或粉锈宁或敌力康1 000倍液,或30%多菌灵6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7~10 d喷1次,连喷3~4次。防治疫病,用瑞毒铜600~800倍液喷雾;也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喷雾。瓜类枯萎病防治方法是用5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雾,或用抗枯灵400~600倍液灌根。防治病毒病,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销毁;主要是防治传毒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方法同蚜虫、白粉虱的防治;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用病毒A、植病灵等药剂喷雾防治。防治蚜虫,选用内吸性好、兼有触杀和熏蒸作用的药剂轮换使用,如蚜虱烟霸、吡虫啉、蚜虱净等熏烟;用10%吡虫啉5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6 000倍液,或25%阿克泰5 000倍喷雾防治;也可采用黄板诱杀。防治白粉虱,可用蚜苦45 g/hm2对水225 kg;或杜邦万灵150 g/hm2对水225 kg。防治菜青虫,清洁田园;发现被害时用辛硫磷或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灌根;灌水灭虫。防治斑潜蝇,在成虫高峰期,用灭虫灵烟剂3 kg/hm2,或敌敌畏750 g/hm2,加锯末堆成小堆用燃烧的煤块点燃熏烟,密闭一夜后通风;若虫期,在叶片上开始有被咬食的白点,未形成虫道时及时选择药剂防治,可用药剂有功夫、潜蝇宝、乐斯本等;成虫期也可用黄板诱杀。防治红蜘蛛,铲除棚室周围的杂草,清除枯枝落叶;可选用1.8%虫螨克星水剂2 000倍液,或20%哒螨灵乳油1 500倍液,或57%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喷雾[4]。菟丝子防治,掌握在菟丝子种子萌发期前进行中耕除草,将种子深埋在3 cm以下的土壤中,使其难以萌芽出土[5]。春末夏初,一旦发现菟丝子幼苗,应及时拔除烧毁。可施用鲁保一号生物制剂或10%草甘膦水剂400~600倍液加0.3%~0.5%硫酸铵,或48%地乐胺乳油600~800倍液加0.3%~0.5%硫酸铵喷雾。

3参考文献

[1] 王玉玲.瓜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科技园地,2001(3):15.

[2] 郭增志.保护地瓜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2(12):17.

[3] 傅余梅.瓜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专业户,2001(1):17.

第7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

关键词 杨树;育苗;造林;抚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92.1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08-01

杨树为落叶高大乔木,具有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盐碱的特点,是新疆伊犁河谷最常见的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以及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目前栽植较广的品种有新疆杨、箭杆杨,推广品种有沙兰杨、法杂、大叶钻天杨、加小×俄9号等速生品种。

1 育苗

1.1 苗圃准备

选择在灌溉方便、光照充足、周围无病虫害传染源、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好、酸碱度适中且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整地做到深耕细作、土地疏松、地内无杂物。有条件的最好在翻耙的同时增施底肥。为了便于工作管理,可适当将苗圃划分为若干区块做床。床面应低于步道15~20cm,先将表土耧在中央,以底土筑埂,再将表土推平。苗床宽10~20m,步道宽30cm,床长视地形而定,一般长50~100m。苗床以东西向为宜。

1.2 选条与扦插

选择树干发育饱满、树皮光滑无病虫害危害且粗细适当的一年生木质化枝条,将其截成有芽2个以上的插穗,上端离芽1.3cm处剪平,下端紧贴芽的下方切断。以春季为主,扦插需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进行,插苗后气温不得低于15℃,直插(切勿倒插)时地面留出2~3cm,插后压实,随之及时浇水。株行距约为20cm×60cm。

1.3 苗期管理

采用滴灌、沟灌的方法保证苗木水分供应。及时排除圃地内的积水。苗木进入生长期,及时抹芽,保证芽长不得超过10cm。插苗前,施复合肥300kg/hm2,碳酸氢铵300kg/hm2,前期、中期追施尿素300kg/hm2,可促使苗木更加快速生长。松土锄草可同时进行,要求地内不见杂草,土壤疏松。苗期病害主要有杨苗灰斑病、锈病、杨苗立枯病等。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断病虫害传染源,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正确合理地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加强生物防治的开发使用力度。

2 造林

2.1 整地施肥

造林一般在春季进行,伊犁河谷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也可选择在秋季10月至11月上旬进行。杨树根系发达,呼吸作用强烈,需要良好的土壤通气条件,因此造林前全面深翻整地是重要措施之一。全面整地翻耕深度一般为30~40cm,较黏重的土壤适当增加整地深度。平原农区栽植杨树不必进行全面整地。在造林前将穴挖好,根据培育径材大小,挖60~80cm见方的穴。培育大径材时大些。造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时,营造杨树丰产林必须大量施用有机肥,每穴施厩肥100~200kg,在植树穴底部与生土搅拌均匀,再覆上厚10~15cm表层土后造林,使苗木不与肥料接触。

2.2 栽植

防止苗木失水是保证成活的关键,要尽可能在起苗、运苗过程中防止苗木失水。苗木运到造林地后,最好在水中把苗干下部浸泡1~3d,使之充分吸水后再取出造林。在栽植时,应将太长的侧根截短,以防栽时窝根;将伤根、断根及机械损伤严重的根系清除,以免发生腐烂而感染病害。如栽植后发现苗木地上部分已,成活无望,但苗根还存活时,应立即平茬。如苗木上端稍有弯曲,可在栽植时将不垂直于地面的苗木梢部转向北面,利用杨树苗的向光性,逐步把苗木梢头调直。栽植大苗时,应将侧枝全部修去。但为防止苗干产生过多的萌条,可对部分较大侧枝进行短截,保留5~10cm小桩,1~2年后再从基部截去。在轻质土壤和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段栽植大苗时,应适当深栽,可使原根茎深入土中50~70cm或更深。但在黏重土壤上或夏季地下水位过高处造林时不宜深栽。一般培育中小径材,建议配置3.0m×4.5m的株行距,轮伐期7~10年。均为1次定植,不搞间伐。

3 抚育管理

第2年5~6月当幼芽抽枝至20cm左右时,选留1个健壮的靠近基部的枝条培育未来的主干;随时抹去主干上的侧芽,第3年5月上旬,当主干上的芽萌发成新叶时,将树干2/3以下的嫩枝和叶全部抹掉,只留上部1/3高度形成树冠。一至三年生林地每年5~7月除草松土3次,四年生以后每年在秋季林木停止生长后,在行间翻耕1次。二年生时进行整形,将树干上的卡脖枝和双头枝清除;三年生开始修掉第1轮枝,以后每隔1年再修掉一轮枝,以此类推,一般修3~4次,保证主干8m以下无侧枝。

4 病虫害防治

杨树病虫害防治重点在虫害上。在伊犁,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有杨兰叶岬、杨蠹蛾等,主要危害新植苗。在苗木发芽期用50%的1059乳剂、0.05%的菊酯类药剂溶液喷苗根毒杀成虫;或用甲拌磷拌土撒于苗根周围,驱避害虫。杨树蛀干害虫主要有天牛等,4月中下旬用40%氧化乐果乳液、50%杀螟松、50%辛硫磷乳剂等1%~2%的溶液刷干,刷干高度为2cm左右。

5 参考文献

第8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

关键词:温室辣椒;矮化;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内湿度大、温度高,容易引起植株徒长,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根据青海地区的栽培条件和设施状况,通过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控秧壮根、控枝促果的矮化管理技术,在不同季节对辣椒进行矮化栽培,可使辣椒产量比常规栽培方法提高30%以上,达到高产的目的。

1 育苗

1.1 育苗时间

青海地区秋茬栽培在8月育苗,早春茬栽培在12月中旬育苗。

1.2 苗床准备

选择没有种植过蔬菜的田园土、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按1∶1∶1的比例混合拌匀,每立方米床土加入50%多菌灵10 g或70%甲基托布津20 g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然后将营养土铺入苗床,床土厚度为10 cm,灌足底水。

1.3 种子处理和播种

青海地区的优良品种为乐都长辣椒,每667 m2用种量150 g。先将种子放入55 ℃的热水中搅拌,待水温降至30 ℃后再浸泡6~8 h,然后秋茬用10%的硫酸三钠水溶液浸种25 min防治病毒病,早春茬再用10%的硫酸铜水溶液浸种5 min防治疫病。用水洗净杂物,捞出后用干净湿布包好,放置于25~30 ℃的环境下催芽,早晚各用清水淘洗1次,当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将苗畦浇透水,把种子均匀地撒在畦面上,覆土1 cm。白天畦温控制在25~30 ℃,晚上不低于10 ℃。当芽出土后,揭去地膜覆盖物通风。有条件的还可采用营养钵育苗,以培育根系发达的适龄壮苗,这样定植时辣椒根系损伤较小,有利于定植后的缓苗,以及防止辣椒根腐病、辣椒疫病等病害的发生,保证辣椒获得丰产。

1.4 苗期管理

苗高1 cm时,结合拔草进行间苗。苗高3 cm左右时,按株行距8~10 cm见方分苗,可促进根系生长。白天苗畦温度控制在25 ℃,晚上15 ℃,并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进行灭菌处理。定植前7 d逐渐降温炼苗,白天温度20~22 ℃,夜间10~15 ℃,地温10~14 ℃,并注意通风。由于辣椒根量少,木质化程度高,不易产生新根,因此辣椒在育苗时不能进行多次移栽,在田间管理上必须采取以促根、保根、发根、壮根为中心的管理措施。

2 定植

辣椒苗龄80 d左右,秋茬在9月下旬定植,早春茬在翌年2月上旬定植,当青海地区温室内气温下降到25 ℃或回升到15 ℃左右,地温在10 ℃以上时及早栽苗。辣椒根系浅,喜肥,667 m2定植田施入厩肥4 000 kg、硝酸磷肥40 kg、硫酸钾50 kg,然后深翻、细耙、整平。将苗按大小两级分开栽种,以利管理,大行距7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5 cm,667 m2保苗3 400株左右。

3 定植后的管理

3.1 矮化管理

温室内湿度大,结果期应注重采取施肥、浇浅水、降室温、培土护根等措施,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辣椒根系分布在10 cm土层以下时产量高,采用矮化管理和促进深根的措施可提高产量。植株矮化管理的好处一是使植株茎节短,坐果多;二是营养生长受到控制,可促使辣椒根深果大;三是植株在近地面处便于坐果,温室内上部空气保温防寒效果佳;四是水分、营养输送快,秧秆韧性强,植株不易倒伏和染病。

3.2 温湿度和光照管理

温室内温度控制在白天25~30 ℃,夜间15 ℃以上,若低于15 ℃会影响果实膨大,易形成僵果。空气湿度保持在60%~80%。11月至翌年4月尽量增加光照时间,使室温保持在白天28 ℃左右,不超过30 ℃,光照强度3万lx,可使产量提高34%。阴天也要揭开草苫增加光照。

3.3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施肥

生长旺盛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150 mg/kg的助壮素或8 mg/kg的烯效唑,使植株地上部矮化,达到茎粗、叶色深、根系发达、花芽分化良好的目的。秋茬在翌年1月、早春茬在翌年5月初时,将秧高控制在60 cm左右。秋茬在元旦前后采收上市,667 m2产量为2 000 kg,产值2.8万元(14元/kg)。采收后喷洒150 mg/kg的亚硫酸氢钠诱生幼果,同时提高植株抗逆性。若2月底、3月初天气转暖,667 m2可随水分3次施入硫酸钾100 kg,然后可继续采摘辣椒2 000 kg,产值1万元(5元/kg)。早春茬在3月初采收上市,10月拉秧,667 m2产量为3 000 kg,产值2万元。

4 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辣椒常见病害有疫病、根腐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是斑潜蝇和蚜虫。

4.1 农业防治

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性。深耕细耙,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避免重茬,不与茄科蔬菜连作。采用高垄定植,覆盖地膜,保持良好的土壤含氧量。加强田间管理,控制室内温、湿度,室温不宜超过30 ℃,湿度不宜超过70%。及时摘除病叶,减少病源。浇“跑马水”,防止田间积水,早春季节早晨浇,天气炎热时傍晚浇,浇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并随水施入人粪尿和磷钾肥。

4.2 物理防治

温室内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防虫网等绿色防治措施。利用害虫趋光性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利用蚜虫、白粉虱等的趋黄习性,可自行制作或购买带有黏性的黄板(40 cm×25 cm)进行诱杀,按“之”字型悬挂于温室过道和植株行间,间距3~3.6 m,高度随植株的生长进程相应提高。

4.3 药剂防治

4.3.1 病害

根腐病发病初期,用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疫病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并灌根。炭疽病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发病初期,用50%硫悬浮剂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3.2 虫害

斑潜蝇、蚜虫发生时,可用虫螨光乳油2 000倍液或1.8%爱福丁3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采收前10 d禁止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