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第1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立德树人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基于此,体育核心素养应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着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质三大方面,从日常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上的体育技能项目中,选择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几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塑造和培养自己的体育品质,健全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道德和意志等。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内容的选择欠合理

受“技术中心论”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层面上,忽略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核心素养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涵盖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内容。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不能像过去一样,以选用运动技能类项目为主,而且要摒弃过去那种过分注重和强调技术细节传授的做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情感需要,避免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讲解示范,然后练习,最后纠正错误。这种套路式的教学,虽然对学生的动作技术学习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激发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并不理想。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课堂练习氛围比较沉闷。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为此,小学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

3.教学场地有限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体育教学也不断受益,许多小学都配齐了必备的体育器材。但由于许多学校占地规模偏小,体育教学场地有限,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无从着手,许多有趣味的体育活动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4.运动负荷不够

体育教学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要求,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既学会动作技术,又保证体能的锻炼。但受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运动场地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有时顾此失彼,学生的运动负荷达不到标准,体育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二、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为了达到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学要不断创新,取得实效。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的弹性空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发校本教材,加大选修教材的比重,使之更加适应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需要。如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改造:(1)降低动作难度。如在攀爬类的体育活动中,适当减低障碍物的高度,以方便学生跨越;加大栏架高度,让学生更容易钻过。在支撑跳跃类的体操中,不强调第二腾空动作技术。(2)简化、修改比赛规则。如在篮球比赛中,降低规则要求,对不明显的走步、二次运球和犯规动作等不予以判罚,使比赛能顺畅地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提高了运动负荷,也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3)改造场地、器材。如在篮球投篮练习时,把篮筐加以改造,使之能够上下升降,便于学生练习扣篮动作;在篮圈摘套外放一个直径更大的篮圈,以增加投篮的命中率,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4)创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游戏。如抖空竹、轮滑、玲珑球、投掷沙包、花样跳绳、球类活动、毽球、民间传统武术等,都可以进行改造和创新。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区别于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方式,只有对生活中的体育资源加以筛选、理性改造和加工,赋予体育教学内容以新内涵,如规则意识的培养、优良品质的塑造等,才能实现对生活的再超越,生成体育课堂的亮点。

2.以游戏创新学习方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改变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的情况,使学习气氛变得活跃和浓厚。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和易疲劳、易恢复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体育运动的特有规律,在体育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游戏活动环节。如通过游戏比赛的胜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念,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扮演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磨砺他们的意志,从而感受体育课的无穷魅力和乐趣。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练习氛围。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课堂教学的控制者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过去单纯的“跟我学”为“自主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会、会学、乐学”。在教学评价上,应该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有一个科学的评价。

3.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

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理位置或校园场地、面积的制约,导致无法在短期内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特别是城区学校,尽管有较为充足的体育器材,但由于校园面积小、在校学生规模大,导致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在短期内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对此,学校只能面对现实,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开展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如在足球传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充分利用学校的各个角落空地,让学生围成几个圈,互相练习传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还提高了学生的足球基本功。当然,所有的这些练习都要在教师可控和视野范围内进行活动,以确保运动安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用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如自制沙袋、铁环、陀螺等,既丰富了教学设施,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第2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小学 发展 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75-01

通过体育教学,小学生可以充分的学习动手实践技能,并提高团体间的协作能力,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通过这种集体性的活动和教学令学生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并且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能训练还能够给学生以健康的体魄,这为以后的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有所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客观以及主观上的因素影响,其发展仍旧面临很多阻碍,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技术改革十分必要,文章在下面的内容中便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针对性的提出了教学改革意见。

1 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学校也对体育教学环境给予了改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不重视体育教学的思想较为严重,仍旧不甚理想的教学现状,枯燥乏味的体育课程以及良莠不齐的教师队伍和匮乏的体育器材,以下便针对这四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1 思想上缺乏重视度

在小学体育教学方面,我国重视度较低,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如文化课教育那么重视。很多学校由于升学压力,甚至对于体育教学课程予以压缩,甚至直接忽视体育教学。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便对体育教学予以轻视,忽视了体育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度,而这些也导致小学生无法从内心里喜欢上体育运动。这些落后的观念都会对体育课的教学发展产生阻碍。

1.2 枯燥乏味的体育课程

小学体育教学将健康锻炼以及义务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基础目标。达标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技术相对单一,这不但对于教学质量有一定影响,也会阻碍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钻研和创新。并且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年纪的差异,整个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程内容大致相同,没有水平差异,较为枯燥。因而,小学生无法在体育课程中培养兴趣,影响教学质量。

1.3 良莠不齐的教师队伍

目前的小学体育课程应当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专业素养上相对较差,正是由于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因而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甚至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的体育教育课程培训,在教学方式以及方法上缺乏专业性,存在很多的缺陷。尤其一些专业动作的示范,以及专业知识的传授中,体育教师自己都无法做到标准、准确,这样如何保证体育教学质量。

1.4 匮乏的体育器材

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场地以及器材都是教学的关键,也是体育活动的基础,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技能训练都需要相应的体育器材。但是当前很多小学的校园都没有标准的体育场地,并且体育器材也相对简陋,场地以及器材的匮乏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就影响了教学活动,就无法达到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甚至有些学校由于生源较多,班级设置较多,因而会有很多班级共同上课的情况,这在活动空间上限制更大,体育教学质量目标更无法达到。

2 问题对策

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想要提高必须解决上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对于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解决,即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体育器材的完善和创新,通过这四个方面可以从整体上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从根本上进行改善。

2.1 教学理念的转变

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应当从理念出发,通过理念的转变将学生转变为教学的主题,将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中,重视体育课程,将更多的知识以及技能传授给学生。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创新,以育人为出发点,将教改同体育课程的创新结合在一起,不但要对理论教学予以改革,同时还要重视课外体育课程活动的改革,只有从思想上对小学体育教学予以重视,将学生体质的增强同学校文化课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最初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应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体育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应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用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等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如运用游戏化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球类学习,用分层次模式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都可以更好地调动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前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完善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可以鼓励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小学任教,配备专职的体育教师,逐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水平;另一方面在职的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得到进一步地发展,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引导体育基础教育改革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迈进。

2.4 合理开发体育器材

场地器材是实施体育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合理开发体育器材是实施体育教学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必须要有一定的场地和器材作保证,才能为顺利完成学校体育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学校要加大对小学体育教育的财政支持,加大对体育器材的投入,改变小学体育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另外,在合理利用现有的场地和建筑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挖掘社会上的体育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利用社会对学校体育建设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缓解目前体育设施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3 结语

我国小学教学课程随着社会要求的提高不断的改革,而改革的深化以及教学水平的进步,小学体育教学也得到优化。从学校的教学出发,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主要从教材的投入以及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完善;而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学应当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所谓基础,并且其应当从自身的教学素养出发,不断的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令教学内容更加的丰盈,将理论知识同实际的教学实践相互结合,达到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莉.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取向与发展探究[J].时代教育,2014(4):234.

第3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而高职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的目的。所以从理论层面上来讲,高职体育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是相关的,而且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1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的促进作用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有许多体育活动是团队来完成的,比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接力赛跑和拔河比赛等,在这些团队体育活动中,除了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奋斗精神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团队的情况,一切从整个团队的需要出发,不能仅仅考虑到个人的情况。另外,在团队活动中,也会考验到组织内部成员相互配合的情况,怎样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毕竟,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技能越分越细,已经不是仅靠单打独斗就能创出一番事业的年代,所以这就需要组织成员能够分工明确,并且相互配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团队配合这一内容,正是符合了当前社会分工的发展前提。又如,在工作中,员工很可能会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调整作息时间,甚至于加班,特别是在车间或流水线上工作的员工,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加上封闭的工作环境容易给员工带来思想压力和身体素质的考验。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生理机能,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

2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方法

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基层做起,对专业技能要求严格,而且工作强度大,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当前大多数高职体育教学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仅仅是教会学生体育活动的技巧,评价高职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只是看学生期末体育考试的成绩,这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没什么区别,没有体现出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所以,这就要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要以增强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满足现阶段社会的用人需求。

2.1强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意识

作为教师,衡量我们是否合格、是否称职,首先要看是否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是否能从意识层面主动探索教育改革的步伐。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重新认识高职体育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特点和重要性,改变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方法,让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充分落到实处。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阐述说明高职体育教学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积极做好体育教学的实际操作,并欢迎学校领导和同事的监督审查。

2.2创新高职体育教学方法

在职业教学中,学生的职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比如团队配合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灵活采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经常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模拟教学情景,老师在讲解清楚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后,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留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优点和特长的机会。

2.3开展专业化体育教学内容

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重点体现基础类教学,如球类运动、体操和田径等,作为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过渡,并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来自主选择所修的体育项目。开展基础类体育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高年级体育教W中,就可以适当结合专业内容来开展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适当融入职业教育和专业内容,在满足学生体育爱好的同时,兼顾学生专业素养的需要。如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机床和车间类工作,这类工作对于体力和上下肢力量要求很高,所以,针对机电专业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耐力和上下肢力量,为学生毕业工作打下身体素质方面的基础。

2.4增加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专业的特点,让学生提前了解到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和潜在的安全威胁,通过模拟训练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保证自身安全和预防职业病的方法。“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于自身的安全保护,特别是一些高危工种、特殊工种,只有在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素养才会变得有意义。

3结束语

以职业素养为导向,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就要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专业状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达到既满足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又满足未来学生的工作要求。这一教学改革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但是只要坚持落实新课改的各项要求,我们就有理由相信高职体育教学一定是朝着专业化和未来化方向发展的。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

一、新课程实施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思路误差。经过调查发现,有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主观的认为体育只是运动的范畴,对体育教学的方向的定义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可能只掌握了实践,而忽略了最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思想;教师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强调自我教学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一味的去吸取老师的教学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久而久之,学生就慢慢的丧失了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使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变的更加不好。

(二)体育器材的不足,领导不够重视。目前,虽然国家已经实现了全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大部分学校体育方面的教学器材的不足仍没有引起重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引起来体育教学的进步,但是体育器材的不足导致教学手段单调,只能借助有限的器材去进行体育教材,这样时间久了,自然会让新的教学体念提不上去,老师也为了进行正常的教学,只能走以往的那种单调的、局限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丧失兴趣和积极性也在所难免的。

二、新课程下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是新课程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才能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及管理等方面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充分教改安排。在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时,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八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是本次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 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将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既是人本主义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由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根本转变。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是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 也是教师专业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在保证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外,还应该注重理论实践,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选择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在使学生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二)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上,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动,最富有特点的就是:加大了选修的项目,而不是以往那种必修的、高要求的大纲。这也就给予教师的教学有更为广大的弹性和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班级、个人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修不同的课程,充分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参与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青少年的特点采用竞争、游戏、激励等多种手段,使小学生体育课上在娱乐的氛围中去追求教学目标,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并努力树立他们的心体育精神。目前,我校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已广泛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主体地位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排斥教师的讲解、示范作用。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新课改以来,要求体育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做到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灵活教学。例如,课程开始时的站队以及队列练习,就必须做到既严谨又有序,该整齐划一时必须整齐划一;而自主练习时,在有一定目标和要求约束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活

动空间,自由发挥,自主创造,大胆地表现自己,这个阶段多采用散点自由或分组合作的组织形式。

(四)加大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体育器材。加大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是改善现状的重要途径。可以改善场地和体育器材,学校可引进简易体育器材,如大耳朵球、蹦蹦球、轮滑鞋、彩色皮球、吸盘球等。场地和器材的挖掘和改造,正是解决现阶段旧大纲和新标准相衔接的重要的剂和突破口,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5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

一、寓教于乐,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们的热情

体育教学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科目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参与与实践能力培养。体育课的教学往往都是在室外完成的,对学生的考核也大都着眼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指标的升降。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们自觉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与集体活动中去,不断激发学生们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把培养学生们的体育热情和积极性作为日常教学的核心来抓,应该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而通过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塑造,上述目标往往很容易实现。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与大纲的要求,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借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们都可以自主地参与到篮球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常规的讲述与授课之后,让学生们3~5人为一组,开展即兴的半场攻防竞赛,然后选出优胜的小组及个人。在比赛进行中,其余的学生可以为同伴们加油喝彩,教师可以充当裁判的角色。这样,整个“篮球课堂”被彻底激活了,学生们的加油声、助威声与比赛的紧张、热烈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学生们学习篮球的热情被完全调动起来了。因此,诸如此类的体育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气氛的调节作为教学工作的“剂”。调节好了教学气氛,学生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整个体育教学也必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

二、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们“轻装上阵”

塑造、调节体育教学的气氛,营造和谐、融洽的体育教学氛围,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教师们的主要选择。在此,要特别注意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打造、维护作为一个有效的抓手。教师与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两大主体,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对于教师而言,要尊重与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引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来,达到“轻装上阵”“有效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们适度的鼓励、帮助,哪怕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加油的话语,往往给学生以鼓励,形成轻松、融洽的氛围。仍然以前面的篮球课教学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们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时候,可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策略。比如教师讲授“三步上篮”动作时,可以采取“整体演示,着重指导”的原则,即对个别“后进生”采取更加细致地关注。当教师与学生们共同研究一个动作、脚步的时候,整个教学的氛围自热而然变得轻松、愉快了,学生们也可以完全放松下来,教学也会更加顺利。类似这样的师生互动交流,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值得尝试、推广。

三、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享受体育、感知自由、不断进步

体育教学氛围如何更加轻松、开放、自由,这是所有体育教师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此外,体育新课改强调体育教学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如何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这些形式不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小组创编教学方式”“小组自主探究教学方式”“自主选项教学方式”等等。这些教学方式利于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和规律,找到答案,获取体育学习进步的动力。学生在探究、合作、选择的诸多实践中,对于体育活动更加热心,对于自由和进步更加追逐,这恰恰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在。以轻松、开放的教学氛围促进体育教学发展,无疑要成为未来体育教学的常备选项与重点策略。

第6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

探究性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习的环境下进行生活情境的有效融入,使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及时发现探究教学的优势性,强化小学生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掌握技巧,从而为探究性教育体系的优化提供稳定支持。而且,在探究性学习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也需要在《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优化的基础上,实现课程项目的合理革新,激发体育工作者的探究意识,从而为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稳定支持。

一、通过生活化体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体育探究教学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直接将所构建的教学目标及课程项目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使他们在活动参与及积极探究的背景下,认识到探究课程构建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探究式体育课程构建,需要体育教师积极构架创新性的教育模式,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性的体育运动技巧,从而促进他们体育专业能力的稳定提升。例如,在小学体育羽毛球体育互动活动构建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在学习项目设计中构建阶段性的活动。第一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及目的,认真区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中的差异性,并通过实际课程项目的构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在一阶段需要向学生讲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亩有效避免教育难点对学生造成的制约。第二阶段,教师需要明确羽毛球体育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分析羽毛球的技巧,从而明确基本的活动主题。在主体明确的背景下,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制订学生喜欢的主题,通过课程的分工及选题标准的优化,实现课题小组的稳定成立。同时,在该阶段背景下,也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课题项目的合理研究,实现带动性的教育目标。

二、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对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而言,在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问题活动的引导,也就是在课程引导的背景下,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积极构建验证活动,从而得到活动探究的基本解决方案。在探究活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例如,在一年级小学生体育活动构建的背景下,通过“‘站立式’跑好还是‘蹲踞式’起跑好”问题的提出,进行两种起跑方式的演示,然后让学生对两种方式进行积极探究,通过探究式教育环节的设计,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得到最终的答案。而且,在问题提问的过程中,会存在学生兴趣难以激发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周围情景的分析,进行问题的探究。例如,在100米跑活动构建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谁知道我们班跑得最快的是谁?”,等等,通过这种情境化问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构建之中,从而为小学体育课程的探究式教育体系优化提供稳定支持,同时也为现阶段小学提议教育体系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三、构建演绎性的理论推理教育手段

在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探究性教育模式的稳定创设,需要积极引入演绎性的理论教育模式,其中的演绎性推理也就是在教育体系优化中,让学生体育锻炼的同时,掌握运动过程与相关活动中的共同点,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为小学生探究素养的提升提供稳定支持。例如,在小学体育课“投掷”的教学体系优化的背景下,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投掷的认识,可以将教学与沙包、纸飞机等游戏活动的过程进行融合,使学生通过演绎推论发现《投掷》与沙包、纸飞机等游戏活动中的共同点,提升学生对投掷的理解能力。同时,在投掷垒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内容,向学生提问:“谁可以将轻物体投得更远?”通过问题的提出,小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垒球投掷的过程中。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拿出不同的轻机械,如沙包、飞盘以及海棉块等,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尝试,并在学生练习结束之后,让学生分享心得,然后得出物体的外形、重量、投掷的出手角度等因素的不同都会影响投掷的远近的结论。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目的。

第7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中国梦”思想;渗透运用

为了加强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发展思想以及贡献意识,我国教育体系中思想道德教育也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体育科目而言,虽然作为一门“副科”,但是其意义和价值远不止于此。“中国梦”不仅是每一个人才需要具备的优良品质,更是所有中国人追寻的最为理想的社会状态。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国梦”思想的渗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梦”思想对于小学体育教育的价值

1.提升思想教育基础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奉献精神是极为可贵的,而对于大部分民众而言,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也由此体现出来。而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时期,也由于这段时期思想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所以学生自身的可塑性较强,而“中国梦”的思想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教育的基础。另外,体育本身就是一种不屈不挠精神的弘扬,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与传承,而在小学体育教育将

“中国梦”思想融入其中,则可以保证教育对学生具有更强的励志作用。

2.对于教育有效改革

对于目前我国教育体系而言,师生对教育的意义仅仅停留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而教育的方式也是一直采用传统的体育教育,即各类运动、体育技术等方面的教育,而且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学生只是被动和盲目地学习,所以亟须一种科学积极的思想作为指导,而“中国梦”的思想则让体育教育的真谛得以突出,特别是其中的奋斗思想以及团结合作思想,而且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性,对于教育来说也能体现出重要的思想教育过程。

二、“中国梦”思想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1.强化创新教学

梦想源于努力和创造,而“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主要也在于创新和奋斗两个方面。而要保证“中国梦”思想的正确引导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在教育中体现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且学习时需要有一定的创新。例如,在体育教学开展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完成热身运动,而运动过程中可以不局限热身的动作,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或者创新热身运动,从而保证肌体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采用“任务式”进行教学,而是应当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成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而活动过程中学生也会进行思考,进而完成创新,即如一些学生会利用场地自行组织短跑赛,或者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最后,教学方式创新又可以体现在因材施教方面,根据学生水平能力及特长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像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耐力,即可以鼓励学生多去进行长跑运动,同时还可以拓展到篮球运动;另外,一些学生具备较强的爆发力,则可以推荐一些短期运动,例如,百米冲刺短跑、冲锋跳远等等。

2.培养奋斗意识

“中国梦”是一个很遥远的目标,其实现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不断的努力,而其中的挫折也是在所难免。而对于体育教育来说也是如此,要让自身体育水平得到提升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又能体现出自身的体育素养和思想,不断创新自我,不断努力提升,就必须具备奋斗意识。而在体育教育中融入“中国梦”的思想理念,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奋斗意识。例如,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动性不强,通常表现出“不想动,不愿意动”的现象,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了解学生产生此类现象的心理,即一些学生认为体育学习很累,难度较大,而分析可知他们的心理方面存在对学习的恐惧,而教师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疏导手段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将一些游戏活动带入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的信念。另外,一些学生受挫能力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者问题,则会出现自暴自弃或者逃避的情况,教师则需要强化鼓励,保证学生能够从鼓励中渐渐形成奋斗的信心和意识;最后还有一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例如,一些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在考核阶段往往会因为压力出现发挥失常或者紧张的心理,而教师同样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疏导,让学生的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精神得以体现,最后保证为“中国梦”远大社会战略建设贡献自身的全力。

“中国梦”不仅仅是体现出一个精神、一个目标。更是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体现,而它的实现也需要通过现代教育的感染力以及激励效果,从而保证各类社会人才都能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责任感,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虽然渗透过程是一个十分简单、迅速的过程,但是它的影响却是长远且深刻的,由此也昭示着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趋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苏健.“中国梦”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01(01):158.

第8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园;体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6-0052-02

体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提升身体素质、体能素质、耐心和毅力等多方面的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教学也开始被学校和家长所重视,作为幼儿园教育,此时的孩子都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展体育教育,能够从小就培育他们健全的体格、良好的体育习惯,让他们以后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体育教学对于幼儿十分的关键。然而在体育教学中,也有很多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中华的传统文化有很多都和体育精神相关,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培育幼儿们的体育素养、文化素养、人文精神等全面的素养,并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目标。

1.中华传统文化下幼儿园体育教育现状

(1)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由于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过于枯燥和无聊,幼儿们一般天性好玩、爱动,对于学习这些离自己距离较远、偏理论知识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普遍比较低,所以在幼儿教师教授传统文化知识的时候,幼儿们缺乏主动参与和学习的兴趣,导致传统文化教学的参与性较低。归根结底是由于幼儿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太低,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思考如何提升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此来提升他们对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2)幼儿体育教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

许多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时候,采用的方法都是在教授体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们讲述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幼儿们记下这些理论知识,并学会传承。这样的融入方法不仅十分的枯燥和无聊,还导致幼儿教学十分的小学化,其实幼儿因为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比较低,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采用多种的方法,并结合幼儿接收的范围,才能够有效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3)幼儿园和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低

传统文化不是一个专门的课程,它不像语文、数学、美术一样,并列为教学的必修,所以幼儿园在教授传统文化的时候,通常都认为它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内容,不会充分地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所以幼儿体育教师也不会认真地了解传统文化、认真地分析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策略,导致传统文化融入的效率和效果都受到了阻碍。

2.基于传统文化下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策略

(1)提升幼儿体育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基于传统文化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引导策略、融入时机都和传统文化结合到体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首先幼儿园要关注到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只有幼儿教师充分重视和认同传统文化,才会认真地去探索和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并研究如何基于傳统文化开展体育教学,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体育教师开展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融入”为主题的培训和讲座,在会上,邀请一些专家参与,为幼儿体育教师讲授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传授基于传统文化开展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幼儿园还可以设立专门的以“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为主题的校园研究小组,让所有的体育教师参与到小组内,邀请一些专家和优秀的幼儿体育教师担任组长,小组针对如何有效开展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和讨论,共同分析和交流,在小组研究中慢慢地提升幼儿体育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幼儿园还可以和其余的幼儿园进行联合,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主题,邀请两个学校的幼儿体育教师进行互相的交流、参观和学习等等。

(2)在体育教学中营造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想要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中华的传统文化,不仅要考虑到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还要重视体育课堂上的传统文化的氛围和情境,在传统文化氛围良好的环境中开展相关的体育教学,学生们自然会潜移默化地被传统文化所影响和改变,慢慢的提升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和积极性,提起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从校园环境出发,营造出良好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幼儿园可以通过设立传统文化主题墙,在主题墙上张贴一些传统文化活动的相关照片、传统文化的相关介绍、传统文化的相关展览等内容,让幼儿们通过这些主题墙感受传统文化氛围;其次,学校还可以设定每月一次的传统文化学习日,让幼儿们在这一天不用上课,只要去参加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感受传统文化氛围;最后,体育课堂上,教师也要营造传统文化的

氛围,可以在介绍体育活动的时候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在体育器材上画上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照片、在体育馆里多摆设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物品等等,让体育课上也有浓烈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这样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的方法,让幼儿们沉浸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去感受和认识传统文化,提升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3)结合传统文化开展体育实践活动

体育教学,更多的时间是以实践活动开展的,体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即使是在开展幼儿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会注重让幼儿们进行体育训练、组织体育活动。因此,在融入传统文化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基于传统文化来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不仅对孩子们进行体能训练、体育锻炼,还实现了融入传统文化的目标,并且通过这样有趣的互动来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幼儿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本校结合了这个中华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开展了以“亲子端午情浓浓家国情”为主题的体育活动。幼儿教师、家长和幼儿们都组成了一个大的家庭,他们在节日上共同的参与和玩耍,在室内学习传统文化、在室外感受节日氛围,他们一起缝香包、做游戏、包粽子、读诗歌,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进一项项活动中,使孩子们浸润在美好的体验中,将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的“根”扎进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也让家园活动走向了更高的层次,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意象和内涵;在中秋节的时候,本校还开展了“喜迎中秋节大家同欢乐”为主题的中秋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在中秋节上共同通过劳动来进行体育锻炼,在亲子活动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文化血脉,体验浓浓的节日氛围。

第9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田径类 体育 课堂教学 效率;

若想提高田径类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需要从多方面采取采取措施,如:通过树立教师全新的体育教学观念、深刻领会田径类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探究高效的田径类课堂教学方法;注重田径类教学思想与生活相联系,行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田径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感;做好田径类教学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等这些方面的内容,以下主要是对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不仅应该追求学生体育参与的发展速度,还应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培育,最终实现学生终身保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为此,教师要在最初开展体育教学时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体育锻炼质量,而保证体育锻炼质量的有效措施是经常进行田径类等体育项目活动。所以,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带动学生参与到体育田径类活动,带动学生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参与田径类体育活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探究高效的田径类课堂教学方法

田径类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觉的参与田径类等活动。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受到体育能力、体育知识等的限制,科学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科学进行田径类等体育项目的锻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适应学生的基础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田径类体育发展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田径类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田径课堂中来。这样,田径类教学课堂无论在对学生以后的体育习惯,还是田径发展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田径类教学课程还应该充分适应学生身体特点,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促进自身体育能力的发展。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起调动起来,科学施教,使田径类教学课堂教学做出成效。在某堂足球课中,教师充当着教练的角色,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足球技能,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田径类教学思想上与生活相联系

由于学生体育知识的贫乏,学生难以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所以在实际田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把田径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欲望,把抽象的田径知识变为生活的一部分,从学生对田径的感受中获得对田径课堂教学的正确认知。田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将学生生活环境、体育知识两者有效的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到田径参与的乐趣,产生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的需求。通过田径课堂教学,让学生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田径运动中产生的问题,又对学生的体育知识进行了巩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田径参与的兴趣,并且联系体育知识与学生生活,让田径教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生活体育化。

四、田径教学行动上涉及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田径教学行动上涉及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参与田径的兴趣,还能在产生田径兴趣后使学生对田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两点实现田径教学目标。

一是在学生田径教学课堂中,教师既要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田径能力。通过科学涉及田径教学方案,同时联系学生生活与田径参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田径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促进学生对田径项目的理解和参与,最终达到田径教学的终极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田径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是让学生在自身的田径参与中发现田径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统一性特点,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传授田径知识与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结合起来,重视学生体育锻炼和田径能力的培育。与此同时,应该通过经常开展有趣的田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田径参与的动机与欲望,调动学生田径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的田径活动意识的发展。

五、创新田径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感

创新田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在创新性田径课堂下,主动参与田径项目,增强学生参与田径类教学课堂的热情。因此提高田径类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性和主动性,联系生活实际,把田径类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这需要教师努力提高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教学修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学生田径知识的丰富和田径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六、做好田径类教学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

结合教师在传统田径教学课堂的发现和分析,将如何提高田径类体育课堂效率,做好田径类教学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做以下三方面的分析。

第一,田径知识技能交流。田径类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师对田径知识的传授和如何提高学生田径活动的能力。因此,通过把田径知识和学生田径能力作为田径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成为了解决田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上的矛盾的重要手段。田径知识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中的主要内容,在田径课堂教学中,就是通过田径知识实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同步完成田径知识的传授和田径能力的提高工作。老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特点,探寻促进田径知识和田径能力交流中更深层次的发展源泉和根本动力。寻找科学的田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其一,要把系统掌握田径知识作为田径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田径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专业田径知识要作重点说明和强调。其二,在田径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以简单的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田径知识,专业知识的田径教学中应该规范教学课堂。其三,在田径教学课堂中,通过运用幽默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田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田径教学中的单调无趣而导致的田径课堂了无生趣的问题。

第二,增加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方法的交流。在田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传授田径技术的基本目标,同时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在田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田径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整个田径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田径教学都产生了影响。这是因为田径教学的的中心目标就是通过提高田径教学质量,以全面发展学生田径能力。通过在田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丰富学生田径知识和田径能力,密切田径课堂教学质量的培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从而实现把田径课堂的质量融入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中来。

第三,田径教学课堂中与学生心理的交流。教师与学生针对田径课堂教学在心理方面的交流,是存在整个田径教学过程中的。这是因为通过田径课堂中与学生心理的交流,可以有效向教师传达田径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同时通过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起田径教学中的有效交流。在实际的田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和行动两方面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通过这两种手段恰当运用,从而实现田径教学课堂中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应该强调的是,与学生在田径课堂教学中的心理交流,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正确、健康的认识,做到在田径教学中与学生的心理交流要亲切温暖,从而通过田径教学课堂中与学生心理的有效沟通,更好的实现田径教学课堂的整体素养的提高。

七、结合实例论田径类体育教学

提高田径类体育教学效率的事例很多,我们选取耐久跑作重点说明。在耐久跑中,教师将教学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开始部分,先进行课堂常规活动,包括教师提示体育委员进行整队、教师注视学生整队、教师向学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第二阶段是准备部分,主要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开口螺旋型跑”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以下五个环节。其一,教师讲解“开口螺旋型跑”方法。其二,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其三,教师鼓励学生代表带头带领练习。其四,教师语言指导学生练习。其五,教师提问并归纳总结,开口螺旋型跑时学生们的本体感受是什么?第三阶段是基本部分①教师提出要求②教师巡回指导③教师提出问题:直道跑与圆圈跑的区别?第四阶段是结束部分,分四步进行。第一,伸拉放松,这个环节包括教师教学生如何进行身体的放松。第二,课后小结,主要是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体评价。第三,器材回收。第四,师生再见。通过具体化田径类教学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师生之间开展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而且有利于学生田径技能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了田径类体育教学的效率。

八、结束语

如何提高田径类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与学生长期的磨合与适应。在提高田径类课堂教学效率中教师的意义十分重大,教师应该在田径类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并且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素养,以及提高田径类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方儒钦,刘宝亮,王鹏.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类教材结构的适应性分析[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05)

【2】 张玉宝. 基于学习结果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涉及理论与实践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13

【3】曲淑华. 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