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

第1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思维能力言语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的方式,主动去研读课内课外的文学现象,发现并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获取文学知识;以社会实践的方式,自发地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它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2.陶冶学生的情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牛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一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二是增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其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其理智感。三是培养学生的美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爿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的作品,品味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3.锻炼学生的言语能力。在心理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也就是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仟,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样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就是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浯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牛长期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牛形成注重感悟、重视积累、善于质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切磋,合作探究、乐于交流、共享资源创意成果、关注现实等习惯。

5.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并解决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要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r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6.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是他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

7.增强学生的能力。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及鉴赏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2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范文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心理影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1.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3.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三、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丰富学生的心象

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能够使我们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像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象。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显然,这样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经常运用视觉心象、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不断丰富学生的心象储备,从而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五、锻炼学生言语能力

在心理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高中语文以及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并解决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要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七、增强学生的能力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及鉴赏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八、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

第3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思考

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是有定论的东西(如定理、公式)也可以是未知领域,答案不确定、不唯一、丰富多彩都有可能,但提出的课题对学生必须有价值、有意义,符合学生实际。“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美国在小学阶段就开展研究性学习了。笔者曾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己见,以供同行商榷。

1.关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2.1 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2.2 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2.3 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3.1 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3.2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开放题的编制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它的编制本身也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5,31.

第4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范文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1、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3、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六、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第5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追求,而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美术培养应该从小着手,然而在高中教育中,高中美术课程应该加强研究性学习,本文中,笔者就关于高中美术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探讨

现代的高中教育更加重视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这六门高考涉及到的科目,高中教育不应该是应试教育,要使高中生在高中学习中快乐的成长,高中美术教育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美术作为一种艺术,不仅能够陶冶人们情操,培养人们审美观点,还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下面笔者就高中美术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一、关于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为基本目标的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高中美术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高中美术课程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能够加强高中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使高中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之间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二、高中美术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高中教育普遍都存在着面对高考这一问题,高中教育无法抛开高考这一问题,这就导致了高中生对于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这六门高考涉及到的科目过分重视,因而就忽略了美术教育。高中教育无法抛开应试教育这一大的背景,是造成高中学生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的直接也是重要原因。

(二)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地域局限性

目前在进行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中,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没有普及到全国范围内,这就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地域局限性。近些年来,我国北京、上海、江苏以及一些大城市中,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比较普遍,这就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一些发达的大城市里面展开,并且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中,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很好的展开,有些城市即使展开了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也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城市的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的陈旧思想还没有转变。因此,笔者认为,现代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地域局限性。

(三)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存在认识模糊问题

目前,人们对于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一些人的眼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大学阶段的工作,并不是高中阶段涉及的内容,这些人认为,高中阶段的教育,为学生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这些人的这些观点,增加了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难度,因此,他们还是主张进行应试教育,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分数上面。这从根本上说明了高中美术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存在认识模糊问题。

三、高中美术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一)提高全社会成员对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水平

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对应试教育十分关注,就是因为看中了应试教育背后巨大的物质利益。在当今社会,人们看重的是人的创新能力,而不是看其死记硬背了多少知识。在我国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人们以往看重应试分数的做法会逐步被市场的创新效应所更新。在市场竞争中,考试型人才与创造型人才的能力不同,市场收益也不同。如果创造型人才的能力凸显,财富激增,人们必然会以关心物质利益的心态去关注研究性学习。从我国的情况看,要使它变成社会的主流意识,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我国目前和今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的形势严峻,我们在时间上耽搁不起。为此,需要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以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模式及其指导思想逐步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与思想。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提高全社会成员对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水平。

(二)确立多主体、多元化、动态化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我们应破除简单的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代之以基础知识掌握水准、创新思维能力、发明能力和发现能力等多元评价标准,确立多主体、多元化、动态化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评价标准。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开展的美术课程研究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

在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中,应适当加大美术课程研究性问题的比重,减少单纯的识记性试题的数量。对于中考和高考的选拔考核,除了要考查学生的中考和高考成绩外,对学生在初中或高中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成果或重大的发明创造也应予以重视和考查,按一定的规程给予评分,把这种综合评定作为中考和高考的录取标准,以有效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本文中,笔者介绍了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找出了高中美术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高中美术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中美术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建议,对高中美术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雄.网络环境下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03)

[2]招清.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5,(01)

[3]王芳.研究性学习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实践[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第6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处在以教师单向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境地,语文课堂教学枯燥、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活力和创造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和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也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最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人文素养,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能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树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民主、生活、合作、对话、活动等教学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理解上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民主、合作、对话等策略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民主,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生活、活动策略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化,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的应用能力。

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体会到参与语文学科研究的乐趣,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语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和团队能力。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3.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语文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故乡》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谁偷了碗?",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

5.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学生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还要注重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 研究性教学 应用分析

一、绪论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展开研究性教学,就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近似研究的方法或情境, 以特设的主题作为载体, 引领学生团结自主的进行钻研、探知性的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一套教学方案。

二、研究性教学的应用原则

1.紧密结合实际的原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融入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密切结合实际, 创设的研究性问题应该是平时社会生活里最为普遍的,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积极的进行针对性及可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

2.形式多类化的原则。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融合的过程, 必须注意研究活动方法的多样性。依据新教材的规定, 搜集有关资料编辑论文、组织社会调查并作调查报告、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都能够借用。此类活动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性, 还能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

3.评价标准自主化原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融入,主要的目的是运用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及教师以往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对于评论研究性教学时, 时常不太关注研究出的成果价值, 而是把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作为重点。因此,其评论准则必须是自由自主的、不能由教师自定单项答案。

三、研究性教学的的实践方式

1.熟知教材。熟知教材是开展研究性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出发点, 也是对以后研究学习时正确选择主题及确立主题有着很大的影响。熟读教材的时侯能够根据内容特性使用不同的方式。像平时在朗诵或表演、图片的展现等等。通过熟悉教材, 让学生首先对教材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也可以协助学生明确政治教材当中的疑点及难点,从而为确立研究课题打下坚定的基础。如引领学生多留意教材中的插图(漫画) 及课本页面底部或顶部上的注解, 诱发学生发挥想象思考或让他们自主讨论书本上栏目、引文、图表里隐含的知识点。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特意出示一些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推论、思考和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2.创设课题。创设课题是开展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 影响到课堂研究性学习成绩的标准和质量。普遍来讲, 每一章教材内容的研究方向都有所不同,不能统一而论,课题的设立,取决于教师进行教学之前对课文的梳理和掌握的程度,也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生成长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感染。在实践当中, 教师指导学生确立目标, 以学生的角度创设课题。

3.指导研究。指导研究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团结自主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第一, 要求学生设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第二, 要设立学习方案。第三, 尝到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如教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章, 其学习重点包括: 明确性质及作用; 认知公民有向国家定期缴税纳税的义务; 培养学生学习调查探究的能力。

4.成果展现。成果展现是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作已评价,认可学生自主得出的成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评析、指导。如在学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篇内容时,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采用自我推荐或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讨论的形式分享学习成果。这种形式让发言者在教师与同学的充分认可及恰当纠正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反思活动中自己的疏漏及不足,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继续对知识进行探索与创新。

四、结论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其主要是让学生以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发掘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在以往高中政治教学中,注重学生按部就班的背诵和记忆,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和实践却是非常匮乏的。所以,我们必须把高中政治课堂研究性教学做好,是提升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的重要方式,把研究性教学和高中政治教学进行紧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

[2]梁明院.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研究型课程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10).

[3]严久.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02).

第8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四川;县高中;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99-02

虽然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明确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实行研究性学习方法最为核心的环节。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位于四川县城的高中来说,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至少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而持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培训与指导。比如这些学校的各级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1]。

一、对领导的指导

我们实地调查表明,位于四川省很多县城的高中领导,由于所处位置的缘故等因素,他们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缺乏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比如缺乏坚决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强烈意识,或者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或者还没有创建有效管理研究性教学的机制与交流平台等。因此,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指导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1.培训学校领导具备坚决推行研究性教学的意识。一是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学习活动,其理念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校长及其领导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他们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二是培训与指导学校领导具有推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强烈意识。只有校长及其下属领导首先转变思想,在理念上认清研究性学习,才能通过对学校教师集体教育思想的领导,使学校集体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方面达到教育理念上的统一,从而使学校教育工作的方向更明确,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而且,只有校长及其下属领导不断提升自身研究问题的素养,具有锐意进取和创新思维,才会多方聘请各类课程改革的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等 [1]。比如有的学校领导充分利用当地高校专家教授,定期聘请高校教授作为研究性教学的专职教师。

2.指导学校领导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组织管理机制。在行政管理上,学校能否有效地组织管理研究性课程是新课改成功的首要因素。因此,培养与指导学校领导健全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机构,如成立以校长和副校长为主管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全面指导、组织和管理。在课题研究中,实行分工合作管理,学校不同教职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与任务,以保障研究方案的顺利实施 [3]。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还应组织力量开展切实深入的研究,以便能更好地根据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实际需要,并购建相关的设备设施及其使用条例,以及拟定研究性学习管理办法与评价制度[4]。

3.培训学校领导具有教育技术管理创新的意识。只有学校领导意识到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研究性学习资源库的重要性,才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改善研究性学习实施条件。比如有的高中领导充分调动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组建由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 “攻关组”,创设出适合本校师生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既方便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以及师生知识更新情况、最终研究成果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进行研究心得与体会的交流 [1]。

二、对教师的指导

“教师培训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表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研究性课程有效实施最重要的保障。但是,四川省县城高中的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至少有两方面的困惑:一是由于目前在岗的高中教师都是按照旧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尤其是一部分年龄相对较大且因自身教学观念陈旧,或者已习惯了应付高考的应试教学模式,对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或不愿意接受。二是老师们普遍反映目前对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还仅在认识层面,相关理念与政策都还未能及时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因此,对这些教师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1.更新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将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和保证。为了让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的培训以改变教师的观念开始 [5]。比如,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有关研究学习的理论知识或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向老师们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实证调查材料;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对教师进行案例培训或进行实地观摩;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宣传与推广 [4]。只有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在理论与实际操作层面具有一定的认识,才能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2.指导教师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程序、评价等相关知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到“渗透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具有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师的开放、怀疑的创新性思维,要求教师在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就赋予教师新的内涵和新的角色 [6],如从传统的讲授者逐渐转变为“学习建议提供者”“学习促进者”和“分享角色者”[7]。而教师实现角色与能力方面的转变,相应的培训与指导必不可少。

三、对学生的指导

1.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性学习具有社会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学生走出校园去关注现实生活问题,并尝试独自分析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高中生或许会因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以及团队精神不强,或自身缺乏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良好品质等因素,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后极易心灰意冷,甚至放弃自己研究的项目。针对这种状况,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或教师就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学他们的情绪、心理以及课题进展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如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注重培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而进行合理学习分工,如让细致认真的学生偏重于检索文献,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偏重于对较困难问题进行分析,让文笔流畅的学生偏重于多写文章等,以提高学习效率[8]。

2.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是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指导者。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师具备研究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做过毕业论文,具备一定的研究意识与技能。而且,还由于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通过阅读报刊书籍、教学参考资料,自身也在不断摸索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因而有能力指导。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四川就读于县城高中的学生,之前大都在县及乡镇读的初中或小学,且以应试学习为主,因而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理论与操作方法缺乏了解:如怎样选题、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设计研究步骤、如何确定研究成果的最终形式等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具体研究的技能如做好平时知识的积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或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好索引、剪报、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等技能 [9]。

四、对家长的指导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只靠学校不行,还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只有得到广泛的支持,高中推行研究性学习才能有效地实施。针对学生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的调查显示,目前四川省大部分高中家长还处于不了解程度,甚至有的家长在某些方面完全不配合,如90%以上的高中生家长都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利用网络来学习,而是武断地认为网络对于应对高考的孩子来说只有消极影响。因此,学校及其地方教育当局应不断加强宣传与指导,如有的学校采用公开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将要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家长能支持和协助学校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庆林.校长必须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性学习立课之本[J].教研科研,2007,(4):44-46.

[2]卢祖琴.中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启示――基于安徽省泗县一中的经验[D].苏州:苏州大学,2008:5-31.

[3]“关于农村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EB/OL]..

[7]耿杏,孔惠洁.徐州地区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调查分析术[J].中国电化教学,2010,(8):79.

第9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学生兴趣 研究性学习

21世纪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高中教学领域里教育部门正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具有创新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以排山倒海的阵势来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并带给师生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高新科技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得不快速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所以,培养这样的人才已经成为高中教学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可是由于守旧的教学思想及无法摧毁的应试教育等的多重捆绑,高中语文状况不佳,教学成效不明显。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是纸上谈兵。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独自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讲解教学内容、学生被动地坐在座位上全盘接受,这种情况在现如今仍然没有得到改变,高中生认为语文课堂过于枯燥、乏味甚至对此产生厌烦,以这样的心态学习知识的效率不可能高。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未形成,导致他们缺少青春的活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如此看来,让高中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个目标目前还很难实现。

二、在教学中渗透研究牲学习

在如今的状况下,要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教学环节中有相当的难度。然而,即便困难重重,也不可放弃。我们要在日积月累中让研究性学习逐步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此就能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也可以营造相对而言比较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有更多机会开拓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而且可以尽可能多地得到课外实践的机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思维。所以,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课堂中逐渐普及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1.高中生需认本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

我们希望在高中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这种授课方式,主要是通过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高中生被迫学习的僵硬局面,帮助高中生尽快养成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切身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并且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经常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发高中生对语文的学习乐趣,使得他们认为学习是快乐的,这样不仅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还有一些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譬如,培养高中生发现、分析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建以研窕性学习为主的授课方式

通常研究性学习用一种叫做“四步走”的授课方式:首先,老师带领学生自主探索本节课要学习文章的主旨大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让课堂一开始就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引导学生交流课题内容,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同时探索出文章中隐含的深刻含义;再次,开放学生思维,让他们表达通过研究性学习后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在研究性学习结束时,给学生分配任务,让他们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和精力拓展本堂课的知识。这样不仅拓宽知识范围,还使学生再次温习课堂内容。最后,将学生分组。让各个小组内成员完成另外要研究的课题,这样可以发展小组内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让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的关系,只有竞争,才能进步。

3.正确选择课题,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语文这门学科,不同的年级,需要老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初步接触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高一年级的学生,尽量避免逼迫他们探索文章过深的内涵,否则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高中生,老师不用刻意避免他们探索文本深意,因为经过高一的磨炼,他们早已具备自主探索文本深意的能力。老师在选取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应该激励并支持学生探索一些情节连续性强的古典文学,如《水浒传》、《红楼梦》等。

4.给研究性学习创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研究性学习给了高中生一个自主探索文学魅力的平台,那么对于研究怍学习的成果,怎样测评才最合理呢?这个问题给老师们造成很大的困惑。如果纯粹用最后的学习效果来测评,就必然会使学生降低探索的兴趣,导致他们忽视觉应重视的环节――学习过程。所以。老师应该在每个环节都进行测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创新意识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略。与此同时,老师必须认识到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同一个课题,每个人都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老师要重视有个性的测评,一些学生喜欢分析和研究问题,但另外一些学生则更善于想象和创造,他们更热衷于在研究性学习后自主创作。老师在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测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用同一把直尺衡量全部学生,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激励他们发挥优势,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切身体会到来自成功的兴奋。

总而言之,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不忘记语文作为工具牲学科的特点,只有注意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和统一,教学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敏.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6).

[2]刘春艳.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祖国・教育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