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

舞蹈教育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舞蹈教育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舞蹈教育的概念

第1篇: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

一、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不同点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是不同的图示,因为它们不仅理论基础有差别,而且在组成要素上也有不同,甚至在对于使用者的培养能力方面也有不同的侧重。

1.理论基础的区别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共有的理论基础是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但是两者其余的理论基础差异较大。概念图是一种表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裴新宁指出:概念图的基础是承认知识的本质是概念和命题。概念图是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线即命题将知识可视化了,其将人脑中的对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连线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帮助使用者清晰地明确不同概念间的联系。概念图是基于人脑的思维逻辑建构的图示,而思维导图则不同,思维导图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是脑科学中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人的左右大脑半球在功能分工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思维导图依据这一理论,通过文字与图像,逻辑与颜色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整个大脑的活动,使得学习者在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时候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极大挖掘学习者记忆、创造、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2.组成要素的区别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在组成要素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导图有图像与色彩,而概念图没有。根据美国心理学家Mayer对于多媒体学习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也归入多媒体学习的范畴。陈铮指出,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有显著的主效应,最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文本加动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就恰好是这种文本加图像的形式,可见思维导图的信息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

3.评价标准的区别

概念图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严谨的,有明确标准的图示,所以概念图的评价标准是一定的,是有明确的指标的,相同内容的概念图形式可以不同,但是逻辑顺序不能错。而思维导图不光可以表示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可以表示制作者的思维过程,每个学习者的大脑都是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思维导图的评价不能只注重逻辑的关系,有些节点之间只是一种联想的关系,没有逻辑的关系,这时就需要评价者对于每张思维导图都单独评价,评价制作者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

4.培养能力的区别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概念图培养的是学生左脑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左脑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兼顾了右脑的形象思维。

二、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如何准确运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教学内容方面选择种类

概念图表示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清晰,所以适合用于较抽象、概念多且逻辑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思维导图由于包括了图像且表示的是一种学习者的思维过程,适合用于能与图像联系的,知识点零散的,较少有从属关系的教学内容。如细胞内细胞器内容的教学,由于这节内容包含的细胞器较多,且细胞器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适合用思维导图来教学。以“细胞器”这一大概念为中心概念,向四周发散出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表示这些都属于细胞器这一大概念同时细胞器之间又是平等的,由所有细胞器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细胞器共同完成了细胞内众多的化学反应。同时,由于细胞器这节内容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可在思维导图中相应细胞器的旁边画上细胞器的简图,将文字描述的该细胞器的特征用图形表示出来。而如果用概念图来表示这节的内容。细胞器的功能、结构特点等不方便都在一张概念图中表达出来,否则图中文字过多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而不在图上表达则有许多内容遗漏,无法全面覆盖教学的内容,并且由于大部分概念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概念图要素之一的箭头无法加入,所以制作的概念图是不正确的。可见,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应用应该是严格区分的,某些内容用概念图表述逻辑较为清晰,用思维导图则无法体现逻辑感,某些内容用思维导图表述能很好地体现整体,而用概念图则很难构图甚至无法构图。

2.从制作过程明确组成要素

在教师运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许多教师两图运用的不准确主要就体现在组成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要素缺少或混用添加,如在概念图的制作过程中概念没有框起、概念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连接词、在概念图的制作中加入色彩这一思维导图的要素,在思维导图的制作时,没有图案或加入箭头等。所以教师在使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时,应当先明确此图中需要用到哪些要素,这些要素是否是这种图示的,在制作完成之后也要确认没有遗漏或用错的要素。

3.从评价阶段严格区分两图

在评价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时要严格区分。因为概念图表达的是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的严谨的,是不能颠倒的,所以概念图的评价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而思维导图用的是发散思维的方式构图的,想到什么就画到图中,它表达的是绘图者的整个的思维过程,是思维的前后顺序。教师在评价时,对于概念图关注的应该是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无颠倒、错误,对于思维导图,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能用同一的标准评价思维导图,而应该顺着绘图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判断其思维的合理性。

第2篇: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

Abstract: Sports dancing is an emerging physical object, highly combining sports with art. In the situation of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sports dancing in the college education is paid more attention. Sports dancing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hen the training for all-around talents is pai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dancing and its role in colleg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sports dancing in colleg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关键词: 体育舞蹈;高校素质教育;作用与可行性

Key words: sports dancing; colleg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effect and feasibili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56-02

0引言

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不断向素质教育转变,对综合素质培养的探讨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体育舞蹈在对学生展开体育艺术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体育舞蹈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对学生塑造身型和陶冶情操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体育舞蹈的概念和特点在高校中并不普及,进行这种普及,能够使各高校认识到体育舞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体育舞蹈的概念和特点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以男女为伴步行式双人舞的一种体育项目,体育舞蹈的内容也十分多样化,总体分为俩个项群和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标准交谊舞起源于古代土风舞,经历对舞、圈舞、行列舞、集体舞等演变过程,成为流传广泛的社交舞蹈。现在体育舞蹈已经成为国际上一项艺术性高、技巧性强的比赛项目。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体育舞蹈具有国际性,舞蹈都具有民族性,越是具有民族性的舞蹈在国际的普及越广泛,从艺术而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成为一项国际重要赛事,使其国际性愈加明显;体育舞蹈具有竞技性,体育舞蹈是一种体育运动,既是一种有氧运动也是一种无氧运动,在世界各大运动会上受到重视;竞技性决定其具有规范性,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完整的舞蹈体系并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国际上,对体育舞蹈的规范日益完善;体育舞蹈具有锻炼性,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具有着所有体育项目共有的锻炼性,在强健体魄上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舞蹈具有群众性,体育舞蹈对硬件设施并没有太多要求,决定了体育舞蹈是一种能够在群众中普及的体育项目;体育舞蹈具有社交性,体育舞蹈是交谊舞的一种,所以在社交方面会起到很大作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

2体育舞蹈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步实现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体育舞蹈在这些方面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所以,体育舞蹈可以加入素质教育具体实施项目的行列,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二者是归属与被归属的关系,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舞蹈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意义,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做出很大贡献,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同时素质教育能够使体育舞蹈得到普及,是体育舞蹈面对一个新的机遇。

3体育舞蹈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基于体育舞蹈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体育舞蹈能在高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对其身体素质培养以及身心素质培养俩方面,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体育舞蹈队学生塑造身体形态的意义在体育舞蹈的训练中,对身体形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符合姿态美的美学原则,科学的进行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消耗人体中的脂肪,改善人体曲线,在一些基本动作如挺胸、抬头、收腹、立腰、上半身紧绷等的训练中,可以使学生更加挺拔,在锻炼肌肉的同时使身体形态柔美刚健,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和灵活性,达到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貌特征以及外在气质的目的。

3.2 体育舞蹈在强健学生体魄的重要意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从这方面体育舞蹈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体育舞蹈是一种全身性、高负荷运动,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许多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证明体育舞蹈是一项最好的室内运动,通过运动中大量氧气的摄入,不仅能提高人体吸氧、运氧、储备氧和消耗氧的能力,同时对人的心肺功能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并且在体育舞蹈的运动中,对头、颈、腿、肩、腕、腰的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人体关节的灵活性以及肢体的协调性,在锻炼韧带肌肉的同时,能够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进而实现增强体魄的目的。

3.3 体育舞蹈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体育舞蹈不仅仅是体育的范畴,它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所以体育舞蹈较高的艺术性能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体育舞蹈是以肢体语言的吸引力使学生得到熏陶,同时以所有艺术共有的内在情感来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升华,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将艺术所包含的音乐美、姿态美、运动美等表达的淋漓尽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同时吸引学生参加到体育舞蹈中,实现发现美创造美的目的。审美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要求之一,体育舞蹈在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不容忽视。

3.4 体育舞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斯佩理博士的理论;“左脑具有理智,以逻辑思维的方式活动,主要支配语言、文字、运算等,而右脑富有情感,以形象思维方式活动,主管形式、空间和非口头活动”。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艺术,有助与学生右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扩展性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体育舞蹈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在了解国外风情和舞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体会舞蹈的风格以及内涵,使学生在训练和体会的过程中培养其想象力和理解力。

3.5 体育舞蹈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意义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舞蹈在学生保持身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缓解其抑郁情绪等不良情绪状态,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具有集中注意力的优良习惯,并能减少心理疲劳,将精力房子啊学习与有意义的活动上。所以,体育舞蹈在塑造学生健康的身心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3.6 体育舞蹈队学生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社交能力是综合素质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同时也是在社会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而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交能力不强的现状,体育舞蹈队有利于改善这种现状。社交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从体育舞蹈的概念来讲,体育舞蹈是是以男女为伴步行式双人舞的一种体育项目,是无法一个人完成的,现代大学通过系部班级限制了大学生之间的广泛交往,而体育舞蹈恰恰能够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进行舞蹈知识与技术上的交流,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心理制约,同时在体育舞蹈中要求舞者要衣着庄重,风度高雅,姿态挺拔,学生养成这种良好习惯后将在学校以及社会上受益匪浅。

3.7 体育舞蹈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开展体育舞蹈教学,能够在高校创造一种艺术与体育气息,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情操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道德素质得到提高等。通过举行各种活动以及建立各种组织,对学生社交能力有很大帮助,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极大意义。所以,在高校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上,体育舞蹈具有重要意义。

4体育舞蹈的可行性以及具体实施中的策略

基于体育舞蹈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决定了体育舞蹈在高校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同时,在体育舞蹈工作在高校中具体开展中的腰主义的问题与策略也不容忽视。

4.1 体育舞蹈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可行性体育舞蹈在高校中的可行性事体育舞蹈与高校素质教育以及体育舞蹈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决定的,并且体育舞蹈具有群众性,在全民健身的如潮影响下很容易得到普及,同时体育舞蹈在高校中的普及也符合高校课程多样化的要求以及传统文化向高雅文化过渡的要求。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的开展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不高,也决定了体育舞蹈在高校中具有可行性,总之体育舞蹈是一种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并且对硬件设施要求不苛刻的体育项目,在高校中开展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

4.2 体育舞蹈在开展中的问题与策略

4.2.1 对体育舞蹈知识系统的传授在高校以前甚至现在的高校中,体育舞蹈并没有得到普及,对其概念、特点和意义只具有模糊的概念,所以早体育教学在高校的具体实施中,要注重体育舞蹈知识的灌输,要以基础为本,不能急于求成。

4.2.2 对体育舞蹈教师提出较高要求在任何一个课程中,教师的素质都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要提高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必须从对体育舞蹈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开始,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争取达到在较少的课时内取得最佳的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目的。

4.2.3 鼓励学生自发创建体育舞蹈组织高校中的艺术体育课程普遍较少,要使体育舞蹈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是学生自发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所以鼓励学生穿件体育舞蹈组织,可以使学生在具有强烈兴趣的同时促进体育舞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宽柔,姜桂萍.舞蹈、体育舞蹈与健美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2.

[2]张瑞林.高等学校教材体育舞蹈,2005,(11).

[3]单亚萍.健美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4]杨林.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5]韦广忠,梁宝君.体育舞蹈教学特点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02).

第3篇: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舞蹈心理治疗 高校 舞蹈专业

我国在舞蹈心理治疗方面起步较晚,但舞蹈心理治疗作为舞蹈的本体价值理应在高校舞蹈专业被挖掘,舞蹈心理治疗课程理应在高校进行建设和完善,并合理的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起到塑造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笔者学习舞蹈心理治疗的概念,结合学生所需能力,对开设《舞蹈心理治疗》课程的必要性进行研究。

一 舞蹈心理治疗概念和发展

舞蹈心理治疗,又称动作治疗,是利用舞蹈或即兴动作的方式治疗社会,情感,认知以及身体方面的障碍以及增强个人意识,改善人们的心智。舞蹈治疗是因为现代舞蹈艺术和心理学的结合而诞生的。

舞蹈心理治疗在欧洲和北美是通过三方面的力量发展起来,这三方面的力量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帕斯顿柏的表情动作分析体系和舞蹈艺术中的现代舞思潮。舞蹈心理治疗运用动作和有节奏的表情动作(舞蹈)来帮助个人建立整体意识和正常行为操作功能。在治疗实践中,应用人体动作和舞蹈心理治疗的心理病症有:情感性精神病、行为障碍、饮食心理障碍、性格障碍、恐惧症、神经错乱、精神分裂等。舞蹈还有助于正常儿童的身心顺利发展,有助于正常成人对自身的了解,以进一步发展其潜能。总之,舞蹈心理治疗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国在舞蹈心理治疗方面起步较晚,所以在世界范围来看我们还相对落后。但中国传统的养生理念和当今社会大家开放的意识给今后舞蹈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和环境。在舞蹈心理治疗实践中我们看到,中国对这种有创意的个性化干预和治疗方式有很大的需求,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二 开设《舞蹈心理治疗》课程的必要性

(一)舞蹈教育的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舞蹈教育的目的定为培养舞蹈专业人才,而实现目的的途径是舞蹈作品的获奖或舞蹈晚会的好评,忽略舞蹈本体价值的开发,忽略舞蹈的“医术”价值。 21世纪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人类社会将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和时代。马云先生在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讲到“你要思考十年以后机会是什么,就是社会会碰到什么麻烦,如果你今天知道这个麻烦一定会来,你今天准备,十年以后就是你的机会。所以我认为中国未来十年以后的麻烦是健康问题和快乐问题。所以我投资电影,投资体育,投资医疗的目的是因为我知道今天的水,今天的空气,今天的食品安全,一定会导致十年以后我们很多家庭会出现很多的疾病。假设我们能做点事情,今天开始准备,也许既解决了社会问题,又是我们巨大的机会。”目前,科教兴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艺术教育和美育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强音。舞蹈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根据舞蹈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已不能仅仅围绕舞蹈技术的培养,而需要学生更深入的挖掘和了解舞蹈的美育,健身和治疗等功能,把舞蹈教育更好的普及,同时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二)塑造学生人格

人格(persongnality)这个词原意是指艺术舞台上人物的面具,代表人物的角色和身份。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 环境和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1921年,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用当时流行的智力测验方法选拔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学校1528名智力超长的天才和,并对他们的成材进行研究,托尔曼逝世后,心理学家西尔斯前仆后继,研究长达50多年。结果发现智力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影响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正是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其中包括人格因素)。星云大师对话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提到“教育的目的在于挖掘人与生俱来的潜力及培养良好和谐的性情”。人格培养是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不可回避的问题。

《舞蹈心理治疗》课程中会强调学生人品和个人素质的修养和提高。如果没有高度的同情心和人性化的态度,很难与患者或客户建立信任并进一步沟通。学生还需要做到视野开放,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以保持高度的创造性和自发性。由此可见,《舞蹈心理治疗》课程对塑造舞蹈大学生的人格有重要的意义。从文化背景上,我国对医生的价值认可度高,古人范仲淹年轻时的立志,不为良相即位良医。意为出将入相跟做一个名医,功德是一样的。此思想有群众基础,有利于《舞蹈心理治疗》课程在高校舞蹈专业的开展。

(三)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 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建立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未来在社会上职业岗位的要求,是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和实施都要遵循的基本点。当今学术界对人的知识结构主要提出了三种模式。

宝塔型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强调基础知识宽厚和专业知识的精深,容易把所具备的知识集中于主攻目标上,有利于迅速接通学科前沿。蜘蛛网型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一个“中心点”,与其它相近的,作用较大的知识作为网络的“扭结”相互联结,形成一个适应性较大的,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左右驰聘的知识网。幕帘型知识结构,是指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组织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的要求,而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将依其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一些差异。我国现行的舞蹈教育制度还是以早期苏联教育制度体系为基础,建立以中等舞蹈教育为主的专业型教育制度。现今,中国各大专业院校对各个舞种的教育采用的都是专业型教育制度,而所谓的“专”主要表现在舞蹈表演能力上。

北京舞蹈学院作为我国舞蹈界首府,对舞蹈人才培养有长足的经验,长期以来,成为各个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效仿对象,有的艺术院校舞蹈系甚至完全抄袭北京舞蹈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不去进行实证研究。北京舞蹈学院刘青弋教授在《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一文说到全民舞蹈教育应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标准迈进。舞蹈教育部门应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全民舞蹈教育的科学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哲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医学、运动力学等方面对舞蹈教育的功能意义、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诸多环节进行科学研究,以使舞蹈教育达到预期的成效。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郭磊教授提出培养高精尖艺术人才的同时,要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增强学生二次就业的能力,这其实是根据时展,就业情况的改变,而做出的调整策略,而要改变的对象则是单一的舞蹈表演或编创等技能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接近于宝塔型。

随着舞蹈演员职业不再是终身制,并出现市场饱和,素质教学育和美育的大力推进,舞蹈教育首当其冲,开拓了舞蹈大学生更大的就业市场。高校舞蹈专业大学生能不能了解舞蹈本体价值,尤其能否了解和应用舞蹈的医疗功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笔者作为北京舞蹈学院2004届舞蹈国标舞表演专业毕业生,担任广东海洋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学工作已有10年,期间跨学科攻读广州体育学院体育硕士,所学专业为运动训练,并在南方医科大学参加过中医针灸培训。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感受到有一定的医学常识,不仅可以更好的规避舞蹈运动带来的损伤,并且对学生舞蹈技术的剖析和风格的定位提出建设性意见,笔者也在社会上培训过舞蹈爱好者,他们年龄从4岁至60岁不等,运用医疗的知识和舞蹈教学结合,可以更科学的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舞蹈活动。得到学生的认可,在印证自我价值的同时也相对容易产生经济回报。笔者认为在高校开设《舞蹈心理医疗》课程,横向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深的挖掘舞蹈本体价值,促使学生从单一舞蹈表演或编导的宝塔型知识结构跨度到蜘蛛网型知识结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统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

(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第4篇: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民族体育舞蹈;精品课程;新思路

民族体育舞蹈是高校体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体育公共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的身体机能训练、审美意识发展乃至综合素质提升中都有着相当不错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涵盖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不同层次,目前已经在高校各门课程中广泛开展起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民族体育舞蹈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是新时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地实现课程在育人乃至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此,就民族体育舞蹈精品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做了相应的探究。

一、民族体育舞蹈概述

舞蹈是一门以肢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与健身价值。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舞蹈的融合,是西方学术语境下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舞蹈从传统的艺术领域中脱离出来,进入体育领域,具体的手段则是淡化舞蹈中审美韵味深厚的动作形式,同时,加入一些可视化的竞技性动作,使舞蹈具有体育的基本元素,这样可以最大地限度发挥舞蹈在健身与竞技中的作用与价值。体育舞蹈在舞蹈中赋予了体育运动所特有的运动性、竞技性、开发性,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提升以及健身需求的日益增大,体育舞蹈开始在我国流行,民族体育舞蹈,顾名思义,是在民族舞蹈的基础上加入体育元素而形成的舞蹈形式,是体育舞蹈中的重要类型。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舞蹈类型多元、种类丰富,这位民族体育舞蹈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民族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的开设也变相地为民族舞蹈的现代传承与传播创造了条件。民族体育舞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开设有着多重价值意义,既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增强其体质,丰富其生活的具体形式。

二、民族体育舞蹈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

1.深刻把握精品课程的内涵。民族体育舞蹈在高校教育中的开展已经有一段时间,相关高校也已经着手将民族体育舞蹈纳入精品课程建设环节中,但当前的实际建设效果并不佳,这除了和民族体育舞蹈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有关以外,校方以及教师未能深刻把握作为精品课程的民族体育舞蹈课程应该具有哪些内涵也是重要因素。精品课程与普通课程既有关联,也有区别,与普通课程相似,精品课程同样由教育者、受教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基本元素组成,但精品课程对基本元素的质量要求更高。就以教育者而言,一般课程的教育者就是普普通通一线的教学队伍,而精品课程需要的则是一流教育队伍,无论在教育理念、教学组织乃至教学方法上都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主要依靠力量和生力军。2.细化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精品课程是教育部在新世纪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提出的课程建设任务,因此,在民族体育舞蹈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根本目标就是提升民族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培养效果。目标的提出是一回事,实现目标又是一回事,宏大、空洞的目标虽然能够激发人的斗志,但却无助于目标的实现,对此,校方还要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目标予以细化,从不同层面将目标分解,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明确可行的操作路径。比如,教学流程的优化。教学实践表明,繁琐的教学流程不仅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重要着力于精简教学流程,使之更为合理,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流程不同环节间的衔接,确保民族体育舞蹈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3.创新精品课程建设的手段。自精品课程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形成了大量有益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民族体育舞蹈精品课程的建设有着很好的启发借鉴作用。在目前的精品课程建设中,有些元素是所有课程都必须遵守的,比如信息化建设。精品课程必须以信息手段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支撑点,因而,在民族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呈现舞蹈动作的要领,同时借助三维动画技术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民族体育舞蹈。当然,民族体育舞蹈作为一门动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场地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实践活动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因此,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教师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其中的作用,以之作为课程建设中的新思路。4.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的考核。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考核是一体两面的内容,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考核体系,精品课程建设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精品课程在建设中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在民族体育舞蹈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也必须以强化效果考核作为重要保障。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好内部考核工作,根据预期的教育目标对实际的教育效果展开执行评价与量化评价,看教育效果与教育目标的契合程度,如果达到甚至超过教育目标,则表明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成功的,否则是失败的,同时校方也要给予教师的课程建设与公正合理的评价;其次,在省级以及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中,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的考核同样是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民族体育舞蹈课程是否能够纳入精品课程中。

三、结语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精品课程建设是方兴未艾的一项活动,各门课程都被纳入到精品课程建设之中,民族体育舞蹈也不例外。当然,不同的精品课程在建设路径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对民族体育舞蹈而言,从课程内涵到课程考核,采取好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是最为根本的建设路径,学校与教师需要以此为着力点。

作者:田应娟 单位:昆明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丰豪.在高校开设民族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才智,2014(06):146.

第5篇: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体育舞蹈;特色课程;中小学

2014年l月10日,教育部以教体艺〔2014〕l号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教育部将对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艺术课程,应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1]。由此可见,体育舞蹈项目的健身价值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关的政策为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同时也为体育舞蹈作为特色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曾说过,要使学校办出特色,就要改变过去笼统的管理体制,让学校有点办学的自”[2]。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固定,课程缺乏创新性。因此,学校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就应加强特色化课程建设。中小学体育舞蹈特色课程的开展,不仅促进学生全面身心健康,还能推动中小学特色教育的发展,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需求。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指由地方或学校参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3]。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校和学生的统一,特色课程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学校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资源优势以及学生的需求为基本立足点。同时,特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改进、完善与提高,最终形成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并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学校课程。

1.2体育舞蹈特色课程

根据对特色课程基本概念的理解,该研究认为,体育舞蹈特色课程就是在学校办学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资源优势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独特教育价值和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一门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特色课程。

2中小学体育舞蹈特色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

2.1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满足中小学生的生理需求:由于体育舞蹈运动形式多样,以有氧运动为主,因此经常进行体育舞蹈锻炼,有利于身体各部位肌肉、骨骼、关节健康均衡地发展,同时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塑造健美的身体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体育舞蹈运动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2)满足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由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自主学习主要是从兴趣出发。兴趣是行动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所在,兴趣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长期侧重体能训练,形式较为单一,忽视了体育项目多样性。这种传统的体育锻炼方式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而且满足不了学生多层次的运动需求[4]。然而,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学习内容,能够很好地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这不仅能消除学生对传统体育课厌恶的情绪,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还能充分地展现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组织能力以及自主能力,极大地满足了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2.2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4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协调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在素质教育实施中所起的作用日趋明显。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而且还可以调节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形成优良学生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体育舞蹈既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又有传统体育的健身性和趣味性,恰好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小学体育舞蹈特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3.1顺应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学校的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较之前相比,其教学内容以及形式更加丰富,主要表现为课程开发的多元化。新的课程理念为我国传统的课程教育模式打开了一种新的局面,为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应该大胆创新,可以根据学生、学校以及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更加丰富、更具特色和创新性的体育课程。体育舞蹈是一项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体育项目,其项目自身的特点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

3.2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内容及形式不再单一化,而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学内容不仅仅只强调动作技术,而应该更注重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所要教授的具体内容不再受限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此外,特色课程的建设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体育舞蹈运动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可行性的原因在于,其功能特点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其运动形式多样化,因此既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又能满足学生健身要求。

3.3满足教学基础设施的要求

(1)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体育舞蹈项目类似于健美操等项目,其教学对运动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不受特殊硬件设备条件的限制,在具有光滑地板、音响设备和墙面镜等这些简单的条件下即可进行教学,即使在普通室内运动场馆也能进行,因此,一般学校都具备开设的条件。其课程时间不受限制,时间的安排早晚均可,所以实施起来难度不算大,可灵活多变。(2)已具备师资力量。随着高校的体育舞蹈的推广和发展,各大高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舞蹈专业人才,这为中小学体育舞蹈课程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师资条件。此外,实践证明,体育舞蹈教学难度不大,易实施,体育教师经过简单的教学培训,都能基本完成体育舞蹈教学任务。因此,普通中小学的体育舞蹈师资完全没有问题,都能达到体育舞蹈教学的目标。

4结语

中小学开展体育舞蹈特色课程既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说明在中小学开展体育舞蹈特色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体育舞蹈项目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顺应了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够满足新课标理念以及教学基础设施的要求。说明在中小学开展体育舞蹈特色课程是可实施的。此外体育舞蹈作为体育课程内容能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体育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验证了中小学体育舞蹈特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

作者:邹密 朱晓霜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l]教育部以教体艺.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R].2014.

[2]顾明远.什么叫学校办出特色?[N].中国教师报,2003-03-19.

第6篇: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

论文摘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成果,改变以往舞蹈教育方式相对滞后的局面,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结构,是实现舞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把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定位,突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师资和舞蹈人才,是社会对舞蹈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社会的现实需求决定着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 

(一)舞蹈学的学科定位与规划 

新时期高校舞蹈教育的学科建设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展开舞蹈历史、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二是以身体教育为中心,展开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三是以舞蹈教学、创作和传播为基本点,展开新技术开发研究。 

(二)舞蹈自然科学与舞蹈教育 

为了全面准确、深刻系统地揭示各种舞蹈人体现象的本质特征与规律,对舞蹈自然学科结构和内容的构建就必然涉及到影响舞蹈者生物属性各因素的相关学科知识,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展开探索与攻关,在研究成果不断积累和系统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舞蹈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分支。 

(三)高等舞蹈教育的内知识结构 

面对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应培养高素质的、知识结构更为齐整的复合型舞蹈高级人才,舞蹈教育以社会需求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来改革内知识结构的组成。 

二、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与能力整合发展的原则 

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通过知识技能联系实践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及教学功能、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从而增强师范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科学性原则 

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舞蹈认i卿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学的科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为教学内容。这里的代表性指的是具有“胚胎作用观念”、“有发展力的观念,,,选择具有这些观念的动作不仅能代表不同文化的舞蹈的风格特征,而且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组织练习,能使学生在少量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 

(三)实践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现成的规范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应用实践的操翻巷力。 

三、高校舞蹈教育发展构想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校舞蹈教育必须摒弃以“学科为中心”,分:u或细、专业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起新的“以能力为中心”教育教学模式,体现在舞蹈教育上的那种专业分为表演、教育、编导、史论等僵死了的专门教育。必须突破这种传统教育格局,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精心构划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突出舞蹈教学体系的特点,使技术与技巧教学、实践与创作能力的教学做到互为所用、互为补充,达到全面推进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目的。应紧紧围绕着培养适应性强的能力型人才为中心进行安排,教材要向知识舞蹈方向倾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强调以应用性强的课程内容为主导,达到能力和素质的双重培养。调整课程设置,还要特别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摒弃以全概精的思想。 

(三)改革传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承式的教学方法沿袭至今,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模式,但一成不变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边注入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打破舞蹈教学中这种“一言堂”的格局,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 

总之,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还应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拓型和创造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第7篇: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幼儿舞蹈 兴趣引导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在现代社会的艺术生活中,音乐与舞蹈各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然而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时,音乐与舞蹈常常是不能分割的。教育家活尔特·特里说:“对身体来说,舞蹈可以强身健体,纠正错误姿态,调整肌肉,加强动作的准确性。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幼儿适应团体活动、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儿童的个人言行举止,表达情意意也有助益。跳舞除了身体和情感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如果要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活尔特· 特里从人的身体素质、情感、注意力三方面高度概括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提高身体素质,陶冶幼儿性格和品德,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一、幼儿舞蹈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用的机能,提高身体素质。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在构成舞蹈的众多要素中动作位于首位,幼儿舞蹈也是如此。幼儿舞蹈不同与其他舞蹈,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通过幼儿表现来体现幼儿生活情趣,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如果在这个时期重视让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各种舞蹈教育和教学活动,这不仅可以促进他们骨骼肌肉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他们心脏和呼吸器官机能的成熟,加快幼儿新陈代谢,并有利于他们神经系统的发育,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例如通过学习碎步、踏步、蹦跳步等动作可促进幼儿的腿部肌肉的发育;在节奏练习过程中,幼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还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

二、幼儿舞蹈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活动为中心,通过潜移默化来塑造美的心灵,来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这也是德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所以舞蹈教学对幼儿品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

三、幼儿舞蹈可一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幼儿舞蹈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现在的幼儿在家中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病,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幼儿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而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基训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练。

然而幼儿舞蹈教育开展的难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舞蹈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我们能充分考虑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过程,不拔苗助长,重视他们的兴趣,采取有趣、生动、形象、多变的教学方法,使整个过程始终充满快乐、和谐的气氛,让孩子们一直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舞蹈教育手段才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示。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并参考有关资料和教学经验,归纳得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暗示联想法。幼儿有奇特、美丽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多变的情绪,甚至我们常人看起来不太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正因为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才会对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欢快的音乐响起,请幼儿表现兔子跳,他们眼前就会出现姿态各异的可爱的兔子,有蹦跳的、有摆动耳朵的…………

(二)形象仿生法。用形象的动作来让幼儿模仿,让舞蹈动作化、口语化,例如:幼儿舞蹈中软度训练是艰难而又必须接受的一个环节,要帮助幼儿克服畏惧感、排除枯燥体验,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我将“习指开合”称为“花儿醒来了”,将“压腿”称为“小动物冬眠”等等。每当儿童听到我说“冬天来了,小动物开始冬眠了”,孩子们就会将身体紧紧贴住双腿,伴着音乐的进行一动不动。

(三)音乐节奏法。音乐中的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因素。而作为音乐元素的节奏在舞蹈中具有核心作用。可以说,节奏是舞蹈的灵魂。培养孩子的正确音乐时值概念和节奏感尤其重要。让幼儿在形象联想的基础上和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也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走进音乐。让孩子在音乐进行中变换不同的角色,在角色变换中体验节奏的快慢交替。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自如地形成了节奏概念,而且印象深刻。

总之,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它的广泛传播,不仅对幼儿的教育事业,而且对舞蹈事业的未来,都将起着难以估价的积极作用。同时,它也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跨世纪的今天,我们应感到责任的重大,如何将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为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充满希望的幼儿舞蹈艺术土壤上开满绚丽多彩的花儿,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而努力耕耘。

参考资料:

1、编者李军,《舞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1月1版。

2、吴晓邦著:《我的舞蹈艺术生涯》,中国戏曲出版社,1982年版。

3、《谈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4、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编著:《舞蹈知识手册》,1999年4月1版。

5、虞永平:《适宜的幼儿教育断想》,《学前教育》幼教版,2004年10月。

6、陆秀圳:《立足与幼儿人格建构的审美教育》,《幼儿教育》,1998年4月。

第8篇: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人体结构姿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动态的造型艺术。它作为广受欢迎的学前教育课程之一,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奥尔夫音乐理念的核心在于倡导让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其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观念,备受全世界诸多学前教育者的广泛支持。因此,将奥尔夫音乐理念融入学前舞蹈教育,是激发幼儿舞蹈兴趣,提升幼儿学习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 奥尔夫音乐的概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2 奥尔夫音乐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模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课堂中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2.1 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2 创造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2.3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2.4 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其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挥的空间。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有所区别,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持续创新,不断地发展。

2.5 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3 奥尔夫音乐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3.1 教学形式提倡“综合性”

教学舞蹈多元化,让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具有综合性的首要条件就是将教学舞蹈与其他领域课程相结合,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奥尔夫音乐不是孤立的,通常和美术、艺术、诵读和戏剧等相结合,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而结合了音乐教学的舞蹈理念,立足于幼儿园体系,恰当地与幼儿园的周计划主题相匹配,融于各种W科领域之中,舞蹈教学形式有多种途径,可以配合幼儿园选取具有地域位置特征的文化,同时可以让幼儿体会多元化的知识和文化,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会更多的知识。

3.2 教学理念上遵循“参与性”

让幼儿自然的感受舞蹈,体会舞蹈,摒弃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模式,没有过分的追求舞蹈动作技巧和柔韧度以及动作的单调模仿,幼儿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被动的参与者,而是主动的参与大自然,将身体与自然想融合,而是放松身心,将感受到的情绪与身体想融合,自然而然由内而外主动的参与者,让幼儿随声心动的感受最原始,最自然的肢体感觉,享受其中的乐趣并热爱舞蹈。

3.3 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式的技能训练 ”不可否认,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幼儿来说是最不可缺的,我们应当综合多种方法,促进幼儿在舞蹈教学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不仅要让幼儿融入自身的情绪体验,还要培养审美能力,在舞蹈和音乐中充分展现肢体动作,进而创新概念,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舞蹈相结合,赋予舞蹈生动化,实不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兴趣去查找一些舞蹈视频资料,然后再领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舞蹈理念,并积极参与到舞蹈创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技巧。

3.4 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相结合,体现奥尔夫的民族性

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大多都是采用家乡音乐作为舞蹈的基本材料,它的音乐与我国的很多歌谣节奏以及唱法及其相投,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一本宝贵的财富,其中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却往往都是经久传唱,历久弥新的,如:歌曲《两只老虎》、《泥娃娃》、童谣《外婆桥》、儿歌《小白兔》、《大西瓜》,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易于理解并且容易接受的领域。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博大精深,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中,仔细领会其中的精髓,用以指导学前教学工作,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未来的、具有创造力、独创性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奥尔夫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丰富舞蹈课堂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舞蹈学习空间,将舞蹈与情感相结合,自主创新舞蹈,运用舞蹈技巧来展示舞者的思想,真正感受到舞蹈的乐趣与魅力,最终达到舞蹈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涂远娜.奥尔夫音乐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5(10):51.

[2] 王菊.论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可行性[J].儿童音乐,2016(7):56-60.

[3] 孙宏,李亚楠,,等.基于幼儿园舞蹈教育现状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5(14):216-217.

第9篇: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

1.1高校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理念相悖我国的舞蹈教育最开始是在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地深入到大学教育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性的舞蹈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制。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态势,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舞蹈技艺的教授远远超过了对于舞蹈的研究,使得舞蹈专业的教学成了一种仅需要较低的文化素质和单一的艺术综合能力以及简单思维的艺术形式,与科学的教学形式形成出现了很大的背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引入更多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启发性,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舞蹈这一具体的概念,而不是单纯地将学习舞蹈作为自己的目的和思维方式。

1.2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与其他的人文学科的教育出现了互相违背的状况舞蹈作为一门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艺术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十分重视对于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的训练等。但是与此同时,学校不能忽视对于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断忽视学生评价能力和洞察能力的锻炼,这正是现阶段高校舞蹈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舞蹈专业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严重与人文社会学科的脱离,致使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明确地阐释自己的感受,只是单纯地将舞蹈作为一种表演结构进行演绎。

1.3高校舞蹈专业的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十分的稀少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取得十分明显的进步,其所有的研究人才都必须是十分专业并且敬业的,在这一方面,高校专业的舞蹈教师人才的缺乏恰好使得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水平一直处在很难提升的状况下。目前已有的高校舞蹈教育者在教学思想方面僵化,很少有高校舞蹈教育者能够将民间舞蹈的艺术真实地展现出来,创造性的舞蹈教育者缺乏的状况非常的严重。

2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现状

由于高校的舞蹈专业所处的现状并不乐观,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此外,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环境等因素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下文将分析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

2.1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现阶段市场的不断变化,文化市场也是处在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可见民间舞蹈艺术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的科学价值也正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很多与民间舞蹈艺术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处在不断消亡的过程中,民间舞蹈艺术的市场正在被占领,所以为了继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改善其传承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2.2民间舞蹈在传承的过程中缺少应有的保护机制做其后盾由于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现,民间舞蹈艺术已经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文化社会对于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少一定的保护措施的执行,不仅限制了民间舞蹈的发展空间,对其的资金投入还在不断地缩减,使得优秀的民间舞蹈逐渐地被青少年所忽略,精于研究民家舞蹈艺术价值的专家也逐渐地稀缺。

3高校民间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已经详细地阐述了我国高校民间舞蹈专业存在的教育现状,也分析了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阻碍。但是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遗产,其艺术价值是绝对的,是不能忽视的,所以高校舞蹈专业一定要担当起传承民族舞蹈艺术价值的责任,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现状,使得民族舞蹈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扬。

3.1舞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民族舞蹈作为舞蹈专业中最具特色的舞蹈表现形式之一,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现代人受到多种文化形式的冲击,对于民族舞蹈的文化认知已经逐渐的淡化。这时,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当积极地改正观念,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品味其中的民族文化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责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民族自豪感,在表现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拥有更强烈的感情蕴藏在肢体动作之中,丰富了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

3.2高校的舞蹈专业应当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合理的安排舞蹈专业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程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专业的教师也不能完全地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然只会使得民间舞蹈课程的教育显得过于的僵化,缺乏人性化。在设置民间舞蹈专业的课程的时候,教师应当选择最合适的教材,结合舞蹈教材,教授学生学习舞蹈技艺,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同时,使得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培养学生对于民间舞蹈的兴趣,丰富民间舞蹈的趣味性。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当杜绝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在民间舞蹈教学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开设相应的辅修课程,大大的增强叙述对于民族舞蹈的兴趣。

3.3高校民族舞蹈专业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独地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而是要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其中,顾及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全面性和灵活性,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舞蹈的动作、步伐以及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产生自由的感悟。其中,感性教育法是民间舞蹈教育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感悟到民间舞蹈的本质,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毅力和激情,在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情感,使得民间舞蹈的表演更加精彩。不仅如此,教师在使用感性教育法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激发出学生创作的热情,使得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的同时对民间舞蹈有所感悟并深入研究。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