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范文

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

第1篇: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范文

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9年将ISO/IEC导则2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改版为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我国政府以GB/T15481-2000等同采用此项标准,并已于2001年9月在我国正式实施。针对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国际上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针对临床检验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文件,设定开展临床检验工作实验室的基本标准和条件,达不到相应要求的实验室不得开业,违反规定的要进行处罚;另一类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9年依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专门起草的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后者虽未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但必将成为未来医学实验室能力认可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依据。这些文件对我们建立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根据我国临床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是当务之急。《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为开展临床检验工作的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应强制性实施,达不到该要求的实验室不得开业。为了保证我国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能与国际同步,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件建立临床实验室认可制度势在必行,如果《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临床实验室认可能在我国实施,将会规范临床实验室的设立,加强临床实验室的建设,为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提供保证。

2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独立实验室,节省卫生资源,保证检验质量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还不丰富,如何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最大限度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社会化服务的独立实验室,在很多国家已存在多年,并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措施。事实证明,社会化服务的独立实验室在节省卫生资源、补充医院实验项目、开展高新技术、提供快捷服务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医院和患者的认同。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多年来一直鼓励并提倡开展社会化的临床检验服务,但受思想观念、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逐步入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将部门无法开展的或者检测数量较少的检验项目委托独立实验室检测。这种形式对社区医院特别有益,独立实验室的临床检验服务将有利于将更多的患者留在社区医院,节省卫生资源,也便于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中介组织对其检验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对于保证社区医院整体临床检验质量,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3建立检验医师队伍,构建实验室与临床医生的桥梁

第2篇: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范文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含义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8]。实验室应将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制定成文件传达到全体人员,并被其理解、活动和执行。并保证对管理方针和目标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关联性、协调性、适应性等特点。管理体系应有明确的目的、规范的管理、有效的制约、高效的机制、能自我发展和有机的整体等特点。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贯穿与实验室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取样开始到所有潜在危险材料被处理。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2.1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法律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WS/T251-2005),GB19781-2005/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T22576-2008/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GB/T27025-2008《检测和校正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

2.2编写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主要有生物安全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SOP)、安全手册及记录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编制应密切联系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安全为主题,涵盖生物安全的一切要素。编制的文件要相互呼应、统一协调便于管理和使用。

2.2.1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遵循的文件,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纲领。可参照“质量手册”的组织方式,但要包括以下内容:风险评估、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个人防护和应急措施、菌(毒)种管理等进行原则性规定。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负责人、生物安全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各个部门都应赋予其相应的职责,要明确实现和达到的生物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的制订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质量目标要相对具体,规定一些明确的数据,如对事故的处置率、人员培训、设备装备等,具有可考核性。批准页由设立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表明无论内、外条件发生何种变化,该负责人都会确保并维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目录见表1。

2.2.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手册的执行文件,程序文件一定要与生物安全手册相呼应,注意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的特殊性。特殊的内容有:确保每个生物医学检测和相关人员熟知生物安全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室和所操作材料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的供应;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确保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样品和菌(毒)种不会遗失或被偷窃。保存良好内务行为的程序;员工健康监护程序;实施危害评估,记录结果及采取措施的安排程序;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确认、安全处置与存放及监控程序;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程序;工作人员培训、考核程序;设备安全去污染程序;紧急程序;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程序;废弃物处理及处置程序;安全计划的审核和检查程序。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目录见表2。

2.2.3安全手册安全手册编写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实用、便于使用人员查阅。内容包括:实验室操作和使用的仪器设备、材料存在的潜在生物危险和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及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化学品安全;电器安全;消防;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应急事件处理方法;紧急撤离等内容。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安全

2.2.4SOP编制SOP编制的原则为编制的SOP要包括实验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从取样开始到所有潜在的危险材料被处理的各个过程以及实验室清洁、消毒、废弃物处理和实验质量控制,并确保SOP的严格执行,同时生物安全贯穿于SOP的整个过程。编写的内容包括:实验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标准操作规程。

2.2.5记录的编制记录是实验室活动过程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明;记录不要缺项,要做到实验室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相应的记录。必不可少的记录包括职业性疾病、伤害、不利事件的记录;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记录;危险标识;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报告(含纠正、预防措施);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记录;实验活动记录;人员、物品出入记录;试剂、耗材购置、配制、使用记录;监控(含人员监督记录);空调系统运行记录;重要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工作状况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实验室清场消毒记录;其他记录(如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回收记录、人员档案等)。

3讨论

第3篇: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范文

    外延实验室的业务是对环保局在环境管理中某一特定的整体项目以合同形式提供服务,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状况和数据的真实准确情况必然影响到环保局的工作成效,因此,环保局有必要将现行有效的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延伸(移植)到外延实验室,对其业务开展全过程和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状况实施严格管理和控制。

    1.1外延实验室的资质管理

    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只有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才能够从事相关的监测业务。因此,地区级及以下的环保局对具有特殊性的外延实验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资质管理:第一、在采购服务的招标文件中提出服务资质要求及开展资格后审活动,设置入场门槛。一般的准入条件包括监测机构应具备实验室资质认定(CMA)资格或国家环保部颁发的运营资质证,有相应的项目检测能力或运营维护能力(设备厂家售后服务的授权、运营业绩等)和有足够的服务响应能力(保证样品的运输和分析时间符合要求、有故障应急处理能力等)。在招标活动中,环保局还可以对中标的监测机构开展资格后审活动,保证只有具备良好服务能力的社会机构才能参与环境监测活动。第二、以合同的形式对外延实验室的服务内容和业务资格进行规管。环保局可以在服务合同中对外延实验室服务项目的业务范围、监测能力、项目实施要求和运营服务内容作详细规定,形成服务合同的条款。合同的签订及条款的细化,保障环保局对外延实验室提供环境监测服务(履约行为)的过程监管可以做到有法可依。第三,实施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评级管理,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环保局可以对辖区内开展监测业务的外延实验室进行服务质量评级管理,对无法完成监测业务或提供的服务质量低劣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降低信用评级,甚至淘汰出环境监测市场等行政处分。

    1.2外延实验室的技术管理

    通常情况下,环保局可委托监测站对各外延实验室开展业务的整体项目制定出技术要求,包括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与评价标准、监测点位、监测频次与周期、维护的频次和效果、数据审核与质控要求、结果报告的编制等内容,并于服务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各外延实验室也必须根据服务合同的内容及技术要求,制定监测方案或运营维护方案,经环保局审核确认后才执行。在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各外延实验室不能随意变更各技术参数。环保局也可委托环境保护监测站按照技术要求对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过程监督管理,对发生的技术偏离展开论证、纠正,使他们能够切实当好专项“环境保护监测站”角色。

    1.3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考核评价

    监测数据的质量是开放监测市场并购建外延实验室,实现监测站技术转型的关键。外延实验室在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并严格执行,接受环保局的质量检查或考核评价。它们必须分阶段向环保局提交质量保证措施的完成情况报告。环保局通过标样考核、实样比对等质控手段,结合日常监测过程中现场监督评价、数据审核、资料汇总等多项要素对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它们的监测数据质量和服务质量。此外,环保局还可以结合各阶段的考核评价结果对服务合同的金额进行分期支付或扣发处罚,促进外延实验室提高服务质量。

第4篇: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能效标识 ;节能减排 ;建议

能效标识又称能源效率标识,是附在耗能产品或其最小包装物上,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能效比将节能分为5级,1级最为节能,5级能效最低,目的是为用户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高能效节能产品。据国际能源署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

一、目前我国能效标识存在问题

我国于200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能效标识制度。截止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依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已联合了5批目录共19类产品,涉及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照明器具以及办公设备等领域,包括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电冰箱、电动洗衣机、单元式空调、自镇流荧光灯等主要用能产品。

但目前我国部分产品能源标识上存在较大问题:

1.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尚未针对能效限定值建立相应的强制性制度;并且惩罚力度不够,最高罚款仅3万元。

2.是存在无标识、标识不标准、品牌规格与能效标识不符、乱贴或冒用能效标识等诸多情况。如商场展示用样式空调机外壳大多没有加贴能效标识,也没有注明生产时间。能效标识中应有“生产者名称”,但很多著名品牌如海尔、美的、等的冰箱、空调往往没有注明具体的生产企业名称,而只是表明其品牌名称。

三是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家电产品量大面广,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仅靠质检和工商管理部门监督,无法使标识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四是民众对能源标识认识不足,很多民众仍是通过商场售货方介绍来认识商品的能效性,而不是通过能源标识了解产品的用能情况。甚至连部分受检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一新出台的《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还不甚了解,不清楚其具体要求。

二、我国能效标识问题应对举措

1.完善能效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的法律体系;尽快制定高耗能产品淘汰制度,并进一步拓宽能效标识产品范围;加强节能产品认证。

2.强化监管力度。质检部门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把能效标识监督检查作为日常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办法》的要求建立社会监督及投诉处理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并负责对违反《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3.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采取自律性协议方式自管、自查、自检、互监。要与行业组织加强联系,出台举报制度,方便社会各界监督,建立真正意义的企业自律联盟。

4.是关口前移,加强企业资质认证管理。在不改变能效标识实施模式的前提下,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提升企业实验室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并要求企业必须提交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的检验报告,以保证企业自我声明信息的准确性。

5.加强宣贯力度。要多手段、多方式、多渠道加强能效标识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度,使百姓熟悉标识样式,能够看懂、了解标识的信息,同时严厉打击标注虚假能效信息的企业,打击误导消费者的宣传。

参考文献:

[1] 李剑锋. 你了解能效标识吗[J]. 电器, 2004,(11).

[2] 单力.中国进入能效标识时代[J].环境,2005,(10).

[3] 什么是能效标识.电子质量[J],2008,(06).

第5篇: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教育装备;量化管理;制度建设

“十五”期间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为适应形势发展,我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增加了5倍多,致使教学用房、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坚持规模增长与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经济投入同步,加大投入,加速办学条件建设。“十五”期间我校以“211工程”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投入12亿元建设教学大楼和购置教育装备,新增课室面积7.12万m2、实验室面积17.2万m2,新增2.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使全校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亿元,生均仪器达1万元以上。与此同时,由于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学(部分科研)、行政办公等使用的仪器、用房、用地等无偿占有,谁占有归谁使用;只讲需要、不讲效益,不计成本;故出现投入越多、利用率越低、浪费越大的反常现象。扩大规模后该如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呢?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观念,树立“成本和效益”的观念和“越是发展越要节约”的观念,使教育装备由原来的“专管专用”向“专管共用”转变,使包得过多的福利型供给制思想向市场经济、成本核算、讲求效益的观念转变。与时俱进,立足新起点,首先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一体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大型仪器实行“中心化管理”,使教育资源实现统管共用,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对大型仪器、土地、教学科研办公用房等实行量化管理,并使管理落到实处,开创国有资产管理新局面,取得显著成效。以科学发展观推行学校发展新跨越,使我校实现由以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质量和水平、突出优势和特色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一、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教育装备统管共用

1.理顺校级管理机构

学校把设备处的实验室管理科与教务处的实践教学科合二为一,划归教务处领导,统一对全校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使用、设备费、实验实习等实施管理。避免职能重叠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脱节、盲目购置设备等弊端。

2.构建校、院两级实验中心,建立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一体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为改变教育资源分散管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重复购置严重,利用率低的弊端,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我校改革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校、院两级实验教学中心,并使之成为实验教学的实体。根据“统筹规划、优化整合、合理布局、资源共享,提高效益”的原则,我校于“十五”期间开展构建校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和各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优先建校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然后在各学院实验大楼内建学院级教学中心。

一是利用校区东扩的契机,新建面积为2万m2的基础实验大楼,并由设备资产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按学科大类进行整合实验室,将分散在各学院的11个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整合与优化,对功能相同的仪器和分室进行合并后搬入该大楼,成立校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植物生物学分中心、理化分中心和计算机技术分中心。

二是利用近年新建或调整学院实验大楼的契机,学校要求每个学院在搬迁前做好院级实验平台的总体规划和对现有实验室调整、重组,按学科大类划分,打破教研室(系)之间的界限,打破专业、相近课程的界限,打破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的界限,以及教学实验室与一般科研实验室的界限,建设满足本学科和相近学科实验教学要求的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并构建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共用的、教学与科研共享的学科专业平台。两个平台组成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直接由学院管理。

校、院两级实验教学中心均建立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一体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新的管理制度,体现充分发挥学院实验室管理职能和自,突出学院的统筹总体规划、实验教学改革和资源共享作用。在管理上做到“六个统一”:统一管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统一安排实验教学;统一调配实验技术人员;统一规划实验室建设和开展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实践以及实验人员的选聘和考核工作;统一组织实验室开放;统一安排建设经费和运行实验费。

为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共享率及使用效益,在校、院两级实验中心建设中着力抓好:(1)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各学院以学校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为依据,提出统一、长远的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并对学院实验大楼进行统一规划。按实验教学(特别是新专业)的实际需要,分期分批建设实验室和购置仪器,以免造成闲置而浪费;(2)对两个(或以上)学科可共用的实验分室由学校指定一个学科建立,并给予经费投入,其他学科到相应的实验分室进行实验,不准重复建设,以保证实验室功能不重叠,仪器设备不重复购置;(3)仪器设备坚持适用性与先进性统一的原则,防止功能闲置而造成隐性浪费;(4)各平台设立“创新分室”和“大型精密仪器室”,把本中心共用性强的贵重仪器集中管理,统一协调,开放使用。

由于两级中心由校、院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减少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和仪器的重复购置,大大节约投资;同时,消除了本位主义,较好地实现统管共用、开放式管理,使实验室利用率由30%提高到51.23%,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如原各基础实验室申报设备经费共6000多万元,现公共基础实验中心只投入4000多万元仪器设备便可完成1.6万名学生一、二年级80门实验课、146.6万人时数的实验教学任务。

经过几年建设,校、院两级实验平台中已有4个被评为省教学重点实验室,9个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植物生物学分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些国家级、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对推动我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实现教育装备共享,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加快大型仪器共享系统的建设和量化管理

经过两期“211工程”建设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投入,我校现有大型仪器共685台(其中单价40万元以上的109台),总值达1.96亿元,占我校仪器设备总值的1/3。为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学校制定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开放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首先从管理体制上强化管理。

(1)加大校级测试中心建设力度,构建大型仪器共用平台

我校测试中心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利用当时世行贷款经费的70%购置共用性强的大型精密仪器安装在该测试中心,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统管共用,向校内外开放,使之成为集教学、科研、检测服务为一体的校级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故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以及“211工程”建设中,学校继续将测试中心列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子项目,分别投入1800多万元和1500万元用于原世行贷款购置大型仪器的更新换代和购置新型精密贵重仪器。同时把“211工程”重点学科购置的共用性强的特大型贵重仪器如液-质联用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也安装在测试中心,由中心管理,优先供本学科使用,以提高仪器使用率。目前中心拥有单价10万元以上仪器28台(其中单价40万元以上仪器14台)。学校加强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使该中心通过了广东省和国家实验室资质认证(计量认证),成为可出具有法律效力检测结果的第三方实验室,是全国高校为数不多的通过实验室资质认证的测试中心之一。中心的全部贵重精密仪器均已加入广东省、广州市和本校的“大型仪器共用网”,实行对校内外开放,有偿服务,使中心成为真正的公共测试服务平台。

(2)实施大型仪器“中心化管理”

①大型仪器实施“中心化管理”。学校成立大型仪器管理中心,对测试中心和分散在各单位的可供共用的大型仪器实行宏观的管理,人、机隶属关系不变,实行“分散配置,统一管理”和“开放使用,有偿服务”。同时,学校要求各学院设立“共用大型仪器室”,将共用性强的大型仪器集中管理,开放使用。

②强化管理。首先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给各大型仪器制定基本工作定额;二是分期分批在大型仪器上安装计时装置,并与学校的“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联网,使设备开机时自动记录工作时数,管理部门可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三是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网络平台”,将全校大型精密仪器的技术信息、可利用的时间及收费标准等上网,方便用户查询和联系上机。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网上登记,有效地促进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提高其使用效率。

4.激励机制

(1)实验室建设坚持“效益优先”和“优室优投”原则。加大对锐意改革,仪器设备统管共用实施较好,取得良好效益的实验室的投入,促其上水平。(2)实验人员实行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根据校情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实行量化管理,优劳优酬。(3)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使实验教学队伍的知识、技术不断更新,教学、科研、技术兼容并且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从而胜任实验室和仪器的开放使用,并进一步挖掘仪器的潜力和开发新的功能,提高仪器使用率和效益。(4)设立首席实验技术岗位,待遇等同正高技术职称级别。并把实验技术骨干培养纳入“千百十”工程管理。(5)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大型仪器使用基金和大型仪器维修基金。对于学生的创新实验给予创新基金、实验室开放基金支助和学分奖励;对完成工作定额的共享机组给予使用基金和维护费的资助。(6)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先进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共享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和表彰。

二、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强化土地和各类公用房的量化管理

所谓量化管理就是全校各单位和学生用水、用电、用房、用地等实行定量供应,超量使用收费,节约奖励,违章处罚的管理办法。目的在于保证供应,减少浪费,提高使用效益。

“九五”期间我校在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无偿使用水电的单位实施量化管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十五”期间将量化管理推广至公用房、土地等方面。

1.强化各类公用房的量化管理

按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关于各类用房指标的最新规定,结合校情实际,学校分别制定了《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室配置管理办法》《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办公用房配置试行办法》《华南农业大学房屋有偿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对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办公室、教研室、会议室等用房面积使用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并根据各单位的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教学任务等定出各类用房的指标后下达到各单位,实行按用房指标使用,超量使用收费。学校组织专门审定小组对校内各单位进行现场核查,核查出各类超标用房和空置房面积达2万多m2。学校成立房地产管理办公室负责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对这批房作如下处理:一是本校单位继续使用超指标用房的,按章收费;二是由学校收回,重新调剂给新成立的单位或实验室使用;三是对外单位出租。实施各类用房的量化管理后既提高了房屋的使用率,又盘活了国有资产,使之保值增值,每年还可以为学校增加1000多万元的收入。

2.强化各类用地的量化管理

农林类院校由于教学实习和科研实验需要土地较多,如我校原用于教学科研实验用地约200公顷。为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确保其合理有效地使用,“十五”期间学校对校内教学科研基地进行综合改革,根据“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有偿使用、功能划区、经管分离”的原则,对校内教学科研基地的土地和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划分为水稻、旱作、大棚等10个功能区,并制定了《华南农业大学土地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对土地有偿使用的管理与审批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并根据地段、土地类别和大棚类别、自筹资金开垦荒地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和温室大棚等设施的收费标准。设备资产处为学校土地有偿使用管理的主管职能部门,学校委托基地管理处负责校内教学科研基地土地及设施的有偿使用管理。

严格审批程序。校内单位的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其他有偿服务用地,必须严格执行审批程序,签订用地协议并按标准向财务处缴交土地使用管理费和土地使用保证金后方可使用土地(其中教学用地免收土地使用管理费,只收取30%土地保证金)。

加强资源共享。利用不同项目对作物、土地的需求时间差,充分整合进驻基地的项目,由职能部门按使用资源的先后安排教学、科研项目,实行项目之间的资源共享。既提高土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又使项目组节省开支,更有利于大农学类学生的教学及专业实习。

加强监督、管理。管理职能部门经常派员巡查,督促土地使用方及时缴费和管好用好土地。发现土地使用者擅自改变协议约定的土地使用用途或转租土地的,要求其立即纠正,否则学校将终止协议收回土地。学校实施土地及设施有偿使用后,盘活了土地,杜绝多占土地或占后转租谋利等现象发生,大大提高土地和温室大棚的利用率。学校每年回收土地和温室大棚等设施的使用管理费达100多万元。

三、结束语

1.在建设实验共用平台时必须同时强调进行实验室的优化整合和实验课程的优化整合,并将资产与实验室管理融为一体,提高资源的调配力度,形成既有各自特色又互相配合的实验室体系,实现资源共享,统调共用。

2.节约型学校建设是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强化资产的量化管理是建设节约型学校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增强各单位领导的成本意识,调动各单位节约资源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节约意识的建设者,同时,也适应科学发展、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明才.加强管理改革,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261

[2]王浩.高等农业院校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184~185

[3]郑兴福.加快管理改革创建高水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172

[4]谢细香.提高专业实验室利用率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9:94

[5]孙传松.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9:2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of assets manag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Zheng Yin, Luo Xueliu, Zheng Jinyu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第6篇: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范文

论文摘 要:现在的语言实验室从以往单纯的语音教学功能已转变成了集视听说教学、网络考试、自主学习开放三大功能体系的综合性网络课堂。

近几年来,随着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数字化网络教学的兴起,在外语视听说教学方面已脱离了传统的模拟语音实验室束缚,走向了网络数字化语音室的时代。语言实验室从以往单纯的语音教学功能已转变成了集视听说教学、网络考试、自主学习开放三大功能体系的综合性网络课堂。科学的管理与维护语言实验室就成为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

一、科学管理与维护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必要性

数字语言学习系统是视听信号以全数字形式在教师主控机、各学生终端之间进行有效传输、处理和存储的语言学习系统。现今各个高校的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设备越来越先进,系统功能越来越齐全,但面对日益增多的学生和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实验室的使用压力非常大,由此带来了硬件损耗以及软件的更新换代等各种问题,以前的“日常管理,简单维修、保养”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语言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和顺应教学改革的强大趋势,就成为了语言实验室教师的工作重点。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就是重中之重。

二、如何做到科学管理与维护

1.健全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语言实验室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健全管理制度。对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来说,必须要在学校大制度的前提下制订相应的语言实验室管理制度。例如:《语言实验室规章制度》《语言实验室使用管理办法》和《语言实验室学生使用守则》等。同时,要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完善和改革管理制度。

2.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1)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合格的实验员,是语言实验室运作的主要动力。要建立以实验室主任、工程师或实验师及实验员为主的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持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一般性故障的排除、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基本的课件制作技术、实验室安全等。培训的途径有业务学习和现场实习。要鼓励管理人员到其他高校学习、交流或安排到生产厂家参观学习。

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办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责任到人。

(2)任课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对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发挥语言实验设备的作用。内容主要包含主控台的操作和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办法。途径主要是依靠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讲解培训。可以在新学期开始时,对将要使用语言实验室的老师进行集中的使用学习。

作为任课教师,在上课的同时要切实负起责任,管理好学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爱护设备,填写相应的使用记录或教学日志等。

(3)学生的管理

语言实验室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在设备使用方面,由于现代技术的日趋成熟,学生终端使用起来非常容易,一般只需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基本操作方法即可,也可在系统首页公布使用方法供学生学习,还可留下管理员邮箱随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也正是因为语言实验室面对的是全校的学生,人员众多,流动性大,不免会有素质高低之分。从长期工作积累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实验室设备产生的很多故障都是因为学生的操作不当等原因所致,而这些问题又往往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对学生必须要加以管理。①教师在对来语音室上课的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讲解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习实验室管理规定和使用守则等各种实验室规章制度,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②对损坏实验室设备的人员依照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处罚。③为了防患于未然,可以在相对固定的视听说课堂上实行座位固定制度,每个学生在上第一堂课时填写座位表,固定座位,上课前可以习惯性地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在自主学习时,严格一人一位一登记的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

3.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

(1)硬件的管理与维护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硬件配置一般是计算机、终端机、耳机、卡座、功放音箱等,有的学校还配备有DVD和幻灯机等电子设备,出现各种故障在所难免,对这类设备,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有一定的自检自修能力。为了不耽误实验室的正常使用,管理人员要经常性地检查设备,发现隐患及时清除,最好做到日常小检查,期末期初大检查。学生终端和耳机使用频率最高,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耳机和终端,提倡学生爱护设备,增强这些耗材的使用寿命。实验室还要常备一些易耗品,以便随时更换。

(2)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由于教师在使用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时经常要用优盘等外部存储设备,有可能将计算机病毒输入,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甚至破坏系统,所以实验室应做到四点:①指导老师按正确的步骤开关语言室操控系统,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和打开不合常理的文件;②使用正版杀毒软件对计算机实时监控,经常升级计算机;③安装还原卡保护重要区域,重新开机后能恢复到最初状态;④对计算机内重要的软件资料等做一个备份,以备不时只需。

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应经常与软件供应商保持联系,随时升级语言学习系统软件。同时也要根据本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所需资料进行补充。

4.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对于学生来说,仅仅从视听说课堂上学习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各种资源使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实验室可以利用中午和晚上业余的时间对广大师生开放。建议采取拓展练习和自主学习两种方式。拓展练习由教师带领,在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的支持下进行一些课外补充教学,以提高学生兴趣为主,开拓学生学习英语的思维。自主学习完全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强大的资源库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课本以外的知识,使用VCD点播喜爱的外语视频;也可以对课堂上讲过的课文内容复习或预习新的课程,查看教师的优秀课件;还可以利用系统组合模拟试题进行自测,试做四、六级真题等等。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前登记座位,便于管理。

三、结束语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是高校组成的一部分,是教学、科研的展现平台,是师生提高外语水平的结实桥梁。充分发挥语言实验室的作用是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地管好实验室,维护好实验设备。因此,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敏娜.高校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

[2]钟庆.高校语言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

第7篇: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范文

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后勤部,各地商检局:

根据国家商检局、国家经委、对外经济贸易部、海关总署一九八七年九月八日联合的《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对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检疫的商品,实行进口商品质量许可制度的规定。经国家商检局、国家经委、对外经济贸易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征求意见,有关监督、检验机构共同修改,现将《进口商品质量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快组织实施。

进口商品质量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止危害人身生命健康或者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商品进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国家商检局、国家经委、对外经济贸易部、海关总署联合的《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对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检疫(以下简称“安全”)的商品,实行进口商品质量许可制度。对符合我国颁布和采用的“安全”法规和标准的进口药品、食品、动植物产品准予注册,其他进口商品发给《安全标志》或者证书。

第三条 根据国家对进口商品的检验和质量监督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国家商检局统一负责全国进口商品质量许可制度管理工作。进口人用药品、食品的质量许可制度工作由卫生部及其指定的药品检验机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办理;进口兽药(包括饲料药物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进口动植物产品的质量许可制度工作由农业部及其指定的兽药监察机构、饲料监察机构、动植物检疫机构办理;进口锅炉压力容器的质量许可制度工作由劳动部及其指定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检验机构办理;进口船舶(包括海上平台)、主要船用设备及材料、集装箱的质量许可制度工作由船舶检验局及其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办理(以上机构简称有关监督检验机构)。其他涉及“安全”的进口商品质量许可制度工作由国家商检局及其指定的商检机构办理。

第四条 《实施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家商检局和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并于《目录》实施前六个月公布。公布《目录》可以根据需要分期分批进行。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应在公布《目录》前会商国家商检局。

第五条 已获得《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的《目录》内商品,由国家商检局和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公告;未获得《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的不准进口。

第六条 获得质量许可的商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商品必须符合我国颁布和采用的有关“安全”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生产厂的生产检验条件和质量保证能确保生产符合要求的商品。

有关的“安全法规”标准和对生产厂的考核要求由国家商检局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二章 获得质量许可的程序

第七条 外贸经营和收、用货单位申请办理《目录》内商品进口手续前,应告知国外厂商或者人必须申请办理并获得进口商品《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后才能签订进口贸易合同。

第八条 自《目录》公布后,国外厂商向我国首次出口《目录》内商品时,必须按商品的型号规格在签订贸易合同前直接或通过人向我国国家商检局指定的商检机构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指定的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申请并按规定预付申请的样品检验费和生产检验条件考核费。

第九条 商检机构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对申请的样品和有关技术文件,按我国颁布和采用的“安全”法规和标准负责检验和审查。经检验和初审合格后,商检机构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应及时通知申请人准备接受对生产厂的生产检验条件作考核审查并说明考核审查的内容和时间。

第十条 对生产厂的生产检验条件考核审查合格后,由国家商检局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向申请人签发证书签注有效期限并批准使用《安全标志》或者准予注册。

第十一条 对申请样品检验不合格或者对生产厂的生产检验条件考核不合格的,通知申请人,自通知之日起六个月内不得再申请。

第十二条 使用进口商品《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的有效期限,由国家商检局和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商品另行规定,超过有效期限的,必须重新申请。

第三章 日常检验和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目录》内商品到货时,由商检机构和有关监督、检验机构实施强制检验,经检验不合格的,应当监督有关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责令退货,或者销毁。未获得《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的商品,商检机构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不接受报验。

第十三条 到货的《目录》内商品必须与申请的样品相符,经检验两批不合格的,吊销《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销注册。吊销《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销注册的商品,由国家商检局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公告。自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后才能重新申请。

第十四条 对获得《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的生产厂,由商检机构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派员或者委托认可的国外的实验室(包括检验机构)按我国颁发和采用的“安全”法规和标准要求作不定期抽查和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生产厂在商品的生产条件、原材料、配方、产品设计或者结构有改变时,必须及时通知商检机构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未经确认不得更改。

第十六条 根据国家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实验室实施认可制度的规定,国内外的实验室(包括检验机构)可以向国家商检局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申请实验室认可。被认可的实验室承担指定的与进口商品质量许可制度有关的工作,国家商检局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对被认可的实验室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具备认可条件时,将吊销认可证。被认可和吊销认可的实验室由国家商检局和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公布。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进口商品在国内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列入《目录》内的进口商品,无《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标记(或编号)的,不得在国内市场流通。

第十八条 凡未获得《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的《目录》内商品、报刊、电台、电视台不得接受国外有关厂商的宣传广告申请;对已获得《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的商品,广告宣传内容必须事先征得商检机构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同意。

第十九条 擅自进口和销售没有《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的《目录》内商品;擅自使用和变卖、伪造、转让《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标记(或者编号)的,由国家商检局和各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按我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安全标志》的式样由国家商检局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制订公布。

第二十一条 申请《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的国外厂商应为商检机构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及其被批准认可的实验室派出人员对生产厂进行考核审查和监督管理提供工作、生活上的方便,并协助办理入境签证。

第二十二条 商检机构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对申请《安全标志》、证书或者注册的商品的样品检验、生产检验条件考核、日常监督和抽查,以及《安全标志》工本费,按规定向申请人收取费用。具体收费办法由国家商检局或者有关监督、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商检机构和有关监督、检验机构以及被认可的国内外实验室(包括检验机构)应对申请样品的技术、生产厂的生产检验技术和检验、考核结果保密,以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第8篇: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范文

1 现场检测在卫生监督工作中主要作用

现场快速检测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支撑,是日常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中及时查处潜在公共卫生危害因素或因子的重要手段[1]。其主要作用表现在:① 通过初筛可以及时发现可疑对象, 对进一步检验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② 可以以现场快速检测结果为依据,及时采取临时控制措施[2]。

1.1 常规卫生监督模式的有效补充

查看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检查工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检查卫生安全设施,查看被监督单位质量控制档案等,是卫生监督员通常采用的现场监督手段。卫生监督工作中涉及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室内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放射防护等,常规的方法不能完全发现其中的问题,须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专业设备,通过开展现场检测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1.2 为正确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依据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应用,是高科技成果在卫生执法领域的体现,可以帮助卫生执法人员在处理相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赢得时间,快速查找事故原因,为卫生监督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3 保障重大活动安全的有效手段

在提供重大活动保障时,通过现场检测可以及时掌握保障现场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等卫生状况,现场确认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2 卫生监督现场检测工作现状

2.1 卫生监督现场检测工作的发展

1996年9月上海市成立全国第1家卫生监督机构,20余年里,上海市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卫生监督现场检测工作也进步明显。

2.1.1 现场检测设备配备不断完善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3]要求:“根据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的任务,为满足日常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和重大活动卫生保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防护设备”。上海截至2006年底,共配备各类现场检测仪器装备1 215台,5家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的快速检测设备基本达到卫生部标准,有3家区县卫生监督机构配备了现场快速检测车辆。截至2008年底,全市各类现场检测仪器装备数达到了1 535台,总检测数达82 844项次(表1)。同时,上海市卫生监督机构还积极开展现场检测仪器应用研究。2008年编制完成了《卫生监督机构现场检测仪器备选指南》,为监督员开展现场检测工作时选择仪器提供了帮助。

2.1.2 现场检测工作不断规范 2006年2月21日,《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4](《办法》)颁布,《办法》规定:为行政、司法、仲裁机关和社会公益活动、经济或者贸易关系人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以及其他法定需要通过资质认定的机构,必须通过资质认定。《办法》的出台为卫生监督现场检测工作提出了要求。为使现场检测数据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或作为进一步实施行政行为的依据,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积极参加实验室计量认证审查。截至2008年底,全市20个卫生监督机构中,共有1个市级卫生监督机构、17个区县卫生监督机构通过计量认证,在职业卫生、场所卫生、生产环境和生活饮用水等专业的一些检测项目上,能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2.1.3 现场检测能力不断提高 自2006年起,在国家抽检的基础上,上海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工作重点,针对百姓关注的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本市的专项监督抽检工作,并不断拓宽监督抽检的内容,在公共卫生监督抽检的基础上,2008年首次尝试开展医疗质量(临床检验)的专项监督抽检工作。在本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卫生监督专项抽检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专项抽检样品抽检数和抽检户数分别为52 181件和10 409户;2007年样品抽检数和抽检户数分别达到80 361件和13 004户,与2006年相比样品抽检数、抽检户次分别增加54%和25%。大量现场检测工作的开展,不但提高了现场检测仪器的使用频率,有效地提高了监督员现场检测能力,同时对各区县现场检测能力的平衡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2 现场检测工作存在的不足

2.2.1 现场检测的作用尚未完全体现 目前现场检测在卫生监督执法中的作用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一是体现在监督员在卫生监督执法活动中采用现场检测手段固定证据的意识不强,根据现场检测采集的证据进行处罚的比例在所有处罚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二是体现在监督员经常使用的现场检测项目比较单一,没有把法律法规中要求的全部覆盖,束缚了现场检测技术的全面发展。

2.2.2 现场检测能力不强 由于卫生监督工作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在监督员现场检测能力建设上还缺少成熟且系统规范的培训体系,主要表现在新上岗的监督员在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之前,有些人员没有经过正规仪器操作培训和考核,有些人员虽然有相关培训和考核,但没有专门的培训师资,或没有专门的培训教材,或没有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方案,培训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多数依靠高年资监督员现场的带教。同时,由于卫生监督工作的体制不很成熟,近年经历过几次机构职能改革,机构职能和人员变动较大,导致一些经验丰富的监督员流失,对现场检测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

2.2.3 现场检测技术应用研究不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监督员要想做好现场检测工作,必须对不同仪器设备的性能、作用成竹在胸。卫生监督现场检测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所需的仪器设备不能完全从其他行业照搬,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来确定。但目前在卫生监督现场检测工作中存在对现有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以及是否适用卫生监督工作的研究不多,缺少对新仪器应用到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可能性和适用性的研究。

2.2.4 现场检测质量管理未完全落到实处 部分卫生监督机构在计量认证通过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下降,同时建立的质量管理流程与实际工作有不相符合的情况,致使操作不便,流程运转不畅;体系运行过程中,部分质量控制措施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贯彻,导致质量管理要求不能落到实处;专业质量管理人员不足,总体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以上现象致使现场工作不能很好的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现场检测质量很难保证,同时也导致监督员现场检测工作规范性不够。

3 管理对策

现场检测能力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软件指现场检测工作的规范和人员的能力。

3.1 抓住机遇,优化现场检测设备配置

上海市公共卫生新三年行动计划(2007―2009年)正在进行中,现场检测能力建设作为新三年行动计划中卫生监督能力建设项目的一个内容,卫生监督机构应抓住机遇,优化现有设备配置,使仪器设备的装备标准能与执法活动相适应,符合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5]。

3.2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监督员现场检测能力

一是要加强新上岗现场检测人员的培训,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一批卫生监督骨干作为上岗培训的师资,建立全市统一的上岗培训要求,制定统一培训教材,组织统一考试,提高现场检测人员上岗前培训质量,同时将现场检测能力培养作为新进监督员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之一,使新监督员接受系统规范培训,尽快掌握现场检测技术,上岗后能胜任现场检测工作;二是要加强现场检测人员日常培训工作。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中培训以外,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创建现场检测专栏,建立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仪器操作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资料的电子数据库,便于现场检测人员自学。开设网上交流平台,让监督员交流好的做法和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检测能力培训、技术比武、能力比对等,促进现场检测人员能力的提高。

3.3 加强仪器设备的应用和管理

一是要加大现场检测规范化建设的步伐,对现场快速检测仪器操作和现场采样制定标准操作技术规程,规范监督员现场检测工作;二是结合日常监督、专项检查、抽检包等工作,加大现场检测力度,通过提高现有检测仪器的使用频率,促进监督员对仪器使用学习,加大对仪器性能的研究,提高仪器操作能力;三是加强现场检测相关工作的科研力度[QS],梳理全市卫生监督现场检测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研究计划和内容,打破市、区和科室界限,在全市范围内加强合作和交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现场检测能力的提高。

3.4 以计量认证为抓手,提高现场检测质量

通过计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这一管理平台,加强对现场检测工作的管理。一要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使现场检测工作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运转,通过运转,不断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进而建立符合卫生监督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二要通过选派人员到运行成熟、经验丰富的单位进修、参加专门培训等方法,加强对质量体系人员的培养,提高管理水平;三要做实质量管理评审和内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四要加强对现场检测工作的考核,将其纳入业务工作的考核,加强督促检查,促使现场检测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

4 参考文献

[1]杨明亮.当前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的难点问题及讨论[J].中国卫生监督,2006,13(4):255-258.

[2]刘忠卫,吴群红.卫生监督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快速检测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经济,2008.27(3):37-39.

[3]卫监督发[2005]76号.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S].

第9篇:实验室处罚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外延实验室;创建;管理

1 引言

随着国家不断提高对环境监测的要求,环保行政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为环保局)下属的环境保护监测站(以下简称为监测站)在车辆、设备和人员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无法适应新的高要求的环境监测要求。所以,如今不断地创新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和机制,将全社会的监测力量逐步的整合起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市场的信用体系,形成相互分工合作的环境监测业务网络,即引入相关社会检测机制辅助环境监测站进行环境监测。

通过近几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将所引入的社会监测机构作为环境监测中的外延实验室,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创建外延实验室,将现有的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向其中进行延伸,并采用合同的方式规管它们,对服务质量加强评价,从而为加强和推广环境监测业务的社会化提供相应的经验。

2 环境监测中的外延实验室概念以及内涵

本文所探讨的环境监测中的外延实验室指的是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采取和环保局签订相关合同的形式,承担自动在线监测设施运营维护、专项调查环境监测和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等相关业务,提运营服务和供监测数据的各类社会监测机构。环保局构建外延实验室采取专项资金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需要建立起不同专项的外延实验室,相当于在合同时期内,环保局租用了社会检测机构的实验场所、设备和人员,完成部分下属监测站所应该承担的环境监测业务。每一个外延实验室就与一个专项的小型“监测站”相当。所有外延实验室和环保局之间的关系不是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通过合同形式确定的被雇佣与雇用关系。外延实验室不受环保局的其他行政管理,只是根据服务合同的内容要求开展相应的业务。

在环境监测中,外延实验室作为一个辅的社会监测机构,与监测站分工协作。外延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为监测站补充资源以及人力。在日常工作中,根据环保局的行政委托监测站可以对外延实验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对它们的合同的履约情况、监测质量提出相应的评价意见,从而发货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监督作用。

3 外延实验室的管理

外延实验室的业务指的是在环境管理中环保局以合同形式对某一特定的整体项目提供服务,其服务质量的数据的真实准确和优劣状况情况对环保局的工作成效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环保局非常有必要在外延实验室实行现行科学合理的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对其开展的业务的全过程以及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状况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3.1 环境监测中的外延实验室的资质管理

依据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才可以从事环境监测业务。所以,地区级以及以下的环保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具有特殊性的外延实验室进行资质管理。

(1)在采购服务的招标文件中,明确设置入场门槛,提出服务资质要求和开展资格后审活动。通常的准入条件包括监测机构应具备运营资质证(由国家环保部颁发)或CMA(实验室资质认定资格);有足够的服务响应能力,包括故障应急处理的能力、保证样品的分析和运输时间符合要求的能力等;有相应的运营维护能力,包括设备厂家售后服务的运营业绩、授权等;有项目检测能力。环保局在招标活动中还需要对已经中标的监测机构进行资格后审,尽可能的保证参与环境监测活动中的社会机构具备良好服务能力。

(2)外延实验室的业务资格以及服务内容的规管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在服务合同中环保局可以对外延实验室服务项目的运营服务内容、项目实施要求、监测能力以及业务范围进行详细的规定,形成一定的服务合同条款。通过签订合同以及细化条款,能够保障环保局监管外延实验室提供环境监测服务的过程,能够有法可依。

(3)实施环境监测中的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评价管理,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辖区内开展监测业务的外延实验室,环保局可以评价管理其服务质量,对提供的服务质量低劣甚至无法完成监测业务的单位降低信用评级并给予相应的通报批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给予淘汰出环境监测市场等行政处分。

3.2 环境监测中的外延实验室的技术管理

一般情况下,环保局可以委托监测站对各外延实验室所开展的业务已经整体项目制定一定的技术要求,包括结果报告的编制、质控要求和数据审核、维护的效果与频次、监测周期和频次、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的评价标准与分析方法等内容,并在服务合同条款中进行明确的规定。根据服务合同的技术要求以及内容,各外延实验室也必须制定运营维护方案或监测方案,并且在经环保局审核确认之后才可以执行。各外延实验室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不可以任意变更任何技术参数。环保局还可以向环境保护监测站委托,请监测站按照相关技术要求监督并管理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过程,对技术发生的偏离展开纠正、论证,促使他们可以真正履行专项“环境保护监测站”的责任和义务。

3.3 考核评价环境监测中的外延实验室服务质量

监测市场开放并创建外延实验室,实现监测站技术转型的关键点是监测数据的质量。外延实验室在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并且严格执行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积极接受环保局的考核评价或质量检查。另外,必须分阶段的向环保局提交有关质量保证措施的完成情况的报告。环保局通过采取实样比对、标样考核等质控手段,与日常监测过程中现场资料汇总、数据审核、监督评价等多项要素相结合,综合评估对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保证它们的监测服务质量以及数据质量。除此之外,环保局还能够根据各阶段的考核评价结果,对服务合同的金额进行扣发处罚或分期支付,从而促进外延实验室积极提高服务质量。

4 外延实验室的积极意义

在环境监测中中创建外延实验室,是一种推进环境监测业务向社会化转变过程中的尝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首先,外延实验室在开展服务之前,必须制定相应的运营方案或监测方案,还要接受环保局的评价、管理以及监督。它所累积的管理经验能够服务于如何加强和推广环境监测业务社会化,并起一定的示范作用。

其次,在环境监测中中创建外延实验室不仅提供相应的环境监测所需要的监测技术力量服务还保障了监测设备,从而保证环保局能够行之有效的完成各类纷杂繁重的环境监测工作。根据实际需要, 环保局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组建不一样的专项外延实验室,保障监测站在物力、人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各项行政监测任务能够以最大限度的完成。

第三、通过管理环境监测中的外延实验室,促进环境保护监测站提升自身的监管能力、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随着环境监测服务越来越多的向外承包,环境保护监测站必然要提高对技术管理、标准规范、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应用水平,才能更好地向环境监测中的外延实验室的服务提出管理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环境监测中创建外延实验室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创建以及管理环境监测中的外延实验室是当今政府以及个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根据科学理论以及工作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为同行提供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