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实验室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理论 教学改革 实践环节
Study on electrical disciplin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Li Panfeng, Gao Yunting, Liu Nanbo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ep analysis of electrical disciplines composition, the laboratory's management system,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methods were explored. The new establish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 combination of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laboratory reform at the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HUT wa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Key words: laboratory management theory;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process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近几年,由于学校电气工程学院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实验设备的质量与前些年相比有较大提高,数量也有所增加。如何充分发挥现有实验设备的功效,使实验教学条件满足高数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 概述
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工作主要围绕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3个本科专业和学校其他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展开。目前,学院设有控制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测控工程系、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等二级教学和实验管理机构。目前学院拥有2 000余台套实验设备,分属于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和控制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测控工程系的23个实验室。学院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于各系和教学中心,实验室管理人员主要由专职和兼职实验人员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所开设的实验,如电工电子实验等主要由专职实验人员参与完成;各系实验课教学工作主要由各系教师兼职完成。
实验室数量多、种类杂,其管理工作主要由实验室所属系分别完成,处于学院和系之间二级分散式管理状态。管理方式较单一,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存在实验室资源难以统一调配和共享,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设备维修维护质量水平偏低,实验教学过程管理难度大,实验教学质量下滑等问题。笔者对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和实验教学环节做深层次改革,达到理顺实验教学管理结构,加强实验过程控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
2 实验室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探索
实验室管理机制是指实验室教学和建设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重点之一,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实验室管理3个方面组成。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指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包括实验人员编制调整、人员年度考核、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建设等内容;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购置、使用管理、维修保养、设备处置等内容;实验室管理包括实验室设置、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条件、建设与维护、实验室技术安全、实验室环境建设与保护、实验室开放、实验耗材管理等内容。
2.1 实验室人员管理方法探索
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结果,建设一支具有理论基础、技术过硬、事业心强、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加强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任何先进的设备、实验手段,都要靠人员来掌握和运用。实验教师队伍是高校教学研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实验室管理政策不完善,措施不配套,实验人员晋级困难等,严重影响实验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出现实验队伍不稳定,层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有效激励措施稳定和加强实验教师队伍。
引进高层次、高素质、有实验室管理经验的中青年教师以及优秀研究生充实实验教学队伍是解决实验人员短缺的可行途径之一。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在职称评聘上出台优惠政策等。充分调动实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重视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时间和经费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
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根据实验技术人员的特点,建立一套考核评估体系,除对日常工作进行量化外,对质的考核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做出综合评价,并把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结合起来。
2.2 实验室设备管理方法探索
实验室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采购计划、使用情况、维护维修、利用率和更新率等内容;实验器材管理,包括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领用管理;保管制度;另有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各项制度。学院将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规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学生数、实验数分组,合理规划和安排实验室仪器设备,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新增实验室、增加实验设备应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或专家论证,结合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合理、适时购置仪器设备。对已购置的设备,学院应定期对其使用效果进行检查。
2.3 实验室管理方法探索
随着科学技术和学科的发展,各学科和专业课程内容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课程常常出现相似的内容,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以前我院实验室管理模式单一,实验室之间彼此独立;缺乏沟通,技术人员力量分散。
结合我院专业、人员等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了实验室层次及分布结构、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一种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学院对现有23个实验室进行整合,将电气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整体分为三种类型:电工基础课实验、专业课程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电工基础实验主要由电路实验室、电机实验等实验组成的电工基础实验平成;专业课程实验主要由自动化实验平台、电气工程实验平台和测控工程实验平成;大学生竞赛创新活动主要由综合实践与创新中心完成,其他研究开发类实验主要由研究型高端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完成。
图1 学院实验平台结构图
对实验室进行分层面、分种类管理,即对基础实验室进行集中管理,对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散管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维护等方面进行集中管理。这样不仅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各实验平台之间还可以相互配合,开展基础型、应用型、综合型和专业型的实验,解决电路系统问题。
3 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方法探索
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是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实验教学目标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和学生是实验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我们应运用相关的过程管理理论和模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过程管理程序指导师生实验。
对实验教学的准备、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和改革。
(1)制定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参考过程管理相关理论,初步建立实验过程操作规范,将实验过程划分为实验前期、实验中期、实验后期3部分。实验前期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内容、学生对实验的预习、课前提问等内容;实验中期包括实验结果、实验要求、实验数据、实验完成情况等内容;实验后期包括实验处理结果、实验报告等内容。对这3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应完成的任务和进度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保证实验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2)明确实验教学过程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的责任和要求。实验教学过程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一起完成;实验教学过程主要由任课教师指导,并负责实验教学质量。主讲教师主导实验过程有利于实验内容和授课内容的统一。同时,任课教师进入实验室有助于教师动手能力的提高,符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验人员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实验,主要负责实验过程的辅导和实验设备的维护等工作;精细化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实验考核办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4 建立实验室管理具体规定,对环境、设备完好率等实行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学院实验室管理条例,主要包括实验中心工作人员职责及竞聘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设备维护和维修制度、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实验开设及修改规范、实验预约规定等制度,逐步把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工作规范化,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制度保障。
5 运行考核
运行效果评价是机构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次改革探索的评价体系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结合实验教学质量、运作效率、设备使用和维护保障情况、实验室建设及相关业绩等方面展开。逐步建立学生实验教学反馈、实验教学抽查监督、教师实验教学反馈等机制,逐步完善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中心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每年进行一次系统性考核。学院将组建由学院主管领导、实验中心主任、实验教师代表、任课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以确保实验教学考核公正、科学、及时、合理。
6 结束语
经改革和建设,实验中心在管理体制、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实验队伍、实验环境等方面做了许多建设性的工作。形成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灵活有效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郭伟锋,雷勇,林丽琳.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变迁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65-168.
[2] 沈剑敏,陈强,张东凯.适应形势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J].实验室科学,2009(1):151-153.
[3] 孙纯学,白德成.实验室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激励原理的应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74-276.
[4] 杨润玲.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96.
1.水利化验室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分为两种,一是与实验任务相关的,如电气设备老化、线路布设不当、易燃易挥发试剂及强氧化剂保存缺陷会引起火灾;氢气、乙炔瓶安置使用不当会导致爆炸;使用电炉、压力锅、蒸馏装置不小心会将面部手部灼伤;使用有毒试剂防护不全造成呼吸危害;强酸强碱会使皮肤受损;化学危险品不按规范贮存造成泄露等安全问题;二是与实验任务不直接相关的,如:突然停电、停水、地震等特殊状态下的安全问题。第1种为常见安全问题,也是化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水利化验室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2.1危险化学品
水利化验室因为工作需要,涉及到爆炸品、氧化剂、过氧化物、毒害品、腐蚀品等几类危险试剂,如氢气、氮气、乙炔易燃易爆气体;重铬酸钾、过硫化钾等氧化还原试剂;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试剂;强酸强碱试剂,这些试剂的使用、存储、搬运、处置过程中,均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将不相容化学品混合后,会大量放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如碱金属、金属粉末等);产生有毒气体(如砷、氰化氢、硫化氢等);产生易燃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此外危险化学品也可能与包装容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彼此不相容(抵触),从而会降低包装的强度甚至使得包装破损,导致内容物泄漏,发生事故。
2.2设备和设施环境
对化验室工作区域及设备设施的有效控制,是保证安全检测的前提。这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隐患是:实验室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功能区划分过于简单,实验用房与办公等其他功能用房交叉;须进行防爆设计的气瓶室;供电线路没有分开强电、弱电和仪器用电,实验时电源电压不稳;仪器设备鉴定不及时,工作不正常;没有配备护眼器、防毒面具、口罩等个体防护装备;没有安装紧急报警系统、烟感器、通风等设施;电气安装违规操作;没有安全标志;内务管理不到位等。这些方面均不容忽视。
2.3化验人员安全意识疏忽
为确保化验室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每个化验室会配备相应的人员,人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安全在思想中占多大比重,处于什么地位,直接关系到化验过程中是否能够自觉维护安全,安全意识淡薄往往是事故的根源。人员因素包括:安全意识、人员能力、上岗资格、人员的健康与岗位适应、员工清楚从事工作可能遇到的危险、操作规范等几方面。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名助理研究员在用注射器从瓶子里抽取高度易燃的叔丁基锂时,液体突然燃烧起来,烧着了她的衣服,当时她没有穿实验工作服,因此造成了三度烧伤。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安全意识欠缺造成的事故。
3.化验室安全应对措施
安全无小事,重在防范。化验室处处充满危险,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儿戏,不可有半点轻视之心,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涉及化验室的安全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应该结合工作和周边的情况具体加以实施和操作。就其中的关键几点提出以下措施:
3.1建立风险评价机制,制定危险控制措施
为保障实验工作安全顺利完成,应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价机制。应识别所有阶段、与任务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危险源,特别是建立化学危险源清单;定期评审现有控制措施,评价新购化学品;辨识与化学品相关的危害,并提出处理方法;评价风险的严重程度或风险度;选择并应用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对可能接触化学品的人员的能力与水平进行评价。此外,实验室应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以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工作区域内烟雾及粉尘,减少潜在事故的发生为原则。可采用大量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化学品使用风险,这些控制措施宜合适、并与所使用的化学品及其处理方法相适应。
3.2设备和设施环境满足化验室安全需要
实验室结构和布局应考虑到所涉及化学品操作的结果,实验场所和办公区域分开,干湿区域分开,设立专门的气瓶室或气瓶柜;配备消防、火灾监测和报警设施;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通风能力与实验室运行情况相适应;消防用防烟/排烟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适宜的制热或制冷系统、排风系统;电气安装符合规范;根据活动类型设置消防、化学品安全警示、气瓶、设备标志等安全标志;选用安全设备,清楚使用原则;配备眼面部、手套、鞋等个体防护装备。
3.3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增强人员专业技术能力
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强化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分析人员须具有专业的知识,掌握化学品性质与信息,熟悉本实验室的主要危险源,正确使用化学品、熟悉个人防护、应急处置措施、紧急救治指南等;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并对培训员工进行监督和考核,对培训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对培训过程记录,着重对新人进行上岗培训和考核,检测及辅助工作应经授权,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良好的实验室习惯,不仅可以避免很多意外的发生,还会对以后的生活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受益终生。化验室主要应养成以下习惯:不得在实验室内接触、消费个人的食品或饮料;实验室使用的冰箱、冷柜禁止存贮个人食品;在实验区域,长发应扎紧;化学品按规范存储于合适的容器中;应保持实验台面、试剂架以及通风柜的干净与整洁;在完成各阶段操作后应进行整理,将试剂、玻璃器皿放回各自适当的地点,并保持干净整洁;操作时按适当的程序,立即清除溢出物;盛有化学品的容器应具有清晰长久的标识,并反映所盛物质信息;工作区域应时刻保持整洁有序。良好的实验习惯须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形成,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形成,这样不但有助于实验成功,同时也减少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5.制定各类安全制度
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教学是专业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衡量该专业办学的重要指标。实验室既是实现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场所,也是连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现就其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气工程 自动化实验室 研究
1“递进式”实验的内涵与特征
“递进式”实验是指从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室结构的调整,将原来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成三大模块,将本专业实验室分成三个层次:①基础性实验,就是把本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室整合到一起,满足各门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②综合式实验,就是实验项目不局限于某门单一的课程,通过实验室结构的整合和调整,将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建立在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室,支持开出将几门课程综合运用的实验项目,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了一个平台;③创新式实验,就是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开发性实验室。创新性实验是在指导师指导下,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老师选定的学科方向,针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实验,是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2“递进式”实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电气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学院建设较早的实验室,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实验教学一直是学校进行改革的重点。六年来,按照基本原理、基础应用、综合实践、应用设计四个层次来规划和改善实验条件;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强化管理、培养队伍素质来确保实验教学的改革。
2.1 整合专业实验教学设施
围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升本以来,根据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在实验室的改革与建设中也依据两个专业方向的要求整合。将原来按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整合为反映课程体系的基础实验、突出应用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设计性实验和探索研究性科研项目,形成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强调了学生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具体运作上,两个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相同,因此,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基础性实验平台和专业综合性实验平台,这样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专业方向实验教学的需要,起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专业方向实验平台的建设,是根据本专业开设的两个专业方向的需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分室是以发电、配电及其自动化控制为目标的实验教学基地,工业自动化实验分室是以工业生产的过程自动化控制为目标的实验教学基地。
建立两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室,不仅是目前两个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为今后两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有利于两个专业方向今后的发展。
2.2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针对学院原来实验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科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并不断探讨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彻底改变原来单一课程开设单一实验的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递进式”的整合。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以老师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基础性实验教师作技术指导,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于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学生需填写课题项目申请书(课题来源、课题研究目的、具备的实验条件、拟采取的方法、预期的实验效果),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行因材施教,加强过程监控,通过学生自查、教师中期检查、递交结题报告并进行结题答辩等形式,加强全部实验过程的管理,这样,较好地实现了“递进式”实验的预期效果,也适应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2.3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措施作保证。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和其他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交流和学习,再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反映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实行开放,实现了“递进式”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专业建设;优势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94-02
一、引言
通过实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强化该专业前期已初步形成的“微特电机及其控制”和“电力及能源装备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及其专业特色,为本地区电机及电力设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输送一定数量的专业基础全面、专业技术精湛、综合能力强的直通式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最具特色的电气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直通式专业技术人才即无需岗前专门培训、无需长期下车间实习、达到助理工程师级基本要求,直接适应相应的技术工作岗位、具有自我知识更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教学团队建设
1.构建科研反哺型教学团队。针对本地区两个优势产业及本专业两个专业方向,在原“省级优秀学科梯队”的框架下,重点建设好两个科研反哺型教学团队,即“微特电机及其控制方向”教学团队和“电力及能源装备技术”教学团队。根据这两个团队的科研项目,紧紧瞄准该方向的前沿和相关产业的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与产学研合作。带领学生展开研究和教学,不断锻炼师资队伍。
2.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组建师资队伍。在团队建设上,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在满足学历与职称要求的前提下,注重教师工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考核。建立《引进教师考核细则》,严格执行考核制度,从原来的单纯试讲,增加到试讲学术报告实践操作三个过程。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既采取在职深造,攻读博士的办法,又为他们创造科研平台,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其科研与教学能力,使其尽快提升职称和学历。
3.建立自我成长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以科研协作等形式参与企业的一线工作,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并切实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人才培养中,从而为培养专业特长突出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对外交流,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不断加大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学习的经费。建立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和教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激励机制,通过工作量考核、业务考核、成果奖励等方法促进教师积极下企业锻炼。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
(一)制订具有特色的“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
借助本专业现有的“卓越计划”基地,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课程模块,使教学内容符合培养学生作为“直通式”人才所必备的岗位工程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尽快获得相关岗位认证资格。逐步完善教学内容,使之更紧密联系实际,形成以两个专业方向为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二)教学资源建设
校内实验室建设:在保证现有的正常实践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省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和省级工程实训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整合电气中心实验室,加大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专业实验室建设:按照现有供配电企业常规设备的操作规程建设电力系统相关实验室。
2.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全开放式自助和教师个别指导的创新实验室;同时,建设贴近工程实际,并与教师科研项目相联系的科研型创新实验室。
3.校企共建实验室:按两个专业方向,分别联合本地区两个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校内共建教学型和科研设计型实验室。
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1.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鼓励教师进行各种教学研究,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将教学从教室带到现场、带到实验室、带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带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科学地实施分类教学: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通过理论、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和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实现分类教学。
3.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以课程小组为单位,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整理教学案例和工程实例,列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课后调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将教师授课课件、作业、实验要求、考试等环节,根据课程性质实现部分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复习和预习,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建立学生和任课教师的互动交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
4.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实现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直通式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5.学生考核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针对不同课程,由课程组成员确定每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最终的判定标准;将已经建立的每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试卷库建成可随机组卷的试题库,由课程负责人统一抽卷;部分课程将实现网上考试,从已建立好的题库里随机生成考题,督促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直通式专业技术人才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要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单元到综合应用,有层次地设置实践环节,其具体模式为以下递增型实验类别设置:
完成验证性实验时,学生只需将一个简单的定理或定律进行简单的验证;完成综合性实验时,学生必须将两门及以上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以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设计性实验时,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锻炼培养一定的工程意识;自主性实验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协作性实验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和协助合作的意识,并可以发挥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六、教学管理改革
在遵循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色和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本专业的管理细则,经过实践,得到一个相对成熟的专业系层面上的教学管理细则。
(一)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通过完善制度,来进行规范管理,有效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制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具体管理细则。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细则,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提高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实践水平。
3.进行教学质量考核。一方面要强化常规的教学检查和教学监督,如实行期初、期中教学检查、教案检查及评比、教考分离排名、学生网上评教、教学督导打分等,另一方面要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考核及评估,对教学质量好的老师要加大奖励力度,对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甚至造成教学事故的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严重的要调整教学岗位。
(二)学生管理制度改革
在现有学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制定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必须遵守的各规章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学生的日常管理。
2.制定学生学术科研奖励政策。对于在校期间参加学术竞赛参、教师科研以及自主立项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三)校企联合培养教学管理制度
1.校代表制度。学生到企业时,有一个校方代表(校代表)进驻企业,一方面对企业承担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另一方面作为企业与学校科技合作的联系人,同时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校代表原则上常驻企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一般不得离开。校代表的出勤补贴由学校统一支付。
2.企业教师选拔制度。企业教师的资质定为本科以上,职称为工程师以上,但必须有独立的工程管理内容或工程项目。选拔企业教师由学校专家和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总工程师等组成的考核小组进行面试考核。
七、结束
通过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开展大量调研,走访相关专家听取建设性意见,与合作企业骨干技术人才、客座教授商议该项目总体规划,细化分解任务,层层落实实施细节。提出了两个特色专业方向的建设方案,进一步扩大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一套“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学生通过学分制选择不同的课程,从而实现分类教学。通过加大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参加学术竞赛的积极性,同时,大幅提高扩大学生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
[1]金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4(6).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以人为本
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学生的规模在急剧扩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各高校都纷纷加强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高校实验室建设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实验室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多,实验设备的数量、种类、实验课的科目、实验人数都在增加,各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实验室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与否不仅关系到高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国家财产是否受到损失,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一个学校是社会的元素,一个人是家庭的元索,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校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高校实验室的类型很多,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等等,拥有大批贵重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着各类化学、生物药品,存有各种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有的实验要在高温、高压、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条件下进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教训十分惨痛。常见的事故主要有:(1)火灾事故;(2)机械伤人、电击伤人事故;(3)爆炸事故:(4)毒害事故;(5)环境污染事故等。根据海因里希灾害理论模型,从产生事故的原因来分析,不安全环境是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不良管理是事故的基本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从以上的常见事故中也验证了这一点,比如常见的火灾事故往往就是因供电线路老化、短路;忘记关掉电源,元器件长期受热燃烧;电器操作不当;用电超负荷等环境、人为、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
因此,需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从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出发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加强管理,阻断事故的进程,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一个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建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应是一项系统的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它应包括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的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依赖于制度和组织机构,更依赖于各种角色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方针的理解与遵守。
1.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应建立从校领导――院系领导――实验室负责人――实验课教师(或实验室管理员)的四层管理组织,从体制上完善实验安全管理体系。并实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校领导对全校安全全面负责:院系领导对全院安全全面负责;各院系实验室负责人为各自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安全工作的直接布署和落实:各实验室教师或管理员分别为各自管理范围的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严格的责任制就避免了推诿、拖拉等现象。领导的参与是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日常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在检查和追究上实行一级追一级,一级查一级,人人承担的安全责任制。
2.建立完善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是各项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从保护环境、保持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制定出一套严格、有效、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将安全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及早防范,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如制定符合各学院及实验室特点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操作制度,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放射性实验材料的申报、回收制度及安全应急预案等。安全责任人应在各实验室张贴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以这些制度为依据进行严格管理,实验人员应及时学习并严格执行,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做好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有关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安全事散与人的防范意识不足有关,思想上的麻痹必然会造成管理上的疏漏,行为上的随意,规章制度则形同虚设。所以,必须通过各种途经、各种方式的安全管理宣传使师生从思想上加强安全观念,强化安全意识。可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媒介大力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可进行消防知识讲座、消防疏散演练、灭火器使用演示等活动,发放校园安全手册,做到人手一份,营造一个人人关注安全的校园文化氛围。对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培训,实行准入制度,只有经过培训以后,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实验室。撰写实验室安全手册,全面介绍在实验室工作时的各种注意事项,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化学药品的性能。并介绍实验楼内部建筑结构,实验楼内各种灭火器的类型及放置位置,介绍实验楼内各种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仪器等的管理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紧急情况下的联系人及电话,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出现事故时尽快离开现场的逃生方法等,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使师生认识到生命对每个人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任何情况下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
4.实行常规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
各实验室责任人应定期进行常规自查,对于自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实验室负责人按照各项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常规检查,对于实验室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院校领导也要按照管理文件的规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集中检查或专项检查,根据危险源点的危险性大小分时、分重点突出来抓,如冬季防火检查、实验楼配电设备检查等,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现场纠正并书面告知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责令限期整改,检查结果及整改结果应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之一体现出来。另外,特别要做好寒暑假前的安全集中检查,加强假期的水、电、气、暖的检修工作。加强假期实验室的门卫管理,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严格执行审批登记制度。
5.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做到临危不乱,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及救援预案,以便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的、正确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根据各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设置应急预案组织或小组,分级制定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预案内容,明确应急各方的职责和响应程序。(2)对各实验室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处理原则和一旦发生危险时的操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3)对应急组织的人员进行培训,应急设备、应急物资安放到位,以提高应急行动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在高校新的发展形势下,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安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准则,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维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4月13日未名雷蒙特黄老师一行4人为我中心(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辐射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一次实验室安全培训。黄老师以去年清华大学发生的实验室爆炸为切入点,着重讲明了实验室安全在保障人身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首要要素。通过半天的培训,黄老师以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安全知识为我们今后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实践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改进措施,使我们在此次学习中受益匪浅。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运行离不开制度的管理,实验室安全制度是一件自实验室建立将一直贯彻执行的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根据实验室的特殊性,应当制定一般安全守则,消防安全,水电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一般设备安全,常用安全标识等一套实验室安全手册,以上手册要与实验室实际相结合,制定具有实验室特色的安全手册。
(2)树立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人身安全,良好的安全意识对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大家的主动学习知识以及注意安全行为。实验室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产生的不安全安全因素主要有不安全的环境和不安全的行为,其中实验室的安全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保证压力容器和气瓶的安全、电气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加强以上方面的管理,创造安全、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是每个实验室工作者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其次,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不适当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技能以及不适当的机械或物质的操作行为,因此各实验室新录用人员进入化验室实习和上岗前都必须经过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上岗考核中必须有此项内容的考核,实验室安全考核达到要求后方可从事其它操作技能方面进行考核。在岗检验员每半年至少一次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知识。
(3)践行安全操作行为
树立了安全意识,践行安全操作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实验过程要规范使用实验器具,通风厨,试剂,气瓶,危险品,电力等各项关系实验室安全的设施,对每个实验室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让大家知安全,懂安全,进行安全操作,明白各自岗位出现安全事故的处理方式。
(4)落实安全监督与培训
安全监督是保证安全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措施,监督能有效起到持续践行安全制度,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问题,对潜在的安全问题起到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对各项实验室安全环境起到有效的改进和维护作用,因此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安全委员会,由安全责任人进行每天的安全检查,填写安全记录,实验室每个安全员互相之间进行安全监督。安全培训是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培训能有效的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让大家明白实验室哪些地方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出现安全事故如何处理,而且培训是一个不断进行深化的过程,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起到一个时刻警醒的作用,在安全问题前面不可出现丝毫松懈。
(5)做好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安全事故预防为主,不出现安全问题才是我们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因此要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首先实验室需要一个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其次根据实验要求配置相应的实验防护器材,而后进行安全实践教育与培训,规范安全操作,明确各安全标示的意义,接着进行安全实验实践演练,对各安全器具进行实践操作,另外还要注意各安全环节的监督检查,从开始实验到整个实验结束都进行有效的安全事故预防,从而保证大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本次培训黄老师讲到了很多知识,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实验中。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用电安全;解决措施
1 前言
高职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安全用电成为了实训室建设和运行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管理实训室的用电,就会给教学和实训带来很多的麻烦,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人身触电、设备烧毁、电气火灾等。因此,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学生实训用电安全已成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2学生实训过程存在的影响安全用电因素
2.1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致使用电操作不规范,极有可能成为电工实验中的安全隐患。由于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和不正确的使用方法,比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串、并联混淆,仪表的使用量程选择不当,调压器的原副边接反等都会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仪器设备经常会呈现出旋钮松动和金属等不安全的状态。
2.2管理问题
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部分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效果,而忽视实验室环境管理、仪器设备管理。
3实训室建设过程影响安全用电因素
3.1整体布线不合理
线路布线不规范,存在配管、配线不规范现象。弱电线路和强电线路没有分开布设,这样会由于电磁干扰,造成信号模糊、噪声大,甚至不能正确使用。实训室一般有许多用电设备,如计算机、空调、电子仪器等总功往往大到几千瓦以上。有的设备需要220V,有的则需要380V供电,因此不但要考虑供电电压,还需考虑电源负荷的大小,这是电源接线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以免影响各种用电设备的使用。
3.2实训室的切断保护不当
由于高职院校机电实训室中有大量的如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大型设备,这些设备的总功率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建设和管理实训室时一定要装容量合适的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器,以此来保证实训室的用电安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实训室并没有配备有效的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以及其他保证实训室安全的保护设备,这使得实训室在出现状况时无法及时有效控制断电,给实训室安全埋下了隐患。
3.3实训室接地装置存在问题
接地装置对实验室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多实验室中虽然设置了接地装置,却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对接地的类型不理解,存在漏接或错接地线的问题,或者没有将设备的保护地线与保护接地干线相连,这也成为了实验室的重大安全隐患。
4.4静电防止问题
机电实训室中往往有一些电子设备,电子设备里大部分是电子元器件,而电子元器件对静电非常的敏感,受静电的影响易发生性能下降和不稳定,从而引发各种故障。静电不仅会对电子设备运行出现随机故障,缩短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会破坏仪器内部元件,引起误操作,严重的会烧坏电路元件和整个电路板,引发火灾,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5加强学生实训教学安全性措施
5.1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操作,做到一想、二查、三严格
一想:想当天实习实训过程中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如何处置,做到把安全放在首位。
二查:查实习实训场所、机械设备、工具材料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有无隐患,如果发现有松动、变形、裂缝、泄露或听到不正常的声音时应立即停下,并通知实训指导老师,确认各种机械设备、电器装置在安全状态下使用,还需查自己的操作是否会影响周围人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妥当。
三严格:严格执行本专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服从老师安排指导。
5.2规范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规定,提出确保安全的具体要求,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6保证实训室的安全用电的改进措施
6.1 合理布线
实验室一定要重视合理布局,要对线路进行规范布置。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布局,就会给实验室用电安全带来很大的麻烦。实验室内的布线系统有很多种,主要有供电线路布线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有的还有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以及监控系统等。有些是强电系统,有些则是弱电系统,因此,在布线过程中应注意将信号线与电源线分开布设,弱电线路采用屏蔽措施,并与强电线路隔开一定距离布置。
6.2加强对切断保护的管理力度
切断保护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设施,因此,实验室一定要安装容量合适的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器,可以在漏电或其他意外时自动跳闸,从而保证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的管理者一定要加大对空气开关以及漏电保护器等安全设备的排查力度,保证其可以正常工作。同时,要适时地调换这些安全设备,避免因为长期使用而出现的触头压力不足造成接触不好,引起松动不能有效切断的问题。在对漏电管理器进行管理时,要开展试跳的实验,对于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器存在不良现象的应立即更换,更换时切不可随意增减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器的容量。从而有效保证安全设备的安全运转,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6.3改进和完善保护接地
接地目的的一是为了安全防止电气设备损坏和保证人身安全,二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如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因此,实验室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保护接地的重要性,在实验室配备相应的三孔插座。当在使用活动的接线板时也需要配备相应的接地线,将设备的地线与实验室设备整体地线连接起来。否则就会出现即使配备接地线而设备外壳也没有真正的接地的情况。除此之外,实验室还要注意使保护接地线的线径不小于相线的线径,并且保证与大地良好的连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实验室设备真正得到保护接地的保护,保证实验室O备的正常运转与安全,进而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6.4做好静电防护
静电能造成大型仪器的高性能元器件的损害危及仪器的安全, 因此必须加以防护,防静电区内不要使用塑料,橡胶地板地毯等绝缘性能好的地面材料,可以铺设导电性地板,高压带电体应有屏蔽措施,以防人体感应产生静电。进入易产生静电的实验室前应消除人体从室外带来的静电。
7结束语
安全无小事,必须将安全用电从安全意识、技术措施、规范操作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到学生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其次对实训室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用电教育,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培训与考核,对所管理的实训室定期进行安全用电检查,制定安全用电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护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层 化学检验 组织管理 仪器设备 安全培训
中图分类号:Q- 0 文献标识码:A
Basic chemical testing laboratory needs to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safety training
Zhao Xia(Changzhi City, Shanxi Province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Testing,Changzhi
046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grassroots laborator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ation, inspec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personnel training, accident emergency, "three wastes" emissions, safe fire extinguishing and saf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he importance and maneuverability of organization and safety training in chemical testing
.Keywords: Grassroots Chemical Test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Equipment Safety training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检验手段不断改进,化学检验装备更新加快,对实验室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一些基层技术机构实验室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检测设备老化陈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单位和行业形象,同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针对这种现状,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组织管理与安全培训就成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化学检验的组织与管理
(一)素质全面的管理人员
化验室的管理非常重要,应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并具备以下条件:
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熟悉化学检验和管理业务。有一定的质量管理和产品检测的相关知识,能及时处理和协调化验室检测业务。同时注重团结,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发现和调动不同岗位人员的积极因素,促使化验室的进步和发展。
具有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注意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不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管理知识并予以运用,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积极为化学检验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化学检验效率。
(二)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执行力
化学检验机构要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计划,并在执行中不断补充和完善,用科学的方法严格管理,使其能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行其化学检验的职责。因此,应科学制定以下几项必要的基本制度,并认真执行:⑴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制度;⑵检验工作制度,包括检验业务范围,受检产品目录及检验项目、检验周期、检验规程,各类检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规定等;⑶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制度;⑷仪器、设备、仪表和计量器具的验收、使用、保管、检定维修和校准等管理制度;⑸检验样品的抽取、收办、保管和处理制度;⑹检验用化学药品、试剂、标准溶液、标准样品、基准物质的领用、保管制度;⑺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包括分析测试检测与试验报告的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填写,计算数据的处理、复核、审定,检验报告的填写、报出等制度;⑻事故分析、处理、报告制度;⑼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及发证制度;⑽技术资料归档及档案保管和销毁制度,包括产品技术标准及文件、资料的使用、保管和建档管理及保密制度。
(三)高素|的化学检验人员
化学检验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贮备,熟悉检验标准,具备必要的检验技能。同时,要经过技术培训、考核,通过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持证上岗,无证不得上岗,以确保检测质量、结果准确可靠。因此,从事化学检验专业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⑴必须具备与其履行的职责相适应的学历、职称和技术等级资格;⑵熟悉化学检验标准和技术操作等;⑶熟悉化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能维护保养及排除一般故障;⑷具有相应的安全知识,能预防和紧急处理突发安全事故,以确保化学检验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
(四)注重仪器设备的管理
化学检验的仪器设备是确保化学检验精度的关键要素之一。随着科技进步,检测仪器向高端精密仪器方向发展,从常量分析到微量分析再到痕量分析,不同的仪器的精密度不同,对化学检验仪器设备要求如下:⑴仪器、设备的性能与数量能够满足实验室进行化学检验工作的要求;⑵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应专人保管建档,进行标识化管理。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商、使用说明书、使用日期、使用维护及故障维修记录、期间核查记录,对在用仪器设备要按周期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取得有效合格证。仪器设备存放和使用环境要符合要求。⑶大型设备、仪器应专人操作,操作人员需培训考核,取得操作合格证,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⑷做好设备、仪器、仪表的维修、更新和改造。对在用的仪器设备要精心维护,保养维修,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使用;对老旧设备要及时进行技术升级与改造,以提高检测精度;对检验所需先进仪器设备要经常补充添置,以满足科学实验与研究新项目的需要。
(五)化学检验的质量监督
为了确保实验室内部检验活动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对实验室活动中的人员、设施、环境、方法、样品、溯源等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检验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就是质量监督工作。它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措施,是管理者对检验工作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自我完善。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合同评审。对检验合同反映客户要求的真实性、信息的完整性、自身技术能力能否满足客户的要求等等。
检验标准与方法的有效性。检验依据的标准与方法是否适用,是否现行和受控。
人员的监督。重点监督操作特殊设备的人员、重点岗位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检验资格,是否严格执行标准和作业指导书规定,各类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完整,新上岗人员、在培人员、转岗人员是否经过岗前培训,操作过程和原始记录是否规范等等。
样品的管理和处置。样品的状态是否正确,标识是否完整,样品的采集、输送、交接、登记、编号、流转、保管、使用和留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详细记录。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标准物质的购置时间、数量、种类、渠道、状态,储存环境、标识、编号是否正确规范,使用保管有无记录、领用登记是否规范、安全。标准溶液的配置与记录是否规范,放置条件是否满足要求等等。
二、化学检验安全培训
为了提高化学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人员在检验过程中有效防护和健康安全,避免环境污染,保障化学检验工作正常进行,有必要对从事化学检验人员进行应知应会安全知识培训。
(一)加强人员培训,培养安全意识
化学检验中经常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试剂,使用易破损的玻璃仪器、各种电器设备及煤气等,涉及到很多安全隐患和不确定因素。为此,检验人员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具备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化学药品,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关危险性。新员工进入实验室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学习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熟悉掌握并严格遵守化验室安全守则及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必要时佩戴防毒罩、眼罩、手套等保护用具。
(二)熟悉急救常识,妥善处理意外事故
对于操作者在化学检验过程中导致的烧伤、烫伤(冻伤)、割伤、吸入刺激性气体或有毒气体以及误食毒物等情况,检验人员应熟悉紧急救护知识。
(三)重视有毒物质的环保处理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保证化验人员的健康安全,化验室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⑴对废气的处理。对于一般少量废气可由通风装置直接排至室外,排气管必须高于附近屋顶3M;大量废气可参照工业废气,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方法进行处理。⑵对废液的处理。应建立废液桶,严格遵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规定,集中分别处理后排放;含高浓度有机物的废液可以用焚烧法处理,没有被污染的分析剩余液体产品回送生产厂;其它一般废液排放时用大量水稀释。⑶对废渣的处理。过期变质的有毒有害固体试剂应经处理解毒后丢弃,严禁倒在生活垃圾处。废液通过集中处理后得到的固体废弃物,应按危险物品进行安全处置或统一妥善保管。各实验室集中处理废液、废渣时应留下记录。
(四)熟练掌握化验室灭火方法
平时应了解火灾的分类,按照化验室易燃物的性质,推测各类化验室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选择配备适用的灭火器。检验人员都应熟知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加强消防演练,并定期检查灭火器材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期内,及时更换灭火剂。发生火灾时,化验员要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牢记实验室灭火注意事项,根据起火原因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要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煤气阀门,熄灭所有加热设备等,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通风装置,设法隔绝空气,减少空气流通,选用适宜的灭火器灭火,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请求救援。
(五)注意化验室用电安全
化学检验在加热、通风、使用电气设备、自动控制过程中,由于用电不当极易引起火灾或造成对人体的伤害。为了防止触电,在化学检验中应注意:⑴使用电器设备前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核对电流、电压指标是否与电源格相符合;⑵安装仪器或连接线路时电源线应最后接上,拆除时反之;⑶所有电线的线头不能,以免造成短路,在不可避免的地方用绝缘胶带包好,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及地线连接;⑷安装、修理、检查电器设备时要切断电源,严禁带电操作;⑸使用电器设备前必须检查线路、开关、地线是否安全妥当,使用完毕要及时拔掉插头切断电源;⑹电压波动大的地区应加装稳压器,以保证仪器安全和实验在稳定状态下进行;⑺电器设备附近严禁放置食物和其他物品,不得将湿物放在电器上,更不能将水洒在电器设备或线路上,以免导电燃烧或短路;严禁用铁柄毛刷或湿抹布刷电器设备和开关,杜绝用潮湿的手操作;⑻不慎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三、结束语
化学检验组织管理与安全培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需要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同时,又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应该加大安全宣传的力度,加强组织管理,营造实验室安全氛围,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在各项工作中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化学检验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王兵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4(04):58- 60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验实训基地
消防安全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59-03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课程的增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已经成为师生经常聚集重要场所,其设施众多、服务功能多、机械性能复杂、人员往来频繁、电器设备聚集,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生命与财产严重损失。因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重点火灾防范场所,做好其消防安全管理是当前高职院校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消防安全管理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火灾危险特性、目前存在的问题、火灾预防的策略进行分析,试图为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一、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火灾呈现的新特点
(一)电器设备发生故障导致易燃材料的起火是实验实训基地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实验实训基地内用于实验和技能培训的设备、仪器和本身实验需要的条件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机房功能达到所需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有的学校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及内部装修,在内部装修时大量采用可燃构件及木质、塑料及胶合材料,人为降低了建筑物耐火等级,导致建筑物比较容易引发火灾。同时实验实训场所配套用电设备多、功率大,用电线路多,并且大多铺设在装修夹层内,一旦设备发生故障自燃就会直接引燃装修材料起火。从实验实训场所已经发生的火灾来看,以下几种情况是引发火灾的直接因素:一是有的电器设备和电线选型不相匹配或使用劣质产品、设备,经过长时间连续或超负荷工作后导致线路发热,引燃绝缘体而起火。二是有的实验实训基地用电线路长时间连续工作,有线路持续高温、风化和阳光暴晒的情况,导致用电线路老化加快,抗阻增大,发热自燃;有的实验实训基地使用不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劣质导线,绝缘保护层防护性能不达标,在相同的条件下,劣质导线容易发热升温,绝缘层被击穿漏电,引发用电线路短路起火。三是有的实验实训基地使用的配电控制系统可靠性能差,在用电负荷过大的情况下同,自动保护电气设备的功能失效,致使设备负载工作而引发火灾。四是违规乱拉、乱接电线和使用电器设备,电炉、电烙铁等,由于管理不善或操作使用不当,往往容易引发火灾。五是实验实训基地建筑物没有按防雷设计规范安装防雷系统,或者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系统运行不良等导致用电设备、线路抗雷击性能降低,当遭雷电闪击时就会起火。2013年5月12日甘肃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一实验室内发生一起火灾,据该教学楼工作人员介绍,火灾系电线老化或短路等导致。
(二)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比较严重。从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近几年来发生火灾的损害结果来看,其对生命与财产造成的损失都是比较严重的。这是因为:一是实训场所的设备、仪器多,并且价格昂贵。如一个计算机实验室就有上百台电脑,一个汽车实训基地有十几辆汽车。一台实验实训设备,价值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以上。二是建设的投入大。一个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在上百万以上,一旦发生火灾,这些设备和场所都将毁于一旦,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三是存放的实验成果和资料档案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此外,一旦发生严重的人员踩踏伤亡事故,牵涉经济赔偿问题,其财产损失更为惨重。2013年4月3日陕西西安某高校重点实验室突发大火。据了解这个实验室属石油部直属,价值上千万。
(三)扑救火灾和人员逃生疏散的难度比较大。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大多设在高层建筑大楼内。现代建筑结构非常复杂,内部功能多样化,客观上导致扑救火灾和人员逃生疏散比较困难。一是火灾蔓延速度快。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场所装修材料大多属于易燃物体,发生火灾后,这些易燃材料就如同火上加油一样促使火灾迅速蔓延,增加扑救难度。二是人员逃生疏散难度大。由于实验实训基地楼层多,垂直距离长,人员相对集中,且火灾具有火势迅猛,发展过程烟气温度高、烟气层厚度大、燃烧产物浓度高和烟雾蔓延速度快的特点,而平时使用的电梯由于不防烟火和停电等原因停止使用,给安全疏散带来极大的困难。三是火灾扑救难。实验实训基地建筑高达几十米,所以风力较大,且基地建筑装修使用大量可燃性材料、电线电缆数量多、线路布设不规范,万一失火,风助火势,灾情发展更为迅猛,因此,在组织灭火救援时面临诸多困难。2011年10月10日湖南长沙某高校本部化工学院做实验的理学楼四楼发生火灾,由于起火建筑耐火等级为三级,屋顶为纯木质结构,火势蔓延十分迅速,大火烧了两个多小时,木制的屋顶也被烧穿。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部分师生员工思想麻痹、松懈,安全防火重视程度不够。虽然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都有了比较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是,部分师生员工思想麻痹、松懈、安全防火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漠视制度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违规操作,从而引发火灾,这是当前实验实训基地发生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也是最为危险的因素之一。2011年10月10日某高校化工实验楼发生火灾,事后查明是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将实验药剂存放于规定的储存场所而引发生的。
(二)电气线路设计、安装不科学,易引发自燃。有的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特别是建造较早的学校,由于当时为了减少成本,缩短工期,往往不重视电气线路设计,不对电力负荷进行计算、论证,降低设计标准,导致电气线路安装不科学,有的线路严重超负荷,在导线长期过载工作的情况下,部分电气线路过早老化,有的管道线路受到破坏或移动,造成电路绝缘体破损漏电。因此,电路一旦出现故障,轻则保险丝熔化,严重时线路短路引发火灾。近年来,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发生的火灾大多是电气线路设计、安装不科学引发的。
(三)易燃易爆的实验物品存放、使用不按规定执行。易燃易爆等危险实验药品没有按各自的危险特性分类、分库存放,或无标识标示等,致使实验物品混存而引发火灾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发生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有的实验管理人员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对易燃易爆物品性能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到物品的存放、管理和出入库登记是防止出现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有的实验人员贪图方便,在实验过程或实验前后,不按规定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的实验物品,导致易燃易爆的实验物品混存后发生化学反应,引发自燃或自爆,从而发生火灾。
(四)实验实训基地缺乏必备的消防设备和定期检查。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问题,实验实训基地消防设备的配置严重不足,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一定的消防设备,但因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和定期的检查,已经失效的消防器材得不到及时维护和更换,在发生火灾时无法使用,从而延误了扑救的最佳时机。此外,有的院校没有根据不同的实验实训基地设备的性质要求,配置性能不同的消防设备和器材,导致消防设备和器材无法扑灭特殊实验实训场所的火灾。
三、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一是通过学校广播、电视、网络形式,对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二是定期邀请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到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案例警示来加深师生员工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三是加强师生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通过培训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火意识,学会逃生技能,掌握应对火灾的技能。四是对学校专兼职消防工作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开展专门的消防安全学习培训,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熟知消防安全基本常识,明确各自担负的法定职责。
(二)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具有严格的规定性,既能管根本又可管长远。因此,建立和健全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强力执行,是提高管理人员责任心的先决条件,是制约操作行为随意性的刚性要求,也是确保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由于在实验实训基地配备的设备多,类型不同,性能各异,是一个多种设备功能聚合的场所,也是一个装修配套材料多、耐火性能级别较低的场所,因此,各高职院校尽管在消防设计中都配备了相应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但必须根据本校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的实际,制定实验实训基地防火安全责任、防火巡查检查、火灾隐患整改等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度。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基础性工作:一是有剧毒、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料等试验品的存储和使用,要有严格的规定,实验人员要严格执行。二是各种实验实训物品药品的存储应该选择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的橱柜;电气设备安装时要采用自动关闭联动装置;通风管道的保温材料应采用难燃或非燃的保温材料。三是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电气安装规程的有关规定,并在重要场所安设火灾自动报警器,及时发现早期火灾。
(三)抓好消防教育培训,提高消防管理人员防灾素质和灭火救灾的技能水平。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的高低,灭火实战水平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也是预防和应对火患的重要因素;教育培训旨在提高消防管理人员防灾素质、灭火技能和实战水平。高校应按岗位职责要求,一是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专、兼职人员和消关键部位值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业务技术和实战水平。二是通过举行消防演练、消防专项运动竞赛等活动,锻炼他们快速应对火灾的能力。三是邀请消防特勤人员来校组织专门的培训,提高他们排除火灾隐患和处置火灾的能力。四是实行脱岗培训锻炼。派送人员到消防部队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参加火灾现场的灭火行动,在实战中感受现场,积累救援经验,磨炼意志,全面提升防范和灭火救援的技能。
(四)进一步规范实验实训基地的消防设备、器材的配备和管理。第一,按照实验实训基地性质的不同,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和器材。由于实验实训基地功能类别不同,使用的设备设施也不一样,在配备消防设备器材时,应针对不同物体起火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火场性质,按照火灾分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和器材,灭火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必须配备适用不同性质实验室的专用灭火器材。第二,规范实验实训基地消防专用器材存放。按照配置标准配足消防设备和器材,各种消防设备和器材要配备齐全,存放固定位置,保持完好状态,随时可取用,不许任何人借用或挪用。还应防止乱堆乱放,只重配、不重管理的现象。第三、落实责任,科学管理。学校实验实训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要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制定管理人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层级管理,一级抓一级,按照管理的规范要求,明确分工,使消防管理人员人人有责,人人知责,人人尽责,把预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加大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力度,通过对消防设备、日常管理和整改等的监管,准确把握基地消防安全状况,掌握引发火患因素,着力提高实验实训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以消防标识化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标识化建设,规范实验实训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消防工作档案,通过对消防材料的归档立卷,详尽记录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的各种数据,收集日常消防工作活动的原始材料,为火患查证和消防管理的分析研判工作提供保证,促进消防管理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强化消防安全检查,落实经常性防火巡查、检查,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种场所和重点部位进行火患排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整改,保证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始终保持完好状态。
总之,确保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消防安全意义十分重大,各学校应当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实验实训场所,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葛冬冬.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及防控措施[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3)
[2]任旺花.浅谈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安全管理[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谭明双.高校重点部位消防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四川建筑,2007(4)
[4]高明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6)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立项研究重点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