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

第1篇: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管理工作优化

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通过总结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促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优化的相关策略。

1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实验室,促进学生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但是,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促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都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例如,教师对学生缺乏严格的管理,造成了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的混乱无序,学生的态度自由散漫等,这些都不利于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正常进行。

1.2 缺乏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

很多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都是兼任,因此他们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当遇到网络病毒或者网络攻击时无法很好地应付,容易造成计算机实验室的瘫痪,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不仅如此,很多学校利用普通的学生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容易产生设备误操作的现象,从而影响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管理工作。

1.3 硬件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

硬件设备是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资源,由于很多课程的内容都涉及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因此计算机实验室中的硬件设备运转时间长,不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因此容易出现硬件设备的故障。同时,由于很多计算机实验室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容易造成硬件设备丢失或损坏的现象发生,从而对计算机实验室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软件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很多非计算机的课程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讲课,不同的课程会使用不同的专业软件,但是如果互斥的几种计算机软件被同时开启,很容易造成一些软件的使用故障,从而为计算机实验室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很多教师和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或者讲课的课件存放在实验室的电脑上,但是实验室的电脑重新开机后,除系统盘之外的东西都会被清空,如果学生或教师不了解这些情况,很可能造成重要的损失。

2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高校计算机相关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2.1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

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促使学生和教师规范地进行计算机操作,从而更好地完成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得学生和教师在进入计算机实验室之后,充分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按照指导老师的引导正确地进行计算机的操作;其次,改革计算机实验室传统的管理方法,使之向着高效、自动化管理的方向靠近,减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劳动量。

2.2 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是促进计算机良好运作的重要资源,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例如: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学生或教师由于误操作而引起的计算机故障,同时需要在计算机实验室安装监控设备,防止仪器设备的被盗现象;其次,很多实验室的设备由于年久失修,很可能会威胁到操着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更换,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

2.3 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拔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具有专业的计算机管理知识,能够应对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或者是网络病毒;其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更好地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使用。

2.4 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

计算机对于周围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需要维护好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主要包括:首先,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计算机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等,防止计算机在过冷或者过热的情况下运行,从而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其次,要求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维护实验室环境的清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防止人身安全受到损害;最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需要经常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打扫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整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高校应该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相关人才,因此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高校计算机相关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凯宏.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室研究与探索,2005(06).

[2]张志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04(06).

作者简介

王静(1982-),女,辽宁省锦州市人。硕士学位。现在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任教,计算机系实验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改革。

第2篇: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112-03

一、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设备重复购置,资源浪费严重

长时间以来,高校的实验教学都是依托于理论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验证手段。实验室往往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所以,实验教学和实验室人员皆由教研室管理。在这般背景之下,各专业的教研室通常会各自为政,以致于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严重缺乏全局观念,管理较为分散,导致一些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有的专业学生较少,大多数实验设备的使用率较低,实验室面积占有量较大,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在申报、购置实验设备的时候,各个专业都奋力争取学校有限的预算资金,以致于最后每个专业都没有无法得到充裕的资金来购置专业的实验设备。而有些专业由于教学急用,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购置一些较为便宜、质量欠佳的设备,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而且还极大降低了实验教学质量。另外,由于实验室管理的各自为政,导致了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实验设备的维修难度,也严重地阻碍了实验设备的共享。

2.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由于受到政策方面某些缺陷的影响,严重地降低了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再加上高校内部软环境的不合理,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往往比专职教师的待遇更低,没有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他们在评定职称、奖励、评优等方面的名额极为有限,从而导致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思想摇摆不定。虽然整体素质较高,但实验室人员仍然难以做到全心全意地为实验室技术工作服务。总的说来,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都较为缺乏相应的技术功底,没有切实地掌握基本操作以及维修技能,没有充分地了解实验设备的特点、规格、型号、使用方法等信息,进而难以对实验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另外,高校也没有重视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再培训工作,以致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难以跟上时展的脚步,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严重滞后。

3.实验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存在着设施较差、规模较小、装备质量较低、实验教学内容落后、课程实验重复等较多问题,以致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学到的实验技能以及操作知识比较少,而且所学技能中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逐渐地被淘汰,这些都严重地脱离了实验教学真正的教学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逐步地提高各方面的教育经费预算,但是大多数高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却没有和其他方面经费投入保持同等的增长幅度。再加上受到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高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另外,即使一些高校增大了实验室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但是随着学校大幅度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大,从而导致学生人均实验室资源没有获得显而易见的增加,严重者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没有进一步地建立健全实验室经费投入机制,没有制定长期合理的规划,以致于实验室难以进入良性循环。

4.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随着对实验室管理工作重视度的加强,高校也逐渐加快了对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进度。比如在实验室墙上粘贴重要的管理条例、制定实验安全操作规程,等等。但是,仍存在着大量不够完善的地方,例如:岗位职责没有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管理和使用严重脱节;责、权、利不够明确,等等。使用者不承担实验室设备的维修和保管责任,以致于一些教师和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对实验设备不加以爱护,出现损坏设备的现象,影响了实验设备的良性循环,威胁到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5.实验室管理方法滞后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设备完好率都比较低下,也没有落实好教学文件的保管工作,造成教学文件的缺失。尤其是低值易耗品的赔偿登记工作,往往都比较混乱,方法较为落后,还处于手写登记的阶段,没有跟上时展的脚步,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工作,比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以致于工作效率极低,还极容易出现账目上的差错,离科学化、先进化、规范化实验室管理存在着一定距离。

二、优化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1.建立适宜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地强化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各高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地了解工作特点,建立适宜自身特色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务必要以节省管理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为目的。要以主管实验工作的院长或者校长为核心,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各个实验室管理机构的责权利关系,调整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

2.实验室管理工作信息化

当前是信息化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此,高校应该充分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实验室管理工作当中,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就能够将实验室的各种资料信息输入计算机内,建立实验室材料数据库、实验设备数据库、实验项目数据库、实验教学数据库、实验指导数据库,进行详细的分批分类管理工作,以此来有效地提高实验管理工作的效率。

3.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的申报、验收、管理工作

高校应该着力建设以学院为单位的实验教学中心,并将其划分为基础实验室以及专业实验室。前者主要负责学院以及全校的基础实验活动,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领导一同管理员工的分配工作;实验教学中心要依据基础课所需制定出基础试验的实验设备采购以及用房计划方案,依据专业课的基本所需以及发展所需制定出专业实验设备的采购和用房计划方案。当实验设备到货之后,实验教学中心就应该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验收工作,并派遣专人进行管理、报账、建卡;实验室的各个管理员应该在学校网页上公布每一种实验设备的特点、性质、用法、功能、精度等信息,以此来方便学校的科研人员、教师、学生获取相关的大量信息,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

4.强化开放实验室的力度

开放实验室是高校发展的必然所需,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实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验室的开放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时空开放和内容开放。时空开放可以划分为全面开放、定时开放、阶段开放、预约开放;内容开放主要包括了学生自选实验内容、学生自行申报实验项目、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等等。总而言之,不管是哪一种开放形式,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5.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其协调各方面工作的标准依据。为此,高校应该着力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务必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添加计划编制、专家论证制度、设备采购制度、设备入库验收制度、设备财产登记制度、设备领用制度、设备调配制度、设备使用制度、设备检查维修制度、设备使用情况制度、设备报废注销制度、废气设备再利用制度,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应该随着高校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等的发展所需进行及时全面的修正、更新、补充。与此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地完善管理体制,贯彻落实责任权限,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

6.强化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的各个领导应该充分地意识到实验室在现代化高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于它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要重视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力量,不断地加大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实际工作当中,高校务必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建设科学合理的实验室教师队伍,不断地提高实验室的技术含量。大力引进一些高学历、整体素质较高的人员进入实验教学中心,促使一些学有所长、专业知识过关的本科生、研究生进入实验室技术队伍当中,以此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有效地改善知识、年龄、职称结构体系,促使实验室技术队伍成为一支由高层次学术人员引领、实力相当的中级技术人员扩充的优秀队伍。

第二,保证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在他们职称评聘、岗位待遇、教学工作量核算、培养学习、提升机会等方面,都应该和理论教师处于同等地位,切实地提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待遇,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激励拥有高职称的教师从事实验室工作,大力鼓励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进行轮岗教学,互通有无,使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得以全面发展,最终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建立健全实验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制度,特别应该对中青年教师进行统一的安排,分批轮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进修,着力提高他们与时俱进的新技能。

第四,提高思想素质水平,定期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具备爱岗就业的职业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并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以身作则,以此来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精神。

第五,建立健全实验室技术人员量化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来调整工薪,通过考核评估奖优惩劣,以有效地激发实验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7.整合实验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当前各高校经费普遍紧张的背景之下,应该依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来打破院系之间的条块分隔局面,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相应的实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明确实验室应具备的必要条件,配置档次水平相当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力量。在配置实验资源时,应该始终坚持高中档多学科通用性设备集中、少量低档次设备分散的原则,切实地处理好实验室和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对于相近学科,应该将所使用设备大抵相同的实验室进行合并。高校各个学院之间应该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搭建以院校为中心的大型实验室平台,加强对大型实验设备仪器的保养、维修、管理、利用,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在降低实验教学成本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水平。

总而言之,高校实验室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进行高层次教学活动以及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本文在简要地论述了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优化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以此希望高校能够更加地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推进高校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2).

[2]魏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11).

[3]宋石林,秦学联.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论文集,2007.

[4]张晓红等.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

[5]覃光明.高职院校教学实验室安全与教育管理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1,(5).

[6]郑巍.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防火墙”[J].科教文汇,2009,(31).

第3篇: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教学

0引言

实验室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搞好实验室管理,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验教学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加强中职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中职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也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总结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树立服务意识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已成为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切切实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逐步形成,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服务的质量、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另外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为教学着想,一切从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

2完善管理,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服务实验教学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且也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就是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实验人员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又对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3加强仪器设备等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使教学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对实验器材分类摆放并经常进行清点,以便于管理和防止重复购买。实验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目前教学技术和教育科研在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在扩大,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方法在变化发展,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能尽量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

4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等重要问题,在很多国家行业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室环境建设包括实验室面积、房间安排、照明、用电、温度、湿度、洁净度、通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处理等诸多方面问题,要使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需要不断改善实验条件,使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适应。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大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防盗等安全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挤时间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顺利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强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的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内容之一,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6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做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中职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切方便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方便、实效的服务。同时制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开放实验室实行登记制,各开放实验室实行轮班制,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解答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仪器设备的准备、调整与维护,并认真做好开放情况记录。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而中职学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因此中职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3]实验室管理工作任务重,问题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中职学校及发达国家中职学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中职学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场所,充分发挥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新晨:

参考文献:

[1]邱泽明.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2006.05.

第4篇: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学生实验员助理;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实训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任务,是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1-2].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是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来实现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承担的工作主要是环境卫生维护等单一的体力劳动.实践表明,这样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验室管理人员数量缺乏、琐碎、工作多的问题,但也暴露了许多弊端,例如学生工作不积极,容易产生倦怠感;部分学生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工作完成质量不高.调查显示,相对于简单的体力劳动,绝大多数大学生更愿意在工作时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其他特长,更倾向于参与有竞争性、挑战性的工作[3-4].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是学校为了推进人才培养“四大能力平台”[5]中的“工程基础能力平台”建设而成立的.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的同时,各学科的实验、实践管理模式也得到改革与创新.其中,中心尝试开展聘用学生作为“学生实验员助理”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模式也初见成效.学生实验员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锻炼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可以推进中心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开拓工作思路,为中心注入新的活力,是中心与学生实验员助理双赢的管理模式[6-7].

1设置学生实验员助理的必要性

1.1搭建学生参与教学与管理的平台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搭建参与平台[8].学生实验员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被赋予实验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9],他们经过实验室的工作磨练后,一方面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和自觉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学生实验员助理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都会得到很大提升,为今后进入社会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实验员助理在同学中会起到激励和榜样作用.学生在最初进入实验室时对各类实验仪器感到好奇,但不懂遵守实验室规则、纪律性差,往往给实验室管理带来不便.学生实验员助理在普通学生中可以起到榜样和言传身教的作用,不仅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实验、实训课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能拉近师生间心理距离增进师生间交流.

1.3开拓实验室管理的多样化

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实验员助理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又有较好的实践素质,他们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为中心的管理出谋划策,提出业务创新思路、开拓新实践教学模式,有益于中心合理化管理.当前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专职实验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推行学生实验员助理制度是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有效补充,除了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还可以减轻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琐碎的实验室日常管理事务可以交由学生实验助理和勤工助学学生共同完成,实验管理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实验室的规划与管理、制度的完善等工作上来,还可以抽出更多时间来学习进修,提高业务水平丰富管理经验,为教学与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2学生实验员助理的组织形式

2.1学生实验员助理的选拔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及择优的原则,学生实验员助理的选拔可以分2种方式:(1)在实验、实训教学中选拔,一般由任课老师推荐,课上表现积极、成绩优异、动手能力强、责任心强且对学生实验员助理的工作兴趣浓厚等,都可以作为选拔的标准.(2)采用公开报名选拔的方式.每个学期开学时招聘公告,公布选拔“学生实验员助理”的岗位、名额、报名条件和选拔程序等内容,一般招聘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重点考察学生的工作意愿和专业方向.报名采用个人自荐的方式,有兴趣的同学自行下载并填写《学生实验员助理报名表》,由指导老师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学生组织面试,并择优录取.

2.2学生实验员助理的岗前培训

针对学生实验员助理工作的性质,正式上岗前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会组织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及实践教学经验的老师对选拔出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和上岗考核.具体分为:(1)基本素质培训,培养学生实验员助理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重点考察是否具有责任心和将实验助理工作贯彻始终的决心.(2)基本技能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熟悉各个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实验室规章制度、学生实验员助理工作规章制度、考勤和考核要求等.(3)专业技能培训,采用实验室专任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和在岗的学生实验员助理以“老带新”的方式对新进学生实验员助理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岗位仪器使用方法及简单维修、学生实践教学指导、环境监督及维护等.培训结束后统一组织考核,考核通过方可上岗.

2.3学生实验员助理实践内容

学生实验员助理的工作内容既要有别于勤工助学的单一劳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协助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和教学保障工作.因此,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制订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及耗材需求计划.学生实验员助理应了解并参与制定实验室学期授课计划,根据计划、上课班级、人数等情况估算本学期所需耗材数目,协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制订学期实验室耗材需求计划,平时做好实验耗材的清点和管理工作.(2)实验、实训前的准备工作与实验室日常维护.每次开课前,学生实验员助理需协助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实验课结束后整理、回收当天实验用品.熟悉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维护及保养工作.(3)实验实训教学助理、课外创新活动指导及协助组织各类竞赛.学生实验员助理应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授课内容,在得到指导教师许可后,可参与实验、实训教学的辅助工作.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尝试对学有余力和对实验实践内容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实验员助理在课外创新活动和实验室开放活动中指导学生,并承担实验室开放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协助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组织开展各类竞赛等.(4)实验室环境监督与维护.为了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学生实验员助理与勤工助学学生一同维护实验室环境,保证实验室环境整洁无卫生死角、仪器摆放整齐配件齐全、待修仪器有明显标记区分等.与普通勤工助学学生不同的是,实验助理在环境管理中主要实现监督协调作用,对实验室环境定期进行检查、记录仪器维护情况、定期安全检查等工作.

3实施学生实验员助理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3.1准确把握学生实验员助理的角色定位

学生实验员助理是实验教师的助手,在老师的指导下负责一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不同于普通学生和勤工助学学生.因此,学生实验员助理应转变角色、找准自身定位,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对该管的严格管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增强自身号召力.另外,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将学生实验员助理与普通勤工助学学生区分开来,视他们为工作伙伴.应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关心、爱护学生助理,从思想上重视他们,肯定他们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注意不可以过分依赖学生助理,盲目拔高其能力,将本应属于自身负责的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推给学生助理,影响工作质量.

3.2学生实验员助理应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学生实验员助理最主要的身份还是学生,因此要正确处理自身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不得以实验室工作为由缺课,使学业受到影响.同时,对待实验室的工作也要认真负责,保证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因此,要建立健全学生实验员助理的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对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或因为工作而影响学业的学生,应及时干预.

4结论

在校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发掘与接纳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上发挥优势、历练成长,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主力军意义重大.学生实验员助理制度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学生提升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他们的加入是对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有益补充,为实验室注入新鲜活力,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学生实验员助理制度在初期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实验员助理工作认真负责,有效保障了实验教学工作和实验室开放等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获得了师生的普遍认可.实践表明,学生参与管理实验室的模式还应不断探索与改进,使制度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进而保证更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和服务他人的社会实践舞台.

参考文献:

[1]李光蕊.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性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5(17):137-138.

[2]孙林歌,吕俊贤,王爱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认识及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45-148.

[3]宋娟.学生深度参与大学图书馆管理的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s2):22-24.

[4]闫琼.大学生深度参与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47-249.

[5]徐金寿.应用技术本科视阈下软技能融入第一课堂培养探索[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27(2):81-85.

[6]劳媚媚,徐军,陈如麒.高校实验中心“学生实验员助理”管理实践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290-293.

[7]劳媚媚,陈如麒,徐军,等.学生实验员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的模式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116-118.

[8]李艳,石双凤.论学生助理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97-99.

第5篇: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高校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也加强了对实验室的管理与规划,实验室是学校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培养创新性的实践人才的重要平台,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让实验室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变化,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学校要对实验室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实验室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从而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分散型管理模式为主,分散型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将实验室分得很细致,按照学校的专业划分的,针对学校的课程而设立,实验室要依附学校里面的理论课程,由教研室进行管理。分散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要结合理论教学,但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实验室的规模较小、功能比较单一、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等,这些弊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影响实验室教学的质量。

一是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缺少学科交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室的实际管理中,缺少学科与学科间的交叉,使得实验室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随着目前的科技的发展,对于高校的学科综合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室的学科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实验室是相互间比较独立的,学生在实验室只是进行重复性实验,得到验证结果。整个实验的过程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是高校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分散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划分的比较细,且管理工作的划分也难以做到统筹安排,使得一些技术人员比较闲暇,而另一些技术人员就比较繁忙,造成实验技术人员的专长得不到发挥;加之,实验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且专业素质较低,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无法得以提升。

三是高校实验室的功能比较单一,不利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实验室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为了利益,想要争取更多的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够用,也使得一些实验室设备常年闲置,致使设备的使用率更低。

四是分散型管理模式不利于实验室的对外交流。实验室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有限,限制了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性,使得实验室不能全天的开放,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就很少,另外,实验室受到教学条件的制约,很难与高水平的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思路

其一,高校实验室管理要进行思路的创新。实验室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就要对实验室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实验室管理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确定学校实验室的培养方向,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分阶段完成学校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应该具备更多的人才,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点产出基地,实验室应该拥有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和团队,使得实验室能够不断取得更多的科研成绩。

其二,高校要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采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来组织实验教学活动。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现代化的实验室应该包括最新的科研设备,从而确保科研领域走在最前列,因此,实验室需要知识的创造和创新,就要建设优良的科研设施,包括实验室的各项设施。在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时,就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使得实验室的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对实验室的创新管理。

其三,高校要建立方便、快捷的实验室网络系统。建立快捷的实验室管理网络系统能够促进知识的流动,有利于知识的利用与管理,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的内部网络来实现学科院系的资源共享,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

其四,高校要创建高技术的实验室,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实验基地。高校的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场所,因此,要不断吸取新的创新技术,以培养专业性的人才。首先,要对实验室的内容进行动态管理,针对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来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因此,实验室人员必须准备丰富的实验项目,要开放实验室的时间,比如可以采用轮班制延长开放时间,针对不同专业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验环境。

其五,高校要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在现代的管理中,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应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进行实验室的管理,使实验室资源配置在知识管理的模式下能够合理的利用。

结束语

第6篇: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高效管理;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断显现。各种计算机相关的考试、上机实践、课堂教学等等活动的进行,给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计算机实验室属于一个人员流动较大的区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此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率较快,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要不断随之更新,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所以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势在必行。

1.对实验室中的硬件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优秀的实验室硬件条件是保证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基础和重要因素。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更新速度惊人,但是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更新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相关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从自身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未来建设的方向,对实验室硬件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在保障教学内容顺利开展的同时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更新换代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新老设备并存的现象,这时可以将老设备统一安排到一个实验室,在这些设备上安装简单的程序和软件,不仅为一些基础较差的入门学生提供增长计算机实践知识的场所,还可以进行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使用。对于一些对硬件要求较高的课程和实践操作,可以安排在一些硬件设施较好的实验室进行,从而充分的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这种硬件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充分的满足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而且对于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起到了一定的衔接作用,还能够避免一些并没有完全过时设备的浪费现象。

2.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制定

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来说,日常的管理内容可谓是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实验室的使用者如:老师、学生等人员在实验室中的管理,还有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器材以及相关文件的管理工作。如此复杂繁重的工作就需要建立一整套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从而让管理人员在处理个重工作时都能做到有章可循。而且这些规章制度要根据实验室的不断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做到实时性,并放置于显著位置每一项工作都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从而保障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顺利科学的进行。

规章制度能否顺利的实施执行很大程度是由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决定的,因此在进行规章制度的制定时,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周全的考虑,从而使其在长时间内,充分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实中,实验室可以制定一些关于使用者使用方法、管理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实验室设备管理等等内容的制度,在这些制度的约束下,各类人员设备在实验室都会受到相应的管理,即使是再复杂繁琐的工作也会变得井然有序,从而使得实验室发挥其做大的作用,保障实验室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计算机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的建设

在当前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中,多数人属于教学辅导人员的性质,在他们的工作中同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计算机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力量。在日常工作中,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要对实验室的设备以及软硬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新,还要承担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的教育引导工作,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内心深处对工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在学校计算机实验室中,需要面对的学生人数众多,并且之间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相应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从这点来看,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中要有一定的耐心,对于各种问题做到有求必应,充分做好自己繁琐平凡的工作。除此之外,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因为实验室的相关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掌握了坚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保证相关课程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更新速度较快,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层次,努力掌握先进设备技术的相关知识,从而在不断更新的时代,更好的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4.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

首先,应制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学习机制,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投入,然而,要让这些设备发挥它们最大价值,还得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具备专业水平,因此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以促进实验室工作人员自身建设。

应当按照教学要求,适当安排实验室人员的进修和培训,这是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已经和许多学科都有交叉,计算机系统与学生的考验,这就要求实验人员要经常关注最新发展动态。如果能够适时安排相关实验人员参加进修培训,给他们创造提高素质的机会,同时加大与其他院校的技术交流,学习他人的先进实验室管理模式和方法,作好业务培训工作,就能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

其次,应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实验队伍是否稳定,由于实验技术工作的繁杂,待遇又偏低。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是搞好实验室建设应特别注意的。对实验室技术人员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公平合理的工作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稳定实验队伍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实验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工作中要有敬业奉献的精神。

总之,只有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地研究探索新技术的发展,研究新形势下教学要求的具体特点,认真地总结和探索,将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实验室在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飞,浅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科技信息,2008(18)

第7篇: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实施人才建设的重要核心区域,实验室安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着学校的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师生的生命安全[1]。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校实验室的规模不断增大、数量不断增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一步的挑战。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2018年11月南京某医科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燃,导致多名师生受伤;2018年12月北京某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发生的实验室爆炸起火,导致3名学生死亡;2019年2月南京某工科大学实验室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导致整栋大楼的损坏。这些惨痛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给学校和师生安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1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对近年来国内外高校95起实验室事故的分析报告指出,其中实验室爆炸与火灾事故、生物安全事故和气液体泄漏事故占比较大[3],其触发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不明确、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和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等[4-5]。

1.1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模糊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统筹管理,但实验室设备是由各学院及研究单位使用,各学院及研究单位具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使用责任,学校保卫处对全校安全具有监督管理的责任,科技处、研究生院对学院及研究单位的科研实验室又具有安全管理的责任[6]。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实验室安全工作是由多个部门共同交叉管理,其具体的责任划分不明,管理分工模糊[7]。例如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管理的方向主要在于全校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使其不发生较大安全事故,而保卫处管理工作重点在于保障各教室或实验室的消防和电力工作,各学院主要工作在于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下保障教学或科研的顺利进行,各个部门的主要安全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相互叠加的成分,分工不明确,使每个部门都寄期望于其他部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每个部门都疏于管理的局面,容易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无法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随着“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学校各级科研及基本教学实验室建设中[8],实验室的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实验场地不断扩大,实验室人员的不断变更,某个实验室可能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或者出现管理人员不足,无法形成实验室专人专管的责任要求。

1.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和评价不健全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执行依据,高校实验室各级部门通过制定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约束和规范师生使用实验室的行为和操作,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因此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安全问题[9]。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虽然高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制度中包括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不够详细,且制度的落实依靠逐级下达,在层层传达中制度的严格执行大打折扣,导致部分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针对不同的实验室,实验室安全要求规则不同,但由于实验室管理制度中无明确要求具体有哪个部门或哪些管理人员执行,导致无人执行此制度。由于安全工作比较弹性,既可以完成基本的安全要求,也可以详细的拓展安全管理要求,安全工作是否做好,虽可通过明面上的检查来评价,但安全的效果很难用量化标准衡量,导致负责安全责任的教职工无法进行考核评价,打击安全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因此安全管理制度的细化落实和科学考核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1.3教师及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人员的事,也是所有实验执行者即教师及学生共同的事。教师和学生是指导参与实验的主要人员,其实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实验室安全,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违规购买存储危险化学品、做实验时无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完成后无检查实验设备等未符合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事件[10]。根据最近几年内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不少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参加实验室的学生不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或者液体顺序混淆、操作失误等导致的[11-12]。例如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是因为把易燃物质镁粉与磷酸搅拌从而产生易爆气体,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违规操作,导致爆炸;另一所高校学生在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时忘记关闭氮气钢瓶的总阀和减压阀,导致仪器内压力过高从而发生爆照。此一系列事故都是因为学生在做实验时,安全意识薄弱,对所做实验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从而展开违规操作实验、冒险作业。因此亟须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才能减少本可避免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实验室软硬件安全设施不足

随着高校的发展,师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原来实验场所已不能满足于教学科研的进行。为了解决实验用房的紧缺,部分单位把原来办公楼改建成实验室,而在改建中未考虑到实验室的标准设计规范要求,忽视了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的合理布置,有违章搭建临时建筑影响安全布局,存在通风设施不健全、电线乱拉乱接、无烟雾灭火装置、消防设施缺损及安全逃生路线不合理等问题[13]。同时在现有的实验室中,随着新实验课程的开展,新进仪器的购置,现有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也已无法满足要求,实验室的电路负荷超标、旧实验室无漏电保护装置、无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装置、无安全监控网络等问题增加了实验室安全隐患,增大了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概率。

2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全面构建

2.1精细化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实时分级管理

《教育部关于高校安全》文件中指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根据我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情况,建立了分级管理责任体系,细分每个主管部门的详细安全工作,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主任、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四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学校与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二级单位负责人与专管实验室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实验室主任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与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层层安全责任体系,从而逐级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精细化各级部门安全管理的具体项目和职责,推动科学高效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设备管理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统筹规划部门,需把科技处、保卫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和各级学院联合起来,牵头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细化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例如实验室管理处主要职责为组织制定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责任体系和应急预案,编制及实施实验室安全管理经费预算,指导、督查和协调各耳机单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不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并督促整改等工作;保卫处负责实验室消防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实验用房的用电安全性检查;各级学院的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设置每个实验室的直接责任人,做到专人专管的责任要求。通过精细化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实现各个部门的逐级管理,从而加强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工作。

2.2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健全全校各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14]。根据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细化每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根据各自的职责,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根据我校制定的《长安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针对不同的功能实验室,又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实验室防辐射安全要求》等规章制度,各级管理人员根据适合所管理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工作。针对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设备使用记录本等安全使用办法,做到不同身份的人员有安全制度可依,从而更好地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比较细碎弹性的工作,作为执行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人员其工作量无法量化,因此应建立实验室安全工作评价考核机制,设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评价指标[15]。首先根据实验室制定的详细安全责任体系,对因管理不善、违规操作、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此院系或科研单位的各级安全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直接评定为不合格,并根据事故的程度被问责。其次实验室安全工作可作为教师评职称评级、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教师是否签订安全责任书作为考察安全制度落实的硬性指标,教师是否记录使用实验设备、是否按照操作规程等都予以量化,从而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因素。最后对于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优秀人员在职称评定或年终绩效方面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励人员更好地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3开设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作为开展实验的第一执行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经验可知,随着新进教师和新生的录取,执行实验的教师和学生每学年是变动的,因此应开设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的培训,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做到每位教师和学生人人懂安全,人人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预防及应急处理危险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我校首先开设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平台”自学教程,要求每位师生自学安全课程时间不低于6小时,课程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使用手册、用电用气的安全操作及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基本要求,师生可在平时学习中可进行自测考试,实时了解安全知识的自测成绩,并在平台中完成安全教育的正式考试。学校要求只有通过安全考核的师生,才被授权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其次,培养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责任心,每位执行实验的教师和师生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做到有安全责任意识。最后在每个实验课程之前,要求任课指导教师针对专门的不同实验,对学生做有区别性的详细安全知识教育,指导学生观看实验安全教育守则,根据所使用的实验设备或实验材料的不同[16],讲解安全操作规范和要求,做到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要求,从而形成多方面的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2.4加强实验室安全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解决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针对办公室改造成的实验室和原旧实验室,应重新按照实验室建设的行业标准,改造实验室内原电路装置、通风装置及消防设备等硬件设施。在电路方面,针对大功率设备,把原2.5mm的电缆改造为4mm或6mm电缆,每个实验室加装漏电保护装置,禁止乱接乱拉的现象,对高压电源处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等。在消防设施方面,拆除违章临时建筑,清理阻塞消防车通道路口,安装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检查消防水源、消防栓和灭火器材,针对不同实验室的火源类型,配备不同的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在通风装置方面,尤其针对具有可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验室,建立良好的具有有毒气体的吸附或处理装置,产生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实验室需在通风橱内进行,防止可挥发性危险物扩散到安全区域[17]。

第8篇: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三级互动”管理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91-02

实验室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物质条件,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1]。随着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主要表现在现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高等学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传统习惯和自身原因的影响,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管理模式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基本上是按照专业和课程来设置的[3]。该设置方式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容易出现不同院系设置功能相似的实验室。实验室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资源严重浪费,管理人员分散,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及自身的运行机制相对独立,片面强调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与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脱离。造成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形成了“实验课程从属于理论课程”现象[4]。由于实验室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实验管理人员与实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效率不高。

(二)安全不到位,卫生状况差

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目前仅仅是满足于预防上。如,为了防火、防盗,仅停留在购置相关的消防设备和安装防盗门、铁栅栏等。但是,真正会使用消防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并不多。虽然进入实验室前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此类教育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导致较多的各类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近十年来高校的大量扩招,导致学校学生多、实验室场地有限,由于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差,乱丢垃圾、实验器材及物品不按规定摆放的大有人在。加之实验室管理不到位、实验室专职清扫人员有限等,难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实验室必须要营造一个洁净、整齐,具有科学实验氛围的、安全的、文明的实验环境。

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目标

实验室管理工作要与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相统一,要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相统一,要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相统一。

(一)管理制度规范化

根据实验室的管理目标、任务及要求,遵循实验教学规律,要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只靠经验和记忆,而要依靠科学和数据来进行管理。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验室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教师守则等,并张贴上墙,位置要醒目,同时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执行情况。

(二)安全管理日常化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防机制,并在管理中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布局要合理,室内要整洁卫生,紧急疏散通道要畅通,安全标志要齐全,消防设施性能要良好,并且做到天天检查、周周彻查。要时刻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

(三)实验设备管理电子化

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物质保障,如果管理不善,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坏和浪费,所以必须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实验设备电子档案,把相关数据录入到资产处的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账、卡、物”计算机管理,并制定严格的实验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实验设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

(四)实验教学内容管理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实验教学内容管理应该网络化。实验室作为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和发达的区域。实验教师可以把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等实验教学资料放到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利用网络选择实验内容和预约实验时间。这样便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筹安排,实验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三、“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构建

目前,就业缺乏竞争力、课程缺乏延续性、教学脱离行业应用、岗位偏离市场需求已成为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难题[5]。其主要原因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思想僵化,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的认识主体。

(一)师师互动是实验室管理的先决条件

在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有交叉、重叠部分。主讲教师与非主讲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不仅可以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心得,而且还可使各门课程之间进行有序的衔接。对提高教师的自身学术素养和教学艺术性具有很大的帮助。

要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所以,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之间要沟通互动,可以优化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开展“项目式”实验教学法。

由于实验室地方小、人又多,涉及安全与卫生、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等等。所以,实验教师要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经常沟通互动,可以完善和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共同教育学生如何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消除安全隐患等。

(二)师生互动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前,由于对相关实验知识的了解较少,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时应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每次开始实验课之前,尽量详细地讲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等。最好采用“讨论式”方法,实验教师将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操作规范等当作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边回答。凡是回答正确的要及时鼓励,特别是对敢于提出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学生,即使是想法不成熟或观点不正确,实验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活跃了实验课气氛,又能拉近师生关系,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应该鼓励学生在完成相关实验后,积极思考问题。这样可保证学生在做完实验后,扩展知识面,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与重新认识。批改实验报告时,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对有独创性见解的学生,应当给予鼓励和加分。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增长技能的好场所,应尽量保证使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实验室应该定期向学生开放。在开放实验室时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对实验感兴趣、对科学感兴趣,为将来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每学期,理论教师、实验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合理地安排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和信任。互动内容可以是课程理论、实验内容,也可以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可以是关于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也可以是关于实验室的管理、安全与卫生。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三)生生互动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手段

完善“学生管理、相互监督”机制。制定学生管理办法。学生一旦进入实验室,应当承担起管理责任、尽管理义务,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倡导“自由讨论,自我发挥,自行设计,自愿组合,自主创新”。鼓励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项目,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同学间相互交流,在实验中创新。定期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选派优秀的学习小组宣讲他们的实践经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或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实施“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学生和实验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保养了实验设备,减少了设备的维修率、损坏率,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得到了加强,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得到了健全。

在“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中,从实验教学思想、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永强,苗淑清,张建文等.地方工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

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

[2]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

[3]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

[4]杜亚琳,马鸿艳.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初探[J].黑龙

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

第9篇: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作为基础,利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观念,将实验室中的多样的资源,用计算机对多项信息进行开放的信息化管理,有效的促进了实验室在空间上以及时间上的延伸性。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和目标

1.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是在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中,给实验教学以及实验教师分别提供优化的教学资源以及有效的简便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化的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丰富的实验资源与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备实验室的操作技术能力,并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开展开放性的实验研究工作。

1.2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采用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的管理,尽可能的使高校的非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在最大的程度上得到顺利的开展,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验室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保障。

2 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 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以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已渐渐的成为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状况下,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便面临了新的挑战。学生在不断的发展的信息时代,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增长专业知识又要提高实际的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已经成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与时代知识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练习操作能力以及动手水平的有效途径。

2.2 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对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能够提高学校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改革的工作效率。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把计算机应用的完善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我国高校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很多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通过雇佣一些专职人员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的管理,其操作依旧处于最原始的操作时期,即使进行稍微的上网操作行为也会受到主机的限制。而且,很多学校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没有进行足够的投入,配备足够的硬件设施,以至于其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不够完善。

3 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实验学习方面

学生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实验报告进行撰写,对学习资源进行搜索,对情景实验进行模拟和仿真等都属于实验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在网络或者计算机的教学环境中对模拟情景实验进行操作练习,使其能够身临其境,对实验进行学习。模拟仿真实验在模拟情景实验范围内,比较容易实现,投资相对较少。其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包括声音、视频、图片等主要的内容,以一种生动、充满活力以及动态的形式将实验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反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知识和技能。在对学习资源进行搜索时,要将相关的信息以及资源进行全面的整理,对机密文件进行全面的保护,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使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共享与检索平台更便捷、更开放。

3.2 实验教学方面

实验教学方面的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证对实验室的相关建设提高前提保障。学生是实验教学的对象,老师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最为密切。对实验数据以及材料的整理、对课程与教学的安排、实验报告的提交和发放以及对教学资源的整理与分类都是实验教学的内容,同时,实验课程的设计以及模拟情景的设计是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与难点。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置,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能够及时的进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3 实验管理方面

实验管理对系统的维护以及实验室的秩序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它是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的建设结束之后开展的专业的、严谨的管理。其包括安排教师课程、开放实验室、实验信息以及处理实验状况、相关管理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很多学校都采取开放的管理措施,给学生提供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实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采取相应的制度规范,对编程的自动化进行充分运用和管理,提高对不良信息的阻碍力度,有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有效的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进行有效的保护。

4 促进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采取科学的措施促进教学

想要促进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措施。现在很多高校都开始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网络克隆的方法,使工作的难度大大的降低,工作量大量减少,使系统恢复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者能够对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有效的保障了实验室的高密度教学。

4.2 开展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方式和措施。要想使实验室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目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应该利用服务器对网络教学软件进行安装,使教师能够通过计算机对指令进行在学生所属的电脑面前同步显示,同时能够对学生的电脑进行监督,了解学生的相关学习状况。除此之外,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对整个实验教学进行监控,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验室开展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可以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更好的优势,满足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的要求。还可以对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进行安装,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多媒体功能进行有效的利用,如收取学生的作业、上机资料、显示学生端屏幕以及屏幕广播等多种功能,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4.3 认真完成教学考核

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对团结协作以及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在对同一领域中的先进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对有关于考试的系统软件进行开发研究。首先,可以先在比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试用,根据实际的效果决定是否进行规模性的推广,利用上机考试来完成期末考试的工作,考试内容主要跟实验课程相关,从而使考试的效果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体现,争取最大的努力得到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肯定。其次,高等院校还必须对考试的软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重视对新程序进行添加,对多种复杂的题型进行设置,比如设置一些跟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多种因素有关的题目,要使学生的实验课程考察工作具有较高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水平,并对此进行全面的反映。

5 总结

随着现代化水平以及信息技术的提高,高校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使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为学生服务,体现了开放性与人性化,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孙天泽,王越峰.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