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5s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concepts of "6S"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current management of inspection laboratory, propos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of introducing "6S" management in inspection laborator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y, cultivating good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and creating good image of the laboratory.
关键词: “6S”管理;实验室;质量;检验检测
Key words: "6S" management;laboratory;quality;inspec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66-02
0 引言
实验室对于企业生产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实验室,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是每个实验室管理者永远的课题。以下几点认识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提出的关于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1 “6S”管理简介
最初的现场管理为“5s”,其内涵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SUKE)。“5S”管理最早应用于日本,后来被引入我国后,在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煤炭、建筑、制造、服务等,之后根据需要又引入了安全管理(SAFETY),称之为“6S”。对于现代企业来说,“6S”管理是非常实用的现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在“6S”中关于现场状况改进提升的四项基本行动要素分别是整理、整顿、清扫、安全,其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先整理、后整顿、之后清扫,这三项工作是关联的,有次序的。清洁,是前三项工作的规范与标准。安全,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是对原有“5S”的一个补充。在“素养”当中,可以把安全要素真正的融入原有的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6S”管理。“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卷烟工业企业通过“6S”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2 实验室引入“6S”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质量意识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了检验工作质量和实验室管理质量工作。实验室的分析质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很多实验室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也包括很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实验室。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然而其在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员工的质量意识不高、主动性差,缺乏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等。
“6S”管理在企业中应用比较普遍,作为一种现场管理方法,其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塑造单位形象、降低成本、创造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等。
3 实验室如何引入“6S”管理
3.1 实验室的整理 整理:全面检查实验室的整个工作场所;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评定标准,同时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实验室进行处理;保证各设备和工具等都有序存放在指定区域,同时标识出来;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等制度和记录放于指定位置,定期培训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未检、在检、已检、备查样品把样品分类标识和摆放出来。整理过程中应遵循有利于实验室长远发展的原则,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科学布局,使实验室的价值最大化。
3.2 实验室的整顿 整顿:指对整理之后实验室的设备和物品按照功能区(分类)进行定点存放。整顿的目的是使实验室的设备、物品一目了然,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齐规范,保障实验室各个设备、物品存放的安全性,降低器材及消耗品的库存。
实验室整顿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场所、放置和标识。整顿中,要把握摆放“三定”、标识“三明”的原则,即摆放要定点、定容(包装)和定量;标识要名称明确、型号明确、性能状态明确。
3.3 实验室的清扫 清扫:就是实验室经过整理、整顿后,把实训室环境卫生、仪器设备打扫干净,使现场无垃圾、无灰尘、无残余物料的整洁状态。目的是巩固整理、整顿的成果,使实验室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尽量避免安全隐患。实验室的清扫应该要实行“责任制”,制订清扫规范和时间等各项有关清扫标准,重点加强对检验设备进行保养维护。
3.4 实验室的清洁 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和清扫这三个“S”的工作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规范化,继续保持清扫后的状态。目的是创造清爽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个“S”的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持续保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不能仅仅依靠相关人员的自觉性,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清洁工作的顺利实施。
3.5 实验室人员素养 素养:素养可以理解为素质与修养,也可以认为是素质的养成过程。这是靠日常积累逐渐养成的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是指实验室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团结向上的品质。对实验室管理而言,通过坚持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和检查考评活动,能够使实验室人员得到很好地素质养成,固化优良的习惯,对检验能力、服务客户、团队精神等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6 实验室的安全 安全:就是指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目的是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错位放置、慌乱急躁等。②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器材损伤、物品过期老化等。因此,必须把安全贯彻到实验室“6S”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4 结束语
在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管理,使实验室全体人员都参与到体系管理当中去,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创造一个干净、整洁、高效有序的实验室。开展“6S”活动,贵在坚持,为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首先狠抓制度建设与落实,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其次是加强培训学习,提升工作效率。再次,要加强对仪器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加大对仪器设备使用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实验室必须重视检验工作质量,只有认真落实“6S”管理思想、方法,不断加大实验室管理力度,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并切实提高实验室检验技术能力和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冬祥.“5S”推进方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2]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北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06.
[3]由继红.引入5S管理办法,加强创新实验站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0,13(1).
[4]许立民.浅谈新时期下的实验室管理[J].科教导刊,2012:183-184.
[5]孔晓敏.6S管理探索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69-70.
[6]王国红,宗斌.6S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2):137-138.
[7]唐丽云,席力.创新性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204-206.
[8]李秀青.企业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认可[J].环境技术,2011:41-44.
[9]陶小星.实验室管理中的几个需关注的问题[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3):57-58.
[10]李祖喜.实验室管理新思维[J].科学管理,2013(5):12.
软技能的表现
在现代企业员工仅拥有硬技能,不足以生存和发展。企业为更好地向客户提品和服务,期望他们的员工既有硬技能又具备软技能。成功的员工,常常将硬技能与软技能完美地统一于一身,从而脱颖而出。那么,究竟什么是软技能,它与硬技能有什么区别呢?
硬技能(Hard skills)指的是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 与硬技能不同,软技能难以量化。软技能(Soft skills)与硬性的专业技能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更多是文化、个性及内在素质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体现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是一种职业通用能力,是多种技能的综合体,主要指沟通表达、协调合作、学习创新、适应控制、分析应对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具体来说,软技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职业意识能力
职业意识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及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意识强的人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勤劳敬业,有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相反,一个没有职业意识的人在就业时,目光短浅、功利性强,强调的是经济待遇、地理位置、社会地位等,一旦有机会就随意跳槽而不会顾及单位的利益。在工作中则表现为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不肯听从他人管理,或好高骛远、拈轻怕重,或求全责备、怨天尤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职业基本能力。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对价值观、忠诚、良知、信仰的认同,是个人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表现。
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现代企业招聘人员,无一例外地强调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即便是招聘技术职位也是如此。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人,能对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作出迅速的调整、适应,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且富有同情心,具有团队精神,包括善于与团队其他人沟通协调,能扮演适当的角色,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能很快获得他人的认可,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
知识和职业迁移能力
据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每隔4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换句话说,一名大学生进校第一年所学习的知识,到他毕业时,75%已经需要重新审视。此外,据有关部门统计,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生涯来看,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仅为18.68%,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占44.06%,而且,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多次的职业选择,因此,在知识经济和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更青睐那些能有效地整合信息并能准确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又善于独立思考、能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的人。相反,呆板、按部就班的人则不受欢迎。
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
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心理学、经济、法律、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涉猎,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健全人的心智,开拓人的视野,使人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具备这些素质的人,能很快地融入单位的文化中,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据有关调研数据显示,当前企业对软技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良好的沟通、表达及学习能力。随着个性化生产的企业产品不断更新,企业尤其需要学习能力强、会与同行及客户沟通意见和建议的工程及生产技术人员。很多企业在招募时都强调,专业对口已不再是竞争的优势,企业最需要的是进入企业后学习能力强,能够尽快上手的复合型人才。
(2)适应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适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入职新人的指标,学生适应能力越强,越能尽快缩短培训时间,节约企业人力成本。
(3)团队协作意识及创新精神。任何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都离不了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企业也尤其欢迎那些主动意识强,能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并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员工。
软技能缺失成就业“软肋”
软技能与那些作为一份工作硬性要求的硬技能是互补的。然而很遗憾,人们常常忽视软技能的重要性。
某院学生专业成绩十分优秀,被推荐至某跨国公司维修部从事电梯维修工作。但仅仅在公司实习了半个月,公司部门经理就打电话与学校沟通该学生不能胜任此项工作,原因便在于维修部更需要能与客户交流,沟通能力强的员工。
为什么当下一部分学生寒窗苦读十数载,却难以就业、擅自离职?这正暴露了我们的一些学生缺少吃苦精神,为人处世能力弱,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较差等软技能不足的问题。而这些软技能往往是企业所看重的,也成为这些学生未来发展的“软肋”。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受家庭教育及周边环境、观念等影响,90后的毕业生们软技能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沟通表达能力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距。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作为一项必备能力。但现在院校的学生,尤其工科背景的学生,沟通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完整描述一个项目运作的过程,不知道如何用规范的格式去写报告,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不关注细节,责任感及团队意识不强。细节决定成败,团队协作精神体现于细节之中。现在的学生很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拘小节”的现象越来越多。如去企业面试时不修边幅,从而失去录用机会;在公司实习时不主动清洗已经脏了的工服;在餐厅或教室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参加社团活动只在意个人得失等。
主动意识及创新精神、质量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可否认,大多数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很快适应,经过培训也能上手。但在工作中很多毕业生只停留在把任务完成便“OK”的现状,不会考虑如何做得更好,能否换一种方式去做,缺乏“问题”意识。
承受压力能力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少大学生因刚进入企业,感觉考核严格,人际关系复杂,而放弃机会,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软技能
作为培养各类人才的院校,尤其是高职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硬技能,使其掌握新技术,更要在学生软技能的教育上下功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做到软技能不软、硬技能过硬,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学生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企业的5S是指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素养。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一种独特的管理办法。学校可将企业日常贯穿的5S引人学生日常管理中来,培养学生在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强调学生从个人清洁卫生等小事做起。将企业的5S需求导入校园,提前让学生了解企业怎么做5S,在校园里做好5S对于成功跨入企业有何帮助,使学生了解做5S不仅仅是打扫卫生那么简单的事情,更多的是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和素养。
·培养学生感受和了解企业文化。学生越早了解企业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和共同的道德行为准则,越有助于他们理解企业,认同企业,适应企业,真正与企业融为一体。一个员工如果不能认同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不能融入其中,就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这方面可邀请不同行业的企业总经理、经理人、知名学者等来院做大型讲座,同时在教室、大厅、宣传栏等开放式场所张贴不同企业的标识、口号和宣言,在校园文化中默默融入企业文化,让学生提前解读不同企业的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准地备和充实自身。
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主动及创新意识。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近年来逐步走入现代化企业,并成为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主要途径。学校可引进企业流行的拓展训练方式,根据事先设定好的主题来设置培训项目,让学生和企业的人事或生产主管面对面地直接交流与合作,在体验中进行主题的探讨和总结,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的目标。同时,鼓励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由学生自我策划、自我经营、自我运作,出现问题后利用团队的力量去实践和解决,有利于学生主动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我们知道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而这些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也尤为重视人才本身对职业的认知和规划,这就要求大学生从入学时就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了解自己,及时调整,早做准备。而很多学生刚进学校时,大都有不爱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差、没有恒心、无时间观念等弱点。在这方面院校要有意识培养学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己,制定可实现的目标和可操作的计划,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迈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避免盲目和盲从。
技能与品行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现代社会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核心体现在硬技能和软技能两个方面,要求所选择的人才不是仅仅受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工具人,而是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或岗位也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工作岗位变化较多、较快是一种发展趋势。因此,现代职场要求从业者具备抗挫折能力、应变能力、发展能力等良好的“软技能”,以适应从业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变化,以积极的生存心态与发展需求去应对,去正确处理竞争压力与工作动力的关系。如果学生心猿意马,浮而不实,遇到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必将遭到单位甚至社会的淘汰。
关键词: 建设工程; 施工质量; 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国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发展缓慢。
目前由于我国没有足够重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使其在长期的从属地位,技术,人力,资金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检测机构或与其他领域相比,检测技术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的减缓,主要表现为在质量检测人员低,检测手段落后,检测方法落后等。
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不能满足检测行业的发展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建设,目前的建筑市场管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要求的认识只停留在资料过关阶段,并且检测单位是被动地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在经济关系和公平性上很难做好把关。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单位(如桩基测试),更为突出的假试件,虚假样品的测试报告越来越多,虽然有一些工程有试验报告,但标本,样品是虚假的,所以试验报告,失去了其作用。二是当前我国责权不清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多在质量监督机构和大学,由于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出具错误或虚假的检测数据和报告是不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包括法律责任。三是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检测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容易出现行败,不利于工程质量责任的实现。四是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在基本上是由行政关系设定的,因为在一些地区和部门的检测机构的垄断专营权,地方保护的形成,不利于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3)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内部经营管理不善。目前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内部管理混乱,检验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机制不健全,管理者主观意识太浓。事实上,规章制度是管理者经营理念的体现,是实践经验的升华,有章可循是科学管理的基本要素。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只有搞好内部管理,才能更好地面对外部各种因素的冲击,才能使该单位走上发展之路。
二、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行业发展对策
(1) 提高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施工质量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施工质量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国际标准的各项要求,而其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施工质量检测行业普遍存在质量意识不强,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经验不多等问题,因此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
(2)加强内部管理,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国的施工质量检测行业由于长期以来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 检查团” 的定位。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检测市场化的推进,以前做惯了“ 检查团” 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 态度和服务质量。这项服务不是牺牲检测的公正性来迎合一些客户,但是在确保公正的前提下检测服务满意度。只有检测单位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检测中站稳脚跟,实现健康发展。
(3)树立现代化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从独立的法律实体来确定定位检测机构附属以前的状态检测机制是技术服务企业,以便检测机构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借鉴和推广使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企业管理的检测机构健康发展。
比如引进企业资源计划(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 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现场管理法(5S)” 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用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检测行业只有真正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才可能真正“做大做强” 。
(4)树立人才意识,加强人才培训。
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国外同行一旦进入我国首先展开的就是人才争夺战。作为我国施工质量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建设工程施工检测行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我国高校没有开设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检测人才成为行业中的整个检测发展的重点。因此,必须提高检测行业从业门槛,另一方面,检测人员培训机制和培训机制的建立,在推进人才工作的储备,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5)加强领导,提高良好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认识。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工作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建设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工程质量检验工作条例》要求部规定,加强施工质量检测工作,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检测了解工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和施工质量检查工作的具体措施是可行的,为保证其公正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有助于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6)加强对施工的检测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测试的质量。
各级测试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手册,并在测试工作中认真贯彻。各级检测机制,按照有关规定,从组织结构,设备,测试,人员素质,环境条件,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工程质量检测水平,确保检测工作质量,促进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实践证明,做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除要求质量监督检验的团队作风正派,业务熟练,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保证质量,提高检测工作的检测效率也很重要。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具体情况,根据工程施工质量检查措施和检测仪器设备的应用开发组织专门力量。同时,要积极促进国外先进的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和消化吸收引进,积极鼓励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不断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检测的不断提高。
(7)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公正廉洁作风。
检测单位是出具法定检测数据的机构,抓好廉政建设,对于搞好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测机构及检测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公正、 廉洁的作风,做到既要抓业务技术,又要抓思想作风,在科学与公正上下功夫,做好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作。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在检测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国家、 部门和地方的有关政策、 法规,严格按技术标准开展各项检测工作。
结语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作为整个行业来讲,面对的不仅仅是行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但是检测行业应该积极应对,抓住机遇,树立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加强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健全和完善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体制,努力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技术水平。这样,我国的施工质量检测行业才能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才能保证在世界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志荣.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有关问题的思考[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7.
[2]张文广.浅谈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11.1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保增长、促转型、重民生、创和谐”的要求,认真履行好质监职能,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深入推进名牌战略,积极争创中国名牌,新增*名牌20只,新增*名牌50只;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帮助和指导行业、企业标准创新,新增标准创新型企业10家,力争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5%以上;大力加强质量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新增质量赶超项目4个,省级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重点项目7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节能减排,淘汰改造锅炉70只以上;充分运用好各种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和奖励资金;开展清费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化技术机构质量帮扶活动,为100家企业开展质量帮扶工作。
三、服务内容
(一)大力开展名牌战略服务,着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对我市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强企业申报中国名牌、*名牌、*名牌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走名牌强企之路,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在我市区域内形成以中国名牌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企业为重点,以*名牌企业为基础的三级名牌梯度发展格局。
1、调整名牌评价政策方向。名牌评价工作向优势企业(产业)、重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装备制造业等企业倾斜,对符合中国名牌、*名牌申报条件的企业优先予以推荐,符合*名牌申报条件的企业优先予以认定。
2、制订名牌培育规划。根据各级名牌评价目录和条件,全面摸清符合要求的企业情况,制订各级名牌培育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同时对列入各级名牌培育的企业根据各级名牌评价条件,帮助企业对照检查,分析存在问题,指导解决,逐步完善企业申报条件。
3、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名牌。认真分析研究我市块状经济的特点,帮助和指导块状产业行业协会(商会)按照《*区域名牌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育计划和方案,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争创区域名牌。对基本符合条件,已申请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注册并由相关部门受理的块状产业,优先作为*区域名牌重点培育对象。
4、加强名牌宣传和保护。建立名牌企业定期宣传机制,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名牌,叫响名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提振大众消费信心。
(二)大力开展标准化战略服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帮助和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项目,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和政策激励,促进关键技术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时转化为标准,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2、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现代物流、连锁经营、旅游等服务行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帮助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制订城市建设、社会服务、旅游景点、现代物流、商业行业服务标准,并积极推广实施。
3、帮助企业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强化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的意识,逐步建立健全应对工作预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升tbt预警能力;组织企业积极参与tbt评议工作,及时提出合理建议,避免或减少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三)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基础服务,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整体水平。
1、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加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宣贯力度,引导和帮助企业采用*、5s、iso9000、iso14000、iso18000等国际先进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帮助企业完善标准化基础工作。引导企业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50%市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
3、帮助企业完善计量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加快计量检测体系建设,100%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计量检测体系或计量检测能力确认;帮助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开展“双百一千”工程,重点引导年耗5000吨以上标煤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并开展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至2009年底力争全部按《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建立能耗监测计量基础设施,促进能源使用精细化管理。
4、开展企业培训活动。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采取课堂讲解、实地操作、实习观摩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质监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计量和检验检测技术培训,提高企业法律意识、质量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质量法律法规宣贯1000人次,标准、计量及检测人员培训1000人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1000人次。
(四)开展重点项目服务,加大质量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
1、加强质量赶超项目服务力度。帮助和指导企业赶超国外质量先进水平,提高企业质量竞争能力,全年力争有4个以上项目列入省级质量赶超项目。
2、加强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块状产业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服务力度,指导企业高质量完成列入省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项目的工作目标,确保更多的产业列入当地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通过项目的提升,带动整个行业质量水平的提高。
(五)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1、先行服务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对生产许可证企业(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3c产品企业、特种设备制造企业以及代码证办证企业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生产条件。对所有需要进行行政许可审批的企业,做到履行职能、服务先行,在进入正常审查程序之前,对相关企业进行免费的先行服务;缩短办理许可证时限,提高申报材料审查效率,实行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市级以上发证的,帮助做好与发证部门衔接,方便企业办事。
2、开展证后服务。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取定期回访、信息通报等方式,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家标准、实施细则的动态信息。
3、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并落实服务承诺制,推行“一站式”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工作制度。提高办事窗口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缩短组织机构代码证办证时间。
(六)全面开展技术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充分利用质检部门技术机构优势,为企业在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节能减排、工艺改进、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
2、建立技术服务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组建相应的技术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节能降耗、产品质量提高、工艺改进以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服务,为企业提供计量管理评定、质量管理、认证、综合测试等服务,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免费提供节能减排技术咨询。
3、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建立相应的检测项目,提升技术机构服务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的能力,为我市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积极为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计量和特种设备在线检测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室。
(七)开展清费减负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1、进一步落实清费减负政策。暂停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计量标准考核以及省级发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等收费项目;降低检验检测收费标准,对企业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以及部分特种设备检验收费给予10%—30%的优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转变理念,提升行政执法有效性。对企业存在违反质监法律、法规行为的,有符合法律法规可从轻、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的,一律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对违规违法情节轻微的,实行“首次告知整改”制度。建立“联手打假,扶优护牌”协作网,力求我市名优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名优产品构建良发的发展环境。
3、改进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式方法。减少质量稳定产品的监督抽查频次,对产品质量抽查连续3年以上合格企业减少1次抽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是质监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做好质监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质监部门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市局将成立服务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服务企业年活动的开展、实施工作,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全年目标责任制和当地实际,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
(二)落实责任,确保实效。
各单位、部门要围绕实施方案中确定的目标和服务措施,认真落实,要将各项服务目标、任务和措施分解到具体责任部门,分解到人,确保服务活动不走过场,狠抓落实,抓出成效。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活动,将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作为服务重点,市局确定30家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局领导每人重点联系帮扶2家企业,局机关各处室分别重点联系帮扶2家企业,各县(市、区)局(分局)领导干部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实行对口联系。组织百名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保持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企业服务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