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主观处理;因心造境;色彩的情感化肌理的制作
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导致绘画的产生,在艺术创作中主观因素显得很重要,主观个性倾向取决了对客观物象的关注点,主观决定了历史经验的学习、索取,客观追求导致了新的经验。客观自然对于人类文明是无限性的,人们正是在对大自然的探索中发展了人类的自身文明。中国画强调天人合一,关照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中国画来自于自然物象,而又非其翻版,它是客观物象与画家主观意识相结合的再生物。
随着文明的进行,思想观点的更新,艺术题材和表现形式的拓展,审美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在现代的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中,主观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创作中,自然形象通过主观的提炼和概括,或夸张或写实,并进行构图的组织安排,运用情绪化的色彩,赋予作品以品格,传达出作画家的主观情绪和思想,是画家的“心造”之境,是理性与热情的统一。
创作一幅作品,首先要“立意”,“意”是指一种主题设想,是作画者对描写的对象经过观察、体验之后,以主观的情感和思想赋予作品以品格,并通过艺术的主观处理来传达。“意在笔先”,而后才有“形”,才有构图、笔墨、色彩等。“意”源于自然、现实之中,成于作画者心灵感悟之后,创作不是生活素材的简单拼凑,而是在“意”的指导下对大千世界各种现象进行选择、提炼和概括。一幅画有无意境,是决定绘画成败的根本。
现代工笔花鸟画相对于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在题材上更为广泛,内容上更为丰富,在构图上,更为饱满并呈现复杂化。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中负空间多处理为大面积的留白,工笔花鸟画发展到现今,负空间的处理愈来愈得到重视,一幅绘画作品中,负空间无论是在表现主题思想方面,还是在形式美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具有补充说明主题内容,规定事物发生的环境,丰富画面内涵的作用,也是组成画面框架结构,形成画面走势、走向、旋律的重要环节。负空间是主题内容的大环境,在处理上,对主体内容有用的素材就选取,与主体无关的素材不要照搬到画面中,切勿繁琐、堆砌,而淡化主题。
在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过程中,构图的好坏反映了作画者思想水平的高下。在进行创作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炼、概括、组织和安排。在构图中,要考虑部分与部分、主与次、宾与主、疏与密、大与小、虚与实、前与后等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构图中,要宾主有别、大小相称、多少适量、轻重得宜、有疏有密,有虚有实,各部分既对立又统一。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要分明,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清就没有统一性,主要和次要不分就会导致画面没有重心点。所以构图时,必须精细考虑,该割舍的地方大胆割舍,该添加的地方果断添加,该夸张的地方尽量夸张,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按照美的基本原则组成一个艺术整体。
中国工笔画的色彩运用有着独特的规律和方法,有别于西方绘画的色彩规律,色彩运用是主观的、感性的;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是客观的、理性的;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的设色排除了自然光源的约束,一般强调的是物象的固有色,即随类赋彩。当代的工笔花鸟画用色主观性较强,大多带有主观的感彩,色调的安排是作画者情感的体现。色彩本身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如红色代表热烈、喜庆;蓝色代表安静、清幽;黄色代表富贵等等。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情感化的色彩运用,改变物象的固有颜色,以适应感情的需要,借色抒情,以意赋色使画面产生韵律、均衡、舒适、和谐的美感。
现在工笔画鸟画为了适应时代的审美要求,大量地借鉴和吸收其他表现形式和手法来丰富自己的形式语言。为了丰富画面和突出画面主体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肌理效果。如通过揉纸刷色可使画面呈现细碎的纹理,在画上撒盐使画面特殊的肌理效果,用茶在纸上反复渲染可达到做旧效果,用砂纸摩擦,在纸张下面垫以木板、水泥墙、布料、直线硬板等均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但并不是每一个画面都可以做肌理,也不是每种肌理都适合与各种画面,要根据画面效果而定。
在当代中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过程中有着对传统的借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着太多优秀的技法和思想需要我们学习,但对现实中的生活和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不同,和新技法的尝试,又使得新的作品与传统拉开距离。
好的艺术作品都有着一个共性,都能给人带来精神的触动,正如好的音乐可以触动人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学画当先修身”,要创作好的作品,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审美眼光,自内而外的提高创作水准。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阅历,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品格。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长期实践,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以不变应万变。(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艺术学院)
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是学习中国画的一种必须途径,这样既可以把临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巩固,又可以为以后的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喻继高的写生作品具有很明显的几个特征:
第一,喻继高所描绘的对象都和他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有关系,所以他很少去表现那些珍禽异兽和奇花异卉,所绘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花鸟鱼虫。他从小就生活在农村,锻炼了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格,也让他常常亲近大自然,以至于他的作品往往给我们呈现出一种乡土气息。第二,喻继高的写生作品非常的重视写实,这也和他从小对自然的认真观察和早年受现代美术教育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关。第三,喻继高的写生作品以人民大众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为广大的群众所理解喜爱。他的作品或寓意长寿,或象征友谊,各种鸟类和平地相依相偎,寄托着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四,喻继高写生作品的另一优点就是线条。工笔画中的线条虽然没有写意画中的线条有那么丰富的变化,但是在画的时候能把毛笔运用得灵活自如也是非常见功夫的,喻继高的线条时而苍老遒劲,时而细腻柔和,他会根据所要描绘的对象质感进行表现。例如作品《早春之年》,画面上描绘了两只栖息在石头上的白鸽,用茶花、梅花、竹叶和野充分地体现了早春的到来,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喻继高用淡墨勾花瓣、野瓣、水和鸽子的腹羽,用线圆转遒劲,用中墨勾坡石、茶花叶、竹叶,用笔轻松多变,富有节奏感,将坡石的苍劲感和叶子的厚重感表现得很到位。整幅作品中在柔和的色彩之间石头的坚硬质感、羽毛的柔软密致、花叶的缱绻舒展等,作者都会根据物象本身的质感特征去表现。第五,是讲究构图。喻继高在构图上很讲究枝干的穿插重叠和画面的整体氛围,他会将写生回来的小稿经过自己的反复揣摩然后得出正稿。他一般不会选择太怪异的构图,而是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完成自己的创作,所以他写生的作品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
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每一步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推敲,所以花的时间相对于写意画较长。创作是在大量的读画、临摹兼写生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创作又是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个对象的反复描绘中娴熟起来的。喻继高的创作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将生活中的的事物提炼升华,最后用画笔表现出来,所以他的作品也具有很突出的优点。
第一,喻继高的作品非常重视造型和写实。他早年受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继承了前辈的真传,所以他的造型写实能力很强,描绘出来的对象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中国的工笔重彩虽然是具象写实的,但它的造型艺术与西方的全然不同,喻继高的创作成功的避开了“板”“平”“僵”常人容易犯的错误,所以他的绘画作品容易打动人。第二,喻继高在创作中非常重视亲身感受。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艺术就像无水之鱼,是没有生命力的。为了搜罗创作的素材,他的足迹布满全国各地。他的作品《梨花春雨》是他外出写生时被眼前盛开的满树梨花所感染并抓住对花的第一感受而创作的。第三,喻继高擅长绘制大幅作品。他的巨幅作品如《孔雀悦春》(丈二)、《春满神州》(丈二)等,浑厚有气势,每次观看让人热血沸腾。他的代表作品《白羽醉风》,整个画面博大而有气势,让人不禁感叹作者的高超技艺和豁达的心态。作品画面中描绘的主体是六只形态各异的白鹤,作者又巧妙的加入莲花、松树、樱花等背景,整幅作品气势恢宏,细腻有韵味,充满了祥和之气。第四,喻继高的作品晕染手法多变和色彩清新。他创作的作品颜色清淡雅,格调高雅。他在表现所画对象时手法灵活多变,着色有时一两遍,有时需要层层分染来取得最终效果,他还成功地将撞水粉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使画面产生了自然斑驳灵动的画面效果,与所绘的主体物形成对比。
总之,喻继高的写生是把他观察到的视觉现象进行梳理,加工提炼,高度概括,将其成为绘画艺术语言符号与创作素材,使其对自然现象的表达更有说服性和代表性,这对场景的表现是比较尊重现实的、客观的。而他的创作则是把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通过自己的思想意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在纸上,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参考文献:
[1]方楚雄.中国花鸟画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2]喻继高.喻继高工笔花鸟新作选[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6,4.
[3]郭廉夫.花鸟画史话[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6.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教学本土文化价值及精神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和衍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面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状,我们必须把目光回归到中国画教学的本体上来。在众多架下艺术公然来袭的今天,给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我们在对待传统艺术的方式上,显得尤为暧昧。如何对待传统、研究传统、怎样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成了工笔花鸟画领域中最具实质性的课题。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建立具有中国画特色的教学体系、重塑中国画的传统根基,是我们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前段时间有幸进行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实习工作。在与本科学生的教学对话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当下工笔花鸟画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市场运作手段向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渗透等等。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是否还要一味躺在中国画教育的这张温床上呢?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已不单纯是一个艺术视角转换的问题,只有深刻意识到工笔花鸟画的现实问题——机遇与挑战,做好一系列的转型期的工作,也才有可能达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好形势。单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角度上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想法。
工笔花鸟画教学,首先,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体系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当看到,当下的美术专业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素描、色彩、速写的考试固然有助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提高造型能力等。但作为进入美术类专业高校后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却不无遗憾,中国画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专业的表现技法在这类学生面前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相应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难度。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相对薄弱,如何“借古以开今”?作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途径——“中西合璧”更是无从谈起。在进入中国画专业之前,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和建立必要的国画专业性质的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这不仅仅是工笔花鸟画所在系科,各个艺术系科都应引起重视。当代一些学生对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上存在着严重的断代。一方面是对国学和传统知识的缺乏,一方面是外来因素的干扰:苏氏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契氏素描、普及性的宣传要求等等,将中国画的传统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大利器。正如传统画论是中国画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传授分两部分:一教画理,二教画法。中国画的最高旨意应当是“道技合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须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生活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笔墨当随时代”,要具有现实观照的艺术涵养。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本。
再次,我们当下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临摹——写生——创作三步曲。其中花鸟画写生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摹与创作的逻辑纽带。重视写生甚至崇拜写生,是20世纪中国绘画和绘画思想的一大特色。李可染先生就曾说:“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功力打出来。”应该说,写生是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的过程,也是画家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写生,直面自然,与自然对话,要勇于打破以往以经验传授、临摹为主的学习手段。要把写生作为本土文化生命的载体,当面对物象时,中国画的造型、笔墨均来自人生的经历和对文化的体验,它的表现形式是以生命形象的结构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文化、生命和智慧,力求构筑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性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
不可否认,长期的专业训练、造型知识的培养以及理论的日益积淀,是学生日后创作水平提高的一个良好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更多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审美特点。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提倡的“拿来主义”,笔者认为在花鸟画教学中这一点是尤应引起重视的。不但要“拿”当代与传统的精华,更要“拿”国外的优秀作品加以借鉴和学习。我们的关键在于接纳哪一块并“为我所用”的问题。客观冷静地面对西方,研究和吸纳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先进因素,将其融化在中华文化艺术的血脉中,生成中华文化艺术蓬勃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及学子的职责。同时,创作不是单纯的创意和构思,我们的每一次临摹、每一次写生都可以看作是创作的积淀。其实工笔花鸟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作,以创作带动新技法和新画材为原则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离开艺术的功利性,进入精神的高度自由状态,带着诚意地表现自己,才更有可能出现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这是从理性走出的状态,是无法而法之后人与自然的迹化。
与此同时,工笔花鸟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精神,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蒋采苹老师在其《中国画系教学建议》一文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恢复画论课。二、恢复古典诗词和古文课。三、开设中国画构图学课程。四、开设画材学课程。这种合理而又及时的建议无疑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总之,从本科层面上来看,工笔花鸟画教学要把握好这四个基础: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创作基础、理论基础。只有切实抓好这四大基础,才是工笔花鸟画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思变与恪守之争所引发的新艺术形式及语境的表现,是赋予每一个花鸟画教学者的时代使命。站在本土化的精神立场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笔花鸟画的前景会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美术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115-02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同时是民族传统绘画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技法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工笔画艺术中,大多都选取形象俱佳、富有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动植物形象入画。在技法上以线为主,以求真写意为目的,用笔精细,造型严谨,具有装饰意味。工笔花鸟画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素质,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但是,高师学生在入学前一直学习素描、色彩等西方绘画基础,对民族传统绘画知之甚少,在接触到工笔花鸟画的时候,学生面对各种工笔花鸟画技法往往无所适从。加之三年制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各种专业、公共课程学习任务重,在中国花鸟画方面的课时量少,由于工笔画的制作程序需要较长时间,故课时不足的情况在工笔花鸟画方面最为突出。在有限的时间里,使绘画基础较为薄弱的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工笔花鸟画的学习上取得较为理想的收获,并为日后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师美术专业教师努力的方向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临摹是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基础
临摹是工笔画教学中首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临摹什么和怎样临摹,是需要教师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学生在刚刚接触到工笔花鸟画的时候,在丰富的技法和各种精彩纷呈的画面之前,他们往往无从着手。所以,对于工笔花鸟画的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临本,掌握正确的方法。选择了适合临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习事半功倍。通过临摹,让学生理解原作的章法与色彩,学习前人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方法,熟悉与掌握工笔画的绘制程序和技能技巧。只有先学习、掌握、继承了前人的勾线技巧、设色技法、构图规律之后,结合写生和创作强化学习所得,为实现运用和发展传统技法,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目的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指导学生在临摹上狠下功夫。初学者应以选择技法基础、内容简单的绘画作品作为临本,由浅入深,不能选择技法复杂的现代工笔花鸟画作品为临本。优秀的临本很多,传统临本如五代时期徐熙的《豆花蜻蜓》,宋代、崔白的《寒雀图》,南宋李迪的《雪树寒禽图》、《鸡雏》等,现代陈之佛、于非、金鸿钧、俞致贞等的作品也是比较好的学习范本。初学时不一定临摹完整的作品,在给学生授课时,要求他们只临摹局部,待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基础稍好之后再临摹整体。这样学生容易静下心来较快掌握。
二、通过写生为工笔花鸟画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笔花鸟画是以自然界的花卉和禽鸟及其生存环境为创作题材的,要描写刻画这些生灵,就要求我们到生活中寻觅它们的踪迹,搜集它们的形象,体会其中的情趣。所以,写生是走向创作的第一步,这也是工笔花鸟写生课的重点所在。从历史上看,中国花鸟画写生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凡有成就的画家,无不注重写生,他们的成功之作,也无不是从写生中产生。五代时黄签在壁画中画花竹和稚鸡,飞鹰见了都想去飞捉,这不能不说已达到了“和生者毕肖”的程度。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珍禽图》中,我们也能见到他精湛的写实能力。
写生的过程是在自然感悟中对传统的一种升华和再造,对固有程式和模式的一种突破和重组,是对传统的一种发展和突破。老师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去发现那些自然界中不曾被人发现的美,那些不起眼的、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去表现那些传统画册、经典、博物馆中看不到的事物,小题材可以表现大思想。通过写生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再升华到带有主观意念的艺术形象,为工笔花鸟画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完成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的转换
在学生大量临摹后熟悉了各种技法,通过写生积累了一些素材之后,课程的后期进入了创作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循序渐进地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训练:参照写生整理画稿,按折枝花卉、小品构图的形式进行勾填设色,完成画作;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参考写生画稿,按全枝构图的形式进行勾填设色,完成画作;自选材,自命题,形式和表现手法自定,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指导学生也可以参照所拍的照片进行加工调整以构成完整的画面,引导学生在画面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想要表达的意境,选择适合、恰当的表现技法,通过制作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创作作品,并在创作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强烈的成就感,使学生逐步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创作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其创造能力。
四、加强理论基础知识和传统文化修养
一些学生对传统的理解和学习存在着严重的断代,一方面是对国学和传统知识的缺乏,一方面是外来因素的干扰将中国画的传统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大利器,正如传统画论是中国画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传授分两部分:一教画理,二教画法。中国画的最高旨意应当是“道技合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须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现实生活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笔墨当随时代”,要具有现实观照的艺术涵养。
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本。美术教育是文化教育,因此,我们培养的不是能工巧匠,而是文化人。目前,全国高师美术教育都有向专业艺术院校看齐的通病,这其实是片面的教学观。它首先忽视了理论教育的地位,美术教育只是做表面文章,学生毕业前最重要的是举办一次毕业创作展,而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人品、学识、综合素质等和师范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则被忽视了。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只是片面追求技法提高的短期效益,而没有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更没有把握住高师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因此,笔者认为在三年制高师美术教育的工笔画教学中,要加强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的教学,还要加强中国画传统和现代美学以及传统和现代工笔画欣赏教学,而且随着学生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发展,理论教学要不断升级,学术层次要深入发展。譬如从对传统工笔画的研习到现代工笔画的创作,要特别对工笔画装饰性、色彩规律和构图形式加以研究。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兴趣和愿望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和绘画素材,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讲授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时,可利用网络资源中有关工笔花鸟画的图片投影在银幕上进行分析、讲解。教师可搜集整理工笔花鸟画的丰富资源,制作精美课件,一面演示一面讲解,增强形象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撷取绘画的素材,自然界中的花鸟树木、生活场景等等,都可以在写生的同时拍成数码照片,在多媒体上演示,师生共同探讨,理出一条生活―素材―创作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再者,教师可将自己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拿来让学生近距离欣赏,结合作品向学生讲述创作时的想法、目的、制作技法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工笔花鸟画、了解工笔花鸟画、感受工笔花鸟画,从而激发起学习工笔花鸟画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工笔花鸟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大量传统文化的元素,这些元素有育人的功能。结合高师美术教育的整体效应,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更要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艺术审美力,加强人文修养,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桢孝.工笔花鸟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6~33.
[2]李文绚.对传统工笔画的传承与超越[J].美苑,1998,(6):12~14.
关键词:工笔画;写意性;虚实结合;意境
中图分类号:G613.6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门类,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那些十八描法,三矾九染用来表达自身感受和情感的画法,使中国工笔花鸟画成为了较成熟的画种之一。在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方面,开始注重神韵,形似,以期对画中意境的表达更加深刻完美。要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必须要正确认识“意”和“写意性”。
一、写意性在现代工笔花鸟造型中的体现
工笔花鸟画中对物象的造型,自古以来就有“以形写神”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艺术观。对于物象的造型,强调的是画家的主观情感,它不受物体本身实际形态,时间,空间等的约束,画家用心去感受物体,在把握物体自身特点后将创作的思想感情用造型作为一种媒介表达出来,不管是传统的工笔花鸟中的造型还是现代工笔花鸟中的造型,都是“以意写神,以神显形”这是画家们对造型追求的目标。
现代工笔花鸟画对造型的要求,已经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发展,我们会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更有意思的造型表现。比如借鉴装饰性绘画的变形,夸张等造型手法,使造型更加意象化,更具主观美感。
苏百钧的《圆寂》在造型上达到了那种萧条淡泊的平淡美,整幅画表现出经过天长日久的自然剥蚀造成的萧瑟景象,这种抽象化的枯荷造型将主题点亮,闲和严静,这种微妙的感情正是作者心中想要表达的“意”。
二、写意性在现代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体现
色彩是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色彩运用上基本都是遵循南北朝时期谢赫的“随类赋彩”的方式,多以“再现”物体的固有色彩特征为主要目的,这种再现基本趋于程式化。现代工笔花鸟画由于受到其它绘画的影响,在其色彩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色彩的丰富性,在画面的整体色调的把握和处理上,都与传统画拉开了距离,现代工笔画鸟画的用色需借鉴写意画中“鲜活”的特点,改变使用色彩概念化倾向来加强“意”的表现。传统上的“随类赋彩”在实践中以发展成为现代的“随意赋彩”,这正是当代绘画艺术的色彩观。要视境设色,视情设色,通过色来诠释画面的意境,如此艺术家才能在作品中更好地表达情感,力求尽达其意。
我个人非常喜欢苏百钧先生的绘画,他能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不断创新,吸收外国绘画用色的原理,用一种新的色彩观念将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意境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晚风》就是在色彩上打破了一贯的工笔花鸟画的用色,为了表达出它的意境,在色彩安排上更加注重了强烈的主观意图,一方面他强化石青石绿本身的纯和力,同时又用微妙的灰调子来平衡青绿的饱和度,使画面色彩融合不突兀,这种大胆的用色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也给人无尽的畅想。
三、写意性在现代工笔花鸟画构图中的体现
在构图上,中国绘画讲究对位置的把握,它不像西方绘画那样立足于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而是以灵活多变的构图方式打破这种局限。把处于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事物巧妙的结合到一幅画面中来。传统工笔花鸟的构图基本上是在“截枝法”的基础上剪裁和经营,讲究物体间的主次,前后搭配的“起承转合”,强调构图布势的“自然天成”不露人为处理的痕迹。画家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创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这就是传统工笔花鸟画家对“写意性”的表现。
而在现代工笔花鸟画中画家更加强调构图的“主观”因素,借鉴和吸收现代元素平面构成的原理,注重“点,线,面”等构成元素在画面上的巧妙对比,强化构图的取势处理,恰当地运用极端的构图方式,像大面积的满构图,方构图,留白,极长或极宽的构图等等。《七月盛开的三棱剑花》就是采用的满构图,整幅画体现出全局的气势和运动轨迹,形成了花和叶的起伏延续,将花朵恰到好处的安排在全局的中心位置,形成呼应,然后用叶子的动感来衬托和丰富整个画面,使这样满构图的画面产生难得的节奏和韵律,达到一种空灵清逸的意境。
四、“意”的高低决定工笔画审美价值
“写意”精神不仅仅为写意画所独有,工笔花鸟画也同样要有写意的精神,评判工笔花鸟画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杆是讲求写“意”和画面所呈现的意境高低。纵观古今,工笔花鸟画中都注重写意的表现。古人作画,从构图上、布局上、色彩上的技法都相应的准则。我们必须认真严谨的研究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不仅要掌握它外在的美,而且还要深刻地掌握其中的“写意”。
在众多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作品中,我们容易发现,当今工笔花鸟画家与时俱进,紧贴时代主题,把写意看得比表现技法更为重要。写意是一种审美活动,作为重要的审美追求手段很早就已经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并不是文人写意诗画所独有,它注重情感交流,构成独特的想象空间。
五、结语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是判断作品格调、品位档次和欣赏目光的关键。正是写意性的渗入,使得工笔花鸟画创作从传统技巧的死板化过程中被升华,才能超越物质本身的有限性,而融会写意中形式和审美观念,用简单的方式创造出完美的情境。现时的工笔画中融汇了“写意”的精神,从技巧到观念,从刻画到表现,从形式到内容,从视觉到情境等都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刻画出高层次的作品,从而产生新的艺术精华,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装饰;线条;色彩;空间
作为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装饰性可以使艺术形式变得更加完美,真正地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特定内容,也更符合美学法则,它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所发挥的美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我国工笔画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终于有了今天的繁荣,并且出现了样式众多的工笔花鸟画,丰富了中国绘画领域的题材内容。但是在全球化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下,工笔花鸟画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但不可全盘西化,只能牢牢地植根于中国的民族艺术之中,充分体现其装饰性特征。因此,在新形势下,了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表现,关注人们对装饰美感的审美要求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新形势下工笔画鸟画的装饰性,希望推动中国工笔花鸟画装饰性事业的发展。
1 装饰性的概念
所谓“装饰性”,即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在作品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体现出时代的审美潮流,或者合理地融入个人的美学趣味。一般来说,装饰性涉及的是美学的趣味,人们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倾注于装饰创造的全过程中,从而使得艺术作品也能体现出艺术家的美学追求,甚至体现其所处的时代风貌。展望中国古代历史,装饰性图案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我国古代艺术的繁荣,同时也表明装饰性是一种表现艺术的有效手段。实际上,装饰性图案的出现,也是先民审美情趣与思想内涵的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延续于中国的绘画领域,使具有装饰性的中国画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凝结着中国艺术的精髓。因此,在全球化艺术发展的今天,研究中国画的装饰性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新形势下工笔画鸟画的装饰性表现
2.1 线条方面
一般来说,工笔花鸟画的线往往具有浓郁的装饰性,而线条的变化又不是随意的,它有着一定的规律性,需要严格按照物象结构变化而变化,并以此穿插的。例如,绘画一幅工笔花鸟画,要求画出叶子的线条,这就需要注意到叶子的厚处,注意到叶子筋纹的粗处,然后采用合理的线条,处理这些粗细不同的叶子,该画粗的叶子,绝不可画细,一定要恰到好处。艺术家要能够根据不同花鸟物象的造型,合理采用最适合的线条,再用转折有序、干温有度,一脉相承的线条,甚至不用任何色彩,都可以淋漓尽致地流露出花鸟物象的形象与质感,更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全球化时代,工笔花鸟画必须与时俱进,但是也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尽量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之装饰美的花鸟画线条。众所周知,人们之所以喜欢花鸟,主要在于花鸟具有娇贵、华丽、媚态、妖烧等特点,所以艺术家必须将这些要素体现在工笔画中,可以采用装饰图案的造型,洗练且夸张的线条,山水变化的线条等,一举将装饰美展现于当代人的眼前。
2.2 色彩方面
中国画的色彩不是对自然单纯进行临摹,而是在画面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色彩搭配,这种色彩的选择是人为的,不是客观的。大体上讲,艺术家需要深入理解色彩和绘画环境,并根据情感的变化对装饰色彩有效地进行把握,超越自然的装饰色彩。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色彩的展现也离不开线条与墨色的相伴,这样才能实现色彩的厚重典雅和华丽多变性。例如,描几笔朱砂于一堆柴上,它就成了火,这就是人为的意念化得形于色,即这就是追求意象化的艺术色彩,高度装饰化的色彩观。同时,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表现中,色彩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独特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具体地讲,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拥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采用色彩时,十分注重个人的主观性,力图呈现出装饰意味,强调物体的固有色彩,同时会伴有一些夸张、提炼后的色彩。简而言之,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材料的运用,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方向,其画面色彩时而强烈,时而典雅,像一张以绿色为主的植物,却全部用红色调进行处理。
2.3 空间表现方面
空间表现也是当代工笔画装饰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画面的虚实对比和节奏感。创作工笔画鸟画时,艺术家需要采用泼、洒、推晕、渲染等一系列手法,实现抽象、浑厚的大色块关系,这样有利于丰富画面的主题内容,同时也营造出了一个气势庞大的画面,把画面的整体感提升到一个更高度。因此,在这样的空间表现中,工笔花鸟画的虚实必须处理恰当,一方面,使画面效果更具有震撼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欣赏者留下一下回味无穷的艺术空间。由于大色块的存在,丰富了当代工笔画鸟画的层次,同时在画面中形和形的自然过渡中起到了一个有力的衔接作用,从而使得画面空间感的表现力更为强烈,画面效果更为厚重。以林若熹的《热风》为例,其画作的空间表现力就尤为明显,这种装饰性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特征体现为:近景为实,远景为虚,虚实处理得当,空间分割更是恰到好处。在此工笔花鸟画作中,艺术家通过个人的独到见解,强调空间表现力对画作的冲击力,如近处的树干是画面的主体,色彩上采用淡黄色的色调,背景的地面是一整片绿块,远景以大片白色带过,天空则由一笔红色扫过,即整个画面采用大块的色彩关系对空间进行分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3 结语
在新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增强,对事物外表的装饰美感尤为注重,以工笔花鸟画为代表的绘画作品,呈现出的装饰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有助于把最好的装饰美感带给人们。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代工笔花鸟画注重人们视觉的感受,其绘画作品具有极强的直观性、新奇性和多元性,绘画人员只有把握好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特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地摸索最适合的艺术感悟和表现形式,才能让中国工笔花鸟画更具有当代人独特的创意。
参考文献:
[1] 谢华文.工笔花鸟画的装饰美[J].文艺争鸣,2011(4).
[2] 刘云.论工笔花鸟在粉彩陶瓷装饰中的魅力[J].大众文艺,2013(12).
关键词:苏百钧;意境;工笔花鸟画;绘画理论;美学思想
1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的立意
“立意,是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指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而获得丰富的主题思想以及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这一主题的构想。”大凡传统文人画家都能在画中寄予很深的立意,抒发自己的情思。中国画讲究的是 “气韵生动”,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求画面的立意。“作画须先立意,若先不能立意而蘧然下笔,则胸无主宰,手心相错,断无足取。”可见,立意在中国花鸟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中国花鸟画坛,已经越来越多的画家逐渐意识到“立意”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工笔花鸟画家来说,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精神情感、气质修养、品格性情与自然界相互融合,创作出富有意境的作品,形成自己的特色。苏百钧的作品中,都赋予了深刻的立意,尽管是“几只残荷、野鸭杂草”,这些景物经过苏百钧精心的设计和布局,都被赋予了一种情感,每一幅作品都具有鲜活的情趣,折射了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能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其作品技法的精湛,更重要的是他凭借着对花鸟画的描绘表达出来的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情思,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的相互交融,创造出了发人深思、动人的意境。
艺术家的眼睛与众不同就在于他的视知觉能深入到普通人所不及的地方,因而他的表现往往会有令人意外的豁然大悟或震撼灵魂的视觉效果。苏百钧先生的艺术正是他对生活感受的一种提升与升华。中国画中“意”表现作者的一种潜意识,它与作者的学识修养、个性、生活环境以及人生经历都有关系。苏百钧先生的花鸟画体现的就很明显。
2 苏百钧对花鸟画创作的立意主张
在多年的花鸟写生创作和理论研读的基础上,苏百钧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也总结出了一些绘画技巧。在对花鸟画立意方面,苏百钧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
2.1 “象须有意,否则失去生命力”
所谓“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意庸则庸,意则俗矣”。这句话指明了艺术创作活动的主体自我修养的重要意义。诠释了“意”决定了画的高、深、庸、俗。他认为要想发现美,进而创造意境,画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素养,“只有画家自身修养广博,才能站得高、视野开阔,才能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审美意识高,才能相互借鉴,融会贯通,才能吸取历史上前人的精华而有所创造”。苏百钧主张要从生活里面去感受、发现并更新。在作画时,笔下的形象都要有鲜明的个性,要让人看到后有一种亲切感,要善于抓住观者的眼球,并且能从中得到启发和陶冶。创作的作品应该是具体实物与内心感受的统一,是真情实景的交融。
2.2 从生活中获“意”,精于摄取生活中的瞬间是“意象”创造的关键
正如坡关于绘画构思时必须捕捉生活中的瞬间感受的名言:“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情景一逝后难摹”。 他认为自然界景物的美是分散的,只要善于捕捉、善于观察,随处可以找到自己所要表达的。这些来自于生活中的“随处可见”,如果能画出作者最真挚的情感,那么这幅作品就会是一幅令人百看不厌的作品。“而那些奇花异果、怪癖之景物形象初看新鲜,若无内蕴,亦会无甚回味。” 他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总之,苏百钧主张要善于“创造性的再现自然的美”。
2.3 托物寓意, 情景交融
正如我国很多画家喜欢表现“四君子”题材, 即“梅、兰、竹、菊。” “虽然花鸟画不是直接画人,但他的意境还是表现人”,千百年来这四种植物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题材表现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梅、兰、竹、菊”四君子因其起手最好,其程式性、规律性最强,又具有典型及笔墨结构的规范性,有法有度,不仅可习得笔墨画法技巧,又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迎刃而解不少画材画法的问题。同时“四君子”题材兴唐宋而蔚然于元明清,其人格化的表现畅神、抒情、寄兴、借喻,表达志节意趣已成为当时的经典,成为画家文人托物言志的尚佳题材。菊:傲霜冲风、凌寒独艳;兰:无矫揉造作之态,无趋势求媚之容。竹:虑心高杰,久而不改其操之美德;梅:钢筋铁骨,冷艳冰心,品格倔强、高洁。这也就是所谓“托物言志”“缘物寄情”的涵义。
苏百钧先生以其清新雅致、物化灵动的绘画意境风靡中国花鸟画坛,为当代工笔花鸟画开创了崭新的风貌。在中国绘画史上既承前启后又推陈出新,更为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元素,苏百钧在中国花鸟画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花鸟画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傅京生.中国花鸟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2] 李儒光.画中诗――中国题画名诗鉴赏[M].长沙:岳麓书社,1999:249.
[3] 余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哲学思考[M].西北美术出版社,1996.
[4] 周积寅.中国画论缉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13.
[5] 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摘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传统工笔花鸟画逐渐形成了既能体现当代民族文化生活和艺术审美,又富于民族性和时代特点的新民族风格。本文从艺术审美观和形式语言两个方面论述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民族艺术风格。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 民族性 时代性 继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的古老画种,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特点。作为独立的画科,工笔花鸟画形成于唐朝,经历了五代的发展成熟、宋代的繁荣、元明清的低谷。至近代,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在融合了当代审美观念和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艺术形态上发生了现代转变,形成了体现当代民族文化生活、艺术审美的既富于民族性又具时代特点的新的民族绘画风格。
一 审美形态的继承与现代转化
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的优秀民族艺术,建立在儒、道、释文化的主体上,体现了意、道、空的审美境界。中国画家自古以来就奉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艺术创造是艺术家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发展形成了“气韵生动”、“超乎象外”、“缘物寄情”、“以形写神”、“物我交融”等以“写意”观为核心观念的审美形态和艺术理论。在艺术实践中,画家从对物象的形态认识和观察中,提炼出物的形、神、气、韵,并以绘画的形式语言表达出来,借以抒发个人的感受,表现自身胸怀、气质和才情,而不是刻意追求与自然物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及惟妙惟肖地再现客体形象。
作为传统中国画艺术,工笔花鸟画或通过融入诗情、强化情趣来追求诗情画意、意蕴深邃,或应用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法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在艺术创作中,工笔花鸟画家很早就采用了感物移情的方式来抒感,要么因对自然物象的情状有所感悟而诱思挥毫泼墨,要么为寄托画家的个人情感而寓意于物象之中来表现情怀。如画家会因为有感于梅花冬日开放、傲雪凝寒的倔强性格,而画梅来颂扬其“铁骨撑天地、微香映国魂”的英雄气概;或为表现个人气节而画荷花,着力表现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质。
作为艺术手段,文学性的过分追求,易入图解式的误区;比、兴手法的反复运用易流于俗套,给以形式为主的工笔花鸟画套上枷锁,使其流于程式化、庸俗化。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继承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精髓的同时,打破了传统审美对于绘画的界定,逐渐突破了原有的绘画模式,开创了全新的思维境界:一方面,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更注重通过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来传达心声,营造一定的意境和气氛,画面的造型感染力得到了充分强化;另一方面,许多画家在取材方面突破了传统的体裁,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内涵的思考和现代精神的表达,许多以前很少涉及的题材因符合艺术家审美情感的需要而出现在作品中。如金鸿钧老师在创作《生生不已》、《榕根》等系列作品时有感于热带雨林生机蓬勃的景象,感悟到形象美背后所蕴含的更为深层的生命之美,从而突破传统绘画内容与题材,运用富于现代感的艺术语言,着力创造了表现新时期祖国和人民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的榕根形象。
二 艺术形态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工笔花鸟画将传统审美与现代精神相结合,在传承了传统工笔画工整、谨细的基本艺术特点的同时,又有了很大的转变和发展,如在笔墨、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上有所突破,呈现出兼容性、多元化的趋势,形式风格日趋多样化。
1 构图形式多样化
构图在传统中国画里被称为“经营位置”、“布局”或“章法”,是在画面空间范围里运用审美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的位置和关系,是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整体。它是画家为了表达一定的意境或思想情感而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传统的花鸟画构图遵循宾主朝揖、呼应聚散、以一当十、计白当黑等审美原则,表达的多为示意性的空间,画面组织上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对形体的描绘以表现结构为主。这种意象空间和形体结构的处理方式给画面的组织结构带来很多方便,形成传统花鸟画独特的布局方式。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以传统绘画中意象空间和形体处理为内核,借鉴西方绘画形式,创造了既富于时代审美特征又具民族个性的构图形式。
折枝构图作为传统花鸟画特有的布局形式,是截取形态优美的花卉作近景的局部特写,画面形式洗练简括。为了便于掌握这种构图形式,前代艺术家还归纳总结了几种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的程式化构图形式,如之字形布局、对角线布局、“三七停手式”布局等等。如明代画家吕纪的作品《榴花双莺图》即采用折枝构图,为突出主体,背景和许多细节皆被舍去,画面布局聚散适宜、疏密有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感。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为追求画面形式的单纯、统一、简洁,在借鉴传统折枝构图形式的同时,参考了现代平面设计中平衡与对称、和谐与对比、韵律与节奏等形式美规律,演化出当代简洁工整的构图形式。如画家金纳的作品《金色版纳又一春》,截取自然生态下的花卉主体,突破传统程式化的构图格式,将主体放在了画面的中间,使三组兰花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放射的状态,画面表现出一种张力,传达出春的生机。
中国画全景式构图内容丰富,取景广阔,画幅之中描画了现实生活场景,花鸟树石,一应俱有。如元代画家王渊的《山桃锦鸡图》,近景描画了一只锦鸡栖息于山石之上,另一只藏匿于石后,中景刻画了一枝山桃和翘首欲飞的小鸟,远景绘有坡石、横流等,整幅画由近及远、视野深广,是一幅全景式构图的佳作。而当代工笔花鸟画融合传统的全景式构图并借鉴西方的满构图形式,形成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满盈构图。
另外,受当代设计构成理念影响,在现代工笔花鸟画构图中出现了许多带有构成因素的绘画形式,如有的画家从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突破传统自然美的审美观,允许外形的变化,在写实与装饰之间求得平衡,追求一种带有抽象意味的画面,加强了画面的形式感和意境。
2 笔墨技法的传承与开拓创新
中国画的造型以线描为主要手段,尤其是工笔画大都是以线描为先,凭借线的虚实、刚柔、粗细、浓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变化。而线描之所以能表现出灿烂多姿的形式美感,是与用笔分不开的。笔墨作为传统国画表现形式的核心,决定了物象的形、质、神。千百年来,艺术家创造、积累了数不胜数的笔墨技法,诸如:“十八描”、“双勾”、“没骨”等。南朝美术评论家谢赫在他关于中国绘画的标准“六法”中,把“骨法用笔”列为第二条,可见用笔墨线条对于绘画的重要性。当代花鸟画家发展了传统的笔墨形式技法,借鉴糅合了其它画种的表现手法,在工笔花鸟画的笔墨形式上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花鸟画线描的作用不仅是用线勾画轮廓、表现形体,而且要通过写形来传神。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即是绘画中对形与神的辩证关系的最好诠释。以线传达形神是以画家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不同的时代、环境和艺术修养,即使表现同一事物,在不同画者笔下,其形象、情趣、效果也会不尽相同。当今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相对繁荣,各种艺术思潮风起云涌,各种艺术手段交相呼应,这为当代艺术家吸收、借鉴优秀艺术传统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艺术形式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思想保障。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延续了传统工笔用线塑造形象、表现形体结构功能的同时,还借鉴了传统山水画、写意花鸟画的皴擦笔法来补充、丰富线条的造型,巧妙地运用线条的曲直粗细变化和笔墨勾、点、皴、擦的手法,创造出或苍劲、刚硬、粗糙的线条,表现自然状态下的古藤、老树;或秀美、柔软、光滑的线条,表现稚嫩的花蕾、新芽,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观者以独特的审美情趣。
线条是传统中国画的生命线,自古以来的中国画家就使用以线造型的手法为我国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技巧。线条对画家来说,既是画家的笔法,也是画家个性和情感抒发的手段,它决定了一个画家的风格。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以传统审美意识和笔墨为基础,适当融入西方绘画艺术技巧,以新的笔墨形式表现并负载了当代人的精神品格,创造出既富于时代特征又富于个性表现的笔墨形式。如吸收西方素描中黑白灰色调的表现方法,将传统线描与西方写实造型做恰当的结合,适当弱化线条,加强光和虚实的处理,拓展画面空间,营造空间意境,表现了浑朴厚重、深邃含蓄的画面氛围。
另外,当代学院画家大都经过艺术理论的专门学习,了解视觉元素的基本规律,明确知道线是人们观察、分析、理解形体后归纳、抽象出来的东西,其在客观物象的外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种虚拟的视觉语言。所以,线条本身就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他们学习研究线条对于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如水平线能给人以平静、沉稳、安宁的感觉;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庄重、上升之感;斜线有运动、惊险、倾倒的感觉;曲线有自由流动、柔美的感觉,等等。这些感觉是由人对现实生活中的视觉经验与联想而产生,他们利用这种视觉经验和心理联想所生成的画面效应,拓展出新颖的绘画形式,如画家周彦生老师的作品《阳春》,画面上部九成空间都描画了密密麻麻的盛开的紫藤花,线条细密、柔软,在画面下部绘有横向和竖直竹竿,线条挺拔,排列疏松,整幅画面形成了疏与密、直线与曲线、硬直与柔美的对比,刻画出生机盎然而又宁静甜蜜的氛围。
3 色彩语言丰富多彩
传统工笔花鸟画重视墨色和固有色的运用,提出“随类赋彩”、“墨分五彩”、“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色彩观。在色彩运用上,将墨与色结合起来施染画面。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重视色彩,突破了传统技法“色不浸墨”的规定,把颜色的渲染制作同线描的勾勒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他们冲破单一审美模式,学习西方的色彩理论,研究光与色的关系,将传统意象之色与当代科学色彩观相结合,重气韵、求意境,在“随类赋彩”的基础上提出了“随情赋彩”、“随意赋彩”的赋色观念,即画家根据画面意境或个人情感表达的需要,即可如实赋色(随类赋彩);也可为充分表现光源色或环境色而达成某一色调,体现一种意境(随意赋色);还可以为表达某种情绪而改变物象原有色彩,利用色彩所能达成的心理状态予以赋色(随情赋色)。
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的丰富还得益于绘画颜料的发展。传统中国画颜料种类较少,为了描绘丰富多彩的世界,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一方面在绘画中引进使用其它画种颜料,如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等;另一方面,他们积极研制新的绘画颜料来补充中国画颜料的不足,如高温结晶矿物颜料就是近年来研制的新型矿物质颜料,并由此引发了工笔重彩画的热潮,促进了绘画技法的更新和绘画新风格的形成。
总之,现代源自传统,是传统的提升与扩展。在当今经济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工笔花鸟画这一民族艺术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绘画风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以传统文化精神结合现代观念,传承并发展了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建立了符合当代审美观念、体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民族性绘画形式,使这一古老画种再次焕发出光彩。
参考文献:
[1] 谢麟:《中国当代美术“民族性”的确立》,《美术观察》,2003年第9期。
[2] 李勤、徐士钦:《工笔花鸟画技法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3] 金鸿钧:《工笔花鸟画创新之路》,《美术观察》,1997年第6期。
[4] 金鸿钧:《金鸿钧新作选》,荣宝斋出版社,1996年版。
[5] 朱守聚:《工笔花鸟画的民族审美观及创作特点》,《济南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6] 金纳:《工笔花鸟画技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 路璐:《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式样的探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8] :《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现状的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7期。
[9] 周彦生:《周彦生花鸟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关键词:孔六庆;工笔花鸟画;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15-01
一、总述
翻阅孔六庆历年的作品,很容易分辨出他的艺术风格鲜明地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以1994年为临界点,第一时期即1994年之前的画风精致而富丽,构图饱满而具有浓厚的装饰色彩,尊重生活注重写生,尝试丰富技法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第二时期即1994年之后的作品骤然走向清新淡雅、悠远绵长的文人趣味,注重外物与内心相互感应,在生思中激活创作构思,平和安静,清澹疏离。他的画风的转型,从清逸到野逸,从溢彩到冲淡,从谨严到放达,从丰满到轻秀。这主要缘于自1994年起他由创作突然转入到绘画史中的花鸟画史论研究中去的经历。茫茫的古书典籍,使得他原本就平静的心灵益发沉静,其画甚而显出点“禅”的意味来。花鸟虫鱼,在他眼中都回归到了最原始质朴的形态中。这前后两种艺术审美境界,使我想到一个比喻,前期可以喻为阳光之境,后期则可以喻为月色之境;前为雅俗共赏之美,后为阳春白雪之美。以下就对其绘画艺术风格的两个时期分别进行论述。
(一)第一时期(精致富丽的艺术风格)
1.感受生技法
1994年之前的第一时期,孔六庆深悟李长白教授所反复强调的“感受最重要”,联系到唐代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箴言,形成了把生活感受放在首位的创作观念,“感受生技法”即为理论概括。这一时期的创作,往往随境而生,随画而变,呈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面貌,总体上倾向于浑厚浓重,精致富丽,泼彩积色,水气淋漓。
2.“黄筌式”的艺术风格
通览孔六庆的艺术历程,我们看到他在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的技术语言,其实同时或先后吸收了黄徐两派的精髓。黄筌画派的精丽谨严,对准确造型的追求以及由此而来的勾线和设色方法,成为孔六庆早期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且看1982年创作的《扶桑花开》和《穗晨轻雾》中的对“美是关系”的提炼处理,叶子和花之间的半遮半掩、叶筋勾线的柔韧有节、前实后虚的诗意表现、极细的白雾颗粒、带有岭南空气湿重感的视觉效果,再有就是淡胭脂、淡曙红的巧妙使用和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的渐次变化,以及通过用水用色的技巧将画面向纵深方向的推动,这些显然是“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两条红粉泪,多少香闺意”的黄筌式的审美情调,也有着“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的形象特征。这种艺术取向,在六庆的早期作品中比比皆是,如《鹭鸶幽栖》、《消息》、《芳草蟋蟀》、《早春》、《蓼苇丛中》等,其中“勾勒之骨法绵密,着色亦绚丽华茂”的体格风貌,尤其是以“天水分色”为特征的重视颜色对于表现物象的作用,原则上讲确为黄筌画派的基本面目。
3.孔六庆“构成式”的艺术风格
构图方式在孔六庆的作品中始终都是产生风格的重要条件,是孔六庆自我艺术风格的营造。清・邹一桂将章法列入“八法”之首,说明其章法之重要性,目的是为了“时出新意,别开生面”。孔六庆深得此理,决心从章法入手,上下求索。他虽入古人规矩樊篱,但并不受其束缚,创造了自家“构成式”,即借鉴了设计艺术中运用对称、重复、对比、统一等形式原理的构成关系,发掘各审美客体中包含的抽象性――尤其是那些几何形、几何线意味的因素,去进行构图。孔六庆把流行说法的“置陈布势”进行拆解,分成“置”、“陈”、“布”、“势”这四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动词,将置放、陈列、布局、气势跟画家内心的主观力量结合起来,从而使构图方式更好地成为体现主观审美意识和艺术风格的途径。
(二)第二时期(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1.“清雅”的艺术风格
在第二时期,“清雅”是孔六庆艺术风格的核心灵魂,其精神内涵融合了儒家的清雅,道家的清静,佛家的清空;其艺术语言表现为清墨,清淡,清新;其审美意境倾向于清幽,清寂,清纯;其艺术格调则是清气,清韵,清高。
1994年后,随着孔六庆对花鸟画史的研究、以及对整个中国画理论研究的深入,他意识到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技术的高妙,而是通过笔墨对道的体悟和对个人内在情感的表达。既然道是物物而不累于物的,那么,一切着眼于写实的技法,就成为大可不必的追求目标;既然体道之人在达于“天人合一”的境界之时是“恬而无欲,静而能澹”的,那么,合乎道的绘画技法也就必须是“去其文而存其质”的。于是,从1994年9月开始,他着手放弃对一切实感的刻画――这不仅包括放弃掉很多琐碎的写实技法,而且,也包括放弃掉他以前所钟情的画面色调,而完全着眼于“以神运笔”,“以神造型”。以“清雅”的艺术风格成为其工笔花鸟画的核心灵魂。
2.“徐熙式”的艺术风格
在第二时期,可以看到徐熙画风的渗透对孔六庆的创作风格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也毫无疑问地得益于他在研究过程中对徐派源流的把握,以及从新的立场对黄派源流的再认识和再思考。比如《寒塘将凝》《清荷远水》《秋水清远》等,跟1994年之前的作品相比较,在技术语言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画面透视深度的增加和景象视线的扩大、构图密度的降低、物象固有色的相对减弱等。在色彩语言方面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荷叶、禽鸟、水纹等物象的处理,过去以随物赋色、渐次变化为特点,此时则开始更加注重任心、任意、任景、任境的主观色调的变化,并且借助内深而周边淡、内实而周边虚的技巧,营造出似实若虚、似虚若实的新体验。这体验恰如古人所谓“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的类似感受。他的创作,从此开始传递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视觉信息。其艺术风格转变为清新,清雅,清韵之调。
二、结论
探究孔六庆的工笔花鸟画,可以得出孔六庆的艺术经历与他所坚持的艺术主张以及十年的学术研究对于他绘画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孔六庆一直走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经典理论之路上,但他的工笔花鸟画风格面貌十年前与十年后有了很大的不同。学术研究自然而然地给予他清雅淡远的画面格调,清冷的书斋潜移默化地赋予了他清淡的心境。十年前的画讲究色彩而画面浓重;现在的画则水墨清染而画面淡雅。过去可以说是“感受生技法”,现在可以说是“心境出风格”。他以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拓展了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形态,以“清水出芙蓉”的艺术风采,在中国工笔花鸟画坛独具一格。他的工笔花鸟画不仅仅是艺术家自我身心的颐养,更可贵的是作为文化人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他通过艺术在为理想、信念、天性、人格保留最后的净土,使束缚于现代生活压力的都市人仍有通向自然、超越理性的心灵出口。孔六庆的工笔花鸟画的价值意义不囿于视觉愉悦而是精神洗礼。他的画,是工笔花鸟画坛上的“当代逸品”。
参考文献:
[1]孔六庆.我的工笔花鸟之路.田黎明主编.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学院篇・孔六庆[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