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

课堂管理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管理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管理的概念

第1篇: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

2007年秋季开学后,我校的教学改革正式展开.下面结合我校的课程改革,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材变了,课堂变了,如果教育理念不改变,任何教育改革都是难以实现的,为此我校专门进行了一次“确立全新教育理念,建立小组合作导学稿的教学模式”的培训.现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恰恰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必将长期维持在原有的水平而止步不前,他的工作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就越大.我被这些观点深深地震撼了,开始用心的、深入的广泛关注那些课程改革较为成功的学校的做法,积极学来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领会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理念,改变了自身的许多教学行为,尽力让新课程理念深入课堂,落脚在课堂.与此同时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使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活起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的时代,没有丰厚的学识底蕴,就不会有超前的理念,思想就会僵化,就不会感到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就会安于现状.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努力跟踪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才能真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明确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

任何教育教学的改革,如果没有引发课堂的深刻变革,那么它都只能是处在学校的空洞的说教上;任何教育教学的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那么这种改革就不能说是彻底的.我所参观过的改革较为成功的洋思中学的课堂,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已全然不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座位上听的局面,那里的课堂已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成了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也已不再是教师对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成了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更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如今我的课堂也悄然发生着如下变化: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鉴于新课标的这种思想和理念,我尝试着、努力着,结合每节课的具体内容使之得以落实.在讲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师: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剪一个直角三角形,怎样才能使全班同学剪下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学生们稍做思考,开始激烈的讨论,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先折成正方形,然后剪出边长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生2:先定好两条边长,再利用长方形的一个直角,剪下直角三角形

......

师:在众多的方法中,请同学们思考哪一种最简便?

生:讨论了一会,公认生2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按生2的方法剪下直角三角形,进行验证.

学生们异常兴奋地剪下直角三角形,然后进行比较.

师:如果把直角换成锐角或钝角,角的两边仍然对应相等,我们剪下的三角形还能完全重合吗?

生:能

这时很自然引入新课“边角边”判定方法,然后再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图进行验证,学生们在这种浓浓的兴趣中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类似这样的情景引入,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努力给学生营造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氛围,真正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在课堂.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与记忆,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我在讲授《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时,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1)现有190张铁皮做盒子,每张铁皮可以做8个盒身或22个盒底,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个完整的盒子,问用多少张铁皮做盒身,多少张铁皮做盒底,可以正好配成一批完整的盒子?

学生们通过分析很快找出两个相等关系:

做盒身的铁皮数+做盒底的铁皮数=190

盒身数×2=盒底数

于是很自然的设用x张铁皮做盒身,y张铁皮做盒底

x+y=190

8x×2=22y

很快解出

x=110

y=80

答:用110张铁皮做盒身,用80张铁皮做盒底.

在学生们正得意的时候,我不失时机的把题目变换成:

(2) 现有20张小铁皮,如果1张小铁皮能做2个盒身或者做3个盒底,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能配成一个完整的盒子,问最多能做几个盒子?这时需要用几张铁皮做盒身,几张铁皮做盒底?

这时学生们有了上一题的经验,迅速模仿上题:

解:设用x张铁皮做盒身,y张铁皮做盒底

根据题意得

x+y=20

2×2x=3y

解得:

x=8(4/7)

y=11(3/7)

解出结果后发现x,y不是整数!于是个个面面相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解错,也有同学开始大喊,老师这题不对,x,y应该是整数才符合题意!我笑而不答,要求他们再好好思考一下,并且可以在组内进行讨论.于是每小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气氛空前活跃.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给同学们进行讲解:

生甲:因为x,y应该取整数,所以可先用8张铁皮做盒身,11张铁皮做盒底, 于是可做 8×2=16个盒身,11×3=33个盒底

还剩4/7张做盒身,3/7张做盒底,又因为4/7>1/2,3/7>1/3

所以剩下的纸可再做一个盒身,一个盒底,一共17个盒身,34个盒底,因此最后可做17个盒子

生乙:由 x+y=20

2×2x=3y

解得

x=60/7

y=80/7

每张铁皮可做2个盒身

×2≈17,即最多做17个盒身,而17×2=34,需要34个盒底

每张铁皮可做3个盒底

用纸做17个盒身,33个盒底后余纸:20-17÷2-33÷3=0.5>1/3

还可做1个盒底,此时盒身17个,盒底 33+1=34正好配套!

......

同学们讲出了很多种不同解法,同时对每一解法都不自觉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得我对学生们的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到由衷的赞叹!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启迪:作为老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再让他们通过小组间合作、讨论,释放出各自最大的潜能,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标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驾驭教材,培养学生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有20年的教学,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第2篇: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

课程管理系

交通与物流系

教研室

物流管理教研室

适用专业

现代物流

使用范围

执笔:

审核:

审批:

一、课程简介

《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必修课。物流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二、本课程与专业内其它课程的关系

《物流管理学》在物流管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其他核心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它主要涵盖现代管理学所涉及的四大职能以及管理学科的相关理念。因此,《物流管理学》为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的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1)管理者的概念及其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不同管理流派主要的管理思想;

(2)能够解释古今中外著名的管理案例中蕴含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

(3)决策的程序、影响因素和决策技术;

(4)

计划的内容、作用与制定方法;明晰实现目标管理的步骤;

(5)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方法、常见形式;

(6)领导威信、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的运用;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沟通过程、类别及沟通障碍克服的方法;

(7)管理控制的流程和方法;

(8)管理的环境;组织岗位职能分析的方法;

(9)组织中生产过程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

(10)管理创新的理论、战略管理、信息管理的内容以及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2、能力目标

(1)能学会组织团体中管理的一般流程;

(2)能熟悉影响管理职能发挥的因素;

(3)能学会计划的程序、方法;

(4)能熟悉理解决策过程和决策技术;

(5)能熟悉组织架构的常见形式,理解组织变革中的动力与阻力,具备初步进行组织机构设计的能力;

(6)能熟悉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原理的基本方法,掌握人员配备的技能;

(7)能学会如何运用激励理论进行员工激励,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初步具备进行挫折管理的技能;

(8)能学会如何解除管理活动中有效沟通的障碍,并初步具备冲突管理的方法;

(9)能学会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的控制方法;能熟悉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影响,掌握创建、塑造企业文化的途径;

(10)能学会生产型企业管理、流通型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策略;

(11)能运用创新管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为从事的管理工作服务,以便适应未来就业创业时管理理论应用的新发展。

3、素质目标

(1)探究问题的能力;

(2)与人沟通的能力

(3)归纳总结的能力;

(4)团队协作的能力;

(5)自学的能力;

(6)解决问题的能力;

(7)信息处理的能力;

(8)创新能力等。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序号

章节

学时

教学形式

备注

1

第一章

管理的基本知识

4

理论课

2

第二章

管理学的发展过程

4

理论课

3

第三章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4

理论课

4

第四章

计划与决策

4

理论课

5

第五章

组织与人事

6

理论课

6

第六章

领导与激励

6

理论课

7

第七章

控制与协调

6

理论课

8

第八章

生产过程的管理

4

理论课

9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6

理论课

10

第十章

营销管理

2

理论课

11

第十一章

理财工作管理

2

理论课

12

机动

4

总计

52

五、课程教学设计框架

章节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

学时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

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第一章

管理的基本知识

1、了解管理活动、管理意识的含义、特征;

2、掌握管理的定义,理解管理的特征;

3、掌握管理的职能,理解管理的性质;

4、掌握管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5、理解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6、了解管理者的定义与分类;

7、掌握管理者应具有的技能;

8、把握管理工作的对象与范围。

1、管理活动、管理意识的含义、特征;

2、管理的定义,理解管理的特征;

3、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性质;

4、管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5、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6、管理者的定义与分类;

7、管理者应具有的技能;

8、管理工作的对象与范围。

4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第二章

管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了解中国传统的管理;

2、了解西方传统的管理;

3、了解西方现代的管理;

4、了解管理的发展趋势;

5、熟悉中国现代的管理;

6、理清管理思想发展的思路。

1、中国传统的管理;

2、西方传统的管理;

3、西方现代的管理;

4、管理的发展趋势;

5、中国现代的管理;

6、管理思想发展的思路。

4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第三章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1、了解组织生存所面临的环境及条件;

2、了解和预测环境,适应环境,争取环境对组织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3、明确组织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4、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特别是企业兴衰所起的作用;

5、把握组织文化的发展水平;

6、学会怎样建立适合组织发展、能与国际想融的优秀组织文化;

7、掌握建立和培养组织的信用理念;

8、明确企业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1、组织生存所面临的环境及条件;

2、预测环境,适应环境,争取环境对组织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3、组织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4、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特别是企业兴衰所起的作用;

5、组织文化的发展水平;

6、怎样建立适合组织发展、能与国际想融的优秀组织文化;

7、建立和培养组织的信用理念;

8、企业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4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第四章

计划与决策

1、了解计划的概念与特征;

2、熟悉计划的种类与编制计划的程序;

3、掌握编制计划的方法,具体掌握网络计划技术法;

4、了解决策含义与主要特点;

5、熟悉决策分类与影响决策的因素;

6、掌握定量决策法;

7、了解编制计划的前提—目标的含义与性质;

8、熟悉如何确立目标;

9、掌握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1、计划的概念与特征;

2、计划的种类与编制计划的程序;

3、编制计划的方法,网络计划技术法;

4、决策含义与主要特点;

5、决策分类与影响决策的因素;

6、定量决策法;

7、编制计划的前提—目标的含义与性质;

8、如何确立目标;

9、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4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第五章

组织与人事

1、掌握组织的概念,了解组织的作用;

2、掌握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3、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4、了解组织中的职权关系;

5、了解组织中人员配置的含义与原则;

6、掌握组织中人员配置的内容和程序。

1、组织的概念,组织的作用;

2、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3、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4、组织中的职权关系;

5、组织中人员配置的含义与原则;

6、组织中人员配置的内容和程序。

6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第六章

领导与激励

1、了解管理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差异;

2、了解领导的含义、权力、影响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3、掌握领导的方式及其理论;

4、认识激励的性质,了解激励理论;

5、了解激励的技巧与方法;

6、理解沟通的含义、过程和作用,掌握沟通的类型和方式。

1、管理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差异;

2、领导的含义、权力、影响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3、领导的方式及其理论;

4、激励的性质,激励理论;

5、激励的技巧与方法;

6、沟通的含义、过程和作用,沟通的类型和方式。

6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第七章

控制与协调

1、了解控制的含义、目标、作用和重要性;

2、理解控制与计划、组织、领导的关系;

3、了解管理控制的特点;

4、掌握控制的条件和基本过程;

5、熟悉控制的基本类型;

6、掌握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控制技术和方法。

1、控制的含义、目标、作用和重要性;

2、控制与计划、组织、领导的关系;

3、管理控制的特点;

4、控制的条件和基本过程;

5、控制的基本类型;

6、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控制技术和方法。

6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第八章

生产过程的管理

1、了解企业生产过程的概念与组成;

2、熟悉生产计划的内容与制定方法;

3、了解工厂布置及车间布置的原理及方法;

4、掌握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内容与方法;

5、了解企业生产调度与生产控制。

1、企业生产过程的概念与组成;

2、生产计划的内容与制定方法;

3、工厂布置及车间布置的原理及方法;

4、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内容与方法;

5、企业生产调度与生产控制。

4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意义;

2、了解工作分析的含义、作用和方法;

3、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控制与评价;

4、了解职业培训的内容以及职业发展趋势;

5、熟悉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

6、了解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薪酬管理原则。

1、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意义;

2、工作分析的含义、作用和方法;

3、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控制与评价;

4、职业培训的内容以及职业发展趋势;

5、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

6、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薪酬管理原则。

6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第十章

营销管理

1、了解计划、组织、控制三大管理职能在营销管理中应用;

2、了解市场营销计划制订的程序与步骤;

3、了解市场营销组织的类型,熟悉市场营销组织的设计,理解市场营销组织的控制;

4、理解市场营销组合、目标市场等相关概念,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5、分析如何对营销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

1、计划、组织、控制三大管理职能在营销管理中应用;

2、市场营销计划制订的程序与步骤;

3、市场营销组织的类型,市场营销组织的设计,市场营销组织的控制;

4、市场营销组合、目标市场等相关概念,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5、如何对营销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

2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第十一章

理财工作管理

1、熟悉企业理财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2、熟悉企业理财的法规制度及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

3、了解企业理财机构的设置;

4、了解企业理财计划的基本内容;

5、了解企业理财控制体系的建立。

1、企业理财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2、企业理财的法规制度及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

3、企业理财机构的设置;

4、企业理财计划的基本内容;

5、企业理财控制体系的建立。

2

1.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展示教学法

2.媒介资源

多媒体

教材与学材

多功能教室

物流实训室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等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六、教学基本条件

1、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授《物流管理学》的教师应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及核心技能,这将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拥有企业工作背景或企业实践学习经历,最好是具有物流相关企业的经历则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

2、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最好在多功能教室、物流实训场地、物流企业等环境中进行。

3、对教学资源的要求

教师通过教学,逐步形成课程讲义、课件等相关资源。

第3篇: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课堂管理 教学 教师 学生 情景创设

课堂管理,无论是出现在哪门学科,还是面对不同的受教对象,都是一门艺术,甚至更确切地说,它是教师在课堂环境中通过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所演示的一段特定时间的教学艺术。时至今日,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特别是“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形式的引入,它更加倡导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强调创设情境、开发潜能,让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此背景下,课堂管理面临着重要的课题挑战就不言而喻了。这种课题挑战不仅来自于打破注重秩序和程序的旧式课堂管理范式,还旨在构建一种朝向灵活、民主及柔性的新课堂管理范式。为此,基于情境创设下的课堂管理应该更好地把握新课改的理念,实现教学、教师与学生三大“关系”在课堂情境中的协调,实现新的课堂管理范式的转型。

一、课堂管理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的过程,亦即课堂管理的过程,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在情境创设的条件下,教学过程就有了它鲜活的教学目的。这种目的通过教学和课堂管理的互动作用下,使教学过程中的诸变量发生相互影响,塑成一种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学影响课堂管理。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丰富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境,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从而使学生主动思考、理解,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事实上,教学设计充分与否,将引发一系列的课堂问题,影响课堂的有效管理。例如,一位高中生的每节课注意力保持时间大致在35分钟左右,而有些教师喜欢在自己的教学上搞“满堂灌”的形式,这种形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也会出现一些学生破坏课堂氛围的现象,从而降低课堂管理的效能,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课堂管理也会影响教学。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创造性地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新概念,揭示儿童在智力发展上还有待于开发的潜能区域,这种潜能表现为儿童可以借助成人的帮助、集体活动实现儿童智力的提升。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践行开发学生潜能区域的任务,并且最大可能地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使学生融入教学的活动中,通过班集体学习的行为方式,促进他们最近发展智力区域的开发。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课堂的管理,不如说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促进教学的优化。课堂管理,亦教学,这种价值理念在当前全国上下课改活动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明证。

实际上,运用情境创设原理加强课堂管理,更有利于教学与课堂管理的互动,更能论证“知行统一”的教育原理。换句话说,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实现成功高效的“情境创设”,则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这种做法包括运用质疑―诱导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以及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具手段辅助教学,甚至可以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等等。当前,一些学校常常出现课堂管理混乱局面,甚至处于失控状态,以致教师的实际教学进度无法跟上教学计划安排,往往造成拖课、旷课的现象,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只会恶性循环,加剧教学与课堂管理两者之间的严重对立。究其本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机智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来驾驭课堂管理。相反,他们往往采用传统的机械、刚性的课堂管理方式,一旦遇到调皮捣蛋孩子在课堂做乱,只能碰得满脸是灰,或者无从是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与课堂管理是“相长”的,这又取决于教学中“情境创设”方法的有效实施。

二、课堂管理与教师的关系

现代课堂管理呈现一种必然的矛盾:一方面,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冲击了传统教师的权威,教师失去了往日教育王国的话语权威甚至知识权威,另一方面,随着独生子女普遍化、社会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个性上形成巨大的反差,甚至欠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而需要外力来督促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这种矛盾集中在教师如何掌控课堂管理的权威与自由两者间的平衡,并协调课堂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优化。此外,随着当代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的概念已经开始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从静态与执行走向动态与生成,知识的传播也更强调整合和有效性。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正从讲授者与传递者转变为设计者与决策者,课堂也就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的场所,而是教师与学生融合成的情景与互动的一种独特社会组织。[1]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2]这句话不仅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在“以人为本”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还可以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在“以人为本”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维度。基于这种认识,课堂管理是影响教师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能够娴熟地掌控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无可厚非,在课堂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教师运用情境创设原理,根据班级的群体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中,以取得最佳的课堂管理效果。这种情境创设也要求教师能够随着课堂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处于不断的演变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管理风格上下功夫,基于不同的课堂情境,把传统强调课堂纪律、刚性的课堂管理转变成具有人性化、对话合作中的课堂管理,并重视课堂管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情感情境、游戏情境、探究情境等不同创设情境方法融入课堂管理中。

建构主义认知学派强调一个核心概念:“图式”,并认为:“当个体不遇到不能用原有的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3]从教师对课堂管理情境的建构角度而言,我们在近年的课改实践中摸索出两点经验:第一,建构新的课堂观,进行动态管理。课堂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模式完全不同,它不是单纯建立在机械、呆板的流程和纪律上,而是构建一个开放、民主且师生情感兼容的课堂环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面对着不同背景、活生生的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心理图式,提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调动自身积极情感体验,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最佳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和“活”起来。第二,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灵活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4]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塑造教师完善人格应是教师追求的崇高境界;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以自身的人格影响学生。教师的人格修养不仅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上,还表现在具体的心理行为上。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他们面对的是处在时时变化的课堂情境,甚至是学生的每一堂课的思想行动变化。有人说,倘若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了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说明教师在这堂课是不成功的。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教师在课堂上就仿佛一位在交响曲礼堂上的指挥家,他的每个手势都关系到整个演奏的成效。如果有哪个角落出现不和谐的音调,那么他的指挥水平就会受到质疑。因此,教师在面对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个学生时,都应有充分的人格准备,运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成功地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

三、课堂管理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大部分都是在课堂环境这个条件下实现的。“据有关专家发现,学生从6岁到21岁,白天近1/4的时间是和教师一起度过的,而且是在课堂度过的。研究同时表明,教师创建保障人身安全、互相扶持的课堂娴熟技能是影响学生动机、学业、行为的主要因素”。[5]由此可见,学生身心发展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与课堂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必将对课堂管理提出新的课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课堂管理的转型,我们有必要重视以下一些观念和认识。

第一,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与参与管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如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课堂规则的内容和违规的处理方法;让学生思考需要这些规则的原因以及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等等。与此同时,课堂管理过程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我们不能忽略学生作为课堂管理者的角色,应该根据课堂情境提供的多元信息,加以重组,有选择、有鉴别地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及价值规范体系。此外,要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需要克服其依赖性和惰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这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强调的是协商式、开放式的,以及塑造独特个性化的课堂管理,从而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

第二,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情境创设”课堂管理。一方面,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尤其特定的“情景创设”课堂管理,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实际上,在具体的课堂管理活动中,没有一个课堂不会不发生问题,这不容回避。面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采取首要策略是必须兼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不过多地把自身的意志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采用交流、激励、感化的新课堂管理组织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需大胆地进行能够让学生产生思考和争议问题的情境创设,刺激和启发式地燃起学生心中探究的欲望。这种创设也是新课程下新型教师角色的新的诠释。具体说来,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把课堂管理视为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实生活,或者一次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丽丽.现代课堂管理――构建权威与自由的平衡体[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62-62.

[2]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学理,2004,(1):49-53.

[3]郭亚萍.浅谈教师的课堂管理[J].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7-108.

第4篇: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高中 课堂管理 管理对策

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而课堂管理不仅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课堂

传统意义上讲,课堂是指在班级授课制的框架下,以班级为教学单位,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在新课标下,国内教育学者对课堂的含义给予了新的界定:肖川描述课堂“应当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1]叶澜认为在课堂上,“应当流淌着生命的活水”,课堂不应是知识的“交易所”,而应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课堂不应是学生“克隆”文化的场所,而应是学生探究生成文化的场所。课堂上教师不是“独奏者”而是“伴奏者”,学生不是听众,而是演员。[2]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而且是一个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目标、结构、情境与互动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取向的独特社会组织。

(二)课堂管理

古德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处理或指导课堂活动所特别涉及到如纪律、民主方式、教学资料、环境布置及学生社会关系等问题。”[3]

埃默认为“课堂管理是一套旨在促进学生合作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其范围包括物理环境的创设、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学习的指导。”[4]

田慧生等将其界定为“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①

施良方等指出:“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和秩序,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②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课堂管理也做了这样的界定,即“课堂管理是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有利环境的过程”。③

二、高中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管理模式普遍存在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基本上属于严厉强硬型,而非民主式。多数教师对课堂管理的真正内涵认识不到位,大多数教师对课堂管理倾向于对教学秩序的控制和自身权威的维护,认为维持好课堂纪律,不影响课堂教学就是做好了课堂管理。

(二)师生关系紧张

现有的很多课堂活动主要以教学活动为主,教师始终把课堂管理的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和考试分数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因此多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感觉往往是冷淡与厌倦。

(三)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管理方法不当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方法不当,一方面表现在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不当:对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看课外书、睡觉等课堂问题行为,往往采用一刀切――即时批评制止,抑或凭借经验予以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不同学生的区别对待上。

三、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低,对课堂管理认识不全面。

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大多数因为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兴趣而引发。部分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知识的传授方式单一,对课堂管理没有正确认识,把课堂管理看作是教师有效维持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现实中不少教师的教育方式单一,方法简单,对学生这个“人”的存在和主观性研究不够,难免出现僵硬化的课堂管理,其结果当然是导致低效的课堂管理。

2.教师的领导作风和管理经验不足,教育理念落后。

实践表明,专制型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无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滥用惩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其产生与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容易破坏正常教学秩序;放任自流的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对学生漠不关心,放弃管教,使纪律松懈,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而造成失控、冲动;而民主型教师关心、尊重学生,能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就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管理的效果就较好。

3.师生之间情感淡漠,关系紧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有效管理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会自觉遵守课堂管理规定;反之,师生关系紧张,课堂管理也难以顺利进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02年的一项社会调查告诉我们:在青少年学生眼中,被看成朋友并能说知心话的顺序依次是:母亲(31.9%)、校内同学(23.6%)、父亲(14.4%)、校外朋友(13.7%)、学校教师(只占4%),也就是说每100个学生中就有96个学生不把教师看成能说知心话的朋友。[5]可怜的4%这个数据足以证实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1.人格因素。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与其个性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2.生理因素。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逢青春期的发生和蜕变过程。处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反抗心理,情绪不稳定,还容易消极、压抑,况且男女生之间也开始产生微妙的朦胧情感,因此高中阶段是课堂问题行为的多发阶段。

3.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从高到低包含以下几种需要:1)自我实现的需要;2)自我尊重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安全的需要;5)生理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因此,学生的消极行为不能看作一个坏孩子的标志,而应看作是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要的环境做出的一种反应。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尤其是在课堂上,如果自己的正面行为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就会通过一些走极端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从而产生问题行为。

(三)环境方面的原因

环境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有的研究发现,“坚持以生为本的学校,在课堂中充满关爱、民主和平等,课堂的问题行为往往会少一些,而较多地采用惩罚手段治校治学,就容易出现学生的逆反行为等”。[6]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或留守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

四、策略

(一)高中课堂管理有效性的规范策略

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就必须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和程序。课堂规则的制定必须认真细致,一般应遵循以下的原则要求:1.课堂规则应符合四个基本条件,即简短、明确、合理、可行。2.必须让学生参与,师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3.课堂规则陈述应简明清晰,一般5~10条为宜。4.课堂规则应及时制定,并随情况变化不断调整。5.制定课堂规则时应取得学校、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广泛支持。制定规则固然重要,但是规则的执行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执行规则前了解学生是否都掌握并认同了规则;执行规则要公平一致;执行规则要根据课堂情境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执行规则应采用积极的方法等。

(二)高中课堂管理有效性的情感策略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在课堂里,教师能够爱生如子,学生就会理解、尊重老师,师生能做到相互信任和尊重,课堂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

2.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使教学得以有序进行,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融洽协调。而其中教师个人素质是成功管理的关键,因为这些素质使得教师成为受学生尊重和喜欢的人,而不只是必须服从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平等观念;教师要信任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教师要关爱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教师要真诚赞美和鼓励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创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3.密切的家校联系是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保障。

课堂管理不是孤立的,它应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系统管理的网络。为了密切与家长的联系,积极搭建新时代的交流平台。不妨通过开通“飞信”的形式,实现与家长零距离的接触,把每位学生的家长加为“飞信好友”,每天用短短的几分钟,把学校开展的活动、学生在校的表现、作业及时反馈给家长,这样就可以改变大型聚会――家长会“三分钟”热度的现状。

(三)高中课堂管理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规划教学过程,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要抓住优势兴奋中心,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的信息量,提高知识的有效性。

2.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通过以静制动、旁敲侧击、奖优罚劣、教育与自我教育等方法和技巧有效解决和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四)教会学生自我控制的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正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学生自我的内在管理。课堂管理中应强调教给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通过教会学生行为自控任务的确定、注意选择策略、修改任务、自我监控、执行结果等让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注释:

①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32.

②施良方,崔允都主编.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79.

③胡 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32.

参考文献:

[1]李永高.质疑推门听课[N].中国教育报,2005-3-1.(8).

[2]肖远骑.我理解的课堂[J].人大附中.教科研园地, 2002,(6):5.

[3]Good,T.L.,Trophy,J.E.Looking in Classroom:3rd ad.[M].New York:Harper & Row,1984,21.

[4]Emmer,E. T.Classroom Management.In Dun kid M.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Oxford:Pergamum,1987,437.

第5篇: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知识共享化;学生;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35-03

一、时代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到我们的面前,瞬息万变的信息给了学生更多更广阔的空间,但同时网络空间的自由性让学生更容易陷入表面的谜团中,网络的自由与开放让渴望展现自我的学生更加的肆无忌惮。同时,面对知识的碎片化、信息超载以及信息的惰性化,学习者心浮气躁容易养成浅薄阅读的习惯,怎样进行有效的知识信息提取和管理成为了当前亟待关注的问题,而通过集体知识共享化增强学习者的意识形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洞察力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是网络时代学习者减少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知识惰性化的“法宝”。[1]

二、知识管理

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看知识管理,是指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集体智慧,通过头脑风暴将每个人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然后再经过知识的共享推动信息价值的提升,促进学习和交流,提高交流能力、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而我们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从下面途径分析。

(一)信息来源的选择

学生的网络选择渠道可以多样化,博客、新闻、网络视频、数字图书馆等,但是选择的渠道一定要具有权威性,包括权威性专家学者、核心期刊、专业论坛等。

(二)学校创建人性化网络管理

网络的超文本结构和超链接组织管理的非线性使得信息横向与纵向交错,非正式人员对原始信息的篡改和有意模糊删改使得很多有价值的原始信息失去了本源,信息价值的缺失,冗余信息的泛滥,造成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不信任,最终导致人们对互联网的信任危机。因此,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创建人性化管理,营造学习型氛围,进行有效组织文化的建设,开展积极有效的引导,对信息重组,对信息源所含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提高信息价值,实现对学生进行二次引导。例如: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教师要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进行正确的引导,利用各种策略帮助学生进行交流共享。

(三)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知识共享

共享是将学生获得隐性信息知识显性化后,在进一步内化信息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共享和讨论,能够将碎片化信息进行汇总,同时,学生可以获得多渠道的信息进行评价,然后完成最终的筛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获得信息知识写进自己的博客中,然后定期进行个人反思、小组评价和教师审阅等来对所学知识和所获得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也可以利用概念图对信息知识进行管理,增强信息的直观性和逻辑承接性,即学会对信息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因为,个人知识管理和学以致用的实践是减少乃至消除知识碎片化和惰性化的必然选择。

三、集体知识共享化的理念与方法

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是激发集体的智慧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2]其强调的是团队知识的共享,是一种促进知识与绩效提高的手段,根本目的在于创新。同时,共享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数字化学习一种新思路,与笔者认为的集体知识共享化的应用观本质上是一致的。而概念图和博客是通过集体知识共享化促进学生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针对课堂内外的特点,在课堂上主要采用概念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共享,达到个人知识的完善和深入的理解,调动集体智慧使知识显性化。课堂之余,学生博客是一种非常有助于团队知识管理的工具。[3]通过博客,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是反映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超越了传统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学生个人将知识显性化,共享于他人。博客充分发挥了时间和空间管理上的优势。

(一)概念图

1.概念图涵义

概念图是组织知识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是一种知识与知识之间关系的网络结构图形化表征,可以通过主题概念、命题、连接、层级结构等来进行思维知识可视化分享。在运用过程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节点关系间的指示方向,连线间可以用词语标注进一步描述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利用概念图促进知识管理

概念图的提出者美国著名学者诺瓦克,认为通过概念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对中心概念和相关事物的理解程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设计出来的活动制作一个可以全局预览的概念图,了解他们整个学习中知识结构的缺陷,从而进行及时补充和指导,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这样既达到了加深学生们对学习建立一个概念性的全局认识又能让教师把握学生的制作思路进行及时教学调整。此外,还能将学习者的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知识的共享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即先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求筛选信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使得整个学习过程由显性化知识经过思考后成为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头脑风暴利用概念图将个人知识显性化、集合化,然后达到多元化的共享,最后个体再根据共享的知识信息建构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达到知识转化的双赢和互惠原则。具体环节如图1所示:

3.案例展示

笔者根据一些研究经验进行了个别教学主题设计。例如:在引导初中学生设计“饮用水安全”的项目学习中,先在生活中找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水龙头中潜伏着多少危机?”[4]的相关新闻,水是生命之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水质污染事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且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其他学科内容都涉及到了水资源问题,因此,这样的话题既让学生们能很好参与到讨论当中,激起学生们的热情。最后在充分讨论后提出问题“我们的饮用水安全吗?”

然后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知道我们家庭现在的饮用水是否安全对初中学生们来说有一定的挑战,因为这一主题要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现阶段很大一部分初中生对水只有常识性的了解,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11岁以上的儿童或青少年能够根据可能的情景进行思维,能够在头脑中设想出没有自身经验的许多可能的想法,开始学会思考抽象的社会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们进行思维发散,尽可能罗列与饮用水安全相关的知识,然后建构初步的概念图(如图2所示)。

通过概念图的帮助将学生讨论的意见和想法进行外显共享,利于直观教学同时有助于理清操作步骤和思路,让学生不断对自身信息知识结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水平,这也是通过教学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一个教学理念。在这些环节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提高。

(二)博客

1.博客涵义

博客由“Blog”一词翻译而来,意指在网上发表日志或感想,分享经验思想等,但没有具体明确定义,除了涵括个人日志变体外,也是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成为集体知识管理沟通的桥梁。

2.利用博客促进知识管理

庄秀丽认为“博客是以个人感悟为主,从整个互联网络的视野,精选和记录个人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的有价值的内容以及个人的所思所想,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博客让网络世界有了知识积累和文化志向,由粗放的数字化生存到个人化精确的目录式生存。博客使这个混乱的网络世界第一次出现了思想共享。”可见,博客有助于知识共享,打破传统时空间隔的弊端,提供思想交流的自由平台。另外,通过博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和扩展学生知识面,积累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写作功底。因此,积极倡导学生运用博客进行学习思考,是使知识显性化、共享化而完善自身知识,促进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直接关注学生的博客,筛选学生一些精华博客日志进行点评,由于话题的提出者是同龄人,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引导其他同学加入阅读和讨论,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思考和评价总结,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和团队学习意识。

其次,教师也可以将课堂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延伸到博客中,围绕学习主题对有关文章进行转载交流、学习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更新信息知识,避免课本知识老化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弊病,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框架上进行知识补充,对疑惑的知识点在吸取其他学生的观点上加以重组和整理,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

最后,学生可以定期通过博文回顾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中存在的“缺失”和“问题”进行审视和修正,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博客及时记录并日常思想,便捷提取并链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学生更多的时候是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他人共享的知识和思想。学生博客日志既可以使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协作和交流,也便于学生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从而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

四、总结

通过概念图和博客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拥有自身独立思考空间,尊重学生个人观点、立场等;另一方面,可以让集体知识显性化,突破学生孤军奋战的局面,形成相互学习支持的团队意识。通过交流和分享,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团队知识共享化,让学生可以对原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二次构建。

[参考文献]

[1] 郑小军,张霞.高效网络化学习:理念、路径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42-45.

[2] 李文庭.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2):99-102.

第6篇: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方法;中职教育;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一、案例教学概念及存在的必要性

(一)相关概念

介绍案例教学方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一些专业的业务知识和具有初步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上,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之中,然后就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案例探讨和分析,使学生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时代产物

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人才市场上将会出现空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将会成为热门行业。由于就业需要,这个专业的选择人数将剧增,对课堂要求就会提高,需要高效的教学方法。

(三)培养人才上的作用

物流管理案例来源于物流客观的实践,物流管理的现实复杂性,包含多种真实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作为一种应用科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利用案例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将近五年某零食厂家的电商方向输出和实体店铺输出的量进行数据整理,整理出两个方向上的收入比对,在对比中明显看出电商输出的量是逐年上升的,且由低于实体店铺输出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了近年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发展,指出了这一新领域的经济作用。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和销售的形式是在近年来兴起的,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一种趋势,并且取得很大的成效。教师收集关于互联网销售问题的出现以及处理的一些数据、顾客满意度和反馈等,将之与实体店的问题进行对比,指出当前电商行业发展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案例教学本身给学生较大空间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开放式地面对学生,也营造了大家表达自己见解的氛围,既轻松又开动脑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加强交流,增强聆听和说服别人的能力。对使用电子商务形式进行销售的某些商品种类,针对不同的商品特质进行市场调查以及商品的网络销售情况,进行数据图的制作,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总结,总结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教师能力考核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老师必须做到对授课内容的充分了解,对案例绝对熟悉,规划好课上给学生讨论、提问以及相关步骤的具体时间,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种观点进行预判,不止准备一种方案。在课堂上,教师充当的角色更多是主持人,更多的是观察、倾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听他们说自己的见解,多多鼓励,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认知,对正确的、有新意的观点给予肯定,对存在争议的观点不必评判,更多地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是辩论,着重倾听学生得出这种理论的思考过程和理由依据,让学生在参与讨论中充分理解概念和理论。

(二)保证案例教学的真实性

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要真实,充分利用企业或者是科研单位公开的一些资料,期刊、报告、借阅的图表,媒体上的一些图片都是搜集的有效途径,保证真实性和可查询性,更有说服力。

(三)抓住教学方法的核心

在分析案例之前,明确分析的目的,案例的使用提供了大量的相关数据,把事实与措施联系,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针对每个人适合的不同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论文、课堂宣讲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分析案例,并在学习分析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案例教学应用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时代要求

信息社会的来临,传统的知识性主导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新时代要求,案例教学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被大范围应用。其特点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无疑是一种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教学方式。

(二)教师的严格要求

从一个教师的方向出发,案例教学存在挑战,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督促教师理论革新,更好地适应当念,不断学习,培养出适合大背景下的人才,还能和学生之间更好地磨合相处,何乐而不为!

(三)保证学生的积极配合

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好感,从而付出更多时间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使用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及时更新数据,加强学生培养的时代性,也能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总之,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高校的这门课程也都是刚刚开设的,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机会。同样的起步,只要付出便能收获。案例教学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尤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有在良性引导和使用中才能达到运用的真正意义,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该教学方式的优越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对学生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意义。可见,案例教学在中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育学中的应用成绩斐然。

参考文献:

[1]尚晖.浅谈电子商务基础教学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1).

[2]刘萍.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第7篇: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

 

随着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的需求数量以及能力的要求也再不断提高。一个软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能力的项目管理人员,成为一名成功的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学习理论知识是基础,而实践经验是重点。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软件工程领域中应用的课程。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软件开发水平,培养学生的项目沟通能力,对社会培养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作为基础,理论知识融入虚拟环境中,以开发模拟项目为重点,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软件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践比较强的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课程总课时数为5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下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涉及的内容以及应用的教学方法分别进行探讨。

 

1 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 软件项目管理重点内容是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庞大、复杂、抽象、概念多。为了考虑课程的适用性,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以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为主线,引出项目管理的知识点,主要介绍软件项目需求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风险管理、配置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七个方面,其中需求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解。考虑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及教学时间的局限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使用案例驱动式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软件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软件工程领域中应用的课程,属于管理类课,其中抽象概念较多,而任课学生都是缺乏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的本科三年级学生。因此,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笔者在理论教学中使用案例驱动式教学方法。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前后连贯性,在备课的时候就先选择好能贯穿该课程所有教学内容且能够体现软件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大案例,教学中师生共同分析案例,分析时力求能全面,从案例中找出隐含的教学知识点,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案例具体化,使学生生动地理解教学重点,掌握教学难点。通过课堂作业与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软件项目管理题作为训练内容,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必要时布置课堂作业,甚至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演算作业,师生共同探讨演算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点评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督促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2 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 软件项目管理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概念、原理与方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将在理论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Microsoft Project是项目管理软件。软件设计目的在于协助项目经理发展计划、为任务分配资源、跟踪进度、管理预算和分析工作量。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 Project软件的各项操作,并且通过上机实验练习,使学生将软件项目管理与Project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达到通过Project软件实际进行项目管理的目的。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如表2所示。

 

教学方法 为了贯穿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教学内容以及完成实验项目,课程一开始将班级学生六人为一组进行分组,每一组分配项目经理,小组中每名成员都有自己的职位(如需求分析师、数据库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测试经理等),小组所有成员讨论并确定项目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将所选的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小组内部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观点和见解。

 

如讲解第二章内容“软件项目需求管理”,师生共同学习需求管理中的理论知识,下一步教师布置任务,将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编写小组项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接着每一组项目经理分派需求分析师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需求,确定用户需求,小组讨论并编写该组项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利用这种分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锻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点进行实践的能力。

 

为了学生能够对于实际项目的体验更加深刻,教师利用一学时简单介绍Microsoft Project工具的作用及主要功能。完成实验内容时按照项目管理的思想,项目经理再具体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小组成员针对不同的角色完成实验内容。按照软件项目管理的流程,第一步为计划阶段,该阶段每一组需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成实验一),利用项目进度管理的理论知识和项目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画出项目的网络图,做项目进度计划,最后将项目进度、成本、人力资源计划录入Microsoft Project工具中(完成实验二、三、四),以便后续管理和计算。第二步实施控制阶段,将涉及的相关表格做好以便管理和控制。第三步是收尾阶段,填写设备验收及产品验收单、项目的经验总结报告,填写完了演示汇报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掌握了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所用的工具、方法,也掌握了软件项目管理从启动到收尾所涉及的流程。加深学生有关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知识,同时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分析获得实践经验,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兴趣。

 

3 课程考核

 

有效的课程考核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学生辛苦一学期所付出劳动的肯定。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考核主要由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结课考核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20%、40%和4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出勤和课堂作业等;阶段考核取决于期中测试成绩和实践教学中完成的实验报告成绩;结课考核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通过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软件项目管理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掌握。

 

4 结束语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非常重要,它是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过度的课程之一。本文对其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探讨,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第8篇: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课程标准;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212-02

应目前高等专科院校会计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对会计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财务管理的课程标准制定进行探索。文章从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要求,课程内容和要求等六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启示。

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财务管理学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讲述资金时间价值、风险的财务理念,企业的预算、筹资、投资、经营、分配、税务、财务分析等各种财务活动的管理方法。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位置。

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务管理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以及应具备的财务管理业务水平。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后续课程还有管理会计学、金融会计学、预算会计学、税法、经济法等。

1.2 课程基本理念

财务管理课程以培养学生们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方法为重点,教学内容是基于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具体财务活动而设计的,通过课堂讲述和练习来实施。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彰显能力本位,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

1.3 课程设计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财务理念,掌握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理念是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进而从事更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企业的财务活动更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些都是学生就业后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职业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工作任务的变化,依赖于工作过程这一载体。针对行业特点,序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培养职业能力”为己任,把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从“应试”引向“应用”、从“学业”引向“就业”, 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着重了这两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末来职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服务。

2 课程目标和要求

(1)每学期初制定授课计划,授课内容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每月由教研室集中检查一次,并由系部和教务处不定期抽查。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具备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财务理念和确认方法,掌握预算、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税务、财务分析等各种财务活动的管理方法,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类似业务的工作技能,完成知识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的双重目标。

3 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按照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将与企业有关的财务活动分解成筹资、投资、分配、运营等若干主题,课堂教学内容均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知识+技能”的培养理念。教学内容由以下教学单元构成:

(1)复习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

(2)财务管理概述;

(3)资金时间价值 风险与收益;

(4)预算管理概述与预算方法 全面预算;

(5)筹资管理概述 股权筹资 债务筹资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杠杆效应;

(6)投资管理概述 财务可行性要素 财务可行性指标测算 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与运用;

(7)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现金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存货管理;

(8)收益与分配管理;

(9)税务管理概述 筹资税务管理 投资与营运税务管理 收益分配与税务风险管理;

(10)财务分析与评价概述 上市公司基本财务分析 企业综合绩效分析。

总计:90学时左右,理论课和练习课各占50%。

4 教学条件

4.1 软硬件条件

理论教学场地及设施要求:采用多媒体授课的须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4.2 师资条件

职业能力要求:任课教师需具备会计和财务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符合双师型的要求。

5 课程实施建议

5.1 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财务类教学的特点和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张教师精讲解,学生重理解、多思考、多练习,最后达到掌握的要求。构建交互式、参与式课堂教学体系,将教师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学生中心法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5.1.1 教师讲授法

教师紧紧依照教学内容,讲授重要知识点、概念、理念、公式、方法。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详尽,基本点全面。

5.1.2 案例教学法

每一章都设置小型例题和综合案例,结合案例讲述知识点的运用,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理解概念,掌握方法,熟练技巧。

5.1.3 学生中心法

知识讲授给了学生,还必须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大量课堂练习,课后辅导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保证“教到了,学会了”,避免眼高手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5.2 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经济类学科,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知识更新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财务管理教材选用的原则是,实用性和前瞻性。

建议给每届学生选择当年最新出版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该教材有两大优点:一、教材每年更新,知识最新,符合学生毕业就业的现实工作环境;二、最权威,该教材由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学生就业以后,参加初级、中级技术资格评审,考试用书就是这套教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的可持续性。

(2)推荐教材。《财务管理》,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基本教学资源:财务管理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试题库、课件、授课计划、图书资料等。

(2)网络教学资源:

中华会计网校 省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省略.cn/;

中国会计网 省略/。

6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6.1 评价内容

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关注结果,另一方面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6.2 评价主体

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作业反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相结合多方位测评。

6.3 评价形式

教师注意采取多元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可以依照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阶段测验、出勤情况等进行评估,在终结性评价中,主要依照期末测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第9篇: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以此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这种教学改革实践能够为供应链管理的课程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为我院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教学;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出现了质的提升。同时,高校在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为了实现课堂讲授和实践的全面打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已经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热点研究问题。

1、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涉及的课程实践环节较多,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直接掌握具体的物流操作技能,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很多学生觉得《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很宽泛,不知道所谓的重点。同时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又已经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涉及,故而很多学生会简单的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对其他各种相关课程的一种累加和综合。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造成学习目的大打折扣。

(2)教材及教学模式的弊病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此种教材更多的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对于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教学则不那么适用。教学内容以理论和概念为主,与其前段的基础课程比如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有较大程度上的内容重叠。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课程本身管理理论策略模型的抽象性知识偏多,实务型知识偏少,加上教师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偏重,就进一步忽视了该课程实践性的教学特点。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课程体验和收获,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发展,促使我院在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的模式为主。但是,形式的多样化并未真正引发内容的实质性创新。其中,理论讲授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同时,案例教学也往往只停留在纸面教学的层次,有关教学案例的背景资料和教学案例与理论的逻辑关系等内容无法通过案例教学完全呈现给学生。尤其是针对性较强的成功案例偏少,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知识缺乏造就的困境。基于此,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变得迫切和呼之欲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为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2、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框架,《供应链管理》教学将打破原有的偏重理论学习以及以考试结果为评估标准的教学目标,而是转变为按照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为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任务组织成项目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同时,在这种工作任务模式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对学生战略协作共赢理念的引导,可以达到职业素养的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与供应链管理的职业素养,同时结合专业课程实训,使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估及考核体系方面,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在成绩比例中各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的全程指导,由出勤(10%),课堂参与(10%),校内实践(20%),以及社会实践报告(10%)组成。而终结性考核则更加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学期末统一完成。这种综合考核测评方式可以有效的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日常学习。同时,该种考评方式与整个教改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相关教学体系的搭建以及实训效果的产出。

3、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与最新物流领域的发展和热点相结合。在课程教材外,更多的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和热点资讯。特别是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交叉部分,电子商务对物流和供应链的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这些最新的教学内容引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相通部分,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参与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研究能力。为了丰富教学手段,在工作过程框架下,我系本课程的教学综合使用课堂授课,案例学习与讨论,软件演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方法。

(1)课堂授课: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且已经完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集、实验指导、辅导资料、模拟试卷、网络在线等材料的建立。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充分采用了项目驱动式,在每章节开讲之初,首先将章节的学习任务具体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学生不仅是被动的教学接收者,更是教学工作的参与者。

(2)案例学习与讨论:结合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每一章都安排了1-2个现实鲜活案例,解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和战术,管理变革,方式方法,成功与失败等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的议题。案例讨论打破了原有的照本宣科,不仅仅停留在纸面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案例教学全部将参与学生分成不同的4到6人小组,让学生以竞争的形式在大家面前呈现案例分析结果,并根据具体呈现结果进行评分。

(3)软件演示:从理论出发,结合供应链中的实际难题,开发了教学辅助软件。如网络优化软件,可以用于课堂上的演示讲解,更形象生动地解释理论知识,同时课件中充分应用PPT的动画和切换等功能,更好地为课堂授课服务。

(4)小组合作:在课程中设置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其中运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对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建模,并找到有效的方案。以及让学生建立起了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平台。

4、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要坚持校内实践与校企联动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方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通过校内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能通过校企联动真正走向社会岗位,完成所掌握技能的实际应用。

(1)校内实践在院内建立课堂模拟实验。设计了牛鞭效应的实践游戏——“啤酒游戏”,并编制了实验指导书,配备了一系列实验教具。在实验课中指导学生通过该实验,认识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原因。该实验一经引入就迅速受到学生好评,同时工作进程中也发现此种实验手段在结果分析,决策灵活性等方面有待改进。因此,课程改革小组对实验手段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开发了一套供应链运作模拟平台,用以模拟牛鞭效应产生的原理。该软件丰富了游戏参与者的决策模式,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理性化且易于实施,可以在计算机中心的局域网以及互联网上进行。同时,该软件在单纯的牛鞭效应模拟功能上进行了完善,补充了教学实验的事后分析与改进功能。另外,我系现在已建立了ERP信息实验室(金蝶K3)可作为培养学生了解运用相关物流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模拟物流与供应链活动的各业务环节。另外,ERP沙盘演练实验室,可以有效、直观的建立学生的企业物料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技能和系统的思考能力。

(2)校企联动,情景教学,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在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以了解行业形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结合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共同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项目重点,实现共同课程开发,制定考核标准,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等战略目的。从而确保课程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不断深化校企联动与融合。在整个《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教改小组先后在成都的双流空港物流园区,新都传化物流基地以及青白江区的银犁冷链等多地进行实地校企联动。让学生实地了解并参与物流与供应链的各环节工作,将课程所学实地运用于工作实践当中,从而真正实现课程实践教学与市场职业能力间的零距离。

5、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课堂实践,在校企联动方面进行实践演练,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课程改革实践,希望可以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忠国,石丽媛.实现紧密合作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3-24.

[3]王桂花.供应链管理课程教与学的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08,(4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