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学设计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那么,设计作为艺术这一上层建筑重要部分的元素之一,随着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当然,与此同时,设计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当代设计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便是多元化风格的并存与融合。从这表面上看来,似乎显得有些矛盾,但实际上这些不同的风格拥有着许多共同的理念。人性化设计的思想重新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同时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生态特质和人们在产品使用的过程当中对环境会造成的影响。面对这些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所引起的种种生态破坏,设计师们也开始对其进行深刻地反思,而后带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心去做设计,为人和环境考虑。现代化运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文明成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怎样克服现代化带来的多层局限,重新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的情感。可以说这是设计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观念注重的是如何处理人、产品、环境的关系,解决三者之间的问题,强调诸多因素的一种共生关系。正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到过“适应”这个词,其所指的便是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协调的,因此工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要与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
在当今这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时代,朝九晚五工作的人们每天过着这样紧凑、高压的生活,家,则必然成为人们生活上的港湾,它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憧憬,人们应该减少甚至排斥一些基于理性的机械生活方式,减少心灵与生活的繁琐化。从设计产品的角度上来说,就居室内具体人造物而言,家具是居室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主观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客观性物质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所以在风格与意蕴方面必将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灵性。在高楼居室的生活中放缓生活节奏“回归自然”,重新做自然之子,体验自然的价值与美、理念及其生命,并且从中感受安慰、宁静与家园的温暖。
北欧家具的设计在此之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一直被人们视为室内家具设计领域的典范,始终发挥着其巨大的影响力与保持着十分独特的内在魅力,从而得到各国各地区人们的广泛追捧与重视。被称为“古朴而时尚,简洁却精湛”的自然简约的设计思想,充分体现着北欧人民对于生活的理解。北欧家具受到德国现代主义的影响,并且与人情化风格相结合,突出了北欧人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发扬、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朴实的美。并且从长远来看,这还暗合了未来绿色设计的伦理发展趋势。这一点与中国道家美学不谋而合。
道家美学,大多指的是由老庄思想中所激发出的特殊的感悟和表达方式。老子认为“道”存于天地万物之中,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万物无时无刻都是按照自然的规律运动变化的。“自然”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道家美学一直以来强调以“无”为美、以“自然”为美的艺术审美精神,其审美理念对于中国古典家具设计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只有怀有自然之真,才可以获得内心的逍遥自由。道家美学提倡的是要人们尊重自然规律、合理顺应自然法则、热爱自然生活。由此可见,道家美学的理论起点是出于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本根的理念方式。自然和谐的产品的设计更加符合当代国人的审美情怀和生活追求,在市场方面也有更广大的空间和潜力。
尽管北欧家具设计和中国道家所处于不同时代和地域,但二者自然简约主义的风格,在理念上不谋而合。北欧家具设计理念与中国道家美学思想的契合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思考。
在世界设计艺术史分区研究中,目前主要有远东设计研究、欧洲设计研究以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研究等领域。关于北欧设计史的介绍与研究,国内已有一些外国设计通史著作涉及,例如何人可、蔡军等人的《工业设计史》(1991),曾坚的《北欧现代家具》(1999),李亮之的《世界工业设计史潮》(2001),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2001)等,里面的部分章节有介绍到北欧设计的家具设计理念。
在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以老子思想为中心的道家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以及文化元素的主流之一。著有《道德经》一书,更是一部经典的人生哲学和美学。但历来学者大多是在对老子与道家思想的研究中,这样很容易将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在了道家思想本身,例如道家的科学思想、文艺思想、哲学思想、养生之道、军事思想、处世哲学等方面。然而,很少有学者会将目光投放在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设计领域社会价值的影响与作用上。试想一下,一旦突破了纯粹学术的固定框架,对道家本身的研究转向道家美学对当代设计的社会价值的研究,让它跨进人们的空间环境与现实生活。那么,道家美学思想必将会以各种方式发生着这样那样的积极作用,渗透在各个生活领域。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具有十分强大的时代生命力。
作为设计创造的主体,设计师应该为自然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来进行设计,树立正确的价值感和责任感,懂得历史和文化的形成过程,懂得社会进化和发展的方向,懂得自然,理解自然,认识自然,研究自然,从而应用到设计中,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使人类能够健康、艺术的生活,并且把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极端追求引向对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的关注,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自然设计、为人类设计、为社会设计。
参考文献:
[1] 曾坚.北欧现代家具,1999.
关键词:数学教育;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理念;坚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25-02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无疑是把学生拒之门外的铁门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步入校园、挺进课堂后,数学的抽象与严谨瞬时就变得直观生动,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重要学科。由于其能营造良好信息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深爱教师热爱与青睐。但近年来个别教师患上了多媒体依赖症,动不动就使用多媒体上课,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辅助定位。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用好多媒体?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理念和方法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在多媒体环境下应坚持怎样的理念进行数学教学设计。
一、坚持师生平等理念
师生平等在一切教学环境下都是应该坚持的新理念,但在多媒体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多媒体不仅是教的工具,即教具,也是学生学的工具,即学具。同一种设备同时成为教具和学具,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使用。而这种互动就需要师生平等,以朋友般的身份进行协商对话。这与传统师道尊严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相比,显然在理念上有了很大进步。因为我们知道,传统教学由于缺乏技术手段,没有形象直观的教具,很多数学概念、性质、规律、定义定理、公式等都需要教师反复讲解,甚至做很多形象比喻,结果花了大量时间,学生掌握还是不够理想,效果也不明显。现在,多媒体入驻课堂,成为师生活动的工具,我们既要让它在教中充分发挥作用,把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呈现给学生,又要让它在学中发挥作用,成为学生获得数感、算理、空间观念、推理思维的良好辅助工具。短短40分钟时间,只有在平等基础上互动使用,才能彰显它在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设计的新课程理念。
二、坚持有效运用理念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既是教师设计的初衷,也是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为此,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使多媒体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甚至深度融合,把多媒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要把“人教”课堂变为“机灌”课堂,让多媒体越过“辅助”界,成了“主流线”。这在实践中,很多教师易患下这样的毛病,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殊不知,这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虽然,运用多媒体能够使课堂容量增大,加快教学进程,但学生注意力有限、接受能力有限,应接不暇的呈现,只能让学生疲于应付。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想象、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来不及仔细看和独立思考,没有认知的深化,没有思维的碰撞,更谈不上师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震憾。因此,合理使用是前提,我们不能多用、滥用,更不能随意使用,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理解、探究、思维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力争教学效果最优化。另外,还须一提的是,也是有效利用的之大忌,多媒体成了“黑板”,仅仅是一种呈现载体。如果是这样,我们倒不如用传统黑板,那更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
三、坚持寓教于乐理念
传统教学也讲究寓教于乐,但方法有限得很,除了教师口头激趣外就是一些简单游戏。而在多媒体环境下,寓教于乐就是“小菜一碟”,因为它不仅能把书面文本视频化、静态知识动作化、无声符号语音化,还能将宏观变微观、微观变宏观、火速变静止,让学生看到平时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神奇与古怪”。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有效果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甚至能激发探索科学世界的强烈愿望。除了这种利用多媒体自身呈现功能给视觉“冲击”形成“乐子”外,在以下几个地方也是见长的,也能把枯燥的数学“趣化”,把乏味的学习“乐化”。
1、实施生活化教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返璞归真的教学理念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发挥应用价值,教育学生更要有反哺生活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由于呈现手段缺乏,知识总脱离具体生活背景,无法开展新课标强调的“数学建模”学习活动,无法“设立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致使学生只能学到纯粹的抽象的数学,而在多媒体环境下,生活与数学没有“墙隔”,可以“提供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让数学知识披上“生活的外衣”变得真实可触,具有生命。这样不仅能激趣,也能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2、动态展示数学空间。我们知道,多媒体不仅能把静态的知识通过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方式呈现出来,还能模拟出“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能展现“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使学生在更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操练,增强学生的体验认知。在立体几何里, 多媒体通过几何直观建模,能轻松地帮助学生理解以往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圆锥曲线、理解导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扬起学习信心。
3、链接数学文化。数学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不少数学文化。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这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只能“望洋兴叹”,根本无法实现。但在多媒体入驻教室后,这一切,只有教师“想到”就可实现。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链接数学文化,开展“数学史选讲”等专题,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还能用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勤于学习、立志为国的奉献品质。
四、坚持因材施教理念
因材施教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轻松实现分层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理想化教学效果。在预设时。我们可以利用flas中的超级链接,设置A、B、C、D四类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学力进行交互式学习,或者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灵活安排学习进度。当然,作业选择更易安排和实现,不过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视觉刺激手段传递信息以满足视觉型学习群体的信息偏爱,通过交互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外向型学习群体的学习兴趣,利用机辅手段发挥触觉型或操作型学习者在“做中学”的优势。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学生变苦、厌学为乐学、喜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使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迅速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症下药,从而给予及时的辅导。
五、坚持基于学情理念
基于学情设计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把学生已有背景知识和认知水平,甚至学习习惯进行科学分析,并把之作为凭借进行预设。而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数学预设,不仅要分析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和知识理解程度,还要对学生的交往性格、偏好、方式及可能的信息交流手段进行分析,特别是学生多媒体的操作能力,电子白板、智能电视使用方法等,都是我们预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还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殊要求,综合分析评价交互模式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形成有针对性的交互式教学策略,并实施有效的交互行为监控。只有这样的合乎学情的设计才能算是科学设计,才能有助于课堂教学,才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想。
正如新课标所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要“克弊扬长”,尽量发挥它的作用,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使其在教与学中成为师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成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 郑文富.《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整合过程中教师的六个转变》中国教育技术网.2008(2).
【关键词】室内设计;美学;理念
一、室内设计与美学的基本概念
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的准备工作。由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因为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艺术结合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另外,在设计表现方面,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广泛普及应用,可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技术去探测第四维效果。针对当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问题,室内设计在采用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当高度重视并运用现代美学原理,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量,从而创造出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以及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满足。
三、美学原理在室内造型中的应用
(1)室内造型的整体性。室内造型是一个完整的而相互和谐的整体。在同一室内空间中,天花板的造型、墙壁的造型、家具的造型,要有统一的风格,有着内在的联系。假如同一空间的风格,有着内在的联系。假如同一空间的造型缺乏完整的和谐良好的比例,合宜的平衡时,必将使室内效果繁杂零乱。(2)室内造型的类别。室内造型分为结构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结构性造型主要是以建筑物的构架为主要范围的造型,以及装饰结构中所需要的造型。如为了将建筑物中的梁柱等结构遮挡起来的造型,以及装饰间隔等所需的造型。通常这一类结构性造型多数都处理成较为简洁的形体。装饰性造型是为了加强装饰效果,增加室内的装饰气氛,而在吊顶面、墙面、以及室内的视觉中心处设置的格调、有韵律的造型体和面;或者以家具、固定设置和摆设为主要对象的造型。
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继续、充实和加深建筑设计的内涵,处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离不开美学理论的参与和指导。理论必须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学术和应用的重要工具。没有理论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组织基础且是脆弱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关于美术教学的高效课堂研究,就是围绕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掌握、观察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与以往重视技能不同,当代美术教育对于“美”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教师对于形、色这些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要素有新的认识。至于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进而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则更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低年段学生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还没有多少积累,思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较弱,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较短,在美术课堂上难以自始至终集中精力完整地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鉴于低年段学生美术学习的这种特征,笔者近几年开展了分段式教学法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所谓分段式教学法,从教学的呈现上来看,它打破了原有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教学导入与讲述—学生练习—课堂评价”),而是根据主题内容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将教学流程设计成更多的板块,并针对每一板块设立分目标,在教学中逐个击破,逐层深入,直至完成作品。为便于读者对其操作流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现以《谁画的鱼最大》一课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分段教学的段落呈现
《谁画的鱼最大》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一册第17课,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在感受鱼文化、鱼的变化美的同时,建立大小对比的概念。针对这样的目标,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段落:
第一段有趣的新画法
1.教师设问:你们平时是怎么使用油画棒的呢?怎么拿?怎么画?
2.引导并示范
教师: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使用油画棒的方法,想不想学?
①教师示范,将油画棒截断,在纸上作画,并提示要注意选择比较明显的颜色。(图1至图2)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油画棒的侧面在纸上轻轻地擦,可以横着,可以竖着,也可以圈。我们要用很自由、很放松的方式来画画。这种方式是不是很有趣?请你们也来擦擦看吧。
3.学生练习。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传统的造型方式都是以线为主的,甚至还有的在已知形象或有明确意图的前提下,先用铅笔造型,再用勾线笔勾画一遍。这样的造型在常人看来会是严谨工整的,但对于美术表现来说则少了太多的稚趣和生动。擦画的表现手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特别是在老师强调了擦画时,方向既可以上下、左右,还可以圈着画以后,这样的表现是在无意识、无目标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似乎找到了随意涂鸦的感觉,开始了大胆的尝试。这样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着色方法,激励他们大胆表现,丰富他们对美术创作的认识,也容易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来。
第二段 把它变成鱼
1.教师将擦出的形状变成鱼。(图3、图4)
问:老师把它变成什么了?
2.提问交流:老师添画了什么,才把它变成一条鱼的呢?
小结:把握住鱼的基本特征,就能把任何形状变成鱼了。
3.欣赏学生作业,分析怎样添画。
①看看这几位同学擦出的形状,如果想要把它们变成鱼,鱼的嘴巴可以画在哪里,把尾巴画在哪里呢?
②请用擦画的方法将自己刚才画的变成一条鱼。
4.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将自己擦出的形状变成一条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发现,只要抓住鱼的基本特征去添画,即使原本的形状不像鱼,也可以将它变成一条鱼。通过这种“无意变有意”的添画表现,增加了美术创作的乐趣和学生的成就感,在许多低年段课程中都可以运用,如《漂亮的房子》《圆的世界》等。这种方式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主题上来,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运用基本原理创作新的形象。
第三段谁画的鱼最大
1.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请学生讨论: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板书课题)
2.师生共同探讨:怎样画一条大鱼?用什么方法能把自己的鱼画大?
①用擦画的方法将鱼的身体画大。
②添加其他比较大的事物,如潜水艇、潜水员、鲨鱼等,通过大小的对比,使鱼看上去似乎很大。
3.学生根据自己的画面情况进行添画,使自己画的鱼显得很大。
【设计意图】比较和讲解大与小的相对对比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把鱼画大的基本方法。
第四段 谁画的鱼最美
1.欣赏自然界中的鱼
PPT展示自然界中各种鱼的图片,重点感受鱼的颜色和花纹。
2.教师示范运用色彩叠加的方法添画鱼身上的花纹(图5、图6),边示范边提醒学生:在添画时应当注意色彩的对比,适当地加大上色的力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感受自然界中鱼的花纹和色彩的特点,找出看到的花纹和色彩,设想要画的鱼的纹饰。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将鱼形、大小和纹饰一并讲完后再开始画,这样学生关注的东西多了,思考的效能反而会降低;其实,在这个阶段学生只关注纹饰就能有效提高思维的成果。
第五段 说说我们的鱼
1.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围绕以下3个问题进行互相赏析和评价:
①哪条鱼最大?
②哪条鱼的颜色最漂亮?
③哪条鱼的姿态最美?
2.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农民画《戏鱼》,分析大小的对比、色彩与花纹的表现方式,思考并讨论以下2个问题:
①画家是如何让鱼看上去显得很大的?
②鱼身上的花纹除了用点、线、面来装饰,还可以添画什么?
3.教师总结、拓展本课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擦画的方法来画画,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画更多形态各异的鱼或其他的物品,看看效果和以前画的画是不是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总结与拓展,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审美状态,激发个性思维以及课程的延伸。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作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无意中的表现能赋予形象新的特征,如最大的鱼、最可爱的鱼、最凶猛的鱼、花纹最漂亮的鱼、形状最奇特的鱼等,以此来强调学生在创作中应关注内涵意义的主观表达。
二、分段教学法在第一学段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细化段落让美术活动更丰富
当图画课变成美术课时,我们就知道了,美术这门学科,绝不是教学生画一幅画、创作—件作品那么简单;这个学科承载着更多的成人教育的因素,诸如观察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发展,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有意识地把美术活动在单位时间内细化,让观察和思考、体验和感受、想象和表达、表现和创新成为作业或创作的一个部分,在边体验、边思考、边尝试的过程中完成一件有想法的美术作品,这样就能让每个活动段落的目标更明确,活动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活动的实施。
2.多一些“从无意到有意”,让表达轻松起来
第一学段的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中,特别强调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等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运用各种表现媒材,不断地变换表现方式,通过媒材和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鲜活的美术活动。通过看似简单的涂抹、撕裁,在丰富多样的造型表现活动中随意创造形象,并借助观察和归纳找到事物的基本元素;通过添加来创造出新形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放松的表达过程和美术学习的成就感,也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表现活动在常规的“三段式”教学中是较难实现的。
3.让观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
但丁说过:“一个人常常由这个思想引出那个思想,而远离了他所追求的正确目标,第二个思想往往会削弱第—个思想。”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总是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这样的做法固然是好的,但在这里天马行空的想象,恐怕大多数都是做不到的,而且有些会偏离我们想要的答案。再加上低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想象的空间也还是有限的。所以针对性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观察了大自然中的鱼,归纳总结鱼身上的图案以后,再来想象各种点线的组合,这样不但指明了学生思考的方向,也让思考过程本身变得真实可见。
4.凸显学生作品的个性化表现
个性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没有唯一.“答案”的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作品呈现差异性、凸显个性是教师们一直以来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分段教学的每一个段落中,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现,并给予多元的选择与变化。起点不一样,路线不一样,运用的元素也有可能不同,到最后一定会呈现多种多样的结果。就像英文单词一样,基础的字母就只有26个,可组合出来的单词却不计其数。
小学低年段分段教学法的研究,是以美术创作为主线展开的包括无意表现、观察思考、尝试体验、分析归纳、赋予评价等在内的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在玩乐、交流、表达、思考的过程中边做边思考、边做边调整,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作品的过程。对于认知能力较低、造型能力不够好、思维品质和观察习惯还未形成的低年段学生的美术教学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曲美他嗪;心力衰竭;老年缺血性心肌病
Abstract: Objective: HMP discussion with the effect of trimetazidin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nd heart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treated from March 2011 to December 2013 dur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54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nd heart failur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dmission into the tail number of the control group (alone trimetazidine) and Research group (HMP with trimetazidine combined with), 27 cases in each group. Clin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ndex, 6-minute walk test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result: By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6-minute walk test evaluation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ndex,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should b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For elderly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using HMP joint trimetazidine treatment with good clinical efficacy, high security advantag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HMP; Trimetazidine; heart failur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elderly
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冠心病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当病人的症状发展到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则会引发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威胁巨大,并且已经成为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老年人群体是该症的高发群体[1]。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剧,研究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已经成为医学界高度重视的内容。基于此,针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我院通过应用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用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本组54例病人全部符合WHO有关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当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66~79)岁,平均年龄为(73.7±8.4)岁。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单用曲美他嗪)与研究组(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用),每组各27例。对照组,心功能Ⅲ级16例,Ⅳ级11例;研究组,心功能Ⅲ级17例,Ⅳ级10例。
1.2、排除标准。①并发严重心率失常的病人;②并发严重肾、肝功能障碍的病人;③并发休克、低血压的病人;④其他原因所引发心力衰竭的病人(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1.3、治疗方法。针对本组5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均采用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地高辛以及洋地黄等药品实施抗心肌缺血、抗心衰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病人采用口服曲美他嗪片进行治疗,每次20mg,每天3次。研究组则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片进行治疗(曲美他嗪片,每次20mg,每天3次;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天3次)。本组病人均连续治疗半年。
1.4、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病人心悸、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缓解,肺部没有音,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没有心肌缺血情况,心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好转:病人心悸、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一定程度的好转,肺部音也有所缓解,通过心电图检查现实心功能与心肌缺血状况有所好转;无效:病人肺部音、临床症状均没有明显变化,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心功能与心肌缺血症状均没有变化[2]。
1.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来进行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选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选用X2来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对比。通过半年的治疗之后,研究组当中显效12例(44.44%),有效11例(40.74%),无效4例(14.81%),治疗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病人当中显效7例(25.93%),有效12例(44.44%),无效8例(29.63%),治疗总有效率为70.3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病人的LVEDD、LVESD、LVEF指标及6MWD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半年以后复查病人的心脏彩超,比较两组病人LVEDD、LVESD、LVEF指标及6MWD,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曲美他嗪组和常规研究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比较(X±s)
注:两组病人治疗以后各项指标的对比(P
2.3、不良反应对比。整个治疗阶段,对照组病人共出现1例腹部不适,2例呕吐,不良反应几率为10.34%(3/27);研究组病人则出现1例腹部不适,1例呕吐,不良反应几率为7.41%(2/27)。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几率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症,缺血性心肌病则是冠心病发展到晚期所导致的一种病症,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缺血性心肌病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也在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3]。针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当中通常采用洋地黄、利尿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心肌缺血所引发的心肌细胞供氧能力下降,其所产生的ATP水平不断降低、功能不断受损,使得细胞内能量代谢受到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病人心功能不全、心肌收缩能力下降[4]。
麝香保心丸本身是从苏合香丸方剂发展而成,主要是由冰片、牛黄、苏合香、人参、肉桂以及麝香等成分组成,药物具有益气固本、温通散寒、清热强心以及止痛通络等作用,其在冠心病病人的治疗当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5]。通过药理学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能够有效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活性提升,使得冠脉侧支血管的生成速度提升,从而有效改善人体心肌供血能力,与此同时,麝香保心丸还能够帮助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不断的增值,使得内部形成管腔,促使出现缺血的心肌位置增加新生血管,使得侧枝循环不断增多,从而有效提升其对心肌的供血能力。曲美他嗪能够有效抑制脂肪酸的不断氧化,从而有效降低脂肪酸所造成的心肌氧耗,最后不断提升心肌底物的利用率,最终达成改善心功能的目标。曲美他嗪不仅不会增加氧供给,也不会增加氧消耗,其本身具有的抑制心肌缺血效果是部分抑制耗氧过多的游离脂肪酸氧化,促进体内葡萄糖进行氧化,充分利用体内有限的氧气生成更多的ATP,从而有效提升心肌的收缩功能;与此同时,曲美他嗪还能够让游离脂肪酸代谢所生成的乙酰辅酶A降低,针对丙酮酸脱氢酶进行刺激,促进体内的葡萄糖进行不断的氧化。大量的体外实验证实,曲美他嗪能够有效优化线粒体能量的代谢作用,使得线粒体能量所具有的保护心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通过生成直接的代谢产物与活性的代谢产物来影响自由基,不断降低氧毒性,从而有效缓解炎症过程,促使心肌细胞与性粒细胞的沁润作用不断降低,促使心肌的生成作用加强。此外,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提升缺血阶段心肌自身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存活心肌的代谢能力,使得心肌收缩能力不断加强。曲美他嗪还能够提高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储备,在对血压快速波动进行抑制的同时,不改变心率,从而有效减少硝酸甘油的消耗量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其非常适合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症状[6]。因为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本身的抵抗力与心脏储备功能较低,仅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通常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病人的心肌缺血情况。而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改善病人心肌缺氧的情况,从而有效纠正病人的各种临床症状。
本组研究数据中,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研究组病人,其LVEDD、LVESD、LVEF指标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5.19%,均明显优于单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病人;除此之外,两组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于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对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超.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2,17:28-29.
[2]李世华.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影响的临床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08:811-812.
[3]祝雪菲. 曲美他嗪与瑞舒伐他汀联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09:1265-1266.
[4]潘锦权,谭志伟,顾钊雄,林美庆,练培兴.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今日药学,2014,07:524-526.
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知识产权不能够被有限的保护,对于生态室内设计不能给与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说生态室内设计需要有一个原则可以遵循,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不忽视能源的浪费,做到对大自然应有的人性关怀,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考虑到的出发点。我们所提倡的生态室内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各种设计,它打破了传统、单纯的人性需要的设计目标,同时摒弃了传统的设计理念,所研发的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在生态室内设计时,其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适度消费原则。在室内设计中,部分设计师把低碳环保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故意强调科技含量,给业主推荐进口的、价格不菲的装饰材料,大大提高了装饰的成本,导致生态室内设计成为了高档的代名词。环保健康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依靠上档次的材料维持的,设计师们必须明确生态设计理念,尽量采用节能产品,实现以最低成本投入获取最大化室内环境的高质量回报。第二,生态美学原则。生态美学是由生态学和美学相互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基于传统审美基础进行生态室内设计时,尤其是要注重自然的生态美,避免刻意的雕琢。
2生态室内设计理论的构建
(1)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近年来,城市空气、地下水、土壤、森林、海洋湖泊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了威胁。因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营造一个绿色、安全、清新的生产环境,积极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在注重经济数量的同时,应提高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视程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协调经济建设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良性、有序的运行与发展。因此,在生态室内设计时,应引入科学发展理念,为设计师们营造一个绿色的设计环境,从而设计出具有人性化、生态化、自然的室内感觉,这必将对我国的环保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树立生态审美意识。若想更好的实现生态化、自然化的行为动态,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树立生态审美意识,从自然与生态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人类的行为,有利于推动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生态审美是在协调好人的生存状态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人类生存环境进行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讨论。生态审美又叫生态美学,是美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也是生态学从美学中抽取的审美因素,同时美学是从生态学中扩展的研究领域,将美学和生态学进行结合,形成了新的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的核心内容是提倡系统整体观点,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现实主义,反对自然扭曲;提倡社会责任,反对环境污染,并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在住宅室内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发现自然美好的事物,树立生态审美意识,构建生态设计理念,从而室内设计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3)树立人本主义理念。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朴素的人本思想,当时以民本思想的形式出现。因此,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今,社会和国家所提出的生态主义思想,最终的目的为了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生活、生存以及发展的环境。人不是独立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自然之中,没有自然界的给予,人类就丧失了生存的基本条件,这就是我国强调生态、保护的原因。因此,在住宅室内设计过程中,应树立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在满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再使人类获得安全、健康、幸福的生存及生活状态。
3结束语
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其在造型、建筑、园林等设计美学上与其它国家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反映人性的美学观——瑕疵美学
瑕疵的美学观,是认为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意念,转为欣赏残缺的事物,这种美学观强调的是“不完整的状态”也就是在事物不完整或不足的情况下,借由“缺”“拙”来表现美,因为有瑕疵,缺憾或不完美才有余韵的空间来体会感受不足之处,进而延伸、体悟物象传递的观念或涵义,通过观者与物象的互动将这种“不完全”的空白空间加以“完全”。瑕疵因为不完美才更具有人性化,正如禅学所主张的不完全的形式与有瑕疵的状态更能表达精神特性,因为完美的形式容易使人仅仅注意形式本身,而忽略内在的精神。“没有终极”的理念代表着未完成的状态,也因此预留了极大的空间予观者来演绎这个未完成的空间。同时因为不足衍生出无限增进的可能性,带给观者更大的想像空间。
这种“未完成”的设计观念,传达出“设计的开放性”,在这种设计理念中一直存在着正向和反向的思维,设计者面对正反的设计思辨扮演着诠释的角色,注重平衡完成与未完成的状态,并利用不同的正反假设来评估最终完成的形态。在我们长期接受的知识与训练追求完美无暇之际,接受这种从日本文化涵构所衍生的瑕疵美学,使我们能从不同角度及观点去欣赏、学习不同文化所衍生的美学及美学背后的人文思想,进而创造出更体贴人性的设计哲学。
2、极少主义
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论述:“一个物体用尽可能少的结构把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我们说这个物体是简化的。”特征是事物的结构特质,结构特征因总体式样而确定,局部成分的特征越少,其总体结构的特征的数目反而会越多,换言之,局部越简单,整体反而越复杂。这就是“极少主义(Minimalism)”的美学宗旨。即“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西方这种简单的、功能性的美学精神,与当代日本的设计理念相对照,二者殊途同归。
在这种近乎禅宗的设计理念影响下,日本的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及平面设计产生了独特的美学观。在建筑设计方面,房子的规模一般适中与周围环境共融共生甚至建筑延伸至环境中去。建筑的外观形式也最大限度地与环境相融,体现了“所有事物的和谐价值,都是以自然为基础并顺应自然、与自然共存的和谐之美。”的美学思想。
由于日本环境空间的狭小,同时受禅宗的影响,日本的室内设计表达出对简朴信念的尊崇。简朴的精神体验是清除多余物质回归本质。因而日本室内空间中的视觉符号很精炼,由于被减至最基本元素,因此设计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就变成设计中的关键,极少主义在室内设计细节上的处理上十分低调,以似无设计中体现出设计感,无声的阐述抽象、无形的难以言传的美学精神。这种方式体现出极少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极少主义用简洁的方式回到了设计的起点,在设计形式的表达上由于去掉了多余的元素,因此无论立体和平面空间的都显现得异常纯净。如同美国建筑师莱特所言:“琐碎的排除“。当物体的所有组成部分,所有细节以及所有连接都被减少或压缩至精华时,它就会拥有这种特性。这就是去掉非本质元素的结果。这种减退的状态促成精炼的形式,将内在特征隐藏在表象的特征上,以最少的元素表现丰盈的内涵意义。其形式表征即呼应了“极少主义”美学观,也体现了日本讲究和谐论与折衷论的形式原则。设计语言能够达到精炼的状态,无疑是艺术层次中的最高表现——恰到好处,任何增减都会破坏它的纯粹之美。精炼的美学不仅是外观表征上的简约,在内在层面的思维中亦传达出一种精炼的思想层次。日本当代的平面设计正是以这种样式在多元化的世界平面设计中独树一帜,一般来说设计者很少以开门见山的明喻方式呈现符号的意义。常借用造型、色彩等设计元素,以暗喻的手法运用符号的观念让观者自行去转译。使得观者借由符号的点状暗示,进而连成线,并由线构成面,最后纵观整个设计的全貌。在设计中出现的诸多隐而不显的设计传达,除了表现传统文化的智能外,更展现了设计师匠心独具的巧思。
3、阴阳美学
日本的阴阳思想来自于中国的宇宙论,其论点就是宇宙间的所有现象以阴阳二元论来加以说明,因为各类事物,现象都具有阴阳两极,且彼此对立,但到达另一极的顶点时即相互转化达到统一的状态,亦宇宙的和谐状态。此极具哲学意念的宇宙观,日本将之运用在设计美学、设计思维上,就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主张。即所谓的均衡与和谐的日本设计美学。阴阳美学是相对两极的和谐论,从理性与感性的角度来解释:理性着重“逻辑、技术与功能”的运作,感性则着重“意象、精神”的塑造,因此可将“理性/感性”的表征延伸为“功能/美学”的对照,并进一步地对应“形随机能而走的设计主张。由于必须兼顾功能与美学上的协调,前者着重“外在的秩序”,后者着重“内在的混沌”,因此阴阳美学亦可称为“折衷美学”。依照阴阳美学的诠释以及形态学的意涵,属于阴性的图案设计,形态以圆形或曲线为设计表征,属于阳性的图案设计,则以直线或以直线所构成的尖锐形态为主,使得日本在处理图案的构成设计与西方有所不同,同样装饰一个以直线构成的表面,西方会倾向水平或垂直的平行分割,以达到平衡的状态。而日本设计家在设计中更倾向于在画面上采用对角线不对称的分割,以留白空间造成对比的丰富性。这种模糊的边界既避免了直接的分界,又使得图案具有视觉动感。
日本的阴阳美学观主张利用对立的两个元素取得和谐的理想状态,极力避免对立的状态的产生。纵贯日本设计中利用表面肌理的光滑与粗糙、造型的曲线与直线、主体与局部的形态呼应,图形与画面留白的配置,都是通过阴阳元素的调和传达出感官之美,使对立状态相互和解。正如日本传统的各类容器、橱柜大多以直线构成,诉求秩序性的理性表征,呈现阳性美学的表征。而这些传统器物的表面由漆器工艺表现,上面缀以细致、精巧的以流畅性曲线构成的图案,呈现高雅、阴柔的阴性美学意象。
当下设计的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但设计的民族风格和人文特色在多元化发展中却随之增强.日本的平面设计用30余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路程。并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风格,就是因为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强烈的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设计文化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佩玲著《和风赏花幕:日本设计的文化性格》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著罗筠筠译《20世纪风格与设计》.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一、何为禅意美学
1.禅意美学的思想“禅”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禅意”一词,则出现于唐代,刘长卿有诗云“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宋人亦有“诗不入禅意必浅,画无禅意境必俗”之说。在禅意文化中很少直接提及美学的话题,但是禅意美学在创作思想、审美情趣等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艺术家,许多艺术家身体力行的探讨的禅意与艺术创作、艺术美学直接的密切关系,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艺术评论和艺术批评中探讨禅意精神。“禅意美学追求的人生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强调“忘我”、“无我”、倡扬“返璞归真”,对现代人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去掉“我执”,反思自我,审美地生存。”
2.禅意美学思想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影响禅意美学思想以其超脱的精神内涵,对中国的艺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古代造物、建筑、绘画、书法、诗词、服装等艺术形式都有表现,在现代设计当中也同样有着深刻联系的。将禅意美学通过具体的设计语言去表达,站在禅学的视角上去理解设计,探讨禅意和设计之间微妙的关系也是东方艺术的大课题。
二、禅意美学与服装设计
当人们谈到禅意美学的服装总会在款式上联想到宽衣广袖、对襟、搭襟等古典造型,在面料往往会联想到棉麻等天然面料,颜色上是低调的无彩色系这类都是具有禅意美学特征的服装典型形式或元素。然而禅意美学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更多的是精神和思想内涵上的,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禅宗美学对服装的设计理念、设计语言、审美境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下从禅意美学总结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1.生态设计“禅意认为,大自然对人类有着的养育之德,因此对大自然应抱有感恩之心,反对无度的占有浪费,并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正与现代服装设计中提倡的生态设计观相吻合,许多设计名师已将设计的出发点定位在“生态与环保”上。植物纤维、牛奶纤维、蚕丝织物及本色原棉、原麻、生丝等天然纤维织物,成为表达生态平衡这一设计理念的最佳材料。例如中国知名服装品牌例外面料精选于纯天然材质的麻、棉并辅之于高科技丝、纯毛料,并且每一个季度不断开发以天然纤维面料的服装。
2.多即一一即多在禅意中认为,世间万物,哪怕渺小到如尘埃一般,都是有生命的,哪怕微小如沙砾,其中也蕴含着无限的空间”有限和无限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有限的空间里反而包含着更为无限的世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致,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禅之意境,决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孤寂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闲寂、幽雅、朴素、”这就是为禅意的精神内涵。例如台湾品牌夏姿陈的整体设计简洁、性感。简素之美,崇尚表达内心精神世界,完美的将东方的美学融入服装中,在世界舞台上都取得瞩目的成绩。
三、从品牌中看禅意美学
1.例外.马可“例外”这个简单独特的品牌名字让初次相识的人的好奇。她的英文LOGO是反转体英文“EXCEPTION”,设计意念的解释------例外就是反的,也正是例外设计风格的写照,例外作为一个服装品牌,表达一种信念,一种生活方式。服装风格并不是视觉上的冲击,而是内心精神的诠释,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东方哲学式的生活方式的传达,成为优秀的本土设计师品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并赢得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例外创造出简洁含蓄、舒适实用、兼具文化艺术特质及时尚品味的风格,用马可的话说就是:“我仅仅是通过现实的时空去表达我心目中那个更趋于完美和纯净的境界,让我们回归本源的自由的方式。"马可的设计包含着最低限度的对物质的占有,最为充实和自由的精神生活,虽然马可从来不谈论过她服装的禅意和她对禅意美学的运用,但她服装的精神已经是对禅的精髓的最好诊释。"
2.天意.梁子“天意梁子”是梁子公司旗下的重要时装品牌。视原创设计为灵魂,将“平和健康美丽”的品牌理念,与中国文化精髓“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贯穿于天意服装设计开发的各个环节之中。粱子在设计中,无意中用到了一种材料——茛绸。从此,使设计的灵感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材料与粱子心中的禅很像,它有泥土的颜色,所有制作工序没有一丝化学污染,不带任何污浊,这很像禅境界。
关键词;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数控机床
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区别于传统工业的原因是人们可以在现代化工业条件下,在产品设计中融入美学元素、自动化元素、信息化元素,而伴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到来,设计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在机床设计中,设计师将现代化工业设计理念运用其中,更好的满足了顾客的实用需求与审美需求,因此,在机械制造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运用好现在工业设计理念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好方式。
一、机床设计现状
数字化、自动化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机床技术的发展,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入,更使得机床在企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机床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数控机床,上世纪开始,很多的欧美国家就已经开始了数控机床的开发、研究,并形成了产业化发展,而我国由于建国相对较晚,所以在数控机床的开发研究上起步较晚,导致我国的数控机床发展还不够成熟,在机床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为以下几点:
1.对工业设计的认知不足
工业设计理念的产生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其核心内容是对产品进行外部包装,即造型设计,经过包豪斯时扬,以成为被世界普遍所认同的设计行为。对工业认知的不足会直接导致产品在外观上缺乏美感和创意性,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技术水平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外观的美感则成为了人们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也导致了产品的销售量,对企业的利益造成影响。
2.工业设计缺少创新精神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弱点——缺乏创造性,很多时候,都是从表面进行简单的模仿,这也是导致我国现代化工业设计理念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作为设计者,应该对我国的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进行深入推敲探究,再对国外设计加以借鉴,而不是盲目的崇洋,利用我国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3.数控机床设计品牌意识薄弱我国机械行业乃至其他行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品牌意识,尤其是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往往都不会注重产品的后续开发,只是局限于产品外观的工业设计,导致产品所不被人熟知,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售后”系统,研发核心产品,建立自主品牌产品。
二、数控机床设计中的美学技术
美学技术在数控机床设计的运用主要表现为机床的外部装饰设计。在机床的标志位置方面,设计师应该在充分考虑整体线条流畅性的同时,尽可能让标志处于机床的视觉中心,使机床更具美感;在装饰线方面,设计师应该尽可能的对机床造型上的一些凸面和曲线进行利用,以此来进行机床线型装饰;在整体的配色方面,不应该选取刺激性颜色,应该以柔和色调为主,简单而又富有装饰性,这样,会使得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保持着轻松、愉悦的心情。
三、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与应用
1.人性化设计
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机床设计时,协调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机床的设计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首先,赋予机床“灵气”,让机床不再呆板,比如在机床的窗户设计上,窗户形状的选择可以是椭圆、心形,玻璃可以选择曲面等,调整操作人员的工作情绪,减小其工作时的郁闷、压抑心情,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其次,机床的门窗、工作台、操作面板方面,手柄应该设计在门的中间偏下的位置,操作面板应该处于右手位置,而显示器应该以红色、黄色这种预警色为主,提高操作人员的注意力。
2.环保化设计
环保化主要遵循减量、回收、再生三个基本原则,而在工业设计中,环保化主要分为可回收性设计和可拆卸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主要是设计师对于机床部件材料的选择应该尽量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和可回收性材料,这样,在机床报废时,部分组件依然可以被再次修复、利用,降低企业成本;可拆卸设计主要是指机床的组件易于拆卸与组装,这样有利于机床的维护修理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报废机床的部分零件的二次利用,设计师可以在机床的设计制造中,采用螺纹链接替代传统的焊接,提高机床部件的拆装速率。
3.文化特色设计
在数控机床的设计中,机床的造型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也是不同的,影响机床造型的风格主要由当时的科技水平以及民族的特征与文化两个因素所决定,因此,民族文化元素在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的融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设计更具中国特色的数控机床,也成为了设计师将要完成的重要课题。结束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虽然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依然有很多路要走,在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与应用上、在机床设计上,亦是如此。因此,加强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在机床中的运用,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提高企业发展重要因素,更是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王晨竹 杨璐 李昊男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薛毅.工业设计理念在农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
[2]王洪波.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在机床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机械,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