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投资规划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规划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投资规划流程

第1篇: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关键词:主网规划;配网规划;一体化管理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与策略

1.1.1 专业管理的理念。以国家电网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为方向,实现全网“一盘棋”,统筹协调主网规划与配网规划一体化管理。结合大规划体系建设业务调整,优化工作流程,推进主网规划与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

1.1.2 专业管理的策略。(1)加强领导。成立主网规划与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2)完善制度。制定《上饶供电公司电网规划管理办法》,发展策划部组织管理编制,明确调控中心、安监、运检、营销(农电工作部)、经研所及各县公司的职责,加强各部门、单位的工作协调性、统一性。(3)建立技术支撑。成立经研所规划中心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工作小组,构建一个覆盖全公司的技术支撑平台,统一编制原则,统一编制标准,统一编制流程。(4)严格过程管理。按照启动、常态研究、汇总编制、评审报送、成果应用、绩效考核六个阶段稳步推进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2.1 专业管理的范围。规划涵盖上饶电网220千伏~1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网规划。

1.2.2 专业管理的目标。在开展220千伏-110千伏电网规划的同时,渗透到35千伏、10千伏配套项目的规划,争取规划深度达到可研深度;通过开展10千伏配网规划,反推出220千伏-35千伏项目需求;通过110千伏、10千伏电网规划,将部分35千伏变电站降为10千伏开闭所运行,简化、优化35千伏电网结构,以达到电压层级明晰,电网结构优化的目标网架。

主网、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后,牵涉到220千伏-110千伏配套的农网、城网项目,需统一规划、统一评审、统一批复、同步投资、同步建设,可优化220千伏-110千伏主变最大负载率;通过新建项目,优化电网结构,改善潮流走向,降低220千伏-10千伏线路的重载率。由于目前,农网、城网项目的投资资金批复口径不同,需及时和营销(农电工作部)、运检部协调统一,确保220千伏-110千伏项目及其配套农网、城网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评审、统一批复、同步投资、同步建设。

通过常态化,固化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流程;通过信息化,提高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标准化,增强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的约束力和效果。结合电网发展内外部环境和政策,提出针对性措施和建议,完善强化电网结构,更好地为电网建设、生产运行、投资经营提供专业支撑,努力推动公司和电网科学发展。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法,确定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思路、方案,以更好地指导电网建设、生产运行、投资、企业经营等各方面业务。

2.1 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基础管理标准化

基础管理标准化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组织机构完整、制度建设健全、专业培训及时等三个方面。

2.1.1 组织机构完整。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公司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各级机构的组成原则和具体工作职责,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内容,建立起覆盖上饶电网规划管理网络。

2.1.2 制度建设健全。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电网规划管理制度,完善电网规划管理相关配套制度。

2.1.3 专业培训及时。宣贯各级管理要求、规划导则、规程、规范要求,讲解主网、配网规划基础数据资料收集、电网结构等各方面规划知识。

2.2 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2.2.1 绩效评价组织体系。电网规划管理考核工作实行分级考核,电网规划管理办公室开展具体工作,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办法和考核评分细则,负责电网规划管理应用管理工作的执行和指导,组织公司电网规划管理的检查与评价。

2.2.2 绩效评价方法。结合考核办法定期进行相关指标及管理状况的通报,督促职能部门、各县公司落实电网规划管理的各项要求。根据每年检查情况评估管理的标准与制度执行率是否达到预期要求,标准与制度是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特别是主网规划与其配套配套项目一体化管理,关键在于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及项目实施的统一性、同步性、一致性。

3.1.1 主网规划与其配套配网项目规划统一性:主网规划与其配套配网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评审、统一批复是做好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的关键之一。

3.1.2 项目投资、建设落实同步性:主网规划项目及其配套农网项目或城网项目,同步投资、同步建设是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的关键之二。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主网、农网、城网规划不同步、不一致,各行其职。“大规划”体系建成之前,主网、农网、城网规划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职责,存在主网、农网、城网规划不同步、不一致,造成主网、农网、城网规划未能衔接到位,电网建设投资不合理,电网效益不高的问题。目前,主网、配网规划职责移交至经研所,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工作思路未能及时跟上,仍存在主网规划与配网规划不完全协调一致的问题。

3.2.2 主网、农网、城网规划项目投资口径不同。因主网、农网、城网规划项目投资口径不同,存在主网项目建设投运后,35-10千伏配套项目未跟上,造成220千伏-110千伏主变容载比偏高、线路负载率偏低,投资效益未达到应有的水准。目前,由于主网、农网、配电网投资批复口径不同,需及时和营销(农电工作部)、运检部沟通协调,确保主网项目和农网、配网项目同步投资、同步建设。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策略

3.3.1 加强主网、配网规划统一性、同步性、一致性。经研所主网规划工作小组、配网规划工作小组工作互相渗透,以“全网一盘棋”为主线,互相配合,互相支撑,实现主网规划、配网规划统一性、同步性、一致性。

3.3.2 加强部门协调、流程管控。目前,由于主网、农网、城网投资批复口径不同,需及时和营销(农电工作部)、运检部沟通协调,确保主网项目和农网、配网项目同步投资、同步建设。各职能部门、单位、县公司,需加强相互配合,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进行流程的流转,确保主网规划、配网规划管理流程的顺利完成。

3.3.3 加强项目后评估管理。项目实施建设一年后,及时开展项目后评估管理。根据电网规划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包括评估主网规划、配网规划的统一性、同步性程度;项目投资、建设的同步性程度。

第2篇: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要求和“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通过采取“并联审批”、“职能归并”、“委托代办”等改革措施,实行“同步受理、牵头协同、信息共享、资料互认、联合勘察、会议协调、超时追责,”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实现工业项目开工之前的审批流程再造。

二、改革方式

(一)可以完全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责任,或者可以在其他管理环节中解决的事项,改为事后监管。涉及互为前置审批的,明确先后办理顺序。对保留的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

(二)将工业项目开工之前的审批流程整合为注册、立项、供地、建设四个阶段,分别由工商分局、区发改委、国土规划分局、区建管站牵头组织,由其选择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部分原由各相关部门直接对建设单位的外部程序改为内部程序,但法律关系主体不变,该出具意见的出具意见、该备案的备案。

(三)建立施工图并联审查制度。由区建管站牵头组织并提供办公场所,在施工图审查程序上,实现窗口受理,并联审批。公安消防、人防、气象、园林等部门派员参与窗口受理并按各自职能限时完成审查工作。

(四)加强行政审批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流程之间的衔接,提高信息技术运用和资源共享水平。

三、实施范围

本方案中工业项目是指工业园区内从事制造、加工的项目,包括内资和外资两大类。

由牵头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共5项,包括:工商分局牵头“工商企业注册登记”,区发改委牵头“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国土规划分局牵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区建管站牵头“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由协同部门实施并纳入流程再造范围的行政审批事项共8项,包括:国土规划分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区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公安消防大队“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区民防办“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批”;区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区园林局“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用地面积审批”;区商务局“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等。

工商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由工商分局根据企业类型具体确定。

各工业园区内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园区统一编报,区水务局集中审批后,投资主体不用再单独进行报批;工业项目中涉及到重大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由园区协助申报人报市地震办并省地震局办理。

四、主要流程及时限

(一)服务咨询

投资主体与各工业园区签定入园协议后,区经信局负责综合协调,区发改委、国土规划分局、区环保局对项目核准、选址、用地预审、环评等工作提前介入。区发改委、国土规划分局、区建管站、工商分局窗口和区工业项目投资代办部负责对投资主体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向投资主体全面准确地提供本阶段或各审批阶段需要提交的资料清单。

(二)注册阶段

该阶段无前置审批的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工商分局和区工业项目投资代办部在确认工商注册阶段所需资料齐全后,无前置审批的,内资备案和核准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外资工业项目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有前置审批的,确定前置审批部门,启动联办程序。

(三)立项阶段

该阶段备案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准项目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投资主体向区发改委提交立项阶段所需资料;区发改委在正式受理次日向国土规划分局、区环保局发联办函,各联办单位在联办函发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意见、环境影响报告批复和节能评估审查意见。该阶段区环保局、国土规划分局、区发改委分别指导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土地规划测绘机构、投资咨询机构按照流程约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用地预审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工作。

(四)供地阶段

该阶段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含土地招拍挂时间23个工作日)。投资主体向国土规划分局提交供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所需资料;区国土规划分局确定规划条件,编制供地方案,组织土地公开出让、核发成交确认书后启动联办程序,征求公安消防、民防、园林等部门意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该阶段区建管站提前介入,负责地质勘察机构、建筑设计机构按照流程约定完成地质勘察、建筑设计工作。

(五)建设阶段

该阶段在4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含工程招投标时间22个工作日)。投资主体向区建管站提交建设阶段所需资料;区建管站工程报建窗口对区房管、园林、民防、城管等部门的相关收费和市气象部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实行事前告知后,启动联办程序,向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发出联办函,组织办理质量监督注册登记、安全措施审查、施工合同备案,发放施工许可证。

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以转让方式获取土地、依法由投资主体确定施工队伍,审批时限为15个工作日;以转让方式获取土地、依法由投资主体自主招标的,审批时限为17个工作日;以出让方式获取土地、依法由投资主体自主招标的,审批时限为40个工作日;以出让方式获取土地、依法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施工队伍的,审批时限为60个工作日,外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增加2个工作日(见附件1~3)。

四、改革及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协调机制。由区经信局会同国土规划分局、区发改委审查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工业项目,联合下达区年度工业用地计划指标,负责核准具体项目的选址和用地规模,国土规划分局、区发改委、区环保局等部门提前介入,为出具体正式审批意见提前准备。

(二)推行工业用地先行储备制度。由区政府负责工业园区用地统征储备,依法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完成征地补偿安置及土地整理工作,为工业项目落地预留空间。

(三)整合内部行政审批职能。各部门要按照准入、监管、服务职能相对分离的原则,对领导班子内部分工进行调整,对内部职能进行整合,将行政审批职能相对集中到一个科室,统一进驻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按照集中办理、现场办结的原则,切实做到“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科室审批、一个窗口对外、一个首席代表、一个行政审批专用章”。

(四)建立工业项目代办、交办制度。由区政务服务中心搭建区级代办平台,成立工业项目投资代办部,负责具体协调办理工业项目审批手续,代办人员从区经信局和各工业园区抽调,纳入区级代办平台统一办理。区政务服务中心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将项目落地有关工作按职责分别交各职能部门承办,各职能部门限期办结。

(五)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实行免征和减征。企业注册登记费、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收费、征地管理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4项实行免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防空地下室建设费、绿化补偿费等4项实行提前书面告知,达到标准免征;白蚁防治费、生活垃圾服务费等2项实行减半征收。

(六)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中介机构服务区,选择服务程序规范、效率高、收费低的中介机构进驻中心办公。区政务服务中心要督促入驻的中介机构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提供最优办事时限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七)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结合区行政审批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开发工业项目落地并联审批业务系统,在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之间建立起审批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运行机制,与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接,接受监督。

(八)实行责任追究。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执行本方案不力的,要按照市《关于对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武办发〔〕11号)及其他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及其领导的责任。

五、其他事宜

(一)试行期间,因法律、法规变动和工作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审批事项的,由区优化办做出调整,报区政府批准执行。

第3篇: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投资决策;系统开发程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之构建

收录日期:2016年8月22日

一、目前投资决策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意识不够。很多企业决策者对构建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目前,各项投资决策只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或借助于一些简单的投资模型或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缺乏运用系统的投资决策程序。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缺乏既掌握财务知识又熟悉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整个行业企业的实施环境不完善。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其在人员组成、技术、资金支持等方面都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从而对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实施的硬件以及软件环境都存在欠缺的部分,难以充分地保障信息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从行业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在企业信息化立法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力度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并且没有足够强有力的会计信息化技术支持,这使得其在日常与工商、银行、审计等部门的会计事务的处理过程中,因无法很好地实现各部门的数据交换,而对会计工作效率造成影响。

进行投资决策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合适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就意味着企业在现在以及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对市场前景的掌控能力,缺乏发展甚至于生存能力。如何建立适合于当前中国企业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并将其具体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本文将作一些探讨。

二、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程序

(一)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建设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项耗资大、历时长、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首先应制定发展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开发。

1、制定战略规划的步骤。把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因此,构建企业投资决策信息系统,无论是在确定开发策略,或者在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建设。

2、制定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1)企业系统规划法。主要工作步骤为:准备工作、调研、确定业务过程及重组、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总体结构中的有限数据、完成BSP研究报告。

(2)关键成功因素法。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并进行规划。

(二)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流程

1、可行性分析。顾名思义,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应用项目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进行明确。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明确是开发任务实现的迫切需要,它主要评介应用项目实现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资源。可行性分析工作的开展必须是以充分的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才可开展,实际调查是其获取项目开展情况详细资料的重要渠道。

2、数据流程。投资决策水平的提升是开发和建立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目的所在。总体而言,组织设计是新型投资决策系统设计的首要步骤,我们在对新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将对组织的设计看作是对系统进行创新设计的一次有目的的改变。为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在投资决策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必须舍去物质要素的束缚,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广泛收集与整理,对投资活动数据流程图进行绘制,进而为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3、数据字典。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所绘制的数据流程图当中的数据存储、逻辑处理、数据流、数据结构以及其存在于外部的实体进行定义。数据字典在数据流程图的辅助下,对于系统当中逻辑模型的描述可以从文字扩展到图形当中,大大提升了模型描述的完整性。

4、功能结构图设计。以各功能之间所存在的从属关系为依据所绘制的图表,功能模块就是图中的各个框,在具体情况的影响下,其划分形态可大可小,某项任务完成所需要的一整组程序多存在于大的功能模块当中,而小模块则是程序当中的每一个处理过程。

5、系统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包括:(1)系统设计原则;(2)系统输入;(3)系统加工;(4)系统输出。

三、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内容设计

在完成开发程序的一系列步骤之后,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进行相应的内容设计,使该系统财务方案的配置能切实满足企业、公司投资决策需要。大体而言,企业做出投资决策需经历以下五个流程:

(一)融资方式选择。在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过程中,首先要决定采取的融资方式。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后续的投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可供选择的方式有三种:外部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理论上,投资者应将三种融资方式的成本加以比较,进而选择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的融资方式。系统还可通过多种融资方案的比较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最优方案的选择,但应考虑融资结构的搭配,包括融资种类、成本、时期等结构以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营。

(二)投资方案选择。在确定了融资方式,有了资金来源之后,系统应为投资者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投资决策系统可将人为干扰因素降到最低,从企业利益出发,严格依照选择标准,做出最有利于企业效益的决策。从实质上来讲,投资就是以牺牲当下现有资金的方式,以便在未来获得报酬的一种行为,这一行为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投资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将这一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有效的投资必须借助于科学、正确、合理的投资方案以及经营活动,通过对企业资本的合理使用,将资本提升到最大的利用价值。

1、有效投资决策方案的选择标准。投资决策的制定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更好地实现前期预定目标,其总体来说是在前期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对若干投资预选方案进行不断选择、判断、分析的一个过程。它决定着投资决策是否能够有效。主要考虑的要素有:(1)投资的增值程度;(2)投资的风险性;(3)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4)投资的资本成本。

2、有效投资模型。系统可提供多种投资模型,决策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恰当适用的投资模型,为项目决策服务。投资方案的最后抉择是要通过净现值的比较进行,所以各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结合运用。有效的投资决策必须是先确定风险投资报酬率,然后再进行净现值的最后抉择。

(三)预算管理。在确定了投资方案后,系统需要对该方案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项目具体上马之前,系统应针对不同的项目主体,按照不同模式进行项目预算,以保障该投资方案的顺利进行。预算与选择的融资方案、投资方案密不可分。在企业选择投资项目之后,有必要将战略规划转换成详细的年度经营计划,而该计划通常以预算的形式得以表现。因此,预算将投资项目的可能效果反馈给管理者,管理者据此信息对项目投资的流程及细节加以修正。预算的主要目的是规划,另一重要方面则是控制,预算系统的基本目的是规划和制定经营目标,并将此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从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与预算数字是有差异的,有必要分析差异原因,采取必要的正确行动,这一比较则意味着控制。决策者可以根据需要,在投资决策系统提供的一些预算方法中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但从系统构建的完整性角度考虑,在进行财务方案配置时,编程人员应将所有可能需要的预算方式都编进系统代码中。

(四)成本控制。融资方式选择确定了资金来源,投资方案选择决定了具体项目,预算管理则对即将运行的项目有了大致的展望与规划。在这三个步骤完成之后,投资项目则正式开始实施。按照管理会计本量利的理论不难得知,成本控制在投资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不对成本进行控制,预算管理的成果就会付诸东流,投资方案将不会给企业带来切实收益。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成本控制,即全面控制。成本控制也伴随着项目运行的始终。因此,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会计人员应当及时在投资决策系统中输入与成本有关的相关数据,保证数据更新的及时性与时效性,随时随地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努力将成本消耗控制在最低水平。

(五)效益评估。成本控制随着项目投资运行的结束而结束,系统应对主体项目进行效益评估。首先确定该主体项目的盈利情况,其次对融资方式与投资方案进行反思,通过真实的数据,判断一系列决策的合理性,为企业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经验。对投资项目进行效益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任何一种,作为判断投资方案效益的依据。(1)净现值法。按照这种方法,所有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只有净现值大于零的方案才可以作为备选方案;(2)回收期法。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时所需要的时间。回收期法反映投资回收速度。它代表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回收期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两种。在效益评估完成之后,该系统针对主体项目的全程并未随之结束。企业投资决策信息系统不仅起到投资决策的作用,更是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对企业经营、投资活动的记录与监督。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系统应对项目主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及时的记录并备份保存,以保证企业在今后的决策过程中,不会重复之前的错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企业必须正确选择投资方案,尽量规避风险,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企业投资决策信息系统。

四、结语

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构建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对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Beaver.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评价[J].会计研究,1960.

[2]George・H・Sorter.Basic Accounting Theory[J].1966.

[3]Daniel Kahneman.Daniel Kahneman的启发式及其偏差[J].美国经济评论,2002.

[4]袁水林,王东升.试论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J].经济问题,2001.

[5]隋安媛.小议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

第4篇: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今天,我们集中利用半天时间,邀请国土局副局长、发改委投资处处长、规划局规划一科科长、环保局环评科科长,为大家详细讲解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办理流程。借此机会,我代表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区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土、发改、规划、环保等直有关部门多年来对我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项目建设是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的根本举措。近年来,在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总体呈现投资大、新建项目比例高、环保低碳项目多的特点。“十一五”期间,累计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60个,总投资855亿元,竣工192个,完成投资607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近一千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倍,年均增速近30%,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3亿元,增长19.9%,占全地区生产总值22.06%,比“十五”末期提高了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59.8亿元,增长15.5%,占全比重的近四分之一。有力地支撑了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不管是搞工业、还是搞第三产业,文化产业,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项目。所以说,项目是各项事业的带动,牵引。

今年是的开局之年,也是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启动之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特别是在重点项目方面,组织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0个,计划总投资593亿元,新建项目83个,占项目总数近70%,其中,55个项目要在年内实现投产达效。可以说,圆满完成开局之年的发展任务,关键就是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我一直讲,规划再好,思想再先进,没有项目支撑都是空谈,经济发展就是无源之水,不论是发展什么产业,最终都要落实在项目上。对全区来说,今天的项目和投资就是明天的财政收入和民生保障。熟悉并合理使用流程,就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就能确保企业投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企业来说,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就是保障大家的利益,早开工、早投产,就能早达效、早受益。因此,这次培训,既是一次学习会,又是一次项目工作的推进部署会,大家一定要深刻认识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确保抓投资、上项目的热情不减,力度不降。

按照区委和政府的安排,120个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复工。经过这几年抓项目建设,我们深切感受的区里服务的各单位,包括项目业主对项目前期流程不了解,我大概了解了一下,有七八十家刚来,不了解的情况,或者说只了解了一些皮毛,走了很多弯路,没有一个清晰的路线,以至于项目前期工作达不到如期效果,所以我们今天举办这个项目培训会,让大家熟悉这个流程,懂得这个流程,加快项目推进速度。老话讲,一年之计在于春,人勤春来早,春天对于项目建设来说,都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如果这个春天没有抓住,前期工作没有抓好,可能机遇就流失了,可能从效益上失去非常黄金的时机。大家都知道我们地处祖国的北部地区,一年的建设期很短,如果说我们抓不住这个建设期,荒废了一个月两个月,可能影响项目效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是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给大家带来的影响。那么大家抓住了,可能今年就能主体完工,项目推进就会顺利,各位项目业主才能得到很好的回报。今天我们邀请的各位专家领导,既有很深的理论素养,又有实践工作的丰富经验。今天我们一方面是和各位领导专家交流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大家和各位领导专家熟悉认识,通过这种场合认识以后,知道跑项目时怎么找,如何跟这些领导对接,所以这个会更多的是操作方面的流程,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第5篇: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宿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通过对目前国内企业信息系统现状的分析,以电子商务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MIS在企业中出现的信息孤岛、IT“黑洞”、IT“花瓶”等问题,通过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和关键因素成功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来规划MIS,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BSP;CSF;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系统规划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44-0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176);宿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yyb36)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信息化建设,开始为企业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科学的决策,越来越重视更全面、更准确、更高效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规划建设。信息系统通过调查分析企业现有的各种资源,然后得到准确的数据,接着经过加工处理变成各种信息资料并及时提供给管理层,最终使得管理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就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本课题针对企业MIS规划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从MIS规划方法入手,通过企业系统规划法和关键因素成功法进行合理的MIS规划,帮助企业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

1 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1.1 持续增长的信息化建设投入

企业规模和实力的持续增长,使得许多对信息化投资存有顾虑的企业也开始持续增加对信息化的投资,每年的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呈增长趋势。

1.2 行业间发展差异明显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广、普及和发展,大部分企业开始认识到开展信息化可以节约企业成本并且能实现有效管理,所以,企业增加投入并加快信息化建设。但是企业的性质不同,导致各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也不相同。

1.3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从地区间的发展来看,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相对完善,大多数企业有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对信息化的需求十分明显。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处在“诺兰模型”的初装阶段和蔓延阶段,小部分企业处在控制阶段,极少数企业在数据管理和成熟阶段。

2 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正在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技术,使得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生产系统等。但是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由于各种原因,缺乏必要的规划,只是被动的进行改善,导致信息系统并不能明显的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管理水平。目前,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出现了下面这些问题:

2.1 信息孤岛

计算机应用系统相互之间在信息上不能共享互换,功能上不能关联互助,信息与业务流程相互脱节,这就是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例如:企业进行一次计算机应用的局部调整,但是这个调整就可能与当前MIS不配套;亦或是企业高级应用开发使用时与之不兼容。这就导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系统自成体系,信息无法共享,信息孤岛的出现。

2.2 IT“黑洞”

企业看到了信息系统的美好前景,通过巨额投资进行管理软件的改进升级,在经过漫长复杂的开发周期后,企业最后发现当前的需求已经不同,新的管理软件项目已经不能适用于企业部门管理,最终导致项目开发失败。总而言之,企业对信息系统的投资成本超出预算范围并大于预期收益,这种现象就是IT“黑洞”。

2.3 IT“花瓶”

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公司的发展要求不符合,其功能不能适应未来变化。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员工存在抵触情绪,企业各个部门不能完全利用信息系统,这就使得信息系统成为摆设,不能够真正的服务于企业管理。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IT“花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缺乏正确的规划方法是导致这些企业信息系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运用正确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才能保证MIS的开发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为领导的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3 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是为了实现组织的信息系统能够适应企业未来发展变化而开发一个系统的计划。在系统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信息、提供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集成的系统方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因素成功法和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作为最重要的MIS规划方法,还有其他MIS方法:产出/方法分析(E/MA)、投资回收法(ROI)、征费法(Chargout)、零线预算法、阶石法等。我们将采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中的BSP和CSF两种方法进行企业信息系统规划。

3.1 关键因素成功法(CSF)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就是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找出来。这些重要因素即是企业管理者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同时也是企业必须重点关注的重要方面。企业中的关键因素是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中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要严格的要求其质量并进行投资。关键因素成功法是通过确定企业目标继而确定关键成功因素,据此来制定性能指标,最终确定数据库,开发出信息系统。CSF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的分析确定。运用关键因素成功法,我们需要绘制鱼刺图表明企业关键因素与企业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BSP方法是用于企业组织内部系统开发的方法,它能够对企业MIS规划进行结构化的分析。BSP从企业目标入手,自上而下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MIS的目标,最终实现企业信息系统规划。

企业的信息系统与企业目标相符合,同时也能够满足企业中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它可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信息。在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时,信息系统依然可以使用是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定义企业过程,所谓企业过程就是企业业务处理和管理活动中在逻辑上有关系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企业过程组成了企业活动。此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之一。其次分析数据,在总体规划过程中,我们把有关系的信息归纳成一类数据,定义数据类可以了解企业当前的数据情况和要求,分析确定数据共享的关系就可以绘制功能/数据矩阵,完成后就可以定义数据结构。最后建立U/C矩阵可以划分系统结构,最终确定子系统开发的顺序。

BSP法的优点是可以适应企业的各种环境变化,受其影响较小。它与企业的其他应用是相互独立。即使企业将来改变了组织机构甚至变化了管理体制,信息系统也不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影响。

4 实证分析

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本文以电子商务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关键因素成功法(CSF)两种方法进行信息系统规划。为了顺利地完成这项系统的开发工作,我们确定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和系统规划人员组成的IS规划领导小组。

4.1 利用CSF方法抓住主要矛盾

我们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基本事务有:商品采购,网络客服销售,商品物流派送,销售统计。由于商品品种不全且没有重点产品加之物流派送时间不确定,导致商品销量不高,这就是企业的主要矛盾。我们可以通过绘制鱼刺图(图1)来发现这问题:

4.2 运用BSP方法规划IS

4.2.1 定义业务过程

根据调查,我们总结出一下企业管理过程:企业计划、财务计划、资本寻求、商品采购、库存分析、工作流程、销售管理、客户档案、销售、订货服务、商品物流、会计总账、人员计划、职员岗位、职员考勤、招聘/发展。

4.2.2 业务流程重组

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对业务流程中不合理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删除多余或重复的流程,合并相近的流程,补充缺少的流程,使业务流程更完善、更合理。

4.2.3 定义数据类

利用从调查中得到的信息可以归纳出企业管理系统以下的数据类:计划、财务、商品、职员、订货、库存、销售领域、客户、日常工作、成本。我们对数据类进行定义为下一步绘制U/C矩阵做准备。

4.2.4 绘制U/C矩阵

绘制U/C矩阵,再对矩阵进行适当的调整处理,就能进一步划分子系统的结构,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关系和开发顺序。

4.2.5 划分子系统

根据绘制的U/C矩阵,信息系统可以划分成四个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商品采购子系统、商品销售子系统、客户管理子系统以及职员管理子系统。按照被其他子系统共享数据最多的子系统优先开发的原则,在这个系统中,最先开发的应该是商品销售子系统,接下来分别是财务管理子系统、商品采购子系统、职员管理子系统、客户管理子系统。

根据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可以发现CSF能抓住主要矛盾,可以确定管理目标;BSP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在进行IS规划时,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开发出符合企业实情的信息系统。

5 结 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我国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信息系统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概念和方法,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利用CSF方法和BSP方法来规划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系统。本文仅仅从原理上考虑如何基于BSP和CSF方法来规划企业信息系统,所以如果要实际规划信息系统,则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另外,随着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实情来最终确定该如何规划信息系统。但本文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规划企业信息系统的方法有很多,文中规划信息系统的BSP和CSF方法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开发周期长、系统不能与企业相适应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企业探索如何规划企业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关注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解决本文中存在的MIS缺陷问题。文中这些问题虽然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随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运用正确的规划方法,开发出符合企业实情的企业信息系统情的企业信息系统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温斯琴.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4-56.

第6篇: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重要性;流程;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水的渊源颇深,人们的劳作大多数因水而作,水是人类快速发展的依托,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水资源,优化人类生活质量,实现水与人的和谐发展,这些是构建水利工程的现实需要。

自古以来,人类就遭受涝灾之苦,防洪排涝规划与水利工程设施缺乏很好的链接,水利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有些水利工程设施未能有效发挥其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工程设计应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统筹兼顾、全面规划、适当处理水利工程与各种建设的关联。发挥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改造人类生活环境。根据人类发展的方向,做好水利工程设计。

一、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根据一定的水利目标而设计的工程方案、建筑物和实施方法等相关工作称之为“水利工程”。在实施工程项目之前,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设计。水利工程设计的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和投资效益等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水利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项目开启的重点内容,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的管理对于项目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⑴设计运行费用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种一次性的投资,水利工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运行的费用。例如: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之后,投入运行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测、维修、保养等费用的支出,这一系列的费用支出都受到水利工程设计的影响。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工程投资与运行费用方面起到调和的作用。一般来说,水利工程运行费用与水利工程一次性投资有着一定的反比关系,然而水利工程设计可以使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行费用达到最低。

⑵水利工程的造价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一般拥有三大阶段:第一,项目设计;第二,项目实施;第三,项目决策。项目设计作为整体项目建设的第一步,它的设计方案是极其重要的,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造价。在水利工程投资控制方面,投资方主要查看决策和设计两个阶段,当水利工程项目已经确立了投资后,关键工作就在于水利工程设计。

根据水利工程设计的收费标准,设计所需要的费用只是相当于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五十分之一左右。因此,水利工程设计对投资的影响很大,其中有些工程项目投资会因此而成倍的增加或者减少。在单项工程设计中,水利工程建筑的选材,设计方案与结构式的选择对于资金的投入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坝型选择、材料选用、工程布置等都存在经济分析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设计流程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水利工程设计在整个工程施工之前一直受到重视。在水利工程设计室里,水利工程的设计流程是整体的核心,设计流程的管理可以有效制约设计的进度。因此,深入了解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及其特点,根据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相互配合,利用工作流程的优越性来统领水利工程设计管理中的现实状况,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水利工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水工、地质、机电等多种专业的综合建设项目。每一种涉及的相关专业工作都必须经历设计、校对、校核、等一系列的工作。例如:首先,测量队应对水利进行测量,并验证;然后,将资料交给地质队录入,并生成地貌图。最后,地质队可将地貌图直接交给归档人员进行归档,同时也可将地质图交予水工、机电、水文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校对、校核、审查、审定、然后在进行归档。

水利工程设计都需要经过以上的流程,现阶段,设计流程管理中存在图档停留于业务环节的时间过长,人员变动、质量和项目的进度难以有效得到控制。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整体工程的进度,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水利流程的特点,做好水利工程设计。

水利工程设计整体都是运行在各种流程当中,每一个涉及的水利工程管理项目与其相关活动都是由各种设计流程组合而成。水利工程的设计流程最终的目的流向就是交付客户的完整设计产品,即设计图档。设计流程作为设计部门管理的基石,且最终决定了所有的实际收益。所以,水利工程的设计流程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效率。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都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⑴水利工程设计需要由多种设计环节共同完成,图片的存档流程繁杂。

⑵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参与、交流,共同合作来完成。

⑶水利工程设计的任务分派准则花样繁多。

⑷水利工程设计的管理组织形式都多数都采取“矩阵管理”模式。

三、总结

水利工程设计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的基础与前提,且图档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的核心工作。图档设计在多个环节之间流转,形成一种具有动态形式的设计流程,经过各部门的归纳最终形成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整个设计流程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员的参与,并且在设计环节之中,适当的运用工作流技术进行管理。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进度,做到客户满意,设计部门应巧妙安排设计任务。

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都是遵守其基本流程进行工作,设计具有固定的流向。虽然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进行灵活选择,但是不同的流程结构导致设计仍然缺乏适应性灵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今后的工程设计环节,应研究开发具有灵活性,动态性、异常处理特性和功能、适合移动环境的工作流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益健,任南.简述二峡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汇M8.环境科学与技术,1993.2:43~45

[2] 蓝标,程尘.城市水利与城市可持续发展IC]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2007.10:78一82

第7篇: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关键词:油田开发 投资项目 系统节点 链条式 全过程控制

油田勘探开发建设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就是在勘探开发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针对不同阶段项目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实行不同的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方式,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胜利油田通过积极探索投资精细管理理念,构筑形成了投资管理的“链条式运行体系”。通过链条式运行管理,将项目投资工作运行从部门导向转变为流程导向,按照最有利于项目管理优化的需求和创造价值的方式设计组织和配置资源,通过业务流程驱动员工岗位职责,象闭环的链条一样,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每一个环节都处在前一个环节的拉动和后一个环节推动的状态中,实现了部门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流程化、一体化运行格局,增加了项目决策精确度和计划执行力,提高了项目投资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1.优化细化项目管理流程,构建链条式管理运行框架

纵向上,按投资项目开展的时间顺序,将项目分解为整体规划、项目前期、设计、运行、督查单元;横向上将一个工程项目按照构成,分解成若干细化单位工程,由以往的整体项目管理细化到项目单位工程管理。结合系统节点管理理论,将投资项目的前期研究、工程控制、分析与评价细化设置为3个一级节点,14个二级节点,29个三级节点。核心内容就是运用系统控制方法,将项目管理目标分系统按照上下级管理权限逐级细化,把每一级的工作重点、管理难点作为管理的目标点、岗位的责任点和业绩的考核点,实现责任到节点,运行管理到节点,激励约束到节点。在完善相应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将投资项目管理工作从分散化、表面化向系统化、流程化深入,构筑的链条式管理运行框架环环相扣,增强了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的控制力[2]。

2.突出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可行性研究和决策的投资控制

可行性研究是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它是在投资决策前,通过各方面调查研究、比较论证,对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投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3]。为此,油田规划计划系统在编制前期工作计划时,细化了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目标。

2.1加强项目前期方案论证和优化工作,优化细化项目方案

对于产能建设项目,细化到每一口的钻采工艺和地面方案,做到真正从细节入手,优化方案,降低工程投资;对于老油田地面技术改造项目,首先从项目的必要性入手,对于可改可不改的项目,坚决不进行大改造,将投资真正用到油田最需要的地方,对于必须进行改造的项目,从工程方案方面进行详细优化,尽量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使项目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2.2加强前期工作一体化管理,加大项目前期现场调研和方案论证

在投资项目编制中充分发挥油田研究单位及设计院、评估公司等研究咨询机构项目前期工作专家组的作用,深入现场调研油田地面建设各系统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案对比优化。同时加强与勘探、开发、采油、装备等相关业务部门的结合,联合审查、审批程序,做到项目方案一体化编制、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审批,从源头上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体现项目前期决策效益的最大化。按照“实施一批、准备一批、储备一批”的总体目标,积极完成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3.规范投资项目执行力度,注重落实方案过程控制

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设计、设计变更、审批下达、施工监理、验收结算等节点实行全过程管理。

3.1强化项目设计阶段关键环节,设计调整实施论证报批制度

据统计资料表明,工程设计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度占75%以上,工程投资控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控制。为此,在保证项目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投资估算进行分解、分配,按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各专业设计,保证投资控制在限额内。方案设计需要调整变更时,要求设计单位必须对变更原因和投资进行评估,所有的变更只有在批准后才能实施,以便分清责任,为今后向承包单位索赔提供依据[4]。

3.2强化物资供应工作,控制设备材料采购阶段的投资

加强建设、生产、技术、设备、设计等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提高物资采购的计划性,超前锁定长周期关键设备和重点项目所需的关键、特殊材料;加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大力推进设备材料的国产化,尽可能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3.3积极发挥计划督查职能,扎实开展项目分析与评价工作

对建设项目程序、资金使用、工作量落实等加大监察力度,重点对计划外项目及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现场督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项目及时整改。及时对项目实施结果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吸取投资项目前期、决策、实施等管理环节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4.以信息一体化为载体,提高链条式管理运行效率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胜利油田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广泛。通过链条式运行管理,油田规划计划信息系统进行了重新整合。

4.1梳理整合相关业务流

针对以往使用的各类生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较多,管理使用不方便的情况,为实现一体化、流程化管理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便于使用、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对在用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做到系统内共享,便于查询,方便及时执行。

4.2推进管理信息化改造

整合集成了原有的分公司计划管理系统、管理局计划管理系统、钻测录工程投资管理系统、钻井统计管理系统等6个业务子系统,构建完成了统一的计划管理系统。该系统将规划管理、项目前期、计划管理、项目实施、项目统计、项目后评估六部分管理业务链固化于信息系统,实现了管理制度与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明确了每个节点的责任人和标准规范,规定办理时间,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标准到岗、限时完成,实现了全过程链条式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魏宏森.系统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M].2009.

[2]左美云 周斌.实用项目管理与图解[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朱玉.推进建设项目投资的过程控制[J].中国石化.2010(9)

[4]韦方娥.国内石油公司在项目投资中如何借鉴外国管理[J] 时代经贸.2007(11)

第8篇: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一)制度体系

供电企业应结合自身机构设置和业务特性,建立或严格执行综合计划管理有关制度体系,明确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在综合计划管理中的决策性地位和综合计划管理办公室在综合计划管理日常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确立综合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并与各专业的制度、流程等协调一致。

(二)权责体系

综合计划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科学的权责体系,权责的合理配置是发挥管理实效的重要保证。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作为综合计划的领导机构,是最高决策中心,负责审定、监督和协调综合计划管理中的重大工作事项。综合计划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综合计划编制汇总、平衡优化、执行分析、调整与评价等日常管理工作。各专业及指标归口部门负责本专业的专项计划、指标管理、平衡分析、年度目标以及监控分析工作。执行层的各部门和下属单位则负责综合计划和预算的执行和落实。

(三)指标体系

为有效承接企业发展战略,全面反映供电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科学设置涵盖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各类指标,建立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分解,是综合计划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四)流程体系

综合计划通过计划的编制、上报、平衡、下达、调整、监控和评价等环节,实现全过程统一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

二、综合计划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综合计划的管理原则

承接战略的原则,综合计划与企业战略规划的方向保持一致;衔接专业规划的原则,综合计划需考虑专业规划的原则和需求;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综合计划的编制应由企业各专业共同参与,统筹兼顾各专业的发展目标,总体平衡,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整体效益最优。

(二)五年综合计划方案的编制要求

综合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是在全面分析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和上一年度综合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在全面分析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和上一年度综合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未来五年综合计划编制的边界条件,针对当年供电企业各种资源要素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包括电网发展、营销服务、资本经营、安全生产等各领域,制定未来五年综合计划指标建议并编制分析报告,其中企业关键核心指标原则上应逐年提升。

(三)综合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

供电企业应将涵盖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重要关键指标按月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工作措施的完成情况按月进行跟踪,并就宏观经济运行和电力供需形势、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说明,形成月报进行,实现对综合计划指标的常态监控和平衡积分卡管理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管理和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综合计划执行情况跟踪分析是促进供电企业中长期战略和年度计划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控制机制,可以分析和掌握内外部边界条件的变化情况,对计划目标能否完成进行预测和评估,发现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并对调整计划提出建议和意见,实现综合计划的动态管理。

三、综合计划与战略、年度投资计划、预算的联系

企业综合计划是承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对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做合理的事先规划与安排,它涵盖企业经营的各大方面,目的是为了通过对综合计划更好地实现战略的落地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平衡,也称为长远发展与当期绩效的平衡。企业许多中长期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入,往往产生的效果不仅在近期难以显现,而且还会影响当期的绩效指标,但这些战略性投入对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又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处理好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关系,才能避免企业因过分追求短期的经营绩效而削弱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能力。投资计划、预算是指企业在经营、财务、投资等价值方面的年度计划,是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对经营需求的研究,进而延伸到生产、成本和资金收支等方面。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投资计划、预算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管理体系,如果不能与战略有效对接,就会成为片面追求短期利润的工具,制约企业实现内涵式持续发展。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强调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企业非财务指标包括客户服务、内部运营、企业成长三大方面的指标,包括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内部流程、创新能力等,内容十分丰富,它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对形成财务指标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提升这些指标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而且这本身并不是终极目标,因此对这些指标的追求应与企业的发展要求、财务状况和能力相适应。综合计划和投资计划、预算都旨在通过对企业有限资源的分配,促成战略规划的实现,都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和工具。综合计划的实施过程是企业人财物相互作用发挥效益的过程,而人财物的投入最终都要转化为相应的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综合计划是投资计划、预算编制的基础,是企业战略规划和投资计划、预算的桥梁。没有战略和综合计划,投资计划和预算会失去必要的约束和正确的方向,编制投资计划和预算之前必须以战略规划为出发点、以综合计划为切入点、以战略执行为落脚点。综合计划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这个工具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以价值创造、客户服务、内部运营、企业成长四个维度的综合最优、协调发展为原则,进而对企业整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很大程度上解决投资计划、预算战略导向性不足的局限,在投资计划、预算与战略目标之间建立有效衔接,促进投资计划、预算管理对有效执行、转化战略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四、综合计划管理的平衡计分卡

供电企业以往各业务领域的管理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各个领域都在花钱,但某一项投入的安排,更多是从专业的角度和需求出发,没有横向结合其他相关的指标进行考量。由于缺乏一种全面系统的综合平衡和协调机制,导致各专业领域局部最优但不一定总体目标最优,当前最优但从中长期看不定最优。平衡计分卡应当反映战略的全貌,从长远的财务目标开始,然后将它们同一系列行动相联系,这些行动包括财务流程、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员工与系统,以实现其所向往的长期经济业绩。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组织以统一、有启发性的方式来描述和沟通战略。为更好的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统筹配置,企业应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平衡计分卡,将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分解细化,把任务落实到职能部门和相应岗位及其职责,并指出提升方向和目标,明确工作内容。

(一)价值创造维度:

利润总额指标方面:制定增供扩销的具体方案,对电价的变化趋势及影响进行分析,加强标准成本体系应用和成本预算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人工成本增长水平,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理评估,对长期挂账项目及时跟踪、协调,减少资产减值损失,提高电费回收率,建立不良资产追索制度,定期开展盘点、评估,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减值损失。经济增加值指标方面;分析评估全省平均售电净单价、省网平均购电单价的变化趋势,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成本增长幅度,提升资产价值管理水平,提升资产使用年限,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分析评估平均资本成本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二)客户服务维度:

客户满意度指标方面:组织开展客户服务宣传和满意度调查,制定和组织落实客户服务行动计划及整改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包括客户感知服务和需求侧管理水平。客户平均停电时间指标方面:分解下达客户停电时间年度考核指标,统计、上报客户停电时间完成情况,向电网规划、基建、生产、运行提出配合要求,制订综合停电计划,对重要客户停电安排提出建议,编制客户停电分析报告,按月组织召开客户停电分析会。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指标方面:按先算后停的原则加强计划停电审核的管理,按先转后停的原则开展非计划停电管理,落实故障处理方案、制定应急机制,按能转必转的原则落实转供电管理,提前做好施工准备、避免延时送电,加强停电过程管控。

(三)内部运营维度:

综合电压合格率指标方面:建立电压合格率管理、评价系统,布置电压监测点,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计划,加快网络改造,采用合理的供电半径,加强负荷管理,实行移峰填谷,使负荷曲线趋于平稳。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评级指标方面: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流程,强化岗位培训,抓好员工安全意识,开展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的闭环管理和电网风险、设备风险、人员风险分级管理,对“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实行安监工作标准化管理。线损率指标方面:加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管理,降低分线、分台区线损异常率,细化分线、分台区的线损考核指标,依托信息系统提高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实现线损异常管理流程化、信息化、常态化,推广使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和卷铁芯变压器,在低负荷密度区域应用高效、小容量公用配变,通过新建或改造逐步减少重载线路。可控单位供电成本:分析各项成本的驱动因,落实成本管理的目标与责任,根据电量的增长情况科学制定各项成本的计划与预算,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四)企业成长维度:

从专业技能提升(提高业务水平和学习能力,培养优秀专业人才)、规划建设(科学预测电力中长期发展需求合理规划电网投资)、信息系统应用(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积累历史数据)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着重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固定资产售电量和信息化水平评级等指标。

五、综合计划评价

为有效推进综合计划管理各项工作的提升,供电企业可开展全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查找工作过程的薄弱环节,寻求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综合计划后评价可从综合计划基础建设、执行过程与完成结果三方面开展,从而全面系统地实现对综合计划全过程的评价、分析及反馈,采取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的形式,从综合计划编制、跟踪分析情况、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六、总结

第9篇: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关键词:投资计划 系统框架 业务流程 国省道

中图分类号:G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225-02

目前,部已经颁布了《车辆购置税投资补助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管理办法》(交规划发[2011]306号),其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根据部相关要求和标准规范,建立省级车购税补助项目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并依托项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对车购税补助项目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在国省道建设方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2011〕22号)和部制订的公路交通发展规划,部也出台了《国道建设项目计划管理规定(试行)》(交规划发〔2011〕696号)以及《关于加强和规范省道建设项目计划管理的通知》(厅规划字〔2011〕293号),同样要求开展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以规范国省道建设项目的计划管理工作,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提高中央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规划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他建设项目的计划管理将参照国省道及农村公路项目的管理办法执行。

1 建设方案

1.1系统总体框架

基于国省道管理的业务流程,构建本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此系统将以交通行业专网作为基础网络层;以国省道规划项目库、国省道投资计划库等业务数据库和国省道基础属性、空间(电子地图)数据库构成数据资源层;以报表服务、地图服务、数据更新和数据交换平台等构成应用支撑层;以规划项目库管理子系统、建议计划填报子系统、投资计划管理子系统、投资计划查询统计子系统、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等构成业务应用层。从而为国省道投资计划业务管理、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1.2 系统建设内容

省级国省道投资计划管理系统包括规划项目库管理、建议计划填报、审核、上报,以及投资计划编制、下达等功能。

省级国省道投资计划管理系统主要面向省、市两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投资计划管理人员和投资计划上报单位,以投资项目为主线,实现国省道投资计划的编制、上报、下达以及针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资金渠道与投入比例的综合统计分析。并实现省级国省道投资计划管理业务的网络化作业与投资项目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以及与部级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的无缝衔接,提高投资计划管理效率与科学性。同时实现国省道相关规划、计划、统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三位一体”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办公。

其中,国省道的规划和投资计划管理是省级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统计平台则是省级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中的重要建设内容。三者相互关联,只有横向贯通三者间的业务信息,才能实现“三位一体”的目标。目前,部里正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规划与计划、计划与统计的衔接方案近期将研究制订完成,本方案暂未提及衔接的相关内容,但后续开发中将遵循部级衔接方案的相关要求,做好三者间的衔接工作。另外,规划项目、计划项目、统计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次是1对多的关系。

因此,系统建设内容中的数据库模型、业务协同办公流程将以此关系进行建设,并通过项目编码实现规划、投资、统计三者间有效协同的纽带作用。

综上建设思路,省级国省道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1.3 数据库建设

以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为依据,根据国省道建设项目计划管理需求以及公路基础数据的指标体系,建立“十二五”国省道建设项目数据库的指标体系,设计合理的国省道建设项目数据库,有效存储“十二五”每年各省的国省道建设项目明细数据,以及相关的统计汇总数据,并实现与公路基础数据库的有效对应。省级国省道建设项目计划数据库将包含国省道基础数据、国省道规划项目库、年度计划数据以及历年已经安排的年度计划项目数据,为计划项目的核对和审核提供基础支撑。

2 技术方案

2.1 技术架构

国省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省、市两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采用B/S相结构的技术架构,能够最大程度的为系统用户提供便捷。B/S架构采用当前成熟稳定的J2EE平台,结合WebService、WebGIS、工作流以及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公路基础数据管理及公路业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