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

第1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问题;安全管理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迅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主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办学,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根据办学方向和社会需求,民办学校建设了一些实验(实训)室,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民办学校建校时间较短、管理经验不足,崭新的实验(实训)室内存在着足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涉及到学校人、财、物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二、民办高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1 .资金周转紧张,安全管理的经费不足。

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和学生学费,所以资金问题一直是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为了发展,他们一方面要努力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另一方面还要维持正常的办公、教学和人员工资等。因为资金有限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上投资甚微,所以实验(实训)室安全就难得到保证。

2.实验(实训)室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不到位。

足多民办学校无形中继承了国办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观点。另一方面,为了节省人员工资,好多岗位都是兼职的,如分管院长、职能管理部门、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实训教师等都存在兼职。管理人员的不到位,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也是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

3.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正因为民办学校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管理的思想,所以,实验(实训)室管理存在着安全制度不严、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安全观念不强的现象,还存在着认为只要现场工作人员多加留意就出不了大事的错误认识。这种思想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疏漏,使不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

4.管理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

因民办高校在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很多工作尚在摸索中,还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和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安全制度不严,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实验(实训)室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的出现。

三、民办高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对策

1.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经费。

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首先要保证必要的安全经费。每年学校年度财务预算时,学校要专门划出一块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经费:一是用于购买安全设施的经费,二是进行安全教育的经费。只有配备各种必要的安全设施,才可以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如防止火灾发生,可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防止被盗,可配备防盗门、窗、锁、柜等设施;另外还要配备一些劳保用品:如头盔、手套、靴子、工作服、防毒面具等。为了将事故苗头杜绝在萌芽之中,还要配备先进的技术防范设施,安装必要的监测、监控设备等。

2.健全实验(实训)室管理机构,规范实验(实训)室人员编制。

根据国家实验室工作管理办法,按标准设置实验室管理机构,按岗位设立实验室人员编制,取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院级设立实验室分管院长,有专门处室代表学校对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建设和日常管理。各实训中心和实验室设立主任、副主任、秘书等职务,每个实验室分室要设立专职管理员、安全员。只有机构、人员到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充分保障。

3.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实验(实训)室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必须自上而下,统一思想,逐级明确责任。每年年初,我们学校以分管实验(实训)室院长开始,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即分管院长和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签订,职能部门和分管部门签订,最后落实到每个实验(实训)室管理员。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各级人员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安全责任得到落实。所以从职能管理部门到具体管理岗位,他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上都比较主动,日常工作安排值班安全员检查,定期安排安全教育,每学期定期开展“安全活动月”活动,节假日和学期末进行安全大检查。通过安全责任的落实,管理人员积极性得到提高,实验(实训)室的安全问题得到保证。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管理离不开制度,只有规范建立健全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室才能得到安全保证。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要负起这个责任。从学校总的来说要制定《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各级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学生上课要遵守《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各大型、危险、精密仪器设备要有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实训)室管理员还要执行《实验器材保管、领用、借还制度》......总之,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安全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

结束语

第2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安全用电;安全意识;安全措施;管理体制

中途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我校建立的电路实验室,为电类专业的电路课程,以及非电类的理工科专业的电工学中电路部分课程开设相关实验。电路实验(包括电工学的电路部分)是高校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更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质。由于电路实验室有大量的电工实验台等电气设备,电源中包含有220V、380V的交流电,所以实验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安全用电也成为电路实验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验室用电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是在实验中如何避免人身伤害以及仪器损坏事件的发生,分析安全隐患,总结经验,形成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非常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生的安全意识差

电路实验课程是高校理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时间较早,没有其他实验的操作经验,仅仅有初高中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的基础。而且当前学生对实验的重要性还没有正确认识,对实验不能提高重视,多数学生不能做到提前预习,提前准备,只靠老师上课讲的那一点时间,学生对实验不能很好的消化,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特别薄弱,有些同学甚至不能规范的操作流程去做实验,这就造成了实验教学安全的极大隐患。

另外,随着人们对安全用电认识的提高,近年来的电工实验台对安全性能方面也越来越重视以及完善。实验台的自我保护以及安全防护措施技术非常成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即使操作失误、连线错误也不会烧毁仪器,也不会发生触电危险,这就使得学生对实验(尤其是交流电实验)的危险性没有深入认识,那么如果没有那么严密的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发生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安全用电常识的教育就势在必行了。

学生上课时携带食物以及饮料到实验室,给实验室安全用电也带来隐患,一旦水洒到实验台上或者地上的电源插座处,就会出现短路现象,会有触电或损毁仪器的可能。

(二)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不够完善

实验室的布线或有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实验室的电气设备的功率一般都是比较大的,那么如果超负荷情况出现,就会造成线路过热引起火灾;线路如果长期过热,引起绝缘层破损,由于挤压、受潮会引起短路,造成严重后果;如果保险丝在安装时,用了过粗的保险丝,那么一旦过载保险丝不会熔断,那就起不到保护作用了;漏电保护器如果损坏不及时更换,或者质量较差,那么出现故障时可能不跳闸,从而引起事故;还有一些实验室的接地保护线路布置不合理,可能有些接地线路根本没有链接,从而出现安全隐患。

(三)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日常检查、维修仪器时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任务,安全检查也同样非常重要。由于实验教学任务繁重,可能会有实验教师忽视环境管理以及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导致故障率过高,导致危险的发生。

只有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检查维修实验设备、落实实验室责任制、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才能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转。

二、问题的解决

(一)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实验课上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首次来到实验室,就要强调安全用电常识及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引起学生重视;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把安全用电知识及视频放到网上,让学生平时就能接触到这个常识,潜移默化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另外在课堂上,把规范的实验操作流程详细讲解,每次上课都要反复强调,在实验考试过程中,重点考查这个内容,能让学生更好的记忆以及应用。

严格禁止学生携带食物,如果带有水杯,一定要放在指定位置,统一管理。

(二)高校的电路实验室首先必须要有合理的布线布局,每一组电线插座一定要能保证实验台以最大功率运行,从总电源处并联引出多组插座,能使实验设备更安全,不会出现过载情况。每一台仪器都要安装空气开关盒漏电保护器,可以在漏电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能够自动断电,进行保护。而且每台仪器必须要有可靠的接地装置,以使得实验设备发生碰壳接地时,可以迅速断电,保证实验安全运行。

(三)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是安全用电的根本依据。我校安全工作的管理规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并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情况,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安全工作,经常检查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持清洁,确保安全通道畅通。学生在未经过允许,不能随意动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安全防范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将安全器材放在明显且便于取用的位置;实验室钥匙应有专人保管,不得私自配备和转借他人;每天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等有关设施的关闭情况;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积极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及时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第3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 网络安全 防护措施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和教学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计算机网络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从而实现高校内计算机局域网互连,并通过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与国际互联网络互连,实现资源共享和对外交流。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也存在安全问题,高校网络如果存在安全问题,从而停止运行、被恶意破坏或者中断服务,将对高校的各项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因此,充分的了解高校计算机网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高校网络安全畅通,已成各高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指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即指网络系统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到恶意或偶然的更改、泄露、破坏,网络服务不中断,系统可以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可控性以及保密性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1.硬件问题

高校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尤其是室外设备,如电缆、电源、通信光缆等,从而不能进行封闭式管理。室内的设备经常发生损坏、破坏、被盗等情况,如果包含数据的主机、光碟、软盘等被盗,将可能发生数据泄露或丢失。不管其中哪一个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校网的瘫痪,影响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2.技术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利用Internet 技术构造的,且连接互联网。首先互联网的技术具有共享性及开放性,TCP/IP 协议是 Internet中的重要协议,由于最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导致IP 网在安全问题上的先天缺陷,使高校网落在运行过程中将面临各种安全性威胁。其次,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后门”或安全漏洞等。最后,在高校网络上没有采取正确安全机制的和安全策略,也是高校计算机网络存在重要安全问题。

3.管理和使用的问题

网络系统的是否能正常运行离不开系统管理人员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很多高校对网络安全保护不够重视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管理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管理上无法跟上其他单位。另外,用户有时因个人操作失误也会对系统造成破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限制某些用户的某些操作,从而避免用户的故意破坏。由于对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不当,会造成设备损坏、信息泄露等。因此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必须的。

三、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措施

1.技术上的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 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措施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身份验证、入侵检测技术、杀毒技术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内容。针对高校网络来说,应采取一下几点措施:

(1)防火墙技术

按照某种规则对互联网和专网,或者对互联网的部分信息交换进监控和审计,从而阻止不希望发生的网络间通信。它可以有效地将外部网与内网隔离开,从而保证校网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者侵入。

(2)VLAN 技术。VLAN 技术即虚拟局域网技术,其核心是网络分段,按照不同的安全级别以及不同的应用业务,将网络进行分断并隔离,从而实现访问的相互间控制,可以限制用户的非法访问。

(3)防病毒技术。选择合适的网络杀毒软件,对网络定期进行查毒、杀毒、网络修复等。与此同时,对杀毒软件要及时升级换代,从而确保其“杀伤力”。

(4)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 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 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2.管理上的安全防护措施

(1)网络设备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网络设备进行合理的管理,必定能增加高校网络的安全性。比如将一些重要的设备尽量进行集中管理,如主干交换机、各种服务器等;对各种通信线路尽量进行架空、穿线或者深埋,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对终端设备实行落实到人,进行严格管理,如工作站以及其他转接设备等。

(2)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定一套安全管理制度,此外还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意识培训。安全管理的工作相当复杂,涉及到各院系、部的人员和业务,因此学校必须成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起安全管理分级负责的组织体系。加强对管理员安全技术和用户安全意识的培训工作。

(3)建立安全实时响应和应急恢复的整体防护。设备坏了可以换,但是数据一旦丢失或被破坏是很难被修复或恢复的,从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计和弥补的。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备分和恢复措施。从而确保网络发生故障或瘫痪后数据丢失、不损坏。

(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它的一些行为都是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从而导致计算机网络上的犯罪十分猖獗。目前国内外都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各高校也制度了一些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宣传,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常识普及。

四、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网络迅速的普及,为师生的科研、学习、工作中知识获得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虽然高校计算机网络存在种种安全问题,但是各高校可以听取专家的建议,

增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投入,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进行相关技术培训,灵活地运用多种安全策略,综合提高高校网络的安全性,从而建设一个可靠、安全的科研和教育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翁葵阳.关于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思考[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4):57.

[2]胡世昌.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0,(10):6.

第4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语音实验室;安全管理

语音实验室是提供视听说教学的重要设备和硬件保障的场所,也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音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亦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由于高校语音实验室电子设备数量大,价格较昂贵;使用人数多且使用者流动性强,因此对高校语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可轻忽。本文结合重庆医科大学语音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对高校语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高校语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

1.基础设施和语音设备。语音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包括了语音实验室的地址、实验室电路以及消防通道等,这些基础设施一经建成,移动起来就相当困难。如在语音实验室建设初期没有设计好,将很难做到有效的安全管理。此外,硬件设备是语音实验室的教学基础,如投影仪、计算机、空调等。这些设备一旦使用期超过其使用寿命,便存在相应的安全问题。近年来报道的由于电路老化问题引起的消防事件屡见不鲜,这也提示我们应该注重对语音实验室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安全管理。2.卫生安全。语音实验室的课桌是不能随意搬动的,所以日常打扫对课桌的死角清洁起来很困难。如果无法定期对语音实验室进行大扫除,语音实验室的死角地带就会积满灰尘,引起大量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及其分泌产生的物质会使电线损坏,由此对语音设备和使用人员带来安全隐患。3.病毒防护与网络安全。由于语音实验室使用人员复杂,导致语音实验室的计算机是网络病毒易于侵犯的高危地带;一旦有一台计算机被感染,很有可能会出现爆发性传播。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语音实验室也可能面临网络安全隐患。4.人身和财产安全。教师和学生是使用语音实验室的主要人员。教师和学生由于对语音实验室接触较少,对语音实验室的设备不熟悉,可能由于对设备的使用不当造成设备的损坏,引起使用语音实验室设备的师生的安全问题。此外,语音实验室的电子设备昂贵,并且语音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大,如不加强对进出人员的核实监管,很有可能发生设备被盗事件。4.消防安全问题。消防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消防事故也频繁发生。语音实验室是电子设备密集的场所,更应该重视对语音实验室消防安全的管理。高校常见的消防安全隐患主要是学生消防知识的匮乏、语音实验室消防设备不齐全、消防安全监管措施不严格等。

二、解决高校语音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1.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全管理。在拟建设语音实验室的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安全隐患,在建设之初解决基础设施带来的安全问题。对于设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其基本档案管理,所有的设备都要有详细的使用、维修等记录,比如安装时间、使用情况、理论寿命等。语音室也应有完整的使用登记,并保留一定的时间。设备管理人员应在日常的管理中多加留意设备存在的小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零件。设备维护人员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排查和解决,要保证计算机在健康的状况下工作,保证其安全。2.实验室卫生管理。语音实验室一定要进行定期的卫生检查和卫生扫除。实验室管理人员可定期安排专人进行打扫,维护设备卫生。如果语音教室的环境脏乱差,那么将给语音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多不便。3.加强病毒防护和网络安全管理。对于语音实验室的计算机,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防止病毒入侵:一是加装可以用来防止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文件和软件被恶意改写和删除的保护卡,同时保护卡也能防止病毒感染。另一种就是安装能识别和防止网络病毒入侵的杀毒软件和还原软件,这些软件同时也可阻止对系统的恶意篡改。为了安全性考虑,建议同时采用两种方法,为计算机提供双重保险。4.提高师生使用语音实验室的技能,建立惩罚制度。对第一次接触语音实验室设备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熟练、独立地操作语音实验室的设备,以此保证计算机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适当处罚故意破坏设备的学生,以此对学生的故意破坏行为加以控制,杜绝学生的不安全行为。5.加强防盗工作。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应尽可能安排在教学楼的高层,而且要加装防盗门;教室内和楼道内都应加装监控探头;教室内的课桌椅也可以加装一些防盗配置,例如固定安装设备的桌椅。同时,也应做好外来人员出入登记。6.进行消防培训,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由于学生的消防意识较薄弱,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防知识的教育培训。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规范和消防安全制度,以应对突发的消防安全事故。对语音实验室的老旧消防设施要及时更换和完善,并且要定期巡查消防设施。结束语总而言之,语音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做好语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关乎在校师生的安全,更是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士花,邵凤英,明珠,李永强.高校语音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3-14.

[2]李铠,陈建.小议语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电脑迷,2017(08):112.

第5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论文摘 要:本文就高校普遍开展的信息化建设,分析了在数字语言实验室方面可能存在的传统安全问题和新型的信息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方案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的普及,基于视音频线连接的传统模拟语言实验室已经逐步向基于tcp/ip和快速以太网结构的数字语言实验室发展。数字语言实验室丰富了教学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力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数字化、网络化、自主式、开放式是21世纪数字语言实验室发展的趋势,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数字语言实验室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除了与模拟语言实验室一样存在的一些传统安全问题外,还产生了一个新的安全问题,即信息安全问题。 

 

1 传统安全问题及其防护 

高校是培养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要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而实验室安全则是高校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数字化、网络化、自主式、开放式为主要特点的21世纪数字语言实验室,其强大的功能是由复杂的硬件和电路组成的,因此在传统安全问题上比模拟语言实验室更具安全隐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防水 

语言实验室的顶部和侧面,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管道通过,如暖气管道,中央空调管道,生活用水排水管道等。这些管道如果没有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的话,很有可能出现漏水现象,如果在一些假期里发生漏水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为数字语言实验室绝大部分的电线都分布在防静电地板下面。 

语言实验室是严禁学生带水或饮料进实验室的,避免学生因不小心打翻杯子而引起电路短路以致烧坏设备等情况发生。在雨雪天里,也要特别注意防水问题,严格检查窗户是否关好,学生是否穿好鞋套。 

1.2 防火 

数字语言实验室要严格控制机器及空调不作超负荷长期运行,杜绝使用电炉、电水壶、电热器等大功率电器,严禁存放腐蚀性强的物品及易燃易爆品,严禁使用易燃品在实验室内清洗带电设备,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 

灭火器要坚持定期检修,管理人员应掌握一般事故处理方法及防火灭火技能。 

1.3 防电 

数字语言实验室硬件复杂,电路多,要严格规范安装配电设施、电气线路及ups电源等,最重要的是要完善机房的接地系统。 

数字语言实验室完整的一套接地系统要包括避雷保护地、交流地、安全地、直流地四个方面。如果接地系统不当,将会引起故障,甚至烧毁元器件,直至引起火灾。并且,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是数字语言实验室抗干扰防静电最简单、最经济而且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1.4 防盗 

数字语言实验室造价不菲,计算机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从cpu、内存到鼠标、键盘、鼠标垫等小东西,都是大家日常工作学习能用得上的。平时防范措施一定要做好,微机机箱最好上锁,鼠标键盘最好都用扎线扎好,做好平时上下课检查和定期检查。 

下班后一定要关好门窗,假期期间最好用封条封好。以防发生内存、cpu大批量丢失甚至整机被盗等大事。 

 

2 信息安全问题及其防护 

信息化建设和网络资源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建设和网络资源建设的逐步深入,网络终端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数字语言实验室正是不断增加的网络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加,新的安全问题出现在大家眼前,即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资源防泄密 

当今社会,硬件有价,信息无价。网络信息资源是高校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的辛苦结晶和宝贵财富,能从一个侧面体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师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信息安全成为一个极大的难题,因而信息资源成为最难保管的财富。一些人在鼠标键盘上的几分钟操作,可能就窃取了一些教授专家多年的辛劳成果。因此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各大高校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尤其在军队高等院校中,关于信息安全防泄密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大家普遍狠抓不放的重要课题。 

2.2 计算机病毒防护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其令人恐怖的地方正是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暴力破坏上。对于数字语言实验室来说,安装杀毒软件和还原系统是应对计算机病毒的双保险,当然要定期进行杀毒和升级杀毒软件,因此最好是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进行集体升级。数字语言实验室通常配备拥有大量宝贵信息资源的服务器,对这些重要的服务器,要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以免出现由计算机病毒等因素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信息资源丢失事件。 

以上两种是对网络终端的病毒防护措施,而对源头的病毒防护措施体现在接下来的第三点校园网安全管理中的实名制和相关教育上。 

2.3 校园网安全管理 

没有一个完善的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问题就会出现很多漏洞。校园网安全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东西,而与数字语言实验室信息安全有关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校园网与互联网之间做好防护墙 

高校要做好校园网与互联网之间的防护隔离,作为网络终端的数字语言实验室也是一样,可以有效控制住一些安全隐患。 

②网络登录实名制 

联接校园网的数字语言实验室网络终端,都要用实名制登录网络。这样不但能做到有效控制和监测,防止非法用户登录,还能为不同用户设置不同权限,实名制可以有效防止恶意散播计算机病毒等行为,设置权限同样能有效控制信息资源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③对师生进行网络安全警示教育 

在师生使用数字语言实验室网络终端上网之前,要对师生做好网络安全警示教育,避免师生们因不小心而导致的网络信息资源失泄密事件,同样时刻警示师生切不可为炫耀自身计算机技术等原因而犯下散播计算机病毒等过错。 

 

3 结语 

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为准则,抓好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使用守则,明确数字语言实验室准入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认真填写数字语言实验室使用管理记录,日常管理、维护、检查要有责任心;对待师生不当行为要有耐心,仔细劝解;定期对数字语言实验室硬件环境和信息资源进行检查、维护、升级和备份等。 

如果管理得当,数字语言实验室将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信息化建设成果;如果管理不当,不仅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因此,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对数字语言实验室加强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第6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在科学研究活动当中要使用实验室的各种设备、设施和化学药品,部分研究生缺乏防范意识和责任感,不能正确地操作仪器设备与安全地使用化学药品,这些设备设施与化学品的潜在危险性将会被诱发出来,并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科研实验时不穿实验服、不戴一次性手套;或者在细节问题上不加注意,戴着手套操作电脑;还有的学生将未消毒的实验服带回寝室洗涤,或者穿着实验服在各个实验室进出,这样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消毒污染物、废弃物和清洁物品共用一个消毒容器,未按要求配备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等设施;缺乏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检查,等等。

二、如何开展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

(1)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国外一些著名高校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1][2]。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但是实室安全管理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而安全保障程度的高低,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可操作性的强弱正相关[3]。一套良好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具有自我完善功能,可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

(2)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在科研实验室中对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 特别强调导师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导师有责任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另外,各二级单位也应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组织学习实验室关于学校和院系的安全规章制度、研究生的安全责任、消防知识以及案例教育;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现场讲解,现场解答学生疑问;每年请学校公安处消防科的同志给研究生讲解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可结合研究生学生会不定期举办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在提高研究生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让他们对科研中的实验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3)开设“实验室安全学”课程。针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可以专门开设一门“实验室安全学”课程。课程可设置为研究生一年级的必修课,16学时,1学分。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最后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理论教学讲解实验室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表现特点、产生原因、防治原理、防止措施、安全管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实践教学包括灭火器操作和疏散逃生演习。室外进行灭火器灭火演练,要求每位研究生都能实际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方法。模拟火灾现场,在实验室内发出火灾报警,学生按照逃生要求从紧急出口逃生。最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结课。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课程,加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让研究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三、小结

安全教育工作不是靠“口头警示”和“制度上墙”就能解决的问题,除了要让研究生有安全理念,更重要的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相应的安全教育措施。科研实验室是研究生进行实验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重地,只有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才能为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浴辉,向 东,陈少才.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168-171.

第7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安全规范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140-02

化学课程是高校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室是开展化学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医学类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年,接触基础化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是要熟悉化学实验的操作与安全实验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增多,实验室开放时间和使用频率的增加,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化学实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1]。化学实验室涉及到的试剂种类繁多,许多试剂是易燃、易爆、具毒性或具腐蚀性;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使用到高温、高压反应条件、或者释放毒气的过程;各种仪器设备安全设备水平不一,安全防护标准复杂多样,对于实验操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维护水平。综上所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化学事故,不但对实验者的施救难度大,对学校财产和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2]。因此,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化学实验安全培训,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略显单一的安全教育课程并不能完全达到确保安全实验的目的,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实验者缺乏良好的安全实验习惯导致操作失误而造成,或者是缺乏对实验的准确把握操控而造成安全事故。为了保证高校化学实验安全进行,一定要在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化学实验安全培训,规范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行操作为[3]。本文通过对现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后结合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基础,在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实验安全培训及规范实验操作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1 常见的化学实验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 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安全意识不强 实验室是实现教学、科研任务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新同学进入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工作及学习。对于本科学生所开展的基础化学实验,其中包括有简单的无机化学实验,相对复杂危险的有机化学实验等,各自有不同的实验室,各自要开展不同的的化学实验,由于学生刚进入大学,对于安全实验的意识不强,并且不具备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操作中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老师在培训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对安全实验的意识教育。

1.2 大型高端贵重仪器设备多,缺乏专业培训 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的加大投入,实验室仪器设备不断更新,特别是高端贵重仪器逐步进入实验室,这些仪器的投入提高了科学实验水平,同时也增加了安全管理压力,各设备安全设备水平不一,安全防护标准复杂多样。为了让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高校对学生开放实验,但是学生缺乏专业培训,对于高端贵重仪器设备不具备使用和操作的能力。实验室管理需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通常实验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保管员、仪器维护、卫生等,导致仪器管理维护不够专一、规范[4]。并且高校缺乏对进入高端设备仪器室学生的统一培训及考核,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操作及维护仪器,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实验室或实验场所多种危险因素并存 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验的场所[5],而化学实验所涉及的药品、仪器、反应条件都非常繁琐,许多药品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因此在使用时需特别注意用水、用电、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可燃易爆气体等多种情况共存,学会处理安全事故的突况。实验室存在药品过量发生危险、制取气体时实验装置不畅通、实验室空气不流通、实验用水、用电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针对老旧实验室,此情况更为明显,安全问题更趋于严重。

2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促进实验室稳定发展

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所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保障实验安全进行的基础[6]。通过借鉴其它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一些有效做法,结合我校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情况,从安全教育发面进行深一步的改革探讨,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2.1 安全教育课前先导入 作为医学类高等院校,培养的是高尖端医学人才,在实验技术能力上的培训更是重中之重,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是为了让高校学生能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能够着实掌握基础的实验技能。而安全教育必须从一开始就导入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在实验前了解安全实验的重要性及危害性,切实从自身出发强化安全意识保障,确保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

2.2 教学内容多样化,吸引学生注意力 化学实验虽内容丰富、变化有趣,确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除常规安全知识内容之外,必须根据化学实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安全培训内容,通过有趣的课堂导入,引入大量生动有趣的事例研究,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大安全培训的力度,着实提高安全意识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教师能力的培训上,我校积极开展教师能力培训,特别是对实验室教师的培训,不光是在专业知识上加强培训,同时加强教师上课素质能力的培训,能够有趣生动的讲解安全知识,让学生轻松掌握。

2.3 加强实验规范行为培训,保证化学实验安全 为了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复杂的化学实验都需要一个个简单的基本操作组成,所以实验规范行为培训注重的是实验过程中规范行为的培养。如果不能规范的进行实验,那么实验安全就无从谈起,实验者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实验教学中也应注意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安全知识,在任何一次实验规范行为培训中,都不能疏忽任何一个不规范的行为,例如:实验室中酒精灯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一个酒精灯点另一个酒精灯;加热盛有液体药品的试管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这些实验行为细节在整个课堂上进行全面教育。而任意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都可能是一个细节的忽略而导致,如:易燃易爆药品使用不当;打翻距热源过近的装有易燃有机试剂的器皿;为节省时间加快反应温度和速度,导致反应剧烈,造成容器爆裂等。因此在实验行为规范培训上不容有所疏忽,从根本上保障实验安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开展实验规范行为培训,力在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进一步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和成就感,继而启发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保障高校化学实验室能够安全进行,为学生提供安全理想的实验环境。

2.4 开展课后安全评价,巩固实验室安全环境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一项课后安全评价,在实验报告中突出安全知识考察一项,在实验结束后,对于实验室安全行为进行评估,让学生从安全角度审视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每个简单的实验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没有按照实验规范行为进行的操作,即是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从整个实验严格来说是不合格的。通过实验后的安全评价能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自我批评和改正,真正在实验能力上得到提高。开展课后安全评价才能进一步巩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

3 结论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较多,其安全不仅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财产、生命安全还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环境污染。因此,提高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学生安全意识是对实验室安全的一道保证屏障,通过各种有趣生动的课堂教育和有效的课后安全评价方式,为高校化学实验安全进一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大硬件投入,又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学生安全规范行为培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罗一帆,汤又文,孙峰,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04):147-149 .

[2]苑乃香,谢东坡.化学实验突发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2:164-166 .

[3]刘浴辉.高校化学实验安全与实验规范行为培训[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02):182-185

[4]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01):173-175.

[5]吕明泉.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知识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05):116-118.

第8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开展实验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然而,实验室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2015年4月5日,中国矿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 5名同学1死4伤。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对2001-2013年以来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生的100起典型实验室事故统计显示,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593人受伤或中毒。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不仅对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并且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也引起了高校、社会的广泛关注。

6S起源于日本现代企业管理并进一步扩展,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ECURITY)六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引入“6S”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

1.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日常运转如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安全问题,还存在危险化学药品存放与使用、精密仪器操作安全、危险废物处置的安全问题。另外,很多实验需要在高压高温或者强磁场、高真空、强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下进行,有些实验还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率高、作业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的特点。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比较复杂,加强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1.1高校实验室事故分类

统计结果表明在高校实验室各类事故中,火灾、爆炸、毒害是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这与实验室使用种类繁多的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药品以及有些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辐射、微波或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密切相关,操作不慎或稍有疏忽,就可酿成大祸。管理和使用电源不当操作、线路老化等也是火灾事故的主要原由之一。其次是机电伤人、设备损坏等其他事故,多与违规操作、设备老化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相关。

1.2高校实验室事故成因分析

经过数据统计表明,因违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引发的事故最多,占事故总起数的27%;以下依次是设备老化、故障或缺陷,线路老化或短路,操作不当,分别占事故总数的15%、14%和12%。上述4种原因发生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68%。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也是这4种原因,其中因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不当造成的人员伤亡就接近80%。因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相对较多,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也就比较大,所以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高校实验室“6S”管理体系构建

6S管理是一种在日常工作中查找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思想与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具体而言,每一项对应的活动及手段如图1所示。

首先,实验室的整理,我们把机械类、电子类、化学生物类区分开,按专业来分,把工作区、仓储区用“安全通道”区分开。 其次,对每个专业实验室,按教学任务的安排进行整理,对实验现场摆放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现场无杂物,走道通畅,能提高实验效率;减少磕碰的机会,能保障完全,提高质量;能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能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培养学生“整理”意识,养成“整理”习惯,使学生今后有良好的岗位工作作风 。

整顿是把实训所需的物品、原材料、刀具、工具、量具等加以定量、定位。通过落实前一步的整理工作,教学实验中心制定了各个专业教学流程,规定了每一种实验器材的放置位置及放置方法,通过画定区域保证每一件物品定点定位。

清扫是将教学实训室打扫干净,包含设备、工具、量具及地面、墙壁和其它工作场所。 实验场地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化学废料、垃圾等,会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实验样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脏的现场更会影响学生的操作,使人不愿久留。 各专业实验室在编写实验指导书时,就把每一种实验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方法编写在实验指导书里了,指导老师对学生做安全教育、设备保养知识教育,化学试剂、设备每次使用完后一定要清扫、保养。 每个实验室建立清扫责任区,责任到人,定期彻底清扫操作现场,不留死角,杜绝污染源,对所电子线路定期检修、操作的设备进行保养、药品试剂进行清理。

教学实训室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实训操作热情;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教学实训室始终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齐的工作服,还要根据需要佩戴口罩、手套及安全帽,确保工作服和安全帽要清洁,仪表要整洁,衣衫不整的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

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按规定行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实验时,按规定要求操作,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通过规范实验场地、器材、药剂等,营造一目了然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最终提升学生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总之,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特征和管理现状,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成立由一位校领导负责的学校安全委员会,构建起“学校、学院、实验室、导师、学生”五级安全管理组织构架。通过“6S”管理活动,以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难点为目标和切入点,通过查找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创建安全高效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210-213.

[2] 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2):193-195.

[3] 武晓峰, 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8):81-87.

[4]李显明.基于 6S 管理的实训教学探索[J].学理论,2010(35):331-332.

第9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实验室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已成为实验室发展的大趋势。集中管理可使实验室保持高的开放性,容纳更高的人流量,有助于改善教学环境也可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另一方面也给实验室安全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流量、机器数量的增多给计算机实验室带来了设备故障、火灾、触电等的安全隐患,如何确保师生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正成为高校研究的课题。

2 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实验室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1][2],且针对各部分均有明确规定。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实验室规定了多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了实验室管理的内容,详细说明了管理流程是如何具体实施的,并指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培训所包含的接受培训人员、考核制度等。英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实验室风险评估、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安全检查监督、实验室安全培训。美、英高校在落实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过程中,重视其可操作性,即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检查项目均有详细的规定可供参照。

国内的研究[3][4][5]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种是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一种是研究发达国家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国内的启示,另外一种是针对国内实验室安全研究现状,构建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国内的研究多致力于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有些研究吸收了国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验,体系比较完整,但总体上在管理体系具体包含的内容还不够清晰。

3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特点

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承担来自全校的计算机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承担的教学任务多,计算机基础课为全校大多数专业必修的科目,且承担计算机专业课等的教学,教学任务重;2)开放时间长,因涉及高校众多专业的教学,实验室承担的学时数众多,实验室多全天开放;3)使用的软件种类多,计算机实验室不仅承担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还承担着外语专业、数学专业、工程类专业等的教学,需安装多种教学软件。

计算机实验室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重,在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6]:1)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多认为实验室安全是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安全问题注意不够;2)设备老化问题,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多是分批购买,购买较早的计算机老化比较严重,而且计算机的高频率使用也使计算机的老化加速;3)设备故障问题,计算机实验室静电现象比较常见,因使用频率高,造成计算机出现硬件、软件及网络故障等问题;4)系统安全问题,由于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个别学生有意无意下载文件、删除系统文件、更改配置、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5)环境安全问题,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较多,产生的温度较高,存在火灾的隐患,且有些实验室因装修问题,天花出现裂纹及脱落的现象,对教师及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

4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4.1 实验室安全要素分析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平时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可以得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实验室安全文件、实验室安全委员会、仪器设备的检查、工作环境安全检查、意外事故防范、安全整改、实验室安全检查监督、安全培训。

4.2 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的细化

从计算机实验室的角度来说,在实验室安全文件、实验室安全委员会、安全整改、实验室安全检查监督、安全培训这些方面与物理、化学等实验室是相通的。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实验室的地方在于计算机实验室不存在剧毒化学品、不存在试剂废液排放问题,且在设备检查、工作环境检查、意外事件防范有其自身的特点。

设备检查方面,计算机实验室主要检查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是否能正常运行。在软件方面主要检查操作系统/管理系统是否正常、是否感染病毒、教学软件能否正常使用;硬件方面主要检查计算机与耗材的数量、以及是否存在硬件故障;网络方面主要是看交换机能否正常运行,网络是否通畅。

实验室环境检查方面,这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计算机实验室和服务器机房的检查。计算机实验室主要检查电箱是否有安全标识及操作指南,实验室内墙壁上是否有禁止室内饮食的标识,灭火器、面罩及保存方式是否正常;服务器机房主要检查空调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火灾预警装置是否正常。此外还要注意每个实验室的安全信息牌是否完整、安全通道标志是否正常。

意外事故防范方面,计算机实验室主要的隐患在于温度较高、电器较多,存在火灾和触电的安全隐患。除其他自然灾害外,需重点针对此两种情况做详细的预案。

4.3 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实验室安全文件

是否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否已经通报且张贴在各实验室,是否对现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论证、更新,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校领导、院/中心领导、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安全员是否签订了实验室安全责任书。

2)实验室安全委员会

学校是否成立了负责实验室管理的实验室安全委员会这样的部门,是否建立了由校领导――院/中心领导――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安全员组成的四级人员结构,是否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安全会议,每次的会议是否有详细的记录,会议的决议是否经过专家的讨论。

3)仪器设备的检查

有关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方法是否已经张贴,计算机系统/管理系统、教学应用软件、交换机、多媒体、服务器等的故障及维修是否有详细的记录。

4)工作环境安全检查

安防设备如灭火器、面罩、服务器机房的火灾预警装置数量是否充足、是否过期、放置/保存方式是否正确,服务器机房的空调能否正常使用,用电箱上是否贴有安全标识,实验室墙上是否张贴有禁止在实验室饮食的标识,实验室天花是否正常,实验室是否存在大功率电器使用的情况、乱接电线的情况、漏电情况、私拆计算机的情况等,是否存在纸张、饮料瓶、鼠标、键盘、计算机配件乱放的情况,走廊的安全标识是否能正常使用,安全信息牌是否完整,是否有实验室环境安全异常情况及整改进程登记表。

5)意外事故的防范

是否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具体危险(如火灾、触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包括组织机制、应急措施、事故处理步骤等。此外,是否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演练,一旦事故发生,可有效地降低损失。

6)实验室安全检查监督

是否有明确的定期检查制度,如学校每月一次安全检查、学院/中心每月两次检查、实验室每周一次检查。是否有安全巡查机制,是否有规范的安全检查记录,是否有完整的安全隐患通报整改记录。

7)安全培训

是否有详细的培训计划,是否印制了培训手册,培训的人员是否涵盖了所有学生、带实验课的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否有培训考核机制,是否有详细的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