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1篇: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24-0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和实现基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乡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富裕风尚文明的美丽沙河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在沙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沙河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日前,我们对沙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基层文化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当前沙河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人员工资除外)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无投入,致使文化工作举步维艰。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尽管基层党委、政府在认识上对文化建设很重视,但因为财力薄弱,无力投入;二是基层负责同志长期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虽然财政有钱,但是不愿意投入;三是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所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难以落实,对文化建设没有一个有力的制约措施。

(二)乡镇、农村两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滞后。从乡镇来看,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开展科技讲座、扫盲教育、法制宣传、文艺辅导、文艺汇演、游戏娱乐以及农民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的课堂,也是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阵地,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虽然大部分乡镇设立了文化站,可是缺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和场所,又不方便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即使那些有独立场所的文化站,其设施、设备以及投入等也与综合文化站的要求相差很远。从实际效用看,相当多的基层文化设施建成后,由于管理人员、经费难到位,不能有效运行,只满足了“有”,未解决“用”的问题,以至于被群众戏称为“开关中心”,少部分还被挪作他用。农家书屋的藏书数量不少,但普遍缺乏图书更新经费,可读性不高,有的图书灰尘满面,少人借阅。

(三)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薄弱,工作不专一。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中普遍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有文艺特长的不足半数,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十分稀缺,而且仅有的这些人中兼职过多,不够稳定。不少乡镇的文化站人员,不仅要从事文化事业,而且兼任乡镇党政办、社会事业办、驻村指导员、会计、出纳等等大量超出业务所及的工作。由于兼职过多,文化工作只能应付而已。

(四)投资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目前,沙河市基层文化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靠国家、省补助资金和政府的有限投入,社会力量投资还处于空白,多元、稳定的投入机制还未形成。一条腿走路的现象致使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措施

党的十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全面推进沙河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根据十要求,沙河市应该出台一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规划。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建设、教育、民政、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协作,各乡镇政府配合,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从改善基层文化设施入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目标,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第2篇: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唐山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61-02

近年来,唐山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作为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初步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格局,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有序进行。但是唐山市公共文化设施硬件建设与国家标准相比还有差距,对标省外城市有明显不足,一些主要指标落后于省内城市,需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其健康发展。

一、唐山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文化设施薄弱,网络布局不合理。一是市中心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市中心区的基础文化设施建于20世纪80年代,三十多年来,这些公共文化设施不但没有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反而随着城市建设被部分拆除。目前,市中心城区只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和一个能为群众提供免费服务的群众艺术馆,仅有燕山影剧院一座剧场。从规模上说,与省内城市相比较,现唐山市图书馆建设规模列全省第八位,建筑面积低于国家最低标准。唐山市群艺馆规模位列全省第七位,达不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的一级馆的硬件标准。二是县区重点文化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迁西县文化馆、图书馆拆除后,尚未开工建设新馆。芦台、汉沽、南堡文、图两馆缺失。各县(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多已老化,标准较低。部分县区新建的文化设施位于新城区,人口集中的老城区存在文化网点缺少的现象。迁安、乐亭、丰润和滦县近年先后建成了新的公益性博物馆,但距国家评级标准还有较大差距,藏品存放环境不达标,控制温湿度等必备的设施、设备尚不齐全。三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网络不健全。目前唐山市尚有3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未达标,16个街道无文化活动中心,323个社区和1 543个村无文化活动室,部分乡镇文化站没有合法的土地手续。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一是全市图书馆藏书量明显偏低。按《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要求,唐山市级图书馆藏书总量应为135~320万册,人均藏书0.9~0.8册。但目前仅有馆藏图书84.1万册,人均藏书量仅为0.27册。唐山市图书馆藏书总量目前在全省列第二位(石家庄市图书馆为112.9万册),与省外发达城市相比,唐山市图书馆藏书差距很大。如济南市图书馆为150万册、烟台市图书馆为160万册、杭州市图书馆为259.6万册。在唐山市12个县区级图书馆中,有10个馆藏书量低于国家标准。二是农家书屋建设进展不平衡。按照河北省要求,人均财力排名全省前三十位的县(市)区2011年要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其他县(市)区2011年进度要达到80%以上,2012年完成剩余书屋建设任务。目前虽然路南、路北、丰南、唐海、丰润、开平、古冶、汉沽、南堡、高新区等10个县区已按计划甚至提前完成了农家书屋建设进度任务,但全市2011年农家书屋建设进度为69.8%,仅高于张家口,在全省11个地市中位列第十,而廊坊建设进度达到了95.5%。三是各级群众文化活动经费基本未列入财政预算,缺乏经费保障机制。市群艺馆每年财政拨款数额列全省第五位,少于石家庄、保定、张家口、邯郸市。各县(市)区文化馆在财政预算中基本没有活动经费,不能满足开展业务辅导、培训、创作等方面业务的需要。唐山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均活动经费3 848元,秦皇岛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均活动经费6 405元,是唐山市的1.66倍。

3.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和队伍建设问题突出。一是机构不健全。目前,唐山市各类文物点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4倍,文物藏品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几十倍,考古发掘和文物执法任务日益繁重,现有机构和人员已远不能满足需要。唐山市有8个区(开发区、管理区)未建立专门文物管理机构。二是从业人员不足。今年,唐山市群艺馆、图书馆、艺术学校、艺术研究所等单位公开招聘了一批专业人员,但全市文化人才紧缺的状况并未根本改观。市图书馆编制人数少于石家庄、保定、廊坊。市群艺馆编制人数少于石家庄、邯郸、保定、承德。14个县(市)区中,编制不足10人的图书馆、文化馆有7个。市艺术学校为河北省仅有的两所独立艺术中专之一,建校五十三年来,培训了大批专业艺术人才,该校现有从业人员47人,而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有从业人员109人。三是高层次文化人才短缺。目前唐山市文化系统紧缺的是具有高级别专业职称或在全国文化某一行业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考古、编剧、导演、作曲、舞蹈等高层次人才。如:唐山市有中级职称以上文物人才43人,而石家庄市为102人,承德市为113人,保定市为51人,邯郸市为61人;市艺校现有中、高级职称30人,而石家庄市艺校中、高级职称为61人。四是基层文化队伍需要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标准要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3人以上,行政村和社区至少有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唐山市18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编制人数350人,其中编制3人以上的有36个;编制两人的有90个;编制1人的有19个;无编制的为43个。乡镇文化站编制他用现象普遍存在。基层文化部门因条件差、待遇低,导致人才外流现象也比较突出。唐山市行政村和社区普遍没有专、兼职文化管理人员,财政补贴村(社区)级文化管理员的机制还没有建立。

二、加强唐山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对策

1.健全完善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要加强县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路北区、路南区、迁西县、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汉沽管理区、南堡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未建文化馆、图书馆和有馆无舍的县区尽快制定建设规划,确保在2013年前高标准建成文化馆、图书馆。二要推动文化馆、图书馆上等级。确保到2015年全市所有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其中,全国和省级文化先进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三要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市、县两级财政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2012年底前,全市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达到国家标准,农家书屋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四要加强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全市每个街道和居民社区至少分别设置一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旧城区社区文化设施达不到标准的,应通过改扩建或置换、租赁、共享等方式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配套程度。社区文化中心规模要与辖区居住人口数量相适应,建筑面积至少要达到300平方米,占地面积至少要达到500平方米以上。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要增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城市居住区和新建居民小区,从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五要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唐山文化会展广场建设,确保市图书馆新馆、市群艺馆新馆、唐山大剧院、书画院等重点文化设施2014年前建成并交付使用。加强县级数字电影院建设,确保2015年每5万人拥有一块加入城市主流数字院线银幕的目标。鼓励各县(市)区优先设立填补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行业特性、区域特点的专题性博物馆。积极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第3篇: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管理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15-01

一、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中,发现了诸多制约性的因素,导致基层群众的发展呈现消极的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一)缺乏文化建设的内涵

综合考虑基层群众的文化基础可发现,我国基层群众的文化基础水平比较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群众的文化水平有待进步,例如:受我国古代传统守旧思想的影响,我国存在大部分的群众,缺乏文化建设的思想,而且群众本身对文化建设比较抗拒,影响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力度,只有转变基层群众的思想根本,才可保障文化建设内涵的传递。

(二)队伍管理的矛盾性

我国基层群众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但是我国在队伍管理上出现了严重的矛盾,社会在不断进步,队伍管理的方式却仍然原地不动,既没有创新性也没有实效性,或者是队伍管理的方式与实际的群众队伍不相适应,导致基层群众对管理出现厌倦的情绪,更加不利于队伍管理的进行。

(三)生活建设的不到位

虽然我国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基础的生活建设跟不上速度,导致我国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建设的依据,部分建设只是出于表面化,不具备实施的意义,一方面制约了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进步的程度;另一方面导致基层群众在队伍管理方面缺乏积极性。

二、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建设的内涵必须围绕基层群众展开,在为基层群众灌输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时,提升文化建设的力度,首先可在思想上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响应文化建设,例如: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文化建设知识的宣传,让基层群众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次开设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课堂,组织基层群众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同时利用课堂实践组织多样的文化活动,保障基层群众在学生时,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最后组织相关人员在基层群众中进行文化建设的演讲,重点强调文化建设对群众的重要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让基层群众意识到自身是国家建设的一分子,必须进行自我学习。

(二)合理实施队伍管理的策略

实施队伍管理的策略必须以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为主,只有保障全体基层群众,全部参与到队伍管理中,才可保障策略的有效性,首先正确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基层群众的力量非常大,管理者必须站在基层群众的角度,实施策略,才可保障基层群众自愿的接受管理,因而不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其次管理者在实施队伍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基层群众的表现呈现鼓励、肯定的态度,让群众意识到在队伍管理中,自己的参与具有价值和意义;最后以便捷的管理方式对基层群众进行管理,基层群众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过程,如果在最初队伍管理上,采取复杂的管理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实施;另一方面容易造成群众的迷惑。因此必须合理的实施队伍管理的策略,保障管理的可行性。

(三)加大生活建设的力度

生活建设与群众的文化建设、队伍管理密不可分,加大生活建设的力度,发挥其在建设与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抓住建设、管理的方向,切实做好实际生活建设的工作,针对基层群众的各个结构,采取不同的生活建设,保障基层群众在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中以健康、积极的方式进行,促进建设、管理实施力度的提升,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队伍管理的水平。

综上所述,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在根本上提升我国的综合文化素质与实力,促使我国以高素质、高文化的姿态,实现与国际的同步发展,展示我国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的成果,同时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

三、结束语

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不仅可提升我国的综合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保障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具备和谐性,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提高整体的文化和管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促使我国众多的群众群体朝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另一方面文化的提升是我国在精神方面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保障我国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第4篇: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基层群众 文化建设 对策

基层文化的建设属于国内先进文化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国家多个方面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先进文化的建设、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群众利益的实现等。认真落实好基层文化的工作对于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其对于国家与党在方针政策宣传方面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效果,并有利于政府、党、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加强[1]。其次,其有利于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实现健康化、文明化,且还可促进人们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最后,其在推动改革发展的同时,还可维护社会的稳定性。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基层文化工作的认真落实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相关人员、相关部门等应对建设基层文化的问题加以重视,切切实实解决存在于基层文化的问题,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对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对策进行探讨。

1.为基层文化的建设创造浓厚的文化发展气息

1.1抓紧文化工作中的领导

在基层文化的建设工作中,领导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所有部门应基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这一点,树立起文化、社会、经济等同步发展与协调发展的观念,此外还需意识到社会上以及经济上的效益相统一这一点,对基层文化的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还需对文化建设的规律、建立机制等进行探索。领导机制方面,在政府以及党委主要的议事日程中,纳入基层文化的建设[2]。激励机制方面,鼓励专业的文艺工作人员进入到基层,给予基层群众提供服务。考核机制方面,在建设精神文明的考核项目中,纳入基层文化的建设。市场运作机制方面,提倡基层文化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以求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在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中注入新活力,尽可能实现党政领导共同管理的目标,通过集中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快基层文化的建设。

1.2在文化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

在基层文化的建设中,其实践主体以及享受主体均是农民群众,因此在建设基层文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表现出农民群众这一个主体。在基层文化的建设工作中始终围绕着满足与实现基层群众的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尽可能使农村的文化活动形式符合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通过丰富内涵以及健康格调等,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等。所以,在文化建设工作中,一方面要有效结合生产工作,根据农民的需求,给予农民提供服务,真正做到接近群众[3]。另一方面要有效结合时代,采用多种宣传途径给予基层群众灌输新的思想观念以及知识,例如文艺活动、广场宣传、图书、电视以及网络等宣传途径,提高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生命力。

1.3在文化工作中认真落实宣传工作

在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中,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的文化部门,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做好引导工作以及组织工作,帮助广大基层群众转变经济在文化之前的这一种思想,鼓励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肌层文化的建设工作中,使基层群众对文化建设的工作产生认同感。

2.在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在基层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寻求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动力。从本质上看,基层文化的建设工作也算是政府多项阳光工程中的一项,因此该项工作应该扩散基层的每一个角落中,而在扩散过程中,则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做好示范。其次,对国家以及省级在基层文化中工作会议的相关文件精神、相关政策进行研究与落实,并明确基层文化公益性以及市场属性之间的关系。再者,相关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努力对社会文化的社会化运作思路、运作渠道等进行改革、创新、发展,落实组织调控工作以及引导推介工作,将社会各界的力量、资源等集中在一起,促进基层文化的发展。

3.为基层文化的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并加强队伍建设

若要确保基层文化的建设工作可紧跟着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要为其在运行方面构建一套长效的机制。尤其是一些对基层文化的建设可起到促进效果的机制,例如考核机制、领导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从而确保基层文化的建设工作可有效运行。在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中,应注重乡镇文化站负责人的选配。首先,在文化站负责人的选拔过程中,应征求上级领导的意见,尽可能选拔具备多种优点(例如工作热心、管理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等)的综合性人才[4]。其次,还需为基层文化构建骨干培训网络,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确保基层的每一位文艺骨干均有参加过培训。

第5篇: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59-01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基本涵义

基层群众文化是组成我国文化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代表着基层群众对文化的渴望和追求。群众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独特社会文化,表现出和其他文化不同的价值,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基层群众文化的主体是所有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们。它表达的手法通俗易懂、表达的内容较为丰富,它以各个形式将文化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没有民族、地方、年龄、季节的限制。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够

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就不能离开相应的资金保障,我国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依然不高,在投入方面还不能满足文化建设开展的需要,例如:对于城市的社区来说,部分社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书屋,文化中心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但是在农村中几乎没有上述的文化设施。部分农村居民甚至片面的认为群众文化就是打牌、喝酒等等,如此就导致了基层群众文化的贫瘠。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太低,导致文化基础建设不到位。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队伍不足

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离不开队伍的建设。但是目前基层群众文化的队伍建设依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数量相对匮乏,很多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在毕业以后都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二是从事基层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质量不高,也就是基层文化管理队伍的能力不高,不能够胜任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关键在于相关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和推动作用。因此队伍建设的不足,给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没有落到实处

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第三个典型问题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很多基层群众对文化建设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再加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对群众文化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形式化,从而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能将自身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的基础建设

各级的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的基本涵义以及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内容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筹措资金建设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中心,从而给群众文化的建设创造平台,为群众开展文化交流提供场所。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当地政府应该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的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以及文化经营户的发展。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充分挖掘出一批具有民间艺术和文化的人才,并进行培养和起用,从而培养一大批的文化者,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不断创新基层文化活动方式

基层作为一个具有非常潜力的文化市场,因此要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就必须让群众文化跟日益变化和增长的群众需求相一致,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态度,不断更新服务的观念,从而开发出多样化、多层次、高水平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对不同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争取以点带面,实现群众文化的稳步发展。

(四)不断完善基层群众文化制度

在新时期,应该将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大繁荣”为最终目标,从而不断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化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打基础、建网络、该设施”的基本原则,加快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步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形式制定出不同的创建规划,保障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如何让基层群众文化不断发展也将成为文化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在新时期从事文化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自身工作上的不足,并针对这些缺陷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促进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晓君.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论[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9).

第6篇: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和谐社会;构建;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引言

基层群众文化是我国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虽然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但是其效果还有待提高,群众一直都是我国的基础,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格外重视对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具体而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确立基层群众文化构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内涵

基层文化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就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累积起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基层群众文化主要是以精神文化财富为主,辅以无助文化,中观层面的基层群众文化主要就是指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其对应的组织机构相应制度的总和,狭义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就是指具体层面上的文化要素,这些文化要素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同时也是这些娱乐文化要素的总和,例如文学艺术、传播媒体等等[1]。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引导文化发展方向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新时期出现的新鲜事物,同时也会接触到传统的历史文化,由于文化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所以在构建基层文化的过程中,会帮助人们群众建立起文化体系,对不同的文化种类分门别类,形成完整的文化体系,这对于基层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引导群众的价值取向,同时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实践能力。此外,文化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历史、人文、法治等等,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才能发挥出文化建设的文化引导作用,帮助人民群众意识到文化的引导作用[2]。如在加强人们群众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法治观念的普及,法治案例的讲解宣传,才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真实有效的掌握到法治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其法治观念,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理论根基。

(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

文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对于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文化对于政治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不断提高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此外,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对于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作为人们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不仅能够使人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富足感,还能改变人们对待世界和生活的态度,进而形成更加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实践,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添加文化元素,丰富群众生活方式,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毫无疑问,不断加强人们群众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带动我国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3]。

三、基层群众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文化的支撑,只有不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我国是一个带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国家,并且始终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为重点之一,努力构建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是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首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凝聚群众力量,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是人们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谐社会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参数一直影响去发展进程和水平,基层文化是保障和谐社会有效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文化的社会自然也无法做到和谐,同时,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持和思想保障,进而提高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所以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4]。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

和谐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要以人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修养,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基层人民的文化建设,以人为核心,不断提高其文化内涵和思想境界,实现人们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文化建设的本质要去,只有不断加强人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为和谐社会的稳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强大的生命力。进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和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和谐社会的重要尺度,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

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是我党的工作重心,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响应这一要求的具体表现,基层群众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所以要提高我国基层文化建设水平,以此带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俊,刘阳.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142-144.

[2]蔡祖喜.激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大舞台,2012,02:293-312.

第7篇: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一、厘清央行文化的理论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研究和建设央行文化首先要对央行文化的理论含义有一个比较合理和基本统一的理解,这是研究和建设央行文化必要前提。

要弄清什么是央行文化,首先要弄清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从不同层面研究,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人类层面,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文化概念。凡是经过人类意识烛照,打上人类活动烙印的,便是文化。二是社会层面,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文化概念。根据的社会结构理论,整个社会是塔形结构,经济是基础,政治在中间,文化在上层。它们相互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维系着社会的运转。三是精神层面,是与“哲学”、“宗教”、“教育”、“科学”等各种知识体系相对应的文化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是理念、精神,核心是价值观。但价值观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须通过一定的载体外化出来,人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及其产品,都是文化的不同表现形态。

“央行文化”概念中的“文化”含义当属第三层面,即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精神及其外化的显性形态,亦即央行文化特殊属性中所包含着的文化的一般属性。

弄清央行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一般属性后,还需要进一步弄清其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属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完整把握央行文化的本质。央行文化的特殊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央行文化是中央银行从业人员特有的文化,而非大众共有的文化;其二、央行文化是支撑中央银行依法履行职责的职业文化,而非其他文化。

与此同时,在央行文化建设实践中通常借用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理论,因此,央行文化与企业文化一样都可以归属于管理机制。但因行业属性的不同,央行文化建设,除了具有鲜明的行业性之外,还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与公共性,央行文化精神要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以社会责任为重的价值观,反映的是央行科学决策、诚信服务、和谐发展、稳定大局的职责要求。这与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性质是不同的。

所以,央行文化建设实践中,既不能不分层次,把含义非常宽泛的“文化”一词随意滥用,或不管什么东西,随意贴上一个“文化”标签,就当作是文化建设,要注意克服央行文化研究和建设中简单化、功利化、浮泛化等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也不能脱离企业文化的一般性原理和基本原则,另搞一套。也不必要完全拘泥于企业文化的理论,生搬硬套,不敢突破与创新。在央行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中,既要将优秀企业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加以借鉴和吸收,又要与人民银行的行业特点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人民银行特点的央行文化。

二、把握央行文化的层次关系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文化有主次之分,即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共有的文化,是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亚文化是指部分社会成员特有的文化,是不占主导地位或在某一局部产生和起作用的文化。就当代中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主流文化,相对于这一流主文化,央行文化是亚文化。

在央行文化与其分支行文化这对矛盾关系中,央行文化是主文化,基层央行文化是亚文化。央行文化,是人民银行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被全体或绝大部分央行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而基层央行文化是央行各分支行分别所辖员工的文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他们相互影响,又相互转换。各基层分支行形成的亚文化,一方面需要体现央行主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另一方面,各具特色的基层央行文化中一些潜在的、超前的新文化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主文化接受,转换成为央行主文化。

各基层分支行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注意协调好与央行主文化的关系,处理好一致性与灵活性、主旋律与变奏曲之间的关系。人民银行作为一个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系统,应该建立自己共同的文化,树立共同的形象。各分支行要根据整个央行系统的主文化,对各自的亚文化进行建设和调整,使之与主文化相适应。但是,在形成统一主体价值理念,塑造统一对外形象的前提下,各分支行也应该保留自己独特的观念、习惯和规范,在核心文化一致性的基础上,发展自身丰富多彩与独具特色的基层央行亚文化。因为基层央行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正源于其独创性与独特个性。

第8篇: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之一,因为这对于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凝聚共识以及公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里,我国始终存在些许不足,根据当下的形势来看,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政府以及人员不得不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出现的不足点,采取与之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其更加完善。

一、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

公共文化服务对于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不足已是家常便饭,严重的阻碍了其今后的发展。现如今,受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的改革影响,我国很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均加强了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了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国家要求,每年中央以及省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能与同级别财政经常性投入相差太远。个别省市也因此制定了关于如何协调财政支出与文化建设费用的详细准则,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里,能够达标的地方少之又少,尤其是经济相对于落后的地区。 在基层,很大一部分政府部门对于文化建设的意识尤为薄弱,没有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将国家用于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全面投入到具体的文化建设中去,促使公共文化费用紧张,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短缺,使基层文化基础建设工作没有办法如期顺利进行,使群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水平的预期无法得到满足。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尚未完善

眼下,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这一块的创新力度很是微弱,且服务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还没有启动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主导方向的供给开关。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然而基层文化服务部门对此需求没有办法给予满足,对于文化在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方式这两方面的创新,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能力被原有的基础水平所束缚,没有提升的空间。就文化供给和需求之间而言,仍然有着很大的结构漏洞,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身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此外,公共服务的社会以及市场化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最近几年,各个地方对公共文化活动实施社会化这一块展开了多次探索,可是因为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殊多方面原因,使得社会中注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队伍中的力量并不多,市场化以及社会化没有全面渗透,对政府产生的期望过高,从而使公共服务效能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三)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没有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

基层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肩上担负着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与责任,然而,个别政府部门以及人员,对于文化建设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以至于意识不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漠视的态度,不理不睬。此外,政府对于公共文化的监管力度很是微弱,特别是在基层,对于文化设施的重视度高过于所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 使得后者没有得到监管,绝大部分只是一种形式。虽然,有公共文化服务供出评分标准,但是具体的操作过程里,还是会参杂一些水分,而且评分标准在科学、制度、理论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另外,就评估主体而言,科学的评估应该是内外与上下的互动,可是现如今的评估依旧是把政府当作主体,这类“上评下,内评”的方式具有封闭性,十分不利于绩效评估,没有办法将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真实的反应出来,缺乏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

二、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水平的路径

(一)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来源

我们都知道,在目前的文化建设架构当中,政府不仅仅是责任主体,同时也是供给主体,因而,在实际的公共文化投入当中,政府应当将自身的主体责任贯彻于实际的文化建设里。为此,各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协调公共文化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将国家投放于基层文化建设体系的资金,应用到实际中去,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的需求给予支持和满足,并日益多样化和层次化。

(二)建立公共多样化服务供给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积极性

我国各级政所设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种类繁多的公共文化主体中具有着及其深远的积极意义,新形势下,各级文化机构,都应顺应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把以往陈旧落后的服务方式转变为多元的文化服务方式,并且持续挣脱原有服务模式的束缚,实施创新,如此才能在给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建立有关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吸纳更多社会力量,注入到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使服务效能得以不断提高。

(三)建立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

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因此,它的供给以及运行都应满足民众各方面的需求,当然,考评评价也要以需求作为导向,主张外部评价。要告别之前封闭式的评估体系,建立以民众满意度为重要主导方向的绩效评估,这样不仅仅能使广大民众的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同时还能协调公共文化服务的供求关系,使其能够更加健康平稳地发展。

第9篇: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建设基层群众文化能保持文化多样性,促进物质和精神生活发展。但一直以来,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匀等原因,导致基层文化建设不能稳步有序的进行。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有效合理的对策是加快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基层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政治、民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文明建设为经济长久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保障。我国农民数量上占社会的大多数,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文文化的发展,因此做好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是解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根本。

一、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文化队伍组织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镇综合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泸沽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社会和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文化建设上,2002年被列为四川省“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区”,并在同年被评为“州级文明单位”“文化先进镇”。泸沽镇的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工作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活动吸引力不够等原因,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

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是文化队伍建设的必要设施,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持。不少基层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在资金投入上侧重经济项目,对文化建设重视度不够,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经费在财政总支出上的分量低,在对基层文化建设上的经费则更少,文化站点的功能软化,活动场所设施陈旧,文艺设施更是少之又少,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活动场所被占用的现象,无法使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场所稀少且远离基层生活,很难引起农民参与的兴趣。同时,很多社会活动带有浓烈的商业气息,忽略了农民精神上的需求,和百姓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与群众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基层群众的业余生活在打牌、串门、聊天的过程中度过,乡镇举办的文化活动也多为国庆、春节等节假日服务,对群众的影响较小,参与此类文化活动的青年更少。

(三)基层文化建设队伍力量不足

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带动。泸沽镇文化站的干部编制为3人,但都身兼数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门的文化工作中。在基层村、社区,愿意参加这种工作的人才短缺,加上专业性的人才因为工作待遇及工作发展前景上的问题,很少有人能长期的坚持下去,这样就出现了文化建设队伍衔接不上的问题。文化队伍力量不足相应的就带来了文化站职能的削弱,队伍稳定性差,工作人员缺少积极性,基础文化建设就得不到发展。

(四)综合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综合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费。乡镇文化经费管理不合理,不顺畅。乡镇文化经费主要由财政资金拨付。据了解,这些经费的大部分支出用在了人员的经费和日常公共用费上,各种基础设备所占经费比重微乎其微。二是出人才体制管理缺陷。相关文化产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用人机制不能与当前的需求相适应。

二、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对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基础建设、民生发展等具有现实的意义。只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更好的为文化建设服务。

(一)理顺经费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在于经费问题,在于基础设施的问题,加大基层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才能使文化建设具有可持续性。作为组织保障的政府机构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将基层文化服务项目列入财政预算范围,专款专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鼓励引导基层文化企业的发展,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其经济投入,充分调动文化站点的作用,让其名副其实,关注并修整人们活动场所中设施故障老化现象,对文化活动场地被占用的现象要进行及时的制止,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娱乐健身的作用。

(二)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需要

活动形式单调无味、缺乏吸引力是影响文化建设队伍无法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泸沽镇也不例外。所以想要吸引群众的关注,首先要了解百姓的喜好,了解一个地方特色,利用现有的特色文化资源及风土人情来打造专属的文化品牌,这样不仅能增加基层群众的文化参与度,还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活力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政府能大胆的进行基层群众文化的创新,将文化产业当成社会发展的动力,把文化软实力打造成实力硬基础。文化的对象是农民,对农民进行鼓励,使其自办文化阵地,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三)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基层群众队伍建设离不开人才。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不仅要求其理论知识过硬,还要求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过人的胆识。因此,在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及时引进专业型人才,并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实施公开招聘,客观选拔优秀人才;通过建立适合本区域文化发展的考察管理制度,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来留住人才。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想把工作做好,需从政治素养上提升自己,比如: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抓好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参与到活动中等,活跃基层生活氛围,发挥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充分发挥政府对综合文化运行机制的管理作用

基层群众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在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上,想要使基层文化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政府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加强自身领导组织能力,只有自身充实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引导群众;在文化运行机制上,政府要健全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长久机制,确保文化事业能健康发展;另外,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政府要积极引导相关文化企业,将自己作为企业与基层文化建设的桥梁,把市场机制与文化建设相融合,发挥地方特色,运用市场调节手段进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三、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是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建设。发展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因此,充分认识在文化建设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对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贤国 单位:冕宁县泸沽镇人民政府文广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