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时期;高三生物复习;复习思路;建议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应当把握好理综生物命题的特点与规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命题指导思想,积极调整和适应新时期生物复习教学的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提高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效率与水平。
一、改革高三复习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时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应当通过以下步骤,不断改革复习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1)要立足课本,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应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3)高三复习教学应当体现新课程的要求,突出主干知识,根据综合能力测试的需要,提高学生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做好实验专题复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生物科学探索的主要渠道,是学习生物的主要方法。为此,要明确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生物实验的要求,并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充分了解科学实验中的要求和方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代生物科技的作用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应当注重现代社会生产实例中的新成果,例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多样化和低碳生活等,这些都是现代生物科技的体现,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四、适当进行理科综合测试训练
应当将理科综合测试训练贯穿于高三复习教学的始终,并根据高考命题的模式和题型来安排理科综合测试的内容,实行滚动复习的策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的形式,并形成一种理科综合的复习观念,更好地适应高考理科综合试卷。
总之,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要注重研究高考的命题方向和改革趋势,了解最新的高考信息,并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复习策略,及时调整复习方法和思路,提高教学效率。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水平,在高考中再创辉煌!
根据上级安排,本期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开学,2006年元月21日放寒假,全期共21周。除节假日和停课复习考试时间,预计教师安排上新课18周。计划于第十周后三天开始期中考试,于元月16日--18日进行期末考试。
本期工作重点:1、抓好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2、重视校本培训,加强师资培训,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3、深化改革、加强和细化内部管理,做到精细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油印工作,提高油印质量;4 、继续探索课改思路,完善课程建设。围绕这些重点我处力求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同志“三个代表”为指南,以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十六大精神为方向,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三爱读本以及有关教育理论,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根据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课时,进一步规范各类活动课程,加强我校课程建设和改革。
二、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一)教研组和备课组常规工作
1、落实两周一次的教研组长会议和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总体时间安排:教研组长会议于双周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在大接待室;备课组活动均安排在周四晚进行,地点一般在会议室、大接待室或小接待室,如有其它地点的要求提前告知教务处有关人员,以便及时检查工作。
2、教研组长要精心组织本组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训和钻研,以适应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开会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集中学习(含观看影像资料),可以集中讨论、交流,也可以集中培训(仪器、软件的使用及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训等)等等。每次例会要邀请至少一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应提交纲要,有一个主题,形成一种学术气氛。
3、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和帮扶工作,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步伐,教研组长要明确和强调学校对“结对子”双方的要求,让其尽早站稳讲台,并经常了解实际情况,发现一些在新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来研究,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在教研组长会上要定期汇报和交流本组新教师培养情况。
4、抓好备课组工作。要求组织同年级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教学目的、任务,研究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同年级要做到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单元检测统一、阅卷标准统一、使用资料统一。
5、经常分析各年级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处理好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尽可能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和视听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6、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根据教学实际,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个人每阶段的研究课题。组织观摩课、公开课,提出听课要求,主持评课,及时总结、交流经验,指导、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教研组长全期至少听本组每个教师一次课,大组由正、副组长共同完成。
7、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倡“四多三鼓励”:多启发、多激趣、多直观、多实践,鼓励发问、鼓励讨论、鼓励求新。
8、根据本组教师不同情况,订出教师业务学习进修规划和措施,经常检查落实。通过老带新、先行课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及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尽快熟悉业务,提高教学水平,重视学科竞赛。 共5页,当前第1页1
9、组织本组各年级教师搞好考试命题工作,审查、掌握命题原则,认真组织好阅卷、评分,确保成绩信度,要求备课组写出考试质量分析文章,并在教研组组会上进行总结。
10、各教研组要组织好教师积极参加市级教学基本功竞赛,全组教师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这既是对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的测评,也是对该组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检阅,要以其为契机,提高全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1、每学期人人上好一节公开课,要做到一人上课,大家得益,在听课中探索,在相互学习中感悟,使思维在这里碰撞,使思想在这里发生全方位的转换。各组评课活动要做好记录,形成过程性资料。
12、教研组长要负责上述多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总结工作。
(二)、教师教学常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基础,其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审美素质、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奠基。因此,教师应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打破传统式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
1、遵循课堂教学“五原则”:
(1).目标性原则: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2).针对性原则:教学过程、内容、方法的设计、确定与选用,要有极强的针对性,要考虑全班和各种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要讲其所“需”,练其所“要”,让全班每位学生学有所获,有所提高。
(3).主体性原则:要变“讲堂”为“学堂”,变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参与。
(4).思路教学原则: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突出思路教学,教给学生规律与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5).精讲精练原则:要讲练结合,以练促学,通过练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掌握、消化、巩固当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2、切实做到教学“六认真”
(1).认真备课。教案内容完备(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方法、作业、板书等),应一课一案,有时间安排。中、老年教师可备略案,年轻教师应备详案。培养对象的教案应有指导教师签名。检查备课本四次,并评选优秀教案,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2).认真上课。课堂教学中应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反对“注入式”、“满堂灌”。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板书工整,条理清楚,难易适度,效果良好。45岁以下的教师上课规定用普通话。上课不迟到、早退,不私下调课或代课。
(3).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安排好课内外练习、作业,对作业要作规范要求,习题精选,要按照基础性、层次性、探究性和激励性原则来设计和布置各类作业,要做到科学、规范、趣味、多样,督促学生认真作业,按时交作业;作业应全批全改(任教班级在三个班及以上的教师可批改一半,但一定要作好学生的工作,以免产生负面影响);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应集中评讲。继续执行作业批改次数制,语文25次,作文10篇,数学60次,英语50次,理化各30次,政史各20次,其它学科18次。本期检查学生作业情况四次,学校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使作业成为交流信息和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共5页,当前第2页2
(4).认真辅导。按安排准时到班辅导,既备问,又负责纪律;课余时间的辅导也应热情、耐心,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认真实验和开展课外活动。使用新教材年级的教师要大胆探索、使用好新教材,外语班教师要利用集体智慧,认真钻研、使用好特殊教材。课堂演示实验,要求现象明显,能用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说明或总结出应有的规律。实验时间安排合理,实验方法科学;能使学生了解、掌握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过程,了解各仪器的用途、性能、大概结构、使用和保护。引导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各类兴趣小组、科普活动),开阔学生眼界,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特长”的新型人才。
(6).认真组织检测、考试。教师均有命题的责任,度题难度值、区分度应恰当,不得有知识性错误;应按教务处和年级组的安排严格监考;应按评分标准认真阅卷,客观公正,宽严适度,确保成绩信度;应作质量分析和试卷评讲。
3、认真执行教学“四个必”:讲必练、练必阅、阅必评、错必纠。
4、听课: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互助互学,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各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同科同年级教师的课在10节以上,各位行政每期不少于25节,每位新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同年级教师课在30节以上,指导教师必须听新教师课20节以上,并及时交换意见,严防走过场,流于形式。
5、进一步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要将过程管理资料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真正体现踏实工作、努力进取有回报,干好干坏不一样,使师资队伍建设有保障。
四、齐心协力,抓实毕业班工作。
1、各班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规范》,抓好三风建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2、抓紧教学进度,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各科均要按学校规定完成授课计划。
3、重视各科平衡,打好整体仗。初三班主任要立足全局,做好协调工作,真正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
五、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新世纪云林中学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为此,各任课教师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要努力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要着意于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1、教学研讨。教师要将教学理念真实体现于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4)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共5页,当前第3页3
2、制度与管理。加强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每两周召开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研讨制度。本学期在教学活动月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新课程研讨课,承担片内专题研讨活动1次以上。确保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3)家校联系制度。学校在期初、期中各组织一次社区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听课,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使在社区大环境支持下的课改更具生命力。
(4)培训制度。与市级课改培训工作同步,每月组织1---2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使教师能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穿老鞋,走新路"。每阶段都要为后续培训作好准备。
(5)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对新课程改革中成绩突出的教研组和个人给予奖励。
3、评价与考核。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积极探索。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 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六、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搞好特长培训。各类兴趣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活动要正常,要着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意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七、重视音体美教学,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体育达标工作要重在平时训练,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密切配合,协同管理好两课两操,做到严而有序,切实达到锻炼和放松的目的。要从紧及早抓实市文艺会演和运动会的准备工作。
八、加强学籍管理,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认真执行学籍管理条例,把好转学关,杜绝因学校内部因素而产生的流生,一旦出现流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及时上门,做好动员工作,减少流生。
云林中学教务处
2005.8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共5页,当前第4页4
云林中学教务处工作行事历
第一周:
①学额动员。
②排好各种教学用表。
第二周:
①召开新老教师结对会
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③各组进行教研活动。
第三周:
①组建中小学田径运动队
②课改工作会议
第四周:
①召开毕业班部分学生座谈会。
②做好无流生工作先进学校材料。
第五周:
①第一次检测。
②汇总第一月教学常规情况。
第六周
①召开各年级总结会。
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讨论评优课事宜。
③组织学生参加丹阳市中学文艺会演。
第七周:
①举办珥陵片研讨课。
②举办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
第八周:
举办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
第九周:
①举办英语青年教师评优课。
②举办教学节展示课。
③期中考试动员。
第十周:
①汇总第二月教学常规情况。
②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①分年级召开期中总结会。
②组织各年级作文竞赛。
③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交流前一阶段教学工作。
第十二周:
①召开课改推进会
②召开师徒教学研讨交流会。
第十三周:
①组织初三数学竞赛。
②组织初三英语能力竞赛。
③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总结前阶段工作。
第十四周:
①汇总第三月教学常规情况。
②优秀教案评选
第十五周:
①组织初三物理竞赛。
②组织学生参加"初中数学竞赛"。
③各年级第二次月考检测。
第十六周:
①分班级进行月考总结。
②月考教师总结会。
第十八周:
①全校歌咏比赛。
②汇总第四月教学常规情况。
③初一、初二小学科期末考试。
③排出期末复习课课表
第十九周:
①召开各年级学生座谈会。
②期末考试动员。
③开出期末复习公开课
第二十周:
①做好期末学期工作
第二十一周:
关键词:学案;学案导学;新课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学习
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明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特点,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包含设计学案、依案自学、讨论交流、精讲点拨、巩固练习等环节。它倡导由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科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具体化。
一、实施背景
1.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呼唤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教案,在课堂实践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要与潜能,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要学生学,而学生不愿学、学不会。新课程改革正是正视了这个“困难”,呼吁突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学科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教材使用的全面铺开,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学法指导,能够更好使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平等的交流平台及自由翱翔语文的天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施展才华,彰显个性,感受人文关怀,体验学习的乐趣。这与学科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十分契合。
二、实施过程
开展“学案导学”,其实施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以下环节(如下图所示)。其中课前的学案设计及课内的“导学”过程是其关键部分。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图
〈一〉课前:学案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载体,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案导学”的成果。一般而言,学案往往包括学习目标、自学内容及要求、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导学内容与过程、练习检测等内容。但如何确立合适的内容,并使各个环节形成最大的合力呢?
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最核心的部分是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学案设计不应着眼于教师怎样“讲完、讲好”,而应开始立足于学生“想学、会学”。怎样学适应学生的口味,让学生感到“学有奔头,学有劲头”。学案设计要使“学习成为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体验性、问题性、合作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过程。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师本位的误区中解放出来,给予学生必须的信任,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做学习的小主人。
其次,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重视学法指导。学习目标的确定能够给学生的自学指明方向,明确学习任务,抓住重点关键,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学案是出示给学生导学用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具体,用词精确,不能是大话套话或者是模糊性词语。学法指导是学案最显著的特色,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当以知识点为载体,梳理好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再次,要有差异、有梯度。学案的问题设计以及巩固练习均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及认知水平的差异。问题和练习的设计既不会高不可攀,使之成为“吃不到的葡萄”,使大多数学生沮丧、失去信心;又不能太多浅显,令学习者毫无成功后的喜悦。研究发现,“提问的难度系数(未通过的人数比率)应在0.8~0.3之间,如果在0.3以下或者超过0.8则要求太低或太高了。”
最后,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里所说的集体不仅包括备课组教师,还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一般而言,学案设计的操作程序是:备课组长分工――提出要求――个人设计――个人汇报――集体讨论修订――分头整理――完成学案。绝对不能使用个别教师单枪匹马设计的学案,应当在就教材和学情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后,研究探讨,群策群力。但这样设计出来的学案是不是就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呢?最好是在个别班级使用后及时根据学生使用情况和反馈信息,调整学案。在设计好学案后,学生于课前拿到学案,明确目标,依案自学。
〈二〉课内:学案导学过程指导。
1.自学教材。教师简洁地解说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进一步明确目标,依案自学。当然学生此前已经带着问题预习了课文,并对学案中的那些只要略读课文便能掌握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把握,但对那些需要注意知识联系、理解层次较深的问题尚待进一步学习。此环节中,学生带着学习问题再次走进文本,记录下学习新成果以及无法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新问题,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2.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只需一带而过,对重点、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依照问题的难易程度及特点讨论的形式应当多样化,可以是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不同范围展开。教师应积极参与讨论、关注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共性的问题,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点拨时引导学生解决。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避免流于形式。
3.精讲点拨。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如何解决呢?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参与点拨。或者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向全班交流,引导讨论的继续和问题的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点,理清思路,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一起来解决。
4.练习巩固、归纳小结。练习应当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学生通过练习及时消化和巩固,教师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讲评时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及时作出调整。归纳小结环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学生的总结归纳为主。一般来说,学生会在这一环节归纳文章的写法、写作特色;学到的学习方法;梳理知识关系、拓展与迁移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很多样,学生在这一环节常常有十分出彩的表现,或朴实无华、或激情迸发、或灵感闪现,总之,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就感、愉悦感,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和补充,将课堂气氛推向了又一个。
5.评价激励。事实上评价激励应贯彻于“学案导学”的全过程,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去自学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情感,强化学习动机,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课后:反馈与矫正不可忽视。
学案后还附有课外拓展练习,学生创造运用、拓展迁移,教师及时批改,依据反馈信息,及时矫正。
三、收获与困惑
正所谓“换一种想法,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个出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现状,实施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令师生收获颇丰。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美国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案导学”“先学后导”的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的局面,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有大量独立学习、钻研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习实践获得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求知的方法,从而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2.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案导学”通过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条件、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成功,学习内驱力极大地增强,课堂学习效率自然水涨船高。另外,它有梯度的设计和应用,也很好地缓解了我校语文教学中“辅优补差”效果不好的困境,十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促成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设计学案、使用学案导学,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不再局限于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教,更用行动来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要学、会学。促使教师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也更好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地反思与探索,促使教师自己成为学习型、智慧型、研究型教师。
当然,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我校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困惑。例如,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设计学案时要找到与本课重难点相匹配的课外拓展练习难度较大,有时候反馈矫正的质量不高;教师们普遍感觉工作量加大了,有时候针对学案的研讨也难免感觉力不从心;如何针对不同的课型设计学案;学生在依案导学的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好地加以利用等,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实践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允军《关于学案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2004,8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3]梁励《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2004,4
[4]赵艺阳《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2000,11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在认知事物和学习事物上的能力不足,因此需要生动、具体的授课方式使英语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僵化,无法达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而微课的出现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如下:
1.微课打破了课堂教学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场所为课堂,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向学生传达英语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严格地限制在课堂中,学生无法自由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微课在小学英语中的使用打破了传统英语课堂时间及地域的限制。通过微课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微课知识进行反复的学习,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反复听取微课视频资料。此外,有了微课平台,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就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进行学习。微课是小学英语课堂的延伸。
2.微课有利于辅助教师教学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教师需要对课本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述,围绕知识点向学生阐述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并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述,而后布置相应的作业进行加强练习。上述的所有教学环节均需要教师自己一人完成。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成为教师的有效辅助工具,教师使用这一工具可以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做到教学、教研两不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所有教师都重视的问题。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有着统一的标准和进度,为了整个班级的教学,教师往往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微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统一知识的前提下实现自我的个性发展。学生可以在微课平台上选取自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兴趣的引导下中,学生将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在小?W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
随着微课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各个学校都开展了相应的微课尝试。在这些探索中有成功的典范,也有着不尽如人意的尝试。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中使用微课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学生的真实需求。通过笔者的研究和总结有以下几点策略:
1.使用微课资源,做好课堂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课堂导入工作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并引出新课的内容。通常课堂导入的内容需要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课堂导入的内容需要与新课相吻合。由于微课的内容短小精悍,微课资源就成为理想的课堂导入资料。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How tall are you?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微课平台上选取相应的歌曲或视频资料,如用表达身高的英语儿歌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引入新课。在选取微课资料时,教师应当注重把握好资料的难易程度,选取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资料,避免脱节。
2.结合教学内容,精准选取微课材料
虽然微课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微课资源时,要使微课内容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不能一味赶时髦,为了使用微课而使用微课。在实际应用微课中经常出现表面化的现象,教师把使用微课进行教学作为一种任务,并没有真正用好微课。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Where did you go?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课本的学习重点,清楚这一单元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从微课平台上选取相应的时态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
3.注重微课资源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由于高中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上趋于成熟,而高中政治又是高考中的一项科目,所以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和提高以学生自身能力为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结合时代精神的探索能力。
一、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联系才能更好的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政治通常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枯燥乏味、讲什么大道理,只要通过背背就行,这样的心态造成了很多学生政治课程学的并不是很好,只是停留在背、记的阶段,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能力的训练。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去更好的辅助学习提高自己、实现教学水平。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精练的讲述,去更好把握住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用综合的手法去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讲课之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对于相应的哲学原理、经济原理、政治常识要通过引入相关的题材如时政、报纸、电视等渠道去进行挑选、归档,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身边处处都与政治话题接触,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时政,政治随时都可以更深入的去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自己的未来奠定相应的基础,具有现实性意义。
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方法的完善,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心,树立崇尚的师德观。
1.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自身要在课堂之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相关的课本知识预习达到一个认识、掌握的初步阶段。
2.对于政治教学中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经常温习教学方法巩固自身潜能的发挥。在高中文科教学中,通常有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所以容易出现记忆上的失误,导致不能准确把握住知识的要点造成在考核过程中失分。针对这种情况,充分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课后温习、加强理解以便能更好的去把握住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将相关的知识点与实践的观点相联系,如通过每天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形式去更好的接触社会中与政治有关的话题,去更深入、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内在本质。
3.针对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价值观念,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分成小组进行探究、交流。在课余时间中,可通过自由组织创建一个“政治活跃小组”,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辩论、演说、交流经验等方式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每个人的经验进行交流、分析、汇总,以便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可通过相应的情景模式把现实生活中与政治有关的知识点通过话剧的形式进行演示,使每个同学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政治与我们息息相关。
4.高中政治中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方法去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由于高中政治是文科中一个重要的科目,相关经济学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常识都是由成百上千的知识点组成的,而且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是通过简单的学习和了解是不能根本上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相关的考试试题也不能全面的分析、解答。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相关的典型事例庖丁解牛的进行解答,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事例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争取在考核的过程中全面、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上进行全方位的解答,把握住事例中所出现的知识点。不管是在未来的考核过程中,还是在未来的为人处世过程中培养正确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三、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切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为此我们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既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更不是可任意塑造的“泥娃娃”,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政治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教师的主导、组织教学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良好的心情与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这必须建立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习气氛浓厚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会主动地找老师帮忙;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点燃学生学习政治的激情,学生才会互相合作、鼓励,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政治教学,并促使学生积极质疑,大胆创新。
四、实施分组教学,促进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交流看法,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迅速整合,形成小组的鲜明观点。通过讨论不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政治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探究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素质、学习水平等总是会存在着一些差异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爱好、特长,他们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因此,我们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开展分层次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并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让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政治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五、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课教学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时时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以教材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引入相关的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在讲课时加以应用,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增强说服力,还可以促使学生从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亦可以开展专题性研究课程,让学生在政治学科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协调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从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培养他们的高度责任感。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时展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学只有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实现其教学目标,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燕贞.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度”的控制[J]江西教育. 2004,(Z1).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 自主学习 问题 思考
自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发展综合英语学习能力。近年来高考风向标的变化显示,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的语言知识,更要着重听,说,读,写四方面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通过三年的高中英语学习,学生应能够表达不同情感,识别不同的文体,在人际交流中熟练的用英语进行表达个人思想,以及完成流利通顺的英语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高中英语学习不再只是为了高考而服务,而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大学和今后个人发展。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到底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需求,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将有效的改变和告别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但是专家也指出,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和自由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也需要在课堂总体目标的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并且感受到怎样学习方法对自己更省时省力效果好,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能够自主自愿更好的学习。
总之,自主学习就是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现阶段高中英语课堂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这种形式下,高中的英语教学已经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教师们已经有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获得信息的意识,但在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最明显就表现在新旧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转换缓慢。在郭静老师的调查中,40.5%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有18%的教师“经常使用新教法”,也就是说“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占了82%。针对这点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由于担心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教师忍不住多讲,学生多听,结果还是回归到了老的课堂授课模式。尽管课堂上也开展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探究,由于时间或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总是形式少,层次低,缺乏生命力,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改等于换汤不换药,学案成为了家庭作业而非真正为自主学习而服务。
三、江北高级中学对高中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方面进行的实验
为了彻底改变低效落后的课堂教学,江北高级中学近些年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效率或者教学效果上能有相当高目标达成的课堂,期待着实行效率最大化或者效益最优化。
在课堂上,每堂课首先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然后一起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努力。在课堂中,老师由“演讲者”转变成为“编剧”或者“导演”,像导演给演员说戏一样,创造一种英文学习的环境和情景,促进学生自主自觉积极地学习和思考问题。通过把每个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力争让每个组学习最好的一号学院,带动中流砥柱成员们,达到能让学困生们也理解教学内容的目标。在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要适时指导,适时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和培训,小组能够达成集体讨论,拥有合作意识,一起解决学习问题。最后,通过课堂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内容或者问题的答案,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我们使用了朗诵,造句,话剧表演,相互改错,辩论等教学形式,让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参与进来,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一年的学习探究和试验推行,目前我校学生基本已适应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大部分的学生都非常欢迎这种教学方法。百分之九十三的学生表明自己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原本无趣无聊的英语课变成了积极热闹的讨论课。
四、总结
实现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坚持这种模式,同时看清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来不断完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通过贯彻高效的教学思想和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中和活动中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高中英语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 复习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开放和个性化的知识观,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使是复习教学,也不能考什么,教什么。而应有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眼光,为学生创设一种发展空间,使教学成为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笔者一直从事初中的物理教学工作,针对中考物理试卷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复习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的复习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 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比如,在进行 “光的反射”复习时,就创设下面的情境: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一阵大雨过后,小华和小明两人迎着月光相约来到村外散步,边走边谈,回家时两人的裤子都被路上的积水弄湿弄脏。请问,如果你是小华或小明,你如何判断路上哪里有积水,使自己不至于踩到呢?接着学生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凭着对路较熟;有的说出去时迎着月光,路面上较亮的地方有积水,回来时却是较暗的地方有积水;有的说……于是就可借助学生的回答,从而自然地复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等相关知识点。
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确立、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新课程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实验,尤其重视探究实验对学物理知识的建构,在设计物理知识学习的课程安排时,很多章节将实验内容设计其中。所以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时,应根据知识建构的需要,将实验复习与知识复习在时间结合在一起复习。实验复习在复习教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是以实验为材料,让学生在了解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复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技术,更应当使他们物理思维方式得到训练。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例如:小明认为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小华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浮力也就越大。小李认为,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重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若要回答以上问题,只需要准备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较深的容器1个,带盖的玻璃瓶1个。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来找到正确的观点。
在实验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实验结果,而缺乏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监控。应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展示分析思路,纠正思路的偏差。教师也不能总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因为教师给学生的往往是专家的分析思路、思维过程,而对中间出现的不适当思路调节,新思路的寻求与评价,以及最终思路的定向过程隐藏起来,不利于学生思维过程的指导和训练。
三、以建构知识结构体系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知识结构体系网建构,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基础上,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该阶段的复习具有系统性强、概括性高、条理清楚等诸多优点,强调综合能力突破。为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建构,应为学生设置更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复杂的问题过程中实现物理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
四、联系人文背景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相关学科,要求关注提供 宽广的人文背景,从而使学生获得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让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的美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发挥科学和人本教育功能。例如:我们可以联系古代文学中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当代科技带来的负面热点内容等。
五、互动式的复习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践;创新;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大部分生物课堂。目前,中考依然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尺,教师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初中生物知识点繁琐,在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学生缺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一个接受知识的工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实践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被“双主体”教学所取代。然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开始发挥自身主体的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有的教师则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讲课、自由讨论等等,教师却成了一个旁观者,缺乏对学生及时与恰当的引导,从而制约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教学形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的生物课堂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也感觉枯燥,没有学习兴趣。生物本身内容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听起来比较枯燥,加上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整个课堂看起来死气沉沉,缺乏课堂的活跃气氛,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情绪也低,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无法提高。
3.师生关系有待改善
在初中阶段,生物是排在语文、数学、英语主科之后的副科,学生从思想上忽视生物,学生成绩偏科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同时,学生与生物老师的交流较少,一周一两节课很难形成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从开始学生的学习态度,到冷淡的师生关系,这一系列现象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1.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初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生物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例如:我们在讲授“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子女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父母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回忆:你有哪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你父母相似?在大家所列举的性状中有哪些性状可以遗传,哪些性状不可以遗传?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提上去了,汇总学生列举遗传性状和非遗传性状,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要问为什么有的性状可以遗传,而有的性状不可以遗传?学生根据己有的知识,通过交流、讨论,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2.借助实验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就需要加强生物实验教学。首先是重视加强学生探究实验教学。探究实验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可以4-6人一组,针对课本中某些现象或结论,学生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合作互助,最终得出结论。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其次是要充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实验课,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课外实践活动比较多,教师应充分挖掘,合理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关心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他人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用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根据对新课改的实践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意见
1.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情景、合作、讨论等模式
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原则,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采用创设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让生物课程更贴近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到“生物的变异”内容时,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在这节课中对哪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然后发表见解,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然后开始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发言的模式,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质疑,最终让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2.实践新课标,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知识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并有针对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同时,讲述植物的科学研究价值,并呼吁大家爱护花草树木等。这样,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品行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除了传统的“听、讲”教学形式,教师应不断实践新型的教学形式,并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找到适合该阶段该年纪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主要有创设教学情境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幅一望无际的稻花全景图,通过配上辛弃疾的《西江月》,让学生进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通过图和音引出蛙声,进而引出繁殖,再到一个群体的教学思路。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兴趣和好奇开始积极地学习。
新课改要求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生物知识,还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还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与创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法;篮球;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44-04
一、引言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种。在篮球课程教学中,围绕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分阶段、分项目、分层次的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将学习者融入有意义、有目标的自主学习中去的一种学习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篮球课程的教学,是将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全队战术、比赛规则和裁判工作等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分化,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更积极、有目标地自主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和技能的掌握。
2、我校篮球课程教学现状。
篮球课程是一项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程,但是教师在授课时,更多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依据教学大纲,逐步讲解、练习各项专项技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对学生们在有限学期内熟练掌握运用各项技术、战术等知识有一定的时间制约;另一方面也不能适应当前学生们个性需求和学习兴趣的要求。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是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我校篮球专业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条件。近几年,学校以计算机、电子等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大量“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特别是“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教学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获得很多宝贵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项目教学法”在其他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实施,我校相关专业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教学实践场所、场地进一步优化,专人专项教研任务进一步明确。以体育篮球课程为例,学校新建多个塑胶篮球场、室内多功能训练馆、多媒体训练配套设施,特别注重加强专业教师培训和实践机会。
二、项目教学法在篮球课程中的应用
1、篮球课程项目化。
篮球课程项目化就是将篮球课程以及课程体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项目,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来完成综合技能的培养。课程项目化开发应以篮球比赛中技战术的实际应用为核心,内容涵盖篮球比赛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全队战术、比赛规则和裁判工作,使学生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教学大纲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达到融会贯通。
2、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分解。
将篮球课程对应于一个大项目,然后将大项目有序分解成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全队战术、比赛规则和裁判工作四个子项目。再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划分的二级项目可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三级子项目(见表 1),能力目标即三级子项目包含的教学内容。
3、项目化教学要贯彻“导-教-学-做-评”五位一体的原则。
以“导-教-学-做-评”五位一体为原则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借鉴学校计算机、电子专业进行项目教学法的成功经验,结合篮球课程的特点而定的。
“导”是教学环节的准备工作,也是整个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导”这个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考查,认真了解学生基础技术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三级子项目的模块内容。然后由学生制定项目模块计划,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在“导”这个环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项目准备工作的主体。
“教”是项目实施的开始,也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重要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模块计划,进行模块内容的指导,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材料、多媒体影音素材,对模块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如战术、规则进行讲解,对技术动作、要领进行演示。在“教”这个环节,教师是主体,目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学”是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学习方案,在所提供的场地器材中选择自己所需的道具,并按照自己的设计按步骤进行学习尝试,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
“做”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主要环节。但是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比如有的同学很快就能按计划要求熟练进行传接球,跑动路线准确,效果好,但有的同学在学习时却不知道该怎么把握时机,传跑不默契,传接球出现失误等,此时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讨论,自己去反复对知识点进行研究、分析原因。
“评”是项目教学法最后环节,也是项目教学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重要环节。以技战术相关模块为例,项目学习完毕,由各组组长交流各组的任务执行情况,并展示篮球基本战术配合的方法,让大家体验到篮球运动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由其他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如果在展示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进一步启发大家开动脑筋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然后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根据“导-教-学-做-评”五位一体的要求,可以按照如图1所示的顺序对三级子项目及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在项目教学设计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作为主体为主,能够保证知识点学习和技能训练两不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加强教学效果。
4、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具体项目为导向,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每个子项目或模块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学习的方法。笔者以“篮球裁判工作实践”项目为例,根据“导-教-学-做-评”五位一体的原则,按照图2-1所示步骤,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4.1、项目准备。
项目准备是项目教学法的首要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确定项目小组安排(每组10-20人为宜),并选择篮球素养相对高的同学成为项目小组负责人。根据教学大纲和能力目标的要求,选择和设计项目任务,向学生进行说明,把项目确定的任务交给项目小组组长。在“篮球裁判工作实践”三级项目中,根据教
学大纲和能力目标内容,拟定项目确定书(见表2):
4.2、项目确认。
确定项目任务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项目要求,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完成课时并选择能力目标模块,另一个是可以补充自己感兴趣,而原拟定确认书中没有的。(见表3)。
每个项目小组负责人在相互汇总意见后,填写最终的项目确认书提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制定的项目确认书,做好下一阶段即“项目教学”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工作: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辅助文件;制作可供学生参考的引导文材料,引导课文包含了这个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可查阅、自学的材料,便于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进行查阅和学习;准备与项目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或素材;做好授课场所的准备,设施设备的调试安装工作。
4.3、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整个项目中,老师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阶段。主要有以下任务:1、发放引导文件,供学生参考学习;2、结合模块内容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在“篮球裁判工作实践”项目中,教师是在播放“教学赛1.mp4”时同时讲解片中比赛过程中,裁判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特别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器材、辅助设施、多媒体设备,以增加项目教学的效果。表4展示的是“篮球裁判工作实践”项目中,老师提供的教学材料的表格。
4.4、项目学习。
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环节学习的知识,在教师播放模拟裁判影片“教学赛2.mp4”的同时,进行裁判的模拟工作。小组组员之间在相互讨论中,开展自主性学习,整个项目学习过程,由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进行主持,如果遇到难点,可由小组负责人进行汇总,提交教师并请求给予及时答疑。
4.5、项目实践。
将各个项目小组分为比赛组、裁判组、评分组进行项目的实践。譬如从比赛组中选择10名同学,5对5进行篮球比赛。裁判组的同学,则依次上场充当裁判的角色。而评分组的同学则对裁判组的同学进行评分,填写裁判能力实践评定表(见表5),并汇总得出每个同学作为裁判表现的最后得分。
4.6、项目评估。
每个项目小组负责人,对组内每个组员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进行评分,填写项目小组评估表。并在汇总后向全班报告小组完成情况,最后由教师进行最终点评。项目评估这个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最重要的是在评估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错误点或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记录,以便今后项目学习的进一步完善。在项目评估后,将项目评估汇总表制成发给每一个组长。项目小组评估表(见表6),项目评估汇总表(表见7)。
三、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注意点
在项目教学的中,教师应注重的是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每一个同学都是项目完成的主体,参与着具有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在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是项目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由于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因此,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提示性的、非全面的指导,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培养其创新能力。
另外,在项目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完成后,教师都应该对完成情况有一个评价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可以在指导的同时,通过检查表格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给予一定的提示。确保项目能够正确、有效的进行。
(2)分组完成项目不能忘记团队合作与学习。
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作为项目教学的主体,采用分组学习是为了通过互助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同学参与意识不强烈,因此,在项目教学中,每项任务都应该由所有同学参与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由项目小组负责人加强组织协调,使大家都能充分投入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
(3)师资条件。
根据学校项目教学法开展的经验,我们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师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较深厚的篮球技术功底,专业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反应快。2、有较强的篮球实战经验。3、热爱教学、爱护学生、有较强的教研创新能力。
(4)引导文件的准备。
利用引导文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引导课文的任务是建立起项目工作和它所需要的知识、能力间的关系,即让学生清楚完成任务应该懂得什么知识、应该具备哪些技能等。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从业能力的发展,最好不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而且增加提供能够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另外引导课文的内容要适中,过多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过少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5)注重篮球教学软环境的创设。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吸引更多学生对篮球的热爱,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穿插篮球文化、街球文化的介绍,甚至可以尝试在篮球对抗练习同时,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以培养学生对篮球控制的节奏感。
(6)传统篮球素养的训练。
虽然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不能因此忽视传统篮球素养的训练,譬如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只有全方位提高身体素养,才能为学生更好的发挥技战术奠定好基础。
四、总结
通过在篮球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处处体现了师生平等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提高,良好的学习软环境使得学习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教学方法还逐渐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动机,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不仅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培养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研究、分析、交流、动手等综合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林祝亮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8)
2、李祥伟,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及应用 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