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教学辅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学分类 学法 教学相结合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学法辅导,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呢?
一、“自学分类辅导”教学的基本原则
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进行分类自学辅导教学要扬长避短,并注意遵循以下三个教学原则:
1、“班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条教学原则。自学分类辅导教学既保存了班集体,又保存了个别化。这样就做到了班定步调与自定步调相结合,在保证学生的共同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2、“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
掌握“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需要教师在教材上下功夫,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时中间30~40分钟内对照阅读提纲专心自学。
3、“自检与他检”相结合来原则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好坏主要靠教师的检查(即他检)才知道。在分类自学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检能力和自检习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学生自检能力的形成是逐步的、缓慢的,因此我们采用自检和他检相结合的原则,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增长,他检与自检的比重会逐渐发生变化。
二、“自学分类辅导”教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1、“类”的划分与“导学”
分类的实质意义在于:把班内的学生之间潜隐的多样性差异用若干个“类”揭示出来,从而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分类的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统考的学科成绩,此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现实水平,因此可以作为分类的重要条件之一。另外一条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特征。确定敏捷而稳定(快而准),敏捷而不稳定(快而不准),不敏捷而稳定(慢而准),不敏捷又不稳定(慢而不准)四种思维类型。最后把成绩和思维类型综合起来考虑,就能把全班学生分成A类、B类和C类。
实验班划分为A、B、C三类后,教师对各类学生进行同中有异、各有侧重的导学:A、B类侧重于基础,侧重于复习巩固,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查漏补缺,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逐步缩小与C类同学的差距。上课尽可能给他们有较多的发言机会,尽量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起他们的参与,树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C类着重于总结、加深和提高。注重训练他们的思维灵活性与深刻性,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这部分学生能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逐步形成稳定、扎实的数学功底,成为班级中数学的“领头雁”。
2、“推进目标”的设置
①A类生推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看书、练习的习惯和同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只要教师加以指导,就能按时完成低难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练习任务,通过指导逐步形成自学习惯。②B类生推进目标:初步形成自学习惯和主动学习的品质;只要稍加指导,就能按时保质完成中等难度的数学练习。通过指导,B类学生的比例应有一定幅度地提高,一部分B类学生能转化为C类学生。③C类生推进目标:初步形成严谨、踏实的学习品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通过引导,C类生的比例应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少量学习潜力大的C类生应能发展为特优生。
3、课堂教学程序的安排
科学、实用的课堂教学程序,既是教师教的模式,也是学生学的指南。因此我们在编制教学程序时力求做到:①教学程序要便于学生自学,便于老师辅导。②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教学程序可以调节。
自学分类辅导教学是以实施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和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宗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浓厚的兴趣为目的而展开的教学过程。如何以课堂教学程序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是本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而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保证。
4、开设辅导课实行分类指导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便于学生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特设置数学教学辅导课,每周一节,教师辅导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集体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自学后出现的共性问题。个别辅导是指导个别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数学辅导重点照顾A、B类学生,鼓励他们多练、多思、多问,及时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使其逐步提高。同时鼓励C类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及时提出不同要求,注重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此外还提供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优等生与差生结对子帮教,通过这些环节将辅优补差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促使“优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饱”。
三、“自学分类辅导”教学实验的初步效果
通过两年的“自学分类辅导”教学实验,经历了四个阶段,获得了如下的效果:
1、自学能力明显增强
“自学分类辅导”教学注重各层次学生自学方法的辅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并把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研究放在首位,而教师的辅导是根据各层次学生认知的最佳效果来调节的。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2、学习成绩全面提高
经过二年的“自学分类辅导”教学实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有改观。从学生学业水平分析、教育成效测试可以看出:前测(初中入学考试)时实验班平均分要比对比班低二分,后测时实验班反超出对比班三分多;优秀率前测时实验班低于对比班十一个百分点,后测时实验班反超出对比班十二个百分点。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无关因素已被严格控制。
下面仅就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以思维的积极性克服惰性思维谈谈个人看法。
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1)热爱学生,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内唤起学习兴趣。热爱学生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治学勤奋严谨,处处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不歧视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看到希望、看到榜样,能够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能够从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唤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自己的博爱去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
(2)挖掘教材,让学生从图文并茂的学习气氛里感受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学生投入到数学中,去感受数学的意义,应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江苏科教版数学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做一做”、数学实验室、及数学活动,教者要灵活应用好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数学实验室中激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兴趣。《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活他们的兴趣与思维,让他们感悟数学,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才便于他们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启发思维,理解数学,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实践者、发现者、探索者。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服务于生活,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把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在最佳状态。
关键词:小学数学 减负 方法
随着国家教育部“减负增效”活动的层层推进,各个学校如火似荼地展开了减负活动,而且“减负”这个词在早就被提出了,可是为什么最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呢?主要是我们没有把“减负”和“增效”很好地连接起来,有些教师甚至走入了减负增效的误区,比如认为“减负”就是减少学生课业上的负担,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其实,“减负”并不是不要课业负担,而是把过重负担减为适量学习任务,从思想上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抓住学生状态最好的时间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领会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时能收放自如。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创设一些联系生活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一些实际存在的事情和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其次,选择一些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每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将科技手段运用的教学中并不意味着完全弃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将二者相结合,避免学生因眼花缭乱的课件展示而忘记了学习的重点。
二、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作业练习题
精选数学作业就要求数学教师依据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从众多练习题中精心挑选一些作为课后作业,或者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那么为什么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小学数学作业题呢?笔者认为只要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原因,“质”揭示了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累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映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量”虽然能够体现出多做练习题能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但是学生投入到“题海”中,重复地做题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用时长收效慢。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重视“量”,也要重视“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精心挑选,这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手段之一。当然,要从浩瀚、繁复的题海中精选作业,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要使练习题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熟练应用的效果,还要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做作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因此,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题都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当选一些反映概念、灵活解题方法的习题,还可以编写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习题,给学习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足够发挥的空间,力争使每次作业都能体现出教师的“精挑细选”。
三、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
学习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的问题,着重对学生学习技能、学习情绪、学习动机进行辅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学习水平有高有低,教学就可能会产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情况,因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他们设计较高的目标,使他们学有方向。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今天教会了他们,明天又忘记了,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充满爱心,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改进落后学习方法,对他们练习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予解答。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他们不提问题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问题,他们可能问题“多多”,教师要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舞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改变传统的判作业的方式
小学生在做数学课后作业时,并不是每道题都会做,都能做对,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于不会做的题,让学生分析自己不会做的原因并写在相应题目的下面,这样教师就能在作业中很清楚地看出哪些题目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有待于更一步的讲解。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下完成的,教师也应让学生在相应的题目下面写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检查,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最后,在学生做完作业的时候,让他们再写一写用到了哪些知识来完成作业的,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有什么感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一个好的归纳和整理,既实现了减负,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总之,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乐学;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会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终生受益,当他们不再把学习当做负担,即使再繁重的知识累积也不能困扰他们。这样,“减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增效”也会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参考文献:
一、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学生
后进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存在相当困难,学习成绩差的一部分学生。究其原因大致有:
(一)家庭和社会原因
有的学生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变得贪图享乐、不思学习,甚至厌学逃学。有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使其心灵受到伤害;或者跟着离异父母的一方过,不能得到双亲全面的关心;又或者跟着祖辈过,过分溺爱养成许多坏习惯。有的学生父母没什么文化,做生意成了暴发户,同时却又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读书无用论”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客观和主观原因
学生与化学的正式接触是在初三,此时学习任务繁重,加上对其它学科都已先入为主,因此对化学的重视不够。加上很多学校缺乏实验条件,这样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的新鲜感来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后继学习。
二、后进生的类型及表现
(一)暂时较差型
这类学生以男生居多,其智商不低甚至很聪明,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好动、贪玩,自我感觉良好,情绪佳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并把知识理解得很深刻,但由于不能长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故长期积累起来成绩不理想。
(二)偏科型
这类学生并非智商低下,因为他们并不是所有学科都学不好。可能由于化学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个人魅力原因导致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也可能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总之他们学不进化学,甚至放弃学化学。
(三)能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勤奋坚韧。
三、后进生的辅导策略
形成原因的多样性导致后进生有不同的类型,因而不能把所有后进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后进生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一)对于暂时较差型
可采用“聚焦法”。即教师要想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激励,如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通过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等第二课堂活动,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施展才华的同时对自己更自信,更坚定了“我能学好化学,我要学好化学”的信念。二是在课外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让他们喜欢化学,主动在化学上投入精力,还要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及时赶上大部队。
(二)对于偏科型
若由于学习方法不对而学不好化学,那么教师要帮他形成正确的方法,例如怎样观察分析课堂实验,怎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笔记,课后怎样复习等。
(三)对于能力不足型:
对这类后进生的转化重点是通过课外个别辅导补救方式,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障碍,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让班上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并定期评比。
四、减少后进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面向全班学生,采取分层教学
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是有一定差别的。教学中如果对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就会出现“尖子吃不饱,慢生不消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法。
(二)教好“知识分化点”
新编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分化点主要有:分子原子离子、化学式书写和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化合物分类、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等。实践证明,每一个后进生的产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知识分化点开始的。多个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化学学习成绩差距。
(三)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便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能力并不弱,但如果一开始没有对化学产生兴趣,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缺乏目标和进取心。激发学生兴趣应从开头就做起。
(四)对学生掌握情况应及时抓反馈
有些后进生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对他们稍微放松,学习就会掉队。因此,每节课下课前要留时间进行反馈练习,错题严格要求订正,一遍不对二遍,甚至三遍,直到正确掌握,磨炼其意志,反复抓、抓反复,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保持对后进生工作的经常性
关键词:把手整合策略;赏识激励策略
教学活动首先是认识活动,在认识活动的同时,伴随着感情的产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感受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进行因材施教。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辅导、重点"解惑",就恰好能够弥补教师在"传道、授业"中的不足!因此,课下对学生实行有效的辅导是数学教学中有益的补充。
要做到对具有特色的每个学生都实行最好的教育,也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个别辅导。记得有位前辈说过“即使是学生把教给他们的知识全忘了,但还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东西的那种教育,才是最高最好的教育。①”所以教师在课下对学生实行合理的辅导,一定要讲究方法和原则:
一、合理分组。
将学生每八个人分成一组。共有三个梯队:在数学学习中有较大兴趣、有共同爱好、有较好的学习态度的同学可以组成研究小组为第一梯队,一般 7、8个人为宜。教师要指导这批学生集中优势,合力攻坚;将基础知识教差、基本技能教低、基本方法较少的同学分成一组。每组7、8个,组成第二梯队。采取“双导师制”,一方面从第一梯队中抽调精明强干的中坚力量作为“带队”导师,分配到第二梯队的各组中,另一方面由教师作为第二“跟班”导师亲自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能力较差、自控能力较差的“双困生”分成一组,组成第三梯队。使学生在坚持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以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控制能力,锻炼良好的学习品质 。
二、进行辅导
(一)小组集体辅导与重点辅导相结合。
“数学的学习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更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隐性的更本质的内容。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处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对第一梯队的学生,教师要牺牲业余时间集体辅导。辅导中,单独拿出某一章的知识点,或者某一节的练习题。采取学生对学生讲解,或集体做练习式的学习方式。无论是一对多的轮流做“教师”,还是多对一的集体攻关重点难点,对学生都具有一种新鲜感和挑战感。学习效率自然加倍。
在集体辅导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常错、易错的问题一定是反复的讲解,要反复抓,抓反复!但答疑解惑中要力求准确、干脆,避免用拖沓冗长的语言。在所有成员集体辅导中引入良性竞争机制。鼓励所有优秀学生一决雌雄,评论高低,使其在精益求精中生存,在卓绝超群中发展,绝对不让他们有“刀更寂寞、剑更孤独”的感觉。定期让学员交流心得体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博采众长,随时调控。将知识探究融通组合,形成新的智能建构,总结出本人的特色,灵活掌握,用生活将思想升华。
(二)学生掌握与巩固相结合 、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相结合。
对第二梯队的学生要很注意。因为他们的自尊心都很强,他们的求知意识很大。在保护他们自尊的同时,又要给予合理而及时准确的帮助。对于他们,首先是感情的建立。学习过程伴随着感情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可靠、可信的朋友,把握其不同的内心需求和个性特点,调动其内驱力,强化其求知欲,赏识其成功性。
双导师制注重学生独立探索,自主交流,鼓励学生自省,体现其主体性。第一梯队的“带班”导师对第二梯队的成员进行指导,可以达到思想共鸣,实现心意沟通。既可以帮助第一梯队的成员独立的掌握和巩固知识体系,又可以节省教师的一部分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教师要发挥组织、参与、合作、引导的职能。要求学生承认差异,利用差异,缩短距离。
(三)培养浓厚兴趣与树立正确学习观念相结合。
第三梯队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所以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可通过教学小故事、数学小幽默、经典数学、著名猜想、脑筋急转弯、数学史话等活动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可以为集体合作贡献一份力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收获,发挥整体合作的作用。
三、注意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第一梯队中锻炼学生思维、整体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在综合提高中创新。“在采取学生合作探究时,要防止学生有的研、有的干、有的看、有的转的现象。组长和探究活动的主持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鼓励不同差异的学生为合作探究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贡献。③”
(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
“数学教育的目标不是使知识永存或者把现有的知识作微不足道的向前推进,而是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和创造!④”前苏联数学家、教育家A.R.辛钦指出数学教育对于形成学生性格具有重大的作用。尤其是“真诚、正直、刚毅、勇敢。”从这个意义是说,我们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
(三)思想工作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在第三梯队的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多的运用赏识激励策略。赏识激励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成长需要这种养料。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夸奖、赏识、激励,避免鄙视学生,当众揭丑。在感受学生,保护其自尊心的基础上,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避免打掉其自信心。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尽可能的谅解与宽容。做到“责恶勿太严,教善勿太高,”给学生时间来逐渐改正自己的缺点。
四、评价结果
对第一梯队中思想先进、工作出色、学习刻苦的学生进行精神奖励。颁发奖状或奖品刺激其不断的成长。将他们的数学明星进行内部排名,鞭策先进;激励后进。对第二梯队中进步较快、成绩突出、心态平和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对第三梯队的学生单独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注重德能勤绩的综合评价模式。
在奖励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公平为原则,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学生守信饯行。
总之,辅导是对学生学习一有益的补充,做到有效相当重要。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无论学哪一门功课,课堂上老师讲的,笔记本上记的,课外阅读的……等等,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要把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自如地运用,就必须通过作业实践来转化,因此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作业实践的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①十三院校协编组编《中学教学教材教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②《科教导报》中国教育学会 .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2004-2005
关键词: 高职数学 复合函数 求导法则 教学体会
现行高职数学“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高职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该内容的引入既丰富了高职数学的内容,又体现了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作为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利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化了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为更好地学好高职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复合函数的基础知识较多,且与其他很多部分知识都有联系,如复合函数与导数的联系、复合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的联系、复合函数与导数的四则运算的联系等。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这一章节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从运算的角度来讲,会求复合函数的导数,必先会求基本初等函授的导数,当然关键还是要把复合函数进行分解,并牢记中间变量。
例1.求函数y=(1-3x+x)的导数。
解:设y=u,u=1-3x+x,
因为y′=(u)′=5u,u′=(1-3x+x)′=-3+2x,
所以y′=y′u′=5u(-3+2x)=5(2x-3)(1-3x+x)。
例2.求函数y=lntanx的导数。
解:设y=lnu,u=tanx,
因为y′=,u′=secx,
所以y′=y′u′=secx=secx===2csc2x。
从上面的例子可知,运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关键在于把复合函数分解成基本初等函数的和、差、积、商,然后应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和适当的求导公式进行计算,求导后要把中间变量换成原来自变量的式子。当对复合函数的分解比较熟练后,也可不必再写出中间变量,只要将中间变量所代替的式子默记在心,直接根据法则,按步骤由外向里逐层求导即可。
例3.求函数y=cot(2x+1)的导数。
解:默记中间变量u=(2x+1),直接求导,得:
y′=[cot(2x+1)]′=-csc(2x+1)(2x+1)′=-2csc(2x+1)。
例4.求函数y=(x-cosx)的导数。
解:y′=3(x-cosx)(x-cosx)′
=3(x-cosx)[1-2cosx(cosx)′]
=3(x-cosx)(1+2cosxsinx)
=3(x-cosx)(1+sin2x)。
应当注意,有些复合函数能化简的,应当尽量先化简再求导,有时还需要综合运用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例5.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
(2)y=。
解:(1)先将分母有理化,得:
y=
=x+。
所以
y′=1+=1+。
(2) 先化简
y=・=2sec2x
所以y′=2sec2xtan2x(2x)′=4sec2xtan2x。
要想掌握好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学生除了掌握以上复合函数的求导规律外,还得复习求导公式,因为公式也是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益主编.高等数学.面向21世纪全国高校数学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 “导学稿”的编写程序及编写的指导思想
第一,“导学稿”的编写程序。第一步,“导学稿”由同课教师共同商量确定课题、课型、课程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等,精心设计教法学法,之后由一位教师做为主备,其他教师负责修改、定稿,最后主管领导审定,过关之后交由打印室打印,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第二步:学生拿到导学稿后,在课前要将“导学稿”上预习部分认真独立完成,通过温故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达到前后知识衔接的作用,并使学生对当天所学内容心中有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余力完成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部分。第三步,当堂检测。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每节课适当地留几道问题,要求学生利用5~10分钟独立完成,下课后上交老师批阅,便于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第二,编写的指导思想。(1)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答案等。在注重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教学相长,提升自己。(2)搭建平台,创新方式。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班主任要协同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座位,以便于开展学习小组,同伴互助。即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6~8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每个小组再分成两个4人组,每个4人组再分成2人组,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4人组讨论,再不行8人组讨论。这样就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1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活动。评一次参与积极的小组和个人。分组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差异等各方面因素。(3)定期巩固复习。采取月考制度,考试内容必须有绝大部分来源于教材和“导学稿”的原题,促使学生重视课本和导学稿内容,熟练掌握检测手段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观察、作业、课后访谈、考试、作品或成果检查等方式。要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诊断性、过程性与终结性教学效果检测、评价、分析制度,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寻求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要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考核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突出过程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二、利用“导学稿”辅助教学的有效性
1.为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自主学习的主体”,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做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利用“导学稿”辅助教学充分体现的这一目标。
2.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改革课堂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身的教育智慧,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中获取一种生命体验和职业幸福感,教学相长,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提高。
3.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科学分工,特别是要重视小组长的培养。小组合作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提出中心问题后没有时间独立思考,这样匆忙的合作不能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优化组合,合作之前,每个人都必须要有“思想”,否则,合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树自然无林!无原可以有水,但是一滩死水!
4.向老师、教材及其他领域发出质疑,当然也是对教师的挑战。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勇于自主发问。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坚实的能力,从容应对,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向学生说一声“我错了”,“老师不知道”,“我们通过课下研究再解决这个问题”。
数学建模 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
一、数学建模概述
1.数学建模的定义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Modeling):数学建模是对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系统或特定问题,为了某个系统或特定问题,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做出必要的简化与假设,应用适定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它或者可以解释待定的现实状态,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
通俗地说: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我们用下图表示:
2.数学建模的意义
数学建模的本质是训练学生的练习,是一种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的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数学建模有以下特点:(1)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必须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2)应用的广泛性,适用于各个不同领域;(3)知识的综合性,必须具备问题相关的各个领域的知识背景。成功的数学建模需要深厚扎实的数学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对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广博的知识面。因而可以培养学生以下习惯和能力:(1)发现问题,并对问题做积极的思考的习惯;(2)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3)清晰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4)团队合作的攻关能力;(5)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6)自主学习的能力;(7)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数学建模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建模在我校的开展情况
数学教研室自2004年成立数学建模组,开始数学建模的教学工作。开始只是普通的数学建模选修课,自2009年开始我们数学建模组开始进行有系统的数学建模的教学及竞赛辅导工作,具体安排如下:(1)数学建模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2)数学建模选修课;(3)数学建模社团;(4)校内数学建模竞赛;(5)数学建模暑假竞赛集训;(6)教师的数学建模培训工作。
1.数学建模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当前教学实践在我国本科教学中的比例普遍较低。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第四点: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遴选建设一批成效显著、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在加强内涵建设、成果共享与示范引领。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形成一批高等学校共享共用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这一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标”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建模作为本科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的时候,应当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进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同时反过来也加强了学生对大学数学的兴趣。
联系实际,挖掘教材内涵。在数学课程教学初期,开始灌输数学模型的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建模的初步知识和建模的基本方法,同时改变过去单纯强调演绎推理和技巧的数学教学,重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尽量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有启发性,有实际背景的例子。例如,在讲授《高等数学》的微分方程就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如经典人口模型Logisti模型的产生及该模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对解做定性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解的形态。在学习《概率论》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概率模型,如决策模型,随机存储模型等,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反过来引起对所学知识更加浓厚的兴趣。让同学们认识到“大学数学就在身边”。
2.数学建模选修课
作为以医学为主的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没有作为专业主干课开设,而是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自2004年开设以来,学生选择这门选修课的人数从少到多,课程模块设置也从简单到复杂。数学建模选修课现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数学建模(上)》主要的授课对象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数学建模有兴趣的同学们;主要的内容是关于数学建模的所需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概率论,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等)和一些基本的算法;《数学建模(下)》主要的授课对象是有一定的数学建模基础的高年级学生;主要内容是数学建模中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方法,重要内容以及数学软件的学习;数学软件在数学建模起着非常重要,因为在数学建模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都要面临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原始数据因此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挖掘和处理是数学建模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原有的数学知识下,我们需要加强对数学软件的学习,如Matlab,Mathematica,SAS等当今最优秀,应用最广泛的数学软件,这些软件以强大的科学计算与可视化功能,简单易用等特点,具有其他高级语言无法比拟的诸多优点:程序编写简单,编程效率高,易学易懂。同学们如果掌握了Matlab等现代化软件,一方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同学们查找资料,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数学软件的学习,因为课时有限,主要是老师教导,以学生自学为主。
3.数学建模协会
数学建模协会是2009成立的,是由一些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们,在数学建模组老师的指导下成立起来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学校数学建模的普及工作以及参赛队员的初级培训。每周数学建模协会都会组织活动,活动内容有数学建模知识讲座,数学软件培训等。学生主要以课外学习小组的模式辅助交流学习。
4.校内数学建模竞赛
校内数学建模竞赛,由数学建模组的老师出题,对象是全校学生;目的是选拔一些比较优秀学生参加暑期的数学建模集训,最后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5.数学建模暑期集训
数学建模的暑期集训分为两个时间段,总共1个月左右,第一时间段是安排在学期结束这段时间,主要内容是一些数学建模的常用算法,经典模型;第二时间段是安排在开学初期,主要内容是数学建模的真题训练。
6.教师数学建模培训工作
定期举办数学建模教师研讨班,利用假期参加数学建模教师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几年的努力,数学建模组的实际教学工作对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并取得的佳绩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通过系统的数学建模的培训,不仅在竞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多个省级奖项,而且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数学建模涉及面很广,形式灵活,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建模(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一、思想方面
思想上,我教学态度认真,爱岗敬业,工作积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得到快速地发展与成长。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紧扣教参,认真备课。本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组继续采用电子教案,我们5位教师分工,一人备一课(教案、课件都备出来),然后集体商讨,统一思想后再修改,最后资源共享。这样无形中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教参,读教材,备课时也就更得心应手了。
2、挖掘教材,精细上课。
结合上学期结对子积累的经验,本学期我依然深入挖掘教材,把课后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能融入课堂教学中就融入课堂教学中,备课时尽力做到把知识点备透、备细,上课时不求快,一般都是一节课一个或两个知识点或是一类问题,然后再上一节练习课这样,让学生一点点把知识吃透。一学期下来,我觉得我班绝大多数学生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
3、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学困生,本学期采用扶放结合,分类辅导的方式进行,对于曹扬、吴佳瑶等特困生适当放松了关注和要求,只在计算部分狠抓;而对于杨杰、张何灵佳等学习习惯、基础差的同学,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辅导,让其知识掌握更牢固。策略上做了调整,但感觉收效甚微。
4、积极参与教研和听评课活动。本学期参加校级品德教学竞赛获二等奖,课余时间积极听课,共听课40节,从中我学习到别人的长处,然后根据本班情况加以修改,这样做虽然时间比较紧张,但我上课时明显地感觉到知识梳理更清晰、教学重难点更突出、学生知识掌握更扎实了。
三、工作纪律和考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