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

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

第1篇: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保险理财业务;保险意识;功能

0 引言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同时金融改革和开放也在加大,人们的投资理念逐渐转变,对投资的需求在日益提升,需要有更多的理财工具提供给人们选择。随着保险业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的效果,人们开始更多的去了解、选择保险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与传统的险种有明显的区别,它是集保险保障和理财于一身的新型险种。自从1999年平安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就拉开了保险理财业务在我国的推广序幕。后来各家寿险公司都相继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如分红保险、万能寿险等险种,为保险理财业务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开创了新气象。与储蓄存款、国债的低风险低收益和股票的高风险高收益相比,保险理财则兼顾保险保障、储蓄、投资的特点,所以保险理财业务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

1 我国保险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财富在渐渐积累,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也在走向开发、成熟,人们的理财意识在提高、理财需求在增加。保险理财以其自身的保障、投资理财的多元化特点,在我国必然会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在2007年资本市场异常繁荣的环境下,保险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保费总量急剧提高,但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我国保险理财业务也受其影响,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可分红型理财产品以其稳定的投资性、可靠的保障性,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就保险理财业务的发展道路来看,保险理财产品具有风险低、收益稳定、保障合理的特点,同时人们的保险理财意识显著提高、家庭财富数量的不断积累,未来保险理财业务必然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寿险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另外,就我国寿险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居民保险的密度和深度还有较大差距。据调查,当前全世界商业保险人均投保的比率已经超过了50%,而我国居民的投保率还不到5%,这足以呈现我国商业保险的保障度还处在相当低的水平。当前国家对金融业管制严格,对保险行业的限制较多,加上人们对资本市场缺乏理性认识,我国的保险市场一时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理财产品的社会经济基础,随着国家的金融改革的深入,对保险限制的放宽,这一现状将有所改善。届时各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将退出大量的理财产品,以便争夺这块巨大的潜在市场,那必将引起一场激烈的竞争。但就目前我国保险理财业务还存在不少缺陷,有待我们去不断的完善。

2 我国保险理财业务存在的缺陷

就国外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财发展历程来看,相比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是投资理财的主力军,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他们的个人金融资产结构是:保险占23%、银行存款占8%、金融债券占14%、基金占40%、股票占15%。我国保险理财发展较晚,人们对保险理财的了解和信任有限,有时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纯属“从众心理”或被动购买,即便自己主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也有许多的误解。我从以下几点来说明存在的问题:

2.1保险公司自身的不足

由于保险公司经营领域受到国家主管部门严格的监管限制,以及自身投资水平有限,使得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运用渠道单一,投资在有价证券的方面很少,更乐于把资金放在比较安全的银行存款、现金上,造成保险资金的综合收益较低。在国外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运用注重的是,将收益与风险进行有效的匹配,形成较为合理的投资结构,基本是以有价证券投资为主,实现资金使用的多元化。可见,我国保险公司自身在投资领域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我国保险理财业务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保险投资涉及到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它包括了投资的所有方向:股票、有价证券、不动产投资、风险投资等。正因为投资范围广,才显得风险控制在保险资金运用中的至关重要性,当然其难度也非常大。针对不同的理财产品具有不同的利率和偿还期限,所以需要有不同的投资方式、利率和期限与其相互搭配。显而易见,依据保险投资的特性要求,就需要有具备高素质的投资管理人才,以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满足保险资金收益的需要,以便保障投保人的权益,实现保险投资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使得保险资金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具备熟悉投资业务和较强投资意识的高素质投资人才,是保险资金运作的关键。当前我国保险公司正因为缺乏大量符合要求的投资人才,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直接导致其投资水平偏低。

2.2人们歪曲了对保险理财功能的认识

由于人们在进行个人理财的过程中,在心理上产生对收益的片面追求,没有正确认识到保险理财产品的功能,导致在实现保险理财目标上存在一定偏差。我们都知道,经济补偿是保险的最基本职能,保险理财产品的核心价值就是保障作用,想通过买保险来实现发财的目的是不可能的。投资或分红在一些保险理财产品中只是一种附加功能,许多投保人对这一点并没有意识到。有的人比较喜欢盲目跟风,购买一些当时热销的分红险、万能寿险等,却忽视了理财中最重要的保障功能,等到知道收益与期望值有较大差异时,不顾损失要求退保,这样既没有获得理财带来的收益,又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损失,甚至从此对保险理财产品失信,产生抗拒。导致这样的后果当然离不开保险展业人员片面强调产品投资的误导,但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只顾收益,而忽视保障功能的投资理财心理也是关键。

2.3社会大众的保险意识低,缺乏需求

当今世界商业保险人均投保率超过了一半,而我国居民商业保险投保率还没有5%。据一项调查报告发现,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但人们对保险理财的认知度比较低,需求非常有限。在针对上海、大连等几个城市的25-45岁中等收入以上的已婚女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8%的人对保险公司缺少信任;23%的人缺少对保险公司产品、服务的了解;37%的人没有购买保险产品的意愿,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富余的钱。另外一项是针对中国寿险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保险并不熟悉,人们对保险的保障、理财功能认识比较有限,特别是对保险理财产品的认识不详,造成保险理财业务缺乏有效需求。

3 促进我国保险理财业务发展的措施

3.1保险公司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不仅要充当保险理财产品的提供者,还要树立良好的理财顾问形象,这就需要强化保险理财的认识,深刻理解保险理财的内涵,搭建好与投保人之间的桥梁。一是要根据不同投保群体的需求,符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开发出与之相应的新产品;二是针对不同投保人的需要,帮助投保人制定出客观实际的理财规划方案,为投保人树立起科学、合理的个人理财意识。营销人员在展业的时候,要让客户认识到投资理财需要有合理的风险规避方式、稳定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理财产品要具有及时应急支出和变现的能力,这样客户的财富才能够更加牢靠,通过保险理财让客户享受到自己的利益,以及感受到保险在理财中的真正意义。同时需要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加强与国际间的人才交流,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优秀保险投资人才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我国保险业投资管理水平偏低的局面。

3.2正确认识保险理财功能

投保人首先要明确自己或家庭面临的哪些风险,然后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出一份适合的保险理财规划。保险是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预备的经济补偿,它在理财中起到的是规避潜在风险的作用,这是它不同于其他银行、证券等金融产品的最大特点,即保障功能。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需要认识到它具有其它金融产品不可替代的内在优势。这样投保人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购买合适的保险理财产品,如分红险、子女教育险等。

3.3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

通过保险公司与相关部门加大对广大社会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一是,要依据投保人对保险保障的需要,针对不同的保险理财产品的功能、权利和义务等,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介绍,使人们都能意识到自身所处的环境中面临的风险,打破承担风险的传统模式,将保障作为保险理财产品规避风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便扩大人们对保险理财的需求。二是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提高自身的信誉度,消除人们对保险的偏见,通过承保、理赔等环节为投保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并且组织成立专业化的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的宣传,同时也要利用保险监管部门的优势资源,加强对保险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例如承办大型保险活动、为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提供赞助等。相关信息要实现充分的公开,让人们充分了解相关法规、保障政策等。

4 结论

综上所述,保险理财业务在我国曾高速发展,甚至成为一些保险公司获利的主要领域,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保险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些促进保险理财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我们可以展望,在未来竞争激烈的保险理财业务发展中,保险理财如何能够把握市场机会,赢得客户认同,才是其真正的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赵立航《保险理财规划理论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6

第2篇: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金融生态;个人理财;发展现状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GDP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个人财富也得到极大提升,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及财富配置的需求日益迫切,个人理财业务应势而生。

个人理财在我国是一个新兴领域,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率先开展了个人理财业务:1995年,招商银行首次推出“一卡通”个人理财产品,它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收付功能为一体;随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设立其独立的理财部;自此以后,其它商业银行也都相继推出了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但速度却很快,随着个人理财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个人财富的不断累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理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多的人加入到了个人理财的行列,这将不断地推动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和我国个人的理财技能的发展。

2004年12月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金融时报》上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此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金融生态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研讨的热点问题。从自然生态学的角度去研究金融问题,极具有创新性及启发性,许多学者从这一视角出发,对我国经济金融各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现阶段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高速发展的今天,结合金融生态对其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基于金融生态视角,分析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

2.金融生态基本概述

2.1 金融生态内涵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物群落和环境两个基本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制约、生成和动态平衡的。基于生态系统这一基本原理,为了更形象生动地表述“金融生态”这一概念,周小川行长将金融生态系统比作“水族馆”:金融机构像“鱼”,自身必须健康,才能生存和自如地“游动”,所以其自身的改革是最重要的;外部的金融生态环境,就像水族馆里的水草、浮游生物和氧气等,是生物生存和茁壮成长的必备条件;另外,如同水族馆中各种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需要有适当的规则来维系,金融监管对于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后,宏观调控就好像是水的温度,不能太冷,冷了有些鱼会冻死,也不能太热,否则氧气会跑掉,生物就不能生存,还不能忽冷忽热。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否则“水族馆”就会出现“生存危机”,金融体系就会出现金融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金融系统具有生态系统的大部分特征,结合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为具体地分析金融生态的内涵。

金融生态是对金融的一种拟生态化的形象阐释,金融机构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员,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一方面要以自身制度建设和经营水平的提升为基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其中既包括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也包括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因此,我们可以把金融生态系统理解为各种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这个系统由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节机制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结合生态学系统构成原理,我们可以整理金融生态系统的构成原理,见图1。

2.2 金融生态特征

金融生态作为生态学在金融领域的体现,既有与自然生态学相类似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特性。因此,将金融生态应用于金融发展研究时,必须充分了解金融生态的特征。

金融生态是以信用经济为基础、以金融资源为运作对象、依托于一定的社会体系,在自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实现资金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并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持和促进作用的动态系统。其具体特征如下:

(1)双面性。金融生态是一个系统,其主要中心是金融业,金融生态表现出了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双面性。金融生态这个统一的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金融业内部环境,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另一部分就是金融业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这两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特殊生态系统。

(2)动态关联性。金融生态中的所有因素和外部所有因素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如同自然生态中各个生态因子紧密关联一样,他们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通过资金链条相互作用。所以,金融生态也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和逐步完善的系统,是一个动态关联的系统。

(3)双重机制性。金融生态具有双重机制性,即适应性学习机制和自然选择机制。由于各国、各区域的法律体制、经济条件、社会特征、文化传统等各种外部因素不同,为了适用这种不同的外部环境,其金融生态内部因素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就是金融生态的适应性学习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同自然生态一样,金融生态沿袭了自然选择的传统,金融生态也不断的进行着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发展着。

3.我国金融生态个人理财发展分析

3.1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首先出现在商业银行,这是由于商业银行在销售网络方面的强大优势、在资金清算方面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办理各项中间业务的特殊权限,使其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有着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个人理财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等特点逐渐得到中外商业银行青睐,并迅猛发展,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以来,我国理财业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达到18%;201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发行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的发行规模7.05万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理财市场规模更是达到300亿美元。

我国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公司在个人理财市场上也不甘落后,纷纷设立理财中心来推销理财产品,其中,保险公司在传统寿险、财险等保险品种的基础上推出了以下几种新型保险理财产品: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新型保险理财产品相对于传统的保险产品来说具有相当的优势,它在为人们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较好的兼顾了收益。

3.2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求分析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主要分为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两个方面:

第一,潜在需求方面。一方面,我国近年来持续的GDP增长促进了国民财富的增加,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的持续增加,进而使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这为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的CPI也基本保持上涨趋势,物价的持续上涨给人们带来通胀压力。因此,来自于这两方面的因素构成了我国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我们可以从下图中看出,我国GDP及CPI在最近这些年的增长势头。

第二,现实需求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城镇居民货币收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由以前的单一存款、手持现金逐步向多元化转变,出现了现金、存款、债券、股票、外汇、保险、基金、黄金等并存的多元化新格局,但观察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存量不难发现,储蓄存款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从现金、债券、股票等的比例上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投资心理,即缺乏主动性,避险仍然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要求。基于此,更符合居民心理的个人理财业务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居民在理财意识、金融资产的数量上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3 我国金融生态个人理财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晚20年,居民理财意识尚属于起步阶段,加之我国金融经济发展地不完善以及金融监管不到位等原因,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本文结合金融生态内涵,从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节机制等金融生态子系统对我国个人理财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金融生态主体方面

第一,作为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供给机构,我国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在理财产品的种类、结构、设计上都比较接近,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理财产品功能简单,同质化严重,理财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在各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一览无余,理财产品几乎都是证券、外汇、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而个人理财的目标就是针对客户不同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需求等,为客户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理财规划。而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客户的认可。

第二,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较晚,作为个人理财产品的最终需求者,居民的理财观念尚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在个人理财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将理财看作为是一种新型投资,同时我国金融机构缺乏复合型金融理财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技能仍以本机构业务为主,理财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造成了金融机构在理财宣传、规划、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不深入,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理财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

(2)金融生态环境方面

第一,我国金融业一直实行分业经营,即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政策体制。由于受到政策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领域,只能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与此同时,客户在保险公司投资的仍然是单一的保险产品,同样受到相关政策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无法真正地实现客户资金在各类理财产品上的分配与流动。这样的分业管理,导致各金融机构不能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打造针对性的投资组合,并帮助或客户实施投资理财计划,从而使得个人理财业务的功能大大降低,缺乏对目标客户的吸引。

第二,法制不完善,金融监管滞后,风险防范问题凸显。个人理财近几年发展迅速,不少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竞相给客户以高回报承诺,不少金融机构将理财产品视为竞争资金的手段,在回报率上恶性竞争,考虑其后果。在个人理财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个人理财的监管明显滞后,尽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相关法律均对个人理财相关业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有所规定,但个人理财相关法规还很不完善,特别是适应金融业混业发展的趋势,综合性的个人理财法规还几乎是空白,这显然不适应个人理财监管的需要。

第三,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我国作为国际经济体系下的重要一员,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着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居民收入会有所减少,从而抑制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另外,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个人理财业务涉及产品和交易的多个层面,隐藏着多种形式的潜在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的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理财积极性。因此,个人理财无论从投入资金量,还是投入方式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第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安全阀”,对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人们收入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对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后顾之忧时,人们才会增加自己的消费或者投资等方面的支出,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影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从而抑制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3)金融生态调节机制方面

金融生态个人理财调节机制的优劣评判依据是:个人理财市场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个人理财市场监管调节的有效程度。与国外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并不是纯正的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充分,我国商业银行因为在个人理财市场中的巨大优势地位,使得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不完善。要改善生态个人理财调节机制失衡现状就必须按市场化方向,完善个人理财自我调节机制,同时提高个人理财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增强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

(4)我国金融生态个人理财发展战略

通过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的产生与发展及其运行特点的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金融生态个人理财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战略性发展建议:

第一,加快我国金融机构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国金融业内部已经开始彼此向对方的业务领域渗透和扩张,比如保险资金入市,券商股票抵押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保险公司推出的连结保险,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基金发售,开通“银证通”业务等等。目前,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已成趋势,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集银行、证券、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于一身,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我国金融机构应从混业咨询、混业合作的思路出发,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拓展与创新,努力实现从单一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的转变,充分做好理财“混业”经营准备,为客户提供更具综合性的理财服务。

第二,加快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提供差异化的个人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基石,也是个人理财服务的落脚点。一方面,各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合作,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丰富个人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应当对客户群进行细分,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方案,在延伸业务的同时增长了对同一客户的服务周期。

第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外部监管机制。我国与个人理财业务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显得较为薄弱,如何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填补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前提。我们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准入、理财资金投向的合法合规、风险提示、客户知情权保护、金融机构与客户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等问题,解决个人理财业务(下转第195页)(上接第192页)法律关系的定位问题,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同时,为了给个人理财业务的顺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加强行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大监管机构的合作力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同时根据新业务发展和监管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新业务监管体制。只有较为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管机制,才能促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宽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有效解决相关规章制度缺乏的问题,满足我国居民日益增加的多样化理财需求。

第四,培养复合型专业理财人员,提高专业修养,同时更新客户理财意识,拓展理财市场。居民希望理财服务人员既熟悉银行业务又精通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的专家,为自己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和一站式的综合理财服务,复合型的专业理财人员是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个人理财资格认证制度应把综合个人理财策划、投资策划、保险策划与风险管理、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个人税务策划和遗产策划及事业继承等作为培训和考核从业人员的标准,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居民的宣传力度,同时建立相关个人信用体系,让更多的人放心将钱交由理财机构管理。

4.总结

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不论是对个人,还是金融机构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从金融生态角度来看,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体地位的背景以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下,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个人理财业务更加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监管、产品、法规及专业素质等四个方面对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促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在金融生态系统下充满活力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完善法律环境,打造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2]周小川.独家专访:周小川谈“金融生态”[N].人民日报,2005-03-28.

[3]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2):35-45.

[4]林永军.金融生态建设:一个基于系统论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5,4.

[5]闫涛,刘静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J].经济师,2008,2.

[6]闵静.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金融经济,2008,6.

[7]马荣镖.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金融管理,2008,6.

[8]许棣.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8,8.

[9]王芊.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

[10]李诚丁.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西南金融,2009,4.

[11]刘伟.个人理财[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2]黄晟.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3篇: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向公司、个人客户提供的综合化、个性化服务的一类金融产品。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近年来,随着金融开放加快、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由于受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规范、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关政策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1.外汇理财产品。早期的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是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近年来受人民币汇率改革、美联储不断加息、本外币存款存在较大利差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外汇理财市场日趋活跃、品种正逐步丰富。今年年初,凭借股市和金市的高温,各商业银行推出了一批与股指、黄金价格挂钩的外汇理财产品。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大幅提高。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办的外汇理财产品有工商银行“汇财通”、建设银行“汇得盈”、中国银行“汇聚宝”、中信银行“理财宝”。

2.人民币理财产品。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为收益保证,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理财类产品。该理财产品一般以银行信用保证本金安全,且预期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税后收益;产品流动性强、风险低。

由于货币市场利率走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节节攀升后开始逐渐回落,收益率下降,降低了对公众的吸引力,一些行甚至停办了人民币理财业务。

2006年以来,一度跌入低谷的人民币理财再次升温,其主要特点是:一是预期年收益率一般在2%—4%之间,较2005年收益率明显提高。二是产品的流动性明显增强。如工商银行1月份发售的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首次在同类型产品中提出允许提前赎回,允诺其半年期产品发行后,客户每个月都有一次赎回机会。三是结构型产品主导市场。各行推出了多种结构型理财产品,资金收益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产品相连接,本外币通过衍生产品相联系,以外币的高收益弥补本币的低收益。如民生银行经银监会、外管局批准,首家推出民生财富人民币非凡理财结构性理财产品,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衍生交易,为客户提供人民币和美元结构化理财;光大银行“阳光理财A计划”浮动收益产品,收益率与国际金融市场原生及衍生产品挂钩,收益率比同期储蓄高30%以上。四是资金投向有突破混业经营限制趋势。如中行财富投资管理服务汇集了中银股份旗下中银国际、中银证券、中银基金等产品和服务,将借助中银集团在海内外证券行业和基金行业的配置,为理财贵宾客户提供海内外证券投资管理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将理财作为竞争手段。2005年前,商业银行推行理财业务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在于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收益率,甚至采取搭售储蓄存款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将个人理财产品演变为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以理财产品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而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巩固中高端客户,减少客户流失。

2.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定价和风险对冲方面,缺乏科学的定价机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获取债券市场收益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套利利差,一旦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降,这种套利的风险就会自然产生,有可能会导致银行无力支付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由于债券数量有限,加上商业银行人民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大量理财资金涌入货币市场,银行获利空间变得极为有限。2004年上半年以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出现了持续、大幅上涨,上交所国债指数从2004年4月初91.1点上涨到2005年10月中旬的109.73点,上涨20.45%.债券指数已在高位运行,债券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债券资产利率风险越来越突出。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外币结构性存款、货币掉期、高等级债券、欧洲商业票据、拆放境外同业等产品,也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目前外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有的与香港红筹股挂钩,有的与新兴市场债券挂钩,有的与商品指数以及国际市场黄金、石油挂钩。目前,美国联邦储备基金利率已达4.5%,且市场普遍有进一步上升的预期,随着美元与人民币利差的进一步拉大,许多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汇率、利率工具,投资境外衍生产品以提高资产收益率和资产配置效率的意愿比较强烈,一旦市场出现大的逆转,外币理财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少自己的产品模型和对冲技术,大部分产品都是依靠外资银行设计、报价、风险对冲,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也存在一定风险。

二是操作风险。目前银行大量推出创新理财产品,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往往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因操作失误或欺诈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有的银行对空白理财产品认购书不作重要凭证管理,经办人员对相关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者分支行超计划销售,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

三是流动性风险。对可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如果因为市场利率变化出现大规模赎回,可能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特别对资金头寸比较紧张的股份制银行影响较大。

3.理财业务资金管理不规范。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管理不规范,没有按理财产品协议使用资金,发生理财资金挪用的现象。而且,商业银行通常对出售理财产品获得的资金没有设置专门科目进行管理,只是在储蓄存款科目反映,仅是作了冻结而已,资金实际用途难以监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4.缺乏较权威的培训认证机构。为了保证金融理财师的服务质量、维护市场秩序,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是对“金融理财师”成立自律性、非营利、非政府的专业资格认证机构,通过对达到一定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准的金融理财人员进行认证管理,提高行业公信力。国际注册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的金融理财师认证机构。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类似权威机构,只是于2004年9月,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名义发起成立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并于2005年8月加入了国际CFP组织,首次在国内引进国际CFP专业资格认证制度。

二、影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仍然以产品销售为中心,还没有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业务仅停留在产品上,尽管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品牌,也纷纷建立理财中心,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和最初级的咨询服务,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缺乏个性化服务。绝大多数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出发点,是将其作为优质营销服务的一个手段。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外部环境因素

1.居民现代金融意识不强。由于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加上商业银行理财营销过分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大多数居民对风险与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公众更多认同银行传统的存款类业务,对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更偏好具有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对风险程度相对高、没有硬性承诺的产品则“敬而远之”,更鲜有通过资产组合规避风险的需要,导致现阶段市场需求只能是一些低风险的简单理财产品。

2.理财资金运用渠道狭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少、市场容量小,加上外汇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国内货币市场一直是人民币理财资金的主要投资渠道。在2004年宏观调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理财产品收益率伴随着货币市场利率走高而走高,而后又伴随着2005年下半年资金宽裕、货币市场收益率走低而连续下降,有些银行甚至出现了常规业务收益补贴理财业务的倒挂现象。

第4篇: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在了解客户财务状况、投资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银行的资源和优势,为客户制定详细的理财方案,协助客户使其个人财产得到保障并升值。个人理财业务的实质是一种服务,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这种个性化服务获得收益。现在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包含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和服务。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产品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 个人理财业务的种类

1. 理财顾问服务

是指商业银行为了获取自己的收入而向投资者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理财咨询、个人理财产品推销等专业化服务,然后按之前约定的价格收取费用。它是一种为个人投资者量身定制的专业,与那些商业银行为销售人民币产品、外汇产品等进行的产品介绍、宣传和推介的普通业务咨询活动有很大的不同。

2. 综合理财服务

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客户的委托要求并接受授权,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力进行全面了解,根据现财方法和工具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计划,并且要根据市场变化对理财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但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2002年,招商银行推出了我国第一个个人理财业务产品“金葵花”,受到了很多高端客户的推崇,同时成为了当年金融界的热点问题,此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效仿,从而开启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第一个热潮。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随着银行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主要方向。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特点如下:

首先,个人理财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也不断向前迈进。面对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次,城商行逐渐成为发行主力,2014年,城商行理财产品发行总数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靠着在预期收益率及发行银行数量上的优势,在发行总量上超过了国有银行,占比高达34.43%,位居第一。最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个人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风险的厌恶程度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去获得更高的收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非保本理财产品所占比例平均水平达到69.17%,相比2013年的60.21%大幅增加。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

在国外,金融市场是自由化的,商业银行的资本渠道十分广泛,同时涉及许多领域,所以外资的商业银行大都采取混合经营模式。而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则是作为金融市场的三个部分各自经营着,彼此分开。分业经营的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险,但同时也制约了金融业内部的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并且,这种经营方式限制了资金的流动范围,资金价值的最大化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是从客观上、从制度上约束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二) 金融人才的匮乏,专业人员从业素质有待提高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投资规划、资金分配,还包括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税务问题处理等多个方面,是技术高、知识密集的全新综合性业务。它要求理财规划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较强的预测能力,要求理财服务人员对理财产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各种基础金融工具的特点。由于我国培训专业金融人才的机构比较少等方面的原因,引起金融人才的缺乏,进而使金融创新成了难题,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个人理财的认识尚浅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宣传大多在网点内进行,在客户到银行办理业务时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这样传统的宣传方式使得很多客户并不了解理财产品,对它的风险认知也很模糊,对理财产品产生了不信任的态度,从而拒绝理财产品,依旧只保守地信任银行存款这个基础工具。如何让原本不信任理财产品的客户了解个人理财业务,进而信任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横向联合以减小分业经营的限制

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普遍采用是混业经营的方式,但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还不具备实行混业经营的条件,只能分业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加强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合作,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拓展金融创新的空间。比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创新同时具备流动性、保障性的保险产品,目前一直在银行柜台销售的变额寿险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一个产品,集保障性与收益性与一身。

(二)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奖励机制

高水平的专业理财团队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一批高素质、全能型的理财人才将促进理财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的理财人员大多数是从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中选的,虽然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但对银行业务并不熟悉,缺乏金融理财知识,不利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

第5篇: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理财公司 传统金融机构 营运模式

一、第三方理财公司理论概述

第三方理财公司是指不同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作为独立机构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不代表基金公司、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利益,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最为恰当的个人理财方案,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相比于银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模式,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优点主要在于立场中立、理财服务更具独立性、理财信息全面及时、理财手段更具个性化和全面化,这使客户的利益得到了保证,不用担心理财机构过于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客户的利益。另一方面,综合性专业理财人才的稀缺和品牌文化的缺失也给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发展制造了困难。

根据运作模式和产品类型,第三方理财公司可分为基金类、保险类、综合类和产品类四大类。基金类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代表有晨星和德圣等,晨星主要通过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信患来获得相关费用收入,而德圣的收入不仅来自于为代销机构提供培训的培训费,还来自于投资者。保险类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代表有华康和世德贝等,华康通过给客户提供保险向保险公司收费,世德贝通过向客户推荐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而向金融机构收取费用,它的业务主要是保险咨询和私人财富管理。综合类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代表是诺亚和康宏等,他们通过为客户提供免费的理财规划,向金融机构收取费用。产品类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代表是普益财富。

第三方理财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理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业务开展的独立性和理财服务理念不同。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部门实质上是辅助销售部门,他们理财业务的开展必须按照金融机构的规定进行,不能自行决定,业务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销售更多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客户的利益。而第三方理财公司是完全独立的,不代表任何金融机构的利益,在中立的立场上通过客观科学地分析客户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环境变化为其提供最为恰当和有利的个人理财方案。第三方理财公司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客户选择多家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提高收益,这是在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部门无法实现的。第二,业务开展的模式不一样。传统金融机构理财通常是事先设计好金融产品或者投资组合产品,然后销售给客户,因此,客户所享受到的产品重合率高,同质化严重。而第三方理财公司是在对具体客户的实际财产情况、风险承受能力做了详细了解之后,再结合金融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客户提供符合其实际情况的个人理财方案。

二、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理财公司最早出现于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经过40多年的发展,欧美国家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营运模式,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三方理财发展最成功的国家,美国第三方理财公司占整个金融理财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60%,不仅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而且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人才选拔培养制度。美国的理财市场比较自由开放,不仅包括以资产管理公司和财富管理公司等形式向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独立的第三方理财公司,还包括许多其他机构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美国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有效的法律监管、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完善的信用体系以及全球化的理财服务。目前,美国比较著名的第三方理财公司有柯契斯一菲茨财富管理公司、景顺资产管理公司和道富环球投资管理等。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起步晚、发展慢、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其所占据的理财市场份额甚至不足1%,与澳大利亚的50%和美国的60%相差甚远。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发展开始于10多年前,2002年,国内最早提供私人理财服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智博理财公司成立,它是我国第一个具备第三方理财公司性质的理财机构。2003年,中原理财和诺亚财富管理中心成立。2004年,北京展恒基金研究中心成立。2007年9月,北京优先理财事务所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理财事务所,主要提供以信托产品、资管产品、海外房产投资等为主的资产配置服务。我国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主要以顾问式营销服务为主,立足于客户实际利益,以客户资产保值及增值为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客户的实际情况和金融环境的变化,为客户提供个人理财规划和方案。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高收入水平的客户,这些客户持有较多的闲置资金,对理财规划服务有着较高的需求。在收入方面,我国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主要以代金融机构销售理财产品所收取的佣金和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服务所收取的服务费为主。

总之,与国外发达的第三方理财市场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理财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行业整体水平比较落后。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持有的闲置资金越来越多,对理财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理财,第三方理财公司能够更好地帮助客户实现资产保僮和增值,因此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三、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的现存问题及成因

(一)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的现存问题

1.缺少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

目前,虽然我国有关金融市场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善,但第三方理财市场仍处于政策监督的“空白区”。一方面,这会使第三方理财机构在开展业务时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和法律监督,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也会使参与第三方理财业务的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客户资金的安全度不够高,第三方理财机构面临信用风险,从而影响到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发展。总之,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使第三方理财市场处于尴尬的灰色地带,对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2.信用体系不健全,公众信赖不足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形成了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主导机构的格局,成熟的运营模式使其占据牢固的客户基础。因此,我国居民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信任度比较高,更愿意购买他们所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我国的第三方理财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居民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信任度远不及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信任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一市场的发展。再加上第三方理财公司市场覆盖面小、品牌建设尚不完善、公众信赖不足等缺点,使其在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综合性专业理财人才稀缺

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我国专业的理财规划师面临着很大的缺口。根据理财行业发展报告所提供的数据,目前这一缺口已达到60万人左右。而且现有的大多数专业性理财人才都从业于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第三方理财市场面临着严峻的人才匮乏问题。在人力资源十分重要的现代社会,理财人才的稀缺严重制约了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发展,使其面临发展瓶颈。

4.盈利模式不够成熟

在欧美国家成熟的第三方理财市场上,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业务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为客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财方案所产生的咨询服务费,另一个是资产管理费。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向客户提供综合理财规划所收取的费用。但是,由于我国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发展水平依旧较低、居民的理财意识不够强烈、投资理念尚不成熟,仅以向客户收取会费和咨询费作为收入来源不足以支撑公司运营,因此目前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向提品的金融机构所收取的佣金,这使第三方理财公司不得不集中力量做销售,导致研究部门丧失独立性。

(二)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现存问题的成因

1.第三方理财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我国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发展起步于2003年,至今也只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历史,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使第三方理财市场不仅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持和政策监督,而且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导致市场竞争混乱。短暂的发展时间给第三方理财公司积累的经营经验和客户基础十分有限,使其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综合性专业理财人才匮乏,公众信赖不足,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缺乏竞争力。

2.专业理财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综合性专业理财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的支持,还需要专业金融机构进行时间和资金支持。目前,我国缺乏完整的专业理财人才培养机制,使满足金融机构专业水平要求的理财人才十分有限。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对人才的竞争加剧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人才稀缺,现有的综合性专业理财人才不断被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挖走,使第三方理财公司面临严峻的人才稀缺困境。

3.金融自由化程度不高

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国家对金融政策的选择。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够高,因此国家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金融体制以适应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银监会通过《关于规范信托产品营销有关问题的通知》限制了非金融机构通过推介信托产品获得收入的渠道,第三方理财公司作为非金融机构,它的业务开展面临着更多的阻碍。

四、发展我国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政策支持和法律监督是第三方理财市场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应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尽快完善第三方理财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监督和保护,为这一市场提供有效的法律约束框架,切实保护市场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

欧美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理财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积累了丰富的营运经验,建立了稳定的盈利模式。我国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发展应该积极借鉴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不仅要在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明确界定第三方理财公司的性质、业务规范和监管机构,还要从第三方理财公司自身的角度规范营运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当然,欧美发达国家在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和我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发展应在借鉴过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

(二)健全信用体系,培养品牌特色

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极大制约了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发展。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和坚固的客户基础,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公众信赖度明显不足,这使其在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影响其快速发展。因此,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明确奖惩机制,完善第三方理财市场的信用体系,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市场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另外,监管层应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品牌特色,提高第三方理财公司的辨认度和认可度,从而促进其业务拓展和市场覆盖面的扩大。

(三)培养综合性专业理财人才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欧美国家第三方理财市场得以迅速发展成熟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建立了完善的理财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在我国,由于综合性专业理财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专业的理财规划师面临着60万人左右的人才缺口,再加上现有的理财人才大多就业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的金融机构,第三方理财公司面临着严峻的人才匮乏困境,严重制约了其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积极建设并完善专业理财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时间和资金投入,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专业理财人才,填补理财人才缺口。

第6篇: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滞后

一、个人理财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

(一)个人理财概念界定。

个人理财业务,概括而言,就是将个人资产委托银行打理,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银行理财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偏好程度,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安排投资方式,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

(二)个人理财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是规模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包括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左右;二是品种少,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从目录上看有260多种(国外有1000多种),而实际运用的很少,其中个人理财品种就更少;三是个人理财业务层次较低,技术含量比较低,银行难以像国外商业银行一样给客户提供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在内的真正让客户获得增值收益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四是产品的特色、差别化服务不足,缺乏特色。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3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二)专业人才的匮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专业理财师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目前,国内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具备国际职业资格的理财“高手”更属凤毛麟角。现在,我国各商业银行一般把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一线员工称为客户经理,这些客户经理虽然都是筛选出来的,其综合素质要高于营业网点的一般柜员,但离客户和社会的期望及西方金融策划师的距离相差很远。众所周知,理财离不开人来打理,没有高素质的理财人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谈何容易。

(三)客观技术备件的制约。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要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金融网络为依托,尤其是个人理财等附加值比较高的中间业务,更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且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而我国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相应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陈旧,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像国外发达国家银行开展得红红火火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家庭银行等业务在我国目前都难顺利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方便、快捷、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三、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一)朝着国际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混业经营是当今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展自身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需要。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政策松绑后实行混业经营,那么它们可以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于一体,它们也可以像美国的商业银行一样,为客户提供存取款、信用卡、汽车和房屋等各种消费贷款、办理保险、买卖股票、基金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到那时,一旦政策壁垒拆除,个人理财业务将有长足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人才的建设。

理财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所以加强专业理财师队伍的建设,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应作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专业理财师队伍的建设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逐步推进:首先,要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培训课程应根据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来安排使我们的客户经理变成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通才”。其次,建立我国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以规范个人理财师的职业道德、执业行为及提高其专业理财水平,打造真正的理财专家。

(三)加大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对居民理财意识的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意识,让百姓走出传统理财的误区。其次,要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借助有影响的媒体扩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它。再次,要设计符合中低客户需要的产品,开发中低客户市场,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针对高端客户而言的,准入的门槛较高,一般都在50万元以上,而让那些有理财愿望的中低客户望洋兴叹,诚然,对银行来说,抓住高端客户非常关键,但根据中国的实际,中低客户属绝大多数,该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潜在市场,为实现银行的长期利润,银行不应忽视它。第四,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客户的财产应该属很私人的东西,客户委托银行理财,银行有责任替客户保密,只有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才能消除中国人长期以来存在的“财怕外露”思想,放心把钱交给银行打理。

参考文献:

[1]刘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福建金融, 2005,3.

[2]胡维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瓶颈及其突破[J].金融与经济, 2004,5.

第7篇: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理财 现状 对策

一、我国第三方理财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理财机构作为新兴的理财机构,是一种既不代表任何金融机构,也不单只是代表单个消费者利益的一种独立的中介理财顾问。总体而言,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第三方理财发展起步晚,水平也比较落后。由于门槛低,很多金融领域相关从业人员也纷纷加入第三方理财的业务范围,例如证券、基金、保险等。参差不齐的经营水平以及较低的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致使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以理财规划为借口,但实际上仍以保险、信托和基金等产品进行业务开展。并且不难发现,盈利模式单一也是第三方理财机构面临的问题之一,大多为向金融机构收取销售佣金为主,并非是发达国家主要以想客户收取服务费用的方式。再加之目前第三方理财市场并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监管其运营发展,故难以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这对于理财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客户利益的安全保障都是不利的。

二、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第三方理财市场法规和信用体系

目前而言,国家对于第三方理财的法律管制仍属于真空地带。我们国家对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监管,故其各领域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和自成一体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监管运作。然而,第三方理财业务作为一种新兴理财业务形式,业务范围涉及到金融领域的很多方面,因此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我国也存在并不健全的信用体系。在中国传统意识中,信用的缺失带来的仅仅只是道德上的谴责,这样会诱使某些第三方理财机构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为求得短期利益而失信的行为,最终使得客户利益受损,有悖于第三方理财发展的初衷。

(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对于刚刚起步仍在发展初期的第三方理财,我国的业务人员人才储备十分有限,也因此导致不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尽管业务人员只是作为投资者的理财规划者,但也难以避免业务人员因为利益的驱动而为自己谋私利的情况:一些理财人员为达到销售指标,夸大产品收益率,隐瞒风险,对客户做出不适当的引导。

(三)单一的盈利模式

目前国内第三方理财的主要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向投资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为其提供其所需的咨询或顾问服务;二、通过销售理财产品进而向金融机构收取销售佣金。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收入仍以第二种为主要来源,对客户的收费还比较少。

(四)理财观念淡薄,理财市场混乱

在许多投资者看来,只有金融产品的投资和不动产投资具有过半的认可度,而对于养老计划,保险规划,子女教育,等却没有过高的认可度。事实上,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内容全部属于个人理财规划所涉及的范畴。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仍应归咎于人们对理财的理性认识还不够,对于所面临的风险没有十足的正确认识,进而容易使得其在投资中盲目跟风投资。加之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财不应外露,对于让外人管理和运作自己的财产表现的十分不放心,理财观念相对淡薄。

三、我国第三方理财发展的对策

(一)清晰其市场定位

明确第三方理财的市场定位,可使其朝着更加快速、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第三方理财最大的特点便是其专业化的理财服务,而它的其他特性如个性化、综合性等优势也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此,我国的第三方理财可利用这样的优势,将自己定位于为客户提供独具专业化个性化理财服务的中介机构,因地制宜,满足各类用户需求。

(二)盈利模式的转变

在现阶段,想要单一化的盈利模式短期内取得根本性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第三方理财机构可以逐步转变其收费方式,由前端转向后端一点点改变。旨在现有盈利模式上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扩大盈利来源,平衡发展,并且向后端收费为主、前端收费为辅过渡。值得一提的是,理财人员的服务水平将会影响客户对后端收费的体验,因此,注重理财人员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将利于客户对后端收费的认可,从而更有利于良性循环的形成,最终促进利润模式的转变。

(三)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理财人员应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成为能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从业人员。对于从业人员自身,他们要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放在展开业务之上,不能利用法律的盲区进行牟利;要继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运用各种投资工具为客户进行规划;学有余力仍应在生活方方面面提升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辅助培养和提高理财人员素质。

(四)改善第三方理财的经营环境

首先,加强大众对理财知识的了解,进而引导投资者形成正确的理财管观念。同时,更加客观的传播第三方理财方面的知识,得到投资者的信任与认可,进而可增加第三方理财的竞争力。其次,应构建合理的监管第三方,更好的辅佐独立理财服务的健康发展。最后,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只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建立,注重客户隐私的保护,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具称心、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财富报告2015[J],胡润百富,2015

第8篇: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现状 发展

一、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获得快速发展。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在该服务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综合自身的所有金融资源,围绕客户的收入、消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心理偏好等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组合,从而为客户形成一套以个人资产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财务安排。

2007年3月20日,中国银监会批准汇丰、渣打、东亚、花旗等四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开业。渣打银行表示,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并成功申请人民币业务牌照以后,将为中国内地客户提供世界水平的个人银行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许多商业银行也开展了个人理财业务。据统计,截至2008年共有39家商业银行推出2404款个人理财产品,全年理财产品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以工商银行为例,其2008年的理财产品销售额达l185亿元,理财业务佣金收入达到50.89亿元,占其非利息业务收入的35.4%。尽管如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还是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1)个人理财业务层次较低,缺乏特色产品与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外资银行相比,存在着规模小、品种少的现状,无法给客户提供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在内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和理财产品品种;虽然各银行推出的产品名称各异,但理财产品的设计或提供的服务却差别不大。

(2)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对客户研究不够充分

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目前还多停留在概念的推广和形象的宣传上。一些银行推出的专业理财咨询服务及投资组合建议仅停留在浅层次,在客户细分、数据积累、专业理财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服务不够。

(3)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难以提供专家理财服务

现阶段,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一线人员缺少理财专业知识,并不具备为客户测算具体收益水平、分析可能存在风险的能力。各家商业银行的理财水平还局限在某些业务的表面操作上,从而制约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开拓与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滞后原因分析

(1)理财需求与理财文化的双重制约

根据相关资料,截止到2012年三季度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40万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接近3万元。随着居民收人和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个人理财的需求十分巨大。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我国个人理财的实际需求很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国个人财富拥有的不均衡,中国储蓄的60%集中在20%的个人手中。二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缺乏投资意识和理财意识,不愿意把自有的财产委托给他人打理。三是居民对个人理财的内涵、业务及业务流程不了解,对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认同感。

(2)金融政策及技术设施的客观限制

一方面,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严格分开经营,业务不能交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等方面;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要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金融网络为依托。而我国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进一步影响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便捷性。

(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虽然有所发展,但总的情况仍然是金融创新层次偏低、金融创新范围较窄、创新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创新业务的运用效果较差,尤其是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更为滞后,个人理财产品同质性大,差异不显著,这也成为影响和滞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打造优质理财产品,尽快创建高端品牌

目前,国内各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都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一现状下,银行一旦能创建属于自己的理财品牌,无疑就确立起个人理财业务的领军地位。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精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理财专家,提高自身在委托、咨询等业务领域的竞争实力,并通过持续的包装和营销逐步扩大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通过品牌效应提升自身理财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收益水平。

(2)分析客户实际需求,创新个人理财产品

国外商业银行通常是以个人客户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理财需求为导向,进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和提供。而国内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还主要停留在以自身传统业务开展为基础,以负债、融资、业务为核心产品的阶段。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内商业银行应尽快分析客户需求,在进一步实施客户细分的前提下,以专业理财理论指导当前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设计和针对性提供。

(3)加快专职人才培育,建立专业理财队伍

纵观美国、日本等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与其从业人员走向规范化执业资质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往往缺乏金融、债券、保险、基金等专业的金融产品知识,无法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应该加强理财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专业理财队伍,全面推进CFP资格认证制度。

五、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方向

(1)普及理财意识,培育理财市场

首先,加大理财意识培育。我国居民理财意识普遍缺乏,很多居民对理财观念存在误区。与之相反,发达国家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理财观念,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其次,要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商业银行要借助有影响力的媒体来扩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更多的客户了解推出的理财产品;第三,要不断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客户的财产应该属私有范围,只有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才能够吸引更多客户的加入。

(2)扩充理财队伍,培育专业人才

首先,要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培训课程应根据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来安排,同时还要适当学习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培训使客户经理成为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全才。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在借鉴国外注册理财规划师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职业道德规范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个人理财师的专业理财水平。

(3)改革金融政策,完善技术条件

首先,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政策放松后实行混业经营,就可以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于一体,这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加快金融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金融电子化系统的集成、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等方式,来精心打造个人理财服务的技术平台。

(4)加快金融创新,培养优质客户

第一,商业银行要不断推进理财产品的创新,设计产品或服务时不要一味模仿,要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本行优势。第二,商业银行提供的创新产品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根据对客户的细分来量身定做理财产品,并加强对优质客户群的识别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三,产品要有一定的价值,真正能给客户带来增值收益。只有真正满足客户委托理财的增值目的,才能吸引大量客户的加入,从而推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萍,方晓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05):72.

第9篇:保险理财目前的现状范文

相形之下,我国在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方面却出现了明显滞后的局面。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的观念。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素质不高,尤其岗位实用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差太远,对该专业学生的毕业产生很大影响。

1.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低,当时大多数人都不大了解该专业。二是是教育教学模式不合理,致使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素质不高,尤其岗位实用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差太远。三是专业定位还不是很明确,虽然在专业设立之初,都看到了该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但具体到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认识不明确统一。由于该专业是新设专业,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资料,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计划,该专业是在参照会计、金融保险等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再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计划。

具体来说,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内容形式单一。目前,金融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永远大于“研发型人才”。具体到金融企业,其岗位设置的层次特点来看,目前占有较大比重的仍然是操作应用型一线员工,如营销岗位,并不要求员工具有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

(2)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于教师队伍中缺乏“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实践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

(3)实践教学设施及实训基地不健全。一是实验室建设有待提高。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二是未建立起与金融机构合作的长期稳定机制。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都比较繁重,适合专业实习要求的机构担心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工作。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机构,又缺乏学校实习督导老师和机构督导老师,实习的机构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实习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三是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实验教学平台的隶属关系和运行机制均存在问题,需要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加以解决。

2.解决方案

从教育本质功能来看,高职教育主要体现三个功能:1.生存技能的培养功能。2.塑造精英的进化功能。3.培养使命的信念功能。这三个功能的实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基于这三个功能,笔者提出以下想法:

(1)教学计划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能力,围绕专业能力开设所学的课程。同时还根据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及学院已具备的条件,设计相应的实训课程,并编写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突出投资与理财专业特色,使之贴近行业的需求。根据金融企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门类、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利用职场化的情景教学,通过选择学生受益面较大的行业及操作性较强的产品为实践对象。引入企业运作模式,为学生建立—个真实的实训环境,并通过建立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2)要明确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即金融产品的投资分析能力,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及家庭理财规划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家庭理财规划能力。学生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应当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银行市场营销、银行风险管理等工作;能够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从事金融、财务管理的中级专门人才。

(3)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本专业情况,带学生们到企业参观,聘请公司的专业人员为学生现场进行证券行情分析;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银行、储蓄所了解当前金融机构的理财品种及收益情况,分别对各种理财产品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做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也使这些相关的金融机构了解和认识了我们的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投资与理财专业今后发展应强调实用型、创新型,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训练课的教学,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模拟教学等,以金融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5)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主要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从事的相关职业主要有保险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证券经纪人、证券投资分析师、银行投资理财顾问、会计等。这些职业均需要资格证书,比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注册投资分析师、注册理财规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工程师、特许财富管理师、投资管理、理财产品开发人员、注册会计师、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这些职位绝大多数都与投资理财有着较深刻的业务联系,受过系统和严格的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培养的人才,才能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但目前各类金融人才均缺口巨大,需要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