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范文

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

第1篇: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范文

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妇产科接收的护理大专生和中专生实习生,由护理部分配到妇产科各亚科的实习生,入亚科后由护士长分配带教老师,其中大专生16人,中专生39人,实习时间均为1个月。

2.研究方法:根据实纲要求,对实习生入科当日和实习结束前采用自拟理论试卷对实习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满分为100分,涉及内容为基础护理学和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分数越高则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各护理单元实习生考试内容相同,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30min,由教学干事监考和判卷。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应用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各病区实习生入科当日理论考核成绩:各病区实习生入科当日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实习生学历与出科考试成绩:中专出科成绩为(68.74±10.70)分,大专为(78.75±10.16)分。实习生学历与出科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第2篇: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范文

【摘要】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近年来, 病人的投诉, 新闻媒体的曝光, 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现对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及手段。由于妇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现就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隐患;解决对策;手段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 病人的投诉, 新闻媒体的曝光, 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 医院 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现对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及手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与手段是医疗管理的战略目标。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1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1.2 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1.3 医院领导、护理管理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1.4 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2 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手段

2.1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接受”四五“普法教育及医疗行政法规专题讲座, 建立学法制度, 使全院护理人员能自觉知法、守法,自觉规范护理行为, 强化依法行医观念。我院制订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成立了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安全检查, 针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2.2 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岗位职责。组织护士观看护士行为规范录像, 举办护士职业礼仪示范表演, 从而规范护士行为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加强工作责任心, 护理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 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 并统一全院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在工作中, 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2.3 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护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同时, 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将医疗安全作为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科室质量考评指标中,如个人出现差错事故时,除经济处罚外,还要记入个人档案并在全院曝光,影响评模晋升,从而培养了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总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是怎样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落到实处。十七大报告把医疗卫生,人民健康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里面,第五点很大篇幅专门讲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专门谈医疗卫生。第一句话是“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把对健康的关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到党对民生,对人民健康的关注,高度重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服务,以适应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 徐又佳,包士尧.医疗法学在医务人员再教育中的地位[J]. 中国医院管理,1997,17(10):50

[2] 许晓斌,赵晓勤.运用法律武器正确处理一起医疗纠纷的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5):280

第3篇: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新护士;带教;体会

妇产科是医院里工作比较繁忙、紧张的临床科室,患者周转快、数量大,病情、产程急,经常需要果断决策。如何让新护士尽快熟悉工作岗位,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规范掌握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成为迫切的需要。现将本人多年积累的带教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专职优秀的带教老师

临床带教老师是新护士接触护理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其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新护士,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带教质量。因此,对带教老师有具体要求:①热爱妇产科专业、热心带教工作、精通护理业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工作精益求精、乐于奉献;②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有爱心、有同情心、有纯洁的医德、端正的医风,能为新护士树立良好的榜样;③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孜孜不倦的学习作风、丰富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过硬的操作技能;④有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多渠道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系统的带教工作。

2 加强新护士医德教育

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灵魂,应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1]。只有良好的医德,才能站在患者角度理解患者,帮助患者,医治患者。医德是医护工作者所追求价值观的体现,是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妇产科常涉及女性的隐私,教育新护士学会尊重女性,尊重生命!不嫌弃患者,力争为患者赢得更多治疗和抢救机会。

3 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合理学习计划

新护士一般临床带教时间3个月,按照妇产科工作流程,有带教老师对新护士进行科室学习的总体介绍,针对学历不同,临床操作能力不同的新护士,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深入浅出的安排基础护理操作与产房助产技术操作,使每位新护士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4 培养沟通和组织能力

带教老师教会新护士怎样用温和的语言,切当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打下良好基础。引导新护士理解患者及家属遇事着急、担心的心情,耐心做好健康宣教,学会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获得满足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

5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带教老师向新护士强调,学习工作过程,必须掌握操作规程和各种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无菌制度、查对制度。必须强化安全意识,杜绝各项差错事故发生。临床带教中,老师以身作则,对新护士严格要求,做到"放手不放眼",给新护士实践锻炼机会,同时,不放松对她们的监督和指导,。同时让新护士明白自己的合法身份,告知她们未取得独立操作资格而擅自行事损害患者利益的,自己要负法律责任。带教老师要重点强调,新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应依法规范自己行为,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原则,治疗中做到五个"一定"原则,即一定抛弃"可能""也许"等含糊概念;一定及时整理治疗台;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没有做过的操作和没有见过的药品;一定将治疗中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反映,核对无误后再执行;一定要在下班前静想一会,回顾本班工作,有无缺漏与不足,及时做好补充与完善,并与下一班做好交班,保证患者住院治疗安全、舒心。

6 小结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护理,关系到两个人安危,这就需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对新护士注意综合能力培养。其次,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得有任何一点疏忽;要创造条件加强新护士基本技能训练,这样才能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安全。有研究表明,对环境是否满意会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2]。新护士对临床学习环境的认知越好,她们对自我工作表现的评价越高,这样有利于激发她们做一名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只有带教老师严格要求,认真把关,规范护理操作,才能为护理事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范文

关键词:微课;妇产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56-02

微课初见于美国提出的 1分钟课程[1],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San Juan)学院的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在2008 年首创,戴维・彭罗斯也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精炼且具有针对性、不受时间及地点限制、便于携带的特点,目前已在教学领域广泛开展。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程,其操作技能多,且涉及婚姻、妊娠、分娩等隐私,且其护理所面对的群体具有特殊性,其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可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但目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式多以大班授课为主,如传教式、广播式等,在这种模式教学下,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犯困等现象,且很难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的。微课可以借助于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将一定的学习任务展现出来,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所以,针对这一情况, 将微课教学理念引入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很有必要。

一、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可行性

1.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核心体现在“微”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微课的内容精简、主题突出。微课可选取教学内容中某一知识点作为选题,整个微课教学的环节是完整的,这种短小精悍的微课与我们传统的教学录像有很大的反差。二是微课时间短,传统教学时间一般为40~45分钟,而微课时间可以是几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三是微课所占空间容量小,微课教学视频资料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以随身携带。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或者离线观看,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闲余时间学习,从而实现移动学习的目的。四是可完善性强,传统的教学视频的内容往往包括一门课的内容,使得传统教学视频的制作工作量明显加大,制作过程相对复杂,耗时较长,而微课由于其内容是一堂课中的某个知识点,因此制作微课的可以是独立的一个人,每个授课者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并可以及时对所制作的课程进行修改、完善。

2.微课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具备运用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制作软件的大量涌现,使微课这种以视频为主、短小精悍的授课形式大量应用于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课在广大学生中的应用有了硬件的支持。微课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让授课方式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妇产科护理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妇产科所直接服务的对象为女性,涉及女性的生育、婚姻、家庭等隐私问题,这就导致了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课堂教学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微课可以通过将妇产科护理学中实践性强、涉及隐私多的知识点分别讲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微课对学生的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学生作为一个有意识的、完整的能动主体,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才能有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只有在学生感兴趣、有学习愿望和动机并能主动投入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微课通过使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微照片、音乐、动画等引人入胜,尤其在妇产科护理中,可以通过动画将比如受精、妊娠及分娩等相对比较抽象难懂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使线性的知识转化为立体的画面记忆,有效开发大脑,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二、妇产科护理微课的建设与应用

1.微课的建设

胡铁生根据课堂教学方法将“微课”初步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

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2]妇产科护理课程中微课的建设应该以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为依据,掌握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心理,注重其实用性。由于微课时间短,好的微课对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微课使用过程中,要完善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监督,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微课教学资源质量。由于微课不同于传统教学,不仅需要制作者具备专业知识,还涉及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理论等,这就对微课的制作提出了团队性的要求,教学团队必须具备多领域的知识人才。

2.微课的应用

(1)课前准备。妇产科护理课程中,部分章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如分娩的机制,学生在通过教学计划设计好的课时中并不能完全理解分娩过程。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使用融入分娩过程的动画视屏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利用闲余时间观看,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对分娩机制有了感官认识,课时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充分理解掌握分娩机制。课前导入是引起学生对所授内容兴趣的关键之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可以在开始上课前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视频里可以包括所授章节的一些典型病例,如讲解“异位妊娠”时,授课前可播放一段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抢救微课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们通过视频总结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护理措施等。再经过传统的授课,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学生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2)微课的课堂教学。

微课在课堂中的教学作用可见一斑。国外的很多教师将微课应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观看老师自行录制或指定的与本课程有关的视频,在课堂中就观看视频中提出的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转变成教练或顾问,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学习或团体式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就要求视频内容相对紧凑,娱乐性或互动性的内容不宜太多,主要以讲授教学重点和演示教学内容为主。如妇产科护理,可以将一些妇产科操作及病例通过微课视频展现。

(3)微课在学生自学中的应用。

由于妇产科护理课程内容较多,安排的课时往往相对不足,部分章节需要学生自学完成。由于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只依靠阅读教材不仅会枯燥乏味,而且学习效果较差。微课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教师将自学章节制作成精小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多媒体设备观看微课视频,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护校;妇产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8-02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临床课程,因为其服务对象为女性,服务部位涉及病人隐私,因此,不太可能有很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查、操作。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信心,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就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了。我们郑州卫校基础护理教学部联合妇产科教研室积极开展教法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巧设计,上好第一节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能否从一开始上课就紧紧吸引住学生眼球,这将会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1]。而陌生课程的第一节课,更会关系到学生选择以后好好学习该门课程,还是选择放弃。因此,上好第一节课非常重要。我们巧妙设计,第一次课就利用多媒体播放生动、真实的妇女妊娠、生产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娩出生命的痛苦。再播放《咱爸咱妈》电视剧的主题曲和MV,之后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同时播放父母养育下一代的艰辛操劳画面和图片;最后降低歌曲音量。教师说:在这个世界上离你最近的是你的父亲母亲,因为是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全心全意地指引你教导你;离你最远的也是你的父亲母亲,因为即使他们去往天堂,他们仍然会在最远的地方悄悄地牵挂你、默默地祝福你。教师又进一步询问学生:作为在校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感恩父母、回报社会?此时适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得出结论:作为学生,唯有好好学习,才是对生我养我的父母的最好回馈;唯有好好学习,掌握专业技术,才能回报社会。第一次课,没有宏篇大论,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学生反应强烈,之后,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极高。

二、高效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妇产科护理学》的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很多学生对腹部检查、骨盆测量等涉及身体隐私部位的检查很是抵触,因此,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内容配以形象、生动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显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了效果完美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调动了男女同学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与角色扮演法是一种虚拟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等,用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疾病的症状模拟、医生进行病情判断的模拟、护士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模拟。如:我们设计了一位身怀有孕的妇女遭遇外伤导致“胎膜早破”的情节。护生扮演的孕妇情绪紧张,面对闻讯赶来的丈夫很是自责、焦虑。此时,孕妇的情绪很可能会影响到胎儿。针对这个“胎膜早破孕妇”的情况,护士将如何处理?首先,同学们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每一组都拟定出了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要求学生把所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尽可能地应用到病例中。老师还要求一周后,由护生通过角色扮演演示出上述情景。扮演护士的学生在情景剧中把《基础护理学》的头低足高卧位的摆放、静脉输液、《外科护理学》的换药、《妇产科护理学》的腹部检查和胎心监护等技术全部串联起来,把护理技术以及护士的行为礼仪和沟通技巧都规范适时地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护士对孕妇的同情和关心[3]。最后,还融入了对孕妇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妊娠晚期不要剧烈活动、外出时要有家人陪同、保持情绪稳定等。“护士”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柔和的语气影响和感动着“孕妇”。同学们对这种寓教于乐、轻松的教学形式非常满意。她们说:“情景设计、角色扮演使我们明白了临床工作中护理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关注和爱护。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树立了信心,原来,我们还有那么多可以挖掘的才能啊。”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4],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实践锻炼机会,也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5]。

四、强化重、难知识点,与护士执业考试紧密接轨

护士执业考试是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检查护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水平测试,我们教师在仔细研究历年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真题,针对考生基础知识薄弱、思考问题范围狭隘,开发和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题库。同时,在每一节课后都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使其熟悉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知识点;并把每次学生回答问题的得分计入平时成绩,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每次课、做好每次课的课前预习和课后达标测试,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强调学生不要搞“题海战术”,教育学生教材和测试题是“本”和“末”的关系,不可以本末倒置。只有在学习好教材、理解和掌握好知识点以后,才可以有选择地去做一些模拟训练题,才能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路园园,王俊平,孙鑫,等.采用“讲习合一”授课方式对白细胞计数进行课堂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3,30(24):74.

[2]李活青,严冰,沈慧.护理技术教学中激励方法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7):129.

[3]肖海鹏,韩建民,陈琼珠,等.临床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85-87.

[4]宁滨.关于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9-12.

第6篇: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定位;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82-0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护理专业。

1专科学校护理专业高职特色定位

大专层次可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两种不同类型。专科更注重理论培养;而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特色具体体现在:职业性与学科性结合,高职专业的划分,实行“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1]高等专科教育这个层次区别于其它教育层次的、定型的、稳定发挥作用的特殊优势,就是专科特色,体现在专业服务范围上的针对性,知识能力结构上的实用性和人才素质培养上的应用性。[2]专科教学要体现专科特,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大学专科层次的高职,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门技能的教育训练,毕业生属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现有的高等专科学校主要是专科层次的教育, 许多专业与本科的同专业类似,属学科专业教育性质的,其中有些专业本来就是职业教育性质的,如:护士、财会、文秘、旅游等专业。护理专业的改革实质上应从学科专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中国的护理教育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存在不足,如大部分的教学内容、科研都是按照医学模式进行的,而非护理科学教育模式造成了一种误区,护理是研究人对疾病和健康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并受的影响,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增进了人对疾病和健康反映的认识――发展了对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和公众促进健康的知识。护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应是本科教育的“浓缩”版,而是高职教育。

2与护理高职特色相适应的课程设置

2.1强化护理操作技能,突出高职特色:按照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护士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提高护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改革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整合,为护理操作训练提供时间保障。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重组医学基础课。《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功能学》,《人体寄生虫》《免疫学》《微生物》整合为《病原生物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实验实训课整合为《临床护理技能学》。改变学时分配少,依附于理论教学,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多的弊端,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技能操作、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专业操作技术、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2淡化专科教学,培养通科护士:改革传统的以医学课程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拓宽基础,淡化学科,建立以专业系统知识和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观。打破传统专业课程体系,按“生命周期”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把内、外、妇、儿、五官科护理等课程,以孕期、新生儿期、儿童期、成年期、老年期为阶段,整合为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淡化学科,形成整体护理观,突出护理的专业内容和特色,培养知识能力型的护理人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范畴日趋扩展,出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在职护士都将面临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的问题[3]。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各种新仪器、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三年制护理专业教学时间短,不可能面面俱到,毕业生只是一个通用护士,淡化专科教学,有利于培养通科护士。

3厚重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护理教育应当摆脱医疗模式,护理是研究人对疾病和健康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并受的影响。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增进了人对疾病和健康反映的认知。发展了对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和公众促进健康的知识,医学与护理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人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环境中的其他事物发生联系,使得人的身心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护理知识范畴包括人、社会、环境、健康和疾病。现代护士不仅要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我国护理教育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致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各医学院校护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6]专业设置过于专业化、专门化和就业压力增大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根本原因。现在专科学校实行学分制,增设选修课。我校护理专业任选课设置的课程为康复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普通话、创业教育、护理毕业设计指导、高等数学等,这些课程只是对学科专业教育时间不够的一种补充形式,没有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必须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大幅度增加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尤其是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既体现出专业特色,又渗透着人文教育,培养出多学科、跨领域、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护士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建议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50301 9787040150308

第7篇: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范文

1.双语教学的涵义和必要性

双语教学[1]一般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英语)进行各专业课(非语言学科)教学。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以外主要采用用英语作为课堂的主要语言进行专业学科教学的活动。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进行护理学科的教学活动。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到国际最新的护理理念,提高学生护理专业学习兴趣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2]适应国际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护理专业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英语语言国家的国际型、涉外型护理人才;教师[3]通过对双语教材及英文原版教材的阅读和学习,有利于及时地了解国际最新教学、科研及学术动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进入国际竞争,为我国护理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要求达到的目标:学生不仅要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还需要掌握和运用专业英语来进行涉外护理服务。而目前,涉外护理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1缺乏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团队[4],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对授课内容流利的表达能力所起的作用是关键的[5]。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师中,要么是英语教师出身,要么是专业学科教师出身。虽然英语专业的教师语言基本功扎实,口语表达能力强,能流畅的用英语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但却对医学专业词汇和知识欠缺了解;而专业出身的教师,往往英语水平又欠缺,广泛存在发音不准确,句子不连贯等问题,大大的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在语言和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以及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上都对高校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培养出优秀的双语教学教师是目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2.2学生的英语接受水平不足。伴随着近十几年的高校扩招,目前的大学生素质普遍不如以前。我校的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欠缺,再加上大量的医学专业词汇,加大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的接受难度,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度。而往往老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这就影响了正常教学进度的完成,甚至于因为英语学习的障碍,大大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刀切”推行双语教学,就成了对双语教学形式的盲目追求。

3.改革措施

3.1双语教师必须是集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工作的成败,聘请外教,同时对专业教师加大双语教学技能培训,提供学习机会,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英语水平。

3.2 首先,在入学时,对涉外护理学生进行英语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对外语听说能力较强的学生实施双语教育,而对于外语基础差不能适应双语教育的学生不宜勉强。

同时,适当延长教学学时,授课时循序渐进开始授课时语速要慢,使用英语讲课的比例要少,以后逐渐加大使用英语讲授的比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专业英语,每次开课应先将重点词汇、核心词汇和高频词汇列举出来,逐一击破。虽然医学英语词汇量大,但是在构词方面有很强的规律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找到这些规律,找有代表性的医学单词,分解出单词的词根词缀和构词规律,就能让同学们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英语词汇,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就有所收获和成就,逐渐提高学习双语教学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第8篇: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2007级3年制护理学专科11.12 班护生104名,男3名、女101名,年龄21 ~ 23 (21.8±0.8)岁,均为统招生。已完成前期解剖、生 理、护理技能学、护理形态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 和大学英语、英语口语的同步阶段性教学。按班级及 教学模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5人(12 班),实验组49人(11班),教学课本为人民卫生出版 社出版供高职高专使用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 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以及双语版《成 人护理》和《母婴护理》;我院自行编著的《医学护理英 语》教学时间在2008年下半学期,并由同一组教师 施教。由4名教师任教,4名教师均为硕士或博士研 究生,从事教学7年以上,精通医学英语和临床护理 相关课程的教学,试讲合格。担任对照组内科护理学学前期《健康评估》的教学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引进一 些基础的医学英语单词的教学。①疾病的常见症状 和体征如略血(Hemoptysis)、呕血(Hematemesis )、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心脏杂首 (Cardiac Murmurs)。②常用护理诊断:引入北美护 理诊断协会(NANDA )通过的、以人类反应型态(Hu- man response Patterns)分类方法所提出的128个护 理诊断:如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Risk for Im¬paired Skin Integrity )、活动无耐力(Activity Intole¬rance )、体液不足(Fluid Volume Deficit)。③基本护 理病历的英文书写:根据临床医院对护理英文病历的 要求,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讲解。

     1.2  方法

    1.2.1调整教学计划将医学护理英语的课时分 散到临床护理教学的各课程中,进行整合,不再单独 开设医学护理英语。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将临床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护理(252 h)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合并为 母婴护理(126 h)总学时378 h。将空出的学时用于 雅思、RN考试辅导等国际接轨课程的学习。

    1.2.1.1师资的统一为保证实验组双语教学的质 量,对教学教师进行统一的规定和培训。选取其中1 名教师作为骨干前往新西兰WAKAITO大学学习双 语教学和师资培训,为期35 d,并考核合格。回院后, 对其他3名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培训,共4次、8学时。

    1.2.1.2教学的实施以临床护理教学为主,以医 学护理英语教学为辅。加强双语的同步训练:课堂上 对重点内容以英文板书为主,汉语讲解为辅。让临床 护理知识和医学护理英语相互联系,比较记忆,并不 失时机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以达 到强化理解巩固记忆的目的。如在讲解心绞痛的疼 痛特点0寸,对疼痛的部位、特点、过程、放射痛等进行 汉语描述的同时可进行英文的板书:Angina (How to Evaluate Pain)

   

    0. Location: precordial,substernal.

    1. Characteristics: compressing, choking, squee¬zing.

    2. Duration: usually five to ten minutes,relieved by rest or nitroglycerin .

    3. Radiation: left arm or right arm,neck,back.

    1.2.2评价方法

     1.2.2.1考核成绩评价对临床护理内容(内、外、 妇、儿科护理)统一 2份试卷进行理论考核,选用我国 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中2006年相关知识和专业知识试 卷进行考核,每套试卷100道选择题,共计100分;选 取美国注册护士考试RN的50道选择题进行理论考 核,测试学生医学护理英语的掌握情况,每题2分,共 100 分。

    1.2.2.2问卷调查设计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了 解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态度、学习兴趣、知识 掌握、技能及实验组对双语教学评价等。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描述,计量资料 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a = 0. 05%,并普遍认同教学模式(占98-0 %)=对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医学护理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见 表2。

    表2两组学生对医学护理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

    3讨论

    我国将护理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医学知识的掌握 和护理患者能力的培养上,同时也要求具备熟练的外 语能力111,国内较多的英护专业因此应运而生

本次结果表明,实验组91. 8%学生对这种教学 组织形式持肯定态度,认为开设这种形式的课程具 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实验组相关知识考核成绩与对 照组差异不显著0. 05 ),而两组专业知识考核 成绩和医学护理英语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C0.05,尸<0.01)。实验组普遍认为双语教 学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占85.7%)、加强单词记忆照组对于医学护理英语的教学认可度较低,仅29.1%。实验组对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 生对其组织形式满意、认为有利于中英文知识的强 化和成就感的建立。但在学时的安排、中英文比例 上反映不甚理想。部分有出国意向、英文较好的学 生希望加大双语教学中英文的比例、增加课时;同时 有些英文成绩不佳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希望减少 双语教学中英文的比例。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过 程中要注意:①在适应社会需求和满足临床护理教 学任务的基础上,导入双语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临床 护理教学的科学化和国际化,但要掌握好双语教学 的难度和中英文比例分配,因材施教。②双语教学 虽然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了思路,激发了学 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必须强调要以临床护理知 识为主,医学护理英语的学习为辅。③建议在学生 入学时就进行一次英语水平测试和就业意向调查, 将有出国意愿和英文好的学生编入一个班,进一步 强化双语教学。

第9篇: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重点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三年护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护理专业三年专科的学习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在近两年我校教学改革中,从考试课调整为考查课,课时安排从80学时减少为48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圆满高效的完成教学大纲的课时安排,又能促进护理专业课的学习,是我们教研室的长期研究内容。

1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研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调整,对专业课教学和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的影响。

2方法

2.1调查分析 对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我校护理专业13级在校生、进入临床实习的12级学生和护理专业课教师。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为91.94%.与此同时我们与部分护理专业课教师和附属医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问卷和座谈内容涉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与专业课程学习及临床应用的关联程度、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等。

2.2教学内容调整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想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

病理解剖学中总论的四章(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炎症、肿瘤)是医学学习的基础,是指导学习各个疾病的关键,对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不可或缺;而各论中常见疾病的病理解剖内容如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等可少讲或不讲,这部分内容可与护理后期专业课结合,通过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内科护理等课程进行学习,部分内容也可鼓励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自学。

病理生理学内容适当增加DIC、传染病与性病,并就临床中常见的水肿、脱水、低钾血症、休克等病理生理过程增加课时学习,强化病理生理基本病理过程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把病理解剖学内容和课时适当减少,相应增加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课时,见表1。

2.3教学方案实施 实验对象:14级在校护理专业学生。

实验条件:①教学条件:教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室互动示教系统,示教显微镜,挂图,大体标本,HE切片,办公电脑2台,打印机1台等。②人员构成:本组研究成员具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9名,职称层次比例适宜,并且每个人病理学教学时间均超过8年。学历构成:博士 1名;硕士研究生 3名;本科 7名,学历层次比例合理。

实验方案: 2014级护理专业6个班学生随机分3组,每组由两个班级构成,每个班级学生随机分布,人数都在100名。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按照往年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另外一组作为改革组,采用调整后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每组由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任教,共计3个教师。

实验结果:第二学年结束,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用SPSS统计学分析,比较改革组和对照组之间讲授内容的课时调整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习的影响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调查分析 12级和13级护理专业中,分别有91.4%和93.7%的学生认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多,课时短,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在12级护理专业学生,92.6%的学生和少量护理专业课老师认为病理解剖学内容与护理专业课和临床应用联系不紧密,与职业资格考试关系不大;98.7%的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护理专业课教师及行业专家都认为病理学教学内容应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护理专业学习和技能操作的需要。

3.2实验结果 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8份,有效回收率为96.33%,见表2。

计算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情况,以合格人数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考察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及护理技能学习是否有帮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讨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系统中,无论是护理专业,还是临床、检验、影像等专业学习中,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桥梁课。熟练掌握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对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治疗等技术的掌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外科护理中,如何预防血栓栓塞的出现,通过血栓形成这一章节,让学生认识到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应用到临床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个部位穿刺,以免造成血管内皮损伤;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性高的患者,如肿瘤患者、妇产科分娩后的妇女,也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在教学课时由80学时减少为48学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调查分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研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调整,对专业课教学和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专业知识感兴趣。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上,实验组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专业课学习及护理技能学习帮助上,实验组学生认为对专业学习更有帮助。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专任教师与临床专家之间、专业课各门课程之间、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的广泛交流,我们对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改革,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课时数结合起来,合理调整学时比重,优化教学内容,以保证病理学教学设计符合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需要。

本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本研究未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充足优化和完善,使其更好适应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职业能力的需要。考察对象,只考察14级护理一个年份的学生,结果可能受到人数、当年高考成绩等影响。观察时间短,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长期印证。在接下来的护理专业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适应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多考察几个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对专业课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对影像、检验、口腔技术等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使病理知识与护理专业课互相渗透,搭起互相联系的桥梁,将医学领域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融会贯通的综合性学科。

参考文献:

[1]刘青华,王晓晖,李灵敏,等.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