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防治途径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和保持生态平衡等的功能。但是,由于快速度和大面积病虫害的影响,以森林为中心的整个相关生态系统都将受到威胁,救险抢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也都将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为减少病虫害对我国森林的危害,我们就要探析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防止森林病虫害。
1 森林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森林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砍伐森林所处的罚款不足以制约人们的乱砍滥伐,加之以木材为生活来源的林区人民的砍伐和单一人工林的种植,导致我国林区种类减少、林区质量下降和林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就造成相克植物和天敌动物物种的减少甚至消亡,进而造成森林病虫害泛滥成灾的窘状。
1.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大面积性,加之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前期防治工作力度不足,这就导致森林病虫害爆发后只能采取大量的人工和飞机来喷洒农药控制并减少灾情。但是,短时间内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聚集难度很大,这就显现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不足的窘状。
1.3 病虫害治理中过分依赖化学手段
我国在对森林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化学手段,以达到快速灭虫的目的。但是,化学农药的喷洒会造成土壤板结、森林植被破坏和其它物种灭绝的弊端,加之森林病虫抗药性的增长,利用化学手段灭虫只可取得一时效果,治标不治本。此外,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常常由一些新型虫害造成,由于应急方案的缺乏,造成虫害治理效率低下、化学手段负影响大的窘状。
1.4 生物入侵问题越来越严重
生物入侵也是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的一大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贸易往来的增加,植物入侵和动物入侵都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由于松材线虫和松针褐斑病等动植物的入侵,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病虫害泛滥成灾。同时,由于我国对生物入侵的防治条例还仅限于人类的健康和病虫害的检疫方面,缺乏明确严谨的法律条文规定,加剧了国际贸易往来中生物入侵的状况。
2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人们的乱砍滥伐造成我国林地多样性减少、林地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引发森林病虫害的窘状。为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就要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强化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政府要加大乱砍滥伐的惩治力度,规范人们的砍伐行为。其次,政府要贯彻“谁开发、谁管理”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策略,防治森林病虫害。
2.2 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
为提高森林病虫害治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我们就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的建立。首先,我们要培养一批高技术含量的检测人员;其次,我们要确立合理的检测范围甚至是精确的监测点;再次,我们要及时记录检测到的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征,以快速找出预防措施;最后,我们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预警中心的建设,提高森林病虫害的应对速度,找到罕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3 致力于森林生态平衡,加大生物防治的力度
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化学手段治标不治本且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保障我国森林生态的平衡,我们就要加大生物防治的力度。首先,我们要引进一些有益生物,用这些有益的生物来克制有害生物;其次,我们也可以补充一些对病虫害有抵抗力的植物类型。利用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致力森林生态平衡,达到治标又治本的良效。
2.4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做好生物入侵防治工作
所谓的生物入侵一般是由私人带入不明情况的动植物引起的,一旦发生病虫害,由于新种类和新特点其防止难度将会非常大,例如美国白娥。为防止这一现象,我们首先就要加强海关和临检部门的监测工作,其次就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引发森林病虫害原因的分析,探究森林病虫害相应的防治策略,以促进我国林地的健康发展。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途径的有效探讨,以促进我国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兰霞.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12)
2 程淑惠.试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点与有效途径[J].科技创新与应用,
[关键词]天然林 病虫害 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P11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85-01
我国天然林病虫害种类很多,而且顽固难治,经常出现集中爆发的情况,因此我国的天然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也正是因为如此,需要改进天然林病虫害防治手段,结合先进的防治技术,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提高天然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一、目前天然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我国的天然林覆盖率越来越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病虫害比较严重,造成了大量的损失,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发现,我国天然林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天然林发生病虫害的规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进而增加了预防的难度。另外,人工造林的面积越来越大,在造林的过程中,因为受某一树种的影响,病虫害十分严重,进而影响了天然林,除此之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我国北方冬季呈现出逐年变暖的趋势,这非常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因为很多种类的害虫在冬季并没有死亡,等到春夏季会集中出现,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其次,病虫害种类逐渐的增多,其灾害程度进一步加大,有些害虫刚刚传入我国,因此并没有相对应的应对措施,有些天然林甚至出现了年年防治,年年发生大面积病虫害的现象,这对天然林业资源的保护非常不利,其造成的生态效益损失更大;最后,顽固难治,集中爆发的情况比较常见,虽然天然林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相对要成熟一些,但是害虫也在逐年的发生变异,所以出现年年防治,年年爆发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前期检测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病虫害及早预防所造成的结果。
二、天然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1、人工林
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生态系统安全,国家加大了植树造林的投资力度。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扩大,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种类、数量、面积也在逐渐增加,对天然林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为人工林在某一区域所造的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人工构造的林木本身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只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会失去生态平衡。人工林病虫害控制不好也会直接影响到天然林的成长和发展。
2、社会活动
人类在社会活动中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采取了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导致了大量原始园林被开采利用,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又由于国内、国际间的经济往来,物资流通等,将危险性病虫害传出传入,这些人为的活动,加剧了病虫害的传播蔓延,例如: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光肩星天牛、青杨脊虎天牛、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的传播大多是因为人为活动造成的后果。另外过去天然林大量砍伐遗留下来的后果,严重破坏了原始的生态系统。
三、天然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为了保护我国的天然林资源,林业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消除一切所有可能产生病虫害的因素,其主要的防治策略如下:
1、遵循天然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天然林多样性是防治病虫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所谓天然林多样性就是形成一个含有动物、微生物等完整的生态系统,尤其是那些并病虫害的天敌,天然林生态系统食物链越复杂,整个系统就会越稳定,对潜在病虫害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资源越丰富,彼此对空间资源的竞争就越激烈,进而对有害生物的生长以及扩张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2、做好检疫以及检测工作
主要是针对天然林系统中的植物做好检疫工作,以此来防范病虫害,因为天然林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单纯的由天然林引起,也有可能是由于某些其他种类的植物引发,最终传到天然林中,因为对天然林中的各类植物都要做好检疫以及检测工作,尽可能的消除病虫害隐患。如果天然林中局部发生病虫害,即刻将其划分为疫区进行紧急措施,对这一地区的植物进行重点的检疫与检测,种籽、苗木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管理,以此来保证病虫害面积不会扩大。在检疫与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以及趋势,以此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转变被动预防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时机,彻底控制住天然林病虫害的问题。
3、做好封山育林工作
我国天然林面积逐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病虫害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为了提高天然林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封山育林是比较好的措施。在封山育林期间,应该做好选育方案,选择合适的选育地区,挑选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进行种植,必须要注意的是进行混种,这既能够保证天然林的多样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天然林整体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因为单一的树种,病虫害马上会产生抵抗力,当病虫害发生变异时,将会大大降低树种的抗病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适当的增加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利用天然食物链来消费病虫害,以此来实现预防病虫害的目标。在封山育林期间坚决不允许人为破坏森林资源现象的出现,一旦出现就要采取重罚措施,以此保证封山育林的效果。
4、保护病虫害天敌
要时常对天然林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在病虫害即将大面积生长之前,进行消毒处理效果比较好,在此基础上,保护天然林中病虫害的天敌,比如主要以病虫害为食的昆虫、鸟类等。当地天然林保护部门应该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以防附近居民捕捉鸟类等。
5、使用先进防治手段
天然林的防治工作需要先进的技术,如果一直严重传统防治技术,无法应对病虫害的变异,因此只有不断地研发新的技术,适应天然林病虫害防治现状,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天然林。目前防治手段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应该适时的加以改进,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 因为有些农药虽然能抑制病虫害的生长,但是同时也会影响天然林木的生长,与此同时还会影响到环境,对水源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天然林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探讨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国天然林资源未来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不仅仅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还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社会的建设发展。因此国家各个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都应该十分重视天然林防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德安,曹强,刘长礼. 小议桦南林业局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营林工作[J]. 林业勘查设计. 1999(02)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96-01
1.前言
众所周知,森林病虫害是“没有硝烟的火灾”,一直严重的影响着森林的资源安全。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施用特定的生物病毒,使病毒不断的在虫子体内增加繁殖,等到病毒繁殖数量不断增多的时候,虫害将死亡。本文主要分析一下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2.1 灾情形势严峻
我国现有森林病虫害八千余种,目前广泛分布在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中,只要气候条件具备就有可能暴发成灾。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情况,一旦遇到灾变气候,森林病虫害就会大面积发生、成灾。几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森林病虫害都和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2.2 传播速度提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国际贸易不断增多,物流活动更加频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也呈加剧之势。据国家质检部门统计,1985年口岸截获的外来入侵生物500多批次,2000年上升到2000多批次,而2013年就急剧上升到61万批次。上世纪的一百年间,入侵我国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25种,2000年以后入侵的达13种,平均一年一种。
2.3 灾害高发频发
我国林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林改后山林到户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做到步调一致,加上防治经费很大,人工药物防治很难及时到位,导致林农防治病虫害积极性不高,部分山场有病死树情况。尤其是我国森林健康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薄弱,生物灾害容易多发高发频发,有害生物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3.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3.1 利用微生物防治
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 1号防治天牛(线虫)。
3.2 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
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松褐天牛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花绒寄甲、肿腿蜂等昆虫寄生于害虫幼虫、蛹及刚羽化的成虫,靠吸取害虫虫体营养进行生长繁殖的特性,通过长期释放这类天敌昆虫,达到减少松褐天牛种群数量,降低松褐天牛虫口密度,进而降低松材线虫病传播机率的目的。
3.3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
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生物农药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对病虫害可以达到持久性的控制,其在防治过程中对人畜危害小,且对环境没有污染,最主要的是能有效地保护害虫天敌,从而对消灭害虫有着良好的效果。比如现在使用的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只要每年进行喷雾防治两次就可以有效控制其病虫害,而化学农药的使用必须在每一代害虫中都要喷散两次以上。我们应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以预防为主,有效治理为辅,因此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重要手段。
4.加强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途径
4.1 问题持续督导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督导过程中走马观花、应付了事的现象,破解督导发现问题不整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确保督导工作换人不换事,换人不换问题,长期持续抓好整改工作。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就是通过每年制订全国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和汇编各省(区、市)防治工作要点,并印发各地,达到提高全国防治工作的计划性,确保年度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目的。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是给各省(区、市)间提供一个互学互鉴平台,学习借鉴其他省份的创新性工作和典型经验做法,另一方面是给防治督导工作提供依据,确保年度各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4.2 做好重大防治
今年1月以来,松材线虫病在广东、江西等地新发生3个县,河南、四川等局部地区的疫情发生程度仍在扩大,美国白蛾在安徽新发生5个县,向北向南扩散趋势加快,薇甘菊在广西入侵并呈扩散危害趋势,鼠兔害在西北地区危害进一步加重,防治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落实政府和部门的“双线”责任制,这也是防治松材线虫病30多年实践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加大疫区和疫点根除力度,全面控制和压缩发生面积和发生范围,采取预防和治理并重的办法,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机制。根据实际,要突出防治松毛虫,积极清理枯死松树,加大抚育管理投入以提高林木质量。要开展产地检疫和调入产品复检工作,严格管控疫区松树,坚决杜绝有害生物传入我市。
4.3 确保安全措施
当前是森林病虫害的高发期,林业部门、各乡镇以及林木种植大户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手段,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对主要廊道林适时开展飞机防治作业,同时组织大型配药车辆进行集中防治;对于农田林网的林木,适时开展生物防治,有效遏制森林虫害的高发势头,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4.4 掌握疫情动态
美国白蛾幼虫主要取食寄主叶肉,危害严重时会造成树势衰弱,易遭受其它病虫害的侵袭,并消弱树木的抗寒、抗逆能力,连续受害可导致树木死亡,为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积极开展普防和普查工作,配备专车全天巡视,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打药,狠抓各项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的落实,细化查防方案,提高查防成效,掌握第三代美国白蛾的发生时期和分布范围,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抓住低龄幼虫化蛹这一有利防治时期,全面做好第三代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
4.5 逐步落实措施
为严控明年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在入冬前对乔灌木进行涂白,在涂白剂中加入多菌灵等杀菌剂,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目的,有效预防蛀干害虫的侵害;利用秋冬季修剪,对病虫枝进行剪除销毁,起到保持树冠通风的作用,大大降低病虫害传播速度,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树势和抵抗力,保障树木有良好的生长态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桐柏县;病虫害;森防管理;监测预报;生物防治
桐柏县是以林业为主的山区县,全县有林地面积104667hm2,呈现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特点,森林覆盖率达50.3%,林业用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全县各类林业有害生物轻度发生面积为2553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267hm2,防治面积为2813hm2。为了加强森林防治,桐柏县近年来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基本方针,紧紧围绕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森林植物检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重点工作,探索新的预测预报技术和方法,逐步实现信息采集科学化、传输网络化和数据处理现代化,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1 桐柏县森防工作现状
1.1 防治任务较大
2013年,全县各类林业有害生物轻度发生面积达2553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267hm2,防治面积为2813hm2。其中马尾松毛虫寄主面积38400hm2,全年轻度发生面积为507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133hm2,防治面积达520hm2;杨树分布面积达6800hm2,杨树食叶害虫轻度发生面积为687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207hm2,防治面积为893hm2;经济林分布面积达12133hm2,轻度发生面积为580hm2,防治面积为580hm2。桐柏县没有发生松材线虫病,也未发现美国白蛾的传入,但是随着林木市场的活跃和周边的严峻形势,危险性森林病虫害入侵的压力显著增大。
1.2 存在问题突出
由于待遇比较低,桐柏县的基层测报员和兼职检疫员队伍力量不足,特别是兼职测报员变化大,并且专业知识薄弱,给测报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严重匮乏且资金缺口较大,森防基础还很薄弱,防治药剂和药械储备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森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桐柏县当前森防工作的主要做法
2.1 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坚持确定专人、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对辖区内森林资源的病虫害进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全年共开展各类病虫害调查15次,圆满完成了9个主测对象的调查任务,及时准确地了马尾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经济林害虫、松褐天牛、美国白蛾、悬铃木方翅网蝽等监测预警信息。
2.2 严抓植物检疫工作
严格实行种苗产地检疫,严格规范森林植物调运检疫程序,对省际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制品严格实行《检疫要求书》的制度,对调入的各类森林植物及其制品进行分类统计,对发现的违规调运桃树苗木,若携带根结线虫病则应及时进行了销毁处理。为了防患于未然,2013年3月份,桐柏县制定并印发了《桐柏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应急预案》桐政办[2013]8号文、《桐柏县美国白蛾防控应急预案》桐政办[2013]9号文,成立了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了《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成立了森防专业队,保证一旦出现疫情就能立即组织防治。
2.3 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进行松材线虫病监测和松褐天牛诱捕,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时刻关注松林的健康状况,对所有木材加工经营场点进行疫区告知,并要求木材经营加工场点签订不从疫区调运松木及其制品的保证书。开展美国白蛾普查,通过采取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的方法,对道路沿线、涉林企业、建筑工地、木材、大树苗木集散地周围、景区村庄、城区等周围的树木进行普查;针对杨树食叶害虫以杨小舟蛾为主的现状,通过释放敌敌畏烟剂、白僵菌和喷洒灭幼脲,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药剂和器械对公路林、片林开展全面防治工作;为了准确掌握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趋势,坚持采取固定方法和点面结合的原则,以固定标准地调查为主,根据踏查情况设立临时标准地,并进行全面的调查,密切监测虫情变化,因地施策,利用白僵菌等无公害防治措施及时地对重点地段的松林进行重点预防。
3 森防管理工作的主要保障措施
3.1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质保障能力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四室一库”(即试验室、标本室、档案室、微机室、药剂药械库等),配备冰箱、显微镜、解剖镜、分析天平等实验仪器和电脑、传真机、打印机、PDA、GPS等办公设备以及森防专用车和机动喷药设备。在保障基础设施及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还要在总结主要病虫害发生和防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绘制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分布图、马尾松毛虫发生区域图、标准地与踏查线路图、主要病虫害生活史图、松材线虫病踏查线路图,对标准地标牌进行重新制作更换,为有害生物的测报和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加强森防队伍建设,建立测报监测网络
组建技术强的应急防控专业队。在国有林场、重点乡镇成立防治专业队,配备专职检疫员负责森林的植物检疫,建立覆盖全县的检疫监督网络,平时加强复检、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的检查监督工作,把住源头,研究虫情发生趋势并及时提出防治方案,严防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传入。以桐柏县为例,该县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全县共有各类监测点60个、专职测报员4人、兼职测报员22人、虫情报告员60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报制度,此模式对防控疫情十分有效。
3.3 加强森防知识宣传,搞好业务技能培训
开展科技下乡,加强林业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宣传,重点对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做详细讲解,使病虫害防治工作社会化。同时,对防治用药、药械使用和维护等技能进行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测报队伍,使马尾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经济林病虫害都得到及时有效地防治,通过努力达到有虫不成灾、林农得效益的目的,以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桐柏县森防工作虽然成绩显著,但森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明确防控任务目标,落实防控责任,划分测报工作责任区,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将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防控目标管理指标落实到防治区,保证一旦出现疫情即科学组织防治。
参考文献
[1]郭光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制度实施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5.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府十分重视森防检疫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进行考核。据州局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府将今年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工作纳入到县级目标考核范畴,规定成灾率控制在0.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针对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极易导致大面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的趋势,局领导班子在年初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同时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不定期的督查指导。
二、开展森防检疫法律法规宣传
年初,利用森林防火宣传活动等有利契机,将《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林业部分)、《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省植物检疫条例》、《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森防检疫法规和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疫情监测防控向社会广泛宣传;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印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料,普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技术知识。
三、进行森林病虫害监测调查,拟定防治作业设计进行防治
为全面掌握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分布、危害的基本情况,开春以来,先后组织森防技术人员,深入林区开展了病虫情调查和复查工作,设置调查线路19条。今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对象主要是人工中幼林及天然林中的可及林和部分经济林,应施监测调查面积18.95万亩,实施监测调查面积18.95万亩,监测率100%。上半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0.55万亩,主要种类为云杉落针病、高山松小蠹虫、蜀云杉球蚜、白杨叶甲和花椒蚧壳虫等,其中,轻度发生面积0.3万亩,中度发生面积0.25万亩。依据上诉资料拟定了防治作业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防治0.35万亩。
四、加强预防,杜绝松材线虫病、核桃云斑天牛等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及危害
松材线虫病是松类植物的“癌症”,近年在我州泸定县出现疫情,由于我县组成森林的主层树种均属松科,易受侵染危害,县政府和我局高度重视,要求对松树资源进行专题调查,并结合“2015”检疫执法行动在全县范围开展对松科植物木质包装材料的大检查,通过检查未发现松材线虫病传入迹象。另外,将我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将我县的责任区划分到了各乡(镇)和林场森林管护区内,自下而上建立联系制度,落实专人负责
五、加强产地和调运检疫工作,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一是认真做好产地检疫,入春以来,对我县苗圃进行了产地检疫,检疫面积32亩,检疫苗木16万株,检疫率为100%,全县无检疫对象苗圃。二是严格把好调运检疫关,防范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病虫害传入。加强对引种苗木的检疫监管力度,严格按照“一签两证”制度的要求,坚持不经检疫部门检疫的种苗不能上山造林的原则。三是严格加强检疫日常工作管理。
六、开展2015”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稍微防治工作意见》精神以及2015全州流域工作部署,切实加强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工作,遏制林业有害传播扩散的严峻态势,维护我县生态安全,按照州林业局《关于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的通知》安排和要求,我局庚急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行动实施方案。并将于5月下旬日至11月期间,组织森防检疫站全体专职检疫人员,深入经营点和工程建设现场,对在建水电站、矿山开发、摩托车销售点等涉木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检疫登记,并广泛开展了检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发放了《森林植物检疫监管告知书》。
七、扎实推进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按照省、州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已完成普查实施方案的编制并得到州局的批复;已落实普查相关经费。下一步将根据普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尽快进行招投标或b选程序。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经费短缺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偏少或无,直接制约着我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缺乏适宜山区高大林木施药机械而严重影响着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3、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人员偏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再培训、再学习机会少,专业技术知识不能得到更新,也制约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4、两大工程建设在我县开展以来,随着天保二期森林抚育、退耕还林中幼林面积的增大,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尤其重要。由于缺乏交通工具和经费不足,影响植物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九、下半年工作打算
1、加大防治检疫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强化检疫执法力度;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加强监测防治力度,建立健全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机制;
3、切实开展好“2015”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关键词森林健康;营造措施;改造措施
人类需要健康的身体,陆地生态系统需要良性循环,森林更需要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健康成长。森林健康问题在林业生态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中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实施将架起我国林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桥梁,将从根本上转变林业粗放型经营的局面[1-2]。森林健康的基本内涵为:通过对森林的科学营造和经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现在和将来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3]。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异常,干旱少雨、地下水位降低明显。持续干旱不但增加了植树造林难度,甚至使一些成林也出现了枯萎死亡现象。由于整体树势减弱,造成各种森林病虫害及次生灾害发生。面临如此的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永恒法则,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若违背自然规律将会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1营造健康森林措施
1.1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
以县为单位,在借鉴过去土壤调查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树种详细划分造林立地类型,因地制宜,从根本上解决适地适树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各种类型造林模式纳入各级政府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造林,解决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跨越,为营造健康森林打好基础[4]。
1.2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
地带性植被是大自然经过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择优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能够通过封育恢复及人工方法促进其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必再引进外来树种。对无法恢复原生植被的,在营造生态林中应首选乡土树种,提高树种适应性。在造林规划中,应择优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优化组合,营造多类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做到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乔木营造要以防护林为主,减少片状纯林数量。平原农区,应以乔木防护林及速生丰产林为主,在生态与经济效益问题上,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重点发展杨树、泡桐及果树经济林。沙区要以乔、灌为主,重点治理沙源。山区发展要以用材林和经济灌木林为主,适当发展常绿树种。
1.3加强种子繁育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随着造林苗木品种单一和无性系繁殖苗木比例不断增加,给森林病虫害暴发埋下了隐患,对森林健康形成了潜在威胁,该问题将严重影响林业事业健康发展,如何保持物种基因的多样性问题,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针叶和阔叶纯林严重发生森林病虫害,特别是松材线虫病在九江市不少地方出现,损失严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必须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纳入造林规划设计,从选育良种、培育壮苗、造林、抚育、管护、采运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森林病虫害防治因素,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
2改造措施
2.1加大现有林抚育间伐力度
从现在林分状况看,以往营造标准要求乔木造林密度大多过大。从现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应严重不足,使树木产生恶性竞争,造成林分整体树势衰弱,为一些森林病虫害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现在应立即对林内枯死及发病严重的林木进行卫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应有计划进行抚育间伐,最后达到合理密度。
2.2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
以往由于栽植品种不适及未达到适地适树要求的林分,现在大部分已形成小老头树,并成为森林病虫害暴发的发源地。对这部分林地应进行超强度改造,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但是对于天然次生林应以减少人为干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尽量保护原生植被。
2.3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
采伐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周边现有林情况,更新树种要合理搭配,科学布局,更新林分要与周边林分形成块状或带状混交。今后采伐应以隔带间伐为主。不应提倡皆伐或只控制采伐强度的单株间伐。采伐应分3步实施:第1步带状间伐;第2步带状更新;第3步隔3~5年后,将剩余带进行采伐及更新,使更新林分形成不同树种、不同品种和不同林龄的混交林,以形成稳定生态系统。
3参考文献
[1] 张慧,杨学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主体与基本步骤[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0-43.
[2] 杨清培,杨光耀,李鉴平,等.森林健康项目信丰示范区主要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9(4):1-4,12.
关键词 仁用杏;丰产栽培综合技术;内容;进度安排;预期效益;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6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22-01
1 技术来源及基本情况
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彭阳县林业局在“九五”(1996—2000年)期间试验总结完成“彭阳县果树基地建设及旱地果树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该成果立足于宁夏南部山区坡耕地经济林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总结了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山杏截干深栽技术、山杏高接换头技术、“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技术、树盘覆膜覆草保墒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1-4]。该成果为旱地果树丰产栽培提供了科技支撑,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并获得200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成果适合在宁夏南部山区大面积推广。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8年12月23日实施的《宁夏黄土丘陵区山杏高接换种技术规程》,规定了宁夏黄土丘陵区山杏园地选择、高接换种的品种选择、接穗采集、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嫁接树管理的要求,适用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及同类适宜地区山杏的高接换种。
2 建设内容
2.1 技术路线
以“九五”期间引进的一窝蜂、串枝红、龙王帽、优一等品种为材料改建仁用杏采穗圃,为彭阳县仁用杏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优质穗条和种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山杏高接换头技术、杏子早果早丰技术、杏园覆膜覆草保墒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对旱地低产低质的山杏园进行综合改良。
2.2 建设地点
低产山杏高接改良地点:新集乡太寺、赵沟村大沟湾流域。采穗圃建设地点:白阳镇罗堡村罗堡。
2.3 建设规模
仁用杏丰产栽培推广总面积103.33 hm2,其中改建仁用杏采穗圃3.33 hm2、高接改良低产山杏100 hm2;完成科技培训580人次,其中项目区农民科技培训500人次,林业技术骨干培训80人次。
2.4 建设内容
2.4.1 科技培训。对项目区农民和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和林业科技人员的管理水平。
2.4.2 改建仁用杏采穗圃。加强采穗圃的松土除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对原有杏采穗圃采取高接换头技术进行改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4.3 低产山杏高接改良。对仁用杏幼树采取短截促枝+拉枝开角+多效唑处理技术;于3—4月采取劈接、插皮接技术,对低产山杏园进行改造提升;采取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树盘采取覆草保墒保水技术;对低产山杏园进行松土除草、清除病虫枯枝;推广杏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对杏疔病、杏树蚜虫、鼢鼠、野兔等病虫鼠兔害进行综合防治[5-8]。
3 建设年限及建设进度安排
建设年限为2010—2012年。建设进度:2010年10—12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建设地块的落实和农民科技培训工作;2011年1—12月,完成改建仁用杏采穗圃3.33 hm2、高接改良低产山杏100 hm2,大力推广低产山杏高接改良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树盘覆膜保墒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2012年1—10月,对改建的采穗圃采取幼树短截促枝+拉枝开角+多效唑处理、松土除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工作,强化幼树管理;对高接换头的杏子采取树盘覆草保墒技术、加强土肥水和树体综合管理,提高杏园的产量和效益;2012年11—12月完成项目的初验工作,对项目进行技术和工作总结,并准备好各项内外业资料,申请项目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4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21.51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00万元,地方自筹21.51万元。低产山杏高接改良技术费113.04万元,其中:树盘深翻12万元、清除病虫枯枝6万元、穗条13.44万元、绑带3.36万元、高枝嫁接费18万元、测土配方施肥16.8万元、树盘覆草13.44万元、抹芽12万元、多效唑处理材料4.5万元、修剪(短截、拉枝等)12万元、病虫害防治1.5万元。改建采穗圃3.27万元,其中:穗条0.45万元、绑带0.11万元、高枝嫁接费0.60万元、测土配方施肥0.56万元、抹芽0.40万元、多效唑处理材料0.15万元、修剪(短截、拉枝等)0.40万元、灌水费0.15万元、病虫害防治0.05万元、田间管理(松土除草等)0.40万元。项目区小型设备购置费1.2万元,其中:养分检验仪器0.5万元、水分检验仪器0.5万元、修枝剪0.1万元、嫁接刀0.1万元。技术培训4万元,其中:林业技术骨干培训1.6万元、农民科技培训2.4万元。
5 预期效益
5.1 生态效益
一是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保水固土、降低风速等多种生态功能发挥明显,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更
加优美。二是造林成活率可提高到95%以上,缩短干旱山区的成林年限,可有效降低造林成本。三是项目建成后,林地可减少水土流失39.9 t/hm2,涵养水源3 840 m3/hm2。
5.2 经济效益
低产山杏高接改良后,仁用杏平均产量可提高20%以上。盛产期仁用杏平均产量可达3 000 kg/hm2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净利润150万元。
5.3 社会效益
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能够使项目区农民熟练掌握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将会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新型果农;二是项目区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抵御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能够为彭阳县乃至周边地区提供优质仁用杏穗条5.6万根,有利于加快彭阳县仁用杏产业的发展。
6 参考文献
[1] 程小兵.仁用杏的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112.
[2] 雷丽萍.彭阳县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03-104,108.
[3] 刘尚金,陈志强,卢粉兰.河北张家口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11(5):73-74.
[4] 唐玉玲,纪勇.陕北白玉山区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08(6):51-52.
[5] 郭丽丽,赵小冬,耿有廷.杏树高产、高效生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120-121.
[6] 田金华,李培健,辛国选,等.杏树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2007(2):93-94.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问题;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中的要点工程,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止工作可以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森林发生病虫害原因进行的分析,进而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森林发生病虫害的原因
无论是森林的害虫还是病害均具有主动传播或是通过自然动力传播的特点,所以其繁殖的能力比较强大。在森林的病害虫期间,即使绝大多数的个体被消灭了,但仍然会存在一些剩余的个体存活下来继续繁衍后代,从而使之一代一代的传播下去。另一个方面是因为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尤其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导致森林发生病虫害的面积也随之不断的增加。众所周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天气变暖,直接影响了冬季害虫的死亡率,因为冬季变暖,害虫的死亡率也随之降低。目前的国内外林业变得越来越频繁,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为森林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样也因潜带的一些接穗、苗木、木材等材料,使得新的害虫种类变得越来越多。
二、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在不断的增加,从而导致防治难度也变高了。另外不断增加的人工造林面积会加剧病虫的危害,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在森林病虫害的病源中,一部分病虫可能是由外地传入的,还有一部分可能从未发现过。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木林产业每年都会因为病虫害而造成大量木材的减产,从而导致了惨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潜在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在逐渐的增加,若是没有严格的控制松材线虫病和日本松干蚧害虫,很可能侵入到我国大陆,一旦被某一个害虫侵入,在短期内我国的油松林就会遭受大面积的毁灭。
三、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坚持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
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需要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的工作,并坚持预防和除治并重的防治措施,坚持分区施策和分类指导,并从预防的总体战略开始。在森林害虫病的防治方案当中,需要根据有关的科学因素分清主次,与此同时抓住主要的矛盾,并区别开不同的目标任务与相关方面的政策。
2、服从群防群治、全社会参与、政府组织的治理方针
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进行危险性的病虫害防范工作时,责任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并且由于预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所以要综合管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也由于立法的政策性强,涉及方面广泛,因此需要社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各个部门相互配合,走群防群治的道路。
3、要综合考虑法律、行政、科技和经济的情况,综合治理
在进行森林危险性病虫害防范工作时,要利用法律这把武器,要认真贯彻我国的立法,并且坚持依法的指导思想,对病虫害进行综合的预防和除治。并且还需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完善,加强行业管理力度,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手段进行有机结合,综合的对病虫害进行治理。并且还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再依靠现今的科技,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的水平和质量。并且由于除治与预防工作的要求的技术性强、难度大,因此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出病虫害成长、繁衍的规律,进而研究出更有效的除治预防措施。吸收国外治理并害虫的先进技术,提高除治预防害虫的成效,从而达到治理森林病虫害的目的。
4、对森林病虫害要进行及时的监测、管理
及时的对危险性病虫害疫情进行监测调查,组织实施开展疫情监测调查,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定期对林木进行全面检查,做到真实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情况,从而才能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例如发现了极个别枯死的树木时,必须要马上进行取样,将样本及时的送到专业的检查部门进行检验,如果发现为重大的危险性病害时,要立即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这片森林进行全面的调查培训,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治理。所以要严格履行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中的要求,加强对危险性病虫的监测和普查,从而可以及时的发现病虫害,进而可以保证及时的彻底除治病虫害。
要加大对森林病虫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各项工作的资金投入。购买高效的病虫害除治设施,做好彻底防治危险性病虫害的基础工作。建立完善营林清理体系,从而可以尽快的清理枯死木、濒死木,并且也可以将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残留的树木枝桠进行及时的清理,并且将所有的树木枝桠以及树木进行药物处理后集中送到指定的地点烧毁。
5、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检疫执法力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贸易活动也逐渐变频繁,从而加大了危险性病虫害传入的机率。因此要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工作,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的传入。要严格按照监测办法检疫检查木材经营、木材制品生产企业、苗木等贸易活动。大力加强执法力度,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上报。只有加强了检疫防范能力,才能够保证森防检疫队伍建设工作。并且现今我国的森林危险性病虫害防范面临很多的问题,并且这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必须要抓好森防检疫机构和队伍建设,从而可以做好危险性病虫害除治与预防工作,确保森防检疫机构稳定、充实。
总结语: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国内外已经研发了很有治疗的方法,但仍在生产实践中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目前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从而加强相关工作者的防范意识,一起将森林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蓬.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对策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1,11(7):40-41.
林业生产建设是塞罕坝机械林场作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的支撑,在全国、全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林场先后在全省了《云杉育苗技术规程》、《云杉造林技术规程》、《容器育苗技术规程》等地方育苗、造林技术标准。同时林场还制定了《樟子松经营技术规程》、《落叶松经营技术规程》以指导全场的营林生产。塞罕坝机械林场40多年林业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实用性较强。对于同类地区的育苗、造林和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鉴于此,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再建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得以立项并实施。场与场、场与乡衔接,常常引发林权纠纷问题,档案中的原始材料就是作为林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最有利证据,能充分证明林场是林地的林权所有者,确保了林场的合法权益。
林业技术档案的分类及归档范围
为了更好的对技术档案进行管理及便于查阅,根据塞罕坝林业生产的作业项目特点主要分为4大类:育苗技术档案、工程造林技术档案、营林技术档案、森林病虫害防治档案。
育苗技术档案。对育苗材料整理归档可以提高育苗管理水平,积累育苗技术经验,掌握各树种苗木生长规律、合理制定育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重点工程造林项目提供优质壮苗。其档案归档范围:各林场苗圃年度施工设计方案,全场年度计划、完成面积及产成苗量、存苗量统计表、施工卡片。
工程造林技术档案。工程造林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造林(生态防护林工程、“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是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工程建设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为确保工程造林出精品,充分发挥塞罕坝在工程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必须加强工程造林技术档案的管理。其归档范围包括以下几方面。对工程有指导性的文件。主要包括:领导讲话、会议材料、项目规划、实施计划、上级下达的文件等。主要包括工作总结、典型材料、简报、进度报表等。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书、项目批复文件、施工设计方案、扩初设计、施工卡片、承包合同、成活率调查报告、竣工报告、管护措施、工程规划图、竣工图、声像、照片等资料。项目申请书、科技成果、成果鉴定等。世行贷造林、迹地更新、首都绿化工程造林档案整理分年度进行装订,包括年度施工设计方案、竣工报告、施工验收卡片等。
营林技术档案。营林档案的建立健全目的是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土地变更的动态数据依据,监测、控制消耗蓄积,掌握间伐次数、亩次、产材量、产材率等,以便更好地为森林经营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归档范围:按年度、作业类别(间伐、次改(抚)、经采、修枝)进行整理。主要包括上级批复的年度施工设计方案、竣工报告、林权证等。
病虫害防治档案。森林病虫害是一种严重危害森林的无烟火灾,严重地危害着林木生长。近些年由于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虫种逐年增加,不仅危害成林,而且也危害幼林地。因此近几年来林场对各虫种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进行了搜集整理,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防治体系。这些经验和材料的积累在指导病虫害防治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归档范围包括年度防治施工设计方案、竣工报告、防治效果、“四率”评比材料、上级来文以及年度预测预报资料。同时将防治规划图、虫种种类、形态特征、发生、发展规律图及主要虫种发生面积分布图制成图板上墙,做到清晰、完整,一目了然。
林业技术档案的归档与管理
按照林业生产建设项目,按年度、类别逐卷进行,编制档案归档号、档案卷内目录,然后加备考表、装盒。同时在微机的档案软件中录入案卷档号、题名、责任者、文件开始和结束时间、总页数、保管期限、归档日期,形成电子档案。档案整理完毕后,分项目建立一个清晰、明了的索引,索引中包括类别(项目类、指导类、综合类、科技类)、归档号、题名、材料的起止年度及各类别的卷内目录各一份。归档存放时按其性质分长期、短期、永久3种形式保管。将编制好的档案放在专室、专橱、专柜或兼室专柜中,并设专人进行保管,同时定期对档案进行防潮、防尘、防日晒、虫蚀等的检查和技术处理;对档案中需进行更改、残缺不全或字迹不清的及时进行整理、修补、复制,保证档案的清楚、完整、准确和有价值性;建立健全档案的移交、借阅、使用制度;履行制度规定、手续,借阅人员按期归还借阅档案,如有丢失,追查借阅人的责任;各类技术档案在管理中实行双重管理,建立文书档案和微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