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第1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求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性质,充分体现了新语文教学对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的尊重…… 新课改形势下,我们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想办法,出点子,明确要求,找准方向,坚持探索,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首先,全体老师明确课改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紧扣八词四项策划教学,即:积累.整合:加强语文积累,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提升审美的境界。陶冶情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道德修养。思考.领悟:通过阅读思考,领悟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应用.拓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开阔视野,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敢于探异求新,提出自己的看法。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其次,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握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深入钻研教材。

2、精心布置每一次课前预习。

3、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

4、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

5、尊重学生独特的解读和情感体验,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6、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将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传统训练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积累(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作文素材的积累)。

7、加强和组内教师的沟通、交流和合作。

8、走近学生,使学生愿望和你说心里话。

然而在实践中,还是有不少“剑走偏锋”的现象:架空文本,淡化语文知识。不少公开课课堂气氛活跃,一会音乐欣赏,一会书画展示;又是课本剧演出,又是多媒体运用。花样翻新,眼花缭乱。表面上学生主动性增强了,可课后一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茫然。这样,虽然学生身心达到了愉悦,但语文本身的内容却未被重视,几年下来,学生可能会成为能说会道不会写的畸形儿。一味表扬鼓励,信马由缰。滥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化。针对以上一些现象,为了探寻新课改中高中语文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倡导语文教师上出有个性特色的语文课。

我认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以下“六度”。

一、重视语文知识的“实度”。“实度”,此处指语文知识的落实程度。

自《新课标》(实验稿)中出现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后,不少老师就“因噎废食”,淡化语文知识的传授。其实,语文知识是学习理解母语掌握祖国语言的必备工具,是新课标的三大板块之首----“知识与能力”----的最重要的内容,不应该淡化更不能废弃! 语文知识的内容很多,如“常用字”“常用词”“名言名句”“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等。在教学中,语法知识要把它放到具体实在的语言环境,在“情境效应”的影响下,轻松而又牢固地掌握它;人文类知识要尊重学生个性,良性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去熏陶感染。 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好语文知识是一个广阔的研究课题,有待同仁探究。

二、重视教学中的效度。

一堂课好坏与否,我认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效率的高低。

一堂课上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效率的高低情况怎样?这完全可以通过课堂学生回答问题、课堂学生的情绪反应、课后作业反馈表现出来。

一堂有效的课,就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的知识,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确实有了认识上或思想上的变化。

在课堂中重视效度,就不能“偏大求全”,一堂课下来,落实了几个或一个知识点,也比满堂灌下来学生一无所获好。

三、重视教学中的信度。信度,就是课堂的真实程度,一堂真实的课是尽量避免作秀的课。

其实,有信度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在课堂这个师生互动的空间,质疑问难、相互讨论、思维碰撞……师生间相互会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是非预设性的,有很多不完美的,甚至是与教师预设效果相反的,这都是正常的。真实的有信度的课就应该是有缺陷的、有待完善的课。

虽然一堂课下来,还有不少需要弥补的地方,但我恰恰认为这是一种真正把教师还给了教师、学生还给了学生的,求真务实的值得提倡的有信度的课。

四、重视教学中的广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精神,在课堂上重视教学的广度,引导学生扩大视野,是必要的。在前些年的“课内外衔接”实验中,提倡“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面。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面的拓展。那么,拓展延伸要注意什么?下面就课前活动延伸和课后内容延伸两个角度谈谈。课前活动延伸,由于没上课,内容选择余地大,或字词或名句,或哲学或文学,可讲故事可谈感受,可直面现实生活可回顾历史轨迹,还可以进行定时比赛----“一分钟朗读”“一分钟抄写”“两分钟默写”等等,只要是增加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品德,熏陶学生情感的内容均可。课后拓展延伸,就要根植于文本,在探究文本的同时,教师选择与文本有关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从而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如《荷塘月色》补充“荷、月”的有关名句,增加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兴趣。

五、重视教学中深度。所谓“深度”,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或拓展材料进行哲理性的辩证的解读和认识。

《新课标》中基本理念之二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据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应是教学追求的高层次了。 其实,一堂语文课要上成有意义的有效率的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和拓展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那么,如何挖掘课堂的深度呢?

首先,教师要有充分的备课。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互动。

再次,教师要利用手里占有的资源在课堂上对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赞扬鼓励,对学生偏激的思维,师生思维碰撞中出现的观点差异均要有意识地向正确方向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度。培养和弘扬学生的民族精神,不是培养学生超越时代、脱离文本的所谓创造性思维。不能把革命英雄主义指责成野蛮和暴力,把“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误读成不珍惜生命的愚昧,把愚公的锲而不舍当作无知的愚蠢。

然后,教师课后要重新找回标准,反思教学与标准的契合程度:是否完成了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点;是否落实了应有的人文精神,是否培养了民族精神;是否引导学生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否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是否提高了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是否促进了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通过课后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六、重视课后作业的精度。有人认为,语文要从课堂要质量,反对课后布置作业,这是不对的。从课堂要质量没错,但每天4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语文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要学生去挤“海绵里的水”!这就必须要布置适量又适当的课后作业了。 语文课后作业要以“精”取胜:量不在多,内容精粹就行;时间不多,天天坚持就好!

第2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问题 思考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可目前在我们这偏僻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基本还是主流。教师占领着课堂,庖丁解牛式的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时间长了学生就出现思维惰性,人云亦云,众口一词。回归课堂就是要解放学生,让学生焕发激情,积极主动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解决自己经过努力或同伴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下面笔者就我县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思考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1 我县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在教学模式上依然如故

从目前看,不少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滞后,在新的方式尚未探索成形且得以巩固、效果也难以称好时,不少教师就会又回归到传统的教法上来施教于课堂。也有不少教师面对大班额的群体,认为讨论、互动、情景生成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适应现实的教学环境,便认为只能采用“老一套”来施教。凡此种种心态,反映在教学实施层面就会“依然故我”。

1.2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所欠缺

细察我县的教学状况,我们无不感到还有许多教师陷入陈旧的教育模式中,以完成教学内容作为课堂的终极目标,而忽略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所欠缺。总是担忧学生素质低,不能适应新课改,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在课堂中会出现冷场现象等等,于是,在教学中教师难免会全程主宰教学过程,这样就禁锢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3 部分教师缺乏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部分教师对新的课堂改革模式的学习缺乏钻研精神,不能领会新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导致有些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缩手缩脚,瞻前顾后:不肯改、害怕改、不会改的情况比较普遍;缺乏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缺乏背水一战的勇气和决心、缺乏持之以恒的恒心与毅力、缺乏刻苦钻研的习惯和精神!

1.4 不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教师不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视学习小组的建设与利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受束缚较严重:不肯展示、害怕展示、不会展示;如果在课堂展示上有所失误,个别教师则断然制止或粗暴呵斥,让学生无所适从,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激活创造力了。

2 在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中应做的工作

2.1 立足我县实际,让课改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根”

新课改不是摈弃传统与现实,一味地去追求“跨越”,体现“全新”,那无疑是在建造“空中楼阁”。我们应让课改在“本土”上植根。把课程改革与本地本校具有传统色彩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整合,使之在新的理念建树下与课改接轨,并为课改服务。处理好“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继承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教学中求活与求实的关系”,“追求互动生成与要否进行知识讲授”的关系、“能力培养与知识积累的关系”等等。这些现实问题不容回避,这也正是课改任务的艰巨性和历程的艰难性所在。因此,我们在课改进程中能应多一份清醒与冷静,少一些盲从与狂热;多一分稳妥与扎实,少一些轻浮与散漫。

2.2 让集体备课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提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除了要研读教材内容,还应研读教材体现课标精神的具体所在,还要交流各自在“用教科书教”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安排了怎样的活动,设计了怎样的问题,将企盼达到怎样的效果等这些有助于“改革”与“转变”的具体问题上。如果学校里每周的集体备课都能重视落实这些实际问题,那么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同步于理念的学、思、做合一的进程中,必将会逐步地呈现出好的效果来。

2.3 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解放思想,相信学生

我们深信: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个惊喜。我们应该由旧模式下“主演”变成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名“导演”,由站在黑板的前面变为身处学生们中间,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评价者。我县有部分学校也在进行课堂改革探索,相信改革者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同时,这样的课堂也深得学生的喜爱。

2.4 在课堂改革中,加强班级小组建设

因为小组建设可以发挥小团队的作用,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各学区(校)要注重抓好小组建设:制定出台并组织学习小组考评制度、改变传统的座位安排、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加强对小组长的教育与培训,重视对小组的考评与管理。这样,当小组建设初见成效时,高效课堂才能打造起来。

2.5 要真正营造教师“个人反思”的研究氛围

营造教师“个人反思”的研究氛围,把教师工作上升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行动研究”。让“学-思-做”的工作方式成为广大教师职业生存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职业思维习惯,在终身学习的历程中打造为一名“学习型教师”,让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2.6 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第3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

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在品味快乐中学练、享受快乐中运动。如今很多家长过分地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往往忽视了体育运动,还有个别地方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取消了体育课,大量增加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乃至加班加点,组织寒署假补习班等,使不少的学生一头扎在书堆里,陷入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不肯走出教室和图书馆奔向操场,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这样不仅使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文弱书生,而且还导致了孩子们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自负和自卑的心理,人际交往的困惑,遇到困难就退缩……社会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孩子已经不在少数,这些孩子导致的社会问题让人触目惊心。联合国世界性组 织(WHO)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障碍已成为学生健康成才的绊脚石,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忽视了体育运动就使孩子们失去了培养健康心理的机会。教师、家长有责任使孩子们的身心解放出来,享受选择体育、参与运动的权利,从而投入到体育运动的无限快乐中去。那么,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那些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1 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感

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而且必将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2 体育运动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谊

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学生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

3 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校体育与其它学科的不同点在于,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如在跳跃投掷中,高度上升、远度增加;运动技能由粗略掌握改进提高到熟练运用;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升级;体育课考核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比赛中的获胜以及老师的表扬……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因而对学生心理的刺激也最深刻。成功的体验也刺激着学生自信心的产生。

4 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精神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性格;增强训练难度,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大不一样,有的喜悦,有的气馁,有的急躁、有的胆怯,有的自卑等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是需要接受艰苦的体育训练,一天天培养起来的。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 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5 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

第4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高职 化学 教材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New Thoughts on Teaching Materi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Chunmin

(Hubei Provincial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of Eco-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200)

Abstract Teaching materi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grasp several aspects of the problem:th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insisting on skills, enhancing normative, strengthening practice, seeking the teach ability, with the times and so on in order to compile agricultural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promote agricultural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 thoughts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出版社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不同的教材版本。不少高职化学教材出现文字和知识错误,内容上也是深浅不一,不能为培养学生整体专业素质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林高职化学类课程教材改革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 优化整合性

化学是高职农林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目前,高职教学基础课分配的课时大幅减少,既难以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又难以培养学生化学基本操作技能。①为此,应根据高职院校及学生的特点,有必要将原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在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时,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可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为无机及分析化学。②将两门课程重复内容进行合并,使其重点突出,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分为化学原理和以该化学原理为基础的分析应用两个单元。例如,以“四大平衡”为主线,对“四大滴定”的原理及应用进行融合,即把“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这样不仅能解决内容重复的问题,还能够强化概念,做到削枝强干,突出重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农林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应以农林产品涉及到的主要成分――糖类、脂类、蛋白质为主线,以各成分命名、结构、典型理化性质为主体,使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基础性和实用性,缩减教学内容中与高中重复和纯叙述性内容,构建以能力为核心,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将当前化学热点充实到课程中,如农林产品的热点内容“奶茶、咖啡等的反式脂肪酸的检测、地沟油的鉴别、改性蛋白质的安全性”等。

当然,也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整合为一门农林基础化学课程。要求结合高中所学化学知识,对专业所需化学内容认真分析和梳理,采取重排、整合、压缩、删减等优化措施,整合为农林基础化学。

2 坚持技能性

强调技能培养,这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最显著的特征。因此,让学生掌握与职业技能息息相关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实操尤为重要,纯理论无应用性的内容最好少讲或不涉及。例如,物质结构、元素电势图、化学热力学、径向分布函数、各种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精确计算公式及推导等应简略带过或删去。当然作为教师,在教学上可给学生介绍化学领域的历史发展和最新动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不过,它不应作为教材本身所要求的必编内容。

3 加强规范性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蓝本应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化学教材有必要对语言、体例和版面进行规范,尤其对某些必要的图例和数据要严格要求。例如:在“天然水总硬度的测定”实验实训中,秦中立、黄方一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和苗向阳、顾准主编的《化学品分析与检测》两本书中实验用水的总量均为100 mL,前者加入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为5 mL、铬黑T指示剂用量为2~3滴;而后者加入的缓冲溶液为1~2 mL、指示剂用量为5滴。达到的教学目的相同,而实验效果没有任何区别。虽然均无实质性的错误,但数据如此之乱,这势必让实验教师无所适从。再如:苗凤琴、于世林主编的《分析化学实验》一(下转第228页)(上接第180页)书中虽然介绍了常用分析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但没有直观的图示,学生在实验前进行预习时往往会没兴趣去看这些枯燥的文字叙述。这样就容易造成对实验操作技能学习不重视,规范操作也无法顾及。如果老师上课时对这些内容不加以特别的讲解和指导,就会使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势必影响未来的工作。

4 强化实践性

化学教材本身不能代替具体的实践操作内容,如果不经过实践,想学好它也比较困难。农林高职化学类教材的编写,必须强调把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线转变为以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们的实验实训意识和兴趣。如安排化学实验时,要求学生熟练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数据能够进行规范的处理,并出具正确的实验报告。强化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弱化对分析理论的推导论证,突出岗位需求。例如:通过查阅资料,完成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后,直接测定市售的补钙试剂中葡萄糖酸钙的含量;在学习了氧化还原滴定法后,引入“维生素C药片或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实训等。③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最好要来自工作一线,但在顺序编排上又注意考虑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5 寻求可教性

可教性意味着准确而又通俗,简明而又实用。教材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吸收研究成果,但不等同于研究成果。学术化、专著化有碍于教材的传教功能,教材的篇幅要与绝大多数学校实际教学时数相称。因此,化学教材最好简明,有穿透力和涵盖面。术语、概念不宜过多、过杂、过长。在化学实践教学环节,应多增加一些职业领域应用广泛的仪器分析项目,如以农产品中的成分分析为例,开展光谱和色谱等仪器分析实验;删减未来工作岗位上基本不用的一些老旧实验,如删去电光分析天平的使用和递减称量法,取而代之的是今天较为普及的电子天平以及操作简单的直接称量法。

6 切合时代性

农林高职化学最本质内容,就在于要突出其实用性。基于这种认识,改编教材最好面向时代、面向实际需要。所述观点,所言技术,所选实例力求具有时代特色并反映科技进步现状,在涉及到国家或行业的规格或标准时应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以往教材建设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一定能编写出适时、适教、适学的教材,推动高职农林化学类课程教材走向成熟。

注释

① 周建庆,孙侠.医学专科学校化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2):98-100.

第5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体系 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打开青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主要阵地,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语文课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他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现阶段的小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素质教育成为必然。在这种形势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如何在新课程体系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

1.在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面对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否则教学改革难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6—13岁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智力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将语文教材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小学生,还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出发,在传授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力求实现整体素质教育的效果。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正视小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认识到每个小学生的可发展性,努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学改革才有实效可言。

总之,新课程体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到观念的更新,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探究问题的基本策略,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而努力。

2.在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自身角色。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还要求他们转变自身角色,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和学者型教师。

首先,教师要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放下自己的权威和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来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新能力。新信息时代,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与人之间的界定已经变得模糊,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传统教材,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共同提高。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目前的语文教学实际,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自己向学者迈进,这样才能为小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具备开放视野,注意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用现实生动的事物教育小学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合作。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性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几乎很难独立完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善于了解其他学科,学会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合作,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小学生,使学生在各门科目上都有所进步。同时还要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其他科目的思想,以此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4.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小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对于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导或精湛的讲解。

三、结语

在新课程体系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不是一件易事。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改变自身角色,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还要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加强合作。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才能见到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余有英,杨兴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5,(02).

[2]张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3]陈润梅.简论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05,(02).

第6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

高崇辉: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由于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完全相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原理一致,因此,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在组建新的知识结构时,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和整数间的共同点,迁移类推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怎么做到计算方法与推理能力培养并重呢?

路琳: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意在培养推理和迁移能力

郭晶晶和帕卡琳娜几轮比赛成绩的出示,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成绩的出示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完全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注意加强整、小数加、减法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注意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共同因素“相同数位对齐”,类比推理,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实现知识正迁移,进而推理归纳出计算法则,再进行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整数计算法则的推理结果,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本节教学目的之一。

2 找类比推理的起点,抓法则的形成

小数加减法法则形成的关键是解决为什么“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问题。九年义务教材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六册结合小数的初步认识,借助元、角、分引导学生把小数的各个数位和元、角、分一一对应,弄清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开始相加、减得计算过程。第二阶段在第八册结合小数的再认识,在明确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基础上,结合整数加减的计算法则,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段

文/刘波

一、游戏导入

1 智力大比拼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做(课件)智力大比拼。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一会儿老师会把这一些图片打乱顺序,一一出示。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按顺序记住图片,你可以用笔在老师提供你的记录单上帮助做记录。听明白要求了吗?准备好,开始。

师:图片播放完了,你都记住了吗?我考考大家,第七张图片是什么内容?

生:第七张图片是肯德基。

师:老师能采访你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记住这张图片的?

生:我在记录单上写了KFC就代表了肯德基。

师:提到KFC我们就想到了肯德基,大家也是用他的方法记住这张图片的吗?大家还使用了什么方法记住别的图片的?谁来说一说?

生:我画了三条波浪表示北京的水立方。

生:我画了一个笑脸,来表示微笑的小孩。

生:我是用一个月亮图案表示夜晚的。

2 生活中用字母表示的事物

师:除了老师提供给大家的信息,你还想到了哪些生活中用字母表示的事物呢?

生:老师,我知道NBA表示美国职业篮球赛。

生:看到P,就代表这里是停车场。

生:WC,表示厕所。

生:我还知道麦当劳的标志是一个大写的M。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生活中有很多用字母表示的事物,看到CCTV,我们就知道它代表着中央电视台。生活中用特定的字母或符号可以表示一定的含义,那在数学上,字母又表示什么呢?想研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王国,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层层递进。逐步建构

1 让学生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抽象过程

百宝箱――找密码。

师:一天,(课件)数学王国的“零”国王得到了一个百宝箱,可没有密码打不开,密码是由以下横线上的三个数字组成的,请你猜一猜。

(生猜。)

师:谁能猜到密码箱的密码?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

(生说原因。)

小结:经过共同的努力,我们破译了数学王国的密码箱,像这里、n、m都可以表示特定的、唯一的数,不是所有用字母表示的数都是唯一的、特定的呢,我们继续在数学王国寻找答案。

2 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魔盒。

(1)师:数学王国的零国王打开百宝箱,发现了一个魔术道具,对它产生了兴趣,你们想看看吗?我们一起来用它变个魔术。试一试。

我先输一个数,5――穿过魔盒――15。

(老师请一位同学说一个数。)

(2)揭示秘密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秘密了吗?

师:魔术这样变下去,变得完吗?肯定永远也变不完。我们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把所有进去的数和出来的数全表示出来。先自己想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

(自主思考,同桌讨论。)

师:a可以表示几?(给时间让学生想a的取值范围)

师:出来的数可以是几?当出来的数是料,你知道进去的数是多少吗?

师:从魔盒里出来的数如果用b表示,进去的数怎样表示呢?

师:你们的确发现了魔盒的秘密,进去的数在不断变化,出来的数,也在不断变化,但什么永远不变?

师:这样进去的数在变,出来的数也在变,但a+10所表示的关系却始终不变。所以说用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 用规定的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认识不少图形,知道好多图形方面的知识,数学王国的零国王又从百宝箱里拿出一个图形,想考考大家,(出示正方形)你还记得吗?

师:回忆一下,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生汇报。)

师:(课件)如果用字母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那么,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试写,找生到黑板上书写。)

师:a×4和a×a还能写得更简单呢,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听听数学王国的零国王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师:听明白了吗?谁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师:黑板上的三个式子,谁能帮老师改写得更简便一些呢?

(找写a的平方的同学领大家读两遍)你能领大家读一读这个式子吗?关于a的平方的写法,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师:当a=6时,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呢?

4 师:让我们做几道判断题,看看大家是不是真学会了。快速抢答。

5 (课件)之前我们学过一些运算定律,根据我们今天新学的知识,看看哪些能简写的。能简写的定律写在记录单二上。

师:谁来汇报一下?

师:大家同意吗?看到简写前后的字母式,你有什么感受?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会正确运用数学符号才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可以利用以下几种策略。

1 激活经验,唤醒潜在的符号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各种各样的符号处处可见。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学生获得的生活经验已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可以说,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设计了“记忆大比拼”,“记忆大比拼”是一组没有直接联系,并且在时间上又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让学生记忆10幅图片的播放顺序。由于时间及其短暂,如果学生不使用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显然有难度,让学生通过此环节真切地体会到使用符号带给我们的直接好处,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符号有关。我感觉这样的导人趣味化,体现符号的简洁、方便、使用范围广,可以唤起学生潜在的符号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用字母表示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用特定的符号可以表示一定的含义,接着引发思考,在数学中符号又表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目的性更强了。

又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课件出示:路边的灯笼是按照紫色、绿色、紫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提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排灯笼的规律表示出来呢?由于灯笼是较难直接画出来的,这就容易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符号经验,自主思考。结果有的学生画出了不同的图形:…………■■■……有的学生用数字表示:121212……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

2 结合具体情境和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符号化过程

所谓“符号化过程”是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结合适当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具体事物――个性化符号表示――数学化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件出示魔盒,通过输入进出的数,引导学生发现进出数相差10。通过变化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得学生很自然地去思考魔盒的秘密是什么。提问:进去的数是1时,出来的数是多少?进去的数是2、3、4……时,出来的数是多少?学生回答:1+10、2+10、3+10、4+10……教师进一步提问:进去的数在变化,出来的数也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变化?

上面的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具体进出数的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所有的关系呢?学生讨论后汇报:用a+10可以表示出任何进数与出数的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符号的概括性:a表示什么?a+10又表示什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进去的数是a,出来的数是b的情况,此时顺水推舟组织学生自己辨析优化“你更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经过分组讨论,学生明白了a+10不但可以表示出来的数,还可以表示进去与出来的两个数的关系。这里的a+10并不是唯一的,学生会发现字母表示数还有不确定性的,也初步感知抽象的作用。

3 训练用字母表示数,体会符号的抽象性,建立符号意识

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像普通语言一样,首先要引进基本字母。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从研究一个具体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逐步提升学生对符号的认识。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像普通语言一样,首先要引进基本字母。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从研究一个具体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逐步提升学生对符号的认识。

4 进行符号转换,增强符号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数学符号意识的形成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后,及时写出字母表达式:S=ah÷2,便于记忆和使用。在应用这一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为16厘米,求三角形的高。这就需要学生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变形:S=ah÷2S×2=ahS×2÷a=h,从而求出三角形的高为:40×2÷16=5(厘米)。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样的符号运算,教师可以再次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体会“S×2”表示的是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2÷a”表示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就等于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对符号的灵活使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5 灵活运用符号解决问题,发展符号意识

生活中的数学符号很多,大街、小巷,剧院、会场,家里、学校,……只要学生生活过的地方,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符号,这些对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上都有帮助。如在解决“一条船最多坐4人,14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实际“排练”找到答案;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圆片表示船,用小棒表示人,然后通过操作找到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在白纸上画图,用椭圆表示船,用竖线表示人,找到答案;当然,也有的学生会通过算式求得结果。

第7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

20xxc年11月9日-11日,我参加了在常州举行的《20xx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中,我听到了许多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思考,对工作、对学生独特的感悟。10号上午在常州二中的课堂观摩与学习让我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改革有了更深的感悟。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下面是我的两点感悟:

(一)继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打造精品课堂

在高中教学第一线工作近10年的我,在工作中始终尽职尽责,热爱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自认自己是一个称职、优秀的教师。但在常州二中听完这两节课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尤其在以下两点: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从张珩老师的课堂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女教师的亲和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爱好和人格、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2、创新设计教学案,注重课堂生成。戴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教学案的精心编制、时政新闻的创新引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自己的课堂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二)加强教科研学习,做学者型教师

这次培训我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他们对于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做好教科研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深深吸引了我,我真切地感受到“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教师”。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巨大不足。作为一个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范文二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的安排,我们作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骨干高中政治教师参加了为期三年三次集中的省级培训,培训单位是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三年的培训学习,我们非常感谢四川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3年来,政治学院的领导和指导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与安排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这些课程主要有:教育改革与素质构建,教师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压力与情绪管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中学教师如何做科研与写作,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两位老师的示范课,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思考,政治课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特征分析,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另外,每次集中学习都安排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指导老师之间的讨论和探讨,效果很好。同时,安排教育发达地区的优秀学员为我们展示优秀示范课,打开大家的思维和视野。为我们授课的老师,除了政治学院的专家教授外,还从新课程改革已经先行一步的福建等地请来客座专家学者。总之,政治学院领导和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享受了一顿丰富的培训大餐。

三年的培训一晃之间就过去了,回想起来收获多于辛苦,成功大于付出。平时我们这些老师大多忙于工作和生活,难得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反思,更难得有机会聆听到专家学者的讲课。所以我们全班骨干老师学的都非常认真和专心,每个人都记录了大量的听课笔记,都写了不少读书心得体会。我作为来自凉山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一线的一名学员,也和大家一起刻苦学习,珍惜着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所有集中培训期间,从未缺课,认真参加所有活动,并保质保量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结束,我有以下诸方面的收获。

一、聆听指导老师——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课和报告,再次丰富了我的中学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理论先于行动,观念决定实践。培训教师,首先必须培训先进的理念。好几年前(2001年10月——2002年9月)我曾经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那次培训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使我思考问题常常站在了较高的角度。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又使我感觉回到了从前。那些专家、那些教授、那些大师,从他们口里面讲出来的最新课改理念、最前沿的理论信息、最精彩的论断,最新颖的课程展示,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名师的实践经验教训,常常使我激动,常常使我感慨,常常使我浮想联翩。我大段大段的记录,大口大口的吸收。我这个来自偏远地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深深陶醉在培训收获里面。

二、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许多新课程改革的东西。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四川省的新课程改革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的,时间是2004年。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四川省决定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们这次培训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相当部分的新课程改革专题讲座与报告。如谢吉新老师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卢志老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方建教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作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这些专家学者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和讲座,让我们集中享受了一场高品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盛宴,使我们领悟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手段、使命等,大大开阔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视野,加深了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我们今后投身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三、这次培训政治学院的领导还专门安排了四川省教育发达地区的三位特级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新课程的教法。仁寿一中的唐树林老师上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成都树德中学的吴金全老师上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郭开全老师上了《商品的价值量》。三位老师都是用新课程改革的方法上了旧教材,课本为载体,师生互动,课题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是生成而不是预设和灌输。行家里手的这三节课让我们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教学经验,树立了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四、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传授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政治学院领导还邀请到了新课程改革先行地区福建省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传经送宝。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积极解决这些困难与矛盾的思考。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从课程改革的概况、福建省课改现状、高中课改的深层次矛盾、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衡量标准、师生互动要注意的问题、新课改复习备考建议等8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其实践经验之谈,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大大受益,对许多问题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五、我们这次参加省级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的老师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各校的精英和骨干,大家同行坐在一起听课、交流、探讨,不可避免的要碰撞出许多的思想火花与心得。每次集中培训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都安排了学员分小组进行座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探讨教学问题,切磋教学技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方式。大家坐在一起把平时工作中的困惑、矛盾、感想都拿到培训会上来交流,求得答案,求得,在互动中进步,在探讨中前进。我在整个培训期间写出的好几篇教育心得的博客,其灵感就来自于小组讨论和听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

第8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都有着新的要求与特点。为了保障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这是一条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道路,需要课程改革的建设部门深刻了解教师的综合素质,关注目前教师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自身存在对于学习阻碍,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一、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小学语文师资无法满足需求,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之所以对于我们的课程改革的进程有着刻不容缓的要求,是因为在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是有大量问题的存在,导致我们小学语文长期不能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窘境。首先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较为淡薄,我们的教师总以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想还没人养成对于问题看法也是十分简单,于是在教学中忽略了对于他们的看法的表达;其次,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不佳,是因为探究性学习对于目前的小学生来说是不适合开展的,文学深度太深稍微掌握不好还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我们教师对于教材的利用还不够精妙,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对于教材中的内容直接照抄照搬,不会加以理解用新的方式尽心阐释,使学习的内容简单单一,学生积极性也不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我们有必要从源头抓起尽心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与综合素养。

(二)促进学生成长,课程改革是最佳办法

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机构,促进学生的成长是我们的共同目标,那么人如何更好的服务与学生的教学,促进他们的成长,新课程的改革是我们的最佳办法。简单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要求我们以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为标准,为此我们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新课程改革时期对于小学语文的新要求,同时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有正确的引导作用;第二,我们常说“年轻即出发”,我们可以抓住年轻教师的加入这一契机,年轻人没有思想上的条条框框,思想放得开更容易接受新课程的理念,这对于新时代学生的培养十分有利。少了对于标准答案的追求,多了对于个性理解的表达;少了对于严明纪律的要求,多了对于愉快宽松的解释。这些改变都是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为我们的学生成长营造一个有价值的氛围。

(三)配合综合人才输送,课程改革优先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年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都会随之更新那么我们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会做出改变,为了配合综合型人才的输出,课程改革是优先选择。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水准;其次,我们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网络论坛、三下乡等活动的开展,扩展学生视野;最后,可以改变我们的培养形式,突出个性教育,培养出新世纪人才。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建议与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科学的教学评价

“以人为本”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中基础思想,一方面是在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上,满足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为此务必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是要科学落实我们的教学评价,不单单是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整体上的评价与细节上的反思改善,同时要求学生可以对我们的教师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让他们的提出对于老师的建议,更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第二我们可以先进地引进导师制度,我们教师虽说已是经验丰富,但是教学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组成一对一的团队,适时地对于教学活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的优化性改善这对老师的成长也是极其有利的。

(二)构建新课程改革新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我们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有两个最基础的要求,那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建立一个“工具性”和“人文性”俱佳的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也可以从两个基本点入手。第一,加强对教师汉语言课程、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的专业建设,这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直接途径,也是学生体会语文学习工具性的直接接触;第二,是文学课程的优化,是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有效方法。“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交融,让小学语文的各方能有机结合。

(三)增加创新成分,创设创新型课程

为了改变现阶段小学语文探究性课程开展不力的窘境,也回了弘扬当代创新思想的要求,开创创新型教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论坛的讨论活动,开拓视野与强化逻辑,同时也可以开展三下乡活动,与新的同学探讨语文学习的心得体会,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针对新课程改革展开的简要议论,以新语文课程理念与新生成的教学标准为尺度,来衡量我们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会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急需我们解决,为此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还要一同为了更好的明天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关于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的几点思考[J].人民教育,2005(9)

第9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化学教学 新思路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高中化学教育课时减少、教材更换,很多教师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形成的知识体系受到冲击,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将面临新的挑战[1]。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们虽然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但那些都是为了应对高考,比较偏重于知识传播,学生也主要以接受式的方式学习,讲究“讲、记、背、练”,很多都是重复演练的应试教育。但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教师就应努力改变教学观念,探索对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路。

一、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探讨的意义

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可以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新教材的体验,同时还能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等,总结一些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路供大家参考[2]。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化学课程对学生构建能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技能和化学基础知识有所帮助,要求对高中化学学科加深了解,对物质世界加深认识,使学生能更多地体验化学科学。我们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可以知道目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优势,对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来进行改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以生为本,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化学知识。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路

1. 用心体验新教材,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设置标准、教学目标、实施方法等方面有一些明确要求及规定,更加突出了化学学科和社会、生活、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新教材和传统教材相比更富有时代气息,在教材中不仅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景素材,还设置了科学探究、资料卡片、科学视野、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归纳与整理、科学史话等栏目,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体现出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要用心体验新教材,加深理解。

2. 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

近年来高考化学考试难度降低,高中扩招等因素又造成学生整体素质降低,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合理开展适度教学。教师要时刻牢记“以生为本”的理念,设置较好的教学场景,不断改进、调整教学模式,实现师生教学的“双赢”。创设良好学习情景的目的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这样既能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

3. 加强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而且生活中的化学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还属于尚未开拓的领域,学生往往对这一部分有着极大兴趣。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利用图片、实物、实验及参观工厂等方法,逐渐加大学生对探究生活中化学的力度。比如在讲完氯及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这一节之后,我就让学生来讨论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漂白粉”它的主要组成、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在讲完明矾性质后,就让学生探讨在“炸油条”时加入明矾和小苏打的作用,并解释上面许多小洞的成因等等。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把生活和理论知识相联系的好习惯。

4 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脱离了实验将没有生命力可言。很多因为很多有趣的实验而喜欢上了化学课,由此可见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应小视,本文提出了两种重视实验教学的方法]。(1)做好演示实验,新教材中有很多活动栏目,其中的《观察?思考》栏目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的产生原因,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演示实验能直观、生动地展示着教学内容,同时能激发学习兴趣。(2)在讲课过程中进行实验,由于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较少,无法专门安排一节实验课,因此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把课本中操作方便、仪器简单、相对安全的演示实验变为边讲课,边实验,同时对学生提出深层次思考题和详细的观察提纲,学生要真实、详细的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能够提出一些独立、大胆、新颖的想法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

在高中的很多课程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有或大或小的失败,有时失败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不能总让学生失败,导致他们产生习惯性的无助感,引发“跳蚤效应”的产生。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对他们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些教学过程中的小事,有时对他们不经意的鼓励就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信心。

三、结论

在国家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发生变化,很多化学老师之前积累的教学经验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逐渐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知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欧卫强. “新课改”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09)

相关热门标签